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学社团工作总结

2024-09-11

小学文学社团工作总结(共14篇)(共14篇)

1.小学文学社团工作总结 篇一

转眼学期就过去了,足球俱乐部在X小学住了一年多。回顾过去的几个春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正在蓬勃发展。

这学期,在我们学校的协会和指导员的领导下,在全体协会干部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足球俱乐部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社区组织逐步完善,社区活动逐步规范,活动主题能够更好地体现自身特色,活动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与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促进自身发展。

回顾上一学年以来的工作,社区为保持社区的健康发展做了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1、在学年开始时,社区开展了一项新活动,共有X名新成员加入。

2、积极开展各种社区活动,丰富社区生活,让每个社区在活动中成长和学习,比如每周二的足球训练,让广大社区更加热爱足球,扩大了足球俱乐部在全院的知名度。并且举办了x足球赛,既锻炼了干部完成任务的能力,也扩大了社区的影响力。

3、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班级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提高我们学生的足球比赛水平,展示当代小学生的青春活力和积极精神,丰富他们的课外文化生活。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第X届X运动会,做好宣传工作,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在这一机会的帮助下,外联司也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宣传部也加强了宣传技巧,组织部也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帮助学校非常成功地举办了这场足球赛。

有了以上的经验,我认为我们的足球社会会更加努力,会不断成长和提高。虽然有很多好的经验,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俱乐部会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到位,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足球俱乐部是高校级别的俱乐部,会员覆盖各个部门,不方便告知工作,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去解决。同时,成员对参加训练不热心,因为很多人怕热怕累,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所以要普及群众体育精神,让更多的学生去。

我相信在教练和协会的帮助下,足球俱乐部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和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让足球俱乐部的名声更加突出。

2.小学文学社团工作总结 篇二

在不同群体的文学生活中, 本文选定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青少年时期是文学阅读的起步阶段, 也是文学观、阅读兴趣、人文情怀的初步形成阶段。作为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青少年的文学生活有何新变化?又对传统文学经典的阅读有何挑战?

关注文学生活, 重要的是看清象牙塔外的“文学”。中小学生只接受过较为基础的文学教育, 并没有读过文学史、学习过文学理论和批评。如果在调查中笼统谈“文学”, 在调查者与被调查对象的对话中会存在不平等的错位。我们所提及的“文学”难免有些“精英”色彩, 很可能与中小学生生活中的文学有断裂。因此, 在调查中小学生文学生活时, 弄清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 有67%的学生将电影纳入其中, 约40%的学生认为看每日新闻、电视剧、教科书, 抄录歌词、广告语、经典台词都是文学活动。在繁荣的大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将大众文化纳入文学范畴, 传播环境的变化使文学生活的选择更加宽泛。

在调查中发现,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手段不断发展, 学生的阅读途径也更加广泛。传统的阅读方式仍占较大比重, 但是“网络”在所有阅读途径中已可占到近四分之一的比重。作为“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 许多中小学生似乎已失去了接受文学经典作品的充分理由, 他们不一定非要通过传统的阅读行为来接近文学, 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如电影、电视、“大话”“戏说”了的文学经典等。同时, 这些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 而是经过加工制作、降低了接受难度但却更适合青少年欣赏口味的文学。

在生活中, 传统的文学经典领地不断缩小, 大众文化却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大众文化的盛行是否会扩大文学的阵地?大众参与对文学经典的“选辑”、“论述”、“改编”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经典的权威还是会从另一角度引发民间对于经典的重新关注?“与其他任何一次思想/学术思潮不同……文化研究不光是一次学术革命, 也是一次改变文学专业领域中教师与学生思维方式、阅读方式、研究方式的教育革命。”[2]在大学中, 电影、广告、流行音乐等一些大众文化的典型形式已悄然进入课堂, 在文化研究的课堂上, 文学只占较少的一部分, 取而代之的是电影、电视剧、广告、流行音乐、动漫等。

尽管这种“文化研究”的方式在中小学课堂中并不多见, 大众文化较少堂而皇之地进入语文课程和教师的视野, 但这并不妨碍青少年群体去接近和喜爱大众文化。相比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考试的压力, 那些轻松娱乐的电视节目、险象环生的电影大片、喧嚣躁动的流行音乐让他们得以休闲、抒怀甚至放纵。大众文化正打造着这些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乃至人生态度, 同看电视、听音乐相比, 读文学作品 (尤其是经典名著) 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在大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 他们文学阅读的对象、途径、感受和期待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大众文化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注重自我情感的表达, 反映出他们想要宣泄的真实情感。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 作为在新型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青少年本身对于文学, 尤其是经典文学的情感是淡薄的, 在学习压力下, 大众文化才是一种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的文化形式。

青少年是大众文化的主要消费群体。基础教育应正视这一事实, “大众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学生自己选择的第二课堂”3, 这些文化活动可以成为他们课堂学习之外的另一种学习。在列举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时, 有10%的学生将韩寒列入其中。从十年前被视作应试教育的反叛者到今天被标榜为所谓的“青年领袖”、“意见领袖”, 韩寒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不可小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 网络上的韩寒风生水起, 在社会事件发生时, 他往往会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 而类似“游戏之言”的话语在无意间刺痛了社会的神经, 引起了民众应激般的迷狂。当媒体问及龙应台如何比较80年代的龙应台和当今的韩寒时, 龙应台答道她不想单说韩寒本人, 但她以为,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 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各个年龄的“韩寒”。

乔纳森·卡勒认为, 许多人指责文化研究使学生离开了经典著作, 但文化研究同时也使“传统的文学经典得以复兴, 开启了更多解读英美文学‘伟大著作’之方法的门户。”[3]但当以文化研究的思路进入经典, 那么这些解读和阐释往往会带有一种破坏性的意味。尤其在文学基础教育中, 大众文化的介入可能会使经典以一种更为通俗易懂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 经典仿佛离他们更近了, 但是降低了他们对于经典的接受难度或是淡化了他们对于经典的敬畏之心, 这在文学基础教育中未必是好事。当经典被“大话”“戏说”之后, 本来就未读过太多经典的他们反而离真正的经典越来越远, 在这样一个背景上更无助于青少年去阅读、学习和感悟经典的价值。因此, 文学基础教育要在文学经典和大众文化中寻找平衡, 任何一边倒的方式都是简单粗暴的。既然大众文化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那文学基础教育更应由此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接触真正的文学经典, 而不是以强制灌输的方式让他们反而对经典生出逃避厌恶的情绪。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 而真正的文学经典恰恰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种稳定的人文情怀、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 甚至会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支柱。让文学进入生活, 让经典回到大众才能让更多学生认识到经典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关注我们的“文学生活”——寻找阅读与研究的源泉》, 《人民日报》, 2012年1月10日。

[2]赵勇:《经典的祛魅与返魅——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学经典和文学教育》, 《天涯》, 2006年第3期。

[3]孙文宪:《大众文化与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年第5期。

3.《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序 篇三

“文学教育的终极意义在于学生因此能有机会获得一种文学的生活,一种诗性智慧。”书的题记耐人寻味。众所周知,学生求学多以书为精神的导师、生活的伙伴,从书中吮吸知识、吮吸智慧、吮吸精神养料,以滋养自己的成长。但须知,“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者尔”。苏轼的这段话告知我们,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穷尽书籍,要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来读。学生所学课程甚多,但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他们的“所欲”。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作品的鉴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简言之,就是情感的评价。感觉、感情、联想、想象、理解等等都是人的情感因素,人以自己的情感评价周围的生活,评价作品中的人和事、景和物,就会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如悲与喜、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等,这就是审美所获得的体验。文学教学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激发与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进入审美世界感悟、体验,就能获得“一种文学的生活,一种诗性智慧”。文学的最高价值,是对人类心灵的安抚。学生有了“文学的生活”,会不断增长“诗性智慧”,找到精神家园。人的情感滋润、想象力的丰富程度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同样看到诗人冯至《十四行诗集》中这样几行有名的诗句:

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接触文学不多的人不是看不懂,就是认为不知所云,而有审美体验的人会感到生命是美丽的,要在这美的世界里不断发现生命的丰富与神秘。文学本就是情感的艺术形态,阅读时有情感的沟通、交流、共鸣,文字就活起来,就变成立体可感的丰富世界,让人想得很多很多。

文学教学对学生丰富心灵、发展智力、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熏陶感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语文教学中对它的认识与实践有明显的差距。除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汉语与文学分编教材时,文学列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外,较长时期语文只讲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即使是小说,也当作记叙文在教,讲述记叙文六要素,尤其是在小学与初中阶段,高中略好一些。是否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常受制于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文学素养,如果我们既无明确的要求,又无恰当的检测,效果可想而知。有一个阶段特别强调“语文课不能上成文学课”,说“语文课就是教语文,教语言文字”。语文学科究竟具有怎样的性质?担当哪些功能?教材观、教法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等等,到目前在学理上达成共识的还不多。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盲目,语文教学中出现种种乱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当今,文学教育虽逐步恢复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有地位,但由于以往几经折腾,文学和文章混同,文学阅读和文章阅读混淆,文学写作和文章写作不分,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不以为意了。

教学的有效性虽受众多因素制约,但正确的教学理念,课程的准确定位,无疑十分重要。指导思想清晰,实践才会有理有序。《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的出版正适应澄清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与文章模糊认识的需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自觉意识,增强文学教育的实践能力,恩泽莘莘学子。该著作既从理论高度为课程定位进行阐述,又从语文教学实际情状出发,从课程层面和教材层面进行研究;既以批判的眼光辨识种种混淆,又提出建设性意见佐读者思考,阅读与写作、知识、“定篇”、活动均加以覆盖,显现了理论引领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结合。

《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定能引起课程研究专家和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激发深入探讨的热情,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我相信。

4.小学社团工作方案 篇四

一、明确责任,建章立制

更新观念是有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前提,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是保障。

1.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员为各学科分管主任、各教研组长。教务处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布置本学期社团活动工作,学期结束前对社团工作进行小结。

2.健全活动制度

社团活动工作要扎实、有序、高效地开展,制度建设是保障,制度执行是关键。我们先后出台了学校社团管理办法(包含社团的监督管理、社团的奖励制度)、民乐社团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社团指导老师考核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3.社团建设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每学期有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的安排,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得到有效落实。

4.为规范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学校制定了保障社团活动正常、有效开展的安全、后勤、培训等相关制度建设,并能落实。

5.为保证社团活动正常进行,学校设立了多处活动场所:民乐厅、舞蹈房、美术室、阅览室等等,场地、设施、设备齐全,有明显标识。

二、过程管理

1.社团建设内容丰富

我校开发的社团活动包括下列三大类:

一是养成教育类社团活动:包含家乡教育、行为规范等。这类活动结合学校校本课程进行,为普及性活动,是所有学生必须参与的。

二是各项技能类社团活动:包含声乐器乐、舞蹈、科技、世界语等。这类活动为个性发展性活动,是为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是学生可以选择的。

三是学科拓展类社团活动:包括英语口语、书法、绘画、英特尔求知计划等。这类活动为提高性活动,是为那些在此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量身定制的特色社团活动,此类课程为师生双向选择。

5.小学社团活动总结 篇五

我们八里小学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与发挥创造力的舞台。不但能开阔眼界,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度的社团活动还是我们学生业余生活的“调味剂”与“润滑剂”。不但可以起到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作用,而且很多学生在加入社团后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

我们学校在9月开学的时候,各大社团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招生纳新工作,不少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了社团,同时也是想在这个环境中发挥个人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个人的能力,更加能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我也组织了自己喜爱的社团———纸盘画社团,社团成员是我们班级参加其他社团后剩下的一小部分学生,本身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都要落后于其他孩子,所以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目前的状况,我开设了纸盘画社团,纸盘画虽然简单,但是更需要的是细心和耐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也给了他们更大的自信从而让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更大的进步。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活动,但是当学生们真正的参与到里面,从始至终的体会了学习,创作,完成作品的过程的时候,才会发现这是一种享受,一个能够体现自我能力,增强自信心的过程。

社团本就是服务于学生的,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追求进步、崇尚文明、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社团活动的有效实施也能使学生服务主体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格、心理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更易于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自身也更加和谐。

6.小学语文学科工作总结 篇六

(2016秋季学期)

本学期在各备课组长的紧密配合下,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科组培训和自我培训,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创建语文教学的品牌学科和培育新进教师,重点探究语文教学微环节,向课堂教学40分钟要实效,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的稳步提升做出了应有贡献。回顾本学期工作,主要有以下做法与收获。

一、理念引领

本学期在推进新课程实践中我们主要明确与树立了以下3个理念:

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积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培养新进语文学科教师。

3、狠抓常规,注重细节,稳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课例探究

把握课标、吃透教材、转变学习方式,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学习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一直进行课例钻研、课例反思与课例提高,通过各类型课例的探究、示范、讨论,增强语文教师创新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本学期,学校领导随堂听常规课,新教师汇报课,语文教师积极主动上优课、研究课、公开课,科组集中备课、导课、评课、说课。提升了我校语文教师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三、专业学习

本学期语文学科组,积极响应创建学习型教研的号召,自觉深入学习课标,学习教学常规,认真进行授课、批改、辅导,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按照学校校本培训计划进行常规的科组培训;同时积极参加在我校进行的“省送教下乡”集中培训;还邀请华科附小的老师为全体语文教师讲学;另外,定期参加外地的学术交流和小学语文新课程听课与研讨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专题研讨

1、走出去。本学期,语文学科组李红玲老师到茶园小学,学习交流、送课,反响良好。

五、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进行了课例展示。邱先玉老师与“省送教下乡”的同课异构。

2、请进来。11月25日,我校成功承担了“省送教下乡”研讨活动。请来了省教研室的专家和省优秀教师讲学、评课,全县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来校研讨。

3、攻难题。集体备课,新进教师磨课、展示、反思。单元测试,我校语文教师集思广益,综合创新,自主命题,有效开展了定期监测。

五、素质提升

通过多渠道的学习、培训,我校语文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升了科研能力。本学期语文教师撰写案例、教学故事、论文多篇,数节优质课获得各种荣誉。

2、提高了命题水平。我校教师研制的单元试题受到好评。

3、学习了多媒体技术。有不少语文教师学习、掌握和运用网络动漫艺术制作课件,能自如运用电子白板,活化了课堂教学。

7.巧记小学文学常识之韵文 篇七

我们把本是零散的、易混淆的文学常识串连、组合、加工,编成了较有情趣的韵文,力求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悦耳铿锵,还留意了诗文内容与地域情境、节令、思想内容及对比等,尽管有些牵强,却提纲挈领,记忆事半功倍。只要读熟就能自然引出,真正寓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成效显著。现将编写的长春版几个年级小学文学常识韵文分册呈现,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杜甫《绝句》写“黄鹂”,江畔寻花“花满蹊”。居易“弄石”《遗爱寺》,“爆竹声中”安石吟《元日》。“草长”《村居》清高鼎,《丑小鸭》丹麦安徒生。芬奇画蛋,功到自然成。

二年级下册神话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后羿能射日。《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杜甫《春夜喜雨》因“好雨”。王维“红豆生”《相思》,《观书有感》宋朱熹。范成大《……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去,范仲淹《江上渔者》“风波里”。张乐平《雨后 (画)春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一年以后》卜劳恩。

三年级上册汉乐府诗有《江南》,《白梅》“冰雪林中”元王冕。《江雪》唐代柳宗元,《鹿柴》王维对“空山”。“寻隐者”贾岛“松下问”小童,晚唐杜牧吟《清明》。“谁道群生”在说《鸟》,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秋词》“自古”,刘禹锡“九曲”《浪淘沙》,《小儿垂钓》“稚子”遥见胡令能。《闲居初夏……》宋代杨万里,《画眉鸟》欧阳“随意移”。“大雪”陈毅写《青松》,“乡村花园”见萧红。

三年级下册《蜂》唐罗隐“不论(那)平地”,贺知章《咏柳》比“碧玉”。韩愈“天街”正《早春》,《江南春》杜牧想“千里”。《春日》“寻芳”宋朱熹,王令“三月”《送春》去。“泉眼无声”《小池》映照杨万里,翁卷《乡村四月》绿。“茅檐低小”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汪曾祺与《荷花》,《花儿学校》泰戈尔也写花。

四年级上册“远上”《凉州……》王之涣,“登鹳雀”“白日依山”。“向晚”商隐《乐游原》,昌龄《出塞》“汉时关”。卢纶“月黑”《塞下曲》,《凉州……》“葡萄美酒”催王翰。李贺《马诗》行大漠,《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看吹雁。李白《早发白帝……》,“朝辞白帝彩云间”。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罗贯中赞马“奔腾千里”下九天。《捞铁牛》宋朝之怀丙,美国马克吐温坐“小艇”。《哈尔威船长》法国雨果记,英笛福《荒岛日记》选自《鲁宾逊漂流记》。

四年级下册陈子昂“不见古人”《登幽州……》,贺知章《回乡偶书》曾《咏柳》。李送故人《黄鹤楼……》,《望天门……》中断水东流。《宿建德……》浩然“移舟泊烟渚”,《送元二……》“渭城”王维“独在异乡”《九月九……》。“寒雨”昌龄《芙蓉楼……》,“青山”杜牧《寄扬州……》。刘禹锡“湖光秋月”《望洞庭》,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北朝民歌“敕勒川”,《……秋思》“枯藤”马致远。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小说乃长篇。戌林“渡河”,《命若琴师》史铁生,《梅雨潭》《背影》朱自清。陈然狱中写“自白”,《囚歌》“为人进出”是叶挺。

五年级上册汉乐府诗《长歌行》,昌龄“青海”从军行。《荔枝图序》白居易,《春望》“国破”杜甫称诗圣。苏轼《……湖上……》“水光(方) 潋滟”,《六月……望湖……》“黑云……未遮山”。明代文嘉《明日歌》,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万里河东”陆游《秋夜将……有感》,《月光启蒙》孙友田。振铎《燕子》正翩翩,《野草》顽强原夏衍。臧克家写了《有的人》,《林海》老舍望《草原》。矛盾在《黄昏》, 《窃读记》海音。《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匆匆》而去朱自清。《朝三暮四》出庄子,《聊斋志异》蒲松龄。

五年级下册板桥“三绝”诗书画,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二月花。王勃送友“城阙”下,高适“千里”《别董大》。《望庐山……》“日(出)照香炉”,《峨眉山月……》映“平芜”。王维渭城《送元二……》,居易《大林……桃花》始盛开。韦应物《滁州……》叹“独怜”。安石《泊船……》“一水间”,《浣溪沙》晏殊“一曲”不简单。苏轼“竹外”《惠崇春江(写)晚景》, 《题西林壁》横看成了岭。苏舜钦《淮中……》春阴看草青, 《游园不值》叶绍翁。法国顾拜旦《体育颂》,丰子恺写了《黄山松》。《天上街市》郭沫若,《快乐王子》英国王尔德。《史记》有《田忌赛马》《西门豹》,《一只贝》自贾平凹。《鸟的天堂》与巴金,冰心和鸟最相亲。

六年级上册西汉《苏武(曾)牧羊》,杜甫《蜀相》写“丞相”。《从军行》王昌龄到“烽火城”,《送李判官……》“万里辞家”刘长卿。《悯农》“春种”是李绅,《逢入京使》“故园东望”乃岑参。《贾岛推敲》逢韩愈,安石“到、过、入、满”改成“绿”,《书江西……》“郁孤台下”辛弃疾。陆游《示儿》《诉衷情》,文天祥“辛苦遭逢”《过零丁……》。《西游……》吴承恩,《三国……》罗贯中。《水浒……》施耐庵,雪芹《红楼梦》。清朝郑燮《竹石》说“咬定”,“望门投止”《狱中题诗》谭嗣同。《自题小像》是鲁迅,《卖火柴……》丹麦安徒生。《凡卡》俄国契诃夫,现代冰心《忆读书》。

8.小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探索 篇八

一、社团的组建:体现学生自主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他们才会积极参与。为此,学校学生社团的组建,从人员的组合、机构的设置到导师的聘请,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他们乐于参与。

1.自主组建社团

按照不同的活动内容,我们可以组建不同的社团,如科学观察、饲养、科技制作、文艺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要参加的社团。如果选择同一社团的人数较多,则可根据社团活动的一些条件再细分。如:以社区活动为主的社团,可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合;以知识探究为主的社团,可以年级为单位组合。社团组建完成后,学生可自行为社团命名。学校学生社团的名字都很吸引眼球,如科普类社团中有环保科技社团、三模社团、三电社团;文学、传媒类社团中有金沙地文学社、校园记者站⋯⋯

2.自主设置机构

社团的人员和主题确定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确定活动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行。学校每个社团设社长1名,副社长1名(均由学生担任);干事1〜2名(由相关指导老师担任);轮流管理小干部若干名(数量根据社团大小而定)。社长和副社长的产生,需要经过社团内竞选演讲、学生推评、老师复议而最终确定。

3.自主聘请导师

为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可自主聘请导师,也可在学校聘请的有相应特长、符合条件的教师、社会人士、家长中选择。为确保导师的工作能落到实处,学校还制订了《社团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社团指导教师奖励细则》等规章制度来规范指导教师的工作。

二、活动的开展:创新活动机制

学校建立了“自主管理、自主策划、自主编排、教师引导”的“三自一导”活动机制,加强对社团的管理,促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管理机制

在社团管理机制上,强调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觉遵守社团活动的规则、制度,自主分配、协调团内工作。首先是制订严密的规则,确定社团活动的目的、内容、原则、制度等;其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

2.运行机制

在社团运行机制上,强调学生自主对活动的开展作出具体化、程序化的安排,即在动手前“理清问题变量,准备操作工具,布局探究步骤,做好分工合作”。要让小社员们积极参与策划,将活动的主题、目的和程序,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人员及其职责等都事先做好筹划,以使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围绕社团活动主题,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3.指导机制

杜威认为,教师是“团体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就是充当学生解决问题和开展活动的向导,并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自我。在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中,指导老师该怎么做呢?一是要做到“只引导,不干涉”;二是要懂“业务”,对社团中出现的问题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活动内容的确定: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持续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对学校继承和弘扬优秀的道德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立足校园,增添校园活力

——结合节假日文化建设,丰富课余生活。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开展社团活动的极好契机,学生可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从而丰富精神世界。

——融入校园体艺活动,投身校园文化节。学校以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节、艺术节等为核心,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节日活动。如学校在体育节中,举行了以社团为单位的“三棋”“三球”“三电”“三模”比赛;艺术节中,让社团成员现场进行书法表演、艺术品制作、舞蹈表演等活动,为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发展特长的舞台。

——参与书香校园建设,提高人文素养。结合“书香校园”的创建,文学社团通过读书演讲、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征文比赛等形式,开展了系列读书文化活动,营造出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

2.走出校园,提升综合素质

——开展环保科技活动,培养环保意识。在“手拉手建设地球村”活动中,环保科技社团的成员们带头实践,他们收集废品,分类存放。双休日里更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校园、社区清扫死角,刮刷非法广告,为扮靓地球妈妈出一份力。成员们还依托环境纪念日,开展相关的环境科技实践活动,呼吁社会各界保护环境,起到了小手拉大手的作用。

——投身本地经济研究,树立勤劳致富意识。学校所在的萧山区益农镇种植业、养殖业发达,许多学生家长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达尔文社团开展了对虾养殖的考察活动,并确定活动主题为“我爱家乡的‘致富虾’”。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调查,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有的进行实地考察,对虾塘里的水进行检测,还挖了塘里的泥土来观察;有的查找资料,看看对虾有哪些营养价值,认一认对虾各部位的名称;有的向父母、邻居咨询,了解关于对虾加工的知识。通过考察活动,学生们撰写了《我爱家乡的“致富虾”》,在全市评比中获奖。

——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学习围海造田精神。萧山围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为了让孩子们重温当年围海造田的艰苦场景,重现围垦人的创业精神,文学社团、摄影社团等成员组成了各类调查小组:史料调查组——了解当年围垦的规模、人数、用时等;人物走访组——走访爷爷辈的老人,记录他们围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摄影组——踏青围垦,拍摄旖旎风光。队员们把这些材料制成展板,在校内展出,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共鸣。学校还把围海造田的精神编入了校歌——“向着钱江潮我们欢笑,踏着金沙地我们奔跑⋯⋯”

——体验敬老爱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假日实践社团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我跟妈妈学做菜”“我给长辈们洗洗脚”等敬老爱老活动。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知孝、学孝、行孝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涌现出了一批批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小孝星”。

四、活动的评价:多元多维实施

在开展社团活动的实践中,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与社团的能动作用,学校构建了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使社团活动蓬勃开展,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1.设置特色章

在社团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雏鹰奖章”的激励功能,设置与社团建设相关的特色章,用争章来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如环保科技社团中设有“环保章”,下设四枚一级章:节水章、节电章、节纸章和节粮章,每项一级章下又分别设三枚二级章。此举旨在引导学生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增强资源忧患意识。

2.实行多元主体评价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发展状况的各种信息,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社团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要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兴趣倾向、学习行为、学习收获等进行反思,找出不足,调整努力方向。

伙伴互评。社团的发展是社团成员的共同要求,而社团内部的评价激励对社团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各社团构建了相应的伙伴互评机制,开展了“最佳轮岗社(团)长”“最佳作品”“进步奖”等多项评选活动,实现了个人与社团的共同成长。

教师评价。在社团活动中,取得成功意味着学生参与了管理、开展了活动。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对那些文化学习很难得到表扬的学生,一次成功的活动参与,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都会给他们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

校外评价。社团活动是开放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扩展到了社会、家庭。因此,广泛邀请校外辅导员、家长、社区工作者等一同参与对社员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家长评价,它不仅能促使家长主动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还能架起家长、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3.开辟社团文化墙

学校利用走廊开辟了金沙地科技社团展区、金沙地文学社团展区、金沙地书画社团展区等,将社团活动的精彩瞬间和取得的成果以文化窗的形式加以展示,这既是对社团学生的一种褒奖,也让其他孩子在浓郁的校园文化中受到了无声的教育。

4.开展星级社团评比

为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推动社团健康发展,学校制定了星级社团评比办法。共设三个星级,对社团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此举旨在实现对社团的正确引导、全面服务、量化考核、动态管理。

五、活动的成效:实现了学生素质与校园文化内涵的双提升

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管理能力。在社团中,每一位成员都有主动参与管理与组织活动的权利和义务,都必须承担轮岗小干部的责任,从确定活动目标、拟定活动方案到具体实施,都需要独立完成。在每一次的轮岗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个体的才华,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提高能力,形成优良品质。

丰富了学校文化阵地建设。随着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在鲜明政治性、教育性、导向性和实践性的校园文化的引导下,营造了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的阵地,如:四个“苑”(书法苑、绘画苑、科技苑、习作苑)的宣传阵地、车模和海模基地、种植园、红领巾环保教育基地、假日俱乐部等,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和实践,从而满足他们多种发展需要。

促进了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在社团活动中倡导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探求、人人都创造、人人都追求美好的文化,使学生产生了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社团成为了学生充满自信的“阳光地带”,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进而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

社团活动促进了学校品牌建设。学生社团活动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社团建设成为了学校品牌打造的“五大”载体之一。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中心小学

浙江杭州311247)

9.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 篇九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1

总结学习书法的目的:

1、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的人会认为,学习书法是为了把字写漂亮。

2、那么你写漂亮这个字的目的是什么?

要当书法家,还是为了成名之后为人签名!实际上现在书法的使用功能已经没有了,日常工作不常见到。

3、今天我们来学书法,首先还不是要把字写漂亮,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最基本的功能是修身养性,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身体健康。书法为什么有利身体健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写字的时候可以把世界全都忘了,所有的烦恼几乎都没有了。有人说书法是气功,其实最主要的是能使人静心。

4、小朋友学习书法能培养综合素质,自古以来书法就是培养人综合素质的。为什么这么说?

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写字都是用毛笔,硬笔的普及还不到一百年,古人为什么用毛笔来写字?是不是因为没有硬笔?现在出土文物汉代就有硬笔,到了清代自己也做出了钢笔。毛笔很软,很难控制。要写出又有方,又有圆的线条很难。另外一个难就是汉字,汉字的形态很难写。

我们用圆规在字帖上打一下,几乎每一个字的长画笔,都落在圆上。汉字的楷书要写好很不容易,因为它的规矩特别特别的严。用特别难写的毛笔,再写特别难写的字,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磨练人,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练,认真的、细心的、坚持的学,书法才能写好。所以,书法好的人一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素质。所以古代考试,书法是一票否决的。字不好看,直接被淘汰。自古以来书法就是磨练人的素质,考验人的素质,考察素质的一种工具。

5、小朋友学书法有五个好处:

1、持之以恒的---毅力

2、专心致志的---定力

3、细致入微的---眼力

4、辩证思维的---脑力

5、准确表现的---手力

总结学习书法的方法:

学习书法不难,方法很简单。

1、方法就是摹贴。(比找任何老师都要好,直接描红古人的字。)

2、成功就是坚持。(每天20分钟)

3、执笔的方法:

(1)、苏东坡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2)、关键是笔杆与纸的角度,要保持在90度。

4、用笔:(小楷字)

(1)、拇指与食指捏住。

(2)、中指与无名指抵住。

(3)、关键是笔要立直。

(4)、同时笔要握紧。(握紧写出的线条才有力量)

注意:描红要不粗不细和边缘一致。

5、行笔:

(1)、行笔时注意,轻重快慢的节奏变化。

(2)、轻落笔,重顿笔、快行笔、慢收笔(最后一笔)。

(3)、字体不同,方法不同。重点在行笔要“自然”,减少多余动作。

6、主张推荐的字帖:

(1)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2)好处:练中锋。练提笔运行。书写性强。

7、坐姿:两脚与肩同宽,背要立直。

辅助练习:经常做一做“永”字的练习。

试学试练,重在激趣。

学生是第一次与毛笔零距离接触,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学生正确执笔,强调站立练功,当学生写出第一根线的时候,教师要不无幽默的夸奖这是你人生中第一根线条,请保留此标记的棒,即便写的不好也要艺术性的点评鼓励,以此来奠定学生的自信心。

如果教师能适时的夸奖学生第一次拿笔就牢固或者划出的线很直,悟性不错,大有潜力,学生的兴趣或许由此而生,对教师的认同,等于精神上的皈依,第一次的好印象,会让一个即便不喜欢书法的学生从此结缘翰墨,爱上书法。

注重实践,道法自然。

学生在校在家学习书法的训练目标不变。同时,如果能积极参与书法展览等活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省市美术馆每逢有重大展览活动,我们便推荐给学生自行参观,或者统一组织学员去观展,事后再写一写自己的观展感受。

学生旅游名山大川,也要求他们注意看矗立在天地之间的书法作品,向大自然中书法文化学习取经。不断丰富自己的书法知识,提升书法乐趣,让书法的种子悄然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2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使学生能从少年时期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和书写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我在书法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校第二课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书法社团活动稳步发展

在本学期重新组建了我校的书法社团,参加人员为一至六年级全体同学,具体时间安排是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一至三年级同学参加,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四至六年级同学参加学习,目的为提高全校同学的写字水平,同时联系各科任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多注意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练习,以弥补学员因时间少而造成的训练量不够的不足。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书写的方法

在书法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如何起笔、运笔、顿笔、收笔等书写要领。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在平时训练中严格按照标准督促学生。另外,还要求学生注意写字卫生,不随意丢纸屑等。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学书法。

为让学生能够临习名家书帖,我以名家真迹作为书法学习临习字帖,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从最初的笔画入手,让学生先学习基本笔画的书写,再学习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一些较简单的常用汉字,最后根据学生掌握的书写水平,学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名言、警句及古诗等。

开展各种书法活动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小组开展书法作品比赛,让一些优秀书法习作在校园中展示,起着带头调动作用。如四年级的——,五年级的——,六年级的——等同学的书法作品受到了师生、家长的好评。开展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习惯。

书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首先,书法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兴趣小组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书法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比较差,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今后教学中,还得想一些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学生到位的情况不是很好,部分学生因班级作业没做完等原因人员到不齐,以至于书写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更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去完成工作任务,把书法兴趣活动开展得更好。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3

本学期硬笔兴趣小组活动立足培养学生的基本书写能力和进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在独立书写能力和书写习惯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现对本学期的活动作一小结。

一、在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字的间架结构的认识

本学期的组员是新成员。他们其中有较好的书法基础,在基本笔画方面的学习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本学期在基本笔画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对字的间架结构的学习。同样采用以前的办法,每次上课,我都会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结构的字,印一张练习纸。

在上课都时候,尽量让学生来分析每一个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注意点,我再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能独立地发现字的书写规律,有助于学生对同类字的书写。在书写时讲究方法,要求学生多对自己书写的字和例字进行比较,找出不足和优点,改进缺点。

二、以临为主,提高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独立学习。学生在学习时应学会怎样去分析一个字,怎样去安排一个字。在今后的学习上必须独立学习,而字帖就成了今后书法学习的好老师。所以,现阶段提高学生临帖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学期,培养学生临贴能力为主。

每过一两周,我就要求学生临写钢笔字帖里的字1-2张,在完成作业后,进行点评,要求学生能说出你的字和字帖里的字比较相近的地方,并提出哪些地方临得不好,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教学。使学生明白临帖的方法和技巧,在以后的独立学习中能得心应手。

三、重视实践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书法的应用能力,本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了书法作品书写小竞赛。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写硬笔书法作品的方法、方式,以及书写的技巧,平时多练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谈谈如何写好一幅硬笔书法作品。经过几次实践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书法作品写作考核,增强学生对书法的运用能力。

由于时间的原因,本学期只进行了四个月的教学,所以很多学习内容都还没完成,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们继续加强学生对字结构的分析和运用,进一步加强对临帖的练习。

书法社团活动总结小学4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光荏苒,瞬间将近期末。回顾学校书法社团活动开展的情况,倍感欣慰。现将此活动予以总结,还望各位领导及同行们批评指正。

精心设计,自编教材。

自印“字”帖,免费供应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练好一手字,从书写范字、设计表格到复印、装订,牺牲了我许多休息时间,我毫不后悔,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渴望的目光,看到了他们练字的进步,看到了家长们满意的亲切笑容。

我最近写了一首诗,曰:“春雨连绵育新苗,身披雪尘不辞劳。欣看幼树日茁壮,笑在心头喜在梢。”我想,这也许是我的真实写照吧。

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搜集整理了大量图片,以名家真迹作为书法习作欣赏,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首先从基本笔画练起,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书写规范进行笔画书写训练,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的顺序排列进行强化练习,强调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

在学生进行书法训练过程,适时地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对有点滴进步的学生也大力表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一般讲课不会超过十分钟,重要的是个别辅导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练习是学习,体验也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怎样写“横”,我采用自编的口诀给学生讲解,“上面横,右上行;下面横,想彩虹。”

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记忆住了该笔画的形状。

激发兴趣,活动经常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让一些优秀书法习作在社团中展示,起着带头调动作用。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习惯。

本学期相继开展了“交通安全在我心中”、“我为国庆献礼物”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总结不足,改进方法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书法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孩子们在练习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书法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比较差,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今后教学中,还得想一些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0.槐树小学乒乓球社团工作总结 篇十

槐树小学乒乓球社团自本学期成立以来,严格遵守《槐树小学学生社团管理章程》进行常规活动,以“规范社团管理,挖掘社团潜力,活跃校园文化”为工作宗旨,以“开展精品活动、打造一流社团”为目标,注重活动形式,讲究宣传实效。社团中的队员来自各个年级,队员们在训练中吃苦耐劳,服从指挥,认真训练,积极地发扬了团队精神。

在常规活动中,本社团有严格固定的活动日程安排,即每周三下午大课间的训练时间。为督促队员积极参加训练,本队有严格的考勤制度,除请假外,无故连续缺课三次或无故积累缺课五次者撤销队员资格。在训练中基于队员参加乒乓球队之前并未进行过有关培训,因此在训练中特别注重介绍有关乒乓球的专业术语及基本功动作要领。在训练中我们以教授基本功为主,并将体能训练贯穿其中,适当穿插一些乒乓球技巧,讲解乒乓球技巧要领。根据实际情况,还进行个别实战对练。

在训练过程中,由队长作长期及短期的训练计划。长期训练计划的框架内认真做好每天的训练安排,并及时根据计划训练效果进行更正和重新安排计划,使训练计划更易于为每个队员所接受,以此来激发队员对乒乓球的兴趣和热情。在训练中个别队员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尽量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和个别辅导,使训练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别,使计划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在艰苦、单调的训练中,队员有时会产生厌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每个队员的发言既对外部人员的建议,在不偏离训练计划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了一些娱乐性项目,使队员们的训练热情高涨,既富了乒乓球训练,又调动了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有进步就必须认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乒乓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技巧的对抗,更是经验的积累总结。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全体队员的努力、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的乒乓球社团会越办越好。

槐树小学乒乓球社团

11.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现状解析 篇十一

关键词:文学教育 中小学 语文

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文学教育是个热点问题。人们一致认为“文学教育问题是中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1]。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现状却是问题重重,矛盾突出,与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定位不够清晰

定了位才能谈得上到位。文学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究竟应处于什么位置?有论者认为“‘语文’与‘文学’之争是现实的,也是深远的,至今还远未‘到位’”[2]。首先是人们对“语文” 名称的具体所指理解不一。“语”,大家都一致认为其所指是语言;对于“文”的理解,大家的看法不一,主要有“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多种不同观点。也有人考证这门课程定名的由来,认为“语”是指“口头语”,文是指“书面语”。其实,我们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说“文”是指“文字”,不可能是指一个个单个分散的字,它必然少不了“文章”;说它是指“文章”,那么写文章则一定离不开文字;说“语文”是由口头语和书面语组成,这书面语当然包含文字和文章,因此这几种不同的说法,所指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有学者指出:“‘语文’这个名称太含混,不鲜明”,“对于语文教育发展史来说,是总结了一个世纪的经验,造成了半个世纪的混乱”,时至今日,语文学科“仍然没有摆脱几千年传统的综合性社会学科、文章学科(包括文学)的羁绊,没有成为明明白白的语言学科,所以造成了学科性质、目的、任务、内容以及教材和教学体系的混乱。这种混乱局面已经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终结”[3]。因为对“语文”具体所指的理解不一致而造成了语文学科性质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我们从未见有将文学性作为其学科性质特征提出来。人们可以一致承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等性质,可是对于其文学性却很少有人论及。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中小学开设语文学科的目标在于训练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这个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一致认为语文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提到文学性,人们要问,什么是文学?文学是以典型形象的塑造来反映人类生活、揭示社会现象本质的,具有形象的生动性、可感性特点,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文学作品是作家独特的情感思想模式和主观审美评价的反映。我们认为提出语文学科具有文学性特征,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促进学生认识和发展自身,引领学生去探索发现文学家对人生的深刻观照,从而养成纯正高雅的文学欣赏能力。

由于对“语文”涵义及语文学科性质的观点长期以来无法达成共识,因此人们关于中小学文学教育如何定位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很大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无关”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语文还应该是语文”[4],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任务就是全力以赴集中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过于突出强调文学教育只会造成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多元化,顾此失彼,对于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观点对文学教育的意义持根本否定的态度,在当前凸显人文教育、加强语文课程人文性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这种观点显然具有片面性。

2.“手段”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文学教育是为语言教育服务的,从属于语言教育,即语文知识教育或语文能力教育,他们认为“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真正意义的文学教育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实施的”[5],“语文教育实质是语言教育,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一般意义上是作为语言教育的手段而存在”[6]。这种观点虽然肯定文学教育与语文知识教育、语文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关系,但只是把文学教育当作达到知识教育或能力培养的手段,实际上也是从根本上否认了文学教育独立的意义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3.“部分”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既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选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也理所当然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认为“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7],质疑“文学教育能包打天下吗?”[8]这种观点固然认识到了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存在的合理性,但并没有赋予文学教育以明确的地位,也没有认识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将语文学科分设为偏重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能力培养的“语言”课程和偏重人文情感的“文学”课程,是解决当前“语文”涵义众说纷纭和文学教育定位问题莫衷一是的最好方法。我们需要清楚认识“语文”的真实学科面目,“语言”课程,注重它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运用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及能力培养,至于涵养学生审美情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方面的学科目标内容,可以在另外开设的“文学”课程中得以实现。我们需要清楚认识“语言”与“文学”两方面不是互不相干的对立,而是都有着连接自身的丰富外延,都有彼此可资借鉴的经验,只是未能有明确分科设置的形式。当然,分设“语言”与“文学”两门课程,仍需面对各种各样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语言”课如何选择语言材料,“文学”课怎样设计,如何培养师资队伍,如何调整语文考试评价体系等等,但这一切,在分别设置“语言”、“文学”课程之后,都会变得更加明确。

二.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实践问题突出

上述中小学文学教育理论研究、课程设置方面的不到位,致使中小学文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诸多矛盾

由于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没有科学明确地加以区别,两者至今仍然混杂在一起,致使当前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矛盾。

1.语文课“包打天下”,兼职太多,耗时低效

语文课除了语言听说读写运用能力训练外,还要进行思想道德、政治伦理、情感态度、个性人格等这一类的教育,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由语文这一门课程来承担这么多教育教学的任务,只能是不堪重负,是不能够完成的,所以要分设课程,每门课程承担各自的任务。各门课程互有联系与各司其职、各有特定任务是并不矛盾的。当前的语文教育,把文学教育和语言训练搅合在一起,实际上只能是互相削弱,所以要把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任务并列开来,否则,“只能使这门课两不像,两不沾,两败俱伤”[9]。

2.语文教育目标与语文教材不协调

一方面语文教材选文要选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要选经典的文学、文化名篇,其中占很大比例的是优秀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有论者警示语文教师“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事实上,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中的文学作品,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而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连古典作品也不例外”,“这样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掣肘,两败俱伤的做法”[10]。

3.语文教师处在两难矛盾境地

语文教师处在以上两种自相矛盾之中,切实无奈地感到语文教学的艰难处境,既无法利用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名正言顺地进行现代科学语言知识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运用能力,因为要张扬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无法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教育,因为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内容制约着方法,语文教师按两不靠、两不像的方法在耗时低效中摸索。广大的语文教师无奈感叹: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

(二)功利化阐释盛行

我国的教育价值观长期趋向单一、片面的功利化思想,具有“重集体轻个人”的教育文化传统,这决定了我国的教育价值追求把社会、国家、集体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考虑的较少,这种价值观积淀于人们的心中,无形中控制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单一片面的功利化思想在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无处不在,它使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方法、文学阐释话语、教育评价等都被刻上了功利化的烙印。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文学阐释话语系统的片面功利化。

首先是对文学作品纯知识的肢解分析。文学作品成了语文考试的附庸工具,成了一只只被解剖的青蛙,语文教师也成了肢解高手,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词语、划分层次、归纳段意、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等几大块切分下来,就算万事大吉。有的教师甚至按照考试的出题模式把文学作品分解为几道题,让学生去背记标准答案,这种对文学作品的纯知识化分解从根本上损坏了文学作品形象具体性、情感感染性、审美愉悦性的基本特性,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僵化、冰冷的讲解分析中,无法获取对作品情感的整体感受,更谈不上获得审美愉悦,结果学生原本可能产生好感的文学作品反而变得枯燥无味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文学作品整体的形象美,不能得到作品情感的熏陶与审美的体验,既不可能培养起丰富的想像力,又不能训练语言运用的能力,这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的“采摘花瓣的人,得不到花的美丽”。

其次,对文学作品主题的阐释评价过于单薄。教学参考书本来只是用来教学的资源之一,但是却助长了许多语文教师的惰性心理,有的老师甚至视教学参考书为“圣旨”,进行知识的机械传输,成为教材知识的“搬运工”。由于长期受单一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材、教参的阐释话语系统本身就显得单薄而功利,比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化身,《孔乙己》是反对封建科举的代表作,《红楼梦》被解读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政治小说,《项链》的主人是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主人公受宗教信仰的感化被认为有思想局限……这种种单一片面的理解带有明显的政治化说教意味,它无视文学作品中丰富与复杂的人性,忽无视文学语言的多义性与不确定性,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严重扭曲或者丧失。“文章阅读讲究‘笃行’的时效,而文学阅读着意陶冶情操,并不急于追求立竿见影的近效,可以陶冶于主观世界的感染”,而对文学作品的单一片面化解读正是违背了这一规律,走向急功近利。同时,“文学阅读是对文本许多‘未定点’构成的‘召唤结构’所做的想象性充实、填补和建构,呈现出形象、含蓄、空灵的特点”[11]。可见,单一片面化的阐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解读,忽视了文学作品阐释的多元化空间。

(三)文学理念滞后

多年来,我们中小学的文学教育教学实践与文学理论界的文学研究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的状态,当代文艺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对中小学文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首先是文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当前,文学观念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鼎新之中,人们开始从多个维度诠释文学的内涵:“文学是世界的一扇窗口”,“文学是心灵的绚丽之花”,“文学是奇特的语言之果”,“文学的创作过程由读者完成”等等,这些新的文学观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文学的价值,填补了我们理论视野中的一些空白盲点。文学是一种开放的多维语言结构,涵盖着关于文学的历史的和当代的有益认知,并且这些观念还在继续发展演变之中,而现实的语文教育却看不到这种变革,把文学看作认识的工具和载道之器传统的观念仍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在语文教育中具有深刻的影响,制约着人们对文学的认识,这些旧的传统观念把文学作品变成了思想道德的载体,无视文学作品的审美艺术特质,致使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观念不能同时革新,对于文学作品的感知、领会和理解自然也不能与时俱进。

其次是缺乏文学鉴赏知识。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说,除了被反复循环利用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知识点,事实上已没有其它更多可教的理论了;诗歌,在整体感知、朗读背诵以外,只有体式特点(如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几种词牌名称)、对偶、押韵等为数不多而且极为肤浅的知识;散文,只是翻来翻去地强调似知识又似套话的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说法,以不变应万变;戏剧,除了简单介绍“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以外,也不见有什么知识更新。我们在指责当今语文教学流行的“知识泛滥”的同时,需要作更加理性的具体分析。我们所说的“知识泛滥”的本意,应该是指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就在这么狭窄的框架里来回折腾,这种低水平的重复,我们还美其名曰“螺旋型”。在西方国家的语文课程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紧密地联系中小学文学教学,语文课程标准编排了丰富多样的关于文学、文学鉴赏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例如美国一个州的课程标准中八年级“文学反应与分析”所吸纳进的“文学鉴赏”的知识如下[12]:

3.1决定并清楚地表述不同形式的诗的目的和特点之间的关系(如ballad民歌、couplet抒情诗体、epic对句、ode颂歌、sonnet十四行诗)。

3.2评价情节的结构要素(如亚情节、平行片段、高潮)、情节的发展及冲突是怎样表述和解决的。

3.3比较与对照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学人物碰到同样的情境与冲突时的动机和反应。

3.4分析背景(如地点、时间、风俗习惯)与文章情绪、语气、意义的联系。

3.5识别与分析传统和当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如好的与邪恶的)。

3.6识别体现一个作者的风格的文学手法(如暗喻、象征、方言、讽刺)并用之解释作品。

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语文教师并不一定直接去灌输这些知识,学生去机械背记这些知识,我们在进行具体的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时,可以对知识的处理和呈现方式作多种多样的选择,而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文学教学的最迫切的问题,正是缺乏真正有用的文学鉴赏知识即知识的除旧纳新,也正如语文课程教材专家研讨出的令人泄气的结论:“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13]。

当前我国中小学文学教育中还有其他诸多问题,如语文教师群体的文学素养有待提高,语文教材内容、教材编写体例、教学内容设计有待创新以更加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文学作品的性质等等,针对以上现实状况,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限于本文篇幅,将另文撰写,在此不展开论述。

注 释

[1]陈弦章.文学教育问题论争的分析与思考[J].龙岩师专学报,2002(12).

[2]周云汉.让讨论健康地继续下去[J].语文学习,2000(5).

[3]王文延.语文教育学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33.

[4]梁信德、梁学连.语文还应该是语文——兼与《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等商榷[J].中学语文教学,2001(2).

[5]薛川东.论文学教育的含义与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1999(2).

[6]曾洁.“文学教育热”透视.中学语文教学,2001,(2):16.

[7]甘其勋.文学教育面面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1-2).

[8]任富强.文学教育能包打天下吗——对文学教育定位和作用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0(6).

[9]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67.

[10]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67.

[11]曾祥芹.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的同和异[J].语文教学通讯,2000(6).

[12]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7.

[13]顾之川.中学语文课程教材专家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1999(8).

12.小学生社团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二

一、活动开设要引导

小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的开设能否吸引人,是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

1.项目开设要引导

在小学阶段,争创特色已经成为每个学校管理者的共识,而社团活动正是开展特色活动的有效途径。为此,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社团活动的类别,要遵循特色为主、年段为辅、班本补充的原则,适当引导, 并且在一定的年度内坚持做好活动的积淀。

小学阶段的特色社团要保障有特长学生对校级特色社团的参与度,只有量的支撑,才有更多的选择,也只有反复宣传与展示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了解走向参与。

而年段个性社团则是年级相邻、爱好相似的同学一起活动,一起收获。在这样的社团中,由于教师自身的特长不是特别明显,或者指导的时间与能力有限,因此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学生群内收获一定的成绩。

至于班级众学社团,可简称为班本社团,其成员都是由本班学生组成,由于学员间相互熟悉,指导老师往往也是自己熟悉的任课老师,所以适合在短时间内开展小组团队合作类的活动。

2.项目申报要引导

在活动项目的申报环节注重引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既要对教师申报项目作引导,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在教师申报环节,应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去参与活动,但更要以趣字当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样,在学生申报环节,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 此时,各社团可组织老学员进行海报创作或制作宣传版面,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当人数过多时,可择优录取,学校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第二志愿”的选择,以及师生双向选择;当人数过少时,则鼓励老学员做好新学员的思想工作,以老带新;难以为继时可直接取消该社团的开设。

二、活动开展有保障

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是小学生社团活动中最核心的阶段。

1.活动基本条件要保障

学校每周都会专门设置固定的课时开展活动, 但由于人数众多,固定的课时训练完全不够,一定要安排更多的时间段、充分的场地进行活动。

协调与学科活动的关系。目前,各校在具体活动中会产生学科老师与社团老师抢学生的现象,这时一定要协调好双方关系,并作适当的政策倾斜,如采取加强个别学科辅导、学科奖励、社团奖励等措施。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时,他们能更轻松地进入学习与活动状态。

社团活动的质量要提升。学生的社团活动时间往往极为宝贵,当他们发现活动过程没有新鲜可言, 就会产生倦怠甚至抵触,这时指导老师就要使用新花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甚至可以“请进来,走出去”。看到高水平的专家老师有别于平常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同样,走出去开开眼界,以外出交流或比赛的形式找到自身的差距,学生的活动会更有目的。如本校短式网球社团之所以在各级比赛屡获优异成绩,除了指导老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之外,经常性地外出交流比赛也让孩子收获了信心,成绩的取得便水到渠成。

2.活动过程监督要保障

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肯定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存在应付的心态,这时就要建立一定的监督评价机制,尤其是过程性的监督。

如多年前社团活动刚起步时,由于部分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团活动的价值,在活动中出现了让学生看电影的现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看电影的社团。针对这一情况,学校专门成立了监督小组,由未参与社团的老师和行政人员组成,在固定的社团活动时间段巡逻检查,并及时检查记录反馈。当老师的意识逐渐提高时,就要由任课老师监督学生的活动情况,围绕出勤点名、学生参与的兴趣度、成果数量的多少来进行评价。当监督机制形成后,不但指导老师提高了认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增强了。

三、活动成果要展示

当学生的成果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与质量时,就要有更多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每学期的社团成果展示是必不可少的。如以下活动一定要开展:

1.静态类成果要展示

每学期,学校社团活动的静态类成果展示总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当学生看到丰富的社团作品直观形象地出现时,会由衷地赞叹。这就需要前期积累大量的作品,以及板面布置,但也要发挥其容易供学生欣赏、保留时间长的特点。如剪纸社团,考验的是学生的细心与耐心,当琳琅满目的作品呈现于面前时, 学生都会竖起大拇指。

2.动态类成果要表演

同样,社团活动动态类成果更要有展示,要给活动的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既可以观赏到精彩的节目,更容易看到学生在舞台上自信、大方、合作的表演,真正感受到自己也可以在舞台上实现成长。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更能激发起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 有时可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表演,如让古筝社团来弹奏,由书法社团在一旁书写或手拿作品走秀,这样更有意境。

四、活动评价要跟进

当社团成果通过各种形式得到展现时,最终结果的评价会促使社团精品更精、优秀更优,而指导老师、活动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参与的喜悦。如以下评分标准的制定:

校社团展演评分表

评奖要求:

本次社团展演分两大类四组进行评分。第一类为校级社团,分现场表演和实物展览两组进行评奖; 另一类为年段社团,分现场表演和实物展览两组进行评奖。评委中“专家评委”占总得分的70%,“大众评委”占总得分的30%,按总分高低评选出若干名校优秀社团和优秀指导老师。

评奖要求包括: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成果展演形式的丰富多样等。

评分要求:每个节目满分10分,起评分8.5分 (小数点后取一位),以平均分为最终成绩。

1.专家评委注重质量

邀请有专长的专家评委参与社团成果展评,注重的是质量。他们往往会从专业的角度评价一学期来的活动成果,并予以反馈,能让参与社团活动的老师和学生发现成功与不足。如健美操社团的评价,里面有各种专业动作和要领,只有让有专长的人士评价,才会体现公平公正。此类评价可作为评价社团优秀指导老师的重要依据之一。

2.大众评委重在宣传

群众评委一般由本校老师担任,邀请他们更多出于一种烘托气氛并予以宣传的目的。当社团活动老师看到本校老师的评价,就会鼓足干劲展现争取不丢分。大众评委往往会从数量和感官的造型上作出评价,此类评价可作为评价校优秀社团在重要依据之一。

13.寺家庄小学器乐社团工作小结 篇十三

我校理念“美的教育培育美的人”,将器乐作为美育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团自2013年开展以来,聘请专业的器乐教师进行辅导,每周一周二下午四点始终坚持器乐社团活动,每年的六一校园操场作为孩子们汇报的舞台,2017-2018年第二学年恰逢每两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我校学生正式走上了展演舞台,检验着孩子们在校的基本功力,我校学生也不负重望取得了小合奏一等奖的荣誉。

本学期主要工作:

1、社团活动已经初步规范化,固定的活动场所、固定的学生教师、固定时间,教学有计划,师生重过程。

2、3、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生都有一门拿手的器乐特长。今年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学生积极参与五一、六一展演,社会反响良好。

4、市领导赵小琴副市长、教育局局长田曜在考察调研中,对我校器乐进行了充分肯定。

今后需努力方向:

1、在学生学习器乐知识的同时,加大学生器乐名篇、名著及名人的欣赏和理解,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熏陶,扩大音乐视野。

2、3、收集完善相关材料,做到动态管理社团档案。

学生人数少,基于对兴趣的选择上,导致各社团人数的不均衡,下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工作,兴趣+教师建议,进行各社团的人数配比和活动。

14.2019年小学社团活动总结- 篇十四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6小学社团活动总结范文,欢迎阅读!篇一:2016阅读社团总结范文

快乐阅读社团创建的目的在于通过绘本教学培养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唤醒孩子对真、善、美的追求,并在其过程中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为孩子的心灵点亮一盏明灯。通过绘本的教学来滋养孩子的心灵,从而实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美教育。一学期的活动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回顾总结如下:

一、组织好每位成员,认真参加每次活动

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孩子们就会按时来到教室,充满期待地等待着今天要分享的绘本故事,不无故缺席。学生喜爱阅读绘本,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二、与绘本为友,在阅读中提升能力 绘本中的语言生动且简单,内涵丰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通过主动阅读、交流阅读等形式,激励学生开口说、认真听、乐于读、用心写。学生在一本本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的绘本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享受着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不知不觉地进入阅读构建的精神殿堂。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对社团活动有着巨大的热情,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气息,去触摸生活的脉搏。通过本学期的社团活动,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与才干,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长进和人格上的成熟。因此,我们的快乐阅读社团真正地让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得到了展示的平台,使每位成员都成了爱阅读、爱讲故事的孩子。

篇二:2016学校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xx中心学校社团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社团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去年的基础上,本学期进一步细化社团活动。首先,本学期一开始就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让活动有章可寻。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校师资力量,确定适宜的社团。本学期我校成立了书法,美术,武术,葫芦丝,篮球,科普,手工制作,摄影摄像,英语口语,乒乓球,花样跳绳,呼拉圈,健美操,腰鼓,棋类共15个社团.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耐心指导,因此,我们选拔一些有特长,认真负责的老师来指导社团活动,并在开学之际召集指导老师开好社团活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以便有效的开展活动。

其次,做好社团活动的常规管理工作。细化社团活动纪律,强化社团活动责任。在社团活动之初集中六七八年级学生宣讲社团活动纪律,并将活动纪律打印出来,在教室张贴。明确社团活动指导老师的责任,打印出来,分发给各个指导老师。每周三开展活动时,各指导老师必须上、下课时都清点学生人数,并由专人作好载。每周三开展社团活动都有专人督察。我和唐艳老师在社团活动开展的两节课时间在各个社团巡察,监督社团纪律,维护活动安全,并及时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再次,为有效的开展社团活动,本学期我校采用汇报演出的形式对社团活动进行验收,真正做到了有活动就有收获。根据各社团和特点,对不同的礼教采取不同的方式验收: 葫芦丝、花样跳绳、英语口语、呼拉圈、腰鼓、健美操、篮球和武术八个社团以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验收。篮球社团可组织一场表演赛。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科普制作、摄影摄像五个社团以作品展示的形式进行验收。乒乓球和棋类三个社团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验收。乒乓球和棋类社团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进行比赛,决逐出冠亚军。各社团要准备好关于本社团展示节目的主持词。在2013年的最后一个周三的七八两节课时,六七八年级的同学来到操场上,展演各个社团的活动成果,整个操场热闹非凡。葫芦丝社团的同学为我们带来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映山红》等多首名曲;书法社团的同学不仅掌握了硬笔书法,而且还掌握了水洗布手工艺;美术社团的同学不但能画中国画,还能画素描、写生等,他们的作品还多次在县级、市级、省级获奖,为个人和学校争得荣誉;手工制作社团的同学更是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会制作可爱有趣的小动物,他们利用自己的制作妆扮寝室、教室;篮球、乒乓球社团的同学不仅掌握了各种打球技艺,而且锻炼了身体;花样跳绳社团的同学除了学会了跳单绳、集体跳大绳,还有的同学能够在大绳中跳小绳;呼拉圈社团的同学能够从不同方向转呼拉圈,还能够边转边行走,有的同学还会用腿转呼拉圈;武术社团的同学能够打上一两套完整的拳术;健美操社团的同学都能跟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英语口语社团的同学表演的童话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迎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明确了行为规范,形成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提高了法制观念。在活动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此次展演活动的成功举办,我们更有信心,我们将义无返顾,为营造生动活泼的课程氛围,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全力打造xx镇中心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社团活动的活动质量,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小学美术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为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且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我校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艺术兴趣和特长。美术学科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但是仅凭课堂教学进行美术教育是不够的,许多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专业训练,面对21世纪的教育,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在本学期我加大了对第二课堂的指导,现总结如下: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理解色彩、透视、构图技法知识;掌握剪纸技法、简笔画中写生画、临摹画、想象画、记忆画特点和画法以及基本的国画知识。在活动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审美意识:初步理解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具有爱美、追求美的意识以及有一定的内心情感积累。

创新意识:具有敢于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渴望和创新意识。

学习习惯: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深入全面观察的习惯、大胆耐心的绘画习惯、细致有序地制作的习惯等。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注意进行审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自觉接受真理和道德教育。

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是他们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青少年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在评价青少年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在他们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青少年,尊重青少年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他们的作品。

采取措施: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 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的内容: 1.学习剪纸的基础知识、国画的基础知识。

学习、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学习剪纸的简单物象的剪法以及国画写意花鸟的用笔、用墨方法。

2.学习剪纸中植物、动物、人物剪法,国画写意荷花、菊花、水仙、凌霄花、麻雀、鱼类等的画法。

3.进行剪纸、国画创作。

4.画日记画,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份的味道,不符合青少年感知规律。好的作品应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兴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贵州教师誓词解析转载下一篇:常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