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工作总结(11篇)
1.初中历史工作总结 篇一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
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感受、体会颇多。现在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与探索得来的心得付之笔端,与教育同行们探讨交流:问题一:我驾驭教材的能力有限,基本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历史新教材以主题为单位,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是侵略战争,第二单元是近代化探索等,教材的编写者着重追求知识的思想性、教育性,而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给教师和学生,有利于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但由于我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及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备课时有时候就感到很难备,上课时觉得课文内容不易上。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历史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之所以在备课时感到难备的原因很多,因此,在进行群体教研活动时,在集体说课、备课时,应对课程标准进行固定时段的周期性解读,将《纲要》、《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本组教师教研活动相结合,同步进行,以便圈定传授该课的知识,而不是什么都教。问题二: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由于新课改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到位,加上评价方式的滞后,在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只追求形式而不追求内容的突出问题。例如:我把“教学方式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在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倡导的教学方式,但对“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到底怎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本质特征和使用范围是什么,我还是处在心中无底阶段。讲合作、探究,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难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纪律也不好维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分组讨论,有可能使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后进生则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秀生那里获得信息,致使后进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问题三:评价方式相对滞后,导致我在课改创新活动中缩手缩脚新的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目前的.情况是,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仍然以学生成绩、升学率来评价教师、评价一所学校,而学校本身,也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先、晋级、双聘等多方面挂钩。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不是想象中那样令人满意。我认为:新的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和考试成绩为核心,造成迫于课改压力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而做一些表面化的装饰和表演,从而使课改有名无实。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成果展示评价、活动课中的现场发挥评价、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评价、成绩进步评价、特长评价、实践表现评价。
问题四:对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理解上有偏差。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它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我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缺点和不足:(一)影响教学效果:有时我为了赶时间画面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二)抢夺思维空间: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用课件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这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具体实践了一年的完全多媒体教学后,决定在新学年只对个别的课时使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方式。当然我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肯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现存问题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任重道远,我希望更多同行与我一起,为解决历史教学问题而共同努力吧!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结束了初三的教学任务,又回到了初一。回想过去的三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乐趣,发现它有着挖掘不完的东西。为此,我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春秋战国的纷争这课,开篇就是典故“烽火戏诸侯”,而后涉及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勾践的“卧薪尝胆”等等,最后再讲“长平之战”时,还有秦和赵反间计的故事。我因此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愿学。同时,师生互动,层层剖析,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第三,抓两头,带中间。无论课上课下都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关注与辅导,多提问,多过关。而对于优秀生也不能忽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集中进行辅导和知识清理,他们学习方法好,效率高,但也往往忽视对历史的.巩固复习,所以要及时关注他们。对于中等生更是应该对他们的学习乃至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努力让所有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3
一、秋雨绵绵无阻隔
9月28日,伴随着连绵细雨,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前去xx中学学习的路程。此次参加的是xx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听闻渤海中学的历史成绩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更是一流。力求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缺失,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来到xx中学我们先后听了贾xx老师的《洋务运动》、高xx老师的《蒸汽时代的到来》两节新授课和这两位老师的说课。
二、秋阳高照暖心田
首先是贾老师的《洋务运动》这节课,她的特点主要是精讲。贾老师完全遵循“四不讲”原则,做到了精讲。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局限性是她重点讲的。其它类似洋务派的名称、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等基础知识基本上由学生阅读后并整理。而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中“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只是一带而过,因为这属于讲了学生也不理解的范畴。通过这样的处理,既节省了课堂时间,给学生留足了背诵的时间,又让学生明确把握了重难点。而我在上课时却不能完全做到精讲,总是瞻前顾后,总是担心万一讲不到再使学生不明白,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越讲越多,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
然后是高老师的《蒸汽时代的到来》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老师的分块记忆法。不同于我们常规处理完教材再让学生背诵的做法,他把工业革命分成了三块:“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和“交通工具的革新”。每学完一个版块的知识点,便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这种边学边记的做法,不仅可以降低记忆难度,便于学生掌握。也有利于课后对整体知识的梳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这两位老师还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导学案教学法、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等。都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理顺了思路。
三、秋意浓浓引深思
在学习临近结束之际,宋xx老师提到了教学中教师要具备的“四种意识”。即:课标意识、审题意识、史料意识、知识整合意识等。课标意识是指教师要熟知课标,按照要求备课,分清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忆的,哪些只需要了解的。教师不必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做可以减轻学生背诵负担,缩短讲课时间。审题意识和史料意识是指每次做题时都要向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做题前要读史料的习惯,以免答非所问,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知识整合意识是指教师要做到课课小结,做好知识归纳,便于学生理清线索,形成整体脉络,更有利于知识的储存和前后联系。这四种意识其实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是就我而言,并未真正做到,时常忽略或者遗漏。教书十余年,有遗憾、有疑惑,如何摆脱瓶颈,燃起热情,是我下一步要去反省和考虑的。
总之,此次xx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总结经验后,更要投入到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自己的课堂,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2.初中历史工作总结 篇二
一、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担负着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的任务, 是时代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与时俱进, 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此, 2011年12月28日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修订后课程标准应坚持遵循的原则;坚持德育为先, 各学科有机渗透;坚持推进素质教育,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能力为重, 注重知识结合;坚持与时俱进, 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坚持减轻负担, 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尤其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 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进一步加强德育。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 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 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使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调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 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 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 从历史中吸取智慧,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综合素质, 得到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 长期以来, 历史课程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历史,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 往往被看成小学科, 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学科, 不被学校的领导或其他学科的教师所重视。所以历史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甚至有些地区、有些学校, 历史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大打折扣, 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新课程改革, 对历史课程给予了应有的地位和课时的保证, 把它作为初中阶段一门基础性的课程纳入了整个课程体系和课程计划中, 给予了必要的学时, 历史课程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在新课改中已经体现, 并必将全面而充分地体现出来, 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
第二, 通过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 经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自觉地学习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并且把它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观念或者教学的指导思想, 同时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变革的前提下,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如何, 是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第三,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 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我们所说的教学方式, 既指教师教的方式, 又指学生学的方式。教学方式一个最主要的体现, 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科学确认。新课程标准修订后, 教师的教不光是教知识, 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注学生通过学习,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 有哪些进步和提升。从教学方式上说, 教师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并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大大提升, 课堂比过去更加活跃, 充满了生气,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昂。
第四, 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的资源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传统观念中, 课程资源中的教材, 一般指的是课本, 从教学观的角度来说, 又是以教科书为中心, 围绕着教科书来教学。新课程标准修订后的教材观认为, 教材实际上包括教科书和其他方面的教学材料。例如史料、历史著述、历史图像材料、历史的音频材料、历史的实物材料, 还有历史的实地材料、历史古籍、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很多学校积极地开发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 诸如乡土历史资源、网络资源、视频图像等等, 甚至包括学生资源。把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学的材料, 转化为教学的内容, 这就使历史教学内容在类型和形式上, 在来源渠道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有利于教师的教, 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第五, 新课标要求建立新的历史学习评价体系。新的历史学习评价体系逐步建立, 它的功能和作用, 使评价更具科学性, 更能促进学生学习, 促进教学的改进, 提升整个教学的水平。同时评价本身的反馈、调整、刺激、促进的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教师学习指导.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3]万正中.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师的要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 (1) .
[4]张坤.浅谈新课标指导下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 2013 (1) .
[5]常国强, 刘敏.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 2012 (11) .
3.初中历史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实践 学习动力 情境创设 利弊 知识性
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揣摩学生心理,反思教学过程
要搞好历史教学,就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比如说学生是不是喜欢历史?有多少人阅读课外历史书籍?学生们不喜欢历史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还在循规蹈矩地照本宣科?多样化的教学是否到位?课堂教学设计得是否完美圆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吗等等,不胜枚举。
(二)搞好师生关系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学中亲切和蔼,慈颜含笑,平日里对学生关怀细致入微,处处为学生着想,时时替学生考虑,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由畏惧到敬重,再到喜爱。
(三)唤起学习历史的渴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欢学习,从内心深处喜欢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无限的智慧与能力,激烈而持久的动机之源就在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历史的价值,这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要想方设法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人类生活的记录,鉴往知来,意义重大。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做德才兼备的智者,运筹帷幄,驰骋人生,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学生思想逐步成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学生中间存在着贫富差异,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历史人物来阐述。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发他们更准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拥有健全的心理,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非过眼云烟,不是简单的几个故事的综合,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
二、情境创设的利弊
万事皆有利弊。好的情境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但是如果情境创设一味考虑趣味性、直观性和探索性等,而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走进了创设情境的误区,无法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情境创设的误区有以下一些:
(一)情境创设没有考虑到知识性
活动情境要针对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创设,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如果只创设情境却没有与知识挂钩,这样反而失去了情境创设的意义。
(二)情境创设有始无终
有的教师只把探究问题的情境化当做是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摆设或是点缀。课前的情境创设激起了非常活跃的课堂气氛,结课时对新课开始提出的情境问题却没有任何小结和说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看着热闹非凡,实际学习效果甚微,学生所得有限。
(三)创设的情境太多,导致“本末倒置”
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一节课上堆积太多的情境设计,反而让学生眼花缭乱,在一阵喧闹中一无所获。所以说,情境创设不能一味求多,应该是以能否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为标准,否则只能是“本末倒置”。
课堂上教师要把需要探究的问题情境化设计,激活学生的认知需要,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渴望学习的天性上,充分调动学生潜力,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也正是新课改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总之,教学历史,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认识到历史是人类的过去,是智慧的华章,是文明的集结,是盛衰兴亡之鉴。认真的学历史,借鉴历史经验,省往昔,辨正误,考优劣,矫过错,预将来,裨益人生,造福天下。
4.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摸索,已经确立自我独特的历史教学风格,构成了简便、幽默、风趣、亲和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气疯,获得了大部分学生的承认与喜爱,适应了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坚持此风格,努力做到严谨与幽默、严肃与活跃并重;
二.历史知识基础:
作为一位年轻的历史教师,对历史教材的把握不好,历史知识明显匮乏,在课堂教学上的时间、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在课堂上不能以自我广博的历史知识与较高的专业素养吸引和感动自我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养成每一天阅读历史书籍与历史材料的习惯,做到对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典故与故事了如指掌、应用自如。
三.历史课堂效果:
课堂效果不好,备课不充分、上课不专心,课堂没有亮点,课堂各环节比较混乱,不能丝丝入扣、吸引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充分备课(坚持听赵教师的课、认真阅读教材与教参、查阅网络资料、认真书写详案),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做历史课件,提高课件的整体质量与水平,以备以后长期的循环使用,构成自我特色的教学程序(历史名人堂、历史课件、历史学案、课堂练习四位一体的独特教学方式)。尽全力治疗困扰自我很久的咽炎,保护好自我的嗓子。
四.成长目标:
5.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一 篇五
一、基本情况:
我出生于 1977年9月,汉族,2010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
学校,2006年 9 月分配到施甸县姚关镇蒜园中学任教,至今教龄已达11年,主要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先后曾担任过副班主任,英语、历史教师,2009年被评定为中学二级教师,履职现职已达近9年,共取得继续教育学分60分,履职考核年年称职。
二、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自本人参加工作以来,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更加注重对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梦之魂,模范执行学校的各项决议和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工作上能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工作勤奋,以身作则,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在工作中一直受到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好评。
三、多措并举,精益求精,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期末,九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近代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字,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字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期中考试后,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加强基础题的训练。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初三学生所用的复习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整理、编写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而且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今年中招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8、9、10三个班的历史教学,经过一年的事历史教学工作和国培培训,对历史教学的内容结构、知识体系、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教。经过本学期的努力和探索实践,在业务知识掌握上、新课堂的构建上及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业务知识学习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感知识的匮乏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教师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和时代的引领者,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否则就out了。为此,我自主钻研业务知识,看与历史有关的书籍和教育教学方法。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坚决不打无备之仗。坚持听课,听先进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从而我的业务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我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堂的构建上
新课堂的构建上,坚持运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理论,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健全制度、坚持分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堂的构建,分组教学是关键,制度是保障,灵活多样的环节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通过实施分组教学以来,我感觉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现在看起来有些耽误好学生,可时间久了,对全体学生都有好处,能培养优等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能帮助差生提高成绩,但是也存在不会还不学的学生,这是分组尝试路上的老大难。也是教学中的困惑所在。
三、学生成绩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知识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在几次的考试中有了良好生,这是上个学年没有的。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这与我对本年级的教学设计和能力培养相协调的。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构建新课堂方面存在问题 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精神,仍然习惯于控制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虽然在学习新课程的精神中意识到了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潜意识中仍然习惯于把课堂看成是我们自己崇尚自由、自主的场所,担心把自由、自主还给学生以后,自己就失去了自由、自主。升学考试的重压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来愈重,迫使我,愈来愈背离教育的本质,以图牢牢地控制学生。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总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是待解决的问题。
努力方向: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本学期,新课堂构建初见成效,成绩也有所提高。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模式。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尽力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
今学期我担任历史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由于我校地处边疆贫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丝绸之路》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丝绸之路”,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6.初中历史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篇六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笔者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
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坚排的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一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在听课、教研中感到了以下几点突出的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从准备情况看,实验区的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所以争当新课程的研究者。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的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不惜代价或自己到市里参加计算机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自己买一些与历史教育有关的光盘,如有关秦始皇的历史片,有关辛亥革命、长征及抗日战争等的大型历史记录片,它们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2.从新课导入看,引入形式丰富多彩。现在听历史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和外,很多课都引用了诗词式导入,播放乐曲式导入(如讲“九一八事变”,就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图片赏析式导入(如讲秦始皇,就采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华清池、兵马俑的图片),还有的教师讲文化内容时配以古筝曲,效果也很好。总之,用这几种形式导入新课会很快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受条件所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校,经过教师努力也能把课上得精彩,吸引学生。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感受与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教师已经认识到自己就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教师主动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都明显提高,并敢于向学校领导和教研员提出问题和建议。在平时不断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的还写出了很好的论文。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敢于提问题了,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愿意学历史了,会引经据典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确实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学校领导、家长都在关心新课程改革,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新课程改革。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四、疑惑的问题
1.有些章节删去的内容太多,出现前后脱节的现象,建议设置成阅读材料,以增强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例如:七年级上册中,《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提到十六国比较突然,因为以前没有提到过。再如,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一课,对国共战场的叙述不太明了。另外,讲到近代民族工业中的时,对于其中的官僚资本主义,由于之前删去了相关的内容,学生较难理解。在侵略史的内容里,现在去掉了中法战争,另外还有香港问题,使得我们有时觉得出题很难。
2.个别动脑筋、活动与探究题目设计偏难或者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又苦于身边没有可查寻的资料。另外,一课中动脑筋、活动与探究题目有的偏多,建议设置适量的中心题目,便于更深入地探究。
7.初中历史工作总结 篇七
博客是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 随着博客的普及和引入教育教学领域, 国内相继涌现出许多教师博客群, 利用博客平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教学改革, 已取得了很多成绩, 这深刻影响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黎加厚教授指出:“在教育中博客的应用必将影响人们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了Blog和教育叙事, 自己作为教师主体的话语权真正回到了自己手中, 全世界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1]庄秀丽博士指出用博客变革传统的学习模式, 能够快速提升人们迎战社会、服务社会的信息能力、协作能力、做事能力和生存能力[2]。
《历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 从而改变传统的教与学关系。博客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引入教育教学领域, 为广大师生交流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平台, 创新了“教学相长”的实现途径, 在促进教学相长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4]。
二、天河部落“初中历史资源”的实践研究过程与分析
1.“初中历史资源”建立概况
2005年广州市天河区基于Blog技术的教学研究平台——“天河部落”诞生。天河部落开通后, 全区很多教师在这里细心耕耘, 历史学科也开展了很多尝试, 建立了“初中历史资源”群组, 这是为天河教师和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资源、教学同步指导、成果展示交流的网络教研教学新平台。天河部落“初中历史资源”群组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天河区初中历史老师共建的博客:“初中历史课程资源” (http://www.thjy.org/chuyilishi/index.aspx) 。
第二部分:天河区初中历史老师的个人博客, 分别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和教学特点。
第三部分:家校联系的学生学习博客。例如:
美林学生园地 (博主:许缨, 广州市第十八中学) http://www.thjy.org/meilinls/index.aspx
历史学习园地 (博主:邓韵梅, 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 http://www.thjy.org/dengyunmei/index.aspx
2. 教师使用“初中历史学科资源”情况分析
为了建设和完善“初中历史学科资源”, 教师们精心设计了针对老师和学生的调查表, 根据调查分析, 不断调整栏目和充实内容, 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访问, 参与交流。以下是教师使用“初中历史学科资源”调查反馈数据分析:
(1) 使用“初中历史学科资源”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 (占调查者的92%) ;
(2) 教师们主要通过教研活动知道天河部落“初中历史学科资源”;
(3) 教师们至少每周1次浏览“初中历史学科资源”;
(4) 教师们浏览本BLOG资源的目的, 按需求排列如下表所示。
(5) 教师们浏览本BLOG资源比较方便 (占96%) , 说明栏目设置比较合理;但有40%认为精品资源太少;希望资源建设最好能够跟教学进度一致, 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6) 从“初中历史学科资源”各模块日志发表数量统计图 (见下图) 可看出, 各模块日志发表数量从多到少顺序为“历史风云”、“教师部落”、“课程资源”、“专业充电”、“学生部落”、“成果展厅”、“资源链接”、“读编往来”。
(7) 教师们希望“初中历史学科资源”除上述内容外, 还可以呈现以下资源:解决大家教学中的困惑, 国外的教材、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应用, 视频资料, 说课资料。
3. 学生使用“初中历史学科资源”情况分析
由于历史不属于会考科目, 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 教师们设计了学生的问卷调查, 针对传统教学与利用博客平台两种条件下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变化进行对比研究。
(1) 信息素养提高的学生比使用前增长了10%, 说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博客平台, 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数据对比可看出, 博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后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最明显。使用博客教学后学习积极性提高的学生由使用博客教学前的26%增长到了76%, 增长了50个百分点。
(3) 数据显示使用博客教学后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渠道。由调查问卷中的资料显示学生在学习渠道上显然增加了重要的知识来源——天河部落“初中历史资源”平台。
三、博客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1.“初中历史资源”博客平台对教师教学的成效
通过调查显示, 广州市天河区的历史老师已经把“初中历史学科资源”及自己的教学博客作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平台, 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教师之间利用“初中历史学科资源”博客平台进行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网络教研等, 通过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2005年5月至今, “初中历史资源”群组资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博客的应用有助于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共享。初一历史课程资源浏览总数高达503846人次, 初二历史课程资源浏览总数也高达108108人次。“课程资源”中教学课件、复习提纲、学法建议、知识点归纳、练习试卷等日志的高点击率, 说明教师注重资源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专业充电”中全区网络教研的高点击率和高回复率, 说明教师欢迎这种新的教研方式。除了利用天河部落“初中历史资源”平台进行网络教研外, 教师们用得最多的还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共享。
(2) 教师踊跃发表日志, 表达个人工作与学习感悟。教研员、优秀老师和任课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 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促进教师成长。在教师的博客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一线历史老师撰写大量精彩的“历史教育故事”。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历史教育故事”, 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是如何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的, 可以深刻感受到我们一线历史教师正在逐渐成长、成熟。
例如, 广州市天河区历史教研员朱全红老师就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他在天河部落的个人博客“自野之声”发表文章5930篇, 博客总访问量高达1652823人次, 成为天河部落的最受关注名人的第三位。在朱老师的带动下, 广州市天河区大部分历史老师都能够很好地借助天河部落博客群开展历史教育科研工作, 他们的个人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
(3) 依托博客平台进行网络教研。利用天河部落学科平台开展区域网络教研成为传统教研的有效补充。不但跨越时空的限制, 还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 有效促进区域教研氛围的形成。
广州市天河区历史教研员朱全红老师就经常开展网络教研, 取得很好的效果。他根据当前课改中的热点问题, 或教师们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确定网络教研的研讨主题, 让全区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阅读和网上大讨论, 让教师比较自由地把教学中的成功与困惑表达出来, 与同行们分享和交流。
笔者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 连续十二年被广州市天河区教研室聘为历史中心组成员, 也积极参与初中历史学科资源建设, 并且协助教研室开展历史学科教研活动。曾组织天河区网络教研, 通过推荐教师们阅读《断电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一文, 组织区内历史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展开探讨。教师们非常积极踊跃回帖发表评论。通过网络教研, 大家互相交流和思维碰撞, 形成了教学的良性循环:教——改——教, 让我们的教学得到了新的生长点。
(4) 博客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深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J·Posner) 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5]。在“初中历史资源”博客群中, 很多承担全区公开课的老师通过天河部落博客平台展示教学点滴及深度教学反思, 通过网络的方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有效地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例如, 2012年4月广州市汇景学校冯春敏及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叶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两位老师进行“一课两讲”。冯春敏老师在备课时, 她有一些疑惑:怎样勾勒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过程?《尼布楚条约》全文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这些国际条约……着手备课后她写出了第一稿的教学设计, 然后通过“初中历史资源”平台展示初稿, 很多老师利用网络给冯老师提修改建议。如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的黄伟强老师建议她将康熙皇帝作为主角, 这样更能将“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科组也建议冯老师结合科组的历史漫画小课题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凸显漫画元素。经历一周两轮修改后, 冯老师的设计就调整为以漫画《康熙最近很忙》导入新课。最后通过中心组的老师们听试讲把关后, 冯老师又补充了用四格漫画材料讲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突破了教学重点。而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叶丹老师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进行集备。最后, 这两节公开课上得各具特色, 非常成功。
两位教师利用“初中历史资源”平台, 把自己最初的上课思路和基本成熟的方案 (含设计、课件) 挂在网上;然后通过网络集备和区中心组老师听课评课, 提出修改意见, 授课老师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成熟的方案。然后正式全区公开课展示、现场评课。最后再把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录像及教学反思挂在网上共享, 区内老师进行网络教研展开延伸。这种通过利用“初中历史资源”平台呈现一线教师的困惑与思考的教研方式, 得到了市区内同行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在开放、平等、自由的学习与对话中, 打破了校际、学科、地域的局限, 缩小专家与教师、学科、校际之间的距离, 扩展了人脉圈, 丰富了教师的人际交往方式, 激发教师自我反思、超越、改变的意识, 促进教学教研改革。
2.“初中历史资源”博客平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1) 博客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 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自由学习。在教学《钢铁长城》一课时, 教师通过网络设置课前任务:让学生上网收集资料, 展现中国国防建设的成就。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本课所涉及的历史资料, 以回复博客日志形式在网上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设计课前准备学习任务或者课后拓展学习任务,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 较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人物, 有助于学生扩宽历史视野, 提升信息的判断能力和信息的运用能力。同时,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对理解教材内容也很有帮助。
(2) 博客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情境。例如, 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历史老师邓韵梅建立的“历史学习天地”博客平台, 在课堂教学之后,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老师布置网上作业,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回帖达到了122个, 数据显示博客学习平台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博客的交流与讨论功能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加强和展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导, 强调较多的往往是个人学习的方式, 即学习是个人独自进行的行为和活动, 包括对知识的理解。而博客则十分重视群体合作的学习方式, 其本身所具备的技术特色和功能也有利于展开合作学习。博客作为网上的交流平台, 能够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 使交流更具有针对性。同时, 博客还能长时间关注一个主题, 从而在不断交流中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并且在这种长期的交流中, 学生之间会因为共同的兴趣而结成较为固定的学习伙伴, 形成一些学习研究团体, 使学习不再是一个人对镜独舞。这种来自同伴的陪伴和鼓励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使学习更易于持续深入。
(4) 博客提供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种学习方式。教师的博客筛选了很多资源, 提供各种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资源的链接, 学习资料较丰富, 可以供学生在阅读时参考百家争鸣的观点, 自己学会分析、判断及独立思考,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感受到天河部落的魅力, 天河区的历史老师已经把“初中历史学科资源”及自己的教学博客作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平台, 这里成为老师们细心耕耘的热土。我们可以感受, 博客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之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 这些改变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博客教学的美好蓝图,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两面性, 我们在实践当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还有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如何加大学校硬件设备的投入, 提高教师的办公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条件?如何监控学生上网学习内容?如何积极探索博客在初中历史教与学的应用, 如何实现历史课程与网络的有机整合, 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这一系列问题都有赖于我们在探索中一一解答。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中国电化教育, 2004 (10) :40-44.
[2]庄秀丽.用BLOG的方式学习[J].中国研究生, 2003, (5) :55-57.
[3]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毛向辉.博客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中国远程教育 (综合版) , 2003, (2) .
8.初中历史教学体会之历史教法创新 篇八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教法创新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素养科目,特别是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初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从人类漫长的文明中精心节选而来的珍贵片段,对学生思想有着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影响。初中历史的学习,对于一个独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应该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不是学业的负担。
历史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从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历史课堂沦为一种变相的发呆课或者自习课,因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心不在焉,关注点不在授课教师身上,或者阅读其他学科的书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以上这些情况存在于绝大多数初中历史课堂,这与现行中考招生以分数高低招考的形式有关。部分地区学校,历史学科安排的课程时间不多,重视度不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降低,历史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等等,都是目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法创新改进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的不良模式,应该从授课教师着手,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工具,充分激发初中生在历史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挖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采取的方法是授课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记忆背诵的模式,形成了只要死记硬背便能取得高分的应试教育。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历史,对事件、人物以及年份等知识点的记忆只能作为解历史的一个基础点,历史授课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模式,深入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潜力。授课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创设教学环境,拓宽历史学习的知识面,使历史课堂趣味横生,使得历史知识变得充实有趣,而不是按照考纲简单就事论事。
2.改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早已再是单纯地对人物、历史事件等元素的了解和掌握,还应该对一些基础的历史理论有所涉猎,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哪些是推进历史发展的基础元素等。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剖析。比如,在对中国近代史进行介绍的时候,授课教师除了对该段时期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还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进一步说明中国近代会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原因。这就应该包括要深层次讲解中国近代时期政治制度落后的原因,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体制的产生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发展,通过阶段性总结给学生一个系统了解的过程。无独有偶,历史授课教师在讲解清朝末期、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改革失败的原因时,可以从内外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旁征博引,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抛出一句“清政府腐败无能”作为原因。
3.合理利用教学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直观地通过观看视频短片、浏览图片等来了解历史,解读历史。比如《甲午风云》《郑和下西洋》《楚汉争霸》等历史教育题材的视频材料。初中历史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分析视频材料与真实的历史面目的差距,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作为辅助手段,有利于学生日后面对不同历史题材改编的影视作品形成清楚且明确的认识,从不被不必要的多余因素所干扰。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的目的不仅是让初中生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掌握历史素材,它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人类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学生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能力,对于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极大的帮助。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身授课教学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灵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压力下仍然保持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课堂教学去感染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秀昌.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4(6):26.
[2]杨丽萍.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5(54):139.
9.初中历史教学总结 篇九
陈志斌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俩个班和初一一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
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精心准备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课外习题,制作历史手抄报、电脑报,历史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动手动脑。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
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历史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
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世界历史近现代史到中国历史近现代史中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10.历史初中总结 篇十
2、中国近代史的线索(1、列强侵华史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如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3、列举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名称,起止时间,发动者,并说出哪次侵华战争时间最长。
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主凶-英法 帮凶-美俄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19英、俄、日、法、德、美、奥、意
全面侵华战争1931-1945日本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最长
4、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什么相同点.(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5、美国南美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的条件)
6、俄国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的条件)
7、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个条约什么?说出时间?并说出影响?
1842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台湾在中国近代史上经历了分离到回归再到分离,说出这个过程和哪三次战争有关?台湾被日本占领了多少年?今天台湾的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天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后 《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台湾。台湾被日本占领了50年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 台湾回归中国。
1949年 解放战争后蒋介石败退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当今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9、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共侵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0、割占香港岛的条约(《南京条约》),割占台湾的条约(《马关条约》)
11、中国近代同西方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南京条约》),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1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五四运动)
13、《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后来在改革开放中被订为经济特区的是(厦门)
14、《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相比相同点有(割地、赔款、开放口岸)不同点有(《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5、《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相比,内容上都有的是(赔款)
16、列举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有哪些?(6个)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39年;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60-1862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8年;邓世昌血战黄海1894年;
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
17、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及其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8、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形成的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2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结果(东北三省沦亡)
23、西安事变 ①时间(1936年12月12日)②发起者(张学良和杨虎城)③目的(逼蒋抗日)④结果:(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⑤历史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4、七七事变爆发的①时间(1937年7月7日)②地点(北平卢沟桥)③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④(佟麟阁)和(赵登禹)指挥部队英勇抵抗,为国捐躯。
25、南京大屠杀的时间(1937年12月)地点(南京)人数达(三十万人以上)
26、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27、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百团大战)
28、为了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29、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0、三大战役中最早的是(辽沈战役),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1、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国民党守军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32、三大战役总的历史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3、渡江战役胜利的标志(1949年4月解放南京)。
34、南京国民政府存在(22)年。
35、转战陕北是因为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敌我力量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领导的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36、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与河南有关的两次战役(淮海战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7、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渡江)战役
38、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39、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②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十五大)
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40、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有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参加。
41、抗战胜利后,人民最渴望的是(和平)和(民主)重庆谈判的时间(1945年8月)地点(重庆)蒋介石
(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蒋介石的目的是(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毛泽东去谈判的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中共的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结果(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42、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1946年6月)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43、解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4、①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② 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是(淮海战役)③在河南境内的是(淮海战役)④ 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辽沈战役)⑤三大战争中哪两次战役同时展开(淮海战役、平津战役)⑥都有东北人民解放军参加的战役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45、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时间(1804年3月21日)
46、三角贸易的出发点是(欧洲),终点(欧洲),最重要的行程是(中程),因为这一段运输的是(黑人奴隶),中间要经过(大西洋)。
47、中华民国27年,换算成公历应该是(1939)年。
48、提出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张謇)
49、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设计者(詹天佑),开始修建时间(1905年9月4日),通车时间(1909年10月2日)
50、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1、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什么世界格局?是通过哪两次会议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或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
52、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3、20世纪80年代农村新的改革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4、列举1921年发生的大事情(三件)。
55、中华民族工业的萌芽时期(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56、中华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在(一战期间)
57、中国最早的中文报纸(《申报》),出现的时间(1872年)历史意义(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58、商务印书馆出现的时间(1897年)地点(上海)地位(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9、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用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60、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地理位置上位于最北的(辽沈战役)最南的(淮海战役)
61、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间(1927年10月)
62、下列四件事情排顺序:①国民革命军北伐②中国共产一大的召开③黄埔军校的建立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②③①④)
6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最早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是(洋务运动)
64、黄埔军校创建的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创办初期的主要领导人: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特点(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党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65、北伐战争的时间(1926年);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倒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总司令(蒋介石);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武昌战役);尤其是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善战,获得的(铁军)的称号。结果(失败)
6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1927年)地点(南京)性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68、长征的开始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出发地(江西瑞金)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69、列举1919年发生的两件大事
6月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5月4日五四运动
70、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7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共产党的诞生进一步发扬了五四运动风的精神与宗旨)
72、列举1921年发生的三件大事。
7月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成立
11月英、美、日、法、意、中、荷、葡、比九国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华盛顿会议”
7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起止时间(1924-1927年),取得了哪些成就(创办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军队的名称是(国民革命军)。
74、1927—1936年是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军队的名称(国民革命军)
75、列举发生在1927年的四件大事。
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8月1日,南昌起义
9月秋收起义9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
76、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77、1937年—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 作时期,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78、列举发生在1937年的三件大事。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
12月,南京失陷,日军南京大屠杀开始
79、列举发生在1938年的事件。(两次)1938年4月7日,由国民党著名将领李宗仁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
1月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率领加拿大和美国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日本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
80、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时间(1937年9月25日)
81、列举1940、1941年发生的事件(各两次)。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9月德国和意大利接受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2月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对日本国宣战。
82、抗战以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时间(1938年3月24日)指挥是(国民党李宗仁)
83、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是(凡尔登战役)
84、①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②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③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⑤抗日战争的性质(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⑤法国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⑥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的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巴黎公社的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5、把马克思主义有理论变为现实的事件是(巴黎公社)
85、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十月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1.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渗透 篇十一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到底有何意义呢?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通常情况下,通过讲述完整的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大多数历史故事都会引发人们深入思考,这对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初期的初中生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心理需求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历史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历史故事则是当时某一事件的缩影,故事的发生也必定符合历史发展顺序,这个过程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关系进行推理和猜测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通过历史故事来总结规律,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对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的方法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不同阶段使用恰当的故事,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H.4mm〗.在新课内容开始前设置悬念故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历史课同样如此,在新课内容开始前讲述一个悬念故事,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
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一节课当中一直保持积极状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历史故事,既可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如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中,涉及了较多的历史人物,而且这些历史人物各具特色,为了让学生熟记这些历史人物,教师就可以采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历史故事的方法
3.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渗透历史故事
以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作为结尾,能让学生再次高度集中注意力,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讲述“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中对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当看到商鞅最后却被处以极刑时,学生们感叹不已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笔者讲述了秦王派兵抓捕商鞅的情景:当时商鞅逃到边关客栈,但是客栈却不敢收留他……最后,商鞅虽然死了,但是商鞅变法却成功了,这也为秦国一扫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历史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历史故事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其中的历史故事也数不胜数,然而课堂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选择紧扣教学内容的历史故事
2.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必须选择合理的时机
一堂历史课往往由多个环节组成,所以教师在讲述时必须把握好时机,适时地渗透历史故事在课初渗透历史故事时,要设置悬念;在课中渗透历史故事时,必须紧紧结合教学重点,加深学生理解;在课末讲解历史故事时,必须重视故事对教学内容的总结作用
3.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要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讲述历史故事必定会涉及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良好的语言组织是增强历史故事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要使用精练的语言,还应当富有感情,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判断
【初中历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总结11-30
初中历史远程研修总结07-02
初中历史重点题型总结09-22
初中历史期末教学总结12-08
初中历史教师期中教学总结06-18
精彩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工作报告09-12
初中历史八年级教学工作计划06-24
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09-19
初中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9-25
初中历史教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