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12篇)
1.远程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党史学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是对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的历史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风貌的时代创新。
100年光辉历程,72载执政实践,贯穿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在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广大人民的前列,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期间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率先示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__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党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的生动体现。
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员队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在时代前列,必将有利地促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亲密联系群众作用的充分发挥。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新的执政目标,必须继续保持先进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自身建设,与时俱进,不断争取新的胜利。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完成好党所肩负的执政任务、历史责任,广大共产党员就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迫切需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与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三个代表”的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迫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腐蚀,党的战斗力不受削弱,党的形象不受损害,永葆的生机和活力。
要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以__提出的“六个坚持”为标准,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党员意识。
强化党员意识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强化党员意识必须加强组织纪律性,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明白,组织上入党只是一生一次,但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的,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进性,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先进性。
二、提高党员素质。
提高党员素质,必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党员素质,必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普通党员要具有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本领;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三、发挥党员作用。
一是要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不能仅仅是“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随时随地能成为群众的榜样,敢于说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切实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重。二要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每一位党员都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想一想向党承诺过什么、向党保证了什么,时常反思和检查自己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是否能够高风亮节;在急危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能够挺身而出;在生死危难关头,是否能够豁得出去。四、树立党员形象。
一要树立为民形象,多做加快发展的事。只有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才是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同时,树立为民形象还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亲民、爱民,弄清楚群众到底想什么、盼什么、争什么。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实。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搞浮夸虚报的假政绩,不搞徒有虚名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领域和项目上来,用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上来。二要树立务实形象。广大党员要按照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勇于治“虚”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实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事实、求实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先做到,形成党员干给群众看,领导干个职工看,一级带着一级抓的良好局面。三要树立清廉形象。这不仅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普通党员的基本要求。普通党员,要坚持“两个务必”,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还必须正确行使权力。每一名党员都必须明白,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决不能把权力当作向组织伸手的资本,更不能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只能把权力当作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2.远程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这是怎样一种思想呢?请看作者的论述:“在课堂里教语文, 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 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 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 一边教, 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这一思想其实强调了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然过程, 这是合乎教学规律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思想, 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就是一条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 是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那么,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思想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或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是什么呢?
一、要强调预习, 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
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求了解文章的重要步骤, 是养成读书习惯、读书能力的好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首先应该指导好学生的“预习”, 因为预习的若干项目都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如“通读全文”要逐字逐句从头至尾念一遍;“认识生字生语”, 要翻工具书, 查生字难句, 写笔记;“解答教师所示的问题”要动脑筋, 查参考书。除此之外, 还要“领悟文章之内容体裁作法及其背景”“作分析综合比较之研究”。所有这些, 无不是靠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才能做到的。这样, 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 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预习, 可使施教有的放矢, 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效果良好。凡指导预习有方的教师, 在这些方面都有很深的体会。如果丢掉了预习这一环节, “临到上课, 才翻开课本或选文中的某一篇来, 待教师开口讲了, 才竖起耳朵来听”, 长此以往, 就会使学生养成上课才翻书、不上课不翻书的坏习惯, 这与训练学生“自求了解”是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教学应采取“讨论”的形式
叶圣陶先生指出:“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 不再是一味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了师生的积极性。学生经过预习之后, 可以发表预习的内容, 可以提出质疑的问题。每个学生的见解都阐发出来, 能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经过这样的切磋琢磨, 学生会渐渐养成认真读书而不是马虎地读书的习惯, 养成善动脑筋分析问题的习惯, 养成在众人之中口头表达的习惯。总之,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会收到很多实益, 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得到发挥。课前, 要排列讨论程序;课上, 要提出问题, 订补意见, 纠正错误, 补充缺漏, 阐发要点, 归纳讨论结果等。显然, 这样的课堂, 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 而是加重了。可以说,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继预习之后的自学的继续和深入。
三、练习
作为一个教学过程, “讨论”完毕, 并未完结, 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如“吟诵”“多读相关文章”“应对教师的考问”等, 这些都是“练习”。
“吟诵”是讨论之后, 学生在对课文已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书, 进行体味、品尝。这是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吟诵过程中, 学生对课文内容能更进一步理解, 对所学东西默默消化、吸收, 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 必须达到这种境界, 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多读相关文章”, 这是在课堂精读文章的基础上扩大课外阅读的练习, 它与精读构成紧密相关的阅读程序。从精读到略读的过程, 是学生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精读, 是教给学生如何读书的方法, 做出如何读书的样子, 举出如何读书的例子。从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能否掌握与运用, 还要靠练习, 也就是把阅读范围推广开, 博览, 由学生自己去读, 这就是略读。精读是“举一”, 略读就是“反三”。精读一篇带读许多篇, 为的就是“举一反三”的练习。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就是在这个精读到略读的过程中培植起来的。这是一个培养具有广博与精深学问的途径。“多读相关文章”是略读中的一个方面。在学过某一体裁文章后, 用同类文章进行比勘、印证, 以“领会某一些文章的各方面”, 能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应对教师的考问”, 在教师, 是对教学情况的了解;在学生, 是对学过知识、技能的练习与巩固。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如“背诵、默写、简缩、扩大、摘举大意、分段述要”等, 但原则只有一个:“不足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问方法最好不要用。“这里也渗透着这样的意思, 即不要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无用的知识, 不要叫学生不动脑筋就对问题做简单回答, 要引导学生动脑筋, 考查他的“能力”。
从课前的“预习”, 到课堂的“讨论”, 直至课后的“练习”, 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过程, 突破了课堂的范围,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它的每一个大的环节或小的步骤都清楚地贯穿着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它的鲜明特点是:第一, 充分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所处的正确地位。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人。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贯穿始终, 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自学活动贯穿始终。师生两个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的双边过程得到充分体现。第二, 简单明确地表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思想, 或曰培养语文能力的具体途径。“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既是教师由“教”到“不教”的过程, 又是学生由教师“扶”到“不扶”的历练过程, 也就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语文能力就提高一步;这一过程循环往复, 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步步提高。这正如扶着小孩走路, 每“扶”一把都是为了“不扶”, 但为了“不扶”, 就会有若干“扶———不扶”的循环往复。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长进, 直到走上路, 不跌跤, 便可不扶了。而关于语文教学, 只要学生入了门, 上了路, 能阅读, 能写作, 教师便可不教了。
3.美国护理教育学习体会及思考 篇三
关键词:美国护理教育;学习体会
美国护理教育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护理教育已形成一套灵活的教育体制和多样的培养模式,已从中等教育发展到高等教育及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相比较而言,美国的护理教育在全球发展迅速,具有鲜明的特点,教育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各国发展高等护理的重要借鉴。作为护理教育的一线教师我有幸在美国进行了短期学习,期间参观访问了加州和纽约州的州立大学、护士学校、职业学校、社区大学、医院等、通过这次进修学习,拓展了护理教学视野、专业视野以及国际视野。
一、美国护理培养模式
美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护理教育从职业培训向专业教育方向发展,能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提供护理教育。护理教育的办学机构有专门护士学校、社区学院、四年制大学、综合性大学以及研究型大学,护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从职业教育的临床应用型人才到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临床力量、专家以及从事教育、管理和研究的人才,规格多种多样,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以及博士后,层次较为完善。学生可以选择首先参加社区大学预修课程学习(包括医学基础课程解剖生理生化等)、申请护士学校参加TEAS考试、2年职业护士学习、过渡项目(如LVN-RN)、4年学习获学士学位、1-2年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这几个层次由低向高发展,各层次相互衔接贯通,学生可以从一种学历向更高学历学习,而且没有年龄限制,畅通的升学渠道和合理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美国护理教育加强对护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与实践学时为 1∶3。美国护理学生的实践与国内学生实践不太一样,学生从进入护士学校一年级就进入临床实习,让学生先接触见识,再理论学习实践练习。临床实践一直穿插在护理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十分紧密。在教学安排上, 严格按照在理论学习时间和参加临床实践时间的规定设置课程, 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交替进行。这种安排方式,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临床护理实践, 为开展基于实践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美国大学的文化与网络资源
在美国大学护理学院的教学楼走廊墙壁上挂满了摄影照片、油画等,这些都是护理学院学生的作品,学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学生的创作拿给有艺术造诣的人士挑选出优秀作品挂在走廊,因为这代表学校的文化。而且在护理学院工作人员和教师办公室门口都贴有工作牌,上面标注有教师的名字,工作内容范围和工作时间,让人有亲近感,并便于明确职责。
在整个培训学习期间我们都可以使用这些大学的网络资源,学生上课很多都带手提电脑,随时可以使用网络查阅资料,有的大学入学条件之一是有自己的手提电脑,这是美国护理学院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与学习效果评估。上课过程中可以相互探讨、查阅资料、即时提问,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促进,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与学习效果评估。
三、美国护理课程设置及实践操作中心
美国护理教育的课程涉及广泛,涵盖了影响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行为因素等各方面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和心理学),生物科学(如生理学和微生物学),健康促进学,信息技术及科研方法,强调护理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有机结合。其课程设置允许学生参与讨论和制定,在每年召开教学会议、制定教学计划时,学校邀请学生参加、与老师们直接交流和沟通。
校内临床实践室是培养学生实践的地方,其实践场地模型均为全真模拟模型,能够选择性地体现病理现象,直观生动,让人印象深刻,部分实践课程是学生之间相互练习(比如肌肉注射、静脉抽血)。同时其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足够的教学服务,所有的实践课程必须考试合格学生方可毕业。
四、学习之后的思考
1.我国护理教育课程存在着基础医学课比重偏大,门类齐全,人文社科课程相对较少,各课程间内容重复交叉等问题,现代意义上的护理干预已经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从个人走向群体,从以疾病的医护为中心走向以健康的保持和疾病的预防为中心。这种变化对护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均提出更高要求。结合护理科学的人文性特点,并在课程安排上注意加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例,借鉴国外护理教育经验,我们可以将以疾病护理为重点转向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及疾病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教育轨道上来,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注重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使护理教育课程真正为教育目标服务,真正为临床护理实践服务。
2.课程教学改革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 从注重知识灌输向注重独立学习、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改变单一的班级理论讲课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讨论、小组作业、病例分析、PBL 等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实行多样化的考核评估方式, 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
3.希望能逐步改变目前普遍实行的前期护理课程教学与后期的临床实习分离的安排, 让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互相穿插其中,不是简单的几次临床见习而是让护理学生真正接触临床。通过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的紧密结合, 帮助学生及时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吸收, 同时通过临床实践, 加深学生对具体病人和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 发现自己不能解释的问题和现象,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4.美国目前护士的数量大于医生,但护理人员的缺口还是很大。鼓励涉外护理学生真正走出国门,我院的涉外護理专业学生的弱点是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医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目前对招收的高中起点护理专业大专生,可以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除了正常的英语教学之外,还可以请专门的英语机构进行专门培训,同时适当进行双语教学,对于涉外班的教学也可以参考国外护理学生培养模式,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今后在国外学习的不适应感,尽快让学生语言和理论知识过关。
我院为高职学院,今后也可以充分利用重复利用教学资源(RLO,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制作有我们学院自己特色的网络资源及视频,便于教师教与学生学。我们培养的护理学生可逐渐由全科护士转向专科化,培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高、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护理人才。
在美国的短期学习让我视野变宽,收获颇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学、所见都让我耳目一新,对自己今后的护理教育教学都有很多启示。
参考文献:
[1]岑金,唐红梅,等.美国护理教育困境中自救的启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2):317-319.
[2]邢琳,等.美国护理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继续医学教育,2010,24(4):1-3.
4.个人法制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作为一位公民,我们要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法律是越来越健全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一切法律、法规的母法,足以让人民安居乐业。儿童有《未成年保护法》,让小孩生活更自由、快乐。
遵纪守法是一种人们公认的美德,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我一定好好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
但社会上有一些人不尊重法律,没有把法律放在心上,铤而走险,违反法纪。有的以为逃过一次就怀有侥幸心理,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不仅损毁了自己形象,还令家属经常提心吊胆。
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懂法、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并防止校园欺凌的一种法律。
法治于心,就不会有刀光剑影,仇恨交加了,我们依照法律解决一切问题,化矛盾为友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法治于心,就能拥有自主的生活。有法必然治国,无法必然乱国;法有则治,法无则乱。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法治于心,我们就会拥有爱,当我们心藏律法,我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是我们行为的约束,也是自由的保障。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当我们的行为都很好,很规范了,我们的国家就会和平,快乐和幸福就会伴随着我们。
后来老师又讲了另一个关于毒品的内容。俗话说:“吸毒一口落入虎”。我刚开始疑惑不解,“吸毒一口”只不过出于好奇,怎会落入虎口呢?
老师似乎能看透我们的心思,给我们放了一个视频。
下面是一个花季少女的遭遇。
在戒毒所中,一个清秀的女孩,在人生青春的岁月里,她本该享受着父母春雨般滋润心田的爱,憧憬美好的未来。然而,她却不得不依靠强制治疗,来摆脱对毒品的依赖。
少女成谜于网络,在网吧中认识了几个牛高马大的哥哥,一天,她又碰到了他们,他们正在吸毒,见少女来了,也劝她尝尝。少女虽知道毒品的危害,但经不住大哥哥的再三劝说,也试着吸了。少女以为自己能控制住,不会上瘾。可没想到两三次后,她再也离不开毒品了。身上疼痛难忍,浑身有气无力。以上案例,让我深深认识到“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智者以法护身,愚人以身试法。法令天下,与法同行!
5.四史学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最新 篇五
四史学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广大青年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近些年来,网上不时就会出现了讨论“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王伟”等革命英雄事迹真伪的事件。很多网民纷纷发言力挺英雄,为英雄“点赞”,同时也有少数人怀疑英雄,以致网上各种评论沸沸扬扬。那些造谣者为什么能够有听众、有“市场”?归根结底是有部分人特别是部分年轻人对党史、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史实了解不够造成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党员,我认为更应该认真学习。下面是我在学史中的几点感想。一、学习党史、国史,人民教师应走在前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主要引领者。学习党史国史,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不但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党性修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寻根溯源、以理服人加强对学生党的理论教育,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补足精神之“钙”的必由之路,做时代的“逆行者”。二、学习党史、国史,学校教育须大力加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孩子党史、国史直接关系到做人立国的根本。学生的求学期,也是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党史、国史在德育教育中的课程量,加强相关课程打磨和安排部分专家型教师讲授这一课程,对加强学生三观培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三、学习党史、国史,方法手段需与时俱进。应积极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形式,大力利用网络资源、游戏动漫、儿童读物、仪式庆典、讨论交流等教育载体或教育形式,促进相关教育更加生动、更有时代感,更具吸引力,从根本上解决人们没兴趣、不想学等问题,使红色基因得到更好传承与弘扬
四史学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2
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全体党员、干部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有力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求真务实,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学在深处、入脑入心。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党员对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学习“四史”要紧扣实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们身边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之际,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让党员干部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要让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强化爱党爱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让党员干部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把新时代的长征路走得更稳更好。
四史学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3
市政府党组成员要组织带领分管战线和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规定》的各项要求。
一要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学习党史、国史,发扬优良传统,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认清责任、扛起责任、落实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要从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切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廉政勤政,遵守廉政规定,净化政治生态。
三要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岗位责任,市政府党组成员要按照《规定》,落实好“一岗双责”,进一步加强对分管部门党建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督促,注重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了解基层情况、党建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上下功夫,做到真管真严、长管长严。
四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要按照“六稳”“六保”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农业生产、工业发展、项目建设、扶贫攻坚、民生保障上取得更大成效,为如期完成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四史学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4
作为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意义。
学习“四史”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法宝。现在大多数的党员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没有遇到过艰难险阻,为更好地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体会到革命奋斗的艰难历程,只有认真学习“四史”才能真正懂得其中蕴含的意义。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当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学习“四史”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方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有着不计其数奋不顾身、鞠躬尽瘁,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南仁东、黄文秀、张富清……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也涌现了一大批战疫英雄,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习优秀人物的优秀事迹、高尚品格,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学习“四史”教育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学习“四史”可以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
四史学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更好的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结合起来。贯彻学习“四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是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复兴作为己任,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引领新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摆脱了模仿苏联模式的传统思路,成功开辟了符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也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而如今,年轻一代的党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走过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路,无法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唯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各级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拥护党、热爱党,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要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6.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个人心得 篇六
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个人心得【一】
从我们儿时记事起,便已经有了理想的概念: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老师,为学生传授知识;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医生,利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为病患接触痛楚;长大后我要......儿时的种种想法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那幼稚纯真年代里的想法,总能带给我们一丝的感动,感动于那已经随时间凋落的稚梦......虽然已逝,但仍然牵动你我的心。
何谓理想?又何谓理想主义?
“理想”是人们追求社会或事物合理性、完满性、完美性并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美好向往和愿望。其意义在于为平淡的生活中提供美好的希望,为不完美的现实提供完满的参照,从而促使人们努力追求完美。人人都渴望美好,渴望彼此之间受到尊重,渴望这个世界在真善美的气氛下长长久久的走下去。理想是对美好的追求,是精神层次上更高的需要。他需要被满足。没有理想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同没有车轮的汽车,他是跑不了的。
对于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主义”是社会理想的集合,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寄予美好希望并努力追求之所持的价值观念体系。由此说来,理想—即对一切美好的追求,构成了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精神也就是我们在追求理想时,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促使我们大学生据此采取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他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如人生的一座灯塔。无论前方有什么在阻挡着我们,他都会一如既往地为我们指明方向。
但就如同一座灯塔一样,我们要一刻不停地给灯塔输送灯油,他才能燃起那星星之火,点亮那燎原之势。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也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大学的学习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并同时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的磨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主体意识,以引导自己处理问题,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拥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的人才首先必须是有思想的,否则的话也是平庸的,而这种“有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理想主义精神所焕发的光芒。我们有必要在喧闹浮躁、变迁加速的社会环境中安静下来,宁静致远,重新思考有关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以及我们进入的宗旨和真谛,以此寻求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我们当代大学自身负有怎样的责任。
不能否认,在经院人的骨血之中和灵魂深处已经存在着理想主义精神的基因和细胞,我们之所以要“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就是因为我们要具有谋求长远发展和追求远大目标的x想,就是因为我们要具备理想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理想主义的奉献精神。只是我们更期待这种理想主义精神的基因和细胞能以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进一步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长成茂密森林,形成蔚为壮观的大气候,要让理想主义精神成为我们每一个经院人高度的理想自觉。因此,在学校党委的指挥和带领下,充分发挥基于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的发展强势,并充分发挥这种发展强势的巨大的凝聚力量和强大的推动力量,推进我校理想主义精神的高度内化,让理想主义精神成为经院人普遍的思想共识和高度的理想自觉,从而创造强大的精神合力,为促进学校的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力量,我们既是理想主义精神的最终受益人也是弘扬理想主义精神的直接推动者。理想主义精神只有在我们青年大学生身上得到了体现和弘扬,我们的理想主义追求才能形成不竭的源流和长久的生命力。感受过世界历史名校浓郁文化氛围的人无不认为:那些世界名校大学生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内化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们因此而求完美、而有教养、而更加儒雅。
作为一名党员和学生干部,我们要善于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积累,形成规范;要加强沟通与培训,做到共同提高和工作整体提升;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处理各种关系时,关键是把个体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做到敢想敢干,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使个人的能力水平在团的岗位上切实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也应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要通过阅读学会介绍、学会评价、学会综述;在校期间要通过读书,帮助我们自己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指导自己认识社会、处理问题。
最后,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加强演讲和口才训练,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大学学生干部,我要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我们的道德素养。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我们的理想,我们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理想。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和学生干部。
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个人心得【二】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
我们平时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有的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都注重物质利益,讲理想信念不实惠。于是舍“义”取“利”,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冲在前面,对自己无利的事则躲得老远。殊不知,不讲理想信念,只讲实惠,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我们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也有的人很有“理想”和“志向”,但他们的“理想”始终围着“我”字转,事事以“我”为中心,搞自我设计,打个人的小算盘,时刻想的是“我”要当多大官,“我”要发多大财。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不惜违犯党纪国法。其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胡长青、、李真之流的堕落,就是很好的例证。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蜕化变质的开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作为军队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地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动摇,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不动摇,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与求真务实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应该明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应该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而贡献力量。对我们人民军队来说,就是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切实完成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的人立志不可谓不高远,但就是不愿意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付出自己的艰苦努力,不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如果只在口头上讲“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行动中却自私自利,不愿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爱心;一心要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却不肯一点一滴地学习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本领;整日想着成为名扬天下的英雄,本职工作却做得一塌糊涂,那么,再远大、再崇高的理想也只能归之于想入非非的空谈妄想。
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个人心得【三】
我于XX年参加工商工作,X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办公室主任。辩证地说,入党这X年,是边反思边学习提高,边鼓劲边向前进的年。现将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情况谈谈心得:
一、好的方面的主要表现
(一)在理想信念方面。
我认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处在一个非常伟大和令人振奋的时代,我不但对党的前途充满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正确,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坚信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勤奋工作。(二)在理论武装方面。
为了自己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和求得进步,按照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的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做到了努力掌握做好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坚持学以致用,既用于改造客观世界,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又用于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和信念,提高鉴别重大原则是非的能力。使思想认识、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三)在对待工作方面。
我所在的工作岗位虽然不是举足轻重,人们也不一定赏识,但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比一般群众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应该对党和人民负责。因此,不断地追求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使自己的工作成果都能够符合领导的需要,能反映群众的心声。二、不足之处
(一)在理论学习方面。
党章要求党员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但我在学习上还存在重实用主义,轻理论升华;重政策文件学习,轻系统理论钻研;重眼前现象,轻深层内涵问题。平时虽然也在抓紧时间学习,但多数时候只求读过,不求甚解。只求过得去,不求钻得深。由于理论功底还不扎实,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二)在本职工作方面。
对照党章关于党员要在工作中“多做贡献”、“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来检查,在平时一些工作方面,还存在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主要思想根源是:自己平时干了工作,不但得不到领导的肯定,反而得不到理解。甚至感到办公室虽然是个“清水衙门”,常常被人们视为没有搞头的地方,但对待干部还特别的苛刻,我心情确实不舒畅。三、下步的努力方向
通过对照检查,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个人存在的问题,增强了修正错误、增强党性的信心和决心。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历史时期,“共产党员”这四个字的分量是很重的,在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起表率作用。为此,今后自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不能动摇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是坚持终身学习。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一定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力求把政治理论学深,把专业理论学透,把业务理论学精。三是坚持党性原则。
共产党员坚持党性原则,首要的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原则,核心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坚决维护党的威信,维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四是模范遵纪守法。
要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为名利所拖累,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人情所困忧,明明白白做人,轻轻松松干事。五是争创一流工作。
把精力投入工作中,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就要精一行。不管今后在前进的道路上再有多少曲折和坎坷,都要发扬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炼成的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个人心得【四】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追求,是人体内原始爆发力的归宿。用激情释放能量,在阳光的心情下,在无尽的动力中为了自己从未泯灭的童心和对教育的初衷不懈努力和拼搏。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我们不仅仅活在梦中,因为我们有行动。生命的奋斗意义将永垂不朽。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和挑战的人。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准备,随时准备着挑战困惑,更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的人生极限。人的追求往往是无止境的,有自信心的人,能够通过自强不息的挑战将困难和自己心中的惰性踏之脚下。挑战困境的同时,挑战人本身这一屏障,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孩子是个性的,在尊重的基础上更爱,理解和相信每一个孩子是无比重要的,没有爱就没有美好的教育,用微笑感召心灵,为爱忙碌,为爱诠释,为爱造句,用爱的风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孩子支撑一方永远没有委屈的天空。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教师应该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把我们工作中的小事做好,记录成册,就是一部名著。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民族优化的灵魂,也是我们教师永葆青春的法宝。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心我转,充满创新,是我们与众不同的追求。
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桶鲜活的水。水之源泉,学习所致。试想:一个不读书的教育者,如何给我们的学生时代的美感,追求的力量和共进的最强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人明智。工作之余,以书为友,沉思反想,才能为教育奠定自身的基础。一粒饱满的庄稼才能果人饥腹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如何的面对?请挺起我们不屈的脊梁,同所有恶劣的环境做不挠的抗争,我们是铁,我们是钢,是我们的坚韧塑造了孩子的坚强。
总之,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安居乐业,才学八斗,机智过人,始终阳光,负有责任,不屈抗争,努力学习,与人合作,充满激情,讲究奉献,敢于挑战,善于用爱为国家、民族进步和孩子健康成长支撑一方的人。
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个人心得【五】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以上摘自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用以自勉。
理想的教育该是什么样的朱永新教授从十个方面阐述了他理想中的教育,并从这十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以及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些许经验,所以特别关注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作者通过这十个教育理想,描摹出一幅理想的教育蓝图,对在21世纪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作者也探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大趋势、中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及特征、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展望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意义的问题。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我的教育理想》被全国广大教师称为“最具震撼力的教育名著”。朱教授在书中描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
书中有一段文字使我记忆深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是的,我们在看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他的劣面,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爱学生,就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把每一次教育看作是一个互相交往的、心灵相通的过程,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学生都是好孩子。
在我看来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孩子学习的乐园,我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有着独特办学理念且善解人意的,我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年轻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我理想中的学生应该是充满朝气努力勤奋的。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认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爱是育人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第一把金钥匙。用我们的爱小心地呵护着每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爱的包围中幸福地成长!
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个人心得【六】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充满干好工作的激情和活力。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纷繁出现的时代,这样那样的_不断的向我们“招手”,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越要经得住_。不断加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要始终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进取心。要扎实工作,淡泊名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
立足本职岗位,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理想和价值。理想和信念不是一句空话,因此,作为领导既要胸怀大志,更要立足现实,要着眼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用心钻研;要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要充分发挥岗位职责,埋头苦干,积极奉献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领导具有文化水平高,接受新鲜事物快的自身优势。但当前社会是个大发展、大变革、知识快速更新的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作为领导,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充实完善个人知识结构;要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
勇于担当,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作为领导具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但在现实工作中,也存在个别领导工作上拈轻怕重,个人得失上斤斤计较,遇有棘手问题或出现失误时,惯于推脱和撇清自己的现象。作为领导应勇于担当,在艰苦和复杂环境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要不怕苦累,不推不拖,积极干、主动干,敢于负责,不怕挫折,不怕承担责任。要不断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工作中不患得患失,要事事冲在前面、干在前面,有功多让,有过不推,处处发挥模范作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过硬的工作业绩树立自我形象,赢得大家认可。
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个人心得【七】
按照院党组此次主题教育集中学习有关安排,在全国各地掀起“___,___”主题教育热潮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主题进行专题研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深入地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______关于“___,___”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落实好___在x、x大别山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继而,把革命优良传统继承好、弘扬好,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好、贯彻好,把工作事业发展好、落实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初心使命牢记好。自觉维护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一、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______说过:“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定理想信念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今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践行“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行动。多年前,曾经为追求共产主义事业抛家舍业、奉献牺牲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用他们的行动践行了“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精神,正因为他们坚定这种革命理想信念,才为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更需要这种理想信念,___、___,把传承和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引导党员干部筑牢党性之魂,补足精神之钙,始终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把服务人民作为从政之本,把强化使命担当作为履职之要,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及时校准思想偏差和行为偏差,把新时代党员干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的基本要求落地落实,围绕振兴发展的中心任务,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二、坚持为人民谋幸福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给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因此,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为民谋幸福的重任,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上率下、敢于担当,以更高的标准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具体目标,要紧紧围绕总要求、聚焦目标任务,细照笃行、躬身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同时,要有强烈责任担当意识,扑下身子,担起担子,干到实处,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和精神把各项利民惠民重点工作一件件落到实处。
三、坚持勇于担当的精神
勇担使命不退缩。勇担使命必须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韧劲。不同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使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具体任务。现阶段的使命就是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使x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促进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关隘需要去攻克,有很多困难需要去解决。感到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自身的责任越发重大,担负的使命越发光荣。为此,本人要在工作中聚焦x经济发展大局,为x的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
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个人心得【八】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
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
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
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二)摘录式。
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三)仿写式。
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四)评论式。
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五)心得式。
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六)存疑式。
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7.远程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一、建立物理模型
所谓物理模型, 就是为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质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运用物理模型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既省时、省力, 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 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兴趣不高。造成概念不清, 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通过建立物理模型, 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 既达到了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 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课程在组织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时,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 立足课堂教学, 深化习题教学的作用, 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 就是最有效、最务实的方法和态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对立的, 而是相互补充, 互相渗透的, 在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 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 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 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 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 把电动势——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 未接入电路的电源, 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 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时, 建立电场的概念, 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问题时, 我问学生:“ 同学们, 我们周围有空气吗”大家齐声回答:“有”。我再问:“ 你们看到空气了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能使学生尽快明确电场的物质性的特点。
建立物理模型, 首先要形象, 既相象又恰当, 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 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 做到所建立的物理模型通俗易懂, 形象逼真, 且切合实际, 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二、学生小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恰当的设计实验或模拟演示, 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认识接受较快, 印象深, 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教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 即使记下来, 也不能理解, 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 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F一定时, 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 F1和F2将不断增大, 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 在教学进行到这里时, 使用Flash动画, 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 又能把结论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 用绳子拴住的小球, 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在最高点时, 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 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 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 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 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 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
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教学过程中, 变化的物理量多, 物理过程要求多次重复, 而每次重复的过程都要求把物理量的变化做出全面的分析。通过使用Flash动画演示来说明时, 既直观, 又有趣, 又全面,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 要有针对性, 既要可观, 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 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 做到万无一失。否则, 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却又让学生费脑去考虑这个实验, 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三、 通过物理现象, 总结物理规律, 得到其本质, 是物理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
“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重力决定的, 物体越重, 下落的越快。”这种错误的观点, 至所以延续了近两千年的历史, 就是没能对物理现象认真分析总结的结果。伽里略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指出, 如果把两个物体拴在一起, 那么快的会由于被慢的拖着而减速, 慢的会由于快的而加速……取一块大石头, 设它的下落的速率为8, 一块小石头, 设它下落的速率为4, 将它们拴在一起, 整个糸统的下落速率应该小于8, 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要比以前那个速率为8的石头重……这样从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的假设就推出了与重物下落的更慢互相矛盾的结论。伽里略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在进行自由落体这一节课的教学时, 可先让学生通过现象认识, 逐步形成正确的结论。
又如:“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一定是直线运动吗”老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 他们用不同方式证明结论的正确或错误, 逐渐明白确定合成后运动状态的条件。
又如:“加速度为零时, 速度也为零吗”“通电直导线放在磁场中必受磁场力吗”等等, 教师可提出不同的辩论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去思考, 使问题逐步明确, 直至掌握为止。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要设置选择合适的内容, 有针对性, 问题必须严密, 不能似是而非, 更不能不明条件。更重要的是正确引导, 当学生碰到困难时, 学生就会找教师, 此时且不可盲目地给出结论, 可继续给以引导, 让他们自己最后一定对问题得出明确的结论, 使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 每克服一个困难, 排除一个障碍, 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一个动力, 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 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当然, 关于思维方法的培养, 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做。以上一些方法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 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个启示, 试着运用于教学, 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8.实现每一个人的学习权 篇八
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是叶圣陶先生的母校。“像叶圣陶那样做教师”是草桥中学教师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为此,草桥中学成立了“叶圣陶教师团队”,弘扬并落实叶圣陶教育思想,担当为人生而教育的社会责任。“叶圣陶教师团队”所扎根的这座校园,曾经走出叶圣陶、顾颉刚等一代大师,他们的精神已成为团队的源动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推动着教师的发展,推动着学生的发展。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教师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哲学。这句话所表达的是叶圣陶先生对学校教育目的和教师责任至高境界的诉求。换句话说,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管理教学”,教师的责任也不仅在于“教好书”,而是在于实现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二、“叶圣陶教师团队”的模式
1.学习团队
团队深信教师职业的底色是学习者。团队的组建转变了草桥教师的职业发展模式——从“教学专家”转型为“学习专家”。
团队通过“听专家、说主题、读专著、写文章”四个方面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相互交流信息、合作探讨,思维碰撞,3个学期“共读”6本书:《如果我当老师》《教育照亮未来》《静悄悄的革命》《论语今读》《56号教室的教育玄机》《教育机智》,深度学习叶圣陶教育文集。“共写”读书笔记、案例分析近千篇,奠定了教师团队深厚的理论素养。
而且,在常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中,从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转变为注重之前的预习以及之后的反思。这一转变,改变了草桥教师团队的“行为走向”:每位教师,通过每节课、每次活动,对教学、教育活动过程进行直接的、有效的、缜密的审视,日积月累而形成了宝贵的经验,精雕细琢了草桥特色的学习资源——《苇草》校刊、《五色青春》《零度阅读》《历史痕迹》等系列校本教材、校本题库等。
2.“交响乐团”
团队由自愿和选拔相结合构成,形成了兴趣和责任相结合的特色实践和研修集体。研究课题呈现多学科、多角度、多方向的特征;团队组织具有兼容性和多样性;团队分层、分类的课例研修和课题研究更是层次化、多样化、个性化相结合。比如,初二物理的“自主自选”,初三历史的“人文历史”,初一综合实践的“零度阅读”等,均是自主申请和学校评定相结合。多种教学理念、多种教育智慧、多种学习主张形成了交响乐团式的教学研发、教育改革。
三、“叶圣陶教师团队”的实践
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教师发展的学习权,是“叶圣陶教师团队”实践的基础与研修课题的核心内容。
1.教师学习权
苏州市教育局为草桥中学“叶圣陶教师团队”挂牌,增加了团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增强了成员的职业价值感和尊严;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固定研修地点,保证了团队实践和研修的稳定性和规范化;定期的学习反思交流,助推并提升了教师发展的速度与高度。
团队以“三尊重”原则具体、细化、分层、分组落实教育教研的权利和义务。即尊重学生发展,以教授不同学段、不同学力的学生群体分类的“学科分层”教师团队;尊重教材发展,以研发教材、拓展教材的“微课题” 教研团队;尊重教师发展,以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分类的“优质资源倍增”系列——青蓝工程、名师高徒、督导室。同时,团队自然担负起全程指导教师发展、推动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责任。特聘请苏州大学、苏州市党校、省市教科院、教育学会等专家进行“圣陶讲坛”“名师讲座”;联合苏州市一中、二中、十二中、立达中学、彩香中学的教师共同研讨,举办“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主题论坛,同时搭建梯级培训平台,发挥本校特级教师、名优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励草桥教师从学习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团队的奖励机制是“专业和文化激励”,如帮助优秀教师出版了三本书——《种幸福的人》《操场“悟”语》《在手边——教育杂文》;出版《苇草》集刊等,把团队建设变成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需要。
2.学生学习权
团队承担的课堂变革宗旨是:为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创建“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的课堂学习模式。为此,引进了课堂改革三要素。
一是课堂评价。新学期宣布团队共同行动纲领时,校长向教职工提出了三个课堂改革的课题:每位教师学期内至少一次公开课教学,至少听课15节;每位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课堂改革研究的中心——学科领域与个人研究课题,用课堂录像记录围绕中心课题展开的教学研究课例一节;每节课后撰写基于“学生学习表现”的课后简短反思。“教案加入反思环节”是团队课堂教学实践改革的关键。
团队教师研修的核心是:学生如何“创造性学习”。如将录像镜头从面向教师授课转为面向学生听课,这意味着教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装学生,脑中想学生”,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状态。团队对听课后的教学评价提供了如下建议:根据课堂的学生状态进行评论;观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倾听关系是否形成;观察合作学习是否形成;听课教师必须及时与被听课教师交流。
“团队”教师的共识是:教学研讨的中心不在于教材的解释与教学的技术,而是必须基于课堂中学生的具体表现。课堂研讨中,听课教师不是“对执教者建言”,而是阐述观摩后“学到了什么”。“教学公开课”成为每一个教师富于魅力的“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的场所。注重对听课教师“听”的引导,是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重要一步。
二是课堂焦点。在探索了多种教学改革模式后,团队得出结论:当教学的关注点从“上好课”转变为“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权”,教师的身份就必然从“教学能手”转到“学习能手”,教师身份恢复了,学生学习发生了,学校也就回归了原点——“一个学习的地方”。
团队内的教师率先学习如何创建教育情境(活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享表达教育教学主张等,然后带动所有教师展开课堂“对话”改革的尝试。团队学习的讨论焦点改变了以往动辄集中于教材与教师教学技巧的分析,而聚焦于学生学习的事实。教师从研究“教”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研究“学”。
三是课堂节奏。团队在反复实践、研讨后认为,要改变课堂节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先转换观念:教师应当追求的不是传授课本知识的效率,而是丰富每一个学生学习经验的效率。教师的责任不是完成教学进度,而是寻求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也需要快慢不同的节奏,因此团队建议:“教学”以实现“学习”为目的,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实现才是“教学”的关键。
团队根据草桥特色总结了小组学习成功的要诀:学力不同的4人、男女混编组合最适合平等倾听关系;学生“心愤口悱”时是实施小组讨论学习的最好时机;学生懒散、闲谈的状态是结束“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的指令;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一个不漏地参与“讨论”,特别关照不能参与小组“讨论学习”的边缘学生。一句话,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节奏来进行的。
质言之,教师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扎根于课堂的研究与研修,这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无论是教学的改进还是教师的成长,都要以教师自身的实践场所为中心,形成一种同心圆的结构。“叶圣陶教师团队”的感悟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师永远也不能完全预测和控制,正是这种无限的可能性,增加了教育工作的趣味性。
9.道德教育个人学习心得 篇九
本人在学校的德育处工作,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一点的了解和思考,观摩学习的课程清单,我心中浮现的主要3个问题是:1.现在国家推行的“立德树人”是怎么落实到实处的?2.问题学生如何有效做到家校共育。3.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怎么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的,他们的微课是怎么开展的?
13日中午出发,从仁化始发,在教育局刘股长的带领下,60名班主任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军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气势上,学习氛围很浓郁,老师们都是班主任骨干,而且都是有备而来,所以我趁机主动和老前辈班主任们交流,很受感触和感动。
14号上午是三个主题发言,第一个主题是桂老师的《玩转小学幸福做老师》;第二主题是于老师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第三个主题是李老师的《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教师》。三个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由不同性格特性和气质的老师主讲,就像三道不同味道的菜,但都让人受启发和回味无穷。下面我择选触动我的精华内容呈现:桂贤娣老师由内及外,先创造和谐的家庭,获得爱人的支持和协助,智慧地建设优秀班集体,家庭事业双丰收。她给我们活现了一个德育实例——儿童性启蒙。她阳光、健康和艺术的启发了儿童的性知识,教育的时机把握得很准,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也恰到好处,这都是归功于她对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身体发展规律掌握得游刃有余。这启发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实践回归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于洁老师给我的感触是:一定要做一个有痕迹的教师,要记录和反思教育教学过程。这个道理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没有坚持去做。李迪老师的分享有理论支撑和呈现具体操作方法,给我感觉她是一个很尊重学生和爱学生的老师,她的爱恰到好处也直指学生的心坎,她给我指明了什么是立德树人,原来可以那么具体:扬善避恶,就如把荒地种上爱的粮食,恶的杂草自然不生。
14号下午是3个家庭教育的微课展示和专家点评。第一个微课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二个是《相伴花开》,第三个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三个微课是有福田区春晖家长学校的老师主讲。本人感触,这三个微课就像不同的三杯酒,香浓醇厚,品后有回甘之效。如何有效的做到家校共育,关键是要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和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个人的私有财产和工具。我想,这就是最根本的家庭教育准则!
15号上午是一节小学五年级和一节高一(职中)的班会课,主题分别是《整理管理协理》、《我的梦想我的舞台》。两节课都让我深思:原来,班主任的语言功底是这么重要的,要开好班会课,一定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因为班会课而班会课!
10.继续教育个人心得学习总结 篇十
1、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理想信念,注重品德修养,追求教育创新和学术创新,坚持教师职业道德节操,坚持以身作则,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文明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通过广泛阅读教育书刊,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实际行动落实到“教书育人”这一历史使命上去,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为培养更多的有素养的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3、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提高了本人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通过深入学习计算机软件知识,我初步掌握FLASH的制作方法和简单的课件制作,并在课件评比中获奖。
11.远程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教育,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和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紧紧相连, 和国民心态的变化息息相通。社会的整体进步, 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焕发了生命活力.在语文教学展示课上, 不同的教学风格异彩纷呈, 多种教学流派争奇斗艳, 给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同时, 也要看到, 由于多元文化并存和多种价值观的碰撞导致的国民心态的变化,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浮躁之气、浮夸之风、浮华之象, 不仅存在于社会其他领域, 存在于高等学校, 也在中小学这块以往公认为比较干净的土地上侵蚀着。课程改革中, 急于求成、花样翻新、新名词满天飞的现象时有耳闻;形式主义、热热闹闹、不讲实效的情况并不少见。
成绩有目共睹, 问题也不容忽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认识不足, 导致实践中的迷茫。表现之一是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 出现了新的“架空分析”。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究文本的人文精神, 削弱了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把握。有的老师特意浅文深讲, 故作微言大义, 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鉴赏课和人生哲理课。由于对文本挖掘过深, 反而游离于文本中心之外, 冲淡了对文本自身的解读。加之脱离学生知识、能力实际, 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大多数学生如坠五里雾中,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人文性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 伴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 人文性的内涵必将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现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绝不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翻版, 而应该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追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育人为本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相机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这既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也有助于对语言形式的把握。当然, 这种教育不是抽象说教, 也不是生硬灌输, 而是依托语言文学, 在形象感染、情感熏陶中自然渗透。
第二, 对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把握不准。例如, 识字教学不落实, 写字教学不到位。识字写字虽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同时也应贯穿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又如, 在理解词语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分别提出了要求:
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四学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上述各个学段的不同要求, 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教师都要认真理解、准确把握, 在各个学段分别把关, 把要求落到实处。
除上述外, 课程标准还对朗读、默读、理解文本、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以及对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诸方面, 在不同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 教师都应深刻领悟, 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
第三, 对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不落实。教学中, 一讲到底的现象虽不多见, 但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现象常有所见。这些问答或认知肤浅, 只在文本的表层徘徊, 既无思维的有效度, 也无表达的清晰度;或脱离文本, 漫无边际, 海阔天空, 从而占用学生读书写字的时间, 这样既无助于对文本的深入学习, 也不是基于文本的拓展延伸。有的师生问答, 只是两个孤独主体的对白, 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作壁上观。
教学中, 教师不范读, 不板书。学生齐读的时间多, 自由读书的机会少, 学生写的练习更少。教师一般不纠正学生的错误, 尤其是言语表达上的错误。不辨析字形, 特别是对容易混淆的宇音、字义、字形很少反复练习辨别。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 尚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思想上也重视不够, 因而基本上没有落实。有的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出现轻视基础知识传授的现象。由于轻视知识, 忽视教师的讲解、讲述等这些常见的教学方法, 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 从而弱化了教师组织、引导的职能。有的教师放松要求, 不敢严格要求学生, 廉价表扬, 随意肯定。的确, 有时候课堂上也热热闹闹, 但热闹背后却是学生感情的冷漠。有时是因为眼花缭乱的课件,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有时是因为一些非语文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 学生反而没有了兴趣。课堂沉闷, 学生心灵之窗紧闭, 没有标新立异的声音, 没有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没有多元的有创意的结论, 也看不见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智慧火花。
这些现象反映出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不够、把握不准, 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成果的认同、吸纳不够, 对我国的国情特别是广大农村教育实际深入了解不够。从方法论的角度看, 说明还缺乏辩证观, 常常容易情绪浮躁, 急于求成, 顾此失彼, 易走极端, 把握不住事物发展的“度”。
上述现象, 是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的态度是直面现状, 明确方向, 针对实际, 讲究策略。不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而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上, 在正确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从整体上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教学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主渠道, 如何把《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真有所获, 确有所得,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应予回答的问题。
由于各地、各校情况各异, 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结构、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等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不能框得太死, 箍得太紧, 要给每位教师留下变通调适的空间,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留下拓宽、延伸的“空白”。
和历次《大纲》相比,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 主要是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如果我们把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归结到“教学方法”的层面上, 这是舍本逐末。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思想和方法总是糅合在一起而密不可分的。思想指导方法, 方法体现思想。过去我们说语文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 其实主要是语文教育思想陈旧。新的教育理念必将产生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策略, 思想的先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有人轻视教学理论的作用, 忽视教学思想的指导, 甚至认为讲教学思想的指导性是“空谈”, 是“浪费时间”, 不如学“几招、几式、几法”管用。这些想法反映出当前教学研究中的“浮躁情绪”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方法是知识更高阶段的抽象,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脱离该学科的性质、特点, 而成为各个学科都适用的“万用灵丹”。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方法不过是材料有效的处理, 因此, 方法和材料并不是对立的。方法乃是教材的有效的导向所希望的结果。”又指出:“学生的学习在于变成许多方法的主人。”教学实践证明, 把某种方法的作用夸大到可以涵盖一切学科是错误的。任何方法离开了教学媒体———教材, 离开了教学对象———学生, 无异于构筑空中楼阁。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当代教育观, 渗透现代人本观,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 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应达到的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标准是目标和基准, 明确了目标和基准, 就要进而研究达到目标和基准的途径和方法。但《语文课程标准》毕竟不是途径、方法细则的罗列, 只能简明扼要地阐述为达到“标准”应持的观点、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12.远程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意义深远
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指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这次教育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州今天的发展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干部群众中形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价值观,只有自觉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增强党在各族人民中的凝聚力、号召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其次,充分认识到开展这次学教活动,是维护藏区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是推进富民安康工程的需要。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的反华工具中,十四世**就是其中之一,*****事件就是**集团实施分裂祖国的又一罪恶行行径。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就是深入揭批**集团,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认清十四世**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反分裂斗争的各项方针政策上来,打牢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反对民族分裂。只有消除了一切阻力,才能把精力用在又好又快推进甘孜州发展的道路上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二、深入揭批**分裂集团的反动本质,进一步坚定了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从未死心,他们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和强大的,更不愿看到我们民族地区的繁荣富强,他们一直在利用**这样的反华工具给我们的发展制造麻烦。中央明确指出“**问题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图谋“西藏独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的总头子,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忠实工具,是在西藏制造社会**的总根源,是阻挠藏传佛教建立正常秩序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从未放弃,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搞“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行经。****事件就是**集团一手操控和策划的,是一起极个别民族分裂分子在一定国际背景下蓄意制造的分裂活动。**集团一面摆出与中央政府“谈判”的姿态,一面极力促进“西藏问题”国际化;明里鼓吹非暴力的“中间道路”,暗里却准备暴力行动;利用藏传佛教对境内进行“藏独”意识渗透,特别是派遣有“藏独”意识的**回国控制寺庙,加大宗教对人的控制以期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利用**喇嘛“转世”问题大做文章等,这充分说明了十四世**在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
**集团出卖祖国和民族利益、图谋西藏独立的大量事实证明,其所进行的分裂活动,实质是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颠覆藏区已经建立的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集团的斗争,不是信教不信教、自治不自治的问题,而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的政治问题,是敌我性质的斗争。我们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坚定不移地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立足实际,坚定信念,时刻践行“爱国主义”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伟大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本职工作。牢固树立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政治敏锐性、坚定性和是非观念,自觉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态度上旗帜鲜明,工作上立场坚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认识,丰富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唯物论、无神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一切分裂活动。爱岗敬业,事事时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人生观、世界观;教书育人,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全心全意,为推进“富民”工程尽心尽力,为推进***州又好又快发展尽心尽力。
历经千年风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石碑依然挺立;盟碑两侧的“唐柳”则被藏族百姓挂上了无数洁白的哈达。
相传,唐文成公主当年抵达拉萨,将皇后所赐柳枝亲手植于大昭寺周围。自此,唐柳扎根高原并不断繁衍,延续藏汉千年的血脉之情。
不论是在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中华大地的民族危难时刻,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里,西藏人民始终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主权;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与各族人民一道,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
纵观中国历史,西藏各族人民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西藏民族是中国境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与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在伟大祖国的创造与发展过程中,尽了自己的光荣的责任”--这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开篇的话。
历史不会忘记。
公元7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联姻、结盟,开启了富饶的中原大地同广袤的雪域高原之间血脉亲情的新纪元,也为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刻有“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的“唐蕃会盟石碑”至今依然静穆肃立在拉萨大昭寺广场上。
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领袖萨班·贡嘎坚赞在凉州与蒙古皇子阔端谈判,议定了西藏地方归顺的条件,尔后发出 “告蕃人书”。这份布告要求西藏各部落、各教派归顺。随着元朝的建立,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封建王朝虽几经更替,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管辖之下。
历史不会忘记。
在中华民族寻求民族独立自由的正义斗争中,西藏人民曾经发出的“纵然男尽女绝,誓不与侵略者共天地!”的铁骨誓言。
一个世纪前,英国侵略者的铁蹄打破了高原上空的宁静。为谋求对中国西藏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控制,英国悍然发动了入侵中国西藏的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中,西藏人民手持最原始的兵器,面对用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侵略者,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许多仁人志士用生命谱写了不畏强暴、抗击外侮的历史壮歌。
历史不会忘记。
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历史不会忘记。
抗日战争爆发时,身处内地的第九世**通电全国,严正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
略,并发表告边疆民众书,告诫祖国西陲的各族同胞,一定要认清这场战争是我们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争生存的战争;随后又呼吁后方民众应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抗战;后来又号令蒙古诸旗军队及僧众加强团结,严守疆土,密防敌之奸细,誓愿执戈报国,共驱倭寇。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在祖国面临分裂的危险时刻,西藏各族人民始终和全国人民一起,积极投身到了保家卫国的正义斗争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保家的忠诚。
西藏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纪实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2011-05-25 09:07:00 中国青年网60年来,在新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西藏人民始终同各族人民一道,挫败分裂分子一次次图谋,创造了西藏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在我们这个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这是西藏历史的见证人、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签订时原西藏地方政府首席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曾说过的一句话。正是“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旧西藏获得了新生。
6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珍视幸福生活,维护祖国统一,演绎着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从蜿蜒的土路上远眺玉麦河谷,山间云雾缭绕,十来栋藏式小屋静静地立在玉麦河边。这里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印边境线上的玉麦乡,是中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
从1983年到1997年,已故乡长桑杰曲巴和两个女儿、现任乡长卓嘎和妹妹央宗--是这里仅有的一户人家,他们在这里默默地守望着祖国的雪域边陲。如今,这里的人口从1户3人增加到了8户32人,他们继续守护着玉麦乡1987平方公里的国土,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见证着他们朴实的爱国情怀。
卓嘎至今清楚地记得,父亲临终前对她说的一席话:“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地方就没有人了,中国的地盘就会小了。”1983年,当地政府为改善桑杰曲巴一家人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搬到山外条件较好的曲松村。但是桑杰曲巴在曲松只住了3个月,就带着家人回到割舍不下的玉麦。
随着人口的增多,从1999年起,玉麦乡开始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乡长卓嘎说:“看到国旗就想起祖国。”因为玉麦的特殊地理位置,每一个乡民都有着强烈的边防意识,把守卫国土当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留在这里就是在守卫我们的国土。”副乡长兼医生扎西罗布表达了所有玉麦乡民的心声。
稳定才有发展,发展促进稳定。危险关头,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一心,守望相助。2008年3月14日,极少数企图分裂国家、破坏西藏安定团结局面的分裂分子,在拉萨打砸抢烧,制造令世人震惊的“3·14”事件。一位勇敢的藏族人,不顾个人安危,拯救了百余名汉族、回族同胞,诠释了西藏人民与各族人民的血脉之情。
“你们不要害怕,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这是洛桑山丹当时对被救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这是当时众多被救群众事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3月14日当天,在暴徒施暴最为疯狂的严峻时刻,洛桑山丹不顾个人和家人的安危,打开大门,救助了106名群众,其中包括20名妇女、6名婴儿、2名小学生。
在那个难忘的夜晚,洛桑山丹一夜没有合眼。他和弟弟轮流在家门口守护被救人员。他还拿出自己孩子喝的奶粉给6名被救婴儿喝,还为受伤的汉族群众包扎伤口。
正是有了像洛桑山丹这样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西藏广大人民,才保证了西藏的稳定和发展。
正如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泽当镇居民边巴次仁所说:“民主改革使我们成了自由、文明的公民,过上了好日子;跟着共产党走,西藏才有美好明天。谁想破坏我们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破坏民族团结,谁就是与人民为敌,是注定要失败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各族人民更加珍视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大力加强民族团结,为创造西藏更加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自觉抵制各种狭隘民族意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意识,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是《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新时期巩固和发展民族大团结的归纳。
新西藏已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岁月,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进步。从1990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定每年的9月份为“民族团结月”到2010年7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正式启动,西藏用20多年的时间推动和巩固民族团结工作。如今,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已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共识。
不管是风雪泥泞,还是杜鹃红遍,每月至少两次,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藏族阿妈次仁曲珍、德吉和普次都要穿行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艰难山路上,为了给建在山巅的解放军边防哨所送上新鲜蔬菜和转交邮件。这条崎岖的山路,三位藏族阿妈一走就是20多年,走出了汉藏同心的民族团结赞歌。
上世纪80年代,因为被边防官兵们的艰苦生活和奉献精神所感动,次仁曲珍、德吉、普次三位藏族姑娘开始了结伴给亚东边防哨所送菜、转交邮件的漫漫行程。20多个春秋寒暑,三人从风华正茂的阿佳啦(姐姐)一直送成两鬓斑白的老阿妈,始终不变的是她们艰难而坚定的上山步履。
三位老阿妈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年轻人。西藏大学藏文系学生边巴通过媒体了解了此事后,表达了自己的感触:“老阿妈为边防官兵送蔬菜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当下的大学生,应该秉承老阿妈们的精神,不管以何种方式,都要做到各民族间的和谐相处,做到维护国家的统一。”
每天天不亮,阿米大妈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位土生土长的回族老人在拉萨创办的“革命甜茶馆”,可谓是拉萨甜茶馆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清晨时刻,结束了转经的老人们会结伴来到这里喝上一口甜茶,再吃上一碗藏面;当太阳渐渐爬升,越来越多的人会涌向这里,他们中间有藏族人、汉族人,也有回族人。不论什么民族,在这里大家都会围坐长桌,喝茶吃面之余谈天说地,和谐融洽。
“冲赛康”是拉萨最传统、也是最繁华的一个商业区的名字。这个已有近300年历史的集市经过改扩建后,于2009年底重新开业。
能够容纳1600多个摊位和80多个商铺的冲赛康市场里,不仅聚集了众多的藏族商人,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来自重庆的陈红夫妇在拉萨做生意已有12个年头了。为方便生意,他们租住在冲赛康附近的一处老城区居民大院里。“这里没有人把我们当外人,我们就像到了家里一样。”陈红说。
正是有了各族人民在西藏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和睦相处,和谐相容,才创造出了西藏美好的今天。
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表示,繁荣强大的祖国永远是西藏发展进步的坚强后盾。西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西藏各族人民都将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
60年,西藏在祖**亲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60年,西藏随同年轻的共和国一道披荆斩棘,勇往向前;
60年,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远程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远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9-25
2022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8-14
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心得12-04
远程教育学习工作总结06-15
远程教育学习自我鉴定10-21
远程教育学习群体分析论文11-02
远程教育个人工作计划07-03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记录08-12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学习制度11-17
远程学习心得体会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