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工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共8篇)
1.花工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篇一
1.在总务科和班长领导下负责全院供电、电源线路、开关、照明设备和锅炉房、污水处理站、抽水站等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
2.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随叫随到,及时维修,保证质量,保证电源畅通。
3.做好全院的水、电表抄报工作,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发现问题和漏洞及时报告总务科和有关领导。
4.负责小工作量和小范围的电源线路、开关插座的新安装。经常主动到各科室和家属区巡回检査。
5.认真检查用电情况,坚决制止和纠正违章用电。
6.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保证安全用电,节约使用材料,并做好维修和材料使用登记。
2.花工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篇二
一、基本情况
1. 机构、制度基本健全
一是管理机构健全。各单位都成立了以财务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 负责协调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基本建立了谁使用谁管理的资产管理机制, 资产后勤部门管理实物资产, 财务部门管理其他资产, 建立了定期盘点制度。三是大部分单位管理制度健全, 从购置使用到处置等环节, 实现了管理有依据, 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
2. 法律法规执行良好
卫生事业单位都比较好地执行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一是大部分单位按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2012年会计实务进行了调整规范, 较好地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的更替。二是大部分单位账务处理及时规范。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中心都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管理较好。
3.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大部分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做到资产信息经常核对, 变动及时沟通, 保障了资产使用部门、存放地点及使用人等信息的真实准确, 使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轨迹随查随有, 实现了资产信息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4.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正常
卫生事业单位均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保障了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一是配备专人负责。二是配备专用设备。三是操作人员水平不断提高, 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市级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特点
(1) 医疗机构资产多, 资产量大。市级卫生医疗机构2012年底资产达25.4亿元, 占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97.7%, 人均资产29.93万元。医疗机构固定资产12.11亿元, 占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的47.68%, 其中磁共振、CT、彩超等医疗设备48843.63万元, 其他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设备8642.87万元;
(2) 资产利用率高。表现为医疗卫生单位实际床位普遍大于编制床位, 利用率达117%, 房屋基本没有闲置用房;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和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设备利用率达到100%。
(3) 资产更新快。大部分医疗设备国家规定的使用更新年限为6年, 随着2012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 非财政拨款购置的资产全部提取折旧, 更新速度加快。
(4) 医院普遍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 对资产的管理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收入和支出分解到医院各个科室, 作为科室成本核算的要素;二是将职工的绩效工资和资产的使用和效益挂钩, 固定资产的折旧间接成为绩效工资的要素;三是实行科室二级成本核算为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5) 综合医院收入大, 银行借款大。综合医院2012年收入总额132, 938.57万元, 年增长达20%以上。综合医院对外借款48450.45万元, 其中:银行短期借款31980万元, 长期借款16470.45万元, 占市级医疗机构的87%。
三、卫生医疗机构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 基本指标分析。市级医疗机构 (不含市级机关医院) , 人均资产29.93万元, 说明相比其他事业单位资产量大;人均负债18.94万元;人均年医疗收入14.75万元, 说明创收能力相对较高;人均医疗支出15.43万元;资产负债率平均60.71%, 属于比较合理, 风险较低;总资产周转率平均106.69%, 说明财务状况相对良好;固定资产净值率平均55%, 说明新资产大于就资产, 更新速度较快;管理费用率平均17.43%, 说明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2) 资产分布分析。从各个医院的资产分布情况看, 房屋占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7.09%, 相对比较合理;医疗设备所占比例平均为41.17%, 说明医院医疗用资产较多。
(3) 负债情况分析。市级卫生医疗机构负债主要集中在综合医院为4.8亿元, 相对医院每年十几亿元的收入以及资产来说比例较低。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
各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三个倾向:一是重视收支管理, 轻视资产的管理, 突出表现为年初制定收支计划, 年中进行检查督促, 年末进行考核, 而对资产的管理使用主观上没有足够重视;二是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轻视其他资产的管理, 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比较按照规定执行, 而对债权等流动资产、对外投资、以及无形资产等就缺乏制度约束;三是热衷资产的购置, 而轻视资产的管理使用, 突出表现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使用没有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 医院之间盲目攀比, 盲目购置, 造成部分资产使用率不高, 个别医院个别医疗设备购置之后很少使用。
2. 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 各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陈旧。随着管理的不断严格和细化, 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管理体制, 如原先的购置方式, 采购方式、处置方式等环节的相关规定与当前的省市管理制度已经不符。 (2) 管理内控制度不全, 而且随意性较大。部分单位没有闲置资产、低值易耗品、存货、药品、债权等的明细管理办法;有的医院对资产处置只明确了内部审批流程而将应属于上级的审批权限置之不理。 (3) 资产管理相关部门间协调配合、相互制约机制未建立。主要体现在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在资产盘点、核对不沟通, 盘点结果不处理, 由于各单位资产管理都实现了网络化, 因对网络的依赖, 大多数单位的财务只在付款环节设置了财务审核, 财务对资产管理的制约严重弱化。
3. 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核算不实, 资产不准
(1) 账账不符。医疗机构由于资产较多, 都普遍存在账账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 且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财务总账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明细账不一致, 主要原因是未及时进行对账, 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糊涂账, 也很难认定总账还是明细账准确。 (2) 账实不符。一是普遍存在建筑物已完工使用, 有的甚至使用了多年, 也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估价入账和提取折旧。二是购置医疗设备多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 实物资产已使用, 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入固定资产和提取折旧。会计核算的不及时和不正确造成国有资产的不真实以及成本核算的不准确以及效益指标的不真实。 (3) 会计核算不正确, 造成资产反映不准确。究其原因:其一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特别是在会计制度新旧交替的时候, 对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估计不足, 上级部门指导不够;其二医院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没有及时更新或者会计核算软件更新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成本核算将药品零售价调整为进价后, 会计核算出现紊乱;其三是会计人员在将旧制度变更为新制度的时候, 没有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单位制定的会计政策没有遵循一致性的原则。
4. 医院所办门诊部产权关系不明晰, 管理混乱
某医院有12个门诊部, 根据医院以后提供的资料看, 人员由医院统一管理, 设备由医院提供, 职工保险由医院统一缴纳, 但各门诊部资产产权关系模糊。
五、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1) 强化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针对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建议各级各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强化对基层管理人员, 特别是单位分管领导、财务科长、资产管理员等的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一是明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 资产管理必须溶于财务管理之中, 同样财务离不开资产的有效管理, 每一笔财务的处理都是资产的管理。二是毫不放松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同时加强对其他资产的管理, 对医院来说要切实加强药品的管理。三是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 形成谁使用谁管理的意识。
(2) 健全各类、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各单位应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 及《卫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以资产管理环节为基础, 重新制定、完善包括从购置到处置等各个管理环节的规章制度, 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真正使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要树立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观念, 对建立的管理制度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 促进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建议卫生部门督促单位根据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单位内部的实施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资产使用定期报告制度。明确各单位财务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全面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核算制度, 建立与资产管理员的账账核对、定期盘点制度, 做到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3.财务科工作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篇三
2.负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增收节支、勤检办事的原则,积极组织各项收人,防止漏收漏记,严格控制支出。
3.按照会计制度,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
4.加强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核算与管理,参与经济合同、承包合同的签订。
5.按时报送会计报表、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对经济前景和经济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并参与经济决策。
6.对全院财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实施财务监督检查。
7.负责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协同有关部门组织财会技术职务的申报考试工作。
4.花工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篇四
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 2009年3月6日, 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在当前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的问题时,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 中央财政在2009年重点投入医疗卫生等6方面来保障老百姓的生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也开始普及, 农村农民的看病难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尤其是大病、重病得到了医疗报销近半, 使得看病难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 表1反映的是我国2000—2006年各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比例。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比例排除2002年的略有下降, 总的来说在2000—2006期间是逐步增加的, 并且增长了2.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社会卫生支出比例与征服预算支出比例增长趋势基本相同, 除了2001年的略有下降, 其余年份都是逐年环比增长的, 与2000年相比, 2006年社会卫生支出比例增加了7.1个百分点。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在前两个方面支出比例增加的情况下, 自然是一路下降, 在2000年该比例是59.0%, 个人医疗卫生负担非常大, 而到2006年,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例已经下降到49.3%, 可以看出, 个人医疗卫生支出负担大大降低, 减轻了个人医疗卫生负担。
(资料来源: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2003—2007年期间, 全国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累计已经达到6311亿元, 比1998—2002年期间增长了1.27倍。而2008年, 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757.04亿元, 比2007年增长38.5%。在加大医疗卫生财政量的投入的同时, 财政支持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更多关注, 对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达到1180.56亿元, 增长38.2%。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389亿元, 用于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由上述资料可见, 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是越来越重视, 投入量也越来越多, 但是于此同时, 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我国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1、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比例不足。
文章第一部分关于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的分析表明, 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在总量上是逐年增长的, 并且增长速度很快, 这是令人欣慰的一方面,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中国的GDP和财政支出的总量更是在飞快增长, 尤其是GDP的增长, 因此, 我们可以看到, 从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比例方面看, 2007年全国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投入仅为134.63元, 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占GDP的比值为0.7074%, 2007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当年总财政支出的比例仅为3.573%。无论从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的GDP比值看, 还是占当年财政总支出比值看, 医疗卫生财政投入都很小, 相比较发达国家的比例而言,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是有限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 GDP节节攀升,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逐年增长, 但是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虽存在却没有显著提高, 表1中显示的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比例最高的是2006年, 达到18.1%, 而世界上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最高比例超过40%。比较之下, 中国的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比例很低。
2、地区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差异显著。
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东、中、西明显的地区差距, 这一差距同样显示在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方面, 由表2我们可以看到, 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区域构成表现为东高中西低的状态。2007年东、中、西地区医疗卫生财政总支出为39114944万元, 东部地区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比例为74.76%, 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3.89%和11.35%, 东部地区比例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区域财政投入存在很大差距。在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方面, 全国人均值为296元, 这一数值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的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数量很低, 其次从东部、中部、西部来看, 分别为517元、123元和152元, 比较来说, 东部地区的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较高, 而中部和西部的人均值都很低, 这是因为一方面东部经济发展较快, GDP较高, 分摊到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相对多, 另一方面, 中部人口较多, 而西部人口数量不多, GDP值也非常低。最后, 东、中、西区域财政医疗支出占各地区GDP的比例分别为1.73%、0.76%和1.23%, 这一比例不仅低, 而且在三个区域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中部地区的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竟然达不到一成, 可见, 中部的财政医疗支出之低。
(资料来源: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由表2可见, 无论是从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的总量, 还是从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以及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地区GDP比例来看, 东部、中部、西部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3、个人医疗负担依然很大。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 使得农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 但是, 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农村看病难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用仅限于定点医院和诊所, 并且报销项目少, 农民还是要承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 中国的国情是如此, 城镇居民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三成, 因此, 能够享受医疗保险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 总的来说个人的医疗负担虽有所减轻, 但依然很重,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表1看出来, 2000年,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例为59.0%, 2001年这一比例达到60%, 而后在接下来的几年, 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在支出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例有所下降, 到2006年, 这一比例是49.3%, 降到50%以下, 从比例来看, 这一数值在7年间虽有所下降, 但所降甚微, 没有起到彻底改善的作用。并且从总量方面来讲, 医疗费用在近几年增长很快, 尽管是一般的费用, 从绝对值来看依旧非常高。相比很多国家的医院不设置收费窗口, 在中国, 进医院首先要收挂号费, 然后才开始一系列的检查费用, 医院的医药费用也是节节攀升。因此, 总的来说中国居民个人的医疗支出负担依然很重。
三、合理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对策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看,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财政投入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要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现状, 必须要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并且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财政投入, 从而提高中国居民整体福利水平和医疗水平, 减轻居民个人医疗卫生支出负担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国家财政支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度。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提供建议与对策。
1、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
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 不仅表现在财政支出绝对量的增加上, 并且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当年总的财政支出比例也应该有所提高, 这样才能保证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双重增加, 从而在实质上支持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加大政府医疗卫生财政投入要求东、中、西地区政府要紧跟中央脚步, 合力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从表2的分析我们可知道, 各地区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多有不同, 东部地区政府财政投入高出中部和西部很多, 因此, 必须同时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要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制度, 包括商业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落实城市低收入以及无业人员的医疗救助制度, 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
2、调整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结构。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量虽逐年有所增加, 但是投入结构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对突然出现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会紧急投入大量经费去解决, 并且会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种公共卫生基地或者实验室, 造成重复建设, 浪费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而另一方面,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却依然简陋, 得不到改善, 财政大量投入于高端医疗卫生领域, 不能解决全国大部分人的医疗卫生需要, 大量普通病人无法享受国家财政投入带来的利益。因此, 中国的财政投入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有自己的特点, 根据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比例看, 中国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首先必须投入于弱势人群, 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是初步发展, 发展并不完善, 农村合作医疗不仅要实现全国农村普及, 并且要逐步增加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 加大医疗报销比例, 切实减轻普通百姓的医疗卫生负担。同时, 在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和经济状况下, 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要优先投资于最基本的或者常见的疾病, 然后在经济逐步发展和财政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中逐步扩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保障的范围, 直到实现全民免费医疗。
参考文献
[1]刘连环、郭桂然:中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透视[J].经济论坛, 2004 (3) .
[2]李倩:要科学合理地分配医疗卫生费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4)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Z].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4]中国政府网: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389亿元[EB/OL].http://www.gov.cn/zxft/ft195/content_1549777.htm, 2010-03-10.
[5]财政部网站: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EB/OL].http://www.mof.gov.cn/mof/zhuantihuigu/zhongguocaizhengjibenqing kuang/caizhengzhichu/200905/t20090505_139510.html, 2010-03-09.
5.花工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篇五
卫生改革其核心的人民的健康保障问题。我国多年来卫生经费进行年一定的投入, 但是获得医疗卫生保障的是城镇居民和国家工作人员,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统筹医疗开展之前占我国人口比例最多的农民却没有医疗保障。卫生资源分配在我国出现严重不公平。越是高职务、单位条件越好, 其占有医疗卫生资源就越多。人的生命在疾病面前因为人的地位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医疗救疗。因而带来人民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满意。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 医疗卫生行业又有一部分被推向市场, 用市场的方法来调节医疗卫生行业。这在经济理论上是不对的。因为市场经济是以价值规律为基本原则的, 它又是以等价交换为形式。但是人命和金钱之间不能进行等价交换。我们现在所要做的, 就是设计我们的医疗卫生制度。就是针对影响卫生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以及卫生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 努力建立一个既能够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又能够提升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突出以人为本, 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消费。从而调整卫生结构模式、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方式, 通过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 寻求卫生资源的最优配置, 以尊重人的生命平等。
制度就是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制度可以说是人类追求一定社会秩序的结果, 人们力图通过这些制度为自己的生活构建一个稳定的空间。卫生改革举步维艰就是我们的制度设计出现问题。就像一座大楼, 我们说市为人民挡风避雨而建, 但是许多人却挤在大楼的屋檐下。我们欣喜地看到:2009年1月21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 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会议决定, 从2009年到2011年, 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这五项改革, 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并为全面实现《意见》确定的目标创造条件, 奠定基础。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的卫生制度的变革。这是我们卫生改革的春天。
卫生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所谓公共产品 (Public good) 是私人产品的对称, 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 这是西方经济学用语。特征如下: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因此, 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产品的供应量, 就只能由政府来供应公共产品。
6.花工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篇六
1 主要做法
1.1 开展卫生资源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
2004年以前黄梅县有24个乡镇, 由于乡镇政府机构的撤并, 现在减少到16个, 撤并前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都设有乡镇卫生院, 有的乡镇卫生院所在地还有县级医疗机构。机构的重复设置, 导致了卫生资源局部利用不足与浪费, 也使医疗机构之间为生存而无序竞争。为有效利用卫生资源, 根据《黄梅县医疗机构设置原则》和《黄梅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分步骤对部分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机构进行了资源重组, 2004年将大河地区的大河中心卫生院与大河镇卫生院进行了合并, 设置新的大河中心卫生院, 同时将原大河中心卫生院从事骨外科的部分医务人员调至县卫校, 组建新的黄梅县骨科医院, 2006年又将小池地区的县第三人民医院和小池镇卫生院进行了合并, 组建新的小池中心卫生院, 其它几个撤并的乡镇卫生院分别改成门诊部或改制成中心村卫生室, 合并后的医疗机构由于技术人员、医疗设备、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所以很快焕发了生机。大河、小池两个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分别较上年度增长29.7%和34%, 门诊人次分别增长17%和6%, 县骨科医院2006年业务收入197万元, 2007年达到271万元, 增长37.6%, 逐步实现了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
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服务功能
近5年来, 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投资近2 000万元和500万元新建了住院大楼, 县疾控中心投资120万元新建了办公楼, 县中医院投资480万元完成了医技大楼和住院大楼的改造。县人民医院还投资近600余万元购置了CT、磁共振、直线加速器、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 确保县级医疗单位龙头作用的发挥。改革卫生经费的分配方法, 除保证公共卫生人员、离退休人员经费外, 在其余经费中每年提取10%, 集中100~200万元的卫生经费, 用于乡镇卫生院发展建设项目补助。通过政策引导, 依靠自身力量, 多方筹集资金, 每年重点建设几所乡镇卫生院。对于乡镇卫生院开展业务所必须的基本医疗器械, 如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X光机等, 县卫生局先给予垫付资金予以配齐。几年来, 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先后投入500余万元进行了门诊、住院楼的改造和扩建以及医院环境的绿化, 新开、濯港、刘佐卫生院建成了新的门诊住院综合楼, 县眼科医院、小池、分路、新开、苦竹等卫生院新的住院大楼正动工新建, 目前蔡山、大河中心卫生院正准备进行医院整体搬迁。同时还投入400余万元购买了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心电监护仪、B超等常规设备, 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范围, 拓展了发展空间, 增强了服务功能。全县16个乡镇开展了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实行了机构、人员、药品、财务、业务的五统一管理。
1.3 加强农村村卫生室建设, 狠抓基层基础优化
黄梅县根据《湖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制定了《黄梅县村卫生室建设验收标准》, 按照一村一室的原则, 对全县479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达标建设, 2007年共投入资金150余万元, 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01个, 改变了以前村卫生室杂、乱、差面貌, 重新营造了舒适就医的环境, 优化了基层基础网络, 提高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
1.4 创新和完善卫生管理和服务机制, 提高服务水平
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 抓制度完善和技术进步, 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功能, 着重抓好三个机制的创新。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在创新用人机制上, 把选好院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不要不死不活的医院, 更不要不开拓创新的院长”, 试行通过选拔、委任、自荐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配院长, 把重担交给那些作风好、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德才兼备、务实肯干的人。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了《人事调配制度》、《外出人员管理制度》、《黄梅县医疗机构产科建设标准》、《黄梅县妇产科技术准入标准》, 使医疗机构业务开展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创新服务机制, 完善和发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6年开始, 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 筹资水平也逐年提高。2006年, 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86.5%, 受益面90.6%, 2007年参合率93.2%, 受益面达到93.8%, 通过制度把关, 规范管理, 严格审核, 严格监督, 确保了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收支的基本平衡。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参合率高、报销比例高、受益面高和医药费用低的“三高一低”的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保障农民健康, 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1.5 加强卫生人才培训, 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一是注重发挥县级医院的作用, 要求县级医院每年要接受一定数量的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免费进修学习, 凡是县级医院聘请的省级医院的专家讲课, 通知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免费听课, 乡镇卫生院则负责接受村卫生室人员的培训学习。二是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学习, 使乡村医生达到中专水平, 2006年全县共有138名乡村医生参加了学习。同时县医学会也每年举办各种专业的业务人员知识训训班,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2006年, 全县在不突破卫生事业编制总额的情况下, 通过省、市人才市场直接引进和向社会公开招聘卫生专业人才35名, 同时制定了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 为引进人才、稳定农村人才队伍提供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
2 体会
2.1 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是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农村、农业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民对医疗健康需求的期望值明显增加, 而各级医疗机构服务条件、服务能力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民群众的需求。一方面“看病难, 看病贵”, 一方面又“吃不饱, 生存难”, 矛盾相当突出。因此, 只有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 才能促进各级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黄梅县从体制入手, 推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从机制上入手, 整合现有卫生资源;从投入方式入手, 集中全县财力, 每年集中建设几所乡镇卫生院;从管理入手, 改革用人制度, 推行院长“年薪制”等改革措施,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使各级医疗机构呈现出勃勃生机。
2.2 强化管理, 提高服务能力是做好医院工作有效途径 强化管理, 从严治院,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 使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服务走上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增强服务能力, 这是各医疗机构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的中心和指导作用, 乡镇卫生院的枢纽作用, 开展业务培训, 进行定期指导, 积极开展特色医院、特色专科、特色病种的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7.花工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篇七
本《大纲》包括相关基本知识、医学基本知识、中医学基本知识3部分。主要适用于省政府序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公共科目笔试。其他省属事业单位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是否使用本《大纲》,由主管部门研究确定。
其他卫生专业技术岗位考试范围限《大纲》第一、二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相关基本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
1、国体
2、政体
3、公民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要内容(三)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
1.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疫点、疫区 4.菌种、毒种 5.医院感染 6.医源性感染 7.消毒
(二)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和分类(三)疫情报告时间和方式(四)疫情控制
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
(五)相关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三、医疗机构管理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 1.卫生技术人员 2.诊疗活动 3.医疗技术 4.技术规范 5.医疗美容 6.处方
7.病历
(二)医疗机构的管理 1.医疗机构执业的规定
2.医疗技术的分类分级管理的规定 3.处方权获得的规定 4.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三)相关依据
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3.《处方管理办法》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5.《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四、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 1.医师 2.护士 3.执业地点
(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的管理 1.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 2.医师资格考试的类别 3.医师执业注册的条件
4.医师执业不予注册、注销注册的情形规定
5.护士执业注册的条件
(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行为的管理 1.医师的权利和义务 2.护士的权利和义务(四)相关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护士条例》
3.《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4.《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 1.突发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突发事件的分级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五)相关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六、血液管理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 1.血液制品 2.原料血浆
(二)医疗机构接收血站发送的血液后,对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
(三)相关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七、母婴保健相关知识(一)产前诊断的概念(二)婚前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三)孕产期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四)相关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 2.《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八、医疗事故处理相关知识(一)医疗事故的概念(二)医疗事故的分级
(三)医疗事故的处置、鉴定和赔偿(四)相关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九、中医药相关知识(一)中医医疗机构的概念(二)中医从业人员的管理规定(三)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十、基本药物制度相关知识(一)基本药物的概念
(二)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的药品
(三)相关依据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
十一、侵权责任相关知识
(一)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尽的义务(二)患者有损害,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规定
(三)患者有损害,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规定
(四)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十二、思想道德修养相关知识(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公民道德的概念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二)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概念 2.社会公德主要内容(三)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概念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十三、职业能力与时事知识
通过对应考者的知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 医学基本知识
十四、人体解剖学知识(一)概述
1.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人体的轴与面
2.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二)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的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3.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 4.骨连接的分类,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关节的分类
5.肌的构造、形态和分群(三)内脏系统
1.内脏的组成,胸部的主要表面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组成
(四)脉管系统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2.心的位置、外形和构造 3.动脉的特点 4.静脉的特点 5.淋巴系统的组成(五)感觉器
1.感觉器的概念和分类 2.视器的组成和构造 3.耳的分部和构造(六)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分区和组成,反射弧的基本组成
2.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束和网状结构的概念
3.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别 4.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的区别(七)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腺的概念
2.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十五、组织学知识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二)上皮组织 1.上皮组织的分类 2.上皮组织的结构特征 3.上皮组织的分布和功能(三)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的分类 2.结缔组织的结构特征 3.结缔组织的分布和功能(四)血液 1.血液的组成
2.血细胞的分类、形态、结构和功能(五)软骨和骨 1.软骨的结构和功能 2.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六)肌组织 1.肌组织的分类
2.各类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七)神经组织
1.神经组织的组成、结构特征和功能 2.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八)循环系统 1.心脏的传导系统
2.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3.各类血管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九)皮肤 1.皮肤的分层 2.皮肤的结构(十)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2.主要免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十一)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腺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意义 2.甲状腺、肾上腺和脑垂体的结构和功
能
(十二)消化管 1.胃的结构和功能 2.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3.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4.肝的结构和功能(十三)呼吸系统 1.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2.肺泡的结构和功能 3.气血屏障的组成(十四)泌尿系统 1.肾的结构和分部 2.肾实质的组成(十五)生殖系统
1.睾丸的一般结构,睾丸各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卵巢的周期性和年龄变化
十六、生理学知识(一)生理学概述
1.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2.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3.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2.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3.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三)血液的功能
1.血液的基本组成和理化特性 2.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3.血型的概念和分型依据,输血原则(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原理
2.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
3.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的原理 4.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五)呼吸
1.呼吸和呼吸各环节的概念 2.肺通气的原理
3.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 4.气体运输的形式(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各种消化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3.各段消化道运动的形式和作用 4.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七)能量代谢与体温 1.能量代谢和基础代谢的概念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3.体温的概念和生理变动(八)肾的尿生成功能 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2.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九)感觉器官的功能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眼的折光功能和感光功能
3.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内耳的感音功能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 2.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3.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
4.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十一)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3.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功能
十七、生物化学知识(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分类、化学组成和结构 2.核酸的生物学功能(三)酶 1.酶的分子结构 2.酶促反应的特点 3.酶活性的调节(四)糖代谢
1.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过程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4.血糖的相对恒定及其调节(五)脂类代谢
1.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的代谢 2.血浆脂蛋白代谢
十八、病理生理学知识(一)疾病概述 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基本规律、基本机制和转归
(二)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脱水的概念和类型 2.水肿的概念和分类
3.低钾、高钾血症的概念和对机体的影
响
(三)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2.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3.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4.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5.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四)缺氧
1.缺氧的概念和分类 2.常用的血氧指标(五)发热 1.发热的概念
2.发热激活物的概念和种类 3.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和种类
(六)应激 1.应激的概念
2.应激原的概念和分类 3.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4.细胞应激反应(七)疼痛 1.疼痛的概念 2.疼痛的效应 3.疼痛的分类 4.疼痛的生物学意义(八)休克 1.休克的概念 2.休克的病因 3.休克的分类
十九、医学微生物学知识(一)细菌学
1.细菌的分类、大小、形态和结构 2.细菌的致病性、毒力和侵袭力 3.常用灭菌方法(二)病毒学
1.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2.干扰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三)真菌学
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 2.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二十、人体寄生虫学知识
(一)寄生虫的分类、宿主、生活史和致
病作用
1.寄生虫的分类 2.寄生虫的宿主 3.寄生虫的生活史 4.寄生虫的致病作用(二)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2.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3.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二
十一、医学免疫学知识(一)免疫细胞
1.免疫细胞的概念和种类
2.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功能(二)免疫球蛋白
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和区别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和水解片段
(三)补体系统
1.补体的概念、特点、组成和生物学作用
2.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四)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分类 2.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和特点 二
十二、药理学知识(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 2.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3.药物作用的机制(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的跨膜转运 2.药物的体内过程
3.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三)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的因素 2.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方面的因素 二
十三、病理学知识(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3.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和结局
(二)损伤的修复 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
2.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2.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改变和结局
(四)炎症
1.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过程和结局2.炎症的常见类型
3.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五)肿瘤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3.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2.基本步骤 4.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3.基本方法
二十四、医学心理学知识(三)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分级和推荐(一)概述
1.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范围、性质和目
2.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 的
3.循证医学证据的推荐
2.医学模式的转变(四)循证医学证据的来源与检索(二)心理评估
1.循证医学证据的来源 1.心理评估的概念和作用 2.循证医学证据的检索
2.心理评估的方法 3.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三)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1.应激与心理应激的概念 2.应激源(生活事件)的分类 3.应激的反应 4.心身疾病(四)健康行为 1.健康行为的概念 2.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3.改变损害健康行为
4.促进健康行为的医疗政策与社会健康计划
(五)病人心理 1.病人与病人角色 2.病人心理(六)医患关系 1.医生的角色与心理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
十五、医学伦理学知识(一)医学道德 1.医学道德的内涵 2.医学道德的特点 3.医学道德的作用(二)医学伦理学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二
十六、循证医学知识(一)概述
1.循证医学的定义 2.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 3.循证医学的特点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条件、步骤和方法
8.花工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篇八
(1)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概述。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是指政府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设置的以公益性为主的政府职能执行部门,以公立医院作为主要存在形式。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指单位主体以自身战略目标结合医疗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要求为出发点,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活动及资金活动以货币形式进行规划,也就是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期内可获得财政资金及医疗服务收入进行预计,并以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及单位整体的发展需求进行统筹分配,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并在预算期内的实际工作中依照预算计划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严谨的预算考核体系,控制预算执行质量。预算管理一方面起到控制单位内部经营活动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实际需求,推动部门的发展,进一步扩充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
(2)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概述。
医疗服务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指单位对拥有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统筹安排的管理活动,资产管理首先是将单位内部可控制的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按要求分类统计,并逐一汇总,掌握单位内部的各项资产的分布情况、使用状况等信息;然后依据单位的发展需要及扩大公益性的目标将各项资产进行统筹分配,将单位内部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并将部分闲置资产进行资产运作,充分发挥单位可控资产的价值,在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将国有资产带来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的价值
(1)提升管理效率,增强管理计划可行性。
预算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操作中,不仅起到了规范单位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更在配置单位内部资产和资源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资产管理研究的是单位资产存量、资产增量与资产的配置和效用最大化的相关措施,通过合理分配单位资产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利用。在字面上就可以看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管理基础是有交叉的,都需要对单位内部已有资产的使用状态及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而二者的目的又不一致,一个研究的是怎么通过资产的有效运作来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个是研究单位内部各部门需求与单位内部可用资源的相互配比,以维系单位的基本经营活动,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将二者结合到一起,通过资产管理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再通过预算管理将闲置资源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进行统一的分配,可以达到互相推动的作用,预算管理可以协助资产管理进行固有资产效率最大化的利用,而资产管理可以为预算管理奠定一个坚实的预算基础,二者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相关计划、制度的可行性。
(2)互相促进,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
预算管理是通过需求的统计对医院固有的资产(资产存量)进行调控,在某种角度来讲预算管理可以说是资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企业出于需求的角度对资产的一种增减调整,有一个高效的预算管理可以为资产管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又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有效的资产管理可以为预算管理提供更完整且真实性较高的资产统计报告,在此基础上预算管理就可以省去大量的收集预算基础资料的实地调研工作,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为单位节省了大量的管理费用。综上可以看出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有实际意义的,二者互为基础又互为工作延伸,管理的结合可以使二者相互促进,管理效率与质量也就随之提升。
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措施
(1)完善管理信息共享系统。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一理念是我国在2006年首次提出来的,目的是提升我国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将两种管理分到两个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单位的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单位的预算管理,这样二者虽然在工作基础和管理范围上有交叉,但是做不到互通有无。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积极引进新的科技服务与单位的管理,固守传统的管理与经营模式只会使单位故步自封,不仅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影响了医疗服务这类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为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的操作流程。
如上文所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分设两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两种管理的有机结合,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因主客观条件不愿参加到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去,预算管理部门想借结合管理的方式将资产状态的统计工作完全交与资产管理部门,坐享其成。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规范性强的制度,对于管理责任的落实的不到位,致使部门间工作互相推诿。所以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要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方式进行明确,并将之确定在文字形式的制度上,划分工作范围,明确工作责任,提升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3)严肃绩效考核。
部门分工固然重要,但是执行过程中与管理后期的考核一样重要,考核工作作为部门工作的最终评价,对部门的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话语权,一般也直接关系到部门的奖惩。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严肃单位内部的考核机制,在关系到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环境下,各部门会更尽职的完成本职工作,对于预算与资产管理工作的两个部门而言,也就可以在对方部门取得真实、有效并且及时的基础信息资料,管理工作也就可以更顺利的开展。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二者互为基础和前提,也互为管理的价值延伸,将二者进行结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提升其对于国家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等国有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所以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提升管理质量势在必行。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除了将前文的相关措施进行落实,还要以单位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贯彻预算与资产相结合,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推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
摘要: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将两种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是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质量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就笔者个人观点提出部分管理结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结合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宏.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探索.中国医药指南,2013(06).
[2].杨丽丽.基于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5.
【花工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推荐阅读:
院长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09-18
纪委书记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07-16
行政副院长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08-26
设备科技术员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01-14
事业部经理岗位职责11-22
工程事业部岗位职责12-12
维修事业部岗位职责01-04
行政事业单位出纳岗位职责10-14
事业单位岗位晋升条件06-28
事业单位科长岗位竞聘书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