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精选14篇)
1.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一
Section B 1a-1d
张红燕
Teaching Aims:
1.Students can tell stories by listening and speaking.
2.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realize competition make one’s way by the side of
Animal Helpline
Teaching Important:
Students learn to tell stories.
Teaching Difficul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story by listening.
Culture focus:
Students like to tell stories.
Teaching steps:
Step1(复习,导入)
1,课前放音乐《昨日重现》让学生感知歌曲是谈论过去。
2,做一个采访,老师先给一个例子然后让学生去问答
3,What were you doing at ten yesterday evening?
I was…(2minutes)
Step2 (通过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学生更好地复习when和while的用法
四人一小组,其中一人是警察。通过询问其他三人上周天的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找出撒谎者,每个小组给一张纸条上面写有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自己在做什么。(场景:in the park,3minutes to prepare.)
D: Where were you at 11:00 am last Sunday?
A: I was in the park.
D: What were you doing there?
A: I was flying a kite.
Step3(学习讲故事)
老师先给个例子,然后让学生仿照例子,根据图片讲。
At ten yesterday
I was late for a party.
I was late because I had a math class.
When they were having a party, I was having a math class.
Step4 (根据所给图片讲故事,为下面的听力做准备)
让学生谈论图片,引出听力所需要的短语。
Step5(听力训练)
1,听听力回答问题。(听力材料放两边)。
(1).Who were in the conversation?
(2).What event happened at the school yesterday?
(3). Who missed the event?
(4). Which team won at the event?
2, 听听力排序(材料放一遍)。
Step6 讲述听力材料的故事
1, 让学生朗读听力材料然后根据内容讲故事
(1). Who were in the conversation?
(2). What event happened at the school yesterday?
(3). Who missed the event?
(4). Which team won at the event?
2, 四人一小组,每人可以说一个句子,讲述为什么Kate错过了篮球赛。
3, 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单个讲故事。
Summary 1,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的是通过听说练习,学生能够用过去进行时讲述过去的事情。
2 能够听懂听力材料里的故事,并把握关键信息。
3 掌握新的单词和短语。
Homework 1 Use when and while to write a short story
2 Listen and retell the story in 1c
2.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二
《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读的五级目标前3条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教育部2012) 。从阅读教学现状看, 存在着诸多由忽视文本解读或者文本解读不到位而引发的教学失误及低效现象 (顾敏2014) , 如脱离文本讲解语言知识, 文本信息处理零散, 文本中的文化因素被忽略等。教师“包办式”的讲解代替了学生参与式的学习, 学生难以深入文本、挖掘内涵、享受阅读, 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杨延从2013) 。因此, 这里希望运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实践方法,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三点一线”文本解读理论框架
英语阅读文本是教学的载体, 它承载着话题、语言、结构等功能信息, 是作者思想的表现, 对其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钟颖芳2015) 。根据文本话题, 将解读文本分为三大层次:一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即了解文本知识 (what) 、梳理文本结构;二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 即了解文本内涵, 体验作者用意 (why) ;三是教师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 即如何读写一体化 (how) , 前两个层次是input, 后一个层次是output。下面是“三点一线”的简易示意图 (见图1) , 以帮助我们理解:
二、以“三点一线”解读英语阅读文本的实践
(一) 介绍背景知识, 串联文本话题
阅读文本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和教师讲解语言点的主要材料。文本处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 即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文本阅读。如果在学生尚未了解背景的情况下, 教师就讲解所谓的语言点, 学生不停地做笔记, 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 虽然学生碰到的语言障碍少了, 但是话题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很突兀。所以, 教师应先介绍文本的背景知识, 通过各种方法引入话题, 唤起学生获得与文本相关知识的热情。教师在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理解文本更充分的信息 (Anderson 2009:12) 。
本文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6 A 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3a-3c中的阅读课教学 (Page 43) 为例, 谈谈笔者处理文本的方式。
阅读文本分析:本单元学习中外传统故事, 本阅读文本的文体是记叙文 (描述故事) 。中心话题是讲述孙悟空的故事。学生比较熟悉《西游记》, 因此, 在背景知识介绍和导入话题环节, 笔者采用了以下做法:
Activity 1:Do a survey (见表1)
反思: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知道传统故事的中文名, 但英文名就不一定知晓。通过此活动, 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的英文名称, 为阅读环节做好准备。
Activity 2:Having an eye test
Students try to say the name of the story as soon as they see the picture.
反思: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进一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创造气氛, 串联了文本话题。
Activity 3: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have a Prediction.
(1) Which book is talked about?
(2)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反思:笔者通过简短视频, 使学生回忆电影、电视及图书等对《西游记》人物的描述, 为文本的阅读做好铺垫。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背景图式非常重要, 尤其当学生接触到节选的或是不够熟悉的文本材料时,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先前知识水平的前提下, 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源。在文本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 剖析语篇结构, 梳理文本脉络
经过前面的背景介绍和话题导入, 学生对该文本的话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即以主人公Monkey Kind为主线索, 引导学生寻找作者如何描写这个人物, 从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及人们对Monkey Kind的评价等三点进行快速阅读 (Skimming) , 帮助学生获得文章的主旨, 从而快速清楚地梳理文本脉络。
Activity 4:Skimming
(1)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2) What can he do?
(3) Why do people like the Monkey King?
反思: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 也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对于二语学习者, 由于条件的限制, 阅读是其获得信息和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略读的目的是通过梳理文本脉络让学生找到故事的主旨 (观点) ,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了解作者的思路, 学习作者的文本结构, 获得该文本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要素,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文本结构及作者的行文方式。
(三) 深挖文本内涵, 升华情感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二者密不可分。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标准中, 文化意识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在古典文学《西游记》中, 孙悟空是个机智勇敢、无私无畏、是非分明、目标明确、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物。笔者在教学中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引导学生学习Monkey King的精神, 弘扬正能量。
1.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 are_________when they watch the Monkey King.
A.excitedB.bored C.worried
2.We can learn from the Monkey King: (T or F)
(1) He is clever and brave.
(2) He likes helping the weak.
(3) He never gives up when he meets problems.
(4) He often asks for help from others when he can’t solve the problems by himself.
(5) To achieve your dream, you should keep on working for it.
(6) No one is perfect!Trust yourself!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使其能够理解“No one is perfect!Trust yourself!”学生不仅要读懂文本的内容, 更要读出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Unless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Means:
■If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If he can not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If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反思:推断深层含义策略 (Making inference) 是阅读理解的最高层次, 也是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这要求学生综合理解文本信息, 识别作者的语气、态度、观点等, 从而做出评价性判断 (杨延从2013) , 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 活用文脉思维, 强化语言运用
采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法, 学生能较快抓住文章主线。当学生搭建文本框架、明了文本的内容后, 教师应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快速朗读、理解、背诵并内化, 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和语言运用。拓展阅读运用, 即找准阅读拓展的切入点, 通过复述课文、角色扮演、辩论、采访、演讲、改写、仿写或续写文本等形式, 激活学生思维, 诱发其表达欲望, 促使其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文本 (杨延从2013) 。在输出环节, 笔者设计了几个课堂活动任务 (见图2、图3、图4) :
Task 1:Retell the story
反思:贯穿主线的三个核心话题简单明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来复述文本内容, 作为口语输出的重要载体。教师带领学生体验讲故事的全过程, 学生在深入理解信息、内化文本的基础上, 能更好地体会作者在行文中的逻辑关系, 学会有逻辑地进行思维和表达。
Task 2:Writing
Write another traditional folk story—Nezha Conq uers The Dragon King
1.Who is Nezha?
2.What can he do?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反思:通过学习, Monkey King“不畏强权、为民忘我”的精神已深入学生的内心。同样不畏强权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 如哪吒闹海。
三、反思与建议
采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方式是笔者这两年来的研究课题。这种文本解读方式不仅让阅读材料有明确的框架, 学生易于分析、理解并运用, 而且为阅读后的写作做了铺垫。只要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就说明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课堂效率。当然, 各种文体的最佳解读法也还在探索中, 还应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等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付薇.2015.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 :51-54.
顾敏.2014.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 (5) .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莎日娜.2015.以文本解读为基础, 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能力[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7) :124-126.
杨延从.2013.运用语篇模式分析促进意义建构的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 (5) :44-48.
钟颖芳.2015.基于文本阅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1) .
3.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测试题 篇三
2. 将括号中提供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分)
(1)他用两手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______干了泪。(缩、拭、攀、倾)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 ___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映衬、层次、布局、配合)
3. 名句积累。(5分)
(1)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下面是记录弹簧长度与外力变化关系的图表,请根据图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得出相关结论。(3分)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 250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56 7 7.5 7.5
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同学们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的背景内容就“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任一个方面,写出你的阅读收获。(3分)
书目:《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阅读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阅读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综合性学习。(6分)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让我们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感悟战争,祈求和平吧!
[活动一:讲故事]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曾涌现过无数英雄人物,请从中选择一位你最崇拜的英雄,简要地讲一讲他(她)的事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写成语] 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了解它们,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请写出两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背诗词] 与战争有关的诗词也是战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你的积累,默写一首与战争有关的诗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5分)
(一)阅读文言文《大道之行也》,完成7—11题。(1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选贤与能() (2)不独亲其亲()
(3)男有分、女有归 ()(4)盗窃乱贼而不作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3分)
我的理解:(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也有关于美好社会愿景的描写,本文中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及“(男女)往来种作”表达的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 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2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6题。(17分)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2. 选段依次介绍赵州桥的建筑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设计者等内容,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4分)
13. 本段所介绍的赵州桥的四个特征中,第一个和第三个特征均是介绍大拱的,为什么不放在一起说明?(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加点的“在当时”“可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用横线画出文中体现赵州桥不朽艺术价值的两句话。(4分)
16. 著名画家吴冠中在《桥之美》中说:“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请你根据文段内容发挥想象,用简笔画画出赵州桥之美。(3分)
(三)阅读《锋利的纸》一文,完成17—21题。(15分)
锋利的纸
那时,我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比我所教的学生大不了几岁。面对那些在我看来总试图和我作对的男生女生,我绷紧了脸。“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好惹的!谁敢跟我耍把戏,哼,有他好瞧的!”
那天,在我的课上,同桌的一男一女突然搞起了小动作,我不动声色地走下讲台,快步走到他俩跟前,厉声喝道:“干什么?你们!”女生慌忙用一只手紧紧捂住了另一只手,男生深深地低下了头,我气恼地拽过女生藏掖着的那只手,讥诮地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给大家展示一下嘛!”女生的手被我高高地举起来——天!那手背上居然在流血!我吓了一跳,但却很快镇静下来,我的语气明显地缓和了些:“怎么搞的?”女生嗫嚅:“是他,不小心用纸划的。”“轰——”全班同学都逗笑了,我刚刚平息下去的怒火经她拿这弥天大谎一煽,又腾地蹿到了天上,我极力压抑着内心的怒火,又问那男生:“到底是怎么搞的?”那男生迟疑了片刻,终于鼓足勇气直视着我的眼睛说:“我从桌斗里拿出一张纸,不小心蹭着她的手,结果……”“好,好,回答得太好了!”我用气得变了调的声音说:“一张纸能干出刀子的活,照你们的说法,一根粉笔就能当枪使,一个板擦就可以成为航空母舰!——请你们出去,我教不了你们这些大师级的人物!”女生哭了。男生指天划地地发誓说他们刚才说的都是真的,“不信,我……我做给你看!”众目睽睽之下,他当真拿来一张纸,用它的一个边狠狠地去划自己的手背。面对这异常荒唐的举动,同学们都抑制不住前仰后合地大笑起来。那男生急得汗都下来了,但手背上却连道白印儿都没有划出,那张无辜的纸却眼看已经支离破碎了。我不失时机地教训他们道:“我最讨厌的就是说谎。不管你们在下面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都不能用谎言来搪塞我。以后……”“可是,”半天没吭声的女生突然哽咽地说,“我的手真的是他不小心用纸划破的呀 。”我眼前一黑,险些气晕……
后来,这事惊动了学校“思教处”,两个学生的家长也被请了来,大家齐心协力帮我戳穿了那两个人的谎言,又责令他们写出了书面检查,这样,“纸划破手”的事件总算是告一段落。
再后来,他们毕业离开了校园。
再再后来的一天,我拈着一张普通的三百字稿纸在办公桌前想心事。无意间,我把纸的边沿顺到了唇边,突然一阵锐痛——上帝!我的上唇竟被薄薄的纸划得淌出血来!我用舌头舔着那腥咸的血水,又用手背去拭,拭着拭着,往事跳到了眼前……我的心尖敏锐地体察到了被锋利的纸倏然划过的痛楚。“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呢?”我一迭声地追问着自己,又满腹狐疑地用纸边对准了唇,一下下地划下去,划下去……硬是没有划出一丁点儿伤痕!我想,那一定是一个极其刁巧的角度吧?温柔的纸幻化成了残酷的利刃,把不曾设防的肌肤和心灵划得鲜血淋漓。
——啊,岁月深处那两个先于我尝到了一张纸的厉害的少男少女哦,让我怎样才能回到昨天,轻轻地对无辜的你们说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文先后讲述了两个故事,请用恰当的短语概括出来。(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细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文章为什么以“锋利的纸”为题?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章结尾处的横线上补上一句恰当的话: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品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我的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处理的?(3分)
我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尝试与展示(50分)
22. 请以“享受________(阳光、友谊、亲情、阅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完成题目。②体裁不限。③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曦瞥尴尬啕猝磬缭
2. (1)攀缩倾拭 (2)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3. (1)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2)波撼岳阳城(3)芳草萋萋鹦鹉洲(4)便引诗情到碧霄(5)僵卧孤村不自哀
4.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 提示:参见课本“名著导读”中的有关资料。
6. 略。
7. (1)通“举”,举荐选拔(2)用如动词,以……为亲
(3)女子出嫁(4)兴起
8.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9. (1)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1. 提示:要紧扣文中与“和谐”有关的内容来谈。
12. 设计特点建筑意义列数字引用
13.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种敞肩拱的构造是在建造赵州桥时的首创,是赵州桥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则是其它拱桥也具有的特点。可以看出,作者采用了由主要特点到次要特点的说明顺序。
14. 不能去掉。“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表达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
15. (1)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2)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16. 提示:可参阅课本上的彩图。
17. (1)纸划破手 (2)纸划破嘴
18. (1)以“锋利的纸”为题有两个含义:一是实指文中先后划破学生的手和“我”的唇的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比喻伤害过学生心灵的主观武断的教育方式。(2)“对不起!”
19.“我”是一个教育方式主观武断但善于自我反省的青年教师。
20. 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主观武断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比喻成锋利的纸张划破肉体带来的伤痛,十分生动形象、新颖贴切。
21. 提示:要与本文所叙故事有相似之处。
22. 略。
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提纲 篇四
·肯定式: 主语 + will/shall + 动词原形 + 其他
will 用于各种人称,shall 用于第一人称。
主语 + 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 + 其他 be 随人称、数和时间的变化而变换。
·否定式: 在will/shall/be 后面加 not. will not = won’t .
·一般疑问句: 将will/shall/be 提到主语前面。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There will be + 主语 + 其他 ,意为 :将会有。一般疑问句形式为: Will there be + 主语 + 其他。
·肯定回答是: Yes, there will. 否定回答是: No, there won’t.
·否定形式是:There won’t be + 主语 + 其他, 将不会有……
·特殊疑问句是: 疑问词/ 词组 + 一般疑问句?When will there be a nice basketball match?
--Will people live to be 300 years old? ---_________.
5.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计划 篇五
本学期还有3整周的时间,为了提高期末复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我们决定以单词、课文、知识点为抓手,重点复习6-10单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每天复习一个单元,注重基础知识及综合能力。教师认真总结,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争取最好的复习效果。具体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的主要目标:
复习过程中我准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的形式,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从单词到词组到句子到短文,全面把握所学内容。前五单元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在期中考试时已经复习了,所以课堂上不为主体,只是课后布置复习任务,每天半页单词加上Section A或B的短语、句子,有布置就有检测,每天要拿出10分钟时间检查作业内容,不过关的同学要重新过关。复习重点放在后五个单元上,在复习后五单元时,一直贯穿着重要时态(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主要句子结构(反意疑问句、感叹句、提建议)来进行。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
3、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句子,使复习课同样生动有趣。
4、掌握Grammar Focus 里的所有句子。
要把单词、词组、句子和短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复习的主要策略:
1、狠抓单词、短语。把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要求学生熟记单词,每个同学每天在小组长那里默写一单元单词(C层学生只默写黑体单词),教师负责督促检查。26号举行单词检测,成绩计入素质报告册;另外,6人总单词数在前3名的小组(共五组)假期里免抄单词的作业。
2、利用好早自习与中午激情英语朗读时间,熟读课文内容,甚至背诵,重点是课文 3a的内容。我们打算在21日第八节课时进行激情英语分层考试,检测对课文的朗读或背诵的熟练程度。只进行口试,成绩计入素质报告册。
3、 加强听力和笔头练习。每个单元根据复习的内容让学生在自习课上完成一张练习卷,给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6.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听懂英文叙述的故事。并能根据故事的相关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讲。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故事中悟出道理,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重点:学习讲故事。
教学难点:能将熟悉的故事用英语进行简要的表达。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1)上网查找资料,请简要讲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2)能够猜出一些简单故事的名字。
2,根据文中的相关图片猜出图片相关的故事名字。可用中文表述。
3,能根据老师的英文译文匹配故事与名字。
4,合作完成:
(1)shoot _______(汉意)
(2)shoot _______(过去式)
(3)repair _______(汉意)
5,观看视频《愚公移山》合作讨论完成一下几个题:(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old man ?
(2)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
(3)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 mountains ? What are they ?
6,听听力完成1b 在教材中完成。
7,阅读书中101页听力原文和搭档讨论完成一下问题:(1)How does the story begin ?
(2)What happened next ?
(3)
What would they put all the earth and stone from the mountains ?
8,学生再读听力原文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个句子中为什么用talking?(2)第二个句中写出与weak相关的词组
(3)说出第三个句子中as soon as, finish, continue的用法。(4)说出was moved by是什么句式
(5)译you can never know what’s possible unless you try to make it happen.9,分组读原文。
10,听听力完成2a 和 2b:
(1)先观察2a中的图片,猜测图片的先后顺序。(2)阅读2b中的句子,猜测可能圈出的单词。(3)听听力完成书中的2a 和 2b。
(4)再看2b中的句子,找出每个居中的生词,或词组。画出你不懂的地方。和搭档合作解决。老师点拨。
11,根据听力原文及图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讲此故事。
12,自我总结,通过本课学到了那了什么?课从知识,情感方面谈谈。
7.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七
一.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 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 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 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 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 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 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 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 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 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 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 绝对算监利特产, 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 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 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 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 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 这样, 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 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 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 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1描述团子, 做到色香味形俱全, 要让人垂涎欲滴;2说明团子的做法, 要让人一听就会;3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 要让人羡慕不已;4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 要让人听了就 想买。面 对“要让 人……”的要求, 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 果然是人人有话说, 特别是吆喝语, 不仅有文采, 更是有特色, 再加上当场吆喝, 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 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半命题作文, 要求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 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 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 监利有庙会 (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 ;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 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 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 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 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 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 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 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 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 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 写出家乡的特色, 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 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 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 从内容到结构, 从主题到情感, 从语言到手法, 力求有效借鉴。同时, 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 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 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 抒发自己的情感, 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 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 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 又有现成的范文, 知道如何去写, 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 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8.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八
一、案例设问本末倒置,思维混乱
教材第6页案例: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生活很清苦。小寒六岁时,因没有正式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问: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这个案例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答案是:小寒的父母将她遗弃街头,致使她的权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丧失了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收养,才使她被抚养的权利得以继续(小寒的权利得到了来自他人的保障)。但她由于没有户口,却又导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学的权利(小寒的权利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保障)。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保障,所以,小寒的一部分权利没能实现。
首先,教材编撰者呈现这个案例的本意是让师生关注小寒已享受的权利和未享受的权利。可是师生应关注的重点是小寒的权利应该怎样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保障。小寒申请户籍登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小寒是可以申请办理户籍登记的。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正案),小寒与好心的奶奶形成了事实收养关系。小寒是查找不到父母、捡拾证明不齐全的弃婴(儿),有关小寒户口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收养人提出申请,经村(居)委会确认,街道、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并出具证明,经收养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询问登记后,到县级民政局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当事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后,凭收养公证书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
其次,参考答案和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相违背,同时违背了199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中的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也就是说,小寒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政府和学校也有义务必须保障小寒受教育的权利,否则,政府和学校将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教师如果仅仅按照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话,大家会觉得小寒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学校和社会还不对她的权利进行保障,学生就会对学校和社会丧失信心。
这样的案例呈现出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根本无法达到案例证明理论的效果。
二、主题相同案例多次呈现
教材61页案例:小丽是八年级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缺人手,非让小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并且对学校老师振振有辞地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
教材62页案例: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就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
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未征得儿子小刚的同意,便为儿子签订了应聘书。小刚知道后坚决反对。他对父母说:“工资再高我也不干,您不能让我中途辍学,我要完成学业。”家长见儿子不从,便以家中无钱再供其上学相威胁。为了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小刚写了一封信,送给镇教育主管部门。镇教办的同志会同当地司法人员,找这个家长谈话。在他们的劝说下,家长撤回了为小刚签订的应聘书。小刚回到学校,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三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主题,都是家长为了一己私利,阻止子女继续接受教育。为什么不能把内容整合一下,用一个案例说明三个问题?这一册教材只有区区115页,却用了三个主题类型相同的案例,大大浪费了教材资源。
三、案例陈旧
本教材因为第一版是2008年出版的,所以选择案例发生的时间多是2006年之前的,这些案例距今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选用七八年前的事件作为案例,远离学生现今的社会生活,体现不出案例的时鲜性特点,学生容易对书中案例提出质疑,既增加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难度,又增加了教师分析案例的难度,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比如教材第8页案例:高二女生田甜寒假期间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获得320元收入。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这样的案例与学生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月收入相差甚远。
四、案例场景设置不严谨
教材105页案例:江明的爸爸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位常来买药的老大爷高兴地说:“这家药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特别注意为顾客着想,我每次来买药,店员都根据我的情况建议我买合适的药。”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半夜咳嗽得厉害,家里又没有其他人,情急之下我给这家药店打了一个电话,店里的一名员工二话没说就给我送来了止咳的药,真是令人感动!”一位员工听了这些话后,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当时,自己因一时疏忽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江明的爸爸得知后说:“不小心收了假币,要吸取教训。但千万不能让假币再流向市场,这次的损失由我承担。”在你看来,这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江明的爸爸开了家平价药店,价格公道招来回头客,送药上门感动病人心;设身处地为顾客提建议,收了假币自担损失不骗人;店内员工干劲足,生意做得很红火,邻里街坊很和睦,经济效益也不错。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场景设置不严谨。案例本意是表扬江明的爸爸,可是由于案例设置的场景不严谨,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药店销售的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药品处方权限于医院的在职医师、社会办医性质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患者凭借医师开写的处方,在医师、护士、药师或其它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方可购买、使用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或其它专业人员开写处方的药品,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的是非处方药。在这一案例中没有说明店员为患者配的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为患者配药是人命关天的事,如果店员为患者配的是处方药,患者使用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店员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9.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九
10.lightning 11rained 12. fell 13.wildly 14. What a 15.frightned 16.rainier
17.strong 18./ terrible 19.towards 20.spend 21.running 22 project 23.terrible
24.were planning 25.were doing 26.working 27.was watching was reading
28.was doing came 29. were cleaning 30.was happening 31.Was,was having 32.shake
33.was reading, rang 34.was looking , was sleeping 35.Were , studying , were shopping
36.called 37.when 38.following 39.foggy 40.rainy 41.brightly , sunny 42.windy , strongly
43.survivor 44.Thousands 45.Were , having 46.was , sleeping 47.importance 48.beginning
49.snowy 50.worse worse 51.saying 52.mopping 53.lost 54.covered 55.trapped 56.with
10.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十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的主要内容。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立交桥、交通标志、天安门、剪纸(窗花)等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而关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关键点是让学生理解这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即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能够重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研究、发现、归纳、比较、运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今后学习数学是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義;
2.能辨别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欣赏图片,将生活中的对称美牵引到数学中来(先不提轴对称现象)
教师: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象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飞机、窗花、蝴蝶、交通标志、天安门等图片)
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能再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类似(对称)的物体,并与同桌交流吗?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一)轴对称图形
1.做一做:老师把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对折,折痕处不要完全剪短(先对折,再多次对折得出不同的图案),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教师多演示几遍)
2.结合先前观看的图片,请大家想一想: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提出对称现象)
3.前后或同方同学议一议:再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对折),直线两旁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练习:
试一试: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
1.出示教材第59页图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讨论: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概括出来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就能够重合。
2.教师加以引导总结归纳出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练习
(1)找出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小明站在镜子前,从镜子中看到对面墙上挂着的电子表,其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时刻是多少?
(三)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特征
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
理解。
1.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学生归纳: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全等,并且也是成轴对称的。
2.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图形。
联系: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将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练习题。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你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五、作业
1.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2.教材第64页习题1、2、3。
11.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十一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 力争突破传统教学的栅栏, 探索出适合学生不断变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模式, 让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绽放出新光芒。尽管课改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 相应也出现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由于多种原因, 农村英语课堂仍然侧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为主体”, 大多数课堂只注重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精神, 不善变通、思维僵化。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要, 提高课堂效率, 促进学生发展, 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尝试使用“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 力求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我就对“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例中的探索与应用做一个具体的陈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仁爱版八年级Unit 6 Topic 3 Section A“Bicycle riding is goodexercise”这一课。
二、“学教做互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我采用“学教做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希望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真正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所谓“学教做互动”, 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间的互相作用。“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是学生先学, 教师后教, 体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 学教互动,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凸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了相关知识, 提高了综合能力。
我所设定的“学教做互动”模式的具体流程为“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突破疑难、精讲点拨—科学操练、迁移应用—链接生活、拓展提升”。其中“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属于“学生先学”的部分,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环节既属于“学生先学”的部分, 也充分体现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的“学教做互动”中;“突破疑难、精讲点拨”属于“教师后教”的部分;“科学操练、迁移应用”及“链接生活、拓展提升”突出了“学中做, 做中学”。“学教做”三者环环相扣、有机融合、不可分割, 三者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本课例所在整个话题是关于自行车的风行以及交通法规的话题。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整个话题的第一部分, 属于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1a”通过听力对话材料以及图片呈现该部分的话题、核心词汇、句型、语法等, 为学生的听说训练提供语言上的准备, 如acci-dent, cycling, That's terrible, I think so, I agree等。“1b”通过听音、判断正误的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大意, 发展学生听力技能。“1c”通过阅读“1a”材料, 写下对话中关于骑自行车的三大优点, 发展学生提取文本中核心观点的阅读技能。“1d”通过小组讨论骑自行车的优缺点的活动, 发展学生就该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1.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学生先学, 学中做。学生先学, 不仅仅是指简单的课前预习, 它也包括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和发现问题, 并带着问题到课堂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根据本节课确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在导学环节采用学案导学, 让学生事先了解本课学习的目标和大体内容。学案里呈现的预习内容及自学指导部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求的课外合作学习内容更为明确。利用学案进行导学, 学生在课前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了系统的预知, 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目标性和计划性, 之后的课堂教学工作就能完成得更好, 课堂的高效性也就更能得到体现, 也实践了课改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中做, 做中学。 (1) 学案中“自学指导”部分要求的“互相提问单词及短语”、“搜集整理有关自行车骑行的优缺点”两项都属于合作探究项目, 需要学生通过课外合作学习来完成。课外合作学习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 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是“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的重要体现。 (2) 在课堂教学中, 我设计了多个“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课堂活动。我们知道,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完成各种活动的过程。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就是教师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任务。根据活动目的, 课堂活动分为呈现型活动、练习型活动、理解型活动以及应用型活动。而应用型活动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并在新的情境中综合地应用。我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环节设计采用的活动就是属于应用型活动。下面我就以其中一个活动为例谈谈“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在课堂的具体体现。这个活动是要求学生把课外合作学习的成果———搜集整理有关自行车骑行的优缺点通过活动交流并展示出来。活动设计方案如下:1全班分成A、B两大组, 各组选派代表抽签决定陈述骑自行车的优点或缺点。2规定时间内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本组论点, 实现生生互动。允许把讨论结果记录在纸上。3限定时间内, A、B两组学生抢夺机会陈述观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即时做出评价, 实现师生互动。4抢述观点过程中, 由事先由教师选派的学生在黑板上用磁扣给A、B两组做观点成果记录, 说成一个观点粘贴一个磁扣, 活动结束时全班一起查看结果, 裁决胜负。这个活动是要求学生在对本课对话、知识点有了相应的掌握后, 再结合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自行车骑行的优缺点, 把之前输入的语言知识在活动中进行有效输出。而这个活动既是属于“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又是属于“科学操练、迁移应用”。可以说“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流程里“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突破疑难、精讲点拨—科学操练、迁移应用—链接生活、拓展提升”几个环节既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又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
3.突破疑难、精讲点拨—做中教, 做中学。精讲, 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 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 追根求源, 透彻剖析。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做到精讲, 师生在“教中学、学中教”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互动、交流的能力, 使教学活动实现真正的有效性。这节课是一堂听说课, 我在整节课上的“讲”, 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几乎只是体现在课堂的组织与过渡衔接以及评价上, 课堂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比如通过听力对话材料以及图片呈现中心话题、核心词汇、句型、语法等;比如通过听音, 判断正误的活动;比如通过阅读1a材料, 写下对话中关于骑自行车的三大优点;比如通过小组讨论骑自行车的优缺点的活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贯穿始终, 有效地实现了学中做, 做中学, 做中教, 最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效课堂的“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特性。
4.科学操练, 迁移应用。英语教学必须“强调语言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运用性,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等方式, 发现语言规律, 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断调整情感态度,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在本节课中的应用促使学生在接受性、输入性的听、读、活动之后, 继而进行了输出性的说与写的活动。从课本呈现的对话的听读到之后的有关骑自行车优缺点的竞答活动, 到最后的“I like riding bicycles”的写作活动, 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都是通过实践、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 体现“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的。
5.链接生活、拓展提升。 (1) 巧妙设计, 链接生活, 使课堂教学生活化。知识源于生活, 语言也是如此。英语来自生活, 并为生活所用。因此很多高效课堂的英语教师都注重创设真实情境,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习得语言, 运用语言。我在这节听说课里就是力求课堂生活化, 包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以及学习任务的生活化, 使得整节课自然链接生活, 并最终得到拓展提升。 (2) 挖掘教材, 链接生活, 实施德育。新课标指出, 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 即:知识与能力 (Knowledge & skills) ;过程与方法 (Process & steps)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个“德行”指的就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也就是“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求知, 如何做人。”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链接实际生活, 渗透情感教育。本节课的相关话题是关于自行车的骑行以及交通法规, 我根据教材, 结合“学教做互动”模式中的“链接生活、拓展提升”环节的需要, 在歌曲导入部分使用了一曲有关交通规则的童谣:
Red light, stop, stop;Yellow light, wait, wait;
Green light, go, go, go;Red light, stop, stop;
Yellow light, wait, wait;Green light, go, go, go。
这个导入歌谣生动直观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达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即遵守交通法规。之后继续链接学生平日生活, 呈现了几张事先拍摄的学生日常骑自行车上学的图片, 提出Most of us come to schoolby bike. Bicycles are important and useful in our dailylife. And cycling has many advantages.在后来听读对话引出自行车骑行的三大好处后, 恰当引导, 适时渗透, PPT中呈现几张自行车车祸现场的图片, 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珍惜生命, 远离危险。 (3) 联系生活, 拓展提升, 渗透德育。在学生完成了听读说的任务后, 我安排了一个写的环节, 要求学生完成I like riding bicycles的写作。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前面几个“学教做”环节, 已经有了输入性的语言知识, 此时的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自然简单的拓展提升, 学生们在文章中不仅写到了骑自行车的好处, 还写到了相关的骑车安全注意事项。到这里, 这节课的德育渗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在课的最后, 我根据初二学生的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点, 为学生设计了有趣的课外棋谱游戏:
这个游戏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同时又使得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延伸到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里, 达到了联系生活、拓展提升、渗透德育的目的。
三、结语
教无定法, 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符合课改新理念的教学方式都是值得探索使用的。“学教做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 教师作适时的引导、点拨,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做到学教互动, 教学相长,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有效运用, 高效运用,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实际上, “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具体流程里的各个环节并非孤立存在、毫无牵连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各自为阵却又紧密关联, 它们环环相扣而又循序渐进。这也正是体现了“学教做互动”的“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鲜明特点, 是符合新课改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的。
参考文献
[1]金莲.高中学生课外合作学习英语之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学篇) , 2015, (1) :16-18.
[2]郭宝仙.英语课堂活动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学篇) , 2015, (1) :2-8.
[4]庞献红.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J].河南教育 (基础版) , 2006, (7-8) :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ISBN 9787303133246英语课程标准 (初中) [S].
[6]刘学梅.从德育缺位看育人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中学教学参, 2010, (3) :103-1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N].中国教育报, 2001-07-27 (2) .
12.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十二
(单选)26-30 ACCBC 31-35 CBADD 36-40 CBAAC 41-45 DBADC
(完填)46-50 BABCD 51-55 CDBAC
(阅读) 56-58 DBA 59-62 DCAB 63-65 DAA
(任务型阅读)
66.People didn’t have picnics at home at their own dinner tables.
67.每个来参加野餐的人都会带些吃的。
68.Are there big picnics on special days in some countries?
69.an office worker 70.by boat
71.twenty minutes 72.walk
(汉译英)
73.As for 74.stressed out 75.didn’t,until/till 76.is going fishing 77.had to
(补全对话)
78.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next vacation?
79.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How’s the weather there?
80.Are you going there by plane? Do you want to go there by plane?
81.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there?
13.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十三
II . 6-10 ACCCB
III. 11-15 BABAC
IV. 16. Shanghai 17.Doctor 18. Tibet
19. leaving Shanghai
20. go hiking in the mountains.
笔试部分:
一.1 - 5 CABBA 6-10 BACBA
11-15 CCCAA 16-20 BACDC
二.21-25 DBCDC 26-30 ADCBC
三.31-35 DBACC 36-40 BDCCD
41-45 CBAAB 46-50 CBBAC
四.51. washes 52.is getting 53. are going to visit
54. look, cry 55. didn’t come, was
五.56-60 CEADB
14.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 篇十四
一、实施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属城郊的薄弱校, 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理性认知能力较弱,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足, 但他们纯朴、活泼、热情。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如何努力建立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师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地了解学生、熟悉他们,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 借助学生容易理解概念、规律、原理的生活背景及熟悉的生活事例、现象作为支架, 恰当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跳一跳, 够得着”, 这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努力价值和成功乐趣, 培养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信心,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创设有利的情景和平台, 以更好的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跃思维, 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地理, 学的懂地理, 不断地能从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时, 才会形成对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从生活中来, 到学习中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合理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 用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体会学习地理的价值。现以《季风气候显著》一节为例, 进行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季风和季风气候概念、特点、原因、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主要包括阅读示意图 (季风与非季风区示意图, 冬夏季风的形成图) , 气候直方图 (气温、降水量逐月变化图) 等,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季风气候的利弊评价, 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想法。让学生明白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 也是我国灾害性天气 (寒潮、旱涝等) 的祸首, 树立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如果就课论课, 上述教学没有什么问题, 但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我认为:厦门处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区, 季风气候显著是厦门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 它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切入点。因此, 我在设计《季风气候显著》一节教学时, 选择了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
本节课可以进行生活化设计的内容较多, 为了每一次的活动和探究都能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 趣味盎然。首先, 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明确教学内容与任务, 分析学情, 如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本节一堂课对学习的基本要求、学生具备哪些学习本节知识的生活经验, 寻求教学中三者之间的教学着力点。其次, 把生活化体现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让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激趣、质疑, 引入新课, 为区分季风与季风气候的概念做好学习铺垫;用即时的时令和节气, 启发学生认识季风气候的存在,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季风气候的感受;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季风气候对各家的父母从事的生产活动的影响, “评说”季风气候的功与过。最后, 让学生现学现用, 学以致用。
三、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
1、从乡土地理入手,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就在学生身边, 是他们熟知又易于理解和接受。地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 多看勤看,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讲述季风概念前, 教师让学生预先观察:近段时间, 学校操场上国旗是飘向什么方向的?厦门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 国旗的飘向都一样吗?学生联系了初一年学过的野外辨别方向的知识, 分组进行实地观察, 并查阅相关资料, 最终找到了厦门盛行风向变化的规律。
有了学生的预先观察, 教师在课上引入乡土地理教材——《厦门地理》中的厦门盛行风向示意图 (图1) , 学生就能轻松判读, 理解了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生活中的地理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 善于捕捉一些有趣、有价值的地理现象, 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发生、发展过程,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在观察中培养了兴趣, 学会了知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前提。
2、精心预设生活化的地理课堂, 促进新知的生成
教师对学生原有经验、生活体验、生活环境和学习预期要十分了解, 才能精心预设课堂, 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有效地融合、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促进新知的生成。在学习季风的特点时, 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图2) , 回答:“冬季风和夏季风各用什么颜色的箭头表示, 它们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风向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温度和湿度) ?”
一连串的问题, 学生较难准确的回答, 这时教师如能给学生点拨, 让学生从图中冬 (蓝色) 、夏 (红色) 季风箭头标志颜色的差异, 体验蓝色是冷色调, 说明温度较低、较冷, 发生在冬季;红色是暖色调, 说明温度较高、较热, 发生在夏季。再让学生观察冬夏季风的吹向,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根据我们生活经验可推断:冬季从陆地吹来的风, 水汽含量少, 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风风向相反, 从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从海洋吹来的风中将夹带大量潮湿的水汽, 温度较高, 容易带来降水。
接着引入近段时间寒潮 (冬季风) 频频南下, 我们虽然生活在厦门, 也时常感受到大风、降温的天气现象, 体验到嘴唇变干、脸颊干裂、容易口渴, 很快明白了冬季风寒冷干燥的特点。为进一步加深印象, 巩固知识, 教师引用生活中的谚语:“一个人如果好吃懒做, 会怎么样呢?”。许多学生会说:“只能喝西北风了, 或就没有收获了”。教师追问:“西北风给我们的是什么感觉呢?”学生可能会说:“那可是寒冷、刺骨”等答案。教师反问:“为什么喝的是西北风, 而不喝东南风呢?”学生立即明白了, 吹东南风舒服多了。在教师引导、调控下的生活化教学过程是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 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活跃课堂, 开拓思路, 提高能力。
3、创设生活化情景, 巧用图像化语言, 化解教学难点
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 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 通过课堂看世界。教师教学时, 除用好教材, 还要能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效的, 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增长的事物或情景, 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 才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对于缺少相关学科知识铺垫的初二学生来说, 季风的形成原因特别抽象难懂。如何让学生理解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这一现象呢?教师可创设生活化情景:夏季游泳时的体验告诉我们, 海洋上的水温低于陆地上气温。当陆地气温较高时, 空气受热膨胀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解释热力环流这一难点时, 从闽南 (厦门) 人喜欢喝茶, 家里泡茶时都有一个随手泡 (电热壶) 引入, 让学生观察水壶烧开时“热气”不断上升, 引导学生联想到“受热上升”的实例。同时教师边讲授, 边迅速画出了陆上空气受热上升, 近地面风从海洋流过来补充的热力循环的简笔图 (图3) , 简单直观的简笔画, 将抽象的地理规律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化语言, 让人过目不忘, 学生掌握了夏季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冬季相反) 的原因, 即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创设生活化情景,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生活化地理教学实施的模式, 教师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 转化为学习的背景, 让学生不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 达到想像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4、动态模拟生活化教材, 尝试课堂表演, 帮助学生领会地理原理
动态模拟生活化教材, 让地理事物和现象“动”起来、“活”起来, 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手段。讲授锋面雨的形成和锋面雨带的推移时, 教师如果只干巴巴的讲述冬夏季风相遇容易形成降水, 由于不同月份冬夏季风势力变化, 会进进退退, 雨带就会随之推移形成降水, 学生听起课就会感觉太无味了。此时借助Power Point等软件进行动态模拟演示锋面雨和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 不但非常方便、快捷, 而且可以增强直观感, 便于学生的理解领会。
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让两个学生上台, 一人扮演夏季风, 一人扮演冬季风, 让他们相对站立, 伸出两手, 推一推、比一比谁更有劲, 当其中一人力气更大时, 另一人就被推着走, 雨带就会随之推移;当两人力气相当、势均力敌时, 雨带就相对稳定在一地不走, 形成的雨量不太大, 但是降雨时间较长的“梅雨”天气。学生由此就容易理解冬夏季风正常进退, 雨带推移形成风调雨顺的情景, 或反常进退形成雨带滞留, 导致南北方旱涝灾害。贴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表演, 不但为学生创设一种具体生动的情景氛围, 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教育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 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和主体的自我发展。
5、让地理回归生活, 为生活服务
让地理回归生活, 为生活服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 从我们三餐的主食 (大米) 入手, 从“水稻”字义上理解其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 (水田) , 喜欢湿热的气候, 而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 雨热同期, 水热条件配合得当的特点, 就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和我国农作物的耕种。
根据地理学科的较强时效性, 及时融入时事和身边的地理素材, 让地理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2010年国庆期间, 海南大暴雨的原因?即冬季风迅速南下, 抬高暖湿性质的夏季风, 形成的锋面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或冬季风大规模南下 (寒潮暴发时) , 厦门当地种植的香蕉正处于成熟时节, 遭受冻害, 造成香蕉欠收, 影响蕉农的收入。或每年3、4月间厦门阴霾 (冬季风南下带来的粉尘) 的天气等。学生通过“评说”季风气候的功过, 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基本素养。
为更好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在拓展练习中, 提供给学生一组房地产楼盘广告, 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应用所学到的季风知识来辨别、选择好的楼盘和楼层。只有学生意识到地理存在并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 生活离不开地理, 才能切切实实体会到地理的价值, 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被激发, 如此获得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思想和方法, 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 为生活服务, 达到学以致用。
让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活化, 是教师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它填补了传统教学与生活脱离的鸿沟, 丰富了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接受地理、爱上地理、学会地理。为使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策略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教师仍需转变观念, 不断学习、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阿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4:43。
[2]丁健:《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2009, 4:10。
[3]蹇广勇:《让高中地理教学回归生活》, 《地理教育》, 2009, 3:30。
[4]杜海霞:《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教育战线》, 2009, 4:89。
[5]刘怀青:《如何让地理走进生活》, 《地理教育》, 2010, 1-2:19。
[6]姚宗锦:《关注生活感悟地理》, 《地理教育》, 2009, 2:30。
【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8 Section A 语法12-20
初中英语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07-08
人教版8年级初中英语说课稿08-06
2017--2018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英语复习教学案10-30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课件10-02
2024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重点句型10-09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10-27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单词(中文版)08-29
202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中文09-1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