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自检情况(精选8篇)
1.档案自检情况 篇一
温宿匝道收费站文书、档案工作自检报告
温宿匝道收费站为进一步提升文书、档案工作水平和能力,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把文书、档案工作引入深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现自检如下:
一、文书工作(3分)
1、机构职责、人员及分工明确;规章制度适用,执行落实有效。
满分:2分自检得分:2分
2、收文、发文管理规范,办理流程符合相关要求;公文种类、格式运用规范,文稿质量高。
满分: 3分自检得分:3分
3、建立印章使用登记审核制度,印章使用管理规范,用印登记记录完备。
满分:3分自检得分:3分
4、建立机要保密工作制度,涉密载体管理严格,清退及时,保管安全。
满分:2分自检得分:2分
(文书工作满分:10分自检得分:10分)
二、档案工作(7分)
1、档案人员落实,职责明确。设有档案室及专用档案库
房,档案安全可靠,基本设施设备齐备。
满分:2分自检得分:2分
2、建立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定期归档。档案整理、编目符合相关规定,管理规范。
满分:2分自检得分:2分
3、实现文书档案计算机检索,并建立电子文档。电子类材料集中管理。档案利用好。
满分:2分自检得分:2分
4、制定归档整理、保管、利用、保密、鉴定销毁、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并严格落实。
满分:2分自检得分:2分
(档案工作满分:6分自检得分:6分)文书、档案工作满分:16分自检得分:16分 以上是2013年温宿匝道收费站文书、档案工作的自检情况,请予以验收。
二〇一三年九月
2.档案自检情况 篇二
一、基本情况
1、在单位业务中是否涉及地下管线问题中,回答是的5个,占55.56%;回答否的4个,占44.44%;回答不清楚的的0个。
2、在单位业务中是否涉及的地下管线最早建于什么时候问题中,回答1949年前0个;回答1950~1959年1个,占20%;回答1960~1969年0个;回答1970~1979年2个,占40%;回答1980~1989年0个;回答1990~1999年0个;回答2000~20091个,占20%;回答2010~ 今1个,占20%。
3、在单位涉及的地下管线是否有,回答有的4个,占44.44%;回答没有的3个,占33.33%;回答不清楚的2个,占22.22%。
4、在单位保存的地下管线档案是否完整,回答完整1个,占11.11%;回答不完整5个,占55.55%;回答不清楚的3个,占33.33%。
5、在单位保存的地下管线档案的载体形式,回答纸质7个 ,占77.78% ;回答电子2个 ,占22.22% ;回答其他2个,占22.22%。
6、在单位的地下管线档案由那个部门负责保管,回答设计部门3个,占33.33%;回答业务部门2个,占22.22%;回答办公室0个;回答档案室5个,占55.55%;回答其他部门1个,占11.11%;回答不清楚的2个,占22.22%。
7、在单位的地下管线档案是否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回答是4个,占44.44%;回答否2个,占22.22%;回答不清楚的3个,占33.33%。
8、在单位的地下管线是否出现过被其他单位施工时损坏的情况,回答有的、没有的、不清楚的各3个,各占33.33%。
9、在单位是否收到过其他单位管线施工时提供相关管线档案的请求 ,回答有的2个,占22.22%;回答没有的4个,占44.44%;回答不清楚的3个,占33.33%。
10、如果在单位收到过其他单位管线施工时提供相关管线档案的请求时会提供吗?回答提供8个,占88.89%;回答不提供0个;回答不理采0个;回答不清楚的1个,占11.11%。
11、在单位在地下管线施工时是否出现过误损其他单位地下管线的情况,回答有的0个;回答没有的6个,占66.67%;回答不清楚的3个,占33.33%。
12、在单位在地下管线施工时是否会向其他管线单位提出提供相关管线档案的请求,回答会6个,占66.67%;回答不会1个,占11.11%;回答不清楚的2个,占22.22%。
13、在单位在地下管线施工时向其他单位提出使用相关管线档案请求时对方的态度,回答提供4个,占44.44%;回答不提供2个,占22.22%;回答不理采0个;回答不清楚的3个,占33.33%。
14、您认为地下管线 档案是否应 当共享 ,回答应当8个,占88.89%;回答不应当1个,占11.11%;回答吃不准0个。
15、您认为当前地下管线档案共享的最大困难是,回答标准不统 一7个 , 占77.78% ; 回答安全 问题2个 ,占22.22%;回答没有的共享平台8个,占88.89%;回答缺少互信2个,占22.22%。
16、您认为地下管线档案应当由那些单位来保存,回答设计方5个,占55.56%;回答承建方5个,占55.56%;回答施工方2个,占22.22%;回答使用方7个,占77.78%;回答产权方4个,占44.44%;回答管理方6个,占66.67%;回答专业行政主管单位5个,占55.56%;回答档案行政主管单位2个,占22.22%;9专业档案馆7个,占77.78%;10综合档案馆5个,占55.56%。
17、您认为同一份管线档案至少应当保存,一份0个;回答二份4个,占44.44%;回答三份1个,占11.11%;回答三份以上4个,占44.44%。
18、您认为利用地下管线档案是否应当受限:回答应当2个,占22.22%;回答不应当6个,占66.67%;回答吃不准1个,占11.11%。
19、受访者的身份,回答法人或单位领导0个;回答部门领导或部门经理2个,占22.22%;回答普通员工0个;回答档案管理者7个,占77.78%。
20、在单位的地下管线在地上面有明显标注及联系电话上,回答有的5个,占55.56%;回答没有的1个 ,占11.11%;回答不清楚的3个,占33.33%。
21、在单位地下管线档案是否实现网络管理上,回答有的1个,占11.11%;回答没有的6个,占66.67%;回答不清楚的2个,占22.22%。
22、在认为地下管线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当是谁时,回答城市所在地政府7个,占77.78%;回答地下管线产权方6个,占66.67%;回答地下管线使用方5个,占55.56%;回答地下管线管理方6个,占66.67%。
二、分析与结论
1、受访机构(单位)有地下管线档案的超过半数,受访人员为中层和档案工作者
从调查的结果看,受访机构(单位)业务中涉及地下管线的5个,不涉及的4个,受访机构(单位)有地下管线档案的超过半数。
受访人员职位(岗位)部门领导或部门经理2人,专业档案管理人员7人,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占比例最高。
2、地下管线管线年限跨度大
从调查的结果看,受访机构(单位)涉及到地下管线最早始于1950年,而且70年之后的数量最多。说明该企业的地下管线年限跨度大,一些管道在地下的时间已经超过了60年。部分(33.33%)受访机构(单位)地下管线有过被其他单位施工时损坏的情况。地下管线建设中存在相当比例的受损情况,增加了高速发展中的企业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风险。
3、地下管线地面标识不全
从调查的结果看,明确表示本机构(单位)的地下管线在地面上有明显标识及联系电话的不到6成;明确表示“没有”的1个,占十分之一;表示“不清楚”的有三分之一。企业十分之一的地下管线可能因为没有地面标识而被无意之中损坏,或者在被损坏时因为没有联系电话而延误抢修时间,造成更大、更多的损失。
4、近半数受访机构(单位)建有地下管线档案、载体形式多、管理部门较集中
从调查的结果看,44.44%的受访者表示其及所在机构(单位)对所涉及的地下管线建立了档案。保存的地下管线档案档案以纸质为主,占77.78%;新型的电子档案数量中有2成(22.22%),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档案,数量与电子档案相当(22.22%)。由于受访人员所机构(单位)的性质不同,其负责保管地下管线档案的内设机构不尽相同,有档案室、设计部门、业务部门,还有其他部门。其中档案室的占比超过了55%,相对来讲比较集中。
4、地下管线档案应由那些单位保存存在分歧
从调查的结果看,对于地下管线档案应当由那些单位负责保存,受访者意见分歧较大,48人次的选择,表明平均每个受访者选择了5个以上的保存责任单位。总体上看使用方及专业档案馆所列位次在前两位。
5、利用互有需求,共享未达共识
从调查的结果看,受访机构(单位)的地下管线档案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不向社会提供服务和不了解情况的各占1/3。但大多数受访者(88.89%)认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应当共享。在地下管线档案利用方面,各管线机构(单位)间互有需求,但实施地下管线档案利用共享还没有成为各管线机构(单位)的共识。
6、利用是否受限存有不同看法,平台标准成共享瓶颈
对于利用地下管线档案是否应当受限,表示应当受限(22.22%) 和表示不 应当受限 (66.67%) 及不清楚(11.11%)的,中表示不应当受限的上比 超过半数。但地下 管线档案 信息共享 的最大困 难中的安 全问题(22.22%)和缺少互信(22.22%)比例相同,影响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共 享的最大困 难则是没有 共享平台 (88.89%)和统一标准(77.78%)。
地下管线是大型企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企业的“血管”、“气管”。虽然这个调查的范围十分有限,内容与项目设计也不尽完善与科学,但调查的结果仍然为我们了解河南省省辖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与共享的基本情况提供了一手的资料,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大型企业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与共享现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应当引起企业管理部门及各涉及管线的机构(单位)的重视,尽快着手对企业地下管线档案进行一次普查,统一相关标准,搭建共享平台,以地下管线档案的齐全完整,保障地下管线的长治久安。
摘要:地下管线是重要基础设施。为了解大型企业集团所在地区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情况,文章依据对集团所在地区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念。
3.档案自检情况 篇三
摘 要:以漯河市档案馆2004年~2013年档案利用情况调查为基础,对10年间馆藏档案在利用数量、利用目的、四大门类档案利用情况、全宗利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原因,探索新时期综合档案馆利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档案界同仁在档案利用方面提供研究线索。
关键词:档案馆;档案;利用情况
1 馆藏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漯河市档案馆共保存有各类档案138156万卷(件、张),其中文书档案72476卷、2444件,专门档案12758卷、科技档案3612件,声像档案44744张(盘),实物档案1606件,名人档案515盒。
2 近10年馆藏档案利用情况
3 相关分析
3.1 利用数量(见表一)。从利用人次上来看,利用率上升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出台及中心工作有关。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我馆共接待利用者5806人次,平均每天接待1至2人。从表一可以看出,总体趋势比较平稳,2009年、2010年和2013年这三个年度利用人次较多,导致利用率上升的原因:2009年出现一次查档高峰,接待查档者为落实养老金待遇的七八十岁老人60多位;2013年出现一次查档高峰,接待查档者为学历认证查找入学审批表的中小学教师700多人。2010年,市史志档案局档案事业综合评估和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两项艰巨任务同时进行,局、馆各项工作都在加强,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网上公布前期档案保密鉴定工作,局、馆人员工作查考提供利用档案比较多。同时,2010年也是漯河市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和省级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相对集中的年份,因此,查档利用率较高。这恰恰印证了刘东斌先生在《档案利用和档案价值的反思》一文中的观点,即:档案凭证价值特征决定档案的利用率不会高,只要它的利用率高,都是发生了特殊情况。
3.1.1 从利用卷次上来看,利用卷次与利用人次成正比例函数关系。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馆藏档案利用过的总卷次为33905卷,占馆藏全部档案的24.5%,平均每人利用5.8卷次。利用卷次与利用人次基本上成正比例函数关系,利用人次多的年份,利用卷次也多,利用人次少的年份,利用卷次也相应较少。
3.1.2 从利用率来看,我馆馆藏档案利用率与同级档案馆和县级档案馆基本相同。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我馆馆藏档案利用率最高的年份为7.6%,最低的年份只有1.2%,平均为2.99%。馆藏档案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在各级档案馆普遍存在,如南阳市档案馆1995年至2004年每年利用的档案只占总量的5% [1]、唐河县档案馆20年的档案利用率有10个年度不足2%,3个年度不足1%[2]。
3.2 利用目的(图一)。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利用目的情况,笔者利用表一的数据把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经济建设、个人问题、宣传教育六种利用目的做成了曲线图。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六种利用目的曲线走势不尽相同。其中:
编史修志10年来的调卷量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编史修志是一项阶段性工作,2002年~2005年是漯河市编史修志高潮,高潮过后利用者渐少。
利用档案解决个人问题逐渐上升,特别是近三年调卷量已达千卷。这表明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在不断提高,群众利用档案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也有所提高。
工作查考波动较大,2010年达到峰值,为8806卷。
经济建设、学术研究、宣传教育曲线走势基本一致,除了2007年至2009年这三年趋势走高外,其他年份一直较低,究其原因是: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和漯河解放61周年,为了这两项大的宣传活动,特别是向社会广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市的发展变迁,寻访城市发展足迹,我馆配合市电视台、漯河日报社等有关媒体,联合举办了《大槐树寻根》、《30年记忆——老影像 新漯河》等系列采访活动,为其提供了大量有关领导视察、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档案资料。
档案的本质属性、馆藏档案结构不甚合理及档案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等有关因素又决定着档案为经济建设、学术研究、宣传教育服务的力度与编史修志、个人问题、工作查考相比一直处于较弱的位置。
3.3 四大门类档案利用情况。经统计,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我馆四大门类档案利用情况是:利用文书档案31268卷、利用科技档案56张、利用专门档案80卷、利用声像档案2501张,分别占馆藏四大门类档案总量的43%、1.5%、0.1%、0.6%,分别占利用总量的92%、0.02%、0.02%、0.74%。看来,文书档案的馆藏量和利用量都是遥遥领先,文书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仍未得到太大改变。其主要原因:一是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声像档案(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老照片)等地方特色档案馆藏量小,资源不足;二是地方特色档案征集力度不够,征集渠道不畅;三是社会宣传不到位,存在着即使馆藏有部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社会公众也不知道进馆利用的现象。
3.4 全宗利用情况。漯河市档案馆现存251个全宗,其中有104个全宗10年来从未利用过,占馆藏全宗的41%,利用率较高的全宗依次为知青办、劳动局、市政府、市委、政府办、市委办等较大的全宗,而罐头厂、防疫站、仪表厂、磷肥厂、百货站等撤、并、转企业小全宗档案10年来无人问津。
4 结语
馆藏档案利用情况统计分析,是档案馆利用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调整馆藏结构,探索新时期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的特点和规律,为档案界同仁在档案利用方面提供研究线索,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有着特别的意义。有必要将这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将档案利用统计纳入档案馆信息化基本应用范围之内,为当地档案工作科学决策和档案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程相山,王玉.南阳市档案馆1995年~2004年档案利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档案管理,2005(4):53.
[2]李宗富.唐河县档案馆和射阳县档案馆20年利用情况比较[J].档案管理,2011(3):56.
4.安全工作自检情况汇报 篇四
兰西镇
中
心
校
安全工作自检情况汇报
我校于4月28日接到教育局通知后,对此高度重视。我们立即召开了各村小学校长会议,会上传达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紧急通知》和县教育局的紧急通知,按“通知”的要求,对我镇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用火用电,师生在校和交通安全,值日值宿等安全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将责任落实到人头。4月29日,中心校成立了安全工作检查小组,组长李国辉带领各成员到全乡各村小学进行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各村小学能够按“通知”要求和中心校会议部署进行了逐项落实,做到了:(1)值日值宿轮流表上墙。(2)有值日值宿交接班记录。(3)数个装满水的水桶摆放在走廊两侧。(4)灭火器械摆放于办公室门后。(5)校内无食杂店。(6)各班都上了一节假期安全教育课。
5月1日,中心校检查小组临时抽查了中心、于
家、春岭、永丰等校值日值宿情况,无漏岗现象发生。
5月5日,中心校会同奋斗乡派出所对全乡各村小学进行安全工作大检查,无漏岗等不安全现象发生。
5.消防安全自查自检情况报告 篇五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五公司九直管部
消 防 安 全 自 查 自 检 报 告
魅力之城A2-1#地块项目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魅力之城二期A2-1地块 消防安全自查自检情况的报告
根据昆明市官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发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项目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消防安全自纠自查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我项目部组织对我施工现场和办公区、生活区、库房等消防安全进行了拉网式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
消防安全责任人:张德权、陈光体
消防安全管理人:陈开建、赵国成
消防小组责任人:陈立、刘建平、陈辉建、许发荣、华文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项目经理负责,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2、我项目部正在不断地完善消防基础设施。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和线路铺设也在不断地规范,疏散通道畅通,并安装了应急灯。同时,我项目部对现场的灭火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过期和报废的灭火器进行了处理,并及时更换了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灭火器。活动用房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程》(JGJ/T188-2009)的要求执行,且符合《昆明市建筑施工现场临时轻型钢结构装配式活动用房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
3、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重点检查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可燃物,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另外对以下重点场所更要加强管理:(1)电气焊割场所。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使用明火及电、气焊作业审批制度,并严格履行施工现场动火申请审批手续。进行电、气焊作业的人员持有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从事作业。焊割作业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对装过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及化学危险品的容器,焊割前应彻底清除。(2)用电场所。临时用电必须安装过载保护装置,施工现场动力线路与照明线路必须分开设置,并分别安装相应功率的保险装置。库房内严禁使用明火或高热强光源灯具,临时用电应符合防火规定。(3)宿舍。宿舍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乱拉接电线和使用碘钨灯、电炉等大功率电器;现已改用36v低压照明。
4、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首先要严格落实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氧气、乙炔瓶两者不能混放,焊接作业时要派一监护人,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防止焊珠四处喷溅;其次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刨花、锯沫、油漆下脚料等易燃、可燃材料,派专职安全员督促作业人员及时进行清理,集中场地临时存放、统一处理,严禁焚烧,临时堆场需设立防火标识,配置防火设施。最后要在工人宿舍、员工休息室、危险物品库房等火灾危险处设立醒目的严禁吸烟等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吸烟室或指定安全的吸烟地点。
5、实行严格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对工人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消防法》,一要明确消防安全负责人,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成立义务消防安全组织,负责日常防火巡查工作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停工前后的安全巡视检查,重点巡查有无遗留烟头、电火源、明火等安全隐患,为防患于未然。
二、突出重点,严格检查
1、设施方面:
重点检查我项目消防设施器材是否缺少、损坏及消防通道是否符合规定的问题。
2、施工现场:
检查整治我项目施工现场灭火器的放置,乙炔瓶、氧气瓶的存放及乙炔瓶、氧气瓶、使用时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3、区域方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主要检查了我项目的仓库、板材堆放区、木料加工区等易着火点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等问题。活动用房内严禁电线乱拉乱接,禁止使用电饭煲、电炉、电热杯、水乌龟等电热器具。
(一)严格检查,确保火灾检查不留死角
做到了目标明确。我们重点检查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防火巡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建筑消防设施、安全出口、安全疏散设施完好情况,火灾电源管理、员工消防培训情况。针对资产财务,我们重点检查了库存物资存放的消防重点管理。针对值班室、员工宿舍重点检查用火用电的安全情况。同时检查了消防器材的添置和更新,以及消防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二)强化教育,加大了消防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
我项目部正着手组织开展“消防演练”活动,通过主题活动来加强教现场所有民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在活动中要让民工知道如果发生火灾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自救,使其熟知基本的消防常识,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使每个施工作业人员都具备了火灾防范和处置的基本常识。
三、找查问题,狠抓整改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以及整改如下:
1、焊工在气割施工作业时,乙炔、氧气瓶安全距离不够;
2、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标示、标语牌不足;
3、施工现场部分灭火器存在失效(超充)和数量不足现象;
4、施工人员宿舍内是木制地板,属易燃物,工人有在宿舍内抽烟现象,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
整改情况:
1、施工现场的氧气、乙炔瓶必须按照规范必须保持5米以上距离,与动火点保持10米距离,此项工作已整改到位;
2、项目部立即制定关于消防安全的标识、标语牌,对需要的部位进行张贴、放置;此项工作已整改到位;
3、项目部物资部立即购置大量灭火器,对施工现场木工加工区、仓库、板材堆放区域内不合格的灭火器进行更换,对缺失部位进行补充;此项工作已整改到位;
4、要求各分包单位进一步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对工人在宿舍内抽烟进行严厉管理,将宿舍火灾隐患降到最低,此项工作已整改到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全民消防意识;定期、不定期认真开展好防火值班安全检查,永远杜绝火灾的发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魅力之城A2-1#地块项目部
6.档案管理自检自查的报告 篇六
市档案局:
根据市档案局xx要求,对照有关考核评分标准,我们对机关一年来档案管理各方面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检查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1、档案机构及管理制度方面
一是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机关全部档案。为落实档案管理有关要求,使档案管理过程中不发生丢失、损毁、调转、随意截留、销毁档案等现象,在往年工作基础上我们坚持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等各类档案全部集中统一管理,并根据需要重新调配人员,专职承担档案工作,实现了专人管理,且管理的条件安全,管理的档案完整。二是不断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各项管理,我们按照《档案法》有关规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机关《档案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销毁制度》、《档案安全防护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等档案工作制度,并在机关干部中认真组织贯彻和实施。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全局职工的档案意识有了新的增强,档案资料收集率也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机关档案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制定了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根据国家档案局第x号令,即《x》,以及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为使机关档案在归档及保管方面要求和标准更加明确,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认真制定并及时调整了机关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分类办法,从而为进一步加强保证机关档案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方面
一是加强了收集、归档工作。根据档案工作协作组要求,在上半年检查中,我们将收集的文书、科技、会计、声像等门类和载体文件进行了认真核对后上交档案室归档。据统计,档案收集完整率达到了99.8%以上,且标准率也达99%以上。二是加大了当年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力度。年初,主管局长专门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了今年的文件归档整理工作,在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约请市档案局的同志对我局档案归档及整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局的案卷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从而保证了当年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档案全宗卷。为了更清晰、准确地反映我局的历史变革,根据室藏档案修订并编制了本局全宗介绍及组织沿革。为查档方便,还建立及完善了各种检索工具,如案卷目录、全引目录、财务档案案卷目录等,并按全宗整理了本的档案。由于检索工作比较完整,使查阅档案资料更加方便、快捷,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档案保管与安全防护方面
由于我局自x年起,已将收集整理的各类档案全部转交市档案管理中心保管。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
为有效推进我局档案管理信息,在机关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局领导筹措了近x万元资金,购置了两台电脑、一台传真机,专供档案工作人员使用。目前我们用市档案局安装的档案管理系统,将档案全部建立机读目录,从而使机关档案工作迈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档案业务指导方面。
为使我局档案管理工作真正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并实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机关重新调整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局长x同志担任,成员由各处室负责人组成,名处室也同时配备了兼职资料员,从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格局。为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年初以来我们多次组织有关干部学习了档案法和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适时布置了有关档案工作方面的任务,并督促、检查了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还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如何处理好公文》及《公文处理办法》等专题讲座,并针对发文、行文和批文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进一步明确了文件运行程序。
总之,一年来我局档案管理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档案局的认真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许多不足,还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即要不断加大投入,又要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以使档案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地服务于机关职能工作。
为此,今后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着力加强机关档案工作干部的学习和培训。要适时组织机关档案员、资料员等有关人员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以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2、继续完善机关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7.档案自检情况 篇七
一、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2—2014年3年病案复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二、 结果
经统计, 2012—2014年全院共出院患者101995人次, 复印病案档案涉及9613人次, 复印量占比率9.4%, 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见表1) 。从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主要用途以报销凭证最多, 3年共5897人次, 其次是商业保险, 842人次, 再次是继续治疗, 566人次。
三、 结论
(一) 复印用途分析。1.报销凭证。复印比例最高, 3年复印量占比率分别为:61%, 61.3%和61.6%。报销凭证, 主要用于社保报销, 现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全民覆盖, 其中异地就医、慢性病住院、工伤治疗、大病统筹、生育等患者报销时需要提供住院相关诊断、治疗资料。因此病案档案为社保医疗付费审核, 社保机构对医疗服务指标进行质控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2.用于商业保险。这部分患者保险意识很强, 除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外, 还购买了商业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商业保险报销主要需要四方面的病案信息:病案首页, 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出入院记录, 病理诊断信息确认诊断、现病史和既往史;手术记录、耗材记录、医嘱信息反映患者的治疗情况。因此真实、完整、准确的病案信息是患者报销医疗费用, 也是保险机构前期参保核查、后期理赔的重要依据。从统计中可知, 病案档案复印逐年增加, 3年共复印842份。3.继续治疗。提出3年复印病案占4.9%, 5.8%和6.6%。这部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比较强, 为了保存自己的住院病案资料作为复诊、继续治疗时的依据及疗效对比依据或者为转院就诊的需要。主要复印各种检查报告及记录用药情况的医嘱单。4.医疗纠纷。随着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 近年来国内医疗纠纷越演越烈, 表现为数量激增、矛盾尖锐、索赔高额、处理困难。医疗纠纷的处理成为医患双方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心中的痛”, 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大焦点问题[2]。从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复印量占比率分别为:4.8%, 5.2%, 5.8%。5.社会医疗保障部门利用方面。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全面铺开, 利用病案档案信息进一步扩大。为落实医疗制度改革, 近年来, 社保部门利用病案信息调查某一时期的住院情况及医疗费用等医疗信息, 为核定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标准作参考。同时可以规范医疗单位的医疗行为, 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减少医疗费用不必要的开支。6.公检法。病案档案是具有客观、真实的原始资料, 是公民诉讼及司法机关作为调查、取证的重要依据。3年利用27份。
四、 讨论
病案档案利用已不单局限于医院医、教、研等工作, 它已从医院走向社会多个行业, 已从医务人员和病人走向社会的其他成员。因此病案管档案理工作者应从病案档案的广泛利用价值, 认识病案档案保护工作的意义, 从而努力做好病案档案保护工作。保护病案档案的意义在于, 在保证病案档案方便使用的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保护病案档案的完整性, 维护其原貌, 减少损坏程度, 以提高和保障病案档案的使用价值, 便于开发医疗信息资源。保障病案档案长久保存, 要做到防火、防热、防潮、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防虫、防温等。
(一) 病案库房内外的防火。病案库房应建立严格的防火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 并有专人做防火安全员。在病案库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电源、线路要经常检查维修, 工作人员离开库房时要切断电源;库顶应安装避雷装置, 防止雷击起火;病案库房应安装火灾报警装置, 消防设备要由单位消防员安防在库房的固定位置, 任何人员不得随意挪动。防火急救通道不得随意堆放物品, 要保持通畅。工作人员定期接受应急的灭火方法培训, 会使用灭火器。在火灾报警装置旁明示本单位消防电话及报警电话。
(二) 防水、防潮。1.房屋顶的防水。屋顶卷材防水:在屋顶铺设沥青油毡防水层。卷材防水层中起防水作用的主要是沥青, 油毡主要起骨架的作用。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 它富有黏结力, 有一定的弹性, 对酸、碱、盐的侵蚀有相当的抵抗能力。防水层中使用的沥青应具有足够的耐热能力;具有足够的粘着力;具有适当的稠度。2.库房外墙、门窗的防水和防潮。为了减少水或水蒸气对库房内的影响, 外墙应采取以下防水、防潮措施:墙体外表面抹一层防水沙浆, 以减少墙体的毛细现象。勒脚部位的墙体适当加厚, 外抹1:3的水泥沙浆, 以防雨雪侵蚀。沿外墙周围设一定宽度的散水坡和排水沟, 下雨时可将雨水迅速引离库房, 以防雨水经常聚集, 侵蚀基地和墙身。3. 库房地面的防水与防潮。地下库的防水与防潮:具有安全、防光、防尘、冬暖夏凉、库温比较稳定等有点。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就是潮湿。能否解决地下库的地面和位于地下部分墙壁的防水与防潮问题, 将直接影响地下库的使用效果。
(三) 防尘、防有害气体。要远离工业区和有腐蚀气体的工矿企业, 或烟尘污染较重的单位。病案库房要密封, 库房内要安装密闭的门窗, 阻止灰尘进入库房内。要净化库房周围环境, 尤其是对非活动库房, 更要注意防尘, 使病案档案经常保持整洁。
(四) 防光。1.病案库房的遮阳措施。病案库房的窗户要小而少, 并注意窗户的朝向。库房的遮阳可以采取内外遮阳和双层玻璃遮阳等措施, 把单层窗改成双层窗, 选用毛玻璃、花纹玻璃、吸热玻璃或茶色玻璃代替普通玻璃等, 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病案架上为宜。2. 减少病案档案利用过程中光辐射强度与作用时间。病案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必须注意防光, 应尽量避免在强光下长时间利用病案档案。利用复印技术复制病案档案时, 其曝光照度相当大, 会危及病案档案。要减少利用病案档案原件复印的次数。
(五) 防虫。1.害虫的种类。烟草甲虫:对病案蛀蚀为害, 能够钻进病案档案的装订处或凹陷、缝隙等地方, 最利于烟草甲产卵的地方是书的折页。档案窃蠹:又名书窃蠹。其幼虫破坏性大, 它在纸张上打洞为道, 可穿透整卷病案或整册图书。毛衣鱼:又称蠹。分布最普遍, 属全国性档案害虫。怕光, 平时隐藏在缝隙之中, 喜食淀粉、糨糊、照片、纸张等。书虱:又名米虱。主要为害粮食、胶质储藏品、档案、图书、动植物标本等。白蚁:主要对建筑物、树木、门窗、家具等木材、档案图书等有很大威胁。2. 害虫的杀灭。环氧乙烷:适于低温不使用的熏蒸剂。在空气中挥发快、易散毒、易燃烧、渗透力强, 易进入虫体, 起阻止蛋白质新陈代谢的作用而起到杀虫效果。溴化甲烷 (溴甲烷) :用溴化甲烷熏蒸档案, 扩散、渗透力较强, 不易燃烧, 不易爆炸, 对纸张、字迹无影响。溴化甲烷对害虫的各个发育阶段有较强的毒性, 它侵入虫体后, 因水解产生麻醉性毒物, 使害虫发生积累性中毒, 刺激害虫神经, 使之兴奋死亡。
摘要:本文通过对该院3年病案档案复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病案档案复印共9613份, 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病案档案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病案档案管理工作者应从病案档案的广泛利用价值, 认识病案档案保护工作的意义, 从而努力做好病案档案保护工作。保障病案档案长久保存, 要做到防火、防潮、防光、防尘、防虫等措施。
关键词:病案档案,复印,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中花, 王琼, 吴毅超.6365份病案复印相关情况的统计分析[J].中国病案, 2015, 16 (8) :6-7.
[2]沈慧, 赖秀江.医疗纠纷处理现状的若干思考[J].现代医院, 2009, 9 (11) :1.
8.档案自检情况 篇八
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档案;开放利用
Abstract:International business archives are of great historical and social importance an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company memory. At the same time, as a part of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tim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rchive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and social ident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pening up access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rchives from the drivers, challenges and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Meanwhile, some suggestions on opening up access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rchives are provided.
Keywords:International Business; Business Archives; Open up Access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贸易壁垒的消失,为企业活动向全球扩展打开了一扇大门。全球化和私有化使得很多社会力量不再集中于政府机构,先前依据信息自由法案可以获取的信息,现在掌握在私有企业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跨国公司不仅应该对其股东负责,还应该对那些可能受其影响,或者对其决策和行动感兴趣的人或群体负责。[1]因此,对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驱动因素
档案作为一种记录,记载了企业过去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决策,对集体记忆、个人记忆及社会记忆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许多跨国公司建立了档案设施,并向公众开放了他们的档案资源。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驱动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来自企业自身的考虑,二是来自外界的推动。
第一,跨国公司的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公众形象。有些公司因诉讼缠身或其他不良行为备受国际媒体广泛报道和谴责,比如媒体曾广泛报道福特汽车公司、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在德国的子公司可能与纳粹暴行牵连。这些跨国公司的应对方式可能不同,但开放企业档案信息会增强企业作为一个有担当公民的良好形象。
第二,档案信息开放利用有助于增强社会大众对企业的了解,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企业历史是提升跨国公司声誉、品牌和形象的强大工具。如果企业明白它对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历史的影响力,明白企业品牌对社会的价值,就会向社会大众开放企业档案。可口可乐、雀巢以及卡夫食品等餐饮公司都有建设完善的档案馆,并且都向外界开放利用档案信息。
第三,外部学者的研究需求和社会大众的兴趣也是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驱动因素之一。一些社会学者因为研究所需,或者公众出于自身兴趣,会向跨国公司提出利用档案信息的请求。而跨国公司对社会承诺要履行公民责任和义务,因此,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会向其提供部分档案信息。此外,企业还会因为外部对企业信息公开透明的要求而开放自己的档案利用。
2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工作的挑战
企业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领导的支持。高层领导的支持与企业的经济状况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若企业的经济状况良好,领导通常会对档案给予较大的经济支持,企业的档案开放利用工作通常也就做得好。当企业遭遇经济危机时,高层领导无暇他顾,作为非核心业务的企业档案工作也会面临风险。因此,如何让公司领导持续重视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经济支持,是跨国公司档案工作者今后面临的一个挑战。
现行文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过度积压问题,是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面临的另一挑战。企业开展文件管理工作仅仅是为了保存那些法律上要求保存的文件,对于其他资料通常置之不管或直接销毁,这就会造成整理和鉴定工作的积压,给检索和利用造成许多困难。企业在文件管理上通常采用零碎的办法,加之文件管理者缺乏文件保管的责任心,给保卫文化记忆的档案专业人员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当企业已经被另一家企业合并,企业的文件和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复杂。[2]
档案保管政策的缺乏也是横在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道路上的一道难题。企业文件的管理滞后于公共文件管理。公共文件的管理受益于国家档案馆或其他文件和档案管理权威机构出台的各项标准和指南。企业文件管理政策的重点是依法保管的文件,主要是财务类文件。而对于企业的证据型文件,有些企业并未意识到其历史价值,因此会按惯例销毁这些文件,这就可能给未来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利用档案信息造成困难。安然(Enron)事件(是指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案)以及相关丑闻和帕玛拉特(Parmalat)事件(是指2003年发生在意大利乳品巨头帕玛拉特公司的财务丑闻),使全世界的文件和档案管理者明白了文件保管对大型机构有效管理、责任行使和企业透明度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文件保管的相关指南却少之又少。现有的指南主要是侧重文件的合法性方面(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美国立法机构根据安然有限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等财务欺诈事件破产暴露出来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题所立的监管法规),这就给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法规制度
尽管许多跨国公司开展了档案工作,但他们的档案并非一直对公众开放,这其中法规制度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没有任何国家或国际法规强制要求企业开放其历史或现行文件。现有的法律大都仅涉及政府机构的信息公开方面,仅有《南非信息自由法案》延伸到了企业信息开放利用方面(2000年的《南非信息自由法案》中作了一项特殊规定,如果私有部门的文件对人民权利的行使和保护有价值,那么个人和政府机构可以利用这些属于私有部门的文件)。在安然集团和帕玛拉特集团的财务和管理丑闻之后,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欧盟的八项公司法指令增强了对财会信息披露的要求。对公司可持续发展以及私有部门社会影响力的关注,推动了企业信息披露方面的国家和国际法规的出台,如环境信息(《奥尔胡思协议》)、营养标识以及化学物泄漏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没有任何跨国公司档案和文件信息获取的综合性制度。现有信息利用的规定并不强制要求企业披露信息,正如福德(Fode)和芬克(Fink)所言,现有的法规要求太过保守,“或多或少局限于高层决策的内容和信息”。[3]
档案开放利用法规制度的缺失不仅影响跨国公司众多档案的对外开放,还影响着已开放档案在利用法规方面的多元化。根据笔者针对50个最大的跨国公司网站和企业档案馆名录所作的综述中,30家企业里只有4家在其网站公布了其档案的开放利用政策。许多没有公开档案利用政策的企业表示,可以按照研究者的需求向其提供相关的政策信息。这30家企业中,大多数表示在档案开放利用方面有所限制,利用者通常只能通过约定获取档案信息。
4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途径
第一,公众想利用跨国公司档案信息需要经过一番研究探索,通常会先了解其保存在什么地方。公共机构的档案按照法律规定要存入国家或地方档案馆(以下称为公共档案馆),而跨国公司档案如果保存起来并开放利用,就会散布在不同的地方。一些档案可能保存在跨国公司内的总公司或下属公司;有些跨国公司档案则可能保存在经授权的档案机构中,比方大学档案馆、研究机构或遗产基金会(以下称为企业档案室),例如:墨尔本大学档案馆、格拉斯哥大学档案馆和企业文件中心等。还有的档案可能作为国家或地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保存在法律授权可以收集个人档案的机构。当一个企业被合并或兼并后,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就变得愈发困难。大多数情况下,这部分档案会转移到新的企业,但也有时候这些档案会保存在某个企业档案室或公共档案馆中。
第二,跨国公司档案工作者意识到其档案的复杂性,制定了企业档案馆藏指南,方便用户利用档案信息。通常情况下,用户可从四个不同方面获得研究帮助:一是企业档案机构的研究成果和网站(西门子公司和宝马汽车公司档案馆网站);二是(企业)档案馆协会的研究指南或登记簿(如,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编制的《美国和加拿大企业档案馆名录》、英国企业档案馆理事会编写的《企业档案馆名录》);三是公共档案馆协会制作的企业档案馆研究指南或登记簿(如《澳大利亚档案馆名录》、《丹麦国家企业档案馆指南》、《英国国家档案馆企业历史起源》);四是企业档案室的研究成果(如班森福特研究中心、哈佛商学院商业收藏、《墨尔本大学档案馆收藏指南》)。
第三,为改变跨国公司档案开放利用的现状,国家企业档案馆协会和社会团体还积极参与了对跨国公司档案利用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制定企业档案管理指南,给企业提供建议,在提高档案开放利用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企业档案馆协会还与国家档案馆相互协作,研究出合适的策略,让跨国公司领导明白他们有进行档案保管和开放利用的义务。
第四,作为社会文化遗产的保管者,企业档案工作者、公共档案馆工作者、企业档案馆协会领导以及企业档案室领导与社会决策者进行了对话,共同商议企业档案保管和开放利用的策略。近来,在英国国家档案馆、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以及英国企业档案理事会等机构的支持下,英国启动了“企业档案国家战略”。作为英国企业档案的重要进展之一,该战略“旨在提升企业档案的形象,确保其既能为企业所用,也能为研究所用,并且馆藏能体现未来英国经济活动的多元化”。[4]
5结论
跨国公司档案信息开放利用是企业透明度和理解现代历史的需要,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档案来评价跨国公司档案对社会的影响。此外,通过利用档案,普通公民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在和过去的事件;利用现在和过去跨国公司的活动信息来帮助他们作出有关就业、消费、土地或家庭采购方面的决定;他们可以了解到跨国公司的更多信息,包括公司历史、公司对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和贡献,以及公司、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对于跨国公司自身来讲,开放档案信息利用有助于推动积极的社会参与、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衡量企业的业绩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开放企业档案是好事。正如莱斯利·里士满(Lesley Richmond)所言,“不了解企业就不了解20世纪和21世纪的现代社会”。[5]
注:本文编译自The Valu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rchiv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rchives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Shaping Cultural Identity,作者为荷兰学者Ineke Deserno.
参考文献:
[1]Calland R. Prizing open the profit-making world[M]//Florini A. The right to know transparency for an open worl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271~302.
[2]Fode H, Fink J. Business archives in Scandinavia[J]. Arch Manuscr, 1999, 27(2): 54~67.
[3]Fode H, Fink J. Business archives in Scandinavia[J]. Arch Manuscr, 1999, 27(2): 54~67.
[4]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UK. National Strategy for Business Archives (England and Wales)[R/OL], 2009-07 [2014-12-25].http://www.businessarchivescouncil. org.uk/materials/national_strategy_for_business_archives_1.pdf/.
[5]Richmond L. The memory of society: business[J]. Comma. Int J Arch, 2002, 1-2: 113-119.
【档案自检情况】推荐阅读:
档案行政执法自检自查10-29
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自检自查的报告08-29
个人自检自查情况报告08-20
建筑管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自查自检报告08-18
各类档案归档情况06-19
人事档案整改情况总结06-18
档案执法检查情况记录12-10
党员档案材料完整规范情况检查07-07
档案保管工作自查情况总结 文档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