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的启迪作文

2024-07-12

军训的启迪作文(精选8篇)

1.军训的启迪作文 篇一

寒假,我的小姨邀请我们全家到她家里做客,并让我担起照看两个小宝宝的任务,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在火车上会待上好长时间,我既兴奋又感到有些无聊,总想着找本书来读一读。

在火车上的这段时间里,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本书身上——《昆虫记》。

它(原句缺少主语)是法国杰出的昆虫科学家法布尔的伟大著作,而他的父亲对法布尔研究昆虫可是持反对意见的。他怀着对昆虫世界的.无限好奇心,不顾他人反对,仍坚持探索研究,揭开昆虫生活习惯,做各种实验,最后取得成功。

法布尔的一生为昆虫研究做了巨大的贡献,有人会问,他一直和不会说话的虫子沟通,不会厌倦吗?一个人探索,无人支持不乏味吗?他为什么要坚持呢?

我想:法布尔把这一切都看成了乐趣,持之以恒的心使他坚持下去。道理是悟出来的,而真正的本事是靠打拼干出来的。没有白来的成功,需要汗与泪的浇灌!

火车终于到站了,原本乏味的路途变得有趣极了,阳光照在脸上,真暖!

书给我带来了启迪,令我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2.军训的启迪作文 篇二

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沙漠爆炸。40秒钟后,爆炸引起的滚滚气浪冲到科学家们进行观测的大本营里。第一个起身的是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在原子弹爆炸之前,费米从笔记本里扯上一张纸,将其撕成碎片。当他一感到气浪所带来的第一下颠动时,就马上将碎纸片举过头顶抛洒出去。它们在空中飘动,然后纷纷扬扬地落到地面,拉开的距离大约有2.3米。费米马上经过心算,宣布这颗原子弹的能量为1万吨TNT当量。后来,负责测量的精密仪器对气浪的速度和压力经过几星期的分析研究,证实了费米当时的现场估计十分准确。

费米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金,4年后成功地进行了核反应实验,开创了核能时代。自从这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于1954年不幸逝世以后,目前还没有哪一位物理学家达到了他的实验和理论水平。

费米问题

如同许多才华横溢的佼校者一样,费米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风格。其中最突出的一条便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寻找最直接的答案。他特别擅长把某一个问题“化整为零”,划分成许多容易驾驭的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芝加哥大学执教期间,费米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开拓思维,发展智力,提出了为世人所称道的“费米问题”。初一听上去,这一类问题似乎十分抽象,有的近乎荒诞。然而在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每个小问题不需要参考书或专家的指导帮助便可解答出来,从而使自己逐步得到准确答案时,你就会觉得“费米问题”的内涵何等丰富,启迪何等深刻。请看一看下面的“费米问题”。

如果你不查询任何资料,能推算出地球的周长吗?行!我们知道纽约和洛杉矶的距离大约相隔3000英里,时差为3小时。3小时是一天24小时中的1/8,而24小时正是地球完成一次自转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它的周长必定是把3000英里扩大8倍,即240000英里。这个推算答案是真实可信的,地球实际周长为24902.45英里,误差仅为4%。

费米提出上述问题的目的在于向人们表明,我们可以进行科学的假设,从中得出比较接近的答案。

放之四海皆准?

虽然原子弹爆炸和地球的周长是两个毫无共同之处的问题,但是对其进行估算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同样的道理,许多更实际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不论是关于烹调、修车还是人际关系等问题,毫无主见的人通常求助于参考书、领导、顾问或专家等。有独立主见的人却不这样做,而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合理的假设,找到解决办法。费米正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精神。在著名的“费米问题”中还有这样的例子。

你来到自己想买的一栋房子前,看见边上有一个草坪,那么要将其修剪平整到底要花多久的时间呢?当时能估算出来吗?可以!你先用每步5英尺的步子进行丈量,发现它宽150英尺长100英尺。汽车库里摆着的割草机看上去与你家的差不多,不到2英尺宽。假设它割幅为1英尺,那么150英尺宽就需要150个割幅,每一个100英尺长,总长度为15000英尺。1英里大约5000英尺,割草机这样就要跑3英里。一个人推割草机每小时走2英里,所以整个工作需耗时1.5个小时。这虽然是一个很粗略的估算,但如果你打算雇一名割草工,那么它对于估算要给的工资却是有用的。

3.作文教学应该启迪学生感悟生活 篇三

[关键词] 作文;教学;感悟;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65-01

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使作文有新意,就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一、 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感受、思考提炼生活的能力。

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一些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思考起,然后再提炼自己感受中最深切的这点。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文章的立意也就一次比一次新颖别致,具有了一种理想的审判境界。比如,一位学生写《用心看世界》这篇作文,反映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天,“我”漫步在细雨绵绵的天桥上,忽然从后面传来一声“姑娘”的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婆,通过交谈,“我”才发现老太婆“一双明亮的眼睛对她毫无用处”。她是位盲人,“我”很诧异地问她,“我一句话也没说,你怎么知道我是个姑娘。”老太太笑盈盈地说:

“那我生来就是瞎子,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虽然我的肉眼是闭着的,但我的心眼却一直没有闭上,我用心眼去感受世间的所有。”

接着,小作者运用相似联想,想到了故乡的另一位盲人朋友。

“作为一个盲人,他一点遗憾都没有,他常对我说:‘就算这辈子我看不到这美丽的世界,我也应该感激上苍,最起码我还拥有比肉眼更明亮的心眼,用它能感受到一切。那时,我常奇怪,我们一起时总是我的肉眼忽略或看不到的细小事物,他却能先发现并指教给我。今天在天桥上从老太婆话中我才知道了所谓的心眼:“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虽然眼前的世界是漆黑的,但心里的那双眼永远保持着清晰。”

这段话是小作者对生活美的一种感悟。天桥上的“老太婆”和故乡的“朋友”,虽然都是盲人,“但心里那双眼睛永远保持着清晰”,“总是我的肉眼忽略或看不到的细小事物,他却能先发现并指教给我”。最后,小作者终于发现了它的深层意蕴:“没有心眼的人才是一个盲人。”在这里,她体验到一种美的愉悦和快感。

的确,用心灵去感受世界,正是感悟内涵的底蕴。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独特范畴的感悟,是基于审美主体直接感性参与的审美活动之上才产生出来的。笔者走上讲台以来,一直在农村初中任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感悟能力培养,他们对生活具有了较强的感受直觉。特别是寄宿在校的学生,常常沉浸在对家乡和亲情的思念和牵挂之中,所以,一有触发这种感悟的直觉使随时体现出来。

二、 肯定不同写作风格,培养启迪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阅历和素养的差异,学生的作文自然会表现为多样性。作文教学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不同的写作风格,学生才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生活表达独特见解。

同一道作文题,不同个性、不同阅历、不同素养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写法,例如,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葡萄园里的葡萄熟了,沉甸甸的挂在枝头上,真是诱人!可是,园子四周是高高的围墙,狐狸进不去,它拼命在围墙外找啊找,终于找到了一个洞。可这个洞太小了,于是狐狸绝食三天,让自己瘦下来,再进去。

葡萄园里的葡萄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狐狸足足吃了三天。可它吃肥了,出不来了。无奈,只好又绝食三天,又瘦得跟进去时一样了,才从那个洞爬了出来。

一个思想活跃、爱打抱不平、做任何事都要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明显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

“……笨狐狸呀笨狐狸,你怎么这样蠢呢?看看那些‘人狐们吧!他们才不像你要饿三天,饱受煎熬方可吃到葡萄,他们呀有的开着推土机,把围墙推倒,冲进园里大饱口福,闻迅赶来的主人看到他们大得吓死人的官职,也只能灰溜溜掉头就跑——不逃怎行?还有的,打断看园人的关节,再大摇大摆地走进园中,大饱了一顿口福,再大摇大摆地走出去。走远了,还听到看园人在喊:‘您走好!下次再来!再有的,等着园主人收获的时候,随便找张纸,写两句别字连篇的通知,然后盖上大印,园主人只好老老实实把葡萄送上来了。看着吧小狐狸,这样去吃葡萄,何等的威风潇洒,不用先饿三天,更别提在园子吃葡萄时担惊受怕了,只要有一件法宝——官职在手,便万事无忧……

“小狐狸你贪吃,最后还只是饿饿肚子的事,不会有性命之忧。可你的人类朋友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面对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他们吃下去的葡萄,最终还得吐出。你不见早年的成克杰、胡长青,如今的XX副省长、XX副市长等一大群‘人狐的下场吗?他们吞下过多少钱?可最终却是一发几毛钱的子弹将他们送进地狱。

“所以呀,‘人狐们还是老实一点,主动把‘葡萄吐出来。‘吐白从宽,为自己的狐子狐孙们留一条出路吧!”

文章用语犀利,讽刺辛辣。

同样是这道作文题,另一位性格温和的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则显得温文尔雅:

“……狐理的原型是一个个成克杰、胡长青……他们为了钱与权,不惜花血本、冒大险。而最终正如那狐狸,身败名裂,落个万世唾骂的罪名。葡萄并无过错,人人只要付出劳动或代价,都可以享用它。但被那一只只‘狐狸发现了,便成了它们滋生贪婪的温床,而这时万万不该出现的是那一个洞——那一个在我们用人机制上的漏洞。如果补上这个洞,再馋的‘狐狸也只能“过过眼瘾而已。”

可以说,这两篇习作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前一篇更趋成熟。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它对现实的揭露太尖锐,其实这才是作文的真谛——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众所周知,作家之所以成其为“家”,那是需要有他自己的风格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的,而这种创作风格往往来源于作家的个性及对生活的感悟。耿直坦荡、疾恶如仇,形成了鲁迅杂文的风格——如匕首,像投枪;而自幼受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教育的茅盾,他的温文而雅、心胸博大,使他对人物的塑造和描绘有声有色、细腻入微,形成了浑厚洗练的风格。

综上,在作文教学中,启迪并培养学生感悟生活,对于提高其写作水平、完善其人文素质,有着深远意义。

4.生活的启迪作文 篇四

划船说起来简单,但划起来却不简单啊。今天,我们城里孩子第一次学习划船,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回。我们毕恭毕敬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耐心讲解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老师一说完,同学们便像逃出笼子里的鸟儿,尽情放纵自己。很快,我们各自上了船,拿起桨用力划着,湖边漾起了小小的波纹,湖中的水葫芦到处泛滥着。“陈乐涵,你们的桨竖起来,不要把杆子往外碰到别人,陈俊宇你用力一点,就靠你了!”组长孙睿大声说着。“一、二、一、二、一……”在拍子声中,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我们驶向很远很远。

别的人看我们划得那么快,都想跟我们比赛,那些根本没有用力划的人也打起了精神,他们把吃奶的力气都用在了划船上,还喊着拍子,一边用手摸着头上的汗。我看着他们更加卖力地划起来,终于划到了终点,我们组获得了第一名,大家兴奋得跳起来。

5.生命的启迪作文 篇五

它是一只寻回犬,身上沙滩金的毛色十分耀眼,身上白色的部分都和。我两年前养的一只,叫酷爪的小狗一样。两年前的一个冬天,外公把它抱回家。为它搭了一个狗窝。

寒假里每天早晨都用狗绳拴着的脖子,让它拉着我的滑板跑。它也特别喜欢这种滑雪的运动。所以渐渐的我们就成了一对好伙伴。可是有一天。它被没有良心的狗贩子拐走了。我伤心的要死,所以以后家里再也没有养过这种小动物了。

这一次,弟弟又把一个新的生命交给在我手上,我只能把以前的伤心埋在心里。因为毕竟活了的比死了的重要。所以我又给它搭了一个更温暖舒适的小木屋,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我还特地布置了铁钉高高的栅栏。麦兜也很懂事,从不乱叫,也从来没有踩到过自己屋旁的防线。它在刚来外婆家的第一天晚上,怕的要死,总是缩在墙角。然后我花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抱到楼上。明天弟弟就要回深圳了,我和弟弟又为它在楼上搭了一个小小的窝。但是麦兜对这个世界开始好奇了,好奇心带起来害怕,在屋子里乱跑,跑累了,就趴在在看电视了的我的腿上睡着了。第二天早晨,我领着他,在自行车后面转悠。我把车骑到哪儿,它也跟到哪儿,这一现象受到了所有同龄伙伴的羡慕。像两年前的冬天一样,我和他又成了好朋友。但是岁月如梭,又到了我得上学的时间了。我在临行之前,喂了它一根特别喜爱吃的玉米棒。在他嘎蹦嘎蹦的啃玉米的声音里,我们一家人驱车离开了外婆家。

6.启迪的作文 篇六

这一天,妈妈把我拉到树前,让我仔细地观察这些树。我感到很奇怪,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我来这儿。但是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围着每棵桃树转了几个圈,还是没有发现桃树的秘密,我真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妈妈又领我到了那棵会结果的树前,把一个枝头压下来,让我看。我这才惊奇地发现在厚厚的绿叶中有一个小孩拳头般大的小桃子。青涩的桃子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在绿叶的遮盖下露出了笑脸,告诉人们它的存在。妈妈说,她在去年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今年证实了。

虽然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它反映出了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我经常到桃树底下玩,却没有发现这一个小秘密。我想:我要向妈妈学习,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去接触生活。

7.鸡川变迁的启迪 篇七

通过在大队、公社、连片公社抢救垂危病人, 深切体会了群众为生存吃树皮、草根、糠皮、荞麦皮等凄惨艰难的饥馑生活。20世纪70年代, 在全国第二次农业会议上通渭又被直接确定为全国的特重灾区, 其后出现了“通渭没治论”的说法。当时时兼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的兰州军区司令员冼恒汉发誓说:“我就要改变这个通渭的没治论”, 把通渭作为全省的试点, 给每家每户送一套“毛选”, 给全县每人送一本《毛主席语录》, 派工作团全年长驻通渭县蹲点, 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 但对这个被违纪灾害浸透而又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的县城起的作用并不大, 依然是又苦又穷。

真正使这里发生变化的是粉碎“四人帮”打开通道,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改革, 在人们心中开启了一扇窗户, 高考恢复了, 外出打工合法了, 农民生产逐步自主了。这期间, 鸡川这个小镇变得特别活跃, 刮起了一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困命运的强劲东风, 在不少人心目中流行:“宁肯砸锅卖铁、拆房卖瓦, 也要供孩子念个书。”于是在1960年没有一所学校开学的基础上, 新办了5所中学, 各大队办了十几所小学和三年制村学, 全公社共办起了66所学校。说是学校, 有的是借农民的大房子, 里面只有一条坐满孩子的大土炕。有的是在一间大房子里泥了高低不同的土台子, 上边糊了一层半厘米厚的纸浆, 美其名曰“纸浆桌凳”。天气暖和时, 孩子们就在生产队上平整的打谷场上坐着烧火用的小木凳或蹲着, 后退着用树枝或“炭精棒” (废电池中捡出的) 在地上画字, 每行字有二十多米长。中学里修起了一排土窑洞作为学生宿舍, 在露天棚子里垒起了一排三足泥土炉, 孩子们从家中担点酸菜、洋芋和劈的柴火, 就伴泥土炉上了中学;有的则是每天要步行十几里路去学校上学。就是这些被称作“泥孩子、土台子”的学生和学校, 硬是培养出了一批批的大学生和知名企业家, 专家和教授, 有的当了大学校长, 有的成了兰州大学的博导, 还有的走进了英国剑桥和美国的大学城。

许家堡是鸡川的一个行政村, 就是当年工作队在这里找不出一个能当大队会计 (高小毕业生) 的地方, 如今, 这个现有368户, 1615人的村里, 据不完全统计, 有高中生808人, 户均2.2人, 大专以上427人, 户均1.16人, 现在已工作的486人, 出国5人, 教授及硕士、博士生8人。

沿山顶公路两侧的玉米成为主要农作物, 粗粗的长棒子长得结实惹人;而沿沟湾的小片川、台地的苹果等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平分秋色。各种树木多了, 野花野草也填充了埂边的空间, 使当年沟壑纵横、峭壁深涧, 到处光秃秃的穷山恶水也变得有些清荣峻茂、生机勃勃了。每个村修起了农路, 仅牛坡村每天就有数辆往返县城和兰州的大小客车。

人们的精神面貌左右了自然环境的面貌。原来相互隔开的自然村, 随着新房建盖使两村甚至三村连在一起, 小镇上也有了一幢幢的楼房。每逢农历一、四、七集日时, 数千名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趁中午休息往来其间, 成了这个镇非常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也是这个镇充满无限生机的动力源, 并预示着家家户户美好的愿景。

农民的手脚被放开了, 耕种自主了, 谋生之路广阔了, 走进这里, 你就会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深刻含义了, 而今把九亿农民的问题提到共和国重中之重的首位, 应该是又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位老师介绍, 他们要把这里——曾经在清代诞生过湖广总督牛树梅 (人称“牛青天”) 的地方, 打造成为“文化乡”“书画乡”。

几位早年的书记和大队长在一起谈论中, 感慨地说:“一些城里人对我们农民有深深的误解, 他们印象中总认为农民就像电视小品中描绘的那样呆、痴、憨、傻、愣、无知, 永远是被嘲笑和被忽悠的对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们被批为什么自私自利、目光短浅而又保守的小生产者、小私有者, 每日每时都在产生资本主义。加之, 户籍制度把我们打入另册, 连闺女都嫁不出去。在选举制度上, 八个农民才顶一个城里人, 即使这八分之一的民主权利, 咱这里的农民也从未品尝过, 三大差别的墙越筑越高, 成了柏林墙, 使农民吃尽了苦头, 受够了罪。其实, 他们不知道, 我们在种粮、种树、种菜、种果的同时, 也在种思想、种文化, 种新的观念新的思维。”

在与老教师、老农和老干部一起座谈中, 他们经过一番议论、归纳, 为鸡川总结出十个特点:

(1) 读书成为每个家庭的第一要务和家长的首要职责, 即使“家无隔日粮”, 也不能“家无读书人”, 读书就是财富, 家庭间互相攀比, 不比谁有余钱剩米, 首先比谁家娃读书读得好, 真正成为有学问的人。

(2) “双栖型”的学生。由于特殊环境的影响, 这里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双栖型”的, 他们一边勤恳地读书, 一边抽空回家帮父母务农, 很多学生还是播种、犁锄、打辗、收割的行家里手。

(3) 反馈型的学子。这里的青少年把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融合起来, 产生了一批批像南特科技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南振起那样的学子, 对母校对家长有浓厚的情感, 为改变父母处境、改变家乡面貌, 每年都提供资金支援家乡和学校, 并为家乡考上大学的学生们提供奖学金。

(4) 尊重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受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道德和艰苦劳动环境的陶冶, 年青一代能珍爱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 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传家继世的警世恒言。

(5) 有强烈的参政意识。过去由于民主和法制的缺失, 权力监督消失, 执政人员素质太低, 一度导致大量无辜群众遭灾死亡, 农民特别关注改变弱势地位, 他们有要求参政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 关注各项关系农民利益决策的知情权, 农协会的咨询、建言、批评, 以至对某些决策的否决权。

(6) 注重生活品位的提高。对比以往低下、贫困, 没有人格尊严的生活, 现在人们迫切希望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生存质量, 科学生存导入果、蔬、农、经的均衡安排。都是炎黄子孙, 奉献不能少于他人, 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经济权益也不能外于他人, 要充分享受自己酿造的绿色产品和绿色环境。

(7) 关注和支持县、乡直选。认为县、乡直选与农民利益关系最为密切, 是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只有县、乡直选才能制约权力, 也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一位老师说:“对管理干部的选举权和罢免权就是对自己命运的主宰权, 在关键时候, 我的一票有可能就是扶正祛邪的无价法宝。”

(8) 积极奉献——老干部的榜样力量。这里有一批困难时期经反复选拔上任的老大队长、老支书, 他们辛勤工作了数十年, 是纯奉献型的。现年82岁, 曾任太平大队支部书记的呼炳仁说:“我先是当队长, 后来整整当了28年大队支部书记, 我们那时当书记的特点, 一是从没有享受过国家的分文补贴;二是不脱离生产劳动, 工作转到哪个队就在哪个队劳动;三是拿平均工分。”这些人迄今说话很有分量, 很被群众尊服, 在村里有很大影响。

(9) 需刮目相看的新型农民。当年抢救人命时留给我们的印象是, 这里的农民过分的忠厚老实, 不善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力争, 既讷于言又讷于行。这次走访远不是当年“泥腿子”的农民了, 而很像是书香门第的传人。其在语言谈吐、思维表达、分析判断和对过往是非的客观评说, 都令人刮目相看, 特别是他们对提高生存质量实现维权, 改变家乡面貌和科学种植等的思路令人耳目一新。

(10) 要劳动创新的一代新人。这里是十年九旱、沟壑纵横、坡陡路窄的地方。窄条梯田高悬, 沿用着两千年前的手工工具, 劳动强度极大。抬担 (用一条长棍牵动的人拉犁) 尚未入库, 迫使人们必须考虑务农也要创新发展。他们正在琢磨把当地的纯手工的农业劳动, 变成半机械化的劳动, 以减小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

同时, 鸡川发展面临的问题也突显出来, 正如农村中流传的:“青壮劳力进城了, 小片川地盖房了, 教育不公突显了, 学费越来越贵了, 翁媪变成全劳了, 劳动强度更大了, 劳动工具老化了, 城乡差别拉大了, 工农鸿沟更深了, 脑体差别更大了。”年轻人进城后, 70岁左右的老人变成了“威风八面”的双料全劳力, 既是农业劳动的全劳力, 又是家务劳动的全劳力, 我们看到9位70岁左右的老人种植的玉米、洋芋、葵花和辣椒等长势很好, 还有杏、果、梨等也挂满枝头, 所以称他们为“威风八面的全劳”。而在过去, 60岁以上的就算“半劳”了, 这说明“老年人完全是由年轻人养活的”这一说法并不很确切, 但毕竟已是古稀老人了。

相对而言, 因三大差别尤为显著, 特别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公平, 教育投资功利化, 教育负担不合理和户籍歧视, 使农民工无法摆脱高强度的超时劳动和低品酬劳户籍歧视、人格歧视, 仍然是被列入另类的农民工, 难以融入城市, 他们的收入几乎都用于孩子上学, 致使在外打工的和在家常年务农的其收入不相上下, 甚至还不如务农的。

在鸡川调查中突显的问题, 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国家资金要大幅度向农业倾斜。中国农业肩负近十四万万人口的吃粮问题, 这永远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我们绝不能靠进口粮过日子,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也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我国人口相当于美国的4.83倍, 相当于加拿大的47倍, 而耕地面积仅占总土地的40%多些, 而且大面积的干旱山区、丘陵, 无法实施机耕。因此, 适当收拢农村边远的分散户是必要的, 但强行剥夺农民土地、房屋、耕畜, 将农民推进城市、搞非农户, 是既害了农民也拖累了国家。

(2) 务必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当前由于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公平, 致使农村完全中学的教师队伍、文化程度远不如中心城市的小学, 更无须比实验、实习、科技、图书等设施。农村教育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国家要崛起, 能扔掉九亿农民只搞城市崛掘起吗?特别是推行教育产业化、教育集团化后, 更使农村教育遭受彻底的摧残。教育向农村倾斜, 有待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鸡川的经验曲折地表明, 发展农村教育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最关键的措施。

8.楚辞的启迪 篇八

在港大的学习期间,林仰山、刘百闵等先生多次找方召麐谈心,希望她能够留在港大任教。但方召麐一直不能忘记刘百闵、陈士文二位先生在画展上对她说的话“脱离别人的影响,走上独创的道路”,她更不能忘记张大千先生对她的殷切期望。而要达到这一高度,香港大学显然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方召麐。1956 年,方召麐再次来到英国,入读牛津大学,跟随H·H·达由斯教授和戴维·霍克斯教授研究《楚辞》。

《楚辞》和国画,看来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然而方召麐此举,正说明了其胸中有大沟壑。张大千先生一直提倡身为画家,还是要多研究文学,多读书。他常常和方召麐说起著名画家唐寅的一个典故。传说有人问唐伯虎的老师周臣,为什么他画的画反不如他的学生唐伯虎,周臣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作为一个希望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的画家,首先就要脱去俗气和匠气,多读书,多研究古籍,是根本的变化气质之道。而选择《楚辞》作为研习课题,以笔者看来,则多半和方召麐豪迈性格以及为人处事的男子气概大有关联。据方召麐的长女陈方安生回忆,方召麐最喜欢李白,这位中国诗仙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正是方召麐的“潇洒人生观最好的写照”。其他有气魄的诗人墨客如苏轼、曹操等,也都是她爱写的对象。除此以外,方召麐还尤为喜欢书写毛泽东的诗词,认为毛泽东的诗词有大气象。方召麐不喜欢花间辞藻,只爱写超然豪迈的诗句。

楚国祖先是炎帝祝融氏,为火神。祝融部落的后人鬻熊立国于荆山一带,建都丹阳(即今天湖北秭归,这里又是我国第一位诗人、浪漫主义诗歌鼻祖屈原的故乡)。其重孙熊绎在周成王时被封于楚地,从此以“楚”为国号。道家思想深刻影响了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民风等各个方面。楚人信奉日神、火神,服色尚赤,其风俗充满着野性、神秘与活力,这在《诗经》“楚风”中已经得到了体现,而《楚辞》更是这种风格的极致发挥。《楚辞》中用想象及夸张等手法形成了楚地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等绚丽、诡秘的神奇色彩,形成了楚风、楚俗的鲜明特色。而这种原始的夸张和野性的活力,也在日后大大影响了方召麐的绘画风格。

在牛津的两年间,方召麐曾在剑桥、牛津,及德国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会,并参加了多个学术会议,认识了许多学术界著名人士。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到欧洲各国观光游览,并有机会观摩到了西欧各国的艺术宝藏,这些积累都使得方召麐的胸襟更为畅朗开阔,方召麐对于艺术的价值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1958 年年底,方召麐离开牛津,前往美国纽约、波士顿及加拿大的满地可城(Montreal)举行作品展览。在这次展览中,方召麐刻意选择了一些比较大胆的尝试作品,在三藩市杨氏博物馆及奥利近大学博物馆展出。作品的题材分为三种:山水、静物及墨荷花,作品风格都很简单洒脱,让人感受到作者同样洒脱的性格。她的尝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美国东西岸的中外人士纷纷给予嘉许,当地的华人报纸也连篇累牍地报道了方召麐的画展。

在美国东西岸居留期间,方召麐除接待参加画展的嘉宾外,还常常参观美术馆的藏品,仔细留意波士顿、华盛顿、 纽约许多博物馆馆藏的古今中外大师们的作品。当然,最让方召麐感到荣幸的是,她又见到了张大千先生,并得以和老师一同参观华盛顿费利尔美术馆及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绘画,在参观中,先生为她讲解每一幅作品,并安排她会晤了五济远、王少陵、王季千、丁雄泉、郭大维、方君璧等名家。其中,和王季千的结识使得她得以获观许多外人难得一见的真迹。

1961 年,方召麐前往巴西圣保罗摩诘园再次拜见了老师。这一次,老师将家中所藏近千幅名家真迹全部示于方召麐,让她细细揣摩,从中领悟作画的精髓。老师的无私教诲给了方召麐很大的帮助,使得她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绘画见识,进步非常大。张大千数次盛赞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并指导她临摹了大量古代名家作品。这一时段,张大千泼彩山水和泼墨荷花的画风,对方召麐的画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另外,方召麐也被齐白石的画作所吸引,其豪迈放逸的花卉画、古拙的人物画与拙构的画法与明丽设色给了方召麐颇多启发。她于1964 年所作的《富贵有余图》、1966 年所作的《寿菊图》,均显示了非常明显的齐白石风格;而其1965 年所绘《达摩图》的题识中,亦可见她曾藏有齐氏画作,画中达摩的古拙造型和浑厚笔法条明显带有齐白石和吴昌硕的笔法。

上一篇: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活动总结下一篇:夸奖朋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