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课题如何选题

2024-08-27

教师个人课题如何选题(共13篇)

1.教师个人课题如何选题 篇一

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的课题,是与各级“集体课题”相对而言的。“个人课题”区别于其他课题的本质属性就是研究主体是教师个人,而不是“集体”(课题组)。

“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个人课题”研究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个人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因此,对“个人课题”中学教师应该积极地申报和承担,并认真地组织研究,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一、“个人课题”的选题

1.选题范围要小

“个人课题”是个人研究的课题,一个人能够研究的范围本身就有限,加之我们还要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时间有限,如选择课题的范围比较大,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选题范围一定要小。如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选择“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中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概念模型构建的一般步骤研究”、“某种课堂教学模式与生物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由于研究范围有限,通过个人操作就能够完成,并能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组织“个人课题”研究的选择目标。当然在选题时一定要注意课题与问题的区别,如“同期发情处理究竟是注射促性腺激素还是孕激素或其他激素”就不能称为课题,只能是问题。

2.紧贴教学与实践

作为中学教学工作者,所选择的课题应该紧贴教学实践内容,这样研究的成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一些理论性强的课题研究对个人研究而言就不太适合,一是研究难度大,二是实用性不强,这样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如“模型构建对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目标达成难,操作难,且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也是很难完成的,就不如“模型构建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更有针对性,实践性也更强。

3.切合个人实际

课题研究还要切合个人实际,因为每个人的研究特长不同,知识、能力也有区别,有的老师在课型研究方面擅长,有的老师则在实验方面比较擅长,有些则在方法研究方面比较突出,在选择课题时要尽可能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在组织课题研究时才能发挥所长,将来的研究成果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实验操作和研究

1.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在“个人课题”正式开始研究之前,与“集体课题”研究一样,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详细的研究方案,并制定好时序进度,以便在后期的研究中能够按进度有序进行。在制定研究方案时,除了应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外,还要提出工作措施(即如何开展工

作),因课题研究计划对我们将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因此,好的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

2.认真踏实的研究

研究计划制定好之后,就应该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不能懈怠。人都有惰性,如制定的计划不能按照要求执行,就很容易懈怠下来,后面的研究计划就很难完成。因此,要克服这种惰性,加强自我约束,认真踏实地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研究过程,确保研究工作有序进行。

3.充分利用可利用时间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要花很多时间,用来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很少,因此,需要忙里偷闲,抽时间进行研究。可以将课题研究的任务化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利用小块时间可以完成,一些大的任务或总结工作再利用整块的时间(如节假日)去完成。总之,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挤时间,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才可以做好工作,要取得更好成绩,使得自己有更多的提高,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详细记录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是课题研究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研究过程、研究心得及研究结论要作详细的记录,所以,在研究之初就要准备一个课题研究记录本,用于记录课题研究过程的详细材料。只有将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有材料能够详细记录,将来在实验总结和论文撰写时才能有所依托。教师通过记录实验过程,知道自己研究的进度,使课题的研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教师课题研究意

识牢固建立,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使课题的结题更加言之有物,使教师的教科研理论与实践水平走上新的台阶。

5.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课题档案袋”,将课题计划、课题方案、课题研究过程记录、研究体会、相关论文、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课题的阶段总结报告等材料放入其中。教师要做课题资料收集和学习的有心人,时时留意自己研究课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自己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这些收集来的与课题相关联的资料会使课题研究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以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课题档案袋”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也是课题结题的一项重要依据。

6.认真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认真进行阶段总结,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得失和拟定后面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结束后,要将“课题档案袋”拿来,认真研究,撰写严谨的研究报告。对于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要认真撰写研究论文,撰写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要和自己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它有利于学术交流、推广和供其他人参考、借鉴。

三、研究成果的完善和运用

1.不断完善升华

课题研究结束后,有了成果,结题了,并不能就此束之高阁,而是要将研究成果不断完善,以便在后面能够用来进一步指导自己,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时限性,在特定的时间内一定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在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后还需要进一步去推敲,去完善。我们不能把课题研究当成是一项工作,当成一项任务,课题结题了,任务就完成了。而是要把课题研究当成是我们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一种途径,自我提高应该是没有止境的。

2.指导教学实践

由于我们研究的课题都与教学或实验有关,因此,研究成果可以再用来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个人课题”虽然是个人研究的课题,但是好的研究成果、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拿出来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促进共同提高。

“个人课题”重点强调个人主体,不像“集体课题”那样有严格分工,各研究个体只需要了解自己负责的那项工作就行。因此,“个人课题”研究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一个人需要完成多人工作。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将对自己课题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也为自己进行“集体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且“个人课题”的研究更加贴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因此,我们要提倡多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以促进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2.教师个人课题如何选题 篇二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评审的区级标准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标准是差不多的, 都强调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影响面的大小、研究方法规范与否、课题研究的创新性、独特性如何等。众所周知,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薄弱, 对于规范的研究方法掌握不足。教师的研究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难言有多少创新, 也难言有多大的影响面。在现有的课题立项评审制度下, 教师的研究课题是很难立项的。

不立项就得不到资助、得不到研究的指导。我们一方面倡导教师要投身到教育研究之中, 研究课堂、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教师的研究却在现行的研究制度下被抛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普陀区教育部门专门为教师的研究设立申报立项制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该课题立项制度是为教师个人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反思服务的。

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状况

普陀区经过5年的教师个人课题的实践, 逐步对中小学教师从事个体化的研究有了些感性的认识, 为教师研究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体系中生存寻找到一些破解之道。

1. 教师从事研究的人数逐步增多, 研究的兴致盎然

以往普陀区每年的市、区级立项课题数不多, 每年能真正投入课题研究的教师人数是寥寥的, 多数教师游离在课题研究之外。普陀区教师个人课题进行了5年, 每年增加50多项教师个人课题的立项, 尽管数字不是很大, 但这些课题都是教师们自己的课题, 是他们感兴趣的课题, 是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研究中他们真正发挥研究主体的功能。在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推行的这些年中, 一些老师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 反复申报, 一年比一年的研究做得好。基层学校积极呼吁扩大立项数额, 学校科研室主任反映他们还不敢大面积动员老师申报课题, 怕寥寥的名额容纳不下老师们高涨的研究热情。

2. 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对教学问题的反思

由于中小学教师多数都是学科教师, 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他们最看重的事。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多数都是围绕教学的。教师个人课题大部分研究内容都落在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上。有总结自己教学经验的, 有学习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的, 有做调查调研的, 有改造学科课程的, 有做网络资源建设的, 有做教学评价设计的等等, 对教学与课程各方面的都有研究。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多数都是小切口, 深剖析, 教学研究领域也是教师们擅长的研究领域, 因而一些课题研究质量相当高。

3. 研究的方式方法多样

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方式以教师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式。在具体研究方法上, 倾向于使用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调查研究、准实验研究, 经验总结也不少。由于普陀区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 强调对单一的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因而, 教师个人课题在方法设计上, 对所运用的研究方法都有较深入的关注和研究, 把单一的研究方法设计得比较合理完善。

4. 参与研究的人员集中在中青年教师

参与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人员集中在中青年两类人员中, 这两类人员在个人课题研究中呈现不同的研究趣味和研究状态。中年教师重在总结自己的教学, 提炼经验, 形成教学模式教学风格。他们经过一轮个人课题研究后, 很快会组织研究团队转向区级一般课题、重点课题的申报研究。青年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往往重在学习使用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理论, 他们有时会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研究, 形成研究系列。在中小幼教师中, 幼儿园教师研究积极性最高, 高中教师研究水平比较高, 初中教师的研究兴致和研究水平都有待提高。

5. 研究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水平高低不一致, 这与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相关。尤其近些年中小学高学历教师增多、参加高学历培训的人员也增多, 这部分人的研究基础好, 能够很快适应个人课题研究的要求, 课题研究质量高。而多数教师的课题研究还是需要一番悉心的指导才能有个像样的研究成果。同时, 教师对如何写课题申报表、如何写总结报告、如何使用网络资源等外围性知识的把握, 很快从陌生到熟悉到熟练掌握, 而对于所研究问题的深度剖析, 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 需要化更长的时间。

6.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

教师个人课题制度的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需要指导者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才能保证研究的质量, 这使得指导者队伍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问题。再如, 青年教师期望在研究的初期能够有人带着做研究, 自己直接上手有些不知所措。这个反映出学校需要有研究的团队, 新老帮带很重要,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制度的设计不能全盘替代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对教师研究的支持作用。另外, 教师个人课题制度内部设计还需精细化与变通性的协调把握, 以适应教师研究状态的变化、研究需要的变化等等。

三、教师个人课题的管理经验

对于部级课题、市级课题、区级重点课题的过程管理都是要求现场开题、现场结题。区级一般课题的开题、中期、结题则必需要有一次现场进行, 一次集中进行。这种管理要求对课题研究人员有相当的压力。但对于教师个人课题的管理是紧是松?普陀区经过几年的反复, 摸索出一条面向教师、松紧适度、要求适当、注重实践、兼顾学术的一系列指导管理规范。

1. 低起点, 不复杂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让教师走进科研的门。高高在上的立项标准使得老师们望而却步。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制度建设目的在于放低门槛, 让老师们先踏进来。 (1) 专门设计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表, 简化申报要求, 对于文献综述, 不做硬性要求; (2) 简化过程管理, 取消课题中期汇报。教师个人课题管理保留申报立项评审及结题评审两个严格的管理环节, 同时把研究期限缩减为1年。 (3) 放低结题要求。教师个人课题有三项结题材料要求:单一性研究报告、课例或案例一篇、心得体会一份即可结题。教师个人课题结题有底线要求, 没有上限要求。教师研究能力强的, 可以做综合性研究报告, 可以给自己提更高的学术化要求, 但全区不

上海教育科研2012.849做统一要求。

2. 重过程、共学习

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取消中期汇报, 不等于没有了过程管理。 (1) 每项个人课题都要求在网络的特定区域内上传过程性研究资料。 (2) 全区的教师都能够对个人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点评。 (3) 定期组织人员对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点评。 (4) 把个人课题的网络资源建设状况作为教师个人课题成果评审主要内容。借助于普陀教育科研网, 每项教师个人课题都能够在网络中得到展示, 每个老师都在努力提高自己, 把好的一面呈示出来, 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研究, 互相学习、互相监督。

3. 量放大, 面放宽

普陀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一直强调规范管理, 过程指导。由于指导人员有限, 课题立项数难以放大, 难以有更多的中小学老师加入到科研的队伍中来。教师个人课题的管理设计减少了形式化的过程,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同时调动兼职指导人员的力量, 使得普陀区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数在量上可以放大, 面上可以放宽。普陀区每年的立项的重点课题基本维持在10~15项, 一般课题在30~50项。教师个人课题在50~70项。由于个人课题的加入, 课题立项数得到成倍的增长。

4. 有支持, 重精神

教师个人课题的经费保障比较有限, 每个课题仅有一千元的经费资助, 而且这个资助还是在结题后给的。教师个人课题的制度设计对于教师参与研究的精神支持远远大于物质支持。对于教师来说, 教师的个人课题一旦立项, 就有了一项区级层面的课题研究, 就能据此得到多重的科研指导, 在课题结题后还可以参加单独的成果评比。教师的一项研究可以拿到立项、结题、成果三张证书, 这些证书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是非常有用的。老师们也更看重这些精神支持。

5. 齐管理、共指导

区科研室、教研室、师训部将教师课题研究指导工作进行整合, 避免多头管理给教师带来的负担。首先教研部门对教师课题的选题进行指导, 并联系学科教学对教师研究进行过程性指导, 保障每个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落到教学的实处;科研部门对全区教师个人课题进行全面管理, 并对教师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统一的一般性的培训指导;师训部设置全区性的教师个人课题培训课程, 给予专项指导, 并将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计入教师师训课程, 给予学分。

6. 有标准, 不唯学术

普陀区根据近阶段区域教师研究的状况, 对教师个人课题评价标准着重于这样几点: (1) 切口小问题实; (2) 落实单种研究方法; (3) 过程详实, 资料全; (4) 有例证。这样一些标准的设立, 意在通过教师个人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通过一项课题研究切实学会一种研究方法;强调研究的过程的重要性;强调每项研究都要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和意

SHANGHAI JIAOYU KEYAN

义, 具有可操作性。

四、对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制度的评价

普陀区通过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制度的实践, 正逐步弥补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不足, 完善制度建设。

1. 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研究主体问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研究主体问题始终是含糊的。在20世纪80年代, 中小学教育科研被称作“普教科研”的年代,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是“专兼群相结合”[1] (专职研究人员、兼职研究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研究队伍) 。90年代,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研究主体被定义为“专家指导, 校长负责, 教师研究”共同体[2]。教师在这两个研究共同体中, 既没有能力掌控研究路线, 也没有能力操控研究的推进与发展, 既无学术优势又无管理优势, 完全是被动的角色, 教师的研究主体地位是落空的。普陀区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制度的建设最大的意义在于对于教师研究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师在他的个人课题研究中, 自己选题, 自己设计, 自己研究, 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成为一种“教师研究”, 甚至是“教师本位行动研究”[3]。

2. 落实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标

中小学教育科研有着双重目标, 一是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共性问题, 二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个性问题。对于学校、教师来说, 后者更为重要。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课题的立项评审制度、成果评比制度, 使得学校的课题研究更倾向于学术化、倾向于追寻教育群体问题的解决而非个体问题的解决。而中小学教师的研究需求、研究能力、研究环境都难以和学术化的研究相契合, 这就注定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诸种异化问题:“科研的形态有了, 却没有直指学校的痼疾;科研的行为有了, 却没有真正解决学校的问题;教师投入了研究阵营, 却没有转变教学行为。为研究而研究, 为课题而课题。”[4]普陀区教师个人课题的制度设计, 从政府层面、从制度层面肯定教师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的重要性。

3. 点明中小学教师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提升的一个瓶颈, 这是长期困扰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问题。中小学教师科研究竟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早期, 实验研究占据主导地位;行动研究引介至我国后, 教育行动研究又大行其道;后又遇质性研究风潮, 叙事研究也热闹一番。中小学教师在研究方式方法上的主要问题不是判断使用哪一种方式方法为上, 而是教师们对每一种方法都学艺不精, 一面惧于实验研究的规范要求, 一面对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也没有参悟明白, 使得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式方法流于没有规范的随意性总结。普陀区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制度设计强调教师在研究中对单一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做课题, 集中精力学会一种研究方法, 并尝试运用它去解决问题, 把对研究方法的学习从“知识”层面提升到“技能”的层面, 把科研知识化为科研能力。

4. 为解决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评价提供思路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评价系统中,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和高校教师的研究是放在同一个评价体系中进行的, 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立项或成果评审中, 大学、科研机构、中小幼的研究是按同一个评价标准进行评选的。这样的评价体系直接将中小学教师们的研究导向学术化研究。而学术化研究显然不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正是因为缺少独立的评价系统,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始终徘徊在“学术研究”和“教师研究”之间。普陀区中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制度的设计, 无疑为教师研究的评价问题打开了一扇窗。教师个人课题制度的设计为教师研究提供一个独立的评价平台。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立项评审, 成果评比都可以根据“教师研究”的特征来进行设计, 可以摆脱唯学术化的要求。

5. 开拓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思路

中小学教育科研系统是政府集权的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政府集权的教育有优势亦有不足。此中,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优势在于全区域一盘棋, 政府要求能迅速得到落实, 优秀的科研成果也易于推广;弊端在于关照下级不足, 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中, 对个体化的问题的思考、下级的积极性的调动、规则灵活性的研究等都是不够的,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系统中, 教师作为最底层的管理单元, 他们的研究是难以被关照到的。如何在这样一个系统中, 既有自上而下的整体的系统的把握, 又有从下而上的动态的生发。普陀区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制度的设计, 有助于我们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个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有助于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思考。

教师个人研究不能等同于教师研究, 教师个人研究也并非是教师研究的最佳方式。西方教育行动研究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研究走向个体化将会遭遇被制度化的环境所抛弃的命运, 教师研究只有建立在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学校管理者、地方行政官员集体的反思性实践基础上, 教师研究才能够在现实中生存、发展下去。[5]

参考文献

[1]潘国青主编.学校教育科研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9) .

[2]王际海, 孟万金.我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 2006, (3) .

[3]Ellio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Open University Press, p30.

[4]郑金洲, 教师需要从事什么样的科研[J].青年教师, 2008, (3) .

3.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选题技巧 篇三

关键词:课题学习;选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25

“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成了一种摆设,或者被边缘化、或者根本没有展开。主要原因有:一是功利导向使然,对“课题学习”的功能价值认识不足,认为这与考试无关;二是教学惯性使然,受旧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开展“课题学习”在内容上、时间上、对象上都吃不准,没有现成的课题开展策略。据此,笔者整理了教材中一些“课题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课题学习”的选题策略作一些简介,以引起同行对这一领域的更加关注及提供参考。

一、新颖性策略

选择课题是“课题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自主精神应在选题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指导教师以及帮助指导的专家只能在学生选题时提出参考意见,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参与研究学习的学生也不能饭来张口,完全依赖别人。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选题面广且有新颖性,以下对学生的课题学习选题作不完全的罗列:

1. 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2.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3. 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4.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5. 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6. 环境规划与数学,7.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8. 数学的发展历史,9. 以“养老金”问题谈起,10. 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11. 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12. 中学生生活情况,13. 丈量教学楼的高度,14. 如何存款最合算,15. 哪家超市最便宜,16. 数学中的黄金分割,17. 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18. 水库的蓄水量如何计算,19. 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20. 统计月降水量,21. 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22. 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

让学生发挥主体性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学习内容,一方面大大调动学生对课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参加课题的学习,同时也通过课题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强化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一种渴望与乐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觅知识,不满足“学会”而追求“会学”。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能为学生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受用无穷。

二、生活性策略

生活性的含义有两层:一是选定的课题所研究的内容来自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改善生活的实际价值意义。二是选题者本身对该课题应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是自我对某一生活现象或问题的关注,这样的研究会更直接、更方便地触及自我对生活的感受。比如一些课题就直接来自研究者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思考,玩具、上学路线、学校等再熟悉不过了,以此为研究对象,相对来说,就更有发言权,研究的优势也自然大得多。有一些课题是源自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具有研究探索的意义。

例如,“课间操入场次序问题”,我们的教学楼有五层,每层有五个教室,东西各有楼梯上下。冬天上午第二节课间要做课间操,请你设计入场方案。(主要要求:安全、快速、整齐)此“课题”采用班级学生分六个小组分别进行研究解决,要符合整齐、安全的条件,每班学生需要整队集体统一入场,所以最佳方案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统一整队入场,因此需要计算时间。各小组经过实地考察得到以下数据:1. 每个班从下课铃响到走道上集合整队结束需要20秒时间;2. 靠中间的班级学生到楼梯口需要40秒时间;3. 一个班级下一层楼梯需要20秒时间。经过师生共同分析上述问题,变成了怎样才能使全校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整队集体统一入场的数学问题,主要是计算最短时间。六个小组经过一周的调查研究、讨论、计算,最后统一后得出的方案如下:(1)下课铃声响后底楼、二楼、四楼的同学整队后直接下楼入场(底楼的直接入场)。(2)五楼的同学整队后下到四楼,等四楼同学走完后跟着下楼,三楼同学整队后到楼梯口等五楼的同学全部下到三楼后,跟着下楼,(现在学校就是按这个方案进行课间操入场,实践证明达到了安全、快速、整齐的要求),总时间2分40秒,即下课铃声响后2分40秒,全校学生都已排着整齐的队伍到达底楼。

这些带浓厚趣味的身边问题对富于好奇心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往往极具吸引力,容易引起他们的联想思考,进而产生研究探索的兴趣欲望,因而成为他们热衷的课题领域。还有一些是同学们对亲身经历的问题现象的思考,这些深深触动过心灵或常常梦绕魂牵的问题现象也常是重点选择的课题领域。

三、特长性策略

“课题学习”旨在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研究探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因此对课题选择会自觉不自觉地打上个人爱好的烙印,反映出个性兴趣取向。

例:我画我“家”——初中母校的平面图

亲爱的同学,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有缘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可惜过一段时间,就要毕业离开母校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用摄影机留下最珍贵的镜头,下面请你用笔和所学的知识为学校进行“素描”——画出学校的平面图。但要注意的问题是个人的兴趣爱好要与科学态度方法相吻合,不可以个人的好恶影响或取代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态度,更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喜好而至思想狭隘,无所开拓。我们仅从一些同学已经研究成功的课题中能看到鲜明的个性色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往往选择优势项目课题,这自然会提高他们在研究学习活动中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发挥他们已有的优势。

四、问题性策略

“课题学习”的实际目的是通过该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这一学习形式能体现出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宽松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对学生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和尊重。课题内涵丰富,才会有研究发展的可能,才会有研究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基于这个认识,选择确定课题要注意到问题性。它是指:1. 课题应含有通过探索才能解决的未知问题。2. 课题应有梯度或者层次性,以利于研究的延伸拓展,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研究课题。3. 课题研究切入的角度要具体,不能含糊空泛,要明确指出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体现学生兴趣、志向、才能的课题更能使其放开手脚、自由畅快地探求研究。

五、零距离策略

“零距离”是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总结的成功的选题方法。下面一例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学校倡导“零污染班级”所得的一个成功确定课题的案例。

例如,生活中的白色污染:1. 请你设计一个调查表,记录自己家一周内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数量;2. 统计本小组这周内所有家庭每天丢弃塑料袋的总数量;3. 根据上面的数据制作统计图;4. 根据你收集的数据,估计全校同学的家庭在1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1年呢?5. 如果将全班同学的家庭在1周内丢弃的塑料袋全部铺开,大约占多大面积?可以铺满一间教室吗?6. 请你结合调查结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提出建议,并进行积极的宣传,唤起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生活环境的意识。

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或地方特色)来设计“课题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生动有趣的生活教学中。可见,“唾手而得”选题法不是教师随意命题,而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数学优势,将知识与学生兴趣充分结合,综合考虑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及活动时间,通过教师层层激发,拓展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与能力,确定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样的方法,其突出的优点不仅在于积累了许多课题题材,而且避免了学生自定的盲目性和教师包定的强制性,充分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教材安排的“课题学习”内容,旨在为学习者提供“课题学习”的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指导,更多的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外,课题学习关注的焦点不应停留在教材中和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地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更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又带着更多、更新的问题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参考文献:

4.教师个人课题如何选题 篇四

一、教育理论问题

1、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标准的再认识

2、“育人为本”内涵的研究与实践

3、公平、效率、质量与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4、中外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现代化

5、地方教育史的研究

6、借鉴中国传统优秀教育思想为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基础教育发展

7、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新思考新研究

8、对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

9、中小学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的实践研究

10、重视和创新体音美教学促学生全面发展

11、教育质量的多样化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12、创办具有自身和地方的特色中小学校的实践研究

13、解决农民工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系列政策措施的实践研究

14、特殊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

15、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实践研究

三、德育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普及研究

17、坚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实践研究

18、关于创新德育形式的研究

19、政治思想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20、各学科渗透德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的实践研究

21、少年儿童德育培养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的研究

22、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内容、形式、方法的探索

2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意识的实践研究

24、良好习惯之项目内容、养成方法途径的研究

25、学生守则与日常生活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

26、改变坏习惯与养成好习惯的行为改造之个案研究

27、爱家庭爱家乡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28、学习新时代优秀人物,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9、独生子女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 30、青少年耐艰苦、抗磋磨及社会适应力培养的研究

3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实践研究

32、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研究

33、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34、网瘾、禁毒、早恋、少年犯罪„„单个德育目标的教育实践研究

四、各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材开发

35、各科新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

36、各科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37、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38、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39、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 40、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41、紧密结合生活的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2、开展物理小制作小实验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研究

43、紧密结合生活的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4、以化学理论方法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培养环保意识的研究

45、紧密结合生活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6、开展亲近自然和动植物活动培养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

47、结合“发展是硬道理”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48、以史为鉴知兴衰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研究

49、紧密结合生活的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50、开展地理活动,促进地理能力发展的研究

51、改革体育教学适应大众化和全民健康需求的行动研究

52、传统儿童游戏、地方或民族体育项目的搜集整理及利用

53、改革音乐、美术教学适应全民文化生活需求的行动研究

五、素质教育

54、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55、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每个学生有自己满意的发展前途的研究

56、“突出才能学生”培养系列问题研究

57、针对不同潜质学生的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

58、特长生的培养方法、途径的研究

59、学生自立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60、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研究 61、新时期“志愿者活动”的实践研究

62、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增强社会知识和能力的研究 63、开展“琴棋书画”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广泛意趣的研究 64、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睡眠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的研究 65、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减负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66、开发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选修课,促进学生多样性发展研究 67、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实践研究

68、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69、高中生发明创造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70、高中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71、促进高中生自立自主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能力形成的研究

六、校管理及文化、制度建设 72、学校规范化管理的研究 73、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74、优秀校长治校个案及治校规律的研究 75、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76、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

77、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数字化管理的研究 78、城区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和相关政策的研究

79、发掘“国学”精华,促进人文和民族精神发展的研究 80、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习俗对校园文化影响的研究 81、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的研究 82、以研究校史为抓手,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 83、发掘优秀校友成长史,积淀丰厚校园文化基础的研究 84、校风、校训及特色校园文化研究 85、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研究

七、师资队伍建设

86、学校师德教育作养的内容、方法和常规管理的实践研究 87、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梯队建设研究 88、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研究

89、学校教师常规性学习的规划、内容、方法制度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

90、县域内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立的实践研究 91、县域内教师流动的有关政策、制度的实践研究 92、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 93、教师某单项教育技术和能力培训的实验研究 94、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方法途径的实践研究

95、教师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政策落实问题的实践研究

96、制定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评价考核聘任办法的实验研究 97、制定鼓励终身从教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实践研究

98、积极实施高师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 99、班主任工作方法培训的实践研究 100、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实践研究

101、制定班主任工作手册,规范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 102、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研究

八、教育心理

103、当前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104、当前教师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105、教师(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预防、治疗的实践研究 106、“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转化的实践研究 107、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预防的实践研究 108、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

109、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看待别人实验研究

110、引导学生自我疏导心结的实验研究 11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

112、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1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案例的建设研究

114、节点(开学、挫折和成功、考试、放假等)期心理问题及其预防

九、考核与评价改革

115、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116、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117、构建教师自我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素质主动提高的研究 118、吾日三省吾身新解及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119、教师评价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研究 120、学生评价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研究 121、注重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122、注重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研究 123、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应用

124、各学科知识能力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的创新研究

十、信息技术与网络

125、学校信息技术与网络软硬件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26、网络管理的实践研究

127、开展健康网络文化活动的行动研究 128、家校沟通的网路信息渠道建设的实验研究 129、建立网络自学平台的实验研究

130、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131、利用校网开展教辅和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实践研究 132、利用网路开展学校民主管理和信息交流的实验研究 133、教师信息技术更新的常规培训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 13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考核评价数字化的实践研究

十一、农村教育

135、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研究

136、解决农村教师缺乏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政策措施研究 137、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

138、农村学校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139、代课教师现象的深层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途径研究 140、各地农村解决留守生教育问题基本经验的总结和研究 141、利用农村地域优势,办具有农村特色的义务教育 142、农村学校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实践研究 143、农村学校网络化和远程教育的实践研究 144、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145、继续强化农村三教(基础、职业、成人)统筹的实践研究

十二、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 146、家长学校的建设问题研究 147、家长育人知识的教材研究与编写 148、关于家务劳动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

149、开展多样性的家庭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150、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 151、家校合作促学生发展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152、学校社会合作促学生发展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153、建立各类社会教育、实践基地促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154、加强与社会单位(关工委、妇联、政法、社区等)联系构筑社会教育平台实验研究

155、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十三、学前教育 156、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方法实践研究 157、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方法实践研究 158、家长育儿知识手册的研究与编写

159、幼儿家长育子知识的培训内容、方法途径研究 160、地方院校幼教专业的建设发展问题研究 161、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162、幼儿教师的校本培训问题研究 163、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发展问题研究 164、家、园共育活动的创新研究

165、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培育方法的研究

166、发掘地方文化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 167、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

168、学习引进多种先进教育模式、方法促进本园幼教发展 169、引导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促进身心发展 170、幼儿早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171、幼儿早期观察感知能力的培养研究

172、幼儿团结互助和利他精神的培养研究

173、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音美活动促幼儿健康成长研究 174、教具、玩具的开发研制与环境布置的研究 175、特色园本教材的开发研究

十四、职业教育(中等、高等)

176、根据社会需求实行灵活学制的实践研究

177、根据需求变化建立快速组建新专业的机制的实践研究 178、建立应对社会经济变化快速调整专业设置的机能的实践研究 179、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

180、建立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实践研究 181、适应就业的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

182、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基本形态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183、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

18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方法、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185、教师双来源(生产一线、毕业生)、互渗透提高的实践研究 186、建立社会实训基地的政策、策略、方法、途径的实践研究 187、校内专项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的实践研究

188、教具、实验器具设备建设(购置、设计与自制等)的实践研究 189、提高学校职教综合基础能力的实践研究 190、以职业技能竞赛带动技能练兵的实践研究 191、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 192、普通高中增加适应当地的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193、技术工人培养模式的研究

194、校企结合,教育就业一条龙的实践研究 195、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水平的实践研究 196、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研究

十五、继续教育

197、政府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社会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的研究 198、各级各类学校参与继续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 199、职校举办各类成人非学历单项技能培训班的实践研究 200、职校接受企业岗前培训的实践研究

201、学校举办满足社会文化(体音美)需求培训的实践研究 202、学校利用网路资源进行继续教育的实验研究

203、利用学校资源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教育培训的实验研究

5.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篇五

长滩中心小学:侯红娟

一、任教学科:语文

二、研究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课堂教学研究

三、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计划,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学研结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平台。在班级、学校日常学习与管理中培养小学生主体性、合作性、社会适应性等个体全面素质的教育。

四、研究计划

1、树立起教师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技能的养成。

2、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具体目标,形成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指导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3、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得到

提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习惯以及品质得到培养。

五、操作措施

1、端正思想,统一认识。和课题组成员及全体老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各种优秀杂志,互相探讨、共同提高,写好学习心得,并使之服务于实践。

2、充分挖掘教材的实践活动因素,语文本身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语文教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3、贯彻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学习观点,搞好课堂教学。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具体工作措施、2013年9月——2013年10月在班中进行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及时发现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参与课题组研讨课的学习研讨,集思广益,改进调整学法指导,确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课堂教学能力的策略方法。

2、2013年9月到期2013年12月,完成一堂教研课、参加一次教研会议、一次教学评价、一份教学设计,一份教学反思(或心得、论文),一次课题活动记载。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工作计划,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并边实践边研究,不断总结调整。做好活动记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6.教师个人研究课题学期计划 篇六

明光市第三小学:孙成燚

一、研究的课题: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应用方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讨,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3、本学期我准备重点学习新课标中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及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的理论知识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三月份:

(1)学习学校课题组的总计划。

(2)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3)学习新课标。

(4)丰富博客内容,充分利用的博客向同课题组教师学习。

(5)认真准备课题组安排的课题实验课,及时反思总结。

四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理论知识。

(2)建立班级读书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活动。

(3)开展“我爱读书、我会读书”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书香小集体”的评选活动。

五月份: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

(5)进行讲演故事的比赛,并积极鼓励学生动笔写出读书心得,记录读书笔记。

六月份:

(1)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2)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

容等。

(3)积极准备及参与学校的经典诵读比赛。

(4)对前四个月的活动开展等的结果进行测评总结。

(3)七月份:

(1)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2)收集、整理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

7.小学语文科研小课题选题策略 篇七

一、从课程标准中提炼课题

当《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笔者发现与原实验稿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除了一些表述改动外,还有不少增添。比如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就增添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作为教师,要思考“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有哪些”、“怎样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怎样有效实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运用”等一些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有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后,笔者便确定《立足文本训练小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着眼于新生事物,真正考虑了学生的所需。这项研究没有另起炉灶,没有增加学生负担,而是通过深挖教材、活用教材,在“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间搭起相互转化的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从学生表现中提炼课题

笔者所在学校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观摩,在第一课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当然少不了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听课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么是较为简单的复述,要么是没有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极其简单的概括,甚至不少学生无法开口。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语文教研组在中年级确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有效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舍得花时间,不走形式,真正为学生而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获得较强的概括能力,初步掌握了不同文体文章的最基本概括方法和策略。

三、从教师谈话中提炼问题

在课堂外,尤其是同学科教师间总有些共同的话题,这些话题就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有一次,低段语文教师在批改了单元检测的试卷后,不少人大发感慨:平时语文试卷中经常要求学生看图写一段话,可是语文教科书上很少有这类训练。于是,笔者仔细翻阅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科书,发现只有一处安排了看图写话。再看看教材,虽然大部分文字都有插图,但是没有上个世纪教材中的“看图学文”这个体例,教师很少关注教法。因此,笔者帮低年级组的语文教师确立了《利用文本插图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立足教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固有的资源,具有鲜明的学科、学段特色。通过半学期的研究,低段教师总结出,看图写话教学应紧抓教材习得看图方法,既而立足教材训练学生口语先行,最终凭借教材主题出示图画,加强写话实践训练,这样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看图写话教学模式。这不仅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充实,还切合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最终撰写的论文《看图写话教学应“里应外合”——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看图写话教学》被《语文报》刊发。

四、从理论学习中提炼课题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无论是文本资料,还是网络资料都相当丰富,教师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敢于采取怀疑的态度探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比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当“文本解读”这个术语冲击我们大脑时,我们不得不对这句话产生质疑。一千个读者就真的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如一些特定的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有一万个读者,他们的心中依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可能是教师一厢情愿的事,这种一厢情愿极有可能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在笔者阅读了不少关于文本解读的论文时,随即开展了《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的研究。通过半年的研究与实验,最后完成论文《“三多三少”读文本》和案例分析《恰当取舍,一课一得》分别发表在《湖北教育》和《新教师》上。

五、从常规工作中提炼课题

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如,作业布置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习惯于将作业的主要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因此教师的作业布置总是以此为出发点,过于强调书面演练,大多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等机械性的、静态的文本式作业。这种长时间的机械性作业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无帮助,反而会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布置作业,激发学生作业兴趣,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呢?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习能力的研究》。

当我们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确定了适合自己的学科小课题时,即使我们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只要有自己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就一定会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8.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篇八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接近尾声,其实,本学期的时间很短,也难怪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小结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根据学校课题组计划制定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本学期“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中心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初见弥端。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校理论集中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认识到课题研究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本学起初,我校进行了五个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总结。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每月按时参加学校的课题集中研究学习,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3、跟踪观察学生个案,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课堂和课后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每月都在详细做好观察笔录。

4、每月及时把科研进展情况和个案分析进行总结在课余和休息时间,以便课题组老师们共同探讨,互相学习沟通。

四、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课题组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座谈,交流,并把评课意见上传到个人博客上。在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本人虽只是课题组组员,但能够按时参加课题组活动,并按时完成为课题组任务,每月参加一次小组会议,积极发言,并在月末及时上交课题组各项资料。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的困难和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一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城关镇解放小学

何建红2012、6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城关镇解放小学

9.如何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 篇九

一、什么是“个人课题”

1.“个人课题”的定义。“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相对于过去的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县级课题和学校课题在内的“集体课题”。“个人课题”的特征就是“问题性”(针对问题的研究)、“专业性”(旨在专业的发展)、“主体性”(教师自主的研究)、“灵活性”(适合教师的研究)。

2.“个人课题”与“集体课题”。“集体课题”当然有“集体课题”的优势:群策群力,才智互补,通力合作;解决学校重大问题,支撑学校办学目标,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等。但是,“集体课题”也有相对不足之处:协调困难,相互牵制的现象严重;课题研究缺乏教师针对性,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没有太多的作用;参与程度不高,经常是培养了几个“笔杆子”。“个人课题”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对于“集体课题”缺陷的批评的基础之上,更是针对着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的。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特别是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

3.“个人课题”与“小课题”“微型课题”。为什么不叫“小课题”或者“微型课题”?因为“小课题”和“微型课题”与其它课题难以界定,“小”到什么程度,“微”到什么程度才能与其它课题区别开呢?界限不清,特点也就难以凸显,“小课题”“微型课题”的优势也就难以充分显现。而“个人”和“集体”相对,我们过去的课题基本都属于“集体课题”,都有课题组成员,有主持人,有课题组组长。并且,这一区别可以表现出“个人课题”与“集体课题”截然不同的地方,可以突出“个人课题”的本质特征,可以表现出“个人课题”的自主性、灵活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等诸多优越性。

4.“个人课题”的品质。“个人课题”是与众不同的。首先,它是高品质课题。“个人课题”,是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同意,纳入市规划办统一规划统一立项统一管理的课题,带有行政性。其次,它是高级别课题。市“个人课题”不是学校课题,也不是区县级课题,而是市级课题。第三,它是高回报课题。市“个人课题”要求写出研究报告,并写出一篇相关论文,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课题主持人可以同时获得结题证书和论文获奖证书。

二、为什么做“个人课题”

1.解决教师教育教学问题。大家都知道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也常说“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也有确实有一些学校和部分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有了相当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广大学校和许多教师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收益。原因何在?在于我们的教育科研的方向出现了偏差:我们基层学校做了高等院校的科研课题,我们的一线教师从事了大学教授的研究工作,我们“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还累得要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教学问题和德育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而学校的集体课题针对的是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常常是宏观的或者中观的,并不能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因此,“个人课题”针对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才是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2.支撑学校集体课题研究。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应该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用课题研究来支撑学校的办学目标,用课题研究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用课题研究来烘托科研气氛,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二是发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前者针对的是学校,后者针对的是教师个人。方向虽然有所不同,但并不是说二者没有任何联系,相反,经过认真的设计,二者不仅可以相关,而且可以紧密联系。鼓励教师围绕学校集体课题设计“个人课题”,这应该是对“个人课题”作用的一次开掘。我们既不能只做集体课题,也不能只做“个人课题”,学校的发展为教师发展铺平道路,教师发展又支撑学校发展。因此,把教师的“个人课题”和学校的集体课题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

3.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因为课题主持人没有了资格限制,青年教师得以能够积极申报“个人课题”,有机会积极参与“个人课题”研讨交流活动,有条件争上研究课,交流发言,分享演说,能够与专家对话。从成果评审看,“个人课题”承担者必须按照要求上交论文和研究报告,尤其是对论文的质量要求重于研究报告,但不是对研究报告的替代。因此,“个人课题”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三、怎样做好“个人课题”

1.选择“南瓜”课题。做课题犹如种瓜,种的是“南瓜”,越长越甜;如果种的是“丝瓜”,越长越空。因此,“个人课题”的选择。

一是选题需要具有针对性。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是切口需要小巧。一个小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以成为“个人课题”。

三是内容切合自己。题目虽好,但是,不是自己的专长,不是自己的爱好,最好的课题也难以研究。应该选择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有话可说的课题为好。

四是方向对准教育教学实践。理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申报“集体课题”加以研究,“个人课题”还是需要选择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研究。

2.开展文献研究。这是“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文献研究需要解决理论支撑问题,了解课题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标,创新研究内容,理清研究思路,选择研究方法,为“个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文献研究的途径一般有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现在比较重要的是网络,参考面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文献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查阅资料只是研究的基础,对于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分析比较,才有超越和创新。一些课题研究者把自己文献研究的资料整理归类,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是非常必要的。

3.做好教育调查。这是绝大多数课题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了解现状是设计课题的重要基础,对于现状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入,越全面,越准确,课题研究也就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研究可以是问卷调查,了解面上的情况;可以是座谈调查,针对性召集调查对象,进行追问式调查,可以把调查内容引向深入;还可以是个别访谈,这是点上的调查,解决深度问题。许多研究者提供的问卷设计科学而适用,结果发人深省。

4.付诸实践检验。把自己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内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比如,“批评策略的研究”,课题承担人把设计好的8种批评策略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其中6种效果显著,于是分析原因,整理成文。“数学日记”的研究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反复实验,使得“数学日记”具有了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5.进行经验总结。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

一是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课题研究会涉及许多的材料,总结之前要进行归类整理,为总结做好准备。

二是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找到相同和相异之处,特别是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原因分析,这是找出规律的重要依据。

三是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这时需要辩证分析,需要全面分析,需要条理性分析。一些课题研究者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做好经验总结,所以,过程很好,结论不佳。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坚持研究,深入研究,行动研究。

四、“个人课题”实施过程安排 1.过程安排。程序为:(1)每年1月进行德育培训,并安排总结前一期课题研究经验教训,规划下一期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2)2月、3月拟写方案,利用教师寒假培训的机会,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方案。(3)5月按照市教科规划办要求统一申报,区县向区县教科室申报,直属学校以学校为单位直接向宁波市教科所申报。(4)5月组织课题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由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5)6—12月份由区县组织“个人课题”研讨交流;1—5月份由宁波市教科所组织分县市区进行“个人课题”研讨交流。(6)6月“个人课题”结题。

2.研究要求。

(1)选题小巧。“个人课题”选题要求小巧,“小”表现为自己一个人足以完成,“巧”表现为有所创新。(2)方案完整。一般来说,“个人课题”研究方案需要有“研究背景”“课题界定”“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安排”“预期成果”“有利条件”等。

(3)专题关注。需要有问题意识,要有专题的敏感性,注意自己研究的专题的进展情况,调整研究内容和方向,走在专题研究的前沿。

(4)借鉴同行。积极参与学校、区县和市教科所组织的“个人课题”研讨活动,学习别人的研究过程与方法也会给你很大的启发。

(5)关注有效和创新。“有效”在先,这是“个人课题”最本质的要求,解决自己的教育教学的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在后,“创新”只是为了“有效”,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只是“有效”的手段。

(6)提前总结。“个人课题”结题时间截止6月底,但是,不一定非要到6月份才能总结研究和撰写论文,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设计、实践验证和经验总结;我们期望有“个人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不断发表或者获奖。

3.创新要求。

(1)非针对问题的课题不能立项。在“研究背景”中需要说明为何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坚决消灭“小题大做”“无病呻吟”的课题。

(2)不参与活动的课题难以结题。除却偏远农村的教师以外,所有课题主持人原则上必须参加两次(由区县教科所、宁波市教科所组织)的研讨活动;参加活动情况必须在结题“申报书”上写明。

(3)鼓励优秀“个人课题”建立“个人博客”,成果应该发表。每年我们将评选10%左右的“优秀个人课题”,并予以表彰,“优秀个人课题”除了研究过程清晰而扎实,研究成果丰硕而适用以外,还有两个鲜明的标志:一是成果在正式期刊上发表,二是有人气较旺的“博客”(不具备条件的偏远学校的教师除外)。

10.思政课题选题汇总 篇十

选题要求:研究务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校和部门的工作及案例分析,鼓励自拟调研题目。

1、黄淮学院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

2、黄淮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品牌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探讨

3、黄淮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抓手和平台建设探讨

4、黄淮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体系构建研究

5、黄淮学院师德建设载体创新研究

6、黄淮学院学生社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研究

7、黄淮学院党团组织的学生思想引领作用研究

8、黄淮学院特殊群体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9、黄淮学院校、院(系)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建立探讨

10、黄淮学院官方微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探讨

11、“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12、黄淮学院科级以上干部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13、黄淮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14、黄淮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15、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途径研究 16、2012年黄淮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

17、黄淮学院学风建设研究

18、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机制化、品牌化建设研究

19、黄淮学院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20、同辈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用研究

2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研究

22、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调查研究

23、院系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24、网络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25、辅导员、班主任网络素养研究

26、校园媒介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责任分析

27、艺术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对策研究

11.课题的选题与立项(定稿) 篇十一

一、课题的选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十分丰富,但真正发现和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又并非易事,这需要研究者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敏锐的动察力。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现和选择课题。选择课题,是教育科研课题开始的第一步,也是科研工作成败和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选择课题比研究课题的难度更大。如何选择一个既适合实际又有科学价值的课题,是广大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一个最困难而又是关键的问题。课题选择的怎样,关系到研究有无价值,研究是否能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1)如果你选择的他人早已研究过的问题,你又不没有什么新的突破,那么这项研究就失去了意义;

2)你选定的课题虽然是前所未有,对教育理论、教育实践都有重大作用,可就是缺少应具备的条件,学识、资料、设备、实验条件、时间、资金等不足,研究工作也难以进行。如果课题选的好,就会事半功倍,选的不好,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所以,选好课题等于完成研究工作的一半。几种常用的选题方法有:

(一)、问题筛选

这是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方法。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遇到或者产生大量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归类整理,再分析其重要性程度和研究这些问题意义的大小,确定其研究价值,并广泛听取意见,从是选取价值明显、且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二)、经验提炼

这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的发现和选择的方法。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同志一般在自己的实践中都摸索了不少经验。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其中必然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一个个研究的课题就出现了。如:厌学现象的调查分析和对策、早熟现象怎样正确引导、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和方法等等。由此而形成了研究的课题。

(三)资料寻疑

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科研课题。资料寻疑,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

(四)现状分析

即通过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如农村初中开展信息技术的障碍及对策研究、初二学生分化现象的研究

(五)意向转化

在教育工作中有时可能突然对教育的某一问题萌发一种探索的意向,这种意向实际上是一定的教育实践或理论信息在思维中积累的反映。如不能及时抓住的话可能稍纵即逝;如果紧紧抓住,则可能产生一个研究的课题。当这种意向出现时,如能对它作进一步的思考,使得问题逐渐清晰起来;同时对有关问题的具体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分析其研究价值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及其它客观条件,从而形成正式的课题。例如:在教学中突然运用的一种方法,觉得学生很乐于接受,于是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展开了教材教法研究。

选择了课题之后,还要选定课题,选定课题的进程大体是:首先,初步提出笼统的研究课题;其次,对所研究的课题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大略的调查了解,以确定该课题有否研究的价值;再次,再查阅有关主要的资料,弄清前人的已有的成果和所采取的手段、所遇障碍;最后,根据主客观条件定下具体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立项

选定了科研课题之后,首先要进行的是课题立项,课题立项主要有如下几下程序:

1)填写科研课题简介表:其内容为项目名称、研究单位、协作单位、起止时间、项目负责人、参加研究人员、课题简介(500字以内)。

2)填写教育科研课题选题预报表:其内容为课题名称、拟报属级、承担本课题的主要成员、研究内容概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起止日期、最终成果形式、申报人所在单位意见、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意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意见。

3)填写申请议定书:其内容为封面:学科门类、项目名称、负责人、研究单位、研究时间、申请日期、审批属级、审批经费金额、审批日期。主要内容:承担本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课题论证、(包括本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国内外此项目研究现状、水平及趋势,研究本项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预计突破哪些难题等)、研究基础和条件分析(对参加研究的人员的研究水平以及资料、研究手段等进行基础和条件分析)、研究效益分析、研究进度及预期达到的结果(按和具体课题填写)、申请经费等等。

12.小学教科研课题选题参考 篇十二

一、语文科研课题:

1、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2、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师师之间合作的实践与研究。

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合作的实践与研究。

4、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生生之间合作的实践与研究。

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7、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设计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8、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9、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10、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

11、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合作学习中小组间的优化组合。

13、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14、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5、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6、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7、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培养。

18、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9、开放式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0、课题研究性作文的尝试。

21、识字教学中,如何增强趣味性。

22、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3、低年级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二、数学科研课题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研究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

4、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的研究

5、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

6、优化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研究

7、优化学习过程与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8、优化学习过程与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9、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10、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1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应用题研究

12、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英语科研课题

1、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内合作互动研究。

2、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间的合作互动研究。

3、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

4、英语听说训练与合作互动研究。

5、合作互动的形式、策略。

6、英语合作互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在读写训练中实现合作互动。

8、小学高年级全英文授课的可行性。

9、Ss teach Ss “小老师”的作用的发挥。

10、英语新单词学习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11、Games的作用尝试。

四、音乐科研课题

1、音乐教育在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2、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3、音乐教学中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

4、音乐教育与学生智力的开发。

5、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6、竖笛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7、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

8、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研究。

9、非智力因素在音乐教学中作用。

10、“探究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五、美术科研课题

1、美术教育在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2、“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4、美术教学中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

5、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6、非智力因素在美术教学中作用。

7、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

8、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研究。

六、体育科研课题

1、开放型体育课的教学研究。

2、“成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3、体育竞赛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4、自主锻炼的教学研究。

5、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6、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7、学校体育促进智力发展的研究。

8、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常识科研课题:

1、小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2、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形成。

4、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的研究。

5、“探究”活动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6、自然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竞争与合作。

7、自然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8、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研究”意识。

9、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

10、小学自然研究性学习的组织。

11、社会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12、社会课的实践性研究。

13、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科教学中的作用。

14、社会与思品学科的整合研究。

八、德育科研课题:

1、学科教学中的的德育渗透。

2、班级后进生的转化。

3、独生子女的教育。

4、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5、非智力因素在班级活动中的作用。

6、中队活动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13.英语课题组教师个人研究计划 篇十三

田庆梅

一、研究目的:

1、通过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孩子在听、说、玩、演、唱的过程中体会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以英语教育带动各项课程改革工作全面进步。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并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3、通过研究,培养一批会学习、会交际、会竞争合作的学生。

4.通过研究培养教师角色转换的能力,学会充当“管理者”、“咨询者”、“顾问”、“活动的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先学后教,以生为本,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研究思路,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体现了当今时代对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学会合作,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教学过

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三、具体实施方案

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

3、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4、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5、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6、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7、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四、本学期课题计划安排:

三月份:认真参加集体议课

听校内外课 四月份: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集体议课活动

五月份:在各班调查学生喜欢的合作方法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六月份:学生英语课本剧展示

集体议课活动

上一篇:学校食堂卫生安全责任状下一篇: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