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工作思路(共8篇)
1.规划局工作思路 篇一
过去的一年,南平市城乡规划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住建厅的工作部署,健全规划编制体系,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对内抓制度规范,对外抓服务拓展,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双丰收。
一、20__年工作情况
(一)规划编制方面
1、以规划编制工作为核心,持续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根据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空间的规划研究,逐步完善各项规划体系,提高控规覆盖率。
在总规层面。抓住国务院同意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同步开展人口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武夷城镇带空间布局与分区发展等六个专题研究。积极推进县(市)总体规划修编,督促和指导县(市)抓好总体规划中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等划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邵武市总规纲要和邵武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评审,建瓯市总规和建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评审;启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有武夷山、顺昌、政和、光泽等四个县(市)。
在控规层面。组织编制了南平中心城市(延平区)规划管理单元划分研究,完成中心区(含紫云、四鹤、梅山)分区、黄墩分区、水东分区、水南分区单元控规编制,目前中心城市(延平区)单元控规覆盖率已达60%。指导和协助西芹镇组织完成南平西站片区及西站接线控规、龙踞山旅游综合体控规编制,与延平新城指挥部合作组织编制延平新城陈坑瓦口工业园、增坑物流园、洋坑码头、段树坑控规等。
在专项规划层面。重点推进有利于城市特色塑造、空间优化、功能提升、方便生活的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南平中心城市(延平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引导城市规划区内村民建房,开展南平中心城市(延平区、建阳区)规划区内村民建房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防震抗灾规划征求意见。协助有关职能部门编制《南平港总体规划》、《延平湖旅游规划》等。
在村镇规划层面。完成2个市级试点小城镇的报批、1个省级试点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的审查工作。截至目前,5个省级试点镇(邵武市和平镇、建瓯市徐墩镇、建阳市水吉镇、浦城县仙阳镇、顺昌县郑坊镇)已完成总规报批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市10个市级试点镇全部完成总规编制。
2、以武夷新区、延平新城规划建设为重点,持续拉开城市框架。按照省里对“新区”开发建设提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和“做美、加快”的要求,坚持绿色理念,加强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武夷新区:围绕“一山两区三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风景名胜、城市中心、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功能分区,加快推进各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新区、旧区、景区、保护区、产业园区的有机衔接。目前武夷新区核心区(南林-赤岸)控规已获批,兴田组团控规、月亮湾片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崇阳溪两侧重点地段修规、崇阳溪保护开发及通航规划、渭村片区控规及兴田组团地块控规等均已完成初步方案;综合交通、城市景观风貌、崇阳溪景观带等重点专项规划正在不断深化。年底前将完成邵口部-西岸、芹口、东站、新岭等片区控规修改完善和报批工作。延平新城:建设延平新城是加快中心城市空间重构、发展转型的重大举措,是迎接高铁时代到来的需要。我局组织编制了延平新城总体规划、控规等各个层面的规划;同时,主动到延平新城指挥部对接洋坑港区开发、增坑物流园区建设以及多条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主动送规划上门。
3、以建设“美丽南平”为引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绿色发展。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战略和“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结合生态城市和旅游城市建设工作,着眼于亮化美化绿化,全面推进“三边三节点”等重点区域景观整治和改造,做好规划服务工作,持续推进“四绿”工程,打造生态绿廊。完善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规划,重点跟踪南平市高铁片区交通枢纽节点及绿化景观工程、南平市滨江路沿江景观带改造工程两个省级“三边三节点”重点项目;开展南三龙铁路南平西站站前片区、夏道风情小镇城市设计,规划好南平北和南平西两个城市门户;积极帮助解决中心城区公建设施配套不足问题,完成了4个社区体育公园选点,义务帮助梅园新村、怡景嘉园等社区设计农贸市场的改造方案,积极推进人民医院新址、延平书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的落地。完成南平境内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历史风貌区普查;协助市政协做好延平湖历史文化建设的专题研究,配合市文广新局做好南平市历史文化保护开发整体规划。
(二)规划管理方面
1、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变“要我规划”为“我要规划”:站位全局,顶层设计,立足本级,辐射全市,主动作为。对一些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重要节点规划等,都能够做到想市委、政府之所想,急黎民百姓之所急,提前谋划,提前运作,努力当好市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百姓的公仆。变“找上门”为“走上门”:积极服务基层、服务重点项目、服务招商引资。对村民建房批量办证项目推行送证上门服务;对入驻工业园区的建设项目采取特事特办,切实做好优先办理、快速办结、上门服务、协调配合、跟踪督办;对已签署成交确认书、但因资金等原因未签订出让合同的工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先行对其项目总平图进行预审,以促成这类项目早日开工。变“闭门搞规划”为“开门编规划”:不断丰富城乡规划工作的途径,开展送规划进社区活动,多种形式征求广大市民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2、创新审批服务机制、优化审批服务流程。一是积极探索并联审批模式,按照“同步收件、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分别发证”的运作模式,牵头发改、环保、国土部门对市本级办理的省、市重点项目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实施部门间并联审批,以杜绝部门间推诿、扯皮,从而缩短办件时间、提高效率。二是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将局审批事项梳理、整合为6个行政许可事项、1个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个公共服务事项、1个行政确认事项、2个行政处罚事项、1个行政监督检查事项。并对办事规程中涉及的兜底性条款进行清理,彻底避免在纸质和网上办事规程中出现“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等字样,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前置条件。三是实现窗口当日办结“零”的突破,随着“一书二证”延期这一办理事项作为即办件授权窗口办理,打破了我局所有办理事项都是承诺件的现象,即办件从无到有,提升了当日办结率。全年审核审批科获得第一、第三季度“红旗窗口”,三人次获得“服务之星”称号。
3、注重管理质量、提升审批效能。向社会各界公开十项承诺,叫响“马上就办”,落实“办就办好”。所有审批项目均通过局建设项目联审会集体研究,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内运作,确保审批流程的公开、公正。今年1-11月共依法核发“一书两证”202件,其中选址意见书46件,规划面积161.4万平方米;用地规划许可证68件,拟用地面积1367.8万平方米;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88件,拟建筑面积71.9万平方米。按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70%。完成32个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审查、51个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核实,出具规划设计条件、规划意见函等批复67份,为紫云公租房、新建路铁路棚户区等7个保障性住房,市立医院综合大楼、青少年活动中心等8个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均未发现有以权谋私、违规审批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队伍建设方面
1、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今年2月起,在局党组的带领下,全局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线,全程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作风建设,以反对“四风”为抓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正确理解把握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增强群众观念,提升做好群众工作能力。二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挂村服务”、“美丽乡村”规划调研等活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尽办帮助解决,树立了依法行政、全面履职、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三是进一步缩短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着力解决规划理念不够新,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村民自建房、危旧房改造等工作推进力度不够,以及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一些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四是进一步完善了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形成定期上街开展规划宣传并征求意见、送规划进社区、定期研究群众意见建议、定期下基层联系县(市、区)住规局和互动联动挂点村、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工作制度,逐步构建加强与基层群众密切联系的机制体制。
2、着力强化队伍素质提升。以开展创建“服务发展最佳科室”、“党员先锋岗”、“十佳党支部”、“十佳党员”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政风行风评议和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今年先后邀请了上海、天津、南京、厦门等规划设计单位的规划专家来延为全市规划系统讲解规划设计6场,本系统领导开设关于城市设计、日照分析、美丽乡村等专题讲座5场。采取“小集中”的方式,由分管领导分批次带领各业务科室负责人,深入县(市)作业务培训,与县(市)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交流我市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经验、做法,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具体工作。此举既精简会议,又达到预期效果,很受到基层住规系统的欢迎。
3、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从行政管理、廉政建设、机关效能、组织人事四大类着手,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南平市城乡规划局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财务制度》、《公务接待工作规定》、《车辆和驾驶员管理规定》、《关于重申进一步严肃上下班考勤、请销假制度的通知》等13项规章制度和文件。局主要领导带头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联审制度、主要领导“四不直接管”、主要领导末位表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等制度,规划编制项目的委托由局立项联审会议研究决定。通过严格用制度管人管事,机关工作纪律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不断提升。
回首过去的一年,思想建设和业务工作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工作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如:规划编制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不相适应,并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规划区内控制性详规覆盖率有待提高;规划技术管理人才还较缺乏;规划的批后管理上力度还不够刚性等。
二、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城乡规划工作,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视察福建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部署,创新规划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规划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精心打造绿色城市、特色乡镇、优美乡村,有效服务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贯穿“一条”主线:
以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主线,着力服务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以刚结束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市委的工作要求,把持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局党组仍然保持原有的高压态势,一以贯之抓学习、加大力度抓整改,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确保我局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规划系统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常、细、长”的要求,提高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效地运用“群众观点”来指导城乡规划工作,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渗透到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的理念、内容和各项机制中,贯彻落实到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规划管理等各个方面,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依法严格实施城乡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科学决策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以及干事创业能力,多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全面推进规划工作科学发展。
(二)围绕“两个”重点:
按照“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发展目标,编制好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公共要素配置等专项规划。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城市规划区内规划控制一张图。提高“一市两区”的规划覆盖率,倡导建筑风貌的协调统一,加快市、区道路、交通、给水、排水、排污、交通、卫生、公交、燃气等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土地、能源、电力、产业等要素规划,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公共设施规划的编制,大力推进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以服务武夷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兴发展区域的崛起。
按照“北收、南放”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对建阳、武夷山的城乡规划工作的协调和指导,逐步加大对武夷新区分局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将武夷新区作为工作主战场之一。继续深化完善各项已通过评审的编制项目,抓紧上报市政府审批;抓好正在编制的兴田组团控规、南林片区水之廊地段修规等项目的评审组织;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云谷小区等重点项目的方案设计,打造出高效便捷、服务于民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商务中心和全国一流的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加快推进武夷新区及南林片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协助市直各有关部门开展路名、旅游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做好新机场选址规划的前期工作。同时继续抓紧抓好在编规划编制审查工作和已批规划管理执行工作,梳理落实尚未签约规划编制项目。
以服务延平新城为重点,持续助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按照“科学、有序、高效”的工作原则,将城乡规划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在征得市政府同意的前提下,逐步下放给延平区。抢抓合福高铁、南三龙快铁和延顺高速、绕城高速的建设机遇,做好高铁、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重点项目的规划服务,推进中心城市路网建设,持续拉开城市框架。强化延平新城和西芹片区规划实施,以总体规划为依据,有序推进延平新城和西芹分区单元控规编制工作,力争20__年底前实现中心城市(延平区)单元控规全覆盖。进一步细化启动区、重点产业片区、港区(码头)、安济站前片区等四大片区的深化设计,系统梳理延平新城的市政交通设施,积极主动配合新城建设指挥部做好招商引资和市政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三)着力“四个”提升:
提升城乡规划理念。一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树立超前规划、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的规划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接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知识。加强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和科学衔接,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学习厦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和“多规合一”、莆田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晋江新型城镇化等经验做法,结合南平实际开展相应专项研究。二是搭建交流平台,成立南平市规划学会和建筑保护协会,积极参与南平市城市发展战略决策和重要建设项目的论证、咨询,协助做好有关项目的论证和规划设计方案的评审等技术服务工作,为促进古建筑、古村落保护提供规划技术支撑等,开展同国内外、省内外同行业的合作交流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积极邀请省内外优秀规划编制单位参与南平市重大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借力、借脑”,引进先进的规划理念,产生好的规划方案,带动南平市规划编制水平的全面提高。
提升规划编制水平。一是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规划布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__~20__年),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抓住南平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时机,开展南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科学指导县(市、区)正确把握城市及城镇的不同功能和发展定位,编制总体规划、镇村体系和布局规划;积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指导有条件的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完善规划设计。二是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重点关注与民生焦点和城乡规划前沿技术理论有关的专项规划编制,根据编制经费情况逐步开展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和控规层面的公共服务设施、防洪排涝、城市慢行系统、城市水系、城市水循环、城市渣土消纳场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着力推动地下空间布局,供水、给水设施布局,加油站、加汽站充电桩布局等专项规划,促进市政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控规动态维护和管理机制。三是逐步向城乡共建共享转变。从单纯建设美丽乡村向城乡共建共享转变,大力组织实施“宜居社区共建共享”行动计划,将城市宜居社区建设列入共建美丽南平的重要内容。结合“绿色乡镇”创建,以及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合理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地打造各具特色的商贸重镇、旅游旺镇、产业集镇、历史文化名镇。继续抓好5个省级试点镇和10个市级试点小城镇规划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风貌整治规划。同时,优化社区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重视老旧社区、城中村社区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开展棚户区改造“五原”问题的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完善社区交通、教育、医疗、文体、养老服务等机构设施,为充分发挥社区功能提供规划保障。力争到20__年底,各县(市、区)宜居社区比例达到30%,20__年达到70%,20__年全市所有社区基本达到宜居标准。四是着力提升城市形象。以迎接高铁时代到来为契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富有闽北特色、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4A文化旅游景区,不断提升高铁时代我市旅游的吸引力和承载力。着力做好南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兴田)的布展工作,综合体现闽北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城乡建设和未来发展蓝图,打造现代化、多功能的规划展馆,形成武夷山旅游的新景点。五是继续强化规划编制指导。在加强对县(市)、乡村规划编制过程的指导的同时,指导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市交通、市政、综合防灾、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填补我市有关专项规划的空白。
提升规划管理效能。一是健全业务审批规程。开展《南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南平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切实规范和指导南平市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重点是针对南平山地城市特点,在地下空间利用、日照分析、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指标和规划核实办法、规划审批管理等专项上提出详细的技术细则;继续完善《南平中心城市(延平区、建阳区)规划区内村民建房专项规划》,推进村民安置用地、回拨用地的标准制定和落实工作;研究制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部门联审制度》,对涉及消防、安全等及其他有特别影响的进行部门联审,进一步规范审批工作。二是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加强审核审批科(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尽可能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尽可能快速便捷的服务。主动参与和介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区域的规划建设过程,积极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规划服务。对工业企业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坚持“绿色通道”办理,实行“整体打包、随到随办”,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主动帮助基层、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完善南平规划信息系统。围绕“智慧南平”、“数字规划”建设,推进规划全过程信息数字化。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提高应用水平,提高技术保障能力。不断开拓规划信息服务新领域,计划启动规划编制项目管理系统,逐步完成“一张图”体系的建立,力争20__年可实现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全覆盖。四是强化规划监督。加强日常规划管理,严把规划方案审查关。着眼于用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严格按照总规要求,突出绿色城市建设,高标准高品位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重点区域规划,按照控规要求将各项公共设施同步落实;加强日常规划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把规划督查作为规划管理的一项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提升队伍形象。一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学习型、务实型、复合型规划干部队伍。继续加大招考招聘和培养培训力度,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业能力。突出抓好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规划干部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把握技术难点的能力、应对复杂矛盾和解决焦点问题的能力。将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升甲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加快推进。二是强化作风建设。切实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持续整治“四风”,把全局上下作风根本性转变用刚性的制度规范起来,要规范公务接待报批程序,杜绝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多下基层多接地气,把人民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履职的目标。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把制度治党的工作常态化,坚持不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持无条件遵守“八项规定”的有关制度,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并举、三位一体。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推进规划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结合行业特点,把健全完善廉政制度建设贯穿于日常规划行政审批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干部职工廉政警示教育,自觉爱岗、爱业、爱家,增强廉政勤政意识,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营造健康的廉政氛围,保证规划队伍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促进全市城乡规划事业科学发展。
2.规划局工作思路 篇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必须结合当地条件进行建设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必须根据本地的情况进行实地的建设策划。在多年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国确实经历了很大的飞跃,但是仍然会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广西新农村建设,将对解决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领导机构上下不对应、不统一
广西自治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事人员主要由其农业厅内抽调部分同志组成。办公室设立在自治区农业厅。建设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自治区农业厅,难以完全协调好这项工作。有的地方领导工作没思路、力量不到位、问题不解决、资金不落实。
(二)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足
部分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较低,畏难、怕麻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很低。“等、靠、要”思想在部分农民观念中比较严重,人民的参与性不高。并且,只重视硬件建设,轻生产发展,严重忽略了乡风文明建设和生产发展的进步。
(三)建设项目资金中,农民群众自筹资金经济负担重
投入的资金十分分散,无法有效整合。新农村建设涉及部门较多,上级按部门下达投入资金,单位对试点建设项目审查标准和选择不一,投入的分散资金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实施具体操作带来困难。并且,无论建设项目的种类和质量需求,政府拨放的专项资金标准都一样,没有明显的差别。这就使建设质量高低不一,自筹资金的人民群众负担不一。
本文以农村道路的开发建设举例说明,机耕路是通屯道路的主要种类。道路路基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路基。跟据有关新农村的道路建设方面技术指标要求进行测算,按照18公分厚、路宽3.5米的通屯道路水泥算,道路造价大约在在17万元每公里,如果,政府在每公里补助12万元,则群众每公里就必须自筹3万元。每公里的资金缺口就达到了约2万元。在2006年,完成村道建设17条137.51公里的邕宁区,屯道建设53条115.75公里,在建设资金中,群众自筹资金已达1225万元。
(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没有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
建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村屯道路、人畜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通过新农村建设发展起来。在试点区县调研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通村道路、通屯道路双开通,另一边是村屯水泥道路路面破损、坑洼十分破烂。一同调研的县乡同志就在身旁,问下村屯道路谁来维护?大家相顾茫然,一脸无奈。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领导机构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当担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相应责权,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协调单位,具体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
(二)探索建立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正确处理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强的关系,既要让人民具有良好的参与积极性,又要保证国家的资金投入快速到位。把建设的精神和态度由“要我建设”、“为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
(三)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指导的针对性
据中央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应视各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结合不同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采取不同建设方法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可以采取市场化调查办法,确定3—5个较为富裕的城郊地区,进行对房地产企业投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的引导工作,让房地产企业具有可以在农民宅基地上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农民回迁房新区和商品房小区。
(四)明确建设规划,确定投资的重点项目
必须要在科学、实际的理论规划下进行建设指导,遵循详细科学规划,认认真真建设,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规划建设要布局合理、高起点、特色突出。要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共同需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的建设项目的科学研究要按照建设需求,确定最恰当的建设重点。研究提出新的科学的建设项目。要以农民最根本的利益为最终落脚点和最初出发点,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五)抓好试点,探索建设新途径新方法
各级党政领导人应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建立自己的建设试点。深入到基层农民家庭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农民的根本需求,根据人民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水准、高质量的规划建设。领导应确定试点的发展任务、发展目标以及发展的最终方向。确立仅有工作的切入点和工作重心。并将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规划。让群众可以更好的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和要面临的困难。逐步探索出一条最适合于自己地区的建设之路。更好的指导建设的发展,防止盲目工作的情况出现。
三、县域规划的原则
“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原则。各区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方法,以区县为单位,科学制定到2020年覆盖县域的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科学布局村庄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村落民居特色和便利为民服务。结合县域地形、交通等条件,考虑土地整理、产业连片发展等建设项目要求,按照聚居区、散居区、半散半聚区三类建设模式,合理确定新村的发展建设模式。
四、县域新村规划的新理念
(一)由单目经济标型规划转向综合目标型规划
自上而下的强制型规划方式具有很大的落后性,这就需要把规划方式向协商型规划、双向互动互求方向转换。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共有三种类型存在于县域新村规划形式中。以生产力布局为主,把生产力布局作为核心任务的传统的县域新村规划是十分不合理、不科学的建设规划,主要存在于城镇体系规划当中。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没有有效提高资金的数量和经济效益,反而迫使日后的经济发展面临恐慌。因此,建设的目标应随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由经济单目标的规划类型转化为综合性的目标规划类型。
(二)重点转向城乡整体、区域规划
“二元分割”的规划思维在传统县域新村规划当中非常明显。由于规划将目标囿于经济生产这一唯一的范围,因此,在传统县域新村规划中,这种不科学不理性的思维特征十分明显。为从根本上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变,就必须明确以创新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型经济的重要性。有了这一科学的思想指导,乡村就可以实现相互组合流动,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将被重新审视、发现并且会有更多的人去理解。
(三)面面俱到的规划类型转向问题型规划类型
面面俱到的规划类型体现了工作人员的认真和努力。但是,由信息发展迅速的现状来看,这种规划类型其实是一种耗费精力财力、浪费时间和降低工作效率的规划方法。而且,这种规划方式也让各界规划人员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因此,我国的县域新村建设规划必须由面面俱到的规划类型转变为问题型的规划类型。
(四)由单方案刚性规划类型向多方案弹性型规划类型转化
作为衡量县域新村规划有效性的标准,保证调控程度和弹性平衡是规划方案的又一重要要求。这就要求规划人员必须转变原有的规划手段,用行政手段,将计划型规划方式转变为将市场与计划兼容的规划类型,将规划的类型转变为应变更强的弹性规划类型。
(五)由虚调控型的规划类型转向以空间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实调控型规划类型
区域发展的县域新村规划重点必须进行转变。要由以生产力布局为重点的和城镇体系布局为重点的规划方式,转向为以空间资源配置为规划重点的规划方式,划定管制区域,制定相应空间的使用要求。转变当前“权力法码”盛行的不良状态。
(六)由单规划的规划模式转向多种方式的规划模式
“区域”代表的是按某种目的划分出的空间地域概念。也就是说,区域具有类型、层次差异。对于不同编制的县域新村规划也就应当采取不一样的规划建设模式。当前,我国县域新村规划的形式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开始由单纯的物质实体的形态规划扩大到非物质实体规划在内的综合性规划。
五、结语
3.农村配电网规划管理思路研究 篇三
一、存在于农村配电网中的规划性问题
(一)电力需求预测不准
人员的缺乏是导致电力需求预测不准的主要原因。与城市配电规划一样,从事电力检测的人员承担着繁重工作任务,工资待遇却普遍不高,这在农村表现的更为明显。工作人员的流失使得人员难以负担电力预测的工作强度。再加上农村工作人员在技术专业性上的不足,使得负荷预测出现了数据不全、结果不准的局面。以宿州市下属某县为例,该县在进行2015年的电力需求预测时选择三种方法分别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为:①弹性系数法——7.4*108KW/h;②分区预测法——5.9*108KW/h;③人均用电预估法——4.8*108KW/h。这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有极大的差异,在进行最终判定时多选择结果居中的方案作为最终结论,这无疑忽视了对各方案准确性的分析,若与实际情况中电源点的分布、具体线路路径的走行比照,与网架结构不符合而带来极大的误差。
(二)投资估算存在偏差
受农村客观条件的影响,电网公司通常在单位工程造价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技术经济原则的规范,于是单位工程投资通常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可比性极低。如在安徽省宿州市,同一型号的电缆,其每千米单位造价有150万元和100万元两种;其无功补偿装置也有400元/千伏与230元/千伏的差别;再观县城居民的改造投资计算结果,有500元/户,也有260元/户,其投资估算差别极大。
(三)配网管理不够完善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对配电网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时,依然停留在对现状的简单统计上,不仅数据收集不完全、文字表达不清晰、结果不对应不准确、概念互相混淆,更是没有基于科学规划对电网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比如,无法基于线路负载率与联络方式分析出线路的内部缺陷所在,无法针对电压偏低的问题分析出造成电压偏低的实际原因或对原因重要性没有正确的排序。
一些地区虽然实行了电气二次/配网自动化,却缺少应有的建设规划方案,尤其是在设备、技术以及具体工程内容上,缺乏应有的统筹性,管理分散,脱离实际。对于武功补偿和电压补偿缺少应有的专项规划。以宿州市某县为例,当地变电所本为密集型的电容补偿模式,无功补偿容量按规定应为主变容量的1/10左右,电压补偿容量则应为变压器的1/10左右。但在实际的规划中,两种设备无法同时安装,缺少对电压工频的专项分析。
还有一些地区,没有对经过规划的电网结构进行全面分析,使得供电能力大幅下降,线损率升高,对经济效益更是只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安徽省宿州市的另一县城为例,该县人口100余万,占地2000余平方公里,在“十二五”期间获得投资3.4*108元,规划人员在计算效益时仅使用了最简单的列表法,最终利润总额仅为0.3*108元,这样的结果完全无法作为电网投资的可靠依据。
(四)与新农村发展要求相悖
新农村的发展对电网的功能定位提出更高要求,而农村配电网现在仍无法做到对村级配电网进行准确定位,即依然停留在乡镇、年度层面,其建设线路规划尚无法细致到村级。
二、规划管理思路
(一)给予高度重视
农村配电网存在着许多规划性问题,比较为人所熟知的有技术资金不足、主网架构落后、城乡差距巨大、不符合新农村发展需求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农村地区在硬件和客观条件上的不足,也有规划管理人员对农村配电网的忽视。这就需要规划管理人员对新农村的电网规划建设给予更高的重视,加大、加快对农村配电网的规划,按照农村配电网发展需求,结合实际制定出最适合农村经济建设的配电网规划,避免盲目建设造成的人力、资金、物力浪费。
(二)加大人才培养
造成配电网出现规划性问题的一大原因便是人才的匮乏。现有电力人员虽然在工作经验上非常丰富,但年龄的限制使其在技术专业性上存在着极大的欠缺,这使得农村配电网在电力需求预估结果和电力数据分析结论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对此,规划管理者应加强人才培养,联合各高校,设置相应的电力专业,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吸引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进入电网公司,投入到农村配电网的规划管理工作中。对于年纪较轻的现有电力人员,则要结合其个人情况,给予相应的培训,酌情安排其进修,以提高其技术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而推动农村配电网的规划质量。
(三)及时更新配件
受经济条件所限,农村配电网通常在数十年始终使用同一个配件,配件本身性能已经无法负荷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老化的配件更会带来危险。对此,必须要结合变压器等设备的无功补偿情况以及现有的线损率,适时更新配件,以實现配电网配件的合理规划。
(四)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
国内各省市的电网自动化运行结果证明,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实现电力配电的科学管理,农村配电网也应如此,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而优化当地网架基础建设,促进经济的同步发展。
结语
农村配电网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被科学规划管理,电力人员应理清工作思路,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及时更新配件、发展自动化技术等方法来积极推进农村配电网的科学规划。
4.2020人大工作思路规划 篇四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镇人大主席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乡镇人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基层代表的主体作用,凝聚力量,奋发进取,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委中心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政治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镇人大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一是紧扣根本,找准工作定位。要在人大代表、人大队伍、人大工作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镇党委领导,自觉将人大工作放在地方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坚持一如既往地向镇党委请示汇报工作,确保在思想上紧贴镇党委意图,工作上紧扣镇党委主题,行动上紧跟镇党委步伐,使人大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把镇党委的重大决策意图上升为全镇人民的共同意志,切实担负起人民的信任、历史的重托。二是弘扬主题,提升工作能力。坚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好镇人大和全体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好功夫。三是践行职责,发挥应有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深刻领会新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助力发展和维护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要求
始终牢牢把握民生这一人大工作基本要求,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出实招,在保障改善民生上用实劲,更好地集聚民智、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一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联村联组、结对结户进行帮扶。示范引领群众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村内沟渠塘坝和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主动拆除“四房”,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二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结合扫黑除恶工作的开展,搞好平安创建活动,各级代表开展大走访、参与召开户主会,对非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的行为进行监管,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持续关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和特殊信访对象舆情事件,确保大局和谐稳定。三是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盯紧脱贫攻坚、村庄规划、农业生产、社会保障、集镇建设、教育布局等重点民生实事,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要求。
三、坚持科教兴镇,充实人才储备
在本月*日,我和一位市人大代表在走访一位老支部书记时,他郑重的向我提出,要尽全力保住武穆祠小学的想法,我问他“这座小学现在有多少学生”,他说“***个”,当听到这个数字后,我给他解释,没有生源,学校如何发展,如何给孩子们带来系统的教育,保住这所学校还有意义吗?还有一所小学,校长生病休长假,代校长是一位代课老师(在这里我绝对没有贬低代课老师的意思),但是没有系统的教育规划,没有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教育该如何发展?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有很多天赋异禀的学生因为没有好的教育,逐渐泯然众人,作为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和人大工作者,我非常担忧桃林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桃林中小学教育现状是14所小学,5000余人,3所中学,1600余人,教学没有规模,代课老师偏多,共***人,我之所以列出这些数字,我是想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做大做优做强我们的教育事业,我在此次人大会上提出桃林教育发展,是想给在座的各位抛砖引玉,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一起为桃林教育发展构建出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蓝图,少年强则桃林强,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也必须要做点什么。
四、坚持探索创新,激活工作动力
5.规划局工作思路 篇五
自“七五”普法和“六五”依法治县工作开展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x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2020年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法治建设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
完善调整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各科室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指定由局机关办公室(法规科)负责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在年初制定了全局工作计划和各科室工作目标,根据计划对全局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定期跟踪检查,并结合例行督察、案卷评查等工作,就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自查自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并通过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
(二)规范执法主体,夯实内务基础。
我局坚持和完善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制度,结合实际,制定了学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的经常化,上半年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员大会学法3次。深入学习了宪法、《民法典》、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与业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托公务员网络课程,组织公务员开展法律在线学习,按要求完成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加大对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力度,我局今年有7名工作人员获得行政执法证,目前共有22名在编人员持有行政执法证,为我局执法队伍的日益完善奠定了基础。积极参加市监局开展的公平竞争审查培训,对我局规范性文件进行排查。对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律由分管局长审核通过后局长签发,对执法文书全部使用法定的预定格式,对各级文件整理装订成册,对各类办案会议、检查认真记录,对举报材料及查处结果归类存档。
(三)履行普法责任,开展社会宣传。
扎实开展送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群的法律意识。“4·22”
地球日、“6·8”海洋日、“6·25”土地日期间,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人次,还通过短信、微信、QQ、LED显示屏等渠道,广泛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加强学习,提高依法行政素质。
为了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准确运用法律的能力,我们订购和编印了《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等多种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材料,由局领导带头,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研究讨论与培训考试相结合等方式,加强人员的理论和业务学习。
二、依法行政推进情况
(一)完善制度,逐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建立了内部会审、集体决策等制度。
对土地审批、采矿权登记、海域审批等重大许可事项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实行相关科室集体会审、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有效地防止了各种以权谋私行为发生,保证了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二是健全了自然资源和规划违法案件查办制度。
根据全国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相关要求,建立健全了动态巡查、重大疑难案件会审、案件报告备案等制度,使系统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强化事前公开。根据新“三定方案”的机构职能调整情况,我局及时做好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规范事中公开。我局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办理案件。在立案、调查、审批、处罚、送达等环节都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在行政处罚告知书中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的权利,对于处罚金额大的案件告知当事人享有听证的权利;在处罚决定书中告知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的途径与期限;送达回证上载明送达文书的名称、文号、送达方式、送达地点等内容,送达回证加盖了公章,确保各类法律文书送达到当事人。我局办理的行政执法案件多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并有两名以上的行政执法人员签名;受送达人拒签的,采用留置送达的方式,并邀请社区等有关基层组织代表到场见证;推动事后公示。我局通过xx省政务服务网和县政府门户网站定期公示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处罚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二)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我局制定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了执法人员要求通过文字、音像记录等方式对执法程序、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记录;二是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推进全过程记录执法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目前我局配备了执法记录仪、移动平板、照相机等设备,对现场巡查、检查(勘验)情况等进行执法全程记录,实现行政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监督管理。
我局按照执法程序进一步统一了执法文书,明确了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要求,明确了执法过程中现场拍照记录入卷规范、执法记录仪及其他录音录像设备录制的音像资料保管方式、记录入卷办法和要求。(三)推进“xx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应用。
严格按照《关于印发xx市全面推广应用“xx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将“xx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全部执法检查活动的首选,合理制定检查任务,有序开展执法检查,着重推进部门双随机检查工作。我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入库执法人员数11人,执法人员账号开通数11人,账号开通率100%。任务总检查户次25次,其中双随机抽查户次10次,日常检查户次15次,任务完成率100%。掌上执法实施检查户次25次,掌上执法实施检查率100%。目前抽查事项覆盖率100%。下一步我们要加快企业、非企业等监管对象信息归集,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配备移动执法装备,根据完成在双随机开展中加强信用监管和联合执法,完成双随机任务抽查设置时引入信用权重的任务数占比达到50%,跨部门联合双随机占比达到5%以上。
三、严格清理,进一步规范部门行政行为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自2020年我局从以下五方面加强审批职能整合:
一是明确进驻窗口事项,明确我局驻县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及权限范围;
二是认真梳理事项办理系统及环节,做好各系统平台的对接、运行、管理等工作。
配合推进政务服务2.0、3.0平台,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考核、完善和应用;三是明确业务科室和窗口职能划分(县级审批事项总体上以业务处室为主,窗口负责办件系统日常管理:受理、办结、发证、删选、统计等工作);
四是实现驻窗口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100%掌上办、100%跑零次;
五是为无缝对接县跑改办(具体任务基本由县审招办牵头)相关工作,权力事项库的统筹管理和梳理任务分配,由自规窗口承接。
(二)进一步规范权力清单。
目前我局依申请的主要政务服务事项,有行政许可类65项,行政确认类41项,其他行政权力34项。其中局空间规划科的部分事项,由窗口受理、再移交科室办结;划拨土地补办出让和原址重建用地审批由窗口全程办理;不动产登记事项由不动产登记中心承办。
(三)积极开展行政诉讼、复议应诉工作。
2020年我局共涉及诉讼复议案件9件,主要涉及不动产、规划,其中8件全部结案,其中不动产败诉1件。
四、严格执法,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做好2019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做好2019及2020年季度卫片执法工作,已核查下发土地卫片执法图斑20个,面积为79.1亩,涉及耕地面积为0,经内外业核查,其中16个为合法图斑,面积为72.9亩,4个为临时用地,面积为6.2亩;配合林业科查处案件,根据2019省森林督查卫片下发的9个图斑,9个图斑共分成7宗案件进行处置,共涉及林地面积12136平方米,现7宗案件均已作出处罚决定,收缴罚没款20.6243万元。
(二)做好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攻坚。
经过比对重点区域范围,特别是对部下发的遥感疑似图斑和信访举报舆情线索,排查出我县共有“别墅”类项目4个,其中商服用地招拍挂出让项目、xx度假村产权式酒店项目2个项目为违建别墅。根据要求目前已叠加推进自查自纠和重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制度,扎实做好违建别墅问题的整治整改,目前商服用地招拍挂出让项目的违建别墅部分已完成违建别墅拆除工作,垃圾清运完毕,恢复土地原状。xx度假村产权式酒店项目属于自然保护地禁止建设区外,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但违规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已建别墅,不严重破坏生态,保留建筑物,对涉及违规审批的两名有关责任人员已依法依纪追责到位。
(三)持续深化相关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政治定力,紧盯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强化行业监管和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防范机制,进一步规范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的管理秩序。二是做好大棚房清理整治后续有关工作。
巩固我县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继续加强对被整改大棚房问题的日常巡查监管,防止死灰复燃和扩大范围。建立健全大棚房清理整治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开展农村非法占用耕地建房整治专项行动。
根据决策部署,开展农村非法占用耕地建房整治专项行动,仔细摸排,积极整治,按时保质完成各阶段任务。对第一批下发的197个、第二批下发的131个、第三批下发的184个图斑逐一现场调查、内业取证,已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及相关社区村已对512个图斑完成现场拍照取证和内业核查工作。各乡镇已对排查出的疑似图斑在xx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综合监管平台中进行填报,各乡镇开展摸排信息公示工作。(四)排查摸底辖区内涉嫌违法的项目。
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涉嫌违法的项目进行排查摸底,根据排查的情况再进行分析、研判及梳理,经过实地查看、影像图对比、现状分析、与自然保护地套合分析,掌握每一个项目的相关情况,并把涉嫌相关违法类型的建立的一个档案,为下步的处置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联合民宗局对全县11处宗教场所开展依法依规用地宣传,向xx负责人发放《依法用地告知书》,要求自觉申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个别干部职工法制观念和指导思想有待进一步转变和提高;
二是自然资源法制宣传工作的基础还不扎实,基层法制工作的机构建设仍需加强;
三是法治自然资源建设开展得不够扎实、深入,存在着学法热情不高,基层工作开展不均衡的现象。
2021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大局,以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为目标,以加大力度、创新思路、培育亮点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法治政府建设。
(一)提升自然资源执法人员业务能力。
积极参加省厅市局自然资源执法上岗培训、业务培训,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实现亮证执法。参加市局组织的自然资源行政执法案卷质量评查,剖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问题,提升办案人员业务水平并完善案卷质量评查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组织执法人员学习与林业、规划、海洋、测绘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执法监察水平。
(二)加强日常动态巡查。
今年共巡查82次,发现违法用地3起,制止3起,2021将按照省厅、市局要求保证每周至少两次的日常巡查,增加违法案件多发小岛乡镇的巡查次数,坚持动态巡查常态化,经常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
(三)进一步开展信访维稳。
去年信访件52批65人次,今年信访件13批16人次,较去年下降75%,总体平稳,无重大信访事项。2021年将继续做好初信初访环节,提高一次办结率,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是减少群众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关键。对群众信访咨询或反映问题,要高度重视,热情接待,耐心讲解,该受理的及时受理,按时办结,及时反馈,不该受理的,说明情况,切实做到反应迅速、稳控到位。
(四)深入开展法治自然资源建设。
6.规划局工作思路 篇六
×
×年工作思路
×年,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有关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拟定本处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主题、两个创新、三个体系、四个重点、五项目标、六项措施。
×一个主题:
×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保险和为民利民为目的,以科学规范和优质服务为手段,以强化队伍建设和爱岗敬业为保证,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任务目标,按照局党委制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社会保险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形成灵活高效的宣传网络、发放网络、稽核网络、监管网络,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两个创新:
×、机制创新。一是按照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街道和居委会的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层网络;二是按照“五险合一”的原则,加强计算机平台建设,为实施金保工程做准备;三是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职工的劳动与社保关系“两分离”现象,针对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同时配置失业人员问题,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四是以点带面推进镇属企业职工参加市级养老保险的进程,以及企业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对接问题。
×、制度创新。一是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流程对管理服务的运作规范和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实行管理服务达标制;二是加强责任制考核,明确分项任务目标,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三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准,切实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个体系
×、业务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各类基础台账,对原有的各种业务台账进行修改和完善,关联条目进行合并设置,并与计算机信息进行对接,形成以计算机记账为主体的业务管理体系。二是进一步研究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资金的办法,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运营和严格管理体系,形成养老保险基金规范化、公开化、安全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
×、制度保证体系。一是实行承诺服务,在最短时限内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做到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注销手续在个工作日内办结,核定参保单位缴费基数在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核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待遇,随到随办,对企业在改制、破产中遇到的难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二是保持电话、触摸屏、社保网三条热线畅通,做到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能够及时查询个人账户信息和养老金信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及时咨询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业务,社会各界可以随时举报冒领养老金行为。三是各项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所有科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健全,业务流程规范,工作人员均按规范的着装、规范的语言、规范的服务流程,亮牌上岗,所有工作人员均能按照规章,遵守作息时间,严守工作秩序,维护公共卫生。
×、信息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计算机数据库、社会保险卡和信息卡三位一体的离退休人员基础信息系统,完善社管中心与各社区管理机构,以及社保机构与财政部门、银行、邮局的业务协作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状况,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月足额领取到养老金。二是建立社会保险技术支持系统,尽快实行与税务部门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为最终实现“五险”一票征收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网络服务。
×四个重点
×、突出抓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突出抓好乡镇企业社会保险扩面。
×、突出抓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突出抓好社会保险队伍建设。
×五项目标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覆盖面确保。
×、养老保险扩面新增人。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发放率始终达。
×、企业养老保险稽核面确保达。
×、破产、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续接率达以上。
×六项措施
×、以法律、法规为工具,强化社会保险宣传。围绕养老保险扩面、养老保险关系续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将社保宣传作为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目标考核。在宣传方式上,实行市、镇联动,做到立体式、全方位、多样化,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在电视上开辟专题,在电台上开辟社保之声,并采取编印宣传手册、制作宣传展板、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提高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度。
×、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稳住存量,扩大增量”的总体思路,突出城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实行公司制改造的原乡镇企业这个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未在指定时间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企业,采取新闻曝光、行政执法等手段,强制其参保。同时,对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应参保单位,凡未依法登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根据用人单位职工人数、生产经营规模、本市上年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等资料,按照单位和职工个人分离征缴的办法,核定其单位应征缴费额,并及时提供给地方税务机关,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建立工商、税务和社会保险联动登记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地方税务机关和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设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联合登记窗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后日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帮助企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变更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地方税务机关据以进行税务登记、征收社会保险费。
×、建立财政、审计、劳动保障、地税、工会等部门联动稽核制度。成立××市社会保险稽核领导小组,由劳动保障部门及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配合,主要稽核用人单位申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情况,参保单位和个人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欠费单位按计划补缴欠缴社会保险费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基本养老金的行为等。在坚持常规检查与举报专查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未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的单位和改制、转制后未进行社会保险变更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已实行公司制改造的原乡镇企业作为劳动保障监察的重点,对已参保企业,重点稽核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情况,并将稽核结果作为“社会保险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以规范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全面提高社保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一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认真修订完善社保业务流程,充实调整业务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二是认真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审查、稽核职责,重点是对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缴费人数及财务状况进行稽核;三是做好养老保险基金多渠道筹集和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缴费制度,规范缴费基数,做到应收尽收;四是按照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分类处理的原则,做好改制、破产企业的养老保险衔接工作,为企业改制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根本,切实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强化社会保险机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对工作人员加强形势任务、前途理想、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教育,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扎实搞好业务学习培训,使全体人员都能把握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有关业务知识,并准确地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ד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根据“十一五”期间全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拟定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落脚点,以实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建立业务管理体系、制度保证体系、计算机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重点工作目标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社会保障“一体化”,是社会保险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一个标志。通过实行“一体化”建设,建立适应城乡各类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广覆盖”、“五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行一票征收制,打破企业所有制界限和职工身份界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可靠的社会化保障。
×、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网络制度。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署,按照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险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要求,加强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整合两项基础工作,实现与省、盐城市和我市财政、地税、银行、就业等部门的联网,充分发挥金保工程数据快捷传递、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和支持宏观决策功能,将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纳入我市金保工程建设,抓紧制定需求方案,使之达到分别与各街道事务所和各社区信息共享联网的功能。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预算制度。按照“部分积累”的基金筹资模式,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统一的基金管理运营体系,实行税务部门统收、劳动保障部门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有-的积累率,以达到预期的基金积累目标,
×三、主要对策措施
×、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扩面征收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探索各种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标准以及计发标准,做到城乡各类企业职工,包括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农村私营企业、农林牧渔产业企业的职工,都能参加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社会保险,拥有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及账户,并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千方百计地解决保险基金积累不足的问题。对于保险基金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筹集:⑴在国有资产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存量变现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保险基金,这也是对当年低工资条件下工人劳动所得产权明晰化的体现;⑵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性政策来鼓励、引导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和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⑶在缴费基数方面,鉴借西方工业国的做法,可在条件成熟时试行逐步取消缴费限额的做法;⑷在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里安排一块,或建立特殊税种,纳入财政预算;⑸在通过其他渠道筹资方面,可通过发行保险债券,或发行保险彩票等,解决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统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方式。为规范基金的运营,可以对各项社会保险费实行合并征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对合并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确定,要从考虑本统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就业率等因素出发,确定社会保险总支出水平和合理的费用分摊比例,并做到有利于向“纯积累”模式过渡。
×、为实行全国统筹做好准备
×首先是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为下一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做准备。社会化统筹的范围越大,越能做到公平。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养老保险基金,这是高度的社会化分配,也是社会公平所要求的。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研究,设计模式,制定相关法规和协调关系,以求平稳过渡,达到全国统筹的伟大目标。
×、建立社会保险呼叫系统
×为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快捷便的社区网络系统,规范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为信息服务依赖的社会保险呼叫中心。这样,不仅可以零时间直接、方便地解答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即时宣传社会保险政策,使政府和广大市民都能及时地获取双方所需要的信息,而且也能作为群众、社会监督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重要窗口,对于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注重社区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7.农网规划负荷处理的新思路 篇七
1 使用电量密度进行农网规划
1.1 电量密度概念的提出
在以往的农网规划中, 大都采用负荷密度的概念, 并且假设负荷按面积均匀分布。这里采用一种新的考核指标——电量密度 (电量按面积均匀分布) 。
电量密度表达式如下:。式中:μ为电量密度, 单位k Wh/km2;W为规划区域的用电量, 单位kWh;S为规划区域的面积, 单位为km2;Pmax、Tmax分别为规划区域内的最大负荷和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单位分别为kW和h。
为将负荷密度和电量密度进行比较, 做如下设定:
(1) 1个供电面积为S的区域, 其内部又划分为n个子供电区域, 面积依次为S1、S2…Sn;
(2) 大区域由高一级电压网络供电 (假设由35kV变电站供电) , 各个子区域由其下一级电压网络供电 (假设由n个10kV变电站分区供电) , 整个网络为辐射式供电网络;
(3) 35kV变电站和各个10kV变电站其中某个变电站的最大负荷为Pmaxn,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Tmaxn。
1.2 应用负荷密度分析问题存在的不足
负荷密度的表达式为:。式中:σ为负荷密度, 单位kW/km2;Pmax为规划区域的最大负荷, 单位kW;S为规划区域的面积, 单位为km2。根据负荷密度的概念, 可以得到各个10kV变电站的供电负荷分别为:Pmaxn=Snσn。
我国各地农户用电水平相差很大, 但是在同一个地区具体到更小的用电单元时, 它们之间的用电水平就相差不大了。通常近似认为在规划区域内负荷按面积均匀分布, 即各个10kV变电站的供电区域内负荷密度可近似认为相等, 设均为σc。
由此可以得到:Pmaxn与Sn近似成正比, 且比例系数为一常数。而35kV变电站的供电负荷为:Pmax=Sσ= (S1+S2+…Sn) σ。
由于最大负荷同时率的存在, 对于Pmax与Pmax1、Pmax2…Pmaxn之间, 不能进行简单的相加, 经整理可得出结论:σ≠σc。
从上式可以看出, 35kV变电站供电区域内 (即大规划区域S) 的负荷密度与各个10kV变电站供电区域内 (即各个子规划区域S1、S2…Sn) 的负荷密度显然是不相等的。
因此, 在农网规划中, 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均用同一负荷密度进行分析计算是不精确的。应用负荷密度进行农网的规划设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而应用电量密度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3 应用电量密度分析问题
根据电量密度的概念, 可以得到各个10kV变电站的电量分别为:Wn=PmaxnTmaxn=Snμn。
同理假设电量按面积均匀分布, 即各个10kV变电站供电区域内的电量密度是相等的, 且近似等于μc。可以得到用电量PmaxnTmaxn与面积Sn近似成正比, 且比例系数近似为一常数。即35kV变电站供电区域内的电量为:W=PmaxTmax= (S1+S2+…+Sn) μ。
而用电量不受最大负荷同时率的限制, 对于W与W1、W2…Wn之间是可以进行直接相加的, 即:W=W1+W2+…+Wn。经整理可得:μ=μc。
从上式可以看出, 35kV变电站供电区域内 (即大规划区域S) 的电量密度与各个10kV变电站供电区域内 (即各个子规划区域S1、S2…Sn) 的电量密度是相等的。
因此, 应用电量密度进行分析计算, 可以很好的避开最大负荷同时率问题, 使各电压等级的电量密度得以统一。在农网规划中, 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均用同一电量密度进行分析计算是精确的。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应用负荷密度分析计算时存在的问题, 应用电量密度这一概念在农网规划中进行分析计算, 在理论上更加科学合理, 在计算上更加实际准确。
2 关于集中负荷的处理
对于农网结构的宏观研究, 20世纪60年代根据当时的负荷特点, 提出负荷在供电区域内均匀分布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仍沿用这一观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网中110kV、35kV与10kV都有大用户的存在, 即集中负荷的存在, 这一点在农网规划中不容忽视。针对此提出对集中负荷的处理原则, 现归纳为以下2点:
(1) 农网规划应在剔除集中负荷的前提下, 再按均匀分布来处理。基于按电量均匀分布的观点, 对集中负荷的处理思路为:将集中负荷归算为集中的用电量, 在剔除集中电量的基础上, 再按电量均匀分布来分析问题。
(2) 分级剔除原则, 上一级集中负荷不再对下一级电网的设备规模以及投资等产生影响。以农网中常见的110/35/10kV供电方式为例, 规划110kV网络, 只剔除110kV集中电量;规划35kV网络, 需剔除110kV和35kV2个电压等级的集中电量;同理规划10kV网络需要剔除110kV、35kV和10kV三级的集中电量,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再按电量均匀分布来处理。
8.规划局工作思路 篇八
【关键词】LTE技术;MIMO技术;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
1.引言
LTE是3G通信技术演进的产物,对3G技术的空中接入技术进行了优化和增强,并且引入了扁平化网络结构。LTE技术是目前4G通信的主流技术,因此随着4G牌照的发放,LTE技术也必将获得巨大的发展。在LTE通信技术中,其典型的特点是提供较大的通信数据流量。根据对国内外3G技术发展的经验分析发现,80%以上的业务量集中于20%的用户密集区域,因此在LTE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室内分布将成为其发展的重点和主要的部署方式。MIMO多天线技术是LTE技术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空间信道的充分利用实现了大数据通信,使得LTE技术的信道容量和数据流量大幅度提升。因此,在实际的LTE室内分布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必须将MIMO多天线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
2.LTE室内分布系统概念
(1)LTE室内分布系统结构框架
作为LTE技术实现的重要方式,室内分布系统主要分为信号源以及信号分布系统两个主要部分,其中信号源又主要有宏基站、蜂窝基站、直放站等形式。在具体的通信业务实现过程中,即信号源与室内分布系统的相互结合,实现对室内网络覆盖区域的通信业务、用户容量等进行考虑。目前的信号分布系统可以分为无源式、有源式、光线式、同轴电缆式以及混合方式等,在其选取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范围以及通信环境等因素。
(2)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类型
在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中,其天线形式主要采用较为简单的单极子形式,此类天线制作成本较低,覆盖范围较大。然而随着通信天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室内分布系统相关性能和参数要求的提升,双极化天线受到广泛的关注。在LTE室内分布系统中,由于需要采取MIMO多天线技术来提升系统的数据吞吐量,因此天线之间的相互耦合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所以对于LTE室内分布系统而言,双极化天线将会更加实用,即在天线系统中采用极化相互正交的天线单元组成具有较低耦合度的天线阵列,从而充分利用空间环境和分集效果,实现LTE网络的高数据传输速率。在相同的输入功率和通信频带宽度情况下,采用双极化阵列方式可以使得数据量成倍增加,这对于改善LTE室内分布系统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室内分布系统天线选取
天线的选择对于室内分布系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天线的辐射特性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形式选取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进行。目前,应用于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这是一种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天线形式,可以通过部署多个全乡吸顶天线实现对区域的分布式覆盖;二是定向吸顶天线,主要应用于用户呈现天井状分布的场景,通过定向天线既可以满足区域覆盖要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展网络覆盖范围;三是对数周期天线,其主要应用场景是电梯的井道内,而且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通信环境选择合适的信号辐射模式,以实现最佳的通信质量。
(4)LTE室内分布系统模式
在目前的LTE室内分布系统模式中,主要有单通道和多通道两种,具体而言单通道模式指的是LTE基站端输出单路信号,在接收端采用多路接收,从而实现1×n SIMO系统,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对数据流量要求降低的办公楼宇,该种模式也可以作为LTE室内分布系统初期建设的主流方式;多通道模式指的是在LTE基站端和用户端均采用多天线(不小于2)进行收发,该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对数据流量要求较高的区域,可以充分的体现出MIMO系统的大数据量特点,改善用户体验。同时在具体的天线形式选择过程中,可以采用单极化或者双极化天线,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指标要求进行选择。
3.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和设计方案
在LTE室内分布方案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主流方案,即新建独立LTE网络和在已有室内分布网络基础上进行改造。从建设投入成本的角度而言,运营商往往更加希望在推广新的网络技术时能够充分利用现存的资源,然而对目前的2G/3G室内分布网络进行改造具有较大的难度,而且在改造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无法独立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的问题,因此选取哪种方式需要结合运营商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对现存室内分布网络的评估,确定其进一步改造的难度及成本。在目前的室内分布网络建设过程中,主要才用的是单通道、单极化方式,因此在LTE的室内分布网络规划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一是通道数量的确定,采用传统的单通道方式还是更新为双通道;二是馈电系统的规划,是采用独立的新建馈电系统还是沿用现存的;三是天线的选取,是选择传统室内分布系统中常用的单极化天线,还是采用双极化天线。鉴于对上述主要问题的分析,确定了以下几种用于LTE室内分布系统的方案。
(1)单通道LTE独立设计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对现有的2G/3G方案进行改造,在馈电方式上采用传统的单通道模式,在现有室内分布式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套射频通信系统即可,没有采用MIMO多天线技术,在建设的过程中与现有系统相互独立,并且拥有自身独立的馈电系统。此种方案不会对现存系统造成影响,同时可以实现对LTE室内分布系统的优化设计,然而由于没有选取多通道技术,因此只适用于非热点区域。
(2)采用双通道单极化LTE建设方案。即在通道选取上采用双通道模式,天线选择单极化天线,能够实现MIMO多天线通信,同时与现存的室内分布系统相互独立,并且采用完全独立的馈电系统。采用这种方案需要增加两套新的天馈系统,同时天线数量也要翻倍,并且需要对馈电系统实现电平差值控制,以更好的实现MIMO性能。此种方案与现存方案完全独立,因此其成本相对较高,同时新增加的天线安装也会有着较大的难度。然而此种方案能够充分满足热点区域对于高数据流量的要求。
(3)双极化双通道LTE建设方案。即选择双极化天线方式实现MIMO性能,同时其建设过程中与现存系统相互独立,采用完全独立的馈电系统和具有双极化特点的天线进行辐射。选择该方案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室内分布系统,包括天馈系统及相关的组件,同时由于天线具有双极化的特性,因此可以采用一副天线即可。此方案可以实现对于LTE室内分布系统的独立规划和优化处理,同时其由于MIMO技术的引入可以更好的改善热点区域用户体验。
4.结束语
LTE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因此需要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LTE室内分布系统方案,以更好的发挥LTE技术的大数据流量优势,改善热点用户的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维,朱恩.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J].信息通信,2012,05.
[2]张晟,汪颖.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组网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3,07.
【规划局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新学期工作思路规划07-30
大荔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09-19
规划局安全工作总结07-12
规划局5月工作总结及6月工作计划11-06
关于对市规划局整改工作检查07-21
市城乡规划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8-30
质量工作规划07-21
村镇规划工作汇报09-30
规划科工作职责10-08
机关工作规划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