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精选11篇)
1.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篇一
网址:http:///
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产品(例如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有机奶粉、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羊奶粉、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
人对食品的需求,第一步是吃饱,第二步是吃好,第三步则会返璞归真,要吃得健康,有机食品能满足这个需求。所以有机食品的未来肯定还会越来越好。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有机食品深加工将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始终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绿色有机农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我国有机食品产量达到920万吨。未来几年,随着有机食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产品种类的不断扩展,产品加工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我国有机食品产量还将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市场上初级有机产品占80%,加工产品占20%,但仅仅是最简单的加工。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认为,有机产品结构应该80%是加工产品,20%是初级鲜活产品,如蔬菜水果。我国有机农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单调,初级产品多,而在国外,80%都是加工产品。因此,有机食品深加工将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综合型有机农业企业
全球有机食品产量占食品总量的3%—5%,而在有机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方面,欧美国家已经达到20%—30%,美国拥有1600万公顷。我国有机耕地面积只有210万公顷左右,有机食品的比重就更小了,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我国有机农业种植与国际差距是15—20倍,市场占有率差距是30—50倍。在我国,虽然生产有机产品的公司多,但总体上规模都不大。此外,我国有机食品结构不太合理,大部分是原粮、原果等初级产品。
现在很多绿色有机农业企业都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农户组织起来,并通过农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管理,使得农户能为公司提供优质农产品,公司能安心地开拓市场,提高产品收益。在农业产业链条上,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这种由企业带动农户生产的模式很好,但目前农业合作社连最基本的服务职能都不具备。我国现在有30多万家农业合作社,但大部分是很初级的,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合作社的支持,加大人才、科技等的投入力度,提高发展水平,不能再走自由发展、自由完善的道路。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绿色农业生产,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持力度,大力发展综合型农业企业,建设农工、农游、农商、农科结合的园区项目,保证农产品安全和供应,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这也是农民工“就近转移”的很好模式。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在生产加工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和添加剂,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它是真正的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安全环保生态食品。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一方面,有机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新修订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已于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其对对规范有机行业发展、重建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机食品这一高端食品逐渐被市场认可。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中游的食品生产商看中了它背后的消费潜力,掘金有机食品行业渐成商家追逐的方向。
过去几年中,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转基因等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更是对建立有机产品追溯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在有机食品在整个食品行业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但政府政策的支持将为有机食品的发展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据预测,201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消费将达到248亿~594亿元的市场规模,有机食品将以年均15%的增速发展。在中国的食品消费中,乳制品与蔬菜、水果的安全受消费者特别关注。
随着有机食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有机食品机构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有机食品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
中国产研智库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是根据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报告一共十章,首先介绍了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环境,接着综合分析了全球有机食品行业的现状,再深入浅出地剖析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现状、消费情况、出口市场;通过有机食品市场的全方位分析来了解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情况,然后,报告从有机蔬菜、有机茶、有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机水果、有机大米、有机奶制品、有机水产品等方面具体阐释了有机食品主要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对有机食品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和重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详实系统的分析。最后,科学预测了有机食品行业的未来前景,并对其投资状况进行了重点剖析。
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城市统计局、发改委、中国产研智库研究部、各大重点报刊,数据权威、真实、并且经过我研究中心的专业模型预测,对核心发展指标与数据做出准确研判。本报告将帮助有机食品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有机食品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有机食品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把握有机食品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有机食品行业投资风险从而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经济环境
1.1.1 国内经济运行现状
1.1.2 国内经济趋势判断
1.1.3 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2 社会环境
1.2.1 人口环境分析
1.2.2 文化环境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1.2.3 生态环境分析
1.2.4 中国城镇化率
1.3 政策监管环境
1.3.1 管理体制
1.3.2 主要政策法规
1.3.3 政策法规影响
1.4 技术环境
1.4.1 我国食品技术进展分析
1.4.2 主要环境保护技术介绍
1.4.3 食品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 2012-2015年全球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2.1 全球有机食品行业总体分析
2.1.1 发展概况
2.1.2 发展特点
2.1.3 市场消费快速增长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2.1.4 兴起整合潮
2.2 欧盟
2.2.1 发展回顾
2.2.2 消费模式分析
2.2.3 市场准入条件
2.2.4 实施新规
2.3 德国
2.3.1 发展概况
2.3.2 影响因素
2.3.3 准入政策及进入机会
2.4 美国
2.4.1 发展概况
2.4.2 市场逐渐扩大
2.4.3 消费热潮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2.4.4 面临压力
2.5 英国
2.5.1 发展态势
2.5.2 进口规定概述
2.5.3 消费需求空间分析
2.6 其他国家
2.6.1 丹麦
2.6.2 法国
2.6.3 意大利
2.6.4 荷兰
第三章 2012-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分析
3.1 2012-2015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总体分析
3.1.1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历程
3.1.2 中国有机食品产业综述
3.1.3 中国有机食品主要指标统计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3.1.4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优势
3.1.5 中国有机食品企业发展动态
3.1.6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认证情况分析
3.2 2012-2015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分析
3.2.1 中国有机食品市场现状
3.2.2 实力企业积极引导有机食品消费
3.2.3 国际有机食品巨头看好中国市场
3.2.4 有机食品礼品市场发展状况
3.3 2012-2015中国有机食品消费情况分析
3.3.1 有机食品市场消费现状
3.3.2 有机食品消费群体分析
3.3.3 有机食品消费者调查分析
3.3.4 影响有机食品销售的因素
3.4 2012-2015中国有机食品出口市场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3.4.1 有机食品出口欧盟的新政策
3.4.2 中国有机食品出口问题分析
3.4.3 中国有机食品出口潜力分析
3.5 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思考
3.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5.2 高价位制约市场发展
3.5.3 企业缺乏盈利的原因
3.5.4 健康发展的建议
3.5.5 科技创新策略
3.5.6 有机食品营销策略分析
第四章 2012-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细分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1 有机蔬菜
4.1.1 全球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4.1.2 中国有机蔬菜发展状况
4.1.3 国内有机蔬菜市场发展特点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4.1.4 中国有机蔬菜区域市场发展分析
4.1.5 中国有机蔬菜行业的出口潜力
4.1.6 风投青睐有机蔬菜行业
4.1.7 有机蔬菜行业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4.2 有机茶
4.2.1 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4.2.2 发展有机茶行业的有利因素分析
4.2.3 有机茶行业标准解读
4.2.4 中国有机茶产业区域发展分析
4.2.5 部分茶企有机茶发展状况
4.2.6 有机茶市场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4.3 有机水果
4.3.1 中国有机水果行业发展状况
4.3.2 中国有机水果行业区域发展动态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4.3.3 有机水果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4.4 有机大米
4.4.1 国外有机大米行业发展状况
4.4.2 国内有机大米区域市场发展状况
4.4.3 有机大米加工技术规程解读
4.5 有机奶制品
4.5.1 国内外有机奶发展现状
4.5.2 英国及丹麦奶制品市场发展分析
4.5.3 我国有机奶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4.5.4 中国有机奶区域市场发展分析
4.6 有机水产品
4.6.1 世界有机水产品市场发展状况
4.6.2 中国有机水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4.6.3 中国有机水产品区域市场发展动态
第五章 2012-2015年中国重点区域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5.1 江西省
5.1.1 江西省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优势
5.1.2 江西省有机食品行业运行现状
5.1.3 江西省万载县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动态
5.2 北京市
5.2.1 北京有机食品行业的主要优势
5.2.2 北京有机食品连锁销售现状
5.2.3 首个超有机食品专营市场现身北京
5.2.4 北京有机食品进军欧洲市场
5.3 黑龙江省
5.3.1 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业发展回顾
5.3.2 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对外合作概况
5.3.3 哈尔滨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分析
5.4 新疆自治区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5.4.1 新疆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成就分析
5.4.2 新疆积极打造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5.4.3 新疆有机食品产业面临形势分析
5.4.4 新疆有机食品行业的品牌难题
5.5 其他地区有机食品发展状况
5.5.1 辽西有机食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5.5.2 湖北省十堰山地有机食品发展状况分析
5.5.3 天津蓟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
5.5.4 牡丹江积极推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
5.5.5 四川西充全力构建西部有机食品基地
第六章 2012-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重点企业分析
6.1 陕西天人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6.1.1 企业简介
6.1.2 企业整体实力
6.1.3 业务运营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6.1.4 成本费用分析
6.1.5 财务状况分析
6.1.6 经营效益分析
6.1.7 竞争优势分析
6.1.8 未来发展规划
6.2 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
6.2.1 企业简介
6.2.2 企业整体实力
6.2.3 业务运营分析
6.2.4 成本费用分析
6.2.5 财务状况分析
6.2.6 经营效益分析
6.2.7 竞争优势分析
6.2.8 未来发展规划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6.3 北京欧阁有机农庄科贸发展有限公司
6.3.1 企业简介
6.3.2 企业整体实力
6.3.3 业务运营分析
6.3.4 成本费用分析
6.3.5 财务状况分析
6.3.6 经营效益分析
6.3.7 竞争优势分析
6.3.8 未来发展规划
6.4 江西省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6.4.1 企业简介
6.4.2 企业整体实力
6.4.3 业务运营分析
6.4.4 成本费用分析
6.4.5 财务状况分析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6.4.6 经营效益分析
6.4.7 竞争优势分析
6.4.8 未来发展规划
6.5 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6.5.1 企业简介
6.5.2 企业整体实力
6.5.3 业务运营分析
6.5.4 成本费用分析
6.5.5 财务状况分析
6.5.6 经营效益分析
6.5.7 竞争优势分析
6.5.8 未来发展规划
6.6 其他有机食品重点企业介绍
6.6.1 黑龙江巨龙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6.6.2 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6.3 福州超大嘉和茶业有限公司
第七章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分析
7.1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7.1.1 政策扶持力度
7.1.2 技术成熟度
7.1.3 社会综合成本
7.1.4 进入门槛
7.1.5 潜在市场空间
7.2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融资分析
7.2.1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7.2.2 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7.2.3 行业并购重组分析
7.3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总体投资原则
第八章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风险建议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8.1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8.1.1 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前景
8.1.2 有机食品行业投资热点
8.1.3 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区域
8.1.4 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吸引力分析
8.2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8.2.1 技术风险分析
8.2.2 原材料风险分析
8.2.3 政策/体制风险分析
8.2.4 进入/退出风险分析
8.2.5 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8.3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投资建议
8.3.1 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建议
8.3.2 企业战略选择建议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8.3.3 区域投资建议
8.3.4 细分领域投资建议
第九章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前景预测
9.1 2015-2020年国际有机食品发展前景及趋势
9.1.1 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趋势
9.1.2 未来国际有机食品市场消费分析
9.1.3 全球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9.2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前景预测
9.2.1 有机食品将成朝阳产业
9.2.2 有机食品行业未来发展形势
9.2.3 中国有机食品经销市场未来发展分析
9.2.4 有机食品市场拓展趋势分析
9.2.5 2015-2020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12-2015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政策标准分析
10.1 有机食品政策标准概况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10.1.1 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移交国家认监委
10.1.2 有机食品配料使用情况规定
10.1.3 《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解读
10.1.4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解读
10.2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及要求
10.2.1 有机食品认证程序
10.2.2 有机食品认证的基本要求
10.2.3 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10.2.4 有机食品认证收费管理细则
10.3 有机食品相关规范要求
10.3.1 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10.3.2 有机(天然)食品运输技术规范
10.3.3 有机(天然)食品贮藏技术规范
10.3.4 有机(天然)食品销售技术规范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10.3.5 有机食品检测技术规范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2.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篇二
1 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中药科研投入不足,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从美国的制药科研数据上可以看出, 美国在21 世纪初期研发出一个新兴药品需要8.02 亿美元, 在药品的投入上占整个医药体系的15%以上。而目前相比之下, 我国医药资金投入不足5%, 相差甚远。此外, 在美国进行药品研发的周期上, 往往一个新型药品的研发时间在10 多年, 而我国国内的医药科研组织或机构研究新型药品往往在5~6 年间就可以问世, 这样的时间内, 很多人都认为时间过于漫长。单纯从风险方面来看, 美国在筛选化合物时往往是要筛选1 万个以上, 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二, 这说明在筛选化合物方面, 美国科学家在做科学实验时, 1 万个化合物中只有1 到2 个可以被美国的食品和药品监督局批准为药物。
1.2 医药企业规模和产业规模较小, 医药仿改制品种泛滥
我国中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35 大类和43 种制剂类型, 可以生产中成药4 000 多种, 总产量在50 万t左右。2005 年7 月, 我国的中药企业已经发展到1 200 多家, 其中80%以上的中药企业是经过GMP认证的。但是, 在这些制药企业中, 很多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 各自为战, 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较低, 这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是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在很多小企业利用了新型的药物进行开发和研究过程中, 其收入也是比较低的, 这就导致小规模的医药企业在生产药品时具有较高的附加属性, 其新制剂的开发利用也明显落后于整体市场的步伐。因此, 作为小规模的医药企业, 为了生存就必须选择“捷径”。对于目前我国的新型药品在条件的批复上, 如果是符合安全标准的, 那么在此标准内就有可能获得批准;如果没有优势和特点, 那么审批的考核范围就已经突破。在每年的新型准入药品上市后, 很多仿制或改制的药品都占有很高的比例, 而且这些“新”的药品还在不断地持续增加。从去年国家药监局中得到的信息可知, 在药监局申报的仿制药品品种和改制药品品种的种类高达3 000 多个, 而且中药的申报数量已经超过西药。在几百家企业中都竞相申报药物和制剂, 最终对医药市场是一个较大扰乱。
1.3 缺乏产权保护意识
目前, 我国很多中药企业无论从研发机构还是科研机构来说, 对于医药用品都缺乏足够的品牌意识。甚至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很多的科技工作者或医药科研人员在医药新品发明问世后, 并没有在我国注册专利, 反而让很多外国医药商人抢先注册了国际专利。如青蒿素、六神丸、牛黄救心丸等, 使“洋中药”等大肆入侵, 这种品牌入侵, 给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为我国医药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2 我国中药产业的未来发展对策
2.1 保持中医药文化特色
我国中医药文化应与社会进行紧密结合, 形成具有我国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特殊产业。实践证明, 西方的医药学发展的科学方法, 相比之下在使用原来的理论研究天然药和传统药都不是很成功, 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基因的各种组合来进行药品科技研究的, 而很多药品在不同人的体质内是有差别的, 但是这点对于中医来说却是具有个性化和动态的特点。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的, 就是中药复方制剂。这种中药调理的是人体的机体平衡和整体生理状态, 而并不是简单的抄袭。我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中医药产业优势, 将历史文化和经验转变为我们的长处, 并突出和保持这种特色。
2.2 制定严格的中医药产业标准和文化
中医药应具有严格的标准和生产规范, 应包含中医药药材的整体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在进行市场销售时, 要严格根据中医药学术术语的标准和规则进行诠释, 利用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规范进行产业化管理, 并要通过国家药监局和中医药管理机构的审批。因此, 应严格制定中医药产业标准, 只有这样, 才能在严格的标准下表达出中医药科学的严格标准和内涵。因为只有这样标准严格的条件下才能将产品开发得更加稳定和可靠。
2.3 积极改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标准, 满足当代市场需求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在这两千多年的中医药产业历史文化中, 我国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和医疗市场在整个医疗产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1%。因此, 提高和改善中医药的医疗服务和产业化水平是当今我国中医药产业市场需要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 医疗技术已经不是只靠感官的时代了。作为一门高专技术学科, 应在医药领域被人广泛认识和掌握, 应在基础上保证使用规律, 进而将科学技术转化为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代中医药产业市场的发展标准, 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3 结语
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要想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应突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特色和特殊的保健康复作用, 因为其推广模式和价值在模式上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但是, 从中医药的角度上来看, 国际医药和保健品的主流市场尚没有中医药的席位。因此, 作为我国中医药产业方面的工作者, 应不断提高自己, 进行产业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宇, 陈焕亮.论我国中药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04) :95.
[2]刘维军, 王继斌.我国中药产品2005-2012年出口结构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3, (04) :129.
3.休闲度假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篇三
【编者按】
为继续推动《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落实,第二届“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于2012年10月在山东聊城启动,本届“休闲汇”秉承“健康休闲,幸福人生”的主题,旨在满足群众的休闲消费需求,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在活动期间山东全省将推出包括蓝色休闲、黄河休闲、乡村休闲、健身养生休闲、绿色餐饮休闲等九大类旅游产品,进一步培育山东旅游的新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转方式调结构的新亮点。
本届“好客山东休闲汇”共有山东省直属32个部门和17市政府共同承办,目前已经在烟台落下帷幕。据统计在休闲汇期间全省休闲消费总额达2353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旅游收入1500亿元,同比增长23.9%,游客人数1.65亿人次,同比增长18.1%。虽然本届“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已经结束,为配合下一步将活动做大做强,本刊编辑部对此进行专题征文,以期从学术角度研究休闲活动开展,现将所选部分文章等载。
作者简介:
魏小安(1952-),男,湖南衡阳人,研究员,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
本文主要探讨两部分内容,其一是探讨目前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的城市,其二是未来的城市应如何经营,重点关注对未来休闲度假城市的探讨。
一、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迅速
(一)目前发展状况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促使了城市化运动的突飞猛进,现在已经出现变化,过去城市发展追求的就是大广场、大马路、大高楼、大绿地,但这些年开始转向挖掘城市内涵,如提高人们幸福指数,这是全国各城市发展的普遍转型。之所以产生这种转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城市领导者的变化,现在城市的领导者学历高、见识广、思路开,所以其工作开始就谋划世界高端或者世界一流,这与原先的领导者思路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城市都提出新目标,比如广东省提出建设幸福广东。
第二个变化是城市功能的变化,我国的多数城市都是工业起家,但目前的现实是工业化城市发展很难,我们现在的城市状况大体上相当于英国和美国所经历的年代。我们国家现在提出环境城市、宜居城市、旅游城市、休闲城市等系列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逐步形成新的城市类型,如度假城市、文化城市、创意城市、科技城市等,这都属于新的城市发展类型,这些新类型展示了未来城市的发展前景。
(二)城市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总体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所以大家的思路和追求的目标都是工业化的目标。但是就工业化发展的过程分析,我们的工业化中期要继续推进到工业化后期,再到后工业化时期。
在1973年有位美国作家的著作《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影响很大,书中介绍摩天大楼是工业化的象征。美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不必再建摩天大楼,那些积累丰富的修建摩天大楼的经验后来推荐到日本,因为当时日本正处在工业化时期。在此之后的三十多年间,摩天大楼建设继续推广,日本之后是东亚,东亚之后是中国,所有那些追求的所谓现代化目标实际上是美国人已经淘汰了的目标。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以那些摩天大楼作为城市的象征,当然客观的原因是中国人口多,需要追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这是很自然的。问题在于这样的工业化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强化,而敬畏自然、珍视资源、善待文化、尊重前人才是最根本的。
我国城市现在进入大建设时期,但是不能大破坏,比如说山东省的台儿庄景区,这个项目是非常成功,但是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就不同了。比如北京现在有一批新的四合院价值不菲,可是这些新建的这些四合院怎么比也不如那些老四合院,其一是材料,原来的四合院地面都是砖铺,质量非常高,这种青砖可吸潮抗冷,而新建的很多四合院地面铺瓷砖,功能则不行,现在建设的智慧比古人相差太远,古人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就能做出精品,现在需要的是文化传承和手艺积累。
比如北京现在的产业结构已经是典型的后工业化产业模式,北京的第一产业不到1%,第二产业约是23%,第三产业约是76%,这和发达国家类似。下一步北京的目标应该是建设世界一流城市,许多项目出发点就是后工业化的视角,严格的说后工业化的视角都已经落后了。
(三)超越城市发展
1.城市群。现在各地都在提出“城市群”的概念,而且把城市群当作发展的方向,但是城市群要真正想形成,就必须形成其独特的分工体系,这是一个城市群成熟的标准。再深入讨论实际就是异质化,在发展过程如果不强调异质化,一体化就立不住,达不到本质性的城市群作用。我们要培育的是具有特色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发展的约束,也都有发展的优势,首先要研究约束条件和优势所在。
更重要是分析发展约束,如迪斯尼进中国之前,做了十年的前期研究,前期费用若干,最后得的结论就是迪斯尼短期内不能进入中国!这里面包含了到什么程度迪斯尼可以进入,现在迪斯尼落户上海,就因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变化,其在上海项目叫做迪斯尼度假乐园,“度假”两字就是结合了中国的实情。
我们现在往往只看优势却不看约束,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谋求跨越式发展,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甚至要超越后工业化阶段,而后工业化阶段的主体是服务和信息,所以后工业化的主体应该是一个创新阶段,是一个智慧阶段,整个的发展要谋求一个创新式的发展和智慧式的发展,这应该是一个新的阶段。
2.未来城市。未来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超越城市,创建和经营未来城市。所谓未来城市就是一切为了人的需求来发展城市,度假城市是其中之一。
首先推荐的未来城市参照系是瑞士日内瓦,日内瓦仿佛是湖边上的村庄,每一个村庄都是花园,当地的人大多也是农民,他们对家乡的非常热爱;所有的房子都有花栏,黑天鹅和白天鹅就在日内瓦湖里游弋,湖边上有小碎石子,男男女女趴在上面晒太阳。日内瓦从来不标榜自己是国际化城市,但好多世界组织的总部都设在日内瓦。
nlc202309020235
第二个参照是德国的海德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军轰炸的时候把德国基本炸平了,只有海德堡没有一颗炸弹,这里有七百八年的历史,这里是诗意的栖居、诗意的生活、诗意的工作、诗意的创造,是这样一系列的积淀。
二、休闲度假城市是未来发展方向
(一)发展背景
中国旅游已经进入了休闲度假的时代,在部分地区,城市已经成为休闲度假的主要载体,所以不仅有度假区的发展还有度假城市的发展。国内的度假区在品质上与国际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中国需要能代表国家品牌的度假旅游产品,但是这里面又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度假产品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在同质化中寻求异质就是一种突破。
(二)城市发展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城市品质维度,现在国内大城市里评价最高的就是杭州,杭州提出要建设生活品质之城,这样的做法也不妨碍工业化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二个是旅游维度,要向高级化发展;第三个是生活维度,仅要考虑外来人的生活,也要考虑本地人的生活,旅游主要是关注外来人,休闲是给当地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但是度假涉及到所有人,创造身边度假和心灵度假,城市也需要这样的发展,最终要强化功能。
(三)休闲度假城市的基本要求
1.对城市的要求。第一是城市的度假旅游资源和功能比较突出,第二是城市间的旅游一体化特征明显,第三是城市间形成合理分工产生聚集效应,第四是城市资源组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度假生活模式。城市的这四个方面之后就是构建城市的度假体系,城市度假体系的基本功能是扩大休闲空间、丰富度假内容、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培育宜居的城市生活和提升城市的总体品牌。这就是以市民的日常休闲为基础,培育社会休闲氛围,挖掘文化底蕴,以增量拉动存量。
2.城市度假产品。从度假产品来说是五个体系,第一是休闲公园,要求布局广、规模小、区位近、绿化好;第二是市民广场,要求亲民、近民、便民、惠民、乐民;第三个是城市休闲体系;第四个是城市的水体体系;第五个是文化体系,打造多种、多样、多元构造城市的度假产品。
3.城市度假区。度假区是集聚要素、系统体验度假生活的区域。要把各类的度假要素汲取汇集,让消费者有一个系统的体验,就需要整合资源、深化内涵、形成品牌。
4.发展系列化要求。项目创新就要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比如城市公园要体现地域文化,市民广场要有广场艺术,中国历史上有广场艺术,比如北京的天桥就是广场艺术,西方的任何一个广场都有这样的广场艺术,我们也要培育这样的广场艺术。再如餐饮体系,要求就是主题吸引不能仅仅依靠农家菜。娱乐体系要求的是特色突出,现在的城市娱乐体系基本上是对应年轻人的,缺乏文化体系是城市的软肋。
三、具体工作的推进措施
第一是开展度假产品创新与市场开发合作,组织交流、研讨和规模;第二是组织开展相关的规划与标准制订,研究普适性;第三是开展度假城市带联合记者采风活动,多媒体联合宣传;第四是城市推出一项高品质的标志性度假产品,通过渠道群进行联合推广;第五是制订发布中国度假行动计划;第六是度假城市开展面向全国的国民度假活动;第七是邀请国外的知名机构加入度假城市发展联盟,扩大合作交流;第八是适时召开中国度假城市发展大会。
四、以旅游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一)全要素
传统的旅游运营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一般认为达到就是大旅游。但达到升级还要增加六个要素:文、深、慢、漫、精、境,即文化内涵、深入体验、缓慢节奏、浪漫气氛、精品设施、一流环境,这十二个要素聚集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运营要素。涉及到资源、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文化、管理和产权九类要素,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成熟市场没有形成,要素作用不足,国际化程度低。需要弥补自然环境,提升人文环境,改善经营环境,完善市容环境,强化休闲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严格保护环境,创造好的发展环境。现在来说环境要素更重要,城市的发展和项目的进展,如果不把环境要素建设好是很难发展下去的,
(二)全过程
传统的旅游资源就是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现在要研究新的旅游资源,一大类是社会资源,包括环境旅游资源、生活旅游资源和产业旅游资源,从产品来说就是一个新体系,从单一到复合包括观光、商务、城市、乡村、文化、休闲、度假、特种等,构造一个新的体系。二要研究旅游主体诉求,原来旅游者追求的是目标性的产品,现在追求的是过程性的产品,追求深化体验。所以传统的旅游讲究线路,现在要研究活动组合。
(三)全产业
从比较单一的旅游产业转向复合型产业。与国际相比较,我国现在的观光旅游不弱,很多观光旅游产品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比如故宫、兵马俑、九寨沟和黄山等景点。其次,我国商务旅游发展不足,和国际比较差距较大;第三是休闲产业发展迅速。下一步是产业融合,借助旅游市场平台,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融合。
4.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未来发展趋势 篇四
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初创于20世纪90年的初期,规范于90年代末期,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从无到有,经历了初创到规范、规范与发展并重的历程。在经历了从无序到法制化建设,走到从封闭先行到开放式为主的历程之后,我国基金也的发行在规范化的路程上逐渐进入规模与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通道,基金的发行规模与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从启碇开航到破浪前行,并非一帆风顺,这中间出现了不少批评和争论。譬如,“基金的定位不明确”、“基金的功能没有发挥”等等。当然,在这些批评与争论中,既有不少合理的成份和有益的建议,也有人们对于“新事物”的不同理解甚至误解。但就基金业的总体发展而言,诚如证券市场的老前辈、金融专家刘鸿儒所说的那样,自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以来,基金业的实践开启了一条在中国有序发展的道路。
发展趋势有以下三点:
1.基金业将长期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证券投资基金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拓展了投资渠道,对于资金有限,投资经营不足的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难以做到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能力。
2.股票型基金的占比将有所下降,股票在所有基金展品中的配比也有所下降。一方面,市场中投资工具慢慢丰富,不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债等等。也增加了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过大的金融的投资范围。另一方面。为了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率的组合,各种创新基金产品纷纷问世,这些基金的快速发展相对减少了股票型基金占全部基金的比重
3.随着公募、私募基金对人才竞争的白热化进程进一步加剧,公募基金业的股权激励问题将有望得到根本的解决。建立良好的互相制约的公司治理制度,保证基金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基金业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激励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基金业将和私募基金保持均衡稳定、互相促进的积极健康常态
根据资料:统计局日前公布了5月份宏观数据,其中PPI同比上涨7.1%,CPI同比上涨3.1%,出口同比增长48.5%。在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影响下,5月新增信贷略降,但是房地产投资加快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维持高位。在调控影响下,居民户贷款新增额度比上月均出现小幅回落,预计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体现,未来居民户新增贷款仍将继续回落。无论是物价涨幅的可控性,还是生产和投资增速的相对放缓,都是对于前期普遍担忧的过热最好诠释。现在看来,尽管局部泡沫似在酝酿,但现在还不是担忧整体过热的时候,过热是一种伪过热。
出口增速接近50%,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取得如此高的增速并不是发达国家需求增强能够解释的。下半年,经济环比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如此高的出口增速料也难以为继。PPI方面,在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持续下降的五月,PPI的涨幅的确让市场有些意外。CPI在预期之内,没有超过3.2%的容忍值。
5.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篇五
2013年05月13日 11:23 来源:《新财经》2013年第1期 作者:唐敏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步伐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指标因素之一。
关键词:防范风险,财政补贴,立法工作,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但伴随着目前我国的农业风险损失逐年增大,我国的农业保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遵循“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市场运作”与“保成本、低费率、广覆盖”的原则下,逐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增加承保品种,应用风险分析工具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探索与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涉农保险试点,顺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全面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
农业在我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脆弱的农业需要农业保险的强有力保障和持续不断支持,但由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公司开在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也很难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资源短缺等问题。
1.我国农业保险险种过于单调,传统的农业保险险种,如蔬菜保险、麦场火灾保险、塑料大鹏保险等,由于赔付率高、风险高等因素造成部分农业保险市场亏损,发展程度较低。
2.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识欠弱,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农业在农业方面的参保意识不高,使得我国农业保险在农村的推广工作受到困难阻碍。
二、通过政府调控,完善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
我国在农业保险扶持方面,由于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这为农业保险的实践带来了众多困难,令我国政府无法确定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作用和地位,导致农险的投保面难以明确或有效落实。
1.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制订与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对商业性农业保险进行政策扶持,进一步在政策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积极探索推广,从而为多渠道、多险种的农业保险销售进行法律方面的保障。
2.在制度层面,对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等政策,强力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状况,全面分析我国的保险市场需求,针对不同性质的农业保险活动,逐步建立合理的农业保险补偿体制,加以区别管理。保险公司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在销售适宜不同地区的创新型险种的过程中,要做到诚实守信,全面解释。
4.要理清商业性农业保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界限,准确把握农业保险的未来发展方向,对农业保险市场立法工作进行前瞻性地开展与设计。
三、国家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建立农业保险专项基金,防范分散农业风险
由于我国农业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各个地区发展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地方政府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在农业保险政策上,一些地反采取代垫保费、代扣补贴的不合理政策,使得农户投保意愿消极低迷。这要求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必须在以后的发展中,全面注意一下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和保险经办机构在农业保险的险种研发、销售服务与监督运营中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全面对农业保险进行宣传。
2.财政补贴上,应公平给予全国各个地区的农业保险进行资金补贴和支持,将现有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的补贴区域尽可能地扩大至全国,部分农业险可以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商业保险公司要依法公平地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协议。
四、未来在政府扶持下,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使之纳入政府目标中
未来,在加快推动农业保险的立法进程上,还要合理加大对农业保险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科学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巨灾保险制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保险面临着严峻的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农业保险的运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利因素。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发展农业保险的力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的保障,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积极的动力。我国需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勇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21世纪的农业保险发展道路。这要求在未来的农业保险发展中我国要注重吸收以往不好的经验,对以下几点建议进行借鉴,加以改善:
1.我国政府与保险公司必须培养大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尽可能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保险专业性教育与培养。
2.满足农村农业保险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研发新型农业保险险种,对传统农业保险险种长期亏损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吸取教训,加以改良,适应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2016年中国农业保险专项调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中国保险报。2011.11.09.[3]付洪芬。特色农业如何廊对市场风险。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2)。
[4]普惠金融体系下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政策。会计论坛。2011(10):1.[5]李林,王健,汪丽萍。农业保险的消费满意度研究。农村社会保障。2010(1)。
6.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篇六
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只占世界的3%,不仅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7%的水平也不相称。目前,国内市场上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被国外或跨国公司占领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200亿元,但目前国内生产的医疗器械90%以上为中低档常规产品,加快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医疗器械产业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许多医疗器械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高技术医疗设备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仅大型医疗设备每年的市场规模就达100多亿元,但国际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的几个跨国公司垄断。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我国的医疗器械研发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只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年容量的50%~60%,进口产品大量占据国内市场。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药品与器械人均消费比例仅为10:1,而目前发达国家人均医药卫生消费药品和器械的比例已达到1: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研究设备和基础条件差、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
(二)进口设备开发利用率低
由于我国对于临床工程没有规范的立法和认证制度,而且一些医院为了提高声誉和收益,盲目攀比,超前配置各种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设备使用率低、资源浪费。目前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引进购置与应用开发、效益评估脱节的情况。我国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全球最先进的,但管理却很不到位。诸如CT等仪器的功能开发率只达到30%,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医生对医疗设备的认识跟不上医疗设备更新的速度,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医生无法做出判断,只能依靠厂商维修,这通常需要花费很长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三)高端市场为国外厂商占据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虽然基础差、底子薄,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年增长率达到
13%~15%。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高精尖产品也逐步国际化,并拥有专利,比如CT、MRI超声治疗仪、带药冠脉支架等。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力量逐年增强,形成了几个产业聚集区,涌现出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日益增多,其中部分产品已进入包括欧美在内的国际市场,产业发展整体势头良好。但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仍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大多是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西门子3家巨头的产品。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除了迈瑞等少数几家,都因技术不足、稳定性欠佳而几乎无望涉足这个领域。我国正在逐步成为生产医疗器械的大国,如何成为医疗器械强国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应吸取DVD的教训,国内企业应掌握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既要面向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也要面向国际医疗器械市场,要敢于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市场冲击。对内,以高标准要求企业自身;对外,以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二、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
(一)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医院的医疗器械多购买于80年代,设备陈旧,使用不便,急待更新;二是随着高新科技不断被医疗器械采用,使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灵敏度、微量分析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特异性和有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三是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现有的落后医疗卫生条件,也必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需求的增加。
(二)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PACS市场的总需求达21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PACS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国家政策变化带来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医保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废止医院自行采购而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医疗体制改革的加快,无疑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和完备的又一助推剂。对医院而言,如果没有了药品收入的支撑,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很难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
三、医疗器械行业将成为未来的投资热点
我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自1978年至200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6.1%,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国内医药咨询公司,也对投资中国健康产业非常有兴趣,可是投资者考察一圈后没人愿意下单。原因何在?
首先,投资回报期太长。从投资角度看,中国医药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但是,医药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其附加值不在于产品,而是产品销售渠道、管理体系、政府关系。医药行业是政府监管的,与政府、医生建立关系的过程非常复杂。即使投资成功,也要5至10年后才能见效,投资回报期远远长于电子、计算机等产业。
其次,中国医药政策与国外差距太大,境外投资者很难掌握投资医药行业的规律。在美国开发一种新药,从概念到第三期临床试验,这个过程要五六年时间。投资基金在这个过程中,大概要投入一亿多美金。等到拿到美国药品管理局的认证后,股权的市值就能变为10亿美元。而在中国,即使拿到国家药监局的认证后,新药还不一定能卖出去,要进医保目录,要打进医院,还要让医生了解这种新药,程序太繁杂。
再次,健康产业投资人才的缺乏。美国有一帮专业人员从事健康产业风险基
金的运作,可中国这样的群体尚未形成。
最后,体制性原因。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中,前景最好、盈利最大的是公立三甲医院。机构投资者看中了它们,可这些医院根本不对资本市场开放,医院的产权都在政府手中。目前政府允许兼并、重组的医院全是民营医院或二级以下的小医院,效益不太好。
7.目前我国市级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七
“新兴媒体”就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无线通讯网络、卫星接收信息等途径, 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接收媒体, 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式。“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对应, 它是以数字压缩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 利用它的大容量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能够跨越地域限制的全球化的新媒
视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气象频道可根据“天气资讯获取目的”调查结果, 提炼预报信息的种类, 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如增加旅游天气、交通出行天气、户外活动天气、体育比赛天气等专项天气服务节目或专栏。
3.2依据受众心理, 合理分配节目时长。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媒介专项研究部2012年上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57.19%的观众认为气象节目时长控制在3-5分钟较为合适, 27.24%观众认为气象节目市场控制在3分钟以内较为合适;而认为气象节时长应超过7分钟的观众则很少 (见图8) 。而这样的受众需求也恰恰是由于气象信息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决定的。气象信息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资讯, 根据信息类型和受众需求的不同, 其信息具有一定的小众性。也就是说, 只有有需求的人才会收看气象预报类节目, 其目的也是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即可, 强调的是“看结果”而非一般新闻资讯的“看过程和结果”。而这一点, 美国气象频道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由于其“本地八分”出现在每小时的08分、18分、28分、38分、48分和58体。“新兴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中心的媒体, 同时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点是伴随着传播速度的越来越快速, 信息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接收终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传播成本逐渐减少;第二点是人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主动参与的热性越来越高涨, 信息的传播已经从传输者为核心领域的时期转换为接收者为核心的时代。
新世纪伊始, 我国迎来了崭新的互
分, 这样就人为将每一段的节目控制在8分钟之内。而在节目内, 每一种预报信息一般也不会超过5分钟, 一般在3分钟左右。另外, 其预报信息和新闻资讯交叉出现, 也可以起到缓解收视疲劳的作用。由此看来, 只有考虑受众心理承受, 合理安排气象节目的时长, 才能提高信息的到达率。
3.3加强本地信息的更新频次。
目前, 本地天气在中国气象频道全天节目中, 仅占据10%, 观众每30分钟才可以收看到一次, 每次3分钟。而美国气象频道的本地节目在全天节目中15%, 观众每10分钟可以收看到一次, 每次1.5分钟左右。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媒介专项研究部2012年上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天气预报内容方面, 观众首要关注“本地天气预报” (69.02%) 、其次为“本地天气实况” (35.2%) , 两者的联网新媒体时代:《人民日报》网络版晋升为人民网, 新华社网站也变成了新华网, 中央电视台网站也进行了全面的更新调整等。各个地方省市也开始了网络建立, 如湖南的芒果网等。
在此期间, 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发展在2001年也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呈现而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2003年颁布的《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和《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
比例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可见, 本地天气应该是中国气象频道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从目前的播出频次来看, 显然不够密集。因此, 可以根据受众收视率时段的区分, 加强某些重点时段, 特别是早、午、晚时段的本地节目;同时, 在实时节目较少的下午时段和夜间时段也可以适当增加本地天气的播出频次。
应该说, 无论是美国气象频道还是中国气象频道, 其共同点都是提供其气象服务的媒体。这一点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 它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的性质体现的更加明确, 同时承担专业信息转化的功能也更加明确。因此, 无论在节目设置, 还是内容编排、表达形式上, 都应该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 将专业信息分解并转化为实用性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 从而提高频道的辨识度和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天气预报系列节目满意度调查报告 (2012年度上半年) .央视市场研究·媒介专项研究部, 2012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 北京100081)
时间表》分别确定了电视节目平台、传播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督平台的一系列完整体系和同步数字化的任务。2003年也被广电总局称为“网络发展年”和“广播发展年”。
2005年, 我国开始进入“博客时代”。“程怡举博客”、“小丫跑两会”、“柴静观察”等博客的陆续开通, 使得“博客”这个新产物逐渐称为大众的“新宠”。据统计, 下面这些比较热门的新兴媒体目前都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博客 (blog) , 播客, 微博, 搜索引擎, e-mail, 网站, 网络杂志, 手机报, 移动设备 (手机短信、平板电脑等) , 数字电视, 卫星电视, 网络电视, 无线上网, 网络虚拟社区等等。
“新兴媒体”以它独特的新载体、新形式、新资料源源不断的涌现, 尤其是今年来各种移动设备新媒体的发展日渐成熟, 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的方便快捷。与此同时, 每一种“新兴媒体”又都能够同“传统媒体” (如电视广告、动画、新闻) 相互融合, 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推动这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2 我国市级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由于“新兴媒体”如此迅猛的发展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顺应大的潮流和趋势, 我国市级媒体的发展也将随着这个大的浪潮向前发展。根据目前“新兴媒体”发展速度之快, 影响层面之广, 涉及领域之全面, 使得我国很多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相对不完善。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与国际化新兴媒体的发展相比还比较缓慢, 也比较落后, 在“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探索方面, 我们应该同时注意到: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还处在成长阶段, 给我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进步空间, 我们就可以从实践经验中, 对政治政策、法律法规不断的进行修正和完善。
2.1“制度优先”保证良好的发展氛围
在新媒体时期, 信息的传播在跨越地理限制的同时, 更是跨越了传统媒体的限制, 跨越了大众年龄差异等等。广大群众一方面拥有了自主发布、选择信息的权利, 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完全暴露在大量的信息中, 特别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 大量的信息一直充斥着他们的成长空间。所以, 必须主动地净化信息环境、规定传播途径, 为新兴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也为大众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当前看来, 国内首先在政策规范、合理监管方面, 距信心媒体的快速发展有着一定的差距, 这样也就出现了太多的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网络侵权、诈骗等等问题。
在怎样应付数字化信息发展的问题上, 西方国家都是采取制定主动应对的手段, 基本做到"制度优先"。在20世纪90年代, 在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中, 欧盟在1997年修改了《电视无国界指令》, 并同年出版了《电信、媒体、信息科技融合以及管制执行中的绿皮书》, 首先提出了规范新兴媒体的三种常规形式;2000年欧盟颁布《电子商务指令》, 主要用于监督管理互联网上的经济活动;为了适应发展要求, 2002年, 欧盟颁布《电子通信网络与服务的统一监管框架》, 根据技术中和的要求, 统一管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其他电子通讯网络, 施行公平公开透明化的网络传播。2007年, 欧盟在考虑到各个国家现行的模式下, 又颁布了《视听媒体服务指令》进行统一管理, 并要求"线性视听媒体服务"和"非线性视听媒体服务"都遵循有关信息提供的基本准则。在互联网信息传播初期, 互联网和移动媒体普遍处于发展阶段, 发展与规则的不相适应, 会影响媒体传播的发展进程, 但目前来看提早做好的规章政策还是有利于新型媒体的发展的。
2.2 资源整理, 多项结合, 规范有序, 快速发展
根据现有的管理机制, 我国现有的政策制度起源于各式的立法观念, 所以, 两个部门对政策法规理解和实施各不相同。随着目前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 实现新兴媒体的统一监督管理。
新兴媒体在政策规范保障其健康发展之后, 还需要更加有效的资源整理和创新思想来保障它的持久的发展源泉。详细的讲, 政府方面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介入和调整宏观调控, 在保障市场开放性和言论自由度的同时, 不仅要规范媒体行为也要规范缺失监督者的大众参与的公共空间;学术人才尤其是在经济、政治、社会、传播、文化等领域, 要善于引用专业知识, 一方面尽量减少新兴媒体资源配备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其敏感性的分析发现新兴媒体有关的领域的问题, 共同维护、共同调节新兴媒体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用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自主研发成果, 为新兴媒体的更快发展提供更加宽阔的平台;传统媒体积极与新兴媒体相互结合发展;公共大众要学会自我约束, 遵守道德标准, 对自己的言行负好责任。
3 总结
我国市级媒体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新兴媒体的发展形势更显良好, 我们必须把握新兴媒体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 使之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推动器。近期, 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快启动新兴媒体研发的重大工程, 加大对新兴媒体发展关键技术方面的投入, 加快制定有关新兴媒体发展和管理的重大政策, 以投入、项目、技术、管理四个方面的重大举措, 推动我国新兴媒体的更快更长远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变得更为迅速。以互联网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新兴媒体的出现也逐渐占据了媒体行业的主流舞台, 成为了媒体发展的主要传播手段,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媒体发展现状的研究, 分析出了我国市级媒体在大趋势的引导下未来所必然发生的趋势走向。
关键词:新兴媒体,发展趋势,未来,市级媒体,互联网
参考文献
[1]叶郎.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
[2]陆晔.WTO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市场重组.现代传播, 2010
[3]张亚勤.全球媒体产业现状、趋势与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宫承波.新媒体概论.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
8.我国商业地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篇八
一、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一)近年来商业地产投资建设增速较快,存量规模迅速扩大
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商业地产投资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尤其是2009年以后,商业地产投资增速远远超过住宅投资增速,存量规模迅速扩大。从开发投资看,2009-2014年,全国办公楼年开发投资额从1377亿元提高至564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6.5%,商业营业用房年开发投资额从4181亿元提高至1434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8%,而同期住宅开发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为16.6%。从供应规模看,2009-2014年,全国办公楼年施工面积从9985万平方米增长到2992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20.1%;商业营业用房年施工面积从34440万平方米增长到9432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18.3%,而同期住宅施工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2.7%。商业地产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导致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竞争加剧的状况。
商业地产开发过热源自于三大驱动力: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随着第三产业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零售物业、办公楼等商业地产的需求增加,引发商业地产开发热。一些优质商业项目,特别是购物中心兴起,高额的销售带来的高收益回报,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的良好品牌效应,驱使着大量开发企业相继模仿、打造商业地产项目。二是,地方政府城市建设的驱动。基于经济发展需求,政府热衷于城市开发建设,城市规划中包括大量商业用地的规划及推出,希望以此改变城市形象并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三是,商业地产开发、经营主体不断增加。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商业地产开发商开发和经营经验日渐成熟,对商业品牌的复制和扩张不断加大。尤其是,住宅限购政策的实施以及住宅开发利润空间的逐步收窄,促使许多住宅开发商主动转型商业地产开发。此外,随着金融政策的逐渐放宽,保险机构、房地产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持有商业地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见图1)。
(二)由于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加之近几年市场销售形势较好,商业地产运营模式以散售为主
我国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有分散出售、整体出售、租售并举、只租不售四种类型。其中,只租不售,通常称之为持有经营。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出售模式可以快速回笼资金,但丧失了获得物业长期稳定回报和升值收益的权利;租赁模式虽然控制了物业产权,获得了经营收益,但资金压力较大,对运营商资产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一直以来,我国商业地产运营模式以散售为主,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缺乏长期资金支持。商业地产开发周期长、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建成之后,从初始招商到形成稳定租金和80%以上的出租率,至少需要3-5 年时间。商业地产需要有“养”的过程,才能带来稳定的、可持续的租金回报。待到商业地产成熟之后,其收益依赖于持续性的租金收入,所以它更加注重后期的经营管理,必须委托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统一经营才能确保整体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商业地产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对长期资金的高度依赖。但是,我国当前商业地产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而且贷款期限往往较短,在商业地产尚未培育成熟之时就需还款,在资金压力下,多数商业地产只能以快速销售(特别是散售)的方式回笼资金。
二是,缺乏富有经验的专业的商业地产运营团队。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商业地产市场发展不成熟,经营比较粗放。多数开发企业不具备包括定位、规划、招商、物业管理、资产运作等在内的专业商业地产运营团队,因此开发以后主要以销售为主。
三是,近些年商业地产售租比较高,出售是较为理性的选择。在住房限购等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措施的实施背景下,商业地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销售形势较好。相对于较高水平的售价,商业地产租金收益率相对较低。目前,市场上出售物业的毛租金收益率一般只有5%-5.5%,还不及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较高的售租比之下,开发商自然选择出售。同时,散售模式也迎合了投资者和市场对商业地产急迫的投资需求。
散售虽然可以快速回笼资金,但造成了租户品质不一、经营管理难度大、经营水平难以提升、租金回报率低等问题。然而,无论是部分持有还是整体持有商业地产,对持有企业的资金规模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没有长期资金的支持,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经营水平。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地产散售模式带来的挑战,还需要积极探索长期资金对商业地产的注入方式。目前,一些资金实力较雄厚、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开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经营模式。比如,万达、龙湖采取的租售并举模式,华润、恒隆采取的只租不售模式(见表1)。
(三)房地产私募基金不断发展,对商业地产培育发展、改造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海外房地产市场,私募基金经常与REITs相结合,应用于商业地产。基本模式是,商业地产建成后的培育期,由于风险高、资产升值的潜在回报空间大,引入私募基金介入。到了商业地产的成熟期,由于风险小,收益稳定,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私募基金退出。在房地产私募基金和REITs支持下,商业地产实现持有经营。根据INREV对欧洲房地产私募基金的监测,截至2014年1季度,近60%的房地产私募基金投向零售物业、写字楼以及酒店等商业地产。由此可见,房地产私募基金对商业地产的重要作用(见图2)。
我国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于2010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2010年通常被称为人民币房地产基金元年。根据诺承投资统计,2008年到2010年之间,国内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仅有20多支,市场规模100亿元左右。2010年以后迅速发展,在2013年,新募集基金达113支,总募集规模超过1300亿元。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市场拥有206家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437支房地产私募基金,总管理资金规模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在我国房地产私募基金中,有近一半基金投资商业地产。根据诺承投资统计,有48%的房地产基金管理机构及43%的管理资金量关注于住宅地产;有28%的机构和27%的管理资金量关注结合了商业性质的城市综合体开发;有近1/5的房地产基金关注商业地产领域;还有少部分市场机构关注诸如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一级土地开发等专业的地产投资主题(见图3)。
商业地产房地产私募基金对商业地产的培育发展、更新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专注于存量写字楼改造,尤其是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核心区写字楼收购的高和资本,通过基金收购写字楼进行“资产精装修”后进行销售,销售时与购房人签订资产管理协议,包括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统一物业等,通过整体运营,提高租金回报和资产增值水平。还有瞄准白领公寓这个细分市场进行收购改造持有的赛富不动产“新派公寓”基金、倾向于资产包收购再转向大型机构整体出售的嘉实资本等。经过几年发展,先行的资产管理机构积累了对于商业地产行业的理解、资源网络和投资管理经验,对今后商业地产发展大为有益。但由于国内真正的REITs尚未建立,商业地产私募基金的退出渠道仍然有限。
(四)提供长期运营资金、形成专业资产管理平台的REITs尚处萌芽阶段
如果说私募基金在商业地产价值提升时期起到了桥梁作用,而REITs则真正满足了商业地产对长期资金的需求,并且通过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保持了商业地产物业经营权的完整性,从而实现了持有经营。
REITs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推出,最近十几年,其在欧洲、亚洲也有较快发展。它是一种通过公司、信托等形式募集资金并投资持有,在多数情况下经营具有稳定收入的购物中心、写字楼、公寓、仓库等房地产,并将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金融工具。通过发行REITs,原本流动性差的房地产被份额化,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股票、信托受益凭证。当前,全球的REITs市值规模约1.3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份额最大,约占60%。
REITs有独特的制度安排。一是,要求收入主要来源于不动产。二是,从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参与和获益的考虑,要求股权多样化以及绝大部分收入要分配。如美国要求REITs在每一个纳税年度至少将其收入的95%向股东或者受益人分配。三是,设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不仅在投资者分红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之间进行平衡,避免双重征税,还在投资者分红所得、REITs设立、交易环节也有一定优惠。REITs以租金回报为核心、以收益分红为基础,成为一种介于股和债之间的金融产品,其具备了风险低、收益高、流动性好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人和个人投资者(见图4)。
在我国,由于缺乏税收优惠等相关鼓励政策,内地证券市场上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REITs,但类REITs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形式实现的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如:2014年中信启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北京中信证券大厦第2-22层和深圳中信证券大厦第4-22层房产及对应的土地使用权为基础资产,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该资管计划在深证交易所系统挂牌交易,在流动性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二是,以商业地产或商业地产租金收益为信托标的的财产受益型信托产品。如,2008年华侨城租赁收益权直接融资项目。华侨城地产通过以其深圳本部的部分收益型物业,包括商铺、写字楼、厂房和国际公寓等物业的未来 5 年租金收益委托中信信托发行财产信托产品。三是,一些商业地产的销售模式也在向类资产证券化靠拢。比如龙湖的“金苹果计划”。龙湖将旗下不同区域、不同业态的资产进行组合,购买者可以自由选择现有销售型的商铺、写字楼及分时度假产品的任意组合。龙湖还将提供生活服务和资产管理两大系统,整合商业招商资源和物业租售资源,为购买商业物业的业主实现保值增值。
二、未来发展趋势
(一)商业地产将逐步进入存量房时代,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率先进入
商业地产的规模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当商业地产供不应求时,开发商主要以供应产品为主;当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时,开发销售的规模萎缩,商业地产进入存量房时代。随着我国商业地产存量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新增土地供应日益减少,城市商业地产将逐步步入存量房时代。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商业地产新增供应量更加有限,已率先步入存量房时代。比如,在北京,五环外的写字楼土地供应比例从2010年的40%上涨到2012年的68%左右,而三环内写字楼土地供应比例从2010年29%降到2012年的15%;在上海,未来几年,核心区域如静安区写字楼新增供应量基本为零。
2014年,国家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严格控制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实行增量供给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的供地、用地政策,提高城镇建设使用存量用地比例。可以预见,基于国家对城市发展规模及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控制,将进一步加速商业地产步入存量房时代的步伐。
(二)商业地产经营模式更加多元,进入开发销售、租售并举、持有经营并重时代
随着商业地产进入存量房时代,地产本身开始体现出较强的资产属性,持有经营显现出优势,尤其是持有核心地段优质物业,能为经营主体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美国,当城市化率小于5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0%-50%左右时,房地产以开发为主;城市化率在50%-60%之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时,房地产开发和持有并重;当城市化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时,持有经营比重迅速提高并最终超过开发比例。
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50%。从2013年开始,万科、中海、保利等房企都开始积极投入商业地产并增加持有经营物业所占比重,就连SOHO中国也要转型持有经营。可以预见,商业地产以散售为主的时代即将过去,即将步入开发销售、租售并举、持有经营并重的时代。
(三)商业地产运营水平不断提高,更加注重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服务
在商业地产后期运营中,是否具备高水平的资产运营管理能力,能否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服务,成为地产租金收益和价值提升的关键。一直以来,商业地产基本都是在传统房地产的基础上延伸而来,大家更多的把商业地产和传统房地产等而视之,没有专业的商业地产资产管理观念,更没有专业的资产管理运营商。未来,随着商业地产持有经营大幅增加,商业地产资产运营管理能力也将不断提升,专业运营商作为独立的角色也将出现在商业地产领域。专业的资产管理包括商业地产项目的定位规划管理、招商资源渠道管理、租户品牌管理、客户服务和卖场管理、物业管理、资产硬件改造、金融服务以及与互联网的结合等。
以写字楼为例,早期销售为主的写字楼,较多的注重物业管理。随着写字楼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持有经营成为主流,物业管理逐渐转向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一整套的集成服务,包括物业及设施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租户管理及金融服务。如果说顶级建筑、核心位置是优秀商业地产的硬件基础,那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就是商业地产的软性价值。
(四)商业地产金融化特征更加突出,资本运作水平将显著提升
商业地产是一个具有地产、商业与金融三重特性的综合型产业,它的三重特性既区别于单纯的投资或商业,又区别于单纯的住宅房地产,商业地产更加注重金融创新,更加注重资本运作。相比国外的金融创新,我国的REITs、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发展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已有一些有利条件逐步促进其发展:
一是,随着国家政策、税收等制度环境的改变,REITs等金融创新将大有发展。2014年,央行、银监会发布的文件中再次强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MBS以及积极稳妥开展REITs试点。随着REITs的应用,商业地产持有经营的能力将迅速提升。
二是,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保险资金参与商业地产持有经营的政策条件越来越成熟。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鼓励保险公司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未来一个时期,基于保险资金政策开放,保险资金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参与程度上升,保险资金可能直接持有、也可以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参与房地产私募基金、REITs等证券化产品持有商业地产,为商业地产带来长期稳定资金。
三是,随着房地产市场形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地产售价可能会降低,相应的租金回报率上升,收购、持有运营的机会将会到来。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核心地区的商业地产,更具价值。同时,新一轮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优质的国有资产,包括不动产,将被释放出来,这将给发展REITs、房地产私募基金等带来优质基础资产。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内房地产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地产资本运作水平将显著提高,最终将形成通过商业地产开发和收购不断扩大资产规模,通过专业资产管理的持有经营提升物业价值,通过房地产私募基金、REITs等进行资本运作的良性格局(见图5)。
9.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篇九
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发展的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明显滞后。长期以来,受“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迟缓,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仅仅开展了居民储蓄业务。
尽管其发展现对落后,但从当前的形势和经济特点分析,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正处于成长期,具有无限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富裕阶层的出现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其次,金融资产形式的增加与风险的加大,为商业银行私人业务创造了广阔的商机和市场空间。再次,住房制度、教育制度的改革,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贷款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最后,电子化的不断进步,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银行卡发展迅猛;
其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蓬勃发展;
其三,中间业务品种日渐丰富;
其四,电子银行的兴起。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各家银行逐步认识到私人银行业务对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纷纷成立私人银行部(或称为私人金融业务部、个人业务部等),以加大私人银行业务开拓、管理力度,制定了以储蓄业务为重点,卡业务为龙头,代收代付业务为依托,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为突破口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
而随着近年来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启动私人银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进军私人银行领域逐渐掀起了一个高潮。从2009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有望步入全面竞争时代。私人银行(PrivateBanking)是银行服务的一种,专门面向富有阶层,为富豪们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一般需要拥有至少100万美元以上的流动资产才可在较大型的国际金融公司或银行中申请开设此类服务,是商业银行当中层次最高的个人金融服务。私人银行服务最主要的是资产管理,规划投资,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特殊服务,也可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为顾客节省税务和金融交易成本。该种服务的年均利润率可达到35%,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根据欧美市场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能达到零售客户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2009年3月中国银行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其后招行、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宣布成立各自的私人银行中心,服务对象大都是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客户。
相比以往,目前国内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提速,表明各家银行已经对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达成了共识,意味着国内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开始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国内银行加速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原因有三:一是这项业务本身利润率高、回报优厚,有助于银行实现盈利的快速增长。二是出于自身战略转型的考虑,特别是在今年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减少银行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三是布局业务空白点,目前中国大片的高端财富市场仍未被开垦,而与外资银行相比,这一领域也是中资银行的短腿,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中资银行的必然选择。私人银行业务其实是银行服务中高端市场的一种延续,是对个人银行服务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近期私人银行业务的竞相开办,也标志着中资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私人银行业务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除了对客户财富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之外,往往还涉及法律、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非金融类的增值服务,这对中资银行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发展私人银行需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国内银行可参考起步、扩张、创新三阶段的发展路径,在客户、产品或服务、渠道、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逐步实现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私人银行专业人才短缺,人员素质尚需提高。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中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团队中年轻人较多,虽然专业背景、个人综合能力都不错,但是缺乏经验,很多国外的私人银行家,都是在行业中工作了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经历了长期工作的历练和几轮经济周期,经验、阅历都十分丰富,而目前国内
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刚起步,人员的认证体系、培训体系都不完善,客户经理经验有待积累。人才缺乏成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2.银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不够。业务品种单
一、规模有限、结构不合理。中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仅仅是以储蓄为主体的单一的产品形式,与发达国家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尤其当前私人银行产品创新机制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求金融企业分业经营,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综合化水平很低。银行除了提供各类标准化产品之外,难以适应复杂的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只能更多专注于服务形式上,如服务团队配备、专属场所、亲情服务等等。但服务的改善有时并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很难为客户的资金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这成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3.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目前,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
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私人银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由于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普通理财业务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不同,原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已经不适用于私人银行的业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私人银行的业务很难完全开展。
且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应用,个人金融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而往往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使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往往无人问津。
三、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拓展是一个包括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技术手段、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只有采取科学的发展方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及客户关系,争取潜在客户由于长期的经营,国内银行已经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庞大的个人业务及理财业务之中蕴藏着大量的富裕人士。国内银行必须付出努力去发掘这些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在客户,尤其是在我国富裕人士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国内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在这几座城市的经营网络重点发掘高端客户群。
2.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努力提高私人银行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私人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秀的决策管理人员、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和优秀的一线操作人员是保证私人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加大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
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商业银行要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私人银行业务人才,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开发力度。
3.加强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
4.重视风险管理,建立监控框架私人银行业务对于国内银行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在业务开展初期就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三大风险的管理要以防范为主,立足于完善且严格执行的定性管理基础。国内银行应该着重建立一个风险监控环境以此管理操作风险,制定一套识别与评估、监控、缓释、度量及报告操作风险的完整流程,并由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内部控制部门负责监测整个流程的执行。对于流程之中的每一个程序及风险易发点,都要制定专门的操作准则加以预防。一个规范的操作风险监控框架可以同时防范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的发生。
4.提供综合化、全能化、个性化的私人金融服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是商业银行的宗旨,也是信誉的保证,对于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而言,核心竞争力拼的就是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就是客户,只有立足于服务,才能充分了解客户的新需求,不断完善服务手段,创立新的服务方式,树立统一的对外形象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对服务更为注重。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国内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由此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应在充分认识到私人银行客户需求复杂性、多样性的前提下,尽快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私人银行客户,应专门为其设定一套快速、方便、高度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并且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将其与普通地银行客户区别开来。
10.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篇十
核心提示: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顺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了中国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就是一个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由...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顺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了中国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就是一个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利用的过程,是一种完成会计核算操作任务的手段。与国际比较,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正处于实施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并进一步朝管理型网络化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其次,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再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外,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政策与法规滞后。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3.会计基础工作不符合电算化的要求。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
4.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目前,单位上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素质较差,他们只能机械性的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虽然商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是部分会计人员由于接收能力较差,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较差。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屈指可数。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不尽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6.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局限性。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蹒跚。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离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7.会计电算化审计发展缓慢。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指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手工审计方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 获得审计证据。尽管有这种规定,但是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实施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操作。虽然手工操作取得的审计资料更直观、更具体,但是,影响审计结论的一些重大问题容易疏漏,因而审计风险比较大。导致电算化审计陷入疲软状态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审计人员尚未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仍旧沉湎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其次是审计软件开发速度慢。由于受利益驱使,许多软件开发商并不看好审计软件的开发,而更热衷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三是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
8.财务软件的使用混乱。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会计电算化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一方面,以机代账单位将逐步增多。自财政部1989年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之后,大部分的单位实现了以机代账,逐步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现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已经成了一个自发的要求,各单位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后,一般在3个月后大都能够实现计算机替代手记账。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2.“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管理电算化的终极目标。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
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向“管理一体化”方向扩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只是整个管理电算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其他部门电算化的支持,网络、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在技术上提供了向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可能。从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将逐步与其他业务部门的电算化工作结合起来,由单纯的会计业务工作的电算化向财务、统计信息综合数据库,综合利用会计信息的方向发展。
会计电算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单位会计电算化是主管部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反之主管部门的电算化将促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宏观管理向现代化进军的今天,主管部门与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将继续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软件应用的品种、水平、范围等参差不齐。现在,数据大集中、软件大统一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大型企业集团尤其如此。
5.软件技术与管理组织措施日趋结合,软件的开发日益工程化。首先,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仅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可靠。在会计电算化的初期,重点放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其次,准确透彻地了解用户是一个软件开发的首要工作,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应用软件是当前国际流行趋势。我国会计软件开发也正从以往的经验开发向科学化的工程方法转化。
6.实现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所有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都存储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整个账务处理都在计算机内部自动生成。过去靠人工进行的内部牵制制度不再起作用了,这样,审计的职能大大削弱。为了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的关系,有必要完善以下会计电算化功能:一是“会计软件应提供关于凭证——总账——报表三者之间的双向查询功能;”二是“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提供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处理过程供用户和审计员选择。”
7.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8.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与手工会计制度溶合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将全面形成。首先:标准的账表文件格式将逐步实现统一,以解决各种会计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会计信息的相互传递问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问题,从而为更充分和更广泛地利用会计信息服务。其次: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随着宏观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经验的积累,以会计软件的开发、验收规范,各有关管理部门的责权、电算化后的岗位责任制、人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各种标准账表文件为主体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体系将逐步形成与完善。
9.为宏观管理服务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将逐步建立起来。会计电算化从主要为微观经济服务开始转向同时为宏观经济服务,为了使会计信息在宏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并已经开始建立以微观会计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搜集、处理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从而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11.浅谈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篇十一
【关键词】保健食品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426-01
保健食品又称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应当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我国保健食品按功能分类,如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等20几类。我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未来10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
一、保健食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首次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1.1、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需求旺盛。首先,我国居民素来就有进补的习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自制传统补品的炖、熬、泡等制作过程繁琐,消费者转而购买服用方便的保健食品。其次,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消费者将更加注重自身保健。
1.2、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渐变得成熟和理性,高品质、知名品牌保健食品市场将扩大。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和保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性。这种心理主要表现在对广告不轻信,重视自己身边的口碑宣传,对品质可靠、知名度较高的保健食品重复消费。这就意味着失去市场的是那些短期行为严重、功效不理想、靠制造轰动效应推广的保健食品。消费者的选择使市场集中在功效显著、品质可靠、知名度较高的保健食品上,这一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
1.3、购买力的增强令保健食品潜在市场扩大。我国人口众多,消费群体基数较大 虽然购买力从总体上看不是很高,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购买力将会有所提高,保健食品潜在市场将会更大。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规模减小,家庭在抚养子女上的负担减轻,而在保健食品上的支出比例会相应增加,这也是促使保健食品市场扩大的一个因素。
二、保健食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
保健食品行业的利润目前处于高位,消费者普遍认为保健食品价格太高。这种高利润、高价格为降价提供了较大空间。
2.1、高利润会吸引竞争者进入保健食品行业,竞争的导入会带来价格下降。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分为补钙、补血、补肾、补气、美容、减肥等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都被一到两个企业垄断。但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保健食品同行的加入,竞争带来的降价将是不可避免的。
2.2、保健食品的需求弹性大,为保健食品降价提供了较大空间。需求弹性是指一定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减变化。保健食品属于高需求弹性商品。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觉得保健食品价格太高,这就意味着,如果降价,保健食品的需求量将会成倍增加。由于市场扩大,行业的规模效益可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行业的利润不会受到影响,只会有所增加。
2.3、保健食品将逐渐由奢侈消费品向普通消费品转变,价格随之下降也是必然趋势。到目前为止,保健食品被定位为高档奢侈消费品,价格自然也高。随着保健观念的深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正由保健药品向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演变,保健消费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经常消费,低价政策更符合未来保健食品的角色定位。
三、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食品将成为主流
3.1、新资源保健食品受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人类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入,利用新资源,开发新的保健食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是21世纪保健食品的一大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昆虫、海洋生物和中药三个方面。
昆虫虫体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微量元素丰富等特点,并且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昆虫血液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量是人体血液的数十倍,种类达20种左右,蚂蚁、蝗虫、蚕蛹、蚯蚓等保健价值都较高。利用昆虫作为保健食品资源,生产新型的营养保健食品,已经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无数的海洋生物,除了目前市场行情比较看好的鱼油(以鱼类为主提炼加工而成)外,海绵、软珊瑚、乌贼、海参与藻苔虫等海洋无脊椎生物将成为新型海洋保健食品的原料。
我国的保健食品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大都取材于某个中药方剂。几千年来通过不断组方改造,不断研制出新的中药和滋补品。对于当前大部分的保健食品科研、生产厂家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进行深层次研究,开发高科技含量的中药保健食品。
3.2、基因食品将成为未来保健食品主流。氨基酸、核酸产品在保健食品市场上独占鳌头,它们的主要优势是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从而省略了其它保健食品需要合成、转化等一系列“加工”过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把它们列为“生命工程”并不为过。基因食品在21世纪的保健食品行业将会呈现出空前的大发展。
3.3、软胶囊、口服液成为包装新趋势。我国目前所用的包装,不乏胶囊与口服液,但无论从外形还是包装质量上,与国际市场都存在着差距,尤其是在视觉冲击力方面不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或食欲。随着新型软胶囊生产技术的应用,保健食品的包装势必在用料、色彩、形状等方面大有改观。
四、促销重点将从功效宣传转向保健知识宣传及品牌宣传
随着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保健食品的功效宣传呈现出“趋同化”和“泛滥化”的趋势。经过了20多年的洗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和理智。消费者不再轻易相信保健食品的供销宣传,而是越来越重视对保健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己获得的保健知识去辨别形形色色保健食品的“真伪优劣”。同时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对于难于辨别“真伪优劣”的类似的保健食品,消费者更加认同具有品牌优势的保健食品。基于以上几点趋势,保健食品企业应将促销从功效宣传转向保健知识宣传及品牌宣传。
五、保健食品功能分散化,单种保健食品功能专一化
随着保健食品企业对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同时“知识爆炸”带来的获取保健食品知识的渠道的增多,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越来越成熟和理智,不再轻易相信和购买“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而更多的相信和认同“一物克一物”的功能专一化的保健食品。这种消费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转而重视保健食品功能分散化和单种保健食品功能专一化。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审技术规范,2003.2
【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未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06-28
未来航空发展趋势07-12
未来船舶发展趋势08-18
系统门窗未来发展趋势06-19
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06-30
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07-16
中国未来服装发展趋势10-26
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10-21
印度的未来的发展趋势07-21
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