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证考试资料中学(精选8篇)
1.教师证考试资料中学 篇一
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师招聘政治复习资料汇编三
【导读】各位考生,安徽教师招聘网(微信号:wuhuoffcn)特地为您提供: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师招聘政治复习资料汇编三 ,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wuhu.offcn.com)预祝广大考生早日成“公”、心想事成!
♦推荐阅读
芜湖教师考试交流群:92091184
安徽教师招聘笔试辅导课程【面授】
安徽教师招聘名师辅导课程【网校】
31、“三个代表”的含义和意义
①含义: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32、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1)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2)条件:①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②人民政权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③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33、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完成时间及重大意义
①对象: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完成时间:1956年底。
③意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5、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6、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①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③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37、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曲折的探索历程
①1956到1966年是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②1966到1976是空难深重的十年;③1978年开始进入建设的新时期。
3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①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②重大意义:改革开放由此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由此开辟;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39、“一国两制”的含义和重大意义
(1)含义: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②“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③“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重大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40、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的原因
由于旧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很低、基础太差。
41、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①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①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还存在,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3、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和原因
①依据:基本国情(初级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和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②原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看,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4、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5、人口现状的特点:
(1)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
(2)其它特点:①农村人口多;②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③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46、人口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
①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4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
①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要求: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48、我国的资源现状和面临严峻资源形势的原因
①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原因:人均占有量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平,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49、环境问题的含义、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和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
①含义: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②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③因素: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工业的发展往往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50、如何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①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及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②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更多内容请访问:安徽教师招聘网、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
2.教师证考试资料中学 篇二
作为音乐教育的评价, 它是按既定的教育目标以及明确完整的指标体系, 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 对教育工作的内部和外部价值及其属性所进行的估量和判断。教学评价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立场, 应该且必须是一种教育, 而唐山市某中学的音乐期末考试大唱不适合中学生演唱的爱情歌曲, 以此来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 这样做既违背了评价的导向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又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为此, 就中学期末音乐考试的问题, 我走访了市区及城镇的几所初级中学。从走访情况来看, 当前音乐考试存在的类似问题并非就唐山市某中学这一家, 而且各校在音乐期末考试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可见, 当前音乐考试存在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关注与重视。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对音乐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音乐考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 为适应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学音乐考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探索中学生音乐素质测试的必要性
1. 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 而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景中, 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它具有不确定性;同时, 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通过有组织的音响, 如音的高低、节凑的变化、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和丰富的音色等使人的心灵产生共鸣, 再通过联想、想象等间接地表现客观世界, 这就是音乐能够直接触动听者心灵而区别于绘画中的摹拟、语言中的描述、摄影中的再现的特色。
音乐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 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 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 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的考试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学科的考试, 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测评, 而且可能会背离音乐学科自身的规律及其特征。
2. 考试的现状
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 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力。一个学生可能唱不好也奏不准, 但他对歌曲、乐曲的情感体验可能与他演唱、演奏的情形不同。
我们现行的音乐考试办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学生演唱、演奏等音乐表现进行评定;第二种是采用笔试的形式对音乐理论知识进行测试。前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一些音乐才能, 特别是表现方面的技能、技巧, 而无法对学生的音乐各个方面素质进行逐一和全面的客观测试;后者则仅能了解学生对理论掌握的程度, 而无法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 有缺乏学生“听觉”的内容, 而“听觉”却恰是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征。
这两种测试办法都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 同时还存在着较大的负效应, 从而压抑了学生音乐素质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悖的。
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音乐测评的尝试与探索
考试评价需要有具体的内容标准, 否则考试评价则难以运行, 没有依据, 失去章法。
考试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 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为评价的出发点,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激励教师进取, 完善教学管理, 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我们要建立一种包括对学生、对教师和对课程管理三层次, 包括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使评价更好地发挥其“正功能”, 减少其“负功能”, 以实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 激励音乐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完善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 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目标。
因此, 为了适应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在音乐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意见, 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欣赏的测评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 教师自行制作考试听力资料录音带, 将教材中部分音乐欣赏主题或片段以及音乐知识中相关要义编成听力选择题, 对学生进行听力考核, 并将评分记入学生档案册。
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没有脱离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一基本特征, 避免了对音乐基础知识考核的死记硬背与呆板性, 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 对音乐各要素如音乐节奏、力度、音色、速度、情感等掌握及运用情况的测评, 可采用平时课堂才艺展示活动对其进行评定, 以评语述评或他评 (学生互评) 的方式记录学生档案册。
(3) 对于教材中较难掌握的基础知识, 如:唱腔、和弦、曲式、复调、和声音程等知识, 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表现综合评定, 而不宜作为考试的专项考核或难点考核, 以避免对学生产生挫败感。
2.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的意见, 学生的演唱、演奏及其他表演技能的评价采用以下办法:
(1) 探究式的音乐考试
探究式的音乐考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探究音乐问题的答案。这种音乐考试形式一般在开学的第二周就可以布置给学生, 学期末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其研究成果。例如, 我曾经布置了一个课题:以《蛙声》 (初一下学期第一课练习) 这首诗词为素材, 选择你自己认为最好表演的形式, 对其进行加工、创造, 记录准备过程并展示成果。结果, 在期末展示活动时, 有的小组把《蛙声》改编成了快板书、有的小组谱上曲并进行了演唱、有的则配上音乐进行了诗朗诵、还有一些小组把它改编成音乐短剧分饰角色进行了表演……
运用这种考试形式,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体现了重视形成结果的过程性评价, 并通过公开、公平竞争, 实现了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 课堂才艺展示表演式的音乐考试
利用每堂课的前5分钟, 为学生提供才艺自我展示的空间。参与展示的学生可在课前向教师报名, 每人展示一项, 或演唱 (奏) 、或跳舞等与音乐相关的项目均可。才艺展示的同学可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大家对其进行民主评议, 以掌声的热烈程度进行评议参考, 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3) 班级音乐会式的音乐考试
声乐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罗岚 (江西省九江学院332000)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 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同时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 是自主学习的助推器, 声乐课堂有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 但是诸多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对自身和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即: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具体问题。也很难形成对监控自己思维、感悟流程的习惯。那么, 如何提高声乐课堂有效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了一些经验, 现介绍如下, 与大家交流讨论, 共同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有效教学;声乐课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展学生智力、培养辨证思维和掌握教学准备、实施与评价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提高声乐课堂有效教学是获得学习动机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使学生对声乐知识、思想和方法产生坚持不懈的追求。特别是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 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重要时期, 对声乐课特有的地位缺乏足够认识, 全凭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和发展的。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与运用知识等几大环节中, 一定要努力创设新颖、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注意情感交流, 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 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以后, 对学习充满希望和信心。但是声乐教学内容复杂度和理解难度较高, 同时由于大学生将来面临激烈的就业压力, 教师往往会增加难度。虽然大多数学生平时学习也很努力, 但由于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径和其它方面的因素, 没有完全融入到声乐学习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在加上平时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就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 失去信心, 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 会抱怨说自己就不是学声乐的料, 学习情绪一落千丈, 导致恶性循环, 逐渐丧失了学习声乐课的兴趣, 越来越怕。发生这种情况时, 教师可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方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寻找原因、分析原因, 鼓励和表扬学生。每一位大学生在声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歌唱发声的基本要领和声音、感情和动作表现上的问题, 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一切师生之间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交互合作, 并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将教师比喻成医生, 把学生转变为病人, 教师对于学生发出的声音, 用听觉去进行判
每班每月开展一次音乐活动课。音乐活动上学生表演形式不限, 由学生民主推选评委为表演者打分, 音乐教师一般不参与评分, 而是在活动中充当组织者与观众。表演结束时, 教师对该次音乐活动作总结性的发言与评价, 并将音乐会的记实评选结果作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 记入学生档案。活动要求学期内每人参与不得少于一次。
(4) 期末相互评价式的音乐考试
期末相互评价作为学期末音乐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互评内容就学生的课堂纪律、对音乐学习的态度 (表演、回答问题、探讨问题、完成作业等方面) 进行评议。评议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 小组成员相互间进行评价, 分别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学生在相互评议时, 必须在肯定优点的同时, 还应指出不足之处, 这样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并在今后的音乐课中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
总之,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对音乐考试提出了断, 就相当于医生运用“四诊” (望、闻、问、切) 来收集疾病的症状, 通过归纳分析, 就可以了解疾病的成因、病变的部位。
二、教学内容要突出适应性, 体现先进性
坚持全面发展方向,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就是要突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中, 要广泛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或相近的专业知识, 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充足的信息, 为今后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充足的资本储备。声乐教材也应与时俱进, 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满足时代需求, 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内容, 补充新技术,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使学生及时学习新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更新知识, 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引入新理念、充实新内容、运用新技术, 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本领, 才能真正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和延伸。
三、转变教学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强其学习动力。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助推剂, 是学生上好声乐, 并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保证。
教师可根据学期进度、声乐课的特点, 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 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 转变为具体化、通俗化的奇闻趣事, 或适当地运用教学模型、器材 (图) 、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 促进实际学习和理论研究的有机组合,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声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勇敢乐观地去面对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声乐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坦然面对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系统全面地发现问题、坦诚无私地公开问题、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 这无疑是提高声乐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 在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效果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动机、兴趣、态度、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丽华.新时期大学声乐教学初探, 科教文汇, 2009 (8) .【2】张春阳.高校声乐改革刍议, 艺术研究, 2008 (2) .
【3】张萍.浅谈高校声乐教学的感想, 剧作家, 2008 (2) .
新的要求与目标。新的音乐考试应该体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激活教师的教学, 完善音乐教育管理, 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各校可从实际情况出发,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音乐教师应该认真思考, 精心策划, 设计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且能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又深受学生欢迎的考试形式, 灵活机动地进行音乐考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落实好《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促进音乐学科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中国音乐教育》, 2004年第一期.
[3]《大河报》, 2003年2月3日.
[4]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
3.金陵中学月考试卷调研 篇三
首先,试卷的题型新颖,方法灵活;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能注重区分度,先易后难,使考生易于上手,但有些题考生易错,中档题和高难题比例也较合理,变一题把关为多题把关.
其次,试卷淡化了特殊的技巧,全面考查通性通法,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目的的命题要求.加强应用意识,体现现实联系.
最后,试题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考查,8个c级考点全部重点考查;注重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以检验考生能否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
难度系数:★★★★
适用版本:课标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 若集合A={x|x2-9x<0},B=y|y∈Z,∈Z*,则集合A∩B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
2. 计算=________.
3. 图1所示茎叶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则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 某同学在借助题设给出的数据求方程lgx=2-x的近似数(精确到0.1)时,设f(x)=lgx+x-2,得出f(1)<0,且f(2)>0,他用“二分法”取到了4个x的值,计算其函数值的正负,并得出判断:方程的近似解为x≈1.8,那么他所取的4个值中的第二个值为____________.
5. 已知总体的各个体的值由小到大依次为2,3,3,7,a,b,12,13.7,18.3,20,且总体的中位数为10.5. 若要使该总体的方差最小,则a,b的取值分别是____________.
6. 已知函数y=sin(ωx+φ)(ω>0,|φ|<π)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φ=____________.
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0,1),(4,2),(2,6). 如果P(x,y)是△ABC围成的区域(含边界)上的点,那么当w=xy取到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8. 阅读图3所示的伪代码,则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9. 在集合A={2,3}中随机取一个元素m,在集合B={1,2,3}中随机取一个元素n,得到点P(m,n),则点P在圆x2+y2=9内部的概率为__________.
10. 过双曲线-=1(a>0,b>0)的左焦点F(-c,0)(c>0),作圆:x2+y2=的切线,切点为E,延长FE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_.
11. 函数y=f(x)的图象是两条直线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其定义域为[-1,0)∪(0,1),则不等式f(x)-f(-x)>-1的解集为____________.
12. 设点O是△ABC的外心,AB=13,AC=12,则•=____________.
13. 已知P为抛物线y2=4x的焦点,过P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若Q在直线l上,且满足=,则点Q总在定直线x=-1上. 试猜测如果P为椭圆+=1的左焦点,过P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若Q在直线l上,且满足=,则点Q总在定直线____________上.
14. 定义在[1,+∞)上的函数f(x)满足:①f(2x)=cf(x)(c为正常数);②当2≤x≤4时,f(x)=1-x-3. 若函数的所有极大值点均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 (14分)已知△ABC中,AC=1,∠ABC=,∠BAC=x,记f(x)=•.
(1)求f(x)解析式及定义域.
(2)设g(x)=6m•f(x)+1,x∈0,,是否存在实数m,使函数g(x)的值域为1,?若存在,请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 (14分)如图5,AB为圆O的直径,点E,F在圆O上,且AB∥EF,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和圆O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AB=2,AD=EF=1.
(1)求证:AF⊥平面CBF;
(2)设FC的中点为M,求证:OM∥平面DAF;
(3)设平面CBF将几何体EFABCD分成的两个锥体的体积分别为VF-ABCD,VF-CBE,求VF-ABCD∶VF-CBE.
17. (14分)已知圆C通过不同的三点P(m,0),Q(2,0),R(0,1),且圆C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
(1)试求圆C的方程;
(2)若点A,B是圆C上不同的两点,且满足•=•,
①试求直线AB的斜率;
②若原点O在以AB为直径的圆的内部,试求直线AB在y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
18. (16分)某企业在第1年初购买价值为120万元的设备M,M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年减少,从第2年到第6年,每年初M的价值比上年初减少10万元;从第7年起,每年初M的价值是上年初价值的75%.
(1)求第n年初M的价值an的表达式;
(2)设An=,若An大于80万元,则M继续使用,否则须在第n年初对M更新,求需在第几年初对M更新.
19. (16分)已知函数f(x)=lnx,g(x)=ax2+bx(a≠0).
(1)若a=-2时,函数h(x)=f(x)-g(x)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求b的取值范围.
(2)在(1)的结论下,设φ(x)=e2x+bex,x∈[0,ln2],求函数φ(x)的最小值.
(3)设函数f(x)的图象C1与函数g(x)的图象C2交于点P,Q,过线段PQ的中点R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C1,C2于点M,N,是否存在点R,使C1在M处的切线与C2在N处的切线平行?若存在,求出R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 (16分)设数列{xn}的所有项都是不等于1的正数,前n项和为Sn,已知点Pn(xn,Sn)在直线y=kx+b上(其中,常数k≠0,且k≠1),又yn=log0.5xn.
(1)求证:数列{xn}是等比数列.
(2)如果yn=18-3n,求实数k,b的值.
(3)如果存在t,s∈N*,s≠t,使得点(t,ys)和(s,yt)都在直线y=2x+1上,是否存在自然数M,当n>M时,xn>1恒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 [选做题]在A、B、C、D四小题中只能选做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A.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6,⊙O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AB=AC,延长BC到点D,使CD=AC,连结AD交⊙O于点E,连结BE与AC交于点F.
(1)判断BE是否平分∠ABC,并说明理由;
(2)若AE=6,BE=8,求EF的长.
B. (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讲)
变换T1是逆时针旋转的旋转变换,对应的变换矩阵是M1;变换T2对应的变换矩阵是M2=1 10 1.
(1)求点P(2,1)在T1作用下的点P′的坐标;
(2)求函数y=x2的图象依次在T1,T2变换的作用下所得曲线的方程.
C.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
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4sinθ,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轴的非负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x=t,y=t+1 (t为参数),求直线l被曲线C截得的线段长度.
D.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x,y,z为正数,证明:2(x3+y3+z3)≥x2(y+z)+y2(x+z)+z2(x+y).
[必做题] 第22、23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2. “抽卡有奖游戏”的游戏规则是:盒子中装有8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精美卡片,卡片上分别印有“奥运福娃”或“奥运会会徽”,要求参加游戏的4人从盒子中轮流抽取卡片,一次抽2张,抽取后不放回,直到4人中一人一次抽到2张“奥运福娃”卡才能得到奖并终止游戏.
(1)游戏开始之前,一位高中生问:盒子中有几张“奥运会会徽”卡?主持人说:若从盒中任抽2张卡片不都是“奥运会会徽”卡的概率为. 请你回答有几张“奥运会会徽”卡.
(2)现有甲、乙、丙、丁4人参加游戏,约定甲、乙、丙、丁依次抽取. 用ξ表示4人中的某人获奖终止游戏时总共抽取卡片的次数,求ξ的概率分布及ξ的数学期望.
23. 用a,b,c,d四个不同字母组成一个含n+1(n∈N*)个字母的字符串,要求由a开始,相邻两个字母不同. 例如n=1时,排出的字符串是ab,ac,ad;n=2时排出的字符串是aba,abc,abd,aca,acb,acd,ada,adb,adc,…, 如图7所示. 记这含n+1个字母的所有字符串中,排在最后一个的字母仍是a的字符串的种数为an.
(1)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n∈N*,n≥1);
4.中学音乐教师招聘编制考试试卷 篇四
一.填空.(每空1分总计35分)
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毛泽东同志的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诞生的第一部中国新歌剧是(白毛女)。
2、《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的交响乐曲(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3、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
4、(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人们常常运用千变万化的节奏,使音乐(具有表现力)。
5、中华民族五声调式中的4、7、#
4、b7四个偏音分别称作(清角、变宫、变徴和闰)。(请用民族称谓书写)
6、三和弦共有三个音,以根音为低音时叫(原位和弦),以三音为低音时叫(六和弦),即三和弦的第一转位用数字(6)标记,以五音为低音时叫(四六和弦),即第二转位用数字(4)标记。
7、(音量)是由发音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决定的,按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
8、根据性别和年龄的差异、音域和音色的特点,将人声分成若干类别叫(人声分类)。女高音优美抒情,女中音、女低音(柔和),男高音坚实明亮,男中音、男低音深沉(深厚有力)。音域一般为(13)度,男声比女声低一个(8)度。童声音色清脆明亮,音域一般不超过(10)度。
9、、在西洋管弦乐队中通常由(铜管乐器)、(木管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等四组乐器所构成。
10、《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为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结构。
11、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是“交响乐之父”——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于1781年创作的12、爵士乐是一种(即兴演奏形态),演奏者常是根据某种规定的和声骨架和节奏,将所奏的旋律进行即兴变奏。
13、提倡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4、音乐学科具有的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斗》均为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唱段。(X)
2、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军队进行曲》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X)
3、在音乐中用各种时值的休止符表示没有声音的时间,简谱中用“0”表示。(V)
4、低音为根音的和弦一定是原位和弦。(V)
5、单音程转位后构成的一定是复音程。(X)
6、管弦乐曲《四小天鹅舞曲》选自舞剧《天鹅湖》,通俗易懂、流传广泛。(X)7、3/8拍子与6/8拍子都是单拍子。(V)
8、《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描绘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
乐伴奏下跳着优美的圆舞曲。(X)
9、《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曲的优秀代表作。(V)
10、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是以圆号为主奏乐器的。(V)
11、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创作的《玩具兵进行曲》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管弦乐曲。(V)
12、手风琴独奏曲《我为祖国守大桥》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V)
13、《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是一首具有浓郁西藏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X)
14、无伴奏合唱是只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音乐表演方式。(V)
15、《凤阳花鼓》是流传于福建、广东等地的一种民间歌舞曲。(X)
第四部分写作题
1简述学堂乐歌(5分)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2.简述民歌的发展和体裁(5分)。
民歌是劳动人民自发的一种口头创作。这种口头创作形式从原始社会起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体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请你谈谈音乐课中如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
答: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入情入理,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3)以情带声,感受理解歌曲
在解决了重难点之后,进入到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曲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4)设境表情,感受表现歌曲
5.教师证考试资料中学 篇五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育学
二、基本问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创立标志,各学者所作出的贡献 3.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其他学派教育学的区别 4.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0910一个单选和一个简答1.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0904两个单选一个名解5.实验教育学08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5分)0804简答: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一个单选一个多选(共8分)0710一个单选和简答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0704只有一个单选2分 0610两个单选共四分一个多选一分名解5.文化教育学 0604三个单选共3分05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4分0504三个单选一个多选0410一个单选简答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404名解1.教育学 0310简答5.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210简答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0204简答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选择题型(补充)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二、教育学的创立
<一>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结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二>创立阶段必须记住的几个人物:
1、英国学者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在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立。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P9。从自然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P10
3、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803年《康德论教育》“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4、卢梭 代表作《爱弥尔》。“自然教育”的思想。
5、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 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教育漫话》中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主张绅士教育。
6、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 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 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7、裴斯特洛奇,瑞士著名的教育家,他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著名的教育论著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在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上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把教育实验划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第五,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二)文化教育学 德国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四)制度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等人。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反对赫尔巴特以来的传统教育学把教育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一些师生个体行为的观察、分析、指导和校正上,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应该首先把培养制度亦即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以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制度比教育意图、计划、策略对师生教育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深刻。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与其他教育学派的区别是建立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六)批判教育学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 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显示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育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比这种后果更严重的是人们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平丧失了“意识”,将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策略。第三节 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 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育、教育要素、教育起源
二、基本问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
3.奴隶社会教育与现代社会教育
4.现代教育的特征
0910简答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0904名解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0810名解1.教育;简答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0704名解
1、受教育者0610名解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0604名解31.教育0510名解1.教育影响 0504简答3.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0310名解4.教育、简答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0304简答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0210单选教育的起源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是指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09.04名解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0904单选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该文中,恩格斯通过劳动这把钥匙去考察人类的起源问题,对人类的起源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与在该问题上的历史唯心主义做斗争。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二、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补充: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章 学校
一、基本概念:学校、学制、学校文化、学校管理
二、基本问题:
1.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2.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任务
4.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配合
0910名解1.学制0904名解1.学校物质文化0810名解2.学校文化 0804简答2.简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0710简答2.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3.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0704名解2.学校文化
0610名解1.教师文化0510名解2.学校管理
0504简答4.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0410名解1.学制
0401名解1.学校 0304名解1.学校文化 0310简答题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有哪些? 0210名解1.学校文化0210简答2.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0204名解1.学校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学校概说
一、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第二节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核心观念是价值观。学校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教师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 第三节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一)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垄断性、非自愿性、公益性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四)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五)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第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第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第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第四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
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
(1)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2)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3)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观点。(5)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如设立校外青少年儿童活动站,为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提供场所,为家长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等。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有几个方面:一般性 针对性 分类 个别 相互配合的方法:互访 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配合的途径:(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第三章 学生
一、基本概念:儿童个体的发展、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主体。
二、基本问题: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3.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4.学生主体性与教育的关系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影响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辐和论
第二节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 皮亚杰 杜威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二)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之中
(三)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第三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一、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一)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二)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四)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五)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二、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四)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三、学生主体性与教育
1、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2、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其原则
(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二)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章教师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师、教师资格
二、基本问题: 1.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2.教师聘任制度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师职业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法》颁布时间
2、教师职业专业化尝试开始的标志
3、教师专业化要具备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教师地位的构成(影响因素);
谁把教师列入“天、地、君、亲”的行列; 教师节设立;如何提高教师的地位。
4、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应包括:(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1234
(三)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第二节 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1、教师资格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的规定部门;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程序
2、教师的聘任制度的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形式:(1)招聘(2)续聘(3)解聘(4)辞聘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基本概念: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问题: 1.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5.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具体内容:
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0510简答 2..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0410、040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0410、040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四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名言。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主观依据:主要是受教育目的的确定者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第四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考察点和出题角度: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面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善结合。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0810简答4.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的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有清醒的认识。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框架:
一、基本概念:德育、智育、美育、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体育
二、基本问题
l.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2.美育的任务 3.体育的功能
历年真题:0710 名解 美育 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0504、0204 名解 德育 0410名解 智育 0404简答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0401名解 德育 0310 名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030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第一节 德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0504、0204、0401 名解 德育0310 名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考查题型是名解、简答和论述都有。德育: 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政治、经济、文化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德育对其他各育的促进功能:动机、方向、支持
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任务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内容包括三个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第二节 智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0410名解 智育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从社会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三节 体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体育:
体育的功能: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第四节 美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404简答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030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蔡元培先生的观点 美育的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学校中实施美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第七章 课程 框架:
一、基本概念: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二、基本问题: 1.课程与课程论
2.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3.课程结构
4.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0604简答37.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0510名解3.课程设计 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410名解4.课程 0404论述4.2.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0304名解3.课程 0204简答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第一节 课程概述
在本节中我们要重点掌握两个概念和一个简答。它们是:
课程,P218(0410、0304名解3.课程)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大体从内容上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一个是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问题):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第二节 课程的一般范畴
课程的一般范畴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我们重点掌握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简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二)课程的其它结构 第三节课程设计
在本节中重点掌握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是著名的美国课程论家,其中1944年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其四个问题是: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论证了教育目标的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2)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第一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第二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给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3)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的5条原则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6.中学物理教师职称晋升考试说明 篇六
引言
随着武汉市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义务段物理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为了适应武汉市中学物理教学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晋升专业考试考试说明——中学物理部分》。该考试说明是由武汉市人事局、武汉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学物理教师职称晋升专业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凡是参加职称晋升的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参加并通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晋升专业考试。
一、命题指导思想
武汉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专业考试——中学物理部分的命题将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本考试说明为依据,并结合我市中学物理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为了顺利推进武汉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武汉市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武汉市中学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试卷结构
考试用时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
试卷由公共知识部分、专业知识与能力两部分组成,其中公共知识部分占30%,即30分;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占70%,即70分。
公共知识部分由教育法规、教育学和心理学组成;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由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专业知识组成,其中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占35%,即35分;专业知识占35%,即35分。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占35%)
1、课标版本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要求
涉及《物理课程标准》的试题约占全卷分值的20%。
涉及初中或高中物理教材教法的试题约占全卷分值的15%。教材教法考试内容包括对本学科现行教材的处理和驾驭能力以及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处理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各种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手段,设计教案和教学环境。
一级教师:
(1)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
(2)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教育效果好。
(3)具有组织和指导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
高级教师: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或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并做出显著的成绩。
(2)从事中学教育、教学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著,或者在培养提高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显著贡献。
(二)专业知识(占35%)
1、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职称晋升专业考试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试内容如下:
初中:8年级上、下册,9年级全一册
高中:物理1,物理2,选修1-1,选修1-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7.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防治的策略 篇七
学生产生的考试焦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其焦虑水平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既有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 又有学习、生活环境等外部因素。
1.1 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
认知评价是造成考试焦虑内在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学生主观上认定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性、威胁性, 从而陷入恐惧、担忧以至不能自拔就会产生考试焦虑。高中生往往把考试和个人的前途命运相联系, 一方面对考试期望值过高, 憧憬着考试获得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则会出现成绩不理想的现实。考试受挫, 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 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
人格特征是造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有研究表明, 内向型的人把注意指向自身, 过分关注自己在事件中做出的反应, 易出现负性情绪而使其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个性的形成与学生从小以考试成绩好坏获得父母及社会肯定的评价经历有密切关系。
1.2 考试焦虑形成的外部因素
不适当的学习环境是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直接外因。进入高中阶段,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有了很大提高, 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压力,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一段时期内显得不很适应。在这种情况下, 不断进行的各种考试, 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 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情绪躁动、忧虑、厌烦等负向反应。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期望水平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水平。家长对学生考分的过分关注,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成绩好时眉开眼笑、表扬有加;成绩差时冷眼看待、训斥、责骂, 均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形成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 产生紧张焦虑。
学生考试焦虑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要降低考试焦虑, 做为学校教育者, 必须多方努力,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 考试焦虑的防治策略
2.1 优化课堂教学, 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这一教学思想, 要求教得主动, 学得主动, 最终达到轻负担、高质量。因此, 提倡启发式教学, 在讲授过程中, 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解疑、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 培养学生的兴趣, 调动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习内驱力。
2.2 重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家庭教育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因此学校应重视与家庭的沟通联系。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一方面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 包括学生的心理状况, 要求家长配合, 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其子女减压, 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的困难。另一方面, 亦通过家长们的信息反馈, 准确得知学生在家的心理状况, 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2.3 进行学习心理与学法辅导
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重点选择“学习兴趣、学习记忆、学习疲劳、考试焦虑”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 开展集体辅导, 让学生掌握这些方面有关的科学知识, 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克服自卑, 提高自信, 并从中进行学习辅导,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科学用脑, 对于学生产生的焦虑现象, 可启示他们采用注意转移、心理补偿、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平息紧张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认为, 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 是可逆的, 可改变的。教育工作者应对考试焦虑问题予以重视, 应在学校范围内, 采取适当措施来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中学生考试焦虑调查研究 篇八
关键词:身心健康;焦虑;认知调节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50-01
考试焦虑是现在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一种特殊的心理问题。适度的考试焦虑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影响学生考试正常水平的发挥。
一、初中生考试焦虑现状
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是指人在面临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景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我运用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Irwin.G.Sarason编制完成的考试焦虑量表进行了调查。
表格中可看出:学生焦虑水平是很高的。即使初一学生考试焦虑水平也很高。中高等焦虑水平男生所占比例21%女生占79%,女生焦虑程度远比男生高。
因此,开展对考试焦虑的研究,不仅是教学工作的迫切需求 ,而且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培养合格、创新的人才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在调查座谈中我发现影响考试焦虑的原因很多,现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
1.内部因素。
(1)自信心不足。首先,如果说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那么丧失自信你却注定会失败。
其次,失败考试的阴影会对学生考试焦虑有很深的影响,越在乎的考试或科目,考试时越害怕。除此之外,不能正确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也是导致学生不自信的的原因。
(2)对考试成绩的过高期望。每个学生都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有些人的期望值过高,凭借自身的能力非常不容易达到。我们说竞争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但是当竞争演化为嫉妒或报复的时候,焦虑就会随之而来。
(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有些中学生在考试之前对考试的难度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清楚,自信心不足,考试前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也不能调整好竞技状态,一旦在考试中出现不会的题目,就会紧张。
2、外部因素
(1)学校环境
学校是施行考试最频繁的场所,与考试焦虑紧密相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对考试作用的过分夸大,对分数的过分看重,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等等,这些都是会导致学生对考试的作用和意义的误解,过分的看重考试的作用,对考试产生焦虑和恐惧。教师对分数的过分看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同学之间的竞争;考场内的紧张气氛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
(2)家庭环境
家庭中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态度。在中国目前的社会中普遍的存在着以考试为中心、考分第一的家长教育观念。父母渴望子女在学校中取得良好成绩,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等等。
(3)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的高低。另外,文化因素等也会引起考试焦虑。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春节,年终的好成绩不仅仅是自己一年来送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为自己在亲友面前赢得自尊,赢得夸奖,赢得物质奖励的砝码。
(4)临考前或考试中身体状况不佳,也会产生考试焦虑。
(5)已考学科的影响。
由于前面考试的科目状况不佳,没有达到预计的理想效果,使考生对所考科目产生畏惧心理,也会产生考试焦虑。
三、调节考试焦虑的建议
(1)积极暗示树立自信心
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题目,如考试前可以对自己说:与其在担心中浪费时间,不如破釜沉舟的复习;我认为自己被打到,那我就被打倒了,我认为自己屹立不倒,我就屹立不倒。
(2)认知调节法
首先要正确看待考试。把考试当做一次特殊的作业或练习,是对学习成效的一次检验或“诊断”。其次要正确估计考题的难度和自己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会有超出我们能力的试题,即使有,你不会他也不会。
(3)做放松训练
当觉察到已产生考试焦虑(一般会出现心慌意乱、焦躁不安、多汗、头晕、恐惧等症状)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待心情稍稳定一下再去做题。
【教师证考试资料中学】推荐阅读: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08-21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素质07-08
中学数学教师晋升中教一级评审资料06-26
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考试题文档09-01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前材料09-20
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08-28
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