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

2024-06-11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精选3篇)

1.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 篇一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如果说以上三点是鉴赏诗歌的“形”,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中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鉴赏过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 1.儿女情长

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如《静女》、《氓》、《孔雀东南飞》。

评价这类诗的内容,首先要整体把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是积极的、褒扬的,还是消极的、贬斥的;其次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

2.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书愤》里的“早岁那知世事艰”等。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种内容多在怀古诗词中表现。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的悲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怀古,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流露宦途失意之情。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起抗敌的英雄气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戍边将士平定边患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主旨。同时应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盛唐时期,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渐增;到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之中苟且偷安,诗歌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3.离愁别绪

写这类题材的多为惜别、送别诗。有的表达依依不舍的感情,如柳永《雨霖铃》描写了长亭送别的情景,表达了离人对情人的离情别绪无限留恋;有的是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陈述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这类诗,首先要注意人物的主客关系,弄清楚究竟谁送谁;其次要注意送别环境,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

4.归隐自然

这类题材的多为山水田园诗或写景抒情诗。评析其内容,首先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注意其表达技巧,因为丰富的内容、闲适的心情的表达总得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来实现。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清新恬淡、安静明净的世外桃源式的秋居图,末句“王孙自可留”的“留”字暗隐了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诗歌情景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歌为表达这一内容,运用了动静结合、实虚相生、烘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意境更加深远。

(二)抓住诗眼,领会观点态度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词语。如陆游《书愤》的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的惆怅和满腔报国的热忱,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上阕的诗眼。一“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欣赏诗眼,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义和词性变化等;其次要在语境中领会和感受它的效果和精妙;再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

(三)抓住典故,分析内容与观点

诗歌用典的目的,一是可以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二是可以借典故来议论或含蓄地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情,所以在咏史抒怀诗词中用得较多,而在写景抒情的题材中则用得较少。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词人借用这些历史事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高考试题中的典故,应是课本中学过的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因此对课文涉及的典故应烂熟于心。

鉴赏途径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言知识水平和语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歌中的文意、诗意。

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

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体味诗歌境界之妙。

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

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和写作目的(情、理、趣)。例: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首写事的诗。写自己到洛阳去寻访“才子”袁拾遗不遇,原来他被流放到江岭去了。我们从‘才子”和“流人”的对比中可推知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君主的昏庸。从三、四句我们还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另一层感情来:作者深深挂念着被远地流放的袁拾遗。因此,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这样概括: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练习

例1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例2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例3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例4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例4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例5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6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例7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

例8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9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 篇二

一、语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注音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圩(wéi)田

.雇佣(yōnɡ).

圩(xū)场 .

一叶扁(piān)舟 .咯(kǎ)血 .

封妻荫(yìn)子 .怆(chuànɡ)然 .

血流漂杵(chǔ).鞭笞(tà).层见(xiàn)叠出 .B.沼(zhǎo)泽

.摈(bìnɡ)弃 .C.凹(wā)陷 .偈(jì)子

D.宽宥(yòu)

.忖度(duó).

【解析】选A。B.bìnɡ—bìn;C.wā—āo;D.tà—ch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嘻戏

蜕变

B.蓬松

C.敕造

D.厮守 搅绊 隐讳 希翼

信誓旦旦

攻城略地 运筹帷幄 色彩斑斓

义愤填膺

短小精悍 三缄其口 摩肩接踵

【解析】选C。A.嘻→嬉;B.绊→拌;D.翼→冀。

3.(2013·潜江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企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着利益考量,出现一些钩心斗角....的现象也是难免的。

【解析】选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合语境。4.(2014·益阳三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调查表明,中学生网络恶搞唐朝诗人杜甫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知识素养缺乏、内心空虚、游戏人生等种种因素造成的。

B.“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个芯一级箭体总装工作全面展开,作为我国未来中型运载火箭的主力,“长七”火箭预计将于2015年实现首飞。

C.湖南率先启用和研发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信息系统和成果鉴定信息系统,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函评,这一举措能进一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D.孙总介绍,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三号是我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实现了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工程。

【解析】选B。A.“原因是”与“造成的”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启用”与“研发”对调;D.成分残缺导致“实现”与“工程”不搭配,应在最后加“目标”。

5.(2014·武汉调研)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雷雨》剧情的矛盾冲突是这样构成的:周朴园与要求个性解放的妻子蘩漪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感情矛盾则是条暗线,还有周朴园与工人阶级的代表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这三条线索并存,互为影响,引人入胜。

B.《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一个能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Q善于健忘,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了,但也有难忘的,临死前他对画押的圈画得不圆一直耿耿于怀。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他认为要实行王道,关键在于保民,“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而他的性善论的哲学思想是其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同时认为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人皆可以为尧舜”。

D.陆蠡的《囚绿记》通过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描写,再现作者“永不屈服于命运”的追求精神;而戈埃罗的《炼金术士》则通过做梦、解梦、弃梦、促梦、寻梦、破梦、圆梦的过程叙写,生动地表达要屈从于命运安排的主题。

【解析】选D。戈埃罗说:“实现自己的天命是人们唯一的义务。”《炼金术士》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寻梦的过程。

二、名句名篇

6.(2014·襄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1)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②

①第二步:辨析手法。体会运用该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第三步:解答。说明运用的手法和作用。答案:词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手法,一个“怪”字,将家乡的清泉白石和青青梅子人格化,使情与景、物与人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壮志未酬归愿难遂的伤痛。8.(2014·西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1)(2)题。

章台夜思 韦 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情感,凄清的琴声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就好像风雨绕弦使人生出无尽悲哀。这样写,既为“思”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又为全诗奠定了深夜思乡的凄凉的感情基调。

(2)诗题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见一个“思”字,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同意。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如“清瑟”“遥夜”“孤灯”“残月”“故人”“秋雁”等,展现了“思”的意境。诗的三、四联更是直接描写“思”的内容:时值秋季,芳草已暮,故人不来,秋雁又回,家书难寄。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

9.(2014·广东五校协作体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注】①特地:特别。(1)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注】①泛:弹,犹流荡。②淮南两句: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地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景物的?请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主要从诗作的内容,抓住“早”感觉(视觉、嗅觉、味觉等)的调动,其作用是使景物描写生动全面;视角的变化,其作用是景物描写更富于层次感。这是咏早秋景物的诗,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残萤”“早雁”“晓还密”“一叶下”“老烟波”都紧扣“早”字。前四句写早秋的夜景,五、六两句写早秋的昼景,在描绘秋景的过程中,诗人注重高低远近,落笔细致而层次井然。

答案:“残萤”“早雁”。颔联:由俯察到仰视,由草间的残萤与露珠写到天空的雁群。颈联:由近看到远望,由眼前稠密的树木到阳光下的远山。

(2)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艺术手法类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手法才具有浪漫色彩,其次结合具体诗句与注释进行分析或演绎。首句讲漫漫长夜中流荡着琴瑟的清音,青藤轻拂好像有西风飕飕而生,显然是想象。尾句讲《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是典型的借用典故并加以想象。

答案: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琴瑟的清音。

或者: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召,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12.(2013·十堰模拟)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 桥 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翁 柳宗元

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②首联写舟之“轻”“疾”,表现出诗人“入山中”的畅快与惊喜;中间两联,诗人置身山水,与鱼鸟为伴,心情愉悦而恬淡;尾联,诗人被山间幽美夕景所吸引,“停桡”驻足,沉醉其中。

(2)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 篇三

一、专题过关(一)概括内容主旨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 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内容以及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分析“巾偏扇坠藤床滑”一句是如何刻画词人的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抓住标题和诗歌内容,从标题和诗歌内容我们可以确定,此词为羁旅类,此类词表达的往往是思家念亲之感,明确这一点后,具体分析其酒醒与梦中的情境,概括其羁旅生活的思乡之情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着重理解词句中“偏”“坠”“滑”等词,揣摩词人醉酒后的神情,这样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1)词的上片写酒醒,下片写梦回。全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词人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词人头巾歪在一边,扇子坠落舱板上,藤床分外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似的。短短七个字,将词人的醉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二)分析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斋雨后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②。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③,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 ①此诗为宋神宗熙宁年间作者任兴光知府时作。北斋是作者庭院中的书斋。②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③吴画:唐画家吴道子的画,此代指名画。

从全诗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表达了喜爱恬淡、闲适,厌倦官场生活的情趣。作者首先写因喜爱北斋环境清幽僻静,免掉衙参;次写北斋雨后淡雅清新之景,再写诗人流连庭院美景,与好友赏画品茗;尾联直抒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三)评价观点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姑苏怀古 姜 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 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由今天道旁柳,想到昔日的吴宫落花。今日柳扫古落花,虽然无理,但却有情;柳被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的情感,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②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结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

③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二、能力提升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拟张鸣善①

倪 瓒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②室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③。

侯门④深何须刺谒⑤,白云间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注】 ①拟:模拟。张鸣善:元代后期散曲作家。②山人:山居的人,作者自称。③薇蕨:皆草本植物。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④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⑤刺谒:求见、拜访。

(1)本曲上片后三句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曲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上片的后三句,准确理解三句话的意思;二要概括出这三句所刻画的图景的特点是“与世隔绝,闭门读书”。(2)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这首元曲,结合注解,准确理解各句的含意,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上下片的内容。二要注意作品中所使用的典故,由此概括出诗歌所表达的主旨。

答案

(1)上片后三句描绘了作者家里堆满书画,窗前栽着松桂,满地长着薇蕨,一幅与世隔绝、闭门读书的生活图。(2)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和现状的感慨,直接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抒发对现实的极度不满以及追求山林乐趣的情怀,生动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品格。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 坐① 李 贽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②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注】 ①此诗是作者晚年之作。②翻:反而。

(1)这首诗一、二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独坐时的心境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既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又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豪情。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有客”就“开青眼”,“无人”则“问落花”,二者形成鲜明对照。结合诗题“独坐”,可知此处是用“有客”衬托“无人”。(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人在诗作中表达出的情感是复杂的。分析颈联,长久的客居他乡使得自己怀疑自己在梦中,朋友的到来可以让自己不再思念家乡,由此透露出作者的哀叹和感伤。分析尾联,诗人独坐以送晚霞,是因为晚霞对诗人的吸引,并且因此而来不及整理琴与书。“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人喜爱晚霞,流露出诗人的乐观情怀。

答案(1)开头二句用衬托(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独坐时的心境。以“有客”衬“无人”,有客时兴高采烈,眼神中闪烁出欢欣和喜悦;无人时愁闷无遣,只能与落花为伴,向飘零的落英倾洒心头的孤苦。

上一篇:雪花-五年级作文下一篇:瑶溪镇党委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