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共18篇)(共18篇)
1.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篇一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巧设计
许多企业为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和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竞争力,都在运行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但同时又感觉到整个管理方面的不足,准备应用ERP,这样是否会形成两套质量管理系统?能否使ERP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MIS)适应原有的ISO9000?
作 者:邱少强 作者单位:北京住力电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刊 名:企业标准化 英文刊名:ENTERPRISE STANDARDIZ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QMIS ISO9000 ERP
2.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篇二
一、空气质量检测仪的设计原理
通过灰尘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不间断检测空气中PM2.5颗粒物浓度以及空气温湿度信息, 并根据这些信息按比例输出模拟电压信号, 该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单片机进行快速的内部数据运算后, 输出信息到LCD显示屏, 使其显示出当前检测到的PM2.5浓度和空气温湿度。具体的项目方案简图如图1所示。
二、硬件系统设计
(一) 灰尘传感器单元。此单元使用激光PM2.5传感器模块PMS1003, 其采用工业激光粒度计数原理进行结构和算法优化, 利用激光散射法的工作原理, 测量精确、实时,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空气监测、净化类产品。
(二) 温湿度传感器单元。此单元采用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其不仅体积极小、功耗特别低、长期稳定性优良, 而且采用单线制串行接口, 将系统集成变得十分便捷, 这些绝佳的性能使其成为各类产品的最佳选则。
(三) A/D转换器单元。灰尘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均是模拟量, 而单片只能识别数字量。因此需要A/D转换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量数据转化为数字量。测量空气中的PM2.5浓度和温湿度, 一般性能的A/D转换器既可满足使用要求, 又能提高经济性, 所以选择低速、高精度的A/D转换器。
三、软件系统设计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 由主程序、初始化程序、PM2.5检测子程序、温湿度检测子程序、参数设置子程序、LCD显示子程序及报警子程序构成。
程序开始运行后, 首先对AT89S52单片机, 灰尘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初始化, 然后通过键盘分别设定PM2.5浓度和温湿度参考值。之后传感器开始采集PM2.5浓度和温湿度数据并与参考值分别进行比较。若两个数据中任一个大于设定值, 蜂鸣器即发出报警声音提醒人们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LCD显示器也会显示出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数据, 方便人们针对超标的参数适时采取行动。若两个数据均小于于设定值, LCD显示器会保持显示当前采集的数据, 直至下次采集的数据传来。
四、展望
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国内外众多的相关科研工作者不断钻研, 空气质量检测技术正变得更加成熟, 检测的结果也会越来越容易获取。空气质量作为一项民生大计, 其发展前景与空间都有很大的潜力, 空气质量检测技术可与当今一些信息网络技术综合运用, 使监测手段更加多样、更加智能, 满足人民对空气安全舒适的需求。
(一) 在空气质量检测中充分发挥移动网络技术的作用。现在人们不仅享受到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带来的便利通讯, 也可以利用它们获取空气检测部门发布的实时监测到的空气质量信息。
(二) 在空气质量检测中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作用。物联网简而言之就是借助于互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在此基础上的人对物智能控制。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极广, 它可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光强传感器, 摄像头、GPS定位等各种信息采集器材, 动态实时获取任何物体或者其他想要知道的信息。因此, 在空气质量检测中, 如果能够实现与其他设备检测到的有关于空气质量信息实时共享, 获取空气质量检测结果的方式将变的多元化, 得到的数据也将会更加精确, 也必将有助于空气质量检测治理工作。
五、结语
本文设计的空气质量检测器可用于室内、火车厢内等空气质量检测;帮助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大气漂浮颗粒物的检测以及随后的污染源调查;精密仪器等高清洁生产环境的空气检测等。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空气质量检测器, 该检测器既可检测空气中的PM2.5浓度, 又可提供空气温湿度的信息, 为给人们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参考数据,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AT89S52,PM2.5,温湿度
参考文献
[1]李丽珍, 曹露, 王磊, 刘辉, 史学峰, 巩鑫磊.谈中国PM2.5的污染来源及危害[J].能源与节能, 2013, 4
[2]王幸之.AT89系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出版社, 2006
[3]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概述
随着我国城镇发展的日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日益增多。项目多,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流程复杂,在事故多发的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业规范,工地的建筑材料、设备等财产安全经常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关键岗位经常无人值守。如何做好现场施工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的监管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频率,加强政府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一直是建设部门、安監部门关注的焦点。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等规定,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各施工项目部、监理部管理人员坚持到岗履职,有效遏制项目管理中明投暗靠、挂名虚设和随意更换人员的违规行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提出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GPS定位、3G通信、射频技术等手段,建立一套“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监管系统”,对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进行考核。施工项目部中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和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等均纳入现场考核监管范围,以上人员必须是施工、监理企业投标文件及合同备案时所承诺配置的项目部管理人员(经招标管理部门或合同备案部门盖章确认),通过指纹录入、第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和现场GPS信息的捆绑,杜绝挂名虚设,代替考核等情况,完成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的监管。
1、系统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由建筑工程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与工地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筑工程现场一体化信息采集终端和工地视频监控单元等组成。总体结构如下:
终端和工地视频监控单元等组成。总体结构如图1:
现场一体化信息采集终端将关键岗位人员的二代身份证信息、指纹信息和施工现场GPS信息(经度、纬度)、采集日期等打成一个数据包通过internet网络或3G网络上传到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监管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中进行保留,信息平台通过对采集的项目关键岗位人员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关键岗位人员的到岗情况。由于采用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技术、指纹扫描技术和GPS定位技术相结合,将三种信息打包在一起,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到达施工现场,才能采集到有效的数据,可以有效杜绝代人考勤、不在岗考勤的现象。
2、系统功能与特点
关键人员到岗检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实现关键人员的身份识别和到岗检查功能,确保本人必须到岗。提供定时考勤和随机抽检。
远程实时视频监管:通过系统的远程实时视频监控功能,建设管理部门能远程实现对工地施工人员工作规范、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可大大减少监管部门现场巡查的工作量,提高抽查频度,有力促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形成威慑力。
岗资格核查:工地重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执照,通过手指纹生物识别技术,杜绝冒名顶替无证作业现象。
工地安防:本系统构建的视频监控,可同时用于建筑工地的安防,保护物资安全。
图形化展示:采用GIS地图系统对监控工地进行管理,建设管理单位可很直观的对监控工地进行定位搜索。
3、结束语
通过建设建筑工地关键岗位人员到岗与工地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部门的建筑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效率,加大监管检查力度,促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提升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工地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同时为企业单位保证工地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财产设备安全,提供安全事故提供事前预警和事后联动报警,为事故预警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庄建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盲区研究[J].山西建筑,2005,31(23):18.
[2]胡哲.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5,31(15):56.
[3]罗健翔.浅淡建筑施工的工程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81.
[4]张放,林巧.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的思考.山西建筑,2009年4月第35卷第1 2期
作者简介
刘继清(1965-),女,湖南长沙,硕士,高级实验师,实验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与自控理论研究.
4.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篇四
民航气象运行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运行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为适应民航东北空管局气象中心业务运行质量管理的.需求而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主要完成对民航东北地区空管各机场气象台工作质量信息的的统计和分析,旨在减轻业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
作 者:傅东瑜 作者单位:民航东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辽宁,沈阳,110043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9) 分类号: 关键词:质量信息 管理 系统5.室内空气质量如何检测 篇五
室内空气质量如何检测
随着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迫切地对地下商城、地下车库、商务大厦、轨道交通等空间内的空气质量或中央空调自动换气进行控制。该领域主要是对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一般的化学检测方法无法对它进行测量,但红外气体传感器却能很方便的对二氧化碳进行检测。
在农业大棚或孵化室中,动植物生长过程与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密切相关。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该农产品的产值,并且不同植物、动物生长过程中对二氧化碳浓度需求各不同,所以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对二氧化碳定期的检测是必要的。该领域二氧化碳气体的检测,红外方法是最好的选择。
6.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篇六
摘要:主要综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的历史发展与应用情况.模式发展伊始为欧拉污染物输送实用模型,利用其研究东亚硫氧化物的`跨国输送问题,得出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输送量不大的结论; 在系统中嵌入适合东亚的起沙机制模块,用来模拟沙尘发生、输送及沉降等过程,估算亚洲大陆沙尘气溶胶对海洋地区的输送与沉降通量,为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利用该系统研究沙尘及其土壤粒子对酸雨的中和作用,发现沙尘输送对东亚酸雨的分布影响很大; 发展城市尺度高分辨率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技术,使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500 m,并应用于台北高浓度臭氧和PM10的模拟; 研究和集成区域及城市尺度大气污染预报理论和模拟技术,研制成目前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以探讨不同尺度各种污染(如沙尘暴、城市光化学烟雾、酸雨、高浓度悬浮颗粒物等)的变化规律.在模式系统中初步建立资料同化模块,开展大气化学成分及沙尘输送模拟的资料同化研究.系统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实施空气质量的实时预报.未来,系统将集成到全球环境大气输送模式(GEATM),以实现从城市群到全球具有双向耦合功能的模式系统.作 者:王自发 谢付莹 王喜全 安俊岭 朱江 WANG Zi-Fa XIE Fu-Ying WANG Xi-Quan AN Jun-Ling ZHU Jiang 作者单位:王自发,王喜全,WANG Zi-Fa,WANG Xi-Qua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100029)谢付莹,XIE Fu-Yi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安俊岭,AN Jun-Li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7.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 篇七
为了客观公正地考核与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和质量意识,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常州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开发小组,拟通过教学质量评价软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2 用户需求分析
为了便于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操作,把教学质量考核归纳为三个方面:教学过程性评价、课程及格率对比和学生评教。其中教学过程性评价不在本系统处理范围之内。故本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2.1 课程及格率对比分析
将每个班每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均分和及格率录入到系统数据库中,对需要考核的课程再录入参考及格率(如省校的平均及格率),进行比较,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自动评分,从而可计算出每位教师的得分。
2.2 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测评
预先设立若干测评项目(暂定为四个: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相应分值,每学期由学生通过网络对每门课程进行测评打分。系统记录每个学生对每门课程打分的详细数据,再以班级为单位对每门课程进行汇总处理,为了使测评更加公正、合理,要求系统统计时能分别按10%比例去掉高分和最低分,最终得到每位教师的每门课程的测评结果。
3 数据库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结合学校已使用的《内部办公管理系统》,采用CASE工具Pow e r De s igne r来建立本系统的处理分析模型,绘制E-R图,其中部门(系)表、班级表、学生信息表和维护已在常州电大《内部办公管理系统》中实现,这里仅给也其主要结构,其数据可直接用于本系统中。其他表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课程代码表:存放所有课程的信息。根据我校教学层次,把课程分为四类:大专、五年制、开放本科、开放专科。设统考课标志位,为1表示要进行成绩比较。
班级开课表:记录每学期各班级课程开设情况,及班级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
统考课成绩参考表:保存统考课参考成绩,用于和各班级课程成绩进行比较、评分。
测评描述、测评项目描述:存放每学期测评时间、项目等信息。其中当前标志为1时表示该学期可以由学生继续进行网上测评。测评结束时将该标志置为0。
测评明细表:记录学生网上测评数据。每位学生每学期对同一门课程只保留一次测评数据,可以进行。
测评汇总表:存放每学期各班级每门课程的学生测评汇总数据。
4 开发工具的选择及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选用SQL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学生测评部分用B/S模式实现,其他处理均在C/S模式中处理,而且严格定义用户访问权限,根据需求,生成各种统计表。
4.1 课程代码的设置与维护
对所有开设的课程,都要预先设置课程代码,按开放本、开放专、大专和五年制分别进行设置。为使课程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可对各专业的课程集中收集后在EXCEL表中处理,再转入到数据库中。
4.2 班级开课表处理,主要有各系负责维护
第一步:各班级开设课程设置,对每个班级,在课程代码中选择当前学期开设的课程。第二步:为第每个班、每门课程选择任课教师,并输入上课时间等其他相关信息。第三步:每学期考试成绩的录入,主要是每个班级每门课程的考试人数、均分和合格率。
4.3 统考课程参考成绩
对需要考核的课程,录入参考成绩,供各班级对应课程进行成绩比较使用。
4.4 学生测评处理
每次测评先定义本次测评的有关信息,包括测评时间、测评项目描述信息,每次测评最多可定义8个项目,每个项目可以有不同分值。
学员在网上进入测评时先进行登录,系统生成测评表,自动取出当前测评学期的课程和任课教师,由学员为每门课程的各个项目进行评分,结果记入数据库测评表中。
4.5 测评汇总及报表
对学生测评数据,按班级课程进行汇总处理,分别去掉10%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得到各门课程测评的各项目平均分,并统计参加测评人数。根据测评汇总数据可生成每个班级的测评情况表、每位教师的测评情况表,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5 系统中几个关键技术处理
5.1 任课教师的处理
在《内部办公管理系统》中,校内教师和兼职教师因信息结构不同,被分别存放在两张表内。而在本系统中为处理课程任课教师的一致性,需从一张表中取数,故用视图进行处理:
5.2 课程和教师的选择处理
因学校开设专业多,在各班级开课时如何快速地选择课程和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系统采用给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师设置拼音输入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输入拼音首字母对被选择对象进行过滤,达到了快速选择的效果。
5.3 学生测评数据的汇总处理
根据用户需求,对学生测评数据,要求去掉10%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后按班级进行汇总。
6 结语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开发应用为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高效、实用的平台。系统在设计时力求做到运行稳定可靠,用户操作方便,并充分考虑到可扩充性,除完成考试成绩分析和学生测评汇总分析两大目标以外,将通过该系统直接查询教师课表和班级课表,为学校各有关部门进行教学管理带来更多的便利,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现代化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评价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在于准确、及时地掌握教学质量信息, 为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做出合乎科学规律的分析和决策。
关键词:设计,评价,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刘婷.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发展述评.2007.
[2]张凤龙, 张志军.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概念界定[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8.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篇八
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路线设计
1、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
2、根据给定的起终点,分析其直线距离和所需的展线长度,选择合适的中间控制点。在路线各种可能的走向中,初步拟定可行的路线方案,(如果有可行的局部路线方案,应进行比较确定),然后进行纸上定线。
3、(1)试坡 (2)定导向线 (3)平面试线 (4)修正导向线 (5)定线
4、如有路线局部方案,应分别进行定线设计,经论证比较定出推荐方案,路线方案比较选择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路线长度;(2)平、纵面线形指标的高低及配合情况;(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路基土石工程数量,桥梁涵洞工程数量);(5)造价等。
(二)绘图
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确定出公路用地范围,并据此绘出公路用地图,比例尺:纵向1:2000,横向1:1000,图上标出百米桩左右两侧的用地范围,连结细实线,并注上占地宽度,各曲线要素点要标出。
(三)平纵线形设计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1.应避免在凸型曲线的顶部和凹型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2.应避免在凸型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型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变曲点重合。
3.在长直线段或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成直坡线避免设置凸凹看不见的线形。
4.平曲线长直线段内不要插入短的竖曲线。
5.应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长坡凹型竖曲线路段这种路段易产生视觉的错觉造成超速行驶。
(四)一般规定
1、二级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应进行综合设计,使各种排水设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排水能力强的完整排水系统。
2、路基排水设计应与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相配合,防止冲毁农田或危害农田水利设施,当路基占用灌溉沟渠时,应予恢复,并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
3、公路穿过村镇居民区时,排水设计应与现有供、排水设施及建设规划相协调。
4、排水困难地段可通过提高路基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
(五)地质情况
全线横向排水基本良好,路基受地下水影响小,不需全线设置边沟,路线左侧高,右侧低,右侧需设边沟的地段少一些。纵向排水全部按设置3m护坡道的情况选择,挖方路段选路基边坡坡脚以外2米。边沟出口必须设在横向排水良好或涵洞的地段使边沟汇集来的水能顺畅的排向路基范围以外,以保持路基处在干燥或中湿状态。
各种排水设施的设计应尽量少占农田,并与水利规划和土地使用相配合进行综合规划,排水口应尽可能引接至天然河沟,以减少桥涵工程,不宜直接注入农田。应采取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路基两侧设置边沟,一般情况下挖方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1.0m的路堤应设置边沟,边沟采用梯形,边沟的底宽为0.6m, 深度为0.6m, 内侧边坡采用1:1.5,外侧边坡为1:1.5。边沟最大纵坡为3.0%,最小纵坡为0.3%。在一些地线横向排水好的路堤也可不设边沟。纸上定线在地形图上示出排水沟渠的平面位置。涵洞与路正交,纵坡度最大为2%,涵管直径为1.50m。
(六)环保设计
1、环保设计规范
国家政策提出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时根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则1.0.7公路建设必须贯彻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以下规定:
(1)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制止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2)公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绿化、美化路容、保护环境。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价。
(4)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应作环境保护设计。
此设计路段比较靠北,湿地较多,生态环境脆弱,在此设计中采取尽量避免湿地,应注意填挖方量,在矮路堤H≤0.6m时设置绿化带。
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的质量保证措施
(一)施工措施
1.施工期间安全措施
(1)成立施工期间安全小组,有明确的安全目标
(2)开工前对全体施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 观念。严禁现场作业人员越出封闭路段。
(3)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4)有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5)施工现场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1)强化质量意识,抓规章制度的落实。
(2)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工程质量控制
(3)建立完善的自检体系
(4)配备先进的施工设备和齐全的检测仪器。
(5)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6)实行质量责任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
3、工期保障措施
(1)成立技术过硬、团结协助的项目经理部
(2)人员设备按时进场,确保主体工程按期完成或提前完成。
(3)做出分项计划,实行动态目标管理,不断优化和改进施工技术方案,对投入本工程的人力、物力做出最合理、最科学、最有效的组合。
(4)充分协调与当地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解决好地方问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5)采取经济手段,使施工进度与个人利益挂钩,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
nlc202309022147
4.雨季施工及农忙季节的施工安排
(1)做好雨季施工前的准备
(2)雨季路基施工,做好路槽内的排水工作,拌合场集料准备盖棚防雨,水泥进行覆盖和防潮措施。施工作业段根据天气预报情况确定长度,及时碾压成型。
(3)合理安排各施工项目的劳动力,将需要劳动力少的项目和工序安排在农忙季节,尽量雇佣不受农忙干扰的长期劳动力和临时工。
5.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1)制定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扬尘控制措施、噪声控制措施、生态保护和废弃物的处理。
(2)制定合理、可行的文明施工措施。如自觉遵守当地民俗与习惯,文明施工、科学施工、杜绝违章蛮干,驻地建设标准化等。
(二)质量保证措施
1、原材料控制
(1)填料质量、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
(2)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3)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2、施工质量控制
(1)整个施工过程现场监理旁站;
(2)路基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有序施工;
(3)填筑宽度每侧大于设计宽度50cm,确保边坡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4)填筑前,在填筑范围内画4mX4m方格,根据填筑厚度计算每方格倒土量;
(5)摊铺时,路基两侧挂线,控制路基纵坡及松铺厚度,先用推土机粗平,再用平地机精平,横坡为人字形坡,坡度为3~4%;
(6)碾压时,先静压,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确保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5mm,再根据试验段初步设计的碾压方法进行碾压,最大碾压速度不大于4km/h;
(7)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
(8)压实度检测频率按照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
(10)试验段两端每填筑一层留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
3、安全保证措施
(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作业施工;
(2)机械定期保养,确保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规程。
(4)大型机械作业半径内严禁闲置人员靠近,施工场地严禁非人员进入。
结语
规划污水系统需要因地制宜,应科学协调集中式和分散式的关系,加强道路桥梁规划资源化,减少城市防洪与排水压力,减轻城市水体污染,增加城市地下水补给,改善城市水循环及生态环境,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
(作者单位:太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9.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的两个标准 篇九
一、GB/T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标准:
参数单位标准值
甲醛mg/m30.10
苯mg/m30.11
氨mg/m30.20
TVOCmg/m30.60氡Bq/m3400.0
甲苯mg/m30.20
二甲苯mg/m30.20
二、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污染物Ⅰ类民用建筑工程Ⅱ类民用建筑工程
甲醛(mg/m3)≤0.08≤0.12
苯(mg/m3)≤0.09≤0.09
氨(mg/m3)≤0.20≤0.50
TVOC(mg/m3)≤0.50≤0.60
氡(Bq/m3)≤200≤400
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
10.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篇十
一年级语文科质量分析
时间的脚步悄悄的催着我们前行,匆忙中,已经过完了一学期,教学工作也按计划圆满完成,在紧张的教学中,绿汁镇中心学校为了监测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特组织了本次期末考试,为每位教师提供了衡量自己工作成绩的机会,现将我镇语文科监测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本次检测中一年级应考人数人,实考人数人,总分,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
二、试题分析
本次一年级语文科的命题,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日常生活、情感意向,重视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多元性、课内外的适度延伸,正确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总体情况上看,题量适当,试题题型丰富,覆盖面比较广,难易比例恰当。试题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技能的考查。
三、答题情况及分析
1、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
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到技能的形成,中间还需一个实践操作、反复训练的过程。教材教学内容面广量大,老师们在教学中
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知识巩固积累和学生做题习惯的培养,对一些很重要基本功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长期的、反复的、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生基本功较差。试卷中识字写字部积累部分就反应了这个问题。如第二大题看谁写得又对又漂亮中“等候”一词的书写,“候”字中间一竖漏写。
2、学生基础积累还不到位。
第八大题精彩回放,我来露一手第三小题“除了蓝天,——的山都在自己脚下——显得——,山腰飘着——”许多学生未真正掌握课文内容,以及平时词语,语段,句子的积累和欣赏还不够。名言名句,单元的知识积累还有待加强。
3、急功近利,轻视习惯的培养
语文的能力无外乎听、说、读、写,本着这一点,只要老师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记、多问,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语言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必将指日可待。在本次考试中不难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习惯养成还不够,如书写差,审题习惯,做完题后的检查等习惯在低年级阶段都有待加强。
4、平时教学中延伸过于狭窄,学习不够灵活。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堂资源。因为平时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课本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与外面世界接触得太少,因此知识面过于狭窄,学校的图书室的功能还未真正发挥作用,学生每天都面对教材,而教材外的知识一无所知,所以作文,口语交际等题无处发挥。如第九题“图上的小朋友对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审题不清,表达和灵活性上无话可说。尤其是第十一大题看图写话书写差,语言逻辑差,甚至有部分学生看着图无话可说。
5、培优帮扶工作落实不到位。
从全镇的卷面来看,有些班级人数多,教师辅导方法到位成绩依然良好。有的班级虽人数少,但教师辅导跟不上,成绩不不理想。从班级学生差异来看,同样反应了这个问题。
四、改进的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年轻教师培养,通过教学研讨、教材分析、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向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要质量,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2、以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强化教学各个环节指导工作。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讲评极个别辅导作进一步地指导,帮助教师发现存在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地改善教学面貌,提高教学的效率。
3、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本次考试中,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较低,说明学生把握得还不够。对此我们必须重视识字和积累,要鼓励学生积累和欣赏美句。
4、要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句段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要敢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
5、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6、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11.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篇十一
关键字:空气质量 异味传感器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208-01
2014年3月-6月,通过走访考察杭州高校寝室内部空气质量的情况,目的是对高校寝室室内空气检测装置市场现状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对室内空气检测装置的选择条件和对室内空气检测装置行业的要求,从而对该文研究的检测平台有一个更好的研究。
同时,通过网上数据,发现当前我国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其中,在不合格的室内空气中,氨的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甲醛和苯系物(甲苯、二甲苯等)超标率为14.6%。国外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长期在空气污染的室内居住会引起“致病建筑综合症”,所以任何一个场所都有必要进行空气检测,高校寝室也是一个重要场所。
目前很多学者对空气检测装置进行了重点的研究[1,2],然而在如何构建良好的空氣质量评价体系上却较少研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讨论了使用模糊综合评判决策的理论,提出了在高校寝室空气质量评价中基于模糊决策的空气质量等级评估方法,从而解决了该问题,最后根据评估方法设计了该空气质量评价系统。
1 模糊理论概述
Zadeh与1965年首先提出了模糊理论[3,4]的概念。过去四十多年中,模糊理论已经在不确定性和模拟人类决策过程的问题上显示出优势。模糊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而又成功的应用。
论域U上的模糊集合是用隶属度函数来表征的,的取值范围是[0,1]。模糊集合是经典集合的一种推广,它允许隶属度函数在区间[0,1]内任意取值。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
2 寝室空气质量等级评价方法
高校寝室空气质量评价系统采用模糊综合评估理论方法,包括构造因素集,评估集,单因素评估,综合评估和评估排序五个步骤,具体如下:
(1)评估高校寝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主要包括距离时间、氨含量、甲醛含量、苯系物含量四个部分组成,构造因素集U={ u1,u2,u3,u4},其中u1为距离时间,表示检测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距,距离越远对空气质量重要性影响越小;u2为氨含量,表示在空气中氨的比重程度,按照空气质量调研情况,指标越高对空气质量影响越大;u3为甲醛含量,和氨含量一样;u4为苯系物含量,同样与前面两个一样。
(2)为了评估空气质量等级,必须确定质量等级的评估集,这里用V={v1,v2,v3,v4}表示,其中v1表示很好,v2表示较好,v3表示较差,v4表示严重。
(3)对距离时间、氨含量、甲醛含量、苯系物含量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评判,评估方法为每个因素中各种评判集隶属度的比例。设为空气污染物含量ci的影响因素uj在第k次检测中对空气质量等级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计算应根据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综合评估。
根据空气检测信息库求得每类含量对各因素所持有的权重进行计算。
选择合理的合成方法,如采用模型计算可得寝室空气等级i的综合评估。
(5)评估排序
对E中每个检测记录的评估结果排序主要分两种情况:
情况1:如果在{ei1,ei2,ei3,ei4,ei5}中最大值是唯一的,假设是eik,那么确定检测记录中污染物的重要性为vk。
情况2:如果在{ei1,ei2,ei3,ei4,ei5}中最大值不是唯一的,则存在保守估计和乐观估计两种方法。
3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系统
该文将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系统分为模糊分析模块,综合评估模块和评估管理模块,见图1。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高校寝室空气质量等级的分析,包括四个影响因素距离时间、氨含量、甲醛含量、苯系物含量,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解决了处理空气质量检测记录的重要性以及综合性评价的问题,并简要的对评价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描述,这也是该文主要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1]王宗爽,武婷,等.中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比较.环境科学研究,2010.
[2]陈辉,厉青,等.基于分形模型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12.
[3]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应用.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2.压缩空气系统的节能设计 篇十二
1 设备选型
压缩空气系统设备包括空压机及后处理设备。不同空压机的排气温度、含油量不同,它们的后处理工艺也不同。其中,空压机和干燥器是压缩空气系统的核心设备,其选型对整个系统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空压机选型
主流空压机有喷油螺杆空压机及离心式空压机。新设计的压缩空气系统一般采用主流的喷油螺杆空压机,当系统流量要求单台空压机排气量大于100m3/min时,才考虑离心式空压机。目前,不少业主要求采用无油螺杆机,误以为无油螺杆机不喷油,后处理设备无须配置高效除油器,可以减少后处理设备运营成本,其实不然,无油螺杆机缺少冷却液的冷却、密封,导致其单级压缩比低,排气温度不稳定,内泄漏系数大,寿命短,应用只限于食品处理、军工、极寒等特殊条件下。如果用户对含油量有特殊要求,在排气量合适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离心式空压机。
1.2 干燥器选型
主流干燥器有冷冻式干燥器及吸附式干燥器。冷冻式干燥器以热交换器为基础,采用制冷技术将压缩空气强制制冷到露点温度(通常为3~10℃),因此冷冻式干燥器排出的是饱和的压缩空气;吸附式干燥器采用变压吸附的原理,利用干燥剂吸附压缩空气中的水分,通过降低压力排除干燥剂中的水分,从而实现0℃以下的露点温度。吸附式干燥器分为无热吸附、外热吸附、内热吸附等多种,其中内热吸附只能应用于排气温度高的离心式空压机,无热吸附通常需要8%~15%的压缩空气来实现干燥器的再生,因此很不经济。
干燥器的选型依据是用户对压缩空气品质的要求。实际上,设备方很难准确掌握设备所需的压缩空气流量及品质,通常对压缩空气提出过高的品质要求,对压缩空气流量要求也把握不准,因此,仅根据设备方提出的压缩空气要求来选型是不科学的。
GB12337—2014《钢制球形储罐》及ISO8573-1:2010《国际标准压缩空气质量等级》都给出了不同用户推荐的压缩空气的品质要求。以烧结、球团厂使用最多的粉尘灰气力输送为例,ISO8731-1:2010要求的粉尘灰气力输送所用的压缩空气最大粉尘粒径15μm,常压露点-20℃,最大含油量1mg/m3。烧结、球团厂压缩空气的压力一般为0.5~0.7MPa,相应的压力露点为3~10℃,因此,冷干机就能满足要求,而不必选用能耗高的吸附式干燥器。
1.3 过滤器选型
其他净化设备按精度要求分成不同等级的过滤器,达到不同程度除水除油除尘的目的。与干燥器选型类似,过度净化会大幅增加系统压力损耗和消耗件,增加运行成本。以往的净化系统,2级品质及以下的净化设备都集中配置于压缩空气站,而不管到达用户点后是否还具有同样品质,忽略管道输送过程中的污染物,实际上往往达不到设计目的。新国标要求ISO8731-2级以上的供气必须在用户点之前设置精密过滤器。
2 系统设计
由上述可知,按照GB12337—2014《钢制球形储罐》及ISO8573—1:2010《国际标准压缩空气质量等级》的要求,采用合适的净化处理技术,达到低露点供气,有利于降低运营费用。以1台系统压力0.75MPa,流量60m3/min的空压机系统为例(空压机功率300kW),如果采用吸附式干燥器,至少10%的压缩空气用于再生,相当于30kW装机容量用于干燥,而采用冷冻式干燥机只需要10kW的制冷装机容量,仅此一项就节约了6.67%。压力过高也是一大浪费,压力每增加0.1MPa,压缩机就增加7%的能耗,假设系统压力为0.6MPa,直接对空排气的泄漏点或用户点就增加8%的耗气量。
2.1 设计流速
设计流速决定了管道内径、系统压力损失,因此非常关键。压缩空气管道的压力损失满足达西-韦史巴赫方程:
式中hf——压力损失(水头损失)(m);
fD——为达西摩擦系数,无量纲;
L——管道长度(m);
D—水利直径,在这里即管道内径(m),压缩空气管道的内径与流速成反比,而系统压力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GB50029—2014《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没有给出设计流速的参考值,也没有给出设计流速的计算公式,化工行业标准HG/T20570.6-1995《管径选择》给出了不同设计压力下的设计流速,比如0.6~1.0MPa时,设计流速为10~20m/s,在此参考流速下,设计的压缩空气管道系统满足100m管道的压力损失小于0.01倍设计压力。但是,不满足目前国标要求的“最远点最不利条件下,压力损失小于10%”的要求(国外甚至要求为7%)。计算管道系统的压力损失非常复杂,国内也没有成熟的软件。英国压缩空气协会的研究表明,在压缩空气流速大于9m/s的情况下,管道内的粉尘、颗粒及碎屑会随着气流一起输送到用户终端,最终引起设备摩擦磨损而失效;流速低于6m/s的情况下,粉尘、颗粒及碎屑会稳定地沉降到管道内部,在设置合理的排污点的情况下,就能顺畅地排至排污口。因此,设计速度建议6~9m/s为最佳。
2.2 管道选材
根据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管道材料一般采用镀锌焊接钢管或者镀锌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实际上,管道镀锌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管径的无缝钢管镀锌就比较困难;其次,镀锌钢管焊接时必须先除掉镀锌层,然后开口焊接,最后再进行打磨、防腐处理,施工工艺繁琐,劳动力成本高;此外,镀锌层在空压机出口高温气体、高湿度、振动的作用下,镀锌层会逐渐脱落,最终被输送到后处理设备甚至用户点,影响设备寿命。
针对空压机站内设备贵重的特点,建议空压机站内采用不锈钢管、铝管或者复合材料管。国外采用不锈钢及铝管的居多,也研发并应用了许多新的材料。随着金属价格降低,采用不锈钢管或者铝管在国内是合适的。不锈钢管或者铝管虽然焊接水平要求高,但是焊接工艺简单,只需要直接焊接即可。而且,不锈钢表面不会出现剥落等缺陷,不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寿命。
考虑成本因素,站外管道可以采用镀锌钢管。
2.3 管网布置
压缩空气管道在烧结球团厂内属于次要管道,一般管径都不大,因此设计施工都很随便。因此,管道走向往往在设计和施工中都不重视。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并未针对压缩空气介质特点做出特殊要求,仅对管道布置提出了一些通用要求,如要求管道走向方便施工、检修,路由短,不影响工艺设备检修等。如前所述,如果选择合适的压力露点,从降低能量消耗的角度出发设计压缩空气系统,那么压缩空气运输过程中就会产生冷凝水,输送过程中还可能受管道腐蚀污染。因此,管道布置非常关键。理想的压缩空气管道布置如图1所示。
图1至少有如下几点值得写入压缩空气系统管道设计规范。
(1)整个车间压缩空气管网采用环路布置,从空压机到用户点有2条路径,从而保证供气可靠,最大限度地降低沿程损失。
(2)管道在流体输送方向上采用不小于3‰的排水坡度,国标要求排水坡度不低于3‰,实际上国外的使用经验多采用5‰,个别特殊支管甚至采用1%,并且排水坡度必须与介质流向一致。这样,保证了管道中的冷凝水能可靠地流到冷凝管内。
(3)设置存水弯头;存水弯头在水压试验及管道检修时做排水用,在系统运行时冷凝水随管道坡度聚集在存水弯头内,通过自动排污装置或者手动操作排出积水及管道污染物,从而保证系统顺利运行。
(4)推荐采用自动排污装置。目前国外普遍要求采用自动排污装置,来排掉过滤器的冷凝水及铁锈等污秽物。自动排污装置设置手动闸阀旁通管道,当设备故障时能人工检修,采用手动排污装置。
(5)改进支管与主管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以往设计如图2 (a)或图2 (b)所示,当管道内有冷凝水时,冷凝水和铁锈就会顺着介质流入设备,引起设备生锈或者卡涩,严重时损坏传动部件;为避免上述缺陷,支管从主管顶部引出,当用气点在主管标高以下时,采用180°弯头引至用户点,如图2 (c)所示。这种设计虽然增加了支管的管道压降,但主管内冷凝水就会按设计要求流入自动排污装置,而不会流入用户设备处,从而保护了用气设备。
(a)三通;(b) 90°弯头;(c) 180°弯头
3 结束语
本文参照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结合国外工程设计经验,以节能减排为基本设计原则,探讨了压缩空气系统空压机、干燥器选型的基本原则,给出了压缩空气的设计流速范围,对管道选材,管道布置及排污装置的采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恒,李红梅.新版《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中节能、安全和环保条文分析[J].流体机械,2014,42(2):33-36.
[2]GB50029—2014,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S].
[3]HG/T20570.6—1995,工艺系统工程设计技术规定.管径选择[S].
13.印版质量检测总结 篇十三
基本要求:板面平整,干净,擦胶均匀,无破边,无折痕,无划痕,无脏污和墨点等
2.版式规格的检查
基本要求:版面尺寸,图文尺寸,咬口尺寸,折页尺寸,折页关系等做检查。做到版面误差尺寸误差小于0.3mm,套色版一定要做到图文端正,不歪斜。
3.图文内容的检查
基本要求:文字正确,无损字,无瞎字,图版与文字对应内容一致,方向正确,PS版感光胶膜结实,不发虚,不脱膜掉版,多色套晒时,色版齐全。规矩线是胶印四色套印的依据和基准,要求细且黑;同时规矩线,角线又是纸边印刷产品裁切的标准,所以要保证应有的规矩线应齐全完整;另外要注意规矩线,角线,拖捎线的位置,抱孩子呢过印版上产品尺寸大于裁切后的成品尺寸,避免角线,规矩线裁切不掉,附在印刷产品上不雅观。
4.网点质量的检查
印版中的网点应达到网点饱满,完整,光洁,无残损,无划伤,无空心,毛刺少等,借助5~10倍的放大镜对5%的小网点,50%的网点和95%的网点进行观察分析,对胶印印版与打样张的单色样叠色样相应色别的网点进行比较。如果高光部分,中间调部分,暗调部分的网点大小和打印样张基本吻合,说明印版深浅符合上机要求,如果网点扩大,说明说明阶调过深,网点变小,说明阶调过浅,如果出现网点扩大,暗调小白点糊死现象,说明图文颜色晒深。一般情况高光的2%和暗调的98%应该良好再现。
通过检查印版阶调层次的深浅,可以观察到PS版晒版,电分阶调层次,网点光洁度是否有问题,软片是否存在灰雾,不清晰等现象。
5.胶印印版色别的区别和检查
根据打样的色样核对印版的色别,看是否符合套印的需要。有文字,线条,图文的印版根据彩色稿比较容易区别出各印版的具体颜色;对于那些电分四色的套印印版,鉴别色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在做版、拼版时一定要在印版边沿上标上色别,这样上机印刷的时候只要看一些色别就可以区分开来。总之,胶印印刷的商标,电分四色套印,书刊封面等凡有梁总颜色以上的套印的产品,都要标记色块标记,以免把颜色搞错。另外在印版上经常会有一些其他的代用符号表示颜色,操作者应当也有一定了解,严格避免印版上错的现象。
6.印版图文和非图文部分的检查
胶印空白部分要求:干净,整齐,无龌龊。应该自习检查,看版面是否有脏点或者划伤,氧化干涸,是否漏滴的感光胶膜。对于印版上带脏的地方,可以用ps 修版膏进行去脏处理,漏滴的感光膜层可以用PS版补版笔进行补版的修正,对于某些细小版面起版,带脏点等版纹有问题,不一定非换新版,版面曝光和显影不是带脏,可以用稀释的显影液涂擦,使得印版符合印刷要求尽可能加以应用,今儿降低原材料消耗和提高印版耐印率。
14.工程质量检测心得 篇十四
QCC小组活动是从尊重人性的观点出发。QCC小组做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个体细胞,人员自愿、自发的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针对所发生的问题与组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改进工作及周围环境,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自身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与满足。得到这样的感受,职工就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身的潜力、智力、能力、将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二、不断的改进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如何,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地位,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要求企业必须向顾客长期,稳定的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只有持续不断的实施质量改进,才能实现这一基本要求。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QCC小组活动,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管理方法、服务质量等,从而达到纠正偶发性问题,改进长期存在的顽固性问题的目的。另外开展QCC小组活动,可还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服务质量、增强职工的效率意识与节约意识,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
成立QCC小组的基本原则有:“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小组成员自觉参与质量管理,自愿结合在一起,自主开展QCC活动。在内部讨论方案时,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保持相互平等,不分职位与技术高低,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互相学习,而不是靠行政命令,这样小组成员就不会有压迫感,从而在其后开展活动中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的开展QCC活动。通过QCC活动,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从而塑造良好的团队关系,整合企业职工的价值取向,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作战能力。
四、提高客户满意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客户满意度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企业职工与客户的产品接触最为密切,也往往更能发现其中的很多问题,因此QCC小组活动很多课题都是为了解决客户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更好的服务客户!
15.空气座柔性夹具系统设计及应用 篇十五
关键词:空气座,柔性夹具系统,精度,效率
笔者以对外服务产品空气座生产加工为研究对象, 设计加工其柔性夹具系统, 进行了图纸设计、系统功能原理的校验、组装系统的零部件加工、柔性夹具系统的组装、系统动作的实现与调整、系统的再设计等, 并应用这个系统装夹座体进行加工, 对加工好的空气座进行质量检验。经检验, 该夹具系统达到了设计目的。产品的精度及互换性虽然达到对方要求, 但生产率及产品尺寸不一致导致的精度问题一直满足不了对方要求, 影响因素主要有:产品的毛坯形状不规则, 导致每个座体加工前都要对刀, 夹具调整时间较长;装夹座体, 人工劳动量大;产品的毛坯尺寸一致性不好, 导致精加工时要求部位的精度不易控制。
1 空气座夹具改进前的工作原理
图1为空气座实体装夹示意图, 工件先被装在平板上 (定位元件已固定位置) 以实现定位, 之后通过两边的压板进行座体压紧, 再启动设备进行加工。
图2、图3分别为空气座体零件图及其工作原理装夹示意图, 通过分析, 加工同一类型工件, 座体定位面 (原毛坯面) 的精度影响了座体加工之后的加工部位相对其他部位的尺寸精度, 这是因为在数控机床上对刀结束后, 同类其他待加工工件不再对刀。如图4所示, 如果y向定位面的尺寸误差为&y, 则座体加工之后的y尺寸就变为y+&y。欲使尺寸保持不变, 则需要重新根据此情况对刀, 这样做, 一是效率降低, 二是必须专门检查哪一个产品有误差, 并根据误差调整加工坐标系原点。X向同理。根据图3可知, 人工手动分别对4个夹紧元件进行操作, 人工辅助时间较长, 体力劳动强度大。
2 空气座夹具改进后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为了解决尺寸精度与效率问题, 采用图5所示的装夹原理, 座体放在支撑板上之后, 摇动手轮, 让传动轴座体先被X向定位块1, 2定位, 再被Y向定位块1, 2定位;继续摇动手轮, 座体即被夹紧机构自动夹紧。
此机构的优点:
(1) 座体被放到支撑板上之后, 通过摇动手轮一个动作, 即实现定位、夹紧, 装夹方便, 人工劳动强度轻。
(2) X, Y向的定位机构同时对座体进行定位, 即对称定位。X向的两个定位块同时对座体的两个毛坯面进行定位, 之后Y向的两个定位块同时对座体的两个毛坯面进行定位, 该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把图4中 &x, &y的误差均匀化, 即x, y尺寸把毛坯的误差平均化, 以使座体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向要求精度方向逼近。只要工件规格相同, 一次对刀就能解决所有座体的对刀问题。
(3) 该机构是通过一个手轮动作实现工件的定位及夹紧, 操作方便。
组装完成图5所示机构之后, 发现通过一个手轮实现座体的定位与夹紧, 机构动作不顺畅, 原因是零部件的制造精度、支撑板的精度不高。因此, 为保证图5动作可靠, 要极大提高零部件的制造精度, 并保证支撑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变形, 这些实现起来成本较大。针对此现象, 采用图6所示机构, 在X向增加一个手轮。即摇动Y向手轮, 座体先Y向定位;之后再摇动X向手轮, 座体先被定位, 再被夹紧。这样就简化了中间机构, 实现了该夹具系统的功能。
3 本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系统功能原理设计方面
X和Y两个方向的传动系统, 既实现工件的定位, 又实现工件的夹紧。初始设计时:一个Y向手轮实现X和Y两个方向的定位, 夹紧。更新设计后:设置两个手轮, 一个Y向手轮实现Y向定位, 另一个X向手轮实现X向定位及工件的夹紧。
3.2 机械加工夹具系统零部件方面
伞形齿轮形状复杂、模数小, 需要专用设备加工, 图纸设计好后, 采取外协方式。
支撑板件有两个功能:一是定位, 二是支撑并连接工件与机床。本支撑板尺寸大, 在V1060设备上加工需要二次定位与夹紧。
3.3 零件图纸CAD化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
所有零件用solid edge软件造型, 通过该软件模拟仿真装配过程, 检查零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机构运转是否正常等, 为实物顺利装配奠定基础。
3.4 安装、调试整个系统方面
由于所有零部件是按图纸进行加工的, 在实际装配中存在一些配合上的误差、动作实现不精确, 所以对部分原设计进行了必要改动, 对一些零件进行了钳工修配等。
4 结束语
通过“空气座柔性夹具系统设计及应用”的研究与应用, 技术层面上满足了生产要求的特点;教学研究层面上, 体现了“产学”结合的特点。柔性夹具系统集设计、零部件加工、装配、调试、原材料和标准件采购及工件加工于一体的工艺过程, 把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加深了对外技术服务的过程理解, 对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华茂发.数控机床加工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燕山大学.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6.空气检测净化系统的研究 篇十六
摘 要:本文以人们最关注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室内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并对当前国内外的室内环境检测与净化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了介绍。
关键词:室内环境;空气检测;净化系统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人们做很多事情不必再像以前一样东奔西跑,在室内工作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多。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们健康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老、幼、病、残等体弱人群机体抵抗力较低,户外活动机会更少,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更与他们息息相关。
一、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2?5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100倍。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空气中挥发性有害物质有很大关系。
室内空气污染常常使人们出现以下症状:(1)清晨醒来,人体会感到诸如头晕、恶心、憋闷等不适症状;(2)人体长期生活在污浊的空气环境中易发感冒;(3)时常会觉得喉咙不适,呼吸不顺畅,有异物感,即便是不吸烟的人群也会有这样的感觉;(4)新装修的房间中,空气质量相对较为严重,对房间中居住的婴幼儿影响非常严重,会造成婴幼儿免疫力下降,经常咳嗽;(5)污浊的空气环境还会给居住家人的皮肤造成危害,容易诱发群发性皮肤过敏;(6)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人莫名发生某种疾病,而当离开这个环境后,病情出现好转现象,这也是空气污染造成的。
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买房之后都会选择装修后再入住。然而,目前装修市场良莠不齐,不良商家会给住户使用一些有害物质超标的装修材料进行装修,这样便严重污染了室内空气,影响了居住人的身体健康。现在的室内装修材料多为人造板材,这些人造板材中的胶黏剂含有大量的甲醛,甲醛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释放出来,对人体有着严重危害。而且,在装修过程中,还会用到油漆、稀释剂、黏合剂、防水剂等物品,这些物品中都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这些有害物质挥发到室内空气中,必然污染居住人的居住环境,影响居住人的身体健康。
针对这一情况,所以有必要设计一款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同时通过空气净化技术,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有效的净化,使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越来越科学有效,确保自己日夜生活的环境对自身的健康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室内空气检测技术的发展
国际上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近30年来发展迅速。1978年,由丹麦技术大学室内空气领域著名学者Fanger教授发起,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室内空气大会。其后每3年一次,在世界不同国家举办国际室内空气大会。2005年,我国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成功主办了第10届国际室内空气大会,与会代表逾千人,海外代表700余人。2008年,为纪念Fanger教授对室内空气领域发展的贡献,第11届国际室内空气大会又回到丹麦哥本哈根举办。在此期间,国际上有关室内空气质量的国际会议层出不穷,清华大学由江亿院士和赵荣义教授发起的国际暖通空调大会自1991首次举办以来,每4年举办一届,室内空气质量也成为该系列国际会议的主要专题之一。
目前,比较出名的空气检测设备有美国PM2.5监测仪、氮氧化物分析仪、甲醛检测仪等。国内的主要有武汉天虹公司的TH2000TM监测仪、河北先河环保公司的XHPM-2000E监测仪等。这些仪器均可实现对有害气体的检测,定位比较专业,适合专业的检测机构或者研究机构使用,但价格也比较昂贵。
四、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开始进行放射性物质研究,他们需要研制出一种方式过滤出所有有害颗粒,以保持空气清洁,使科学家可以呼吸,于是HEPA过滤器应运而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空气净化的重点已经转向空气净化方式,如家庭空气净化器。过去的过滤器在去除空气中的恶臭、有毒化学品和有毒气体方面非常好,但不能去除霉菌孢子、病毒或细菌,而新的家庭和写字间用空气净化器,不仅能清洁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还能净化空气,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灰尘、花粉、霉菌孢子等。
现在,空气净化器已经有了多种不同的设计制作方式,并且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为人们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带来了显著效果。而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净化室内空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相应的空气检测仪器也是纷纷登场。人们对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新形势下的仪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性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含量;(2)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功能以及更好的人机TFT交互界面;(3)对于室内的空气净化效率要高,同时要具有节能、功耗小、方便移动、系统稳定等优点。
参考文献:
[1]赵新宇.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现状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6):23-24.
17.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_教学设计 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概要说出空气污染的原因。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通过了解当地空气质量和对“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亲自收集资料和课堂分析讨论,体验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学习使学生自觉关注自身健康。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其二是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我们周围的空气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燃烧的垃圾、汽车尾气等都是污染大气的祸源。他们时刻袭击着我们的呼吸道和肺,使呼吸系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是环保部门的事情,与他们无关。所以,本节教材以学生分析有关的“资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为主,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特别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2.教学重点: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3.教学难点:学会正确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1.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图片资料;几种大气污染的图片;网上关于空气质量数据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收集、调查与课本有关的材料。3.实验用具:凡士林,载玻片,显微镜。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事先做个调查,如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图片;亲属中吸烟的人数,亲属中呼吸系统疾病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可以通过调查当地一周来空气质量报告,也可以组织学生访问气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来获取一些资料。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资料,从而证明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本节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图片资料,几种大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做憋气(30 s)小游戏,引出空气对人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复习上堂课学过的有关气体交换的内容,引出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从而导入新课。
对于“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的问题,由于学生所处的地域不同,当地的空气质量也不同,因此,可引导学生观看央视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来了解判断空气质量的标准。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包括上网查询)、调查访问等形式,来确定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及主要污染物。
关于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量,可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过程来了解,并了解采取何种措施来改善大气污染情况。对于探究实验,一方面要严格根据教材要求进行探究,以确保实验数据偏差较小;另一方面,了解五点取样法即重复组的意义,通过全班同学在不同的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情况等条件,分别测出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数量,总结出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推出改善空气污染的方法,并提交全体同学讨论。
教学方法:本节课可运用CAI课件和学生探究讨论相结合进行“问题解决”式教学。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分析,引导讨论交流等。要重视“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实验中方法的指导。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做“憋气”(30 s)小游戏开始,用CAI课件展示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图片(图片+音乐)和环境恶劣(空气污染严重)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导入。
指导学生发布资料,利用CAI课件展示课本“资料分析”内容、出示吸烟危害和世界无烟日宣传画、有关煤气中毒的图片、资料和空气质量状况报告。引导分析资料,交流讨论,从而明确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8.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篇十八
初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控检测质量分析(多学科)
初一语文
一、试卷特点: 这套试卷以整体来看,难度不大,但考题范围广泛,有利于全面考核学生能力素质。试题绝大部分都是主观性试题,答题较为灵活,便于发展学生个性,知识涵盖面广,突出于语言积累,语文知识,语言运用的考查,将经典名篇的背诵落到了实处,语言运用实践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一语文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考试人数 总分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生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733 54475 74.32 651 88.81 297 40.52 94 28 66 表二:XX县第六中学初一语文科检测成绩各分数段情况统计表
分数段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 数 32 265 227 127 52 22 7 1 0 0 733 百分率 4.4% 36.2% 31% 17.3% 7.1% 3.0% 1.0% 0.1% 0 0 /
分析说明: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我校初一语文统测平均分74.32,及格率为88.81﹪,优生率39.69﹪。峰值区在70-85之间,全距为66分。90分以上的同学较少,仅为32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抓紧抓牢基础和大部分同学的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主观试题考试.特别对尖子生作文的指导应给予高度重视。
三、教学建议
1、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的语文能力。考卷中的主观性试题给学生答题增加了灵活度,但同时要求在回答问题时注意归纳、全面。此次水平测试中,多数学生答题欠全面,抓不住要点,故而,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创新能力。
2、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课内外结合。课外阅读的设置,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但从考卷情况来看,学生答题不理想。因此,教学中应该树立课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学观。通过倡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增加文化底蕴,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继续重视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往往收效甚微,作文平淡、一般化的居多,欠新颖、独创,甚至凭记忆仿写优秀作文。可见,重视作文教学,加大教改力度,进行教育科研是我校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重点。
4、加强文字书写基本功的训练,书写规范,是整体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但学生试卷中,书写潦草,字迹不清,错别字屡见不鲜的在大有人在。要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必须从文字书写这一基本功抓起。初一数学
一、试卷特点: 试卷考查内容较为全面,基本覆盖了七年级所学习的知识点,试题的形式灵活且能较好的体现新教材的理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背景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信息及方法,同时,试题注重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掘学生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的培养。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一数学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732 56432 77.09 607 82.92 427 58.33 100 3 97 表二:XX六中初一数学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 数 14 220 193 114 66 49 27 19 16 12 2 732 百分率 1.9% 30.1% 26.4% 15.6% 9% 6.7% 3.7% 2.6% 2.2% 1.6% 0.3% / 分析说明:
这次期末考满分是100分,由表格中的分值可看出考试的总体情况,初一年级共有考生732人,全年级平均分77.09分,最高分为79.56分,最低分为73.60分,差异性为5.96分。全年级及格率为82.92%,最高的班为86.67%,最低的班为77.42%,相差9.25个百分点。全年级优生率为58.33%,最高的班级为65.57%,最低的班级为51.61%,相差13.96个百分点。考生之间存在差异,两极分化较为明显。
三、教学建议
1、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发挥集体智慧;
2、完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精讲精练,当堂达标;
3、注重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的个性有个全面的发展;
4、继续加强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进行优化辅导工作,稳步发展优生和中等生,提高各班的优生率,继续做好辅差工作,转化差生,提高各班的及格率;
6、继续开展“一帮一”学习互助活动,创造出一个给学生自己交流的学习的平台;
7、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初一英语
一、试卷特点
七年级英语期末试卷总分100分,由听力,根据首字母及句意补全单词,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这八部分组成。本次考试全县平均分为47.72分,我校平均分为60.13分,居全县第一;全县及格率为31.57%,我校及格率为59.21%,居全县第一;全县优秀率为4.21%,我校优秀率为17.46%,居全县第一。难易相对来说,比较难。听力磁带不太清楚;完型填空,补全对话题目太难,知识点超出课本内容太多;阅读理解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太难了。大家都感到不太满意,建议以后找在一线上课,担任相应年级英语教学的教师来出题。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由市教研室命题。试题有以下几个导向: 1.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 2.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本试卷既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又强调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英语新课程中的评价标准。试题中对学生的答题要求非常人性化,让学生读来亲切自然,消除了因考试可能带来的紧张感。但是所考察知识点超出课本内容太多。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一英语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733 44077 60.13 434 59.21 128 17.46 93 0 93 表二:XX六中初一英语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 数 12 116 156 150 106 57 53 69 12 2 733 百分率 1.6% 15.8% 21.3% 20.5% 14.5% 7.8% 7.2% 9.4% 1.6% 0.3% / 分析说明
从考生基本情况来看,初一年级英语检测平均分为60.13分,优生率为17.46%,及格率为59.21%,全距为93分,可见初一英语分化现象严重,同时优生率偏低。从检测成绩各分数段考生分布情况统计看,全年级无满分学生,教师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学生的进一步分化,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及提高,提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中等生及中上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建议
1、综合初一年级学生试卷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学生在语言交际上掌握较好,但交际的灵活性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可加强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从考生词汇题中反映的情况看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注意收集生活中的语言素材,融英语的学习于生活中,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一政治
一、试卷特点
试题具有基础、能力实践,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弘扬时代精神等特点,试题充分考虑青少年的思维多样性和考生实际,兼顾教育教学改革,难易适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试卷大多数为基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基本观点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除选择题外,各题均有满分,主观题部分多数考生的得分都在该题的平均分以上,总体上师生反映良好。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一政治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733 50859 69.38 560 76.4 197 26.88 98 19 79 表二:XX六中初一政治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合计 人 数 0 1 4 19 41 108 183 180 147 50 0 605 百分率 0 0.14% 0.5% 2.5% 5.5% 14.7% 24.9% 24.5% 20% 6.8% 0 /
分析说明:
1、初一年级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2、初一年级的及格率和优生率超过县的平均及格率和优生率,但有待提高和加强。
3、中等生有待加强。
4、从学生教师情况看,学生分化情况较严重,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达79分,双差生有等转化。
5、学生答题不全面,缺乏考试中的应变能力。
三、教学建议
1、根据新课标,抓住基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牢固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老师要优化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读书、思考、问题、练习、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老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切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时,一要注意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人文教学环境。二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积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初一历史
一、试卷特点:
1、本试卷内容覆盖广,紧扣教材大纲,既达到了检测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教材程度的目的,同时又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明确的引导效果。
2、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灵活、图文并考。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一历史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732 47775 65.27 478 65.3 211 28.83 99 13 86 表二:XX六中初一历史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数 0 82 129 124 143 93 70 50 31 10 0 732 百分率 0 11.2% 17.6% 16.9% 19.5% 12.7% 9.5% 6.8% 4.2% 1.3% 0 / 分析说明:
1、部分学生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教师要加强落实。
2、分数段划分相对均匀,40分以下的91人是今后教学的工作重点,最高分数与最低分数差距达86分。
3、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不高,学风虚浮,课后巩固不够,阅读面不广。
三、教学建议
1、这次考试的知识,涉及面广,容量适中,从这次测试水平的结果来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
2、抓好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扩展知识面,加大阅读量。
3、教学中注重活动的开展和图片、影视资料的应用。初一地理
一、试卷特点
这套试题总的来看,难度值为0.67,难度适中,既能考出学生的水平,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除少量的客观试题外,还有很大比例的主观性试题,答案较为灵活。
本次试卷涵盖面广,突出技能、生活中地理学习的考查,将重要的地图落到实处,学以致用。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一地理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733 44167 60.26 412 56.21 142 19.37 99 10 89 表二:XX六中初一地理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数 0 36 106 125 145 98 93 72 42 16 0 733 百分率 0 5 14.5 17 19.8 13.4 12.7 9.8 5.7 2 0 / 分析说明:
(1)从以上两表可见,本次考试全县平均分为57.26分,我校全年级总平均分为60.26分,及格率为56.21%,优生率为19.37%,从学生考试情况看,学生分化情况比较严重,全距达89分。
(2)从考试答题情况看,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还有待加强,灵活性的题目失分过多。
三、教学建议
1、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读图能力考查占所考分值的比重极大(占40%),在生活中,读图的运用也重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将课内重点读图为重点作为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学习技能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应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技能的提高应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进行,所以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3、注重课内外的结合。地理学习除了课堂教学外,应注重与课外的结合,让学生能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致用。
初一生物
一、试卷特点
1、本试卷难度过大
各大题基本没有简单题,中难度题和高难度题比例为2:8,没有反映易、中、难3:4:3的比例。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不适宜作为水平测试题。没有体现大纲对生物双基的要求并偏离教材绕弯子过多。
2、超纲和有缺陷的题太多
如填空2只有必要保留一个空。7涉及遗传知识而且第三空答案不确定。选择3主要与遗传知识联系,11不能考虑增加的物质。图表题2图有错误,分析题1难度过大而且严密性极差。
3、试卷考察目的
本卷意在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体现今后考试的方向,但此种考法要联系初一学生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因此,尽管每个题都经过精挑细选,仔细斟酌,但本试卷难度极大,我县12所初中平均分仅41.06,其中3所中学平均分在35分以下。没有一所学校的平均分达到50分。本试卷作为初一水平测试卷缺乏循序间进的过度性,没有重视初一学生的实际,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一地理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732 34064 46.64 172 23.5 23 3.14 92 2 90 表二:XX六中初一地理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数 0 1 2 62 87 130 182 139 71 34 4 732 百分率 0 0.14 0.28 8.47 11.89 17.76 24.87 18.99 9.70 4.64 0.55 / 分析说明:
1、从学生成绩看,学生分化相当严重,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达90分。
2、与其它科目比较,我校初一年级平均分不及格科目只有生物。仅46.54分。
3、试卷题型分配是合理的,但就学生实际看,虽然投入很多精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推理能力,但这方面能力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还暂时不适应高难度试题。有必要改变以下初一生物考试平均分多年来总是很低,造成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家长和学校对生物教师意见大的现状。
三、教学建议
1、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生物教材虽各有其优点,但从总体来看,北师大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在知识体系和逻辑性方面要差得多,北师大版教材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方面也不及人教版教材。北师大版教材知识点比较散,比较浅,前后联系差,涉及的点又相对较多。这就给生物教师造成一定的教学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分辨非常重要,对重点应当给以足够重视并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要求分清主次,不必面面俱到。生物教学应当沿主干展开,非重点知识只能点到为止。
2、教学始终要围绕大纲进行,不要局限于哪套教材,这实际上要求围绕考试的要求进行。图表,实验,分析三类题在试卷分值中占到半数以上,这些就是教学的中心。要求教师就相关的点进行加工整理后在教学中当堂巩固。并进行必要的专题训练。
初二语文
一、试卷特点
这次语文学年水平检测试卷重视与中考思路相接轨,题目设置难易适中。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来源于教材。三篇现代文的阅读选自课外文章,古文是课内讲读篇目,试题素材的来源不拘泥于教材,但考查的知识点都来源于教材,体现了知识迁移,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知识迁移的运用。
在试题中还反映出此次考试重视语文积累、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方向的评价,坚持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表达。面向全体学生,不用偏题、难题、怪题,体现新教材课程标准。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二语文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606 42943 70.68 503 83 193 31.85 95 3 92 表二:XX六中初二语文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数 0 22 171 194 116 52 22 14 6 5 4 606 百分率 0 3.63 28.2 32 19.1 8.58 3.63 2.31 0.99 0.83 0.66 /
分析说明:
从以上两表可见,我校初二年级语文水平测试平均分为70.86分,及格率为83%,优生率为31.85%,峰值区在70-79之间,全距为92分,及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70-79这一分数段的32个百分率均是可造之材,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扎实抓基础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建议
1、重视文本教学
从试卷分析可知,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来源于教材,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和训 练要重视教材;体现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现代文阅读来源于课外,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并重视通过教材把学生的语文能力迁移到课外,课内得法,课外延伸,两者相济,相辅相成,同时根据单元要求,确立每课的教学任务,实施目标管理。
2、文言文在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学生的得分率不是很高,因此,文言文教学要落实到每个字词,翻译中要教会学生还原语法现象(如:补充省略内容,调整倒装语序,重视原句情感和语气的表现)。
3、作文是日常教学中急需教师常抓不懈的要素之一,从试卷分析可知,很多学生都是心中无情,笔下无爱,“袋中无米,很难成炊”,只能用过于直白和浅近的方式表现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勤练笔,会观察,做到心中有感,心中有情以抒写出感人的文字。
4、对于学生,教师要督促到位,让第一个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初二数学
一、试卷特点:
试题内容基本覆盖了上、下两册的主要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难度系数约为0.65。多数题目能较好地反映新教材的特点,与生活联系紧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部分题目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猜想能力。但试题中有些知识点的分配比例失调。如:统计知识方面的题目可减少,增加适量的计算(化简)题。试卷尽量不出现需改试题,如新概念“逆定理”已提速。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二数学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605 3927 65 392 64.79 209 34.55 100 3 97 表二:XX六中初二数学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合计 人 数 8 30 32 45 41 57 80 103 112 82 15 605 百分率 1.3% 5% 5.3% 7.4% 6.8% 9.4% 13.2% 17% 18.5% 13.6% 2.5% / 分析说明:
由上表可看出:优生人数与不及格人数一样多,这说明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差生面较广,同是也反映出一些学生数学知识的欠缺严重,基础较薄弱,学习处于较被动的状态局面。
三、教学建议
根据学生现状,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扩大优生,减少差生数量,群策群力,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适合于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法,尽量让他们学得轻松。
2、督促学生完成每天学习任务,尽量减少同学之音的抄袭现象,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
3、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让优生有更多的发展和提高,让中等生稳步发展,让差生有学习的自信心。
4、坚持督促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创造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创新精神。
5、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教研精神。初二英语
一、试卷特点
2005—2006学八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内容包括听力25分,笔试75分,共100分。
1、听力部分。“听”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听力测试主要检测考生通过听觉获得信息的能力。听力试题共三道大题、25题、难度适中,并从词汇、句子、短文几个方面综合测试了学生听的能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听、说入手进行语言的训练与学习。
2、检测题知识覆盖面广,把语言与日常生活联系紧亲,要求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应留心观察身边的语言材料,把语言的学习融放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英语教学改革与英语学习的时代性。
3、本次检测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整份试题既考查了考生英语基础的掌握情况,又注重了英语的交际性、实用性的体现,同时为英语学科方面有效强能力的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二英语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605 34566 57.13 299 49.42 147 24.3 99 9 90 表二:XX六中初二英语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数 0 60 87 71 81 77 50 66 67 45 1 605 百分率 0 9.23 13.38 10.92 12.46 11.84 7.69 10.15 10.3 0.07 0.001 / 分析说明
从考生基本情况看,初二年级英语检测平均分为57.13,优生率为24.3%,及格率为49.42%,全距为90分,可见初二英语分化现象严重,同时优秀率偏低,无满分现胆,年级无满分学生,教师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学生的进一步分化,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及提高,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中等生及中上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建议
1、要加强听力训练。听力训练要具有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及阶段性,要贯穿初二年级教学的全过程。
2、要加强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也就是加强学生对词汇、语法、句型的识记能力训练,做到熟能生巧。
3、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即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应变的能力。
初二政治
一、试卷特点
1、试题切入学生的生活实践,折射和反映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并渗透这些方面的教育。
2、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现实。
3、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4、“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能力运用”是全卷的一条主线。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二政治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差距
605 44480 73.52 525 86.78 232 38.35 96 11 85 表二:XX六中初二政治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合计 人 数 0 1 4 7 18 50 133 160 192 40 0 605 百分率 0 0.1% 0.6% 1.1% 2.9% 8.3% 21.9% 26.4% 31.7% 6.6% 0 / 分析说明:
1、初二年级政治学科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生率都低于县的平均水平,形势严峻。
2、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未有统一。
3、由于偏科思想和受开卷考的影响,学生不能进入闭卷考的学习状态,很多同学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背熟教材,记住基础知识。
4、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分化情况较严重,最高分最低分差距达85分。
5、教师没有封死学生背书,教学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善于抓住社会生活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关、剖析热点,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2、加强师师合作,注重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备课组的资源,协调教学进度,商讨教学疑难点,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并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教研促教学,提高整个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
初二物理
一、试卷特点
本试卷内容覆盖面广,考查的知识丰富,98%的内容紧扣教材及大纲,着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方面的问题;2%的知识点超纲,最后一道题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太难,丢分率非常高。经测试结果,平均分较低,优生率低,及格率适中。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二物理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605 33332 55.09 279 46.12 67 11.07 96 2 94 表二:XX六中初二物理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数 0 8 59 116 96 78 93 83 51 17 4 605 百分率 0 1.32 9.75 19.17 15.87 12.89 15.37 13.72 8.43 2.81 0.66 / 分析说明:
初二下学期期末学生参考人数605人,物理学科期末考县平均分53.52分,校平均分55.09分,居全县第五名.其中及格率46.12%,居全县第四名,优秀率11.07%,居全县第三名.再由分数段进行分析,可看出,平均分偏低的原因主要是低分段人数过多.这是今后教学中要突破的主要问题.三、教学建议 1.针对学生低分段过多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在中、差生中的落实,对这部分同学的作业、课堂联练习、课后训练都要着重加强,争取让每个同学在初三年级都有所收获.2.针对学生应变能力差的现状,加强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不仅要教懂学生知识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方法.加强综合习题的训练,让学生能熟练的处理物理学科出现的基本变型题,并有一定的处理新题型的能力.3.加强学生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难度习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并教会学生将难题分化的方法,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这部分习题的得分率.初二历史
一、试卷特点
这套试题总的来看,难度偏大,试题不能考出学生的水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题绝大部分是比较灵活的开放试题,答题校为灵活。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很不容易在本次考试中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
本套试题,知识涵盖面广,突出语言积累、历史基础知识。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县第六中学历史学科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差距
602 3212 53.84 235 39.04 59 9.8 94 14 80 表二:XX六中历史学科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100 合计 人 数 0 6 45 92 123 101 110 66 48 11 0 602 分析说明:
从历史学科检测成绩各个分数段情况统计表看,年级无满分学生,教师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学生的进一步分化,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及提高,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中等生及中等以上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建议
1、本次考试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考查的范围较广,重难点突出。通过此次水平测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学生材料分析题的培养和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
2、力图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初二地理
一、试卷特点
这套试题总的来看,难度值为0.67,难度适中,既能考出学生的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考核学生素质,试题绝大部分是宏观试题,也有少数主观试题,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本套试题知识涵盖面广,突出基础知识,地理技能以及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考查,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图上,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二地理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605 36954 61.08 334 55.21 190 31.4 100 4 96 表二:XX六中初二地理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数 3 104 83 70 74 62 59 56 58 29 7 605 百分率 0.5 17.2 13.7 11.6 12.2 10.2 9.7 9.3 9.6 4.8 1.6 /
分析说明:
从以上两者可见,我校初二年级学年水平测试平均分为61.08,及格率为55.21,优生率为31.4,峰值区在90~99之间,全距为96分,及格率有待提高,尤其是50~59这一分数段的10.2个百分率均可造之材。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以适应客观性试题的考试,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适应部分主观试题的考试。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每次考试基础知识所占分值比较大,教师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的方法,并督促学生记忆。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读图和用图能力是地理的基本技能,是学好地理的保证,学生如果能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图上,通过图来理解和记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每次考试读图题也占到40%左右。
(3)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地理学习的目的,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应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初二生物
一、试题特点
本试题由填空、选择、图表及分析说明四大题组成,图表题又由识图做答、及解读数据组成,分析说明题由解释现象、病例分析、设计实验、我的见解组成。就题型而言,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考察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从试题的内容来看: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起源进化、免疫、实验技能及环境等等内容都涉及到了,可见内容丰富题型新颖,题目图文并茂,可做性强。但是考题中过于侧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察,对基础的考察较少,导致学生考分不高,易、中的题还应该增多。
二、考试质量分析
表一:XX六中初二生物检测成绩统计表 实考
人数 总分平均 分 及格 人数 及格 率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全距
605 38579 63.77 409 67.5 132 21.82 96 9 85 表二:XX六中初二生物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合计 人数 0 25 107 140 137 64 60 37 21 11 3 605 百分率 0 4.13 17.69 23.14 22.64 10.58 9.92 6.12 3.47 1.81 0.50 / 分析说明:
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掌握不够扎实,在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
也需要加强,另外30-50分段的比重较大,成绩上升的潜力较大,是今后教师重点抓的阶段。
三、教学建议
【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推荐阅读:
新装房的室内空气质量怎么检测08-23
空气质量分析报告06-21
关于空气质量活动小结10-11
车内空气质量试验报告06-22
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工作方案07-17
检测质量月的活动方案设计10-21
教学设计《空气》09-21
《健康需要新鲜空气》教学设计10-01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