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2024-08-01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精选16篇)

1.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篇一

丰都中心小学214年民族团结教育

工作计划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发展我校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现根据兴市教基【2014】31号文件民族团结工作的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本年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建设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为目标,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校与校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广大教职工 进一步熟悉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让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加强团结意识,弘扬民族精神,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大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徐孝明(校长)

副组长:娄方国(副校长)、舒榆仙(少先队辅导员)

成 员:刘杰、邹兴洪、张帆、陈明利、尹聘涛、彭文敏、陈黄、庄和兴。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提高认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巨大作用。

3、加强学习。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增强团结、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政治思想觉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地方的权利和义务,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

4、经常对师生进行民族常识教育,让广大师生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5、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倡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利用友好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北湖做出贡献。

6、利用晨会、班队会、品德课堂、红领巾广播站、校园文化墙等教育资源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四、具体活动安排

5月份:出一期民族团结教育专刊,三至六年级开展围绕“兴义我们安逸的家园、我爱我家、多彩民族风”主题作文竞赛活动。

6月份:各中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四个一”活动即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写一篇民族团结心得体会,办一期民族团结板报。

9月份:各班召开以“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班会。同时开展为少数民族困难学生捐款、捐书、捐学习用品等扶贫帮困活动

10月份: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

11月份:举办手抄报、演讲比赛教育活动。

12月份:对在民族团结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班级进行表彰,同时收集整理民族团结档案和总结民族团结工作。

丰都中心小学

2014年5月

2.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篇二

一、切实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天津市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行市、区 (县) 和学校三级管理, 行政管理和教科研工作相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与民族工作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管理模式。

(一) 成立各级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1. 成立天津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工作领导小组, 市教委主任靳润成和市民委主任刘民选任组长。市教科院、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我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成员有市教委语民处、中学处、小学处、职教处、德育处处长和市教研室主任, 办公室主任由语民处处长担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研究制定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 负责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指导、日常管理与监控等工作。

2. 成立区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

作领导小组。各区县按照市领导小组的模式, 成立本区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领导小组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 组织学校全面落实《实施方案》, 指导学校逐步建立起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及时总结经验, 稳步推进工作。同时, 鼓励校长和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区县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确保工作的实效。

3. 成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

导小组。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由分管校长负责、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有关教师具体实施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机制。各学校因地制宜, 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 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要求。

(二) 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

市教委语民处:牵头制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总结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经验, 推广典型, 表彰先进。

市民委民族二处:组织区县民族工作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市教委中学处、小学处、职教处:保证各学段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设置, 加强课程管理和组织实施, 指导区县和学校科学安排各年级各环节的教育、教学活动, 发挥好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落实“将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的要求。

市教委德育处:指导区县和学校结合专题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 融合多种教育资源,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

市教研室: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设置、规定教科书列入征订书目的安排意见等提出方案, 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保证各学段的教学活动时间。负责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组织实施等。

市教委体卫艺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组织、指导区县和学校结合艺术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市教委人事处:组织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培训, 把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培训列入师资培训计划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

市教委督导室: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区县督导评估体系中, 并对各区县和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市教委办公室:将经国家审定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文本和音像教科书等, 纳入课程教科书使用规划并予以落实。协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相关事宜。

市考试院:落实“将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纳入中、高考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的要求。

市教科院:负责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学术研究、课题建设和工作指导等。

二、扎实推进全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一) 下发有关文件, 贯彻国家要求

市教委、市民委联合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 贯彻国家关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要求, 引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民族工作部门深入学习领会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和基本原则, 明确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 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实施。

(二) 落实课程设置, 保证教学质量

1. 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我市

地方课程, 实施专项教育。坚持专项教育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过程、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

2.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贯彻育人为

本的原则, 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 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 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

3.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保

证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时间安排, 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保证10~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每学年保证8~10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保证12~14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4. 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统一

使用经国家审定的文本和音像教科书等, 未经审定的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资料、图书、音像等一律不得进入学校。教科书的使用纳入我市国家课程教科书使用规划。

(三) 采取多种形式, 丰富教育活动

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 不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 因时因地制宜, 灵活选择和使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 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组织师生参观互访, 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四) 融合教育资源, 加强基地建设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天津市各学校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 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此外, 还要通过有效配置文本资源 (如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 和音像资源 (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和各类教育软件) 、聘请各民族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为顾问或校外辅导员等, 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 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三、建立健全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机制和措施

(一) 组织专门培训, 建设教师队伍

1. 有效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

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工作者、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 经过专门培训可以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工作。组织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培训, 把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培训列入师资培训计划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的民族团结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加大培训力度, 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2.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各学校采

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如开展岗前培训、教学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学术研讨、调查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等, 不断提高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 坚持科研先导, 搞好课题研究

1. 成立我市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

作专家组。专家组负责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监控提供咨询服务、理论指导和专业支持;指导民族团结教育样本校开展工作并总结工作经验;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理论问题、重点和难点问题等进行专项研究;负责课题建设和课题研究工作;参与督导评价方案的制订及民族团结教育成果的总结等工作。

2. 根据推进全市学校民族团结教

育工作的需要, 我市将建立80余所各具代表性的民族团结教育样本校 (每个区县各学段1所, 共4所) 。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 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

3.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

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均将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列入课题研究规划, 同时保证经费投入,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三) 加强督导检查, 建立保障机制

1. 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的评价和督导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制定科学的民族团结教育评价方案, 对学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 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切实保障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2. 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

编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各区县教育局均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对各学段相关年级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中。

3. 市教委、市民委要与区县教育

3.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篇三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用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青少年,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防止境外渗透,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长远大计。

会议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要确立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安排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建立保障机制,促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有序、有效开展;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部网站2009年7月17日)

上海:生命教育、生活体验成暑期生活新亮点

上海市各区县引导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爱祖国、迎世博成为今年暑期活动的主旋律,生命教育、生活体验系列活动也成为今年暑期工作新亮点。

今年,虹口区暑期工作的主题是“我爱我的祖国”——向国旗敬礼,为世博添彩!为迎接新中国诞辰60周年,虹口区将组织学生走访多伦路名人故居和革命历史遗址,增强国家意识和家园观念。普陀区则将开展“读红色诗文,明爱国之理”、“赏红色影视,悟爱国之道”、“唱红色歌曲,抒爱国之情”等系列活动。体育活动成为今年暑期一大亮点。虹口区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并加强学生防溺水教育。卢湾区则要求各社区工作站精心组织“弄堂游戏”活动,让学生就近快乐健身。卢湾区和普陀区都要求学校和社区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成长空间”工作坊,及时进行咨询服务,加强未成年人青春期健康教育。

(《新闻晚报》2009年6月23日)

江苏:积极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 给孩子一片灿烂天空

如何让未成年人的校外生活更有意义更有趣味?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江苏省率先探索社会教育新机制,为全省1000万中小学生打造集生活照顾、课业辅导、思想教育、游戏娱乐和心理疏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外教育辅导站”,深受家长的认同和孩子们的喜爱。

“这样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在江苏有近2万个,118万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成为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宣讲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结对帮教指导员、校外教育辅导员,成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江苏省关工委主任曹鸿鸣说。这张遍布全省城乡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网络,搭起了江苏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新平台。

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江苏基层关工委的创造。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南通市最早开始校外教育辅导站的探索。2007年6月,江苏省关工委在南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省全面推广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曹鸿鸣介绍说,江苏在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建设中努力做到“四有”,即有活动场所、有辅导员、有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有实践教育基地,力争到2010年底前实现校外教育辅导站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建制村和城镇社区。

(《人民日报》2009年7月24日)

王福照:由灌输走向对话,道德教育的理念转向

灌输理念指导下的学校道德教育弱效、低效乃至无效的现状,表明其走向已是“山穷水尽”。对此我们应作出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建构道德教育新理念。“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开始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道德教育应积极吸取其合理因子,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实现德育理念的转向。实现道德教育由灌输走向对话理念的转向,关键在于完成相应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包括道德教育目的观、师生观、课程观的转变。即道德教育目的观由“约束人”走向“发展人”;师生观由“我它”关系走向“我你”关系;课程观由“脱离生活”走向“回归生活”“拥抱生活”。

(《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7期)

任仕君:论学生自由及其限度——道德教育的自由困境与解决途径

价值多元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和平共处,人们普遍呼吁自由、平等,以保护多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社会思潮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专家学者呼吁保持教育的中立性,给学生更多自由。这种主张存在的问题在于自由的尺度很难把握,给学生自由太少,限制太多,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与此相反,容易走向的另外一个极端是给学生太多自由,则可能导致无纪律、无秩序的放任,更让德育工作者们担心的是自由容易导致价值虚无。

自由是德性养成的基础,学生自由应以发展为目的。从自由的积极方面看,学生自由是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的自由,而从消极方面理解,学生自由是免除阻挠他们参与和发展因素的阻碍的自由。因此,只要教师的管束和引导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就与学生的自由不相冲突。由此看学生自由的限度就是那些阻碍他们参与和自主发展的因素,这些阻碍因素的力量越大,学生的自由就越小。影响学生参与和自主发展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主要有教师对学习、游戏等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其他学生的影响等。学生自由的限度应以不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妨碍自身以及其他学生的发展为限度,可以从他人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学生的活动对自身的影响两方面来理解。

在道德教育中,通过师生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等方式对各种价值观进行澄清,以教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道德判断能力、理性精神,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主要路径。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5期)

王淑玉:生态道德教育:21世纪青少年德育的新课题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全球性的生态灾难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教育,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是21世纪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青少年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应是系统的、全方位的社会工程,必须与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生态忧患意识培育和生态责任意识、生命教育、消费教育、自然科学与环保知识教育、环保法律意识教育等有机结合,才能卓有成效。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道德的21世纪人才,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拼资源、拼廉价劳动力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战略转变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时代赋予我国青少年德育的重要课题和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4.民族团结教育月计划 篇四

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一步熟悉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加强团结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全体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制定“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的具体方案。

1、成立领导小组,组 长:麦麦提热夏提.阿不都热依木(校长)

副组长:周蓉(党支部书记)艾力艾山(德育副校长)成 员:米仁莎.亚力坤、木尼热.阿不都卡德尔、塞尼瓦尔.苏莱曼、齐曼古丽.米吉提、阿米娜.马木提、米仁莎.艾力、吐尔孙阿依.阿巴拜克力

2、组织学生认真开展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学习讨论活动,使广大学生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为使“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将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宣传手段,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以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

(三)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组织班级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班队会;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育,着重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流讲充分,把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的性质和危害讲清楚,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讲透彻,引导全体师生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活动,以《民族大家庭》、《和谐喀什》为主要读本,将民族团结教育课常规性开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并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

(五)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利用团队会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活动。

2、中队办一期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板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文化氛围。

3、利用重大节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开展为少数民族困难学生捐款、捐书、捐学习用品等扶贫帮困活动等。

(六)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学校校长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工作由党支部书记和德育副校长、德育室主任负责。学校要强化对班主任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组织实施的责任。

(七)活动安排

组织学生做一期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站站开设 “民族常识”、知识专栏

利用重大节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开展为少数民族困难学生捐款、捐书、捐学习用品等扶贫帮困活动等。

喀什市第十八小学

5.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调查问卷 篇五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调查问卷

1、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过哪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我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手抄报、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活动,开展了民族团结演讲比赛、认识民族服饰,唱民族团结歌,读一本好书,开民族团结课和企地共建手拉手活动,表彰先进的活动。

2、你认为你所在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哪些好的做法?

好的做法:(1)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课(2)做了宣传,营造氛围(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你对当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满意吗?

比较满意

4、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

民汉师生、学生之间可以开展更好的活动

5、你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你认为最有效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什么?

6.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篇六

开 展 民 族 团 结 教 育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拉加镇寄宿制藏文中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情况汇报

拉加镇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拉加镇军功路。始建于1954年,原为军功小学,2006年增设初中部,改名为拉加镇寄宿制藏文中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共1287名学生;回族学生16名,在校住宿生383名;有教职工97名, 其中后勤人员18人,教师中藏族教师61人,汉族教师13人,回族教师3人,土族教师2人。中共党员14人。学校一直重视统战工作,积极推荐各民族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言献策,履行职责。重视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和他们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彼此关心、共同进步。

民族教育,是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民族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2013年,在州、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拉加镇寄宿制藏文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工作有了显著进步,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⒈ 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学校领导始终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经常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反复学习。组织学习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民族区域自治法》、《三个离不开》等民族教育相关文件,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在拉加镇寄宿制藏文中学在全体教职工的各项工作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⒉ 积极筹备,精心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自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行政领导及各班班主任教师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负责民族团结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制定了《拉加镇寄宿制藏文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使大家逐步树立起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克服各种畏难情绪,不断提高做好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开展师资培训,确保民族团结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把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列。今年秋季开学后,我校全体教师学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过学习,增强全体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二、强化措施,把握关键,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⒈ 利用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作用低年级学生以《中华大家庭》教材为主,高年级学生以《民族常识》教材为主,为了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图尔扈特决心东归,马本斋英勇抗敌、格萨尔王英雄事迹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充满了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敬佩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神往。

在民族政策常识课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各种音像信息资料融合于一体。对于直观性较强的内容一般先看录像,再做讲解,对于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刺绣、编织一般是先讲后看,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内容往往是边讲边看,比如介绍传统节日可以介绍一个节日,让学生看一段录像,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常识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充分利用政治、藏语文、汉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各相关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民族交流,培养各民族学生间的感情。

⒉ 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

本学年,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中,各班级积极组织,广泛开展了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唱一首红歌,做一件民族工艺作品等活动,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在互相传唱的过程中,使民族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扎根,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十·一”文艺汇演举行民族舞蹈的表演;在校内开展藏族学生与各民族学生“手拉手”活动,想方设法为民族学生办实事,还专门解决特困民族生的生活困难问题。这些丰富多才、生动活泼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创设了浓厚的校园民族文化氛围,给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赋予了活力。

学校利用校刊、板报、校园之声等宣传工具向学生大力宣传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利用关注孤儿、团队活动和升旗仪式,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民族精神的人物,事件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中寻找和发现其体现的民族精神。说出自己的感想,写出自己的心得。

⒊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家乡、增强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到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等等。

我校自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来,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 活力,迎来了一片生计盎然的蓬勃景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民族政策常识水平明显提高,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增长了见识,了解了社会,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少数民孩子们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刻苦求学的精神给同学们以极大的激励和触动,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使班级成为积极向上、团结战斗的集体,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丰富民族团结教育载体,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设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德育和民族团结时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先做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充分利用我校法制课这一渠道,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抗战和解放战争光碟、讲红色故事、听革命歌曲、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演讲朗诵,同时结合这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落实了我校领导联系点制度中的工作。

四、活动计划汇总

自我校开展民族团结先进区活动工作以来。共开展了12次学习。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11号、十二号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骆惠宁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州委查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制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激励各族师生更加坚定自觉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师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局面。

五、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注意到,仍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大家共同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

1.民族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强每位教师的民族团结意识。2.学校在开展民族教育专项活动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确定的干扰因素较多,教育效果容易受到削弱,教育活动难以持久有效地进行。

3.由于客观上的升学压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毕业班往往难以有效地开展。

4.个别教师的民族意识还有待加强。5.校园民族气氛不够浓、有待加强

此外,民族教育活动如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如何对此项教育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如何改进教育手段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有待我们共同去探索和实践。

总之,在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从小进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可以使青少年逐步树立起科学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具 备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只要我们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拉加镇寄宿制藏文中学必然会走出一条符合校情的民族团结教育之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之花的绽放必将更加绚丽多姿。

7.浅析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时代意义

0 引言

近年来,“藏独”、“疆独”势力活动猖獗,打砸抢烧等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民族的共同进步。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5”事件后,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于2009年8月25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至此,民族团结教育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1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现阶段各项事业还不发达,民族问题显得异常突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涉及我国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十分繁重。

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看着中国一天天发展强大,对其利益构成威胁,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的敌视态度,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蛊惑下,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变换策略和手段,极力挑起事端,制造混乱,煽动民族对立和仇视,妄图从民族关系上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个时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异常迫切和必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通过加深大学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不断提高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功和共产主义社的会实现的伟大目标。

2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时代意义和内容

2.1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时代意义

2.1.1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面对国际新形势的需要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国内民族问题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并表现出新的特征。历次民族分裂活动事件,都是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少数分裂反动势力阴谋的结果。自然而然地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鉴于此,加强各族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中,也要求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宣传说教上,需要用新的方式进一步深入推进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以获得实际成效。

2.1.2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民族问题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当前,各族人民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当家作主,实现平等,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地位。但是,由于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不平衡,民族问题在经济、文化差异较大的区域间显得异常严峻。由于存在对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不够了解的问题,误会和摩擦也不断增多。新世纪和平与发展虽是世界主流,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的政治并不乐观,更不容忽视。其阴险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与国内民族分离势力相互勾结,加紧对我国进行反动、破坏和颠覆活动。还有一点,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中,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部分大学生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不明确化、迷茫的倾向。一些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日益淡化甚至没有,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物质实用化,存在着严重的信仰危机。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民族问题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2.1.3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继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各民族、社会和国家继续发展的共同需要与追求。在新形势下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所关注的大事。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国内各种问题上都存在着西方敌对势力直接或间接破坏的阴影。在国内,由于各民族之间因利益关系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矛盾。同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也日益严重。这都是危害我国民族团结、破坏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我国发展的巨大力量,它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作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力军,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使大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2.2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党的民族思想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教育。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教育。紧紧围绕当代我国领导人提出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和“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党的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的民族团结思想以及“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着重开展“四个高度认同”即祖国的高度认同、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的教育。三是中华民族团结历史以及民族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不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所以,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对当前的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全面而深刻的传授给教育对象,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3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途径

民族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获得实效,必须要有良好的、切合大学生实际的教育途径,因此,我们应当在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和内容的时候,着重探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但是,教育的主体是各高校的授课教师,要想民族教育具有时效性的途径发挥作用,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下面,我就对几种常见民族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简要介绍,以便各高校在进行民族教育过程中,有效的运用。

3.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教育作用

民族团结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作保障,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以强化学生维护民族团结意识为主,切实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入,以使学生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另外,还可以开依据学校自身情况,适当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类选修课,将民族常识、民族政策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深入学生头脑。

3.2 高校自主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3.2.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是文化之都,是师生共有的教学氛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依据现有的条件,开展有关民族团结或民族知识的各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各民族都为中华文明做出过贡献,并且还在继续做着贡献,从而增进他们对各民族平等和加深民族感情,提高民族团结意识等的认识。

3.2.2 开展广泛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了解局势,体验生活,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各高校更应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依据学校情况自定,其中主要包括社会考察调研、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形式。高校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将他们自身的认知转化为情感。并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的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同学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有了以上的渠道,各高校还应该加强制度保障,使各种教育活动发挥最大作用。任何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领导应当制订出完善的民族团结教育计划和方案,并且体现在学校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在教学计划、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学生的评优评先中都应有比较详细的量化标准。同时,学校还应抓紧编写出有特色、符合时代和现实要求的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学习辅导材料。并且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与报道工作,大力营造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浓厚氛围。最后,还应加强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及时对教育成效进行评估,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建立并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于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推动教育取得实效。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我党始终把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放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之上,并通过教育的手段予以保证。在现阶段,要加强民族教育,就不应该盲目,我们应该深刻的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现状,清楚民族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时代意义,继而运用切实可行的途径,加强高校民族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与民族团结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都是无可争议的民族团结教育题中之义。作为高校,我们更应该从教育本身做起,从肩负祖国繁荣建设、民族团结使命的高校大学生抓起,使民族团结精神在大学生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关于思想战线上问题的谈话[Z].邓小平文选,1981-07-17.

[2]刘正寅.试论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形成与发展[J].民族研究,2000,(6).

8.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思考 篇八

[背景材料]

2009年7月16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教育部负责人指出,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各地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列入当地课题研究规划,保证经费投入;各学校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中。

[考点链接]

一、经济常识

1.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所以,实现民族团结,从根本上讲要靠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

二、哲学常识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西藏“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充分说明,当前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在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这“三股势力”的策划煽动下,国内还有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活动。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还存在着一些民族偏见,存在着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正是我党从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现状做出的科学决策。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民族团结是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需要,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开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需要,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所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三、政治常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组织文化建设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是我国重要的对内职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国家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搞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需要,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开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民族团结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好、开展好,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好、发展好。

4.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6.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公民要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综合演练]

新华社8月25日电,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通知指出,在学校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保证。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组织中不能履行国家职能的是()

A.中宣部

B.教育部

C.国家民委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从政治常识看,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是国家机关在履行()

A.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

B.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是因为()

A.国家观、民族观属于物质范畴,是自然形成的东西

B.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

C.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探索出一条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这一成功实践是以62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为标志而正式拉开大幕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实践,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有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D.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5.在我国之所以能实现民族团结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有共同的利益

D.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阶级根源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看问题要全面,反对一点论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从政治常识看,下列与巩固民族团结无关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三项基本原则

C.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建立经济特区

8.2009年8月24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召开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自觉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

(1)从国家职能的角度看,国家应怎样加强民族团结?

(2)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1.A 2.C 3.C 4.B 5.D 6.B 7.D

8.(1)①国家要履行好政治职能,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同时,国家要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切实维护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国家要履行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快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国家要履行好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④国家要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交流与合作,为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9.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篇九

2021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一)

今年五月是自治区第__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工作会议精神,尽快修复“7.5”事件对民族团结造成的创伤,帮助各族群众彻底化解心结和隔阂,引导广大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民族团结始终是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马市小区社区结合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将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为着力点,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浓厚舆论氛围,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族居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各族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具体措施:

1.组织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大家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宣传教育,进一步坚定各族居民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决心和勇气。结合制止零散朝觐宣传活动,教育职工维护好社区的团结、发展和稳定的大好局面。

3.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体察社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解决问题,使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各民族大团结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4.开展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活动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社区工作人员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5.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与驻区学校一同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新疆历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教育月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教育月活动取得实效。

2.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将第2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取得成效。

3.形成工作合力。认真制订活动方案,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与“四知四清四掌握”活动相结合,与创建和谐社区相结合,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4.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进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结合实际,开设宣传专栏,不断挖掘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集中宣传报道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1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成果,继续做好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唱响三爱”为主题,大力宣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各民族人民同甘共苦、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历史业绩,不断增强各民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主要内容

加大宣传“三爱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和“和谐发展”主题教育,并进一步把它们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以下主题活动。

(1)开展一次“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三个离不开”为主题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2)组织一次民族团结黑板报比赛。

(3)举行一次民族团结的学生手抄报比赛。

(4)举办一次民俗知识竞赛。

(5)校园内悬挂民族团结标语。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师生教育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认识、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狠抓活动落实,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3、形成工作合力。认真制订校级活动方案,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四知四清四掌握”活动相结合,与创建和谐相结合,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4、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进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结合实际,开设宣传专栏,不断挖掘民族团结先进典型。集中宣传报道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1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三)

5月是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扎实有效地做好学校民族团结工作,增强各族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根据上级部门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学习贯彻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四个认同”教育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民族团结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活动,形成讲团结、促稳定、促和谐的强大合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内容

1、继续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的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用坚定的信念和共同的理想团结、凝聚全校各族职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全校营造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风气。

3、利用班队会、《品德与生活》课堂、《品德与社会》课堂、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蓝色心愿墙等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广大教师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1)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和每周班会课,进行民族团结和反分裂反渗透专题教育。各班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新疆”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三个离不开”教育。使“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等思想及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新疆“三史”知识入脑入心。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三、四年级把《中华大家庭》、五、六年级把《民族常识》列入《品德与社会》课程,按规定每学期8个课时,要有专门教案,保证学生教育的时间和效果。让广大师生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3)进一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每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民族团结好人好事,进行主题教育。

(4)开展以“民族团结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

(5)充分利用学校蓝色心愿墙、宣传橱窗及电子屏幕进行民族团结专题教育。

4、做到“六个”结合(1)民族团结教育与德育相结合;(2)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3)民族团结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4)民族团结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5)民族团结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6)民族团结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5、落实“五个不准”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反对民族分裂、抵制和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落实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言论、宗教服饰、宗教思想不准进校园的“五个不准”。

6、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五个一”活动

(1)读一本民族团结书籍;(2)看一部民族团结题材电影;(3)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4)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5)制作一幅民族团结小报。

10.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自检报1 篇十

师宗县葵山中学

教育局:

我校在接到曲教【2013】53号、云教函【2013】590号文件后及时组织学习,对照文件精神,对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了认真自检自查,现把检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为了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确保此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办公室。组长:校长高建平副组长:副校长曾华坤

组员:

(1)中层:

陈贵先、张冲华、李炎东、朱吉祥、周贵发、柏家会、杨丽娟、钱永、孙宁。

(2)班主任:

吴永坤、朱正洪、陈波、周志能、李国刚、严永兵、殷兴荣、张林华、张冲华、訾堓平、向卫孝、张韩青、周利坤、李炎东、朱吉祥、柏家会、刘所金、李光林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教导主任陈贵先兼

办公室副主任:由教研室主任张冲华兼

二、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

1、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是关键。我校致力培养一支爱党爱国,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民族知识和民族理论素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献身民族团结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2.对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组织专门培训。成立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领导班子,校长、教导处、政教处、团委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都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工作。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培训。每学年,学校指定教师定期讲座。分别从领导班子、老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培训。

三、课程、课时安排情况

具体安排为:七至八年级。七年级由董晓苍老师任课,八年级由政治老师訾岸平,朱正洪老师任课。七年级上课时间是单周上民族教育,双周上三生教育。八年级双周最后一节政治课上民族教育。

四、开展活动的形式和效果

1、充分利用班会、、晨会、校园广播、团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 与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2、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民汉师生“结对子”

开展民族团结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以“民汉结对子”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民汉联谊会”、“民俗互相了解”、“语言互相学习”、“为伙伴做件有意义的事”、“学习互助”和“节假日互访”等各种活动,随着不同民族师生之间彼此的接触了解,进一步强化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六、教材使用情况

1、统一使用教育局教育股统一发的免费使用教材,七八年全一册。

2、结合学校实际自编了部分专题讲座材料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料。

葵山中学教务处

11.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篇十一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团结;民族精神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这种特性在边疆地区尤为明显。全国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保持各民族文化形态丰富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文化整体,构成了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基本依据。正是共存于中国历史和现实之中的“中国”,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华民族”之中,奠定了国家认同意识凝聚的基础。因此,运用中华民族认同来型塑边疆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内涵及实践诉求

近代以前,传统的中国民众基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民族概念的出现是与近代国家的创制同步的,并被民族主义和国家所建构。提起“民族”,人们首先會想起斯大林建立在“四个共同”(共同的语言、经济基础、地域、文化意识)基础上的民族定义。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的涵义是在19世纪后半期,受到日本文汉字“民族”一词的影响而普遍运用的。目前,就一种学术话语而言,仍未有对“民族”一词形成一种统一的﹑明确的共识。同样地,关于“中华民族”的概念,也没有统一且明确的内涵,如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是“用来指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口”,也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是古今各民族的总称”,而《辞海》中给出的解释是: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

二﹑边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本质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56个民族绝非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已经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且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基于中华民族认同的团结稳定大于一切。民族团结既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边疆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基础原则,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各民族所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学者们研究视角的差异,对“民族团结”的含义至今仍未达成一种较为统一的共识。有学者认为“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建立起来的友好的平等互助关系”。也有学者认为“民族团结是民族间各民族内部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两种内涵界定虽论述方式不同,但都认为民族团结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民族间的团结,后者则强调民族内部的团结。诚然,民族团结就应该是指民族之间没有任何杂质﹑真诚的团结,不仅包括各民族间的团结,也包括民族内部的团结。

三﹑中华民族认同对边疆民族团结教育的价值支撑及实践导向

“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族际观念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意义深远。它告别了“夷夏之变”的陈腐观念,反映了中国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一致的追求。从“自在”到“自觉”的中华民族认同论,不仅包涵着传统民族在新的条件下得以延续的意义,出蕴涵着某种现代性的政治转换之义。

首先,以中华民族认同来消除族际差异感。在中华民族的大旗帜下,生活于中国大地上的所有族群都认为自己属于中华民族,可淡化民族的观念,不过分强调民族的异同。在传授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中,如果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接受“中华民族”的概念,我们对这个民族就会有深刻的感情,不会在过分的强调你的民族和我的民族有什么差异,不会在因为生活方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成果不同而产生隔阂和歧视,当我们都深深的认为自己属于“中华民族”时,这些差异就不再产生隔阂与歧视的导火索,而是灿烂的中华民族中绚丽瑰宝。

其次,凝练中华民族精神特质来熏陶族际个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核心。。在边疆民族团结教育中,我们用“中华民族”精神感染熏陶每个受教育者,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亲情观。

最后,通过中华民族认同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力量。当“中华民族”一词变成我国各民族的一种共同认知并为之献身色时候,就绽放出无法估量的能量。用“中华民族”认同强化族际间的国家认同,这需要在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积极地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改变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尽一切努力和建设性地尝试来破除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当下和未来树立起各民族之间共同命运、前途、利益的感知与体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梁]萧子显:《南齐书》,第934页,中华书局,1972年版。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3月

[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上民族之观察》,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3月

[4]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304

[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1

[6]梁钊韬.中国民族学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324—325

作者简介:罗丽(1991--),女,陕西延安人,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实践。

12.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0 引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一致,是国家独立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提上日程,其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系统主要包括理论依据、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育内容、途径等几方面。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才能得到实效。

1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社会和谐及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眼下,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地区间经济、文化、教育差异日益增大,在各个方面都曝露出一些民族不和谐现象。因此,为了使国家和谐发展,民族共同进步,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迫在眉睫。从国际上来看,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很多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还是敌对、防守态度。不否认中国发展态势很好,但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的国家认为我国的发展威胁到其自身利益,所以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异常必要和迫切。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更有利于大学生审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含义,有其特定的范围、阶级基础以及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论述可以概括为:民族团结是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团结。

随后,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细致地阐明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及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资本主义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主要是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是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是防止民族被分裂的强大力量、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需要。从我们今天的生活局势上来看,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注意初级阶段,面对的国际形势非常的严峻。我们的无产阶级政权还是非常需要用这样的理论反西化,维护我国的国体。使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来越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

2.2 我国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思想

2.2.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主要从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角度论述的;民族团结的对象,分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即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三个层次。(2)民族团结的核心,党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内外各民族干部的团结特别是各民族主要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3)民族团结的基础包括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三方面;主要因素包括解放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解放后是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4)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以及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2.2 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民族团结思想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党的团结尤其是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民族团结的目标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强调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是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争取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合作;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2.2.3 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是由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四个方面有机构成的。

3 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主体、客体

3.1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就是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意欲传递给学生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是连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是构成民族团结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突出马克思主义精神,培养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的教育。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教育,围绕当代领导人提出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以及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党的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等四个方面的思想同时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着重开展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的教育。三是中华民族团结历史的教育。四是民族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几个方面主要内容是不能截然分开、各自为营的,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通过几个方面的综合教育,全面的给学生灌输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现代化民族团结思想,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接受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

3.2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客体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要指高校承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任务的老师包括学生处等有关部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等等。他们在整个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并支配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因素。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教育者必须具备坚定、正确、扎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宣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作需要通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育中能抓住要领、突出重点,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对待学生热情、耐心、细致,能够理解人、关心人;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善于接触、观察、了解、分析教育对象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标,以达到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的目的。

毫无疑问,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的教育者,那么,客体即教育对象,就是广大的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民族观念,文化水平较高。同时,他们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是具有主动性的。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需要被激发,鼓励。教育者如果能全面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4 教育途径

4.1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民族团结教育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必须有相应的教学任务作为保障。对于多数的高校来说,一般很少开设民族理论等方面的专门课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功能。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首先就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维护民族团结意识,切实教育他们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语言。通过课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深入学生头脑。

4.2 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民族团结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重视民族团结教育,要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主要的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选拔一批优秀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增强教职工的民族观念,提高政策水平。还可以使教师在各自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搞好宣传、补充和延伸,使民族常识课教学和各相关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4.3 拓宽渠道,运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班级、学院和学校各个层面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氛围,把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艺术相结合,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我校开办主题文艺汇演、举办民族知识竞赛等,使民族团结教育搞得生动活泼。(2)开展广泛、有效、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深入了解各民族聚居地区的特色,积极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建设。如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可让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了解其历史背景,通过亲身实践,将对他们的认知转化为情感。(3)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文明校园的文化建设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文化氛围,促进各民族大学生的文化沟通。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各种媒介做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工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主体、客体和途径几个方面深入研讨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切实保障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才是民族团结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2009年07月17日).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4]陈占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

[5]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13.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篇十三

为响应新和县教育局的要求,我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深化和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2011年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局党委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1年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校与校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争创民族团结模范集体。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提高认识,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巨大作用。

2、加强学习。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增强团结、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政治思想觉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地方的权利和义务,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

3、经常对学生进行民族常识教育,让广大汉民族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民族风情和习俗,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4、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倡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利用友好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北湖做出贡献。

5、利用班会、《品德与生活》课堂、《品德与社会》课堂、校园文化墙等教育资源,大张旗鼓开展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14.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篇十四

列活动,现将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为着力点,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浓厚舆论氛围,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族居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各族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具体措施

1.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理论学习。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大家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宣传教育,进一步坚定各族居民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决心和勇气。结合制止零散朝觐宣传活动,教育职工维护好社区的团结、发展和稳定的大好局面。

3.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解决问题,使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各民族大团结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4.开展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活动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职工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5.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与干部职工的子女一同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新疆历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15.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篇十五

一、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成功经验

西藏各高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点内容, 各高校基本建立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民族团结教育领导体制。

(一) 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活动为抓手。西藏很多高校把每年的3月份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 在全校师生中集中开展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在每年3月份集中开展, 延续到整个春节学期, 辐射和延展到全年, 坚持“年年抓三月, 三月促全年,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有重点, 分层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西藏农牧学院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以党员干部结对认亲为抓手通过专题理论学习, 观看影视作品, 思想政治专项政治教育, 营造宣传舆论氛围等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党员先锋行”活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 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与反分裂斗争集中教育月活动相结合, 制定活动方案, 集中开展一系列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暨反分裂教育活动。

(二)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西藏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特色精品课程建设, 组织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等基础教材, 认真组织马克思主义“四观”这一地方必修课程的教学, 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西藏民俗文化等公共选修课程, 为西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教材支持和课程保障。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制度和措施, 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研讨会、选派教师校外培训、集体备课、改革考核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等多种方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 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西藏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以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拉手、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子等活动为载体,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校园门口、校内道路、重要教学场所, 悬挂和设置大量的有关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宣传横幅、橱窗、展板, 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邀请校外政治辅导员、“五老”人员 (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 、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到学校宣讲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组织师生参观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展室, 提升大家对祖国大家庭的归属感;观看民族团结题材影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广泛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 (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系部、联系学生、联系家长, 进班级、进学生宿舍、进学生食堂, 和学生交朋友) 活动, 党员干部“进班入舍结对交朋友”, 与学生“同学习、同活动、同进步”, 不同民族学生之间也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进一步强化了“三个离不开”思想, 对于加强班级建设, 形成良好学风, 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基本建立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领导体制。但从总体上看, 现有领导体制的实现状况并不理想, 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还存在不足。

(一) 民族团结教育尚未实现常态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开展, 必须要建立保障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的制度保障, 这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必然要求。西藏高校都很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很多高校把每年的3月份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 建立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各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 保障了民族团结集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民族团结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 各部门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后续的民族团结教育失去了贯彻执行机制的保障, 这就导致民族团结教育无法实现常态化。

(二) 民族团结教育尚未形成有效合力。西藏高校已经形成了党委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 但是各部门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 在开展活动时各自为政;高校同时设置了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 然而, 班主任和辅导员之间存在职责不分, 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教学工作队伍归口院系领导, 团学工作队伍归口团委、学工处领导, 由于条块分割, 造成教学和学生工作两个领域各自为战, 相互间交流和学习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工作理论化、学生工作经验化的倾向;专业课教师缺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和相应的理论知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也缺乏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和相关知识, 导致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不能形成有效合力。

(三) 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目前, 西藏高校中还缺乏民族团结教育的评估机制, 无法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准确、全面的反馈信息, 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出现“一阵风”现象。一些活动表面上风风火火、热热闹闹, 但是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甚至出现了为搞活动而搞活动的形式主义现象, 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由于民族团结教育评估机制的缺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思想的最新动态, 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影响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构建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 构建民族团结教育协调机制。高校校党委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建立由高校党委统一领导, 宣传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及教学单位分工负责的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协调机制。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 各部门、各单位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协调下, 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加强沟通, 共同参与到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 各部门分工合作、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教育格局。高校党委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放到学校全局工作中统一谋划布局, 统一制定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统筹协调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 协调解决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做好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和工作协调, 建立协调机制, 使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形成合力。

(二) 构建严格的民族团结教育监管机制。提高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民族团结教育顺利开展的监督、检查、管理及反馈机制, 用以及时掌握了解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西藏高校应设置民族团结教育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明确职责分工, 专门负责和具体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党委应加强对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监督、指导工作, 制订相应管理办法和措施, 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协调解决各教育单位解决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使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 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考核及评价工作, 切实保证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取得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构建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监管机制, 应体现西藏高校特点, 加强对相关监管机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根据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及办法, 从根本上提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 保证民族团结教育有序开展。

(三) 构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评估机制。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加强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必须及时掌握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其效果。建立符合西藏高校实际情况的民族团结教育评估机制, 运用科学手段对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 能够及时了解与掌握民族团结教育开展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办法和措施, 这对于提高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西藏民族团结教育评估机制必须从西藏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政治思想发展规律, 民族团结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要具有准确的含义, 指标的选取、指标层次划分时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注意各项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 使评价指标既科学又便于操作, 从而更好地指导评估工作。评估工作人员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各单位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情况及实际效果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杜绝任何徇私舞弊现象发生。在评估过程中, 要认真贯彻落实评估结果公示制度, 坚持评估过程透明化, 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高校领导不得干涉评估工作, 应给予评估工作人员充分的自主权, 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

(四) 构建民族团结教育保障机制。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 需要一定的工作条件。要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和进步创建活动的各项保障工作, 努力提供相关的工作条件, 以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 宣传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 同时要为民族团结教育体制机制的正常运行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在制度的设计上, 高校要充分调研, 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广大学生对本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一些对策建议, 作为制度设计的依据, 同时参照兄弟院校在这方面的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注意民族团结教育的制度与学校其它制度的衔接, 制定出与本校情况相符合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制度, 并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变化和制度运行的反馈情况, 对制度运行进行改进和完善, 使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做到与时俱进。在制度运行上, 确保制度按照设计有条不紊地运行, 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不因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高校领导班子的更替, 使得制度运行大起大落。在经费保障方面, 高校要设立民族团结教育专项经费, 坚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保证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为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2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7

16.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201 篇十六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49-01

0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上述重要精神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

如讲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一课时,我列举新疆的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1)吴登云——帕米尔高原上的“白衣圣人”,48年前的盛夏,年轻的吴登云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来到了位于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48年来,他带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刻苦学习,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成为帕米尔高原上的各族人民爱戴的优秀医生,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2)有着至善、至爱、至美的心灵——记法学院学生王燕娜先进事迹,王燕娜(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女,汉族,26岁,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桂林路社区团支部团员,社区青年志愿者。2007年3月,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被查出患有急性肾衰,生命危在旦夕,须立即做换肾手术,而他家中所有直系亲属都不符合换肾标准。2007年9月17日,王燕娜了解到情况后,隐瞒了家人,辞去临时工作,主动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够尽已之力,来挽救这个维吾尔弟兄的生命。(3)库尔勒的民族团结的案例——白克日·卡伊尔先进事迹,白克日·卡伊尔,一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什店火电厂的维吾尔族职工,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2002年5月17日这天,被撕心裂肺般的孩子的呼救声惊动,在凹凸不平、杂草丛生的岸堤上,急速跑了40米的白克日·卡伊尔纵身跳进了冰冷的孔雀河,在与河水奋力抵抗的过程中,他始终把孩子托在自己的上面,自己却完全沉没在水中。(4)吐尔洪·尼亚孜和王春生:用生命谱写壮丽凯歌的事迹,2008年5月21日孔雀河畔为救13岁男孩厍江林,他们先后牺牲了。(5)书上p14页孔繁森的故事,让学生观看影片剪辑,让同学们谈感想。

用身边的实事、事例让学生能加深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同分裂分子划清界限。使他们牢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宗教观和民族观。

三、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应该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璀璨的文明;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学校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与民族政策的教育,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民族政策、民族风情、民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民族政策常识课的开设,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相关民族知识的认知水平。

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实验证明,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爱家乡的观念,应当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在教学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行为习惯上,注重养成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师生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上一篇:迪斯尼幼儿园园长计划下一篇:换届选举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