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练习题及答案

2024-11-15

丑小鸭练习题及答案(6篇)

1.丑小鸭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

《丑小鸭》导学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时间:2014.2共计 2 课时

课题:《丑小鸭》课型:自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了解童话的特点。

2、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理解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学习重点】

1、理解丑小鸭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

【学习难点】

2、体味丑小鸭这一永恒的形象及其励志意义。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你了解作者童话大师安徒生吗?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安徒生(1805-1875),__ 童话作家,其著名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 等。他出生于一个穷困的鞋匠家庭,从小就爱听故事,爱看戏、唱歌,十几岁开始写诗,写故事,虽历经无数次失败,饱受嘲笑打击,但仍然坚持写作,终于成为众人皆知的童话大王,并且在诗歌、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2、童话是_____中的一种,主要面向_____,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_____、_____、_____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3、给下列字注音。

陋()弥()骇()迸()

讪()沮()泞()恐()

4、解释下列词语。

嫉妒:____________讪笑: ____________来势汹汹:____________恭恭敬敬:____________来历不明:____________兴高采烈: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关于“丑小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

B.经过种种挫折和打击后,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C.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D.丑小鸭形象是作者虚构的,没有融入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读完课文,学生相互交流生字词并识记。

3、说一说。你能用一句话概述本文的内容吗?

(二)研读课文

1、读一读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一想分角色朗读课文之后,思考以下问题:

(1)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

3、议一议

(1)再读课文,小组协作,理解下列文字含义。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人们打死,被鸭子要,被鸡群啄,被看管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的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又来。“请你们把我弄死把!”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述这句话的意思)

(3)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展示提高】

(三)赏读课文

1、赏析童话的情节美

⑴讲一讲

请小组选派代表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⑵想一想

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在出生地,丑小鸭_______;在沼泽地,丑小鸭_______;在老太婆家,丑小鸭_______;在灌木林里,丑小鸭_______;在种田人家,丑小鸭_______;在花园里,丑小鸭_______。

2、鉴赏童话的形象美

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丑小鸭这一永恒的形象。

⑵请你以“我喜欢这篇童话中的丑小鸭,是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

【巩固拓展】

一、课内语段阅读。

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的困苦和灾难,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太悲惨了。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大地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没有什么关系!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在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过去他遭受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丽正在向他招手。——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子喊道:

“你们看那只新来的天鹅!”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把更多的面包和饼糕向水里抛去,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丽!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了头来。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1.第①段写丑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____

2.丑小鸭为什么拼死拼活也要飞向美丽的天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②段中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在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处境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赞誉,丑小鸭表现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语段阅读。

生命的掌声董保纲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了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

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礼貌地 向 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是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荚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章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

2.文中两次掌声的内涵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_______

3.英子从掌声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关闭-

4.文中“奇怪的是”与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

5.为什么把掌声视之为“生命的掌声”?

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主任签字】【校长签字】

《丑小鸭 》 参考答案:

【自学质疑】

1、丹麦《影子》《皇帝的新装》

2、文学体裁儿童想象、幻想、夸张

3、lîumíhàishànjùnìngkǒng4、嫉妒: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讪笑:讥笑;讥讽。

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恭恭敬敬:对别人很有礼貌、很尊敬。

来历不明: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5、D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

3、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

1想一想、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农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咪咪的叫声和迸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2)鸡群中,灌木丛中,芦苇里,简陋的农家小屋嘲笑,排斥,因为它的丑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它。

2、议一议(1)丑小鸭之所以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恒久的梦想: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2)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3)丑小鸭感到难为情,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卑微、无力和渺小,另一方面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展示提高】

(二)赏读课文

1、(2)丑小鸭的遭遇出生下来被抛弃连猎狗都不理,被歧视被嘲笑向往美与幸福被追打费力飞向天空,变成天鹅。

【巩固拓展】

一、课内语段阅读。

1、它认为自己是粗笨的,丑陋的,不配接近美丽的天鹅。

2、作为一只天鹅,渴望与同类接近,那是他的本性,同时,“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是丑小鸭心中的梦想与追求,为了实现梦想,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丑小鸭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这儿苹果„„春天的气息”,一方面,美丽的自然界与美丽而高贵的天鹅相映成趣,使故事充满诗情画意。另一方面,用自然环境的美丽来烘托丑小鸭美好的心灵,衬托人物的命运:丑小鸭变天鹅了。

5、只要你不懈地追求,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6、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小孩子给他面包和麦粒称赞他是最美的。

7、感到难为情,太幸福了,一点也不骄傲。

8、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课外语段阅读。l.掌声时间顺序。2.不相同。第一次:对英子战胜自我的鼓励;第二次:对英子演讲的肯定、赞赏。3._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4._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

5、那两次掌声给了英子第二次生命。

2.本期练习及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二

1.同定点 动力作用线 阻力作用线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费力 80

3.①④ ⑤4. 3:5 省 5.A C B 6.竖直向下 80 竖直向上 80

7.40 费力

8.D 9.B 10.A 11.C 12.C 13.C 14.C15.B 16.C

17.如图1. 18.如图2.

19.刀口(或支点) 水平 ι1/ι2m

20. 80N. 21.哥哥负担200N的力,弟弟负担100N的力.22. 80N.

《“滑轮”练习》参考答案

1.定滑轮 动滑轮

2.滑轮组 方向 3. 1604.等臂 F=G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 省力 F=1/2G 5.轮轴 省力 6.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定 7.6 0

8.左 动 定

9.A

10.B 11.D 12.B 13.B 14.C 15.B16.D 17.C

18.(1)如图3甲. 4 (2)如图3乙. 5

19.(1)绕线如图4所示.3 0.7(2)20 (3)22 20.如图5.

21. F=20 N.如图6.

22.(1)1.6m/s. (2)由题意可得动滑轮重200N,则F'=(2800N+20 N)÷4=750N.

《“机械效率”练习》参考答案

1.额外 有用 有用 额外 2.Gh 动滑轮重 摩擦 物重3.有用功 总功 小于 小于4. 9000 75% 5.1000 80% 250 6.480 1207. 80%

40 8.62.5%

9.1500 0 80%

10. 2.590% 克服杠杆的自重做功

11.D 12.D 13.B 14.A 15.C 16.D

17. (1)17 80% 物体上升高度h (2)力的方向 相同有用功、额外功均相同

18.(1)0.5 66.7%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做功 (2)不能 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 仅根据一次实验所得结论具有偶然性

19. 80%.机械效率将变大,因为物体所受的的重力增大,对地面的压力增大,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增大,滑轮组克服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所做的有用功增大,同一滑轮组的额外功基本不变.所以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增大,即机械效率变大.

《“简单机械”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不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原图中以o2为支点的杠杆,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杠杆o2是费力杠杆)

2.D(易错选B,错选的原因是没能理解扳手的实质也是省力杠杆,其中轴是支点,轴到手的距离是动力臂,大小大于阻力臂)

3.B(易错选A或D,错选A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动滑轮的重:错选D的原因是没有分清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是两段而不是三段)

4.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掌握动滑轮的特点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能根据对物体A、B的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

5.D(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不理解使用杠杆有的是为了省距离,省力一定费距离,省距离一定费力)

6.D(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机械效率公式n=G物/G物﹢G动分别进行求解、判断)

7. 80%(易错填“120%”,错填的原因是没有止确判断出拉动滑轮组的绳子为三段而不是两段.因此总功求错)

8.省力(易错填“费力”,错填的原因是没有判断出盒盖上翻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9.如图7所示.(易错画成图8,错画的原因是没有理解动力应作用在杠杆上,因此应以左侧绳对桥的拉力为动力)

《“简单机械”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省力 远离 2.CB3.省 20 4.505. 0.2m/s 12W 83.3%

6.2 120 7.2 增大

8.A 9.A 10.C 11.B 12.C 13.D 14.B15.A

16.如图9所示. 17.如图10所示.

18.(1)右力臂 (2)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 (3)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 (4)竖直向上3

19.(1)缓慢提起相同重物,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使用动滑轮缓慢提起相同重物时,动滑轮的所受重力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

20.A、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21. (1)3000J. (2)180W. (3)83.3%.(4)250N.

22. (1)30W. (2)90J. (3)70%.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1.压强 2. 10 0 铁球 3.30 120 0 4.托里拆利 下降 5. 600

83.3% 6.0.9xl03 7.B.C A

8.D 9.C10.A 11.D 12.C 13.B 14.C15.B

16.如图11所示.17.如图12所示.

18.(1)0.2 20 (2)A、C、D 利用针压法使木块浸没在液体中,再读取液面的位置

19.(1)匀速 (2)71% (3)等于 (4)0.17(5)0.4 (6)增大

20.(1)钢球速度 (2)s 转换 (3)下滑的高度 (4)牛顿第一定律 一直运动下去 理想推理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1.(1)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增大摩擦(2)p=5xl03Pa. (3) W=6xl05J.

3.期末练习题及答案 篇三

一、小朋友,一进高速公路,请根据拼音选出或写出正确的汉字。7%

jí hé zhuān xīn zhì zhì

1、同学们在操场上(),()地听老师讲打

ɡuī zé

羽毛球的()。

zhǎnɡ shēnɡ ā yí shū shu

2、小朋友用()欢迎()、()的到来。

二、小朋友,你要从字词句入手,一步一步走好噢。27%

(一)你能巧填成语吗?9%

巧填含有数字的成语

()颜()色

()面()方

()心(巧填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崩()陷

()辕()辙

()倒(巧填成语

()涯()角

()流()息

()瞪((二)、你能给词语宝宝找家园,并送他们回家吗?(用线连起来)4%

①山坡上到处是()的果子。

欢快地

②树叶在春风中()抖动着。

悠闲地

③春雨把泥土浇得()的。

红艳艳

④小鹿在树阴下()散步。

湿漉漉

(三)、你能用另一个词宝宝替换加点的词宝宝吗? 4%

1、表哥经常带着圆圆到山上采果子。()

2、星期天,李丹穿上漂亮的花裙子。()

3、春风一会儿吹在我们的脸上,一会儿吹在我们的肢下。()

4、听到上课铃一响,我立刻走进教室。())意)歪)呆

(四)、你能给下面的词语宝宝分家吗?6%

杨树 纸扇 蚂蚁 荷花 铁锅 大秤 青蛙 小猫

雨伞 南瓜 小狗 龙眼 菜刀 乌龟 山里红

①动物:

②植物:

③用具:

(五)、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4%

①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这棵树很大,大得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然雨下得很大,但前来参加“六一”晚会的人很多。

虽然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桥

三、请你回忆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12%(5+7)

1、爱在心中,爱在教诲中,《妈妈的爱》告诉我们妈妈的爱是_____,是_____,是_____,是_____是_____。我想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明白长大要对祖国和人类有所贡献,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比如周恩来立志“_____________”,女娲为了不让儿女遭受苦难,发誓要“____________”,我的志向是“___________”。同时让我认识了不少人:有小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爱动脑筋的_________、_________,还有讲信用的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当你小心翼翼地过了课文链接桥后,将看见前面有一个欣赏亭,请小朋友进去休息一下。

四、亭子里有三道题,你能很好欣赏一下吗?20%

①请你联系语境,填上恰当的诗(词)句。8%

春天是什么?是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看到的“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的树头花落叶少的景象;是白居易笔下“__________,春来__________。”的红花绿水;是贺知章的“二月__________”裁出的“__________垂下绿丝绦。”的柳条飘拂的景象。是张志和笔下“________白鹭飞,________鳜鱼肥。”的乡村美景。

夏天是什么?是令杨万里惊叹的“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明丽风光。

②你知道吗?6%

2008年奥运会在________举行。这是第_____届奥运会。看右边的福娃,写出这届奥运会的吉祥物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福娃。

③丁丁想把十二生肖带到北京,可不见了,请你帮她找回来。6%

()目寸光

对()弹琴

狐假()威

狡()三窟

叶公好()

杯弓()影

()到成功

三()开泰

沐()而冠

闻()起舞

()急跳墙

人怕出名()怕壮

阅读理解山

五、小朋友是阅读的小能手,一定能按要求完成任务。14%(2+2.5+1.5+2+1+5)

我的家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表山。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村子的后面是山。山(波 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 圆 元)里不时(飘 漂)来(彩 采)茶姑(朗 娘 郎)欢快的笑声。

1、短文共()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共有()句话。

2、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划去()里不正确的字。

3、联系上下文,用“√”给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这句话讲小河里有很多的鱼儿。()

②这句话讲小河的河水很清。()

③这句话讲小河里有小桥、绿树和青山。()

4、按短文意思填空。

短文通过写村子前面小河的河水,河岸上的_____,过了桥的_____,村子后面山上的______,告诉人们月亮湾是一个______的村子。

5、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美,请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6、丁丁看了月亮湾这么美,也想知道家乡的巨大变化,需要家乡的历史资料,请你帮她写一则启事。

小朋友,当你费了好大的劲才爬过了阅读理解山,这时又将看到前面有一条妙笔生花路,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就到了北京。

妙笔生花路

六、我是小作家。20%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课文,知道了妈妈对我们子女的爱是那么无私,我们对妈妈又该为妈妈做什么呢?仔细看图想想: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他们是怎样想的,可能说些什么,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小朋友,当你走过长长的妙笔生花路,到了北京,并在那里观看了奥运会的比赛,你一定会开心地笑了。

参考答案:

一、集合 专心致至 规则 掌声 阿姨 叔叔

(一)五 六 四 八 三 二 天 地 南 北 东 西 天 海 川 不 目 口

(二)① 红艳艳 ② 欢快地 ③ 湿漉漉 ④ 悠闲地

(三)、1、(常常)

2、(美丽)

3、(有时)

4、(马上)

(四)①动物:蚂蚁 青蛙 小猫 小狗 乌龟

②植物:杨树 荷花 南瓜 龙眼 山里红

③用具:纸扇 铁锅 大秤 雨伞 菜刀

(五)省略

三、1、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是 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责备的目光,是亲切的教诲。我想对妈妈说“省略。”

2、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女娲发誓要 “修补好残破的天空”,我的志向是“ 略”。小英雄:王二小、落水后的小姑娘、江凡,于连,爱动脑筋的曹冲、瓦特,还有讲信用的 李丹、皮萨斯。

四、①树头花落未成阴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春风似剪刀 万条 西塞山前 桃花流水 小荷才露尖尖角

②、北京 29 跳水 跳高 射箭 100米 举重等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③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五、1、3 5

2、波圆元漂彩朗郎

3、③(√)

4、桃树 农田 茶树 美丽

5、略

6、启事

我的家乡在××地方,需要家乡的历史资料,哪位同学有,愿意帮忙,请与我联系。

谢谢!

二年(1)班丁丁

4.《荆轲》练习题及答案 篇四

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

自主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者()

崤山()居有间()

须臾()偻行().....王翦()

揕()

偏袒()

扼腕()焠()......濡()

忤视()变徵之声()...资料链接

【背景简介】

荆轲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 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刺客列传】

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荆柯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

合作学习

1.通假字 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嘿而逃去 北购于单于

旷日弥久,心惛然

其意不厌

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使悉反诸侯侵地 秦王必说见臣

右手揕其匈

樊於期偏袒扼捥

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图穷而匕首见 卒起不意

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2.古今异义

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古义: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古义:

且至于燕 古义:

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 古义:

足为寒心 古义:

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古义:

今义: 太子逢迎 古义:

今义: 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古义:

今义: 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 古义:

今义: 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 古义:

今义: 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必入臣

太子前顿首

於期乃前曰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稍蚕食诸侯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南有泾、渭之沃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发尽上指冠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

又举兵南伐楚

太子受而舍之

使使以闻大王

臣海内之王者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4.重点词语 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4.擅巴汉之饶。.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6.乃造焉。.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9.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1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7.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19.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20.自知事不就。.21.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23.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24.比诸侯之列。

5.一词多义(1)之:

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

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居顷之 擅巴、汉之饶

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2)而:

盖聂怒而目之 民众而士厉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3)使:

使使往之主人 使得至前 使得毕使于前

(4)其:

其后秦伐魏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其后乃可图也(5)及:

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及政立为秦王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6)为: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复为羽声慷慨 及政立为秦王

(7)故:

故尝质于赵 故丹怨而亡

(8)以:

以术说卫元君 酒酣以往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易水以北

柰何以见陵之怨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 以次进

(9)固:

固去也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固请毋让(10)虽: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 虽有管、晏

(11)于: 徙于卫

荆轲游于邯郸

北购于单于

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言足下于太子也

(12)乃: 其先乃齐人 其后乃可图也 乃造焉(13)且: 且至于燕 且非独于此也(14)善: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所善荆卿可使也

(15)见: 柰何以见陵之怨 偻行见荆卿(16)过: 荆轲尝游过榆次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17)因: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因遂自刎而死 因而刺杀之(18)足: 足为寒心

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而欲不可足也

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19)数: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鄴 数困于兵(20)举: 又举兵南伐楚 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21)得: 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诚得劫秦王(22)擅: 擅巴、汉之饶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23)间: 以其间诸侯得合从 异物间进(24)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终已不顾

不顾国家之大害

(25)发: 遂发 发尽上指冠 秦王发图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26)然: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6.特殊句式

荆轲者,卫人也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置之匈奴

待吾客与俱

见燕使者咸阳宫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故尝质于赵

窥以重利

嘉为先言于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南有泾、渭之沃

擅巴、汉之饶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精研细读

1.文章写荆轲与盖聂、鲁句践的交往的两个细节,是否有损于荆轲形象的塑造?

2.写高渐离与田光这两个人物,对刻画荆轲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

3.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分几步进行?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4.分析一下易水诀别场面描写的作用

5.本文人物形象塑造有何特色?

6.荆轲形象有何特点?

拓展应用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虏(lǔ)赵王 樊於(wū)期 拊(fǔ)心 箕(qī)踞 ....B.戮没(lù mò)骨髓(sǔi)刎(wěn)惶(huáng)急 .....C.揕(zhèn)约契(qì)变徵(zhǐ)提(dǐ)秦王 ....D.偏袒(tǎn)扼腕(è)濡(rú)缕 匕(bǐ)首 ....2.下列对通假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B.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粹”,cuì,精粹,聚集。C.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合适

.B.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

占有 .C.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攻取

.D.而丹质于秦

质问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私:私仇

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求:寻找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D.乃为装遣荆轲

为装:伪装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

..B.足为寒心

..C.田光坐定,左右无人

..D.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而刺杀之

贺毕,因问信曰

..B.尽纳其地

使将将其军归魏 ..C.盖聂怒而目之

终不以监们困故而受公子财

..D.且非独于此也

拊手且歌 ..7..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A.进兵北略地 B.函封之 ..C.箕踞以骂曰 D.使使以闻大王 ...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常痛于骨髓 B.嘉为先言于秦王 C.燕王拜送于庭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樊於期乃前曰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⑤发尽上指冠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⑧群臣怪之

⑨图穷而匕首见

⑩左右既前,斩荆轲 A.②⑤/③⑧/①④⑦⑩/⑥/⑨ B.②⑤⑩/③⑧④⑦/①⑥⑨ C.②⑤⑩/③⑥⑧/①④⑦/⑨ D.②④⑤/③⑥⑧/①⑦⑩/⑨

9.下列对课文人物性格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千载以来,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

B.太子丹:性格软弱,缺少勇敢的反抗精神,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只好采取行刺的办法。

C.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D.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10.下列对课文表现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善于写人物的对话和神态。例如: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B.本文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例如: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

C.本文善于写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就创造出一个悲壮感人的场面。例如:刺秦王时,荆轲的动作,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掷药囊,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被八创”,“箕踞以骂”。

D.本文善于通过动作刻画人物的心理。例如: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勇敢。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阅读:P9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秦王不怡者良久”。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祖,取道

祭祖

.B.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回头 .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 料想

.D.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掷击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不忍杀之,以赐公 ..B.北蕃蛮夷之鄙人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燕王拜送于庭

精兵锐卒必竭于外 ..D.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愿为诸君快战 ..13.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果敢勇决”的一组是()

①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③左手把秦王之袖④秦王环柱而走

⑤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怒发冲冠。各种现象综合成一个充满悲壮气氛的场面,这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也暗示了整个事件的悲剧性结局

B.荆轲的歌声由凄切悲凉转为慷慨激昂,送行的人们也由感动、惜别转为激愤、激励。就在这激动人心的壮烈场面中,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献身刺秦的征途。“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C.见秦王时,秦武阳变了脸色,害怕得发抖,“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这些对话,刻画了荆轲的精细、沉着,大义凛然。《<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D.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的掷药囊,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身被八创”,“箕踞以骂”。在极短的时间里,写了秦王殿庭上下的情状,写动作、写表情、写高呼、写怒骂,组织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壮烈场面。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

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素材积累】

一、英雄的选择

你的目光,在黑夜中仍闪耀着灵性,只有你才拥有这样的目光,目光中似乎闪耀着晶莹的东西。荆轲,你流泪了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啊,悲歌已在易水旁响起,你提着樊将军的人头,拿着用地图包裹好的匕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刺秦之路。

为什么你要选择刺秦?难道你不知道这是死路一条?难道你不明白燕国必亡已成定局?难道你不清楚有人在深爱着你?不,我想这些你应该都知道,而且比别人更清楚。然而你放弃了可以带着你心爱的人远走高飞的选择,毅然地踏进了虎狼之地的秦国,你洒在秦国宫殿里的热血,渲染了你那光耀尘埃的英雄豪气。

你使我明白要选择勇敢,选择诚信。

二、守住那份承诺

唱一曲别离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搵一把英雄泪,“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以报太子也”。你作别了白衣冠的太子丹,踏上了无归期的秦国路,丢开生死,守住承诺,壮哉,荆轲!

你是一名剑客。剑道曾经是你毕生的追求,游侠天下曾经是你唯一的夙愿。一袭青衫,三尺长剑,涉过了吴越的水,翻过了齐鲁的山。烈烈长风,你倚剑而行;皑皑白雪,你把酒而歌。剑客的生活是简单的,而剑客的性格是率直的。于是有了“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臣以左手执其袖,右手揕其胸,将军岂有意乎”,干脆不委婉;于是有了“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坦荡不留痕。然而,你凭着一名剑客一往无前的气势,挟一把匕首闯入秦宫,只为守住那份承诺。《<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学案答案

1.略

合作学习

1.通假字

“摄”同“慑”,威慑,震慑;“购”同“媾”,媾和,讲和;“惛”通“昏”,糊涂; “厌”通“咽 ”满足;“从”同“纵” 合纵策政;“反”通“返”;“说”通“悦”; “匈”通“胸”,胸脯 ;“捥”同“腕”,手腕;“腐”同“拊”;“豫”通“预”,想要; “决”同“诀”,诀别;“振”通“震”;“柙”同“匣”,匣子;“见”通“现”; “卒”通“猝”,突然;“擿”通“掷”;“溢”同“镒”,计量单位。2.古今异义

古义:性情谨厚之人

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获罪 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

古义:内心恐惧 今义:因失望而痛心

古义:处境困难 今义:经济困难 古义:消除借口 今义:害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道内情的人

古义:迎接 今义: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古义:消耗尽 今义:消失

古义:有修养的人 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

古义:表示原因 今义:表结果(连词)古义:表示依据,用来

今义:表结果(连词)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 目视(名词活用作动词)

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作人质(名词作动词)..必入臣 称臣(名词活用作动词)

太子前顿首

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於期乃前曰 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天天(名词作状语)..稍蚕食诸侯 象蚕一样(名词作状语)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北面(名词作状语)..南有泾、渭之沃 南面(名词作状语)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用匣子(名词作状语)..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用匣子(名词作状语)

发尽上指冠

向上(名词作状语)..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 向西 向南(名词作状语)又举兵南伐楚

向南(名词作状语)...太子受而舍之 使……居住(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使……知道(使动用法)

..臣海内之王者 使……称臣(使动用法)

太子迟之

以为迟(意动用法)..群臣怪之 以为怪(意动用法).4.重点实词 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4.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6.乃造焉。造:拜访。

.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厌:满足。

.9.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恣:听任,听凭。

.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侵占。

.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深:残酷,刻毒。

..1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把:握。揕:直刺。

..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1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回头。

.17.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顾:回头。谢:谢罪。

.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尽。..19.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20.自知事不就。就:完成,达到。

.21.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坐:治罪,办罪。

.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诣:到„„去。

.23.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24.比诸侯之列。

比:排比,对照 .5.一词多义

卫人谓之庆卿

他(代词)而之燕

到(动词)

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的(助词)居顷之 起调节音节作用(助词)

擅巴、汉之饶 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而

盖聂怒而目之

修饰关系连词 民众而士厉

并列关系连词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假设关系连词 使

使使往之主人

派(动词)使者(名词)使得至前

致使(动词)

使得毕使于前

让(动词)使命(名词)《<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其

其后秦伐魏

那,代词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他,代词 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那些,代词 其后乃可图也

这,代词 及

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以及,连词 及政立为秦王

等到,介词 为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做,动词 及政立为秦王

担任,动词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替,介词 复为羽声慷慨

变成,动词 故

故尝质于赵

以前,名词 故丹怨而亡归

所以,连词 以

以术说卫元君 用(介词)酒酣以往 而(连词)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来(目的连词)易水以北 用在方位词后表方位(助词)柰何以见陵之怨 因为(介词)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 凭借(介词)固

固去也 本来,副词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险固,形容词 固请毋让 坚决,形容词 虽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 虽然,转折连词 虽有管、晏 即使,假设连词 于

徙于卫 到,介词

荆轲游于邯郸 在,介词 北购于单于 跟,介词

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被,介词 言足下于太子也 向,介词 乃

其先乃齐人 是,表判断,副词 其后乃可图也 才,副词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乃造焉 于是,副词 且

且至于燕

将要(副词)

且非独于此也

况且(递进关系连词)善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友善(动词)所善荆卿可使也

熟悉(动词)见

柰何以见陵之怨

被(介词)偻行见荆卿

会见(动词)过

荆轲尝游过榆次

经过(动词)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拜访(动词)而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承接关系连词 则不可

如果(假设连词)因

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通过,介词 因遂自刎而死

于是,副词 因而刺杀之

趁机,介词 足

足为寒心

足够,形容词

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值得,动词 而欲不可足也

满足,动词

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能够,能愿动词 数

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鄴

几,数词 数困于兵

屡次,副词 举

又举兵南伐楚

兴起,动词

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全,形容词 得

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得到,动词 诚得劫秦王

能够,动词 擅

擅巴、汉之饶

占有(动词)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独揽(动词)间

以其间诸侯得合从

时机,名词 《<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异物间进

间或,副词 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副词 终已不顾

回头,动词 不顾国家之大害

顾及,动词 发

遂发

出发,动词

发尽上指冠

头发,动词 秦王发图

打开,动词 然

然其为人沈深好书

然而,转折关系连词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这样,代词 6.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

精研细读

1.否。写这两个人物,两个细节,以表现荆轲的沉稳。

2.说明荆轲不是庸俗之辈。与后来的故事发展密切相关,起着铺垫作用。3.准备(信物、匕首、助手)→诀别→行刺

4.对荆轲的气质、性格、精神风貌作了画龙点睛的揭示,为整个故事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1)善于通过冲突来写人物;(2)通过语言、神态、表情和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3)善于用反衬手法,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秦武阳,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衬托荆轲英雄虎胆)。

6.沉稳隐忍,侠肝义胆、扶危济困,果敢勇决、不畏强暴、机智镇静、秉性刚烈。

巩固练习

1.A 2.B3.D4.D5.B6.B7.D(4.D)8.A(②⑤名词作状语,③⑧意动用法,①④⑦⑩名词活用作动词,⑥使动用法,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9.B(“性格软弱,缺少勇敢的反抗精神”不对。)10.D(所举事例与前面的观点不一致。)11.略 11.A12..C 13.A 14.C 课外文言文阅读

11.D 【解析】过错误。

12.D 【解析】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3.B

14.D 【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干粮,于是与大夫约定以十天为期。到原国十天了,《<史记>选读》学案

风萧萧兮易水寒

却攻不下原国,敲钟退军,撤兵而去。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再有三天就攻下了。”大臣和左右待从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晋文公说:“我与军士们约定以十天为期,如果不离开,这就失去了我的信用。夺得原国而失去信用,我不干。”于是撤兵。原国人听到说:“有了像那样讲信义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的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于是向晋文公投降。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跟随他吗?”于是也向晋文公投降。孔子听到后记载这件事说:“攻占原国而又得到卫国,是因为守信用。”

晋文公问箕郑说:“救济饥荒该怎么办?”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么样守信用?”箕郑说:“在名份、做事情、行为上守信用。在名份上守信用,那么群臣就会各守其职,对善行恶行都不会去逾越,对各种事情就不会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失去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四季;在行为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会劝勉自己努力而远处的人就会来归附。”

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就让他回去等他。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这人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还是不吃饭等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找这个人。这个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泣。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从市场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听从父母的教诲的。如今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了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啊。”随后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楚厉王有了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和民众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酒醉了,就错误地敲打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去阻止民众,说:“我喝酒醉了和身边左右人开玩笑,误打了鼓。”民众这才散去。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而没有民众前来。于是就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

李悝警告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早晚他们就要来袭击你们。”象这样的警告重复了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另一种说法,李悝与秦国人交战,告诉左边营垒中的将士说:“快冲上去,右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他又骑马跑到右边营垒中对将士说:“左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说:“我们冲上去。”于是都争先恐后冲上去。到第二年,又与秦国人交战。秦国人来袭击,到后几乎消灭了李悝全军。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

5.史记练习题及答案 篇五

一、(每小题3分,24分)

1.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一组是( )

A.召有司案图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公子与侯生决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C.侯生果北乡自刭

三年不蜚又不鸣

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

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骓不逝兮可奈何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魏王豹谒,归视亲疾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公子闻之,往请

请数公子行日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

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

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世人皆以赢为小人,以公子为长者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彼以我能成事,故先我死

B.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C.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D.吾不忍为之民也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 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赵襄王郊迎甘罗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

若幸而男,吾奉之

C.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怀其璧,从径道亡

武安君南挫强楚

D.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

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B.即不灭,若无声

君不若引兵直走大梁

虞兮虞兮奈若何

若朋友交游,久不想见

C.臣乃敢上璧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敢引兵遂下

D.如姬为公子泣

外为诸侯报仇

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6.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

必为二子所禽矣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以勇气闻于诸侯

C.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

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我何渡为

D.何功之有哉

淳于髡说之以隐

窃载与之齐

北有甘泉、谷口之固

7.《史记》在文末总是用“太史公曰”对所传人物进行评价,下列评价对应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信陵君

B.“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蔺相如

C.“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 ——张良

D.“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

8.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年间编定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前四史”是其中的前四部史书, 即《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B.古代不同朋友之间称谓不同。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贫贱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而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则是共患难朋友之间的称谓。

C.中国古代座次有别。官场以右为尊,“以相如功大,位在廉颇之右”即是明证;信陵君“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则说明左边的位子非为尊位。

D.“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起:起来

C.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委:丢弃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如前,乃敢奉令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

B.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D.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三、(24分)

13.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分) (《廉颇与蔺相如》)

(2)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5分)(《垓下之战》)

(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6分)

(《孙膑》)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个小题) (10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与蔺相如》)

生当作人杰, 。 (李清照《绝句》)

(2) ,时不利兮骓不逝。 (《垓下之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

(3)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 (《淳于髡》)

兵法不曰: ,置之亡地而后存。 (《井陉之战》)

(4)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桃李不言, 。 (《飞将军李广》)

(5)江东子弟多才俊, 。 (杜牧《题乌江亭》)

史家之绝唱,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6)其身正,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飞将军李广》)

,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四、(12分)

15.贺岁大片《赵氏孤儿》即将上映,电影宣传海报上关于影片内容的文字还没有拟定,请你代拟一份。(不超过20字) (3分)

16.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分)

项羽是影视剧中热衷演绎的悲剧形象,这一形象之所以为后人议论纷纭,在于其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诸方面所表现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人格魅力来看,项羽虽然德才兼具却盲目自信; ; 。此三者,铸就了项羽荡气回肠的悲剧诗篇。

17.语文课上,就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值得肯定”,反方的观点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必须否定”。请你选择一方的观点参与辩论,准确鲜明地阐述理由,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5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历史的母本

余秋雨

在中国文化史上,让我佩服的人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很少。

这很自然。因为文人毕竟只是文人,他们或许能写出不少感动人的故事,自己却很少有这种故事。

有时仿佛也出现这种故事了,例如有的文人舍己救驾,有的文人宁死不降,但这又与文化史关系不大。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以忠臣或守将的身份进入了政治史和军事史,而不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

既能够牵动中国文化史,又能够牵动我们泪眼的人物在哪里?

还有比墨子和屈原更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吗?

有。他叫司马迁。

我早就确认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让我感动的人物,却一直难于表达感动的程度。

我认为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司马迁让所有的中国人成了“历史中人”。

《史记》以不可超越的“母本”形态一鸣惊人,成为今后两千多年一代代编史者自觉仿效的通例。因此,是他,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前后一贯的历史兴趣、历史使命和历史规范,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始终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本人虽然早已去世,却是全部《二十五史》的总策划。他使书面上和大地上的两千多年历史变成同一部通史。

他使历朝历代所有的王侯将相、游侠商贾、文人墨客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都会想到悬在他们身后的那支巨大史笔。他给了纷乱的历史一副稳定的有关正义的目光,使这种历史没有在一片嘈杂声中戛然中断。中华文明能够独独地延伸至今,可以潇洒地把千百年前的往事看成自家日历上的昨天和前天,都与他有关。

第二,司马迁以人物传记为主干来写史,开启了一部“以人为本”的中国史。

这是又一个惊人的奇迹,因为其他民族留存的历史大多以事件的纪年为线索,各种人物只是一个个事件的参与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司马迁把它扭转了过来,以一个个人物为核心,让各种事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的那些著名人物,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衍生久远,最终组成中国人集体人格的重要部件。

这种轻事而重人的选择,使司马迁这位史学家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而同时具备了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素质。

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选择使早已应该冷却的中国历史始终保持着人的体温和呼吸。中国长久的专制极权常常会采取一系列反人性的暴政,但是有了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念,这种暴政实行的范围和时段都受到了制衡。人伦之常、人情人品,永远实实在在地掌控着千里巷陌,万家灯火。

第三,他在为中国文化创建“以史立身”、“以人为本”传统的时候,自己正承受着难以启齿的奇耻大辱。

他因几句正常的言论获罪,被处以“宫刑”。当时他三十八岁,作为一个年岁已经不轻的大学者,面对如此奇祸,几乎没有例外都会选择赴死,但是,就在这个生死关口上,他决定活下来,以自己非人的岁月来磨砺以人为本的历史,以自己残留的日子来梳理中国的千秋万代,以自己沉重的屈辱来换取民族应有的尊严,以自己失性的躯体来呼唤大地刚健的雄风。

而且,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我想,说到这里,我已经约略勾画了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

(节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有删改)

18.阅读全文,概括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每条不超过4字)(4分)

19.分析文中加粗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1)在中国文化史上,让我佩服的人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很少。

(2)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2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历史的母本”的理解。(4分)

21.作者在文中说,司马迁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和《史记》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4分)

1.C(A.“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B.“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D.“骓不逝兮可奈何” 无通假字) 2.B(请求/探望/请允许我/告诉A.痛恨/疾病/嫉妒/疾病C.宠幸/侥幸/宠幸/幸运D.进献/弹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进献) 3.D(A中“成事”,B中的“沉湎”,C中的“败北”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4.C(A.使动用法/名词做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做状语 D.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5.A(来,目的连词/因为,连词/按照,介词/用,介词. B.你,代词/如,动词/你,代词/如果,假设连词 C.才,副词/是,判断副词/只,副词/才,副词 D.对,介词/替,介词/认为,动词/替,介词 6.B(宾语前置兼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A介词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不需调整)/定语后置 C.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不需调整)/宾语前置 D.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不需调整)/定语后置 7.C(韩信) 8.D(A.前四史为《史记》 《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 B.“刎颈之交”是生死之交 C.古代车制以左为尊)

二、(12分)

9.B(起用) 10.C(都是转折连词。A.才,副词 /竟然,副词 B.把,介词/因为,连词 D.给,动词/跟,介词) 11.D 12.B(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

三、(24分)

13.(1)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所以”“去”“亲戚”,每错一个扣1分。共3分。 (2)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不如趁此机会把它消灭。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罢”“因”“释”,每错一个扣1分。共5分。 (3)善于作战的人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向有利的方向引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使上将军挫败,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的军队能赶到。“因”“趣”“蹶”,每错一个扣1分。共6分。 14.(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死亦为鬼雄 (2)力拔山兮气盖世 风萧萧兮易水寒 (3)一鸣惊人 陷之死地而后生 (4)或重于泰山 下自成蹊 (5)卷土重来未可知 无韵之离骚 (6)不令而行 忠言逆耳利于行

四、(12分)

15.评分要点:①内容与《赵氏孤儿》相符;②有鼓动性;③字数每超过2个扣1分;④语句不通酌扣。 参考示例:①一个小人物的牺牲成就一段历史传奇。 ②他不为复仇而生,却必须接受复仇的命运。 16.参考示例:从英雄气概来看,项羽虽然勇武盖世却目光短浅;从儿女情怀来看,项羽虽然重情重义却英雄气短。 17.参考示例:正方:信陵君窃符救赵是约纵离横败暴秦。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救赵的成功,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魏对秦的畏俱,提高了魏在东方各国的威信。 反方:信陵君窃虎符杀晋鄙,只为怜姊救赵求虚名,而置魏国安危于不顾:他已经走了,留给魏王一个烂摊子,还杀了魏王大将,这无疑是将一个人的大动脉剪断后又往心脏上戳了一刀。

五、(18分)

18.①以史立身(1分) ②以人为本(1分) ③身残志坚(或“忍辱负重”,意思对即可,2分) 19.(1)作者用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是点睛之笔;(1分)“感动”一词,奠定本文的感情基调;(1分)同时,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照应文章开头,回答了司马迁“让我感动”的原因。(1分)采用反复手法,强调自己对司马迁的成就的高度评价;(1分)“一一”“全部”“真的”,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取得如此成就的惊奇和赞叹之情。(1分) 20.“历史的母本”是作者对《史记》及其对后世影响的高度评价,(2分)“母本”是指《史记》的体例成为后人自觉效仿的通例,(1分) 《史记》中的人物,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1分) 21.答案略。学生回答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给分。(4分)

六、(60分)

6.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篇六

1. A

可能出现的误区分析:不能准确把握公理及推论成立的前提,只靠直觉想象随意地把平面几何的有些命题推广到空间几何中.

《转化与化归在直线上平面平行或垂直中的应用》

1. (1) 如右图,设BD的中点为O,连结OE,则OE所以OB1∥EF,OB1平面B1BDD1,所以EF∥平面B1BDD1.

(2) 作MH∥C1D1,连结NH,因为A1MA1C1=A1HA1D1,且AN=A1M,AD1=A1C1,所以ANAD1=A1HA1D1,所以NH∥A1A∥DD1,所以平面MNH∥平面C1CDD1,

所以MN∥平面C1CDD1.

2. 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CB=90°,所以BC⊥AC.

由于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BC⊥PA.

又PA与AC相交且在平面PAC内,

所以BC⊥平面PAC.

又因为AF平面PAC,

所以AF⊥BC.

又已知AF⊥PC,且BC和PC是平面PB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AF⊥平面PBC.

《聚焦三视图》

1. ②④. 2. 80003,200(3+5+2).

3.

如图所示,设长方体的高,宽,高分别为m,n,k,由题意得m2+n2+k2=7,m2+k2=6,解得n=1.又1+k2=a,1+m2=b,所以(a2-1)+(b2-1)=6,即a2+b2=8,所以(a+b)2=a2+2ab+b2=8+2ab≤8+a2+b2=16,于是a+b≤4,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

4. (1) 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2) 这个几何体可看成是正方体AC1及直三棱柱B1C1Q-A1D1P的组合体.由PA1=PD1=2,A1D1=AD=2,可得PA1⊥PD1,

所以所求几何体的表面积S=5×22+2×2×2+2×12×(2)2=(22+42)(cm2).

所求几何体的体积V=23+12×(2)2×2=10(cm3).

《构造长方体巧解球与内接三棱锥的组合体问题》

1. D 2. C 3. (2) 33;(3) 22.

“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 1,2,3或4(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

2.2

3. 甲→④;乙→③;丙→①

4. 平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5. 60(借助三视图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6. ③④

7. ③

8. 7π3

9.6,6,6π(长方体及球)

10. 75

11. 直角面面积的平方和等于斜面面积平方;中面面积等于斜面面积的14(三棱锥的性质)

12. ②③④(空间的垂直)

第13题图

13. (1)因为SA⊥平面ABC,所以SA⊥BC.

又AB是⊙O的径,C是圆周上任一点,所以BC⊥AC

而SA∩AC=A,所以BC⊥平面SAC,SA平面SAC,

所以SA⊥BC.

(2)由(1),可证得平面SAC⊥平面SBC

又平面SAC∩平面SBC=SC,AF⊥SC,所以AF⊥平面SBC.

由AF⊥平面SBC,SB平面SBC,得AF⊥SB.

又AE⊥SB,AF∩AE=A,所以SB⊥平面AEF.

14. (1)设A1C1∩B1D1=O1,连结O1G,

可证BEGO1是平行四边形,EG∥BO1.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得EG∥平面平面BB1D1D.

第14题(1)图

(2)由棱柱的定义,可得BB1D1D是平行四边形,

于是有B1D1∥BD,

连结FO,HO1,AC1,

利用中点条件,可证得FO∥HO1.

再利用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BDF∥平面B1D1H.

第14题(2)图

(3)由(2),知平面BDF∥平面B1D1H,

要证A1O⊥平面B1D1H,

只须证A1O⊥平面BDF,

由正方体的性质,可证BD⊥平面AA1C1C,

从而得到BD⊥A1O.

第14题(3)图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可得FO=32,A1F=32,A1O=62.

由A1O2+OF2=A1F2,可得A1O⊥FO,

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1O⊥平面BDF,

又 平面BDF∥平面B1D1H,

所以A1O⊥平面B1D1H.

(4)由BD⊥平面AA1CC,可得平面BDF⊥平面AA1C1C.

15. (1)取AA1中点F,连结DF,DE,B1E,B1F则平面B1EDF即为所求.

(2)借助平行关系考查探究题.K为DD1中点.

(3)借助垂直关系考查探究题.不存在,

假设存在,则AC⊥平面BDD1B1,

而BD平面BDD1B1,所以AC⊥BD,

而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

  

AB=AD,与AB≠AD矛盾,所以不存在.

16. (1)因为DD1⊥平面A1B1C1D1,DD1⊥平面ABCD,

所以平面A1B1C1D1∥平面ABCD,DD1⊥DA,DD1⊥DC,

于是有C1D1∥CD,D1A1∥DA.

设E,F分别为DA,DC的中点,连结EF,A1E,C1F,

有A1E∥DD1,C1F∥DD1,DE=1,DF=1,

第16题图

所以A1E∥C1F,于是A1C1∥EF.

由DE=DF=1,得EF∥AC,故A1C1∥AC,A1C1与AC共面.

过点B1作B1O⊥平面ABCD于点O,则B1O∥A1E且B1O=A1E,

B1O∥C1F且B1O=C1F,

连结OE,OF,

则有OE∥B1A且OE=B1A,OF∥B1C1,且OF=B1C1,所以OE=OF.

因为B1A1⊥A1D1,所以OE⊥AD,

因为B1C1⊥C1D1,所以OF⊥CD,

所以点O在BD上,故B1D1与BD共面.

(2)因为DD1⊥平面ABCD,所以DD1⊥AC.

又BD⊥AC,DD1和BD是平面B1BDD1内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C⊥平面B1BDD1.

上一篇:中南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下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名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