词和短语的区别

2024-10-05

词和短语的区别

1.词和短语的区别 篇一

一、从结构上来谈

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结构可以写成 “N1+VI+N2+V2”。但是从深层次上看,兼语句也可以写成 “N1+VI+N2,N2+V2”。这是因为“N2”既做V1的宾语,又做V2的主语。

主谓短语做宾语句的深层结构可以写成“N1+V1+ (N2+V2)”,(N2+V2)这个整体做V1的宾语。如:

(1)老师让我们按时回家。

(2)我知道他快要结婚了。

在上面的(1)例子中,“我们”既做“让”的宾语,又做“按时回家”的主语,是兼语句;在上面的(2)例子中, “他快要结婚了”做“知道”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做宾语句。

二、从动词的语法特征去谈

1、兼语式的大多数动词V1是表示使令意义的,如:“使、 叫、让、派、要求”等。而所谓的使令意义的动词及动词性短语,就会涉及到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也就是兼语式的致使者和被致使者。而动作的致使者对被致使者有着一定的控制和影响。因此,兼语式的动词有着这样的语义特征[+ 施动性、+ 受动性]。

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V1大多数是由表示心理活动或心理感受意义的心理动词构成,如:“知道、考虑、思考、明白” 等。这种心理动词是一种主观倾向的表现,表达的是一种主观看法和意见,并不是对后面的“N2+V2”这个名词性成分产生影响,更不用去控制其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因此,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V1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施动性、— 受动性]。

2、兼语式的动词具有施动性和受动性,因此,前一个动词的动作控制和影响后面的语言成分。因此,这种控制和影响是有意识的,意愿性较强的,如:让、叫、使、喜欢、 骂等。所以,兼语式的第一个动词具有这样的语义特征[+ 可控制、+ 有意识、+ 意愿]。

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动词没有受动性,也就是不对后面的语言成分进行控制和影响,从而意愿性较弱。如:知道、 明白、思考等。因此,主谓短语做宾语的第一个动词具有这样的语义特征[—控制、—意愿]。

3、兼语式的动词除了表示“爱恨”“称呼”“有无”意义的动词,大多数动词都具有使令意义,并且大多是由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来充当,因此,动作性较强。如:动词劝、催、 要等。

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动词大多数是由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这种动词是一种内心感受、是一种自己心里的看法及主观倾向的表现,因此,动作性较弱。如:动词怕、恨、 思念、觉得等。

三、从语用层面上来谈

1、正确运用因果法。

“因果法”对于二者的区分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因果法”并不是对所有的区分都适用。对于表爱恨义的心理活动的词,用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如:“我骂他是个胆小鬼”。不是因为“我骂他,他就是胆小鬼;我不骂他, 他就不是胆小鬼”,显然,他是胆小鬼,是他的一种性格特征的表现,并不是他人所能控制的,因此,不管我骂不骂他, 他都是胆小鬼,前后不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语义和具体语境去鉴定二者的不同。

2、正确运用提问法。

有些句子无论是一问一答还是两问两答都可以成立,如: “喜欢、嫌”等动词句、“阻止、禁止”等动词句,它们既可以带指称性宾语,回答“谁”的问题,又可以带陈述性宾语, 回答“什么”的问题。可见单凭提问法去判定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我们还要借助语义、语境、结构去综合判断。

四、从语义指向层面去谈

从语义指向层面出发,同样是右指,那么就要看第一个动词所指向的对象和管辖范围如何?

如果第一个动词V1指向的是一件事,那么V1的包容能力较强,管辖范围较宽,所管辖的是一个整体,并且“N2+V2” 共同做V1的句法成分,即做V1的宾语。那么,该句则是主谓短语做宾语句。

如果第一个动词V1指向的是单独的人或物,那么动词V1的包容能力较弱,管辖范围较窄,只管辖V1后的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涉及对象仅限于表人或表物的N2。在这样的情况下,N2是V1的受事,是V2的施事。那么,该句则是兼语句。

如:(1)我叫他留下来。

(2)老师知道他会来。

上述例子中,(1)中,动词“叫”指向的对象是“他”。 并且,“他”作动词“叫”的宾语,也是“叫”的受事宾语。 同时,“他”又做“留下来”的主语,也就是V2的施事。因此, 这个句子是兼语句。

第(2)个例子中,动词“知道”指向的对象是“他会来” 这件事,“他”与“会来”构成主谓关系,然后作为整体去做动词“知道”的宾语。因此,这个句子是主谓短语做宾语句。

上一篇:论中西饮食文化之差异英语4000字下一篇:世界水日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