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执行机制提高执行能力(精选8篇)
1.创新执行机制提高执行能力 篇一
法院审判执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法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探索出了集中执行、集
中查询、曝光执行、执行听证、分段执行、执行对话、执行考评等行之有效的执行方式方法或措施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化和拓展了执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有的还为立法或决策所吸收肯定。比如,新民事诉讼法吸收了曝光执行的做法,规定了可以将不履行义务的信息予以公布,并提高罚款金额、扩大拘留对象以加大执行惩戒力度。执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不仅为执行立法和决策提供依据,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执行改革的发展,也为执行改革的继续深入创造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挑战与困难
在各地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配合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传统执行中“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人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执行标的物难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依然存在不少困难,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司法资源紧张影响执行效率
案多人少矛盾是法院各部门共同面临的难题,但这一矛盾在执行部门,尤其是在基层法院的执行部门显得异常突出。从原因上分析,一是执行收案数未见下降趋势,今年更是大幅上涨。二是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的调整也使得基层法院执行案件数量明显增多。三是大部分法院的执行机构还要承担行政非诉执行任务,且这部分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四是执行人员编制没有得到充实。五是有相当一部分法院执行人员数量没有达到中央11号文件规定的占全院干警编制总数15%的要求。六是有的法院执行保障不足,如没有固定的执行车辆或车况较差,不能提供出差经费,没有落实应有的补助等。这些因素的结合导致执行力量与任务明显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执行效果。
(二)避法抗法现象增加执行成本
由于当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民众法律意识不高,加上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使得近几年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现象凸现。有的被执行人在案件败诉后,或躲或逃,或转移、隐藏财产,或故意制造虚假债务;有的采取自伤、自残的方式阻止执行,或通过网络、媒体散布谣言干扰执行,甚至暴力抗拒执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干扰执行,围攻、殴打执行人员,个别地方还发生了对执行人员进行报复伤害事件。
(三)履行能力缺乏导致案件积压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不高,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竞争加剧,以及违规失信现象的存在导致交易风险增加,使得许多企业和投资者陷入困境,反映在民事执行上就是被执行人无力履行现象的骤增。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裁判生效后自行履行率低,大量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任务不断加重;二是进入执行程序后,标的到位率不高,许多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后仍然无法有效执结,导致执行积案数量不断增加,执行工作的包袱越背越重。
(四)执行行为失范影响执行公正
由于执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地方执行权尚缺乏有效监督,执行权滥用、执行行为失范的现象还难以消除。执行行为失范主要体现在人民法院执行的不力不公上:有的执行人员受利益驱动,搞权力寻租,对案件消极执行;有的未能认真落实司法为民,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措施不规范,不注重司法礼仪,工作效率不高;有的办案方法简单,办案方式粗暴,只顾把案件执行到位,忽视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执行行为失范的存在使得部分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债权难以实现,影响民事执行功能的发挥。
(五)法律制度落后制约改革深化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基本法律缺失,至今还没有一部单独的执行法律。虽然民诉法修正案将执行作为重点内容,建立和完善了许多制度,关于执行的条文也达到了三十四条,但相对于错综复杂的执行工作,相对于每年几百万件的执行案件规模,相对于目前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形势,还是远远不够的;立法层次偏低,目前执行实践法律依据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相关部门的联合发文,层次过低,不利于执行工作的开展和改革的深化;相关规定粗疏,有的执行制度只是在民诉法中作了原则规定,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比如执行异议、执行复议、案外人异议、申请执行人变更执行法院等,有的执行制度虽然有所提及,但是不够全面,比如参与分配、追加变更被执行人、执行优先权、执行竞合以及执行员的职级、等级问题等。
二、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也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理顺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理念,转变执行模式,实现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具体说来,在执行理念上坚持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说服教育和强制相结合、审判和执行的有机结合;在改革思路上变法院内置式改革为主到外放式改革为主;在执行模式上实现从单独执行向综合执行的转变,从部门执行向全院执行的转变,以及从单一执行向立体执行的转变。
(一)构建综治机制
笔者认为,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参与、政协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是解决执行难的根本出路,也是执行体制
和机制改革的方向所在。人民法院在综治机制的构建中要积极有为,发挥主体作用。全面落实中政委有关文件确定的机制。一是要依靠党的领导,主动汇报工作,建立和完善解决执行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将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范围。二是要接受人大的监督,争取人大代表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排除非法干扰。三是要争取组织、纪检等部门的支持,通报不协助执行或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党政干部、公务员,并将履行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考察依据。四是加强与工商、房地产、国土资源、建设、金融、证券、保险、税务、邮政、电信、司法行政等部门的联系,实现信息交流互动,建立执行威慑和联动机制。五是与公安、检察机关协调配合,加大对执行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六是争取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七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加大曝光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生效法律文书必须自觉履行的法律意识,形成有利于执行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执行制度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实现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与发展,在外部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的同时,法院内部也要完善相关执行制度。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执行机构设置。权力的性质决定权力载体的组织构造和运作方式。以执行权二元构造理论为指导,在执行机构的进一步改革中要坚持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执行权的统一行使,二是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应相对独立。因此,在机构设置中要有独立的执行实施机构和执行裁决机构,并作为执行局的下属机构,以保证执行权的内部分权和实质统一,并且,同一级的法院在执行机构的设置和名称上应尽量统一。最高人民法院主要是行使统一管理、执行协调、执行监督、指导等职能,因此可以设置执行监督、执行协调和执行综合机构;地方各级法院执行局内设执行裁决机构、执行实施机构和执行综合机构,执行裁决机构的名称可以是执行审查处(科)、执行庭或者执行裁决庭。案件少、人员不足的基层法院和边远地区的中级法院执行局内设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必须确保执行实施权行使与执行裁决权行使在人员上的绝对分离。
在人员配置上,应当对执行人员设立单独的序列,并对其任职条件、任免程序、工作职责、职级、等级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执行裁决人员可以直接从审判员中选任,也可以从通过司法统一资格考试的执行工作人员中任命,名称上为了体现执行权与审判权的区别,可以称之为“执行裁判官”或“执行裁判员”。另外,对于执行程序中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事项,应当由执行机构之外的审判部门负责,必要时可设立专门机构。
2.加强立、审、执兼顾。审执分立是执行改革的重要成果,但“审执分立”并不等于“审执孤立”。如何实现审判和执行兼顾,是加强法院内部协作,形成大执行格局的中心环节。首先,在立案阶段要加强诉讼指导和财产保全,就依法追加诉讼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以及诉讼和执行风险等内容,立案人员应作必要的释明和告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财产保全,要依法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对追索人身损害赔偿费、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依职权采取
财产保全措施。其次,审判阶段要具有前瞻意识,把更多的注意力和侧重点放在案结事了上,着力提高审判阶段的自动履行率,注意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最后,执行中必须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必须以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未经严格、规范的程序,不能改变甚或否定生效裁判确定的权利义务。同时,必须规范执行和解,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和解协议的内容施加影响。
3.探索财产发现路径。有效发现责任财产是破解执行难的关键,因而,完善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在执行改革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财产调查方式有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报告和执行法院依职权调查等三种路径,但三条路径平行,无主次之分,导致权责不明,影响调查的实效。下一步,应当在制度构建上厘清三者的关系:(1)着重突出被执行人如实报告财产的义务,对拒绝报告、虚假报告者依法予以罚款、拘留。(2)强化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线索的义务,可以规定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执行时,应当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财产线索,并赋予申请执行人执行财产调查权,如上海、北京、江苏、湖南、浙江等一些法院试行的执行调查令方式,效果就比较好。(3)完善法院依职权调查制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提高调查效率,成立专门的财产调查组,广泛采用集中查询方式。二是明确调查情形,将法院调查财产定位为补充性的方式,只有对被执行人拒不报告的,当事人自行查明财产有困难,并向法院申请的,法院才有义务开展调查。三是妥善使用搜查的方法,加强威慑力。四是积极寻求其他国家机关的协助,如通过公安机关查找被执行人行踪;通过税务机关了解被执行人经营状况、银行账号;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了解被执行人的资产状况等等。五是探索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财产调查,如委托民间调查机构进行财产调查,发布悬赏执行公告,动员普通群众参与查找等。
4.强化执行措施体系。建立科学、合理、明确、操作性强的执行措施体系,是执行制度完善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是要强化立即执行制度,不给恶意避法的被执行人以喘息的机会;二是要研究科学的穷尽执行措施方法,因案制宜、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以节约司法资源,发挥执行措施的最大效用;三是要广泛采用审计执行、劳务抵债、债务重组等执行方式,探索刑事财产刑、农村集体土地执行等案件的执行方法。
5.完善执行监督制度。加强执行监督是防止执行权滥用,实现公正司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重点是完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执行款物管理、评估拍卖变卖、执行和解、恢复执行、继续执行、执行结案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形成一个覆盖执行工作方方面面的制度体系,为执行监督提供制度基础。二是加强外部监督,严格推行执行告知和执行公开制度,把执行程序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健全内部监督,除分权机制外,要建立执行节点的审查报告制度,并要重视执行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审查并纠正信访中发现的问题。
(三)集聚执行力量
案多人少矛盾是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编制一时不能解决,人员一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法院要善于内部挖潜,整合资源,外部借力,齐心协力,共破执行难题。
1.加大司法警察参与执行的力度。司法警察参与执行有利于增强威慑力,维护司法权威,防止暴力抗拒执行行为发生,保证参加执行活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配备固定的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职能是送达法律文书,执行传唤、拘传、拘留,参与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等。重大执行活动中,必须选派司法警察参与。
2.尝试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工作。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的民主性。因此,执行中完全可以借用这一宝贵的司法资源。对于案情较为复杂,需要组成合议庭审查后作出裁决处理的,易发生群体性纠纷的,受到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等干扰的,严重抗拒、逃避执行的,或者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可以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应该参加财产控制、处置等重要执行措施,可以参加信访接待,做当事人的说服疏导工作,并有权对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3.发挥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的作用。公安机关具有强大的侦查能力和完善的组织体系,借助公安的力量来查控被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财产,是一个既有效、又方便的缓解执行案多人少矛盾的良方。公安协助执行总体上有协助查找、控制人员,实施限制出境、冻结,迁移户口,查扣车辆,重大案件出警,110网络协助执行,实施司法拘留,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以及建立协助执行工作机制等九个方面。上海、浙江等地高院都分别与公安联合下发文件,建立了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的长效机制。
4.建立执行协助网络。这一制度的基本思路是聘任基层政权组织工作人员为执行协助员,借助他们的政治优势和工作优势,以及对辖区内的人员状况、风俗民情等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充分采取调解执行的方法,化解矛盾冲突,促进自动履行。执行协助网络有利于提高执行工作效率,促进基层和谐问题,实现法院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双赢。建立这一网络的关键在于执行协助员的选聘,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兼职模式,即聘任乡镇、街道从事政法工作的同志为执行协助员,其优点是成本低、易推广,缺点是执行协助员精力不集中,组织形式较松散,保障机制不全,工作成效不高;二是专职模式,即在每一个乡镇、街道确定1至2名专职执行协助员,人员可以在现职人员中选任,也可以向社会招聘。执行协助员在乡镇、街道工作,由综治办负责管理,业务上受法院指导,工资报酬可以参照当地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水平合理确定,由地方财政保障,列入乡镇、街道综治办部门预算。这一模式构建成本高、难度大,但能有效克服第一种模式的缺点,充分发挥执行协助员制度的功能。
(四)加强工作保障
加强执行工作保障是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一些法院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法院执行装备落后,无法形成庄重威严、快速反应的执行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加强执行工作保障,使执行机构的人、财、物等方面满足工作需要,是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从而发挥良性互动作用。执行工作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配套的现代执行理论体系。加强执行理论研究,不仅有利于总结和提升执行实践改革经验,促进执行立法,也是推动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强大动力。今后,应该重点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新民诉法的适用问题,比如执行异议的范围,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性质;二是与执行改革有关的理论问题,重点是执行分权问题;三是与执行实践中有关措施、制度的理论问题,如对执行流程管理、执行联络员、人民陪审员和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审计执行、报关执行、执行救助等一系列新制度新举措的理论归纳和梳理;四是执行法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如宪法的理念和原则对强制执行制度的作用,破产法和执行法在实现债权中的功能和定位,重点研究物权法对执行的影响;五是执行当事人、执行标的、执行和解等执行基本理论,如受让债权的第三人能否直接申请执行,执行财产的范围、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投资权益、孳息、共有财产等特殊标的的执行问题,以及执行和解的性质、救济方式等等;六是执行救济、财产查明、对被执行人债权及其他财产权的执行以及参与分配等执行制度方面的理论问题,比如执行异议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异议之诉与普通诉讼的关系,申请执行人调查财产的手段和途径,法院在调查中可采取何种制裁措施,参与分配的主体资格、分配原则和救济途径等。要加强对执行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学习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鼓励开展执行理论研究,进行执行工作调研,切实提高执行人员的司法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而为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2.创新执行机制提高执行能力 篇二
第一, 切实转变职能, 理顺政府职责。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 同时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四个“凡是”:凡是企业的事情, 交给企业去决策;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 让市场去解决;凡是基层能处理的问题, 依靠基层去处理;凡是应该由政府办的事情, 政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二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 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不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三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逐步向社会领域、公共事业领域倾斜。四是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 健全协调机制, 努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 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人才队伍。一是坚持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原则,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 不断完善和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使干部选拔工作更加透明、更加民主、更加科学。二是严格把住公务员队伍“进口”关, 坚持凡进必考, 积极探索对新录用公务员安排到基层实习锻炼的办法, 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要大规模地开展公务员培训, 更新知识技能, 更新思想观念, 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理论素养, 不断增强对政策的领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建立行政问责制, 严格实行过错追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配套齐全、日常工作规范有序、监督机制健全完善的公务员管理体系, 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管理。
第三, 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严格依法办事。一要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处分条例》, 规范行政行为;二要加快行政法制建设步伐, 建立门类齐全的《行政法典》, 做到有法可依;三要开展文明执法教育, 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水平。
第四,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 下放权限, 减少环节。二是加强制度建设, 按照“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高效服务”的要求, 本着“顶用、能管住”的原则, 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规范、优化工作流程。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窗口部门一次告知等制度, 使机关工作环环相扣、紧张有效、高效运转。三是要勤俭节约, 降低行政成本。政府机关要做节约能源、资源的模范, 节省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严格控制新建办公大楼和添置车辆, 减少文山会海。
3.创新执行机制提高执行能力 篇三
企业决策者们为了提高公司业绩和执行力,已经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训。但大量事实证明,单纯关注人才个体的管理者并不能全面了解一个组织的真实情况。
回顾一下你的工作经验,你觉得缺少了什么?是充斥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吗?就算你在合适的岗位上找到了合适的员工,除非你能够使他们的工作协同一致,把他们的优先业务联系起来;否则,你就没有执行力的优势。
在一个小的组织里,每个人都知道各种正在进行的事情,人们可以在电话里无意中听到彼此的进展情况。他们一起就餐,自觉地调整彼此的步伐保持所需的平衡。如果他们有所疑惑,则可以互相交谈。
但是,当一个组织日益成长,达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规模时,协同一致就成了更大的挑战。为了分摊责任,公司往往会创建一种组织架构。建立这种架构时,也就是组织内部的社交互动发生改变的时候。通常,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的信息流动会遇到障碍或者被歪曲。公司规模越大,人们分享信息、做出一致的决策和调整其优先业务的难度就越大。决策的速度变慢,执行力的优势就被削弱了。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协同个人贡献的机制,即“群体运行机制”——这是实现执行力的关键。
沃尔玛的群体运行机制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创立了一种群体运行机制,我觉得应该给他颁发诺贝尔商务奖(如果有这一奖项的话)。
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周一到周三,大约30个地方主管都要去调查9家沃尔玛商店和6家竞争对手的商店。他们搜集一篮子的商品,对比它们的价格。1991年,沃尔玛制定了售价要低于同一区域主要竞争对手8个百分点的策略。他们的参观调查就是要了解这一低价策略的实际执行情况。
如果地方经理所做的工作是正确的话,他们所要观察的是什么呢?不仅仅是价格,他们要观察货物是怎么摆放的,消费者在购买些什么,商店的外观、氛围如何,竞争对手采取了哪些新的措施,雇员的反应如何等等。
请注意,沃尔玛在地方管理者和现场执行之间经过了多少层过滤?答案是零。零信息过滤的意义何在?时间和质量。没有延迟,没有扭曲,没有怀疑。这种见识从何而来呢?实践出真知。星期四的早上,沃尔顿召开了一次4个小时的会议,与会的还有约50个经理。他们中有考察商店的地方经理、物流主管,还有广告部主管。也许这个会议会做出某地区需要10万件羊毛衫上架的决定。同时还决定,那些羊毛衫不需要运往东北,出于那里并不太冷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也许库存还需要调整一下。
通过这次会议,信息得到了交换和整合,决策得以落实,每一个与会者的大脑里都有了一幅关于生意的全局图,而且能感受到就在不到一周之前发生的竞争。人们直接从顾客和第一线员工那里得到了未经过滤的消息。
沃尔顿的群体运行机制使它的优先级从5万英尺级变为50英尺级,在这里,人们协同一致地工作。同时,还增强了责任感。如果在讨论中有人没有做好准备,马上就能被看出来。
怎样设计群体运行机制
思考一下你该如何协调和整合那些和别人一道工作的人们,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要开很多会来协调他们。但是在群体运行机制里,很多会议效果不佳:不合适的人参加了会议,交谈散乱,缺乏引导,做不出决策,没有下文。有时会议上放映了一堆没有意义的幻灯片,有时会议成了人们责备对方错误的讲坛。
需要寻找一个更好的途径。首先,要做商务方面的工作,设置好业务的优先次序,然后花点时间设计群体运行机制,比如开一个电话会议或者一个15分钟的会,使信息得到流动,让合适的人们交流。思考一下沃尔玛群体运行机制的特点:信息流动同步进行、非正式对话、零过滤、高频率,还有无界限。
另外一些公司也建立了类似的机制。例如通用电气的业务单元定期举行电话会议,他们称这种做法为“快速市场智能”(英文缩写“QMI”)。这是模仿沃尔玛群体运行机制的一种方法。通用电气的这个业务单元发现了同步交流的价值,但由于他们在地理上的分布很广,经理人不能很频繁地参加面对面的会议。QMI通过视频和电话让他们聚到一起。至此,至少每2个星期,遍布全球各分公司的大约50个人就会进行一次对话。
这种信息交流的频率和节奏使所有QMI的参加者,不管他们是处于不同的阶层还是遍布全球,都能够及时了解在顾客、竞争对手身上以及全球技术方面到底发生了什么。通过这种方法,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价格调整中去,同时能面对新出现的问题。50个人同时拥有了观察外部世界的视野。如果要他们安排3个月的业务优先次序,他们可以做到协同一致。
通用电气的这个单元甚至还发明了一些使QMI会议更有效的指引:讨论的问题必须要独特而且简单,能在2分钟内回答上来;所有的参加者必须轻松和有勇气作出贡献;为了不让人们失去兴趣,会议要简短;会议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要作出总结。
通用电气的QMI获得了成效,因为它帮助人们交流信息,获得经过最佳衡量所得到的主意,作出最佳的决策。人们共享了信息,达成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很多矛盾都浮出水面并得到了及时解决。这是通用电气获得效率的关键一步。
QMI的频率和节奏创造了一种凝聚力,使人们通过电话会议,很舒适地突破了组织间的界限。通过一个这样的电话会议,一位通用电气的日程安排人员——尽管和副总经理隔了好几层,也可以很舒服地和副总经理直接对话而绕过了传统的层层级别。
让员工的能量得到合理分派
执行力的利刃来自于在合适的岗位安排合适的人手,把他们的付出协同一致,并根据合适的优先业务释放和疏通他们的能量。要选择合适的优先业务,商务嗅觉是必需的;要让能量得到合理的分派,对人和组织的内部洞察力也必不可少。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迪克·布朗的情况。他在1999年1月当上了IT服务业的巨人——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的CEO。
在上任之前,布朗就陷入了繁杂的事务中。IT服务本身就存在内在复杂性,公司庞大的规模和全球化经营更加深了这种复杂性。面对互联网的高速膨胀,EDS也曾试图调整自身的业务,但结果并不成功——公司业务大幅萎缩,连续几年未能达到赢利预期。布朗首先认真审视了董事会提供的大批材料,包括现在和过去的财务报表、竞争数字、市场分析、预测和一堆成功或是失败的合同,然后,他走访了全公司所有的主管人员。
在6天之内,布朗运用自己的商务嗅觉,理顺了公司业务中复杂的东西——一些为人熟知的因素:现金产出、现金保证金、现金周转率、资产回报率、增长率和客户。他发现了以下一些东西:尽管EDS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近年来失去了相对于IBM的领先位置。尽管全行业年增长率为15%,EDS的年收入增长仅为9%~10%,低于市场平均值。回到对公司业务的诊断上,他不得不考虑如何创收。
布朗制定出一系列优先业务,包括:1.通过其他供应商而不仅仅是通用汽车(EDS最大的客户)实现销售收入增长,并且超过市场平均值;2.提高客户服务水平;3.降低10亿美元成本,由此提高保证金数额;4、在2000年底实现2位数的保证金数额。
接着,他创立了群体运行机制,让优先业务取得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每月1次的“执行会议”——一个包括来自全球约100个EDS业务主管的电话会议。在会议中,每个单位的月成果和自年初的累积成果都要被讨论到,这跟他们以往讨论的问题大不一样。
起初,很多参与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年收入、保证金和市场占有率所反映出来的业务紧迫性。布朗通过电话会议来强调它们的重要性。每次会议开始,他都要总结一下过去1个月或者该年度的亮点。接着,CFO分析月赢利和年赢利,并和公司的目标进行比较。然后COO把销售成果介绍一遍。把成果公开和反复共享,可以建立一种内在的责任感。这样很快就可以知道谁做得好,谁需要帮助。在接下来的问答环节,布朗通过确认对话是否公正、简明和富有建设性来把团队讨论的基调确定下来。如果业务水平显著下降,他会对相应的主管刨根问底。
布朗每2周都要给EDS的每个人发电子邮件,他称其为“发到EDS全球团队”。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一些特别成就,同时讨论公司在优先业务里所处的状态。
群体运行机制包括在业务方面的聆听、学习和培训,同时也使共同目标得到加强,决策得到制定。其他的一些群体运行机制建立在组织的另一些地方,用于帮助资深的团队确定实现优先业务的机会。例如“资深主管会议”,约130人每3年聚一次头,目的是对业务进行总体的考查,同时强调通过公平、建设性的对话这样一种新的渠道取得收获。
到1999年底,EDS实际上已经削减了10亿成本,有效地简化了自身的运作,并变得更加以客户为本了。公司把自身的关注点转移到吸引和留住有天赋的人身上,对公司自身的成长、客户满意度以及责任感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从此,EDS变得日益壮大。
迪克·布朗在EDS做到的,同样也有其他人在其他公司做到过。但是没有一次成功不是一方面具备商业嗅觉,另一方面具备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商业嗅觉提供了路线图和清晰的头脑。除非你想成为个体户,否则,你就要学习如何处理业务的优先顺序,并成为好的沟通者。
4.抓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 篇四
郧西地税局雷尚运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针对执行不够、落实不力,作风漂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热情缺乏等现象,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同时省地税局也在全系统开展“严格执法、有税必收、积极预防和严肃查处税收失职渎职行为”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地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执行意识,全力打造效能地税、法治地税、阳光地税、服务地税、廉洁地税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执行力,要从作风建设抓起,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努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现一个个可行的小目标,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直至整个国家的战略目标。
一、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执行力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能力,政府执行力就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实践能力,是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狠抓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特征,可以用政治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可以是教育、制度、监督的方法。但是,提高执行力归根结底要通过人这一最直接、最普遍、最能动的主体来实现,而人的因素关键依靠作风。作风看似无形,实际上又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作风建设,关系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民风,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
1水平。好的作风,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执行力的必然要求。差的作风,会使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仍至整个国家一盘散沙,效率低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的“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样的风气就毫无执行力可言。因此,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扎扎实实的从作风建设抓起,在实践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既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要反对夸夸其谈,急燥冒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以良好的作风带动执行力的提高。
二、提高执行力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保障
加强作风建设是新形势新任务下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执行力是一项综合能力,要在学习上下功夫。一流的执行力来自于高素质的执行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自身对社会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项落实能力,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要靠基层去落实、去执行。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键在落实,工作中要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想实招、鼓实劲、谋实事。
执行力是一项服务能力,要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对税务机关而言就是要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涉税服务,就是切实维护好、保障好、落实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抓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执行力
对地税部门而言,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纳税人的“三服务”理念;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和防止擅自越权减免税”,努力完成各项税费征收任务,实现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坚持规范、文明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一个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为我县经济建设和财政收支平衡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为基层行政机关或者说基层单位的公务员,坚持文明执法,提高执行力不能好高骛远,泛泛而谈,而要结合实际,立足本职,从作风建设抓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去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一)以谦虚的作风对待学习。
良好的学风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立足本职工作,提高综合素质,练就一身本领,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只有这样,才能激励自己站在政治的高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理解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税收工作宗旨。做到在工作中依法征税、严格管理,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局,为圆满完成各项税收具体任务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加强政策业务的学习。税收工作具有很强的业务性,以信息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已初步建立。因此,主动学习,系统掌握有关基础理
论和政策业务,不断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指挥基层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要坚持学以致用。善于把理论学习同实际工作和具体问题相结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活学活用,通过不断的观察与思考,认真总结,积极实践,不断促进了知识的转化和吸收,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干部,主动适应形势和工作需要。
(二)以踏实的作风对待工作。
立足本职是我们提高执行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我们个人来说,提高执行力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个人工作实际出发,以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以踏实的工作作风,抓收入、抓征管,做到严格执法、令行禁止,出色的完成好工作任务,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益:
一是令行禁止,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在工作中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税收方针、政策,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依法履行工作职责。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令行禁止。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执法要严。在工作中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规范执法,坚持处理有依据,调整有政策,操作有规范,自觉约束自身的行政行为,杜绝“人情税”“关系税”。严格按照组织收入的原则,做到尽职尽责,应收尽收,维护税法权威和刚性。
三是办事要公。在工作中我们多深入、多调查,全面掌握当地经济发展和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摸清税源,搞好调研,把工作做细,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在执法中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公平、公正执法,充分体现法的正义原则,通过规范化的税收征管行为,调节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四是方法要新。税收管理是税务部门的主业,是税收工作的主题,也是各项税收任务赖以完成的保证。工作中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墨守成规,要踏踏实
实做事,努力创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是以税源监控为手段,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工作中继续发扬地税部门能吃苦、能战斗、敢打敢拼的精神,把组织收入工作抓紧抓实。其次是要从加强征管入手,积极寻找税收增长点和突破口。针对地税税种小,零散税多,征收难度大的特点,要创新征管思路,挖掘税收潜力,培植新增税源,狠抓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再次是要改进征管手段,继续推行和完善服务“一窗化”,申报多元代,征管流程化的征收管理方式,提高科技兴税水平,努力实现工作有进展,收入有突破,更好地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以诚实的作风对待纳税人。
处理好与纳税人的关系,是构建和谐地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税务机关除加强依法治税外,还要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建立良性互动的诚信征纳关系。
一是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明确纳税人是整个税收工作的主体,要始终把以广大人民群众和纳税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下大力气解决执法中存在的不规范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为纳税人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和全方位的税收服务。
二是搞好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好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日常宣传、集中宣传,全力打造地税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征纳双方的亲和力,提高纳税遵从度。根据国家税法变化情况,结合日常征管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集中辅导、入户辅导,以及采取约谈的办法,搞好纳税辅导,不断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觉悟和正确办税的能力。
三是提供优质涉税服务。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继续推行和完善“一窗式”管理,努力简化办税环节,改进办税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凡
能够即时办的事不要拖、不要推,要立即着手办结;一时办不了的事要限时办结,并告知当事人办结时间;确实不能办的事也要耐心说明原因,力求当事人谅解。
四是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在全局范围内,认真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积极推行“阳光办税”等,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手段,发挥了税收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方便基层、方便征管、方便纳税人。
(四)以严谨的作风对生活。
5.创新执行机制提高执行能力 篇五
为了全面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干部的执行力,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委局机印发了《开展“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行力”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并组织干部认真的学习了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和刘春茂书记在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个人还通过网络学习了一些关于执政能力和执行力相关资料。通过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县委开展“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第一,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执行力的理解。对于执行力的概念,虽然早就看到过、听说过,但是理解上很片面和肤浅,对执行力的内涵和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不深,掌握不透。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执行力的含义。政府执行力在不同学科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比如,从法学角度看,执行力代表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从经济学角度看,执行力代表政府行政效率的大小和效益的多少。从社会学角度看,执行力代表政府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纠纷的能力。执行力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指为达到既定目标,通过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战略计划等行为,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有效处理政府日常事务所表现出来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效力。狭义是指各级政府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决策执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操作和实现能力及效力。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政府执行力其实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各种能力贯穿于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第二,通过学习,明确了干部素质和能力上的要求。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要素。通过学习,明确了政府在干部素质和能力上的要求,从而找到自己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正确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正确把握工作大局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己准确的判断力和敏锐的辨别力。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拟定计划方案的能力、论证和选择计划方案的能力等。在组织力中,要有总揽全局的能力、多谋善断的能力、扬长避短的能力、果断指挥的能力、有效控制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还要有新创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有些是针对领导干部的,但多数是一般干部应该掌握的能力和具备的素质。
6.创新执行机制提高执行能力 篇六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5月13日我旗召开“强化制度意识,争做执行表率”活动启动仪式暨全旗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在会上,旗委书记张平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一定要从身边的违纪案件中吸取教训,静心回首,痛定思痛,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魄力整肃风纪,以触及心灵的警示和执行有力的制度强化教育,贯彻落实好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各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深入开展“强化制度意识,争做执行表率”活动,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努力塑造乌审党员干部勤政廉洁的新形象。
2010年1月,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利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认识是清醒的。我们党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反对腐败,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长期而严峻。与此同时,腐败滋生,贪污行为严重影响了干部形象和执政效能,更加影响了党群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公众对反腐倡廉的吁求极为强烈。因此,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入,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反腐倡廉的制度创新。
当前本部门反腐倡廉制度正在制定新的管理方案,新制度的实行将为期不远;我们的奖惩制度要明确,制度体系的功能之一就是使执行制度的人不吃亏,不执行制度的人讨不到便宜,我们要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教育人,通过分明的奖惩提高个人与集体的工作效率;对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程序环节多等问题,要作前瞻性部署,及时制定新制度,防微杜渐,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为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就必须要注重制度的民主性、严密性、可操作性、惩戒性、稳定性和公正性,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要对现有制度进行规范与整合,认真修改存在缺陷的制度。为保证项目工程既能快速实施,又做到廉政高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坚持将廉政建设与园林绿化建设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创“工程优质,干部优廉”的“双优”主题活动,不断制定完善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乌审旗园林绿化局三重一大实施方案》、《乌审旗园林绿化局三重一大决策》和《乌审旗园林绿化局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工程建设的运作体系,从工程的组织领导、操作实施到资金运作、审计验收,都被纳入到廉政监督的范围。
要对国家法律进行阐释与衔接,国家法律是从大方面对整个国家的反腐败工作而制定的,当其应用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将可能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故而需要我们针对地方特点具体执行。我局狠抓“阳光”操作环节,在项目组织实施上,严格执行国家及市、旗招投标的相关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按法定程序组织招标、评标、投标,确保工程质量。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抓好制度执行,既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在这里,胡锦涛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了制度执行力对于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抓好制度的执行,是制度建设与创新的基本要求。制度能否取得预计成效,也需要通过制度的执行来进行检验。一方面,制度是否完善,制度是否科学,制度是否可行,只有通过制度执行才能验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只有在执行过程中,制度的约束力才能表现出来,才能回归制度的本质,也才能谈论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建设。没有执行,何谈成效?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执行是决定成效的关键。
因此,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和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同时,是否提高制度执行力,决定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败。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的方针。然而,真正落实这项方针,任务还很重。贯彻执行反腐倡廉制度,要靠自律,更要靠他律。而提高制度执行力,就是他律的关键。而关键的关键,是把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事情落到实处,从而抓住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根本。
首先,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教育,营造执行制度良好氛围,切实把反腐倡廉制度纳入党支部理论学习内容,列入全局学习教育计划,把制度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全局职工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努力营造“人人维护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根据自身职责履行方面的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认真自查自纠,做到三个“查”:查一查工作人员对反腐倡廉制度是否熟悉掌握,采取有效举措强化制度学习;查一查涉及本部门办理的工作事项是否按规定或程序执行,对违反规定或程序的要立即整改;查一查在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过程中是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还有哪些制度需要修改补充完善。
再次,要切实抓好整改提高。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强力推进制度执行。针对梳理查出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整改落实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明确目标要求,明确主要责任人和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集中抓好整改落实。对开展教育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对开展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加以巩固,确保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最后,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对违反制度行为的追究。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做执行制度的表率,带头严格执行制度。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罪同罚。对尽职尽责执行得力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执行不力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严重违纪违规给予严肃处理,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褒贬分明、奖惩得当。只有这样,制度的执行力才会得到提高,避免出现“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切实促进作风转变,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行政执行力、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园林绿化工作科学发展。
7.制度、执行力与监督机制 篇七
那么, 对于承载着社会重要经济活动的企业, 必然也离不开“法”。而“法”又是最强有力的制度。
一个企业不可能没有制度, 没有制度的企业不可能长久, 甚至无法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足。纵观国内外的一流企业, 无不是拥有完善的制度体系、高效的制度执行力以及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所以,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已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所认同。
然而, 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就制度管理而言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又陷入了某种怪圈。制度很多、很全面、看起来也很细致, 但是就是关键问题得不到解决, 我行我素的现象不见改善, 企业整体水平还是维持原状……因此, 就有声音响起了“那么多制度有什么用?”“制度只不过是装饰门面的摆设”等等。制度无用论在人们心中滋生, 慢慢的, 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放在书架上的摆设。直到发生严重事故了, 遇到纠纷了, 才想起来那已经被尘封被遗忘在角落的制度, 开始高谈要按照制度办事。
试问, 如果军师都是事后诸葛亮, 刘备如何建国?如何称帝?又如何有史册中精彩的三国抗衡?
比尔·盖茨曾经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 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
一提到执行力, 人们脑海中首先映射出来的大部分是军人的形象。没错, 在军队, 服从是第一要务!就中国范围而言, 不得不提的是成立于1924年6月, 由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的对大革命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建立之初, 全国各地有各式各样的军校存在。为什么最终只有黄埔军校永载史册呢?这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 即黄埔军校全体人员所具备的高效执行力。
一个“做”字便能高度体现什么是执行力。而贯穿企业执行力始终的三个要素则是:人员、战略、运营。一个企业首先要有明确的可施行的战略, 然后要根据战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运营方案, 再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确保战略的实现, 而人员则是这一系列活动中的关键和纽带。所以, 怎样让“人”按照制度“做”起来, 而不是简单的把执行力当作一种口号, 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惯性思维很容易让人们将执行力的高低归结为执行者的素质高低, 然而就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所述, 人具有一种懒惰的天性, 尤其人在一种大环境中, 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那么, 素质也就成为一种很不稳定的因素。因此, 与其冥思苦想如何构筑一种所谓的执行文化, 到不如转换一下思维, 把目光聚焦到权力主体而非执行主体层面上, 即构筑一种检查、监督机制, 以推动的方式迫使各主体不得不自愿遵守制度规定, 进而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风气, 那么执行力也就自然而然的随之提高了。
所以, 如何提高执行力?首先就是要让制度中所规定的权力层, 将检查、监督作为一种应该肩负的重要职责, 而不是简单的把执行力的责任推给执行层, 让人误认为, 制度只是用来约束基层的。事实上, 制度应该是为了让员工更好的工作而服务的, 是为了缩短流程, 减少事故, 增强效率而存在的。那么, 一项制度发布以后, 权力层如何了解制度运行的好坏?制度内容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的高低?只有深入到执行层, 才能全面的了解该项制度的制定是否符合客观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而这些往往都影响着执行力的高低。由此可见, 怎样把一个企业各权力层的检查、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 军人每天早上都要出操, 当每个军人听到集合号吹响后, 奔赴指定位置时, 在那里早已站定的是他们的长官。可想而知, 军队所具有的超高的执行力是如何养成的——权力层制定的规则, 先从权力层不折不扣的执行, 以身效法, 然后严格的对执行层进行检查和监督。
那么, 在确立了一套检查机制后, 检查结果如何反馈?过程是否符合制度要求?等等一系列关乎公平、公正的问题接踵而至。显而易见, 监督,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就必不可少了。它既是对权力的制衡, 也是对过程的管控, 更是对结果效力的证明。如何有效的运用监督机制, 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监督、如何对监督者进行监督, 让执行、检查、监督成为一个有机的封闭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信息公开无疑是最有效的监督方式之一, 让行为、过程、结果等一切依托于各种媒介均处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把公开度放到最大, 这样既可以让各个层级直观的了解到检查及结果处理的情况, 又可以为决策者下一次的规划提供依据, 促使检查更加公正, 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真正做到依制依规治企, 制度化运营, 从强调执行到自觉执行的彻底转变。
世界从封闭发展到开放, 从单一发展到多元, 从飞鸽传书发展到信息共享, 空间在变小, 时间在加快, 执行力再也不是专属于军队的代名词, 而是每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提高执行力, 不仅要有有利于执行的制度, 还要有责任感强的检查团队, 以一种舆论的方式将行为和结果透明化, 将执行力作为一种文化不断巩固和传承, 使企业在变革的大潮中不断前行。
摘要:中国自古法、道、儒三家并存, 此消彼长, 但“法”只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而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进步, “法”被赋予更高、更广、更深的含义。而企业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组织, 依附于最强有力的“法”即制度, 与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而如何让制度保持生命力, 则需要构筑起检查监督机制, 以信息公开的方式, 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下, 用舆论的方式为执行力造势, 让各个层级以具有高效的执行力为荣, 形成并发展执行文化, 为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屹立前行保驾护航。
关键词:企业制度,执行力,检查,监督,信息公开
参考文献
8.规划执行机制的美国版本 篇八
NII的主要经验
美国没有制定信息化规划的习惯,却制定过涉及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某些计划,如1993年制定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 I,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该计划提出在2015年前建成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组成的无缝的、高速的、多功能的信息网络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使得政府、企业、学界各方的力量积极参与其中,促进了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的组织领导机构
1993年初,美国政府组建了一个由联邦各部门负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高级官员组成的联邦部际机构“信息基础设施特别工作小组”(IITF),商务部长任IITF主席。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协助、支持IITF,该委员会下属的高性能计算、通信、信息技术分委员会向IITF提供配合和技术建议。IITF包括三个分委员会:电信政策委员会、信息政策委员会(包括知识产权工作组、隐私工作组、政府信息工作组)、应用委员会。它们分别推动电信网络运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发展。
IITF不仅能保证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而且连通了技术、市场和政府,既能保障技术发展的可靠性;又使与市场结合的政策能够快速得以落实,保证了NIl计划实施的经济效率和成功率。
二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确保工作的有效性,提出了政府工作的9项原则;通过税收和法规政策,促进民间企业投资;扩展“普遍服务”概念,政府有责任保证所有美国人都能以负担得起的价格享用信息资源;发挥催化剂作用来促进技术创新和新的应用;促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以“无缝的”、交互式的、用户驱动的方式运行;保证信息安全和网络的可靠性;改进无线电频谱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协调与各级政府以及其他国家的行动;提供利用政府信息的机会,并改善政府的采购活动。简言之就是为NII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为市场开放、鼓励竞争建立相应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和帮助私营企业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制定信息技术研发计划,鼓励技术创新等。
在IITF的领导下,美国政府制定了诸多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改策,例如:
鼓励企业合作创新和技术转化。美国政府于1996年全面修改了1934年制定的“通信法案”,彻底消除了对有线电视、电话、电视和卫星等各种电信企业施加的行政和法律限制;1993年的《国家合作研究生产法》,以允许企业间进行竞争前的合作研发特别是建立战略研究合作伙伴关系,如由若干大学和产业界组成的技术转移联盟。
稳定支持产业通用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美国NII计划中,联邦政府保证稳定经费投入(每年10亿美元左右)以支持信息产业通用技术的研发。同时,以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增加支持预算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例如,在1986年美国国内税收法中,“对一切商业性公司和机构研发活动费用增加的退税激励政策”的有效期在NIl计划实施过程中被不断延长,并于2000年2月予以永久化。
创造商业市场需求。美国政府大力宣传NIl计划及其社会服务功能,不仅在政府工作报告和网站信息中有大量关于NIl进展的报告,还有很多有趣的、及时的、自由自目在线信息供大家随时浏览,如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华盛顿办公室在线[ALAMWON)、来自纳税人资产信息的TAP-INFO以及在Gopher搜索工具和FTP上的出版物等。
三是企业积极参与,成为实施主体
与新加坡MII计划的“政府设计一政府创建、应用一企业跟进”组织模式不同。美国政府在NII计划实施中真正的出资人是美国企业。NII的结构设计、建设和管理都是由私营企业自行设计和完成的。
政府制定NII政策的五项原则保证了企业作为NII实施主体的地位。即鼓励私人企業投资;促进并保护私人企业间的竞争;公众都有机会获得服务;避免在信息拥有方面出现“贫富不均”;保障政策设计上的灵活性。总之,政府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又希望企业的行为是有利于公众利益的。
为了使企业能更好地参与NII计划,美国在政策制定阶段就给企业的积极参与创造了良好条件。1993年底,美国建立了由各类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赞助者和有关人士任委员的“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以促进民间企业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审议工作,从而使企业可以直接对整个计划提出建议并能积极参与其中,确保了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的可用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参与度。结果,不仅政府期望的通信行业的电话公司积极参与,还有广播和计算机各相关行业的众多企业都积极参与,如IBM、AT&T、MCI、HP、FCI等,同时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进来,有力地推动了NII的建设进程。
这些企业的参与,有的投资数十亿美元设计建设巨大的卫星通信网络;有的致力于地方信息网络服务;有的则只针对网络建设中某一环节的转换或存储技术或软件开发进行突破。不仅实现了美国政府设想的NII,更丰富了NII的内容和形式,使美国NIl建设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据统计,与政府投入的1000亿美元相比,企业投入达到了20000亿至30000亿美元,政府投入资金对企业R&D投入资金的撬动比率超过1:20。同时,美国企业投资R&D热情高涨,工业研发经费支出额由1992年的944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804亿美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不断地对支持的几个重点领域予以声明,并不断地通过公开讲话、会议和政策的制定来协调共识的形成,为企业自由开发NII指职了国家的鼓励方向。
四是民间科研力量的参与
各种民间力量主要通过提供研究报告、对研究给予资助、参与咨询、舆论宣传介绍等形式对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美国分别提出美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后,美国“2l世纪基金”召集全美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和政府研究机构,如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的14位专家学者,就美国国内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政府献计献策。讨论结果于1995年以w.德雷克主编的《美国信息基础设施政策之战略》一书发表。1996年美国修改《电信法》,其修改的内容与本书中关于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议完全吻合。对北京的借鉴
尽管北京市的十二五《规划》与美国的NII计划有
很大不同,比如北京规划几乎涉及了经济、社会的主要领域,内容远比NII丰富;NII计划是一个国家计划,而北京《规划》只是一个城市的规划,在制定政策方面显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但是,从美国的贯彻机制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不少有益的内容,尤其是在宽带设施建设部分。
其一,市委、市政府可牵头成立跨部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协调各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方法、进程、技术等,保证各领域信息系统的顺利建设、良好运行和有效互联,并与企业界、学术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听取各方意见。通过该领导机构,处理好高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无线城市建设、信息枢纽城市建设、物联网传输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的政务网络建设这几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轻重缓急及相互关系。通过各方的即时沟通和对《规划》执行情况的动态跟踪,及时发现《规划》落实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其二,为企业参与《规划》相关项目提供良好的平台。《规划》中的诸多目标都需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落到实处,如“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信息化经济新业态”,又如“鼓励和支持三网融合相关的产品研发、市场培育和企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所以可借鉴美国的经验,成立以企业为主的顾问委员会,使企业积极参与各领域具体执行方案的审议工作,从而使企业可以直接对计划的执行方案提出建议,并可积极参与其中执行。同时,北京市政府要根据《规划》的目标要求,调整原有的不适合信息化发展需要或不利于广大企业参与的政策,并根据需要制定新的能推动信息化发展或有利于广大企业积极参与的政策。例如鼓励企業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加强研发合作,对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参与某些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合适的运营模式。
【创新执行机制提高执行能力】推荐阅读:
法院审判执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06-15
执行能力在中职学校电教室管理中的创新论文08-31
如何提高工作中的执行能力07-26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 强国社区09-11
保健品会销创新如何落地执行12-29
销售如何提高执行力08-01
如何提高执行力方案09-11
提高执行力的计划11-29
提高工作执行力的文件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