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经验

2024-09-08

高校资产管理经验(精选8篇)

1.高校资产管理经验 篇一

高校财务管理经验漫谈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太原,是一所以培养高等财经应用人才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09年11月,以高质量的建设成果和良好的投资效益,获得验收专家组高度评价,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校建设使我校实施跨越式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学校事业发展的每一步、改革进程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的一收一支均与学校财务处的工作紧密相连,都离不开财务工作的保证和支撑。为此,我们财务处不断更新理财观念、完善理财机制,主要从“建设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制、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加强团队建设”等方面着手,使学校财务管理更加规范,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好的财力保障。

一、以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提高财务服务质量

坚持依法治理、照章办事是单位实现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尽可能完善各项财务制度,以财务管理制度为保障,提高财务服务质量。

(一)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财务制度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学校事业,规范校内经济秩序,紧跟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服务教学、科研的财务制度体系。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山西财专 管理办法》(校财字[ ]号文)、《现金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会议费管理办法》、《印刷费管理办法》等,在认真整理现有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印发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汇编,使各项财务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做到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为提高财务服务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并确立了校财务处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等。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我们很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使财务会计人员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上加以规范,使职工遵纪守法,努力工作,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我们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

1.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其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分工、共同负责。这是学校最难完善的制度,也是最容易出纰漏的地方。

2.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授权批准控制度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会计系统控制制度

会计系统控制制度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包括: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簿控制、财务报告控制等制度。

4.预算控制制度

预算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财务预算是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学生、生活服务、基本建设等事业发展的计划、任务,对学校一个会计收支规模的预计。科学财务预算能保障学校各项事业顺利开展,优化学校资源配置,防范学校财务风险。所以,我们非常重视预算的编制。首先设专人专门负责预算编制,但还没有专门设置预算管理机构;第二,在预算编制时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程序;第三,在预算编制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保证刚性支出,勤俭节约的原则。第四,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设立完整的预算体系,科学分配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第五,严格执行预算,明确规定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无计划的资金支出。第六,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将实际执行数据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预算执行偏离存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财务工作在学校领导下,严格按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管理,依法照章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以建立经济责任制为中心,加强财务管理

高等学校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是贯彻实施《高教法》,提高管理水平和避免财经工作失误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其核心是将权力和义务相结合,使各级领导、各部门在经济工作中既要按规定行使权利,又必须按规定履行责任。

(一)建立健全校长经济责任制

建立校长经济责任制,明确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法律责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总负责人,具有全面领导和管理学校各项工作的法定权力。根据高校“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度,使校长履行会计法规定的义务,真正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因此,他必须相应地承担包括财经工作经济责任在内的各种责任。这样能增强学校财经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能力,做到了责、权、利统一,促进了学校经济责任制落到实处。

(二)建立各级经济责任制

学校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按校内管理层次分别建立主管财务工作的财务处长、科长、具体财务工作人员等若干层次的经济责任制,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一直抓至每一个基层经济单位。经济责任制的内容贯穿于学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1.日常预算收支的经济责任制

学校预算一经正式确定,就成为全校财务收支的“法定依据”,任何单位和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更改预算,或不按预算执行。我们按照管理层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哪个层次上出现问题,其上级或领导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追究相应层次有关人员的责任。

2.财务主管人员任用与变动经济责任制

学校内财务主管及财务人员的任用和变动,我们都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报批和备案。3.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经济责任制

学校各部门物资的采购,事前要有计划。严格执行物资采购计划审批制度,按计划采购。建立了物资入库、领用、维护、报废、转让等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保证资产的完整、安全,防止资产流失。在具体工作中,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单位资产产权登记、资产处置、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等基础管理工作,实施对资产购置、使用、处置、考核全过程的监控,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切实解决职责不清、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问题。

4.重大支出项目安排和的经济责任制

学校财务收支计划中既包括基本支出,也包括数额较大的项目支出。对这些数额较大的项目,我们组织专家进行反复、缜密的论证,按金额大小制定相应的决策签字负责制,谁签字谁负责。其中,基本建设项目尤其要按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办事,明确项目负责人,确保规划严格、资金来源可靠、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项,不拖欠,确保工程质量。

三、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把好财务关 1.认真做好财务日常工作,建立财务管理新秩序

我们要求每位会计人员对单位日常会计事项和账务要认真,不能马虎。根据《会计法》及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时、认真处理日常会计事项和账务,认真做好记账、算账、报账、用账工作。在核算过程中,必须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数字准确、内容真实、情况可靠,并做到日清月结,及时报送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发挥会计在学校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

2.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实行“阳光收费”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面对新的理财环境,学校确立了从规范理财向科学理财迈进的财务发展战略。依法理财是科学理财的核心和精髓,是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学校根据国家政策、收费标准和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各类收费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收费”。同时,积极组织收入,应交国家预算的收入,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应交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及时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并在学校网站上向社会公示,服务性收费坚持成本标准、收费公示和自愿付费原则。

加强学生收费管理,学费收缴率在99%以上。学生缴费是学校收入的重要来源,我校贫困生较多,学费拖欠现象以前较严重。我们建立了学生收费管理体制,财务处组织人员加班加点,定期对学生收费信息进行了核对,做好学生欠费清理,及时统计和提供学生欠费信息,通过班主任落实收费责任制,加大学生欠费催缴力度,把学生欠费降到最低水平,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预算外资金收入,确保所有学生信息准确,避免数据遗漏而造成学校收入流失。

3.做好“开源节流”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是学校经济活动的血脉,我们积极落实资金的流入。除了向财政申请经费外,我们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多渠道、多途径积极筹措资金。我们每年的各种培训收入达?以保证及时、合理地供应资金,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科学合理控制资金流出。坚持勤俭办学、优先教学的财务原则,坚持少花钱多办实事原则,尽可能把有限资金侧重用于教学。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在保证正常运转的同时,还完成了以自筹资金为主、投资总额达?亿的庞大基建投资项目。财务处谨慎严密地调控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形成了学校财务管理一大特色。一是主动介入示范校等重大专项资金的预算分配工作,确保资金用于学校急需的建设项目;二是严格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修购资金”,并将“修购资金”从原来狭义的“修、购”扩展到网络升级、室外运动场等关系学校发展全局的急需项目;三是将项目增量资金投入在图书数据库、校园网络建设等项目上,保证了学校资源配置上的均衡性。四是学校在稳定食堂伙食价格、建设校园安防系统、促进毕业生就业、建设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有效维护了学校稳定运行。

几年来,财务处经过锲而不舍的运作与协调,上下联通的全方位推进,历经艰难,在资金上配合学校顺利建成体育场、车库、高层公寓等工程,完工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完成总投资约?亿元。

4.建立财务专用网,实行会计核算网络化

结合我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财务专用网,为提高我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为加强对财务专用网络管理,确保会计数据和软件安全,拆除了网上所有计算机的软驱等接口,实行封闭式管理,起草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和财务网络安全规定,保证了多个财务系统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

构建学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助于学校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学校财务情况,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有助于师生员工及时获取个人的财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推进全员理财、民主理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系部财务、科研财务、图书财务、成教财务和基建财务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和核算,实现全校资金统一调度。现在,在我校已建立了一个能统筹学校财政经济活动,统一指挥学校财务会计行为,完整反映学校财务会计信息的管理平台。

四、落实科学理财观,全面提高财务队伍业务素质

万事人为本,财会工作要上水平,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财会人员队伍。学校财务落实科学理财观关键在人,成败在队伍。学校财务部门具有为学校建设进行会计核算、实施财务监督的重要职能。处于各种利益冲突的焦点中,职责越重要越要不断提高在改革发展中的财务队伍素质,提高对学校各项资源的管理能力。在财务人员队伍中要切实解决好为谁理财、为谁服务的问题,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把财务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学校财务管理决不仅仅是一个记账、报账的会计工作,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中,财务管理应向全面提高综合管理能力的方向转变。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熟悉财务与会计制度,在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发扬财务团队精神,共同把财务工作做好。

(一)加强财务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

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与专业技能的提高。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必须更新,会计核算手段必须主动适应高校财务管理重心的转移。财会人员应认识到新时期赋予的新责任,知识的折旧速度在加快,不进则退。因此,财会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将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

(二)重视财会队伍建设与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拓宽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渠道,创造融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活跃的学术研究环境,鼓励财会人员开展专业课题项目申报,培养既精通会计核算业务又熟悉网络电算化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除了完成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外,我们组织全处人员分批分期参加了××培训与考试,每年选派 去 等地学习?还派人参加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财务会计研究会举办的财务管理培训班。

(三)人本化与知识化相结合的理财观念

要适应新形势,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与此相适应,单位的财务管理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知识化管理。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增强理财知识的同时,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财会计员要参与高校建设预测和分析,及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供领导参考;要参与项目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充分发挥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预测和控制职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做为主管会计,应该怎样搞好服务,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只要能照章办事,使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做到支出合理、物尽其用,我们的工作就算做好了。

2.高校资产管理经验 篇二

一、国外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的经验

1.国外高校教师的聘任经验。

国外高校对教师的招聘和录用工作十分重视, 在教师聘任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试用制、任期制和合同制等不同形式。所谓试用制, 主要指在聘任教师或教师职务晋升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期。例如, 美国高校教师低学衔的称教员, 聘任期一般为一年, 任期期满合格者即可晋升, 如果连续三年不能晋升者, 就要被解聘。在法国高校, 学衔比较低的教师被称为助教, 本科毕业要先以非正式教师的形式工作2~3年, 之后要参加每年一次的大学助教统一考试, 考试合格方可聘任做助教, 才有资格到高校担任教学工作。在英国高校, 学衔比较低的教师被称为讲师, 初次录用的教师要经过三年以上的试用期, 然后方可晋升为讲师。任期制就是高校教师在职工作的期限, 一般由教师胜任工作的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 同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就目前来看, 国外高校教师的任期制有三种类型:其一是美国式的任期制, 各高校的任期制与试补制、契约制、终身制等并存并行, 对高职称教师不规定任期制, 但对低职称教师则有任期制。其二是法国式的任期制, 除教授职称之外, 其他高校教师都有相应的任期规定。三是日本式的任期制, 是以助教、副教授和教授等所有高校教师为对象, 由各个高校自行决定的选择性任期制 (陈永明, 1999) 。 合同制是指高等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教师之间所签订的聘任合同制度, 是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国外高校有的聘任合同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制定的, 有的合同内容完备、条款详细、篇幅较长, 有的所签合同并不局限于条文的规定, 有的所签合同的修订或调整来自于第三方, 如国家颁布了新的人事法规等。

2.国外高校教师的构成经验。

国外高校教师的构成虽然存在较大差异, 但在师资队伍管理过程中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美国通常是把高校教师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专职教师, 主要为本校的全职教师。第二种是督导教授, 主要由某学科领域的权威人士担任, 其基本任务是担负对本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提出批评, 并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及实习工作。第三种是专职科研人员, 其主要任务是申请校内外资助的科研项目。第四种是兼职教师, 应聘高校兼职教师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具有3~4年的专业实践经验, 这就避免了兼职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 (乔秀梅, 2002) 。法国高校教师总体上可分为正式教师和非正式教师两种。正式教师实质上就是国家公务员, 分为初级教师和教授两个层级。初级教师又分为普通和优秀两个级别, 其中优秀级是专门针对那些表现优秀而又不可能晋升为教授的初级教师设置的。教授则从低到高划分为二级教授、一级教授和优秀教授三个等级。意大利高校教师主要有固定职位教师和合同制教师两个类别。固定职位教师相当于国家公务员, 由低到高分为助教、副教授和教授三个层级, 教职生涯是终身的, 社会地位较高, 工资和福利待遇较好, 但每所高校固定职位教师往往有一定比例限制。而合同制教师则不属于国家公务员, 主要是由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教育教学需要自行招聘。

3.国外高校教师的考评经验。

美国的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教师考评制度, 但教师评价的标准以及对教师的所在岗位的要求在高校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教学型高校主要考评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与教学效果, 而研究型高校则对教师的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与著述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美国高校教师考评遵循以下程序:首先, 教师自我评价, 即按照学校对其岗位要求自我评价教学、科研和出版情况等。其次, 同事互评, 即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第三, 学生评价, 即所教学生对教师的评教, 这是对教师考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力的因素。最后, 由校长、系主任综合上述三方面意见确定教师的考评等次。考评意见和结果除了一些量化打分的项目外, 主要还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对考评不合格的教师, 规定一定的学习和调整时间, 如仍不合格, 将被责令改做其它工作或直接解聘。 法国每四年由国家统一组织对高校教师进行一次考评, 考评标准因学科而有所不同, 如工科专业可能会把教师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考评指标。另外, 政府和高校在对教师考评的内容上各有侧重, 政府比较倾向于考评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 而高校则倾向于考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意大利则重视根据高校教师的不同身份进行考评, 如对获得固定职位的教师, 在其任职的三年后由所在院系组成考评委员会对其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也向社会公众公开。但对合同制教师的考核则相对比较简单, 只要获得校方的认可, 即可续签合同, 继续留任[1] 。

4.国外高校教师的培训经验。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 并把它看成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科研与教学学术力的基本途径。一方面,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建立教师培训与进修的保障机制。例如, 重视研究经费的筹措, 保证教师有研究经费的充裕, 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参与合作研究、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设立高校教师的培训基地, 像美国绝大多数的高校研究机构都接受来自不同地域的合作研究者, 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基地;重视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大力推行学术休假制度, 学术休假的活动时间和范围领域不做过多限制, 可以是专题的研讨, 可以是学科的深造, 可以是课程的建设, 也可以到校企的合作, 或到企业的实践进修等。不仅如此, 国外高校还极为重视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修。例如, 美国纽约大学在教学上坚持“认真、主动、训练”的原则, 设立“优秀教师奖”和“优秀教材奖”, 同时还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教学咨询”活动, “教学咨询”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培训, 旨在支持高校教师提高本科生的学术活动质量。“教学咨询”以自愿、保密为前提, 首先让教师提出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 然后到课堂教学中去观察, 接着再提出问题, 并由咨询人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集体性讨论, 最后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试验。

二、国外高校师资队伍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1.切实转变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任何管理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深层的管理观念的支撑。但目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管理仍秉持人事管理的传统观念, 教师管理往往只被看做一种行政事务;管理目标是理顺人事关系和形成人事活动秩序, 管理方法是事务性和常规性的行政管理, 管理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聘用、考核、工资和福利。这种管理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尚可发挥作用, 但在今天其弊端却日益显现。转变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的观念, 就是要由传统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走向人性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坚持“以师为本”, 就是要以培育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为核心, 掌握教师独特的需要、兴趣和期望, 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自我价值和创造性劳动, 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 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为教师搭建施展才能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使教师融入学校发展的大潮之中。“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追求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本性和归属感, 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 致力于人力的合理利用, 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和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合理化。“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理性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其核心内涵就是充分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服务教师, 提高教师对高校的满意度, 实现教师的满意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 [2]

2.不断完善高校师资队伍的选聘制度。

相对于中小学教师的选聘,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选聘制度尚不完善, 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更多关注的是学历学位, 轻视实际能力;比较注重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 忽视教学能力和水平;重视聘用合同签订的形式, 忽视对聘用合同的实际考核;过于重视身份管理, 不注意岗位管理, 等等。高校师资队伍的选聘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加以综合考虑。首先, 高校教师的选聘要由传统“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在人才引进和教师招聘时, 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 把合适的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岗位设置应坚持科学设岗和因事设岗, 明确岗位基本职责, 明确教师的职务与所应承担的工作量, 将内容加以分类并量化为不同分值, 规定相应优秀、称职和不称职的标准, 作为对教师考评的依据, 同时将这些内容写入教师与学校签订的聘任合同之中。其次, 应强化合同意识, 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是受法律保护的聘用合同关系。在教师聘用期内成绩显著的教师, 在职务晋升的时候优先考虑;而对经过考核达不到合同规定要求的教师, 则可以实行降职、转职或者解除聘任的处理。最后, 由于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和责任的工作, 为了使教师能感受到职业安全, 在较为自由的组织气氛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高校也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 在师资队伍中设置一定数量的终身教职岗位。这对于留住高水平教师并充分发挥他们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健全高校师资队伍的考评机制。

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考评在目前仍比较重视采取定量的方式, 忽视定性等质的评价, 如片面强调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科研项目的多少和教学工作量的高低等, 而对于发表文章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效果等则少有评价。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教师对数量的一味追逐, 心浮气躁, 急功近利, 致使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滋生, 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借鉴国外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经验, 首先, 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师考评观念, 明确考评的目的不单单是把优秀教师和不称职教师区分开来, 而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方面的发展为根本旨归;要为教师设置合理、具体的目标, 把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 并坚持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奖惩结合, 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 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师考评标准, 使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只考虑定性评价而否定定量评价, 不利于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只重视定量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则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和学术浮躁, 不利于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和高校整体目标的实现。第三, 考评指标要体现灵活性, 并注意对教师进行分类考评。高校教师考评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起以教师的学术贡献和学术水平为标准、指标灵活的考评体系。就美国的终身教职制度来说, 不管是对申请获得终身教职的教师, 还是对获得终身教职后的教师, 都强调从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综合评价并注意教学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的不同 (王正青, 徐辉, 2006) 。最后, 重视高校教师考评主体的多元化, 最大限度地减少考评误差。由于高校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多维性和特殊性, 在选择考评主体时, 应避免单一主体可能出现的片面性, 尽可能保证考评主体的多元化, 校长、教学和科研管理人员、同行专家、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学生乃至教师自己都可以作为教师考评的主体。

4.全面构建促进高校师资队伍专业发展的培训制度。

国外高校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比较重视, 并把它看成提高教师科研学术水平和教学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 我国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创建灵活多样的、适合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方法, 注意把长期培训与短期进修、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直接培训与网上培训、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有机结合。培训内容的设计应根据不同职位、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对教师的要求, 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学科专业培训上, 可以建立科学的国内和国外进修制度,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选送一些教师进行进修, 引领其追踪国际学术动态和学术前沿;在教师业务培训上, 通过举办教育科学知识研讨、教学手段和进行方法学习、科研论文写作规范训练形式, 帮助教师全面提高教学素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等。在当代教师专业化背景下, 高校管理者要想方设法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机构, 把教师组织建构成学习型组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而且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实现, 从而促使教师个人和工作在价值层面的真正融合。高校管理者还要注意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 根据教师的个性化实际需要来制订培训课程, 组织相关的考核和评价, 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并进而实现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江林.法国和意大利高校教师管理改革新动态[J].世界教育信息, 2010, (4) :38-41.

3.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经验之谈 篇三

【关键词】学生;学习;辅导员;成绩;辅导;综合素质

2013年,笔者所带的一个毕业班有16人次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全班只有20多人参加考试,打破了笔者所任职民办高校的记录,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成绩。虽不敢高谈阔论高校辅导员管理经验,但任职四年以来,笔者对此还是有些感想,因为这个成绩也不是偶然取得的。下面简要谈谈笔者的一些感想,分享一些经验。

一、以学习为中心

学生除了要学会做人外,最重要的是学习,读书。多读书可以拓展视野,启迪智慧,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学生的老师,辅导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为他们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知识,引导他们取得好的成绩。

(一)查到课

到课无小事,学生不到课,会影响老师的情绪,影响老师上课的激情和授课质量,从这个角度讲,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学生不到课,受到的最大影响的是自己,没学到本来可以学到的知识,这样就落后于其他爱学习的同学,有可能甚至在将来找工作方面也落后其他的同学。他们的不到课可能是一时的贪玩和懒惰,没有重视学习。大学生逃课本是常事,但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作为学生的老师,辅导员此时不能置之不理,就要发挥作用,督促学生到课,可以与任课老师沟通,任课老师上课时查到,辅导员也可以在课间休息时到课堂看看到课情况,作为辅导员左膀右臂的班委也可以在辅导员的安排下查到课,共同督促学生到课,让学生能多学些知识。对于常缺课的同学,辅导员要采取措施,如找其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其能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

(二)重视课堂纪律

学生来到课堂并不一定在听课,有人玩手机,有人睡觉,有人说话,有人看其他的书籍,有人进进出出,甚至有人在课堂上吃饭,这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虽看起来不在辅导员的管理之列,但辅导员是可以去管理的。学生的这些行为影响课堂秩序的正常进行,任课老师会受到影响,其他学生会受到影响,学校领导和辅导员都应该去管理的。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就应该指出来,该批评的要批评,而不能听之任之,随之发展。此时辅导员可以在班会上指出,可以在课间十分钟查课时指出,也可以在找同学到办公室谈话时指出。让那些忽视课堂纪律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而予以改正,这样既尊重了任课老师和其他同学,他们自己又在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师兄师姐指导和考前“培训”

有经验之人会少走弯路,如果有经验之人把经验传授给没有经验之人,那么他们也会少走弯路。师兄师姐作为高一届或几届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上和考试上会有一些经验,可以请他们给师弟师妹做个经验交流,不论是学习方面还是考试方面。例如,国家司法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请几位比较优秀的师兄师姐到班上给学生做个经验交流,学生可以提出备考时常见的问题,师兄师姐解答疑惑。对学生来说,这种指导和考前“培训”,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活动。辅导员只要有想法,对学生有益,又可以操作实施的,都可以去尝试。功劳往往是大家的,而不是一人的,一人的力量难敌数人,所以辅导员不仅要凭一己之力管理好班级,服务好班级,还可以借力,借助周围的人的智慧和力量管理和服务好班级。

二、打造团结友爱、活泼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件成功的事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有些因素起主要作用,有些起次要作用,不能忽视次要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往往互相影响。一个班级取得好成绩,是诸多学生勤奋踏实学习的结果,也是老师管理和指导有方的结果,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取得好成绩。一个班级整体的风貌,学习成绩只占一部分,还有校园活动参与程度、班级活动等方面。

(一)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一个班委在职责上互相推诿的班级、一个同学间互不关心的班级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意看到的,这样的班级学习总体成绩不会好到哪里去。作为一个辅导员,要拿出自己的魄力来,打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辅导员要主动关心学生,帮学生解决各类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温暖。如果辅导员对学生工作都敷衍了事,不闻不问,恐怕没有谁会去关心班级工作了。辅导员要选好班委,不管是民主评选还是辅导员指定,有责任心的班委可以团结很多同学,这样有助于班级的团结。对于那些因性格孤僻或暴躁而影响同学间关系的同学,辅导员可找其谈心,指出其不足,以打预防针的形式预防更加恶劣的事情的发生,比如吵架、打架。适当参加或举办些活动有益于班级的团结,除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外,辅导员可以组织春游秋游、农家乐等班级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发现他人的亮点,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团结和友谊是可以培养的,因此辅导员要拿出自己的能力来,打造团结友爱的班级,不要荒废了班级这块好地。

(二)活泼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个没有活动的班级、一个同学不来上课的班级、一个上网打游戏看视频的班级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意看到的,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班级、班风日下的班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如果真有这样的班级,辅导员难辞其咎。辅导员要讲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努力考些证件的重要性,拿身边优秀的师兄师姐举例子,讲道理,让学生早早的下定读好书的意识,努力去考几个证件的意识,考研的意识。让同学们树立这种向上的意识比催他们上课的效果更好,因为学生已经能自觉的去上课好好学习。一个人或数人的勤奋学习,往往能够带动周围的同学去学习,互相促进。一个人或数人的逃课贪玩,往往也能影响周围的同学的行为,互相攀比,互相拉后腿。辅导员可以找那些不到课的同学谈话,找那些对学习不够热心的同学谈心,一个优秀的辅导员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让他们改变恶习,激励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树立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一个班级只是学习成绩好还不够,还要适当组织些活动,唱歌、跳舞、读书、画画等都行,锻炼大家的多种能力,一个只读书、读死书的学生是难有作为的,而我们是不愿意培养这样的学生的。活泼向上的班级是可以培养的,这就需要辅导员花时间和精力去打造。

(三)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素质

4.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 篇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总结近年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9月22日,教育部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在重庆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对重庆市“六个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验作了专题介绍。上海教卫党委、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湖南大学、西南大学、沈阳大学等高校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就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推进“六个一”活动构建育人新模式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重庆市教委副主任 赵为粮

近年来,重庆市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以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为主的“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明显。

一、党委、政府直接推动,构建育人新格局

列入党政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亲自策划、亲自指导、亲自部署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重庆市委、市政府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强力启动和推进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建立整合育人体制。由20个市级部门、单位和40个区县组成市级联席会议,并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办公室。每“一”项实践项目由相关市级部门牵头负责,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并建立了部门、单位班子与个人结合的工作考核机制。创新社会实践制度。建立了大学生带薪实习制度,大学生骨干“三进三同”制度,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军队共建制度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完善实践保障体系。市财政每年划拨高校专项补贴5000余万元,保障活动资金。全市建立大学生学工基地100多个,在28个区县建立了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基地,各高校与乡镇、企业、社区联合建立500个定驻基地。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为推进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二、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创建育人新途径

社会组织育人。已有3.7万余名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40个区县、87个市直机关、392个国有企业和41个民营企业带薪实习,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和企业共有3113家;已组织近18万人次到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与工人一起做工,学以致用;已组织33万新生参与学军活动。社会基层育人。重庆市将机关干部“三进三同”教育活动向大学生延伸,目前,已集中安排1.3万余名大学生、分散组织22万余人参加“三进三同”活动。社会建设育人。重庆市组织大学生参与“森林重庆”建设和保护长江“母亲河”工作,已组织28万人次大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植树283万余棵,植树面积3.4万余亩。全市54所高校建设64片“大学林”。社会现实育人。重庆市组织大学生围绕“五个重庆”、“十大民生”、“唱红打黑”、“缩差共富”等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

三、破解知行合一难题,取得育人新成效

理想信念更加清晰坚定。据调查,认为增进了与工农大众感情的学生占93%以上,认为理想信念进一步明晰和坚定的占92%以上。知行合一理念深入人心。认为进一步了解了国情市情民情的学生占95%以上,认为收获大并对综合素质提升有帮助的达95%以上。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今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8.5%,比上年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高于今年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人才培养模式深刻变革。各高校完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必修学分,把社会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和典型案例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探索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长效机制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徐金梧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实践教育,在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光荣传统,注重把实践育人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6月,我校率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断探索形成了课程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创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模式。

我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时间安排在大

一、大二暑期,分两次进行,每次实践不少于2周。分数记入学生成绩单。在课程化推进过程中,还根据教学计划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方式和学时比例,使其更加符合育人规律。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实施该课程计划以来,至今已覆盖6届学生近2万人,有效地引导了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向实践学习。

二是创新设计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任组长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一支涵盖思政课教师、团干部、学生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队伍。教材建设上,出版《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融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教学方式上,以学生暑期自主实践为主,教师前期集中讲授理论、中期加强过程指导、后期强化报告撰写和成果转化指导为辅。教学内容上,每年设计引导性的全校实践大主题,同时提出百余个参考课题,充分体现教育性和时政性。在组织模式上,鼓励以团队为主,凸显团队实践的育人功效。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以“五道防线”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保障体系和以课程网站、系统、短信平台等信息化为特点的课程管理模式,确保了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是不断丰富完善社会实践工作的流程和内容。

学校以实践教育贯穿始终,按照全年不断线的思路安排工作流程:每年3月开始研究设计实践主题及课题;4月初开始全校性的宣传、动员、培训工作;5至6月学生进行实践筹划准备;7月集中开展理论授课,由思政课教师讲授“实践方法”和“实践报告撰写”两门课程;8至9月督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10至11月开展总结、交流和评比活动,并集中进行成果转化;到12月进入寒假社会实践,直至第二年3月进入新一轮工作。

课程化实施6年多来,我校共组织近3000支团队、3.8万多人次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08年8月,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9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入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建设,让更多大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造实践教学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 山红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紧密服务于国家石油石化发展的战略性高校,1953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承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进行产学研结合办学的探索。近年来,针对学校与生产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实践教学受到冲击的普遍情况,学校立足解决“培养什么、靠什么培养、怎么培养”的问题,建立了“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引领,以共享实验教学资源为平台,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毕业设计改革为突破口,以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为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实践教学顶层设计

为做好实践教学顶层设计,学校坚持“实践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实践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分(学时)的比例,结合辅助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拔尖人才培养等专门培养计划的实施,凸显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二、搭建实践训练平台,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以实践训练平台的搭建工作为重心,按照“优势整合、内外互补、强化实训”的总体思路,开展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毕业设计网点建设、创新实验室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扩充和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拓展了学生实践与创新的空间和环境,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工作为抓手,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了三级管理、滚动发展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育体系,开展了“毕业设计源于科研项目”、“全学年毕业设计”、“纵横双向质量评价”等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学校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搭建了以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和创新实验室为主的实验教学平台,先后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了两校区“圈层式”校外实习基地和“集团式”综合实习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形成了“以政策引导教学、以激励促进教学”的良好局面。学校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工程实践能力强,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

健全机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 黄蓉生

西南大学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一、以建立健全机制为切入点,注重体现“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常性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大纲,根据专业不同计算11至19个学分。学校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四级管理机制,从“学校—部门—学院—班级”四个层面加强管理,确保任务逐项落实到位;安排了专项经费,学校2011年统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2586.62万元,其中新增加学生植树造林专项经费5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评估体系,加强考核评估,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质量。

二、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为着力点,切实增强“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把“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合理规划,整体推进,扩大了实践育人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比如植树,西南大学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先后5次集中组织万余名学生在涪陵区、两江新区等地开展“绿化长江行动”和“西南大学林”建设活动,同时学校每个学院就近与北碚区一个镇或街道对接,建设以学院命名的学院林;还在校内建设了“毕业林”、“国防林”、“师范林”,实现植树活动学生全覆盖。又比如学工学农活动,我们整合社会育人资源,建立一批实践基地,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工厂、农村,学习实践。学校与四联集团共建了社会实践基地,仅这一个基地就接收了1100名学工大学生。

三、以基层发展需求为结合点,真正实现“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学校发挥教育和农业的专业优势,实施了“顶岗支教”、“顶岗支农”计划。在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50多所农村中小学和区县建立了顶岗支教支农实习基地,每年参加实习的本科生1000余人。学校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大学生“三进三同”体验式社会实践模式,仅今年,就组织了万余名大学生深入全国536个乡镇、6350个村、6625户农户家中开展“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将基层发展需求与自身专业特色相结合,受到好评。同时按生源地组建了100余支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服务基层需要。

使志愿服务成为实践育人重要途径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杜慧芳

近年来,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顶层设计,使志愿服务成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

我们把志愿精神的培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明确工作机制。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会同文明办、团市委等有关部门成立工作联盟,制定了实施意见;规范招募和注册管理程序,建立网上管理平台和资料库,进行志愿服务认证;成立了培训基地;完善激励机制,把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评优评奖体系。完善保障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加大投入,提供工作条件和保障;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实现了学生志愿服务意外人身保险的全覆盖。构建评估研究机制。成立志愿者工作研究中心,为志愿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

第二,打造品牌,使志愿服务成为实践育人的展示舞台。

我们努力搭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各种平台,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实现思想成长、全面发展。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大学生参与上海科技馆志愿服务已10多年,365天每天有大学生志愿讲解,形成了基地、岗位、项目、活动“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组织文化志愿者多次赴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进行交流和演出,在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增强大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构建志愿服务基地。建立了复旦大学等13个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志愿服务基地,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空间和层次。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鼓励各高校开展特色品牌志愿服务活动。上海海洋大学在居民社区开设科学商店,普及科学知识,让大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第三,加强宣传,使志愿服务成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课堂。

我们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使做一名志愿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

打造“海宝一代”,弘扬世博志愿精神。充分运用上海世博会的契机,打造志愿精神,使“海宝一代”真正成为世博精神和文化的传播者、志愿服务理念的践行者、国家和城市形象的代表者。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开展向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发挥优秀典型的教育、示范和引领作用。上海师范大学孙雅艳赴云南支教资助3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物品价值达13万多元,通信达2000多封。创新宣传载体,扩大志愿服务影响。通过出版工作专著、建立博客、召开论坛、拍摄纪录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志愿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浓厚舆论氛围。

开展“练思想、练作风、练本领”教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王鸿冰

中国地质大学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扎实开展以“练思想、练作风、练本领”为主要内容的“三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朴实作风和过硬本领。

第一,寓教于习练思想,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始建于1954年的周口店实习基地,位于地质现象丰富的北京西山腹地,是我校地质实践教学基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我校统筹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的关系,将育人贯穿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统筹安排业务骨干和思政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实习的全过程。注重选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教师充实实践教学一线,教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自觉担负起学生思想引路人的角色。同时,我校利用实习基地周边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对人民的感情,坚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报效社会、勇担重任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比例均在70%以上,到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上升。

第二,言传身教练作风,培养坚强意志和吃苦精神。

50多年来,我校一批批教师在实践育人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我校坚持把“练作风”作为野外实习的第一课,让过硬作风成为学生人生起步和事业发展的基石。实习期间,师生每天起早摸黑、跋山涉水,完成10公里左右的野外实习,各个环节都完全按照行业标准从严要求。通过系统严格的实践教学,纠正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其养成认真规范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温家宝总理在回校看望师生时说母校给了他“克服困难的毅力”,就是“练作风”的真实写照。

第三,躬身实践练本领,培养专业技能和协作精神。

我校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课程设计上,注重训练地质思维,使学生夯实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不断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训练上,苦练地质工作野外基本功,要求学生不仅学会使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全球定位系统等地质工作“新三件”,更要熟练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地质工作“老三件”。在管理模式上,实行班组结合,野外教学和文体活动均以5人左右为单位进行。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成长,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长期以来,我校毕业生以“工作踏实、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以公益创业教育为抓手提高育人水平

湖南大学校长 赵跃宇

湖南大学以公益创业教育为重要抓手,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实践育人工作水平。

凸显公益创业理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传承学校从岳麓书院延续至今的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传统,以参观书院、研习书院、讲习书院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先贤忧国忧民之心、以身报国之志;创新实践育人抓手,深化公益创业内涵,引导学生创办营利性公益企业,更引导创设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秉持“将公益、责任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心田”的理念,突出其在人才培养全局中的重要性,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教学,夯实实践育人知识基础。开设入学教育“公益创业专题”,普及公益创业知识;成立公益创业教学团队,多领域专家担任导师;编著《公益创业学概论》等教材,开设系列课程;完善素质教育学分认证制度,将公益创业课程和实践纳入培养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中结合教学内容探讨公益、责任与创新。实现公益创业教育第一课堂100%普及,举办公益创业大讲堂等第二课堂活动100多场,受益面覆盖全体学生。

拓展公益创业教育载体,提高实践育人工作实效。成立滴水恩社团等50多个公益社团,每年参加公益实践和志愿服务学生超过10万人次;创设“公益创业网”、“公益祭奠网”等公益网站10余个,汶川地震17小时内,学生创建“四川地震寻亲友网”,成功匹配近万对失散亲友信息;每年组织50余次公益性创新创业大赛,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0余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项目”荣获2008年“中华慈善奖”;每年组织“关爱留守儿童”、“两型社会建设”等数十个公益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达100%。

建立公益创业长效机制,促进实践育人工作科学发展。成立公益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公益创业教育实施办法》等10多个指导性文件,构建全校多部门联动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提高公益实践分值,将公益实践作为评优、入党、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成立公益创业研究中心,为实践育人提供学理支撑;创设滴水恩大学公益创业孵化有限公司,投入100万元成立公益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等,提供孵化和实践平台。

至今,学生创办公益组织和企业54家,100多个学生创业项目累计获得超过1000万元的各类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与实践”已成为“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首批重点培育的特色项目,并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育人实效

沈阳大学党委书记 张世斌

沈阳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迄今已坚持20余年,树立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校党委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紧扣“三观”教育,发挥实践教学擎旗铸魂的功能,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探索出了一条实践育人的道路。具体做法是:

一、完善制度体系,体现实践教学的规范性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思政部设立了实践教学指导中心,制定了20余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完备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将实践教学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培养计划之中,规定了学时和学分,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至少拨出专款15万元以上用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二、精心设计内容,体现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学校依托理论教学设计实践内容。针对大一学生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学校在沈阳市法库县、抚顺雷锋纪念馆等地建立了10余个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针对大二学生所开设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等课程,学校在沈阳市新民农业博览园等地建立了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每年暑假选择优秀学生党员开展为期7天的红色之旅爱国主义实践活动。

三、师生全员参与,体现实践教学的广泛性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所有一、二年级的学生全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每年达到1万余人次,累计已达到10余万人,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同时,学校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兼职学生工作人员必须全员参与,根据不同职责,分为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两类。据统计,先后有近3000余人次的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较好地履行了实践育人职责。

5.高校社团部门工作经验总结 篇五

根据社团当前具体工作近期暂成立以下部门并作出如下职责说明及工作经验总结以顺利进行社团各项工作。

学习部

负责与指导老师及各理事会员组织每周一次的新生学习和老生学习。

1.每学期伊始,确定本学期新老生学习安排(主题、时间、负责人等),实行分工负责,具体到人;

2.需提前发放学习有关材料,使新会员对学习主题有所了解;

实践部

负责每学年寒暑假的实践活动及安排每学期两次左右的调查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开始前,注意分配好各项工作,如对不同地点的踩点工作、财务工作、食宿安排的分工,避免一人担负太多工作,应付不了的局面;

2.实践活动开始前要做好人员统计及分组工作,让参与人员知道该与谁联系;

3.对报名参加的社团内外人员(主要为社团外)一定要进行筛选,以避免对活动造成干扰;

办公室

负责新老会员学习的记录、理事会议记录及社团各方面材料的整理、存档工作;负责社团活动室及物品保管、整理。

1.新老会员学习记录要点:

①每次学习,确保记录各参加人员姓名、时间、学习主题及主讲人;

②新会员学习讨论时,各小组须安排主持人和记录人,一般由老会员负责,也可酌情安排新会员做记录;

③新会员学习着重记录新会员讨论时的发言,老会员的发言做简单概括;记录发言人的班级和籍贯;

④各小组在记录时,要抓住每个人发言的关键内容;

2.会议记录要点:

①明确各项事务开展的的时间及责任人;

3.社团各书籍、材料的整理要点

①个人物品不宜在活动室尤其在桌面及抽屉内长期摆放,否则堆置角落; ②每期刊物及时发给新老会员,避免闲置在活动室;

③对借阅书籍超期,需要追回的由相关负责人负责;

4.存档工作要点

①每次新老会员学习及理事会议记录,由负责人归档;

②每期刊物要保留一份;

编辑部

负责每学期两期,每学年四期的会刊编辑工作。

1.会刊内容

①对于采用的网络文章,要适当地增删和标注以突出重点,针对问题; ②每篇文章后,可做一个对作者或文章的简单的评注;

2.会刊格式

①字体格式:模块标题二号,文章题目小二,文章内容五号,作者名四号,均用宋体且除文章内容外均加粗;

②排版格式:除卷首语外均分为两栏;文章可配上适当的图片,但不宜过多过大; ③会刊封面和文章题目要简单、明了,封面要简洁(可参考第十期);封面的图像及扉页的诗词或歌谱要有计划,避免随意选择;

3.工作说明

①会刊内容要与社团近期活动相结合,要与解决社团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如理论学习的欠缺和自由主义的泛滥;

②针对约稿困难的问题,以后要严肃对待此环节,对于投稿积极和敷衍的情况都要在会刊上进行通报;

③稿子集中后,组织编辑部其他成员进行校阅,特别要注意对错别字及语病的问题;

外联部

负责与校外一切组织和个人有选择性地加强或者减少联络,寻找思想及主张与我社接近的组织或个人进行交流和培养。

1.针对当前我们要形成一支稳定的办公集体的任务,当前就必须对不同社团有所选择地加强或减少联系;

2.每次参加对外交流活动时,注意对参加人员的甄别,进行一定的了解以发现同志加强交流;参加对外交流活动时,注意深入对原来确定对象的交流,了解其思想及工作状况;

3.对确定的对象要加其为QQ好友,经常性地将我们的主张通过推荐文章、视频、书籍及网站的方法向其阐述;

4.要促使其加强对自身工作能力的锻炼,鼓励其参加本校社团工作;

文体部

负责每天的晨练活动;负责每学年上学期组织一次秋游,下学期组织一次骑行。

内联部

负责社团与社联、其它社团等校内相关组织的联系沟通。

1.适当地加强与社联的联系,以避免社联找我们的麻烦;

备注:

1.牵头负责各项工作的理事会成员必须无条件参加每天早操,对迟到及未到者进行当面批评和惩罚,如早操集体活动结束后,组织迟到者做俯卧撑,并提出批评,督促其做自我批评;

2.社团各理事要认真努力进行自身的学习,只有我们知道了我们当前工作的意义,我们才能知道怎样工作才能更加有效,才能更加投入;

6.高校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经验介绍 篇六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谐社会在高校的具体体现。

某学院向来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提出的“就业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育人是全体教师的共同神圣使命”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就业工作、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相互反馈、相互推动,共同形成全员全程开展就业工作的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我们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在于注重专业结构和学科建设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服务上下工夫,在就业市场上求创新,在就业指导体系上求实效,探索出了一条以创新和服务为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之路。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的工作方法:

一、构建“五级捆绑、三级联动”工作网络,提升毕业生工作实效

学院将信息化作为加强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

学院形成了以五级“捆绑”为特色的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网络格局。学院党总支书记与院长“捆绑”,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与教学工作办公室捆

绑,为就业指导服务的第一责任人;专业带头人与专业“捆绑”,为专业就业市场开发的第一责任人;辅导员与学生捆绑,为就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捆绑,为毕业论文指导的第一责任人。

同时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团委,毕业生班级实行三级联动的工作网络。学生工作办公室有专门负责就业指导服务与管理的老师,学院团委成立校友联络中心,配合学生工作办公室,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在毕业班中,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就业联络小组,每个寝室指定一名学生骨干或学生党员担任就业联络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各类就业信息传达、通知,相关数据统计,带动其他同学就业。

“五级捆绑”、“三级联动”的实施,做到点面结合,全面做好毕业班学生安全、纪律、卫生及文明离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通过搭建校园飞信、QQ群等现代化点对点的信息平台,及时传递毕业生就业信息、方便学生交流就业心得体会和毕业生服务管理。

二、构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毕业生就业赢在起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四年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学院有个“双百”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理念,即通过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学院提出“毕业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和“将就业工作进行到底”的服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人性、务实、高效、特色”的就业指导体系,启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建立“学院统筹、班级推动、全员参与”的多维就业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与水平。

学院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以学校文化传统为依托,从大一到大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同时立足为地方经济服务,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有力保障。依据大学生成长历程和大学生教育的基本特点,建立具有核心项目、全程辅导、全面参与,以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阶梯,从一年级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学风教育”,二年级开展“就业观念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开展“择业技巧”教育,四年级开展“就业政策”教育。就业指导环环相扣、层层落实。

我们学院就业指导的核心项目为“风华系列讲坛”,该讲坛主要通过邀请交通与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事业有成的校友和企业家等给学生开设讲座。通过该系列讲坛所搭建的交流平台,使学生与企业家及优秀校友等杰出人士建立了沟通和联系,很多学生在课外还积极与主讲人保持联系并就学习上、创业上和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和指导。

三、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发挥毕业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品德、成绩、能力等各方面的佼佼者,他们在学院、班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就业中来,当好标兵。

近几年来,在学院党总支的带领下,我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党小组带团小组”、“党员技能菜单式点击服务”等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实践,一方面,在步入毕业班之前,学生党员便以身作则,抓紧学习,认真实践,夯实专业技能,提升综

合素质。他们有的在科研方面有一技之长,申请学生科研基金、参加科技竞赛、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有的则在学生工作方面有突出表现,担任校、院团学社的重要学生干部职务。他们的言行,深深感染着每位同学,使大家切实感受到,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方能在就业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当好标兵。学院党总支注重在党员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融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学生党员的“群体效应”,通过他们带动身边的普通同学,使全体毕业生把心态放平,把眼光放远,端正态度,更新观念,尽力杜绝“好逸恶劳,好高骛远”等不良择业观。

四、建立优秀学生培养机制,提高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学院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环境,优化专业设置,整合教育资源,以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为目标;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特点,大力推动校企全程产学合作,我院各专业与校外企业均签订了《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协议书》,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校企双赢的原则下,发挥双方优势。在重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已与专业相关的十几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全程合作人才培养协议,这些企业是学生实训的基地,也是学生就业的基地。

7.高校资产管理经验 篇七

一、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 我国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明显缺失

除教育学、管理学外, 近年来,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开始注重对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但其研究的内容多集中于对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探究上。学者们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认识大多也仅停留在经验及观念层面, 没有升华到理论高度。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目前仍然处于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尴尬境况。

(二) 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张, 在短短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量的积累, 步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然而, 这种量的增长是通过简单的外延式发展方式完成的, 虽然在一方面满足了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 但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在校生与学生事务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的比例急剧攀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 :“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辅导员。”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师生比远远低于《规定》要求, 有的学校甚至达到1:400、1:500, 这大大加重了辅导员的责任和负担, 使之无法很好地管理和服务每一个学生, 降低了学生事务管理的效率。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包含安全教育、危机处理、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宿舍管理、助学贷款、党团建设、宣传等多方面, 工作的繁杂性使他们疲于处理琐事, 模糊了其本身的育人职责和管理服务功能。

(三)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不强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学历层次虽多为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 但由于我国高校并没有开设涉及学生工作方面的学科专业, 加之工作的繁杂性导致其时间精力的局限性, 所以大多数学生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及培训, 专业化程度很低。其工作理论及工作方法大多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得来。另外, 因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并无相应的技术职称对应, 部分工作者并不是从心底热爱学生工作, 通常是拿当前工作作为跳板寻求转岗机会。很多高校在辅导员管理思想上也有欠缺, 主动为其提供转岗机会, 导致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大, 很难形成专家型队伍。

(四)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给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带来新考验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就业逐渐向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大学生从单纯寻求知识的群体成为高等教育的“用户”和“消费者”, 其对原有的大学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态度与评价也随之转变。大学生们已经不满足仅仅从高校获取知识, 而要求高校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而与之对立的是, 受传统观念影响,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部门的工作者对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服务意识淡薄。作为当代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 应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 倾听学生服务需求, 服务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全过程。目前,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服务内容多局限于招生咨询、入学教育、学习指导、困难资助、就业推介等, 在心理咨询、生活技巧、素质拓展、职业选择及发展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五)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人才培养给学生事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 除部分必修课外,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课程选择选修课程, 行政班级内部成员上课的时间及地点被错开。行政班级功能弱化, 以传统的行政班级为单位, 以班级学生干部为纽带开展学生事务管理的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六)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与教务工作沟通协作不畅通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与教务工作相互分离, 即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相关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学工作负责学生的认知发展, 两者在具体工作目地设定时经常会出现重复、冲突或相互推诿的现象。如在大学学风建设工作中,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部门认为应由教务部门通过出台规章制度、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加强课堂考勤等实现, 教务部门则认为应由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部门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综合素质考评体系等方式达成, 两者进行沟通协作较少,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特点分析

(一)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早、体系完善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 美国就已掀起针对高校学生成才和发展方面的专门理论研究。美国教育委员会于1937年发表了“学生人事观点”报告。报告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和挖掘自身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 为社会培养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报告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200余年不断积累的结果, 奠定了新人道主义的学生事务观。1949, 美国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同名指导文件, 要求高校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使学生事务管理进入“服务”时代。[1] 至今, 两份报告所提倡的指导思想仍然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随后的《学生权利和自由联合宣言》、《明日高等教育的学生发展——回归学术》、《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学生事务的含义》等报告相继问世完善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理论体系。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研究者及从业者还非常注重从其它学科汲取营养。今天,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基础涉及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为实际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 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拥有专业的工作队伍

在美国, 从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具有如高等教育学生行政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相应的专业教育背景, 且大多数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除此之外, 从业者还应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 从专业角度为在校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另外,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学生事务管理岗位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

(三) 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机构一般包括:学生处、招生办、注册办公室、奖贷学金办公室、学生活动办公室、学生保健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会等, 各个部门分工协作, 在分管副校长、副校长助理、特别助理、执行助理以及各部处办负责人的领导下共同完成学校学生管理工作。[2] 另外, 在完全学分制教育模式下, 美国打学生入学后不会按照专业进行分班, 宿舍也不会根据专业年级进行划分。因此,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以学生宿舍为工作基地, 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也以依托宿舍及社团进行。每栋宿舍楼都设置有宿舍管理员, 宿舍管理员由专门机构领导, 主要负责宿舍学生的安全、行为、活动开展、素质拓展等管理服务工作。管理员素质较高, 一般住在学生宿舍内部, 充分与学生接触并解决各种问题。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机构完整、主从分明、分工协作, 确保了整体效能的发挥。

(四)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注重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20世纪60年代后期, 美国高校学生数量的下降致使各校都通过努力改善学生服务质量争取生源。“学生消费者”的观念形成, “学生服务”理论兴起。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从过去的管理学生为主转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帮助、为学生解决困难上来。各高校除了做好之前的宿舍管理、文体活动、扶困助学等方面的工作外, 更加重视为学生提供心理、法律、生活、发展方面的服务。如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服务, 健全信息网络, 提供心理咨询等。

三、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特点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教育管理事业只有在不断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中才能取得进步。为此, 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验, 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加以消化利用, 对提升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加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理论研究

学生工作从业者及学者要积极总结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所已有的理论成果, 融合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知识及实践工作经验将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理论体系化、结构化。

(二) 注重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发展, 为学生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应大力加强与学生工相关的学科建设, 设置专门或相近专业培养学生事务管理专门人才。加强在岗工作人员的培训, 使之明了大学生发展的特点, 使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队伍不断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要进一步拓宽青年干部发展余地, 增设处级政治工作辅导员职务, 并与相应职称等级相互配套。

(三) 在管理体制上建立学生工作沟通协作的长效机制

从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经验看, 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融合的。为更好的培养学生,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 形成宜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大环境, 为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

(四)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服务指导工作。高校工作者应尽快更新观念, 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部门更要率先垂范, 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助困帮扶、心理咨询、就业拓展方面的服务, 提供实践锻炼机会。要在学生管理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 倾听学生实际需求, 热情为学生服务。

(五) 优化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体制

把由行政班级作为开展学生工作的重心转向以宿舍以中心, 实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完全学分制使得宿舍成为学生相对比较固定的活动空间, 学生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宿舍文化、宿舍氛围的影响。学生宿舍是将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 高校应重视宿舍软环境建设, 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变革和挑战, 困扰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者们的许多问题, 如工作的理论、观念、职能、制度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表现出了种种不适, 已经影响了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和发展。因此,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先进经验, 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解决实际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来的问题。

关键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玮.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0.

8.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及启示 篇八

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

28岁的迈克·葛兰尼今年将会得到他的MBA学位,他希望自己从创业教育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在新兴的风能技术市场中有所施展。8年前,他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在硅谷一家年轻企业中工作。“但是,我后来成了一名‘创业虫’。”葛兰尼说。他到马里兰州学习自己不熟悉的MBA课程,“在那里,能够和创业基金里的成员相互沟通、进行协作,这对我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

在美国,像葛兰尼这样充满创业热情的青年并不少见。据美国高校和雇主协会统计结果显示:美国大学毕业生参与创业率已超过20%。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业教育。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已有超过500家大学院校开设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课程。而在1990年,设立该课程的大学仅有175家。

在世界其他国家,创业教育都是增加就业率的一项重要手段,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政府通过政策的支持、引导和规范来实现就业率的提高。而法国将创业教育的实行程度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成立了专门的创业计划培训中心。

在德国,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职业院校“模拟公司”则是创业教育的雏形。作为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的仿真模拟环境系统,同时作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场所与组织形式,“模拟公司”成为创业教育中最早、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末,瑞典也开始关注创业教育,日益增多的涉及创业教育的新的创业课程、创业训练项目与学术专著在高校中异军突起。同时,瑞典在大学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施行创业教育的机构改革。如今,瑞典更是突破了传统创业教育仅仅满足个体需要的个体创业教育理念,着重强调在创业教育中开展团队合作环境下的工作活动。

澳大利亚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有40余年,其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机构在小企业中积极开展有关小企业的创业教育。日本是个特别重视创业教育的国家,日本高校在1994年创设了“综合学科”,课程结构由新的必修课目、自由科目和选修科目组合而成,而“产业社会与人”则作为学生必修创业课程列入教程。印度曾在1966年提出“自我实现就业教育”的创业教育理念,旨在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20世纪80年代,“自我就业教育”的理念再次引起了印度社会的重视,印度政府在1986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政策》中尤其要求大学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就业所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优势

政府重视早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强大外因动力。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提供的良好外部条件,大学生的自主就业会面临较多的困难。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正确指导,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自主创业时间早国外大学生在创业时间上起步较早,尤其是欧美国家,孩子到了18岁以后就不再接受家里的资助,没有了零花钱。这样的传统使许多大学生急于寻找出路,会积极尝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心态良好国外许多国家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主创业热情。因此,在巨大的就业危机中,国外的学生更能够顶住巨大的压力,客观正确地对自我进行定位分析,冷静处理就业风险。

创业教育完善国外创业教育有着至少30年的历史,而且政府在经济、政治上都给予了创业教育有力的支持。

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创业活动要求大学生具备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与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培养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的成就动机、开拓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其次,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作为一种就业手段,一直是国家政府极力提倡的项目。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实践也有专门的补助,通过政策和资金上的扶助来帮助大学生创业。然而,自主创业作为一个口号虽然被广泛提及,但国内高校大学生对创业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创业教育有很大的欠缺。我国正式开始创业教育始于2002年4月,教育部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确定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的力度,广泛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制定具有战略性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创业所必需的领导力、全球化的眼光、敏锐的市场意识、务实踏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组织运作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技巧,还包括商业谈判技巧、市场评估与预测方法、启动资金募集方式等,并使学生具备关于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创业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在理念上造就一批具有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终身型的教育过程创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相对于丰富的创业实践,中国的创业教育和研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会长严隽琪表示,我们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创业教育和研究的发展,要将创业教育放到构建教育终身大体系中,使创业成为体系的重要部分,不受年龄、地位、时间、地域限制。因此,要将创业作为一种终身学习过程,而对创业教育的定位应是涵盖初等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全方位的立体教育体系。首先从小学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普及教育。

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师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模拟活动,进行就业体验;进行教师的培训活动,使教师深刻理解创业教育;定期舉办创业教育研讨会,创业教育教师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创业水平。

上一篇:小学教师年度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商业银行中基于客户价值的联动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