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惯为话题作文

2024-07-05

以习惯为话题作文(共12篇)

1.以习惯为话题作文 篇一

以习惯为话题的作文8篇

作文一:习惯

这是一张越野赛第一名的奖状,为了它,我提前半年与爸爸一起晨跑,就是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也是要给班级锦上添花。初秋的早晨已有些寒意,可我还是穿这单薄的衣服,跑了出去,和爸爸一起锻炼。踏着晨霜侵袭的落叶,沙沙的脚步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偶尔看见几个老年人在灰白的晨曦中推手、劈剑,甩扇,那一招一式是那么投入,让我信心十足。砧骨的寒风呼啸着掠过大地,击打着窗棂,仿佛在向我xx:“你还敢来吗?”“我敢!”我胸有成竹地穿上衣服,冲进了晨雾,寒风夹着飞雪向我刮来,我毫不惧怕,仍然昂首挺胸地笑风斗雪。那次大雪齐膝,我还是冲过了雪地,深一脚前一脚地“走”完了全程。惹得那些经常晨练的老人赞不绝口:“好孩子,就该这样……”小燕子挟着温暖的春风呼喊着飞向大地,万物复苏。越野赛终于开始了。积蓄了一冬能量的我,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越跑越快,在终点线上,老师和同学惊奇地发现瘦小的我居然第一个冲过了终点!

为了心中的理想,执著拼搏,终于如愿以偿。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这个年度的“三好学生”对我来说是多么地至关重要,它是我小学生活的总结。为此,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发现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溜号,成绩不稳定,于是我决心不再溜号。一次课上,老师正反复讲一个知识点,我思想的小野马又要四处乱跑,猛然响起自己的誓言,便赶紧悬崖勒马走回正轨,倾听老师的讲解。就这样,我每天在自己的日程表里忙得不亦乐乎,望着呈上升趋势的自己的名次,我心中窃喜。终于,令我心仪的投票时刻到了,唱票员大声唱着:“xx,一票!”眼看着别人的票数一路狂飙,而我的“正”字还差一画。我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忽然,唱票员洪亮的一声:“陈奎元,一票!”我才暗暗舒了口气此后我的“正”字已经快写不下了,就这样我成功地当上了“三好学生”。

为了既定的目标,执著追求,可以梦想成真。

阳光倾洒在小屋中,满墙的奖状熠熠生辉。正如那句名言“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是成功的垫脚石。

作文二:习惯

从讲台到第六张桌子是七步,从第六张桌子到讲台也是七步。

这是我们班每一位授课老师的行走路程,从来没有哪个老师走过七步。他们的共同习惯是:走到第六排,马上转身折回。似乎那儿立着一堵墙,阻隔着另一个世界。从第六排往后,是差生的范围,但也许连他们自己都已忘记了这一点。因为没有老师的关注,他们已习惯了“默默无闻”、“独立生活”。

语文课上,空气分子像被加了温一般,异常活跃。语文老师在那七步路上踱着方步,口中叫着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每叫一个名字,都会带来一段精彩的演说和一通浑厚有力的男中音的赞扬。忽然,语文老师的手停在了半空,身子前倾,左脚抬着,似一尊被人控制的木偶。教室里一下子静得出奇,五十双眼睛齐刷刷地转向了那还未落地的脚。每个同学的脸上都写满了惊奇,就像哥伦布突然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语文老师也像是意识到了什么,马上把那前伸的腿抽了回来,并后退了一步。学生们不禁发出了一片唏嘘声,也许是因为没能看到他们所盼望的结果吧。而语文老师热情依旧,于是,空气又欢快地跳起了华尔兹。

习惯是不易打破的,每位老师都如此。

数学辅导的时间到了,数学老师习惯性地穿梭于前六排学生之中,夸赞声、讲解声连续不断,师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就如一个热闹的集市。而后两排的学生却我行我素,手捧小说,在那儿细细地咀嚼,就似那“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圣贤书生——他们已习惯了“集市”的嘈杂。

三年过去了,习惯一直被保持着,连毕业典礼对它都无能为力。

在异彩纷呈的教室内,班主任兴奋地分发着糖果,脸上的微笑几乎溢了出来。转了一圈之后,他盯着手中的糖果,愣了:怎么剩了这么多?他大声问:“谁还没有?”一个同学小声说:“后两排还没发。”原来,他走到了第六排就又习惯性地折了回来。但后面两排的同学却每人嘴里都含着一颗糖,那是他们自己买的,他们已习惯了“独立自主”。

习惯最终也没有被打破。

其实,习惯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只不过多走半步而已。

作文三:习惯

高汀曾经说过“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是的,习惯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伟人,而一个坏的习惯可以毁灭一个伟人,养成一个习惯,就如同吸毒者吸食xx一样,一旦上瘾,想要戒掉是很困难的,而习惯养成后想要去改变它,那就必须付出比养成多很多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会有很多好的与坏的习惯,而我也是这些人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一辈的孩子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被家人宠爱惯了脾气很燥,如同一堆枯材一样,一点就着,尤其是进了初中,有点自己的小思想了,或多或少都养成了说粗话的坏习惯,在你平时还没注意的时候粗话已经进入了别人的耳朵里,你想去控制可是你无能为力,我也是这样,再说出口以后才会发觉,为此我没少受家人老师的批评,我一直是左耳进右耳出没当回事,可是渐渐长大了,步入了社会,心智开始成熟,自己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坏的习惯,无论捏成绩有多么优秀,你的才艺有多么出众,在你与人交谈中都会给人留下一个坏印象,以至于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使你的优点都隐藏于你的坏习惯之下无人发现,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改掉它,后来每当我说出粗话之后我就会用手狠狠的掐自己的嘴巴,即使再大的疼痛我都能那个忍受,后来就变成了在即将说出口的时候把粗话咽下,使它无法与世人见面,过了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很长时间没有说出口了,我没有刻意的压抑也没想起要说一句粗话,当时我很开始,觉得当初所受的疼痛是值得的.,从此我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开始有了自信,我不必再担心不经意间有粗话流出,也不必担心会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所以我很开心,家人朋友也为我高兴,一个小小的插曲也使我受益良多。

我们这一代有太多的责任,有很多双眼睛都是默默注视着我们,90后也应该自豪的告诉世人我们有我们的担当,我们不是被宠坏的小孩,从现在起严格要求自己,展现出90后不一样的面貌!

作文四:习惯

金秋时节,黄色铺满了大地,这也是农民最忙碌的时节。爸爸妈妈来到大姑家帮忙收割庄稼,只留下我和弟弟在家里写作业。

弟弟还小,才上幼儿园,刚刚开始学写字。看他拿笔的样子,颤微微的,有点不稳,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看到他那稚拙的样子,得挺有意思的,看着看着,便陷入了沉思。

我小的时候,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医生,他们都很有文化,很早也就教起了我,识字、背儿歌等,他们是我最早的老师,不记得当时的情形了,也许当初的我拿起笔来也像弟弟一样的笨拙,一样的摇晃吧,到现在已想不起来了。按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应该是很优秀的,可是由于我们也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也许太溺爱我了,也许是条件太优越了,我也养成了许多坏的习惯。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胡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对我们很和蔼,可那时的我很懒惰,不爱学习,也不爱完成作业,天天就想着玩。

到了三年级,换了张老师教我。虽然她的一只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但她是一位对学生和蔼、有耐心又认真负责的老师。一次上课,我没有注意听讲,等到做题的时候自然就不会了,一直憋着,眼看着别人都写好几道题了,我却一个也没有做上来。这时细心的张老师走了过来,给我做了耐心的讲解,直到听明白了为止。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这也让我不注意听讲、不懂装懂的坏习惯有所改善。我不爱写作业,放学后她就把我带到家里,她看着我写,让我懒惰的毛病一点点的好转。

到了五年级,赵老师教我。她对我很细心,也特别关心,她知道我上课精神爱溜号,便安排了一个学习比较好而且负责任的同学作我的同桌,只要我一溜号,他就碰我一下,下课就没完没了地说,没办法,上课认真听吧……

时间过得可真快,现在的我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可小时候的那些缺点还时不时的体现出来,虽然是很明显了,但它们毕竟存在着。唉,改掉一个不良的习惯,真的比养成一个好习惯还难啊!

“哥哥,你看我写的行吗?”弟弟用企盼的眼神看着我问道,我这才回过神来,看着本子上歪歪扭扭的数字,耐心地把着他的小手,说:“弟弟,你看,应该这样……”

作文五:成长的习惯

那天中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玩“八仙过海”。班中的肖翰阳,就是那个肖大块头,玩起了“单指撑尺”,从左到右,一路炫耀。忽然,“啪”,米尺像是被磁石吸引一般飞窗而过,摔碎在附一楼的楼顶。大家静下来,齐刷刷把头伸向窗外,耸耸肩,无可奈何。“大块头”这时犹如一只被风腊的老鸭,挂在窗口。肠子都悔青了的肖翰阳一脸委屈任由大家嘲笑。唉,我心善良啊,看不得人家难过。中午我跑到文具商店又买了一把和上次一摸一样的米尺。由于时间不长,老师上课时似乎都没发现米尺的更换。

但是,你想想啊,我的那些同学,都是“狗肚里盛不了四两香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习惯需要慢慢养成。

记得那是三年级,我在徐州市青年路小学读书。

“咔!”“呀!班里的教学米尺断了!”陶同学大喊。同学们纷纷围拢到讲台前,盯着那位不知所措的同学七嘴八舌起来。“快去告诉路老师!”班长发话了。几个班干部屁颠屁颠向老师办公室跑去,后悔的李同学把米尺捡起来,脸红红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试着对接,终究不能成功。谁都知道,迎接那位同学的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我为李同学捏了一把汗。

下午就有路老师的课,她是一位喜欢用米尺指题、敲击课桌的严厉的班主任。怎么办?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买一把一摸一样的不就“瞒天过海”了吗。说干就干,中午我就花了2块钱买了一把米尺放在了教桌上。老师就是老师,下午的课上,我们这一切都被老师知道,他表扬我为班级着想的同时,也批评了那位李同学不细心。做好事,受表扬,那个事可比蜜甜呐。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爸爸妈妈教我要养成的好习惯。

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米尺又遭遇不幸!的家伙。没隔一天,知道来龙去脉的路老师非常隆重地表扬了俺,说俺帮助别人不惜代价,肖翰阳理应把尺子钱给俺,云云。俺被夸得有点晕晕的。

帮助他人是我的好习惯。好习惯伴我一起成长!

作文六:受益无穷的好习惯

一个人拥有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会使一个人终生受益无穷。我就有一个使我受益的好习惯——早上听读英语。

记得三年级刚学英语的时候,我的口语能力很差,我不想读课文,可一看到班里的同学比着读课文的时候,我也想与他们比试一下,于是,我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超过他们,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早上听读英语。

每天早晨我都起得早早的,先将录音完整听一遍,在脑海里有了印象,然后再模仿录音读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在大脑里努力寻找记忆,这样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我养成了早晨听读录音的好习惯。还记得一个清晨,我发烧了,感到浑身无力,但我一看听读英语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想,我一定要振作起来,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否则英语成绩还是会下降,想到这,我艰难地从床上坐起来,又拿起课本读起来……渐渐地,书本中的内容我都熟记于心,口语能力也提高了,富有了情感,我的信心倍增。

又是一堂英语课,老师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教室,只见她把茶杯往讲桌上一放,拿起英语书,在我们面前晃晃,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英语比赛,看谁读得“let’talk”好,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欢呼起来,我也劲头十足,只见XX同学站起来,就晃着脑袋读起来,每个字母都是那样清晰、那样圆润,读完后,大家都为他鼓起掌。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同学,看着大家这样高的劲头,我也举起了手,老师看见了,眼睛里流露出喜悦的目光,马上叫起了我,我拿起课本,看了一眼老师,马上投入到课文中去了,我不紧不慢把每一个字母都清晰地吐出来,遇到不会的词,就努力想前几天读的内容,过了一会,我总算把整篇文章富有感情地读了下来,老师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带头鼓掌,同学们也随之热烈地为我鼓起掌来。在掌声中我激动极了,我想,能有今天的朗读水平,完全是靠自己养成了一个听读英语的好习惯,今后我一定要坚持下去,让自己受益更多。

同学们,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让我们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自己受益终生吧!

作文七:好习惯

“唉!都怪自己,因为找东西浪费了时间,害得一向不迟到的好学生,挨老师批评。”第一节下课后,我坐在座位上,还在想着这件事。

我从小就有个坏毛病,用完东西不放回原处,总是随手一放。为此,不知妈妈说了我多少次。今天早上,我可得到教训了。昨天,老师说:“明天的课,需要带圆规,请同学们明天把圆规带来。”回到家,我写完作业,把书包收拾好,虽然想到圆规的事情,但心想:圆规就放在文具箱里,明天早上起来再说。于是,我写完作业,背背英语,便去睡觉了。

早上一起来,我吃完早点,就在文具箱里找圆规。可是,这圆规像是在和我玩捉迷藏,无论我怎么找,就是找不着它。文具箱里没有,书桌上没有,抽屉里也没有,我又气又急,看看表,时间快到了,我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把圆规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用完随手乱放。我的额头开始冒出汗来了,把已经穿好的防寒服又脱了下来。我开始搜索我的记忆,我这些天没有用圆规,圆规到哪里去了呢?难道它长腿跑了?我忽然记起来上周做手工好像用过,哦,想起来了,上次用完后掉在地上了,我当时没有捡起来。于是我就趴在地上,四处看,又焦急的地用手在桌子上不停地摸,啊!终于在书桌的后面找到它了!我心里一阵高兴,赶快从地上爬了起来。啊,已经快八点了。我赶快背起书包,冲出了家门。我来不及把衣扣扣好,把鞋带系好,更没有去照照镜子,便一路狂奔地向学校跑去。当我气喘嘘嘘地站在教室门前时,我的一副狼狈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妈妈的话说得对,一个人的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好的习惯决定命运。用完东西后,就应该把它放回原来的固定的位置,以便下次使用的时候好拿。做到学习生活有条理。这样,养成好习惯后,也就不感觉费事了。今天我只是迟到了,没有耽误什么大事,如果我毕业考试时找不到准考证了?唉,看来我这个坏毛病真的要彻底和它说声“拜拜”了。暗暗地下决心,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从今天开始……

作文八:习惯

我曾听过这样的一个笑话,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曾在厕所里遇到了局长,于是他脱口而出:“局长您也亲自上厕所?”仅这一句话,我们都会大笑不止。但笑过之后,是否发现有些什么东西值得我们深思?在生活中,许多人都会这样。那些小职员在其它场合总是“局长,您能亲自来真是不胜荣幸。局长,你能亲自……”久而久之,这些话已成为习惯,哪怕是时间、地点、环境都已改变。

这些公务员平时见到比自己大的官就会毕恭毕敬,溜须拍马,讨好卖乖,见比自己小的官就装清高。

然而,就这公务员的习惯,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种种习惯,有恶习,当然也有好的习惯。

如果养成了恶习,它就会如影随形,很难摆脱。不管你多么善于伪装,习惯却怎么也藏不住自己的尾巴。

好的习惯就像锦上添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坏的习惯却如江堤蚁穴,会非常的讨人厌恶。

记得从《哈佛家训》一书中有一个故事叫“10秒钟惊险镜头”就在这只有10秒钟的时间,却让每个人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足足肃静了10分钟。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扳道工去扳动道岔,突然发现他的儿子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正是要进站的火车的那条铁轨上,他为了避免一场灾难,没有去抱自己的儿子,而是威严地朝着儿子高喊了一声,“卧倒”在此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而在这一瞬间,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轰,火车驶了过去,上帝保佑,那个小男孩毫发未损。”

在记者采访中,发现他的儿子竟是一个弱智儿童,只是在他和儿子玩打仗游戏时,他喊“卧倒”时儿子就会立刻执行命令。

只是在这生死一念之间,习惯让一个智商不高的孩子采取了正确的行动。一个快速“卧倒”让他化险为夷。

父亲忠于职守的习惯改变了两列火车上旅客的性命,儿子服从命令的习惯也拯救了自己的命运。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习惯是第二个上帝!你能说不是吗?

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观察。寻找美好事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过程。

好的习惯会慢慢变成美德,当习惯成为一种美德的时候,它就会像风一样让每一棵树跟它一起和谐地摇摆。

2.以习惯为话题作文 篇二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 以“底线”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要就该作文材料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选定立意时, 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能体现材料、话题的本质意义, 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高远和深刻, 自己有话可说。

底线的内涵是什么?底线是最低限度, 是不可以逾越一步的界限。它关系到自身行为的一个需要固守的界限。比如信仰、道德、良知、人格等等, 这些做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就是人生的底线。譬如说对待亲情很珍惜, 对待爱情不背叛, 成就事业靠实力, 所得金钱要合法等等, 皆是人生底线。陶渊明、朱自清、齐白石因为把握住了做人的底线, 而名垂青史;秦桧、汪精卫因为失守了做人的底线而遗臭万年。这些是历史事实性材料。剽窃抄袭, 官员公款赌博、庇护走私;医生销售假药、索要红包;商人偷税漏税、伪造假账, 这些是现实性反面事实材料。现实生活中, 做人或做事不可逾越一定的规则或最低限度, 超越或突破了, 就会付出代价。

“道德底线”在不同的领域、场合, 对于不同的人, 情况是不同的。应该具体分析出哪一种道德。如守信、爱国、忠诚、善良、仁厚、能关爱别人、有奉献精神等。坚守人格底线, 具体分析出是维护自身的尊严, 坚持自己的追求, 志趣, 信仰, 原则等。坚守伦理底线则应分析出恪守孝道, 虎毒尚不食子之类。坚守伦理底线则应分析出恪守孝道, 虎毒尚不食子之类。就道德、伦理、人格、做人而言, 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 就是处事的最基本的准则, 也是人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假如我们为公众设定一个过高的道德底线, 结果会怎样?汶川地震后, 有人心怀大情大义, 舍弃一切去救灾。他们的美德值得敬重, 也可鼓励每一个人都向他们看齐。但是, 我们不能强制每个人都必须做到舍己为人, 因为那是道德上限。我们只能要求一个人必须做到坚守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毕竟是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得逾越的红线;在正常情况下, 在可能达到更高标准的时候, 我们需要追求, 需要超越。卓越的人格和完美的人生, 呼唤着超越。我们没有完美的人格, 但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底线上, 向着更高的高度攀升。

其次, 设置好的分论点, 论证才能形成严密的逻辑链。

当一篇议论文立意明确之后, 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 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常规的分析法, 即面对中心论点, 可以提一些问题, 如“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 然后再进行筛选。

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对金钱坚决说不, 这是良知的底线;敢于质疑权威, 坚持事实, 这是求知的底线;一心为民, 精忠报国, 这是为官的底线。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 守住自己的底线, 创造人生的辉煌;守住自己的底线, 缔造企业的传奇;守住自己的底线, 铸造了民族的傲骨。 (2) 坚持自己的底线, 方可赢得他人的尊重;坚持一名企业家的底线, 方可赢得人们的认可和赞誉;坚守良知的底线, 方可赢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脱。 (3) 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了商鞅变法的壮举;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了海尔企业跨国公司的梦想;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4) 坚守道德底线, 为自己赢得荣誉;坚守道德底线, 为企业谋求利益;坚守道德底线, 为国家赢来别国的尊敬。从“怎么办”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 坚守底线, 需要破茧成蝶的耐心;坚守底线, 需要舍己为人的勇敢;坚守底线, 需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心。 (2) 底线, 需要我们用坚韧的毅力去坚持;底线, 需要我们用奉献自我去支持;底线, 需要我们挑战自我去打破。 (3) 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一颗诚实的心;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不畏死的精神。 (4) 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执着自信。

3.以谚语为视角看康巴藏区习惯法 篇三

关键词:谚语;康巴藏区习惯法;法治甘孜建设

中图分类号:H136.4;D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99-02

谚语这种口头文学在康区拥有非常普遍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谚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成为处理各种纠纷的准则,衡量是非的标准,惩恶扬善的武器。尤其是一些法律谚语,在纠纷处理中的作用就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康区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了政协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委、甘孜藏族自治州文联、甘孜州民族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著的《雪山文脉——甘孜州藏族民间歌谣谚语集萃》作为基本语料进行研究。该书收录了康区谚语约1700余条,是目前为止收集康区谚语较全面的书籍之一。该书中涉及到法律的谚语有100余条,这些谚语从刑事、民事、诉讼、婚姻等不同方面反映了当地人民传统的法律理念。

一、康巴藏区谚语的特征分析

(一)广泛性

康区谚语涉及面非常广,在农牧业、商业、劳动、学习、自然、道德修养、神佛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关谚语,几乎人们所有的生活领域都有谚语的存在。如:“冬雪下三场,来岁兆丰年”,是康区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业生产方面的经验;“轻重用秤称,多少用升量”,反映了康区人民在商事交往中的基本规则;“勤劳的人幸福,好吃的人受苦”,就表现了康区人民以劳动为荣的优良品格。

(二)简洁精炼性

康区谚语蕴含的哲理丰富,具有一定的训诫功能,概括性强。这与康区的歌谣、民间故事等其它文学形式重抒情、重歌咏、重铺陈的特点截然不同。如:“吃饭的碗要大,做贼的胆要小”,“罪人应该惩处,破口要打补丁”,“适合破绽大小的补巴,符合罪恶轻重的刑罚”,都是广大康区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法律知识和经验简短的概括和总结,与我国现行成文法中所蕴含的法律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谚语在康区发挥着预测、指引和教育的功能。

(三)形象生动性

康区谚语是康区口头文学形式之一,通常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出意义深刻的哲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引教育作用。如“无果实的穗头翘得高,无本事的人尾巴翘得高”,“一年四季有冷暖,人生一世有苦乐”,这些谚语都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动形象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四)受藏传佛教影响大

公元7世纪初,佛教传入雪域高原,在与藏族的本土宗教——苯教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较量后,佛教逐渐完成了与藏族社会的融合,进而形成了在藏区占主导地位的宗教——藏传佛教。《雪山文脉——甘孜州藏族民间歌谣谚语集萃》中关于藏传佛教的谚语就多达50余条,这些谚语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藏传佛教对康巴人民的重大影响。如:“虔诚信仰获神力,心不犯疑诸事成”,“除非菩萨与上师不脱帽,除非白色的帐篷不低头”,“佛殿里射箭,有处拉弓无处射”,这些谚语所反映的内容都与藏传佛教有密切联系,由此折射出藏传佛教对康区人民生活及康区谚语的深远影响。

(五)阶级性与平等性并存

康巴藏区在解放之前,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主阶级拥有广阔的土地、财富和特权,广大农奴处于被压迫的状态,社会地位低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形成的部分谚语就折射出阶级性的特征,如:“皇帝口中的美味,是穷人身上的汗水”,“先看出身的贵贱,再看名望的高低,后看死法的善恶”,“家贫寒,受人欺,衣衫烂,遭狗咬”。正是由于农奴长时间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他们渴望平等的愿望就更加强烈,这在康区谚语中也可见一斑,如:“财主和穷人的儿子,都是用奶汁养大的”,“太阳光辉和死亡,对所有人都平等”。由此可见,康区谚语具有阶级性和平等性并存的特征。

二、康巴藏区谚语所蕴含的法律文化

目前搜集到的康区法律谚语约100余条,涉及到民事、刑事、诉讼等多方面的内容,折射出康区人民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形成的朴实的法律文化和法律理念,具有广泛的社会调整功能和社会规范功能,是康区习惯法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一)康巴藏族的司法观

“你有官司我有嘴,你有仇人我有勇”,“在大法官的法庭上,有时间讲,有时间听”。这两则谚语就表明康区人民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要听取双方意见,注重辩护的作用。康区人民传统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及依据与我国现在法庭审理案件的程序及适用的法律有很大的差异,但共同点也很明确,即双方当事人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为维护自身权益而辩护。“打官司过夜,男人会说成女人”,这则谚语反映了康区人民对纠纷处理的及时性的要求,纠纷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其公平性就会受到质疑。这充分说明康区人民在传统法律实践中已经具有了诉讼期间和注重公平的法律意识。“没吃官司是幸运者,没有负债是富豪人”,这则谚语就反应了康区人民厌诉的诉讼观念。在康区历史上私力救济比官府救济更加盛行,当发生纠纷时人们更愿意请高僧大德或其它社会上有名望的人进行调解,而非进行诉讼。这种诉讼观念至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康区人民的纠纷解决方式。

(二)康巴藏族的民事观

康区谚语中有很多也涉及到了康区人民的民事观。这些谚语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涉及到康区人民在民事领域中的基本准则——诚信;第二类是关于康区人民对债务的基本态度及其折射的法律文化。“诚实比珠宝贵重”,“不守信用,犹如两面翻面的饼子”,“讲今生有信之言,立来世不变之誓”,这些谚语都反映出康区人民在民事交往中形成了注重诚信的法律文化,这与我国现行民法中确立的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父辈欠下的陈年旧债,子孙三代还要继续偿还”,“即使天天向康宁寺进香,欠了它的债还是要还的”,这两则谚语就反映出了康区人民欠债还钱的朴素的法律思想,这与现行法律中关于债的履行的要求是一致的。

(三)康巴藏族的刑事观

康区谚语中也有很多包含了当地人民在长时间的法律实践中形成的刑事法律思想,从谚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康区人民对于相关刑事行为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准确了解他们对刑事问题的法律观念。有罪当罚是康区人民形成的首要刑事法律思想。“猛扇翅膀的小鸟,是矫健鹞鹰的食物;四处行窃的窃贼,是官府法庭上的展品”,“罪人应该惩处,破口要打补丁”,“好人应该奖赏,恶人理当惩罚”,这3则谚语清晰的表明了康区人民有罪当罚的刑事法律思想,这与我国现行刑法的基本思想如出一辙。“适合破绽大小的补巴,符合罪恶轻重的刑罚”,“依据罪恶惩处,根据洞口补补丁”,这两则谚语表明康区人民在法律实践中已经初步形成了罪刑相适应的刑事法律思想,而罪刑相适应原则也正是我国刑法确立基本原则之一。但是,在康区形成的传统刑事法律文化中也有与现代法治精神不相符的内容,这在康区谚语中也有反映,“岩上的獐子滚石头,河中的鱼儿把命丧,无辜的灰鹿陪命价”,这则谚语就生动的揭示出在康区历史悠久且普遍存在的“陪命价”现象。以罚代刑、以钱抵命的习俗在康区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故直到现在,“赔命价”在康区某些地方的刑事案件处理中仍被使用,但这一制度与现代社会的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相违背的。

(四)康巴藏族的婚恋观

在解放前的康区,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并存。一夫多妻制主要存在于农奴主阶层,主要是由于绵延子嗣及显示社会地位的原因。一妻多夫可分为兄弟共妻、父子共妻、朋友共妻3种形式,其中以兄弟共妻最为常见。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既可以增加劳动力,又可以避免因分家导致的家产减少,也是被康巴藏区所认可的一种婚姻制度。但在这3种婚姻制度中,一夫一妻制仍然占主导地位,是康区人民最推崇的婚姻制度。“美酒虽香,过量了便是毒;骏马虽快,跑乏了像块石头;美女虽年轻,结交多了是祸根”,这则谚语就生动的表明一夫一妻制为康区人民所崇尚。在婚姻缔结的方式上,康区在解放前存在包办婚姻和因自由恋爱而缔结的婚姻。婚姻自由是康区人民所向往的,这在谚语中就有所体现。“箭插在神山上犹可拔出,小伙子爱上姑娘无法分离”,“父母虽然把婚事包办,两厢钟情的姻缘难移”,这两则谚语就折射出康区人民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五)康巴藏族的平等、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观

康巴藏族是一个崇尚平等、公平、正义的民族,这在其谚语当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法纪应从自己严格遵守,绳子则应从木桩松开”,这则谚语强调社会中的每个人要平等的遵守法律,严于律己。“人要公正,饭要可口”,“只要国王心公正,说服臣民并不难”,说明公正是为康巴人民所认可的基本价值观念。“漂亮与否在人群中分辨,有无道理在法律前衡量”,这则谚语就折射出康巴人民对法律的信仰。康巴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平等、公平、正义的法律文化也正是我国现行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

三、康巴藏区谚语对该地区法治建设的启示

康区谚语是康区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简练易懂,形象生动,朗朗上口,流传久远。与此相反,法律条文则专业性强,不易理解。尤其是在康区,近些年来虽然文盲率大大降低,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康区藏族之间的交流也多用藏语,对汉语的掌握程度普遍不高,要想理解运用晦涩的法律困难比较大。由此,我们在康巴藏区进行法制宣传、推进法治工作时,就可以把现行法律的语言转化成生活化接近谚语格调的形式,人们在通俗的语境中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含义,更便于理解和运用。

康区谚语不仅是文化遗产,其中的法偐更是包含了丰富的法律文化,是康区重要的习惯法资源。诚如上文所分析的,康区谚语中有关于诚信的民事法律观念,也有罪刑相适应的刑事法律思想以及平等、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观等,这些法律观念和思想正是我们当代法治的基本理念。由于谚语在康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口头文学,其中的一些法律思想也是被广大康区人民所认可的,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将康区的一些优秀的符合法治要求的谚语引进到法律生活中,来推进康区法治化的进程,使国家的法律精神更容易被广大康区人民接受理解。但是,在康区谚语中也包含着一些不符合现代法治观念的思想,这样的谚语一定要排斥在康区法治建设之外,以期逐步实现在不断的法治意识灌输中使良性的民间知识逐渐与法治有机结合,推进康区法治化建设的进程。

——————————

参考文献:

〔1〕化振红.藏族社会基本特征的民间视野——《藏族谚语》解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霍存福.法偐: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民间形态——汉语谚语的法文化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

〔3〕政协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委等.雪山文脉——甘孜州藏族民间歌谣谚语集萃[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4〕易军.谚语中的法文化——民间法的视野[J].广西社会科学,2011,(11).

〔5〕李红,赵云红.藏族婚姻习俗与现代婚姻法的冲突与调试[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10).

4.以习惯为话题的作文 篇四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好习惯造就人,坏习惯毁灭人。习惯左右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人的选择和命运。专家的研究成果证明,人类90%的行为出自习惯支配,对生活中无以计数的问题的处理,无不打上习惯的印痕。习惯让人行为敏捷或行动笨拙,习惯使人聪慧灵透或者呆头呆脑。习惯是天使,也是魔鬼。好习惯催人奋进,能够让人插上翅膀,飞向天堂;坏习惯则一害终生,让人铐上锁链,坠入地狱。

过去我写字越写头越低,握笔也喜欢抓住笔尖。这看起来是小事,但它不仅仅影响了我的视力,影响我写字的质量,更养成我做事随便,不认真的坏习惯。为此,我为自我专门规定了每一天十分钟的练字任务,练字中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经过这样反复长久的训练,此刻我逐渐改掉了做事随便,不认真的坏习惯,养成了对待凡事都认认真真的好习惯。

小时侯妈妈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上学后,教师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我自我也经常想:“我将来要做什么?”“实现梦想,做一名成功人士”是妈妈、教师的期望,更是我自我的愿望。怎样实现梦想,走向成功之路呢?

我从古人留下的《三字经》中受到启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天资也是相近的,但后天的学习和所构成的习惯却让人与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谁有好习惯,谁就能走向成功之路。

我从伟人的事迹中受到教育。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爷爷从小酷爱读书。他读书养成了“四多”习惯:“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的书架上藏有十多万册书,一本《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上头写满了批注语和各种符号。正是这些好习惯,促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气度非凡的一代伟人。

每一天清晨5点钟我准时起床,揉揉的睡眼,起身打开了卧室的小窗。一股子清凉的微风吹进了小屋,夹带着淡淡的花香,给小屋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气息。在这样一个舒适而清新的环境下,我开始了一天的晨读。录音机里放着流畅的英语朗读,我专心致志地跟读着。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单词都似乎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使我的心境格外畅快。听着这录音机,读着这单词,我仿佛在英语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养成晨读的习惯,它使我系统地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它将我带进一个知识的宝库、一条知识的长河,使我不断地去挖掘知识的宝藏、追寻知识的源泉!

上课认真听讲,进取回答问题,回到家第一件事完成作业,也同样是我的好习惯,也正是因为这些好习惯,使我一向是学校的佼佼者,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好习惯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

叶圣陶爷爷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转化为好习惯。”训练,能养成我们良好的写字习惯,也同样能养成我们礼貌礼貌,刻苦学习等其它习惯。

5.以习惯为话题作文 篇五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如今,有多少孩子因为与电脑电视接触过多或坐姿不对等,而为这扇窗户套上了一层厚厚的玻璃!我就是这其中一个。小时候我的视力很好,很远的地方什么都能看见。后来,家里有了电脑,网上的各种小游戏使我每天都不得不去“蹭一顿”。渐渐地,我的眼睛开始不对劲了——我发现原来坐在第四排的我看黑板上的字有些模糊,吓得我赶紧告诉妈妈。妈妈说我玩电脑的次数与时间都太多了,于是让我少玩电脑。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我觉得坐在第四排已经完全看不清了!可是那段时间我并没有玩电脑看电视啊!这令我陷入了惊慌与不解的漩涡之中……

一天正在上课,我低着头做笔记,老师突然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后背,温柔地说:“何怡娴,以后写字时可千万不能趴着写作业,这样既对你的骨骼生长不利,又对你的眼睛有害!可要注意哦!”老师的一席话终于解开了我的疑惑。从那开始,我不再趴着写作业,而是开始挺直腰板,眼睛离书本有一定的距离。

现在早已配上眼镜的我后悔莫及,可我决心要将视力好起来!所以我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坐正确的坐姿……自从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度数增长的越来越小了。

6.以习惯为话题的作文1200字 篇六

当我们一直往前走的时候,总是习惯低着头,忘却了身边的风景,忘却了身后的呼唤,忘却了前头的目标,一心想要习惯,将自己伪装成貌似很老成的样子,在一张又一张虚伪而沉重的面具下,会是怎样呆滞的面庞,是否还能记起当初的梦想。幼年,涉世未深的我们,稚嫩的脸上还带着鲜活的笑颜,偶尔几句天真的话语惹得旁人哭笑不得。年少的我们,还不懂察言观色,还不懂顾及颜面,我只知道那时的生活是自南自在、无拘无柬的。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人们开始抑制我们的天性。他们借口“玉不琢,不成器”,堂而皇之地把我们禁锢在家中。梦里那片碧蓝的天空蒙上了一层阴影。望着窗外嬉闹的小伙伴们,我们对自己说:“习惯就好了。”

少年时代理应洋溢着青春的色彩,描绘着明艳的图画。可我们早已肩负学习的压力和上辈人的厚望。扇动着羽翼未丰的翅膀,就要去搏击所谓的风浪。成堆的书本,没有尽头的作业,早起晚睡的作息时间,无不重重地砸碎了幻想中的美好生活,交织成只有黑白灰的青春。

在一个又一个的规则下,我们被束缚得像个小木偶,没有了叛逆的行动,没有了张扬的青春,怎么能称得上青春呢?我们本应成为自由翱翔的雄鹰,却为何变成了圈养的小鸡。既然被圈养,又怎么能担当在苍空中搏击的重任呢?从书山中抬起架着眼镜框的苍白面庞,我们对自己说:“习惯就好了。”成年后该是自由发挥的时候了吧?想要大展身手的欲望在心中蠢蠢欲动,可是刚鼓起勇气,满怀抱负地走进社会,我们就被迎面泼了盆冷水。社会与我们当初的想象大相径庭。

于是我们强迫自己适应种种规则,可不知不觉早已沉湎其中,失掉本心,在污浊的游戏中挣扎,还心存侥幸,认为自三可能是千万人中的幸运儿。在深夜勉强支撑起疲累的身躯,我们对自己说:“习惯就好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我们只是凡人。

于是,不停地对自己说:“习惯就好了。”这到底是安慰,还是借口?正是因为我们仅仅是个凡人,我们只要做到不被利益左右,不被规则束缚,不被社会异化就好。

别让生活摘掉你的标签,别让习惯成为一种习惯。佳作点评这是一篇哲理散文,文章开篇一句“有时习惯未必是一件好事”,令人深思,然后概述人们在人生不同境遇的感慨“哎呀,习惯了就好了”,进一步发问:“习惯了就真的好了吗?”振聋发聩。

7.以习惯为话题作文 篇七

一、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意义

由于新疆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有其自发性、潜在性、弥散性、口承性、流变性[1]和信仰性特征, 还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所以“宗教给了习惯法一种神圣的灵魂, 从而激发人们对习惯法的忠诚。而习惯法给了宗教以结构, 鼓舞建立良好的秩序。”虽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仅在婚姻、生育、收养等有限领域作出变通或补充规定, 其适用范围非常狭窄, 但毕竟其在维吾尔民族生活习惯如婚姻、财产、继承等领域起到了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 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适合本地社会生活情形

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习惯, 对所有民族成员均有普遍约束力。它在整个维吾尔民族社会生活中具有维持社会秩序、满足个人需要、培养社会角色、传承民族文化等的重要作用。

因此, 维吾尔民族群众基于特殊的民族情感和生活方式, 仍然非常忠实信奉和遵守本民族传统的特有“宗教”性民事习惯, 对于本民族内部相互间民事纠纷, 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阿訇适用本民族习惯化解矛盾。所以, 在具体司法活动中, 尤其是偏远农村, 由于国家制定法普及薄弱或难以触及, 司法人员更应该自觉地合理适用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解决民事纠纷, 以有效提高司法裁决在本地域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使维吾尔民族群众对纠纷处理的结果自我内心拘束, 诚实遵守, 达到“案结事了人和”司法目标, 最终实现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二) 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可有效弥补民事法律的漏洞

习惯与法律始终交织在一起, 共同调整社会关系, 各自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相对稳定的法律制度和不断变化的生活实践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试图构建一个没有漏洞、严密的制定法体系, 单纯依靠法律来调整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 而忽视习惯的存在, 显然是不明智之举。一方面, 维吾尔民族习惯主要是通过伊斯兰教义形成并积淀下来的, 带有较为浓厚的宗教色彩, 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 难以完全通过国家法律对该特殊地域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引, 所以应当允许法律与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共同调整社会关系, 各自发挥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 在新疆大开发、大发展, 建立新经济带之际, 维吾尔民族群众的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 不断产生新关系、新问题, 国家民事法律存在滞后性, 无法从根本上调整出现的新情况。因此, 在司法实践中, 司法人员合理适用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解决民事纠纷, 有效填补国家民事立法的漏洞, 为民事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 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有利于民事裁判的认可和执行

维吾尔族民事习惯是该民族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自发生成的, 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维吾尔民族习惯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民众的行为指引, 当他们之间发生纠纷时, 一般会自愿接受德高望重的长者或阿訇运用民族习惯解决问题。在实际司法活动中, 如果完全不考虑维吾尔族民事习惯, 直接适用国家民事法律, 虽然解决了一时的纠纷, 却可能导致当事人对法院的中立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 抵触裁判执行或者上访, 甚至不信任并抗拒法律。相反, 如果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时, 合理适用维吾尔族民事习惯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将更能达到当事人预期目的和结果, 从而被该地域民众所认可和接受, 有利于当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司法适用困境

(一) 司法实践中缺乏有效适用思路

由于民事习惯在我国还不具有普遍的法源地位, 除了我国《合同法》和《物权法》等少数民事法律明文规定了民事习惯可以直接援引外, 大多数法律对民事习惯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只是作出原则性规定, 法官只是在实践中多依据法律原则或者“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司法准则审理案件和作出裁判, 为避免责任, 尽可能少或不适用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来处理案件。一直以来, 将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运用到司法实践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根本性问题, 即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个有效适用民事习惯的问题, 缺乏适用依据, 其无法直接运用到司法程序, 而主要取决于法官的裁量。因而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难以在司法中适用, 不能真正有效解决维吾尔民族内部之间的民事纠纷, 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二) 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特性阻碍了其在司法中的适用

虽然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具有它存在和继续被适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司法中畅通适用。首先是如何判别某种习惯具有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属性, 对其统一定性并适用难度非常大。事实上, 一般的与宗教糅合在一起的风俗, 也在现实中起到了调和维吾尔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其次是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多数源自于宗教或与宗教有密切联系, 大多数存在于人的内心, 并且内容非常隐蔽和庞杂, 对其进行查明、甄别存在重大困难,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适用;再次是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欠缺明确的司法确认机制, 操作上缺乏具体规范, 例如确认程序、方法、方式等均没有统一标准;最后是因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自身的滞后性,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等, 经常出现与制定法冲突, 民族法官往往在处理民事纠纷过程中, 遵守“依法审理”原则, 对如何适用本民族习惯一般持谨慎态度, 客观上阻碍了其在司法中顺畅运用。

(三) 法官对适用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的意识不强

在喀什地区的司法实践中, 民族法官对如何有效结合国家民事法律灵活适用维吾尔族民事习惯处理纠纷具有很大压力。这就要求民族法官在处理民事纠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维吾尔族民事习惯, 必须有将其司法化的意识, 在处理本民族群众民事纠纷时, 及时、合理适用符合国家法律理念的维吾尔族民事习惯, 在司法实践中实现国家法和本民族民事习惯的有效结合。然而, 喀什地区的民族法官在民事司法实践中基本坚守“依法审判”的原则, 主动运用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的意识还不强, 特别是欠缺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思路

针对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在具体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坚定适用国家法, 尽可能合理运用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 发挥其固有的调控、规范功能, 共同推进新疆法制建设进程, 维护新疆和谐稳定发展。因此, 要有效解决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在司法中适用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 构建适当的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案例指导制度

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如何有效进入司法活动, 首先要解决的是民族法官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正确、合理地适用本民族习惯。对此, 可以考虑构建适当的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案例指导制度来解决。判例具有简单明了, 直接具体等特征, 能为法官在处理相同或相似纠纷过程中提供法律适用和裁量上的借鉴与指导。“如没有判例指引, 法官在具体司法中, 就同一案件或相似案件做出不同的判决, 甚至可能差别非常大”[2]。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26日印发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 标志着我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初步确立, 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已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构建适当的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法判例制度具有现实基础。虽然通过立法确立民事习惯法源地位的思路, 解决了依据问题, 但仍然解决不了法的抽象性和笼统性。对此, 要使某一维吾尔族民事习惯引入司法实践, 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适用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裁判的典型案例进行甄别和筛选, 形成指导性案例并予以公布, 从而为维吾尔族民事习惯在以后同类或相似案件中的正确适用提供指引和参考, 具有比通过立法确立习惯发源地位导入更具灵活性和便宜性。

(二) 提升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的普适价值

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是调整维吾尔民族共同体, 维系该群体成员关系并共同遵守的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指引, 多以禁忌等形式规范人的本能行为, 达到定纷止争、秩序和谐、实现正义的效果和目的。相对于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 “国家法所蕴涵的法治理念更具有一种普适性, 与人们的普遍需求更为一致, 更能保障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现实追求”[3]。所以, 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在体现自己特有的社会规范功能之余, 还应当逐步摒弃与国家现代法理念不相适应的陈旧陋习, 使本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制定法在规范意义上同一化, 从而进一步提升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自身的普适性价值。

(三) 增强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的自觉性

虽然国家制定法具有普遍的社会正义属性, 在司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适用国家法是最合理有效的。在南疆维吾尔民族聚居区的民事司法实践中, 国家制定法如需顺畅实施, 得到宗教教义观念较为浓厚的维吾尔族群众的普遍认可和遵守, 就需要维吾尔民族民事习惯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民族之间民事纠纷的司法实践来分析, 部分少数民族法官自觉适用本民族民事习惯处理纠纷的主动性还不够强, 适用意识欠缺, 即使少量适用了本民族民事习惯进行调解的纠纷, 但基于制定法缘故, 调解书形式上无法给与当事人心悦诚服的理由和依据, 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司法效果。因此, 建立民族法官交流和培训机制, 使其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形成自觉适用本民族习惯的意识, 增强其灵活有效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为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的法治建设提供良好和优质的司法服务。

参考文献

[1]江钦辉.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进入司法的路径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报, 2013 (1) .

[2]顾梁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习惯法的民事司法适用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 2014 (07) .

8.以习惯为话题作文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92-01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但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个慢“工程”。幼儿期是幼儿学习各种技能、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而教师与幼儿又有着密切的接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可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我以“引导幼儿爱惜玩具”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发现错误,及时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会犯一些错误。有了过错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改正错误。因此,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认真、冷静地引导他们及时发现错误,正确地看待错误,从而改正不良习惯。一次,苗苗不小心把玩具碰到地上,她却装作没看见,没有及时捡起来,结果旁边不注意的欢欢踩到滑了一跤,哭得一塌糊涂,苗苗还故意装作事不关己。这时,我就先安抚欢欢:“欢欢,你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啊,把地板碰坏了吧?”欢欢诧异地看看我,委屈地笑了。然后我把玩具放在了刚才掉落的地方,故意大声对班里的小朋友说:“哎呀!这里有个玩具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真是可怜!不知道有哪位好心的小朋友愿意把它送回家呀?”话音刚落,小扬、小文、小彬就连刚才不肯认错的苗苗和滑倒的欢欢,纷纷转过身来说:“老师,我送!”我高兴地说:“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今天老师先请苗苗把它送回家。”等苗苗捡起玩具后,我马上引导大家:“玩具掉到地上,我们就得及时把它们‘送回家’,要不然就会让别人滑倒了。”这时,苗苗的脸变红了,看来她知错了。后来苗苗再见到玩具掉到地上,都能立即捡起来了。可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二、知识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有时一些习惯的改变要靠知识的正确引导。有时孩子损坏玩具是由于缺乏有关知识,教师应及时教给幼儿使用和保管玩具的一些知识。当学校有了一件新玩具时,教师必须向幼儿介绍玩具的名称、玩法和应放置的地方。幼儿掌握了相关知识之后,不爱护玩具的现象也就自然减少了。如拼地图,教师就要及时地介绍名称,还要示范玩给小朋友看,提出注意事项(一块也不能少)以及它的“家”在哪。这样,幼儿就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收起来,爱护玩具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有时也可以拿新旧玩具进行对比,告诉幼儿如果不爱护漂亮好看的新玩具,很快就会变成破旧的玩具;如果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还要及时修理;玩具脏了也要及时清洗。这样他们就懂得怎样爱护玩具了。

三、榜样示范,促使幼儿向良好习惯看齐

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曾指出:“务必接受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训,无论每日给他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看护人的行动的榜样。”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在幼儿园里,幼儿最喜欢模仿的就是教师的一举一动。教师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对幼儿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使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教师榜样示范下潜移默化地形成。比如,在自由活动快结束时,幼儿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溜出去,谁也没有收拾玩具的意识。为了改变幼儿这一不良行为习惯,我就在自由活动快结束时提前一两分钟提示他们时间快到了,并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以身作则地把玩具及时地分类并整齐地放回原位,然后才提醒他们离开。久而久之,在我的榜样示范下,幼儿也逐步形成了“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四、表扬激励,强化幼儿的良好习惯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训斥甚至体罚只能一时奏效,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要想让幼儿养成好习惯,表扬激励必不可少。大班的鹏鹏在玩花片时偶尔会用牙齿去咬坏花片的边角。第一次发现时我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可是效果不佳。第二次玩花片时,我看到他没有咬花片,就及时在小朋友面前表扬鹏鹏小朋友做得很棒,知错能改,再也没有咬花片,并奖励给他一颗糖。后来,看到他的点滴闪光点,我就及时表扬,并奖励给他一些幼儿喜欢的物品。不久,他的不良习惯就慢慢地改掉了。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教师应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关键时期提供给孩子适当的环境和教育影响,让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习惯。

9.以习惯为话题的优秀作文600字 篇九

空气中的尘埃肆意的挥洒着,就像无数的忧伤和寂寞永远漂浮在空中,洒满每个角落。压力更像血液似的流淌在我的身体里。为了那个所谓的高等初中,我差点儿休克了。我有时候会莫名的流泪,也许是压力太大了吧,我承受不起。但我大多数都强忍着内心没由来的累——两万人中,没考上西区的人多了去了,我若考不起,遭白眼、遭骂的非我莫属。

最近我特迷阿狸,是我太空虚了吧,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我把阿狸的图片都贴在了墙上,形成一个巨蟹座星象图,失眠的时候看着它,会觉得一种没由来的寂寞感在我身上蹿上蹿下。在梦里,每次都是我孤身一人走在清冷的大街上,周围安静的如同墓地,我每次都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挣扎着醒来,打开灯,就会觉得灯光好刺眼,不然我怎么会热泪盈眶呢?也许我习惯了这种寂寞,终究被人遗忘的人,怎不会有此感想?

我总是在星期六趴在窗台上看天空,他那么湛蓝,那么高傲,但却挂满了我无数的回忆。我是那么努力伪装自己的坚不可摧,但也抹不去内心的脆弱。我就是一直穿行在两个角色中的人物,很卑微,很渺小。

10.以习惯为话题作文 篇十

以习惯为话题个人讲话稿1

以往有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家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人的一生中,可能会养成好习惯,也会养成坏习惯。习惯的分类很多,有尊师敬老,尊老爱幼的道德习惯;有不闯红绿灯的交通习惯;有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生活习惯……。

作为小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那我们应当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

上课进取配合教师,不走神;勤于动手,随手记东西;勤于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当天学的知识当天“清”;善于总结归纳,每周知识进行“周结”;不把教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一种负担;独立思考,从不抄袭别人的答案;对每一天的每个时间段都有具体的学习计划,并能坚持执行;少闲谈,多读书等等。同学们也不妨对照一下这些好的习惯你是否已经具备。

要养成好习惯,你得有坚韧的毅力。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让我们从此刻做起,养成好习惯。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而今日的习惯决定我们的明天。祝愿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更多的好习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以习惯为话题个人讲话稿2

每当听到“乞丐”这个字眼时,除了会联想到不洁、衣衫褴褛、低声下气及那叮啷咣当的铁罐,我的记忆里还会乱纷纷的开始散落如万花筒里缤纷碎片般的片段。

可能是性格生来就感性的缘故,小时候的我见到这些在路边乞讨的乞丐就会拉着大人的衣角,低语道:“他们怎样了”而大人们总是会以避嫌的目光看着他们,快步牵着我离去。

长大后,我明白了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仅有靠乞讨维持生存,心灵有所触动,总会停下脚步,掏掏口袋,弯下腰,将零钱放进铁罐中,用微笑回应他们诚恳的答谢,然后简便走去。

久而久之,这构成了一种习惯,在施舍过程中,当我看到同伴们另类的目光时我隐约感觉到这是一种别样的习惯。

总会有人说,乞丐们故作可怜只是为了博得路人的怜悯而赚取“收入”,我对此充耳不闻,因为我深刻懂得,人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轻易将手掌心朝上的。

那是半年前的寒冬,黄昏时分,我正疾步赶回家吃饭。夕阳渐近,暮色渐浓,那斜阳映入眼帘,天边铺满了大片大片的云彩,犹如颜料桶倾倒了一般,而在冬阳的余温下,那灿烂的色调却透着丝丝凄凉。

目光不经意间投向桥与墙夹合的角落——那儿蹲着一个老人,他花白的胡子和褪色的黑大褂构成比较,苍老的皱纹爬满整张脸,他蜷缩在墙角,无助地看着桥下的河。

我看见了那铁罐,掏了掏口袋,发现口袋空空,无奈叹了口气。

走近他时,他拿起一只旧得黯淡无光的笛子吹奏起来。那笛声仿佛是在感叹被生活所迫的无奈,又仿佛是向晚风倾述被命运嘲弄的悲哀。

不可否认的是,他是靠才艺来挣钱的,并不是背弃自尊任意不屑的任人践踏。

不以善小而不为,对于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硬币,会让路旁那些被生活所弃的人感受到人间真情的存在,以至于他们不会被期望所弃。

我崇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德,我认为把这当习惯定时一种对欢乐的另类享受和对人生的别样认识。都说一个良好的习惯能够成就非同凡响的人生,我想,属于我的别样习惯,不具备积德那样的神圣,又是为了尽微薄之力减弱生活无情所噬人的力量,还有唤醒那份帮忙弱者的心安理得。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以习惯为话题个人讲话稿3

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性格是什么决定的呢?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好习惯造就人,坏习惯毁灭人。习惯左右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人的选择和命运。专家的研究成果证明,人类90%的行为出自习惯支配,对生活中无以计数的问题的处理,无不打上习惯的印痕。习惯让人行为敏捷或行动笨拙,习惯使人聪慧灵透或者呆头呆脑。习惯是天使,也是魔鬼。好习惯催人奋进,能够让人插上翅膀,飞向天堂;坏习惯则一害终生,让人铐上锁链,坠入地狱。

过去我写字越写头越低,握笔也喜欢抓住笔尖。这看起来是小事,但它不仅仅影响了我的视力,影响我写字的质量,更养成我做事随便,不认真的坏习惯。为此,我为自我专门规定了每一天十分钟的练字任务,练字中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经过这样反复长久的训练,此刻我逐渐改掉了做事随便,不认真的坏习惯,养成了对待凡事都认认真真的好习惯。

小时侯妈妈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上学后,教师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我自我也经常想:“我将来要做什么?”“实现梦想,做一名成功人士”是妈妈、教师的期望,更是我自我的愿望。怎样实现梦想,走向成功之路呢?

我从古人留下的《三字经》中受到启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天资也是相近的,但后天的学习和所构成的习惯却让人与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谁有好习惯,谁就能走向成功之路。

我从伟人的事迹中受到教育。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爷爷从小酷爱读书。他读书养成了“四多”习惯:“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的书架上藏有十多万册书,一本《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上头写满了批注语和各种符号。正是这些好习惯,促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气度非凡的一代伟人。

每一天清晨5点钟我准时起床,揉揉的睡眼,起身打开了卧室的小窗。一股子清凉的微风吹进了小屋,夹带着淡淡的花香,给小屋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气息。在这样一个舒适而清新的环境下,我开始了一天的晨读。录音机里放着流畅的英语朗读,我专心致志地跟读着。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单词都似乎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使我的心境格外畅快。听着这录音机,读着这单词,我仿佛在英语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养成晨读的习惯,它使我系统地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它将我带进一个知识的宝库、一条知识的长河,使我不断地去挖掘知识的宝藏、追寻知识的源泉!

上课认真听讲,进取回答问题,回到家第一件事完成作业,也同样是我的好习惯,也正是因为这些好习惯,使我一向是学校的佼佼者,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好习惯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

叶圣陶爷爷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转化为好习惯。”训练,能养成我们良好的写字习惯,也同样能养成我们礼貌礼貌,刻苦学习等其它习惯。

滴水穿石,绳锯不断。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习惯的力量能决定命运。

以习惯为话题个人讲话稿4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能够主宰人生。”

好习惯能够让人终生爱益,坏习惯则让人追悔莫及。要想养成好习惯,得从小事做起。

我有许多好习惯,如:读书,写作,随手关灯,早晚刷牙,洗脸,诚实守信,对自我有信心,干事利索果断。

我也有许多坏习惯:一到放假就喜欢睡懒觉,睡得昏天黑地,生活习惯邋遢,帮房间搞得一团糟,也不想收拾,还有丢三落四的毛病。

我的好习惯当中,最好的就属读书。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只要一本好书到我手中,我能读到东方红,读完后,能把书的主要资料讲给你听,精彩片段及好词好句,我都会记录到笔记本上,写下自我的感受。要是遇到十分精彩的书,能够用如饥似渴,凿壁偷光,废寝忘食这样的成语来形容我,边读这样的书,边标记号,像《香菲儿的魔法书》,《狐狸列那的故事》,《QQ兄妹》,《一条杠也是杠》,《震动》,《深海鱼的眼泪》……都是我的最爱,它们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无穷的奥秘,如磁铁一般仅仅吸住了我,真是一发不可收拾。

读书,这种好习惯将伴随我一生。世界上每个人都应当养成的好习惯,那就是读书,它里面蕴含着无数的金银财宝,等着你去挖掘,可是,得到金子可不是件容易事,你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努力钻研,必须会收取丰富的精神粮食和数不尽的财源滚滚。好习惯的果实为自我的明天带来芳香,带来甘甜!让好习惯伴我们欢乐成长!

以习惯为话题个人讲话稿5

习惯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插上一双永远不感到疲倦、洁白丰满的翅膀,让人们生活在那欢乐的天空中,无忧无虑地翱翔,有规律的在天际遨游。要想明白,能有个好的习惯是一个多么欢乐的事情呀!

早晨,我习惯听着闹铃的催促声,快速地穿好衣服,习惯听着水儿那清脆的声音刷牙洗脸,习惯听着书包上的小铃铛那欢快的歌声走出房屋,踏上宽阔的马路,这时天还蒙蒙亮,在院子里习惯听着老人们的跑步声,做早操声,习惯听着青草们打哈欠的声音,微微睁开眼的声音和鸟儿们那动听的歌声,习惯看着鸟儿们在两颗大树之间飞来飞去,像是一个辛勤的邮递员再给鸟儿居民们送最新的报刊,习惯看着老人们在篮球场上练太极拳。出了院子,习惯在学校对面的面馆坐下,习惯听着服务员叫卖的声音,和客人们的吃面声,走进那美丽的学校习惯看着学生们进进出出,习惯看见运动员们在操场上矫健的身影,习惯听着同学们的谈笑声走进课堂,铃声响了,习惯听着教师们的命令,以及学生们朗读课文的声音,结束这完美,清新的早晨。

冬日的中午可比夏天要好得多,虽然有一点冷,但还是过得去。“铃铃铃……”我习惯的收起书包,习惯地走出教室门,习惯地看见楼梯上那黑麻麻的一片,出了教学楼习惯地看见一些中学生端起饭盒,走向食堂,总想最先吃最好的,最可口的饭菜,习惯地跟同学们成群结队地回家,习惯在路上说着说着就开怀大笑,习惯在路边的小摊上买点东西吃,习惯回家拿起一本故事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习惯在饭后美美地睡上一觉,习惯中午来到学校后,听着小主持人们动听的嗓音,和优美的旋律,习惯在午自习的时候猜一些趣味的字谜,沉浸在欢快的气氛当中。

晚上,习惯迈着懒散的脚步慢慢悠悠地走回家,习惯听着小贩们卖包子的声音,习惯看着来来往往的汽车在马路上奔驰而过,溅起满地的水,习惯看见饭店里灯火明亮,餐桌前围满了人,桌上摆着可口、颜色鲜艳的饭菜,习惯看见院子里的菊花还依然开放着,习惯看着来来往往的下班人员,习惯看见一些年轻人早早吃完饭,围着大池塘散步,还有一些贪玩的孩子拿着一个个的大馒头,来带池塘边味什锦鱼,鱼儿们似乎习惯不感到害怕,一条条拥挤上来抢食物,习惯看见一栋栋房屋都亮着灯,习惯听见菜放进油锅的声音。

11.学习习惯,一个沉重的话题 篇十一

一、课前准备的习惯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课前准备开始。

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呢?首先,是提前预习,把今天要学的内容提前浏览,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标记,在听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听从;其次,是准备好课堂的学习用品,整理好课桌,把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放下去,把课上要用的物品摆放整齐;最后,就是静等老师来上课。

再来看看我们的学生,能做到这三点吗?先不说第一点预习,是隐性的,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到的,就第二、第三点,能做到妥妥帖帖的也为数不多。

镜头回放:“把你的书包拿出来找吧,这样要找到什么时候?”谁知,刚把书包抽出来,随之带出的物品哗啦啦撒了一地。那情景和桌面的狼藉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水彩笔、绳子、毽子、抹布、试卷、报纸、餐巾纸、不知名的纸团……全都搅和在一起,要找一本书出来,的确有点困难。在几寻无果之后,只能让他先把地面桌面收拾一下,“别找了,和同桌合看吧。”所谓的收拾,也就是把所有的东西如同乱抹布一下塞回书包而已。当他逐一清理桌面的本子时,“等一下,这本是什么?”“啊,在这儿!”原来,遍寻不见的课本,正端端的躺在桌面上,只不过被过多的东西覆盖了。

这或许是个特例,但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学生之中的,尤其是一些技能学科,需要带一些特殊学习用品,如计算器、竖笛、剪刀、彩色卡纸时,往往看到学生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到处借东西。上课铃已响,还可怜巴巴地站在隔壁教室窗外,搜寻着一个个可借的目标……

这样的开端,能带来怎样的学习效果呢?的确令人堪忧。看来,对于个别困难的学生,仅仅和他们说一二三,怎样做,是不行的。有时候得花点时间,手把手教一教,再时常盯着反复练习,或许能见效。只是,需要见缝插针找时间,这也是一大难题。

二、认真地听课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而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学会听课,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受益终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40分钟的学习与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镜头回放:一个问题提出,不少人争着举手,当点了一名同学回答后,其余的学生泄气了一般放下手去,叹气的叹气,交头接耳的交头接耳,更有甚者,自顾自地做起小动作来,根本就不听别人的发言。遇到关键点,要做笔记了,提醒再三,仍有学生舒适地靠在椅背上,朝着你傻笑,却没动一下笔。

如此种种,不得不引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是教育精髓之一。古今的教育学家,无一不提倡“倾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如何做到认真听讲?一上课就要做好听课的准备,并且密切注意老师,眼睛跟着老师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不能错过。同学们的发言或答问,也要仔细倾听,做好质疑和补充的准备。一些重点内容,要记好笔记,听记两不误。

三、家庭作业的习惯

小学生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地家庭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能帮助孩子巩固在校所学的知识,也是促进家长与孩子和谐相处的好机会,因此,家庭教育的氛围,家长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

镜头回放:某个周日下午,小明在看电视,不时被电视里有趣的情景逗得哈哈大笑。这时奶奶从外面进来了,看到小明还在看电视,就气呼呼地说:“小明,叫你多少次了,你还在看电视。你的家庭作业什么时候做啊?你这个孩子啊……”奶奶一边摇头,一边走上前去关电视机。小明见奶奶要关电视,忙拉着奶奶的手喊:“奶奶别关,马上就好了。”奶奶缩回了手。结果,小明到底也没全部完成回家作业。

星期一,成了老师和学生的黑色星期一。为什么呢?对于老师而言,星期一,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学生交不出作业;意味着,作业的质量会让你惨不忍睹;意味着,你将为你布置的作业而牺牲更多的精力去做善后工作。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他将面对作业不做被拆穿时所受的惩罚;意味着面临质量不过关的作业重做的可能;意味着要牺牲一天仅有的一点娱乐时光去补周末玩乐欠下的“债”。

现如今的家庭作业,尤其是周末的家庭作业,成了大家的一块心病,主要就是源于家庭作业习惯的问题。透过作业本上油渍渍的手印、零食的碎屑、果蔬的汤汁……我们不难想象他们是怎么做作业的:一边堆着零食,吃几口,写几个字;喝几口水,再写几个字;或边看电视边写,字都写到了格子外边……

仔细分析学生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觉得是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先,是家长的包办代替,让孩子缺少了自理能力,以至于生活学习一团糟。其次,是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让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课堂上,各自为政的多。

泰戈尔曾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小学时期是培养人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找到了问题所在,再对症下药,一定可以塑造出一群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只是,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12.以习惯为话题作文 篇十二

1提出背景与研究意义

1 . 1体育习惯养成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提高中职生身体素质

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中职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利于中职生参与体育活动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中职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他们感受到成功,自信心增强,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的体育评价体系构建, 从另一方面也深化了体育教学改革。

1 . 2有利于转变体育观念, 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

将体育不仅仅看做是一门课程,从而对体育产生兴趣,爱好体育锻炼,并且对体育有了一个正确的、积极地评价,由消极转向积极,为他们今后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技术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1 . 3有利于促进中职生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中职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体育生活方式,使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良好体质的形成,从而保证他们健康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中职生体育生活方式建立以后,对社会的稳定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将是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 . 1研究对象

以连云港市区职业学校学生体育习惯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海州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大港中等专业学校4所中职学校的中职学生为调查的对象。

2 . 2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求,结合连云港市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查阅文献资料和遵循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初步确定调查问卷内容,问卷涉及中职生的体育认知、评价、参与方式等。通过导师指导,征询有关体育教育教学专家的意见,修改并形成了初步的中职生调查问卷。再次征询导师及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做了修改,形成了第二稿的正式调查问卷,根据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类型划分,抽取职业学生2000人,构成调查问卷的样本。发放2000份问卷,回收1892份,回收率为94.6%;有效问卷1870份。问卷有效率为98.8%,本问卷调查时间为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

3研究成果与分析

3 . 1中职生喜欢体育课度调查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3]

问卷统计显示,对学校体育课程表示喜欢的中职生占26.5%, 非常喜欢的占5.3%,对体育课程喜欢的人数占30%多。超50%的中职生认为一般,而14.8%的中职生不喜欢体育课程。连云港市区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课喜欢度还比较的好,这也说明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同时,体育运动已经得到广泛开展,学生在体育健身的同时,也开始通过多媒体学习健身方面的知识,这为他们运动技能的掌握打下了理论基础,也促进了学生喜爱体育课。

3 . 2中职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

根据调查显示,有802名中职生对体育锻炼态度为一般,占42.9%,有27.1%的学生表示喜欢体育锻炼,有18.3%的学生非常喜欢体育锻炼。总体来说,连云港市区中职生对体育运动还是抱着比较喜欢的态度,占47.4%,但是仍有11.7%的中职生不喜欢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这是我们应该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3 . 3中职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自愿程度

调查表明有68.5%的学生回答是自愿的,有31.5%的学生回答是被迫参与。虽然一般以上的人是自愿参与体育锻炼,但有31.5% 不自愿的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3 . 4中职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

问卷统计可知,有819名中职生选择每周参与体育锻炼2次,占43.8%;其次是每周锻炼3~4次 ,占31.3%;有15.4%的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大部分中职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是比较稳定的体育运动参与者。此外,每周能够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达到了98.3%,这部分学生己具有了一定的体育参与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整体上可以看出我市中职生体育参与习惯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所需要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

3 . 5中职生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

从调查可以看出,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慢跑和散步的人数最多,柔力球、网球属于新兴运动项目,目前参与的人数不是很多。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很多中职生,尤其是女生没有运动技能特长,所以只能选择慢跑或者散步作为体育锻炼方式;第二是有很多同学把慢跑看作是锻炼自己毅力的一种方式,慢跑无疑是最佳选择。

4提高有效策略

为了提高中职生的体育习惯,促进中职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鉴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对策如下所示。

4 . 1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 提高中职生体育认知水平

中职体育教学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充分利用体育课,讲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国家的相关体育精神,并把体育科学知讲授贯穿到每次实践课中,使学生理解运动项目的特点及锻炼身体的价值,并能够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制定个人不同时期的运动处方;举办一些体育的专题讲座、墙报、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等方式,强化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

4 . 2创造有利于学生体育习惯发展的环境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中职校要应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如阳光伙伴、体育俱乐部等等,在体育活动的项目上适应面要广,尽可能符合更多中职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习惯和体育情感习惯。

4 . 3加强课余体育俱乐部建设, 开设各种体育社团活动

体育俱乐部是中职生课余体育之家,体育俱乐部对于中职生体育习惯可以提供技术指导、器材提供、思想交流、人际交往,并能够使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积聚在一起,以团队的形式发展该项体育运动,增加运动的乐趣,活跃校园体育氛围,增加校园文化。

4 . 4构建体育模块教学模式, 增加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由于其学校的特殊性,体育教学内容应和其专业特点相适应。如缝纫专业伏案时间长,对颈椎和背部肌肉要求严格; 旅游及商贸专业对形体仪表举止要求高;计算机和汽车驾驶专业要求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耐力。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切入点,调整内容比例,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专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职业体能储备,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健康身体基础。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与执行,赋予了体育课程体系新的内涵。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学者在体育习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结合连云港市区中职学校的实际教学特点,通过对市区4所中职学校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观察,从学生的体育习惯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调查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项对策。

上一篇:政策法规处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悲惨世界读书心得800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