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追梦学习体会(共11篇)
1.教师追梦学习体会 篇一
追梦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很多人都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这过程有点像师徒西天取经。取经八十一难,人生坎坷曲折。付出的不同,收获也不一样。
中学时梦想可以改变家乡的教育,梦想却在异乡扎根。十年,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责任太重,我们的学生将从事各行各业,他们必定会成为国家的未来。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极高的期望,社会舆论的压力这些都是我们都要面对的。迎接机遇和挑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要专注于理想。工作中,我发现对高年级学生应该渗透理想教育。我教育他们要有的放矢,矢志不渝。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提醒。当我们准备一次教研课,过程很煎熬,但结束后,又会有一种轻松,有一份心得。因为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所以有一种流畅感,做事的效率才会提高。一个专注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理想要分阶段去完成。英语句子太长,记不住,我引导学生分成几部分后一点点记忆。学习知识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理想的实现,在于一步步小的目标的达成。正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是好教师的四大基石,它们又相互依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其他三方面。
师德和学识,成就了千千万万的教师,在通往教育梦想的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第一次参加瓦市进修学校王老师主持的教研活动,开始大家在下面说的是热火朝天的,王老师一进来,一句话没说,大家就一下子静了下来,王老师的语言掷地有声,表述精准到位,整个人给人感觉就是有魄力。很遗憾王老师太早离开了我们,这也是最后一次!但那情景至今难忘!
教师的仁爱贯穿于教育梦想之中。是什么让张丽莉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是什么让支教山区的老师甘于寂寞,是什么让园丁染白双鬓奉献一生,又是什么让我们前赴后继,是发自内心的爱。爱让梦想焕发光彩。
这样的时代赋予了我们美丽的梦,让我们的梦与家国相融,共筑这个梦,追寻这个梦,用一生去圆这个梦。梨花飘落雪纷飞,道行且难情且真!一生一梦终不悔,桃李芬芳满园春!
2.教师追梦学习体会 篇二
40年的拼搏与探索, 经验、教训、故事多多, 现选择一二, 与读者分享。
孜孜不倦学习日益扩大视野
我于1957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只懂得如何教书育人, 转行前对防水材料与施工所知甚少。步入防水行业后, 我深感专业知识与技能贫乏, 必须从零开始努力学习。
1973年, 我在湖南大学主持27米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破坏试验的施工, 结识了成文山、罗国强、黄伯瑜、张传镁教授, 在他们的启迪与指导下, 我自学了制图知识、力学知识与建筑常识, 为日后处理防水工程奠定了土建基础。
1976年我们工厂 (湘潭新材厂) 研发塑料油膏投产后, 深感化学知识不足, 我便自学《无机化学》, 率领同事听电教《有机化学》课程, 并聘请湘潭大学老师到工厂讲授《普通化学》数月, 在此基础上我利用晚上系统攻读《高分子化学》。
1976年后, 为了开发化学建材, 工厂派我走访上海南汇防水涂料厂、上海油毡厂与武汉油毡厂, 又派我参加省内外有关建设系统的技术交流会, 学到了防水材料生产与施工的不少知识。
上世纪70年代, 我国防水材料品种不多, 只有油毡与沥青玛王帝脂, 成熟的防水涂料很少。我厂开发塑料油膏以后, 生意兴隆, 1976年在《建筑工程材料》第2期杂志上刊登《塑料油膏》一文后, 影响了全国防水界, 来信咨询如雪片飞来, 工厂扭亏为盈, 企业初露锋芒。在河南建材研究所有关专家的建议下, 原国家建材总局于1978年在湘潭市召幵“全国防水科研协调会”, 褚承祖、徐昭东、蒙炳权、陈艾青等防水前辈就我国新型防水材料的科研与发展作了重要发言, 使我茅塞顿开。1981年“协调会”第二次来我市召开, 牛光全、姚国芳、冯际斌及第一次会议有关人员出席了会议, 并商定成立“全国工程材料情报讯息网防水密封材料专业组”, 由我厂与河南建材所出任正副组长, 我与邓超工程师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1979年我受邀参加了原建材部科技情报司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建材科技情报讯息交流会”与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新型建筑材料及试验性建筑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会议约200位代表出席, 苏州会议有360多人参加, 两次会议资料丰富, 发言精彩, 使我受益匪浅。
此段时间, 我啃书本, 外出考察, 参加有关会议听取行家发言, 使我扩大了视野, 也让我萌发了长期从事新型防水材料生产应用工作的想法。
1984年《中国建筑防水材料》杂志创刊, 一方面我挤时间选读有关文章, 得到多方面的防水知识。另一方面, 我于1984、1986、1988年三次被聘为杂志通讯员。以后因工作变动中断了近10年的联系, 2011年又受聘为签约作者。30年的情缘, 杂志为我“输血”、“充电”, 帮助我成长, 我也借用杂志平台发表了30多篇防水专业文章。从2004年起, 我摆脱了行政管理与经营施工的繁琐事务缠身, 专职从事防水技术工作。从那时起《中国建筑防水》我期期阅读, 几乎每篇文章都要过目, 重要论文多次复读, 从中汲取知识, 把握国内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脉落, 了解新标准、新规范, 掌握行业新政策, 知晓企业新动态。静而思之, 如果我不读《中国建筑防氷》, 只能是井底之蛙, 不知行业内外, 跟不上时代进步。值此撰文回顾之机, 谨对杂志表示深深的感谢与良好的祝愿。
1984年, 在九江成立了“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 我因事未能出席, 但我厂仍然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自此以后, 在协会领导和秘书处的关怀下, 我本人多次参加协会年会与防水技术交流会, 获得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曾先后推荐多个单位加入协会或参加协会举办的活动;防水协会为我国防水行业的发展起了高铁动车组“车头”作用, 今年也是协会成立30周年, 借此机会祝愿协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根据自己的基础与工作需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我还进修了湘潭市科委举办的“高等数学”、“日语”培训课程, 参加了深圳大学“企业管理”函授。80年代是我自学、进修的黄金时段, 每天工余平均学习时间不少于5小时, 并作了约2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知识就是力量, 防水是门综合技术, 防水科技工作者应在搞好生产经营与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 抓紧时间“学习、学习、再学习”, 才能与时俱进。
不断开发新产品求索防水新技术
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 我国防水材料与工法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三四十年当时市场上除了沥青油毡以外, 很少见到防水涂料、密封材料、防水外加剂及有效的注浆堵漏产品。我步入防水行业后, 通过技术交流、行业调查、信息搜索, 获取了大量防水行业信息资料丨981年秋, 我受邀赴香港指导屋面防水施工, 有机会与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及台湾同行接触, 在香港收集了部分改性沥青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弹性防水涂料、粉体防水剂、冷用密封胶、密封条等样品, 大开眼界。回到工厂冷静思考后, 觉得要跟上形势发展, 必须努力开发新产品, 力争你无我有、你有我新。
从那时开始, 我不但积极参加省内外有关防水技术交流会、产品展销会, 还有的放矢, 走访了河南建材研究所、北京建工研究所、冶金部建研总院、四川建材所、四川建工所、上海建科所、湖北建科所、湖大土木系、、湖南建材所、北京老太太油膏厂等单位, 登门请教与收集资料、样品。经过分析筛选, 决定走厂校、厂院挂钩开发新产品的路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我厂与河南建材研究所合作, 研发了彩色聚氨酯密封膏、沥青胶粉油膏;与湖大土木系合作, 幵发了彩色笨乙烯涂料、人造花岗岩板材、丙烯酸酯密封胶;也曾与北京建工所接触, 拟合作开发高分子防水卷材与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 因多种原因, 朱能实现,
与此同时, 从1979年开始, 我厂不断创新, 自行研发了107建筑胶、106内墙涂料、107外墙涂料、内外墙乳胶涂料。后来, 又研发了焦油基PVC卷材、焦油基自粘PVC卷材、水性PVC涂料、M1500密实剂、多功能粘结剂等新产品, 还研发了SBS改性沥青卷材、SBS改性沥青弹性胶及SBS改性沥青冷涂料等新产品。
1985年在湖南省建材局与省外经委的关怀下, 引进香港中华制漆公司涂料生产技术, 并引进了日本、德国部分工装设备, 成立湖南省涂料厂, 生产应用浮雕喷塑涂料及乳胶漆。从此我厂跨进了国内化学建材正规企业行列, 得到部、省、市有关部门的好评、重视与关注, 也得到社会的认可。
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同时, 我厂重视塑料油膏的深化研究、应用研究及市场开拓, 先后研发出适用于不同地域、不同工程部位的10多种配方, 产销量连续13年名列国内同行前茅, 成为国内最大的防水油膏生产厂。
油膏流水生产线一角
当时厂里的塑料油膏生产最早是“两口铁锅闹革命”, 两年后受到武汉油毡厂、北京老太太油膏厂的启发, 自行设计制造立式搅拌锅设备, 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 还大幅提高了产量与质量。1981年开始, 我厂与湘潭化工局合作, 经过两年的努力, 投资50多万元建立了一条年产5 000吨油膏的全机械化、半自动化流水生产线, 在国内油膏生产行业树立了标杆, 告别了土法生产工艺。
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 我们重视防水施工新工艺新工法的探索, 与河南建材院合作研究成功了沥青胶粉油膏气动挤出工法。
不畏风险敢于担当
治理某些“老大难”渗漏总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回避风险、遇难而退, 是对社会、对业主不愿承担责任的懦夫行为, 是防水工作者不应有的品德。
1978年萍乡安源纪念馆屋面渗漏严重, 威胁革命历史文物的安全业主邀请我厂治理渗漏。座谈会上馆长明确表示:“该工程搞得好是应该的, 说明你厂有治理渗漏‘老大难’的能力;搞不好, 不但要负责经济损失, 还要追究政治责任, 甚至……”在文革结束不久, 人们是很怕承担“政治责任”的, 因为它与个人前途是紧密挂钩的。我仔细踏勘现场, 分析渗漏原因后, 明确表示:“我们有把握搞好, 愿承担经济与政治方面的一切责任!我来签字立下军令状, 有事找我。”后来我们派5名工人, 带上PVC弹性油膏 (涂料型) 与玻纤布, 经过32天的艰苦努力, 完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施工任务, 并蓄水20公分深, 观察一个星期滴氷不漏。事成后, 镇委书记、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举起装着“四特酒”的杯子把我与我厂党支部书记灌醉了, 并把我们送到少奇同志在安源工作时使用过的卧床上休息, 当时倍感荣光。
气动油膏挤出机具 (左) 与施工 (右)
上世纪80年代初, 深圳49层国贸大厦 (当时国内第一高楼) 地下室三层需要防水, 总包方中建三局派技术人员来我厂考祭, 并希望我厂编制施工方案。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近20米深、规模达3万平方米的地下防水工程, 确实缺乏经验。我各集厂内土建、化工方面技术人员商议了一天, 最后确定釆用PVC弹性涂料与玻纤布做三布四涂 (厚8亳米以上) 盆式防水, 形成整体外包柔性防渗屏障。中建三局认可与采纳了我厂方案, 前后使用了300多吨涂料型油膏。三年后我派人去现场回访, 总包方说:“我们人事变了, 但没有人反映渗漏, 希望以后继续合作……”
1982年, 珠海变电站一个1 000多平方米的氷池漏水严重, 首先找香港某公司进行了踏勘、报价。后来设计单位广东省电力设计院邀我去现场与几个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座谈, 看我是否有合适的方案解决漏水问题。我仔细踏勘后, 认为是基体混凝土局部开裂与排水口基层土质下沉, 导致明显漏水。在座谈会上我提出了维修方案与维修概算, 多数人认为可行。领导小结时说:“陈厂长, 你厂材料质量我们相信。报价只有境外公司的1/4, 但能不能解决这样的难题你要慎重考虑, 这个工程不单是经济问题, 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 请你三思而行……”我当即表态:“一定又快又好地治理, 为社会主义争气添光! ”事后我带3名工人与所需材料, 花7天时间完成了施工任务。竣工后蓄满水观察了3天, 无明显降水, 业主非常满意与赞赏。此后我厂与设计单位合作了W多年, 共同完成了300多万平方米的防水任务。
求真务实探索真谛
2007年我赴杭州参加“全国屋顶节能工程设计?新材料应用及屋顶绿化技术交流研讨会”, 使我萌生要在湖南大力推广种植屋面的心愿。回公司后, 我即向株洲市建设局申报“夏热冬冷地区种植屋面工法研究”, 不久株洲市建设局批准了立项, 并拨款4万元资助项目研究。我立即组织工人在醴陵市金塔商贸城三楼 (下面是商场) 搞了一个5 000余平方米的种植露台, 参照JGJ 55—2007《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 结合乡土实情, 富有创意地设计屋面种植, 并精心施工屋面各构造层, 做到了屋面不渗不漏, 4万多株植物生长茂盛, 春夏时节百花争艳。但它的隔热保温效果究竟如何? 2009年7月1一20日最热时段, 我带着一名工人每天13:00—17:00守在工地, 用SMART GENSOR AR300感温器与水银温度计, 实测地面、空中 (距地面1米) 、种植土40公分深与20公分深的温度变化, 每隔1小时观察记录一次。后来到了冬天也作了类似测试, 共收集了近2000多个数据, 然后分别绘制温变坐标图, 得出的结论是:在醴陵地区, 在炎夏季节, 20公分深种植屋面顶板上, 表面 (种植土底面) 的温度比水泥制品屋面平均低16.7 Tl (视阴晴雨而变化) ;寒冬季节 (-3?4 T) ?种植顶板清晨 (6—7时) 的温度比无介质顶板的气温高4?6这充分说明了种植屋面具有良好的夏隔热冬保温的功能。
为准确了解油膏屋面在炎夏时段的温度实况, 1978年, 我安排一名试验员在湘潭新材厂屋面实测了七、八两月的屋面辐射温度, 其中8月6日下午2—3时屋面的最高辐射温度达到了74.4 T?随后, 我们又调研了武汉、海南两地, 武汉市的同类数据为72 1, 海南岛为73 T??这样我们对南方炎热夏天的屋面辐射温度就有了一个真实的认识, 这些资料也为我国制订、修订防水材料标准时设置耐热度指标提供了可靠依据。
与湘钢伍锡工程师在工地试贴自粘卷材
本世纪我国开发了自粘卷材, 其应用迅猛发展, 但低温时段自粘时间较长, 甚至施工困难。GB 5034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定性地提出, 低温施工时应采用预热后粘贴的方法为比较准确地诠释“低温”的概念, 我与有关人员于2010年寒冬季节开展了一些试验, 结论是:10?14 X:, 自粘凝固时间较长, 需要26?30小时基本粘牢;9T下施工, 需要34小时以上粘牢:这些数据验证了日本13.4 X以下、美国12.7 T以下自粘卷材不宜施工的规定, 也为编制低温季节自粘卷材施工工法提供了有益参考
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防水工作者应做有心人, 对新材料、新工艺或规范、标准, 多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工作与验证工作, 科学地处理有关问题。
为防水行业服务终身追梦防水
知识与技术不单是谋生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防水行业的科技人员应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安居乐业奉献知识与技能, 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1983年, 我与湘钢伍锡工程师代表湖南省硅酸盐学会尽义务为九江福利化工厂创办了防水材料生产车间o 1986年, 我们工厂无偿为新疆八一兵团七一焦化厂培训了两名防水材料试验员。
1977—1987年, 伍工与我分别担任湖南省防水科技情报网正、副网长, 我们前后组织与主持召开了七届全省防水技术交流会, 组织在湘的高等院校、设计单位、省级建筑公司、省级建材建工研究所及防水材料生产厂的防水科技人员, 交流防水新材料新工艺, 研讨治理房屋渗漏的好经验。我们的作为影响了省内外, 并先后得到国家建材局科技司陈燕女士、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孙庆祥秘书长的肯定与好评
1981年起, 我厂出任“全国建工材料情报讯息网防水密封材料专业组”组长, 由我具体联络处理相关事务。该组织初期由河南建材所、冶金建研总院防水材料研究所出任副组长, 分别由邓超、姚国芳两位专家联络处理具体工作。以后专业组更名为新型防水材料分网, 并增选了四川建材所、镇江建筑防水工程公司为副网长, 分别由冯际斌专家、杨承忠总经理出面联系处理相关工作我们5家单位、5位联络人经常在“讯息网”网长单位河南建材院的支持与指导下, 从1981年至1992年连续召开了11次全国防水技术交流会参加该组织的基本成员有8个设计院、15个以上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30多个防水材料生产与施工企业。每次年会均分别邀请国家建材局科技司、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有关负责同志陈燕、李淑云、王少南、牛光全、孙庆祥等领导与专家到会指导分网工作年会先后请叶林标、蒙柄权、张志英、袁大伟、姚国芳、李谷云、陈艾青、田凤兰、王益群、张传镁、刘明霞、洪克舜、黄伯瑜、文清徽、冯际斌、姜彩霞、邓超、陈清亮、陈 汉东、王福祥、王友亭、包家庸等专家与科技人员介绍防水新材料、新工艺的科研成果与国内外的发展动向, 请有关企业介绍生产与施工新经验, 请有关负责同志宣讲防水行业新的政策法规在那段历史时期, 该组织对推广国内外防水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与邓超、姚国芳、冯际斌、杨承忠等人为此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
40年来, 我先后兼任过宁夏焦化厂、四川成都塑料化工厂、广西柳州天华防水材料厂、武汉某防水材料厂、山西某焦化厂、河北临城防水材料厂、湖南五个公司 (厂) 等10多个单位技术顾问, 为他们开发新产品、生产经营与承接防水工程出谋划策。早年都是尽义务, 80年代中期以后适当收取一些技术服务费。如衡阳盛唐高科防水工程公司, 我花了15年时间, 把他们引上规范化的防水道路, 近几年他们年均利润达20万元/人以上, 并成为衡阳地区治理渗漏的“防水消防队”。
我从2013年春节后正式退休了, 但省内外尚有20多个防水企业或防水业务员时常与我联系, 我便为他们生产经营与承接防水工程做点参谋工作。
近一二十年, 我国新型防水材料长足发展, 防水工法、施工技术也有显著进步, 但与工业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防水行业尚存在三个“65%”, 渗漏率居高难下, 防水工作者任重道远。
3.教师追梦学习体会 篇三
压力,让我不断学习
自从成为工作室的一员,感觉头上像罩上了光环,既骄傲又不安。骄傲的是在这么一个优秀的群体里有我,我也算得上是优秀的。不安的是我资历比较浅,各方面的经验、能力欠缺。来到这里,才发现这里是一个思想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的太少,才发现有太多学习的理由和阅读的冲动。
老实说,自从参加工作以后,自费购买了不少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也努力修完了专科、本科所有课程,可是遗憾的是除了偶尔读读《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却没有阅读过一部教育教学着作。进入工作室以后,工作室的老师们的书香味和对学术的那种热情真的是影响到了我,而且每学期沈老师要求看一本必读书籍,要求读完、读透,做好摘抄并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并进行读书交流,我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渐渐地,我的床头开始放起了书和笔记本。当任务也罢,属自觉也好,总感到有种无形的力量在督促我,让我将读书变成每一天的生活调料。这两年在沈老师的推荐下我读过卢梭的《爱弥儿》,这本书让我明白卢梭的教育思想,他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而展开;还读了黄玖凌的《当众讲话——让掌声响起来》,这是研究语言魅力的一本书,书中讲了当众讲话的一些技巧。它让我学到了面对集体讲话时如何做到思路清晰,自信从容,课堂教学时如何让你的语言富于感染力,心理状态更自信积极;郭元祥的《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很耐读,它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用心修炼自己的语言、情感、德行、形象,做个有品味的教师!还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上海托幼》、《幼儿教育》等一些杂志„„一本本好书就像一个个朋友,是它们让我更深入地懂得了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
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相信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在新课改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多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责任,让我得到锻炼
能成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不仅仅是一种荣幸,更大的应该说是一种责任,因为不仅仅自己要在这个工作室学到知识,而且我还要在直溪幼儿园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所以,我觉得我肩上的责任一下子重了起来,我觉得:任重而道远!感动领衔人沈老师的用心良苦。为了引领每位成员个人专业的快速发展,用各种方法给我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在这两年里,我跟着她去上海名园参观过、听过名师讲座、主持过专题沙龙、开展过小课题研究、听课,评课、撰写每一次的活动报道、管理网站、她还带着工作室的成员专门来到我们幼儿园指导我的课堂教学、以及我园的园本教研,还让我参加了与溧阳市狄忠敏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在这里让我看到了什么是“人格魅力”,什么是“孜孜以求”,什么是“毫无保留”。每一次的活动,沈老师从来没有跟我们说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积累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指导我,启发我,大到怎样做课题,小到教学活动中的一句话。有时一句“你行的”“你很优秀”一个赞赏的眼神,都给了我信心,更给了我动力。让我逐渐明晰了要成为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各种涵养。
记得我进入工作室写的第一篇活动报道,那一次的报道沈老师只要求我写好其中的一段,说实话报道看过很多,自己却没有认认真真的去写过,接到这个任务觉得压力很大, 回到家匆匆忙忙在网上不停地搜索恶补了一下,写了一小段文字估计用了有2、3个小时,一直到晚上11点多才写好发给了沈老师,第二天,一上午我一直忐忑不安,报道写得怎么样,会不会被录用,会不会被发到网站上呢,记得那个上午我们工作室的网站被我刷新了不下十次,直到快十一点的时候接到沈老师的电话“符玲,昨晚辛苦你了,报道写得很好,你知道我要表达什么意思,你抓住了活动的重点,报道已经发到网站上了,你去看一看”当时的那种兴奋、开心真的很难用语言表达,虽然第一次的报道我只是写了其中的第一段,但留给我的是一份信心一份力量。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写好一篇报道,沈老师都会认真的帮我修改,没有一句责备,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有时哪怕只是改了其中的一句话、一个结尾、一个词都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近两年我在工作室写的、教研网、教育信息网以及我们幼儿园网站加起来有五十多篇报道,幼儿园的工作繁忙,白天不可能有时间写,每次报道都是在晚上写,虽然有点辛苦,但我的收获却是沉甸甸的。
机会,让我不断成熟
工作室一直立足于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从谈话活动到诗歌教学、散文欣赏再到故事、绘本教学,从教材的选择到教学目标的制定,再到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的回应策略。一次次精彩的教学,总是那样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沈老师执教的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收集东收集西》,史晓霞老师执教的《彩虹的尽头》、管云霞老师执教的诗歌《太阳和月亮》„„执教者们睿智的语言、独到的解读、教育无痕的艺术„„无不深深震撼着我。今年,我有幸参加了与溧阳市狄忠敏幼教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的“幼儿绘本教学的有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我执教了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让得到很多名师指导。无论是沈老师课前的悉心指导,还是大家课后的中肯评价,都让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审视。大家的课堂评价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一次次的实践与聆听,都给了我新的思想、新的启发,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工作室的《构建学习共同体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我和建昌的周丽华园长根据我们两所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乡镇园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从理论学习到专题沙龙,再到互相送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两园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我欣喜的发现,现在的我,每一项教学行为、每一次园本教研,都染上了科研的味道。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课题思维”、“课题意识”,从课题的研究角度去开展教学活动、园本教研,工作室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让我逐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这两年里除了学习到很多,还收获了很多。
2013年9月,被评为“金坛市幼儿教师学科带头人” 2012年被评为网络优秀管理员
2011年在电教能手评比中获得金坛市一等奖;2012年电子白板教学评比中获得金坛市一等奖
2012年制作的课件《微笑》获得了金坛市课件评比一等奖;2011年、2012年主持的沙龙获得金坛市沙龙评比一等奖 2013年园长、业务园长评优课中获得“金坛市一等奖” 2011年 撰写的论文《“半日活动”主题教研的行与思》获得金坛市教育学会一等奖;《在园本教研中共同成长》获常州市教育学会二等奖;《边角料拼出特色教学新天地》获常州市教育学会二等奖;2012.12《园本教研打造学习型团体》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二等奖”;2013年5月《小空间 大利用—浅谈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问题及调整策略》与《从画所知到画所见——大班遮挡画》获金坛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负责课题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主题背景下多媒体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的研究》;金坛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快乐美术”》的研究;还有学科中心组的《以课例为载体幼儿阶段性目标的研究》担任游戏组的组长。
在工作室的这两年,我严格以工作室成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认真开展园本教研,我园在各项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3年我园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2012年我园的《发展评价》在全市的业务园长会议上做了交流,得到肯定和好评;2011年在创造性游戏评比中获“一等奖”
2012年“体育活动专题评比一等奖”并参加了常州市的交流。
我园在多媒体教学方面占了很大优势取得了好成绩
2012年教师制作的很多课件获省二等奖,金坛市一、二等奖,电子白板评优课也取得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网站评比金坛市一等奖”“校园新闻评比常州市三等奖”
评优课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今年上半年我园还接受了常州市爱儿坊幼儿园为期两天的参观和学习。
在工作室活动中一路走来,我过得充实而精彩,工作室在成长,作为成员的我也在不断成长。我知道在成绩与收获的背后,更多的是来自于在名师工作室里得到的动力、师傅的引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我将继续努力,继续前行。
4.追梦人心得体会1 篇四
作者
追梦人
元月8日下午,我们听取了西安市教科所贾玲老师关于积极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使我受益良多。贾老师以“风中木桶”的故事作为开场,很快就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她的报告中来。同时故事本身的激励作用也是很大的: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只有加重自己的重量;我们可能改变不了风,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上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加重自己的重量。这里我得到两点启示,其一,对于我自己而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我要不断的想办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自己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中加重自己的重量,树立自己的威信与形象。其二,课堂导入的新颖性很重要。其实这一点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应该是很清楚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明白,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你知道的大家都可能知道,学生的涉猎面不见得比老师少,所以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读报,为自己的课堂服务。对于“校本”这个词其实一直也不陌生,学校里一直也开设这门课程,但对于它的深层次理解还真得益于贾老师的报告。“校本”来源于英文“school-based”,直译就是:以学校为基础。“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校本研修”: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教师和学校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和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其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我们学生的英语成绩很重要。英语作为一门科目,我们所做的日常英语教学工作,如课本的内容:阅读,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写作,这一系列的英语基础环节几乎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共同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这一切对于基础教学必不可少。但我们都知道,阅读理解在高考中占很大的比重,而且作为一名英语专业走出的老师,通过大学的学习,我深知高中需要开设一门英语阅读课的必要性,大家共同努力去做好这项工作,从课堂选材,课程安排,课外阅读要求,做一系列周详的计划,为学生买一套200多本的简译版的英语名著读物,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和课外时间阅读,从高一做起,学生之间互换阅读,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观察,总结,调整教学工作,我相信经过三年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英语总体成绩也会提高,只不过这是我工作几年来对英语教学的一点想法,也没有实施的机会,希望以后有实施的可能吧。
5.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 篇五
回望,我们之所以“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就是因为心怀理想,奋力追梦。这一年,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这一年,脱贫攻坚继续推进,全国12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这些巨大成就,离不开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的辛勤付出。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正是无数劳动者奋力追梦的过程。
勇做追梦人,就必须踏实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幸福就要奋斗。“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才将FAST落成启用;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用专注、坚守和担当,突破一系列难题,才使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事实证明,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没有奋斗,梦想就是空谈。
勇做追梦人,就必须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中国梦是由亿万人民的梦想组成,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都是个人梦和国家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梦成就国家梦。只有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舞台,中国梦才能实现。在新征程中,我们要自觉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将个人梦想的实现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创造新业绩,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6.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 篇六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既然心中有梦,我们就应该拼尽全力,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奔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到每一个人的脸上,还没等到5:30,教室里几乎坐满了人,琅琅的读书声,还没到教室就能听得一清二楚,同学们读书读得浑身冒汗,脸颊发红,看到这些我读书的干劲儿更足了,睡意早已烟消云散,捧着书放声大读。
上体育课时,所有同学都挥汗如雨,脸上的汗珠大颗大颗的滚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即使这样,也没有人停歇,都在努力训练,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心里默念着坚持就是胜利,我还能坚持,我还没有拼尽全力。我们都是坚持不懈的追梦人。
吃过午饭,我们都马不停蹄的奔向教室,不敢浪费一点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多做一道题就等于多了一份财富,当老师把任务布置完,我们就开始奋笔疾书,没有人趴在桌子上睡觉,我们都遏制着自己的睡意,在必要的时候站起来清醒清醒,我们都十分投入,并不会因为其难就不去思考,而是觉得十分幸运,能在考试之前遇到这道题并把它研究出来,我们都是拼搏到底的追梦人。
我们不会因为背不会一篇课文就自怨自艾,我们也不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就自暴自弃,更不会因为成绩难以提高,就感到认为自己不行,我们会花更多的精力把课文背会,一天不行就两天,我们会认真总结考试经验,相信下次考试我会考得不错,我们会加倍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我们是自信的追梦人。
7.关于追梦吧少年观后心得体会精选 篇七
什么是梦
这“梦“在我心中是梦想。是依据自身条件而联想,纵观世界以你当时的知识量、世界观而形成的远大目标。或是自身条件不达标而终日希望自己变成那样的一种纯粹的羡慕、希望,但却无法实现的失落而组成的“梦想”。“梦想”不是始终如一、恒守不变的。在小时候,你想当一个既可以治病救人但又可以推算分析的职业,你不了解,便只能将它定义为医生,长大了,你知道法医这种职业更符合你心中曾想,从此你的梦想变成了法医。梦想以你之变而变,以世界之变而变。当然,你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梦想也无可厚非。
不过,我要提一点,这“梦”必然不会是阶段性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实现的货实力之下的。比如,以我们来说我下次一定要考到__分以上,这不能称之为“梦想”而是一个目标;或者,班级一直前三的同学说我一定能够要考到班级前十,这更不能称之为梦想,这本身就是应该做到的,做不到而要受罚的。“梦”应该让你能够激励你奋勇向前、却难以碰及,才陪得上称为“虚无渺茫、神秘的梦”一字。
怎么追
“梦”应该让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直到年老也为此追求,如果成功而死能含笑九泉,如果不成功而终也不曾后悔,因尽其一生努力过便也无怨上天堂的事物,“梦”因是此物,也必须是这般如此才足以对得上“追”一字。
“追梦”“追梦”我们应该在20岁左右定下梦,20岁左右以后直至死亡用来追。“追”追求这追求必须包含坚毅,这一点光用时间来说就可以看出来了,追求在于人们本身和“梦”的吸引力。不过“梦”也有正因此才能成为“梦”,在次也就不多缀述了,之后,我们就来讲人主观的“追”。
追梦的组成
要成为追“追梦”之人无疑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追梦”之人必须要有足够完备的自我世界观,也必须要拥有第六人格---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和强大的心智以及足够坚持这人生之路上漫长无尽的“追梦”之旅的毅力,“追”一个字是极为艰辛。“追”要为达到梦想而不顾一切,为“梦想”放弃看上去很美好的东西,很多人无法付出这一个“追”字,便已经失去了在这条路上继续的权利。
不过,即便如此苛刻,依旧有人去“追”。这些人或许不能达到“梦想”、不能成功,但那“追梦”中的“追”不就是最好的收获了吗?
8.教师追梦学习体会 篇八
无私普写人生
——读《高德荣:一个独龙族老县长的追梦故事》心得体会
‚这是我的家乡,我的母亲,不能离开她,要保护她,要发展她。‛这是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在平凡工作中所说的肺腑之言,令人深思,令人感动。近日,我阅读了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高德荣:一个独龙族老县长的追梦故事》一书,全书分为青春梦、励志梦、民族梦、小康梦4个由小至大的篇章,每个篇章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受访者的讲述,收集展现了高德荣老县长的亲民爱民故事以及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朴实的话语,没有修饰的文字,通过一个个故事和图片,更真实的了解感受高德荣的志向、抱负和理想及追逐‚中国梦‛的感人历程。我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三点体会:高德荣老县长是一个理想信念执着、面对困难无畏、朴实可亲可敬的人,他的故事深深地感动和启发着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人一生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执着地为群众办实事。高德荣一生执着的为群众的利益无私奉献、为家乡的发展尽心竭力付出让我感动。高德荣说:‚对一个领导来说,自己的私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他参加工作近40年,担任过教师、乡长、县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
9.追梦路,追梦人作文600字 篇九
视线所及之处总是有限的空间,心有多大,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
四岁,我是一个属于那种融入人海就会消失的女孩。但是父亲指着图画书上的毛毛虫对我说:“毛毛虫在蜕变过程中总是很不起眼的,但只要有信心,终究会蜕变为美丽的蝴蝶。”所以我坚信,我终究会破茧成蝶,翱翔天际。
记得那一次,大概是被幼儿园的小男孩欺负了吧,小小的拳头紧握着,用力捶打在桌子上,泪水混杂着一句坚定的话:“我要成为这个世界的王!”女孩擦干泪水,望向灰暗的天空,这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梦想之花。
十岁,我是一只结茧的蛹,我在粗壮的树枝上静静等待着飞翔。
少女被大银幕上播放的《狮子王》所吸引,当辛巴成为狮子王的一瞬间,少女的脸庞上浮现出了动人的笑容。“爸爸,我要当一名大导演!我要让每个人都被我的电影感动!”“好好好,我女儿将来肯定是个大导演!”女孩笑的更加灿烂,这个梦想深深地烙印在少女的心中。她站在阳台上仰望着蓝天,阳光撒在少女的脸上,她对着蓝天喊出了她的`梦,这一年,一朵梦想之花在眼泪中绽放。
十四岁,少女痴痴的望着电脑屏幕,偌大的房间只有她一个人,“吃饭啦,快来吃饭!”少女不耐烦的摘下耳机,“烦死啦!今晚我不吃饭!”窗外下着小雨,幽暗的灯光映射出少女疲惫的脸庞。“出去走走吧……”少女心中萌出了这样的念头。
少女沿着江边散着步,脑海中回忆起了年少时的样子,“我要成为这个世界的王!”她的眼睛有些湿润,“我答应过爸爸的,我会成为一名大导演…。”少女又一次握紧了拳头,这一次她要在梦想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10.教师追梦学习体会 篇十
——长篇小说《人寰记》读后感
宋才逢
去年五一节夜,曾给刘奇叶先生的长篇小说《清水》写过一篇拙文,点了个赞。这才多少日子呀,今又读到他的新著《人寰记》,着实令人惊诧。
当下,长篇小说汗牛充栋。可能是我真的老了吧,每打开一部,很少从头至尾,往往翻了数页,即歇个了了无期,多则束之高阁作罢。
说心里话,鉴于《人寰记》,洋洋洒洒30万字,一经掂量,便心生敬畏。踟蹰地,伊始硬着头皮,霸蛮进入;渐之,自觉跟着文字辗转腾挪;继之不忍放下,一个猛子托下去竟无法自拔。掩卷回顾,想想,她的确有其过人之处嘛。
《人寰记》,讲了一个独特的好故事。
一、故事:时间跨度大
自清末民初始——清王朝的消亡——军阀割据——国共较量——抗日年代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
朝送暮迎,岁月匆匆。一路展现湖南人民尤其湘东人民忧天下敢担当的反封建、反压迫、争民主、争自由、不畏强暴、不畏牺牲、不懈追求光明正义、不懈坚持理想信仰、为民族求解放为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画卷中,《人寰记》的“人寰”,浓墨重彩地与时俱进。
二、故事:空间地域广
以湘东为背景,纵横捭阖于都梁古城——建宁城——渌口镇——荷塘乡——古岳峰——婆仙岭——金轮寺……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地名,如数家珍呈现。无不让这方水土上的人们,倍感亲切,引人入胜和感同身受,并产生咀嚼怀想的愉悦。——这就是发生在那个年头的那个株洲一带的“人寰”。小说元素茂盛之树,中华传统的忠孝仁义的脉络伸枝散叶,摇曳春秋。
三、故事:个性人物多
易飞霞,反对指腹为婚而逃婚;易中振,为救易飞霞逃离天主教而行侠仗义;春秀、关岚,反抗外国商品倾销而振兴民族资本;以及卢生凊,以及共产党人谭深与何栋,以及团结起来抗争的煤矿工人兄弟……
还有可怜的瓜秀母女,还有贪腐成性的先任县长田好义、后任变本加厉贪腐的县长何湘,还有老道与老佛……
《人寰记》的人,个个是人物,人人血肉丰满,无论正邪,皆呼之欲出。
四、故事:爱情众生相
通篇故事,围绕着王翠花与乔正、乔玉花与易鼎光、易飞霞与皮定国、夏家媳妇春秀等十余对青年男女,在新旧时代交替的节点上,演绎他们的爱情生活。他们的爱情、婚恋、家庭,曲曲折折里,与时代与革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的事业追求、情感纠缠、挣脱桎梏、冲出樊笼,摧毁道教绑架,各各命运走向,环环相扣里,处处体现家国情怀,勃发正能量。
故事主线清晰,情节繁而不杂不乱,细节缜密铺排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真实可信。当然,除了讴颂真、善、美外,亦鞭挞了假、丑、恶。《人寰记》虽属虚构,“人寰”的A面B面,却史可借镜。
五、故事:写作四特点
诚如聂鑫森老师所言:“我读此书,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全力以赴开拓楚文化的奇瑰内蕴,建立自己的有意味的叙述模式。”
立意高。写作的初衷可以先攀登“高原”再上“高峰”,但谋篇布局的构筑中理当主题思想首立“高峰”矣。《人寰记》,循序渐进,让一个个爱情人物与故事,设置于湘东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求解放的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间,高扬主旋律,唱响布衣百姓的心声,为“中国梦”在一个文本意义上寻根溯源。
底蕴足。《人寰记》中湘东的民俗、风物、人情世故、巫术、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描慕状写,韵含哲理,进出适度,信手拈来。诗词、楹联、打油诗等,或讥讽挖苦,或褒赞张扬,增味添彩,恰到好处。均具楚文化的硬度刚性,洋溢感染力。
——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提炼、储备,光有时间恐怕不够,尚得有心方行。接地气的宝贯财富,已然悉数转化成长篇的不可或缺。
语言好。我有个呆想法,把简单的弄复杂,那是作者的本领;把复杂的弄简单,那是作者的功力。我没写过长篇,不敢妄言,而写文章的甘苦、文章是语言的艺术等常识,我是知道些的。就《人寰记》看来,刘奇叶先生“本领”与“功力”兼备:讲究语法修辞,遣词造句符合人物、场景,活色生香;又极少使用习惯的字、句、段的重复或雷同;且不拖泥带水,自个儿的“口语”,比那些寻章摘句、引经据典的端着架子说教,不知要实诚多少倍;再是,叙述的质朴、自然、生活化,“话语”的语气语态有弹性与张力,连爱情的涉猎也是那般干净,予人审美的享受。
巧用梦。刘奇叶先生的《清水》和这部《人寰记》,都是以梦开端和结尾,可见他对梦的钟情与驾驭。《人寰记》的梦,乃作者的梦,社会发展的梦,中华民族复兴的梦,象征“中国梦”的继往和开来,提升和延伸了“中国梦”的内涵。——刘奇叶先生本是个梦中人,一直活在他的梦的世界。
…………
综上,一言以蔽之吧,我的读后感——
《人寰记》,是追梦路上一群追梦人的奋斗史,是一部值得各方重点扶持的好作品,是阐述“中国梦”的鲜活的独特的好的“中国故事”。
11.我们都是追梦人心得体会 篇十一
尽管冷风吹拂着路边的枯叶带来阵阵寒意,但我仍然在马路上看到很多赶路的人,有坐车的、有骑车的、还有走路的,都行色匆匆的。大家来往穿梭、一刻不停、川流不息,看到这繁忙的景象,我想大家都在忙什么呢?
我忙着上学,是因为好好学习是我的梦想。爸爸妈妈忙着上班,是因为赚钱养家是他们的梦想。交警叔叔忙着疏导交通,是因为交通安全、道路通畅是他的梦想。送货的司机开着小货车疾驰而过,是因为让货物准时到达是他的梦想。环卫工人急切地扫着落叶,是因为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是他们的梦想。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了,他们是公务员、教师、医生、工人、职员、学生,在各行各业,各种岗位辛勤劳动的人。他们的目标不同,方向也不一样,但这些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所以他们愿意在这寒风凛冽的早晨向着各自的梦想奔跑着、追赶着,他们都是“追梦人”!
【教师追梦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教师誓言体会12-02
教师两法学习体会06-28
教师学习感想08-28
教师学习总结08-29
教师外出学习12-03
教师学习两会精神体会11-29
教师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教师)07-02
教师酒店参观学习体会10-14
教师赴青岛学习体会10-19
教师学习后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