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024-10-01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精选20篇)

1.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社区

是最新发布的《关爱留守儿童总结社区》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一:2011年社区和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圣风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当前我村积极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辖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对全村“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村组内、企业内、社会上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范文写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离开,村委会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各村干部在日常生

活工作中格外照顾留

守儿童:组织“六一”活动、春节看望等各式的方式,慰问留守儿童,给他们带来需要的物品,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还为他们组织心理医生保护他们心理健康。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在原来的帮助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监护人(如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实现村与家庭的共同关心和教育。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村委会更应该站在对留守儿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村委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

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使留守儿童能够于其他的孩子一样得到教育得到爱,让他们拥有正常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习环境,促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篇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我校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各项工作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

档案,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思想汇报专题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

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

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

守儿童”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儿童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

理辅导,让留守儿童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范文TOP100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

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儿童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

合。为了优化“留守儿童”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

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儿童”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

总之,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

篇三:苏家桥社区志愿者关爱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苏家桥社区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工

作总结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按照“关心、互助、关爱、认真负责”的态度,从社区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现将前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了解情况,更好辅导。

我们被定期召开会议,会上除了向队长传达上级对留守儿童工作方面的相关精神,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教育问题,我们更加积极负责,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

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营造氛围,加强交流,开展活动

我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社区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013年我们在社区的支持帮助下多次开展留守儿童活动,回

首这四个多月有收获也有感触,收获的是一种无形的付出,感触的是全委同事对我的关怀和帮助。在我心中,助人是一种梦想;志愿是一种精神;服务是一种理念;付出是一种收获。我一直本着这样的一种精神和理念,在我的志愿工作上勤奋工作、认真负责;踏踏实实的做人,勤勤恳恳工作。在工作中,我能将志愿者“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领会到更高的境界。在到社区志

愿的这四个多月,在和志愿者队友工作的这四个多月,所收获的是我这一生最宝贵的,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我不追求做到最好,但我追求做到更好。现将我这四个多月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汇报如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面,始终如一的以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中能谦虚求教,在生活中艰苦朴素严谨,积极维护集体利益,能以大局为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注重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作风,认真践行“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不断追求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生价值,我很荣幸成为了一名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在半年的服务中,我体会很多、收获很多、成长很多。

作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去播洒爱的光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对我们来说,作为一名现当代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他人,是我们的义务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责任,是

为社会献爱心,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胡体现,我们歌颂志愿者精神,呼吁更多的人能加入志愿者团队,帮助更多的人,其时,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不仅帮助了他们我们也提升了自己,在这半年的志愿者生活中,我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从我和所帮助学生的交流中:从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中;从和志愿者伙伴们胡同行中,我收获颇多,志愿者,是人们播洒爱的一面旗帜,爱在大学中传递,爱在社会中成长。

回想着,作为一名关爱留守学生的志愿者,我的义务就是用我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们解决他们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促使他们在学习上能有所进步,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其次,我们要用我们大学生青春胡蓬勃和活力、热情小学生交流,让我们同在活力激情中欢笑、畅谈,让我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交流,每周六早晨8点我们就集合向社区出发,开始我们志愿的旅程了,当我们

到达社区时,只见小朋友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已早早的等在那了,他们还表扬我们说:你们真好,抽时间帮我孙子补课,当时不知道我们的心里有多高兴,一直热衷于志愿者工作,把为别人、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一种享受,每次志愿归途中都会有一种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荣誉感

在这学期即将结束时,我们队就组织了一个社区活动,我们每个志愿者都积极参加,我们都出了节目,尽管时间紧迫,还须学习,但我们还是会抽出时间来排练,记得,第二天就要开始表演了,我们还没练好,于是,我们就都集合在学校操场排练、彩排,尽管从晚上7点到10点,我们听着音乐,跳着,很开心,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去了社区布置场地,吹气球、挂作品、借音响,我们还有志愿者维持秩序,邀请了很多家长、老人,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有幸请来了社区主任来给我们做指导。他给了我们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教会了我们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我们也在此表示感

谢。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我

们唱歌、跳舞、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朗诵,我们都很开心,就这样为我们这半学期志愿者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时时刻刻为我是大学生志愿团中的一员而自豪。这次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在学校里的学生、作为在社会里的个人,我们也应该学会服从、付出、充满热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为人民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我参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尤其是随着人渐渐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很虚伪的社会。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我相信凭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可以让自己,让别人看到这个社会始终还是温暖的。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其中。参加协会,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体验。

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而且,支援者的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

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我们一起学习,我们一起唱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做手工作品,我们一起谈心。与他们一起很开心,懂得很多,收获很多,希望爱的火把能够继续传递,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以上就是《关爱留守儿童总结社区》的范文全部内容,主要描述留守、儿童、我们、工作、志愿者、他们、学习、生活,觉得好就按收藏下。

2.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二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 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 :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 ,往往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 ( 组 ), 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 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 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 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 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 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 ”,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 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3.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有的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改善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上为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也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对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家庭监护缺乏监督指导、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化建设亟待加强。

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保护,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家庭尽责。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监护人要依法尽责,在家庭发展中首先考虑儿童利益;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促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坚持政府主导。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各级政府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强化民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坚持全民关爱。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坚持标本兼治。既立足当前,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等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留守问题。

(三)总体目标。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事件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

三、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一)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关爱保护行动,确保关爱保护工作覆盖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村(居)民委员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要为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支持;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县级民政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要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的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

(三)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县级人民政府要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会同公安机关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四)发挥群团组织关爱服务优势。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工会、共青团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妇联要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活动场所,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及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残联要组织开展农村留守残疾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五)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民政等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依托学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财税部门要依法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四、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一)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强制报告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属于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两种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健全评估帮扶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公安机关通报后,要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居)民委员会、中小学校、医疗机构以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四)强化监护干预机制。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对于监护人将农村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6个月以上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无着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县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五、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一)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各地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符合落户条件的要有序推进其本人及家属落户。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要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满足其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要在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帮助。倡导用工单位、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为其照料未成年子女提供便利条件和更多帮助。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普遍对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

(二)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各地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定和落实财政、金融等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就业创业的,要有针对性地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

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民政部要牵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在2016年上半年开展一次全面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各级妇儿工委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地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督促有关方面落实相关责任。要加快推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和各方职责,特别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二)加强能力建设。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场所设施,满足临时监护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寄宿制学校合理分布,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需求。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儿童活动场所,提供必要托管服务。各级财政部门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各地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三)强化激励问责。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对认真履责、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对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

(四)做好宣传引导。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和家庭自觉履行监护责任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报道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社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策划方案 篇四

1.通过活动,尽社区所能去帮助社区流动人口子女

2.提高社区居民的爱心意识,把关爱付诸行动

二、活动时间

20--年1月20日——20--年7月30日

三、活动地点

万春小学

四、活动流程

(一)开展“大手拉小手”优秀青年牵手留守少年儿童活动,充分借助社区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帮扶和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和精神等方面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动员青年干部、志愿者、学生,并广泛联系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活动,担任“爱心志愿辅导员”并和帮扶对象签订“爱心结对卡,达到“一对一”长期持续的定向帮扶目的。

5.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五

随着社会的进步,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队伍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匮乏的农村来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给留守儿童过生日、与留守儿童一起完成暑假作业、开展暑期文体活动等方式,陪伴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暑假。同时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主要措施

(一)、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在假期组织开展“五个一”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1、每家一封致监护人公开信

2、每位老师每月一次家访联系

3、每名留守儿童每周一场少年宫活动

4、每月与父母通一次亲情电话

5、每名留守儿童有一个关爱措施

(二)、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落实“五查五看”做到留守儿童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到位,确保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安全防范工作不因为学生放假出现断档。

1、查居住环境,看住房是否安全

2、查生活状况,看生活是否有保障

3、查身心状况,看身心是否健康

4、查活动开展状况,看活动内容是否丰富

6.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六

为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县妇联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四分局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四分局结对共建单位——开发区小学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通过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物质帮助率、巩固率均达100%;

3、定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四分局安排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与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两个优先”。

(1)心理上优先辅导。四分局领导干部要从心理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分局领导干部。由分局领导干部具体分析学生的心理情况,制定心理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分局领导干部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儿童开心、家长放心。分局领导干部要及时适当的为每位留守儿童准备衣物、学习文具等,尽可能地多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留守儿童健康无忧的成长。

4、实施四分局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领导干部。配对帮扶的领导干部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干部领导成为“代理家长”。分局干部领导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近期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做好记录档案工作。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爱心社会家长”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的基本物质保障和健康成长。

7.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和谐发展 篇七

一、关爱学生, 加强引导

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应面向全体学生, 要把爱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对于留守儿童来说, 他们更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爱。为此, 班主任要努力在学习中、生活中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 对他们的关爱应体现在小事和细节上, 要用心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 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在学习方面, 可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业情况, 对其进行分组归类, 并拟定帮扶计划将帮扶时间、帮扶内容和阶段性任务列成表格, 按照计划实施。在生活方面, 要对其嘘寒问暖, 与他们主动谈心,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力争让他们找回亲情、找回欢乐, 健康成长。

二、分析原因, 对症下药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因父母外出务工, 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非常有限, 且亲子之间缺乏实质交流, 加之委托监护人没有能力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双方又存在着心理隔阂, 这使得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情感“饥饿”的状态, 身心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其中, 一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学习成绩较差等, 产生了自卑心理, 其性格较为内向,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另一部分学生则因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委托监护人缺乏监管、一味溺爱, 致使他们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逃课等不良行为, 其多以自我为中心, 性情暴躁、态度蛮横。为此, 首先, 班主任有必要通过班会、播放反映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的电影等多种途径教育学生,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懂得节俭的重要性, 学会团结合作, 理解父母的不易。然后,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教师可组织他们创办图书角、编手抄报、进行美术创作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充实学生生活, 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不再空虚, 又促进了他们身心和谐发展。最后,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这样做, 可以促使其少走弯路, 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三、进行家访, 因材施教

对于这部分学生, 班主任要多进行家访并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首先, 摸清其基本情况, 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地址、学生身心基本情况;学生家长姓名、务工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住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等。然后, 与这部分学生的委托监护人进行交流。告诉他们科学家庭教育的方法;共同探讨与留守儿童深入交流的技巧, 以让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能够在留守农村状况下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而对委托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并提醒委托监护人有问题要及时和学校沟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同步,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间, 班主任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 以便及时联系。最后, 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状况、知识基础等存在差异, 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要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针对一些学习成绩、道德素质低下的学生, 班主任要拟定个别教育方案, 在学习上给予其更多指导和帮助, 并积极矫正其不良行为。可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与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找到家的感觉, 不断增强生活的信心, 享受学习的乐趣, 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

为了使这部分学生能够尽快取得进步, 提高自信心, 班主任还应努力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并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以及来自同学的关爱, 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8.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八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9.关爱帮扶留守儿童计划 篇九

一、结对帮扶活动对象

xx乡xx村

二、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结对帮扶活动主要内容

1、组织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优势,结合帮扶村实际,积极开展政策法律、农村实用技术、科技文化、道德规范、健康卫生等知识培训,初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守法纪、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开展乡风建设与环境整治。指导帮扶村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为内容,以创评“五好家庭”、“文明家庭”为活动载体,广泛开展礼貌、礼仪、礼节主题教育,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事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反对封建迷信和婚丧大操大办,革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对照文明卫生标准,帮助建立村民组保洁队伍,促进保洁机制的建立,完善保洁设施,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净化庭院,粉刷墙壁,打扫房屋。发挥群众自治精神,整修坑塘沟渠,清除残垣断壁,解决农村“五乱”现象,使村貌整洁美观。

3、帮建文化设施组织文化活动。积极帮助帮扶村建设文化大院(室),配备文体器材,努力达到“三室一场”(图书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文体活动广场)、“四有一建”(有电视、有音响、有广播、有科技书架,建有宣传橱窗)标准。指导帮扶村开展群众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干部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充分认识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突出成效。

10.2011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十

工 作 计 划

红 河 县 乐 育 中 学 2011年 3月 1日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011)

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结合我校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留守儿童信息汇总、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三特儿童(特困生、特长生、特殊学生)登记、留守儿童活动登记、班级关爱活动记录、留守儿童特殊事迹和留守儿童成长案例分析等),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

副组长:张荣春(校长),全面负责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实施。成员:李金友(副校长)、马伟刚(副校长),全面负责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协调。

杨宏伟(教导主任),全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

赵锋(教科室主任),负责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

罗伟萍(团委书记),负责落实留守儿童活动的组织开展及档案管理。

四、主要措施

1、全面摸清情况,掌握留守儿童实情

乐育乡共有25000人,是地道的农业乡,为建新立业,供孩子读书,外出务工人员众多,过多的留守儿童成为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如不全面留守儿童摸清情况,是难以进行管理,难以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和关爱工作的,因此,学校要从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测开始,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实情,方可对症下药,开展工作。

首先,要结合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进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根据上级规定全面建立儿童基本情况合计表和统计表。包括学生的学籍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父母情况、委托监护人情况、联系方式及号码等数十项基本信息,必须全面掌握。

其次,要组织全体教师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切实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现状,特别是对三特生(特困生、特长生和残障生)要进行详细的记载,并将情况汇总到学校教导处。

只有通过摸测,我们才能搞清楚这些留守儿童到底跟谁生活,他生活是否稳定,家教是否缺失,心理状态如何。才能帮助“留守儿童”

儿童”之家,功能更全,用途更广,并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必须的活动器材、图书和工具,让“留守儿童之家”成为我校留守儿童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还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一家六室一厅”,尽可能对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进行分类指导、特色指导,使留守儿童活动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有成效。

创建留守儿童食堂,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健康证的专职炊事员,组织全校教师轮流值日,为留守儿童提供卫生,营养的午餐和细心体贴的服务,让每个留守儿童既吃得饱又吃的好。解决离学校较远、往、返不便的留守儿童中午就餐难题,为留守儿童家长分忧解难。学校除建设成可供500留守儿童就餐的大型食堂之外,还要筹划建设留守儿童寄宿宿舍,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看管、无人照顾、无人辅导的三无现象,使外出务工家长彻底放心。

4、坚持工作制度,抓实常规工作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活上缺少照顾,心灵上缺少关爱,对他们的关爱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要连通“家庭——学校”线,首先要坚持我校制定的具体的“留守儿童”家访制度,教师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其次要定期举行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教咨询会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对留守儿童采取的工作措施,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加大家教的力度。

开展清明祭扫烈士墓、慰问敬老院老人、五四文艺汇演、校园运动会、元旦联欢等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展现机会。

四是要强化安全教育,首先坚持护送制度,每天安排教师将留守学生护送到安全路段。其次要加大乘车孩子的管理力度,对周末乘车回家的孩子,我们要将乘车学生人数、乘车方向、司机姓名、司机联系方式、车牌号码等都详细登记。请“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配合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最后,每学期,学校还将邀请交警部门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不断增强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些常规工作扎实细致地开展,特别是三条教育线的贯通交融,将会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享受到父母一样的爱护,稳定他们的情绪,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也使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5、三种方式一体,促进亲情沟通

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是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往往正时缺乏了亲情的沟通和交流,才导致意识的变化、情感的错位和心理的扭曲,加强亲情的沟通,无疑是一剂良方。因此,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丰富沟通联系的方式。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创建三位一体的沟通网络,促进沟通。首先要结合学校以“快乐作文”为主题的一校一品创建工作,鼓励学生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远在他乡的父母汇报生活和学习情况;其次,与电信部门协商,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专线,提倡留守儿童经常与亲

五、工作安排 1、2011年上半年:制订2011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及家长、全体教师联谊会总结经验活动

初步实施留守儿童寄宿制

创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2、2011年下半年:完善留守儿童寄宿制

完成2011年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形成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并向外推广

11.关爱留守儿童 篇十一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152-01

我虽从教只有几年,但是我教的班级中都有留守儿童,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更为严重。有些孩子是父母离异都不在身边,有些孩子是父母为了挣钱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还有少数孩子是孤儿。正是因为他们缺少父爱母爱,所以有些孩子的性格都有些孤僻。例如,不愿主动和他人交流,心里有自卑感,遇事敏感,不爱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等等。这正是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这时,教师做好关爱留守儿童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才能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我通过这几年的亲身感受,谈谈一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五心——爱心、耐心、平等心、宽容心、赏识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爱学生,你只有用心去爱他们,了解他们,他们才会亲近你,让你去了解,才会做到师生和睦相处。第二、要有耐心,特别是面对留守儿童时,更应该耐心的去引导和关爱。第三、正是他们平时得到的父爱母爱就少,作为他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更不能歧视他们。例如:我班上的张涛同学,他原来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是这学期以来变化非常大,成绩下降了不少,而且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当我发现他的变化之后,先找他聊天,才了解到是因为最近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去了,有什么心里话没有诉说的对象。学习上,爷爷奶奶也帮不上忙。我发现他是缺少父母的关爱的情况下才变化那么大。于是我先找他聊不管他爸爸妈妈在哪里都是爱他的。随后就和他家长取得联系,说了孩子最近的情况,家长也配合今后即使不在他身边时也经常电话联系多关心孩子。平时在学校,我也多加关心他,了解他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有没有遇到困难,及时给予帮助,最近他也进步了不少。第四、对于犯错的他们,我们更多的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应该给予更多鼓励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犯错不可怕,只要能改正,一样是好孩子。第五、教师要有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随时关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勇气。

二、了解学生情况——家校沟通

教师在课堂之外,可以多抽时间进行家访或者与家长电话沟通,多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对于留守儿童,还应保持和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例如:我班的魏雨瑶同学,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后,跟着爸爸,由于爸爸在外工作,平时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刚来我们班时就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喜欢和同学们玩耍,我发现之后,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才了解到她家庭情况。在今后的学习上,课堂中经常请她回答问题,多鼓励她,增强她的自信心,课后还找她聊天,之后她的胆量就不再那么小了,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儿了。

三、搭建沟通的桥梁,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辅导

大多数留守儿童存在心里不健康的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不喜欢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搭建好师生沟通的桥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辅导。学校可开设针对性的课程,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培养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健康的发展。开展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使留守儿童能排解心中的压力,加强自身的教育。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误入歧途。这时需要教师的正确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可以上有关法制的课程,播放法制的片子给他们看,让他们明白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犯法的,让他们远离犯罪道路。例如:我校最近开展的禁毒知识演讲比赛,以各种形式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要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当他们遇到疑惑时能及时解决,特别是有部分留守儿童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生活习惯不好。当教师发现时,要及时帮助他们走出这样的困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就要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勇气去面对一切。

六、加大社会关爱力度

关爱留守儿童,光靠教师的力量是不足的,所以更多的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我们可以让那些爱心人士多了解留守儿童,让他们亲自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让孩子们不再感到孤单,让孩子们拥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快乐地成长!例如:去年,有几十位爱心人士來到我们学校为这些孩子送来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玩耍,让孩子们感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12.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篇十二

一、祖辈的“爱”助成长

1. 老年人要注意学习利于孩子成长的新思想,尽量用现代科学的、文明的方式来抚养教育孩子,而不要遇事即责骂、鞭打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以身作则,尽量戒掉以往的陋习,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2.“不是不爱,不可错爱”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有尺度,一方面要表现亲情之爱,同时也要彰显教育之爱,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才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3. 外出的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寒暑假尽量接孩子在身边,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被呵护、被惦记着的,而不是被遗弃在寂寞下成长的孩子。多跟老人和老师联系,这样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

二、学校的“爱”助成长

1. 每个班级都应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包括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等等,教师应不定期的家访留守儿童,与其家人互相沟通,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其精神成长的计划,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从内心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以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2.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活动,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种活动方案,让孩子在游戏中懂得道理。例如通过“亲力亲为”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争分夺秒”活动,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时间。通过给孤寡老人“送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3. 一对一的“爱”,让两个离家比较近的留守儿童成为“手牵手好伙伴”,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在每个节日里,让他们共同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送给其他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在班上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的专栏,制作一些爱的标语,记录下孩子们每天的心情与发自内心的话语。让这一句句爱心宣言,组成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让孩子从内心发出阳光般的微笑。

三、社会的“爱”助成长

1. 地方政府应建立详细的留守儿童档案,并积极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联合公安部门集中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把网吧作为整治重点,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为留守儿童创造绿色空间。联合卫生部门,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保健工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 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动员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发挥他们的余热,建立农村留守儿童跟踪教育服务点。开展针对老年人的隔代教育的培训,学习教育新观念,为留守儿童举办爱心活动,开展法律讲堂让他们能知法懂法守法。寒暑假可以邀请地方上专业美术或音乐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培训,让农村孩子也能多才多艺,不再拘于课本。

3.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存在缺陷,监护力度不够、监护方式不稳定、监护倒置、监护职责不明确等,所以地方政府应建立并完善举报机构,防止他人虐待留守儿童,由群众实行监督,尽量阻止对留守儿童进行辱骂、恐吓,联合公安部门突出特殊保护,严厉打击拐卖、虐待、伤害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违者将依法严惩。

摘要: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祖辈的“爱”助成长,学校的“爱”助成长,社会的“爱”助成长。这不仅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此有所作为!

13.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十三

社会中地区的不平衡的发展,但孩子又无法跟着走,许多的农民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去打工,就留下了一部分孩子在家中.这部分孩子我们称为留守儿童.学校要求对这部分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作为班主任的我这本期就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总结如下:

调查本班有那些是留守儿童,充分了解“留守儿童”自身、代管人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了解每个流动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流动留守儿童相关信息.通过调查我发现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加之监护人管理不到位,祖辈们的唠叨,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因此行为上出现偏差、和作出和学生相违背的行为也是常有的事.其次对在校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注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帮扶上对其总是予以优先照顾,多献上一份爱心,想方设法消除其孤寂的心理,让他们与正常的儿童一样健康茁壮成长.如在住宿生安排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青春咨询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贫困生资助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学习辅导方面,留守儿童优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14.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篇十四

领 导 小 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西部农村劳务输出量越来越大,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就成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抓好我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特成立凉风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李明贵(凉风小学校长)

副组长:

王靖(凉风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

成员:

罗德友(凉风小学教导主任)

张友丁(凉风小学教导副主任)

田维松(凉风小学财务主任)

周忠贵(凉风小学长征分校校长)

湛平(凉风小学长征分校教导主任)

各班班主任

余庆县凉风小学

15.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十五

一、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 长期缺乏亲情教育, 亲情观淡漠

一般留守儿童从小就是跟随爷爷、奶奶等家里的长辈或寄养在亲戚家里生活, 成年累月的见不到自己的父母, 长期以来都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极少有机会与父母沟通交流。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先行者, 可是因为大多留守儿童自小就不跟父母在一起生活, 缺乏亲情教育, 据相关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有相当一部分谈起自己的父母时, 神情很淡漠, 就像说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一样, 这也是孩子启蒙教育不到位的一点, 对孩子的心理长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较弱, 留守儿童学习及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

在一些偏远乡村小学, 由于受当地的经济条件限制, 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及教师素质较低, 除了在力求将主要文化课目的教学任务完成后, 其他的思品、德育、安全、心理等其他课程都没有有效的实施。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的课程, 致使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落水、触电等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3. 监管人员的的文化水平有限, 无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

一般留守儿童都是由家里的老人来带, 大多都没有什么文化, 除了生活上照料外, 辅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往往是没有能力的。在研究的相关数据中也显示,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明显较弱。

(二) 外来儿童的教育现状

1. 入学难

外来儿童随外来务工的父母进入城市以后, 因为一些学校的入学政策, 还有高额的外来学生借读费等现实问题, 顺利入学有着很大的困难。每年新生报名时期, 各媒体都有相关报道, 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顺利上一所好学校, 无不是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2. 学校环境和教育质量不整齐

一些重点学校, 生源有限, 而外来儿童也因为没有入学要求的房产证、本地户口等等条件限制, 也只有到一些条件较弱的外来工子弟学校, 或者较次的学校就读。整体办学水平不高, 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差,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质量。

3. 流动性大, 没有稳定的学习条件, 成绩较差

外来儿童一般都是跟随着父母务工所在的城市而流转, 流动性大, 没有稳定的生活居住环境, 或者暂时生活的环境较差, 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成绩较差, 还会受到社会人员的影响, 早早离开校园, 成为下一个外来务工人员。

二、留守儿童、外来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

(一) 建立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社会机构

目前, 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 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但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想彻底解决此项问题, 要加大政府机构的的大力扶持,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学校, 在教育上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 让孩子无论在哪个学校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因为每一个孩子, 都是祖国的未来。

(二) 加强学校与家庭双结合的教育模式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 学校作为留守子女学校的教育实施单位, 要承担起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责任。不但要搞好文化知识的教育任务, 更要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 加强假期对学生的监管力度, 减少意外事件给留守儿童带来的伤害。

(三) 整合民间力量, 建立留守儿童、外来儿童活动之家

政府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还可以在相关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监管下, 鼓励和呼吁有爱心的人士, 在民间开展公益性的留守儿童、外来儿童之家, 为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开展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安全培训、心理指导等相关的活动, 动员社会各届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外来儿童。

三、结论

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文字的论述分析, 我们也可以看出, 该问题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学龄儿童流失等现象的主流。如何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问题, 是我们本课题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政府的重视, 社会各届的支持, 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监管力度, 建立留守儿童、外来儿童之家等社会机构, 以期有效地解决目标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 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有条件地度过快乐的学校生活。

摘要: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了城市, 而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 就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突出问题, 而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教育问题, 就是本课程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从留守儿童、外来儿童的现状分析入手, 查找具体存在的问题, 探讨提高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多个方面, 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在关爱的照料下, 有一个光明健康的未来。

关键词:留守儿童,外来儿童,学习教育,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晓慧.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态势及其引申[J].重庆社会科学, 2013, 23 (04) :33、34.

[2]谢国华, 罗小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2, 33 (14) :23、24

16.谁来关爱留守儿童 篇十六

江油市云集乡年近七旬的梁婆婆在家中受伤,次日死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令人震惊:梁婆婆是被15岁的少年小刚(化名)杀害的,小刚是一名留守儿童。

广东惠州博罗的林就万夫妇长年在深圳打工,由80多岁的奶奶照顾三个女儿。7年之内,姐姐林文婷因蜡烛引燃大火烧成双脚残疾;小妹林文思在帮奶奶提开水时被严重烫伤;二妹林文容6岁在家用柴火烧水时引起大火严重烧伤,脸跟胸连在一起,眼睛因拉扯而闭合不上,双手双脚畸形程度严重,被别人称为“鬼孩”,她4年没有出过家门一步,更没有上过一天学。

这些触目惊心、匪夷所思的报道背后都是一个个孤单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处境堪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由母亲或父亲一人抚养的家庭和由祖父母或亲戚代为抚养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现状堪忧,应当引起社会及广大家长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当我们为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而深鞠热泪时,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背后孤苦伶仃的子女;当我们为城市孩子的权益奔走呼告时,却不經意间疏远了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达2000万,数字可谓惊人,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表面上看,这是留守孩子家庭环节的缺失,实际上则是“三农”问题的另一种显象。

“留守儿童”被监护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二是亲朋监护型;三是单亲监护型。这些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

在媒体报道中,经常能看到留守儿童的内容,差不多都与伤害和盗窃有关。中江县9名辍学的留守儿童为找上网费,半年盗窃22起,大到摩托车,小到口香糖,偷来的东西又低价转卖给网吧。调查中,警方揪心地发现,这个团伙全是一群娃娃,年龄在13岁~17岁之间,最小的年仅13岁,本应该坐在课堂里,然而他们全都辍学了,落网7人中有5人是“留守儿童”。这些娃娃在网吧中结识,长时间离家出走,流浪在网吧与街头之间,最后铤而走险成为犯罪嫌疑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院长姜健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处境较为不利、监护人监护不周导致意外事故等。

姜健告诉记者,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没有情感沟通,曾有的依恋、亲情与体谅逐渐淡漠,容易将主要精力转移到上网、交朋友等方面,有的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或是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有早恋倾向,甚至产生问题行为、犯罪行为等。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等。

姜健指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受侵害的危险系数相对更大。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人身安全也存在危险隐患。近年来,留守女童受性侵害案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女童缺乏相关知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可能会遭受身边邻居、熟人的蒙蔽而受到性侵害。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教育问题。外出打工或者经商的父母对赚钱的关注远远多于对孩子的关注,那些寄养在家乡亲戚家中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除了寄回少部分生活费外,更是极少问候和探望,只能孤独地学习、生活着。在这方面,留守女童所处的教育环境比男童更为艰难。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与农民工流动相伴生的一个特殊现象,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必须直面留守儿童问题,因为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救了一个家庭,帮他走过最关键的一步,就等于帮了他一生。

关爱留守儿童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未成年人肩负着国家、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千千万万个家庭期盼。充分关注并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重大战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留守儿童表现的各种问题和他们的社会福利的损失,也是对他们权益缺乏有力保护的不公正社会现象。相关研究指出了其中的原因。

家庭关爱的缺位。一些打工的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较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存在用钱补感情的心理;有的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政策贯彻落实不够。《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两为主”(以流人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义务教育法》(修订案)规定了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少儿纳入政府管理范畴。但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这种政策的落实却不尽如人意,成为留守儿童难以随父母进城读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nlc202309090749

传统观念的误区。长期形成的重男轻女观念在这一代农村父母身上并没有根除,大部分农村家庭仍然把儿子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在很多农村,外出打工的父母只要有条件带孩子进城或出国,最先考虑的一般是男孩,对于女童的成长问题,这些家庭大部分无暇顾及。这种家庭的女童往往成为家庭中男孩利益的牺牲者,在兄弟需要升学时、在家庭需要劳动助手时、在家庭经济遇到危机时,女童就可能被留守,造成留守女童比男童更为困难的局面。

社会管理弱化。社区和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随着留守儿童父母的外出,家庭结构变得不完整, 而基层政府在社区层面没有对留守儿童和他们的家庭采取任何措施或执行过任何措施,对儿童社会化承载的功能弱化。此外,学校由于无法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对留守儿童放松了教育和管理,留守的儿童长期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容易造成不良心理状态,自成群体后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反而更愿意长期“享受”这种留守状态。

哪家父母不喜欢儿女绕膝?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施爱?但是,农民在城镇务工时却不得不抛妻离子。原因自然简单,农民工在城里打工,只能扮演“外乡人”的角色,他们始终难以成为市民一族,因为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横亘在面前,这是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只能仰望却无法跨越。尽管目前已经有30个省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但是户籍制度改革并不只是换个户口本那么简单。虽然表面上的二元户籍没有了,但实质上的城乡差别依旧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认为需要多管齐下,将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与缓解留守儿童学习、心理、行为、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当前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相关举措:第一,要将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与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结合起来,有效控制留守儿童数量的快速增长。依托县城建设一批中小城市,让农民工实现就地转移进而在新兴城市安居乐业,为农民工市民化和实現创业梦想创造机会。第二,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落实“两为主”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降低入学门槛,鼓励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第三,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发挥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第四,创新留守儿童的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搭建各种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创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第五,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改变监护人“重养轻教”的现象。第六,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变留守儿童失学、失管、失业的局面。

姜健认为,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将更加凸显,建议国家从制度上整体地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

姜健特别强调,要集合全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妇联可以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家长接受文化教育,更好地承担起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共青团可以组织城市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济困助学服务,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要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在女童合法权益遭受侵犯时,及时伸出援手。乡镇要结合各地情况,采取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结对子”活动、完善学校联系制度等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7.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计划 篇十七

2012.12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积极开展“六个一”教育宣传活动:即上好一堂安全教育课,寒假学生离校前,对学生进行一次防交通安全、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防冰冻、防烟花炮竹等安全知识教育;开展一次征文活动,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与家长团聚这一有利时机,开展《与爸爸妈妈团聚的日子》征文活动;召开一次家长会,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回乡这一机会,组织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广泛征求家长们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各中小学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印制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进行一次大家访,各中小学要在寒假期间对留守学生进行一次大家访;印发一封信,各校要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提醒家长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寒假期间的安全监护工作和学习生活,使学生度过一个幸福的寒假。,二、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组

组长:谭国军

副组长:孙杨宣宋发国王清华

成员:各班班主任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3、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8.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十八

健全组织,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白沙关社区留守儿童关爱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健全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保障。

开展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白沙关社区今年年初开展了一次“留守儿童”大清查活动,要求社区网格社工走访入户,摸清本网格是否有“留守儿童”,并弄清楚家庭情况,了解他们有什么诉求。经过大清查活动,白沙关社区目前有留守儿童16人,留守主要原因是父母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在清查活动结束后,社会事务部牵头,指导各网格建立了留守儿童台帐,并建立一人一档。

开展多种关爱活动,积极帮扶留守儿童。一是社区成立志愿者队伍,开展每月一次的家园活动,为留守儿童讲法律知识、安全常识、社会规则等,或让儿童们自由讨论活动的内容,自己主持活动,让儿童参与其中;二是认真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成立爱心帮扶小组,成员由爱心妈妈及社区干部等担任爱心辅导员。每位爱心辅导员负责一至两名儿童的帮扶,通过与儿童一起活动、交流、走访儿童家庭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及时为需要帮扶的孩子提供帮助;三是开展帮贫扶弱活动。社区还组织干部及儿童到贫困儿童家中慰问,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社区慰问留守儿童2人,物资共计400元,将一名贫困留守儿童的家庭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另外,社区还积极动员周边的爱心人士支援优秀贫困儿童就学等。

提供娱乐休闲场所,丰富留守儿童文化生活。白沙关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内部设置有儿童驿站,专为辖区儿童服务设计。儿童可以在儿童驿站看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下军旗、象棋、五子棋,打羽毛球、跳绳等。7月群众文化活动正式启用以来儿童驿站接待儿童30余人次,其中留守儿童10余人次。

19.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探析 篇十九

记得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与我们班“留守儿童”A同学的相处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留守儿童”心田的雨露。

记得刚接管现任班级的时候,A同学给我的印象特别差,个子高高的她衣着总是不修边幅,一头长发总是那么凌乱,而且衣服经常是脏兮兮的,班里几个调皮男生总爱欺负她。她也因此常与同学争吵。为此我也教育了她好几次,并要求她请家长来一趟,可是她的家长没来,她依然不见好转。甚至有好几次早读课迟到,再加上她原来学习成绩就较落后,有次我竟大发雷霆告诉她:“这次你再不把你家长请来,你就干脆别来上课了”。终于她带着她奶奶来找我,了解中我才知道原来她爸妈都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大多时候只能电话联系,奶奶尽管年纪较大,但每天还要干很多农活,早上经常早早下田去,没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因而造成她经常迟到……

此后,我终于明白,原来A同学就是我们现在千万留守儿童当中的一员,怪不得她的书没用几周就已开始皱巴巴的,书桌内经常是一片狼藉,平时作业也马虎应付。作为班主任我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惭愧,同时也一下子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的沉重。是啊,许多时候我不停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带着爱心,走进学生,走进课堂。现如今,这些留守儿童处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却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他们的苦恼和欢乐无处诉说,他们在跨越人生征途的各种关隘需要有人来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学业需要有人督促检查,这样的儿童不最需要老师的爱吗?衣服脏了,提醒她回去洗洗;头发乱了,提醒她记得梳梳;天气凉了,提醒她多加件衣服……这才是留守儿童所需要的无微不至的爱。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我想我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帮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于是从那以后我经常利用早读课和午休时间,为她补缺补漏。为了帮她从最基础补起,我还特意到书店买了本练习册,边讲解边通过练习巩固提高;为了帮她练好书写,经常手把手一笔一画地不停地书写临摹。由于她基本功不太扎实,一下子补起来有些困难,好几次她几乎要失去信心,我不停鼓励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一定能行的,再加把劲儿!”懂事的她也的确很听话,有时从她表情中我看出她有些累了,但她从没有任何怨言,我布置给她的那些额外作业,她都完成的很认真,而且对疑难问题都能及时请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平均成绩。但最令我欣慰还是她的书写及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我发现她学习时似乎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勤奋积极了。

一天早上,刚好第一节课上语文,突然她脸色有些发青,一手捂住肚子,头趴在桌子,我问她:“怎么了?”她说:“肚子疼。”刚说完她就呕吐个不停,弄得满桌子、满身都是污物,我被迫把课停下来,其他孩子有的失声尖叫,有的捂起了嘴鼻。课堂上顿时乱了起来,我一边安抚其他同学安静下来,一边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块抹布把她吐在桌椅上的污物擦干净。接着,我立马把她扶到宿舍,先用毛巾帮她擦去嘴边的污物,并及时把她送到诊所医治。由于一下子联系不到她奶奶,我只好先让她回我宿舍床上躺一下,起先她一直不肯,说会弄脏我的被子,我故意笑着告诉她:“没关系,等病好了,你再帮陈老师洗被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相处中她由原本害怕我变得信任我也乐意与我交流,好几次她都主动找我谈生活、谈学习。我告诉她:“你爸妈不在,如果生活上或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可以随时告诉老师。”新年到来时她还送我一张贺卡,上面写道:看那枝头绽开的鲜花,是你辛勤汗水浇灌。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贡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的甘露,浇开我理想的花朵,你用心灵的清泉,润泽我情操的美果。尽管我知道这不是出自她之手,然而我却从心底感到满足,似乎看到自己的关爱正如一股涓涓细流,潺潺流向学生的心田。

在我的班级里,类似A同学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好几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愿尽我所能,将“师爱”化作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伴随“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摘要:教师的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留守儿童”心田的雨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竭尽所能,将“师爱”化作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伴随“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 篇二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输入,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开,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许多孩子由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在家里缺乏亲情关爱,缺乏正确的引领。

为此,我们对本园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调查,各班利用家长会对班级留守儿童进行统计,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全面有效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据统计,我园的留守儿童上学期有57人,占幼儿数的15%,本学期65人,占幼儿数的18%,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

二、案例片段点击

一凡的爸爸妈妈在北京经营茶叶生意。一凡喜欢玩电脑游戏,爷爷担心他的视力,批评了一凡几句,一凡生气地拿起木棒敲打家里的茶叶箱,一边嚷嚷:“叫他们回来!叫他们回来!”爷爷奶奶只能无奈地在一旁抹泪。

凌志爱吃零食,要求爷爷每天要第一个来接他,再到街上买零食吃,一旦不能满足就哭闹,甚至在街上打滚哭喊。

相关的留守儿童案例还有很多,在此仅列举一二。我们看到幼小的孩子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的关爱,留守儿童个性化的心理和亲情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有祖辈的老年人、亲戚、保姆、托管部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教育幼儿的经验,与幼儿园及老师沟通不够,影响了对孩子正常的、有效的教育。

三、努力与尝试

1.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做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留守儿童电话联系簿,便于随时检索,方便家园沟通工作,做到把温暖送到每一个幼儿身上,杜绝遗漏现象。

2.发挥幼儿园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

(1)爱心妈妈、爱心家长,开展关爱活动

留守儿童年龄在2周岁半至5周岁,这一时期的孩子情感已经是十分丰富,有强烈的情感需求。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和父母分离,不能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为此,我园积极倡导班主任争当“爱心妈妈”,围绕留守儿童的教育开展六个一活动:上传一组照片、共同阅读一本图书、向家长开一节课、宣传一组育儿文章、和孩子一起过生日、画一幅画送给远方的爸爸妈妈,让孩子重新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大家庭的温暖。爱心妈妈从各方面给予孩子关爱,从孩子的情绪、习惯培养、学习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帮助。留守儿童生日到了,爱心妈妈和小朋友一起为他们戴生日帽、生日花环、唱生日歌,送上温馨祝福。

爱心家长助教活动,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或特长到幼儿园开展助教活动,让留守的孩子体验来自爱心家长的关怀。有的孩子妈妈煮得一手好菜,到幼儿园里和孩子们一起择菜、洗菜、做菜,留守儿童仿佛又重温了来自妈妈的温暖;有的孩子爸爸是体育老师,到幼儿园里和孩子们一起运动游戏,让留守儿童体验了父辈的关爱。

(2)搭建亲情链接平台,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利用六一儿童节、新年等节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文艺表演、体育竞赛活动,在亲子联欢会上,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表演的太极拳、扇子舞、剑术博得了满堂喝彩。在教师的关心教育下,小小年纪的他们学会了理解家长,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关心在外务工的父母。我们还鼓励留守儿童和家长、老师一起自制图书,亲子合作制作教玩具。周一的升旗仪式,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展现了他们自信、自强的一面。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由于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使原本就宠爱孙子孙女的老人对他们愈发娇惯,对他们的要求有求必应,一旦不如意,这些孩子就发脾气、哭闹。针对这一情况,班级教师在原有的家访制度基础上,实行不定期的家访、离园前的短暂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家长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对家长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教育留守儿童。

(3)发挥教育优势,宣传科学育儿方法

发挥网络传递信息迅捷的优势,各班利用班级主页上传留守儿童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照片,做到图文并茂,使在外务工的家长们通过网络就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家长在班级主页上学到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班级开展的活动,班级主页成了亲情连接的一个温馨纽带。

认真填写《幼儿发展手册》,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在园情况,同时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方法。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给予家长直观的现场指导。特别是上了年纪的监护人觉得受益匪浅。家园互动墙每周都有留守儿童的美术作品或书写作品展示,树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每月的育儿知识宣传,给予了家长更多的帮助。《家教乐园》定期出刊,通过实例向家长宣传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上一篇:隐名出资协议下一篇:下基层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