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书生(共12篇)
1.浅析魏书生 篇一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2016-10-10 浏览:分享人:熊雄轮手机版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感想精选他,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却用“松、静、匀、乐”创造了一个不平凡的教育神话。他,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用“寻找闪光点”让后进生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却把“教好书”作为自己一直的目标和数十年来的坚持。他就是我的教育偶像魏书生老师,是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十几年前,看
过魏书生老师的讲座视频,看过他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觉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今天,有幸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和自己的偶像,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接触,很激动,也很感动。魏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普通,66 岁的他其貌不扬,但是人很精神。上
午和下午各有 2 个半小时的演讲,从开始到结束,他就一直站得笔直,还开玩笑地问我们:“我站着讲,你们坐着听,你们说谁更吃亏?”发现魏老师一直习惯弯曲一直腿,单腿站立给我们演讲,很久才交换另一条腿,究竟是他在锻炼身体还是一种习惯,不得而知。
但是,对他有了一种深深的敬佩感,我坚信,这样一个干了十几年校长、局长,却拒绝自己独有办公室,宁愿坐在孩子身边办公的人,有创造任何奇迹 的可能!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看不出教育家的权威语言平实。没有高悬莫测的道理。谈的只是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视角敏锐,谈笑间,伴着的东北“二人转”的味道,令全场不时的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魏老师对课改偏执者们评说:“就是把明白事儿整糊涂了”,硬生生把“这是一堆萝卜”说成是“此乃若干萝卜的组合”,如此诙谐幽默的语言频频脱口而出,不仅令人捧腹大笑,也在笑声中多了一份思考。他以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他身上好像散发着无穷的魔力,每一个听众都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听到妙处,心领神会,笑声、掌声自然而起;台上台下,心神相通,每个人都全身舒泰,满溢笑容,如尝佳酿,如品仙茗。魏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例举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案例,不仅深刻诠释了一种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更饱含了一个优秀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享受“理想”。
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 100 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享受“爱”。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后进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
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在盘锦实验中学当校长时,他把一个全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要到了班里。
进班第一件事,魏书生让他自己找优点,这个男生说,我没有优点。魏书生说:”不可能,我已经发现了两个优点!”后进生对批
评往往能非常镇静地对付,一听说自己有优点,居然脸红了。在魏书生的一再引导和启发下,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身上久违的优点:“我心眼好。”这在魏书生眼里就是最大的优点,他用“好人一生平安”让孩子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对于一个语文考试只得了 8 分的学生,这要是搁在别的老师身上惟恐避之不及,可是魏书生居然夸他:”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 8 分,这是天赋啊!”魏书生就是这样换个角度看学生,把他们积极的、乐观的一面调动起来。
有了这样一席话,原来惨不忍睹的卷子看着也顺眼起来了,魏书生又帮他分析每道大题还有哪些潜力可挖?生字填空、文学常识、作文……结果,这个学生最后又找出了一二十分的”可发展空间”!下一次考试,考了 58 分,慢慢地,及格了。享受“坚持”。魏书生对教育职业的观点是:把平平凡凡的工作看成是一种宏大的事业。
2.浅析魏书生 篇二
一、自然美
每逢周日, 魏老师就会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大自然, 去领略一下自然美。
春天的小草不容易被发现, 魏老师就让学生们俯下身子, 扒开上面覆盖的荒草, 同学们经过努力寻找之后, 终于找到了好几棵嫩绿柔弱的小草, 这些小草太细了、太嫩了, 只有几厘米那么高。扒开厚厚的积雪, 学生们又发现了野菜。大家仔细观察着, 这么多的野菜一棵连一棵, 叶子像小菠菜, 形状又像荠菜, 叶面展开着。归来之后, 魏老师还要求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春天的……》, 让学生再次去回味一下神奇的自然美。
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时, 魏老师就带领学生们来到双台河边, 望着千姿百态的云彩, 边读、边讲、边观察、边讨论, 让那生动的场面永久地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走进大自然, 表面上看是失去了一些时间, 但大自然融化了人的烦躁、不安, 激发了人的热情、勇气, 增强了人的责任感, 使人的精神、情操在广阔、美丽、和谐、宁静的大自然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二、社会美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魏老师讲《鞠躬尽瘁》这篇课文时, 学生们深深感到焦裕禄之所以为兰考人民作出了较大贡献, 受到了人民的热爱, 是因为他以人民的利益去战胜个人的私欲, 用坚强的革命意志去战胜病魔。
学生阅读课文, 就可以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知、理解、创造, 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们不仅受到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品德教育, 而且受到了更深层次的教育:人格和人性的教育。
2.在课外阅读中, 通过伟大人物的感染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他经常带领学生在书的海洋中泛舟, 去接受周总理、陶铸同志高风亮节的熏陶, 去感受居里夫人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忘我工作的精神的美。比如《生命的意义》一文, 主人公保尔卧病不起的时候, 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写作, 最后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些典型形象的感人事迹, 怎能不给学生内心造成一种无比强烈的震憾呢?
3.在作文教学中, 社会上的阴暗面使学生产生迷惘的情绪的时候, 魏老师就引导学生把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 提醒学生不要只看到公园里的鼻涕粘痰、苍蝇蚊子, 更要注意里面的绿树红花、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小桥流水。为此他让学生多次写《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之类的作文, 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追求身边生活中的美。
三、艺术美
1.歌曲旋律美。
魏老师经常让学生在语文课前陶醉在一支歌里, 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美, 更为有趣的是他要求学生的唱法也别出心裁:
演唱时要求学生目视黑板中缝的中点位置, 把它当作电视屏幕, 而后再把视力和想象力结合起来, 把一点看成一个面, 进而变成一个个图像, 唱到什么内容, 里面就放映什么图像。
这样一种独特的演唱方式, 除了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排除不利于课堂学习的干扰信息,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之外, 还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增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能力。
2.绘画色彩美。
魏老师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去展开想象的翅膀, 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例如张志和《渔歌子》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他常常采用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 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
(2) 染上色彩:再把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电视, 把诗中的景物染上相应的色彩, 这样一来, 学生的脑子里就纷纷出现了青色的山、白色的鹭、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流水、银灰色的鳜鱼等构成的色彩斑斓的美丽画面。
(3) 使画面动起来: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水在小溪中叮咚流淌, 欢快跳跃的鳜鱼则不时跃出溪流汇积而成的深潭。
(4) 使画面更细致、更逼真:同学们还可以在大脑中放几个特写镜头:白鹭身上洁白细密的羽毛;鲜艳的桃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
魏老师总结道:“不只写景的文章、诗词能变成图像放出来, 状物的、写人的都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做。而且形态色彩越逼真, 学生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文情境美。
魏老师讲课时, 不仅善于让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 而且还力求将学生导人情境之中。如讲《菜园小记》这篇课文, 他说:“咱们学这篇课文都要体验劳动乐趣, 品尝田园乐趣。”“怎么体验呀?”请同学们看书, 看书之后, 先在大脑中放映菜园的图像。这图像越来越鲜艳, 越来越逼真, 好像不是平面的, 而是立体的, 不是在我们的脑子里, 而是在我们的周围。一行行果树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园, 我们就站在菜园里, 站在畦垄上, 前后左右是嫩绿的菜苗, 空气中飘来泥土的芳香, 花的芳香, 香菜的芳香。他问:“踩上畦垄了吗?”学生们闭着眼睛, 笑眯眯地说:“踩上了!”“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吗?”悟性好的同学可以回忆起土香、花香、菜香的味道。于是便答:“闻到了!”“那么我们开始间苗吧!”于是同学们弯下身子去间苗。一时间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同学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象感知过程中, 品尝到了田园乐趣, 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当然, 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 语文教学正是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下美的种子, 在春风化雨中长成一片青翠, 把学生的世界点缀得更加美丽。
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事实上, 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 实现人格的完美和灵魂的和谐, 既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魏书生认为:“语文教学不是没有美, 不是缺少美, 而是学生没有发现美的能力, 而是学生缺少发现美的能力。”“语文教学处处连着美育。”鉴于此, 魏老师主要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魏书生,审美情趣,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心灵的轨迹——魏书生日记选[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107
3.魏书生教学风格浅谈 篇三
《统筹方法》教学实录中充分体现了魏书生的教学理念。笔者将从气功式导入、六步教学法、探究性学习等方面作具体阐述。
一、 气功式导入
魏书生能够成为当代名师,得益于个性的教学方式和其独特的性格。魏书生不仅教书有个性,而且管理方法和生活方式更有个性。正是他的这种特立独行的生活作风成就了他教学的独特个性。魏书生在教授《统筹方法》时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用注意力体操作导入。“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这种练气功式的导入法不仅新颖独特,而且能够让学生迅速凝神静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课前放松方法。
二、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的教学方法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是指魏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和自学属感知部分,讨论和答疑属理解部分,自测和自结属应用部分。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体现了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怎么学,与学生民主协商,师生合作,生生互助合作的教学理念。[1]他的“六步教学法”在其教学实录《统筹方法》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定向,即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它是“六步法”最具创造性、最有特色的核心部分,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之本,其余五步都是围绕这一步而展开。魏书生曾经说过“思维的战舰驶向何方,目标必须明确”。[2]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照,不断的反馈、纠正、练习,就会强化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在《统筹方法》课例中,魏书生板书本节课学习重点:1、字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3、读懂全文,会说、会写、会用。这种课堂明确学习重点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省时省力,提高效率,大有裨益。
自学,明确目标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统筹方法》一课中,魏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书中三个图表的不同之处并比较、分析出“窝工”与“不窝工”。
讨论,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大部分问题可以解决,但还有一些问题或难点没有解决,这就需要学生讨论解决。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研究未解决的问题。
答疑,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到老师或班级共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其是否具有普遍性,而当堂解答或课后个别交流。
自测,即自我测验。魏书生让学生自己出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是教师出题,学生竞答,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在《统筹方法》中,魏书生让学生画图表,采用男女竞技的模式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
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这种自结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扎实掌握,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魏书生在教授《统筹方法》一课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同学们回去把自己在课堂上说过的话整理出来,写一篇短文。这种方式就达到了温故的效果。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各个环节相依相扣,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随机灵活性。从感知到理解再到应用,魏书生的课堂像一条完整的信息链引导学生全部消化教师和课本所提供的信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真正做到了视学生为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主线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3]魏书生的课堂做到了探究合作型课堂,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探究型学习方式。
三、探究型学习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别具一格,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魏书生通过科学的数据,告诉学生人脑平均有140个脑细胞,人一生不过用了其中的百分之几,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在学生中做了几次限时记忆的实验,使学生们信服了这个道理。[4]魏书生以此为依据在课堂中作具体实践。魏书生在讲授《统筹方法》时让同学用一分钟的时间找到“统筹方法”的概念并让学生记住。这种短时记忆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速时记忆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能够迅速找出有用信息。此外在教学环节中魏书生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表也是训练学生快速记忆的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魏书生的课堂秉承着学生能动手的自己坚决不动的原则,他意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他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自己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他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在《统筹方法》中这一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表,动手把脑中的记忆和对课本的理解展现在自己的笔下。此外,他还留下一个课后作业,把口述的语言转化为文字,这些教学环节都体现了魏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苦用心。
(三)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既有理论层面上的论说,又有实践环节上的体现。在理论上,魏老师首先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自我终身受用的能力。他认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短暂的、转瞬的,他们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如果没有形成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话,那他们无论是在工作、事业上都会吃亏的。其次,他还根据学生的身心的特点,传授给学生实用的自主学习方法。他的专著《学生实用学习法》中,有培养兴趣的,有培养能力的,有使思维更加敏捷的等等。最后,魏书生强调要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5]这点体现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在教学中他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学生自己留作业、学生自己出题考试以及评卷等等,这些学习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力。在《统筹方法》课例中他留下作业,学生自觉完成,自己评改即是对他这一理念的具体诠释。
魏书生作为当代名师,其语文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人无完人,作为著名教育家的魏书生也会有其不足之处。笔者认为他在上《统筹方法》这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讲解有误。
四、教学内容缺陷
魏书生在讲授《统筹方法》时,没有具体直接地讲解“什么是统筹方法”,他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统筹方法”。但这种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是值得称赞的,但在自己都没有弄明白的前提下去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种误导。“统筹方法”的理解是抽象的,不能单纯的指哪一方面。华罗庚写的这篇《统筹方法》只是举了浅显易懂的通俗例子,让人们初步认识统筹方法,这并不是它的全部内涵。魏书生这堂课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把统筹方法简单化,误导学生在生活中合理的安排时间不窝工即是“统筹方法”。这种引导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就直接体现了魏书生语文教学内容上的错误。王荣生对魏书生这节课的讲授不是很赞同。他认为:“在这堂课,读懂《统筹方法》全文这个目标基本上也没有实现,也不太可能实现。在笔者看来,整个一堂课学生没学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很可能造成了对统筹方法似是而非的观念。”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中强调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是语文教学的一场变革,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一节语文课不仅仅是教法的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怎么教”应该为“教什么”服务。[6]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时,要重视语文教学内容,而不能盲从。魏书生作为一代名师亦有教学内容的缺陷,以此为鉴,为我们敲响警钟,重视教学内容,不能盲目崇拜权威。教师正确的了解教学内容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学的活动”。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不仅是个语文教育家,还可以把‘语文二字去掉,说他是个教育家。”魏书生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他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人。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他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育人风格,这些品质还影响着当代的教师,给与我们启迪与帮助。
注释:
[1]丁一.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中的“无为与无不为”[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8.
[2]刘本成.“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22.
[3]蔡政权.教育的智慧[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56.
[4]左言洪.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30.
[5]许敏.语文新课程理念与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23.
[6]舒旭琴.语文“观课评教”角度之我见——由《统筹方法》的教学案例谈起[J].语文教学之友,2008,(10):3.
4.学习魏书生讲座 篇四
临江市宝山中学 高月贵
魏书生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他那平易近人的的话语,就像一位年长的老师给我们谈工作心得,传授工作方法与经验。我于8月份认真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讲座,充分认识到学校民主化管理是发挥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让学校的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影响学校的发展改革,对于人心的稳定、工作的推进、士气的提高、心理气氛的改善都有很大作用。同时也使我对我校民主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今后 努力方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1、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力,切忌把自己视为教职工的控制者。实际上,为了有效地达到管理目标,校长只是靠权力是不够,更重要的是努力在群众中建立威信,因为威信的形成包涵着知以善任,公道正派,平等待人,关心同志等因素,是在长期相处过程中群众逐渐认同的产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权故此威信使人不但当面顺从,而且背后也能心悦诚服。如果学校领导有了开展管理活动的威信,那么学校的各项决策和要进行的工作,就容易被教师理解和认同,而教师由理解、认同会产对学校工作的关心,进而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扩大民主化管理渠道,推进校务公开制度。
5.“懒人”魏书生 篇五
一
前几天听了有关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报告,当然不是魏书生亲自报告,是一些专家学者专门研究魏书生,然后得出的一些结论性的研究成果。成系统,成总结,包含各个方面的,听完之后心理有一些波动,然而回头一想,却依然是片段式的,连不到一起。因此也就起不到一个很有深度的名字,后来想一想,就从魏书生本人说起,就起了个“懒人”魏书生这样的题目。为什么这样说,一来我是为了吸引关注,我习惯于做一个大不敬的人。二来我们都知道,魏书生在教书的时候几乎不做什么,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学生自己做。他除了全国范围内到处作报告,还是作报告。所以我说他是“懒人”。但是,世界上又有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凡懒而又有成就的人,要么有大勇力,要么有大智慧。就像人们常说的“狮王贪睡,猛虎肉醉。”因为他们有绝对的自信和他信。所以才会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我觉得魏书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然,我不曾见,是猜测。但是从大家的汇报中能见一些端倪。魏书生是一个真正能够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自己解放出来的人,而这恰恰是我们大部分老师所梦寐以求又无所适从的地方。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繁琐的班级管理活动中解放自己。第二,从细致的教学活动中解放自己。第三,从复杂的应酬活动中解放自己。下面我们分条来说一说。
第一,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解放自己。班级管理这一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个老生长谈的问题,我们各有各的一套管理办法,但是我们可以归结一下我们最基本的经验:那就是严师出高徒。我们的情况基本离不开这样一个大的套路。只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严师出高徒,严师未必就一定是横眉立目,我们的严如果是一种制度,是一种规章,然后令行禁止,这也是一种严的方式。魏书生的教学观念最基本的就是民主和科学。他的民主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达到自我教育。他的科学是指按规律办事,然后因势利导。具体表现形式是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出主意,看怎么办,然后教师引导。有些事情即便老师想好了处理办法,也要含蓄一点,等学生们商量,然后选择最佳方案。这样学生不会感觉这是老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而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做起来自然是有激情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要稍加点缀,讲明道理即可。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而具体到执行过程中,他制定了非常严密的班级管理系统:第一,计划系统。第二,监督检查系统。第三,总结反馈系统。
在计划系统中,他制定日,周,学期,学年常规,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并且对事不对人,多研究事情,少涉及品行。这样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人,事和时间的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不是局外人。每个时间点或者是段都有事情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负责人等等。归结起来,也就是让每个人都忙起来,而且大家都知道这个忙是为自己的忙,而不是为别人忙。学生们也就有了自觉地主观能动性。老师也就要被解放出来了。
在监督检查系统中,他没有设计教师检查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为自检和互检。其中自检也就是学生自我检查,一日三省吾身,还有周反省,月反省,和学期反省。而在反省的过程中,也力求让学生明白这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学生犯错了,他让学生写检查,这个检查不是交给老师的检查,而是学生自我反思,自己保留。这样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就发生了变化,前者是老师要打自己的脸,后者是自己要打自己的脸。最后,学生知耻近乎勇,也就慢慢地修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光有自我监督还不够,学生之间还有互相监督,反思。这样就很有效的避免了自己自觉不自觉的饶恕自己的念头。我们都知道“慎独”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成人尚且有难度,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在此过程中,老师是总督察,起到协调引导作用,自然是轻松的。
在总结反馈系统中,坚持批评和表扬并用,但讲究具体的方式。这也主要是让学生先自我批评表扬,多关注自己,少关注别人。因为孩子们在面对问题时,习惯性把责任推给别人,而很少留给自己。所以魏书生让自我批评形成习惯,扭转了只顾自己,祸害别人的思想。另外,需要班主任处理的事情,用商量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少了老师居高临下的感觉,自然愿意接受。
以上这些实际上还有许多细致的方法使得他的班级管理轻松而且有序。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第一,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第二,充分给学生自主的权利。第三,坚持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这一点尤其重要。他是用大禹治水的方式来管理班级,因势利导,所以轻松自如,民主和科学也就得到了体现。所以有人评价魏书生说他是把所有教育细节做到极致的教育家。实际上如果把细节做到了极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自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人做,班主任自然就得到了解放,“懒人”也就做成了,但“懒”的这样有智慧,那就是高级“懒人”。
第二,从细致的教学活动中解放自己。教学活动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是最大的主业。可是对我们来说又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多少年来,无数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在苦心孤诣,潜心研究。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也在不停地发生着改变,可是究竟什么是合理的,合乎规律的,没有哪个人能够说得清楚。有些方法对考试有效,得到了推广。有些方法对学生的活跃思维有用,有人采用。然而,因袭别人的多,自己大胆创造的少。像魏书生这样勇敢地解放自己的更少,所以魏书生成了名家。因为我们不敢不留作业,更不敢不批作业,不敢不考试,不敢不开家长会。这不单纯是因为我们上面有着多重的检查,还因为我们自己有太多的舍不得,我们总觉得这个扔了是损失,那个丢了很可惜,所以我们放下耙子,捡起扫帚,拼着命的工作,现在有些高中的口号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们老师的工作,尤其是小学老师的工作可以这样说“判作业,只要判不死,就往死里判。”多少个不敢决定了我们解放不了自己,多少个不舍得决定了我们解放不了自己。实际上细想来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是重复性质的,可是我们觉得哪个没了都是缺失,所以我们苦练。也因此,我们也就缺少了特色。魏书生没有作业,所以不用批。他没有考试,所以也不用批,他没有作文,全用日记代替,也不用批,他不开家长会,也不用操这份心。这样下来,他想不轻松都难,也就把自己解放的很彻底。所以我说他很懒,可是却懒得很有效。为什么?因为他把任务都有条理,有制度的分给了学生。他曾经这样诙谐地说:我的学生一天的学程是这样的,早晨上学背着书包,走进学校,书包里装着“学材”,走进“学室”,开始学习,读读文章,查查资料,不会的同学再商量商量,再不会再问前边站着的这个人(这里他把我们常说的“教材”和“教室”改了名字)。从这简短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魏书生的思想:只要学生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绝不插手。因此,他首先培养学生的一系列习惯:包括预习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收集错题的习惯,自己考试的习惯,筛选信息的习惯,大事做不来赶紧做小事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艰辛而动脑筋的过程。可是一旦这些习惯成型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问题。魏书生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司机,既要有方向,又要能够掌控。我这里修改一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就像驾校的教练,指导学员怎样开车,而不能替学生开车。而魏书生就深味这一点,所以在学生的习惯培养成型之后,他的班级主要是学生自学。具体方式是: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都带有一个“自”字,也就是说大部分学习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他从来不留作业,实际上作业都是学生自己留或者班干部留。他从来不考试,但是每天考试都存在,他让每个学生出一份题,做好答案,学生以抽签的方式选择试题。然后谁出的题谁来判。最后得出分数。他从来不判作文,但是他让学生坚持写日记,锻炼写作水平。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日记最能写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在作文当中也最具有美学价值。而固定篇目和题目的作文则局限性太大,不利于学生的发挥。他不开家长会,因为学生都有能力,所以不用叫家长。综上所述,我觉得魏书生有智慧的懒惰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它所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可是学生们并没有叫苦连天,因为学生在这样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成就感,因为喜欢,所以就没有辛苦可言。更何况,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不会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童年。
第三,从复杂的应酬活动中解放自己。成了名师之后,各方面的应酬接踵而至。可是魏书生有自己的办法,他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在外出讲学的过程中,都始终坚持带班主任,坚持代课,这样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推脱方式,有人来检查调研,他在上课。有人来参观模仿,他在上课。有人来做访谈,他在上课。所以在如此为名利而喧嚣的时代,它能够最大限度的让自己清净,作为名人,如此解放自己,实属用心良苦,难能可贵。
二
我们说魏书生把任务全都分给了学生,那么他在做什么?实际上没有闲着,他除了全国各地演讲报告之外,他把目光放的尤其高远。从几位专家的报告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第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更关注人性。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最难改正的不是制度,不是规章,而是人性。或者说人性几乎不可更改。然而,人性却可以最大限度进行塑造。所以他更为关注的是更高角度对学生最根本的人性的塑造,为了让学生懂得坚强,坚韧,他坚持让学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每天跑步五公里,夏天坚持三公里。而且每天的下午学生都要做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这样的坚持让学生有了强健的体魄,有了坚持的毅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有了攻坚克难的勇气。第二,他关注教育的长远发展,关注教育的长远目的,他追求的不是一时一地一事的教育业绩,而是教育最终要培养怎样的人,所以他为学生选开的课程多种多样,有专门的美术课,科学课,美学课,甚至是左手写字课,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最主要的是他能够坚持着真真正正的执行。可以说在他的管辖范围内里,素质教育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而不是高调宣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有人从他的演讲文集里整理出了这样的几句话来证明的他的教育实践,他说:从事教育,我想的是20年后,祖国的一代人,所以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学习一些可以受益终生的东西,而如果抓住育人这个根本,书就好教了。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话是解决的我们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有了这样的立意和看问题的高度,自然也就有了教育的方向,所以魏书生有了那样巨大的成就。听完报告之后,我开始想:魏书生的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巨大,而在他所生活的盘锦,更是根深蒂固,他是盘锦的旗帜。但是我觉得他更是给了盘锦教育一个灵魂,一个伟大教育改革者或者领导者,着眼的目标自然不会是某一个方面的小修小补,而是全方位,触及灵魂的变化和举措,所以他是伟大的,我们该向他致敬。还有我们该欣赏他那种勇于改变落后的思想和勇气,他原来任教的盘山县三中,也就是现在的盘锦市实验中学曾经的不堪,在他的带领下一跃成为省级名校。我们可以说是学校成就了他,但更应该说是他成就了学校。因为纵观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校,无不置于死地而后生,我们熟知的杜郎口,衡水中学,上海的建平中学。都深深的打有这样的印记,因为改革根深蒂固的东西很难,而如果破茧重生更需要勇气。
总结起来,魏书生关注的这些实际上联系我们的实际,说的更直接一点是他更为深刻的关注了德育,深深地践行着“教之道,德为先”这样的古代真言。只是他没有做表面文章,而是把真正的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美好的德行促进了学习的有效进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促成了美德的进一步夯实。试想,如果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夯实,无论哪一个方面。我们都不会碌碌无为,我们该相信自己并且为自己制定计划,树立目标。
三
魏书生的思想谈了一大篇,我是有崇敬之心的,就像魏书生教育思想的专门研究者一样。然而我也不无疑问,或许这也是大家所想:那就是他的思想在初中或者高中如果认真执行并且坚持会有效的,当然这里抛开需要高素质的老师这一话题不说。可是在小学阶段合适吗?我们的孩子那么小,扶还扶不住,一放开不就倒了吗?还有我们听说这个优秀班主任,那个优秀的班级管理名师等等,好像小学的不多,有几个出名的,也大多数都是讲课上别有特色的老师,而且他们在作公开课的时候还都选择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所以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困惑。后来转念一想,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照搬,既然是学习,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有效嫁接,根据我们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可用的,有用的做一下改装,或许我们会轻松一些,因为我们的做老师的目的是培养人,如果能加上修饰改成是轻轻松松的培养人是不应该更好。所以,我们要想到解放自己,也给学生一些自由。
我觉得我们的小学阶段的分段是比较有用的,这个低段,中段,高段的划分不只是学习内容和要求的的划分,它也可以给班级管理模式带来启示。一二年级是孩子的初始阶段,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习惯,都是以扶为主,顺势培养。三四年级孩子有变化,可以把魏书生的一些方法慢慢渗透,不断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到五六年级可以放开一些,教师点拨,学生大部分自主。只是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费很多脑筋去思考具体的做法,和怎样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和管理中,因为我们的大环境和因袭下来的思维决定了不太容易做出这样的改变,它也不如我们有些方式更能立竿见影的有效果,需要一个时间段的积累和历练。所以我不敢妄言。也或者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想法而已。总之,这是我的一些思考,不够成熟,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我还做不到。请大家不要见笑便是。
尽管如此,在最后我还是想用我高中时候看过的一幅漫画内容来做结,画面上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共同撕扯一头小牛,老人说:“不会耕田,怎能下地。”年轻人说:“不让下地,怎会耕田。”我们的孩子都是一头头初生的小牛,我们希望他们既能下地,又会耕田,怎么办?练练吧!
喀喇沁旗蒙古族实验小学
金鹏
6.魏书生讲座心得 篇六
——听魏书生讲座有感
早就在各种书籍、杂志的封面上见过魏书生,但是,亲眼见到他本人,这还是第一次。已过世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老人家在1984年讲过,魏书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虽然不知道这位老人家讲这话的前因后果,不过对于我们来说,魏书生是位真正的教育家,很多人笑称:“魏书生已经不能被称作人了,应该称呼他为神。”
从表面上看,魏书生非常质朴、平和,给人以亲切感。在他的演讲中,自豪与喜欢、乐观和知足常常会扑面而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魏先生言语风趣,有时特别讲究押韵,间或用手拍出声音来打拍子,如果给他一个快板,真是最适宜不过的事情。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演讲中,魏老师的面前没有一张讲话稿,场内没有一点儿杂音,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开,而且经常能将听众逗乐,欢笑声时不时从听众席中传来。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讲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果说大家听得这样认真是因为魏老师的报告吸引人,我觉得并不全对,我认为深深吸引我们的还有他对教育事业全身心的爱,以及他对生活的那份乐观和淡然,他总是将深刻的哲理,甚至苦闷的话题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形象的表述出来,其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他使听者为之激动。
一、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
社会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却是清贫的,教师却是无权无势的,教师却是劳心劳力的,教师却是忍受着社会某些方面不公平的歧视的。而为什么被别人视作艰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里和心里竟然是那样的亲切和欢欣?我想这都出自他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真挚的厚爱。他的思想不是超然无踪缥缈的,而是真实质朴的,根植于我们的教育状况,根植于我们的教师的需求,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灵。因为,他总是把走向学校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认真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当作体验生活的一种愉悦享受。他时时享受,处处享受。用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凡人凡事,一切都在于“道法自然”,何乐而不为呢!
他告诉我们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诀,叫做“松、静、匀、乐”。“松”即身体放松;“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愉。他特别告诫我们要记住四字秘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他说,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能选择的:我们不能选择时间,不能选择空间;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不能选择出生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更爱养育我们的父母。是的,人在世界中不过沧海一粟,渺小得很。就像我们虽然教书,但不能选择学生,但我们可以选择更爱我们的学生,更用心地教好他们。很多时候,面对着工作上、生活上的不如意,选择抱怨,不如面对它,解决它才是我们更好的选择。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
二、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静下心对待工作。
在他的讲座中我最欣赏的有两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他讲得很实在,“少埋怨环境”不是“不埋怨环境”。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工作量、工作压力大。宁静的夜晚,我们在做课件;休闲的假日,我们在备课,而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下班后的时间可以完完全全休息。家人、同学、朋友总是不理解,会说怎么会这么忙,我们上班时间没有空闲,下班了还有工作。而且工作中经常会有心烦多事,有些学生厌学,作业拖拉,有的家长不关心,忙于生意、忙于娱乐。我们老师中许多人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时间,当教师的辛苦是别的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的。况且,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的情况,多多少少会埋怨,但是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你抱怨了,学生上课就专心了吗?作业就认真了吗?家长就关心了吗?一味的埋怨,会使心情越来越差,看出来的所有事情都不顺眼,批评学生,学生的情绪就不好,就出现恶性循环。因而魏书生主张一方面用缩小镜去看宇宙、看世界,另一方面又用放大镜、显微镜去看自己从事的职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他认为教育教学虽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一旦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那么它将显得广袤无比,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异趣纷呈。“每项有利于人类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倘用一种神圣的态度去对待、去做,一定能将这工作做得很神圣。”
是的,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环境,你没有能耐去换轻松的工作,那就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做起。我们要知足,俗话说知足常乐,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永远快乐不起来。要知道捧在手里的,才是最好的,也最值得珍惜。但是知足不是停留,我们还要奋斗,工作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态度进入生活,我们要想方设法去克服,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三、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有句话说的好,叫做“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养成习惯是多么的重要。真正的教育,大而言之——在魏书生先生眼里,就是帮助、培养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终生能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习惯。缘于此,他将民主化教育思想和科学化管理理念相融在一起,在快乐中教学,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收获。魏书生先生的口头禅是“说了算,定了干;不怕慢,就怕站”。简单明确,掷地有声。所以,他时时强调的是凡事从一分钟做起,从常人能做的小事做起。为此,他将“七个一分钟”(让学生一分钟做家务、一分钟写日记、一分钟唱军歌、一分钟跑操、一分钟竞赛、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读名人传记)当作一项持之以恒的政策贯彻到他曾经当班主任的班级,贯彻到他曾经当校长的学校,后来也贯彻到他当局长的整个盘锦市教育界。
7.魏书生的懒字哲学 篇七
我们不要小看了开头的这个课前铺垫。师生彼此陌生, 魏书生实际上是巧妙地以此自然地完成了师生的情感对接, 使得陌生的学生对老师、对学习内容有了认同感。
接着, 老师说, 按照你们一般上课的方法, 我们学这篇课文, 怎么学啊?学生说, 先介绍作家, 再解释诗词含义, 再背诵。老师说, 好啊!哪个同学能把这几个步骤写在黑板上吗?一个学生走上讲台, 用粉笔写上了上述三个环节。
这个安排, 实际上是师生一起确定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以便有的放矢。
然后, 老师说, 谁来介绍作家啊?有学生说, 老师不用介绍, 书下注解有!哦!那你来读一读。学生读后, 老师说, 谁来解释诗词含义啊?学生说, 老师来!老师说, 同学们, 你们不知道, 老师教书有一个习惯, 可以用一个字概括, 谁知道啊?一个学生说, 我知道, 就是“懒”!老师说, 对, 就是“懒”!那我懒了, 你们怎么办啊?学生说, 我们要“勤”!老师说, 对呀!你们太聪明了!赶快准备, 看谁解释得最好。
后面的教学程序不再赘述。
据课后学生和听课的家长反映, 孩子们从未像这堂课那样学得那么投入, 学得那么有效。就该堂课说, 先抛开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陌生学生对老师的新鲜感不谈, 单就他的“懒”字来说, 就大有深义。
“懒”字背后有学生。在教学中, 师生各自应处于什么地位有多种理论, 我认为, 即使普遍认同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有讲究。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 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首先也应该从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的确立, 都要以学生能够有效接受为前提, 即使如魏书生这样有教学个性, 讲解课文如行云流水者也不能够抛开学生, 不管不顾。所以, 魏书生的“懒”换来了学生的“勤”, 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这体现了一个成熟的教育者对教育主体的尊重。
“懒”字背后有目标。魏书生的“懒”字教学, 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智慧, 所有环节, 包括课前的铺垫, 都是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一步步自然行进, 草蛇灰线, 形散神聚, 看似无意, 实则有心。其实, 成熟的教学, 跟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一样, 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 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但其中一定有“象”一定有“声”, 有象外之象声外之声, 有“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一样的意境。
“懒”字背后重生成。有时候, 教师对一堂课的把握有如军事指挥家对一场战争的掌控, 既有明确的目标, 又要充分考虑并利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后者就是指要特别关注教学主体学生的知情意行, 要大胆地给予活生生的学生以最大化的思考、交流、参与空间, 灵活而智慧地演绎课堂, 不断激发创造的潜力和激情, 使师生不断产生智慧火花的碰撞, 不断流淌智慧和真理的诗意。这种临时生成的快意, 不是只按既定目标死板推进的产物, 而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相互欣赏、自信勃发而绽放的创造性花朵。新课程也有一个重要的理念, 那就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资源。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可激发、可创造的再生资源,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遇”。
“懒”字背后重过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要学知识, 更要重体验。书山学海获得知识的自悟自得体验, 文学殿堂觅得人生之美的审美愉悦;讨论辩驳激发的求真务实, 朗诵涵咏产生的音韵之妙……都是语文课堂至关重要的内容。如果光靠教师单打独斗地表演, 纵然你有千般气力万般功夫, 也无法替代学生独到的体验和感悟, 必须把它融入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态语文教学过程中, 才可能习得、悟得, 才可能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真正的提升。
“懒”字背后是挑战。如果真正尊重学生这一教学主体, 看到他们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之人的喜怒哀乐和潜在的学习动力, 那么, 我们的教学本应如魏书生那样“与生同乐”。不过, 这客观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理论上讲,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教师即使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也难免出现遗漏。这样, 教学就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但也正因其挑战性, 使得这样的课堂能够处于真实状态、生成状态, 对教师和学生, 尤其是学生充满了新奇感和诱惑力, 更能激发师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更能实现语文课的体验感和审美愉悦。所以,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 迎接来自学生、来自课堂生成的各种挑战, 以此来分享学生学有所成之后的喜悦。
“懒”字背后是勤奋。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系统, 它需要教师的高度智慧来调控, 而这样的智慧需要教师课前长期的勤奋努力,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除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烂熟于心、潜心把握外, 还需要教师对课堂可能涉及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时政、天文、地理乃至于社会世相、甘苦人生等等, 都要有所涉猎。你既要有文学家的诗意和文采, 又要有政治家的胸怀和胆略;你既要有美学家的敏锐和潇洒, 又要有哲学家的机智和深邃。有时你是主持人, 有时你是戏剧演员, 有时你是时事评论员……总之, 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以一生的勤奋积累来准备。勤奋学习, 勤奋思考, 勤奋研究, 勤奋总结, 等等。作为教师的魏书生身上, 有他几十年来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有他训练表达苦练成语连句的虔诚和追求, 有他借鉴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功力用于课堂而活色生香的喜悦和成功……
8.魏书生的管理派教学方法 篇八
魏书生老师认为调控管理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手段,并在教学中建立了“计划执行系统”“监管检查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计划执行系统”要求“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监管检查系统”包括学生纠正错误的制度、培养效率感的制度和组建合作小组的制度;“总结反馈系统”包括“个别讨论反馈”“班干部反馈”“班集体反馈”和“进正反馈”四个子系统。
魏书生提出“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张富提出了“让学生都站起来摘果实”的“跳摘”理论和“四分三度”教学模式:分评价级,分组结对,分学课和习课,分读、做、比、改四步;加大密度,提高速度,注意适度。
管理派重视管理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自学,体现“先学后教”;看到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理论上竭力主张教学民主;注重效率,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但在教学活动中,过分注意学生学习的“量”,而对学习的“质”关注不够。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产生背景
“育人第一”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魏书生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他教语文极为轻松,根本原因也在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是站在育人这个战略高度来构建课堂教学方法的。
学生心理状态的需要。魏书生认为,自己的教学本身要尽量适合学生心理的发展。课堂不是让学生适合你的教学,而是让你的教学适合学生的学习。
民主科学的教育观。魏书生认为所谓教学民主,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从五方面入手,实现他的民主观念:老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决策过程与学生商量;教给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所谓科学,就是以管理的角度组织语文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帮助每位学生成为管理者。他通过建立计划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提高语文管理自动化的程度。
课堂上精讲多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讲的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的时间;讲的精,学生才有可能记住;读的多,学生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魏书生置身于“五多”的工作环境:兼职多、会议多、来访客人多、信件多、稿债多。用于语文教学的时间,仅占全部时间的十分之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出路只能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的解读
现代教学力求使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用最少时间去争取学习的最好效果。为了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结构,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
定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魏书生教学的重点是由学生提出的。
自学。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保证各类学生都有所得。
讨论。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答题。分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
自测。学生根据定向内容,拟出一组十分钟的检测题,自测、互测,抢答。
自结。学生口头总结本节课的过程和学习收获。
六步教学法并不意味六步在每节课上都不可缺,也有变式,形成变式的条件是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难易程度,自学得好,三、四步就可不用或少用,自测得好,第六步可从略。
基本模式确定后,根据不同情况,具体运用则变化无穷。如以定向为主的计划课,开学处讨论学习计划,大部分时间用于定向,便称为定向课。老师外出开会,全部学生自学,当然就是自学课。有时为了消化多个疑难问题,不需要老师答疑,以讨论为主,便成了讨论课。期中期末复习,学生广泛提出重点问题,互答或老师答,这就是答疑课。为检查阶段学习成果,请同学互相出考试题,自然成了自测课。总结复习单元,期中期末的重点难点,总结为主,称之为总结复习课。
魏书生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需变则变。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的实质是学生为主
授学生以渔,引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使学生轻易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独立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程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书生认为:应该更多地向科学要质量。
他的课堂对知识讲解的特别少,绝大多数时间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人的地位。
尊重学生的选择,置学生于主体地位。魏书生在课堂上总是用商量的语气,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强迫学生做一件事,而是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做。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展创造思维力,展示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
创造竞争情境,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魏书生善于强化学生的主人意识和参与意识,经常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一个个竞争情境,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价值。
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后进生的主动。魏书生善于把眼光顾及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平等地享受到教师的真诚服务。
9.读《魏书生》有感 篇九
接连做了两份计划。一份语文,一份数学,都是为了备考准备。傀儡之戒的事情只能放下先了,毕竟三次元比一次元重要嘛……但我还是要好好学习,好好写稿ing!
今天从图书馆借来三本书,其中三分之二是魏书生的《好学生,好学法》上下集,三分之一是鲁迅作品文学奖高中卷,三本都是我最爱的书籍,所以四小时全部看完了(当然包括晚自习时间)。我读书的方法有四步:
一、囫囵吞枣的读。先大致了解一下书中写了什么。;
二、跳读。逐步了解到书中的段落,知道某段某处是写什么东西的;
三、细读。逐字逐句来细细品味,了解书中的中心。
四、总结。我有一本《读后感想本》,专门记录我看过的电影或书后的读后感想,并体现出了中心思想,以及需要学习的地方。
总的来说,课外读物只是占了我生活的一百分之三十六,一百分之二十八是我的运动量,一百分之四十是我的学习量。我安排的还不够好,应该继续钻研,争取养成最佳作息。
魏老师在书中讲了:“吃苦耐劳是一服良药。它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力,这样才能让你的成绩名列前茅。”书中还列举了魏老师和他的学生们是怎么服用这服良药的:每天做三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并且每天增加一个。读过了书,再来回顾我自己: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就跳过。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习惯,需要改正。
10.学习魏书生有感 篇十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在很多人眼里,当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而在魏书生眼里,当教师是一项事业,如果把当教师仅仅作为一项职业来做,我们考虑最多的肯定是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与自己贴身利益相关的内容了。从魏书生写了150份申请书才当上老师的经历可以看出,他选择当教师的动机非常单纯。论待遇和工作条件,在当时,教师是最差的;论个人发展前途,他又不是神仙,能预测到自己会是未来的教育家。他选择当教师,既不为名,也不为利,惟一的动机就是喜欢教育,并把教育当作一项为之奉献终生的事业。
正是他对教育工作强烈的事业心,使他从一开始参加教育工作时起,就对教育理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不仅研究了我国众多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朱熹、梁启超、陶行知、叶圣陶的教育理论,而且研究了苏霍姆林斯基、凯洛夫、杜威、布鲁纳等等许多国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不仅如此,他还读了很多和教育相关的书籍,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只网要能为教育所用,他都拿来在他的教育实践中运用。
正是他对教育工作强烈的事业心,才使得他生活和工作难分彼此,教书和育人水乳交融。对于他来说,教育工作没有“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之分,没有课内与课外之分,没有教室与办公室之分,只要不外出,他几乎时时和学生在一起,时时给学生以或显性或隐性的影响。放学的路上,他有时是和同路的学生交流思想,有时是在帮助学生建立某种好习惯;科任老师上课时,他在教室里的办公桌上或写作或学习,课外活动时,他与学生一起娱乐,学生转学不在他的班里了,他还是忘不了用书信寄去对这些同学的关心和爱护……
正是这种强烈的事业心,魏书生老师才会在别人以为很辛苦的工作中,享受到人生的快乐,而与此同时,这种快乐的体验又不断地强化着他的事业心。
二、具有胸怀宽广、乐观向上的品格
魏老师认为,一个人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要摆脱金钱、权利、名誉、地位的纠缠和干扰。他说:金钱、权力、名誉、地位,这些都是“0”,只有身体这个“1”挺着,领着后面的几个零,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身体倒下了,所有的零都失去了意义。正因为他如此轻巧视这些身外之物,他才一心一意地扑在教育事业上,才忘我地钻了进去,才体验到了享受工作的乐趣。他很少说“努力工作”,说得最多的是享受工作。我感到,带着强烈功利思想去做工作的人,会把“累”字挂在嘴上,并常常记着自己的付出,一旦遇到挫折,免不了心中不平,而在魏老师那里,个人的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因而自然就少了很多分心的事儿和“闹心”的事,任何一件糟糕的事情,他都能一分为二地找出其中的积极因素,看到希望所在。他常常告诫老师们,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多增长自己的才干,才有可能反过来改变环境。他把埋怨、怄气、妒忌、窝里斗统统称之为“小马蹄坑”病。他引导老师和学生们到太空去看人的渺小,进而鄙视和蔑视“小马蹄坑”病;同时,他还引导人们走到显微镜中去观察物,看到其中广阔的世界。这一“缩小”一“放大”,能让我们悟出许多说不出却意会得到的人生哲理。
当我们有了魏老师乐观向上的心态时,就能减少很多因不必要的烦恼而造成的内耗,就能把有限的精力更多(来源:好范文 http:///)地用在工作上;有了魏老师这样的心态,我们就不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和朋友明争暗斗,因而,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学生、家长,就都会像魏老师说的,成为我们的助手;有了魏老师这样的心态,我们就不会老把眼光总盯在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上,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我们就会增长见识和才干;当我们把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传递给学生的时候,就会激发出学生无比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无穷无尽的学习潜力。
三、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魏老师对人真诚,无论是学生、同事、上级、下级还是素昧平生的求教者,他们都感到,与魏书生老师相处不仅是一种享受,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做人的品位。和他共事多年的原盘锦市实验中学崔校长曾说:“和他一起工作,非常坦然,非常放心,没有一点后顾之忧。因为,出了毛病他承担,功劳记在别人的帐。他从不挑别人的毛病,更不斥责人,只是和你商量。”
他当教师为学生服务、当校长为副校长服务、当局长为副局长服务的思想,是他待人的集中体现。他那些看起来有点反常规的做法,都
是在落实他“服务”于人的思想。在盘锦市教育局办公室的门牌都是以人的姓名命名的。这个写着办公室人员姓名的门牌,一是方便人们找人,二告诉人们:机关的办公人员就是为你们服务的,是不怕找的。对于约他做报告的学校,只要和他的工作不冲突,他总是有求必应。作为名人,每次做报告,总会有很多老师求他留言、签字,他总是有求必应。对于成百上千给他写信求
教的老师,他都尽量给予回复,实在忙不过来,他就把老师们反映的共性问题集中起来,写进他的文章里公开给予答复。
他从来不提不切合学生实际的要求,也不用空洞的口号鼓励学生。在他的班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同一个学生天天有不同的目标。由于目标能够达到,所以学生时时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他经常对学生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可以有最高的理想,还要有最低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脚踏实地。
对于创新,魏书生老师的观点所体现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创新不是遍地挖坑,而是认准了往下钻。”他当了教育局长之后,六年来,教育局的工作计划每年都由“坚持民主治教,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依法治教,尊重科学规律”、“端正领导作风,提高教师素质”三大部分22条组成,定出的什么时间干什么活,开什么会,六年没变过。所以,不论是局机关还是各学校,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清清楚楚。表面上看,这些做法没有什么创新,但如果从具体的工作上看,每年每一项工作都有新变化、新发展,只是少了些不必要的“花样”,多了些实实在在的成就。他这种“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的工作作风,成了盘锦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求真务实的精神还表现为不迷信任何理论,敢于向权威挑战。他质疑凯洛夫的“三阶段”、“五环节”式课堂教学结构,创立他的六步教学法。他的做法由于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学规律,因而都取得了成功。事实证明,只有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的思考和实践,才有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11.试论魏书生与元认知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魏书生 元认知 教学
一、魏书生与元认知教学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弗拉维尔(Flavell.J)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元认知理论立刻成为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和追逐的热点,并很快进入实际教学领域。我国教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元认知理论,到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才出现比较系统的研究著作。
魏书生,1969年当民办教师,1978年在辽宁省盘山县三中初试教革,1979年末撰写自己的教改论文,1981年《中国教育学会会刊》刊载第一届实验班总结论文,1983年参加全国中语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并作典型发言,受到与会者好评。1984年被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自此魏书生的教学理想进入成熟期。虽然魏书生教学实践早,且成熟期之前的教学实践基本上与国际元认知理论相阻隔,但魏书生的教学思想和策略与先进的元认知教学理念是通透和扣合的。且看以下故事:
一名学生有一天学习效率特低,自己弄不清原因,魏书生分析可能是他处于情绪危险日中,便说:“你随随便便,自自然然地写下自己的心理状态,写完之后,进行分析,原因就找到了。”他写道:“昨天真没意思,一整天的心绪都那么坏。早晨到校后,便想按计划学习,突然一下想起《曹刿论战》还没有背,便背起课文来。可是怎么也背不进去,于是到教室外去背,到了外面看看这,看看那,把背课文这件事忘掉了。早自习就这样过去了……,晚自习,似乎满脑子烦恼要呕吐出来似的,便跑到操场上去又喊又叫,又蹦又跳,折腾了一会儿,心静了,才回到教室坐下来。晚上入睡,心情很好。”
人的情绪性态怎样,会对人的认知过程要么起增力作用、要么起减力作用;大脑恰似一部汽车,是否了解它的性能、是否具有优良的驾驶技术,会直接影响人的认知效能的提高。魏书生深知这些心理学原理,所以正如上述案例一样,他经常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加以合理调控。实际上,他从事的教学就是元认知教学。
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自己认知状态和过程的检测、计划、评估和积极的调控。它包括两类成分:一类是静态成分,分为知识和动机信念;另一类是动态成分,分为元认知监测和控制。其中的知识成分主要包括有关人、任务和策略方面的知识;而元认知监控体现为制订计划、实施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形式等具体环节,还包括难度判断、学习判断、知晓感、信心判断等心理成分。
国外有不少实证研究表明,元认知训练对学生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习障碍的排解等具有差异显著的作用;也发现在元认知策略的把握和运用上,专家(优生或年长的学生)与新手(差生或年幼的学生)差异极大。由于元认知与最终学习结果直接相关,国外教育界日益重视元认知教学,并推出一些教学训练模型,以期培养能够在变化情境中成功解决问题,并能够终生学习的优秀思想者。这些教学模型通常有三类:通用型元认知训练方法(典型的如Feuerstein的“工具丰富教程”、Lipman的儿童哲学课程和Sternberg的应用智力培养方案等)、结合一般学科的元认知训练方法(典型的如Polya的启发式自我提问方法、Baird等人的促进有效学习工程等)以及结合具体学科的元认知训练方法。
但是就我国教学界而言,魏书生对学生进行的认识并调控自己认知状态的训练更早、更系统,也更有实践效度。
二、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四个方面的训练
魏书生常将自己教育教学的办法概括为“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关于前者,他的理念是,作为老师,我们要坚信所有的学生,包括所有淘气的学生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关于后者,他一直强调建立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三个系统互为条件,互为结果,互相促进。元认知理论的核心理念是认知自己、调控自己,魏书生的教学策略也扣合元认知原理。首先,魏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示范与演示。学习一段之后,再向同学们介绍名师的文章。当学生们感到名师的一些做法在自己班生根开花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些老师就在他们身边,充当实验教学之主体的劲头就更足了。其次,魏书生经常展开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
1.了解自身的认知特点
(1)研究自身生物钟,画出三节律(体力、情绪、智力)曲线图。处于低潮期、危险日时,提醒自己理智地分析烦躁情绪的由来,安排一些兴趣较浓学科的作业练习内容。当处于高潮期时,则抓紧有利时机,增加学习任务。
(2)请长处做“助手”,激发学习的动机。特别是对暂时落后的学生,魏书生总善于把他们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脑神经”激发起来,通过活化常被遮蔽的自尊感去撩拨他们的学习动机,让认知“热”起来。
(3)写心理学小短文,了解大脑工作的机制原理等背景性知识。这些短文有《再谈谈记忆力》《三谈记忆力》《五谈记忆力》《效率最高之时》《脑子里的对话》《大脑的潜力》等。一个领域可让学生反复思考,使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能力上和学习的状态上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原因使自己拥有了目前的优势和不足、应采用怎样的策略来改进有越来越深的了解。
(4)承包知识点项,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魏书生发明学习内容承包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强项,去选择作为“学生教师”时,是教字、教词、教语法、教修辞、教文学常识,还是检查日记、辅导作业、组织考试、主持补考。
2.从更科学的视角了解学习目标和性质
学生通过了解学习目标和性质在和自己既有、低效的认知图式比对中,构建起新的认知地图。
(1)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按生字、新词、单元分析、习题归类、知识短文归类、书后附录和文学常识等7个方面写一份约1500字左右的教材分析,并作时间分配说明。魏书生认为,教学策略有很多,在提高考试成绩方面这一策略最有效。
(2)填写表格,引导学生自学一类文章。用“四遍八步读书法”引导学生自学一篇文章。通过跳读、速读、细读和精读完成不同的读书任务。
(3)教学生掌握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4)教学生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5)教学生掌握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
(6)教学生掌握词语的方法。
(7)教学生掌握修辞的方法。
(8)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文学常识的方法。
3.以适宜的方式学习
(1)作业自己留,考试自己出题评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方法,变被动学习、猜题押宝为目标明确、主动出击。
(2)通过小型记忆力比赛和做记忆力体操,培养学生记忆力。通过写童话和科学幻想文章培养想象力;通过仿写改写、专项突破和学做批改提高写作能力等等。
4.监测学习过程
(1)制订计划,进行“规则运动”。通过教材分析,将语文知识归纳为4部分19项118点。好像一棵树,有4个枝干19个枝118个杈。杈上有小杈,再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包括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日计划。计划订量、订时、订措施。
(2)诊析并填写“知识病历”。本文揭示了魏书生在较为封闭的境遇中独创的一系列教学策略和国际元认知理论相贯通这一颇为奇特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的缘由和它带来的意义更是耐人寻味。
12.魏书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篇十二
纵观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其核心便是“民主与科学”,无论是其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渗透着“民主”思想,从而建立了一种民主型师生关系。魏书生特别注重这种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在课堂上,重要的往往不是教师要教什么,而是学生要学什么。如一次上课,按教学进度,魏书生应该讲《陋室铭》,然而在他外出开会的几天里,学生早已自学完毕了,因而在学生举手表决后,他尊重学生的意见改上另一课。在教学内容上,魏书生也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如在确定课堂任务时,他也会与学生商量,寻求学生的意见。甚至在课后作业上,他也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可以选择性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选择自己比较陌生的还掌握不好的习题。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比教师更清楚自己哪方面已经掌握了,哪方面还有欠缺。笔者在教学中也十分注重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发言非常积极,答案也天马行空,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并没有一票否决,而是利用互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互相评价,教师起引导、补充的作用。
鉴于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的现状: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现在的学生在这种长期传统教学的“熏陶”下,绝大多数难以真正做到自我管理,然而他们的身心在不断发展,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重视,希望与教师之间建立平等关系,却被一种无形的规定紧紧束缚着。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后,一部分学生选择屈从,另一部分学生则以与教师对着干来进行反抗。一种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一种是自我放纵,与自我管理背道而驰,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的,也就是只有在师生关系平等的条件下,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自我管理。从魏书生的管理体制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不仅限于教学上,也不只存在于一个阶段,而是应长久地融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魏书生不仅注重教学决策的民主平等,而且注重尊重学生人格,走进学生心灵。在魏书生的教学中,有不少环节需要和学生商量,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其结果当然是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教师来说,要明确与学生的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以服务学生为己任,这种服务不同于保姆式的服务,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二、自信自立的积极心态
魏书生的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参与管理的机会。不同于一般的考试,魏书生的试卷是由学生自拟的,学生在规定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自己出试卷。而其班级管理也采取“学生个人承包责任制”。这些学生如何把这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做好呢?一是来自于学生的自信自立,二是来自于教师的信任与放手,三是来自于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信任。魏书生曾说过:“从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人永远不要骄傲;从微观的角度看自我,人永远不要自卑。任何一位平凡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人性中最美好的资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开发人性中这些最美好的资源,并帮助其成为可再生的资源。”有些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总是帮学生把一切都准备好,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上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但实际上,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有时只需教师一个点拨、一个刺激,就能引起学生潜能的爆发。而这也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以及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师的帮助下,一些自信的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一些原本缺乏自信的学生在发现自己的优点后逐渐变得有自信。而自立的形成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放手,教师把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权利给予学生自己,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在这种承包制的管理体制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笔者目前任教于二年级,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积极性却很高,例如笔者将浇花的任务分配给一个内向却十分认真的女生,在浇花的过程中,为了解花草的习性,她不得不主动向花草的小主人请教,在一番悉心照料下,花草长得格外茂盛,她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自信心随之而来。此外,在交流中,她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又如笔者班里有一个很调皮的男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他是想通过捣乱来引起教师的关注,因而笔者让其担任纪律委员一职,一方面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另一方面也督促他自身守纪律,以身作则,并协助教师管理好班级。然而二年级的学生毕竟年纪尚小,所以这种“责任承包制”必然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帮助的。心理学中,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位于成长需要的最高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而需要又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也就是说在承包制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其积极性也被带动出来,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三、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
实现自我管理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任何半途而废、放低要求都不是自我管理的体现,当然也不能完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意志品质是在不断克服困难过程中培养起来的。那又如何来克服这种困难呢?首先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实践证明,目标越明确、对目标的意义和结果理解越深刻,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和积极的行动,学生越具有克服困难的力量,也越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坚韧性等品质。魏书生曾带领学生实行“自我强化训练”,其中有一项是俯卧撑训练,通过一步步地制定目标,一步步地完成,学生能做俯卧撑个数从刚开始的3个到最后的120个。每一次的进步都预示着这个阶段的困难被成功克服,所形成的成就感更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笔者在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时,首先从常规入手,例如课堂上的坐姿,要求学生每天多坚持5分钟,并给有进步的学生贴上一朵小红花,久而久之变成40分钟,一天,一个月,鼓励他们慢慢坚持下去。其次是榜样的作用,无论是名人事迹还是座右铭都对学生有一定的榜样作用,榜样之所以能成为榜样,那就是学生在认识上必定是认同它的,在情感上也必然受到它深深的震撼,因此达到心灵上的崇拜和与之无限接近的欲望。尤其是自己身边的榜样,更便于学生学习、比对,从而形成一种不服输的竞争意识,这样自然能够坚持下来。再次离不开教师的鼓励与帮助。坚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坚持的道路中有不少学生因为收效甚微而选择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担当鼓励者的角色。魏书生曾用一句话来激励他的学生:“苦是一剂灵丹妙药,我们要想强大起来,就得天天吃它。”除了宏观的鼓励,教师还要做好微观的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甚至是学生自己也未曾发觉的进步,使学生在漫长的坚持下保持充足的自信心与动力。
四、公正有序的监督机制
魏书生的学生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机制———“学生个人承包责任制”,在这个机制中,班规班法有三十多条,每个人都承包一部分工作,上一级对下一级进行管理,下一级又对上一级负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干”,另外还配有监督检查系统,“监督检查有五道关口:第一道叫自检关,第二道叫互检关,第三道叫责任人检查关,第四道叫集体舆论关,第五道关口才是教师、班主任、校长出面抽查。”在这五道关口中,前四道都是学生的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可以说是教师放权、学生自治的最佳体现。其中学生有很大的自由与权力,但由于这种严密的监察机制,学生在行使权利时又不得不依照相关规定约束自己。如班长没有按体育委员规定的时间到场,而是迟到了一分钟,然后班长甘愿受罚,在操场上站了半个小时。虽然魏书生反对体罚学生,但是学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正是他们的这种自我监督、相互监督才使得这个“学生个人承包制”得以正常运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被概括为“归属与爱的需要”,在多数学生融入这个机制中后,少部分偷懒懈怠或是将要半途而废的学生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与焦虑感,随后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大多数人所影响,自觉加入到大部队中去。
摘要:魏书生作为语文学界的一位名师,在其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他更注重管理,这种管理不是教师的专制独断,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另外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自信自立的积极心态、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以及公正有序的监督机制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可或缺的四个条件。
【浅析魏书生】推荐阅读:
魏书生心得09-20
读过魏书生07-13
读魏书生文选有感06-10
学习魏书生讲座有感09-08
魏书生教学经验下10-3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07-03
听魏书生讲座后心得08-26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体会08-28
特级教师魏书生告诉你11-1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汇报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