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8-29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篇)

1.《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3、情感目标:能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三个动物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法,体会他们的美好品格

教法:阅读法 感悟探究 学法:合作交流 阅读感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设疑导入新课 1上一次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他们是怎么处理礼物的,又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

二、精讲课文(2—4)自然段

1、齐声朗读2—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2)有什么不同?(黄灿灿 饱满 上等的麦种)

2、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怎么说的? 怎么处理的?出示课件

(1)指名学生用开心的语气朗读这一段

(2)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

(3)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4)“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5)小猪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板书:吃光)

(6)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听课的老师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评析]教者眼光独到,小猪以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3、过渡:小猪把黄灿灿的麦子全吃光了,那我们再来看看小牛,看看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出示课件(指名读第三段)(1)、小牛收礼物怎么想的?也是怎样处理的?(板书:保存起来)(2)、怎么怎么保存的?第二句(为了„„太阳)

(3)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板书:勤劳、节俭、有打算)(板书:勤劳节俭)

(4)指导朗读

三、自学课文(5—9)自然段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带着这样两个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三个问题讨论: 出示课件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土地爷爷怎样评价他们的?

(2)、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

2、逐个讨论三个问题。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吃完了

仍有半袋

一囤麦子)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猪、小牛 小猴的的?

A、小猪怎么说的?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的形象(板书:憨厚可爱)B、小牛怎么说的?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的形象?(板书:

勤劳节俭)C、小猴怎么说的?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的形象?(板书:聪明

能干)

(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评析]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四、知识拓展;

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可是谁吃到的麦子最多?为什么?(有远见)

2、学儿歌

小猪小猪真可爱!一袋麦子全吃完。

小牛小牛,真节俭!一袋麦子精打细算!

小猴小猴,真能干!一袋麦子总也吃不完!

七、作业

土地爷爷从小猴家带来一袋麦子想送给我们班的同学,如果送给你了,你打算怎么做?

板书: 9三袋麦子

小猪

憨厚可爱

小牛

勤劳节俭

小猴

聪明能干

2.《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就这篇童话选入教材的成功性来说, 具体体现在这篇童话内容本身、它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以及它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上:

1、文本内容。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另外, 众多的经验也告诉我们, 一篇语文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性固然特别重要, 但若是不能引起儿童阅读的欲望和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 那么文本所带来的教育性很可能就如同浮油一样, 无法深入底部。因为只有当儿童被一篇课文吸引后, 这篇课文才会引导他思维的前进, 他会自然而然地提出疑惑, 进一步思考, 最终理解课文背后的教育价值。《三袋麦子》一文共计五百余字, 情节简单易懂, 语言风趣幽默, 特别适合也特别容易吸引儿童阅读。文中憨厚可爱的小猪, 勤俭有计划的小牛, 聪明机灵的小猴都通过作者神奇的语言跃然纸上。比如:一年以后, 土地爷爷再次拜访小猪的时候, 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 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说着, 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如此鲜活有趣的个性, 怎会不吸引儿童阅读?一言蔽之, 《三袋麦子》用它本身的趣味性能迅速抓住儿童的眼球, 引领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2、文本所蕴含的价值观。《三袋麦子》一文通过描述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后三人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 折射出不一样的价值观。撇开传统教育中教师有意识的导向 (应该喜欢小猴, 一定要向小猴学习) , 不同的学生内心真正喜欢、欣赏的对象会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小猪, 因为小猪虽然好吃, 不过却做出各种各样的点心, 说明小猪心灵手巧;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小牛, 因为小牛做事有打算;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小猴, 因为他聪明能干, 观察仔细, 爱动脑筋……究竟应该喜欢谁?课文中土地爷爷也没有明确做出评价。在这样一种不确定性、一种困惑的情景中, 有利于学生多元开放的价值观的发展。相比一些传统教材中所透露的标准化答案和唯一的价值观致使学生慢慢成为“规范”的奴隶到最后丧失独立思想的能力, 多元开放的价值观可以使学生形成个人理解、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从而免于陷入“沉默的大多数”中。正是在个人独特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社会也才能得以进步。诚如爱因斯坦所言:“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 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3、文本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三袋麦子》中所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从留有的思考空间来说, 教师可以问学生, 如果土地爷爷送给你一袋麦子, 你会怎么做呢?这种问题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 不至于太抽象, 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有可能会认同三个小动物做法中的一种, 有可能提出新的做法, 不论思考后提出的哪种做法好, 思考的这一过程都将学生从只会学习、记忆知识中解放出来了, 在这种思考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开发, 走向良好的发展。另外, 文本所留有的想象空间可以从对《三袋麦子》的续写展开, 续写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评价以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在续写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于想象力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近期有对全球20多个国家的调查, 我国的学生计算能力第一, 想象力却排在倒数第一。可见, 我国学生想象力匮乏这一现状迫在眉睫需要改善。

当然, 这篇童话, 不仅仅会给孩子带来收获, 成人也能获得很大的启迪, 譬如: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评价观上。教学评价通常是一个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三袋麦子》带给我们教学评价观的启迪也包括这两个方面: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

1、对学生学的评价的启示。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 会碰到许许多多小猪、小牛、小猴一样的学生。通常我们会更加关注小猪和小猴一样的学生, 而忽略掉小牛这类勤奋但不太聪明的学生, 即:紧盯两头, 中间被边缘化了。在对待小猴一样聪明的学生时, 我们一定不会吝啬我们的赞美, 而对待像小猪一样憨憨的学生的时候, 却没有那么“大方”。让我们看看土地爷爷对它们的评价:土地爷爷并没有因为小猪把麦子全吃光而给予责骂或者批评;对小牛的勤恳也是给予点头肯定;而对小猴也像大部分老师一样, 不吝啬夸奖, 连连称赞。其实, 三个动物不论它们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它们内心都是快乐的, 而且它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学生亦是一样, 某些学生可能成绩不好, 但都会有其他的“闪光点”。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做出评价, 不能强迫学生们都达到同一方面的高标准。古代的时候就有长善救失一说, 在今天我们需重新认识它的重要性。另外, 多用积极评价, 慎用负面评价。应该以一种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 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 因为激励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树立自信, 只有有了自信, 学生才会自发地主动去发展, 而负面的评价容易使学生在紧张的感觉中产生“负驱动”、“挫败感”, 有可能将学生推向厌学的一端。最后, 《三袋麦子》中土地爷爷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评价 (哈哈大笑、点头、连连夸奖) 可以引起我们一个更深的思考:虽然土地爷爷给予的评价中没有指责, 全是积极方向的, 但我们仅止于此吗?教师不仅要多用激励评价, 而且还应注意把握激励语言的运用。这是文中没有直接给予的。我个人认为, 激励语言不等同于无原则的表扬, 它更应该注意一种导向功能,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在哪, 需要进步的地方在哪儿。如在《我以性命担她行》一文中, 作者的女儿在美国学习时上课不爱主动积极回答问题, 但乔.贝克汉姆老师的评价写道:“平时斯蒂芬在课堂上很安静, 但是被叫到回答问题时总是清楚无误, 显示出极强的理解力。”如此的激励语言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点, 也间接地提示出了需要进步的空间, 还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由此可见, 对学生的评价是一门需要教师去琢磨的艺术。

2、对教师教的评价的启示。《三袋麦子》这篇课文中的小猪、小牛和小猴在某些时候类似于新教师、稍有经验的教师和比较优秀的教师。类似小猪的新教师可能因为刚刚入门, 目标是将知识全部传给学生;类似小牛的教师因为时间稍久, 懂得分轻重有计划地将知识教给学生;类似小猴的教师也就是我们说的优秀教师, 已经懂得将知识看作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手段。对于这三类教师, 我们对于他们的教学评价通常采用了一个标准, 殊不知教师的成长也与学生的发展一样, 需要时间, 需要经历去完善。一段时间以后, 新入门的教师也可以变成小猴一样聪明机灵的优秀教师。故此, 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对于教师的教学采取一个分级的评价?即:根据教师经验、天赋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同时这一评价标准是不固定的, 它呈现一种动态性, 当教师的教学有所进步后再设置一个较高的标准, 使教师同学生的发展一样, 拥有成长的空间。从而避免很多新教师在统一的高标准评价下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一种相对较宽松的氛围下, 教师的教学才有可能更快地提高、进而有所创造。

摘要:《三袋麦子》是实验教材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就这篇童话选入教材的成功性来说, 具体体现在这篇童话内容本身、它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以及它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上。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3.《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习讲好这个故事。

4、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重难点:

1、复述故事

2、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b、自读

c、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d、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4.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篇四

张浦中心小学校 杨慧敏

一、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

2.师引述,整体感知:快过年了,看,谁来了?(出示图片:土地爷爷)土地爷爷带来了三袋麦子,送给了谁呀?(出示图片:小猪、小牛、小猴)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出示:做成食品 保存起来 全种下地)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看他们了,结果怎么样呢?(出示:全吃光了 仍有半袋 满满一囤)

3.概括故事主要内容:你能看着图片和词语,把故事简单的说一说吗? 4.小结:真了不起!你看,借助了这些关键的词语我们就把整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把课文思路给理清了,把课文给读薄了。

二、精读课文

(一)读悟第二、三、四自然段。

过渡:但是,我们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薄,还要回到课文中仔细地看一看瞧一瞧,把课文读厚了。下面让我们去看看小猪、小牛、小猴刚拿到麦子是什么样子呀?自读2—4自然段,想一想。

1.出示第二自然段,提问:小猪觉得这是一袋怎样的麦子?(黄灿灿)他是怎么想得呢?怎么说的呢?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①指读:你来读读小猪的话好吗?“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小猪又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他迫不及待得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2)什么是迫不及待?你什么时候也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交流

师小结:对呀,这就是迫不及待。你当时的心情如何啊?(兴奋)小猪也是这样,特别开心。指读1—2人(太急切了,多高兴呀,还不够开心)(3)师继续引述: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点示:磨成、做成、各种各样)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有——学生交流(白面馒头、烙饼(饺子、面条、包子、馄饨)你觉得这只小猪怎么样? 特别嘴馋,特别贪吃,但是也不失可爱哦!

让我们把这份快乐,这份可爱,这美食的香味都读出来吧。有感情齐读。2.下面我们去小牛家瞧一瞧看一看,出示第三自然段,自己再轻轻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

(1)小牛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饱满)

(2)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从这儿你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节俭)谁能读出小牛的节俭。指读。

(3)为了让这些麦子保存得更好,小牛又是怎么做的?(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从这儿你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勤劳)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经常)是呀,小牛可真有经验真勤快。看,你们会填么?(出示拓展练习)①出示填空: 你会填吗?

天亮了,小牛()。起大风了,小牛()。太阳出来了,小牛()。下雨了,小牛()。②学生交流,师相机评价。

③小结:小牛太勤劳了,他一心想保管好这些麦子,还真是个细心勤劳的好孩子呀!你能读出来吗?指读、齐读。

3.出示第4节,提问:下面我们再去小猴家逛一逛,看看小猴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1)小猴觉得这是一袋怎样的麦子?(上等)

(2)它是怎样想的呢?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学生自由想象)(3)小猴又是怎么做的呢?(全种下了地)

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也开始了一年的忙碌,大家来填一填。

春天来了,小猴()夏天来了()秋天来了()冬天来了()

(4)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聪明能干)

小猴呀可真是聪明机灵,来年会怎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一起把第五自然段读好:小猴呢,它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二)读悟第五、六、七自然段

1.过渡: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让我们一起到它们三个家里看一看吧。谁来读读,出示第六自然段(小猪)(1)土地爷爷先到了小猪家,小猪对土地爷爷说了什么呢?指读

(2)说着它还做了一个动作?(舔了舔嘴唇)你觉得这只小猪怎么样?(可 爱)这只憨厚可爱的小猪在舔嘴唇的时候在想什么呀?(在回味美食的味道呢)比如在回味什么?(大馒头呀,烧饼呀,面条呀)

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

谁来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看到小猪的憨厚可爱,指读。齐读(3)小结:多可爱的小猪呀,难怪把土地爷爷都逗得哈哈大笑。2.过渡:下面,让我们追随土地爷爷的脚步去小牛家看看吧,自己读读,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一只怎样的小牛? 学生交流,师相机引导理解:(小牛节俭。)

(1)提问:你从哪儿看到的呀?相机点示:“至今还没有吃完” “仍有半袋”(2)你看得真仔细!给大家仔仔细细读一读。指读(3)孩子们,你们想对小牛说什么呀?

(4)这么节俭的小牛,我们一定要为它点个赞。(板书:勤劳节俭)所以土地爷爷也——点了点头。齐读。

3.过渡:土地爷爷最后来到了小猴家。(出示8、9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孩子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麦囤里堆了满满的,点击“满满的”,指读,齐读。这些都是小猴的收获,你觉得小猴怎么样?(板书:聪明能干)它聪明在哪?(他懂得把一口袋麦子种下地,收获更多的麦子)是呀,小猴可真是有经济头脑,如果给他一元,他可以把它变成十元,一百元,要是在现在,他准是个百万富翁呢!怪不得呀,土地爷爷都忍不住要夸他,谁来夸一夸。指读:你真聪明,真能干!

让我们把它送到句子中,读好第八第九自然段。

(三)引学生认识,尊多元感受。

1.过渡:三个小动物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了土地爷爷给它们的一袋麦子,结果不同,当然也得到了土地爷爷不同的评价。(1)提问:你最赞成哪一个?(2)学生相机交流

(3)小结:是呀,虽然小动物们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勤劳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都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2.让我们戴上头饰,分角色演一演课文。

三、板书设计

5.《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篇五

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第五至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土地爷爷一年后看到了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处理的结果,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课文呢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并没有多少的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也并不存在多少的困难。这样一个比较普通但内涵却较为深刻的文章怎样才能上出特色?上出自我风格的课堂效果呢?我们组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一定的交流。

我个人认为,对于一篇文本的理解与思考,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只是我们在设计流程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文本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把握。我同时还提出另外的一个考虑:每位教师每个学期都有自己的小课题的研究,那么在进行教学思考、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不将这点考虑进去呢?如果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从事的研究相互结合起来,生成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收获也可能会更多。

我们三个人(董霞、吴赟兰)都在本组的语文课题的研究(引导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的探究)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思考。董霞觉得,作为三年级是中年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在阅读文本自我解读能力还较为低下的时候,有必要要让学生学会想象,于是她考虑的是“让学生学会想象”。吴赟兰老师则认为中年段的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到有序,于是确定强抓“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

我在接触中年段学生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家长,来自学生自身,来自课标要求,来自长远的一个考虑。我们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那么久的时间,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到头来,他们居然仅仅是知道了几篇文章的内容,对于积累(自我的借鉴,直至达成积累),学生往往忽视了。所以我制定校课题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将文本的内容转化成他们自身的一种积累:“让学生学会模仿”。

我在教授《三袋麦子》之前,对文本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阅读,同时也做了自我的点滴思考,对于课时的划分我也做了一个简单的确定: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第一至四自然段,学习语文的表达方式,感知三人的选择。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从内容上了解到三人选择之后的结局。

2、从三人的选择来得出“只有耕耘,才有收获”的道理。

师:(板书:麦),同学们,请随我一起来书写这个字。(同时书写好“麦子”)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粮食作物,当你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可以用词或句子来表达。

生:我想到了五谷丰登。

师:是的!这是一个麦子丰收的季节。

生:我想到了稻谷满仓。

师:是呀!麦子有了收获,有了许许多多。

生:我想到了金黄一片。

6.《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篇六

对于三年级孩子,他们刚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怎样把握好这个年段教学特点,帮助孩子们顺利过度,是我抽到这篇课文备课时不断思考着的一个问题。于是我的教学定位有两个依托:一是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文本的语言特点。整个课堂教学我努力突出一个“趣”字――童话语言浓浓之趣,教学情境创设之趣,学生参与学习乐此不疲之趣。

回顾刚才的课堂,我很欣慰很激动,孩子们在和我相处的40分钟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始终是快乐的,学习状态是高涨的积极的,这正是我所希望带给孩子的享受,也是这篇童话故事应该留给学生的享受。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从“趣”这点出发来检验我今天课堂,还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首先是读。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文中长句子多,拗口的地方也多,要读好却不是那么简单。课文九个自然段,三个小动物的故事,分前后两年,交错讲述,怎么办呢?我想,读,惟有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懂课文语言,读活人物形象,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理,才能为进入第二课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搭好桥,铺好路。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落实一个“实”字。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读,互帮互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检查,落实课文中难读,难认,易混淆的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生字词认读情况时我特意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认读本课新字词,二是辨析两个难认的形近字,三是读准课文中容易混淆的三个多音字的练习。其中兴奋与磨成面粉是我们大多数人最容易读错的两个字,刚才的课堂也看到了,尽管领读练读了好几次,但课文学习中还是有出错的现象,这是意料中的,不可能在一节课里让所有的孩子都完全巩固,也提醒我们下节课要继续把这两个字放到语境中巩固练习强化记忆。

2、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突出一个“趣”字。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朗朗的读书声体现了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和扎扎实实的学习过程。(1)、读词语,情趣盎然。比如第一组词串的出现就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理解“黄灿灿”是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再结合小猪当时的心情朗读体会;而理解“上等”则用了换词语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小猴的聪明机智。(2)、读课文。中年级教学应该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正是在遵循这个年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多种读的方式。课文描写小猪、小牛、小猴看到麦子后的想法和做法非常形象,把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栩栩如生,但要读好却不容易。读小猪,是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这一段学生读的特别好,课堂气氛也活泼有情趣;读小牛一段可能显得有点沉,但这正是学生读书的真实情况,这一段句子长且拗口,所以我在这一段用了指名读,范读以及比赛读多种方式,扎扎实实指导学生读书,同时渗透了朗读的一些技巧,比如长句子的断句处理,比如边读边想象,比如用体态语言辅助朗读,这些方法都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是拿来指导就能生效的方法,所以,虽然老师引的多但学生收获的更多。同时,这段的教学还是建立在突出中年级段的教学上,虽然在指导学习过程中我没有强化段的意识,没有明确指出段的概念,但相信这样的朗读训练已经潜移默化的给了学生段的层次意识。小猴的读主要放在课文后半部分,在这个环节老师和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合作者,是平等的对话,在老师的帮助激励下,学生对小猴的理解已经到位,需要的只是教师的引领和促进,所以这里采用教师引读的方式,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彰显个性。相信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训练,更有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记得崔峦理事长在贵阳会议讲话中一再强调,要把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我想,我一直在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

其次是语言训练。崔理事长在讲话中还嘱咐我们要把阅读观摩课上成常态的精品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更要呈现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我这节课的过程应该说是扎实的,大家和我已经一起感受过,我只想说说其中的一个词串教学环节。词串教学是苏教版教材一个训练点,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一组有关联的词语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读语言想画面的能力。而这节课的三字词串是依据故事内容设计的,横着读三组词是课文的三条暗线,竖着读三组词又分别是三个小动物有趣的故事。这一设计不仅简化了对故事内容的繁琐分析,而且同时又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做铺垫,大家在刚才的课堂上已经看到,学生在最后复述故事时已经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够比较完整条理的讲述故事,这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很不容易,也的确是令我们教师所欣慰的!

7.《三袋麦子》教学反思 篇七

曾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绝对”、“权威”的答案中成长起来的。简单地说,曾经的教学教给学生往往只看到小猴的优点。现如今,学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课改的新形势浪潮的冲击下,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更民主、科学地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这也是我在这节课的预设中所积极探索并努力摈弃传统教学带给我们的深刻影响的重要思想指导。

在这堂课中,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并找出各个小动物的优点,并能学会阅读批读课文。我让孩子们找出了小猪的自食其力、小牛的勤劳节俭,在说出了小猴的

聪明、能干之后,还能说出他具有等待的耐心和毅力,得到的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收获。 并且我在学习小猪相关内容时着重教孩子们学法,让他们学以致用,根据学法来学习小牛、小猴的内容。拓展训练恰到好处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8.三袋麦子的教学反思 篇八

第一:我抓住了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采用了多种感官刺激的课件。充分让学生动口、动脑,在体验中让学生掌握知识。

第二: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积极的发现者、探索者的乐趣,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儿童学习的热情。第三:通过充当小动物的角色,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欲望,获得了成功体验。

9.《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三袋麦子》(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的考虑。文章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对其所蕴含的道理和所描写的小动物鲜明的个性,学生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因此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指导学生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 本堂课可谓朴实无华。但是扎实到位,尤其是字词教学颇费苦心。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三个小动物的理解。在教学小猪时,我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演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表演的兴趣很浓厚,他们把小猪的憨厚可爱的一面表演了出来,并喜欢上了小猪;在教学小牛时,我主要通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采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小牛的勤俭;在教学小猴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片明白小猴的做法是聪明的,土地公公的表情已经告诉我们了。最后以“你会怎样处理这袋麦子” 结束课文,在谈到如何处理麦子时,有的同学说要把麦子作成各式各样的饼子,有的说要把麦子保存起来,还有的要把麦子全种下地,来年吃一点,种一点,并将多余的麦子送给其他没有的粮食的人。多么可爱,多么善良的学生啊!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做法都是可取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学生能提出自己的不同做法时,教学任务也就成功完成了。

10.三袋麦子教案 篇十

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 沈梅琴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现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将一个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小猪、小牛和小猴对待麦子的不同处理方法及不同结果,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并从中受到一定启发。2.通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词语

2、《三袋麦子》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看,这就是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一模一样的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 ①小猪看到的是—— 想想“黄灿灿”是什么样子?

多诱人的麦子啊,小猪望着这“黄灿灿的麦子”一定眼睛一亮,谁来读读这个词语师:小②牛看到麦子是——

啊,小牛看的该多仔细啊,一粒粒都那么饱满,来,让也我们 捧起麦子看看,体会小牛仔细观察的感觉,轻轻地读,慢慢地体会 ③小猴发现这袋麦子是„„

同学们,这“上等的麦种”也就是()的麦种啊,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说的多好啊,小猴眼中的麦子又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带上动作,夸夸这一袋“上等的麦种”

2.他们三个人眼中看到的麦子都不太一样,板书:看法不同 那他们拿到自己那袋麦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咱们把这些词语带进课文再来读读。①这次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是啊,瞧瞧小猪开心的样子,此时此刻他脑子里在想什么呢?

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小猪开心的喊道——(课件出示小猪喊的话)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请你再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是呀,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这种着急的心情,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把小猪的开心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②读的多投入啊!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课文自然就读的有滋有味了。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我请女同学一起读第三段。

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牛这段话写得多好啊,不过想把它读得有滋有味却不太容易,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啊,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请你来读,老师建议你读的慢一点,特别注意这几个描写小牛动作的词。

带上动作,和小牛一起看一起想,再读读这句话,注意体会他“先„„再„„”的思考过程,相信你会读的更好!

听完你的朗读老师看到了一个会思考的小牛,一个做事有条有理的小牛。那他到底是怎样保存麦子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这个长句子,(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个句子读好了你也就读明白了。请男同学一起读!

小牛做事有条有理,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来,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三段。③小猪面对黄灿灿的麦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磨成面粉(课件出示词语),吃了!而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是看了又看决定保存起来慢慢享用;我们看看小猴,他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决定怎样做?

小猴这段话语言最少,但包含的内容可不少,你觉得小猴当时可能想些什么才决定把麦子种下地?

恩,看来小猴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啊!小猴多会动脑筋呀,他不是只考虑眼前,而是考虑了长远的利益。看看故事越读越有意思了,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样。板书:做法不同

3.那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三个小动物的时候,他们会对土地说些什么,土地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默读课文6、7、8、9自然段,默默地读,静静地想,老师特别想知道这次读完后,你会读出一只()的小猪,()的小牛和()的小猴

①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呢? 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真会学习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那请你学学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恩,带着这样的感觉请男同学一起读读小猪说的话。

师:啊,课文插图也被你们合理利用了,你再读读小猪说的话。

读的多好啊!看看,从插图里看到了小猪的“憨厚可爱”,从语言文字里读出了小猪的憨厚可爱,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也出现了一只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有什么反应?他对小猪哈哈大笑是笑什么呢? ②说说你们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牛?

你看看小牛不仅做事认真,而且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真会生活啊。谁来读读小牛说的话?

老人对小牛点点头又表示什么?

③我知道大家和小猴特别熟悉,那今天读这个故事你读出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呢?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啊

恩,我们来看看这两处语言描写(课件出示语言)小猴没有直接告诉老人而是神秘地说,谁愿意和老师合作读读这两个对话。

想想小猴对土地爷爷介绍自己这满满的收获的时什么心情?

是啊,小猴靠自己的劳动把一袋麦子变成满满一囤麦子,肯定特别激动特别自豪!你再读读,小猴自豪地说——

土地爷爷终于开口说话了,他怎样对待小猴的?他为什么是“兴奋地说”? 4.读出味道了!看看,课文读到现在,每个人的眼前都出现了三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我们看,(课件出示三组词串,)就这普普通通的麦子,三个小动物的看法不一,做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得到的评价自然也不一样。板书:结果不同 请同学们再横着读一读这三组词语,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内容。黄灿灿的麦子 饱满的麦粒 上等的麦种

磨成面粉 保存起来 全种下了地

哈哈大笑 点点头 兴奋地说 生:横着读三组词语。

师:请你们再竖着读一读这三组词语,边读边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师:你们发现了吗?一个小动物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如果土地爷爷也送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请写下来。

11.《三袋麦子》教案设计 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受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文章主要讲了快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将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将麦子保存了起来;小猴将麦子种下了地,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文章中四个人物分别有着自己的个性:土地爷爷是慈祥和蔼的,小猪是纯朴憨厚的,小牛是勤劳节俭的,小猴是聪明机灵的。这个童话还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事要会思考,不能只看眼前的快乐,要有长远的打算,为未来着想。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3、体会三种动物身上不同的品格,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三、课时分配:2课时

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绿线内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干”,能正确读写“麦子、保存、防止”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童话吗?那老师和你们玩个游戏:老师说几句童话剧里的台词,你们来猜猜童话的名字好不好?看来同学们都很有兴趣,老师就开始说了,请你们竖起小耳朵听仔细。小兔子乖乖,把门儿打开。——《小兔乖乖》

魔镜啊魔镜,告诉我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人?——《白雪公主》 卖火柴呀,卖火柴呀!叔叔,阿姨,买一些火柴吧!——《卖火柴的小女孩》(2)师: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一下猜出了这些童话,看来大家都在课后阅读了很多。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相机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与“表”字比较区别,“子”读轻声。

(3)师: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a: 生三袋麦子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b:麦子是谁送的?他都送给了谁?

预设c:送礼物的人为什么要送麦子?他有什么用意?

(4)师:我们的同学都很爱思考,提了很多问题,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圈划出不会读或者不确定读音的字词,可以请同桌帮忙认读。

(2)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坐端正了,字音都会读了吗?请大家看好屏幕,老师来考考大家是不是都会读了。出示生词,指名读,纠正读音后,开火车读、全班齐读。请学生说说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字需要注意。麦子 迫不及待 保存 杂粮 防止 搬到

拜访 仍然 节俭 神秘 收获 馒头 烙饼

发霉 虫蛀 舔舌头 憨厚 麦囤 能干

(3)师: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生字长得很像,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防和访)那么哪个同学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们?

预设a: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右边都是一个“方”字,“访”是言字旁,有谈话的意思。

预设b:“防”是左耳旁,是“阜”字的变形,是山的意思,有防御阻止的意思。(4)师:这些词语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干)它有哪些读音?两种读音请学生开火车组词。

(5)师:请同学们说说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图示)

(6)师:进行生字教学,重点指导“防”“止”这两字的书写,注意笔顺、间架结构、布局。播放写字的视频,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最后请学生在书后描红。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我们已经扫清了生字这个拦路虎,现在请你们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给同桌听,请同桌纠正。边读边思考:这个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主人公?(相机板书: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师:通过刚才同学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是土地爷爷各给了三个小动物一袋麦子,那么他为什么要给他们麦子呢?在哪一小节中可以找到答案呢?(作为礼物,第一小节)那么这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指名读第一小节。

(3)师: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袋一模一样的麦子,但是三位小动物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小猪看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小节。小猪看到黄灿灿的麦子口水都要流出来,它想把麦子怎么处理啊?(相机板书:磨成面粉)(4)师:那小牛又看到什么了?指名读第三小节。所以小牛想怎么处理麦子了?(相机板书:保存起来)

(5)师:小猴看到的又不一样了,它看到什么了?指名读第四小节。它是怎么处理的呢?(相机板书:种下了地)

(6)师:故事到这里讲的就是小猪、小牛、小猴对麦子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是故事的经过。

(7)师:时间过的真快,一年以后——(引读第5小节)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动物们了,这时他看到了什么?指名分小节读6、7、8、9四小节。其他同学思考: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后不同结果是什么?

预设a:小猪把麦子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是全部吃光了。(板书:吃光)预设b: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吃,结果只还剩半袋。(板书:半袋)预设c: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结果获得了一个大丰收。(板书:丰收)所以5—9小节就使故事的结果。

(8)师:现在你们会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了吗?请同学们用“//”来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4)第三部分(5—9)

(9)师: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具体描述这个故事吗?小结:像这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4、总结 全文,留下疑问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小动物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还不知道,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个童话来更进一步了解这些小动物们的想法。

板书设计:

9.三袋麦子

上一篇:我还想做一个的孩子作文范文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难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