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2024-08-02

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13篇)

1.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一

中职项目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职项目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发动机拆装项目教学为例

文/吴兴灿

摘 要:从新课改的要求、项目教学实施后的困惑出发,以学生职业能力为评价对象,分别从学生职业能力的组成即岗位能力、关键能力和通用能力三块内容出发,结合汽修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推行“专业模块式”项目教学内容,完善学生岗位能力;实施“分级过关式”项目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注重“自主管理式”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通用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项目教学;策略

近年来,职业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特别是项目教学作为课改成果已经在中职学校得到普及,但项目教学的开展面临很多新的教学问题,其中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项目教学中提升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已经成为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合本校发动机拆装项目教学的实际,本文对在项目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思考,并依据教学时间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等相关课改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并在中职学校的部分专业实施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在浙江省试点的汽修专业中已全面普及,省职成教教研室组编的以项目教学为依托的汽修专业创新教材也在全省各中职学校全面采用,而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由于项目课程是一种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与传统的按照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组织教学内容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本校汽修专业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伴随着项目教学的实施,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出现了很多困惑:由于教学项目内容的不同,导致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解缺乏科学性;因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复杂性,使项目教学评价面临新的问题;因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与企业接轨,对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求项目教学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课程中任务引领的特色,根据项目教学中的新要求、新条件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的创新和改进,寻求不仅设计科学合理、而且应用简洁便利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以突破项目教学改革遭遇的瓶颈。

二、基本概念

职业能力是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在特定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包含三个方面:(1)通用能力,即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2)关键能力,即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3)岗位能力,是指胜任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实用性职业能力。

三、培养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一)推行“专业模块式”项目教学内容,完善学生岗位能力

1.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分阶段实施模块化教学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汽修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学生在高一年段不进行专业定向,统一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基础项目的学习,在进入高二年段至学生进企业实习之前,学校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及征询家长意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对应的专业发展方向,以专业工种划分了“汽车机修模块、汽车钣金模块、汽车电工模块、二级维护模块、汽车涂装模块”等五个模块,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合理安排高二年段的项目学习,比如,高一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发动机拆装项目内容的学习,到了高二就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确定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让学生参加对应工种项目的学习,这样改变了过去所有汽修专业学生只能统一参加机修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问题,虽然高一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但高二根据自己选择的模块进行对应的专业技术等级的鉴定考核,这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进入企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满足企业要求,安排模块式汽修职业从业资格证的考核内容

1月1号起交通部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交公路发〔〕32号),汽修从业资格证作为一项岗前培训,是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前必须取得的证书,由此汽修从业资格证考核作为一项新型的汽修行业资格的考核形式,已经日益受到汽修企业的重视。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改变原有的汽修专业的学生仅仅通过参加专业技术等级考核的规定,把汽修从业资格证的考核也纳入到汽修专业教学体系中来,作为学生职业能力考核的一部分。汽修职业资格证考核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模块进行考核的,因此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汽修职业从业资格证的考核时,也依据工种模块让学生分别参加机修工、汽修电工、汽车钣金、汽车涂装等工种的汽修职业从业资格证的考核,因为从业资格证的考核和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现在能否取得汽修从业资格证已经成为汽修企业用工的重要基本条件。既然参加了从业资格证的考核,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这一部分肯定要给考虑进去,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达到最终服务学生的目的。

(二)实施“分级过关式”项目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关键能力

1.以系列操作工艺单作为重点,探求评价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评价载体

汽修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职业能力实施简便、有效、合理的评价,重点是进行学生关键能力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寻求除了试卷以外的更好的评价载体,通过结合汽修实训教学实践,在发动机拆装项目中,我们尝试采用了以系列操作工艺单为主,同时采用网络评价平台等为辅的评价载体。其中系列操作工艺单的采用,是根据汽修项目教学中汽修设备与对应学生人数的.局限性提出来的,以发动机拆装项目为例,在由4~8个学生组成的技能学习小组内,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定四个“学习岗位”:操作岗位、指导岗位、评估岗位、观察岗位。根据各自的岗位分工,小组成员带着各自的学习任务,轮流开展岗位任务型学习,或操作,或指导,或评估,或观察,直到每个成员都学会基本操作。教师主要设计了作业流程表、观察记录表、操作记录表、操作评分表四类重点操作工艺单,作业流程表是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的指导性表格,包括项目操作顺序、操作内容、操作方法、技术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观察记录表是学生进行观察过程中的记录性表格,包括项目的操作顺序、操作内容、观察记录和意见建议等。操作记录表是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操作数据和操作结果的记录性表格,包括操作顺序、操作内容、操作结果、操作数据等。操作评分表是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性表格,包括操作顺序、操作内容、评分标准、扣分原因等。操作评分表的内容包含理论与实际操作,主要在项目教学结束时,用于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小组内学生或搭档学生给予的相互之间的评价。通过以上四种表单的综合使用就能有效开展汽修实训教学,保证对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关键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以企业工作岗位标准为依据,建立项目教学新颖的评价指标

在汽修项目教学中,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指导思想决定了汽修实训项目教学中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需要联系企业生产实践的需要,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同时以专业技能为主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鉴于汽修实训项目化教学中过程化、动态化的评价特点,因此在教学评价指标中职业化特点的体现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项目教学中为达到这个目的,主要采用了两种途径,即依据汽车维修手册作为专业技能评价标准和模拟汽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评价标准。汽车维修手册的最大特点是对相关的汽车维修操作规定了非常具体的、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在学校汽修实训项目的教学中,如果教学评价指标中的评价要点能依据汽车维修手册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掌握的专业技能直接在企业中进行运用。而模拟汽修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评价标准,就是参照企业对企业内部的维修操作技术人员的岗位要求和具体的岗位能力方面的规定,比如每个工种有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要求,企业员工在安全文明生产,执行7S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等。把这些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作为对学生评价的标准,能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三)注重“自主管理式”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通用能力

1.以分级组长负责制为特色,实现项目教学中的日常教学管理

在汽修实训项目教学中,每个班级以班长为大组长,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在每个小组的下面再分成若干个分工不同的分组长,如卫生分组长、操作分组长、纪律分组长……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管理形成了一个总分式的分层管理模式,各级小组长根据自己的分工职责,对小组内的各个成员进行量化考核,例如上课的迟到、早退,学习中技能操作的作业安全、工具损坏等,课堂纪律中有无聊天、说脏话、看课外书等违纪情况到课间休息是否文明休息、有无相互推搡等,课后卫生打扫是否认真负责,作业是否按时上交等等,每件事都有负责的学生进行跟踪记录,既能发挥出每个学生的长处,又能把学生在汽修实训项目学习中的日常行为动态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并且每级小组长之间能进行相互间的监督管理机制,避免了一人独大的问题。这样在每个汽修实训项目考核结束时,由各级组长分别进行汇总打分,统计出每个学生的日常评价量化分数,完成对本小组学生的综合评价,有效地提高了每位学生的通用能力。

2.以口令训练为特色,实现项目教学过程化管理

在汽修专业课项目教学中,实践操作是必须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其操作的规范性往往是最难传授给学生,或是教师最难管理的环节,也是作为课堂常规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汽修专业课时,开展口令训练。口令训练,即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进行操作。例如,在发动机拆装项目中的一些口令:小组工位准备、分工操作的站姿及姿势训练;集合、回位时的排序训练等等。这些口令,看似简单,实则用意不浅。因为作为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为男生,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非常松散,规范性意识非常薄弱,而汽修行业却又是对规范化要求极高的职业。通过口令训练,一方面使课堂组织管理更加有序,另一方面,在这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团队规范化的必要性,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是多方面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灵活的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归纳,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钰乾。现代汽修职业道德[J]。汽车维修技师,(5)。

[2]刘志雄。优秀是训练出来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3]全晓燕。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学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熊焱冰。多元评价体系及其教学应用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01.

[5]易兴霞。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评价体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2.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二

近些年来, 我国各高校已经对艺术类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这些措施和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彻底改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硬件设施。二是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营造良好的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环境。[1]例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 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 等等。但是在上述措施引导下, 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仍旧没有提升, 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也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以及自主实践意识。想要促进事物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抓住内因这一主要矛盾。因此, 若想切实提高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就必须抓住内因这一关键要素, 艺术类专业的相关教师应当明确大学生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2]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都是九零后, 由于刚刚从家长的怀抱里走出来, 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 他们一时间难以迅速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去。虽然潜意识里他们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 想要独立的生活, 但是他们还是习惯于用以往的思维模式去判断事物, 他们在课堂上还是喜欢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 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种现象反映到实践当中也是一样。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校园内既不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也不会身体力行地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 即使参加了社会实践, 也是学校布置下来的任务,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实践就是走走过场,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难以得到提升。[3]

(二) 社会方面没有给予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必要的配合。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 社会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然而, 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制约。很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开眼界、图个新鲜, 在这种错误目标的引导下, 即便给大学生布置任务, 他们也很难在短期内完成。除此之外, 部分单位也不愿意接收这些大学生, 他们认为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 如果将大学生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 不仅难以帮助工作人员工作, 还有可能给正常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甚至有可能会增加单位的负担。与此同时, 还有部分实践场所的负责人认为,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游山玩水, 因此, 对大学生实践活动不予支持。长此以往, 学生实践能力自然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 缺乏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与实践环境。在培养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 高校的作用非常大, 它贯穿于整个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 因此我们对其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然而,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虽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需要高校采取多种办法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 高校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 没有建立相应的引导体系,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艺术专业大学生实践活动目的不明确的现状。[4]其次, 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基地。想要进一步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就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活动场所, 这些活动场所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由此可见实践基地在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然而,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还缺乏必要的稳定的实践基地,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 加剧了大学生实践能力难以迅速提升上去的现状。不仅如此, 还有部分基地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是仍然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 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是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校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而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艺术类专业在学科设置方面, 着重强调的就是学科间的纵向系统性, 课堂教学内容着重强调知识的传授, 而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模式单一, 个性化发展严重不足。[5]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 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想要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进一步提高艺术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就必须深入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情况, 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并将上述要求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值得注意的是, 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同艺术类相关的行业专家进行协商, 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采取有效途径, 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 还应当将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制度, 确保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 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 进一步加强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笔者认为改革艺术类专业课程应当以项目案例为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 实现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的一体化。这就要求广大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之前, 应当首先改革相关课程, 只有这样做, 才能够不断地满足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实践的需求。与此同时, 相关教师还应当将课程内容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生知识教育体系。不仅如此, 还应当积极开展与计算机相关的教学课程, 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平面设计等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 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大学生创新艺术的兴趣。

(三) 改革毕业设计的选题模式。对于广大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来说, 毕业设计选题的形式同学生在在校期间的学习重点以及发展方向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如此, 高校应当进一步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 使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要求, 明确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以毕业设计为载体做好专业发展规划。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 改革毕业设计的选题模式, 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各高校艺术专业的相关教师在学生入学期间, 就应当有意识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中, 详细地介绍关于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 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从而完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发展规划。二是聘请专业指导教师, 专业指导教师应当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情况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通常情况下, 毕业设计会安排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在该阶段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 完成毕业选题的工作。除此之外, 指导教师还应当尽可能地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同企业的改造以及设计创新方面相联系,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与企业相结合, 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培养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同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 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将课程中所教授的内容与设计作品有机结合在一起,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类专业知识的内涵。除此之外, 各高校还应当与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 打造校企合作基地, 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目的。

(五) 进一步加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所谓“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以工作室为教学载体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 它能够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具体来说, 实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建立相应的多媒体工作室, 工作室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业余的时间学习艺术类专业的相关知识。其次, 艺术类专业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 对学生进行有关于广告设计、漫画制作等方面的指导。除此之外, 高校艺术类专业还应当承接有关于企业的设计项目,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完成社会实践,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去,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结语

高校艺术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中, 应当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当然, 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学校、教师以及企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雅.艺术类高校印刷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探析[J].装饰, 2014, (03) :143-145.

[2]谢寒.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5, (22) :150.

[3]尹晓莉.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 (02) :55-56.

[4]陈海燕.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5, (31) :110-111.

3.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鼓乐艺术乐器乐曲小提琴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由此可见“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是何等的重要。中国鼓乐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让孩子们从小接受鼓乐的熏陶与教育有很多好处。特别是对学生技艺的训练,智力的开发,特长的形成,美感的培养,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素养是当前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是指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体验与创造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它主要包括:对艺术的兴趣、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参与艺术的程度;所具有的基本艺术常识和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对艺术的欣赏体验程度、对艺术的批评能力、对艺术的创作能力等。

民族鼓乐艺术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以民族民间鼓乐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鼓乐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艺术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艺术素养是塑造人的关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爱美,但不是人人都懂美。爱美,只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懂美,才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只有当人们把对美的追求自觉纳入到自己的行为轨迹之中,人才可以说具备了审美素质。实施鼓乐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他们由“爱美”到懂美,并把对美的追求,自觉地纳入到他们的行为之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艺术素养。

民族鼓乐艺术教育可分为对民间鼓乐乐器的讲解、体验和对民间鼓乐乐曲的欣赏三个方面。通过鼓乐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具体做法是:

一、民间鼓乐乐器的讲解

民间鼓乐乐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古老而神秘的,只有通过对民间鼓乐乐器的讲解,学生才能从对民间鼓乐的陌生,慢慢地变为熟悉,并准确地说出各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名称与性能。如:堂鼓的鼓面较大,使用椿木、色木、桦木和杨木等制作鼓身,因鼓面较大,鼓皮使用水牛皮。在鼓身上下蒙以两块面积相同的水牛皮,置于木架上,用两个鼓槌演奏。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其音色也不同。一般鼓心的音较低沉,愈向鼓边则声音愈高。击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也很大,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是现代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乐器之一。排鼓由五个大小不同、发音有别的鼓组成一套。每个鼓的两面都装有调音设备,调音幅度可达四或五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定音。排鼓发音激烈、跳荡,高音坚实有力,中、低音宽厚洪亮,尤擅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云锣则由大小不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区别的若干铜制小锣组成。这些小锣以音乐次序悬挂于木架上。云锣的演奏方法与中国锣类似,用小槌击奏,其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通过讲解,学生对锣与鼓等乐器有了基本的了解,再让学生初步感受乐器音色、力度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学生渴求新知的愿望就热切多了。

二、民间鼓乐乐器的体验

单一的讲解是满足不了学生对鼓文化的渴望的,要想彻底地让学生投入到鼓文化的学习中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鼓乐器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对民间鼓乐器的亲身体验,学生才能慢慢地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假以时日,绝大部分学生就能演奏多条练习曲,而且演奏姿势优美、强弱分明,甚至部分学生的演奏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云锣演奏时学生使用软硬两种锣棰,每种两支一副,左右手各执一棰站立演奏。云锣既可演奏旋律,也可为乐曲作各种节奏型伴奏。在打击乐排鼓演奏中,美妙悦耳的声音与敲击排鼓时使用力量的来源,力度的支配,触击排鼓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部分学生已能体会。正确运用力量是学习排鼓基本技能的关键,力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决定所奏作品的成败。刚开始演奏时,学生的兴趣浓、劲头高,绝大多数学生演奏得有模有样,这节音乐课刚刚上完,就盼着下节音乐课的来临。他们在课后也写了很多关于鼓乐引进课堂的亲身感受,从他们的感受中能清晰地体会到学生对民间鼓乐的喜爱,体会到孩子们对我国民间鼓乐的深深爱恋。学生的鼓乐艺术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提升。

三、民间鼓乐乐曲的欣赏

优秀的鼓乐作品数不胜数,只有通过对鼓乐乐曲的欣赏,才能使学生整体、全面地接触我国的民间打击乐曲,深入了解民间鼓乐曲的内容与特色。由此,热爱我国的民间鼓乐,促进他们鼓乐艺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如:《滚核桃》讲秋收时节,过去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习惯置于厦坡(即瓦房顶)晾晒,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波滚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乐曲模拟厦坡滚核桃的声响,表达了农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干打的击奏法,丰富地表现了农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通过对鼓乐曲的欣赏,提升了学生对鼓乐曲的情感,促进了他们鼓乐艺术素养的提高。

4.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四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5月出版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四卷 光盘数:0 定价:998元

优惠价:468元

详细介绍:

第一篇 领导沟通技巧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沟通客体 第三章 沟通主体

第四章 有效沟通的原则及程序 第五章 沟通的障碍

第六章 沟通环境与策略 第七章 危机沟通

第八章 伦理与管理沟通 第九章 现代沟通手册

第二篇 人际沟通行为与策略研究 第一章 人际沟通的性质 第二章 人际沟通的内涵及其影晌因素 第三章 性格类型与人际协调 第四章 人际关系

第五章 人际沟通的言语行为 第六章 非语言沟通

第三篇 领导个人沟通技能与技巧 第一章 笔头沟通技能 第二章 交谈的技巧 第三章 听话的技巧 第四章 说服的技巧

第四篇 领导交际心理艺术与技巧 第一章 交际心理过程 第二章 交际心理动机 第三章 交际心理效应

第四章 交际活动中的语言与态势 第五章 交际活动中的决策心理 第六章 成功交际心理训练 第五篇 领导演讲技巧与艺术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演讲前的准备 第三章 情感处理

第四章 演讲的口语表达技巧 第五章 演讲的态势语言技巧

第六章 演讲过程中的机变和控场艺术 第六篇 谈判技巧与谈判艺术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谈判准备工作 第三章 谈判程序 第四章 谈判策略 第五章 谈判技巧 第六章 谈判礼节

第七篇 沟通技能与技巧全方位训练 第一章 人际关系沟通中的技能 第二章 会议沟通技巧

第三章 与下属沟通的技巧 第四章 与领导沟通的技巧 第五章 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第六章 跨文化沟通技巧 第七章 建设性沟通技巧 第八章 与新闻媒体沟通

第八篇 口才的语言特征与技巧 第一章 有声语言 第二章 势态语言 第三章 人类语言 第四章 口才的语言原则 第五章 口才的语言特征 第六章 语言语调技巧 第七章 叙事说理技巧 第八章 修辞逻辐技巧 第九章 其他技巧

第九篇 领导经典实用口才艺术 第一章 “开场白”的艺术 第二章 在“结束语”的魅力

第三章 即兴讲话如何巧借由头 第四章 应对讲话卡壳的妙法

第五章 领导讲话如何拨动昕众的心弦 第六章 “入乡随俗”的讲话更能幽奇效 第七章 领导干部如何讲好群众语言

第八章 会议主持人怎样说好“点睛之语” 第九章 年轻干部如何改掉“学生腔” 第十章 就职演说“三思” 第十一章 宣传鼓动讲话如何体现震撼力 第十二章 口才如何在化解解冲突中显威 第十三章 在“老生常谈”中幽新

第十四章 数字在领导讲话中的妙用 第十五章 成语典故如何用幽新意 第十六章 领导讲话要求“精” 第十七章 让套话从领导讲合下来

第十八章 让忌语从领导干部?口中消失 第十九章 学学政治家的应辨口才 第十篇 领导社交口才与沟通行技巧 第一章 拜访与接待 第二章 寒喧与介绍 第二章 求助与交谈 第四章 赞美与批评 第五章 劝说与拒绝

第十一篇 现代领导讲话必备口才艺术与技巧 第一章 领导讲话的规则与分寸 第二章 练好当众讲话的基本功 第三章 如何让你的讲话生动感人 第四章 论辨口才

第五章 张口就来的即兴技巧 第六章 可方可圆的应变口才 第七章 公关口才

第八章 如何成功地主持会议

第九章 管理中如何发挥语言魔力 第十章 提高领导说明力的窍门

第十二篇 领导常用讲话体倒及其点评 第一章 任职讲话 第二章 蔼职讲话 第三章 开幕讲话 第四章 闭幕讲话 第五章 欢迎讲话 第六章 欢送讲话 第七章 慰问讲话 第八章 典礼讲话 第九章 纪念讲话 第十章 座谈讲话 第十一章 动员讲话 第十二章 答谢讲话 第十三章 表态讲话 第十四章 政治报告 第十五章 辅导报告 第十六章 工作报告 第十七章 述职报告 第十八章 工作汇报

第十三篇 领导沟通与言读技巧实战分析

2010年最新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提升与口才艺术大全 2010年最新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提升与口才艺术大全

2010年最新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提升与口才艺术大全

第一篇 领导沟通技巧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沟通客体 第三章 沟通主体

第四章 有效沟通的原则及程序 第五章 沟通的障碍

第六章 沟通环境与策略 第七章 危机沟通

第八章 伦理与管理沟通 第九章 现代沟通手册

第二篇 人际沟通行为与策略研究 第一章 人际沟通的性质

第二章 人际沟通的内涵及其影晌因素 第三章 性格类型与人际协调 第四章 人际关系

第五章 人际沟通的言语行为 第六章 非语言沟通

第三篇 领导个人沟通技能与技巧 第一章 笔头沟通技能 第二章 交谈的技巧 第三章 听话的技巧 第四章 说服的技巧

第四篇 领导交际心理艺术与技巧 第一章 交际心理过程 第二章 交际心理动机 第三章 交际心理效应

第四章 交际活动中的语言与态势 第五章 交际活动中的决策心理 第六章 成功交际心理训练 第五篇 领导演讲技巧与艺术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演讲前的准备 第三章 情感处理

第四章 演讲的口语表达技巧 第五章 演讲的态势语言技巧

第六章 演讲过程中的机变和控场艺术 第六篇 谈判技巧与谈判艺术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谈判准备工作 第三章 谈判程序 第四章 谈判策略 第五章 谈判技巧 第六章 谈判礼节

第七篇 沟通技能与技巧全方位训练 第一章 人际关系沟通中的技能 第二章 会议沟通技巧

第三章 与下属沟通的技巧 第四章 与领导沟通的技巧 第五章 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第六章 跨文化沟通技巧 第七章 建设性沟通技巧 第八章 与新闻媒体沟通

第八篇 口才的语言特征与技巧 第一章 有声语言 第二章 势态语言 第三章 人类语言

第四章 口才的语言原则 第五章 口才的语言特征 第六章 语言语调技巧 第七章 叙事说理技巧 第八章 修辞逻辐技巧 第九章 其他技巧

第九篇 领导经典实用口才艺术 第一章 “开场白”的艺术 第二章 在“结束语”的魅力

第三章 即兴讲话如何巧借由头 第四章 应对讲话卡壳的妙法

第五章 领导讲话如何拨动昕众的心弦 第六章 “入乡随俗”的讲话更能幽奇效 第七章 领导干部如何讲好群众语言

第八章 会议主持人怎样说好“点睛之语” 第九章 年轻干部如何改掉“学生腔” 第十章 就职演说“三思” 第十一章 宣传鼓动讲话如何体现震撼力 第十二章 口才如何在化解解冲突中显威 第十三章 在“老生常谈”中幽新

第十四章 数字在领导讲话中的妙用 第十五章 成语典故如何用幽新意 第十六章 领导讲话要求“精” 第十七章 让套话从领导讲合下来

第十八章 让忌语从领导干部?口中消失 第十九章 学学政治家的应辨口才 第十篇 领导社交口才与沟通行技巧 第一章 拜访与接待 第二章 寒喧与介绍 第二章 求助与交谈 第四章 赞美与批评 第五章 劝说与拒绝

第十一篇 现代领导讲话必备口才艺术与技巧 第一章 领导讲话的规则与分寸 第二章 练好当众讲话的基本功 第三章 如何让你的讲话生动感人 第四章 论辨口才

第五章 张口就来的即兴技巧 第六章 可方可圆的应变口才 第七章 公关口才

第八章 如何成功地主持会议

第九章 管理中如何发挥语言魔力 第十章 提高领导说明力的窍门

第十二篇 领导常用讲话体倒及其点评 第一章 任职讲话 第二章 蔼职讲话 第三章 开幕讲话 第四章 闭幕讲话 第五章 欢迎讲话 第六章 欢送讲话 第七章 慰问讲话 第八章 典礼讲话 第九章 纪念讲话 第十章 座谈讲话 第十一章 动员讲话 第十二章 答谢讲话 第十三章 表态讲话 第十四章 政治报告 第十五章 辅导报告 第十六章 工作报告 第十七章 述职报告 第十八章 工作汇报

第十三篇 领导沟通与言读技巧实战分析

5.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五

一、课题的提出

习作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高付出低效能的现状,为更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解决在日常习作指导及课堂习作存在的问题,我组制定了《群文阅读与小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研究》的课题。

本学期以来,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探索研究课题,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本课题在确定了最终目标后,作为一项整体系统工程,我们将各阶段的实施目标分散在各个学段,各个单元当中,每篇课文当中,由于各个班级的情况不同,课题组成员依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具体做法:

一、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有关课外阅读的调查,所有问卷全部收回,我们对问卷结果作出了分析:

1、从学生的阅读范围来看,受欢迎程度最高的是漫画和科幻小说、校园小说之类的消闲书籍,这一类书籍不是不可看,但一味地读此类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是作文辅导书,反映了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从调查来看,学生的阅读面过窄,对于文学类、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

2、从阅读时间来看,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能读半小时的书,并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主要是睡前。

3、从阅读习惯来看,在读书过程中能自觉积累并写读书笔记的同学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二,还有极少数的同学只是随意翻上一遍了事,谈不上收获。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少数学生读完一本书连作者姓名都不知道。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收效甚微。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围绕计划扎实开展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

本学期开学不久,课题组的陈雪梅老师参加了由教科室张小华老师组织的关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培训学习,并将学到的宝贵经验及时在学校课题组进行了分享。11月中旬,在我校教科室曾惠主任的组织下,课题组的几为老师分别到名山中心校、兴义中心校等兄弟学校去学习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12月8号,我校课题组的胡娅梅老师和杨文娟老师参加了“重庆市群文阅读,打造卓越课堂研讨”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本学期更换了教室内的名人名言,教室两侧的墙面上都有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每班还建立了敞开式图书角,黑板报还开辟了好书推荐专栏。除此之外,利用开家长会之际,我们还向全班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希望家长朋友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孩子一起读书,重温童年,创造书香型、学习型家庭。

2、发挥好教师榜样的力量。学生都有向他性,更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多读书,与学生们共读一些书籍,这样师生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教师的读书感受会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索的欲望。

(三)加强阅读指导

帮助学生选好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带领学生熟读配套的《情感读本》,这样不仅方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通过多种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逐渐中品味到了书的魅力。

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丰富表达方式。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指导学生做好有效的摘抄。指导学生摘抄时可作如下分类:词汇类、片段类、常识类、书籍类。记录阅读过的书籍,作者及简单的感想、优秀范文类。每次单元习作中,都有一些优秀范文,要求摘抄。

(四)上好群文阅读课 对于群文阅读教学,课题组老师完全是一片茫然,开学初,张小华老师的培训给我们指明了教学方向。10月中旬,课题组的陈雪梅老师上了一堂《走进寓言》的群文阅读研讨课,在这次研讨活动中,有幸请到了教科所张小华老师、杨政老师到我校进行指导,通过这次研讨活动,我们承担的课题工作得到了教科所领导的大力认可,同时在两位专家的点评指导下,我课题组的老师们也成长了不少。12月中旬,我校的胡娅梅老师和杨文娟老师,参加完“重庆市第三届群文阅读,打造卓越课堂研讨”活动后,为课题组老师分别献上了《故事中的狐狸》、《故事的巧妙结尾》两堂展示课,从这两节展示课看出,我校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除了这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我们课题组老师也坚持每教学一个单元,就穿插一节群文阅读教学课,基本上每两周就有一节群文阅读教学课。

(五)加强写作指导和交流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作文活动和写作展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步一个新台阶。

注重课堂的随笔,保证每位学生每周完成习作或日记两篇。同时重视习作的修改训练,习作或日记的选材侧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身边取材,写身边的、熟悉的人或事。并针对我班情况进行习作状况调查。加强课文课堂的训练。如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积累,同时课内仿写是我们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的训练手段,抓住一些课文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来仿照课文完成习作,这样一来既降低学生习作难度,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片断训练是写好习作的坚实基础,所以平时我们会让学生多观察,多做,勤记录,写自己的真实情感,把片断写具体详细,并要求用上好词佳句。而且如果遇到好的素材我会及时进行练笔指导。

(六)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教师和谐奋进,全组教师刻苦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互相协作,互相研讨,新老教师“联”起来,骨干教师“亮”起来,全员“动”起来,老师们逐渐由“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七)作品集的制作,成为孩子们成长的记录。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收集孩子们优秀的作品汇成精品集,极大鼓舞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每周都要看看自己的作文有没有“中奖”,目前我们共制作习作集三本,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三、课题取得的现阶段成果

课题进行到现在,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将一些成功之处汇报如下:

(一)、学生的积累意识增强。我们要让学生的习作走进生活,鼓励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体味生活,勤于记录生活。例如,我们曾出过这样的习作题:“找秋天”、“走进书店”、“到超市转一转”等,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几句就写几句,这些自然成为以后作文时很好的素材,学生现在养成了随时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从实行课题以来,老师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外书,并且在课堂上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学习写作方法。在上个月末,就学生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主动习作等情况对家长及孩子分别做了一个调查。

经过调查分析,学生加上平日的课堂作文、随文练笔以及日记,学生的写作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习作水平也提高的很快,更可喜的是孩子们愿意动笔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情写下来,在屡次的语文质量分析会上,我们课题组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一致肯定,这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成绩。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

1、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开展“读书之星”、“ 写作之星”的评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写作热情。

3、开设课外阅读专题课。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拟开展课外阅读专题课,好书推荐课,阅读交流课,方法指导课,朗读欣赏课,成果

展示课,使学生读书有法可循,不断在探索和总结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模式,不断丰富和充实我们的研究内容。

6.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六

一、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据调查,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 极少结合现代化手段来进行教学, 教室上课大多以讲述语法、单词为主, 教师也很少要求学生进行英语互动, 这样的课学生上起来难免觉得枯燥乏味。

2.学生英语能力发展不均衡。通常, 英语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笔试、口试以及听力。但是, 由于中国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尤为看重笔试, 就国内的几个重要的英语考试来说 (全国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位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 , 无一不显示着笔试的重要性, 而忽略了听力以及口述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成为考试机器, 只为拿到各种各样的证书, 得不到实质的提高。

3.学生学习不主动。由于大学的管理模式较初高中模式来说比较松散, 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自制能力才能在大学中把学习提高。但是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仅仅只是上课听完老师的讲解以后就再也不翻开书来看看, 巩固老师讲的知识, 这样的学习效率无疑是很低的。大学老师不会再像中学老师那样, 没有听懂的可以多讲几遍, 大学靠的就是一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谓主动性, 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 在此种方式下,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思想和标准答案, 而是要开动脑筋, 发挥主观能动性, 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把学生的主动性纳入到教学中来, 这也是教师们的一大关键目标。

二、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相关策略

1.丰富课堂形式, 改变教学方法。

(1) 锻炼学生自信心。对于部分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 开口说英语更是难上加难, 而教师更要对这部分学生付出耐心, 更要赋予他们自信心, 首先要鼓励他们大声说出英语, 不要害羞, 也不要怕出错, 因为英语本身就不是我们的母语, 只有鼓励他们迈出了第一步, 才能克服他们心中的障碍。 (2)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来说, 多媒体教学一定比传统教学更有吸引力, 从有趣的图画到生动的视频, 再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 都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 拓宽了知识的传播渠道, 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更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 这样的方式同样大大的节约了他们备课的时间, 省去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 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使教学效果大大的提高, 也可以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 寻找和学生水平相符的资源, 进行合理的授课。 (3) 合理利用影视教学。影视教学的好处有两点, 一是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完全置身于英文对白当中, 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英语口语的精髓。再者, 英语电影中也有许多文化背景在其中,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能理解外国文化。二是英文电影中有许多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 教师可对其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对白做出剖析, 这对学生的口语将有极大的提高。当娱乐与教学完美结合以后, 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热情, 更能高效的提高英语听力及口语。

2.创建网络英语学习平台。随着网络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在大学里, 学生要学会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才能更高效的学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官网上都有关于英语学习的平台, 网站上要包括六个部分:课堂背景知识学习、听力热身训练, 口语模仿区、课后提高区、互动提问区和娱乐区。学生可以通过业余时间来自主学习英语。比如, 在老师上课前可以先进入课堂背景知识学习界面, 提前预习老师要上的课, 这样能够保障在老师上课时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又或是在老师上完课之后, 通过进入课后提高区来巩固老师上课教的知识。老师则可以通过上传课上的音频文件来督促学生继续学习。

3.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 除了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以外, 下了课也要认真复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 但我们毕竟不是置身于英语民族的氛围当中, 当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很轻松的进入英语的学习氛围当中, 而课后我们几乎用不到英语, 所以语感很快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此时就需要老师实时进行指导, 让学生知道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空闲时间里多用英语进行交流, 督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节目、欣赏英文电影, 学校的英语社团、英语角、英文演讲比赛、小剧表演、英文歌曲大赛等众多的英语活动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三、结束语

学习一门语言是一件复杂且需要持久力的事, 只有从不同角度出发, 才能全方位的获得知识。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努力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 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方法, 其目的就是促进大学英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7.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七

【关键词】英语听说能力 大学生 问题与措施

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大学的难点与弱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大部分大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讲、学生为主听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听说能力也会逐步下降。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与措施。

一、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极少结合现代化手段来进行教学,教室上课大多以讲述语法、单词为主,教师也很少要求学生进行英语互动,这样的课学生上起来难免觉得枯燥乏味。

2.学生英语能力发展不均衡。通常,英语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笔试、口试以及听力。但是,由于中国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尤为看重笔试,就国内的几个重要的英语考试来说(全国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位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无一不显示着笔试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听力以及口述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成为考试机器,只为拿到各种各样的证书,得不到实质的提高。

3.学生学习不主动。由于大学的管理模式较初高中模式来说比较松散,学生需要有良好的自制能力才能在大学中把学习提高。但是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仅仅只是上课听完老师的讲解以后就再也不翻开书来看看,巩固老师讲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效率无疑是很低的。大学老师不会再像中学老师那样,没有听懂的可以多讲几遍,大学靠的就是一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谓主动性,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在此种方式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思想和标准答案,而是要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把学生的主动性纳入到教学中来,这也是教师们的一大关键目标。

二、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相关策略

1.丰富课堂形式,改变教学方法。

(1)锻炼学生自信心。对于部分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开口说英语更是难上加难,而教师更要对这部分学生付出耐心,更要赋予他们自信心,首先要鼓励他们大声说出英语,不要害羞,也不要怕出错,因为英语本身就不是我们的母语,只有鼓励他们迈出了第一步,才能克服他们心中的障碍。(2)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教学一定比传统教学更有吸引力,从有趣的图画到生动的视频,再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都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拓宽了知识的传播渠道,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更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方式同样大大的节约了他们备课的时间,省去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使教学效果大大的提高,也可以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寻找和学生水平相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授课。(3)合理利用影视教学。影视教学的好处有两点,一是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完全置身于英文对白当中,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英语口语的精髓。再者,英语电影中也有许多文化背景在其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能理解外国文化。二是英文电影中有许多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教师可对其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对白做出剖析,这对学生的口语将有极大的提高。当娱乐与教学完美结合以后,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热情,更能高效的提高英语听力及口语。

2.创建网络英语学习平台。随着网络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大学里,学生要学会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才能更高效的学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官网上都有关于英语学习的平台,网站上要包括六个部分:课堂背景知识学习、听力热身训练,口语模仿区、课后提高区、互动提问区和娱乐区。学生可以通过业余时间来自主学习英语。比如,在老师上课前可以先进入课堂背景知识学习界面,提前预习老师要上的课,这样能够保障在老师上课时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又或是在老师上完课之后,通过进入课后提高区来巩固老师上课教的知识。老师则可以通过上传课上的音频文件来督促学生继续学习。

3.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除了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以外,下了课也要认真复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我们毕竟不是置身于英语民族的氛围当中,当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很轻松的进入英语的学习氛围当中,而课后我们几乎用不到英语,所以语感很快就会减弱甚至消失,此时就需要老师实时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空闲时间里多用英语进行交流,督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节目、欣赏英文电影,学校的英语 社团、英语角、英文演讲比赛、小剧表演、英文歌曲大赛等众多的英语活动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三、结束语

学习一门语言是一件复杂且需要持久力的事,只有从不同角度出发,才能全方位的获得知识。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努力 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方法,其目的就是促进大学英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8.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八

摘要: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今社会,最需要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高素质人才。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本研究对2015年5月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西北地区某一考区考生的口语成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分析;举措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贸易活动的日益加剧,需要的“英语型”人才也越来越多。这里的“英语型”人才主要是指那些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能讲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其英语口语水平也成了必要技能。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笔者对一次口语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弱,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这就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发现,结合某高校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原因,以及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成绩分析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5月西北地区某一考区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的考试成绩。参加本次口语考试的考生共有338人,几乎全部是西北地区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只有少数几个研究生考生,考虑到其对研究结果影响不大,暂时忽略不计。由于口语考试采取的是无纸化计算机测试,鉴于主客观原因,本次拿到成绩的考生一共有286人,笔者对这286人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如下分析:获得B等成绩的有118人,占总人数的41.26%,获得C等的有161人,占总人数的56.3%。获得A等和D等的考生加起来不足总人数的3%。说明50%以上考生的口语水平令人不太满意。大部分考生远远没有达到教育部大纲规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二、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口语基础薄弱

在我国,大部分学生一般从中学,小部分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在长达十年的英语学习历程中,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的学习过分强调单词、语法的学习,很少有学校或老师去关注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口语教学几乎没有实施。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完全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口语训练,也没有一个扎实的口语基础。即使他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读写等其他英语技能,但是,让他们开口用英语进行表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困难的。

(二)口语教学方式不合理,重视度不够

为了响应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的改革,现代大学基本都开设了英语听说课。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从大一开始,每学期各专业都开设了综合英语、听说英语或自主学习英语等课程。但从具体的实施来看,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大部分听说课堂,还是采用普通的大班授课,平均每班45人左右,且以听力教学为主。课堂上,教师占用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听录音,核对答案。有的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到了课文中“说”的部分,要么一语带过,要么点一两名学生进行提问,很少有老师留时间给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这就导致每周有限的90分钟的听说课堂内,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在课堂上参与英语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机会(向岚,2012)。

(三)学生自身因素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同学早已习惯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对让他们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感到很不适应。他们要么害羞,要么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准被同学嘲笑而不愿开口说英语。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英语口语不够重视,也不愿参与到口语课堂中来,要么保持沉默,要么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应付老师的提问。总之,对于英语口语学习,学生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如此以来,学生对学习英语口语也就缺乏积极性(王金明,2014)。

(四)学习环境的限制

英语,作为我国学生学习的一门第二语言,是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习得的。英语的学习,特别是口语的学习,往往是在课堂上有限的几十分钟里进行的。走出课堂,学生就很少有机会进行英语口语的学习。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缺少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学起口语来,就会比较困难。

三、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举措

(一)转变教学方式,将口语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英语口语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听说课的主体。正如米切尔?威斯特所说:“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转引自向岚,2012),对于口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正确的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口语练习。在口语课堂中,教师要活用课堂教学方法,不能每堂课只用提问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主体挖掘等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话题,根据学生的特点,涉及不同的教学形式,如Role-Play,分角色朗读,影子跟读等,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英语。也可以提前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事先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借助PPT的形式做presentation.这样锻炼给学生机会展示自我,有效摒弃个别学生在口语课中随大流、被动听课的现象,让每位同学都有正确的学习口语的态度。

(二)开辟第二课堂,将口语课堂无限延伸

想要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时间里学好一门外语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如语言学家Lee说过:“一门语言课只是提供了有限的语言知识,而学习外语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靠学习者在课外主动寻找机会学习外语”(转引自张广翠,2009)。这就是说,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口语,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这种第二课堂来进行学习。前面也已经谈到,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一个真实的语言交流的环境。那么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方面就显得十分重要(艾治琼,雷芳,2002)。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想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需要学生有重视口语的意识和良好的口语学习动机。他们要学会找各种机会、多种方法来锻炼口语。比如,同学之间可以约定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给他们营造出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还有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借助英文影视和英语广播(比如VOA,BBC,TED)进行口语学习,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社会习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加强对口语的重视,将口语引入考试中来

测试作为一种检测和监督学生学习的手段向来是比较灵验的。一门知识的考试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其重视的程度。为了引起学生对口语课的重视,口语测试成绩应该在英语综合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果口语测试也能作为考查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一种方式,被引入到期中、期末各次考试中来,不仅能够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学生也会对口语“另眼相看”,进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锻炼口语。

四、结语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比较薄弱,学不能致用,好多大学毕业生只能“拿笔杆子”说话,语言交流能力远远不能满意社会对其需要。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仍然是当今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想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需要老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施口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加强英语口语教训的指导,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口语的学习和锻炼。

【参考文献】

9.创新班班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能力 篇九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流的状态。“班班通”的开通及运用,让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生也有了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的平台,猎取到更多的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班班通”教学把教师从单调的“粉笔加黑板加教材”的单一模式,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形成“粉笔加黑板,教材加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复合性教学,老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主体,根据问题主动去学,去探索,自觉地在网上查找资料,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取自己解疑的成功感。

二、激发兴趣,提升学生求知的欲望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是从兴趣出发的,且注意力差。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根本没有学习兴趣,根本就不想主动去学习,只想依赖教师讲其答案。针对这一现状,我平时上课时,从内容上,方法上,多用一些幻灯片,动画片,音频,视频资源,让抽象,陌生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极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多,实践能力运用的少,也就是说没有一系列的学生可动手完成的具体操作任务,上课,一般就是在电脑室玩游戏,上网,看动画片,根本找不到目标或都是教师按照教材“照本宣读”引导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操作练习,大大制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分组比赛学习,让他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动手操作,自主发挥。比如电脑绘画,要求学生自选图形画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比赛,看谁画得有新意。同学们就会自由发挥,自主想象到上交业时,我发现每个学生所画的不相同,有方形的笑脸,多角星星的太阳,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房子……看到这些画,感觉到他们学习的能动性,能动力有多强。

10.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十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策略随着近几年来对素质教育的持续推广实施,对持续提高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并逐渐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美术教学当中的一门重要科目。高中美术教学当中开设欣赏课,有益于加强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专业的修养,还有益于开发学生的在创作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它还可以衬托出品德教育、智力教育所不能展现的育人效果,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为了提升和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主动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推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的得以顺利开展。

一、简析高中美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美术、音乐等能够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课程,本应当被受到重视,然而现实却与之相悖。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尚未得到完全的改变,仍如一座大山般压在学生、家长、教师甚至于学校的头上。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中,面临着以下两种问题:

1.学校缺乏重视

当前,许多高中的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的认识不足,造成学校领导认为美术教学对于非艺术类,以文化课为主的学生并不重要,过度重视文化课,从而忽略了艺术课的现象。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美术课,更无从谈起审美教育;开设美术课的大多也是公共课,所以美术也就成为了学校的边缘课程。

2.美术教学过于功利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作用下,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师总是把高考做为教学宗旨和方向,因为美术不属于高考的范畴,于是便忽略了美术鉴定欣赏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更有甚者还经常占用美术课时,造成美术教学时间越来越少,最终使美术教学成为表面文章。

3.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较低

由于美术教师的专业技术致使水平有限,并不能够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导。很大一部分高中学校大都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力度不够高,在对专业美术教师资源的编制配置上,投入的也不够多,产生了许多别的学科教师在平时兼任美术教学的模式,就算存在专业的美术教师,但是也都安排到了对美术特长生的专业指导教学工作中,造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更好的指导和进步。

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眼光的培养,同时更是包含学生思想道德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教師应该经常带学生离开教室,去户外理解大自然与艺术创作,在开始阶段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产生科学的审美观。美术的教学主要来自于生活当中,教师还应当多鼓动学生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美,在耳濡目染中改变学生的审美意识。或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后,给学生讲解美术形成的几大流派,使学生对这一系列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色加以深入了解和领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审美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效率相对比较高、容量相对比较大、视听效果相对比较良好、信息资源相对比较开放快捷以及可以多方位互动等一系列功能特征,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为教导出一些综合型、多方位的人才创造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现行教学方法,促进美术教育朝着更深层次、更加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进步创造了优良的教学条件。在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当中,一些美术作品以及有关的理论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对其加以理解和想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些作品进行展示和演绎,就可以让美术作品变的更加生动、更加形象,能够充分的使学生对美术作品加以理解和想象,让学生可以更迅速了解所学的内容,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致。特别是有一部分美术作品,其创作的年代至目前已经非常久远,创作时的社会环境和曾经人们的思想与目前的社会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是处在相同的时代,对于那些因地域不同的西方美术作品来讲,因为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系作用,在作品的创作意识和表现形式等一系列的方面上分析,也具有十分大差异性,在学习时难度就非常大,更不用说对其加以进行有效的审美了。所以,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向学展示美术曾经的社会背景,对曾经人们的思想观念加以理性的了解,在充分认识创作环境的基础上再去了解艺术作品,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美术作品不再觉得十分陌生,全面运用自身的一些想象力,并持续的加以分析和研究,刺激学生的审美潜质,对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综合的审美练习。

3.科学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

在美术界中,创作的作品流派非常多,关联的类别和数量都是非常繁杂众多的。由于在美术课堂当中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想把每副美术作品都加以具体的讲解和鉴别欣赏也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美术作品加以适当的采用,尽量选用具备一定代表价值的美术作品来加以讲解,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按部就班的引导,从而引起学生产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爱好,以实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效果。

4.创造自由宽松的审美环境

新科目的构建对欣赏课来说,就需要淘汰之前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是简单的进行美术课教学或音乐课教学,而是在当下的教学基础上系统的融合舞蹈课程相关知识、文学诗歌相关知识、数学知识、自然知识以及朗诵艺术等一系列的学科知识,引导他们从观察美、展现美、到制造美和探索美的相关技巧和科学的价值观。既达到理论知识与审美能力、审美过程与审美方法、审美的情感态度与科学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的课程宗旨。教学过程中利用活泼生动、内容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焕发出更大的学习激情和兴致。在充分达到学生表达目标的同时,还要重视强化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达出艺术科目所具有一系列的人文性、系统性和灵动性。在活动中进修更加能够刺激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结束语

针对同样一种美术创作的作品,每个人对其审美的观点和角度都是不一样的,也并不存在通常所说的标准答案,可谓是各抒己见。所以,在美术科目的审美能力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可以采用一视同仁的方法来教导学生,而应当努力给学生建立一个松快融洽的审美环境,鼓舞学生主动运用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自由的创造力,按照自身的想法对作品加以审美,同时敢于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主张和见地。

参考文献:

\[1\]丁美霞.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140.

\[2\]赖芳扬.浅谈高中美术的教学原对提高美术教学成效的影响\[J\].教育界,2012,(31):133.

\[3\]黄秋雁.改革高中美术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2012,(87):185.

\[4\]廖莎.高中美术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J\].软件,2014,(11):297.

\[5\]赵爽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由株洲市第一中学引发的教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关英哲.关于职高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11.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十一

一、舞台艺术实践是提升学生舞蹈技能水平的基本前提

(一) 拓展训练时空, 夯实专业基础

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 注重学生的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要学好舞蹈, 就必须掌握扎实的舞蹈基本能力, 所谓“日积月累, 厚积薄发”,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舞蹈基础, 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幼教生涯中活学多用、举一反三。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大多数来自农村, 在入学之前未经过任何舞蹈专业的系统训练, 部分学生仅在幼儿园或小学时期对业余舞蹈有过短暂接触。因此, 学生舞蹈底子相对较差, 对学科性质特点相对陌生;而舞蹈课授课时间短, 间隔时间长, 学生人数多, 又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免囫囵吞枣。舞台艺术实践,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热情, 激发她们主动、积极地投入舞蹈学习中来, 直观地感受、体验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和快乐, 从而促使其克服困难、勤学苦练。天天练、时时练, 自觉练、自主练, 结对互助、小组合作, 你教我学、你追我赶,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排练、演出、竞赛的过程中, 学生对于基本功训练、基本动作中的要领融会贯通, 综合反思;又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而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进行自主的改进和提高。近三年来, 学生通过平时长期的努力, 在技能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多次深入幼儿园、聋哑学校、牟山部队、老人公寓等单位慰问演出, 主动送教到革命老区四明山, 义务为老区孩子排练、表演舞蹈。

(二) 提升专业素质, 强化表演能力

舞蹈是情感和韵律美的表演性艺术, 除了掌握基本动作的要领外, 更重要的在于用心领会、用情传达。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教师, 若自身的舞蹈表演缺乏感染力, 又怎么能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呢?因此, 提高表演能力尤为重要。

舞台艺术实践, 正是给学生创设了锻炼的平台和机会, 使她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消化和强化, 更好地体验舞蹈韵律与情感的表达。在舞台艺术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能亲自体验舞蹈情绪与情感的传达, 感受舞蹈表演的眼神、表情、体态等每一个细节, 将基本动作中的情感表达, 即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有效糅合, 把握收放含仰、抑扬顿挫之间的细腻而微妙的情绪韵律的变化,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快速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二、舞台艺术实践是拓展学生舞蹈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

(一) 拓展艺术视野, 鼓励学生发现美

舞蹈是人类美的艺术、心灵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享受美的同时, 我们总是被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

在舞台艺术实践中, 笔者经常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学一学、评一评, 使她们直观地欣赏、感知作品。通过分析、比较、交流, 加深学生对舞蹈剧目的体验与印象, 促进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感悟、理解和思考, 从而激发学生更好地展现美、表现美。如“香远益清、不蔓不枝”的中国古典舞《爱莲说》, 独有的神韵和气质, 如丝如缕般的拨动学生的心弦。再如幼儿舞蹈《宝宝会走了》, 稚气、可爱的孩子们, 穿戴虎头帽、虎头鞋和板凳裤, 胸前还挂着叮当作响的小铃铛, 可爱的装扮一下子便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前摔、后坐、左右倒趴, 充满童趣, 又极为夸张的表演, 成功演绎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迈出人生第一步时的艰难情景和可爱形象。在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后, 请学生各抒己见, 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传统剧目,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她们在享受舞蹈艺术美的同时, 也广泛汲取了各种舞蹈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把直观的欣赏上升到理论的理解, 从而更好地领悟舞蹈意蕴, 拓展了艺术视野。

(二) 丰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展现美

通过舞台艺术实践, 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舞感、乐感和节奏感, 丰富其情感体验。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表现力和舞台表演经验等的综合理解、感受和思考, 从而使其具备实践经验和能力。如本学年, 我校80 名学前教育学生和浙江歌舞剧院的青年艺术家们同台, 参加了“市新闻人物颁奖典礼”的开场舞蹈的排练和演出;10 月份, 40 位学生又参加了“中国国际科教影视龙奖”晚会的主题舞蹈创作演出, 和各国艺术家们亲切交流。一次次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实践活动, 引领学生真正发现美、陶冶美, 从而提高了艺术素养。所谓“实践出真知”, 舞台艺术实践, 使课堂知识成为真正可以运用的知识, 活学多用, 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美和表现美。

(三) 提高鉴赏水平, 激发学生创造美

都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那么舞台艺术实践就是学生成长的媒介。“儿童剧场”“校园之星”“小舞星评比”“六一晚会”等实践性舞台, 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增进了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学生在舞台艺术实践的摇篮中历练, 不仅可以学习接触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 而且培养了编创能力, 能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激发创新思维。

如2011 级1 班的“幼儿舞蹈创编展演”, 学生以组为单位, 自主创编了《娃娃跌倒了》《猫和老鼠》等12个幼儿舞蹈作品。2011 级2 班《动物舞蹈》和《儿歌、童谣》等毕业舞蹈创作, 20 个舞蹈作品汇聚了师生的汗水与智慧, 两台专场汇报演出反响强烈, 获得了幼教行业专家、园长骨干们的注目和高度评价, 许多幼儿园园长在观摩学生的演出后, 现场直接和学生签约, 电视台、报社也作了相关的报道。把设想变为现实, 把构思变为舞蹈艺术。舞台艺术实践, 引领学生思维经历了一次次创新的“蝶变”。使她们在创造性实践中体会美、创造美, 真正做到了活学多用、融会贯通。

三、舞台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舞蹈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

(一) 奠定组织教学能力

从学习作品、排练作品直到诠释作品, 学生对于舞蹈学科有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和了解, 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增加了实践性经验, 具备了扎实的舞蹈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 成为学习的“主体”。语言表达、口令指挥、动作示范、排练程序、服装道具等一系列要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无论对于现今的舞台还是今后的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耳熟能详的舞台艺术实践过程和经验的积淀, 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分析、思考, 积累知识和能力, 使她们在今后的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更加得心应手。另外, 经常参加舞台艺术实践,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 临场的应变能力和现场的表现力、感染力也提高了。这样的实践对学生今后的幼教岗位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你帮我助、你教我学, 共同参与、共同协作、共同表演, 在舞台艺术实践中, 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舞蹈知识与技能的积淀。如486 人次参与《炫舞青春》、650人次参与《畅想未来》的大型舞蹈, 多次被邀请在宁波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市全民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

在演出中, 学生培养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 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全面锻炼和提升了职业素养。

摘要: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主干科目, 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笔者通过舞台艺术实践这个途径, 促进学生在舞蹈技能水平、舞蹈审美能力、综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有效提升, 培养实用型幼教专业人才, 从而提高了舞蹈教学质量。

12.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十二

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一定规律一定顺序说出来。这里提到的说题,主要从学生审题技巧展开,学生通过互帮互助,解决审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小组合作:以5~6人为一个单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组建一个学习小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一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自主探究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探究,多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机会,把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尽可能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卷入学习过程,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充分遵循学生主体。

2.合作性原则

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数学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研究内容

(一)提升说题能力之“说错因”的策略研究

学生在说题过程中,首先要能帮同学找到错因,若能找准错误之根本,便可以帮助同学走出对题目理解的误区。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学生解题和审题过程中的错因,错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读题草草了事

在审题时,有相当多的学生阅读题目一遍又一遍,却百思不得其要领,根本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关键,而且有时有些题目所给的条件比较隐晦,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推理,方能正确作答。很多学生对题目的解读往往停留于字里行间,缺乏对题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从而看不清题目的本质,导致做题错误。

例如,一个实数的算术平方根小于3,那么这个实数可能取的整数值为______。

错解:有学生答0,1,4。

分析:题中求的是这个实数的整数解,但对此实数的算术平方根是否为整数并无要求。得出0,1,4错解的学生,误以为所求整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必须是整数,因此漏了很多解。正确答案应为:0,1,2,3,4,5,6,7,8。

2.思考思维定式

有的学生为赢得做题时间,粗读题目后便依据头脑中固有的解题模式对问题做习惯性的处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连结A、B两点,总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很少反过来画;再如,画三角形,总习惯画锐角三角形,很少画直角三角或钝角三角形,造成解题错误或解题不完整。

3.做题望而却步

很多学生一看到以前没有做过的新题或者是篇幅较长的题就冒冷汗,立即就产生一个心理映射和暗示:这个题肯定很难,我估计做不出来。于是乎,学生连认真仔细读一遍题目的勇气都没有,只好望题兴叹,选择放弃。

4.答题粗心大意

在应试中,学生因粗心大意而失分的情况非常普遍,在做题时不是看错题目就是选错答案。学生在进行考后反思或试卷分析时,往往对因为粗心而出错失分的现实在心理上不能接受。

(二)提升说题能力之“说解题”的策略研究

虽然数学题目形式各异,说题方法也可以多种,但对于如何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说题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步骤和方面进行练习。

1.学会耐心读题

小组合作说题时,首先要在组内养成独立认真读题的习惯,有些学生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总是没有耐心,所以,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在说题之前,要先一起耐心读题。尤其是那些材料很长的题目或者是以与高科技、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但自己又不熟悉的材料为题材的题目,首先要有一种心理:越是长的题目,越简单;越是复杂的题目,条件给得越清晰。并且,在读题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把题目与所学过的问题模型、知识点相联系,寻找突破口。只有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思考过题目以后,组内说题才有效果。

2.圈出题中关键

说题过程中,首先可以一起找一找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数学名词或数量关系的描述,也可能是对所求的研究对象、过程的界定,在审题时若能抓准关键词,也就切中了题目的要害。

3.打破思维定式

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和模式。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式能够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但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定式会束缚人的思维,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一条抛物线y=ax2+bx+c经过(2,0)与(12,0),最高点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本题按常规解法,先把(2,0)与(12,0)两点坐标代入y=ax2+bx+c,再根据顶点坐标公式,得到方程组,求出a,b,c,进而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但解方程组难度较大。也可用抛物线的顶点式,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h)2+3,再把(2,0)与(12,0)两点坐标代入,转化为解方程组,解方程组求a、h也很困难。现考虑抛物线的对称性,(2,0)与(12,0)恰好是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则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7,则抛物线顶点是(7,3),设抛物线为y=a(x-7)2+3,将点(2,0)坐标代入很容易求出a,进而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关于这类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式影响的题目,学生说题则可以利用倒推法,说说这种思维定式的解题过程,主要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而很多类似的题目,只要你发现了思维定式的问题所在,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4.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

大部分学生认为图像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比较有帮助,并且比较可靠,但喜欢用这种方式的并不多。练习时,解题只想套用公式,得出最后答案,没有画图帮助解题意识,草稿纸基本是数字运算。而初中阶段,有很多内容若能利用图解,都可以将题目化繁为简。因此,小组合作说题时,大家尽量要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有些题目大家可以一起画一画图,然后再一起说一说、评一评。

例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过A(-3,0),B(0,2)两点,则kx+b>0的解集是

A.x>0B.x<0C.x>-3D.-3

解:由题意知,此一次函数图像为直线,又过点A、点B,可以画出函数图像,要使kx+b>0就是函数值y>0,联系图像,当x>-3时,图像均位于x轴的上方,即对应的y=kx+b对应值为正,所以解集是x>-3,故答案选C。

分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利用图像的位置来反映相应的自变量和函数值的范围。若不利用函数的图像,则先要算k、b,再求不等式kx+b>0的值,那就太繁琐了。

5.挖掘隐含条件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而隐藏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图形、图表或生产实践中的条件。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对顺利、正确地解题起着关键、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将题目的具体情境、过程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初始条件、变化过程等。因此,说题时,对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比较难说的一方面,如何讲述自己挖掘隐含条件的过程尤为重要。

例如,菱形ABCD的边长是5,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AO、BO的长分别是关于x的方程x2+(2a-1)x+a2+3=0的根,求a的值。

分析:大多数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可能会立即采用常规解法即根据韦达定理得AO+BO=2a-1,A0・BO=a2+3,到这一步后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接下来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感觉就像走进了死胡同。但是,若仔细观察题目,就可以发现该题的隐含条件就是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的两条半对角线可以和边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ABO为直角三角形得AO2+BO2=(AO+B0)2-2AO・BO=(2a-1)2-2(a2+3)=52,解得a=-3或a=5;接下又隐含方程有根,根的判别式≥0这一条件,a=5不符题意,应舍去,所以a=-3。

(三)初中数学课“说题”教学的实践操作策略

“说题教学”是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以引导为主,兼做配角,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有知识缺陷造成的,又有能力缺陷造成的,也有逻辑上、策略上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课堂上由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阐述本组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把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在全体学生面前,并穿插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最后经教师讲评,达成共识。

1.说解题之“审题”

学生在审题时由于概念模糊、错误或小理解题意会导致审题错误,或由于对题目条件的挖掘不足和由于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审题错误而使题目错解是学生常见的错误,而通过学生有目的地说题,分析审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要建一个面积为130m2的小仓库,小仓库的一边靠墙且墙长16m,并在与墙平行的另一边中间开一道1m宽的门,现有能围成32m长的木板,求仓库的长与宽?

让学生说出本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得结论,这个问题属于哪类题型,需运用哪些数学知识点,解题的关键点是什么(长不超过16cm)通过说审题,学生便能及时找出审题错误,并及时改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提高审题能力。

2.说解题之“妙解”

在进行“说题”活动时,由于教师已对试卷作了批改和统计,这就可以以思想方法的应用为主线串出本次考试中出现的好解法,并让这些想出金点子的学生把他获得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给其他学生作一次展示。

如,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连接BF,D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在课前准备时了解到大部分会做的学生是用阴影部分是不规则四边形,作辅助线转化为规则四边形或三角形,才能运用规则四边形或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也有用间接求解:先求出空白部分的面积,再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但有一学生解法比较巧妙,于是笔者让该学生说他的妙解:

如图,过O作GH//DC,PQ//DC,分别交正方形四边于G、H、P、Q,设HO=x,OG=1-x。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ADQP的面积。

由△BOC∶△BFC得 ,得矩形ADQP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

说妙解不仅提高了这个学生的表达能力,强化了他关于这个试题的思维痕迹,增强了自信心,也让其他学生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共同享受解题之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说解题之“错误”

说题不仅说“妙解”,更重要的是要说“错误”、练习中出错的典型题,往往是最应该让学生去“说”的地方,一方面是对对应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警示,以防再次出错。

如,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3,4,要使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第三边的长。本题学生出错的比较多,很多只写出一个答案,于是我就让学生来说错,学生就有的说看到边长为3,4,马上联想到勾三股四弦五,而没想到第三边可以是直角边。

实践证明,有的错误很“顽固”,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或者经多次纠正,才能改过来,所以说,追究“错因”更具有实质意义,通过学生说错误,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弱点所在,教师也明白从哪里入手调整才能更有成效。所以只有让学生大胆、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错误根源所在,这样的习题、例题分析才是有的放矢。

4.说解题之“灵感”

在“说题”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在说题的一瞬间产生灵感,在不经意中产生一些教师也意想不到的思路,如果这时能让学生说出来不仅能满足学生内心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打开创新之门,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

如,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通过课前的整理了解,笔者在课堂上就让做对的学生说本题解法,可以在AC上找一点F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可以通过说明△DEB≌△FCE得到AE=DB,在讲完这一题时,另一学生突发“灵感”,说出了可以过D点作DG//AC交AB的延长线于G,来说明△DEG≌△ECA,也可以说明AE=DB。

说灵感就是让学生说出各自尝试的解题方法和体验,尽情地发挥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想象,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

同时,在说解法的过程中,展示思维,相互启发,及时调整解题认识链,再做新探索。

5.说试题之“变式”

在“说题”教学活动中说解题的“成功”或“失败”只是常规之举,如若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分析试题中给出的条件和结论,对试题的条件、结论进行一些变化就会让学生说题活动的质量再上一台阶,比如,改变某个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式编写,或弱化某个条件、结论归纳出类型题,或进行横向、纵向拓展引申出一般规律等,通过教师这样的点拨与引导,“说题”活动一定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借机摆脱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构思、探究、推理及数据和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如,已知函数y=(2-k)x-3k+15是一次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让学生说变式问题,就有学生把题目变为: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2-k)x-3k+15的图象经过原点,是想考点的坐标和函数图象的关系;也有把条件改变了一下,就是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是想考三个一次的关系;还有学生把条件改变了一下,变成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2-k)x-3k+15中5随x的增大而减小,是想考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又问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2-k)x-3k+15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会对数学试题的改编,不仅巩固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更有信心。

(四)提升说题能力之奖励机制的研究

要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说题,更积极地去准备、争取说得更好,则还需要一套奖励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将说题的效果与小组评比挂钩

将说题的参与度与小组得分相结合,对于给别人说题的学生加分,说得好的学生如果得到听者的好评则加倍加分,即使差评也不扣分。而对于不愿意参与的学生,则下达任务,不说或者也不提问的学生则扣分。

2.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我善于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态去对待那些为自己说题的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去体会给人说题弄懂以后的成就感,去体会帮助人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们铁一样的事实:给人说题,自己的收获比听者高十倍。对于想要学好的学生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诱惑。

3.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要逐步推动学生说题,一定要让学生放下包袱。很多学生因为表达问题,总怕自己讲错了,生怕老师责备、学生取笑。要让学生都动起来,起初可能效果不佳,但是不必因此责备,反而要多加鼓励。

五、研究成效

1.说题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说题”过程中改进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展学生“说题”能力,既能消除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向交流,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说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挖掘学生思维潜力

学生说题是在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尝试及验证后由学生说出这道题的整个思维过程,然后由大家共同交流,相互补充而得出最后的解题过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者度,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说题教学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不能暴露其全部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学生说题这一方式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它不仅能反映出学生思维结果的质量,还能体现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偏差,从而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切实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及偏差,使学生达到在运用中小结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国富。“说题”教学: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实践探索[J]。读写志,(12):77.

13.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篇十三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带领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总结文本大意并最终总结出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压制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所谓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并能够产生独特的见解。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所谓概括能力,就是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简练、准确的文字将文本的意思概括出来。概括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如今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考察十分全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概括表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它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认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要正确地把握文本大意,必须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以探究,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在日常学习中逐渐磨练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有大量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提高理解能力。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也是学习语文的根本。因为只有经过思考,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可以学到知识。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告诉学生如何正确理解文本大意,如何分析文本、理解文本并解答问题。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可以说是阅读能力的升华。学生通过理解与思考总结出文本大意,继而深刻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共鸣,体会到文本的深层含义。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增加,自然而然的,学生就能吸取文本中的营养,在不断的熏陶中逐步走向成熟,从而为自身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也许在教师刚刚放手时很多学生会不习惯,但是要知道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因此教师要尽量压缩讲解时间,将其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分析、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合作的方式得出结论。在这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慢慢养成了。最后,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与指导,让学生理解阅读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

(二)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阅读,主动思考,自主分析,遇到问题可以留待课上与老师、同学共同解决。在此过程中,师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也体会到了自学的快乐。

(三)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要按部就班地讲解,因为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要弄清文本体裁,并通过朗读了解文本的大体框架与主要内容;其二,在了解文本框架后,要对局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以挖掘文意;其三,对阅读所得加以归纳,形成系统的结构,理解文本内涵。

(五)增强生生间与师生间的交流

每个学生在阅读后的收获肯定是不同的,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心得,将不懂的问题拿出来与同学讨论。这样学生不仅收获了大量自己未发现的知识,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这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学生向课外拓展,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切实学会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进而逐渐形成自学能力。21 世纪是信息时代,所以,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应用多媒体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并指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让学生在自学中感受收获的喜悦。

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因为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他们通过思考、讨论想出办法,锻炼其自主思考能力。

(二)谨防表面化和形式化

在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过分地重视课堂形式,却忽略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文本解读。例如,有的教师非常注意对小组讨论的题目的选择,要新颖,有意义,有一定的难度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却忽略了小组讨论的质量。

(三)注重阅读知识结构的构建

相当多的人认为阅读教学最应彰显的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因而把语文课看作是思想品德课。其实,加强阅读知识结构的构建,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玉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微[J].软件(教育现代化),(7)。

[2]王春梅。浅谈对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探微[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8)。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下一篇:班主任励志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