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送礼习俗与禁忌

2024-08-17

春节送礼习俗与禁忌(共10篇)

1.春节送礼习俗与禁忌 篇一

火红的灯笼挂起来,欢乐的歌儿唱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如约而至的到来了。下面,让我们去作个春节社会调查吧!Letusgo!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大部分人走访亲戚,互相送礼也是不可少的。

当今社会,春节送礼,许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了。那多少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呢?调查显示:68。5%的人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仅有8。9%表示”送礼"并非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有22。6%的被访者表示不好判断。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既然大部分认为送礼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那么今年春节送什么礼物好呢?其中,50%的人认为送食品合适;35%认为送保健品高雅;10%认为送烟酒茶类时尚;5%认为送什么也无所谓。

在与被访着的交谈中可以了解到,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县一个中等家庭月收入大约为800元左右,而在调查中,受访者的春节消费额度,在400元以下的占19。5%;400―600元占35。8%;600―700元占21。5%;700―800元占12。2%,800―1000元占9%;在1000元以上的占2%。调查表明,23。2%的家庭,春节期间大约将消费一个月的家庭收入。

过春节,当然也少不了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如今社会,孩子们的压岁钱在600元以上的占40%,在500元左右的占50%,在300元以下的仅占10%。

“春节黄金周”期间,少部分人会借着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去一些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地方去过这一年一度的春节,当然,这也少不了人民币的支持,旅游消费额在1000元左右的占20%,在3000元左右的占45%,在5000元左右的占35%,看来,春节旅游这也是一笔大消费啊!

看,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热闹非凡,听,鞭炮声,嬉笑声,共同编织着春节的欢乐歌!

1.春节习俗社会调查报告

2.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3.春节送礼调查报告

4.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5.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6.春节习俗调查报告格式

7.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8.春节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9.农村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2.春节送礼习俗与禁忌 篇二

从做年糕做年饼预备新年,到年三十晚除夕,再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家里的成年人除了带领小辈为了迎年和过年的各种活动,都会一再教导以至叮嘱教导小辈,要大家学懂注意各种禁忌,免得小孩子乱说话打破好意头。南洋华人过年,其实就是由自身社会在这期间的一连串禁忌习俗组成节日景观,表明这个节日不同于其他日子,也表达自己和他族认同着不同的文化体系。于是,小朋友过年,不只学会从“新年近了”到“过新年”要做些什么,也从各种忌讳学会如何养成说好话、做好事的习惯,并且从遵守祖辈以来共同的禁忌习惯,学会在多元族群国家归属祖辈历代形成的当地华人社会。

过年,从做年糕开始

过去以来,在马来西亚华人过年使用的所有糕点之中,年糕是新年祭神到祭祖的必备,几乎等同新年象征符号。但是进入21世纪,人们生活繁忙,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像上个世纪那样,家家户户遵守新年蒸糕饼的诸多制作禁忌,而是大多在外购买。但严谨的蒸制年糕制作者,必须尊重大众购买年糕的心灵祝愿,蒸第一锅年糕之前,还得例行某些祝福仪式,比如先在周围撒盐和米,也要在那个高高的锅盖上面,系上红纸与茉草,说是可以避邪气。而且大家流传一个说法,认为不论孕妇或者任何人家处在三年丧孝期间,都不应出现在蒸年糕或烘培其他新年糕饼现场。人们又相信,如果有人在一边乱说话,年糕不管蒸多久就是不熟,糕饼也不会做得好。

现在看来,这种禁忌出现,也可能源于早期华人把年糕视为可以储存数月的粮食,因此重视其制作。还因着它是新年食品,人们把生活的美好祝愿投射在年糕制作过程中,便要求保证制作过程不受情绪骚扰,包括避开闲言恶语等各种负面因素。像撒盐和米,作为传统驱邪方式,本来就可靠着盐随水蒸汽溶化,在空气中抑制细菌和病毒。而做年糕时需要蹲上蹲下,靠近热锅,不能让孕妇参与显是理由充足。至于家里有丧事的人,精神和心理状况处于悲痛中,中国传统也主张守孝期间处理好长辈遗留的一切,不可庆祝新年,也不拜年,当然更不可能要他们专心做年糕。

除夕到初一之间守岁

相比起其他区域,马来西亚华人还有人保留着除夕夜到初一大清早必须一口气遵守的某些传统习俗,所谓“巡回到邻近各庙烧香”、“除夕夜不能睡”、“沐浴时间必须入夜前”与“团圆饭必须吃得越迟越好”、“初一不能催人起床”等等说法,都是先民为了庆祝新春佳节,流传下一些打破传统生活模式的规矩。多年后,现代一些人有可能把上述每项目都解读成“迷信”,但是民间大部分人还是年年努力跟随先人习俗。

回归到马来西亚先民的农村生活,他们大清早务农、割胶取汁,大多延续中国祖籍的农村传统,正常睡眠时间是在晚上9时以前,在凌晨3到4时鸡鸣时起床;可是到了除夕夜,难得全家人从各处回到父母家里团聚吃团圆饭,当然要尽兴,有商有量、有情有意,吃得时间越长越好,再到邻近的好几间庙去拜神,回到家晚上沐浴净身,到了晚上11时就是初一的子时,也就是新一天的开始,因此除夕夜比平常晚睡,就可以直接迎来年初一,拜神祭祖迎年,同时按照《通胜》上边教导的天边财神出现方向,接引财神。11时以后已踏入年初一,当大家开始忙碌在家中拜完神和祭祀祖先,那些还有精力的,还会准备到乡镇信仰中心的公众老庙去抢烧头香。

这些习俗大致和先民生活模式相关。把这整体“传统”拆成不同片面,可能就觉得它们尽是些“迷信”,但放在一起,则是先民自觉得合理的生活模式,很多都说得通。这样的习惯总之年久成俗,而且还添加了现代的元素。自195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的华文广播电台会在每年除夕夜播放贺岁节目,深受欢迎,人们就在一边播放着贺岁赞词和贺岁歌曲的欢乐气氛中,阖家拜祭神明。而1990年代以后,那些百年老庙除了从除夕一直开门让大众入庙烧香,现在也会在张灯结彩以外,播放各种贺岁音乐。

初九天公诞,大过年初一

虽然大家都在过年,可是马来西亚的闽南人却还有个“天公诞大过年”的说法。

这个说法,解说起来也有它的道理,正月初九本是民间所谓的“玉帝诞”。天上玉帝诞当然比人间过年重大。华人传统相信,一切有名字有形象的存在,有始有终,宇宙会生灭,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也不例外,于是就一个《易》数的提醒说法:是以一到九为实数;以一为阳数之始,以九为原始之终,“一”在卦象代表水,“九”代表火,两者交济,即是宇宙生成,万物形成的需要,本神道信仰形成民间节日习俗,传播宇宙终始的观念。可是,南洋民间也另外流传祖辈传说,以初八晚门前准备拜天公是在庭院或路旁把桌子架在两张重叠长凳子上,桌前两旁系绑两株有叶有根甘蔗,传说其起因,说是宋朝期间,闽省人民,曾受杨六郎杀戮,许多人避难于蔗园内,到了初九天公诞方才从蔗园逃出,所以当天既要过天公诞,又要补过新年。

这一天,正如初一,这天华侨燃放爆竹,有许多女性持斋吃素。在广东省,没有庆祝这个诞节,但尤其槟榔屿的粤侨,却常模仿闽侨的奉祀。初八晚到了子时转入初九,即使是马国政府常年严禁鞭炮,却难以阻止初九凌晨到处此起彼落的爆竹与烟花。

为什么拜祭玉帝要用甘蔗?有说由于将军听到闽南语自称是Lan,就主观对方是“狼”,因此把闽人视为妖孽而屠杀,大家既然是躲在蔗园得生,就以甘蔗为礼,谢神纪念,以示不忘。这故事来源虽难考究,但说明先民把生命的意義和甘蔗生长联系在一块。它流传至今,已经演变成当地华人反对文化霸权以至军事侵略的寓言。从历史看,闽、潮地区唐代的甘蔗种植已经进入深耕细作,炼糖技术也一再发展,甘蔗园曾经是英殖马来亚大规模经济作物,华人传统本有信仰,认为把最大收成献给最高的天是至诚,祈求来年守护;如果不是中国南方闽、潮两地种植甘蔗的生产技术成就地方农业经济作业,地方上就不可能普遍流传甘蔗祭天的传统。

虽然大家说起华人新年的意义都说“传承传统”,可是我们在现实上也可以发现某些习俗一旦渗透商业元素,其内涵的改变也导致原来习俗承载的价值观受到转变。

例如南洋人每逢正月初七“人日”在家里或到餐馆“捞生”,现在已经很定型在把好几种染色蔬菜做成七彩摸样,还有人力图讨论其风俗是中国以外的“地方发明”。可是,熟悉民间生活的大众知道,地方上的客家村落早在二战前已经流行人日吃“七宝羹”,或广东地区所言的“七道菜”,那是祖先流俗。一般是取芹菜(勤力)、大蒜(划算)、葱(聪明)、韭菜(久耐)以及鱼(有余)、肉(裕足)、米粿团(团圆)一起煮;也有加入芫(团圆)代替米粿,加入腐竹(富足)代替肉。即使日本人,传统也相信这一天要吃七草。

当代“七宝羹”菜式内容,即生鱼肉加酸甜酱不曾改变,大家一起用筷子把全盘菜捞成混搅一团,表示“捞”出色香味缤纷好生活的形式也还是如此,但吃七种菜象征七种基本生活要求的意义不见了,变成大家一起大声喊着“捞”字搅拌菜式,祈求商业好意头,而不是在“人日”通过食物谐音提醒大家做人做事的态度需要。

这也正如小孩子拿到的红包,过去叫“压岁钱”,是让孩子们收藏起来,到第二年新年才打开,让他们感受长辈支持他们迎向岁月成长的祝福,也使他们有储蓄习惯,学会购买各种物品,和玩伴共享。可是,现在官定新年假期只有两天,大家也不可能在家过年足足十五天,往往在初七以后,亲友互相拜年亦基本停止,做父母的就把孩子的红包收起,在旁边计算红包送出与收回的盈亏。那样的家庭价值观教育,让孩子年年耳濡目染,就不再是过去“压岁钱”潜移默化儿童心态的社会功能了。

3.盘点婚嫁习俗与禁忌 篇三

结婚习俗有哪些?结婚虽是一件喜事,但是有些传统的婚嫁习俗和禁忌还是一定要知道的,wed114为新人们盘点婚嫁习俗与禁忌。

1、新娘入门的时辰也很重要。

有出门接新娘,也自然有新娘入门的时辰。正是这样一出一入,就让两个家庭的结构悄悄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男方家庭来说,等于是多了一个人。

而新娘入门的时辰,等于是这个新家庭重新组织的一个出生时间,相当于人造的一个八字,你说重不重要?肯定重要,会影响到男方家庭中的长辈、父母以及丈夫的运气。所以,在做了上述二个步骤之外,这个程序也很重要,也不能忽略。

做好了这三件事,再加上命运里面的趋吉避凶,就算是以后的婚姻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考验,处理起来,也会比较的顺利,不至于加重这些矛盾或问题的发展。所以,在生活中,有些风俗或习俗,我们是不能够忽略或轻视而不理会的,毕竟这些也是前人几千里以来的经验之谈,要珍惜!

2、出门接新娘的时间最重要。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些风俗或习俗,已经慢慢被大家淡忘。或一些很有意义或意思的仪式正在慢慢退出我们的视线,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现象,任何文化的复兴,一定是包含了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步传承,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古法里面,出门接新娘的时辰,极之严格,一般在选结婚日课时,都要写到“日子单”上,你说重不重要。因此,在你结婚摆酒时,请选择一个有利的时辰,把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回家。

3、铺设新房新床的时间最重要。

准确来说,从择日学的角度而言,这叫“安床”。就是结婚后,夫妻常年要睡的那张床。这张床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打个比方,安床的重要性好比一个婴儿出生的时间,你说重不重要,其实就是你们一生婚姻的那个“八字”。所以,在结婚摆酒时,那个安床日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一生婚姻质量的好坏。因此,在结婚摆酒时,请不要忽略或轻视这个极之得要的步骤,否则,有一天婚姻生活不好了,感情破裂了,除了各自的命运外,也有可能是这个日子加速影响的。事物的忌讳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礼服忌有袋口,以免带走娘家财运。新娘不可吃男方过大礼时送来的喜饼,这样会把自己的喜气吃掉。结婚时不能使用只有两个座位的花车,这样犯了“无后”的忌讳。白色“头车”寓意吉祥,又象征新郎、新娘能白头到老,百年好合。

不可以吃鸭肉与咸粥。因咸粥只有丧事才能吃;鸭肉则代表霸道,造成新人婚后不和谐。

仪式的忌讳

假如在迎娶新娘途中,遇上另一队迎娶车队,这情况会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化解。

新娘出门前必须用红伞遮道,并由大妗姐一边撒米,一边讲吉利说话,直至新娘上落花车及进入男方家门。

新娘抛出的花球一定要有人接住,因落“空”与“凶”同音,不太吉利。所以最好先内定一位姊妹来接花球。此外,花球也不可以抛“散”,会有分离之意。所以宜选用小巧圆型的花球。地点的忌讳

安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及物品的尖角相对。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等。

4.2021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 篇四

2021重阳节的禁忌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形成,传说与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及弟子桓景有关,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费长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从壶公入山学仙,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尝学于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对这个故事也有记载。

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影响,东汉以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成为民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位民间的节日。

《周易》中,九为老阳,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周易》讲究阴阳平衡,中和为贵,正如“否”卦一样,两个老阳相遇,也是不相往来和交通。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物不遂,不通不顺。因此,重阳节不但不是个吉庆的日子,反而是个大凶的日子。为了_这大凶的日子,重阳节多了好多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祸为宗旨的风俗,包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由于重阳节是个大凶的日子,人们在相互碰面的时候,不能说“节日快乐”。客家人更是禁忌霜降遇重阳,有“霜降遇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之说,在重阳节,不能生火煮饭等。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望远

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其他的都属于附加活动。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九月初九之毒之凶,必须登高才能_。

插茱萸

重阳节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畅饮菊花酒

菊是应时的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并且由于菊之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寿客”、不老草。因此,赏菊与饮菊花酒也成为重阳的节俗之一。

综上所述,重阳节在古代是一个大凶的日子,诸事不宜,民间通过“登高望远”等一系列活动来_凶灾,辟邪避祸,不过,其中的一些习俗保留到今天,封建迷信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慢慢地淡了。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崇尚科学的当今社会,人们看待重阳节,应该摈弃其文化内涵中的糟粕,吸收其文化内涵中的精华,在保护和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弘扬。

重阳节敬老节的意义有什么

敬祖——重阳是中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在重阳节这天,很多地区有祭祖的习俗,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正日渐淡薄。这让现代人失去的,是“家”所蕴含的最温情也是最根基的凝聚力,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沉淀和厚重。

敬老——重阳日还是新时代中国的“老人节”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孝道——重阳是对中华孝传统的一大承载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如今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养老不可能,家庭养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顾、凄凉等死之时,才会明白孝道的深意?

感恩——重阳中包含最大的普世价值

5.外国送礼禁忌 篇五

日本人讲究礼仪,有送礼的习俗,但一般送些对其本人没啥用途的物品,于是收礼人可以再转送。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丝绸和名酒及中药,对一些名牌货也很喜欢,但对狐獾图案的东西则比较反感,因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

德国送礼讲究包装

在德国送礼, 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专送情人的,绝不可送给主人,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但主人在出发前需用要细致周到的安排。

英国人讨厌有公司标记的礼品

英国人讲究外表,一般送礼都是花费不多的东西,如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也是英国人收礼的最爱之物,合适的送礼时机应是晚餐后或看完戏之后,对标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普遍不欣赏。公司若送礼,最好以老板和私人名义。

阿拉伯初次见面不送礼

在阿拉伯,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阿拉伯习俗,用旧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别不能送礼物给有商务往来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询问他们的家居情况,去阿拉伯人家参观做客,千万不能盯住一件东西看个不停,那样阿拉伯主人一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否则心里将鄙视你。

美国人送礼当面打开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有的.在接到礼物时常常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他们凑巧没有东西回礼,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

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圣诞节时,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为收到各种新奇玩具而兴高采烈,以为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

大人们之间常送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按照美国传统,圣诞节的前几天还有个“白圣诞节”,届时,人们用白纸包好礼物送给附近的穷人。

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礼物包装讲究,外表富丽堂皇,里面却不一定是太贵重的东西。有时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精美包装,露出来的只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

法国送花别捆扎

在法国送礼,一般选在重逢时。礼品选择应表示出对法国主人的智慧的赞美,应邀去法国人家用餐时,应送几枝不捆扎的鲜花。

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

俄罗斯人送礼和收礼都极有讲究。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送钱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但他们很爱外国货,外国的糖果、烟、酒、服饰都是很好的礼物。如果送花,要送单不送双,双数是不吉利的。

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等礼品

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则认为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是和眼泪相联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欢美国生产的小型家用产品,比如厨房用具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荷兰人送礼忌送食品

6.世界各国送礼礼仪禁忌 篇六

荷兰:食品,少送。在荷兰,人们大多习惯吃生、冷食品,送礼忌送食品,且礼物要用纸制品包好。到荷兰人家做客,切勿对女主人过于殷勤。在男女同上楼梯时,其礼节恰好与大多数国家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后。

阿拉伯国家:初次见面不送礼。阿拉伯人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按阿拉伯习俗,用旧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别不能送礼物给有商务往来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询问他们的家居情况。去阿拉伯人家参观做客,千万不能盯住一件东西看个不停,那样阿拉伯主人一定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否则心里将鄙视你。

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在在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则被认为是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是和眼泪相联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欢美国生产的小型家用产品,比如厨房用具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俄罗斯:千万别送钱。俄罗斯人送礼和收礼都极有讲究。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送钱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但他们很爱外国货,外国的糖果、烟、酒、服饰都是很好的礼物。如果送花,要送单不送双,在他们看来,双数是不吉利的。

各个国家的送礼忌讳

美国

美国人喜欢单数,他们认为单的大多都是幸运的数字,而且他们送礼很在意包装是否精美。送礼物给美国人,包装礼品时避免使用黑色包装纸,他们认为黑色是不吉利的颜色。在美国人眼中,蜗牛和马蹄铁是吉祥物。 去美国人家中做客得准备一份伴手礼,如果两手空空就去赴宴,那意味着在不久后你将要回请主人。

英国

英国人钟爱领带,但是条纹领带他们只佩戴自己购买的而不接受他人的赠送,他们认为别人赠送条纹领带很不吉利。百合花意味着死亡,所以在选择花卉做礼品送给英国人的时候要特别谨慎。英国人通常不会接受太过贵重或奢侈的礼品,一盒巧克力、一瓶葡萄酒或香槟是最佳的礼物选择,他们定会欣然接受。

墨西哥

墨西哥人根深蒂固的意识中认为手绢是跟眼泪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如果有人收到手绢,他们会觉得十分不吉利,有诅咒的意思。在墨西哥黄色的花代表死亡:收到红色的花会很倒霉:紫色的花则是丧葬专用。谨慎起见,尽量不选择花卉送给墨西哥人。

7.感恩节各国送礼习俗 篇七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一个被称作感恩节的日子,外国朋友通常在这一天感谢身边的人。如今,这个舶来的节日已经被很多国人所接受,并通常为身边的家人、朋友送上一份小小的礼品和一份祝福。那么,在西方感恩节,中国人要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呢?

感恩节送什么:

康乃馨:送花是节日的常见礼物,但康乃馨却有不同的意义。感恩节最应该感谢谁?当然是含辛茹苦的母亲了。康乃馨最为母亲节欢迎的礼物,在感恩节也不例外。

手套:感恩节来临之际,在中国已然是寒冬了。送一双温暖的手套,正是大家需要的。爱与温暖总是并蒂莲花,双子双生,这也是手套的意义所在,送给爷爷奶奶、亲朋好友都适合。

其实感恩节礼物送什么并没有太大考究,毕竟中国人生性内敛,大家团团圆圆吃一顿热腾腾的饭,就像年夜饭一样,便是家人的庆祝了。

感恩节礼物怎么送:

8.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篇八

(春节篇)

春节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暑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革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穷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把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祖乙得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这就是春节的来历之一。

春节的习俗

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城镇乡村,一般腊月过一半,就开始有年终的气息了,人们开始筹办“迎春”的年货。各地年前的市场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年货店摊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琳琅满目,有打上红戳的“年糕”,还有年画春联、烟花香烛等喜庆用品。年前的市场是一年中最为丰富齐全的,男女老少都争相购买一些称心如意的商品。尤其是孩童们,每当买到鞭炮后,往往等不到过年,便开始零散着燃放,更增加了新年将至的气氛。北京有一首歌唱年终的民谣: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作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去宰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满香斗;

三十日,黑夜坐一宵;

大年初一出来热一热。

歌词描绘了人们在年终的忙碌情形。内容与此相似的民谣,在中国各地方普遍流行。

春节各地食俗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

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

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

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

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

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9.2021立冬习俗和禁忌 篇九

关于立冬习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在民间,老百姓劳动了一年,立冬这一天要好好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冬泳

如今,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会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北方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立冬吃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南方热补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我国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的禁忌

1、忌日晒过长:过久的日晒会消减人的水五行,减少财运。在健康方面,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2、忌活动过剧:剧烈的运动过后心跳容易加速,血压升高,这个季节里特别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最好立冬过后一般人不要选择剧烈运动。

3、忌外出过早: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不仅外出最易引起感冒,而且阴气比较重,非上班人士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上班人士注意添衣保暖,调节运势。

4、忌洗浴过长:冬天阴气比较重,立冬后洗浴过长会削减人的阳气,并且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所以不宜长时间泡在水里。

5、忌“小疾”不治:立冬后天气寒冷,人容易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不要因为一时疏忽,就积累下老毛病。

立冬有什么谚语

(一)在北方流传的谚语: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打雷要反春。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

(二)在江南流传的谚语: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三)在闽南流传的谚语: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四)在客家流传的谚语: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10.满族习俗中的禁忌 篇十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

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西炕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

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

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

长者也很客气地说:“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满族有重小姑习俗。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满族人民大方好客、恪守信义。在满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东西要设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认领。有以“窃人之财为耻”的风习。“邻里相处,有难必帮”,一家缺米大家凑,一人打柴大家烧,为乡间邻里平常之事。

上一篇: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下一篇:维稳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