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演讲稿(共19篇)
1.植物的演讲稿 篇一
植物讲解演讲稿
—— 六年级一班徐延泽
石榴
石榴,原产于伊朗及其周边地区,喜光,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喜湿润肥沃的石灰质土壤。别名安石榴,海榴,石榴科石榴属。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可达5—7米,一般3—4米,树干呈灰褐色,多向左方扭转。小枝柔韧,不易折断。叶对生或簇生,呈长披针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突起。花两性,以子房发达与否,有钟状花和筒状花之别,前者子房发达善于受精结果,后者常凋落不实;果石榴花期5—6个月,榴花似火,果期9—10月。花石榴花期5—10月。
用鲜石榴1—2个,取其带肉的种子捣烂,以开水浸泡过滤,冷后含漱,每日数次。此方亦可治喉炎、口疮、腹泻等。石榴花果并丽,火红可爱,又甘甜可口,被人们喻为繁荣、和睦、团圆的佳兆。石榴又是我国人民彼此馈赠的重要礼品,中秋佳节送石榴,成为应节吉祥的象证。
桃树
桃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水果之一。不仅外观艳丽,汁多味美,而且营养丰富。
桃在我国栽培历史长,分布区域广。喜光,土壤疏松和地下水位低的土地生长。桃树为落叶小乔木,高4—8米。叶卵状披针形或圆状披针形,长8—12厘米,宽3—4厘米,边缘具细密锯齿。花瓣粉红色,倒卵形或矩圆状卵形;果球形或卵形,径5—7公分,表面有短毛,白绿色,夏末成熟;熟果带粉红色,肉厚,多汁,气香,味甜或微甜酸。核扁心形,极硬。根系较浅,但须很多,发达。寿命较短。
桃树可以制作成糖水罐头,桃酱,桃汁,桃干等多种加工制品。根、叶、花、仁可以入药,具有止咳活血、杀虫之功效,也可治吐血、心痛、小儿虚汗腹痛,胃热等。
桃木有辟邪之意,古时候的桃符也寓此意。
石灰岩
石灰岩,简称灰岩,乙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2.植物的演讲稿 篇二
1 澳大利亚特有植物资源及其特点
澳大利亚有着许多特有的植物,其中桉树是澳大利亚植物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是澳大利亚的国树。澳大利亚是桉树的原产地和集中地,现已发现的桉树种类达500种以上,高的可以超过100 m,笔直生长,矮的只有1~2 m,呈灌木状。为了生存,桉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长特点。桉树林经常由于天气干燥发生自燃,产生森林火灾,但桉树不怕此种火灾。桉树的种子是包在厚厚的木质外壳里的,不仅不怕火,而且还需借助大火把它的木质外壳烤裂以生根发芽。桉树的营养输送管道也都深藏在木质层的深部,只要树干的木心没有被烧干,树木就不会死亡。同时,桉树也是澳大利亚特有动物考拉的栖息树种。
金合欢树是一种典型的澳州特有植物,有600多个品种,分布于全澳洲。开花时间以种类而异,全年任何时节都可以看到金合欢的优美花姿。澳大利亚人对金合欢情有独钟,金合欢为国花,在国徽和货币图案中也有金合欢树。金合欢树有很强的耐旱性,花香,花朵小而花丝较长,在盛开季节,花朵形成一片金黄色或奶油色海洋,在翠绿的树叶衬托下极具有观赏性。
澳大利亚特有的瓶子树也非常有特色,现已引种到世界上的多个国家。瓶子树高达12~14 m,树干直径约10 m,树干外形像是一个酒瓶子。果实外形像葫芦,果肉可食,内含树脂、淀粉、含糖物质和苹果酸。该树非常耐旱,树枝底部可提供许多可以饮用的水,沙漠中的旅行者找不到水源时,可在此种树的树干上挖洞取水。
草树是百合科植物中最奇特的成员之一,树干短而粗,长长的叶子好似树顶长满草。丛林火灾后烧焦的树干、向上延伸的花茎和草状的叶子看上去很像一位手持长矛的澳大利亚土著人,因此又名“黑孩树”。
2 澳大利亚植物园简介
2.1 悉尼植物园
悉尼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城市,也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面积为12 144.6 km2,人口428.4万人。悉尼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年降水量大约1 200 mm,夏季平均气温21℃,冬季平均气温12℃。
始建于1806年的悉尼皇家植物园是澳大利亚最早的植物园之一。植物园整体地形呈蟹钳状,紧邻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位于植物园的西北面。悉尼植物园占地约70 km2,收集了7 000余种植物和100万份以上的植物标本。悉尼植物园总体的感觉是历史悠久、设计小巧而精制,以引进品种为主。按照不同的主题建有“宫廷花园”、“玫瑰花园”、“药用植物园”、“棕榈树林”、“热带植物中心”等专类园。宫廷花园建成于1879—1880年,是为国际博览会而建造的,现在的宫廷花园有1个大型喷泉和下沉式花坛,种植着品种繁多的花卉。悉尼植物园的玫瑰园规模很小,其中种植着大量早期从中国和法国等地引种的古老月季品种。草药园种植有各种澳大利亚土著药用植物和各种可以作为染色剂和香料、调味剂的植物,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特有的应用价值。草药园内还设置了1个球形的日唇和感应喷泉,以增加整个园区景观的动态。热带植物中心规模小而精制,种植着澳洲原产植物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棕榈园是露天展示热带、亚热带棕榈类植物的区域,这里栽培着100多种棕榈类植物,棕榈植物大多长得茂密而高大[3]。悉尼植物园的格局近100年来仍旧保持着原貌,花丛中漫步的小路多为100年前修建而成的。植物园中还引种了大量从中国和巴西而来的秋海棠植物。悉尼植物园仅对展览温室收取门票,以维持温室的日常费用。
2.2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是有“花园之州”之称的维多利亚州的首府,城市的绿化面积高达40%,面积为8 831 km2,人口407万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建于1845年,是澳大利亚最著名和历史悠久的植物园之一,植物园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的一些建筑和风貌[4]。植物园共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超过1.2万余类、逾3万种植物和花卉,这里既保存澳洲所有原产植物和花卉种类,同时进行引种工作。上述特有植物在墨尔本植物园中都有种质资源的收集。如墨尔本植物园的入口处就耸立着多棵品种珍贵的桉树。园内红色的金合欢是植物园引种繁殖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一般的金合欢花色是金色的,墨尔本植物园红色金合欢是植物学家在野外偶然发现,成功引种到植物园,并进行繁殖的,目前红色的金合欢已成功推广种植到澳大利亚全国。另外,墨尔本植物园还培育出2万种以上外来植物。由于墨尔本冬季没有霜冻,因此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所有种类的树木几乎都可以生长。园内有引自非洲的树龄达160年的树形芦荟,因为非洲的气候极端干旱,树龄如此长的芦荟在当地也不常见。而澳洲的气候比较温和,气温常年保持在比较舒适的范围,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植物园内也建有一些有特色的“小品”,如园内的蕨类山谷以种植蕨类植物为主,很阴凉,是夏季人们最爱去的地方。园内设立的一处天然蓄水池,周围种植仙人球类植物供观赏,由于地形的特征该处被形象的命名为“火山”。它的主要用途是下雨时收集雨水,干旱时用来灌溉,也是为了达到节水的目的。
墨尔本植物园科学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先进。植物园进行的科学灌溉研究和地下水位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研究方法。园区分散设立数百个接收器,实时监控从地面雨水到地下1.5 m地下水位变化的数据,配备配有太阳能光板的太阳能数据搜集仪器,可以回传数据,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变化,检测地下水分变化情况。应用于科学化管理植物园,实时监控植物园地下水分情况,研究雨水及灌溉后水分的分布及流向,以科学调节植物园灌溉系统。同时,全园还有100多个卫星控制站,实现自动控制操作,可通过中心电脑实时监控。通过此套设备可以实现收集数据—反馈到终端电脑—实时监控水分数据—达到需要浇灌的值时,触发灌溉设备,自动灌溉的全自动化园区灌溉管理。植物园建有先进的喷灌系统,可以实现全部自动化喷灌。喷灌系统包括埋在地下,需要灌溉时自动弹出的地面灌溉系统,在半空中喷雾灌溉的喷雾灌溉系统,还有设立在数十米的最高处,在天气很干燥时应用的高空整体灌溉系统。所有的设备均实现自动化控制。
植物园进行的人工湿地研究项目,重点关注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湖泊等的天然水体水质,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可直接饮用。由于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全国对节水的重视程度很高。通过持续不断的节水研究,2005年墨尔本植物园达到用水量比1995年减少60%。这主要是通过改善灌溉系统、改变植物品种和对员工进行节水灌溉培训实现的。
2.3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分园
在距离墨尔本皇家植物园40 km的自然保护区,维多利亚州政府又规划建设了象征着澳大利亚中部环境的红土植物分园,用于搜集澳大利亚本土植物,目前核心景区部分已建设完毕。
墨尔本植物园分园具有很强烈的设计感,植物的应用都通过一个个主题进行。如入口处依次排列的植物展示区域就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科普性。展示区域用不同颜色的鹅卵石分为一个一个的长条形展示区,上边依次种植多种植物。每一个长条展示区代表澳大利亚一个气候类型,在其上种植该气候类型中典型的植被类型,收集展示该植被类型的主要植物种类。主题明确而极具观赏性,即使是不懂植物学的人们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国家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获得启发。
紧随其后的5个主题展示花园,每一个展示花园有一个展示主题。如节水花园,展示的是澳大利亚节水植物的研究成果。由于澳大利亚整体偏于干旱缺水,因此整个国家对于植物园林的节水研究尤为重视。节水花园展示的是不同需水量的植物类型。分别采用3种水壶颜色代表不同植物的需水量。红色代表这些植物仅需少量的水,黄色代表低等需水量,而蓝色代表中等需水量。循环利用主题花园展示的是有关植物种植方面循环利用的研究成果。展示园所用的建筑基质都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上层的栽培基质和覆盖物均为酿酒后的废料。用酿酒废料葡萄梗经腌制、发酵处理后回收利用于园林绿化,美观而环保。家庭花园展示的是家庭绿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澳大利亚人的房子前后院都有很大的花园,原来家庭多使用很多引种的观赏植物,需要大量的水灌溉。近年来澳大利亚出现的多次极端干旱天气促使植物学家开始探寻节水的家庭花园布置方案。现场展示的家庭花园的设计全部使用澳大利亚本土旱生植物,包括草坪用的都是澳大利亚本土的草,目的是少用水或者不用水,减少用水量,达到节水的目的。
植物园中的设计感和美感体现在园景的各个方面,包括园区排水沟的设计都体现着此种精神。园区的排水沟均采用石头填充,上层铺设大石头,下层铺设稍小些的石头,既有利于园区排水,同时也安全和美观。整个植物园的设计无处不体现着美观和人性化的特点。
3 对中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
澳大利亚植物资源特异,科研水平发达。澳大利亚许多的特有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很多植物没有翻译过来的中文名字,在国内也没有见过和听过。澳大利亚的气候与中国南方地区比较类似,这些植物引种到中国南方地区是有可能的,以后应加强此方面的工作。澳大利亚植物园的植物资源配置均围绕设计的主题进行,设计感十足,观赏性好。展示的主题主要围绕科技前沿或社会生活中大众最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如环保、可再生循环利用和节水等,既展示了科研成果前沿,又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和科普性。澳大利亚植物园的科研水平和自动化管理水平较高,通过科学研究地面和地下水位变化,改进灌溉系统,实现全自动灌溉和人工净化湿地研究等多方面的努力,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体现了科研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精神。这些经验对于中国植物园建设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卢仲康,成清扬.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J].化石,2001(2):20-22.
[2]王跃华,孙必兴.澳大利亚被子植物区系的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2):109-113.
[3]钱又宇.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J].海外园林,2009(2):34-37.
3.植物的演讲稿 篇三
关键词:植物病害识别;维数约简;最近邻分类器;监督局部保持映射
中图分类号: TP391.41;S1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340-03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127233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编号:122102210429);西亚斯国际学院引进人才项目(编号:2012YJRC01、2012YJRC02)。
作者简介:尚怡君(1983—),女,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模式识别及其应用。E-mail:wjdw716@163.com。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是有效防治和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植物病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林生产的管理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病害预测预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植物病害分类与识别主要靠有经验的生产者或植保专家基于一定的标准,在田间肉眼观察获得。该方法耗时、费力、预报滞后,且不宜在大范围内展开,无法进行实时、快速的病害识别。随着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理论的发展,为基于叶片图像的植物病害识别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1)以病害叶片颜色特征作为判别依据,可以确定常态部分和病态部分的阈值,区别植物病害种类。岑喆鑫等利用图像的颜色统计特征对来自不同时期的病害样本图像进行分类和识别,采用逐步判别分析,选取显著性较大的特征参量,建立起黄瓜炭疽病、黄瓜褐斑病和无病区域的分类器模型[1]。(2)病斑的形状、纹理可以作为植物病害的判别因子[2-3]。田有文等对番茄植物病斑形状识别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适合于植物病斑复杂形状的分类问题,该方法在训练样本较少时具有良好的分类能力和泛化能力;不同分类核函数的相互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线性核函数最适合于植物病斑的形状识别[2]。姜淑华等研究了利用分形理论对农作物病变叶片自然纹理图像进行了处理,利用BP网络来实现自然纹理图像的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纹理特征性能的比较方法[3]。但由于提取的都是单变量特征参数,得到的准确率不高,达不到推广应用的要求。(3)随着植物病害检测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开始综合了植物病害的形状、纹理、颜色信息,建立了能够完成植物病害种类判别的多层次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多变量特征参数的提取[4-11]。柴阿丽等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手段,结合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研究了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和棒孢叶斑病等4种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方法[4]。程鹏飞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重要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图像处理、色度学、模式识别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作物病变诊断的方法研究[5]。赵玉霞等根据玉米叶部病害特点,综合应用阈值法、区域标记方法与Freeman链码法,对玉米叶部病害图片进行图像分割、统计病斑个数、去除冗余斑点、计算病斑形状特征,最后根据二叉检索法推断病害[6]。李波等用主成分分析技术(PCA)对光谱波段进行压缩,获得主分量光谱,最后结合概率神经网络(PNN)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水稻纵卷叶螟进行识别[7]。岑喆鑫等研究了适合于植物病害自动诊断的多变量特征定量提取方法和模式识别算法。上述这些方法为植物病害的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8]。但这些方法基本上属于统计或线性特征提取方法,不能有效处理非线性的叶片图像。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监督局部保持映射的维数约简方法与最近邻分类器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叶片图像的植物病害识别方法。
1监督局部保持映射(DLPP)
3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DLPP算法的植物病害识别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叶片病害图像进行维数约简,使得在低维子空间同类样本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异类样本之间的距离增大,由此提高算法的分类能力。在真实玉米病害叶片图像数据库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由于叶片病斑图像的复杂、多样性,使得病害叶片图像的分割没有更好的方法,而且由于病害叶片图像有其自身的特性,对其描述的意义有时无法与叶片图像目标物的特征建立联系,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病害叶片图像分割和维数约简方法,并有效地运用于植物病害识别,以提高病害识别精度。
参考文献:
[1]岑喆鑫,李宝聚,石延霞,等. 基于彩色图像颜色统计特征的黄瓜炭疽病和褐斑病的识别研究[J]. 园艺学报,2007,34(6):1425-1430.
[2]田有文,张长水,李成华. 支持向量机在植物病斑形状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3):134-136.
[3]姜淑华,田有文,孙海波. 农作物病害危害程度自动测定与分级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7(5):61-63.
[4]柴阿丽,李宝聚,石延霞,等.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番茄叶部病害识别[J]. 园艺学报,2010,37(9):1423-1430.
[5]程鹏飞. 植物病害的图像处理及特征值提取方法的研究[D]. 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05.
[6]赵玉霞,王克如,白中英,等. 基于图像识别的玉米叶部病害诊断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4):698-703.
[7]李波,刘占宇,黄敬峰,等. 基于PCA和PNN的水稻病虫害高光谱识别[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9):143-147.
[8]岑喆鑫,李宝聚,石延霞,等. 基于彩色图像颜色统计特征的黄瓜炭疽病和褐斑病的识别研究[J]. 园艺学报,2007,34(6):1425-1430.
[9]Camargo A,Smith J S. An image-processing based algorithm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plant disease visual symptoms[J]. 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9,102(1):9-21.
[10]Ydipati R P,Burks T F,Lee W S. Statistical and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s for citrus disease detection using machine vis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2005,48(5):2007-2014.
[11]施伟民,杨昔阳,李志伟. 基于半监督模糊聚类的黄瓜霜霉病受害程度识别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33-37.
[12]谭峰,马晓丹. 基于叶片的植物病虫害识别方法[J]. 农机化研究,2009(6):41-43.
[13]赵玉霞,王克如,白中英,等. 贝叶斯方法在玉米叶部病害图像识别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5):193-195.
[14]郑小东,王晓洁,赵中堂.基于形状特征的植物叶柄与叶片分割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4):918.
4.关于植物的作文:移植小植物 篇四
“唉,好久都没见到金光四射的太阳了,好久都没吹到那浸人心脾的凉风了……”放学回家路上,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又蹦又跳,避开人行道上因年久失修而出现的水坑,仿佛在走乡村才有的泥泞小路上。
回到楼下,我看到原先那一大片生机勃勃的小草,被雨露压得抬不起头来,像是犯了错误后被妈妈训斥的小孩。
这时我发现在草海中伫立着一棵小植物,笔直地挺着身子,宛如鹤立鸡群。走近一看,这是一棵刚发芽的植物,两片嫩绿的叶子上长着一层薄薄的绒毛——雨水打到上面就滚掉了,因此在一片小草中特别显眼!我顿时萌生了把这棵小植物移植回家的想法。可是,该怎么移呢?
突然,我想起生物课谢老师曾和我们说过,移植植物时,千万不能伤到植物的根系,没有了根,植物就无法获得无机盐与水,从而无法存活。于是,我在附近找了一根小木棍,在那棵小植物旁边扎了一个深深的洞。下雨天土是湿的,比较松软,扎下去并不费劲。然后利用杠杆原理轻轻一撬,植物连根带着土块都出来了!
我拎着它兴奋地跑回家,向妈妈禀报这个好消息,问妈妈这是什么植物。妈妈一脸迷惑地盯着小植物左看看、右看看,喃喃说道:“看上去有点像南瓜苗……”妈妈建议我用土把这株像南瓜苗的小植物栽到花盆里。但是家里没有现成的花盆,这可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嘻嘻,没有花盆,我可以暂时把它养在水里呀!于是,我把小植物拿到水龙头旁,将它根部粘的土块儿通通冲掉,露出了又白又嫩的根。接着又往一个玻璃瓶里倒了一些浇花用的水,将它的根部浸入水中,并在心里默默祈祷:南瓜苗,在我的花盆买回来之前,你可一定要好好活着呀!我还想看你结出一个南瓜呢!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一回家就先到阳台上瞅一眼小植物,看它是否还活着。直到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小植物的根部多了一些胡须一样的东西!我知道,那是它的根在扩大,在生长!当初的两片叶子也已经悄悄变成三片了!
等妈妈从网上买的花盆收到了,我就将它移植到花盆里,让它在土壤里茁壮成长!希望它真的结出一个小南瓜。
5.描写植物的作文:多肉植物观察记 篇五
多肉植物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有着厚厚的叶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它的果实呢!据说,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还会开花,不知道它的花会不会也是胖胖的呢?真实令人期待。
有一天,外面下起了大雨,我忽然想起了在阳台上晒太阳的多肉植物。然后我感觉撑着伞出去把它从大雨中“救”了回来。我把它放在桌子上,发现它的叶子上沾了好多小水珠,亮晶晶的,感觉很美丽。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外面太阳就出来了,我又把它搬出去,这时,它身上的小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了金色,看起来就好像是镶在上面的珠宝,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了,我看着它,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过了几天,它的身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我仔细一看,这是一个小小的花苞,它终于要开花了!接下来这几天,我小心翼翼地照顾它,生怕它出现一点意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身上的花苞慢慢长大,终于有一天,我起床出到阳台一看,几朵美丽的花儿映入眼前,我快步走向前,这是几朵小黄花,里面又有一些粉色,看起来美极了!我轻轻的闻了一下,一阵清香,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看着它,我感觉阳台都变得美丽起来了。
作者:张洪
6.植物的演讲稿 篇六
植物园的春天是那样美丽!那粉红的花儿在朝我们微笑;那苍翠的大树在向我们招手;那刚刚探出小脸蛋的小草在对我们微笑;那刚刚吐绿的柳树正舞动着枝条为我们跳了一支美丽的舞蹈;就连那可爱的小鸟也在为我们唱出美妙的歌儿。
植物园的夏天是那样的清凉!当你走进植物园,走在绿荫小道上,时常感到一丝丝清爽的风儿迎面而来,又轻轻地从你身旁走过。当你躺在树枝繁密的树林下时,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照射下来,照射在你身上,那是清凉中带了一丝温暖,那种感觉是十分不错的。
植物园的秋天是金色的!一片片金黄的落叶随风飘落,纷纷扬扬,零零散散,把整个植物园装点成一个“金色的海洋”。在秋风中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像是一首美妙的曲子,继续走着,我们来到银杏林,树叶纷纷落着,从远处看就像是在下一场“金色的雨”。植物园的秋天多美丽啊!
植物园的冬天却是安静的!梅花静静地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儿,走到哪儿,香味就跟着到哪儿。植物园里的松树依然是那样苍翠,那样挺拔,就像是一个个强壮的守卫着我们美丽的植物园!
7.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篇七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现如今, 如何实现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的创新造景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影响一个园林设计作品质量品质以及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1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
以植物生存习性和园林设计要求为参考标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是指将一个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所有植物进行科学配对及选位, 最终形成集整体性、有序性、合理性于一身的植物群落,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性能和功效。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是通过对植物配置的精深加工, 进而体现园林设计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气息。同样以植物生长和培育环境的需求作为植物造景的参考标准, 与之搭配上石体、水源、建筑等一系列具有自然象征意义的装饰物, 为凸显植物本身特有的线条、色彩、结构美感做好铺垫, 园林设计作品中的植物造景需要挑选物美价兼的素材, 完成精良的艺术设计, 规划合理的搭配构建, 唯此才能够对生态艺术的把握与追求烂熟于心。将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进行有机结合, 能够展现出人们追求生态艺术所要实现的理想效果, 为一部别出心裁、优质唯美的园林设计作品的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终生成满足人们生态艺术追求、优质舒适别致的园林景观。
2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园林设计给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环境带来的艺术美感不言而喻, 交错之美、线条之美、色彩搭配之美贯穿于园林设计的始终。园林设计是城市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显著特征, 为城市发展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 加快了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成。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吸收生产废气等, 都是园林设计促进良性生态环境构建的主要表现。
2.2 加强安全防护与深化艺术教育并重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在自然灾害突发的情况下能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安全防护功能。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搭配能够有效防患火灾、减缓地震震效、防止水土流失。非但如此, 园林设计还能够深化美感艺术教育, 园林设计艺术美的感召力、吸引力, 能够加快人们追求艺术美感的步伐, 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力。
2.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陶冶情操
园林设计在为人们提供自然观赏景观的同时, 能够减缓人们在大都市、快节奏生活中的生存压力, 给现代都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安逸环境。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自然美能够帮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 回归自然, 享受思想与情感的放纵之感, 体味大自然独有的纯真之气。
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 部分园林设计作品过于关注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搭配, 强调园林设计的艺术美观, 反而忽视了园林设计的实用性, 即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适应性考虑不周全, 没有加深安全防护意识, 没有明显突出地方特色。其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少生态效益, 在园林造价预算中忽视了生态价值, 进而产生高昂的养护费用。与此同时, 园林植物存活率低, 致使园林设计的现实意义没有充分实现。再次,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相对得不到重视。特别是许多园林设计由于缺乏足够的后期支持费用, 导致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被损坏等现象发生时不能及时的维护保养, 使得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被打破。
4 解决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问题的积极措施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及协调性的主要解决措施是提高园林设计者的全局构建意识, 在园林设计前, 对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进行合理策划和预见。最重要的是强化构建工作、环境创设、艺术鉴赏的综合思维意识,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不能单纯追求艺术美感和自然气息, 还要遵循土质条件、水源条件以及植物生存习性的科学搭配法则, 实现园林植物艺术鉴赏功效的同时, 充分展现园林设计的现实功能。
5 总结
总而言之,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影响了植物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 还能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科学发展,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终实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6)
[2] 朱相秋.小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 2011 (11)
8.植物的演讲稿 篇八
牛洋
现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效力于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组,同时也是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成员。热爱自然摄影,热衷于拍摄高山植物物种及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繁殖方式。作品见于国内知名科普杂志,曾获《中国国家地理》花影炫色植物摄影比赛大奖,台湾自然博物馆“惊艳新视野”科学摄影比赛大奖。
我与植物的缘分始于中学时代,那时我热衷于收集蝴蝶标本,也尝试饲养蝴蝶,但饲养蝴蝶需要了解它们的寄主,也就是幼虫取食的植物种类。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我身处相对闭塞的小镇,没有机会深入了解植物,但对植物的那份喜爱,却在心底悄悄萌生。后来,我考入北京林业大学,终于有机会和植物亲密接触——从那时起,我开始拿起相机记录校园的花开花落,去北京的郊野拍摄各种植物。而在我进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作后,植物更是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寄托。
对我来说,身处植物王国,并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进行研究和拍摄,是无比幸福的。每一次登上高山,都是一次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每一次野外实验,都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一次拍摄到满意的照片,都会让我欣喜不已……而当我看到高山上那些顽强绽放的花朵,更是为之感动,它们纵然生存在艰难的环境里,却因为更加接近苍穹,而有了超凡脱俗的美。
初识滇西北
在白马雪山追寻雪莲
滇西北是我进行研究和拍摄的主要地区。2007年8月,为了开展一项野外实验,我第一次和研究所的同事来到滇西北的白马雪山。
下车的地方海拔4000米,刚一打开车门,凛冽的山风便夹着细雨迎面吹来,让人在盛夏时节也感到了丝丝寒意。这次实验的对象是一种雪莲,它生长在海拔约4500米的流石滩上,而这500米的高差是需要我们爬上去的。坡很陡,我们背着仪器,走两步便大口喘气。虽然在高海拔地区爬陡坡极其艰苦,但身旁不断出现的马先蒿、老鹳草、香青、党参等植物,成为了我们攀登的动力。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见到了流石滩的影子:暗红色的大石头镶嵌在草甸上——这里是流石滩的前沿,再向上,是越来越典型的流石滩生境。
所谓流石滩,指的是一种砾石坡。山顶岩石由于强烈的寒冻风化作用而不断崩裂,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的山坡缓慢滑动,从而形成了这种砾石坡。流石滩也是海拔最高的生命带,在看似荒凉的“石海”中,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因为石头松松垮垮地堆在一起,走起来很是吃力,有时还需要手脚并用。正当我觉得精疲力尽时,一株绿绒蒿突然出现在我眼前,让我开始兴奋起来。其实在滇西北,绿绒蒿并不算难得一见,但第一次见到时,几乎没有人不为之惊叹。这是一株总状绿绒蒿,长在石隙中,典型的蓝色花瓣呈绢质而半透明,微低着头,挂着露水。拍摄一番后,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继续攀登,当虎耳草、垂头菊、无心菜、翠雀花、委陵菜和我们要找的雪莲一起登场时,我才算是真正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含义。
我们要找的雪莲名为“毡毛雪莲”。雪莲是风毛菊属雪莲亚属植物的统称,“天山雪莲”大概是最广为人知的雪莲形象:矮小而敦实,硕大的苞片层层叠叠,宛若一棵漂亮的圆白菜。然而,在风毛菊属植物种类极为丰富的横断山区,雪莲的形象却不似天山雪莲,毡毛雪莲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这种雪莲丛生于岩石的缝隙中,花莛高约二三十厘米,颇有亭亭玉立的感觉。它的花序藏在几层黄绿色半透明的苞片之内,这一特殊的结构如同温室,为植物脆弱的繁殖器官提供了庇护,这也是雪莲亚属植物的共同特征。在砾石堆里,我拍摄下了它们在冷雨中的身姿,清新而脱俗。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季节的更替,毡毛雪莲的苞片会由黄绿色渐变为紫红色,成为鲜艳夺目的“红雪莲”。而当秋季来临,它那如同蒲公英般的果实会随风远行,等待生命的下一次轮回。
透过鸢尾巧拍豹子花
大花红景天的美丽与劫难
在滇西北,由植物学家方震东建立的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也是我最喜欢进行野外实验和拍摄的地点。这里保护了滇西北地区典型的亚高山草甸、石灰岩灌丛以及多种森林类型。长时间蹲守在这里,可以看到草甸的季相变化,观察龙胆花如何开放和关闭,不会因赶路而错过夕阳中的马蹄黄,还可以在月光下拍摄植物的隐秘生活。
我常去植物园后山的沟谷。2009年6月,我又一次深入溪谷,探访夏季盛开的鲜花——开瓣豹子花就隐藏在这条沟谷之中。这种百合科植物,本身的形态、色彩太过美丽,因此想要拍出特色很不容易。拍了几张特写后,我感觉不太满意,于是干脆改拍它旁边的鸢尾。就在焦点由远及近的调整过程中,透过鸢尾的缝隙,我发现豹子花具有特别的美感。最终,我将焦点落在豹子花的花蕊处,利用鸢尾为画面涂上朦胧的蓝紫色前景。
对于植物摄影师而言,如果一张照片既能记录物种和给人美感,又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那就再好不过了。在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里,我就曾拍摄过这样的照片——一组云南沙参的特写:这种桔梗科植物的花莛上挂着一串蓝紫色的铃铛,在夕阳下显得玲珑璀璨,大小花蕾排列有序,让画面呈现出强烈的韵律感。然而,内行人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花莛上花朵开放的次序似乎与常规不大一致。以典型的总状花序(例如油菜)为例,花朵的开放次序,一般是从花序下部向上部逐渐进行,并且下部的花要比上部的大。正是由于这种时间(开花次序)和空间上(花的位置)的一致性,研究者无法判断花序下部花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它开放更早,还是因为它离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更近。但在云南沙参身上,这种一致性被打破了:花序中下部的一朵花最先开放,随后顶部的一朵开放,紧接着位于第一朵花两侧的花蕾依次开放……我的同事刘博士就曾经利用沙参的这一特点,研究了植物花序的资源分配问题。
nlc202309051533
除了高山植物园,香格里拉这片土地带给人的惊喜实在太多。2012年6月,我在香格里拉的一座高山进行野外实验,在雨雾中背着仪器再度行进在流石滩上。灰黑色的流石滩看起来毫无生机,在雾里看不到前面的路还有多远,冷雨打得人垂头丧气,连相机都懒得掏出来。就在心灰意冷之际,我突然发现一大丛处于花期的大花红景天,密密匝匝的花朵娇艳欲滴,就像是镶嵌在乱石堆中的硕大的宝石。我立即配上广角镜头来表现这丛盛开的植物,并将它展现在这冷酷阴暗的环境中——这种色彩和质感的对比,正是生命呈现出的美感。然而,因为红景天被赋予了诸多“功效”,当我在8月重返此地时,几乎所有的红景天都被翻了个底朝天。这让我痛心不已,这些生命能够顽强地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却逃不过来自人类的劫难。
寻找裂叶蓝钟花
奇特的“徽章”——小舌垂头菊
我们常常怀着某种目的去寻找某种植物,虽然过程艰辛,但那种收获的喜悦会取代一切。
2013年10月,我和同事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自奔山,寻找一种名为“裂叶蓝钟花”的植物。这种植物沿喜马拉雅山一直分布到滇西地区,我曾在西藏境内见到过。此前的一个月,另外两位同事来过这里,但由于天气和道路不佳而没能找到。十月秋高气爽,而我又见过这种植物,自然是信心满满。然而在第一天我们却走错了路,无功而返。打听好情况之后,第二天重振旗鼓,但路况比想象中更糟:雨季的降水把山路上的泥巴冲得所剩无几,剩下的都是坑坑包包的大石头,汽车无法继续前行,我们只能从海拔2500米的地方开始步行。一路上,未曾见过的凤仙花和唇形科植物还在开花,但始终没有见到裂叶蓝钟花的身影。根据我在西藏的经验,这种植物通常长在海拔近4000米的地方。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走更远的路才能达到更高的海拔。一路寻找,走走停停,但3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见到目标物,我开始怀疑前人的记载是否有误。更要命的是,GPS显示还不到3200米的位置,几乎就到了山顶,这让我快要陷入绝望,而同事一再给我鼓劲:再往前走走吧,反正时间还早。于是,我们又沮丧地转过两个弯,就在一刹那,眼前突然豁然开朗:路边的一片草坡上,点缀着我们期盼的蓝紫色。终于找到了,就在3200米的高度!那一刻除了欣喜,我还学到了坚持。
另一次难忘的寻找经历是在青海。
那是2013年,我跟随考察队在青海年保玉则拍摄植物。在神湖鄂木措,我们遇到一位热爱植物的喇嘛,他拿给我一本当地僧侣编写的野花图册,这令我非常吃惊。更让我惊喜的是,图册中收录了一张奇特的菊科植物照片,但没有给出名称。它看起来比较矮小,花序向上,像一枚银灰色的徽章。虽然神似垂头菊属植物,但正如名称暗示,这个属多数种类的花序都下垂,不似图片上的模样。我迫切地想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这种植物,喇嘛从容地指了指湖边的山:“就在那座红山上”。他说的“红山”,就是流石滩所在的位置。
第二天,我在湖边告别队伍,独自去寻找这种植物。与我曾经攀爬过的高山相比,这次寻找的路途既不危险也不遥远,甚至有些惬意,一小时后,我顺利抵达那片流石滩。不出所料,流石滩又给了我意外的收获——绢毛菊。这种植物的体色与砾石几乎完全一致,只有花朵会让自己暴露。我俯下身子,用超广角镜头将这奇妙的植物与神湖一同纳入画面。然后,我又在更高处发现了一种花序硕大的垂头菊,也是我以前不曾见过的种类,但目标物种仍未出现。我开始嘀咕:环境是对的,难道是未到花期?时间还早,我打算继续寻找,并索性决定横穿流石滩,去相邻的另一面山坡看看。这个决定非常明智,在另一面的流石滩上,我终于见到了闪着银灰色光泽的“徽章”,这种植物几乎只把花序探出石隙。我激动地拍了一通特写,又拍了一组它的生存环境,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的视角。后来我了解到,它的确是垂头菊属的一员,被称为“小舌垂头菊”。这是一种在上世纪90年代才被科学界认识和发表的物种,分布范围很狭窄。能在野外与它相逢,令我感到非常幸运。
在植物王国拍摄,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只要你坚持不懈,肯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9.植物的演讲稿 篇九
植物园位于北京的西郊,紧靠香山,那里到处都是树木,空气清新。
进了大门后,我们来到“万生苑”,这里是热带植物园。这是一个巨大的钢结构圆形建筑,外面是玻璃幕墙,所以采光很好。那里有四季如春的热带雨林,有惊险刺激的沙漠园林,有鲜艳夺目的花园,有挺拔雄伟的树林……每个园林争奇斗艳,树木葱茏,共有形形色色的植物约3000——5000种。再配上各式巧夺天工的雕塑,别致玲珑的亭阁,栩栩如生的小桥流水,还有各类珍稀药材植物等,掩映在红花绿树中,让人流连忘返。
不仅如此,北京植物园内还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如卧佛寺、曹雪芹故居、梁启超墓红衣大炮等这些都格外的吸引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沿着植物园的塑胶马路,我们看蝴蝶博物馆,那么多的各式各样的蝴蝶标本,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呵!
10.植物的演讲稿 篇十
月季花是四季常绿的小灌木,栽植物时可以条插。初春,他们的枝条更多了,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几枝插进土里。过上两三周,那插下去的枝条便生了根,并长出一点嫩红的幼芽。又过上一星期,那嫩红的幼芽便逐渐长成了一根根枝条。
阳春三月,下过几场蒙蒙细雨,月季长出了花骨朵。那花骨朵外面被好几层花萼紧紧地包着,一点儿也不能动弹,里面开出粉红色的花柱。又过上几天那花骨朵中开出鲜艳的花朵,有粉红的,深红的,淡红的.....五颜六色,异常美丽。一朵朵花从叶子里伸出胖胖的小脸蛋儿,东瞧瞧,西望望,好像看到了什么新鲜事儿,又好像对我们点头微笑呢?有时候,花要谢了,花朵耷拉下来,他们又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做错了事低下头来,怪不好意思的。
11.植物的演讲稿 篇十一
如果有人对你说,他能听见植物和他说话,你可能会认为他疯了。
但植物的确会发出微弱的电信号,帮助它们进行交流,只是这种信号太弱,很难被检测得到而已。
如今,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设备,让植物的主人可以对花草发出的电信号进行监控。研发团队希望,这种设备不仅可以让我们对植物之间的交流有所了解,还能教会我们更多的信息。
植物发射的电信号早在一百多年前的1873年就已经发现了,但时至今日,这些信号依然难以研究,因为它们总会受到环境中的电磁信号干扰。
而这款名叫Phytl信号探测器(Phytl Signs Explorer)的设备则选择将传感器直接附着到植物上,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果扬声器发出了声音,就说明电压发生了变化。电压变化得越快,发出的尖叫声也就越高。
发明该设备的是一家名叫Vivent的瑞士公司,他们希望能够为植物的健康提供创新性的医疗解决方案,以及独特的监控设备。
他们研发的设备与其他的植物监控设备大不相同,因为该设备能够对植物本身进行监控,了解植物正在做些什么,而不是监控植物周围的环境。
该公司表示,这就意味着养花的人可以通过聆听植物发出的信号,判断植物健康与否。
“你的植物是在茁壮成长,还是不堪重负?它是积极活跃,还是沉默无言?它是否正在受到害虫的侵蚀?”该项目的网页上这样写道。
Vivent利用了一种手机科技,研发出了这款低成本设备。该公司表示,这意味着任何人都能用得起它,对自己的植物进行监控。
“植物何时会释放出电信号,究竟为什么要释放出电信号,以及电信号在植物的交流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对这些都不得而知。”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植物生物物理学家格哈德·欧博梅耶(Gerhard Obermeyer)说道。
该项目的发起人奈杰尔·瓦尔布里奇博士(Dr Nigel Wallbridge)计划通过众筹网站Kickstarter募集75000瑞士法郎(约合51.2万人民币)。
瓦尔布里奇博士希望,如果人们能够监控自己的植物发出的信号,我们便能了解到更多与植物健康有关的信息。
“Phytl信号探测器的目标是,了解植物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并利用这些信息为植物创造最优的生长环境。”他们在众筹网页上这样写道。
“如果有上千名植物爱好者对自己的植物进行观测,并记录下这些信号,我们就能在对植物的了解上取得更快的进步。”瓦尔布里奇博士说道。
使用者可以把自己的手机或平板连接到该设备上。
在Kickstarter众筹网站上,购买该设备的最低价格为“超级早鸟价”129瑞士法郎(约合881元人民币),还能加入“Phytl Signs”社区。而零售价将为225瑞士法郎(约合1537元人民币)。
“超级早鸟”订单将于2017年4月开始发货。
(本文转自新浪科技)
12.植物的演讲稿 篇十二
人才培养质量是院校教育的生命线, 药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药用植物学 (Pharmaceutical Botany) 作为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 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1]。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原植物的种类, 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调查考证、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通过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寻找紧缺药材的代用品和新资源;利用植物生物技术, 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因此通过学习掌握药用植物分类鉴定、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等实践能力, 为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也是评价该门课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
当前一些国内药学院校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教学考核评价所采用的考试方式主要有笔试、口试、平时作业汇总、实验操作考试等, 其中笔试是最主要的考试方式, 又以闭卷为主。过多或单纯地依靠笔试, 极易造成重考知识、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 容易造成测量的误差或错误。在药用植物学的野外教学中, 考试考核评价主要是教师制作几份标本, 让识别几种植物, 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 并且易受时空条件的限制。考核评价结果因种种原因无法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1949年由我校著名生药学家李承祜教授创建, 自学科创建以来, 有关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考核评价等工作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教学、考核等工作一直采用活植物系统为基础,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践教学平台也初具规模[2]。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连续三次作为主编单位, 组织编写出版了全国规划《药用植物学》教材,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我们开展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比较各种考试评价, 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验课操作考试, 如果脱离了活植物系统, 这些常规的考试评价方式难以达到有效的整体评价目标。
2 活植物评价系统的建立
活植物系统作为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野外实习基地、药用植物园、鲜活标本、生态照片及虚拟植物园等。充分利用野外环境下的活植物系统, 采用野外考核及现场模拟等种种实践考核方式, 能使考核评价方式更直接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技能, 提高考试的效度与信度, 使学生提高植物分类鉴定的实践技能, 达到教学培养目标。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 我们根据教学需要及实际情况, 建立了若干野外教学基地和一套基于活植物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并改革常规考试方式。在学校与药学院领导的关怀帮助下, 药用植物园及生药标本室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中药用植物园栽培活植物600多种, 并建立了一些野外实习基地, 如上海的佘山、江苏常熟虞山、南京紫金山、宝华山、浙江天目山等, 这些区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几乎覆盖了教材中涉及到的科属种, 且受保护程度也较好, 可作为理想的野外教学场所, 其活植物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药用植物学实践考核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 以获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反馈信息, 从而随时调整和矫正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能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 以便于补充和巩固知识。考核评价时主要根据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确定需要考核的知识点, 既有系统性, 又体现层次性。根据课程标准对认知领域的目标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等几个层次。识记就是记住植物的形态特征, 能辨认出学过的植物。理解就是根据同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归纳出科属特征并进行总结。应用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实质有所领会和解释, 并能实际应用, 对未讲解过的植物进行检索判断鉴定, 并在陌生的野外环境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将引起教育思想、观念、方式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化。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虚拟植物园引入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中[3], 一方面可以补充野外现场教学考核中活植物系统的时空限制, 另一方面也会给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提高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质量。
3 药用植物学考核评价体系的运用与反馈
基于活植物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应用于课程结束评价以及野外实践教学环节中。近年在药学本科以及研究生的药用植物分类及资源开发等课程中开展了实践。药用植物学的综合实践考核主要放在理论课全部结束后的野外实践课中。选择适宜的野外教学基地, 要求植物丰富, 地形复杂, 交通便利, 教员宜事先集体备课, 熟悉植物的变化情况。可以先让学生实习后考核, 也可以边实习, 边个别考核。考核内容可以是测评学员对重点植物的认识, 也可以是考察学员对重点科属特征的理解。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可以是群落调查, 也可以是线路调查。所有评价全部建立在活植物系统基础之上。对以往及现有的药用植物学考试方式比较分析,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除了利用野外现场的活植物系统考核学员的认知程度与应用水平外, 还应用模拟和生态彩色照片图库进行考核评价。并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 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学员当场及时纠正, 当场无法纠正通过的, 则对其在一定时间后通过植物园可虚拟活植物系统进行再评价。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中, 通过建立野外教学基地, 或通过虚拟网络植物园等, 运用活植物系统来考核评价学员对课程体系识记、理解、应用等不同层次的目标,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并通过反馈机制使学员野外识别植物能力及植物分类鉴别能力等实践技能得到显著提高, 其中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要建立丰富的活植物系统和正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考核评价体系是药用植物学教学十分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考试方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采用基于活植物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具有较多优点。本文对我校近几年的药用植物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包括活植物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的确立以及反馈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活植物系统,药用植物学,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汉臣.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2]黄宝康, 秦路平, 郑汉臣.药用植物园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 2007, 23 (1) :34-36.
13.植物的演讲稿 篇十三
我看到,植物们,是它们发出的哭声?!一霎时!我吓得不轻!
一个满脸挂着泪痕的东西朝我走来,“仙人掌?!”我吓了一跳,惊叫起来!我这一叫可不要紧,可我彻底暴露了,我正想逃,却发现,我已被包围了,一大堆眼泪未干,怒气冲冲的植物瞪着我。
14.植物的演讲稿 篇十四
七、八月份的植物园骄阳似火、夏日炎炎,不过池塘边的荷花最为漂亮了!粉红色的荷花就像夏天中不畏酷暑的士兵了,哪怕是狂风暴雨它们也毫不退缩,微风吹来,他们随着风摇动,仿佛在说:“这点微风算什么,就算是狂风暴雨,我也不害怕。”啊!美丽的荷花,你那毫不畏惧的精神是我的榜样。
九月份,银杏树的叶子脱下了绿色的“衣服”,换上了金色的秋衣,瞧!金色的叶子纷纷从天空中飘落下来,落到了地上,为草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枫叶变成了红色,红得像火一样,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各种颜色的菊花也竞相开放了,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黄的赛金。秋风吹来,菊花轻轻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跳舞呢!
啊!辰山植物园的花朵真多呀!
一句话点评:
尾段的“真多”改为“真美”,中心就凸显了。
15.植物的演讲稿 篇十五
一、植物保护现状
(一)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
由于耕作制度的不断调整, 国际贸易频繁, 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病虫对农药抗性增强等原因, 我国农业重大病虫害呈现诸多新特点。一是重大病虫害持续重发。2006—2015年, 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 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5亿~5.0753亿hm2次, 比1996—2005年10年平均值增加20.82%。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黏虫和稻瘟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多种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发生面积大, 暴发频率高, 对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形成严重威胁。二是重大病虫害局部突发成灾现象明显增加。2009—2010年,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南、华南稻区局部暴发成灾;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和黄淮流域麦区大流行;2014年稻瘟病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流行。三是外来有害生物国家间、地区间入侵风险加大。红火蚁、扶桑绵粉蚧、苹果蠹蛾等重大有害生物往往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刚刚报道就立即传入。
(二) 基层病虫害测报服务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基层病虫害测报体系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和防治的基本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基层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农业从业人员均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 年青一代不愿意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而留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人员文化素质又相对较低, 其所掌握的知识早已老化, 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尤其在村级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基本无人抓, 新的植保理念、新的植保技术、技术服务难以快速推开。另一方面, 农村留守人员多为生产管理能力较弱、对植保防控技术认识不足、接受新事物能力偏差的人员, 这诸多原因阻碍了植保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 植物保护认知发生新变化
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提出, 植物保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农业绿色发展、农药减施增效”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农业绿色发展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在于植物保护的思想、技术和策略。具体表现为: (1) 植物保护的思想认知发生变化。从原来主要针对病虫害消除, 转向研究调整植物、病虫害、环境三者的关系, 将农业生产模式向更有利于物理农业模式的方向进行推广和发展。 (2) 植物保护技术和策略认知发生变化。从原来传统农业以化学防治占主导地位转向积极探索以基地、作物、靶标病虫草鼠害等为主线的防控技术推广模式, 集成运用生物生态协调、技术物资结合、农机农艺配套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积极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的融合, 不断提高防治的效果和质量。
二、职业院校植物保护课改探索
面对当今植保新形势、新特点和新变化, 植物保护涉农职业院校教育应更新理念, 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 对植物保护课程进行改革, 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技能型人才。
(一) 适应行业需求,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 改革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主动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需要, 2007年将植物保护课程列为重点课改项目, 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实用技能型人才上, 这类人才毕业后能立即适应岗位需求, 既有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又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 有效防止病虫草鼠的危害。同时又是面向农业一线和新农村建设需要, 是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 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有力的后备力量。
(二) 探索、创新办学模式, 建立校地、校企协调育人机制
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模式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原则, 学校和企业、学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和负责人才培养, 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办学模式, 积极与江苏方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荣邦集团等企业, 太仓市、扬州市、盐都市、南京栖霞区农委等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协同育人教学试验, 先后联合建立了“方源班”“荣邦班”“太仓班”“扬州班”“盐都班”等平台着力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三) 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在充分分析植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 以“农业绿色发展和农药减施增效”为指导思想,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删减, 教学过程安排上增强了实践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时效性:植物保护课程总论部分力求简洁明了;各论部分病虫害发生规律适当压缩, 而病虫害测报、防治方面的内容则大大加强。紧贴生产前沿和行业需求, 将农业生产上有潜在风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突发成灾的病虫害及时补充进教学内容, 将生产上正在推广应用的先进的施药器械、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介绍给学生, 尤其是各类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集成技术, 尽量让学生接近生产, 能履行岗位工作要求。
教学实施上体现灵活化、多元化和多样化:教学时序上, 尽量结合农时季节、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等灵活选择教学模块和相应的工作任务, 适当集中安排授课;师资配备上,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 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和实践, 同时邀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教学地点上, 以学院内作物生产教学工场和植保实训中心为主, 校外实习基地为补充, 比如小麦、水稻生长季节, 组织学生到植保专业化合作社参加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过程, 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训练。
(四)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培养方式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植物保护课程教学过程中, 灵活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 对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有许多类似之处, 采用归类分析法;对比较抽象、微观的部分 (如病原物形态)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加上显微镜观察法;对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和授课内容完全结合有一定难度等特点, 通过虚实结合、仿真模拟以及视频、动画、音频、图片等多种途径进行授课;针对综合性强的教学环节采用专题讨论法, 通过确定讨论主题, 掌握各个实践环节的关键技术;对授课中难以讲清楚的昆虫的孵化、化蛹、羽化、取食、迁飞以及交配产卵等采用动画演示法;对操作性强的环节如农药的质量鉴定与配制等采取微课教学法加上现场示范法;对品种繁多、特点复杂的农药, 则采用社会调查法或农药企业参观法, 带学生到附近农药市场或农药企业进行调查。
(五) 强化课程学习考核评价, 推进工学结合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关键的环节, 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有效途径。我们按照行业企业岗位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建立了社会评价、学校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植物保护课程制定了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突出“能力考核”的考核评价办法, 对每一项目都制定了具体考核标准。教学评价实现了“三个结合”, 即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业评价和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只有在充分认识国情、了解当今植物保护形势的基础上,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探索、创新办学模式, 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建立完善的学习考核评价体制才能促进植物保护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万才, 刘振东, 黄冲, 等.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植物保护, 2016, 42 (5) :1-9.
[2]刘万才, 吴立峰, 杨普云, 等.我国植保工作新常态及应对策略[J].中国植保导刊, 2016, 36 (5) :16-21.
[3]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0) :4-7.
[4]朱景全, 王玉玺, 吴立峰, 等.重大和突发植物疫情协作防控工作进展[J].植物检疫, 2008 (2) :35-37.
[5]蒋荣能.浅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 (3) :79.
[6]祁芳, 李岗生, 崔美香.植物保护现状及农业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J].河北工程大学 (社会科学版) , 2014, 31 (3) :101-103.
[7]胡小平, 任志刚.农业生产模式与植物保护的发展[J].植物保护, 2016, 42 (2) :1-5.
[8]黎明.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11 (20) .
[9]马强, 姚维.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3) :274-275.
[10]郭敏, 潘月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4 (3) :96-98.
[11]王斌.浅谈高职院校植物保护教学改革[J].甘肃农业2013, 26 (8) :123-124.
16.神奇的“石油植物” 篇十六
可再生的“石油植物”
所谓“石油植物”,系指那些可以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发酵加工可生产“燃料油”的植物的总称。例如,现已发现的大量可直接生产燃料油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大戟科,如绿玉树、三角戟、续随子等。这些石油植物能生产低分子量氢化合物,加工后可合成汽油或柴油的代用品。
据专家研究,有些树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将碳氢化合物储存在体内,形成类似石油的烷烃类物质。如巴西的苦配巴树,树液只要稍作加工,便可当作柴油使用。
如前所述,目前全世界植物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森林)每年生长量相当于600~800亿吨石油,为目前世界开采量的20~27倍,可见潜力之大。目前,英、美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用木材加工出石油已达到实用阶段。英国一家公司采用液化技术,用100公斤木材生产了24公斤石油,同时还生产出16公斤沥青和15公斤蒸汽。美国俄勒冈州一家以木片为原料的工厂,100公斤木片可制取30公斤石油。
“石油植物”种类丰富
人们还发现,地球上存在着不少的“石油植物”,它们所分泌出的液体,不需加工或稍经加工就可作燃料使用。如澳大利亚有一种名叫辐射校的树,含油率高达4.2%,也就是说,一吨桉树可获取优质燃料5桶之多。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有一种被誉为“石油树”的银合欢树,这种树分泌的乳液中含“石油”量很高。巴西有一种香胶树,割开树皮就可流出胶汁般的树汁,它的化学成分与石油相似。据试验,这种树汁不需任何加工,就可当柴油使用,经简单加工可炼制汽油。这种树每棵每年可产胶汁40~60公斤。
经专家测试,某些芳草也含有“石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产一种粗生分布广泛的杂草,由于黄鼠等啮齿动物很害怕它的气味,故取名黄鼠草。黄鼠草可以提炼“石油”,大约每公顷这样的野草可提取“石油”l000公斤;若经人工杂交种植,每公顷可提炼“石油”6000公斤。目前,美国学者已发现了 30多种富含油的野草,如乳草、蒲公英等。此外,科学家还发现300多种灌木、400多种花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石油”。
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利用玉米、高粱、甘蔗的秸秆可以生产汽油酒精,并能直接用做汽车的动力燃料。目前,美国销售的“汽油”中,70%以上实际是酒精汽油(1:9的混合燃料)。巴西用甘蔗发酵生产酒精做汽车动力燃料。
“能源农场”不是梦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石油植物”及其栽种的研究,并通过引种栽培,建立起新的能源基地“石油植物园”、“能源农场”,专家预计,在21世纪初,“石油植物”将成为人类能源的宝库。
关于建立“能源农场”的设想却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提出来的,它对于人类在21世纪启用植物“石油”能源有着深远的意义。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临时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因此,美国教授卡尔文想出了建立“能源农场”这个主意,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这个设想已在不少国家开始试验。
当时,这位科学家知道,某些植物如橡胶树,能把碳化物变成碳氢化合物胶汁。他想,既然橡胶树能产生胶汁,那么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也能合成类似石油的物质。要得出这样的结论,他首先放弃了一些原有的习掼想法。卡尔文教授是一位化学家,1961年,他因为一本关于光合作用的著作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现在他是“能源农场”最热心的支持者之一,他跑遍全球去寻找那种具有合成燃烧能力的植物。
在巴西,卡尔文教授看到一种名叫香胶树的植物,并参观了割胶作业。据他观察,这种植物6个月内能分泌出20~30升胶汁,这种胶汁实质上就是石油,化学特性同柴油相似,所以不经过提炼,直接可以当柴油使用。今天,香胶树大概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一种能直接提供“生物石油”的植物。
卡尔文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找到了另一种虽不像香胶树那样令人吃惊,但分布非常普遍的植物,农场主们把它叫作“黄鼠树”。卡尔文教授的实验证明,人工制造石油并不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而是21世纪就可成功的事情,那么,剩下的一个问题是:“能源农场”的设想在工艺上是否行得通?在经济上是否划算?
对于这个问题,由美国亚利桑那州植物生理学家皮帕尔斯主持的进一步研究作出了回答。数年来,他们在“黄鼠树”实验农场做了一系列有趣的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直径为19.3英里的圆形土地种上黄鼠树以后,平均每昼夜可炼出500万升石油。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还开始设计某种提炼植物石油的企业的雏型,这种企业一周内能生产450升黄鼠树粉末。同时还在设计既能提炼石油,又能提炼乙醇的小型工厂。他们断言,再过10年以后,工业提炼设备可以在一昼夜之间从1000吨黄鼠树粉末中提炼出18万升石油和13万升乙醇。剩下来的渣滓可以作2.5万亿千瓦的热电站的燃料。要达到这么大的生产规模,需要开辟面积为14万公顷的黄鼠树种植场,相当于美国匹兹堡市那么大。
能够提取燃料的植物不一定都要在泥土里才能生长。奥兰多市净化池里的风信子长势良好,污水是这种植物的最好营养物。因此,种植风信子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不仅可以净化水源,而且可以得到可燃气体,加拿大科学家在地下盐水层中发现了两种生产石油的细菌,一种是红的,一种是无色透明的。它们繁殖很快,两天可收获一次。一平方海里的水域里一年就可生产14亿升“生物石油”。
“石油植物”的五大优点
石油植物作为未来的一种新能源,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一是石油植物是新一代的绿色洁净能源,在当今全世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应用它对保护环境十分有利;二是石油植物分布面积广,若能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便能就地“取木成油”,而不需勘探、钻井、采矿,也减少了长途运输,成本低廉,易于普及推广;三是石油植物可以迅速生长,能通过规模化种植,保证产量,而且是一种可再生的种植能源,而非一次性能源;四是植物能源使用起来要比核电等能源安全得多,不会发生爆炸、泄漏等安全事故;五是开发石油植物,还将逐步加强世界各国在能源方面的独立性,减少对石油市场的依赖,可以在保障能源供应、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7.植物的演讲稿 篇十七
植物表皮蜡质的研究进展及WIN1对植物表皮蜡质的影响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植物最外层的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氯仿等)的.一类有机混合物的总称,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就植物表皮蜡质的成分、合成、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了介绍,并阐述了一种乙烯应答型转录因子WINl对植物表皮蜡质的影响.
作 者:李法莲 张淼 朱彩霞 邵群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1) 分类号:Q944.65 关键词:植物 表皮蜡质 蜡质合成 WINl过表18.植物的演讲稿 篇十八
植物园的花朵,那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有清香四溢的郁金香,有万紫千红的映山红,有粉粉嫩嫩的桃花,和亭亭玉立的菊花进了大门向东大约行了50米左右,远远地望,漫山遍野出现了一簇簇粉红点儿,是什么花呢?原来是可爱的桃花。
桃花园有一望无际的桃树,旁边是水平如镜的小溪。沿着褐色的树干往上看就是桃花了。有的含苞欲放,像害羞的小姑娘涨红了脸;还有的已经绽放,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像是在比美似的。瞧,这一朵开的娇艳,那一朵又挤过来争美。微风一吹,满树的桃花就翩翩起舞。看到这样的景象,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株桃花了。咦?道旁那棵树怎么那么奇怪?它好像指向一片金灿灿的花地,那就是菊花地。
菊花从远望去,仿佛是一群仙子,玉立在绿色宝座上。花瓣像火焰般绽放,那么多的菊花,凑成了一片五彩的美丽的地毯。走近一看。也有别样的姿色,一根一根花瓣如同流苏一般,中间的花蕊像蜡烛一样,一根根的白色花丝头上点缀了金色的光点。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出口,我恋恋不舍地望着这里的一花一草
19.植物的演讲稿 篇十九
本文根据园林植物应用到园林景观中各方面的要素研究与分析, 对比以往常用的景观评价方法, 探讨一种新的适合于新型园林植物应用评价方法, 建立感性与理性两大指标体系, 对园林植物进行全面而规范的综合评价, 并通过一种新的园林地被为实例说明该评价方法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1 新型园林植物应用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
在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中, 其重要性是不一致的, 可采用权重系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3]。其权重系数在充分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广泛征询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技术学院专家、教授的意见, 并结合各大园林公司一线工程师、设计师及高级技工的实践经验提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及评价指标,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法) 构造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按感性、理性划分两大类, 分别进行评定, 如表 (1) 所示。所有指标分为两大类, 三原则分别为生态原则、美学原则、经济原则。其中生态原则、经济原则为理性指标, 美学原则为感性指标。
1.1 生态原则
包括覆盖率、生物量、植物生长势、净化空气、拮抗、他感作用、植物褪化变异、生物入侵性、抗病虫害性、抗寒、热能力、土壤肥力要求、繁殖能力强弱、果实、种子污染性等单项指标。
1.2 经济原则
主要从园林工程中所需种植成本、养护成本、清除成本、附加经济价值 (花、茎、果、根) 四方面进行评价。
1.3 美学原则
从景观美感度上划分, 主要以个人感官为主, 主观因素影响。主要指标有:植物季相变化、植物叶 (包括叶形、叶色等) 、植物花 (花型、花色、花期) 、植物茎 (茎型、茎色) 、植物根 (根型) 、植物与硬质景观协调性、植物空间多样性、植物与整体环境和谐性、植物与生态的和谐性、植物观赏特性 (包括植物器官的奇特性、株型等) 。
每次评价一种新型植物必须选取两种以上 (越多越准确) 已经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同类型的园林植物为对照同时打分, 如果该植物的总分值高于对照平均值的30%以上则为优秀的园林植物, 很有发展空间。而高于30%则可应用于园林之中。低于对照平均值则为不宜应用于园林植物, 应该慎重应用, 如低于20%则不应应用于园林之中。
2 实例应用
石蒜属为石蒜科鳞苔类植物, 其地下部分为褐色膜质皮包裹的鳞茎, 鳞茎近球形或卵形, 皮褐色或黑褐色;叶于秋季花谢后或早春萌发, 带状或狭剑状, 长短大小不一, 花色有红色系、黄色系、白色系, 还有各色相间的复杂系;花型有奇特的水鬼蕉状, 雅致的百合喇叭状;花被裂片有强烈被缩反卷的, 也有平展的;有的石蒜适合做切花, 有的适合做地被[4]。石蒜属植物具有较为一致且独特的性状特征及生长习性, 花时不见叶, 有叶不开花, 花都开在夏秋季节。石蒜属植物鳞茎有毒性, 性甘温, 《闽东本草》载“本品内服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可提取药用成分, 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5]。因此, 石蒜又被称为“中国郁金香”。作为地被植物, 石蒜属耐荫、耐旱、少病虫害、易繁殖、生命力强、管理粗放、适应性强、野生资源丰富, 可很好地应用到园林景观当中。
现以石蒜为例, 对照已广泛应用于园林中耐荫地被植物麦冬、葱兰进行NOPE评价。
美学原则内各指标打分人员共60人, 分别为江西农业大学非园林类专业本科在读生20人, 普通市民20人, 园林专业学生、研究生20人 (其中本科生7人, 研究生13人) 。集中1天下午14:30~17:00进行评分, 评分媒体为照片, 照片为4个季节中旬上午此3种植物生长良好的状态下, 采集拍摄, 拍摄高度1.4m, 焦距保持不变, 光圈不低于8, 分别拍100张, 在从中选取效果较好的40张进行评定打分 (其中都包含有花状态下的照片) 。照片集中用投影仪放映, 5秒钟1张。评分者打分得分乘以权重, 相加后求平均。
经济原则, 则由九江市中堂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工程师、设计师、园艺师共计20人打分, 得分乘以权重, 相加后求平均。
生态原则, 由江西农业大学园林学院专家、教授讨论后给出评分, 乘以权重, 得出平均分。表 (2) 为统计后各评委打出分的平均分。
3 结果
由于综合考虑了园林植物应用于园林中的影响因子, 采用客观的定量指标与主观评判相结合的方法, 最终得出石蒜属植物确实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美学原则指标占27%;经济原则指标占19%;生态原则指标占35%;其中整个生态原则占43%, 将近一半, 充分体现了建设生态园林的重要性, 也十分符合各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在一种新型园林植物应用到园林中之前先用NOPE评价方法进行预先的评价, 可判断新品种的优劣, 这对于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有很大实践意义。将减少大量的盲目应用园林植物的浪费, 此种方法也将对园林施工和园林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小德, 卢山, 方金凤等.地市园林绿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 (2)
[2]上海市绿化委员会, 生态园林论文续集「M」.园林, 1993, (增刊) :28-42
[3]唐东芹, 杨学军, 许东新等.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4)
[4]张波, 袁娥等.石蒜属植物的观赏价值及在环境美化中的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