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诚实守信粤教版

2024-08-07

21诚实守信粤教版(7篇)

1.21诚实守信粤教版 篇一

粤教版选修5《喀布尔人》教案(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能理解中心内容,领会中心意思,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理解并掌握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探究、合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超越阶级的父爱,体味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教学课时:2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泰戈尔

2.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3.分析主题

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句话,“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同学们,你们听过吗?还有这么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末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这些名句大家熟悉吗?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些名句名诗的作者是?

不错,他就是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短篇小说《喀布尔人》。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33页。

(写题目)

一、整体感知: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难字词。齐读一遍。

敷衍()污秽()蜿蜒()疟疾菌()

荒唐无稽()温煦()婚筵()

2.作家生平与作品

至于泰戈尔的生平与作品,同学们翻开课文第139页“知识链接”,在这里,老师补充一些:

(1)泰戈尔

1861年5月6日出生于加尔各答,1941年8月7日逝世于加尔各答。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19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出生于孟加拉加尔各答一显贵家庭,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他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曾严厉谴责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24年到中国访问,对中国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

以上就是泰戈尔的一些生平介绍。

同学们,要记一下他的两部作品--

《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就是泰戈尔的诗。

“泰戈尔是孟加拉文学以及印度文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开拓者。”

他以自己丰富多采的作品开创了孟加拉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其他民族的文学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不愧为印度文坛的泰斗,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

此外,中长篇小说:《四个人》(1916);《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短篇小说:《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1894)

同学们,泰戈尔真的是个多面手啊,是吗?而他的这些成就是不是让我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啦?(是的,是吧?)

(2)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曾严厉谴责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24年到中国访问,对中国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

3.简洁介绍喀布尔

同学们听说过喀布尔吗?哪位同学们说说它的地理位置与环境?

(同学们地理还真不错,老师也来说说)

喀布尔是阿富汗共和国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个历史上的英雄城市。它位于阿富汗东部,兴都库什山南麓,北纬34度,东经69度。群山环抱呈U字形,海拔1950米。在古代,喀布尔是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而喀布尔人在印度多为小贩。

二、好,现在我们进入文本的解读。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阅读全文,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课文的解读。(故事情节)

1.故事中的喀布尔人是什么身份?

2.喀布尔人是怎样与小敏妮成为朋友的?

3.喀布尔人因为什么事情被投入监狱的?

4、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同学们可以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简要概括本文的情节来。(哪位同学来说说)

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结识了一位富裕的孟加拉作家5岁的小女儿敏妮。小贩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这种爱使他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并持续了多年。这种真挚之爱也感动了敏妮的父亲。在喀布尔人从监狱里出来看望敏妮时,他紧缩敏妮的婚礼开支,资助喀布尔人回家,尽力使这久出不归的父亲能与自己亲生女儿重逢。

(不错,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

三、主题探讨

那再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出喀布尔人疼爱敏妮的原因是什么?

(喀布尔人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所以对敏妮特别疼爱。)

恩,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作为父辈,喀布尔人是如何把爱传递给敏妮的呢?

作为朋友呢?

作为小贩呢?

插入细节描写的讲述。

那为什么喀布尔人拉曼为什么要把喀布尔人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敏妮身上呢?

提示:同学们回过头来看课文题目冒号后的一个短语:一样的父爱。

“一样的父爱”中的一样该如何理解?

提示:他们两人有个共同身份是什么?

明确:都是一位父亲。

那么他们对敏妮都是怎样的啊?

明确:疼爱。

那么他们给予敏妮都是父亲的疼爱。也就是父爱。

那么,老师还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们知道这个喀布尔人是个什么人啊?他的职业是?他有钱吗?

明确:喀布尔人是个小贩,贫穷的。

那么“我”呢?

明确:作家。较为富有。

那么在当时,那么两个人的地位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是。不同地位,是吗?

那么,就是不同的阶级,是吗?

那好,我们了解到敏妮得到的是不同阶级的父爱。是吗?

恩。很好。

贯穿我们全文的也是这种感情,是吗?

这种感情也是我们学习这篇小说的主题。(超越阶级的深沉的父爱)

明确:无论是孟加拉人、喀布尔人,还是作家、小贩都存在着爱,并且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阶层。

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挖掘和表现极为深刻。爱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拉之间迢遥万里的距离,也消灭了富有的作家和贫穷的小贩之间地位悬殊的差别,因为他们都是钟爱自己女儿的父亲!这怎么能不“在人们心灵中唤起善良的感情”(高尔基语)。

四.主题迁移与拓展

同学们,拉曼给予敏妮的爱让我们感动。那么我们的父亲呢?相信每人想起自己的父亲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的。哪位同学来讲讲?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你自己的心理感悟。同学们,给个机会你们,让你们谈谈你们的父亲。(学生讲)

小结:

高尔基:“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父爱无形,细细品读,我们会痛,痛过之后,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豁达,学会理解,理解父亲,理解人生。。。。

板书:

我小敏妮

超越了国界

超越了阶层

拉曼小女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整体把握了全文,并且知道文章的主题是:超越阶层的深沉的父爱。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思考:文中“我”对喀布尔人的态度是一直都很友好的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在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思考成果。

“我”一开始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小贩看待,所以当喀布尔人送干果给敏妮时,“我”给了他钱。

后来发现他与敏妮成了好朋友,开始慢慢改变看法,并相信他对敏妮不会有什么威胁,,也就放心了。

婚礼上他的到来,让“我”有了不好的预兆,态度有点冷淡。直到看到他小心保存的自己女儿的手印,才终于明白了这个喀布尔人,对他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并缩减婚礼开支,资助他回家与女儿团聚。

明确:“我”对喀布尔人的看法是由一般→放心→冷淡→感动→帮助

二、分析艺术特色(细节描写)

1.文中有多处用到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在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明确一下:什么叫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类型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讲讲)

(那老师也来讲讲)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

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的类型:动作、语言、神态、环境

2.那同学们明白了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什么文章有过细节描写的?表现人物什么形象?

明确:如《背影》里的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一“探”一“攀”一“缩”,买橘子的艰辛与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在此可以体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又如《孔乙己》描写孔乙己去咸亨酒楼喝酒是给钱的.动作是: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就看出孔乙己摆阔炫耀的虚荣心理。

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好了,那同学们从课文里找找看。

例:“他伸手到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

不是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印迹总在他心上”。(P138第三段)

2.同学们觉得里面有哪几个动作让你印象最深的?

没错,一个“抹”字

这一细节使人们终于认识了喀布尔人,任何疑虑和担心都会云消雾散,而且会对喀布尔人肃然起敬。泰戈尔对“小小的手印”这一细节的渲染,使喀布尔小贩这一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逼真的印象使人终生难忘。仿佛一提到父爱,便会使我们想起这个喀布尔人,想起这一细节--它对喀布尔人爱子之心的展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更具文学史的典型意义。

例:我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的银角子来,递给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袋里。(P134倒数第二段)

表现喀布尔人的不为名不为利的特点。

例:拉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就在地上坐了下来。(P138倒数第四段)

表现拉曼的失落。

例: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P135倒数第四段)

表现两人的友好。

例:我把他接

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你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住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来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P138第二段)

表现拉曼的善良,自尊,真挚。

(板书)

我小敏妮

超越了国界

超越了阶层

拉曼(善良、不为名利、、、)小女儿

3.诗味的分析

诗化风格:把抒情诗和短篇小说结合了起来,从而抒发出激荡肺。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自己认为比较诗意的句子。就是觉得它们挺优美的句子。

(P137第二、四段)让学生读(P135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P138倒数第三段)让学生齐读。

(在泰戈尔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中,语言也像诗一样凝练含蓄。整齐的句式,和美的韵律;形象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凝练的语言,高度的夸张原本都是诗体创作的特征,泰戈尔却将这些特征天衣无缝地运用到他的短篇小说中,使之婉约生动、如诗如画、温馨动人。例如:“那些日子是秋天的早晨,正是古代的帝王出去东征西讨的季节;我却在加尔各答我的小角落里,从来也不走动,却让我的心灵在世界上漫游。”

“在街上一看到一个外国人,我的脑子里就要织起梦想的网,--他那遥远的家乡的山岭啦,溪谷啦,森林啦,布景里还有他的茅舍和那些远方山野的人们自由独立的生活。”

“看到这个喀布尔人,我立刻神游于光秃秃的山峰之下,在高耸的山岭间,有许多窄小的山径蜿蜒出入。我似乎看见那连绵不断的、驮着货物的骆驼,一队队裹着头巾的商人,有的带着古怪的武器,有的带着长矛,从山上向着平原走来。

“早晨是晴朗的。雨后的空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阳光就像纯金一般灿烂,连加尔各答小巷里肮脏的砖墙,都被照映得发出美丽的光辉。

“婚礼的喇叭吹起来了,温煦的秋天的阳光倾泻在我们周围。”

泰戈尔用丰富的想象,整齐的句式,随情的描绘,使小说读来像一首首诗。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好,同学们,打开133页,齐读季羡林对泰戈尔的一段评价。

泰戈尔,他诗化的语言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如冰心,徐志摩。

好了,这篇课文就和同学们学习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上能很好地借鉴这种手法。

周舟

2.21诚实守信粤教版 篇二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由古今中外的戏剧和当代的电影所构成。阅读本单元剧本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西戏剧文化,熟悉戏剧和电影剧本的文体特点,提高欣赏戏剧、电影艺术的水平。? 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了解剧本的矛盾冲突,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命运、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了解剧本的文体特点,学习戏剧写作和表演的一些技巧。教学重点 :、了解剧本的矛盾冲突,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命运、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课时安排:

《雷雨》 2 课时,《哈姆莱特》 2 课时,《城南旧事》 2 课时 雷 雨 曹 禺

教学目标 : 1 .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2 .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 :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 30 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 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 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

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四、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五、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2)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3)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4)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5)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6)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 :发现探究、讨论点拨、朗读品味

一、导入: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 曹禺 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

曹禺 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来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二、品读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讨论、分析、概括周朴园的性格,教师点拨归纳。重点研读段落举例:(分角色朗读)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 曹禺 先生会这样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也很有感慨地说:” 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但不论如何,要把握人物内心,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应从语言入手,且要重视对关键台词和关键舞台说明的分析。

三、练习

四、作业:品味戏剧语言,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随笔。【教学后记】

解决两个问题: 1、戏剧冲突在文中的表现; 2、题目的双重含义。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本文具有的浓郁的时代气息; 2.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3.分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如何看待他的”忧郁”和”犹豫”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shakespeare), 被马克思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出生于 1564 年 4 月 23 日,巧合的是,又卒于 1616 年 4 月 23 日。于是,英国人便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 定为”莎士比亚戏剧节”。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哈姆莱特》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戏剧的主题是,揭示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的矛盾,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哈姆莱特的悲剧不在于他的优柔寡断,而在于肩负的历史使命与他的胆识、能力不相适应,在于他在孤立无援的态势下抗争,这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剧中的”戏中剧”是戏剧冲突的转折点。剧中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3.粤教版精品教案 过程 篇三

评论(0)发表时间:2006年11月1日 12时18分

蕙那时在南方一间师范大学读中文,蕙并不漂亮,一头微黄的短发显得她愈是高瘦。蕙近视,度数不高,从不带眼镜,于是给人的感觉是她每看一样东西总是很专注的样子。大学里的女孩子大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蕙永远是那样的朴素.浅色的衣着,脸上从不施任何脂粉。却是有一次有人说:"蕙子,你留了短发耳朵两边就空洞洞的,戴对耳环好了。”蕙真的照着做了。耳朵上多了一对晃荡荡的耳环。

蕙是校报的记者,行踪诡异的,常常是夜深了才夹着一本很大很大的笔记本穿过长长的走廊回宿舍。宿舍里的人有时一觉醒来,还能看见蕙在灯下抄抄写写。蕙的文章除了在校报上发表出来,还在校外的报纸杂志上发表。那些文章总是带了一种淡淡的感伤。

临近毕业.班上很多同学都在为工作四处奔走.不少同学品后找到了一份如意的工作,蕙却不动声息的,学习之余.依然写文章。后来有一间报社到学校招聘。领导看了蕙发表的文章,很欣赏,希望蕙到报社去。

蕙也很希望到报社去.终于却去不了。蕙是师范生.不回原户籍所在地工作照规定要交六千多元的调配费,蕙家里穷,两个妹妹还读书,蕙只能放弃去报社。蕙在那时候开始学会抽烟。

毕业后,蕙回到了家乡高州大坡所在的山区。工作还没分配的时候.好心的亲友让蕙像别人一样去„活动”.找一间好一点的单位。蕙感激的点点头。却不付诸行动,刚通上父亲重病.意就和两个妹妹全心照顾住院的父亲。

工作分配方案出来了,和蕙一起回来的很年人分到了中学做教师.而蕙却分到了一个大坡镇一间很偏远的小学做教师。那时候师范大学生毕业分配到小学做教师还很少.何况是那样偏远的小学,知道消息的人都不知如何安慰蕙好,蕙反应却很平静。

到了要去学校的那天,母亲坚持要送蕙上车。临别母亲好几次欲言又止,蕙看出母亲的担心,就平静地说:„我会自己照顾自己。”蕙上了车,很快拉上车窗,泪水却流了下来。

蕙到学校不久,一个分配在城市工作的要好同学几经曲折去探望蕙,看了简陋的生活条件,艰苦的生活和比以前迈得更黑瘦了的蕙,眼睛就模糊了.就说:“蕙子,要不另找一份工作吧”蕙听了就淡淡一笑,算是回答。没人能理解那淡淡一笑的含义,连蕙自己也一样。

无论怎样,蕙就在那间偏远的小学教书了。她的两个妹妹上县城重点中学,要靠蕙支持.蕙的生活过得很清苦,生活用具是读大学时用的,衣服也是学生时穿的。刚到学校时蕙依然戴着两个晃荡荡的耳环,一次老校长小心的对用说:„蕙老师,那耳环山里人不习惯呢!蕙就笑笑:“那就不戴了。‟蕙取下耳环,从此锁进了抽屉里,再没戴过。

过了好几年蕙依然在那间小学,同学依然没有忘记蕙,再探望她。蕙依然是朴素的衣着.改变的是不再一头微黄的短发,而留了一头黑亮的长发,脸色红润多了.言谈举止部流露出一种从容。同学说:“蕙子,你比以前美丽了!” 蕙就笑;„山村的山水给了我美丽吧” 同学再问蕙打算不打算调动.蕙就说:“习惯了这里,倒是觉得这里运合自已了!”

那时江教的学生已经有很多走出山村外面读书了,蕙因此深得好评.不少外面的学校邀请蕙到他们那里去,蕙婉言谢绝了。

蕙安心在那间小学教书了,又过几年.蕙结婚了,丈夫是那间小学的一位老师,蕙生了个女孩于,长得眉目很像蕙,一次蕙问小女儿;“小蕙.长大了要干什么?”女儿不加思索的就回答:“走出爸 妈生活的这个小山村!”蕙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说:适合自己的就最好!”女儿听不懂妈妈的意思。

4.粤教版思品四下教案 篇四

一、同在蓝天下

1课题《我们都是一样的》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解决与别人的矛盾。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重 点 目标1、2 难 点 目标2 教学仪器与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的想法也会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1、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2、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第1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第一页下方和第二页的课文。

3、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

四、家庭作业: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教学反思:使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每个人都有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认识的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各有所长,要互相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和同情。

2课题《多为他们想想》 教 学目 标

1、知道这个世界里,总有一些人是不幸的。

2、养成好习惯、好行为也是尊重别人。

3、懂得关爱和尊重别人。重 点 目标1和2 难 点 目标2 教学仪器与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以问题引入,如“在这个世界里,总有一些人是不幸的。想像自己就是他们,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体会呢?”从而导出生活事例让学生体会体验。

二、问题解决,学新知识

三、实践运用与巩固

1、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2、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3、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对于这些不幸的人,社会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关爱和帮助,我们要学会同情、尊重和理解这些不幸的人们,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4、家庭作业: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认真领会并参与活动,学会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了解现代消费的不同购物形式和支付方式。

3课题《做生活的强者》

教 学目 标

1、学做生活的强者。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学会坚强,不能轻易向命运低头。重 点 目标1和2 难 点 目标2 教 学 过 程

1、导入。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愁,也不要生气。心烦的时候要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还会与你相遇。心儿永远憧憬着未来,尽管现在很不得意;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难和挫折,可是却有更多不向命运低头的人,请大家找一找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强者吧。

2、看书上插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交流:假如你遇到困难和挫折,你是怎样面对的?你的朋友遇到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成为强者呢?

4、汇报。

师:强者就在你我身边。只要我们从容面对困难,想办法去战胜它,不轻言放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一、小小朗诵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可以读自己课前收集的相关诗篇,交流感受。

二、分小组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身边强者的事迹,每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发言,说说从这些身边的强者的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三、我是好样的,说说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一次经历,重点谈谈曾遇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如何想办法克服和战胜困难的。

四、我心中的楷模—张海迪。开展一次张海迪事迹会展活动,同学们可以讲张海迪的故事,也可以小组制作手抄报,引导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张海迪的崇敬之情。

五、小小擂台赛。将事先收集的学习卡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该如何战胜这些困难。谁的办法最好,谁就可以摘下学生卡成为小擂主,主持下一次讨论。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5、总结。

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认真领会并参与活动,知道广告是宣传产品的一种手段,正确认识广告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二、讲诚信 多合作

4课题《我和诚信交朋友》 教 学目 标

1、知道诚信是做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2、了解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解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讲诚信的故事。重 点: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难 点:懂得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教学仪器与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1、故事导入(结合插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

2、探究讨论。

分析讨论。你觉得父亲和售票员谁说得对?为什么?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必生活都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消极的作用。

3、演示活动。

把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展示给学生看。

4、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

6、家庭作业:把所学知识介绍给家长。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认真领会并参与活动,懂得了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的礼节、礼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知道中西方在礼仪、礼节上的不同,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5课题《我们学会了合作》 教 学目 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学会与人合作。

2、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

3、感受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人合作。重 点 目标1、2、3 难 点 目标1 教学仪器与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论讨会

1、光荣属于谁?

(1)请各小队的小队长上台展示过去一年里同学们获得的各项奖状。(2)请获奖的小队成员说说自己成功的经验。(3)讨论光荣属于谁?没有合作能行吗?

二、有话大家说

1、课件演示课文中寓言故事—“拉不动的车子”。

2、小组讨论:这样合作能成功吗?

3、请小组代表发言。

三、小小评论员。

1、观赏故事“三场足球比赛的启示”。

2、请学生模拟足球评论员自由发表看法。

3、评选最佳足球评论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觉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感受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人合作。

6课题《竞争中的小伙伴》

教 学目 标

1、知道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有竞争就会有胜负。

2、学会友善地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伙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意识到正确对待竞争有助于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重 点 目标1、2 难 点 目标2 教学仪器与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校园“红绿灯”

观看校园生活录象片段,小组内议一议,哪种行为该亮绿灯?如果你是录象中的主人公,会怎样做?

二、与你同行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又分成两小组,面对面站立。每组选一名同学做裁判。

2、比赛开始后,两名同学背对背夹住篮球运给对面同学,不许一前一后运行前进,不准用手帮忙,否则算犯规。总分10分,落球一次扣1分,手碰一次球,扣1分,一前一后行走也扣1分。比赛结束后,由裁判进行评判,得出胜的一方。

3、通过活动,请同学们分析:赢的一组诀窍在哪里?输的一组原因是什么?

三、小小辩论赛

1、讲故事:“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2、辩论:正方:朗克为此失去了冠军,值得!反方:朗克为此失去了冠军,不值得!

3、小结。

三、幸福生活这样来

7课题《谁知盘中餐》 教 学目 标

1、了解农业生产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体会农民的辛劳,懂得要珍惜粮食,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业。重 点 目标1、2 难 点 目标2 教学仪器与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1、插秧模仿秀

让学生模仿农民插秧的姿势,弯腰插秧,直至有累的感觉,并记下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体验农民一整天不停地插秧的艰辛。

2、按照教材36页提出的要求,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探讨它们形成的原因,还存在哪些陋习和迷信现象,将探讨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3、在课件上展示中国传统习俗。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以及地方的一些习俗文化有了大概的了解,增长了见识。

8课题《你的书本哪里来》 教 学目 标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和制作书本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感受书本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一些工业产品,体会工业生产与我们生活的密不可分;意识到要尊重工人的辛勤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重 点 目标1、2 难 点 目标2 教 学 过 程

1. 收集历史上有关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资料。

2. 让学生在家中找寻20世纪80年代的书籍,上课时备用。3. 准备一些同学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一 书本哪里来

1. 教师以挂图或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书本的制作过程。

2. 鼓励学生就其中某个自己熟悉的生产环节给大家作详细的介绍。3. 谈感想:了解了一本书的生产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活动二 制作板报:我所了解的书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书籍生产与演变的过程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板报,在班上展出。活动三 我的自制图书

让同学们自已动手设计和制作一本图书,并评选出最佳设计与制作奖。活动四 新旧书籍小展览

1.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新、旧书籍摆放在教室的书架上展览。

2.请学生比较20世纪80年代的书籍与现在的书籍的区别,并列举它们的不同点。活动五 说说身边的工业产品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工业产品,说说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如铅笔、塑料袋等这些广泛应用的工业产品,并说说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生产与使用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人们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活动六 走进工厂

带领学生走进工厂,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如他们的劳动环境、劳动时间、劳动收入等,并做好活动记录。活动后写出自己的活动体会。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书本的生产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爱惜书本。体会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理解和尊重工人的辛勤工作,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9课题《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2.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

3.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教学重点:

认识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教学难点:

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教学准备: 课件

体验一天有哪些人在为你的生活服务;调查学校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这节是《品德与社会》,那咱们就放松心情,相互聊聊生活中的事。你能告诉我,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为什么?

2、我们的理想各不相同,但不管干哪一行,我们都是在尽自己的努力,为周围的人服务。

3、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话题: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板书)

4、看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二、探究

1、现在,我们拿起摄象机,走上社会,去找一找,拍一拍,看看你拍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选择一幅给你印象最深的图片,跟边上的同学交流一下。(指名交流)

3、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人的工作都很辛苦,他们这样辛勤的工作是为了谁呢?除了张老师给你展示的图片外,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我们提供方便?

4、现在我们谈谈跟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学校。你觉得在学校里,有哪些人在为你们服务?(随机出示食堂、送水工辛勤工作的照片)

5、那么多人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请你把他们都写下来,比比谁写得更多。(播放音乐,音乐结束为止)① 反馈,指名交流:你们组上写了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写完了吗? ② 如果我再给你一分钟,你们写得完吗?两分钟呢? ③ 小结:是啊,为我们服务的人多得写也写不完。(板:写不完)

三、拓展

1、为我们服务的人写也写不完,假设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课件出示:如果没有了警察、医生、理发师、清洁工„„学生任选一句话,自由找个伙伴,说一说)

自由准备——指名交流

2、既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人,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3、其实,这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也对同学们有些希望,你想听吗? ①出示食堂阿姨的录音

你听到了吗?他们要几点起来买菜?几点吃中饭?你以前知道吗?以前你是怎么做的?听了他们的希望,你有什么想说的?

② 出示挑水老爷爷的话

你们在听的时候,老爷爷的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听了他们的话,有什么想说的?

4、你还有什么话想对其他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说吗?

四、总结

通过这次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那些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如果我们同学以后能尊重他们,有礼貌地对待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那我们这次活动就成功了。(出示一组图片,结束)教后感 :

在教学设计上,第一环节中的“请同学写下为我们服务的人,得出——写不完”与前面有些重复。这个结论可以直接在谈话中得出,把这一环节删去,那既不会打断谈话的进程,也使整个活动紧凑了许多。再比如,到了最后,学生的情感已上升到了一定的层次。如果这时,我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画一画或写一写,来表达对这些人的感谢,课后送给他们。那样,既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也使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达到“教育即生活”的境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学生现实生活的过程。在感知生活、探究生活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四、我们生长在中国

10课题《江山如此多娇》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知道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明确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道我国山河壮丽,名胜古迹众多,爱国情感油然而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朝代的更替,以及各朝代遗留下来文化遗产,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重 点 目标1、2 难 点 目标3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可爱的祖国

(1)祖国的壮丽河山

情境活动一:《江山如此多娇》

在人民大会堂里悬挂着的巨幅画卷——《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在这幅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南北的地域和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它体现了我们祖国的辽阔广大。

观察《江山如此多娇》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搜集歌颂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文章、歌曲等,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师讲述:

(让学生从中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情境活动二:览胜祖国大好河山(见教材)

自己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

想一想:

下面的诗句反映的是祖国什么地方的景色?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地名:(见教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

过渡: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壮丽的河山,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①悠久的历史

情境活动三:回顾与思考(见教材)

说一说:通过中华文明的世纪回眸,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000年。)

②灿烂的文化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突出表现在“文字典籍”、“艺术创造”和“科技发明”等方面。

“文字典籍”: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链接:(见教材)

“艺术创造”:(见教材)

“科技发明”:(见教材)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

说一说:说说你知道的从古到今,反映我国科技领域趣的突出成就的科技发明?

过渡:祖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以及勤劳勇敢的人民不由得让人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祖国的文化产生一种热爱之情!产生一种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3)热爱祖国的表现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后思考问题)

热爱自己祖国都有哪些表现呢?(见教材)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

说一说:

①自己熟悉并能背诵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有多少? 我们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十分丰厚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②以“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班机演讲活动。(可让学生以此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过渡: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着壮美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华夏文化,共同书写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历史各民族之间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兄弟情谊。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很积极参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知道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明确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道我国山河壮丽,名胜古迹众多,爱国情感油然而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朝代的更替,以及各朝代遗留下来文化遗产,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1课题《我们的母亲河》 教 学目 标

知道长江、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常识性资料;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江、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荫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道长江、黄河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要好好保护它们。重 点 目标1、2 难 点 目标3 教 学 过 程

1、老师首先以一首歌曲《龙的传人》导入,学生或唱或听,很快融入到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2、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电脑演示,让学生对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的长度、流域一目了然。

3、让学生更真实的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波澜壮阔和现状,教师适时的让学生观看录像,直观教学身临其境触动人心,使学生对长江和黄河有了新的认识,有了自己的感受,能够有感而发,有话要说。

4、教师趁热打铁,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可以是古诗,文字,图片、歌曲。

5、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环节——为母亲河设计公益广告,学生思维活跃,设计形式灵活,多种多样,但都能体现出为母亲河宣传,歌颂、呼吁保护环境的主题,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教学反思:本课恰到好处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使难点迎刃而解,本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注重多角度多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形成和发展,为我今后讲课起到了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我,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12课题《黄土地 黑土地》 教 学目 标

知道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了解当地的矿产资源及利用情况,尝试写出开发建议书。重 点 目标1、2 难 点 目标3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从上学期到现在,我们已系统学习了中国的位置、行政区、自然环境、资源、经济状况,了解了我国的基本情况;但是,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的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经济的发展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认识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就需要把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来学习。

二、课件展示:中国地理区域图

1提问:根据各地的地理特点和差异,把我国分为四个地区,从图中看是哪四个地区?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发言)

(简要讲解)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风俗习惯。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北方地区。首先确定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注意下面的问题:

1.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什么部位?

2.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直辖市和所临的海。

3.找出秦岭—淮河、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等)的分布。

4.确认华北地区的纬度位置。

5.从地理位置看,应该在哪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学生活动)

3、提问-1.黄土地和黑土地分布在哪儿?

-2.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区?

-3.“黑”、“黄”的差别是从何而来?

-4.为农业提供了什么不同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对比(学生活动)

4、提问-1.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运条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会更注重发展什么运输?

-2.有哪几条铁路干线?主要的交通枢纽?本区的铁路网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

简要总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华北地区的铁路多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此外,大秦线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为“神州第一线”。发达的铁路网为发展经济和方便人们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思考-1.北方地区主要的工业区有哪几个?

-2.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3.从位置、交通条件和技术力量看,辽中南工业区与京津唐工业区的异同点?

-4.北方地区工业区的布局有哪些优点?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矿产分布图

(学生分析、讨论)

(课件展示)两大工业基地

(简要归纳)本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陕西的煤矿,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辽宁鞍山、河北迁安的铁矿。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本区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

6、提问: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运条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会更注重发展什么运输?(铁路运输)

[展示图] 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7提问:有哪几条铁路干线?主要的交通枢纽?(学生回答)

简要总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华北地区的铁路多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此外,大秦线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为“神州第一线”。发达的铁路网为发展经济和方便人们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8提问:石油、铁矿、煤矿各分布在哪些省(区)?

让同学读图后一一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总结] 主要有:煤—山西、陕西、内蒙古

铁—辽宁鞍山、河北迁安

石油—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河北的华北、山东的胜利以及河北与河南交界的中原油田等

9、提问:有这么丰富的资源,北方地区首先会发展什么工业?

[学生回答]

[总结] 开采这些资源的工业:煤矿、铁矿、油田。这些工业是为其它工业提供原料的(如煤、铁是练钢的原料;钢铁有是制造机械、汽车、轮船等的原料;石油是优质燃料和化工燃料,这种工业的类型叫重工业。)

10、提问:从北方地区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和交通状况来看,它有发展什么类型工业的优势?(重工业)

[讲解] 北方地区形成了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环渤海工业地带,国内产值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工业又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

[展示图] 辽中南地区工业分布图、京津唐地区工业分布图

11、提问: 1.从位置、交通、资源分析辽中南和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本地区都有哪些重要工业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

[学生回答]

12、提问:辽中南地区和京津唐地区都是建立在丰富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区,重工业发达。但就位置、交通条件和技术力量来说,两个工业地区存在着哪些差别?

[讲解]由于京津唐工业区,在交通、通信和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使它还成为高新技术的中心。

13、提问: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辽中南重工业和京津唐工业区普遍存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

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或教师总结)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以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加强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

[转折] 在北方地区生活着哪些民族?

[讲述] 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较多的有:聚居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聚居在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等。

14、提问: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说明自然条件和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有谁能说一说传统上北方人民传统的食品,住房,交通工具,运动爱好项目同当地环境有着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简要讲解]

[转折] 北方地区有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谁能描述它的位置?

[出示图] 中国政区图和北京市略图

[指图讲解] 北京的位置可以概括为“北枕燕山、西拥太行、东邻天津,濒渤海、东南敞向华北大平原。它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形象的把中国看作是一只“雄鸡”那么,北京在“雄鸡”的什么部位?

(咽喉,它是连接我国东北、西北和中原地区的枢纽。)

为什么长城起伏蜿蜒盘旋在北部的燕山上.?

因为燕山既是从中原到东北和西北的通道(关隘)也是阻隔它们的屏障,因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什么特色?担负着什么职能?

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元、明、清朝的皇都,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古迹众多.,现在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人口超过1200万。

[录像] 北京的城市风貌

15、提问:解放以后,北京的工业发展迅速,纺织、食品、印刷、等轻工业和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及电子工业、信息产业,已有相当规模。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但是,从北京担负的主要职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来看,北京今后应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学生讨论]

[简要总结] 控制工业建设规模,着重发展耗能大、耗水少、污染少的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以使北京成为既有历史魅力,又优美清洁的现代化都市。

三、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现了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同学们感受到了身为社区人的自豪,通过活动还使同学们体验到只有每个人都在关心社区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的社区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才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13课题《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 教 学目 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知道民族团结、友好互助的故事,体会各民族的融洽相处和团结友爱。重 点 目标1、2 难 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活动一:(教师展示材料后引导学生讨论)

我们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 或者:为什么海内外华人都如此虔诚的来拜祭黄帝陵呢?

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与同学分享。(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课题: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讲授新课

1、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教师讲述:

全世界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汉文化,同是炎黄子孙的他们不论身在何地都心系祖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许多海外华人已经离开祖国很多年了,有的还加入了外国国籍,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惦记着祖国,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虔诚地来拜见黄帝陵,这也正是海外华人炎黄子孙这种民族情结的体现。

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中共同的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

(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学生阅读教材,教师简述)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的共同心声。

(2)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

教师讲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各族人民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融合中两岸人民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认同。一衣带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制造分裂是割裂历史、违背全体中国人意愿的极端反动行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位旅美台湾学者写下的长诗《我只有一颗心》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情谊的真实写照(学生朗读)

我的家在大陆,也在台湾。

我的心在台北,也在北京。

纵便是几十年的隔离,又怎能割开骨肉相连的眷情?

我们有着同样的黄皮肤,我们长着同样的黑眼睛

我们用着同样的方块字,我们从头到脚流的是同样的炎黄子孙的血液

海峡两边的姐妹兄弟们,让我们心贴着心,手拉着手,肩并着肩。

为着全民族多年的心愿,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力,在海峡的上空搭起彩色的长虹,在海峡两岸筑起永不分离的万里长城。

(3)海外华侨心系祖国、情牵中华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三、自己还能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吗?

5.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 篇五

1、了解数的发展,从而认识科学发展无止境的规律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数学的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

3、学会去发现并表现数学中的美;学会运用数学语言使我们的思想表达更加清晰、生动。

教学方法:

问答式、讨论式(布置预习课文)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有较强的自读能力,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习惯,有一些同学颇有想象力。但相当一部分同学阅读量少,对文学作品中的美缺乏感悟,而要去体会科普小品中的美更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发兴趣,加强讨论。

教学重点:

1、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了解数的发展,领会一种科学的精神。

2、让学生去发现数的美并学着去表现这种美。

教学难点:

探究科学家笔下的数何以有如此魅力。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思考下列问题。⑴文中介绍了哪些数?请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大括号的形式标示出来。⑵画出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复平面,并口头作出说明。⑶模仿文中咏数的诗,选择其他数字或数学符号写一首小诗。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儿歌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可能接触到了“数”。(板书“数”)我们回忆一下,在长辈们教我们的儿歌里面有没有用到数字的?有没有这种带数字的儿歌?

(例:一二三四五,上山打/一二一,马兰花开二十一/一二点点头,三四弯弯腰,五六伸伸手,七八快坐好)

数字是多么的有趣呀!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它就带着我们去认识生活。是啊,无论在哪,数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概念。那么数到底是怎么来的?数又是怎样发展的?数还有怎样的趣味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数。(在“数”前面板书“说”)

二、认知与领悟

(一)步骤一:分两大组,各带着预习时的一个思考题快速阅读原文,搜寻有效信息。四人小组可以讨论。

问题:

⑴文中介绍了哪些数?按其出现的先后一一指出,然后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用大括号的形式标示出来。

⑵画出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复平面,并口头作出说明。

《说数》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gé)栖(qī)居啮齿(niè)衍生(yán)

B.契机(qì)数轴(zhú)对应(yìng)空白(kòng)

C.一粲(cān)惊讶(yà)难题(nán)藏书(cáng)

D.赐予(cì)拨弄(nong)弄(lòng)堂畜(xù)牧

2.下列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抱曲雁翅排开不可逆转浩如烟海

B.借贷屈指可数枯燥无味虚无缥缈

C.原型浩如烟海沧海一栗永葆常新

D.震撼试目以待地老天荒孜孜以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准确一项是( )

A.数学家为此创造了“虚数”,这样一来负数开平方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B.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烘云托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

C.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无飘渺,“复”杂得很,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

6.21诚实守信粤教版 篇六

学设计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之《我很重要》教学设计”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与课文内容,综合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品析、审美、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探究、表达等活动分析课文内容,探究疑点难点,探索自己的心路历程,达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责任 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我很重要”包含的深刻含义,2、探索自身的存在的价值与责任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等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工具:粉笔、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由教师完成)

(导语设计:希腊有这么一句谚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你认识你自己吗?你是谁?从哪来?将往哪去?你想做什么? 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等等这些问题也许会伴随你的终身。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第一单元--认识自我)

二、作者简介(主要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它的作者是谁?谁能来简介?)

1、学生简介作者

2、教师补充介绍:当代作家王蒙曾这样说”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这段话表明,如果单看名字,你会认为毕淑敏是个很平凡的人,你可能也会因此认为她是一个很平凡的三流作家。但你若读了她的文章,你就会认为她非常不平凡--王蒙称她为 “文学的白衣天使”。

三、课文感知(主要由学生完成)(过渡语设计:为什么王蒙会给她一个这么特别的称呼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的作品)

1、基础知识认知

(过渡语设计:首先我们来扫清一些阅读上的障碍。谁来指出下列生词的读音和成语的含义)① 课文生词 菽粟

濡养

粗糙

黯然

推卸

回溯

嵌合雾霭

抉择 微蹙

骤然

一沓 翱翔

寰宇 ② 文中成语(附含义)

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万劫不复(指永远不能恢复)

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2、主要内容把握

(过渡语设计: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课文围绕”我很重要”展开写作,那作者到底从哪些方面表明”我很重要”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① 学生自主阅读,后邀请几位同学展示阅读成果 ② 教师明确内容板书要点: 课文从两大角度--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来谈”我”的重要性。其中作为”自然人”而言,”我”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

2、”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3、”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而作为”社会人”,”我”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五方面:

1、”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2、”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3、”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以上从亲情角度谈。

4、”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这一点从友情角度谈。

5、”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这一点从事业角度谈。

四、课文鉴赏探究(主要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对课文进行具体的赏析和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究)

1、好句品析(过渡语设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本文句式多样,带有抒情性,而句子内容又触动人心。请默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① 学生自由品读,后邀请几位同学展示成果

② 教师评价小结(这一环节不要求学生分析得特别详尽深刻,只要他能谈出一点自己的想法、心声,能说出共鸣就行)

2、本文探究

(过渡语设计:在品读过程中有的同学已经发现了两个问题--课文明明谈的是”我很重要”,可课文开头却连写了五个”我不重要”,这是为什么呢?连写五个”我不重要”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还有就是,十分有趣,课文开头有五个”我不重要”,结尾对应的就有五个”我很重要”,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呢?这五个”我很重要”又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分组来探究这两个问题)

①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邀请几个代表说出成果 ② 教师明确:

开头连写五个”我不重要”是为了强调当时的普遍观点,暗示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与意义,这种先否定再肯定的写法当然更重要的是引出下文对”我重要吗”这一命题的探索,为下文提出”我很重要”蓄势。同时,”我不重要”与下文的”我很重要”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暗含了作者对”我不重要”这一错误观点的否定。结尾连写五个”我很重要”主要是为了总结前文的内容,强调主题,与他开头形成对比,完成从”我不重要”到”我很重要”的过渡(包含说话的神态与声音的转变)。

五、拓展延伸(1)(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毕淑敏的文章了解了一个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信息,那就是”我很重要”,那读完本文你认为自己很重要吗?为什么?)

① 学生自愿起来畅谈”我是否重要?为什么”

② 教师评价小结(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存在的具体价值与责任,并鼓励学生联系具体的经历来谈)

六、拓展延伸(2)(主要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就是认为自己很重要,因此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和课文的”我很重要”一样吗?为什么?)

① 学生自愿上来畅谈”我很重要”与”以自我为中心”的区别

② 教师明确:两者立足点不同。”我很重要”是以对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的关爱为出发点的。而”以自我为中心”则完全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他们只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从不关心别人,这种观念是不利于个性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七、随堂练习(由学生完成,如课堂时间不充足可设置为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中这两个句子,分别以”我的卓越超凡的才能”和”我的人生”为开头写一句话。例句: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

我的卓

凡的才能。

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

我的人生。参考答案:

我的卓越超凡的才能,像金子一般在沙中埋藏,只有我才找得到它们的所在。

我的卓越超凡的才能,像鱼儿一般在海中漫游,只有我才寻得到它们的踪迹。

我的卓越超凡的才能,像落花一般在水中漂浮,只有我才抓得住它们的叶瓣。

我的人生像纸张一般散落在桌面上,等待着我把它用彩笔描绘。

我的人生像钻石一般掩埋在沙土里,等待着我把它用布擦亮。

我的人生像曲谱一般散落在书架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钢琴奏响。

八、课堂总结

总结语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了毕淑敏的文章,综合培养了大家的听、说、读、写能力与分析、探究、审美能力。确实,毕淑敏的文字能医治受伤、病态、不健康的心灵,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重要价值与责任。

九、作业布置

1、积累本课出现的成语,摘录本文的精彩的句子。

2、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是万物之灵

自然人

得传承精神之火 是难能的机遇产物 我很重要 承载亲情

社会人

承载友情 主宰事业 教学反思:

7.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七

课题:《光的传播》

【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光源,了解光的传播方向等问题,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依据现象分析事物规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归纳,领悟光是沿直线代传播的,对小孔成像原理的理解。【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准备】:蜡烛,塑料管,火柴,打靶装置,激光灯,试管,一次性纸杯,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吗(喜欢),那我们就先来欣赏美丽的风景,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风景漂亮吗?白天我们为什么能看清各种风景呢(白天有光)如果是晚上会怎样呢?(一片漆黑看不清物体)晚上怎样才能看清物体呢?

生讨论……

小结:要想看清物体,必须有光,所以光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没有光,我们的生活将一片黑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知识。

二、活动一:“什么是光源”

师:在自然界中,很多物体可以发光,白天我们能看清物体是什么在发光?(太阳)晚上,又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呢?(电灯、蜡烛……)小结:同学们刚才举出了很多发光的例子,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各种美丽的光,请看屏幕,(课件展示发光的图片),像你们刚才看到的各种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三、活动二:光的传播

师:你们看到了很多物体都能发光,那么光源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一:用管子看光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根蜡烛和一包火柴,一会你们将蜡烛点燃,将桌子上同颜色的塑料管拿起来放在眼前观察烛光,观察时要闭上一只眼睛,有的塑料管可以弯曲,请看老师做(教师演示),观察以后,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结果,然后由小组长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现在开始做。(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大家停止实验,现在请每个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请举手:

师:刚才大家都看到了只有直管可以看到烛光,这个现象说明光在塑料管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沿直线传播)

第二课时 实验二:激光打靶 师:刚才大家观察得非常他细,那你们他细观察过别人打靶吗?你们想打靶吗?现在大家有机会打靶了,我们现在来练习激光打靶,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打靶装置,请大家拿着激光灯对住A、B、C三个小孔打靶,打靶时光必须通过中间挡板上的小孔,看看能打到几号靶上,打靶任务完成后,请大家把看到的结果汇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填好实验报告单,现在,同学们相互配合,看哪个组打得又快又准。(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结束了,请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课件演示)

师:请看屏幕,画面上打靶的结果和你们的结果是一样的吗?(是的)提问:通过实验,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光沿直线传播的)师:接下来,请你们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问:光从A孔能直接射到1号靶上吗?(不能)

师:请你们想想办法,怎样让光从A孔射入照到1号靶上,大家先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动手做做。新|课 |标|第 |一| 网

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呢?请举手回答。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小结:刚才这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既肯动脑,又会动手,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问:刚才你们打靶,只能看到红点射到靶位上,能看到红色的光线吗(不能)师:那怎样才能看到红色的光线呢?请看老师做

(演示)将激光灯对着装有大烟雾的试管一条红色的直线从烟雾中穿过。提问:通过刚才的几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学生回答后,补充板书:光是沿直线传播。

第三课时 实验三:小孔成像

师:在生活中,人们很多地方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比如我们照相时要用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现在老师就来教大家做一个简易照相机,你们想学吗?(想)请看老师做(演示):拿一个一次性纸杯,用铅笔在纸杯底部中间铅一个小孔,然后用橡皮筋把薄纸缠在杯口,照相机就做好了,小孔就是镜头,让光进入,薄纸就是底片,现在老师点燃蜡烛,放在镜头前,在后面的纸屏上会看到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请你们像老师这样,用桌上的材料来自己动手做一个照像相机,做好后,再点燃蜡烛,放在相机前看看你看到了什么?最后由小组长填好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制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实验做完了,下面请每组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在纸屏上看到了倒立的烛光像)

师:刚才每组同学都看到了倒立的烛光像,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是倒像吗?请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把成倒像的简图画出来,先看老师画:(学生画图时,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画好了,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小结: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作小孔成像。板书:小孔成像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大家通过积极思考来动手实验,知道了哪些知识呢?(知道了发光的物体是光源,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明白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师:光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光,我们将无法看书、学习,没有光我们无法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将失去色彩,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你们肯定还 想知道更多关于光的知识,那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布置作业)

五、拓展:

1、请大家课后查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2、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师:希望你们像这节课一样,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找出答案。你们的生活将丰富多彩。【教学反思】:

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到的东西,但学生基本上是没有去进行过探究和认识,所以本课教材内容既贴近学生生活也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一课时中,认识光的传播。一开始学生猜想无从下手,毕竟光不是一种实在的实物,只能靠生活经验去猜测,那么经过试验光线打靶,学生亲手制作,探究,大部分都能正确说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对于本课的重难点:小孔成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不相信通过小孔、照相机看到的像是完全相反的,甚至连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像呈现出来也是相反的,只是大脑对其结果做出修正而已,单纯的讲学生无法理解。于是我通过视频展示,利用锥形瓶装满水,透过锥形瓶,看到物体确实是反的。这下学生相信了,再结合光线传播画图,探究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本课“光线打靶”活动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按照学具的说明和图例制作“标靶和打靶”,不再由老师做样板。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但有一些学生看不懂步骤说明,动手能力有待提高。新|课 |标|第 |一| 网

本节课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轻松地收获知识,总体上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镜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镜子反光和成像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平面镜,用橡皮膏粘连在一起能构成一定角度的两面同样大的方形

镜子,一种小玩具。

2.挂图或投影片——额镜。

3.动画、录像。【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1)出示镜子。

(2)谈话:①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②用镜子可以做什么?新-课-标-第-一-网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镜子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指导学生认识镜子能反光(把学生带到室外。)

(1)讲述:每人设法用镜子把这面处在阴影中的墙照亮。

(2)学生实验。

(3)讨论:通过讨论,渗透反光的含义。

①照到墙上的光是从哪里来的?

②镜子本身会发光吗?如果是夜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如果你站在阴影里,用镜

子能把墙照亮吗?这说明光是从哪里来的?

③指一指,太阳光来自哪个方向?镜子使太阳光照向哪个方向?

④这说明镜子有什么作用?

(4)讲述:试一试,怎样让镜子反射的光左、右、上、下移动。通过这个实验,渗

透反光角度的变化。

(5)学生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镜子能使太阳光改变方向,返回去或转向其他

方向,这叫反光或反射光。(板书:反光)

第二课时

师:镜子同学们都见过,用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脸。镜子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让沿

直线传播的光拐弯。下面我们就看看镜子是怎样让光拐弯的。

活动二: 光拐弯游戏

把书立在桌子上,手电筒从书的前面照,书的后面亮吗?想办法让书的后面被照亮,这里有一面镜子(帮学生想出合适实用的方法,照亮后让学生根据光的传播路径画出光路示意图)。

活动三:指导学生认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1)谈话: ①当你面向镜子时,可以看到什么?

②把铅笔、苹果、玩具等放在镜子前面,可以看到什么?

③镜子里真的有人吗?有铅笔、苹果、玩具吗?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2)讲解: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物体的像。http://www.xkb1.co m

(3)分组观察:物体与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汇报观察结果。

(5)讲解: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

第三课时

活动四:游戏——比比谁找到的像多

(1)讲解:下面,我们用镜子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每组都有二面用橡皮膏连在一

起的小镜子,把这二面镜子立在桌上,成为“人”字形,在二面镜子前面立一个玩具小猴;把二面镜子慢慢向内或向外移动,可以改变二面镜子之间角度的大小。试一试,在镜子里可以看到多少个小猴的像?怎样移动镜子看到的像会减少?怎样移动镜子看到的像会增多?比一比,谁看到的像多?(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看到的像越多。如果二面镜子相对,在镜 子里可以看到无穷的像。这是关于镜子里的像的一个秘密,你们通过实验自己发现了。活动五:潜望镜的制作 光可以被镜子反射,利用这个性质,我们不转身也能看到后面的情况,也能不透过窗户就看到外面的情况。试试这个潜望镜,观察潜望镜有几面镜子。(列举潜望镜的作用,观察潜望镜原理示意图)

(三)拓展: 镜子的应用

看图了解镜子的应用:汽车后视镜、医用眼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等。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子。

讨论各种镜子的作用:汽车后视镜可以让司机开车时不转身也能看到汽车后面的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医用额镜带在医生额部,能把鼻孔、耳孔等平时不能看清楚的部位照亮,便于医生检查诊断疾病。投影仪的反射镜可以把平放的胶片上的图像反射的直立的屏幕上。潜水艇的潜望镜能在水面上观察水下情况,也能在水下察看水上情况。穿衣镜可观察自己的着装、仪表和神态等。【教学反思】:

w W w.x K b 1.c o M 本课在上节课学习光的传播基础上探究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以及生活中的应用。第一课时中设计带学生走出室外,利用学具里面的两块镜片进行两个活动:一个是探究如何将光照到阴暗的墙上。另一个是按教材里面让光线照到书本的一面,然后利用镜片将光转移到书本另一面。但由于本星期天气一直不好,不是下雨就是阴天,没有强烈的太阳光无法完成实验探究,因此我先简单讲解一下,留到下星期带学生到操场探究。第二课时探究物体透过镜子呈现出来的像。因为学生学具有镜片,于是让他们小组探究照镜子。通过亲自体验,学生也能够自己总结出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

第三课时通过了解生活中镜子的运用,自己动手制作潜望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情绪很高,一时纪律难以控制,以后活动探究、动手制作的环节注意分好小组,规范学生纪律,高效率完成。

以后我会努力改进我的教学,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并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彩虹》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2)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2.能力培养目标: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教学准备】:彩虹图片、制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组材料。【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第一课时

一、问题情境:

本课驱动页由一幅图构成。图中反映了在一个开阔的原野里,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四位主题人物奔跑着去看彩虹,他们对彩虹很感兴趣,正在讨论有关彩虹的话题,“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彩虹太美了!”“我们也可以做彩虹吗?”这些问题不单是主题人物感兴趣,我们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通过任务的驱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活动一:再现彩虹

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彩虹,对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

虹悬挂在天边,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然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1.引申的问题: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成的。当白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各种颜色的光改变的方向大小不同,于是白光就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2.导入:课本任务驱动页的图片。

3.提问: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我们也可能做彩虹吗? 4.引导: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彩虹。5.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6.导入:利用喷壶制造彩虹或出示该活动的图片。

7.提问:彩虹大家都见过,你知道它的出现与什么有关吗?

8.介绍: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在有阳光,空气中有较多小

水滴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方向就能看到彩虹。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观察:全面的了解彩虹,我们可以自己再现一条彩虹,找出它更多的特点。

10.讨论: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

(1).背对太阳。(2).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3).向空中喷充足的水雾。11.活动:做再现彩虹实验。

12.交流: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13.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彩虹。

第二课时

活动二:阳光是彩色的吗?

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 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我们再看看阳光的颜色是白色的,水和杯子都是透明的。当阳光透过透明的清水后,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科学上称为复色光)通过透明的媒质以后变成有颜色的光(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求杯子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1.引申的问题:白色的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那么七种颜色的光又能否合成。2.导入:出示一杯水和一张白纸。

3.问题:阳光穿过这杯水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4.演示:按照课本图提示进行。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在杯子

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在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彩虹现象。

5.出示:一盆水,一面镜子,一张白纸。

6.演示:将室外射进的阳光反射到纸板上,光线通过水后在纸板上形成了彩虹。7.问题: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8.讨论:这个实验包括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9.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10.汇报:学生汇报发现:挡住阳光就没有了彩虹,没有水也没有彩虹。

11.归纳: “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彩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阳光穿过水或水雾时会被分解为各种单色光,这时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彩虹。

12.拓展: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验证你的结论。http://www.xkb1.co m 13.媒体:

播放《彩虹》视频。【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要求学生们通过观看“彩虹”图片,回顾日常生活照看到的彩虹,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彩虹呢?这是这么一回事?再通过和学生一起探讨,找到办法“再现生活中的彩虹”,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彩虹的足迹”最后通过一个探究活动“阳光是彩色的吗?”结束本课内容,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上一篇:网管会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你的双刃剑,你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