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另一种父爱

2025-01-14

作文:另一种父爱(精选7篇)

1.作文:另一种父爱 篇一

比赛时的快乐不仅是胜利,还有另一种快乐,就是成长。

前几天,我在苏州昆山比赛,虽然没有晋级,虽然有一只仿生兽报废,但我们谁也没有怪谁,都在瞬间长大了。

实际上比赛进行得也不如我们想像的顺利,每个差错都来得很突然,令我们猝不及防。为什么?让我们回顾几个场景吧。

场景一:“快点儿,小不点你看看!人家做好了!”王朝已经做好其余工作正叫陈润声(即小不点)快点装齿轮箱。这不叫不要紧,一叫,齿轮压错了,陈润声连忙一边道歉一边重做齿轮箱,时间一秒一秒流逝着……

场景二:我正在打胶,突然刚粘的一滴胶落在手腕上,滚烫的,顿时,一条红蚯蚓般的血痕鼓出来,我的左手就不能动了,虽然仅是暂时的,但着实把队长吓了一跳。

场景三:我的万兽之王走不直,王朝的蜗蚁雄兵触动器会撞墙,正当我们把希望庞大托在跳跳鼠身上时,“嚓~嘣!”下方一声巨想,跳跳鼠不动了。我们几个看了,觉得像齿轮咬死了,正准备修,“住手!时间到!”一听到这个,我们就绝望了,待会儿少拿200多分的。

你猜我们第几名,江苏省第21名,我们虽然个个心理都不好受,但都硬撑微笑,这正是另一种快乐——成长啊!

2.作文:另一种父爱 篇二

开学后,初一(2)班的同学们正在大扫除,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唯独强强站在一旁看,非但不动手还指挥小组其他同学干这干那;劳动结束后,强强自掏腰包买来了一些笔和本子等学习用品奖励本组同学。班主任乐老师认为强强在劳动时偷懒,且乱花钱,这种行为不利于班风建设,于是找强强谈话,可是强强的一番话却让乐老师一时语塞。强强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您不是教导我们要发挥长处吗?没有人可以成为全才,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长处。我的长处就是组织、指挥、协调,而不是亲自搞劳动。在家里,我爸爸妈妈也不做家务,都是保姆做的,要是让他们自己搞家务的话,我估计他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像现在这样工作了。我现在每到一个组,就能提高小组同学的劳动效率,而且我很受大家欢迎。这有错吗?更何况,我并没有像您想象的那样欺负同学或者偷懒,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我一直在旁边观察同学,一是要留意他们的安全问题,二是要协调他们的配合状况。这也是一种劳动啊,只是劳动的方式不同而已。况且我花的钱是我自己通过劳动——教小区其他小孩子玩悠悠球、玩轮滑挣来的,并不是乱花爸爸妈妈的钱。”

谈话结束后,乐老师又找了几名同学了解情况,果真如同强强所说的,同学们非常乐意跟他分到一组。他们认为,其他组的同学也同样劳动,但干完之后,却没有谁去犒劳他们一下,而只要与强强一个组,不仅劳动非常有效率,而且会分得一些本子之类的小奖品,这样,自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也能够感受到劳动创造价值。

乐老师一下子犯了难,该怎样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正确看待这种劳动?在班级建设中,又该如何平衡好班级规则、教育目标以及学生个人的特长?

3.另一种自由 篇三

自由其实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积极的,即有所为的自由;其二是消极的,即无所为的自由。积极的自由是内心的外化,是人的实现和人的扩展,而消极的自由则是内心的封闭,是对个性的保持和对人格的维护。积极自由不但是众所周知的,而且被载入了成文法,而消极自由之存在和不容置疑还远未如此彰明。

不发言,不表态,不参预,不介入,既不拥护也不反对,凡此种种皆属消极自由。它是个人对集体行为或怀疑,或反对,或缺乏兴趣时为置身事外所拥有的自由。孤独、沉默、无所为,这一切都是一种拒绝,但这种拒绝同时却是一种保持,一种对最起码、最基本的东西——即自我——的保持。因此,“消极”一词在此决无贬义,而仅仅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反,积极自由在很多情况下其表现虽是外向的——个人通过它仿佛表达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或是完成了什么,但实际上却很可能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甚至可能是一种丧失(如被迫表达与公众一致的意见)。不仅如此,消极自由永远是真实的(虽然常常是不情愿的),它不可能是一种伪装,要模仿或盲从也很困难。而积极自由则不然,比如奴役就完全可以表现为一种普遍的“自愿行为”。最后,消极自由还确保了个人虽不能为善,但至少不会作恶(或助恶),而积极自由却是一把双刃剑,历史中称得上“暴行”的,多数是群体行为,即某种“积极自由”的产物。

没有消极自由,也就没有真正的积极自由。只有当你拥有不做某事的自由时,才会拥有做其它事的自由。只有当你有权利拒绝某事的时候,你对这同一件事的接受才会是真正自由的。换句话说,只有当你能说“否”的时候,你所说的“是”才是真实的。当人失去积极自由时,他所感到的是一种不能有所为的压抑;而当人失去了消极自由时,他便完全成为了非人。一个社会倘若失去了消极自由,所谓的“积极自由”便常常沦为强权下具有裹挟性的群众暴政。我们常常听到知识界中劫后余生者作自我忏悔式的反思,这种无罪者的忏悔便来自于当初丧失了“不说话”的自由。

从哲学和宗教的意义上说,消极自由比之积极自由更接近本我、真我。个人只有在静默和独处中才容易发现和感受一些具有终极价值的事物。面向自我也就是面向宇宙和上帝,此时的喜悦或悲愁都源于内心,因而至深至真。所以,消极的自由,退回内心的自由,保持自我的自由,是人性最后的庇护所和家园,我们的灵魂因为有了它而有了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人”,就是因为,说到底,在最后我们还拥有这种自由——这种虽不能改变什么,但却保证了自我不致被变成某种目的之工具的自由。

追根溯源,近代民主主义者所犯的一大错误便是首先假定人人都有参预的愿望和自由,而只有多数人的参预才是公道而正义的,因此革命便是解决一个“谁作主”的问题:是多数人的民主,还是少数人的专制?而一旦认为多数“作了主”,理所当然的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参预,否则就沦为“少数”,就只能被“专政”。在这里,根本的错误在于没有同时假定人人都有拒绝参预或不受干涉的愿望和自由。或者说,首先应该假定的是:参预还是旁观必须完全取决于个人。为个人“作主”的仅仅是个人自己。所以具有决定意义的是:首先是自由,然后才是民主。真正进步的社会改造并不是(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带有浓厚的道义和感情色彩的“谁作主”的问题,而不过是依据时势冷静地对群己权界作一次又一次明确的划分而已。倘若社会变动的结果是导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界限的进一步混乱和无序,甚至以为取消这种界限便是“革命”,其结果不但可悲,而且可怖。

4.另一种选择作文 篇四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去骑车,在路上,我一不小心撞了石头,从车上摔了下来,导致右手臂骨折,今天爸爸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要卧床静养,最好不要碰关于乐器的东西了。”我听了后,晴天霹雳,连续几天没有出过房门。

不知过了多久,爸爸悄悄地走了进来,坐在我的床边,轻轻地说:“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不能弹咱们就不弹,你可以尝试着去学画画、唱歌,记住,你还有另一种选择……”“什么另一种选择,我不想听!”我歇斯底里地冲爸爸喊道。爸爸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带上门,就离开了。

这几天,我依然把自己关在屋里,默默地黯然神伤。

此刻,窗外的雨愈下愈大,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屋顶上,我静静的听着雨滴打在屋顶上的声音,似乎听出雨滴打出的音乐,似乎在为我伤心而抚慰我的心灵。雨声有些急促,像出征前的进行曲,使人心神为之激昂,好像前方有十万火急的军机要去处理似的。

我似乎听出音乐的美妙,我开始喜欢上了音乐,开始学着去唱歌。原来,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境界。

从那刻起,我懂得了爸爸说的“另一种选择”我始终相信“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只是多了另一种选择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此路走不通,可以选择另一种。”

5.另一种风景作文 篇五

夕阳在古人的眼里总是伴随着一丝丝的悲伤,是落日将尽的时候,光芒一瞬即灭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迷恋上了这一落日之景。但在我眼里,这番景象中却不是凄美,而是万物在夕阳的金光万点下,似熊熊燃烧的景象。

在我们校园里,夕阳永远是一番不可磨灭的风景。吃完晚饭后,当你漫步在去教室的路上,远远地向西方望去。茫茫的绿草地,运动场上同学们拼抢的身影,飘扬的五星红旗的背后是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的天空,几朵白云也被夕阳的光辉所染红,缓缓地如同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样翱翔在玫瑰色的晚霞中,真是一番惬意。曾记得自己和杰一起在这洋溢青春气息的傍晚时刻,一起放歌《青鸟》“如果展翅高飞,我说过不会再回来,目标是那蔚蓝的天空。”夕阳给人的感觉就如友谊的感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还记得我们一起登上体育场的瞭望台,一起作诗“爱为何物?是一时的温暖?是一时的柔情?还是你我之间那友谊的桥梁?……”夕阳在校园里是友谊,是青春,是云朵与天空的金色交响曲。时光总是流逝得飞快,三年前的夕阳在我的记忆里只剩下那段放学路了。小学时,每天我最期待的便是放学。一放学,和爷爷一起登上公交车,悠闲地看看城市快速变化的景象。透过公交车的玻璃,看到太阳就像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似的,一会儿悄悄地躲在一幢幢高楼大厦的缝隙中,一会儿又露出小半边红彤彤的脸,像是跟我在玩捉迷藏。后来,我和爷爷下车了,在余晖的照映下,一老一小,两个身影,慢慢地计算着还有多少天小学毕业……城市里的夕阳给予我的是亲情,是童年,是一张张回忆的照片。

夕阳陪伴着我,一起成长。他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一个随着我心情变化而变化的朋友。同时他也不再是凄凉之景,他是永恒的另一种风景。

6.另一种爱作文 篇六

仿佛千万条虫子正拼命地往我右腮那三颗牙里钻。嘶啊,我不时地倒吸凉气,企图缓解一下疼痛,可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此刻,我的脸狰狞无比,右脸明显肿着,嘴也咧开很大,眉毛拧在一起,眼睛也眯在一起。我能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疼和五官紧凑在一起的麻木感。

这使得妈妈很担心。

妈妈忙给我找来止疼药,我一把抢过来,赶紧填在口中,拿起水杯,不管三七二十一吞下肚。可谁料水是那么烫,舌头感受到钻心般的疼痛,而牙齿经此一刺激,又痛得厉害。止痛药还有一会才起效,我已是焦头烂额,

我求着妈妈去找些快速有效的偏方,于是妈妈又急急忙忙地去搜。我看着妈妈,发现她急得不轻:眉头略有些皱,眼睛有点儿眯,嘴唇微微有些下撅,两腮肉也有些颤。我一怔,嘶啊,又是一阵疼痛,仿佛肝肠寸裂,我不禁哼出声,眼睛也不知不觉中模糊了,有几滴滚烫水珠从我眼角流下。妈妈这又慌了神儿,手指在屏幕上快速地滑动,点得屏幕不时发出嗡嗡嗡的声响。渐渐的,妈妈脸上浮现出急躁的神情,还有一丝的火气。当牙齿又在作祟时,我赶紧用手捂住微肿的腮。

可这也怨不得任何人,要不是我吃了太多的柠檬、糖块、葡萄什么的,让牙齿承受不了,我又怎会如此的疼痛?我想起来一个成语:自作自受。

后来,妈妈小心翼翼地捏了一些茶叶,放在我的掌心,让我嚼碎。茶很苦,光是嗅觉这方面,已是给我不小的冲击。刚想放弃,疼痛感再次传来,不经意间对上妈妈的眼神,那十分担心又很期待的眼神。狠狠心,一把塞到嘴里,强忍着呼吸,慢慢地试着咀嚼,可茶刚跟牙齿接触,牙齿就不干了,剜心般的感觉蔓延到全身。我狠狠吸了一口气,又感觉十分恶心,赶紧把茶吐出来。妈妈的眼神瞬间由希望变成了失望,看到我眦牙咧嘴的样子,转身又去找别的方法去了。

看着妈妈的背影,我又起了些许的愧疚。哎!女儿生病妈担忧。于是,我发誓,一定要好好爱护牙齿,保护好自己,也是对妈妈的一种爱。

7.另一种危机 篇七

大概是受了后现代的影响,很多人的文章上都贴着“我很孤独”的标签。当某一个人在空谷里发出孤独的叫喊声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先知的智慧的闪光,然而当大批大批的人边买醉边叫嚣着孤独的时候,便不能不让人疑心这种孤独的真实性了。

新一代的作家中,很得青少年喜欢的是棉棉、卫慧和安妮宝贝,她们的文字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用迷乱的空间和时间来表述心中的空虚、无聊、寂寞。因为空虚、无聊、寂寞是这一代的年轻人都有的情绪,然而这样的情绪说到底是肤浅的,不过是怀春少女雅致的泪,不见得就真的相思而死了。这里存在着一个误解,即错把生活的弱点当成了生命的弱点。所以她们给人的是眼花缭乱的头晕,而不是深入骨髓的疼痛。安妮宝贝用的比喻是“像一朵开在沼泽的迷离的花”,她的卖点也正是在于“迷离”这两个字。她写了《七月和安生》、《告别薇安》一系列的小说。这些小说有不同的主人公和情节,其实主题却只有一个——迷离,尤其是爱情的迷离。对生活和人性的弱点进行无意义的夸大,不是道破了生命的本质,而是暴露了对生命理解的不充分。

同样风行的还有《新概念》。《新概念》带有愈来愈浓重的后现代的痕迹,似乎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魔幻时代,所有的青少年都在这个时代中猝然苍老或崇尚苍老。在自以为是地游戏人生时,顺便也游戏游戏文字,用冗长奇特的词藻来修饰心情,用残缺不齐的话语来暗示玄机,用杜拉斯、村上春树来表明格调,这其实是尚不成熟的作秀,以为十七岁的人拥有七十岁的心是值得骄傲的事,硬要在光秃秃的下巴上粘上几撇胡须,却反而显得孩子气。这些文字营造了颓废懒散的氛围,制造了荒诞反叛的理论,却唯独没有融入振人心魂的情感。没有深刻的情感作底色,痛苦就成了矫情,孤独就成了空虚,无奈就成了幼稚。

后现代作品或仿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仿佛一个个都是幽灵而不是人,但其实一个个都是人而不是幽灵。这就造成了一个难堪的局面,即把人当成幽灵写,用幽灵的冷漠、怪异、虚无来表现人,然而人却还是人,人只能是人。以前有些作品玩伪善,后现代作品把它反过来玩玩伪恶。它是一种心态,但很难说是一种文学形态,在这一点上,后现代产品误导着人。它把文学演绎成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境地,所有的文章都蒙上一层面纱,打个优美的比方是雾中的花水中的月,打个不优美的比方是巫婆的装神弄鬼。

不是要反对后现代主义的诞生,不是要反对后现代作品的诞生,但当后现代被盲目认同和盲目崇拜时,便不能不使人感到一种浮躁的不安的气氛。杜拉斯的小说当然写得好,却也不必所有的后现代模仿者都把她引为知己,她也未必乐意有这么多的知己。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就比不上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如果文学的意味在现在的年轻人眼里只存在于《情人》和《挪威的森林》里,那是文学的悲哀而非福音。

后记:正如电子音乐和网络游戏日渐充斥文明一样,后现代也以其怪诞的论调笼络着人心,正因为如此,它容易被人滥用或利用。后现代产生过诗人,也产生过流氓,而且流氓比诗人多。事实上,后现代已远离了文学,它从无奈过渡到了无赖。我看了《新概念》上的文章,看了周围很多人的文章,包括上期文学社的几篇文章,它们呼吸困在了一个模式里:后现代或仿后现代。这使我有一层隐隐的忧虑,当文学的美不存在于木叶而存在于酒精时,我不知道这是文学的进步还是文学的退步。如果真正热爱文学,不妨把眼界拓开。要分析人性,可以看张爱玲的小说;要表达忧思,可以看郁达夫的小说。你便能够领会到,这些文章的深刻与动人,不是靠文字技巧的运用,而是靠生命之泉的涌动。我用这样的口气写,似乎也有扮老成的嫌疑,然而就我对文学的尊重程度而言,这样写,也不为过吧。

指导老师:孙福贤

上一篇:2024届毕业生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注意事项下一篇:3个人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