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8篇)
1.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篇一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的财税政策研究
内容摘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并特别强调“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现行税收政策,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税收减免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其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2010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的发表讲话,我国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2.6%。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着内部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利用各种政策促使服务业能健康发展。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政府干预、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政策工具。良好的税收政策可以提高服务业市场的投资积极性,并能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从而使服务业平衡发展。制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并有利于监督我国服务业的有序发展,从而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际环境下的竞争力,提高就业比例,并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发展水平较低
2001年服务业增加值为44361.6亿元,占GDP的比重是40.5%,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为204982.5亿元,占GDP的比重是43.4%。我国服务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69%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从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和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拉动来看,2001年以来,大部分年份里服务业贡献率大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先增强后逐渐有所放慢趋势,与第二产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这两个指标都低于第二产业,这说明我国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并未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见表1)。
从吸纳的就业人口(见表2)来看,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11年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达到27282万人,占就业人数的35.7%,比2001年增加了7177万人,提高了8个百分点,但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60%~75%的水平。这说明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的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我国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内部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结构转换和升级速度在加快,现代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物流业、信息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比国外其他国家,现代服务业占比仍然很低。因此,如何在优化和提升我国服务业结构,继续发展好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是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税收政策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为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国务院制订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家税务总局陆续下发了家政服务、软件产业、文教医疗等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从税收扶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这些政策的制订,促进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然而,由于上述政策的制订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因此,我国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立法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税收立法环境,针对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散见于各个税种中,各项政策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政策体系,缺乏全国统一的规划,立法级别上,大多以意见、通知甚至是批复的形式出现,法律效力相对较低;,立法形式也缺乏稳定性;同时,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各省均出台了相应的税收扶持政策,造成了分割的财税政策,极易造成行业税负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
(二)、部分服务业税率设置不合理,总体税负偏重。我国服务业多数属于营业税应税项目,从营业税税率设计看,金融保险、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以及服务业均适用5%的基本税率,娱乐业适用5%—20%的差别比例税率,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于计税依据不同不好比较,但对于相同计税依据的小规模纳税人3%的增值税税率,最少高出2%。再者,差别比例税率有待完善,差额计征范围虽有扩大,但未全面铺开,重复征税现象依然存在。
(三)、税收政策的行业偏好严重。一是重制造业轻服务业。我国目前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制造业制订的最多,企业享受面也很广,例如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基本是针对制造业制订的,服务型企业难以达到要求。再如:目前,对于产品出口企业可以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以及免抵增值税优惠,而服务业却不能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两种不同的政策待遇,导致服务型企业激励机制缺乏。二是在服务业内部,存在重生活性服务企业轻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现象。对新兴服务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足。较多的税收优惠主要针对公共服务业(如教育、卫生、文化、公共管理),而对服务外包业、现代物流业及软件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服务业,以及农村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优惠较少,支持度较弱,未能体现我国现行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四、国外税收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做法通过税收减免扶持产业发展是各国政府采用较多的措施。美国对服务业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农业服务业、中小服务企业等领域,以鼓励这些产业与行业的发展。美国对信息技术产业主要采取加速折旧、投资抵免、费用扣除、亏损结转、提取科研准备金等间接税收优惠方式。对于农业服务业,采取减免税、费用扣除、投资抵免等优惠措施。对于中小服务企业,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采用公司所得税的纳税方式或者合伙制企业的纳税方式。韩国政府也制定了强化服务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措施,并通过税收减免支持服务业发展。规定对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扩大减免税种,并增加特别税额扣除。所有种种,促进了本国现代服务业发展。
五、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税收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立法体系
一是整合现有促进服务业发展税收政策,努力提高立法层次。对现有促进服务业发展税收政策进行梳理,临时性政策加以清理,需要保留的政策通过全国统一的系统性规划,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增强政策的法律效力,保持地区间税收政策执行统一性;二是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既要实行全国统一的的服务业优惠政策,又要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化的优惠政策,体现行业差别,实现税负公平。如对技术研发企业的优惠可侧重于研发环节,而对高风险企业可侧重于风险控制行为;三是对各地已出台的地方性政策进行整顿,效果好的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效果不好的予以废除,以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税负差异,实现地区税负的公平。
(二)实施税制改革,降低行业税负
一是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逐步解决现代服务业重复征税的问题。2012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迈出了税制改革的第一步,但试点范围过窄,对于耗用材料较高的建筑安装以及征税环节较多的物流业务等均未纳入试点范围,在不影响地方分享收入前提下,将建筑、物流、金融等行业纳入试点内容,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力争在3—5年内在全国正式推行。二是完善营业税制度。一是制订营业税扣除项目管理办法,在 “营改增”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制订较为完备的营业税扣除项目管理办法,尽量消除营业税重复征税矛盾。扩大差额征收营业税范围,将金融企业转贷业务、服务外包列入差额征税范围。三是在税率设计上,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企业,对美容、按摩、娱乐等高收入、高利润的非生产性服务项目处以高税率征收;对金融业、保险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及洗浴、理发、照相等低盈利行业,适度降低税率,逐渐拉开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税率间的差异。以体现营业税的调节作用。同时,应全面实施对服务行业进行差额征收的营业税政策。
(三)丰富税收优惠方式,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
首先要转变税收优惠方式。考虑到直接优惠“相机抉择”的特点,一般认为其政策效果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所以,应着力转变税收优惠方式,将以降低税率、减免税额为主的直接优惠,转为间接优惠为主,提高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如允许现代服务企业的外购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将原本应上缴的税金作为营业利润留存下来,用于扩大再生产,有效提高现代服务业资本投入的动机。其次要转变税收优惠环节,将以结果为主的优惠转变为以过程为
主的优惠。如把服务性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纳入到税收优惠范围,允许企业将技术开发费用按一定比例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尤其是对研发周期较长、成功率低但一旦成功能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给予重点支持,并允许扣除人才引进、教育培训、产品出口等方面费用,提高企业科研开发的积极性。第三,要重视方式方法的创新,根据我国实际以及各行业特点,积极探索差异化的行业优惠方式,促进现代服务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如允许以银行为代表的高风险现代服务企业按照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投资准备金,并准予在所得税税前扣除,以尽量减少企业的运营风险,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篇二
一、湖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09年全年湖州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4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14.8%, 增幅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增速居全省各市第1位。九大服务业重点行业在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带动下快速增长。其中, 房地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为54.04亿元和52.1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3.1%和22.1%, 拉动整个服务业增长6个百分点, 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另外, 文化创意产业、中介和社区服务业增长也较快, 增幅分别为19.7%和14.9%;现代商贸业、科技服务业、休闲旅游业、信息服务业增长较为平稳, 增幅分别为13.7%、13.7%、12.0%和10.0%;现代物流业增长相对较慢, 增幅为4.0%。具体详见表1。
表1数据显示, 湖州市服务业在2009年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 九大服务业重点行业增长也较为平稳, 其中房地产业、金融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特别明显, 文化创意产业、中介和社区服务业也具有相对较快地增长速度, 现代商贸业、科技服务业、休闲旅游业、信息服务业虽然增幅不高, 但增长较为平稳, 而现代物流业增长则相对较慢, 需待提高。
二、湖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湖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但具体来看, 湖州现代服务业尚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
1、服务业发展环境比较优势不明显
对于湖州服务行业来说, 无论是交通条件、政策环境、产业配套等方面与周边城市相比吸引力都不够。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服务业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将成为服务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湖州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 服务业发展环境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在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金融危机对服务业的影响仍将持续
金融危机对服务业的直接影响虽然不很严重, 但依然明显, 且间接影响将持续显现。2009年上半年, 湖州市服务业税收收入28.79亿元, 同比仅增长0.7%, 增幅同比回落29.4个百分点。其中,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1.3%;信息服务业下降16.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下降36.4%;休闲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下降13.2%;房地产业下降3.1%。此外, 金融危机对服务业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居民就业和收入等都带来不利影响, 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影响居民消费, 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后劲。
3、与周边城市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2009年长三角16市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优化,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45%, 16城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7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4018亿元, 且16城市服务业增速均达到两位数以上,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次产业结构也从上年的3.3∶53.5∶43.2调整为3.4∶50.8∶45.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但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各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上海、南京服务业比重均超过50%, 列前2位, 杭州 (48.5%) 、舟山 (43.8%) 、宁波 (42.3%) 、台州 (42.2%) 、无锡 (41.3%) 等5个城市均超过40%, 分列3—7位。而湖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不到40%。
4、服务业人才缺乏, 员工素质整体偏低
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如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中介和社区服务等) 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湖州的人才资源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部门, 现代服务行业专门人才稀缺。在许多传统的服务行业中则存在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不佳, 与顾客经常发生争执等现象。
5、高端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
2009年以来, 湖州市服务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投资118.05亿元, 增长22.8%, 增幅超过工业投资15.9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39.8%, 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但在2009年上半年的服务业投资中, 房地产、基础设施和住宿餐饮等投入较多, 占比很高, 总的投资力度达到全部投资的44.6%以上, 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投入却很少, 占比也很低, 仅占全部投资的16%左右。这既不利于湖州市服务业的优化升级, 也不利于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湖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1、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快速有序的发展, 就必须改革既有的服务体制和培育健康规范的服务环境。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以下重要措施:一是优化和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构成的软环境。二是依据不同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实施税收优惠、加大财政支持、加快开放步伐和规范行业管理等措施。三是转变政府职能, 发挥行业协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完善现代服务业开放体制和政策,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五是改善现代服务业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条件。
2、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1)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湖州要想大力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就必须加快“三网”融合的步伐,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 推广政府网上办公、网上便民服务, 为群众、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此外, 还必须积极发展互联网及计算机服务业, 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推动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网络教育、网络文化、数字动漫、数字游戏互联网增值服务, 重点拓展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业务, 开发数字多媒体产业发展潜力。
(2) 着力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链条延伸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 必须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来抓。应适当规划建设低密度高档住宅区, 形成多样化、多档次的现代住宅结构, 全面提升房地产业的整体形象和水平。积极推进成品住宅建设, 引导房地产企业建设节能型、集约利用资源型、环境协调型生态住宅。
(3) 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 增强休闲旅游功能, 提升湖州地区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极力打造湖州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亮点, 增加新看点, 推出新卖点。加强宣传促销, 充分利用各地举办的多种形式的节会活动, 搞好宣传推介, 展示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形象。同时要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新型旅游文化创意业集团, 增强湖州市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4) 整合现代物流有效资源, 赢得竞争优势。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代理等多种方式对传统物流企业进行系统改造, 并从货运、资金、设施、网络的规模化入手, 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使企业各自独特的资源融为一体, 逐步建立起一体化的物流网络, 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共享, 充分发挥规模化经营效应。还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转变经营理念, 突出和强化主业意识, 对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和配送等业务进行分离, 并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 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 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 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 赢得竞争优势。
3、大量引进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品牌和企业, 缩小与周边城市的差距
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服务企业和品牌。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的新理念、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高层次人才, 努力提升服务品质。更加重视发展服务贸易, 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为重点, 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国际服务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同时在现代物流、旅游、交通运输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 对试点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大量引进服务品牌而引起的资金不足等问题还可以规范服务企业的发展, 缩小与周边城市的差距。
4、加强员工培训和人才引进, 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
开设培训课程, 对现有的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培训。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可以与高等院校建立联系, 明确培养目标, 加快培养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层次的升级, 重点培育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 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5、加大高端服务业投入力度, 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在招商引资中要根据湖州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实行“招商选资”, 在优先引进服务业项目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引进高端服务业项目, 提高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 并对高端服务业加大资金投入比例, 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并逐步提升湖州市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摘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湖州市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尽管湖州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 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其发展程度还不够。本文对湖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湖州,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拎荣春、袁文洪:湖州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Z].2009年湖州蓝皮书, 2009.
[2]刘有章、肖腊珍:湖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4 (3) .
[3]来有为:当前我国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J].改革, 2004 (5) .
[4]湖州经委社会处:2009年周边城市主要经济指标[EB/OL].http://www.hustats.gov.cn/tjnews.asp?id=4982, 2010-02-08/2010-03-15.
3.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篇三
摘要: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分析,指出迅速发展以物流、商贸流通、资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动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对策
一、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3-2008年间,服务业总体规模快速扩张,年均增速达到13%。2008年,沈阳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43亿元,增长15%,创近十年来最高增速,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5.1%,成为推动沈阳加快振兴的重要力量。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1499.30亿元,增长14%,增速为近五年来最高。由此可知,服务业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稳固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8年,沈阳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5.1%,成为推动沈阳加快振兴的重要力量。其中,金融、物流、信息和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7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4%,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生产服务业发展加快,连锁经营、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及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在国名经济中的比重相对提高。
3.发展后劲增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沈阳市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服务业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200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0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高出全社会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外资、民资比例加大,投资势头强劲。2008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0.8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
4.服务业贡献作用显著
一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2008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2.8%,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二是成为税收尤其是地方财力增长的源泉。2008年,税收收入完成271.9亿元,增长18.6%,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6.5%;在地方财力的形成过程中,服务业的贡献份额更大。三是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08年前9个月,吸纳16.1万人就业,占新增就业人员总数的75.2%。
二、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分析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沈阳市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通过与全国10个副省级城市、上海和天津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水平、优势、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实证对比,找出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与现实差距。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来看,沈阳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总人数处于中偏下位置。这两项绝对指标低于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而沈阳市也是全国大型城市之一,服务业的规模应进一步扩大。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五个发展较快的城市(上海、天津、杭州、广州、深圳)作进一步比较:
“十五”期间服务业平均总量=(3578.04+1177.77+943.19+2241.71+1769.05)/6=1756.20(亿元),我市“十五”期间平均值为840.70,低于平均水平将近915.7亿元。
从服务业结构来看,沈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生产服务业比重是衡量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从而能看出服务业在整个城市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生产服务业比重较低说明工业企业自我服务的情况比较普遍,运输、仓储等一些可以通过专业化服务企业从事的服务活动长期内部化,致使自办的企业营运效率较低,同时又阻碍了相关行业的正常发展。
从服务业效率指标上来看,沈阳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在12个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说明沈阳市服务业的产业效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从服务业发展潜力指标来看,城市化率虽较高,但如果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从事服务业,不仅能提高沈阳市服务业综合实力,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会有很大帮助。人均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较低必将制约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升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促进沈阳市现代服务迅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从体制机、政策法规、资金投入和改善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
1.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
目前,沈阳市政府在很多服务业领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方式,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现代服务行业中,政府应当明确其职能定位,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主管部门不应再成为行业资源的分配者直接参与行业运行.例如,教育系统,教育部的职责在于调节和监管全社会教育资源,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让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负责制定覆盖全社会的教育政策。
2.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业领域的法制环境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中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如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制定相关安全措施,以增强消费者选择服务企业的信任度与安全感。其次,政府应当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其信息渠道的职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搜集、分析相关有力信息,促进服务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3.依托制造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从产业发展顺序看,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的国际趋势,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因此,沈阳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要扭转“重制造,轻服务”的倾向,要知道先进制造业必须要靠现代服务业来支撑。
4.扩大开放,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市场主体资质、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公开透明、治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总之,凡符合国际法律法规对外资开放的现代服务业领域,都答应外资的进入和经营,并根据实际需要,放宽外资在服务业的市场准人和持股比例限制,以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联系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服务业的外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潮弄 雍继敏: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2]盛洪军: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2008(9).
[3]白玉芹:关于河北省服务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相关建议.商场现代化,2009.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篇四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分工与专业化逐渐深化,国际分工不仅仅是产品间的分工,而是产品内的分工,已深入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区段、环节和流程的分工。如美国最为成熟的商用直升机的生产,只有顶部和尾部的螺旋桨是在美国生产,而其它部分基本上都是在国外生产,顶盖和尾部在西班牙,机身在日本,起落架在巴西,机头在台湾,机尾在中国井冈山生产。同时,在现代经济中,商品利润增值的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上世纪三十年代费希尔和克拉克提出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是基于物质生产中加工对象的差异性。如果从商品的形成过程看,可以得出一个横向产业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研发产业、制造产业和营销产业。商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和利润增值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世界市场的竞争手段也由传统的价格竞争日益转向以金融、技术、运输、通讯、信息等服务构成的非价格竞争。因此,在现代这样一个分工经济中,经济效率不但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更取决于不同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的效率,正如谢尔普说的:农业、制造业是“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从这个意义上,服务业是一个促进其他经济部门增
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黏合剂,如物流业、研发设计业、会展等。
再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一项激励财富创造的制度产业,如金融服务。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普遍没钱。之所以没钱并非完全没有什么“东西”,而是由于那时市场化水平极低,金融业不发达,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变钱”。张三可以有“东西”,可以有一双手,也有很多时间,但没有钱。1978年以后市场化改革,使几乎所有的“东西”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包括农产品、制造品、劳动力、房产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资本化”时期,企业资产、土地、劳动者未来收入流都可以产权化、证券化,所以中国的“钱”,1980年占GDP的22%,到2007年是GDP的1.52倍,即1980年,相对于一块GDP的产业,只有0.22元钱的流通,2007年,每一块GDP的产出,有1.52元钱在流通。美国2007年1美元GDP,有9.8美元(近十倍)证券、现金在流通。再比如2007年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2万亿元,想象一下中国这几年若没有按揭贷款这样一种金融产品,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将会如何。又如据美国商务部发布,二战以来世界上75%的重大信息技术发明,包括苹果、硅谷等,都是因为有了风险投资基金。所以现代服务业是一项激励人们创造财富的制度产业。
二、发展服务业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中国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落后,功能弱化,出现了全球经济服务化与中国的悖论。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服务的内部化和国际代工的工业发展模式。为了顺应经济形态演进的客观进程,推动服务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央提出了形成服务经济结构的战略构想。去年2月,国务院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制定了国务院7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在转型期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四组经济关系必须重视。
第一,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性变动时期,属于工业化的中期,服务业化的初期。推进工业化仍是“十一五”乃至“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但在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必须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和服务业化,并以服务业化来加快工业化。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在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改善资源环境状况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深度市场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中国现代服务业领域蕴藏着可观的潜在能量,问题是这些潜在能量至今仍被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国有垄断体制所束缚、所压制,其中相当一部分至今仍被当作“官办事业”而不是作为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要深度拓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按照深度市场化的要求,着力啃四个“硬骨头”:第一个“硬骨头”是“垄断性”:把服务业从垄断性行业和领域中解放出来。第二个“硬骨头”是“事业性”:把服务业从官办社会事业领域中剥离出来。社会事业领域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虽然在统计上被纳入第三产业范畴,但并没有完全按照服务业的理念和模式来运作,不少单位是作为官办事业单位来运作的。这里有一个理念转变与模式创新的问题,要按公共性、准公共性、营利性进行分类改革。具体来说,要将社会事业领域中“营利性”的部分划出来,推进这些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如文化产业的发展,2007年美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268亿美元,而中国2007年海外电影票房收入仅2.25亿美元。至于公益
性部分,政府应该提供上述各领域的“公共服务包”,但提供不等于直接举办,也可以采取“政府采购”的方法从服务业市场上获得,提供给消费者。第三个“硬骨头”是“意识形态性”:把不带强烈意识形态的服务业谨慎剥离出来。第四个“硬骨头”是“行政管理性”:把服务业从政府现在的一部分扭曲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剥离出来。政府担负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但是,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普遍存在着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现象。比如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等行为,实际上是政府替代了中介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功能。深度市场化还包括产业化程度低。如奥运会27万人近两个月的餐饮服务由美国爱玛客服务公司提供。
第三,正确处理推进城市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服务业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真正意义的城市化。尤其在我国的现阶段,惟有在城市化方式下生存与发展的居民和厂商,才有可能较多地购买服务,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工业化超前于城市化,也就是说,工业化没有带来相适应的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又没有与农民自由迁徙、土地自由交易等城市化的基本条件相联系,因此,出现了虚假的城市化、贫穷的城市化现象。在中国的市场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要求所有生产要素高度流动的今天,这种非市场导向的土地制度正在制度性地阻碍对繁荣的分享,使城市化走上岐路,使内需难以提升。这个意义上的城市化并不会对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推动。由此可见,推进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不仅对于城市化本身,而且对于服务业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只有城镇化,才能做到土地集约,才能保证中国18亿亩耕田的红线。目前的问题在于,中国城乡是两张皮,造成农民买不起房,农民自然不会放弃住宅
用地。“离土不离乡”的政策思路需调整。
第四,正确处理政府消费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在我国体制转型的阶段发展服务经济,每一步发展都需要改革的推动和深化。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花的钱。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为2.4万亿美元,与GDP的18%,相当于8500万美国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美国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8.4万亿美元,2.4万亿美元的政府财税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全年GDP的2.4%;美国2007年三项开支
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美国GDP的11.5%。
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途径
当前,中国发展服务业需要重点、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途径推进以下几项任务,全方
位拓展其发展途径: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是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发达国家无不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保持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在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中,把研发、营销、信息、科技、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留在国内,把一般加工、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从而占据了国际分工的高端位置。我们必须顺应世界服务业发展的趋势,适应国内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不失时机地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第三方物流,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快捷交流运输,健全综合运输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社会化和现代化。二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完善电信基础业务,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合一”,发展电子商务,壮大软件产业,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三是推动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规划、技术推广、环境监测等行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四是保持金融业持续发展,提高银行、保险业发展水平,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注重发展中小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五是优化发展商务服务业,发展和规范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会展等行业,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体系。六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合理调控住房需求,努力增加住房供应,改善住房套型结构,保持房价基本稳定,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是现代服务业成长的一大趋势。要鼓励工业企业加强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推进业务外包、专业化生产,形成现代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集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要立足地方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一些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门类多,量大面广,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就业容量大,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必须调整结构,提升水平,突出特色,优化发展。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技术改造,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科学管理在传统服务业广泛应用,积极推广网络技术、供应链、条形码、收款机等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对传统的农副产品、轻纺机电等市场进行改造,集贸易、信息、技术、融资等服务于一体,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服务平台,取得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发展专业经营、健全服务网络,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联盟发展,优化物流配送,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贴近人民生活、满足群众需求,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立足之本。要大力发展家庭服务、托幼养老、洗染理发、修理维护、便民早餐等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文艺表演、影视出版、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行服务等文化体育旅游业,健全居民生
活服务体系。在提升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中,要把发展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三)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服务业十分薄弱。这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生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推进各类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良好条件与环境。要以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加快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检测认证、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等农业技术支持体系,完善种子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统一组织使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要以农产品入市和工业品下乡为重点,推进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工程,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开展“家电下乡”试点,为农副产品销售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广播电视、饮水安全、农村能源等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农村融资渠道,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建立科技、市场等信息网
络,以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信息。
(四)着力发展开放型服务业。这是提高整个对外开放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要把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促进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把服务贸易与吸引外资结合起来,进一步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关于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承诺,逐步扩大服务业开放范围,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结构,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地区总部,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国际服务业外包转移,是当今全球产业结构重组的重要方面。要抓住这一机遇,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承接计算中心、数据处理、研发设计、财会核算、呼叫中心、售后服务等国际服务业转移。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支持具备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宽营销渠道、开展研发合作、参与工程承包、扩大劳务交流,为其他产业提供运输、融资、保险、技术、信息咨询、法律等服务,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走出去”潜力很大。要支持文化、教育、影视、出版以及中式餐饮、中医药等特色行业到海外发
展,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五)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事业。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要高度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事业,搞好职工、农民工和农民培训,推进科学普及和文化扫盲,加强基层文化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完善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发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等服务体系,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加快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为低收入群众提供住房保障。推进电子政务,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带动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要完善服务功能,扩大应用范围,推进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职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公共服
5.第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篇五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第二十章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围绕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以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把遵义、六盘水、毕节等打造成为省域重要物流中心,把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和工矿区发展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推进全国性物流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快递物流。加强物流业新技术开发利用,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金融业。完善经济金融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政银企合作。继续推进“引银入黔”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贵州省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贵州省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
场,推动更多省内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积极发展保险业,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积极支持会展、广告、法律服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发展。
积极支持贵阳市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第二节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升改造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加快商贸批发和零售市场建设,培育发展商贸聚集区,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商贸流通工程,建立完善城乡商贸服务网络。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房地产合理布局,优化商品住宅供应结构,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房,保障住房供给,稳定房价,促进住房梯次消费。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就业、社区医疗、社区安保、养老托幼、食品配送、家政、修理等服务,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重点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养老服务,加强老年公寓建设,积极推动老年旅游、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加快形成老年服务产业体系。积极改造提升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互联网增值服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服务业新兴业态。
第二十一章加快建设旅游大省
着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快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从低
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游客在黔旅游从过路游向深度游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贵州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15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2亿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以上。
第一节加快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按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打造精品、地域复合、整合线路的原则,以开发市场客源为首要任务,以骨干景区深度开发为支撑,以新产品、新业态为吸引力,以推进旅游产品结构升级为方向,以发展旅游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改造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品位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构建形成特色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打造以喀斯特独特景观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体系,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温泉旅游、避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代表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和以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和特色餐饮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进重点旅游城镇建设,加快发展一批专业旅游城市、旅游城镇、旅游产业园区,着力完善旅游服务要素,构建特色鲜明、功能较为完善的旅游城镇体系。完善省内精品旅游线,依托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打造跨省精品旅游线,积极开辟跨国旅游线路。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产业的结合与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产业,培育旅游商品品牌,办好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第二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交通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体系向旅游景区延伸,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达性,实现重要旅游景区与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连接。完成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交通站场及停车场建设或改扩建。拓展城市公交延伸到周边旅游景区景点,积极开辟通往旅游景区的客运专线。加强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
设。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重要旅游城市、AAA以上景区全面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全省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加强以星级宾馆为重点的旅游住宿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度假酒店、乡村旅馆、营地度假村建设和改造升级,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
第三节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推进旅游企业运行机制改革和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增加旅游发展投入。扶持培育和引进一批旅游优强企业,推动涉旅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融资。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法规体系。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强化旅游规划管理。加快引进和培养旅游高级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
第二十二章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15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一节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依托旅游渠道和文化消费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以民族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特色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演出业、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业、会展广告与民族节庆业,壮大提升广播电影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休闲娱乐业,加快培育扶持网络、新媒体与动漫网游业以及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业。注重统筹发展和差异化推进相结合,加快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步伐,推动形成贵州省“八大特色文化产业群”。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文化生产要素和文化企业集聚
发展,科学规划和实施“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品牌引领战略,继续做响做强“多彩贵州”品牌,实施“百佳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推动形成以“多彩贵州”为主的品牌集群。
第二节培育打造骨干文化企业
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积极支持贵州省有实力的重点文化企业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重组,加快做大做强,形成以贵州文化演艺集团、贵州广电集团、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日报传媒集团、当代贵州期刊集团、贵州网络传播集团为主的集团化发展格局。积极引进省外优强文化企业到贵州省发展,吸引省内外重大战略投资者参与文化项目建设经营。加快培育发展中小型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积极培育发展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推动贵州文化“走出去”,提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第三节营造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6.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篇六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 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利用现代服务业所提供的各种帮助,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到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专业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发展生产,集中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倾向也体现在,制造业部门的产品的服务性上以及随产品一同售出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等。
(3)生产者服务业是产品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有资料表明,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者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生产者服务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4)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其精髓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并使制造业能级提升。要建设制造业基地,必然要以发达的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支撑,尤其是专业化分工深化后,产业链的运转对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加速制造业升级,实现整个第二产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地,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打破产业结构的空间限制和工业化水平的束缚而获得超前发展,有可能使产业结构演进次序或演进规律发生新的变化。
(5)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中间投入服务)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产品差异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个性活动,而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又都有助于企业取得相对成本优势,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树立企业形象。服务能够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日益融合,更多地表现为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直接作用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流程。在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已经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认识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
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近年来,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撑。所以,应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研发中心、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的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发挥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倍增效应。
再次,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7.张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篇七
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 2009年, 张店区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 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金融、商务、商贸中心城市。2009年, 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2.1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9.11%, 同比提高了2.83个百分点,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27亿元, 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85.1%,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60%以上, 全区现代服务业框架体系初步建立。突出表现在:1)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2) 文化创意产业稳健发展;3) 会展经济快速发展;4) 休闲旅游优化升级;5) 增创现代商贸优势。
二、张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问题
(一)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几十年来, 张店区一直以工业基地而自豪, 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竞争力强、工业大企业多, 但也由此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的顽固思维定式。善于抓制造业, 不善于抓服务业;习惯于抓工业大项目, 不习惯于抓服务业小项目;知道如何做大工业企业, 对做强服务业企业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在全区还没有形成与制造业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张店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 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较小, 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和质量。比如, 张店区的物流业发展已落后于许多城市, 包括临沂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无形之中加大了工业产品的成本。
(二) 现代服务业优秀人才缺口较大
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需要高技术性、知识性的高级专业人才支撑, 需要高薪笼络人才。同时, 服务业知识更新较短, 需要不断对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目前, 张店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高级专业人才, 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缺乏。长期以来, 由于在战略上没有充分重视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张店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结构与工业化进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脱节。如现代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人才每年缺口至少在3000人左右。
三、张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 率先优化产业布局, 放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效应
围绕城市圈、区域经济、产业中心统筹规划服务业发展, 着力构建服务业板块, 加快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能级。一是中部现代商贸板块。对中心商业区实施连片改造, 逐步淘汰低层次业态, 全面退出工业生产功能, 高标准、高档次发展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 打造商业商务高度集聚的现代中央商业区。二是南部商贸物流板块。以淄博商贸物流园区为重点, 立足鲁中, 重点发展陶瓷、汽车贸易、五金机电、建筑装饰等大型商品集散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及关联产业, 建成集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商品批发、展览展示、电子商务交易于一园, 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商贸物流基地。三是西部现代综合服务板块。以淄博新区建设为依托, 城市和产业同时规划、同时布局, 重点发展外向程度高、产业层次高、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 打造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四是东部休闲旅游板块。以淄博动物园、玉皇山游乐园等休闲旅游区为基础。依托炒米山、玉皇山等东部山区和沿路、沿河形成的4万亩林带, 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项目, 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近郊休闲旅游区。
(二)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现代服务业又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最佳的条件。要坚持“两轮驱动”, 一方面坚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可以降低产品20%~30%的成本, 把现有的物流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 张店区的工业销售就可以新增利润4个多亿。要着力构建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综合性物流配送区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框架, 使物流服务直接渗透到企业、园区等各个终端, 成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二是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张店区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吸引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在张店拓展业务, 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同时, 积极发展地方金融、保险机构, 建成全省金融创新发展的先行区。要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 完善监管体系, 加快发展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策划、中介等新型业态, 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 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三) 加快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 张店区需要将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养机构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 如物流、软件等专业, 且要与实践接轨, 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 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 重点引进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专业人才, 为张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 多渠道增加现代服务业的投入
区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 主要用于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 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 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服务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迅猛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标志和国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成为解决就业压力, 缓解资源短缺瓶颈制约,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张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了探讨, 即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张店区,现代服务业,对策
参考文献
[1]温家宝.2010年中国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
[2]朱欣苑.上海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篇八
【关键词】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港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早期深港合作的“前店后厂”模式早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为深港发展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深港亟需就进一步深化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做出阶段性的总结和思考,并进一步探求新的发展合作空间。
一、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现状
1.基础奠定良好
随着深港两地合作往来的不断深入,深港经济互相融合,相互促进。服务业是两地经济交融和促进的一大亮点和重要的发展领域,《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要文件、事件的出台和发生,都在不断地促进深港经济、人文、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深港现代服务业发展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稳步推进。
2.总量稳步增加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占深港GDP比例平稳提升,有力地支撑着深港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比重的上升,现代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有较大提高,有力拉动GDP的增长。现代服务业提供的税收已成为深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两地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大。
3.范围不断拓宽
深港现代服务业交流的空间范围也在逐步推广。香港进入内地从原来的罗湖,到整个深圳,而且不少香港企业通过或借助深圳这一平台,迅速扩张到内地一些大中城市。深圳企业也通过香港迈出了国际化重要的一步,深业、腾讯等深圳本地企业在香港也享受到了香港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所带来的好处。
深港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已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双方互补性强。但深港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深化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业务量增利薄
深港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年不断提升,但产出效益偏低,投资效果系数有所下降。深港服务贸易中交通服务和旅游服务所占比例较大,随着深港两地客货运输公司的增加,行业利润降低的趋势十分明显,香港航运及物流产业呈现向内陆快速转移的趋势。
随着深港部分现代服务业利润率变小,一些新情况开始出现。香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导致香港旅游品牌正经受质疑。从中低端专业化现代服务业看,由于深圳此类服务供应量大,加上香港平均勞动成本较高,所以香港进入深圳后的竞争力有限。香港金融人才虽暂可满足,但高端人才仍不足,尤其是熟悉内地,熟悉人民币业务的人才,这是香港进一步有效进入深圳及内地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2.政策准入门槛高
虽然有CEPA的开放,深圳十分欢迎香港企业和个人进入并提供优质的现代服务,但门槛较高,入门条件仍然是香港企业北上的主要难题。香港现代服务业提供者以小规模居多,符合条件进入内地的相当有限,很难真正到内地开展经营服务活动,香港的测量师容易拿到内地的执业资格证,但很难申请注册开业执照,香港本土金融企业、香港本地保险公司能够进入成功进入内地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3.执行层面落实难
香港企业进入内地,包括深圳,很多服务业审批事项要多级审批,虽然有CEPA等开放性文件框架,但经常出现政策法规允许,实际操作困难,即“大门”打开了,但下面具体办事的“小门”关上了。一些服务行业由于缺乏相关的实施细则与配套措施,导致各地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别,导致相当一部分政策不能实施,人才不能安居,项目不能落地。
三、深化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1.香港要稳定高端业务利润,开发多元化现代服务需求
香港应继续稳定高端现代服务业上的地位和质量,保证并增加高端业务利润,引领新型经济业态,结合深港发展需要,开发深港多元化现代服务需求。
在金融方面,香港可加大证券一级市场与内地企业的对接,加大香港对内地资金的吸引力度,吸引内地资金及投资者到香港二级市场投资平台参与国际商品交易、期权交易等,充分发挥香港衍生品市场的高端金融服务能力。推进港深交易所融合,探索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
在旅游方面,香港可开发专业性、个性化、乡土化旅游服务,开发香港东部、北部旅游资源,让旅客深度参与和体会,给予深圳和内地人再次到香港的更多不同理由,要抓住中央出台扩大自由行城市和“一签多行”、“一周一行”等政策机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重振香港旅游业“旅游香港、生态香港、休闲香港”的第一品牌和名片。
在专业服务方面,香港可促进深港会展经济发展及产业信息交流。把握港珠澳大桥建设和开通的重大机遇,共同利用政策优惠,建设无障碍会展区,充分开发内地目前高端会展的需求,吸引内地需求到香港会展场馆,增加香港会展的国际要素、内地资源。扩大知识产权在香港国际注册服务和范围,发挥香港知识产权国际化交易的平台作用。
2.深圳要审慎把握市场机遇,寻求新的领域突破
深圳近年的现代服务业有着迅猛的发展势头,在总量和增速上都非常突出,腾讯、中兴、华为、国信、深航、盐田港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代表性龙头企业的出现,更加快了深圳相关产业的集约式发展。
深圳可以非常便利地获得广东及全国市场,广阔的市场给深圳现代服务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目前深圳已形成了一些自主的现代服务业品牌,要争取在一些需要广阔市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领域有所突破,如即时通讯、手机应用软件、网上支付等,深圳需要挖掘、发现、培育和促进这些突破式的发展,加快深圳现代服务业的提升。
3.深港要共同建设,发挥好前海以点带面的作用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作为深港金融合作的主要载体,应将其建设为广东乃至中国内地沿海地区进一步改革的示范区,着力将前海的优势继续发扬。
首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拥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成为最佳“试验田”。
其次,前海作为“港股直通车”、“香港银行业存款运用于内地”、“人民币直接投资”甚至“香港、深圳两地股市进一步融合”的最佳试点,应根据规划,将前海金融业发展重点放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深港资本市场合作以及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三个方面。
再次,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可发展成为“国际仲裁中心”。前海可引领全国推行仲裁和调解方面的实践。
4.深港双方加强市场监管,在竞争中互利合作
深港需要紧跟改革步伐,敏锐地发现有利于两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迅速进入对方市场,占据有利位置。
目前,国内正进行商事登记制度、政府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深圳政府已领先全面铺开实行。上海、广东、福建等地正建设自由贸易区,深圳也有不少的智库研究机构和人员、学者在进行研究,试图从各地政策中获得更多有利于深港发展的因素。
深港市场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双方扩大市场,在竞争中淘汰、提升和壮大,对双方市场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增加了市场监管的压力和难度。但总体上,深港企業把握目前改革开放的大潮,尽快找到自己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合理位置,在竞争与合作中互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俭. 税收要加大力度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J]. 中国税务, 2008(5):41-41.
[2] 尹洪涛.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主要价值增值点[J]. 管理学报, 2015, 12(8):1204-1209.
[3] 姚华松, 许学强.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 开创珠三角发展新局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之解读[J]. 特区经济, 2009(7):23-24.[4].
作者简介:
【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推荐阅读: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与对策06-10
第三方支付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07-28
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08-16
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探索和思考要点11-02
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8-27
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 (金融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08-26
现代服务业项目报告08-07
加快南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调研报告09-25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