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思路探

2024-09-15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思路探(精选6篇)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思路探 篇一

总体而言,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被重视。主要表现在:

1.1 实物资产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行政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往往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一般只设置总账,没有设置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购置的资产不及时入账,不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资产的管理也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行政单位实物资产账实不符,大量实物资产游离于账外,正常资产处置无法下账,不正常的资产损失也无人追究责任。

1.2 实物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目前,行政单位实物资产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同程度存在着浪费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购置固定资产不讲求效率,很少评价资金效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导致固定资产配置和布局不合理,缺乏共同配置、调剂使用机制。部分单位对办公设备一味求全、求新,部门、科室之间相互攀比,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浪费,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1.3 对资产疏于维护保养:行政单位对资产进行保养、检修、维护不及时,致使许多资产无法继续使用或超常规、破坏性地使用,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影响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1.4 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有的行政单位将自己使用的资产诸如房屋、车辆等对外出租,收取一定的租金,用于改善单位的办公条件和职工福利等。有的单位虽然对大宗设备以公开拍卖方式统一处置,但低值易耗品的变卖没有进行有效管理,造成这部分资产出现流失和损失。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思路探 篇二

(一) 主观忽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 往往将行政管理作为重点, 一些单位存在模糊战略发展目标的现象, 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方向不明确。例如,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往往主观忽视无形资产管理, 且未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 同时也未对会计科目设置进行完善。

(二)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时, 其方法较为落后, 也不能够将实物管理原则充分应用在其中, 使得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流于表面。同时, 由于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机构的配置比较松散, 常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例如, 重视购买环节, 主观忽视资产后期管理, 且存在严重的重复性购置现象, 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三) 国有资产管理流程欠缺

国有资产处置报批手续相当繁琐, 财务人员大多不愿主动处理, 导致在进行国有资产出售、转让及相应处理时, 未能根据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汇报。同时, 针对这类资产, 并未实施资产价值评估, 而是直接进行私自转让、变卖,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相关产权在变动过程中发生大量流失。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 由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缺陷, 常常导致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

(四) 约束机制缺失

现阶段,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比较高效的约束机制, 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约束机制, 但是并未对其进行深化, 进而给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影响, 财政部门监管不到位。同时, 沿用传统记账方式, 导致国有资产记账状态与实际不符。另外, 受到单位内部机构编制及人员岗位设置的限制,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化严重, 导致国有资产使用、处置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

(五) 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要求计提折旧, 导致大部分单位未对新购入资产建立卡片, 且没有明细账。同时, 会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 会计核算水平较低, 从而使国有资产后续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没有详细的账目、没有详细的资料, 且缺乏盘点, 久而久之形成烂账、坏账。例如, 资产只有增加没有减少, 可导致账实严重不符。坏损到期资产未进行有效清理, 导致虚列资产。

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一) 提高思想认识, 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

国有资产管理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对财务管理进行完善,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为此, 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 要逐渐应摆脱行政命令的约束, 进而淡化行政性管理, 突出战略发展目标。首先, 要提高对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转变传统观念, 为资产管理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其次,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 要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符, 并在此基础上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再次, 明确单位发展目标, 转变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例如, 针对无形资产管理, 应加以重视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并进行核算, 明确资产流向。

(二) 完善制度建设, 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目前,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是在上级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引导下开展国有资产管理, 这样能够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取得比较良好的管理成效。但是, 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导致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出现滞后。因此, 要在内部建立与国有资产实际管理相符的制度, 并在实践工作中进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中长期管理目标, 在符合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前提下, 对相关管理岗位进行优化。同时, 在单位内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 但要注意其应与实际匹配, 并与岗位职能相统一。

同时, 对单位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分解, 在全体职工中贯彻管理理念、目标及执行方法, 使国有资产管理满足发展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制度, 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例如, 制定国有资产购买、处置环节相关标准, 减少重复购置现象。同时, 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 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动情况及主要流向, 对资产进行动态化管理, 进而保证资产统筹、配置合理, 逐渐实现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三) 重视管理流程, 促进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

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流程,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突出其重要作用。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计划, 并对管理质量及管理效果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发现问题后, 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整改。与此同时, 资产管理流程要具备动态性和变化性,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评价指标更具针对性。对于国有资产浪费、闲置等现象, 要严格按照规定及时进行整改, 将设备、材料等闲置资产按照相关程序上缴至政府财政。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效率, 应对国有资产的预算执行情况开展评估, 进而减少资产浪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审核和调整时, 要严格按照单位预算管理要求, 使预算行为能够充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工作中发挥约束力。同时, 在单位内部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密切关注国有资产构成、分布情况, 并重点监督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 可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明确的固定资产总账, 当然也包括各项明细账。定期开展实物资产管理、盘点, 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置换等问题, 防止国有资产在此过程中出现丢失或损毁, 避免长期挂账现象, 保证账实相符;对外, 在单位决算公开的同时, 应进行重大、重要资产公开, 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 让人民群众来监督国有资产情况。

(四) 健全约束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内控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 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 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渐向规范化、制度化及严谨化方向发展, 为资产管理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同时, 加强经济管理, 可完整清楚展示物资管理情况, 使单位管理者明确财务运行状况, 进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约束机制下, 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人力成本、财物成本, 并确定核算对象及成本支出范围, 保证资产分配正确、合理。

(五) 加强基础工作, 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教育与培训, 经常组织学习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相关的会计知识及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政策, 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工作考核, 财政部门应简化规范国有资产处置流程并加大业务指导和监督力度。通过检查, 促进各单位财务规范, 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服务水平, 是检验我国行政管理部门服务质量的标准, 也是其工作效率的直接外在体现。为此, 我们应以战略角度作为主要出发点, 不断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目标进行强化, 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方法, 使其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佟红英, 费建英.全成本核算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 2014, (8) .

[2]马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的构建和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 (3) .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思路探 篇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对接;优化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以实现发展目标为根本目的,对各种业务活动以及资源进行科学估算和有序组织,并按照业务发展需求进行分配和管理的活动,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专门针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财务活动,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实现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对接,发挥不同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提高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效益,全面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对接步骤及重要性

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人员,为对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到预算管理范围内,探索一套科学、完善的对接体系以及制度。最后需要不断优化对接体系,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形势和经济体制变化,对对接体系和制度重心适当的调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对接,可以更加全面、详细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对各项资金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控,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益、节约国有资产使用成本,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推动节约型政府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使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对接,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提高了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实现了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同步协调,加快了公共财政改革步伐,对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的现状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思想,对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不够深刻,无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形成账外资产,导致资金实际利用情况与预算编制存在较大出入,影响对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购置资产时没有进行科学规划,造成部分资产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大量的资金,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流程过于陈旧,已经跟不上当前发展步伐,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一些单位的预算部门和资产部门没有进行岗位分离,管理职权划分不清,容易造成工作推诿现象。此外,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在工作流程上较为复杂,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协调,监督力度不足,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3.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资产具体配置不够明细,缺乏可靠的参考依据,降低了预算的精确性。同时,部分行政事业的财务人员专业性和责任感不强,加上预算编制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所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无法如实反映全部资产配置情况,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4.资产收益管理力度不足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国有资产收益的物质基础,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将该部分资产考虑在内,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将该部分资产纳入到预算编制范围内,出租、出借、转让等随意处置现象比较常见,无形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容易引发贪污腐败现象,不利于廉政风气的建设。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的优化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对接,首先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从而将工作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转变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思想,将对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落实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逐步实现对接。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专题会议等形式,使单位员工认识到对接工作的本质含义及重要作用,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参与、配合对接工作。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确保对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资产配置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加强资产控制力度,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同时,还应该对实物资产费用标准体系进行细化和完善,采用分类分项定额标准,提高资产定额的科学性及精确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职权和责任,保证资产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及有序性,一旦发现越权或不负责现象,应给予严肃处理。

3.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要想保证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良好对接,就需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为对接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以规范的资产配置标准为规范,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各项业务工作需要配置的资产类型、数量,制定科学的资产采购计划,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浪费现象。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4.强化资产收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强化资产收益管理意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将国有资产收益考虑在内,保证预算编制内容的全面性及科学性。其次,根据资产配置标准及定额的制定,对各项资产进行科学配置,并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别管理。最后,当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理时,需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对其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当前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强化资产收益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顺应了我国当前经济体制发展,能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研究——基于系统论视角[J].财会通讯,2014,(26):50-52.

[2]刘海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153-154.

[3]马重阳.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中的问题及解决[J].经营管理者, 2014,(20):77-77.

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思路探 篇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资产在保值和增值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其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并未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及非经营性资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公共事业发展、科研等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71-02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范畴。要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就必须准确理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内涵。根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办法,其对资产的解释为: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及使用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类经济资源的总称,且该资源为国家所有,则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既包括其组织、运用国有资产带来收益而形成的资产,也包括财政预算资金、国家拨款等形成的资产,此外还有接受捐赠,以及法律确认的国有资产。按照使用单位的性质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可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资产价值形态来看,事业单位资产可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本文所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对资产的综合研究,侧重于资产的公共性和收益性。改革开放以来,重分配、轻管理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家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条例,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资源,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但资产管理问题始终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一大顽疾,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无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何处,都属于国家财产,使其保值和增值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片面地认为资产管理工作是领导的事情,而与个人无关。重采购而轻管理的现象尤为突出。一些人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视为领导及少数管理者个人享受的物质条件,在未经过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随意购买昂贵的器材、办公设备、固定资产等,造成国有资源的错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受利益机制的驱动,人为扩大单位财政预算,这必然增加国家财政负担,也使得国有资源配置失衡。更有甚者,在资产招标上做手脚,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二)管理主体不明,职责划分不清

长期以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哪个上级单位来管理,以及管理职责的划分,一直未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直接由中央所管的行政事业单位,其资产管理由国务院下属的机构来负责,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分类实施差异化管制。但对于那些由各省市自行管理的事业单位而言,则不在上述机构的管理范围之内,这些单位只对本机构内的资产进行管理,但缺少上级部门的直接管理和监督,显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此外,资产管理职责的划分也不够清晰,往往只是规定了由财会部门来负责,却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于遵循什么管理原则,以及按照哪些程序进行资产管理,都未进行明确规定,使得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相关责任人。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目前,一些地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这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究其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配置不均衡。例如,在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的配置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将多余的房屋或者办公用地租赁出去,而另外一些单位则存在办公场所拥挤或是缺少办公场所的问题,因而不得不向外租借。二是个别事业单位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到位,在没有经过充分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过多配置了金额较大的办公设备、基础设施等资产,造成该部分资产不能服务于正常业务,而出现闲置的现象。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构缺少对国有资产的梳理和分类管理,不利于资产流动和共享,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四)国有资产的流失难以遏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如资产的购置、后续维护、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流失的问题。资产购置环节的流失主要是由于购置过程缺乏民主决策,再加上部分资产购置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或是决策失误,甚至个别人以权谋私等原因,必然会增加单位的资产购置成本,造成资产的隐性流失。资产在使用环节的流失,则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中,资产的损坏和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但单位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却不追究责任,甚至擅自做主,冲减资产账户。资产处置环节的流失更为严重,一些单位只是遵循??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而资产管理人员产权观念淡薄,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往往曲解政策,钻制度的漏洞,恶意串通,便宜变卖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晰。因此,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避免资产错配、中饱私囊等问题,就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一方面,在选聘资产管理人员时,要选择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且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要求其能够自觉抵御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使其在资产管理中独立决策,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等后续教育方式,使资产管理相关人员从本质上认识到资产管理工作是事关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并在潜意识里形成独立、公正、清廉的工作作风。此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兢兢业业、秉公办事的工作精神,树立资产管理的好榜样,通过学习先进人物及事迹,促使资产管理工作风气的净化。

(二)明确管理主体与职责划分

首先,要?π姓?事业单位类型进行划分,明确其上级管理主体,并加大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不论哪一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应明确其上级资产管理单位,而管理单位则要将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计划之中。其次,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责任制度,明确职责划分。一是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当作为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从宏观角度把握本单位资产管理整体情况。二是要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责任制度。要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涉及的环节,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及相关责任人,做到环环相扣,事事有人管,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三是采用适当的约束激励方式,将资产管理成效纳入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之中,并作为其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的参考依据,从而使资产管理责任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三)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形成调剂共享机制

首先,要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的清理与核查,并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台账。实际管理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资产管理处室应设立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总台账,并由专项资产管理科室负责建立相应的分管台账,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则需设立资产的明细台账。这主要是为了梳理现有资产,并对资产从开始使用到最终报废的各个环节予以实时跟踪,以便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其次,可尝试建立资产共享、调剂、转让平台。一是可以建立公物仓,将各单位闲置的、罚没的资产纳入公物仓集中管理,其他需求单位则可以通过申请的方式调拨闲置资产,使得物尽其用。二是对于大型机器设备或高价值科研设备,可以纳入资源共享平台,从而提高该类设备的使用频率。通过有偿使用的方式可以使设备所有权单位获得一定程度的补贴,降低其管理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财政资金,一举多得。

(四)加强内外部监管,防止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以及个别人经不住利益诱惑而导致的。因此,采取适当的内外部监管措施,是改变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强内部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应成立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该部门直接对上级单位的资产监管部门负责,避免了本单位领导发号施令,授意资产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进而使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产权登记,确保国有资产在购置、使用、后续维护,以及处置等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要加强外部监管。通过国家审计署等相关机构,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审计力度。对于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政管理人员,一经查实,必须严厉惩处,情节严重的则要移交法律部门处理。此外,可以借助信访、纪检、媒体,以及群众监督的形式,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5.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思路探 篇五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办公、科研及其他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的效率,构建节约型政府,树立廉洁奉公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英文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Abstract The fix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unit is an unit to transact, research and other businesses develop of the important material promise and strengthen th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of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unit, for exaltation the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unit fixed assets make use of of efficiency, set up an economy type government, set up incorrupt receive male of the social image has important meaning, this text manages to the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unit fixed assets medium the existent problem carry on concrete analysis combine at this foundation up put forward the counterplan of strengthening the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unit fixed assets management.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unit Fixed assets Problem Counterplan

目 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1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一)资产购置存在漏洞„„„„„„„„„„„„„„„„„„„„„„„„„„„„„2

(二)资产使用问题较多„„„„„„„„„„„„„„„„„„„„„„„„„„„„„2

(三)资产处置不够规范„„„„„„„„„„„„„„„„„„„„„„„„„„„„„3

(四)会计核算存在滞后„„„„„„„„„„„„„„„„„„„„„„„„„„„„„3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3

(一)、管理机制仍不完善„„„„„„„„„„„„„„„„„„„„„„„„„„„„3

(二)、管理体制仍需理顺„„„„„„„„„„„„„„„„„„„„„„„„„„„„4

(三)、管理过程亟待规范„„„„„„„„„„„„„„„„„„„„„„„„„„„„4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4

(一)从思想认识入手,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4

(二)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障碍,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4

(三)从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4

(四)从监管和执法入手,将问题消灭于萌芽,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4

(五)从人员培训入手,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5 【参考文献】

1.苏文胜,王巧丽;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 2.刘晓北;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J];财会研究;2006年03期

3.肖成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年07期;4.王 建;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潍坊教育学院院报;2009年03期;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陶 波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出售等方面进行控制监督和考核,提高使用效率。但由于政策性因素及单位内部自身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严重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因此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好的实现公共财政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第35号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第36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资产购置存在漏洞。由于审批单位和使用单位间的管理脱节,监管机构不可能详细了解使用单位资产的实际状况和具体用途,“架空”审批权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利用专项经费,以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或指挥部等名义脱离财政部门监督,在原有办公设备和专业设施比较齐全的基础上,大量购买,借机更新换代原有办公条件。尽管财政部门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避免浪费,但由于资金控制权仍属于预算单位本身,尽管《两个暂行办法》实施多年,但是有些预算单位的负责人把握政策性能力欠缺,利用预算资金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甚至没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监管,直接购买固定资产。有些预算单位在预算资金比较宽裕的状况下,通过购买固定资产来花掉当预算结余的情况屡有发生,重复购买、大量采购、超规模购买等现象自然应运而生。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时仍存在一些漏洞。某些地方在谈判小组的选择、标书的撰写上不够规范,导致人为因素加大;一些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分解采购规模,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但在具体执行时力度不够。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人情采购”等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依然存在。盲目采购、攀比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在个别地方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固定资产违规购置、采购成本增加,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资产使用问题较多。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重行政轻管理的指导思想,内控制度又不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粗放型的,账、卡、物三方面不是缺一就是少二,很多会计人员只起了记账的功能,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二级明细科目的汇总数,至于具体的实物是什么、由谁具体负责资产的安全等问题大多成了糊涂账。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入账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责,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也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有关各方处理问题的基础。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者由非专业人员参与管理,账实不符成了必然。如单位购置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 3

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账外物资游离于管理之外;单位处置固定资产不核减或不及时核减,早已经报废的资产长期挂账,虚增资产的价值。

(三)资产处置不够规范。为了防止行政事业单位任意处置固定资产,达到能从宏观上调剂资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以及加强对处置收入的管理,《两个暂行办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处置价值有规定限额,未经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批准不得自行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但由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信息沟通上的问题,处置资产不上报、处置收益不上交的现象时常发生,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早已私下处理了,未办理任何核减手续,导致财务人员无法调整账务,造成账实不符,至于处理后的收益,则形成了单位“小金库”。

(四)会计核算存在滞后。

1、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2、会计核算不准确。购入固定资产或改扩建固定资产只按发票买价入账,实际支出的运杂、保险、安装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人为缩小了固定资产的价值;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借款利息及有关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记入当期事业支出,违反了借款利息资本化原则的;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流失;已投入使用但尚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有的甚至一拖数年,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应据实入账的报废、损毁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造成这些固定资产有账无物。

3、不计提折旧,虚增了净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中不计提折旧,却设置了“固定基金”科目以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归宿,明显虚增了净资产。

4、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差,一些用公用经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都是借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科目,没有同时按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导致账实不符。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管理过程中的缺陷,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管理机制仍不完善。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资产使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滞后、浪费严重。资产处置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监管措施,致使随意处置、随意核销的情况屡禁不止,资产流失、资产浪费的问题较为普遍。现行的会计制度漏洞较多,亟待完善,如会计制度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监管制度不完善,约束力度不足,尚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既难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难以有效的查处违规违纪。

(二)、管理体制仍需理顺。在管理机构上,有的地方归财政部门管理,有的地方归国资部门管理;有的单位内设有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更多的单位则采用兼职。在管理职责上,部门间条块分割、责权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三)、管理过程亟待规范。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仍有待加强,监管内容应更加全面,监管程序应更加规范,监管过程应更加透明。社会化监督工作亟待开展,单一的垂直化部门监管存在较多弊病,社会化监督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全社会的认识有待提高。必须克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倾向,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认识程度, 必须规范和强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开支不断增加、地方性政府的债务负担也逐渐加大,如何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开支,进而减少行政成本也成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并使国有资产可以有效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从思想认识入手,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单位的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组织人员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

(二)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障碍,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由于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变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方面反映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或资产贬值等原因引起的价值减损,准确地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运营状况;另一方面反映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价值补偿,即单位对购置一项新资产的资金积累和来源,以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真实变化情况;在会计核算的帐务处理上可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累计折旧”等科目,使折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类项目中结合,直接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年末净值。可避免造成账实、账卡不符,滥用“折旧”的名目“冲账”,使国有资产流失;增加“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三)从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的入账手续,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固定资产的台账,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确保本单位资产安全、效益和完整。提倡单位领导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让主要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在调离时,也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这样可以将单位领导在任职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

据。

(四)从监管和执法入手,将问题消灭于萌芽,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主管部门或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不能出现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

(五)从人员培训入手,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 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奖惩分明。

1、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

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会计职业判断,恰当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单纯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所以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保证其独立于其它职能部门,以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是否有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否有效实施的关健因素。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审核单位会计账目外,还应包括稽核、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单位内部各组织结构执行指定职能和效率,监督单位业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并向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更完善的内部控制、纠正错误的建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处理单位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单位领导人要积极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自觉服从监督,同时帮助审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和干扰和压力,从而达到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保护国有财产的完整。

4、应用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的使用和增减变动情况,同时便上同级财政及上级部门掌握信息,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走向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苏文胜,王巧丽;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

2.刘晓北;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J];财会研究;2006年03期

6.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思路探 篇六

对于我国广大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固定资产是帮助其完成各项计划、任务的重要物质条件,唯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固定资产的核心作用。 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来看,固定资产管理属于公共财政管理的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 固定资产规模也日益增大,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固定资产管理已然是公共财政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财政管理、完善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行政事业单位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客观来看,健康有序的管理机构才能够引领社会发展, 鉴于此,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保障国有财产安全、 完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和谐、 有序社会的内在需要。 由此可见,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竞争环境有着积极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够重视, 管理机构建设滞后,导致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明显漏洞, 不仅缺乏专职管理部门,同时仅有的管理人员也存在专业水平不足,职业道德不过硬等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中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学习, 经过多年的工作,也只能是一知半解。 就现有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往往由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共同管理,很多职责和权限存在重合的地方,权责划分不明,也导致责任难以具体落实。 此外,一些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人员只是兼职从事该项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和体系不甚了解,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难以做到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 二) 缺乏规范的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资产管理执行不力

一方面,对于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未设立专门的岗位,也未对此项工作设置专门的工作标准与要求,导致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发生变化,但是却没有第一时间完成记账;建设项目竣工之后也没有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竣工结算等等。 在很长一段期间内,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并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彻底的清理与检查,两个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核对,导致固定资产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不高。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还会存在账实不符等基本问题,资产管理者本人可能都难以梳理好相关数据。另一方面,虽然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较为科学、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单位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给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要的关注度,导致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很多很好的管理措施并没有在实际业务中落到实处。

( 三) 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建立起健全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导致资产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如果单位没有针对固定资产购置、 入库、 领用、使用、保管等环节建立规范化制度, 或者没有实际执行, 那么固定资产流失就可能在上述各个环节中发生。 具体来说,如果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中, 不坚持政府采购, 未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讨论, 那么单位所购买的固定资产很有可能质量差、价格高; 如果发生的固定资产使用环节中, 那么容易出现丢失、不当毁损等情况,甚至对一些还不需要进行报废的资产做提前更新,导致大量资产被浪费,降低资产的使用效率; 如果发生在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 一些单位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报送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也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资产评估工作,对固定资产实施低价转售、无常出借,导致固定资产大量流失,甚至还会滋生贪污腐败的情况。 除此之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采用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由于在处理过程中各项手续交接不清,也容易引发固定资产流失问题。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 一) 转变管理理念, 树立固定管理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单位负责人,对维护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固定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要转变过去不正确的思想,摆脱过去重钱轻物的理念, 严格按照国家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具体要求, 落实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单位负责人要科学设置组织机构、 做好人员配备,以便将具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同时组建一支专业素养高、 职业道德过硬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并定期对有关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将员工的权责范围清晰划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另一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还需要重视对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培养。 单位可以通过开展继续教育课程、讲座交流等活动,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 确保其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维护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使用、保管、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与完整,杜绝固定资产的流失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具有较强的政策性,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国家管理政策和制度,及时调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专业信息, 保持不断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习惯。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较为细致的工作, 需要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 唯有如此才能减少失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

为了更好地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尽快建立起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当主动履行对管辖范围之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采取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将最终考核结果同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政绩考核有机结合,对其中的高风险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尤其针对一些非经营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照程序严格报批,相关收入也应当交由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必须严格按时、足额上缴,实行“收支两条线”。 通过对上述工作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一旦出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揭露。

( 三) 建立健全针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对于专职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 要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 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将每一项工作具体落实到专人,从而形成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的专业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增强合作,减少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漏洞的几率。 其次,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有关账户的清理与检查, 对于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 应当及时完成验收、入账。 对于相关管理措施,需要严格执行,切记出现“讲形式、走过场”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 最后, 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继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财产清查制度, 严格规定具体固定资产清查时间、人员、方法、结果处理等内容。 需要在财产移交制度中明确,一旦单位领导人调任, 离任审计完成之后所交清的全部资产, 都应当通过资产管理人建立相应的资格管理档案登记。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程度高、 系统性强的工程,涉及到后勤管理、基建服务、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自上而下的共同参与才可能达成目标。 由于较强的技术性,固定资产管理应当配备专业技能过硬、职业责任心强、 精通计算机操作的专业人员,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效果,确保各个部门日常业务的顺利发展。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步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将把重心放到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在这一背景下,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疑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摘要:固定资产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类经济业务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中比重较大,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业务的开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现都将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步步深化,其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会计核算不完整、制度建设滞后、监管乏力等问题,亟待采取针对性措施早日解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文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控制及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06).

[2]朱勇.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

上一篇:对待员工犯错下一篇:某市审计局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