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2024-11-14

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共13篇)(共13篇)

1.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篇一

渗透环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点,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挖掘教材环保知识的渗透切入点,融环境教育于教学之中,力求寓教于“绿”,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环保教学方面的感触很深。

一、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环境监测、分析、评价、环境统计等内容,以增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提高环境意识。教学中要充分注意本课程的现实性、实践性、地域性、实效性等特点,并结合小学生特点,将兴趣性与 科学性相联系,以探究式、讨论式、抢答式、考察式等教学方法为主,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环保意识得到加强。

二、环境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1、环境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通过环境教育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环境法规意识,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自觉遵守五有五无规范,保护校园的整洁。

2、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近年来,我班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班级进行环保板报评比,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的视觉、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2)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我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诗歌、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优美的班级环境,是一本无声的、多彩的教科书。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生活、学习,可以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热爱它、保护它、建设它。

鼓励学生节水、节电,走出了一条美化、绿化、净化之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多了,浪费纸张、粮食的少了;严格自律、爱护花木的多了。

渗透环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宝山一小

2.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篇二

关键词:环境污染,化学教学,环保教育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世界人口的急骤增长和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形势更加严峻:“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预计本世纪30年代居住在沿海的居民将受到威胁。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逐年增大,北极的臭氧层也在迅速被破坏……所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以及工业发展,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等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做为一名化学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环保知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并不少,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其中之一就是酸雨的危害,在授课时可以适当介绍我国的酸雨情况,介绍酸雨造成的各种危害,列举古埃及方尖碑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三千多年能保存完好,但移至伦敦只有八十年就面目全非。在讲述以上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和新闻资料,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深刻的心灵震撼,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防治酸雨呢?学生们就会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并提出各种应对措施。

又如讲到保护水资源问题时,应告知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生产和生活用水严重短缺的现象。另一方面不断扩张的城市,过度使用化肥以及各种工厂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污,使得中国的水资源现状不断恶化,近半数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污染的危害很多,不仅影响了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直接造成威胁。人类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还会使水中的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增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水华”、“赤潮”现象。并进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不让卫生间的水龙头肆意流淌;另一方面要做到日常生活中不用含磷洗衣粉,少用合成洗涤剂,防止水体污染,最后向学生介绍有关污水处理的各种方法。这样做,学生不但牢固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受到了有益的环境教育,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利用化学保护环境、改造环境,优化大自然的决心。

此外,在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和单元测验中适当穿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在化学实验室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往往会产生污染实验室的废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用相应的吸收液吸收(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化学实验中,可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改进,尽量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外泄。如:右图是初三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部分排放到空气中,因为五氧化二磷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剧毒的偏磷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可将红磷换成白磷,利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使白磷燃烧,这样做即不影响实验效果,又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些演示实验也可以采用微型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毕后一定要将废液、废渣倒在老师指定的位置,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例如锌粒和稀硫酸乱倒入下水道,就有可能造成下水道产生氢气而发生爆炸事故。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养成良好的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三、密切联系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在课外活动中也能进行环保教育,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报纸、电视、电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教师应及时收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这样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和社会调查(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篇三

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在实验室制氧气时,是选择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还是选择双氧水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呢?从环保的角度加以分析,学生就明白用双氧水制氧气不需加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4.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四

潮阳区谷饶茂广小学卢燕平(***)

内容摘要: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环保教育 渗透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环境之中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学科渗透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适时、恰当地渗入环保教育,将收到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得益彰之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从教材中挖掘环保资源,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环保教育资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主题。如有关于爱环境和欣赏环境的,有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的,还有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等内容。这些文章 1

有的是生动活泼的故事、童话,有的是抒情写景散文,还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它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涉及一些以人口、资源、能源等为题材的内容。学生在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如正面揭示的有:一年级下册第三课《邓小平爷爷植树》、四年级上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等,这些文章明眼人一看就可信手拈来,直接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根本没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鸟的天堂》时,可发动学生广泛举例,印证生物资源严重枯竭的普遍性和严峻性,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从点点滴滴做起。而有些教学素材是隐性的,蕴含在课文中的环保内容有如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教师深入挖掘。如六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大瀑布的葬礼》、五年级下册第20课《景阳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三年级下册选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等,都蕴含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

除了这些“课本资源”外,无处不在的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以及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生成资源”,也为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课文插图体现了环保教育教材中还有许多插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插图,或把这些插图制作成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新教材中插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绿色植物的图画介绍,都直接间接地对孩子们进行着环保教育。这些插图内容丰富,有动植物,有山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众多事物,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深刻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春雨润物般地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电视、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大教学容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为扩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新教材无论从插图的设计、儿歌的选用及课文的编排都为环保教育留下广阔的空

间,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精心安排,必将使环保教育真正进入课堂,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第一册新教材中描写环境的图画很多,有蓝天、绿树、红花、小河、庄稼„„出现在孩子们眼中的是一个充满绿色、生气盎然的世界,也是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学中让孩子通过听、说、读、看去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在此基础上,可带孩子们参观学校的校园,去看、去摸、去闻,亲身体验绿色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把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变得更加直观。

2、利用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佳作,要求教师去体味、去探索、去挖掘环保教育的因素,凭借重点语句的朗读、分析,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文字内容所描述的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起情感的共鸣。

3、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些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性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情动人,利用文章中优美的词语,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将表现文章内容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喜爱自然,从而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抵制破坏自然的行为。而对于那些科技性、知识性较强的说明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学生也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如:①邀请环保局专家作专题讲座。②以每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3•12”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电视 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③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了“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④组织学生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⑤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得等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理,把

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 论文,增强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真正关心和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上来。

5.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篇五

李晓景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其中不乏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环保教育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必须从小抓起。而我们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环保意识更是极为淡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小学《科学》为环保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科学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环境保护 绿色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其中不乏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因人类自身环保意识的缺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森林锐减、河流变黑、洪水泛滥、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沙尘暴肆虐、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我们广大的农村地区,环保意识还极为淡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广大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要从小学生抓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对农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又为环保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科学课程是实施环保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科学课中进行环保教育是实施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当前小学生环保意识缺乏的原因及表现

农村地区的孩子普遍卫生习惯较差,学校附近的村子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早餐包装、尼龙袋、油纸、废弃物),以及孩子们不整洁的个人卫生状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些学生的家庭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孩子们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知识浅薄

大多数学生对生态环保知识了解少,缺乏基本的环保常识。比如:白色垃圾、废弃电池等电子产品、干净的江河水变黑的危害等知之甚少。许多学生认为保护环境就只是不要随地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看见废纸废物主动捡起。

(2)环保目的不明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在对我们学校16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认为不保护环境,地球就变成了垃圾场,大树、小草、花都会死,河水会变得不干净。学生们觉得我们环保就是让周围变干净,看不到垃圾,让大自然更美丽,人类生活更美好。其实环保的目的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原因,寻找保护的途径与方法,自觉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均衡相处。

(3)环保意识缺乏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意识到水、电资源的宝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玩自然水、浪费水资源严重,也没有节约电的意识,教室里常常无人了灯还亮着,完全没有意识到缺水、缺电的严重性。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进行节约教育、环保教育。

(4)环保行为习惯差

学生普遍环保行为习惯差,明知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扔纸屑,不能进草坪踩踏,但是,校园里却经常看到原本打扫干净的地面常常会冒出纸屑等杂物;进草坪玩的学生也常有发现。

二、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挖掘小学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1、从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来讲,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有着更多的共性,其内容更丰富、知识面更广泛。(1)道德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如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六下第五单元的《神奇的能量》„„(2)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如三上第四单元的《它们是什么做的》;三下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六下第二单元的《遗传与变异》„„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环境现象和环保问题单凭口头讲述或学生讨论达不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或在他们心中产生震撼。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有关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播一些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将课堂引入全新的境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白色污染”情况: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河面上常常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饭盒、泡沫包装材料等一次性塑料物品;在公园的绿树从中,绿荫地上,花坛里,不时可见扎眼的“白色”;在宽阔的马路上,一阵风吹过,路边的塑料袋吹上了天空,好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等。通过播放短片,让同学们思考、讨论:白色污染为什么会如此猖獗呢?教育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从而增强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进行环保教育。

我在教学《水污染》一课时,先带领学生到污染严重的河边实地的调查研究,看看水面上有哪些漂浮物?这些漂浮物来自哪里?闻闻河水有什么气味?因此,面对发黑发臭的河流,让学生想到的是“什么原因使河水发黑发臭?”、“河水发黑发臭有什么危害?”,从而使学生对水质污染有了一个更直接的了解,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环境探究意识。

在学习《从岩石到土壤》这一课时,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采集岩石标本和土壤标本,让学生从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学习,初步感知不同的岩石、不同的土壤来自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从而增长一些地理环境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在采集标本过程中,接触自然,亲身体验,了解实际中的地貌,得到的知识远比单纯的岩石和土壤的标本要多得多。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获得一些水土流失、树木保护水土、植物生长与土壤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增长了见闻,无疑有利于我们渗透环保教育。

(四)、结合环保节日,开展宣教活动。

一年一度的环保节日有:中国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爱鸟周(各地有异,一般为4月至5月初的一周)、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世界土地日(6月2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通过这些节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的问卷调查等,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五)、让环保教育得到课堂拓展,学练结合,让学生形成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还要让课堂得到拓展,让学生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最终让学生形成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环保作用。

(1)根据学习生活需要,有效使用废弃物,进行课堂环保拓展教育。

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会发现我们诸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很多教具、学具都可以利用被人丢弃的废纸板或废木条等废弃物来自己制作而成。为此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积极捡回废弃物,为教师制作教具或为自己制作学具,还可以实行一些制作比赛,评比后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养成了环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污染、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

(2)参与社会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环保能力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的方式,拓展课堂教育。如每年寒、暑假就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利用假期时间,调查一下你所在的村组和家庭每季度用的水电,并认真分析是否达到了节约用水电的要求。或者利用假期,自己去捡废弃物去卖,看能否给自己挣本子费。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课堂知识,而且久而久之,环保也就成为学生自觉的一种能力。总之,21世纪是科技发达,经济迅猛发展时期,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生存环境任重道远。把对少年儿童环境意识保护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当然学生的环保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必须针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制定环保教育目标,更新环保教育策略,使环保意识教育真正的起到实效。

参考文献:

《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篇六

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回民小学(730080)包金环

一个美的生活环境有益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环保意识更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要善于搜集环境教育的统计数据,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但教科书由于编写时间和容 量的限制,一些对儿童有影响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来,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书报,时时留心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

1.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气,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水重量的4倍。

2.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占世界陆地─的土 地却要养活超过世界─的人口。

3.一只燕子在6个月里可以吃掉50万只害虫,一头猫头鹰一年中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 掉2吨粮食,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的松林免遭松毛虫的侵害。

4.目前太空有2000个废弃卫星,1400个用过的火简助推器和1100个游弋的小型物体,这些太空垃圾随时会撞坏卫星。

如此等等,教者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信息时,要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要有助于学生“环保 ”意识的提高;要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二、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知识的实例,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出示:“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己超过1000亿吨。”在学习“量与计量”时,可以引进这样的例子:“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生产生活*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又如:“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有5.1忆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 积有3.61亿平方千米,海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时可告诉他们: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第二粮仓”,我们要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矿产资源,但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改善海 洋资源和环境,让浩瀚蔚蓝的海洋千秋万代,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 生产、生活和健康

三、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有效进行环保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己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现就小学数学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素材举例如下:

1、“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净化空气。如果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54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2、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空气)

3、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水资源)

4、“一只山雀7天能吃1155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鸟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保护环境。)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四、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再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另外,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7.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篇七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如进行“碳及其氧化物”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结合讲CO2性质,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暧,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防治措施: (1) 最简单、最实在的措施是大力发展绿色植物,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 (2) 控制污染源,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等。 (3) 开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发展氢气能源。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教师介绍“酸雨”(成分:硫酸、硝酸等)的形成原因是含硫、氮燃料的燃烧,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还介绍了“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等危害。

“臭氧层空洞”是因为:氮的氧化物(NOx)、硫的氧化物(SOx),以及作为冰箱致冷剂的“氟氯代烷”等的排放,在臭氧的分解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臭氧的分解,从而形成了臭氧层“空洞”,进而导致太阳辐射的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害的紫外线穿过“空洞”直射到地球。近几年来人类癌症、眼科疾、皮肤病及一些无名病不断地发生,一些植物不明原因地枯死,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紫外线辐射。“光化学烟雾”是因为氮、硫的氧化物在人类生活的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经过光化学反应,便形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能严重地刺伤人的眼、鼻、喉,严重时可使人呛出眼泪,引起呼吸道感染。这些都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防治措施: (1) 采用低硫的煤,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 (2) 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3) 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 (4) 限制超高速飞机的飞行。 (5) 限制使用氟氯代烷致冷剂,寻找新的无污染的致冷剂,是当今制冷工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磷”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水体,使得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不断积累,氮、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含氮、磷化合物进入水体,少量促进植物生长,过量则使水中植物疯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变黑、变臭。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 (1) 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这就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 (2) 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祛除废水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途径。实验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排出相当数量的成分复杂的废物、废水、废渣,它们不仅对实验室环境构成一定威胁,也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危害。我们在实验教学时强调按用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规定要将实验废弃物放到统一地点,统一回收处理。在实验前讲明道理,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教室、实验室的空气会遭到污染,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可将有毒气体通入相应的吸收液来吸收(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我们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在完成铜与HNO3的实验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环保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我们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从法制的角度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从而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3.12.

8.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篇八

一、走进课本,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问题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用于环境教育的素材。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注入式”,改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化验知识的兴趣,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现状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要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问题理论的认识和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更要看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实际能力的提高,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比如:在学习了“空气”的知识后介绍“大气污染”;学习了“水”的知识后介绍“水体污染”;学习了“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后介绍“温室效应”、“低碳生活”;学习了“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后介绍“酸雨”;学习了“化学肥料”的知识后,重点介绍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二、走进实验室,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备都是通过实验去验证。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注意减少污染,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对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后废物的处理等,学生自身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自觉把废液、废渣倒人废液缸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实验课渗透环保教育意识。

(1)增加药品回收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的实验探究。化学实验中有很多药品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如用硝酸银测定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的实验中所生成含银废液,每次实验完毕,教师应启示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2)在分析化学实验课上运用现代信息实验操作,节约环保。现代信息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使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可以通过视频来实现有毒有害实验的完成。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节约和环保。

(3)教师要加大微型实验的研究与应用。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我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领域中新发展起的一类微型化学实验,引起了国内化学教育界极大关注。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尽量小的实验仪器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通过常规分析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微型化改造,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微型化滴定实验探索。当试剂用量降低到原用量的1/5时,仍能得到符合常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的实验结果,从而节约了实验试剂、实验经费和时间,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大大减少了化学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化学实验微型化是目前教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呼吁社会,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来倡导环保,应用微型实验。

三、走进生活,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且丰富多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实效,更具有强的说服力,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让学生走进社会,去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通过身传言教,在公共场所宣传“低碳生活”相关知识,倡导环保、绿色、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电能;节约水资源;节约用纸;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垃圾分类处理。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利用环保法规,强化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9.地理环保教育渗透教案 篇九

初中地理课本教材从地球宇宙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相应形成的人文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各个部分,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可以把最近几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相关环境状态数据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这些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什么联系,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使命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政府针对以上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及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让学生知道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又如全球变暖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温室效应相关资料,思考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了解温室效应对我们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最后进行分组讨论: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矿藏和地下水、任意排放有害物质等行为,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自己身边还有哪行行为是能够引起温室效应。通过讨论,学生深刻意识到温室效应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产生从自己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减轻温室效应的想法,从而达到了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比较抽象或难以想象,如果地理教师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不容易让学生真正理解,更不容易在学生心中产生震撼了。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产生形象、直观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浓厚,思维高度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主动探究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如在讲“复杂的气候”时,可播播放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8年的南方冰雪、2010年的西南大旱等录像,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观看结束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这些反常气候现象的主要原因及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环境中的一员,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何一次性餐盒,在平时学习中注意节约用纸,对废纸进行积极回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植树造林,每年的植树节,都亲自栽几棵小树,节约用水,并监督和呼吁身边的和自己一起做等等。这样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直观地突出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10.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孔建雁 篇十

教学目标:

1、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2、通过观察,了解家乡环境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钱仓,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乡村小镇,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另一个村庄,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口语交际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教师播放课件,出示资料,图文结合:钱仓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中部,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北宋时即为温州四大镇之一在。在平阳的历史上钱仓是出名的。分县前的老平阳有2312平方公里土地(现平阳1051平方公里,苍南1261平方公里),共有9条城,钱仓就占了一条。钱仓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名胜景区,又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古镇,境内有北宋双塔等省、县重点保护文物多处。明代的蔡芳携马性鲁游南雁时,把钱仓的宝胜寺、双塔、钱王的一宿楼都载入了《南雁荡山游记》中。近代钱仓更是豪杰辈出,金钱会英雄揭竿而起,声震浙闽。钱仓至今还保留着老城门、石板街、老码头、贞洁牌坊、南雁第一桥等古建筑。钱仓景区被称为南雁门,在宋代时就享有盛名,现留有碧泉和双塔两处景点。

碧泉景点位于钱仓与梅溪交界的岩庵山上。山上有建于1957年的岩庵水库(碧泉湖),碧泉寺为唐代僧幽谷开山创建,千年来几经兴废,后于20世纪80年代重建。双塔景点位于104国道旁的凤山,又称凤凰山。凤山是钱仓风景荟萃之地,山上单是宋代摩岩就有13处之多。

(3)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家乡的哪些现状让你担忧,你准备为家乡做些什么,让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好!(可以从河流,山林,公共设施等方面谈谈,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2)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

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课后实践活动:

1、为保护家乡环境设计一句广告语

2、开展保护家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

四、宽带网

一、宝胜寺双塔

钱仓现存最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大概就要算宝胜寺双塔了。双塔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外形相似,皆为砖砌五层六面楼阁式塔,相距11.8米,高15.6米。关于宝胜寺及双塔的历史在平阳县志上有简略记载。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平阳县志》卷九·寺观中载有:“宝胜寺在钱仓,唐咸通间建子院二曰律院,宋大观间建教院,元佑间僧德玉重修。”卷十八·古迹载:“钱王楼在钱仓宝胜寺,五代吴越钱王曾宿于此。”民国时期的《平阳县志》卷四十六载:“宝胜寺在凤山麓,唐咸通间建子院二曰律院,宋大观间建曰教院,元间僧德玉重建,咸丰季年金钱匪乱被毁,同治僧广法重建,规模狭小矣。”卷五十四载:“钱王楼在钱仓宝胜寺,五代吴越钱王曾宿于此。”以上史料文献表明,历史上钱仓曾建有宝胜寺、“钱王一宿楼”等具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相传吴越王钱俶去南雁荡山朝圣时曾路过钱仓,下榻宝胜寺楼,于是这座楼就被称为“钱王一宿楼”。宝胜寺毁于何时,现已无法查考,如今仅存双塔及残牌楼柱。因双塔是宝胜寺的主要建筑物之一,因而又叫宝胜寺双塔。清代张元启曾撰诗《钱王楼怀古》:

钱王遗迹至今存,忧见层楼绕断垣。

千乘旌旗空想象,万家灯火自朝昏。

添州未补英雄恨,废寺徒留寂寞魂。

闲立西风残照里,霜图销歇不堪论。

二、凤山摩崖石刻

在宋代,钱仓景区就已在温州一带颇有名气了。凤山是钱仓风景荟萃之处,明代方鹏的游记中就说,此山“多巨石,或覆如屋,或仰如舟,或比如栉,或伏如怒猊卧虎。其色皆如墨泼,间有纹理,如玉如雪,莹洁可爱。”乾隆年间《温州府志》里的《南雁荡山图》便将凤山景区包括在内。

凤山上有宋代摩崖石刻10多处,历代文

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不少吟诵钱仓美景的诗篇。在凤山西南山坡上,有几块上圆下尖的巨石倚叠在一起,一块如陀螺般浑圆,称为“陀螺岩”;一块形如河马,称为“河马岩”。游人躺在“河马”的鼻子上,双脚用力向“陀螺”推,“陀螺”就能摇动起来并发出声音。人们形象地将这处巨大的岩石称为摇动岩。清代旅行家潘耒曾在游记中记载:“钱仓凤山岭半,有两岩相偎依着,摇它一下,就徐徐辄开,又慢慢合拢,是一块闻名遐迩的摇动岩……”摇动岩上留有不少摩崖石刻,譬如明正德年间驻守平阳金乡的武官徐岳手书的“石乐”二字;其中最显眼的当属“动静随缘”四个雄浑苍劲的大字。清代号称“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也曾留有《摇动岩》的诗篇:

两石相倚眠,隆隆万钧重。

十手推不摇,一足蹴乃动。

其事实可骇,其理不可求。

三、【清】赵起(赵启)

赵起(?—1863),一作赵启,平阳钱仓人。出身贫苦,曾在鳌江码头当佣工,后在江边开设饭铺。慷慨好义,乐于扶危济困。清咸丰八年(1858)四月,太平军进抵处州(今丽水市)。浙南连年水旱,民心思变,起和朱秀

三、缪元等8人歃血结盟,准备起义响应。八月十五日(9月20日),在钱仓北山庙正式成立金钱会,入会者发给铸有“金钱义记”四字大铜钱一枚作为凭证。此后向浙南、闽北各县发展,由于支持平粜救荒,深得贫民拥护。九年春,瑞安马屿金谷山农民数千人入会。十一年,瑞安仙降屿头拔贡蔡华率弟蔡岑等入会,成为得力助手。五月初一(6月8日),孙锵鸣招集乡民聚饮,每人分给白布一块,印有“安胜义团”四字作为团勇号衣,故称白布会。白布会和金钱会尖锐对立。随着瑞安林垟二会相持不下互拔对方旗帜,势不两立,起遂于六月二十六(8月2日)在北山庙举旗起义,率起义军3000人攻进林垟,烧毁白布会首陈安澜家大院。八月十九日(9月23日),击溃平阳雷渎温和钧为首白布会。次日,金谷山义军进攻孙锵鸣老家——瑞安潘岱,火烧安义堡。二十八日(10月2日),与潘英、蔡华等因攻瑞安城未成,率众2000余人攻入温州府城,温处道志勋仓皇逃走,缴获道、府、县印信。另一支由谢公达率领,曾于八月底经灵溪、桥墩门攻入福鼎。清政府闻变大惊,调兵反扑,义军向飞云江上游转移,击毙湖石白布会敬胜局练首张家珍,然后沿江东下,于十月二十五日(11月27日)至十一月初六(12月7日)合力围攻瑞安县城。闽浙总督庆端调集秦如虎、张启煊和吴鸿源等部官兵前来镇压,形势迅速逆转。起在沙垟会众掩护下,藏匿破棺中,越过瑞安、青田交界白沙岭,抵达处州,引领太平军白承恩部南下,连续击溃孙诒谷所率白布会乡团和驻扎桐岭张启煊所部清军。但同乡白承恩在瑞安陶山中伏兵牺牲,太平军失利北撤,金钱会和太平军联系中断。无奈就地隐蔽,同治二年六月(1863年8月)偕林宗启等数人寓居乐清塘下客栈,因叛徒林宗启出卖,被杀。余部在林孔葵等领导下,改名红布会,曾于次年五月十五(1864年6月18日)前往福建福宁发动起义未成,最后失败。

灰雀(三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3、列宁对灰雀的爱深深感动了小男孩,那感动了你吗?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你打算

怎样保护鸟类,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11.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十一

化学作为一门与环保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更应承担此重任,使祖国的下一代积极地向父母及朋友宣扬环保,更自觉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化学教师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应怎样做呢?环境教育要怎样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呢?本文以甲醛的教学设计为例,提出一些实际教学方案。

一、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内容适当延伸,渗透环保意识

提出问题:如何减少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小组讨论,写出方案,各组交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来源。

教师:播放投影(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1)甲醛是一种怎样的物质?(2)甲醛有害,为什么我们还要用它?

二、习题课与环境教育的结合

环保知识进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新课教学,还可以延伸至习题课。这几年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不断出现在习题中,在中考、高考也经常会看到此类题目。很明显命题者有意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和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呢?显然单纯地紧扣课本教学是远远不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关心社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应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1.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2.(08年上海)下列有关食品加工的做法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

B.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配成奶粉

D.用工业石蜡涂抹在瓜子表面增加光泽

3.甲醛(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来源于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醛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

C.一个甲醛分子含有四个原子

D.甲醛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是1:2:1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育学生的环保行动

1.专题讲座。例如:家庭去除甲醛的方法;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组织学生调查《家庭有害化学物质》,并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3.通过板报介绍甲醛的知识,例如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限值。

总之,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一举多得,一来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来提升环保意识,对今后从业多一分社会责任感;三来获得多学科知识,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借环保大社会,施化学课小课堂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无疑有一种促进作用。

12.试析渗透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篇十二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是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中学化学新课程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多而广,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紧扣课程内容适时渗透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绿色化学等环保知识, 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如在学习“氧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的成分、氮的氧化物 (NOx) 、硫的氧化物 (SOx) 以及作为冰箱致冷剂的“氟氯代烷”等。之后我在课堂上读一则新闻, 让学生深刻知道有害气体的危害性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1952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世界上首次“光化学烟雾”, 称为“洛杉矶烟雾”, 有500余人在此事件中丧生。1995年6月2日, 我国上海市也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能严重地刺伤人的眼、鼻、喉, 严重时可使人呛出眼泪, 引起呼吸道感染而发烧, 这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那么, 是如何形成的呢?氮、硫的氧化物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氟氯代烷”来自于人类致冷剂的大量使用。氮的氧化物及氟氯代烷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对臭氧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加速了臭氧的分解速度, 从而形成了“臭氧层空洞”。氮、硫的氧化物在人类生活的空气中, 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 经过光化学反应, 便形成光化学“烟雾”。

又如, 教材讲到二氧化碳性质时, 介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可以适当地拓展素材: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使全球气候变暖, 有人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平均升高1.5~4.5℃, 将使南北极地冰川大幅度融化, 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 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 其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个国际大城市。防治措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 同时要开辟新的能源, 如发展氢能源, 并介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是一位环保主义者, 为《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作出突出的贡献, 在2007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拓展素材中的实例, 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 印象予以加深, 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环保的意识与责任。

再如, 谈到大气污染物之一一氧化碳的毒性时, 向学生介绍2008年4月24日上午10时许, 北京市朝阳区辉南里小区5号楼某房间使用室内燃气热水器洗澡不当, 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造成9人死亡的事件。从新闻报道等实例中强化学生的环保责任。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明白, 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同时,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探究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技术革命开发新型能源和再生能源;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

二、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但课外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堂更深刻的环保课,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举办各种讲座, 也可以利用教室及校园的黑板报、墙报进行环保展览宣传, 以增强环保安全等意识。组织学生植树种草, 绿化环境, 减少噪音, 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量。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强化环保教育也是一种有效途径。例如, 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 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地球被水覆盖的面积达71%, 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 不达1%, 而且分布不均。全球目前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 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 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 000多亿吨, 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 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所引起的疾病。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 时刻牢记环保使命, 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 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 不乱倒污水等, 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 印象至深。

三、发挥教师在环保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以及环境教育能力的水平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关键。为此, 我们教研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积极开展关于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现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 教师要学习新理念,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老师如果买车, 可以买小排量的, 或者做单位的校车。我们积极与国家海洋局珠海环境监测中心和珠海市环保局宣教科等部门联系, 请他们对我们的环境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班的学习, 并在教研组内开展环境教育渗透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与问题的探讨。我们还搜集了很多关于环境的小故事, 以及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环保法规等,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 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让学生具有环境忧患意识, 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 其中有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 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的行为造成了今天的恶果, 人类破坏自然, 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环保”和“低碳生活”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 作为化学教师, 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进行环境教育。只有师生上下一致, 通力合作, 人人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 防止环境污染, 才能为人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 除挖掘课程内容及时渗透外, 还应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教育,环境污染,课内外,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丽娟.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

13.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篇十三

【摘要】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自觉承担起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日常教学的环节中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成为文明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环保教育 小学英语 课堂渗透

现行小学英语新教材中除了增加不少人文内涵的课文外,还渗透着与环保教育相关的内容。这对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环境、爱护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我们学校英语教师一直关注的话题。实践中发现,通过常规的热身导入、新授、操练巩固、练习和课外拓展这几个环节穿插环保教育,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活力,收到传统教学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热身导入,环保激情

导入新课,作为课堂组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一直是我们重视的步骤。选取有关环保的一首歌、一幅图、一个动作呈现出来,让小学生做好学习热身准备,悦耳的歌声、鲜明的图片、刻意的动作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品味和揣摩中,环保元素呼之而出,激发小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穿插,环保渗透

1.不停留在词汇教学层面。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小学阶段接触到的不少英语单词可以用来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学6A Seasons时,在事先搜集材料和制作精美课件的基础上,展示给小学生一幅幅关于四季的美丽的画面,引导他们去辨别感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之后,知道他们运用想象的方法,大胆地想象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色,接着尝试用已经掌握的英语单词分组进行交流。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邀请各组代表上台交流分享,学生们用生动的话语说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的四季,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我趁热打铁,以“My favourite season”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当堂完成,当堂交流,正确评价优秀习作。这一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会话、英文写作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有效利用课文教学。课文学习作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诸多环保题材的有利条件,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学习On the farm时,我是先预设播放一首英语歌曲“Old MacDonald”来进行导入。欢快活泼的歌声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旋律,趁此之际展示出一张农场的风景图,引导学生围绕句型“What did you do on the farm?”展开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中。此时的衔接润物无声,进一步展示一系列图片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即将在农场所做的事,这一步给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们踊跃发言,很快完成了课文教学的任务,我并不满足这些,提出相关环保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揭示课文蕴含的环保主题,于无声处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操练巩固,培养习惯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教学一直获得师生的青睐,听唱歌曲,单词游戏,英文歌谣,会话再现等大多应用在操练环节,这样可以不断的反复直至巩固所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我常常利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学习水果单词时,针对apple,orange,pineapple,banana这几个单词,我引入了“猜一猜”的游戏,先摆出实物,用纸套遮好,讲述完规则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蒙上眼睛,让他们通过touch(摸)、smell(闻)、taste(尝)等不同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如果判断正确并用英语正确表达,可以奖励自己喜欢的水果。这一游戏的开展,通过摸、闻、尝等动作,调动起学生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的参与,完成了水果单词的操练,增加了英语教学的生活化内涵。最后当学生沉浸在完成任务并获得奖励的喜悦之中时,我适时地展示农场果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水果不是无缘无故从天而降,包含着果农的辛勤劳动,要想吃到放心的水果,还要一以贯之地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四、习题训练,营造氛围

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中,往往配合巩固所学词汇、句型,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这些课堂练习也可以穿插环保内容,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如一年级学生学习颜色时,我先让学生Listen、draw and colour,然后请学生将听到的内容以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填上相应的颜色,分组交流,相互纠正,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画面的合理布局。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增强环保的意识。

五、课外拓展,开展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时间、条件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注重环保,增强对生活中的环保的感知。因此,我们课外开展了一些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如每到节日时,我布置了一个Make a card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市面上发行的贺卡。回到课堂上,在交流分享各自的收获后,我从贺卡制作的材料讲起贺卡的制作流程,用罗列数据的形式明确告诉学生作为贺卡的原材料――森林资源正在逐渐减少,每一张纸、每一张贺卡都消耗着一颗颗生命之树,倡议学生节约用纸,不用贺卡或“减卡救树”,采用其他电子的形式传递亲情友情,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捐款植树造林,保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上一篇:明天小小科学家下一篇:读一本好书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