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2024-08-04

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共10篇)

1.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篇一

如何振兴实体经济

(二)课程的考试 10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带来()。

A.出口新机遇 B.对外投资新机遇 C.产业发展新机遇 D.市场新机遇

2.消费结构升级,带来()。

A.出口新机遇 B.对外投资新机遇 C.产业发展新机遇 D.市场新机遇

3.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多亿元。

A.5700 B.4500 C.1300 D.1100

4.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左右。

A.6.5% B.4.5% C.7.2% D.6.0%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A.简政减税 B.放宽准入 C.鼓励创新 D.稳定大局

2.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A.“一带一路”建设 B.京津冀协同发展 C.中部崛起 D.长江经济带发展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新兴区域成长,带来新机遇。

正确 错误

2.新兴产业成长,带来新机遇。

正确 错误

3.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带来新机遇。

正确 错误

4.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影响“一带一路”,对实体经济推进产能国际转移带来挑战。

正确 错误

2.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篇二

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 我国经济政策首次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一表述所针对的是虚拟经济和经济泡沫, 特别是泡沫较大的房地产业。“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成为抑制虚拟经济的主要着力点和目标。

坚决地抑制房地产业中的经济泡沫

我国经济政策抑制以房地产为主的经济泡沫, 主要是为了保证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因为, 房地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这样说, 只有坚决地发展实体经济, 坚决地抑制目前以房地产为主的经济泡沫, 才有可能达到“稳”的目标, 即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才有可能达到求“进”的目标, 即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 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这是因为:

首先, 我国这一轮通胀的特征是成本推动型通胀, 表现为什么东西都过剩, 但是什么东西都涨价。它起源于流动性泛滥所导致的高房价, 使得生活成本提高, 直接和间接地向整个社会传导和蔓延。为了抑制以房地产为主的过度的虚拟经济和越做越大的经济泡沫, 制止通货膨胀率加速上涨, 宏观经济政策被迫采取实质上是以偏紧为内容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共同作用下, 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降。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中, 我们都既要直面高通胀的威胁, 更要防止经济运行进入下行通道。

其次, 坚决地发展实体经济, 抑制房地产业中的经济泡沫, 既是保持金融、经济和社会大局稳定的主要内容, 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举措。一方面, 过高的房价大量地吸收和引导社会资源的不适当流入, 使其占据了中国大量的社会资本、金融资本, 土地资源和最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本。原来专心做实业的许多制造企业, 也开始大量地涉及房地产。房地产吞噬了应流入实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因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以抑制制造业过快进入房地产业的趋势。另一方面, 过去的发展方式过度依赖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驱动, 房地产业的投资、税费及其关联效应, 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土地经济时代”, 中国经济如何既不大减速又能顺利实现支柱产业转换?根据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应该通过启动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改革, 鼓励地方坚决地发展实体经济, 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是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的关键。

第三, 坚决地抑制以房地产为主的经济泡沫, 也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举措。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改善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成效, 重要的是抑制老百姓意见很大的高房价。可以说, 高价房地产是中国民生社会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现在有人以“稳增长”为理由, 主张国家不再继续压房价而是挺房价。这是站不住脚的。稳增长的目标, 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来实现, 通过改善和保障民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在中长期则可以通过塑造制造强国和服务大国的地位来实现, 而不应该是通过强化经济体系对房地产的依靠来实现。

后土地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支柱选择及其策略

如果说,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或竞赛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形成了“中国经济奇迹”, 那么我们可以十分准确地说, 近十年来, 这种发展和奇迹很大一部分归结于我们对房地产这一财政支柱的积极利用, 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对地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对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发展支出了大量的资源。进入后土地经济时代, 在坚定不移地抑制高房价的同时, 对房地产这一事实上的国民经济支柱, 不能猛然推倒, 而需要运用智慧去逐步实现, 否则经济运行将陷入动力不足的猛烈下跌险境。

为此, 我们可以比照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式来更换经济运行的动力系统和支柱体系:在房地产支柱边上建立一个新支柱, 让其逐步成为地方政府的新的财政主要来源, 逐步改变过分依赖房地产支柱的局面。这根新支柱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不仅是立足当前经济危机渡难关的短期选择, 而且是着眼长远提升发展水平、转换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选择;不仅是对过去投资驱动型经济中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发展方式的否定, 而且是为了更换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解除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绑架”;不仅是为了世界经济走向全面复苏所做的积极准备, 而且是为了应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竞争新的格局变化。

实体经济发展:要抑制“杠杆率”较高的经济部门活动

为了把从房地产为主的虚拟经济中转移出来的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 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到实体经济领域, 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我们要坚定地支持实业领域中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通过其逐步壮大而在地方税源经济方面代替“土地财政”的作用。

在实践中, 我们需要把握好“实体经济”的界定。界定实体经济, 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虚拟经济。比较流行和简单的定义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其实这个定义把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所有金融活动都界定为虚拟经济, 不是很准确, 如直接为商品和服务生产活动提供支持的低负债的金融活动, 就不能归入虚拟经济。另外, 包括房地产业、体育经济、艺术和耐用品收藏业等在内的一切可以用于炒作的经济活动, 虽然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以钱生钱, 但它们也不能完全归入实体经济范畴。因此, 实体经济不是传统上仅仅指物质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虚拟经济也不是仅仅集中在金融业。

虚拟经济的特征在于“杠杆率”, 即负债与资本之比率, 如果某一项经济活动的“杠杆率”较高, 就意味着这项活动的风险较高。由于通常金融业的杠杆率较高, 因此人们常常把其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部门, 如商业银行即便满足了巴塞尔协议8%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杠杆率也在10倍以上。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时, 其杠杆率在24倍左右。房地产业虽然具有消费特征, 但是中国很多房地产公司的杠杆率在10倍左右甚至以上, 因此对房地产业的炒作活动就应该归入虚拟经济。对农产品和艺术品等的疯狂的炒作活动, 都应该记入虚拟经济和泡沫经济范畴。所谓实体经济, 就是“杠杆率”较低的经济活动。坚决的发展实体经济, 就是要抑制那种“杠杆率”过高的经济活动, 尤其是要抑制那种原本从事“杠杆率”较低的经济活动部门, 在高利润诱惑下从事高风险虚拟经济活动的行为。

现在很多人认为发展实业就是工业, 实体经济就是制造业。其实这是严重错误的。产出的有形性还是无形性, 并不能是区分实业和非实业的标准, 而关键是要看其产出能否或是否在较高的“杠杆率”支持下进行炒作。如果产出作为投资品在较高的“杠杆率”下进行炒作, 如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艺术品等, 这种活动就是虚拟经济, 就是非实业性质;但是如果去除了它们内含的“杠杆化”投资功能, 这些产出也只是一种普通的消费品或者服务品, 其本身就具有实业性质和实体经济活动, 如房地产的居住功能, 金融对生产的支持功能, 艺术品的欣赏功能等。就此而言, 我国这一轮对房地产活动的宏观调控, 不是今后不要搞房地产, 而是要消除其虚拟经济功能, 抑制投机和炒作, 让其回归消费, 造福民生。

发展实业和鼓励实体经济活动, 不是鼓励发展传统低效率的制造业, 更不是发展市场过剩的制造业。无论是金融部门还是非金融部门, 无论是发展制造业还是发展服务业, 无论其先进性和现代性如何, 如果这些经济活动自身脱离了市场需求, 企业和机构过度负债, 都会陷入泡沫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巢穴, 都会据此产生金融和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就是制造业生产过剩导致的;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 直接起源于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金融过度化;而最近的欧债危机虽然具有更加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 但是也离不开一条直接的原因, 那就是整个国家借助于高“杠杆率”的金融工具, 使国家陷入空前的金融风险。

夯实“稳中求进”的基础,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抑制经济泡沫, 就是要大力发展那种具有低“杠杆率”特征的实体经济。

(因无作者详细通联地址, 请作者见文后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3.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篇三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效益;有效途径

一、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已经进入转型期,短期通货膨胀一直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存在,虽然该风险一直存在,但是还不是很明显,但金融资本市场的问题尤其突出,“脱实向虚”问题已成为重点的关注对象,这样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会面临着很多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实体经济整体效益水平不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挫伤,国内实体经济面临着很多的制约,尤其是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价格的下拉作用使经济增长缓慢,这样就会使其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费用增长速度持续增加、成本增加速度不断上升、资金链条脆弱,时常面临断裂等问题,导致了企业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增加迹象,企业的利润也出现了问题,成缓慢或下降趋势,特别是一些低端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这类企业没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整合,只能在发展中承受相应的问题,如资金紧缺、订单减少、原材料及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何出现此类问题,深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体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没有有效的融合,相互抵触,造成了金融产业相对来说发展速度很快,致使盈利增速,而实体经济的增长非常的缓慢,导致利润增长更是缓慢前行。

(二)生产要素减退而导致产业空心。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资源的支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面临着产业空心。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资源、劳动力、管理、技术等要素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推动的结果,受现在市场环境的影响,资产泡沫非常严重,再加上高通胀率的压力,两种因素双重挤压,大家都不愿面对的场景,即实体产业空心化。主要是由两种原因导致其出现的,一种原因是社会供给导致资源价格不断上升、劳动者也改变了以前的择业观,择业机会日益增多,这样导致企业投入成本发生不同以往了变化,成本逐年攀升,实体经济投资成本回落较明显。另一种原因是产业创新动力不足,出现了很多雷同的产品或产业,严重的挫伤了市场的积极性,再加上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致使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多重要的问题,创新转型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预期呈现了下降态势。

(三)实体企业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近些年来,由于虚拟经济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它的高回报率、投资时限短等特点,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诱惑,这些企业在其诱导下,对虚拟经济的偏爱程度逐年上升,慢慢的离开了实体经济市场,开始转向虚拟经济领域,例如,金融市场的P2P以及房地产市场等,这时资金开始发生了流向的问题,资金开始由之前的流向转向了虚拟经济,大量的资金流入人们偏爱的房地产、贵金属及期货等虚拟市场。资金的流向并没有满足很多参与企业预期,它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投机、炒作的方式慢慢涌出水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挫伤,这使“脱实向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出现这种现象是由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主导的,但是这样下去市场会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甚至是很难规避的。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正确认识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因此我要深刻认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个不变的理论。金融业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做坚实的后盾,只有根基稳定才能谈发展之事,也要认识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在哪,抓住金融工作的本质的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各金融机构不能在没有全局观的情况下,擅自做一些背离实体经济发展的事情,要认识金融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深入贯彻落实的紧迫性,原则性的坚持不能变,坚决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动摇,有选择的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脱实向虚的金融资源出现,防止虚拟经济膨胀,造成产业空心化现象发生,从而实现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型升级顺利进行。

(二)确保总量,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采取系列措施合理把握信贷总量和节奏。从宏观层面上要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最几年中央一直主张的政策。因此,各金融机构不仅要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在此政策的制约下合理节奏下把握信贷投放总量,信贷总量不是一个数,而是要各地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资源相匹配,只有做到相互相适应,保持经济发展需要的投放节奏,这个时候才能与实体经济运行规律相衔接。围绕这一实体经济主体开展系列主题推进政策,做到“信贷支持力度不减、方向不偏”。金融机构在争取资金方面积极地争取,保证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做到信贷政策倾斜。在符合信贷调控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强风险管控的能力,把政策使用好,利用足,促进其高效有活力。从而实现了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要。

(三)优化结构,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从优化结构出发,根据结构的合理调整进行重点建设支持和重点项目发展。各金融机构在重点建设和项目的支持和建设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地的发展重点,全面落实中央部委制定的各项文件,进一步促进落实各项金融扶持政策,推动大平台、大项目建设。有条件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带动龙头企业的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在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拓展金融相关的形式,来满足大建设和大项目的需要,如并购贷款等形式,这种形式就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要在大建设和大项目中进行相应的政策倾斜,使信贷比例要逐年得到提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创新,丰富服务实体经济手段。扩大债务融资规模。积极争取或向上级行推介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力争各地发债总量超过上年。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各类金融债券,鼓励有条件的非法人金融机构向上争取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积极利用全国金融市场资源服务当地实体经济。要积极推进“区域集优”计划,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推动信用增进支持和服务工作。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各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扩大股权、应收账款、林权、农房等抵质押贷款覆盖面。

结束语:从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实体经济是市场的动力源,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金融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所以要想实体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那就要在金融经济上做文章,金融经济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围绕着市场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在改革的基础要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做到在促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保质量,真正做到防患于未来,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大踏步发展,迎来真正的春天就在明天。

参考文献:

[1] 李倩. 我国货币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J]. 人文杂志. 2013(11)

4.以金融改革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篇四

金融植根于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一天也离不开金融。今后我们仍然要按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去进行金融改革。

现代经济危机常常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的,而每当危机发生,金融制度就会受到社会的普遍批判,金融产业就成为人人怪罪的对象。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风暴时是这样,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时也是这样。因此每次危机发生,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就一次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以后,经济学界兴起了批判“金融深化”、“金融创新”的浪潮。然而讨论的浪潮未退,亚洲各国经济通过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很快复苏,速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2008年以来从美国的次贷危机一直到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海啸”般的巨大冲击,人们对现代金融制度的信心几乎崩溃。在危机最为深重的时候,悲观的看法认为美国经济会从此一蹶不振,欧元体系也可能会分崩离析。

时过五年,事实证明这些看法都过于悲观了。但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悲观的言论最容易摧毁人们的思想理性,从而主导社会舆论,甚至激起大众对于金融业的激愤情绪。正如格林斯潘最近所说:“在造成市场大幅波动方面,恐惧造成的效应至少是兴奋的三倍”。

现在经过危机过后的冷静思考,不少人会承认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其实是相生相伴、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整体。金融并不是导致危机的唯一根源。事实上,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一个谁也不喜欢,但谁也躲避不了的人类学习过程,是社会为经济发展和制度完善必须支付的学费。尽管我们总是希望少付一点学费,但不能想象市场制度可以完全避开金融危机而逐渐成熟起来。

金融植根于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一天也离不开金融。这是因为人类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始终充满风险的合作过程。如果没有分散风险的途径和规避风险的工具,人类经济合作的范围就无法拓展,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就无法深入,从而规模效益就无法提高,比较优势就无法发挥,成本就无法持续下降,经济就不可能发展,科学技术就不可能进步。比如,如果没有股票市场提供流通性极高的退出通道,风险资本就不会介入高科技创业投资;没有大量风险资本涌泉般的浇灌,高科技的突飞猛进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金融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为社会创造价值。

人们对传统金融服务的价值比较容易认识,对现代金融,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出现以后,其创造价值的作用就不是那么直观。金融产品包括期货、期权、调期等衍生工具的价值,是基于它们的风险规避功能之上的。在全世界成熟的期货市场上,实物交割量不到总交易量的5%,但这决不意味着95%以上的交易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没有那些愿冒风险的金融资本的参与,在高度放大的交易量中提供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那5%的实物生产和流通就会遇到很大的阻滞,承受很大的风险。

当然,金融资产又是一种与心理预期和信息流通速度关系密切的资产。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金融泡沫经常会给实体经济带来破坏性影响,我们应该在制度上加以防止,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必须承认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制度经验是宝贵的,值得我们敬畏和学习。今后我们仍然要按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去进行金融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金融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包括银、证、信、保在内的金融机构总资产从2002年的24.35万亿增长到2012年底的153.70万亿。为了提升金融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新一届中央政府已表现出巨大的决心来推动金融改革。最近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已呈现出明显加速的迹象。我们看到,从央行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到存款保险制度日益浮出水面,再到大额可转让存单方案的探讨,利率市场化正在取得实质性突破;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将成为人民币可兑换的试验田;资产证券化和银行真实出表业务的推动,正在加速金融脱媒的进程;从资本市场到整个金融市场都在加快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并在积极探索改变目前各类市场割裂发展的现状;金融机构业务合作与创新也在不断深化,业务边界日渐消解。

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切实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今后一段时间里,金融改革和创新可能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放松管制、鼓励创新是金融改革的突破重点。

本届政府多次强调要简政放权,要减少前置性审批,要把市场的权力还给市场,把企业的权力还给企业。目前,在金融领域除了利率、汇率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制以外,在股票债券发行、机构设立、业务许可、金融产品等方面还存在着名目繁多的前置性、实质性的审批。这些程序复杂、周期过长的管制和审批,不仅阻碍了金融创新,而且成为产生“寻租”腐败的土壤和温床。今后的金融改革应该围绕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可兑换两条主线进行,放松行政性管制和审批,激发金融领域的创新活力。

新近挂牌的上海自贸区承担着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行政精简化四项使命。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离岸业务、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等在上海自贸区优先试点,彰显了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决心。按照“可复制、可推广”战略部署,上海自贸区的所有实验都对全国具有十分巨大的示范意义。

其次,加强监管、严惩违规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保证。

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对现行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挑战。虽然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但随着理财市场的不断壮大,以及金融产品创新的不断深化,各金融机构间已经开始相互渗透,合作与竞争也日益广泛,金融混业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金融各业的资金现已相互打通,风险高度关联,容易导致风险在产品接头环节迅速积聚,引发市场系统性风险。

当前我国的金融创新大致朝着三个方向展开:一是突破现有制度和分业监管约束的制度套利性创新,二是以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推出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性创新,三是以资产证券化和非标融资为核心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的创新。这三类创新很大程度上由于机构的趋利动机在市场上自发进行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令人担心的是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制度套利性创新步伐过快,已经超出了现实的监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助长了金融机构不正当的盈利模式。制度套利性创新的急剧膨胀,不仅突破了现有法规,冲击了现有的监管体系,也导致了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极度畸形化,蕴藏着巨大风险。

最近,各金融监管机构都在加强监管方面纷纷“亮剑”,对于金融改革和创新都是十分必要的。证监会负责人撰文指出:“要坚决查处欺诈发行、违法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老鼠仓行为等违法行为”。同时证监会严格查处了一批违规违法的机构和个人,对市场有着十分重大的警示和教育作用。这为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三,业务转型、机构整合是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

这几年,金融改革和科技进步深刻地改变了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各个金融机构由于战略眼光的高低和业务转型的快慢,市场出现明显分化。有的强的变得更强,有的弱的变得更弱,但是也有的机构市场排位一路上升,有的机构市场排位下滑不止。有的机构在技术人才准备不足、内部风险控制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匆匆开展创新业务,导致重大事故。所以,业务转型的成败决定金融机构的兴衰存亡。

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牌照管理和价格保护下的垄断收益,导致金融机构普遍创新动力不足。但在金融同业合作和竞争中,业务牌照壁垒将会逐步弱化,而规模与渠道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市场化程度对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起到更大的决定作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一方面要保持并培养自身在专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基于自身优势参与金融价值链同业合作,在金融风险合理定价和分摊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机构的分化整合,从以“监管套利”为核心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金融创新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第四,顺应潮流,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5.发展实体经济要做好加减乘除法 篇五

——发展实体经济要做好加减乘除法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世界经济正如暮色苍茫、乱云飞渡,令人难以从容。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连续遭遇资金链断裂、信贷危机和“民营老板跑路”等重大挫折,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实体经济发展步入寒冬,亟需政府做好加减乘除法,优化政策环境!

做好加法,就是要提供通畅的融资渠道。资金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对实体经济而言更是如此。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多数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受现有金融体制的影响,常常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导致民间借贷泛滥。一旦发生信用危机,必然导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现象,使企业发展功亏一篑。因此,政府要做好加法,放宽中小型实体经济企业的信贷政策。

做好减法,就是要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不少地方政府财税压力增加,于是寅吃卯粮、过头征税现象频频发生,导致企业税收负担过重。在实体经济领域,税负过重的现象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实体经济企业一半以上的利润都以税收的形式流向政府财政,企业资本积累速度显著下降,扩大再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制约。所以,税务部门应当推行结构性减税政策,能减则减、当免则免,帮助企业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做好乘法,就是要用好科技创新倍增器。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之王道,也是实体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力量倍增器。然而,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创新意识还不强、创新能力还不高、创新成果还不多、成果转化还不快、科技倍增作用还不明显。故此,应当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为主、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的原则,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工作,帮助实体经济获得更大的核心竞争力。

做好除法,就是要抑制市场的投机行为。我国民营企业所以纷纷弃实体经济,改行地产经济和信贷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市场逐利而动的必然结果。换言之,虚拟经济领域的高回报率严重打击了企业投身实体经济的意愿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意志。因而,应当抑制过热的市场投机行为,引导市场主体以更加平和、稳健、理性的姿态,积极投身实体经济,让虚拟经济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器,而不是绊脚石。温家宝总理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告诫我们寒冬之下正孕育着勃勃生机。我们要抓好机遇,迎难而上,充分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行政、法律等宏观调控政策,在减负和助力上狠下功夫,才能帮助实体经济度过寒冬,迎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春天!

网络打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言论自由是人们亘古未变、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理想。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方兴未艾,网络也已经逐步取代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主要渠道和平台。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网络言论中确实也存在诽谤、侮辱等网络暴力和黑社会现象。因此,网络打黑的呼声高涨。如何处理网络打黑与言论自由的关系?关键是打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打黑要有理,尊重事实法律依据。网络打黑需要做到有法可依,但目前我国还缺乏一部明确针对网络黑社会现象及治理办法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依法治国,打黑也应当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打黑。缺乏明确法律依据将使网络打黑面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困难,也不符合现代国家的法治精神。没有法律依据的打黑也必将成为另外一种网络暴力现象。故此,打黑当务之急是需要纳入国家法律轨道,人大等立法机关应当充分调查研究,依据《立法法》出台法规,明确网络打黑的专门机构及其职责,进一步提高网络黑社会现象的处罚标准和震慑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网络打黑及打黑者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使打黑能够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切实尊重事实和法律。打黑要有利,提升网络监督能力。由于网络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性的特点,便于群众开展网络监督,充分实现人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直接性、真实性和平等性。通过网上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政府公共决策产生影响和压力,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大大增加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扩大了人民群众参与公共管理的方式和途径。但网络黑社会却严重损失了网络民主与网络监督的公信力,为部分喜欢搞一言堂的官员限制网络监督提供了借口和依据。因此,网络打黑要以保护网络言论公信力为出发点,提升网络监督能力,发挥网民监督力量,为构建网络新民主作出积极贡献。打黑要有节,尊重公众言论自由。互联网舆论属于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恰恰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行政机关在“网络打黑”过程中要谨慎行事,绝不能侵犯公民法定的言论自由权利。但令人遗憾的是,某些机构在报道宣传网络黑社会问题时却喜欢夸大其辞,极尽渲染之能事,有明显的妖魔化网络之嫌,释放出了危险的信号。所以,网络打黑既要依法开展,又要将打黑的手段、对象、范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要将维护公民言论自由作为网络打黑的底限。

伏尔泰曾经指出:“我反对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网络打黑的目的并非剥夺公民言论自由,而是通过打黑消除不当言论,为公民言论自由提供更好的环境。因此,网络打黑应当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必将为公众提供更加包容、民主、自由的网络言论平台!

重建文化自信不能吃老本

——创新是自信的生命线

很多童鞋都觉得申论作文难写,其实一道作文题,完全可以写出几篇不同的作文出来——所以写作必然是灵活的。此次展示的这篇范文,和上一篇范文主题一致,但从语言到内容均有明显区别!希望对各位童鞋有所启发!

曾几何时,中华文化有如一丝耀眼的曙光,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蛮荒大地,从此便一直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前沿,引领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形成了自信积极的文化自信心。然而自鸦片战争以降,在西方军事、科技、经济和文化猛烈冲击之下,中华文化逐渐丧失了自信心,不断地徘徊在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的怪圈里。

重建文化自信,不能靠吃老本,而必须依靠创新。我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也有着可与日月争辉、能同天地齐寿的文化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与革新的事物,是不断适应新环境、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的精神产品。没有创新的文化,必有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气。而行尸走肉的文化是不可能催生积极自信的文化品格的。可见,创新是文化自信的生命线。

重建文化自信,必须培养顶级文化创新队伍。胡锦涛同志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所以,人才也是文化不断创新与永续发展的“永动机”。受体制机制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人才队伍还面临着观念落后和创新乏力的问题,山寨、模仿和抄袭成为文化发展的一大顽疾。直接导致文化产品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滞后群众需要、落后世界潮流,创造出了大量缺乏创意和生命力的垃圾文化。足见,缺乏创新人才已是重建文化自信的拦路虎。

重建文化自信,必须切实保障文化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占领世界市场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和推进文化创新重要的制度保障。而保护知识产权,则是市场化运作的关键。我国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大量的山寨、抄袭、剽窃和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现象;由于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不够健全,文化工作者在侵权面前,也面临着维权难的问题,产生了“创新成本高、盗版成本低;创新收益低、盗版收益高”的利益怪圈,打击了文化工作者们文化创新的热情。

重建文化自信,必须实施传统文化再造工程。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鲁迅先生教导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除了大量的糟粕成分外,传统文化的面貌陈旧、形式刻板、脱离现实、缺乏魅力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以传统节日为例,我们就面临着洋节日火爆、传统节日冷清的怪现象,归根到底仍然是传统文化未能与时俱进。所以,实施传统文化再造工程,让老文化焕发出新气象也是重建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岁岁各不同,文化之花便不能年年总相似。我们必须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既要引进国外的顶级文化专家,也要不断输送本土文化人才去国外考察学习;必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权现象,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必须以继往开来的气魄革新传统文化,要革新其精神、活泼其形式、增强其魅力。如此,必能使我国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不断增强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官员财产申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关于官员财产申报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人要求立即实行真正公开透明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有人主张官员财产申报不妨设置宽恕期。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已经成为考量政府执政智慧、勇气、决心与能力的焦点。官员财产申报能否毕其功于一役?总体看来,应当稳步推进,操之过急有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官员财产申报缺乏法制基础。在高调推进法治建设的今天,有法可依成为所有公共行为都必须具备的法理基础。事实上,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法制基础,贸然推进财产申报制度就难免被指责为“无法之举,无规之措”,势必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充满随意性和主观性,难以在保护官员个人隐私与公开官员财产状况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如此,不仅和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相去甚远,而且容易导致财产申报弄巧成拙,反被部分官员“理直气壮”地加以废止。因此,要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申报制度的立法工作,使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行起来也更加理直、法正、气顺。

官员财产申报缺乏思想基础。尽管从理论上讲,官员手中掌握着社会最为稀缺的资源——权力,最有可能利用权力换取私人利益,因此官员财产公开是防止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的必然要求。虽然舆论要求财产申报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的官僚主义传统使相当一部分官员并不接受财产申报这一新型理念,在操作过程中有意阻挠甚至明确拒绝申报个人财产,使财产申报沦为形式。因此,我们需要足够的时间来逐步完成财产申报理念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尤其要教育领导干部转变观念,把思想统一到官员财产申报上来,才能为财产申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减少主观思想的阻力。

官员财产申报缺乏监督基础。新疆阿勒泰地区财产申报面临的社会信任危机告诉我们,财产申报本身不是目的,接受社会的有效监督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实际上,在我国仍然缺乏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公开、社会监督与处理反馈的完整系统的监督体制,因此即便官员申报了个人财产,也难以避免社会的信任危机,进一步破坏政府形象,干扰政民关系,甚至引起更大范围的民意危机。也使得一部分拥有“灰色收入”的官员们借监督无力之机美化自己的财产申报,仍然大行贪受之举,财产申报岂非又陷入形式主义?所以,要推进财产申报,就应当首先建立起透明、公正、公开、有效的双向沟通监督渠道,为财产申报提供坚实的监督基础。

《论语》中说:“欲速则不达”。由于官员财产申报缺乏法制、思想和监督基础,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恶劣结果,有鉴于此,政府和社会公众应当本着充分宣传、深入研究、稳步推进、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健全法治基础、打牢思想基础、完善监督基础,形成官员主动公开、群众积极监督、政府有效反馈的财产申报体系,才能真正推进官员个人财产申报在法制的轨道上不断前进!

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热点概述】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会议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老吴点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又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领导干部必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使政风一新。群众路线是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党生命力最深厚的根基。密切联系群众,不仅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关系到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与关键。这些年,党不断加大作风建设力度,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着情感上远离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利益上侵害群众等严重的路线错误,加剧了干群矛盾和政民冲突,甚至引发了翁安事件、什邝事件等一系列影响极其巨大、破坏极其严重、损失极其惨重、教训极其惨痛的群体性事件。因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应自高级领导干部始。中央的这八项规定,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这是党中央对人民的承诺,应当言出信果,取信于民!

【背景链接】

十八大闭幕后,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用自己的言行在力戒空话、套话,倡导说真话、实话。

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讲话时所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被外界概括为“中国梦”;并在讲话中告诫全党“空谈误国”,只有实干才能兴邦。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就要实干,而不能空谈。

11月2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会上,李克强打断一些地方干部的念稿子发言,要求他们多谈具体问题。李克强就成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等项工作提出了一串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汇报材料里没有“现成答案”的。这种举措令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感到,照本宣科念稿子今后是行不通了。

11月30日,王岐山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一位专家发言刚提到“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就被王岐山打断。王岐山说:“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

这种务实的作风,与“中国梦”等关键词一起,可被解读为“新变革”。

【名人箴言】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习近平

我们应该提倡的文风是“短、实、新”。它的对立物就是“长、空、假”。

——习近平

[理论根基]

总书记指出的空谈之所以误国,其弊有四:

第一,(空谈扼杀了创新)空谈掩盖的是价值观的空洞,语言平庸意味着思想的平庸。解放思想才能解放表达,这是颠扑不破之理。缺乏创新思维,缺乏改革锐气,观念的保守落后,必继之以乏味空洞的表达。现在如果不扬弃空谈,不解放思想,中华民族不会有复兴发展的希望。(空谈脱离实际,不利于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创新就成了一句空话)

第二,(空谈疏远了群众)空谈筑就了专横与特权之墙。当下,一些地方官场八股式表达,仿佛根深蒂固,台上的官员一开口,套话空话便自来水般滔滔不绝,仿佛用篱笆墙自我隔绝于大众,维系一种虚妄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败坏了党群之间、官民之间的互信、共识与鱼水关系。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第三,(空谈屏蔽了真相),纵容了虚伪。***、雷政富等一干贪官污吏当政之时,都大言炎炎,冠冕堂皇,仿佛天下正义尽在掌握,私下却蝇营狗苟、伤天害理。此种风习还在四处蔓延,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作文中的“假大空”和电视镜头中的“标准化表情与表达”,让下一代的失真与失实成为常态,毒化了纯真朴实的民族气质。

第四,(空谈放任了懒政)之风。一些主政官员习惯于秘书和下级准备讲稿,安于成为会议和讲话“道具”,甘当不动脑子、不察民情、不干实事的“三不”官员。久而久之,懒政、怠政、惰政成了官场流行病,漫天花架子,乏人做实事。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实干兴邦的意义]

推崇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革命传统。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泽东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总书记再次警示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要告诫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力戒空谈,多干实事,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实干是一种精神状态。当前,有的同志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了解实情,不研究问题。凡此种种,都是责任感不强的反映,都是心思和精力外移的表现。对此,我们必须坚决纠正,要在全社会倡导一股“实干”之风。

实干是一种责任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把精力向工作上集中、向任务上集中、向务实上集中,要有一种干不好事、干不成事就吃不香、睡不着的责任意识,要有一种工作没人干心不安、工作没干完心不安、工作没有干好心不安的思想境界,把工作一项一项研究,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真正把会议上说的、文件上写的,变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实干举措]

全面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结合具体实际,务必要坚持做到“四要四不要”。

一要志存高远,不要志大才疏。人要有鸿图大志,志向要高远。有立志干大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志愿,在造福人民中得到大家的认同。应该积极倡导立志干大事、创大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但不能盲目自大、骄傲自满、才学疏浅。

二要厚积薄发,不要浅尝辄止。俗话说,一罐水不会响,半罐水响叮当。要加强学习、实践,积累丰富的知识、阅历和经验,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尤其在当今新形势下,提升境界需要学习,丰富生活需要学习,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需要,作为一种品味。

三要真抓实干,不要飘浮虚夸。要多开展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真正研究实际问题,真正拿出解决办法。过去基层干部有“四件宝”,即单车、草帽、雨靴、电筒,方便进村入户抓好工作,现在仍值得提倡和恢复。

四要淡泊名利,不要急功近利。要正确对待个人升迁,有机会进步固然高兴,没有机会进步也要心胸坦然,千万别为名利所累、所困。过分看重名誉、升迁,等于给自己背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个人和工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6.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篇六

开发运营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以来关于转型发展,招商引资开发实体项目,带领林业职工实践实施第三次创业的总体要求,我所结合自停伐以来所开展的工作情况,在已确立的项目和原有产业项目规范化转型以及在职工家庭经济整合上,做了一些调研和调整,部分产业项目正在逐步落实,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森林雪鹅、藏香猪、西门塔尔肉食牛改良品种及农家绿色“家禽”和流水线肉食鸡饲养为主的养殖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基地型发展的体制向前推进,继2016年两个雪鹅养殖基地正式运营,2017年我所扩建全自动养鸡厂一处,新建厂房700平方米,改造旧厂房600平方米,租凭原胜丰公司车间1000平方米用于养殖业发展,2018年我所计划建设养牛基地和藏香猪繁育场房2600平方米,并着手实施“协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通过挂靠大公司、大企业职工餐桌,搭建网络营销平台等形式,保障养殖业向商业化、产业化格局全面发展,使林下特色养殖真正形成特色产业,特色资源,今年已确定的雪鹅养殖26000只,循环养鸡10万只,购买引进的40头藏香种猪在春节期间已产下72头籽猪,另有13头母猪待产,年底前可达到500头,到2020年实现存栏3000头目标,该猪的饲养为林下散放,下步我们将尝试与本地野猪杂交,并冠名注册当地品种和品牌。引进的西门塔尔肉牛改良品种目前已实现存栏31头,今年我们将对牛场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后的饲养场全部为钢架混凝土结构,投料、饮水、除粪等均实现自动化。此外,我所还计划将两个雪鹅场的育雏室和食料库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夏季养鹅,冬季养菌的多功能厂房。

除此之外,我所今年还确定了由3户职工合资引进上甘岭成功饲养肉食胡羊的经验与种羊,采取经营所包销并协助其建设饲养场,带领养殖人员实地学习体会,帮助养殖户购买原料等一些扶持性引领,使其创业伊始的困难期平稳过度。

二、围绕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规模,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改革。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等一些管理规程上做文章,取缔耗时费力的小作坊,以利于消防,优化资源,合理降耗,保质增量的经营理念,逐步完成链式产业的完善。首先,在去年初对菌包场制菌车间的扩建及部分养菌室的改建,将致密性颗粒燃料的试投产作为主要项目来抓,以期进一步加大对废旧菌袋所造成的污染进行根治。其次在去年吊袋大棚成功养殖黑木耳的基础上,节后,我们将组织有关人员赴林口县和建三江等地考察,针对低成本,高收益的中棚地摆养殖黑木耳项目进行尝试性建设,决定由干部带头先进行开发十栋,计:12.8万袋中棚地摆黑木耳养殖试点(该项目已被省确立为推广项目),目前,所需要原料及场地平整工作已完成80%,菌袋也与黑泰公司签约订购完成,建设资金通过就业局争取到了伊春邮储银行30万元贷款。

今年我所林下食用菌养殖计划为350万袋,目前除自建的菌包厂生产120万袋,在黑泰公司订购90万袋,腾祥公司订购70万袋,职工自行生产110万袋,(包括:榆黄蘑、滑子菇等菌种),截止目前已完成年计划的75%,其中,节后集中抢运黑泰和腾祥公司二级菌包60万袋,三级菌包34万袋。另据不完全统计:施业区内西林河及农场沟居民食用菌产量大约在190万袋左右,确切数字将在菌袋下地登记为准。

三、在春耕生产上,对种子化肥,农资运输,道路畅通我们都做了抢前抓早,全所899.5亩耕地的作物登记,土地周边环境督查等工作在河长制实施后对责任区划分都一并进行了布置和落实。2017我们结合周边农户较多并通过对农户秋收外雇机械的实际,引导机关干部集资购置了联合收割机一台,当年就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做到干部带头利用手中技能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积极开展了创收、创业项目的经营,本年度机关干部实体项目经营共有五大项七小项,且运行良好,其中包括运输、餐饮、养殖、美容、网络营销服务等。

四、招商项目进展及实施情况,在2017年招商计划实际落地的互利性项目中,共与5家投资方成功合作,进展较为顺利,其中燃料颗粒由于电机设备容量过大需要调整影响进度外,其他项目均实现在计划之内。今年招商计划需要完成的是新增北药种植项目,即结合本辖区纵横三趟高压线路以及线路下空地开阔的实际,拟报批在线路下方进行北药种植开发,视地块特点,分别以集中棚式种植和点式立体种植的方式,合理利用林下可持续发展资源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该项目开发商春节前已经对地块进行踏察,决定在4月中旬过来签约,该公司在河北安国市经营中药批发市场,拥有多家连锁中药店(一线城市)。

五、在旅游产业项目开发上,神龟山庄继以往景区餐饮、水上漂流等项目升级维护,今年重点在整合资源上做文章,一是建立平台,搭建信息共享的数据库,健全林下经济产品的标识,通过景点人脉信息与林下特色产品数据库信息有机结合,来提高知名度和商业销售渠道,激励职工以开网店和网上互动等形式,把转型创业成果对外展示,并逐步形成营销机制。二是以走出去的思维,去联合周边一些景点及旅行社,宣传、借鉴、互通旅游开发方式方法,从自身特点和实际着手,尝试旅游项目的招商与开发,无论家庭旅馆,特色小吃,还是野外谋生道具的租货经营,都不设条件地进行引进开发。

在做好转型项目发展的同时,结合国家出台相关环保及林业资源管护的规定,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我们在春节后讨论拟定了项目经营过程中对经营区域与经营者在运营环节中关于防火、环保、植被保护等方面达成共识,将共同协商签订责任管护协议,采取收取保证金,设立监护员等形式进行有效管护,与此同时,招商企业与经营所就如何带领职工共同创业发展,企业与职工结成帮扶创业对子,对经济来源较低、家庭负担较重、没有一技之长的职工和居民,采取相应的办法,引导、促进他们尽快加入转型创业的生产实践中达成一致意见。

7.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篇七

管理存在于人们的各种活动中。近年来, 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是由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一方面, 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而且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工程勘察行业的科学合理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工程勘察行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之中, 许多管理领导者还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地位, 没有把企业宏观的管理与企业的利润等联系在一起, 甚至是只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企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这种意识与行为已经成为工程勘察行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 文章从工程勘察行业的实际状况出发, 探讨出如何完善工程勘察行业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以期对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概念与重要作用

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属于管理, 也必然会具有管理所独有的特征和要素, 也就必然包括人、财、物、资源、时间、环境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综合在一起, 以实现企业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简单来说, 企业的经济管理就是对企业中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并调动和运用各种人、财、物等资源以实现企业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转。对于工程勘察行业的领导者来说, 企业的发展是在企业内部条件和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而在企业内部, 要想保证工程勘察行业在成本的控制和利润的提升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的话, 对这个行业如何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的现实问题。只有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且确保这一体系有着明确的经济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并是从勘察行业的管理实际出发, 才能真正的形成具有工程勘察行业自身特色的、核心的竞争力, 也才能保证工程勘察行业的这一经济实体的健康发展, 在市场竟争中立于常胜之地。

二、工程勘察行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勘察行业经过了近年来的逐步发展, 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 各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和努力, 工程勘察行业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个别工程勘察单位管理体制松散, 效率低下

这一问题其实也是工程勘察行业体制改革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之一。一些工程勘察企业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的时候, 由于种种原因而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管理方式, 这个问题必然会反映在工程勘察行业的管理效率低下上面, 而最终必然导致工程勘察行业的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发展缓慢等多个方问题的出现。这种管理模式大多是以计划经济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模式, 满足不了工程勘察行业的现代管理需要。

(二) 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不清, 分工不明确

一些工程勘察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机构设置混乱或机构设置不全面, 有的是各组织机构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 容易出现组织机构越位或缺位的问题出现。同时, 由于组织机构设置中的弊端, 必然会导致上下传达的信息失真或信息闭塞, 缺乏时效性。

(三) 经济管理体系的规范文本缺失, 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利用管理不当

一方面, 一些工程勘察企业没有一些正式的规范化文本来统一整个企业。这就使得工程勘察行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失去了依据和标准, 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另一方面, 工程勘察企业在对勘察设备的采购和对人员的任用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 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管理不太合理

一些工程勘察单位缺少对本企业的相关资源的管理方法, 如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标尺规定是什么, 是否实现了效能的最大发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缺少关注。同时, 对工程勘察人员的选拔、培训等缺少一个标准规定。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

三、完善工程勘察行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 分层设置组织机构, 将职能切实具体到各部门

人是管理的核心, 经济管理亦是如此。对工程勘察行业来说, 良好的经济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三个层面, 职能亦各不相同。 (1) 工程勘察行业的经营者。这是决定工程勘察行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的最高管理者。其在经济管理体系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负责那些源头性的职责及权限的制定等, 并对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这就需要工程勘察行业的最高管理者制定出符合工程勘察行业发展的经济管理目标和方针, 并向职工对其重要性进行宣传工作。 (2) 选择专门人员作为经济管理体系的代表, 也就是作为最高管理者的执行者和对职工进行信息传达的桥梁。他们虽然要对最高管理者进行负责, 但是又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3) 基层职工的监督参与。这对于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 而且保证了经济管理体系的整体性。

(二) 制定经济管理体系的规范化文本, 使其有据可依

经济管理的相关政策以及规范制度都需要用文本的形式保存起来, 这样才能使经济管理体系有一个管理的标准。这些文本从制定到实施, 都要进行存档记录, 并做好归类。同时, 这些规定必须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一致。

(三) 加强硬件设施管理, 注重人才培养

首先, 硬件设施的配置是经济管理中成本的一项重要投入。这主要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配置、勘察设备的购买、勘察职工的福利等。这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其次, 是对工程勘察人员的管理。这包括对工程勘察人才的选拔、培训以及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要从工程勘察行业的自身需要出发, 制定出一套能够使勘察工作人员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管理方法。这也是以往所有企业都非常重视的资源建设。

(四) 实行经济管理体系的评价与审核制度, 保证其管理的有效性

针对经济管理体系中机构设置的三个层面, 对体系内部每一体系做一个评审, 以切实保证经济管理的有效性。首先, 对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来说, 不但要对经济管理的方针和管理目标的不断变化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而且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济管理体系改进与完善的可能性和实施的相关条件。其次, 对于具体执行的中间管理组织人员来说, 一方面要认真分析了解决策层的意见, 并根据实际的反馈信息等进行一个整体的评审, 另一方面还要将这个评审结果反馈给决策层, 为以后的资源调整、技术及服务的改善等打下结实的基础。再次, 还要对评审本身这一过程的操作活动进行规范。这不但包括对主要的评价方法的选择, 还包括对内审人员的构成资格、内审的时间与范围等等诸多方面进行规定。

四、总结

经济管理体系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工程勘察行业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工程勘察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工程勘察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 只有在认清本单位管理的现状这一基础之上, 才能在规范管理体系、完善管理体系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 最终实现工程勘察行业的大幅发展。

摘要:经济管理体系逐步成为企业等经济实体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当前工程勘察行业的现状出发, 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以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促进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体系,工程勘察,问题,完善对策

参考文献

[1]韦丽红, 王汉君.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27) .

[2]张淼.关于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的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03) .

8.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篇八

很显然,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通常公司的高管自己也持有股票,因而希望看到股价的上涨。此外,如果股东赔了钱,公司高管就可能丢了工作。

但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伊泰·古德斯登(Itay Goldstein)、亚利克斯·艾德曼斯(Alex Edmans)和前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现在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执教的菲利普·邦德(Philip Bond)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事情还不止于此。他们题为《金融市场的真正影响》(The Real Effects of Financial

Markets)的论文,探索了股票价格、公司的健康状况、公司高管做出的决策,以及出借人、投资者、客户、经理、员工和监管者等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这项针对这一主题的调查研究发现,进行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交易的金融市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信息角色”,这一角色会影响到由公司构成的“实体经济”做出的决策。“我们认为,金融市场不只是个附属物。”古德斯登在接受访谈时谈到。“相反,它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市场分析人士一直将公司股票价格的涨跌视为市场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预期的一个指标。但是,古德斯登与同事得出的结论是,股价也会反映出人们对公司管理层决策的认同或者反对,从而会影响公司做出决策。

清楚股票市场这一反馈角色的经理,可以利用市场的反应指导自己实施购并等重要行动。“就市场认为某个想法是不是个好主意的问题,你会希望市场能给你提供某些信息。”古德斯登谈到。举例来说,公司披露可能在另一个国家开办一间工厂的消息之后,股票的价格可能会上涨,也可能会下跌。如果股价下跌了,那么,公司的管理层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投资者发现了公司经理没有看到的某些危险,他们可能就此放弃这一计划。观察股票价格成了从数千个投资者提供的更广泛的知识、观点和分析中受益的一条途径。

此外,弄清联系市场和企业间的反馈过程,还能让人们理解从其他角度很难解释的现象,古德斯登谈到。其中之一是“空头袭击”(bear raid),就是卖空者将赌注押在企业的股票价格将会下跌上。反馈效应可以使之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卖空会增加股票的供应、打压股价、阻止出借人为企业提供资金、削弱企业的实力,并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因此,即便实际上企业的健康状况很好,但卖空者依然可以从卖空交易中获利。

尽管人们认为,一家企业的经理比外人更清楚自身企业的运营和业务前景,但他们永远都无法获取全部信息。三位作者在论文中写到,股票市场“汇聚了很多投机者的信息,合在一起,他们可能比企业经理更加见多识广。众所周知,信用评级机构会受到股票价格的影响,他们的结论对企业能否获得信贷具有很大的影响。其措施会影响企业现金流(对银行的现金流影响最为显著)的监管机构,也会密切跟踪市场中的股价变化……同样的,员工和客户可能也会根据股票市场流出的信息来决定是否为其工作,或者是否购买其产品。”

其薪酬通过奖金、股票期权或其他与股票价格密切相关的经理,也会根据自己的决策对股票价格产生的潜在影响来做出决策。“股东之所以选择通过将企业经理的薪酬与股票价格捆绑在一起的方式来防范代理问题,是因为他们认为,公司股票的价格能够反映出公司价值。”作者在论文中写道。“如果股价不能提供公司价值的信息,那么,股东就不会将管理层的薪酬与股票价格捆绑到一起,从而,经理也就不会在乎股价了。”

市场效率的传统观点认为,投资者能消化有关某个公司的所有可获取的信息,并会通过推升和降低供应和需求,使股价达到一个能反映出企业真正价值的水平。但是,研究表明,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这一过程产生干扰,古德斯登和同事列举了很多例证,比如,“非理性交易者的优胜劣汰”。

“从传统观点来看,非理性交易者基于与企业的基本面无关的理由进行交易会赔钱,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市场消失。”他们写道。因此,“聚集在市场的只是理性交易者,而股价会有效而正确地反映出公司的基本面。”

但反馈效应能让非理性交易者在市场中存活下来,因为他们的观点实际上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并制造出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当大量正面评论充斥在交易者之间时,哪怕这些评论是非理性的,它们也会通过促进人们对股票的需求、让企业看起来更健康,并鼓励公司管理层做出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不会做出的决策而推升股票价格。非理性交易者则可能因此挣钱,并在交易中存活下来。“这再一次表明,当股价反馈对决策至关重要时,市场效率的传统定义并不准确。”论文的作者写道。

另一个例证:金融市场的“挤兑出逃”(run)。当投资者只是因为其他投资者卖出股票而卖出自己的持股时,就会发生挤兑出逃。挤兑出逃会将股票价格打压到低于企业盈利等基本面所决定的水平。在一个完美的有效市场中,这种情形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投资者会基于企业的基本面进行买卖交易。在理想的有效市场的假设下,一旦股票价格低于适当的水平,其他投资者就会发现便宜筹码并买入股票,而这一需求则会使股价趋稳或上涨,从而防范挤兑出逃的发生。然而,反馈效应却会通过阻止出借人为企业提供资金、削弱企业的实力而为挤兑出逃火上浇油,从而引发更多的抛售。

论文的作者还写到,了解反馈过程还能帮助企业调整其资金募集战略。举例来说,希望最大限度利用来自市场的反馈信息指导决策的企业,可能会选择发行股票而不是债券来筹集资金。债券对反馈不太敏感,因为投资者的关切所在是企业依承诺偿付利息和本金的能力。只要企业的健康程度足以使之完成这些承诺,那么,对债券持有人来说,企业的收益、监管环境以及业务选择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所有这些因素却都会影响股票的价格,所以,股票能提供更好的反馈。

古德斯登谈到,反馈理论已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有些例证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增强了股票市场的动荡,所有人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看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也补充到,还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完成。尽管反馈效应理论看似严密可信,但很难在现实世界得到测评,因为有太多的因素都会造成数据的混乱。举例来说,只是因为某个共同基金为了满足投资者的赎回要求而卖出大量股票,就会造成一只股票价格的下跌,而这一股价变化与市场中流传的信息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在市场中也有其他信息在流传,那么,我们就很难确定每个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了。

古德斯登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应该关注监管者、出借人、客户和关心企业健康状况的其他人士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来自股票价格的信息。他总结说,对反馈的研究还只是开始。“我要说的是,有一段时间,人们一直忽视这项研究,现在对它的研究则日渐增多了。

9.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篇九

我国启用了社会融资规模这一统计指标,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增量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经过10多年的统计,我们发现,虽然社会融资规模各项指标的融资量每年都在增加,但表内业务、表外业务以及直接融资的占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学者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关系或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等方面。

2实体经济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

2. 1社会融资规模分类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包括人民币贷展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一项指标。为简化分析,我们首先将}一类指标进行分类。将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归为表内业务,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归为表外业务,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归为直接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归为其他类。

2.2实体经济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原因

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小断增加,各项指标每年融资数量小断增加,表内业务占比下降,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的占比上升,造成社会融资结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1)我国金融改革的导向作用。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改变依赖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模式,推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的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直以来,实体经济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20银行贷款的占比仍高达95.5%。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我们看到表内业务的占比逐渐下降,表外业务和直接融资的占比不断上升。

(2)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要求,控制表内业务和发展表外业务。根据《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小能低于800,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看到,在,银行新增表内贷款为105207亿元,到累计新增表内贷款为350698亿元,考虑银行留存等因素,银行需要将近3. 6 5万亿元的资本以满足-20的贷款增长,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小能支撑银行如此庞大的融资数量面对这一现实,银行只能收缩贷款规模。贷款收缩降低了银行利润,也使其面临转型压力,因此,开展表外业务小仅可以使银行开展风险较低的金融中介服务,而且可减少银行的资本占用,降低经营成本,也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从而创造就业机会并使经济更稳定发展。

10.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篇十

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金融体系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起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我们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必将持续而深远地影响全球金融发展的方向。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金融体系中流动性的阶段性吃紧诞生了“钱荒”这一个新名词,也给经济转型敲响了警钟。春节前后,余额宝、微信红包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更是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金融知识的公开课。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感受到金融所带来的影响。

在过去的2013年里,常州的金融工作取得了持续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相对应,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现在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贷款少”,银行的利润率过高,已经压缩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金融过分依赖房地产等产业,风险已经过于集中。

历史告诉我们,金融的起源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的,金融从来都不是能够独自存在的。金融是一种交易活动,金融交易本身并未直接创造价值,现代的金融活动是各类经营活动的资本化、证券化的过程,我们看到的货币的流动只是这一过程中的表象,其本质是伴随在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过程实现的增值。所以,要做好金融工作就不能本末倒置,不能片面强调资金的规模和流动性,更不能过分依靠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虚拟交易过程中的差价来盈利。从美国发端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金融没有为

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体系越来越独立、自我膨胀,金融资产在虚拟交易中自我循环,追求超额利润导致金融杠杆比过高和资产泡沫急剧膨胀,最终无以为继,积累的数字财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同样是在美国,这两年之所以能够逐步从金融危机中缓过劲来,与美国政府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1月份央行刚刚召开了金融工作会议,从会议上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来看,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努力在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在做好总量调控的同时,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扶贫开发、科技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这些都确立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市2014年的重点工作,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支撑重点项目的引进突破

新春上班的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重大项目突破年动员大会”,已经确定2014年是“重大项目突破年”,全市上下将通过超前谋划、强化招商、内部挖潜、突破瓶颈等措施来确保这个“第一重点”“第一任务”的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多样化的重大项目投融资体制”,我们欢迎、鼓励、吸引来自各个地区、多种来源的资金和资本参与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更希望常州的各金融机构能够先知先觉,把握好与重大项目合作对接的机遇。

为了打造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增强政府的调控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市政府在2013年底,以常州投资集团为主体组建了常州金融投资集团。金投集团的成立,不是为了与现有的各金融机构竞争,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金融资源的整合,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为重点项目的引进突破量身定制更为合适的金融服务。我们要求投资集团和金投集团要迅速剥离非金融类资产、做大金融主业,强化专业和人才优势,积极与市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紧密对接,综合运用信贷、证券、担保、融资租赁、信托等多种金融工具,成为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金融急先锋”,常州地方各金融机构要勇于担当,成为打造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的“金融主力军”。

2、对接产业平台的发展壮大

去年年底,在成立金融投资集团的同时,市政府在原工贸国资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常州产业投资集团。产业投资集团与早前已经成立的创业投资集团,两者互为补充、各自分工、相互配合,将成为政府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平台。

我们要求创投集团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发现优秀的管理团队、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通过创业投资扶持初创的有发展潜力的团队和企业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独领风骚的“小而美”。产投集团要通过资本投入和法人治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迅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并通过与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合作互补形成产业集群,造就一批“大而强”,实现从企业的培育到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在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金投集团要和各类金融机构整合各类金融资源、量

身定制金融服务,实现催化和倍增效应。在这一场铺天盖地的产业发展大潮中,各金融机构既要发挥自身多年积累的企业资源优势,也要主动对接创投集团、产投集团这些产业发展平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由于平台的职能定位不同,金投集团、创投集团、产投集团在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市政府也将会按照“合并同类项、体现差异化、突出专业化”的思路,将散落在各个部门的项目资源、国有产业资源、金融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希望金融机构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在资金、渠道和信息方面提供帮助。

3、配合财政资金的创新运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站在政府的角度,如何将财政资金资源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有效配置是我们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过去政府为了扶持企业发展,每年都有各类的产业扶持资金、奖励基金,财政资金支出了很多,但是受行政体制的制约,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没有真正起到促进优势企业发展的作用。而且,由于财政资金主要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进行分配,滋生出一些政策套利者,他们专门研究政策,“量身定制”项目来骗取扶持资金,这样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是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削弱了财政资金的作用。

我们将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突出平台公司的作用,将财政资金通过“拨改投”、“拨改贷”的方式来创新财政资金的使用,并通过投资回报、固定收益等形式,实现财政资金自身的循环和增值,逐步实现财政资金向“国有资本”的转化。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管理、滚动发展”的原则,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企业在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和义务纳入到契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中来。通过这一创新,政府将转换到指导和监督的位置上,产业发展平台承担起管理、运营的权利主体的责任,企业获得资金后需要承担投资回报或资金偿还的义务,其经营行为也将更加规范和高效。在这一过程中,财政资金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和扶持作用,真正要加速企业发展、迅速释放有效产能、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还是需要金融体系注入更多的活力。而且,财政资金更多的是要体现公益性,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还是比较适度的,各金融机构如果能够参与到财政资金的运用中,对降低投资放贷风险,提高资金回报效益都是非常有利的。这两年市文改办与交通银行共同推出的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风险补偿基金的运作就是一个非常好案例,政府、银行、企业,三者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值得借鉴。

4、提升服务创新的能力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一行三会”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宽民营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所有这些都清晰指出了金融改革的市场化道路。金融系统由于历史性的资源垄断所形成的优势正在逐步被消减,所有的金融机构一定要居安思危,尤其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整个国民经济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杠杆降解、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冲击,来自互联网的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国际和民营资本的进入,都逼迫我们要不断创新,只有先知先觉、早作谋划,才能争取主动,这已经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

现有的金融体系运行依然过于粗放,我们习惯于大水漫灌式的经营方式,靠网点数、资金规模来盈利,产品创新、管理理念、运营模式都亟待加

强。要充分利用好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大数据、信誉度、人才团队方面的优势,向精细化、专业化、差异化要效益,顺应市场变化、依托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市委市政府将在继续支持传统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民间金融的发展,重点加强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金融公司,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相比于大型金融机构,他们与市场结合度更高,很多金融创新也起步于他们,他们的发展将为全市的金融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

上一篇:小微企业信贷分析下一篇:2019年民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