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2024-12-03

三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精选8篇)

1.三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篇一

榆中县清水学校 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三年规划

按照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禁毒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市县各级禁毒委相关制度和文件精神,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和把握教育规律,以校园为重要阵地,发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有效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通过禁毒知识的普及、青少年抵御毒品能力的增强,实现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进一步降低毒品的社会危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三年规划。

一、领导机构

成立学校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三年规划(2016年-2019年)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长:李仓(榆中县清水学校校长)副组长:张继青(清水学校党支部书记)

魏军(榆中县清水学校校长)

成员:陈贵、孙孝英等其他领导成员及各班主任

若领导机构成员有变动,接任者继续履行职责

二、时间:2016年-2019年,为期三年

三、任务要求

1.全体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逐步把禁毒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通过校会、国旗下讲话、地方课程、主题队会、黑板报、广播站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把禁毒教育要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相结合,做到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使广大师生了解毒品基本常识,无人参与涉毒、吸毒活动,不断增强师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集聚合力,加强教育。

学校注重以活动为教育载体,在活动中落实毒品预防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邀请派出所、清水驿乡司法所人员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学校老师结合研究性学习开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教育课,引导学生们通过查阅、展示资料,讨论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增强禁毒、拒毒意识。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分析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学校还依托家庭、乡镇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合力。

领导小组成员认真落实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禁毒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规范化、有特色、有实效、群众参与率高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每次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六有即;有领导参与 ,有音响设备,有图片资料、有横幅标语、有宣传记录,有信息上报。让每班每学期落实或做好“四个一”活动:

(1)上好一堂禁毒教育课。学校要求各班利用班会、思想品德课上一节禁毒教育课。

(2)看一部宣传片。组织全体同学通过观看“拒绝毒品、关爱未来”禁毒专题片,让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势的严峻性。

(3)读好一本书。各班认真组织学生看书学习禁毒知识,让学生切实掌握毒品知识和国家对禁毒的法律法规。

(4)开好一次主题班会。各班活动课举行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班会,开展禁毒讨论,提高防毒、拒毒意识。

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学生家庭禁毒教育的合作,结合家长学校开展禁毒教育宣传,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禁毒教育活动,形成学校为主、乡镇配合、家庭合作的学校禁毒教育社会化体系。

榆中县清水学校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榆中县清水驿初级中学

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三年规划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2.三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篇二

一、指导思想 (略)

二、基础条件分析 (略)

三、创建目标 (略)

四、创建内容

(一) 确立和完善学校主体精神

1、形成“健康育人育健康的人”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开展以学校健康制度、健康环境、健康教育、健康技能、健康行为、健康服务为内容的健康促进活动, 用健康的内容、健康的方式培育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

2、构建和完善学校精神文化框架。

校训:洁、静、雅

洁:校园清洁着装整洁行为高洁心灵纯洁

静:恭墨守静乐学思静闹中取静神怡心静

雅:举止文雅情趣高雅外貌俊雅环境优雅

校风:井然有序

教风:欣然施教

学风:怡然乐学

(二) 建立和谐、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 构建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物质和精神文化。重点是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 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优美、健康的校园环境, 建设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

加强学校对外文化交流。定期组织校级、中层干部及教师走出校门, 学习、考察先进地区学校的办学经验, 拓宽视野;也要有目的地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校园, 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引领, 提升专业能力。同时, 注重学校外宣工作, 树立学校良好的外部形象。

(三) 培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骨干队伍

一是提高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抓好特色项目专任教师和班主任教师队伍建设;三是逐步形成一支热爱本职工作, 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力争培养1-2名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辅导教师。

(四) 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校内常规健康教育

一是抓好常规教育活动, 重点加强每期的主题教育活动, 确保主题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二是开设健康教育课程, 以“我快乐我成长”校本教材为载体, 利用班、队会时间, 落实教育目标, 开展教育活动;三是抓好校内健康教育的系列活动, 提升健康教育水平。

(五) 拓展优势项目, 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围绕“创造未来”、“少年小卫士行动”和“快乐生活训练”健康教育三大主题活动, 建设“四川盘子”、“拓印版画”区级精品特色项目, 形成主次有序的活动项目群。通过拓展优势项目, 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五、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2010年3月——2011年1月)

1、成立“覃家岗小学健康教育特色工作领导小组”, 确定成员, 明确分工和职责;修定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规划;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继续加强学校基础建设, 创建富有健康教育特色氛围的硬件环境, 完善功能室的建设, 添置必备的设施设备。

3、开展以“快乐生活训练营”为主的校级健康教育特色项目活动, 加强管理, 初步建立校内特色项目的评价机制。

4、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 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提高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技能。

5、创造条件, 申报参评区级特色项目学校。

第二阶段: (2011年3月——2012年1月)

1、抓好校内健康教育常规活动, 做好检查评比工作, 开展以班级、特色项目为单位的展示活动, 突出健康教育成果。

2、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班级、学校特色项目的评价机制, 特别是对相关责任人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考核、评价。

3、开发, 修订、完善健康教育教材, 开设健康教育课程, 收集、提炼学校健康教育的成果。

第三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12月)

1、开展“创造未来”、“少年小卫士行动”和“快乐生活训练”三大主题活动, 打造“四川盘子”、“拓印版画”区级精品特色项目。

2、建立一支经过专业培训, 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培养1-2名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辅导教师作引领作用。

3、建立稳定、完善的管理、评价机制, 完善健康校园建设, 努力成为重庆市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开展申报参评区级特色学校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 组织保障

成立覃家岗小学创建“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协调各部门工作, 实施决策及经费保障。

副组长协助组长制定年度计划和规章制度, 负责项目创建规划的撰写, 开展好各自分管的特色工作。

组员负责教育活动特色创建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课程特色创建和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协助副组长开展好分管工作。

(二) 学术保障 (略)

(三) 制度保障

建立、建全覃家岗小学创建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规章制度。主要有:学习培训制度、过程督导制度、管理评价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 使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有章可循, 管理有序。

(四) 经费保障

3.规划出台 三年振兴电子信息产业 篇三

按照《规划》要求, 未来3年, 电子信息产业促增长、保稳定要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3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另外, 电子信息产业调结构、谋转型要取得明显进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12%提高到15%。

《规划》指出,今后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9大重点领域,确保完成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的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认为,通过部署三大任务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规划》的亮点之一。现在电子信息产业有很多布局都在产业的低端,我们的核心的竞争力就比较弱。所以最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技术含量,要提高产业定位,通过这个《规划》来拉动产业的提升。

据介绍,《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另一个亮点,是从国家的高度来部署整个产业。 它把这个产业的内容从软件和集成电路逐渐扩大到了液晶显示、下一代互联网、软件外包等等,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个链条进行布局。这个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4.高中教学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篇四

一、工作思路: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的教学工作以积极实施新课程为主线,以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为中心,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深入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开展新课程的实践和探索,以优化教学管理为抓手,增强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刻苦探究,勇于创新,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探索的精神,根据学校生源实际情况有目标的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以达到学生迅速成长进步、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各教研组实施课程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建立健全教学活动的过程督查和质量监控机制,推动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具体表现在高考、小高考的业绩逐年上升,努力缩小与上游学校的差距,学校的艺术、心理教学特色得以进一步彰显。

三、主要举措:

(一)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管理 l、切实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

(1)制订教研组发展规划。09年9月底前,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用课改的理念,教学发展的要求,结合年级部和教研组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学习、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资料编写、特长生培养等方面,制订各教研组建设的规划,经过学校的评审,认真组织实施。

(2)各教研组、备课组以“研究一个课题、编写一本校本教材、编写适合学校使用的优秀教案和优秀学案”为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3)有效开展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2节课,定时、定内容,开展以听评课、专题讨论、学术研究为主的多元化活动形式。

(4)备课组活动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主备人,备课程序及目标和教学内容,备教法和学习法,备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培养,备德育渗透,注重内容和效果的研究。实行教学教案一体化。发挥集体力量。

(5)根据一学的工作业绩及效率评选学校的先进教研组和备课组,并在校园内推广学习。

2、完善年级部、教研组双重分层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年级部、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职责。各层各级做好份内之事,出现问题由各个部门逐层解决,抓好层级管理,其主要内容为:(1)目标管理(2)制度管理(3)计划管理(4)过程管理。教务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将检查情况如实向分管校长作书面汇报,严格执行教学常规,逐步内化教师行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学校要求教师进行教后反思,引导教师养成写教学后记(教后感)的习惯,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放1-2次公开课,每学期至少撰写1份教学反思报告,完成1篇质量较好的教学论文。学校定期开展交流、学习、研讨活动。

4、建立“导师制”,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法。在学科竞赛提优活动、学科兴趣提高活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活动,学生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学生的个别学习等方面实行“导师制”。

5、充分发挥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作用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给予心理调节、思想沟通、方法指导等帮助。

(二)关注课堂教学,促进减负增效 l、加强对教法的研究,构建新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1)学校的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以知识学习为主为能力培养为主,变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多元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看书、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多讨论,在参与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得到提高和发展。(2)推广实行问题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以及情景教学,有效开展开放性教学。今后三年将进一步在各类课程领域内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构建适合学科特点、体现学校特点、符合时代发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推广实行分层次教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分层教学体系,优化细化分层教学模式,使学校的教学向多元化、多样化、开放性、灵活性的方向发展。

(4)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教务处教科室每年对青年教师进行备课、上课的专题指导,让新教师更快地进入角色,熟练教学。建立随堂听课、评课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都要求听一定数量的随堂课,并对教师的随堂课进行评议,填写评议表,侧重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研究。(5)进一步抓好校内四种类型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青年教师的研究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新课程的探索课。学校要求所有公开课开课教师要写教学后记,谈教学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对外一日公开赛课活动、学校优质课比赛或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为广大教师发展搭建一个平台。

(6)优化教学手段,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引导各教研组充分挖掘组内优势资源并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建立符合教研组发展和教师发展需要的专题特色网页,打造学科特色,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组合,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支撑教学的目的。

2、加强对学法的研究和指导。

(1)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活学生的外在附加力。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从09年9开始,学校举办“学习方法系列讲座”,首先争对高考学生进行分科分阶段讲座。开展“学习方法咨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方法交流会”。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研究,寻求具有本人特点的学法,引导教师以研究学法来推动教法的改进。

(3)加强科技教育,有效开展学科技渗透教育活动。聘请专家来校讲学,作科普报告,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加强与高校科技方面的课题研究的合作。全面地由课外向课内各学科渗透,力争最大限度地使学科教学活动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统一,完美和谐的科技、文化、品格的教育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特长学科教育,发展学校的教学特色。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音、体、美、技术等学科教育的特殊功效,如体育课加强对学生形体的训练,音乐、美术课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力,强化以美育人,通过学生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网络知识教育认识新世界观。以此培养学生高雅的举止,高尚的情操,高远的志向。注重对特长生的挖掘和培养,发挥导师的怍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科学规范有效管理,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学校的办学思想为指导,探索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追求科学、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3、实施内容:

(1)修订并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常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建立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教学与教务的信息化管理。

(3)加强对专用教室的管理,为教学提供有效服务。

(4)提高教务工作的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

4、坚持开展民主评教和民主评学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研究科学的评价方式和内容,真实地了解学校一个阶段的教情和学情,以便及时地、有效地来调整和改进教学。zj市sy高中教务处 2009年7月

教学工作三年规划

------------------教学科研 加入时间:2010-9-9 10:02:15 admin 点击:20 临沂师院附中教学工作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全省普通高中深入实施新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契机,以“育人为本”为出发点,以“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因材施教”和“扬长教育”,深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探索教和学的策略,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搭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名师成长的平台,使学校向学习型组织方向迈进。

二、总体目标

强化教学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把附中办成“质量优良、特色显著、管理一流”的完全中学。具体目标如下:

1、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爱岗敬业、一专多能、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使90%以上的教师能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手段,不断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基本实现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化,教学环节科学化,教学思想现代化,落实常规标准化,教师素质学者化。

2、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每个教研组有校级以上课题不少于2个,学校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不少于5个、省级和国家级立项课题不少于2个。

3、完善和落实学生学习常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4、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超过95%以上,高考本科上线每年提高10%以上,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逐年增加,在本城区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5、突出办学特色,加强艺体专业训练队的建设,促使高考出人才、比赛出成绩。力争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和篮球、健美操、武术、音乐、美术等方面能在省市竞赛中获奖。

6、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新课程的实施再上一个新水平。要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开好每一门课。

7、保持“临沂市教学示范学校”、“临沂市校本校研先进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荣誉称号,争创“临沂市普通高中教学先进学校”和“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立足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部学科,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完善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效果。

2、树立“一、二、三、四”的教学思路: 即一抓:抓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二改:改进教研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倡自研、自悟、培养教学感悟能力;三开展:开展教学艺术竞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开展学科竞赛;四提高: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2012年达到100%,90%以上的新教师胜任高中全程教学。

(1)抓好业务训练: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从备课、命题、讲课、板书、作业批改、语言表达、个案分析等基本功抓起,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开展老中青教师“一帮一”、“结对子”、“拜师”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定期开展“教学新秀”、“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2)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人人讲学习、人人爱学习的氛围,启动“校本培训”计划,聘请专家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进一步掌握新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课题意识,积极探索新课改之路。

(3)定期聘请师院教授和外籍教授来校进行指导,不断提高音、体、美教师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音、体、美特长生的专业能在本校进行升学辅导,防止学生外流,力争出“名生”。

(4)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使90%以上的教师在三年内基本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并会使用电子备课、多媒体上课和网络教研。

4、强化教学管理:

(1)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的潜能。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教干推门听、评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从教师的教育思想、职业道德、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与成绩等方面制定评价内容与评价细则,注重过程性评价,形成客观、公正、激励性的教师评价方案。完善教研组、备课组量化管理细则和“教学成绩奖评比办法”。开展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选活动,开展“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 评选活动,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2)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促使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型。抓好全体任课教师的继续教育。

(3)严格按新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建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选课手册》和选课方案,优化走班秩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发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4)开发校本课程,搞好特色规划,科学调配教师形成竞争格局。举办多种虚拟班(如:音乐班、美术班、书法班、播音主持班等),抓好专训队(如:篮球队、武术队、健美操队、鼓号队、舞蹈队等)。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性格特点科学合理的调配安排教师任课,尽量做到性格互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具有可比性。实行各科教师分年级包班制。

(5)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信心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次教学”、“合作学习”等,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并以成功教育为主要途径,做好“拔尖、促中、保底”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进一步抓好考风考纪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每个模块考试都要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开好年级教师教学质量分析会和班会商会,制定对学生的帮促措施,责任到人。

(7)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批、辅导建立检查制度,每学期学校组织教学常规检查4次,使教学行为更规范。

(8)在综合分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利用谈心、作业眉批和评比“班级学习进步之星”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指导的系统化、针对性,将学习方法指导作为校本课程。

5、加强教科研工作:

(1)完善教科研工作条例及教科研工作规划,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带头作用,指导教研组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大胆进行改革尝试。

(2)加强校际交流,通过横向联系沟通教学教研信息,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我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3)各教研组要有一个或多个教法改革的试验课题和课题研究,并纳入教研组计划中认真实施,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坚持完善教研活动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新课标、新高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

6、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健康、技术、研究性学习课的开设。

身体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除按新课标开足课时外,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质锻炼,并通过医务工作者向学生定期宣传卫生知识,减少学生各类疾病的产生。要开好运动会,举办好艺术节。技术、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好。

7、加强艺术教育,办好艺术班。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艺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别能力。因此,加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教育,通过艺术欣赏课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艺术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师资力量雄厚,艺术特色班要向精品化方向发展,力争培养出“名生”。

8、优化教学设备,强化教学设施的管理,及时维护维修,保证实验开出率和图书杂志借阅率;三年内,装备计算机室2口、实现教师电子备课,每个教室配用多媒体上课,更新充实实验室,建设塑胶篮球场、运动场,添置体育运动器材等,力争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教学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教学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三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和二期课改精神,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二期课改理念,积极创建有序而富有生气的教学氛围、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间正逐步实现用高效的方式沟通和交流,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动力得到增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不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学习习惯。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重制度化与科学性,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一)、学科建设

首先,引进校本研修,挖掘、发展强势学科。数、理、化学科是这三年来,努力打造的品牌学科、其中数学学科教学效果显著、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连续两年在全国竞赛获奖;物理学科把竞赛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在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的同时也涌现出市、区竞赛的获奖选手,在同类学校中拔得头筹。化学学科新秀辈出,年年长教杯、希望杯比赛都获丰收。

其次,开展教研结合,促使特色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语文组积极探索了以课题研究推进教学发展的新路。全组结合校情,确立研究目标,现已从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两个方面通过了的立项论证,被定为区级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将前沿的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夯实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让最古老的学科在课改中焕发新的魅力。

再次,开发人文学科,推进二期课改全面铺开。英语组以 “提高兴趣,激活思维,重视交际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政史地组以丰富的学科底蕴带动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音体美组以提高修养、锻炼品格为教学宗旨以动感与美感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完善学生的人格。

最后,试点双语教学,落实长宁教育的发展重点。成立了学校双语教学研究小组,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加强双语教学的教师培训和管理,逐渐形成一批双语教学特色课程。在校本培训中教师的双语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其中一位获中级、两位教师获双语初级认证证书。2005年我校已通过双语教学的试点学校评审。

(二)、课程建设

贯彻二期课改精神,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使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发展相一致,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我校自2005学在初、高中起始年级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在二期课改的推行进程中走在全区前列。在课程改革中先从课程设置入手,做到开好、开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开发形成校本课程。

其中拓展课的开发和开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科类、文艺类、科技类等不同形式的拓展课渐具吸引力,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使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得到提高。我校健美操、射击、合唱队、文学社等学生活动,搞得很红红火火。学生的捷报频传,夺得过全国绘画比赛的金奖、市信息比赛二等奖等较高荣誉。学生在各类竞赛中个人才华得到了施展的空间。这三年中我校教师开设了《环境保护》、《数学思维》、《名著欣赏》、《少儿交际口语》、《2049科学普及》等校本课程,自主编写了22种校本教材,其中有《走近鲁迅》等在区级比赛中获奖。

(三)、教学管理

三年的发展是用科学来指导逐步走向规范的教学管理的探索之路,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除了让教师形成正确而又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质量观、激励教师练好“内功”之外,确立一套科学又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目前我们建立了较为稳固、成熟的“学校——教学处——年级组、教研组”的三级教学管理网络。执行质量监控制度,各级各类考试都相应建立档案,并进行教研组、年级组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及时调整。配合学校的扁平式管理,建立年级组教育教学负责制,对各年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跟踪、监控。教研组建立教研制度,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题型。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年级组会,形成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一体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四)、今后发展方向

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中,学校将进一步致力于突破二期课改的有效落实和科学评价的难点。利用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的平台,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亮点,完善“有效互动、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更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的推动下,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二、新三年教学发展目标

深入推进二期课改,进一步促进理念更新,加强校本研修,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开发特色课程,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开展《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课题的延伸研究,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协调完美的共同体活动,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2)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校本培训与研修的实效性,重点研究“有效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3)完善与学校扁平式管理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做到常规管理与重点工作并重,实现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

(4)发挥“学校、家长、学生”三结合的统和作用,建立长效的教学调查评估。

(5)确立各学科开展民族精神与生命意识教育的特色,发展人文学科优势,形成良好人文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重视初中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7)确保数、理、化强势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创学校品牌学科。

成功标准

(1)每学年每个教研组围绕师生共同体建设的成果向学校推荐1—2节示范课,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争取体现二期课改理念的优质课逐年提高。

(2)校本培训的内容符合教学与教师需求、对教学有促进作用;各教研组有校本研修的主题,能进行展示,校本研修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教研组的发展。

(3)完善教学管理的层级管理,重点改进对备课组的工作考核,建立教学处——教研组——备课组质量监控体系。(4)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机制,完善多元化、多样化、过程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

(5)各学科组在落实民族精神与生命意识教育中积极探索并形成特色,通过过程性的考核有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的成果。

(6)围绕“小班化教育”的形成专题研究,配齐相关师资,至少在二个年级实施有效的小班化教育。

(7)数、理、化学科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领先,成为学校品牌学科。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自评报告

[日期: 2009-12-23] 来源: 作者:建湖高中 [字体:大 中 小] 2008-09-13 06学----08学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全体教职工的支持下,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全面而高质量地完成了三年目标和任务,现自评总结如下: ●办学目标: 在已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和谐教育”的成果。学校管理和发展理念清晰,逐步实现目标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管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责任心,年龄、学科结构合理的善于学习、研究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推进以和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活动变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使师生在具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价值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德育优化、质量上乘、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高质量的高级中学。(简言之:立生命之魂,办现代精品学校。)

围绕办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建湖高中的教育紧紧围绕了“对学生的终身负责”这一办学理念,真正把生命还给学生,我们的教育真正走向了“生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合他的教育;走向“师本”,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适合他们的环境,走向“校本”,以学校为本,从学校传统文化中提升内涵,形成特色。简要地体现在如下六大方面:

一、在校务管理中,实施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的策略,建立了完善、高效的管理体制,对教师实施多元客观的评价,为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体现生命关怀,真正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网络化。

二、在德育管理中注重基础,狠抓常规,形成特色,落实两纲精神,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加强渗透,密切联系学校、家庭,形成大德育观。以“养成道德好习惯”系列体验活动作为德育的特色和载体,增强德育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三、在教学管理中突出了“以学论教”的思想,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三维”目标为准绳,以课本为载体,狠抓双基,发展智能;改革教法,促进学法;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分层推进,提高效率。

四、在课程建设上,严格执行省厅《课程计划》,编制新课程的学校总体方案,开设好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编写了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校本教材,并且加强对课程的实施、评价和监管。

五、在队伍建设上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推进和实施“新课程”为突破口,以“培养、调整、充实、提高”为原则,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以“二级带教,三级联动”为学校师训的模式,全面扎实地开展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六、在总务管理上以加强制度建设,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和校园环境建设为抓手,强化了后勤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了后勤服务工作的质量。

取得的成效:(06学----08学)

学校先后被评为盐城市文明单位,建湖县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建湖县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科研先进单位,学校被列为江苏省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指导基地,●培养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健全人格,求和谐,有个性,重体验,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简言之:求和谐、有个性、重体验、会学习、善创新)

围绕培养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团委值日队伍的职能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深入开展《养成道德好习惯》体验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育人。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确立了“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三、倡导“以学论教”的理念,积极营造生命课堂的氛围,实施评价改革,建立项目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基础年级进行了情景化测试和档案袋管理,毕业年级分层作业,分层考试等,充分关注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唤醒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体”都能真正地活起来。

四、围绕新课程理念,整合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隐性型课程,设计了学校课程结构。

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

取得的成效: 使学生真正健全了人格,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在各项学习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06年至今学生在县级及以上比赛中,团体获奖近30项,个人获奖176人次。

●校务管理

一、规划中的目标概述

以科研为先导,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教师发展为本,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实行评聘任用、考核和奖励相结合的用人体制,提倡人本化的亲情管理。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自我达成度评价:合格

三、具体实施措施

在办学过程中,认真实施校长负责制,确保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注重发挥工会、教代会的民主监督管理作用,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以“人本”的思想凝聚人心。

(一)建立完善了高效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学校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网络化

在管理方式上推行目标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信息管理和评价管理,根据《学校章程》,制订了《建湖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等,学校依据规划实施管理,教师依据规划制订个人发展方向,以教师规范化带动教师专业化,以教师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引领学校发展的总课题带动学校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

健全了教代会、团代会、校务公开制度,我校加强了常规建设,以制度为抓手,先后修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建湖高中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建湖高中教职工劳动纪律》、《建湖高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湖高中班主任考核制度》等十项制度。严格做到以岗设人,落实岗位职责,加强了岗位考核的力度。

为了使目标管理,分层管理落到实处,我们落实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目标责任签约制,学校采用扁平式管理模式,分层管理,把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机构设置合理,中层干部职责明确,学校每学年层层分解学工作目标和要求,每个部门制订相应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分解到各阶段完成,学校对各部门实行目标过程和结果注重的考核,每学年要求中层干部、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向教代会述职,并接受评议,考核,真正做到政令畅通。

(二)实施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的工作方略

我校充分发挥教代会,团代会的职能,坚持每学年定期召开教代会,团代会,学校发展规划和学工作目标经教代会通过。坚持每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和校长建议召开不定期的教职工代表会议。学校建立校务行政会议制度,学校的重要事务如办学工作思路,学校的发展改革举措,重大财务支出等都由校务会和行政会讨论研究,倾听多方意见,进行民主决策。

学校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置公示栏,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奖金分配,职务任免,财务支出,评优工资晋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及上级有关教育改革、法规等进行公示。

(三)实现了多元评价,体现了客观公正

教师的业务考评工作,关系到教师的任职、评优、晋级和经济利益。因此,我校对教师的工作考评情况进行全面公开,完善教师的考评机制,对教师实施多元评价。从考评内容看,按“德、识、能、绩”全面考核;从考评过程看,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关注过程评价,为此对每位教师实施档案袋管理;从考评形式看,有自评、互评、综合评相结合,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导向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

(四)创设了和谐环境,体现了生命关怀

学校关注教师的健康状况,06年9月成立了“生命关怀服务中心”,07年朱局长参与了我们的研讨活动,对中心的宗旨“关怀教师生命,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以真诚的生命交往,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尽可能为教师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1.简化学校行政管理

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人员,简化管理程序,删减过于繁杂的管理活动,让教职工专注于自己的本质工作而不至于受到过多行政命令的干扰,每学期初各条线制定项目推进计划,然后校长室进行审核,删减重复的活动,尽量整合各条线工作,以此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学校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充分信任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2.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

管理者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将管理重心下移,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教研组、年级组乃至班级课堂,管理者深入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教职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每个班子成员蹲点一个年级组,每人每天规定至少一小时到所蹲点组室了解情况、解决问题。3.鼓励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

(1)加大信息开放度;(2)建立平等对话平台。4.改善福利待遇

学校开展凝聚力工程活动,免费供应教职工早晚餐。每年组织教师体检,每年组织教师外出旅游、考察,逢教职工婚丧喜事,生病住院等工会都会送去慰问等。

(五)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致力于在广大师生中努力培养和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进程。我们加强了组织管理,健全管理网络;明确制度,制定有关管理意见,明确语言文字要求,从教师做起,加强辅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优良的校园用语用字环境。

四、校务管理成效

全校教职工工作热情高,民主参与意识强,学校被评为校务公开先进集体、“生命关怀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县特色项目,07年被评为盐城市文明单位等。

五、存在问题分析

(一)由于各类机制、体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还不敢过大,因此劳逸不均现象或多或少还是存在。

(二)为了体现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目前对教师的制度和规范的约束比较多,由此导致柔性管理还有点欠缺。

(三)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实际办学方式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差异。

六、今后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的工作原则和方式。

(二)在学校管理中进一步实施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现代学校对教师的生命化关怀》课题研究,真正让教师体味学校生活的乐趣,体味职业的幸福感。

(三)如何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并产生行之有效的效果,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

●德育管理

一、规划中的目标概述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育理念指导下,以“和谐教育为抓手,细化落实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把握德育与新课改的结合点,突出活动和渗透,讲求方法,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全面性、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体魄,正直品格和舒展个性的一代新人。

二、自我达成度评价:高

三、具体实施措施

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渗透,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任务和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提高认识,积极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基础管理,形成了良性机制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学校德育的实质是将外部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从而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基于这种认识学校领导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之首,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做到了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人人有岗,个个有责,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良性运作。1.组织落实

学校建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教导、团委、班主任代表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开学前按照上级德育工作要点和有关文件,结合本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区域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在学校德育计划的基础上要求各部门、各学科、各班级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学科特色、班级特点、部门特点渗透德育的工作计划,学校对所有的计划认真查阅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凡是不符合要求的计划限期修正。

同时,我们注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德育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如学校坚持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坚持假期前举行学校、社区联席会议;放假前,我们选派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到社区报到,为社区开展活动充当志愿者;聘请社区居委干部、家委会委员担任委员;我们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进行专题教育等;形成了健全的学校德育网络。2.规划先行

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层次行、有效性,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整体规划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分分目标《建湖高级中学德育三年规划》,以此引领学校的新三年德育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建湖高级中学和谐教育实施方案》、《建湖高级中学学生校内一日常规要求》、《建湖高级中学学生文明礼仪指南》等。

同时,我们按照校内外知行统一的原则,把相关规划分解成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要求,制定了分年级、分时间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家校合作的教育、训练计划,从基本的要求入手,分层递进,逐步深化,逐步提高,使我校的德育能科学、扎实地进行,不断提高实效性。

3.建岗立制

全员德育的思想是我校向全体教职员工提出的教育理念。我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已被大家所接受,人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已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全员育德意识与能力培训制度,班团活动检查制度,班会课专课专用制度;年级组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专题研讨制度,教研组开展学科渗透德育专题研讨制度,班主任为主体,科任教师参与的家访制度,对特殊困难学生帮教制度等德育工作八项制度,以此帮助教职员工提高对做好德育工作的认识,督促做好德育工作的自觉性。

(二)注重师德建设,提升了队伍素养

实践证明: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核心问题。因此,我校始终将德育队伍的管理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逐步建设一支敬业爱岗、开拓进取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全员育人意识

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首位,将教师的精神面貌、思想作风、文化素质、态度仪表、言谈举止等看作学校的“第一隐性课程”,把“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以律己、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团结合作、互勉共进”作为全体教师共同奋进的师德建设目标。学校以争创江苏省文明单位为契机,大力开展“铸师魂、树师德”活动。我们坚持定期的教师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两个“纲要”等文件精神和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沙龙式的学习论坛活动,如:“读书――为教育生命奠基”、“实施和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青春与团徽同闪耀”、“生命课堂的构建”、“构建生命课堂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等,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进一步推动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意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强化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德育骨干作用

我们在教师中挑选了责任心强、有进取心,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年初,德育领导小组与各班的班主任签订班级工作目标责任书,就班级的争创目标,各项建设、管理立下军令状,大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心中有数。学校有计划地采取自培和委培相结合的方式,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委培:推荐教师参加市、县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市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等。自培:开展“班主任论坛”、各类德育讲座等。论坛中,张曰虎、祁克琴、刘慧珍等老师分别从团委建设、班级管理等角度交流了自己的工作经验,给青年班主任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校本培训,拓宽了班主任的工作思路,更新了他们的工作理念,为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生成长记录册》的记载、操作与实施,我们专门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得两本手册的使用日常化、规范化,班主任也改变对学生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创新,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通过业务操作培训和工作方法指导,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确立了赏识、沟通、指导等理念和方法,使德育工作做到了“虚事实做、实事细做、细事勤做”,班主任们都能有条不紊、有效地开展常规管理工作。3.进一步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文明班、示范班的考核评优是我校德育考核的一项传统工作。每学期评价的指标根据本学期班级各项工作的汇总,考核的内容具有及时性、传统性、发展性。平时,团委会每周公布“洁、齐、美”评比的分数,通过颁发流动红旗调动了班级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视程度,形成激励机制,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两纲”精神,实现了课内外和谐发展 1.探索“两纲”教育的学科渗透

我们认真贯彻“两纲”精神,注重构建课内外体系,一方面抓住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和融合,将民族精神教育和和谐教育落实到课堂上,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拓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将民族精神教育和和谐教育延伸到生活中。

(1)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和谐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都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和谐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资源,无论是工具的、人文的,还是自然的都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内容可以挖掘。在各学科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都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尽量挖掘学科资源,并且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的研究和实施。

我校的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深入开展《在班级活动中实施和谐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实践研究,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有区别地开展教育活动的模式和方法,主要在基础年级,通过班会课、音乐课、语文课等形式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2)精品课示范及引领

作为德育课程的主阵地,我们做到班会课课专课专用,全体政治老师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两月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探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知识点,如何做好年级的衔接,如何提高学力等问题,共思对策,共话过程。4月德育教师周云老师参加了盐城市德育实训基地举办的“两纲”进课堂的教学评比,获得专家与基地学员的好评,省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栏目专门报道的此次活动。2.在主题活动中激活“两纲”教育资源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2)开学典礼话感恩。

(3)开展“学雷锋,会感恩”主题活动

(4)“一声问候,感恩亲情”系列活动

(5)开展“珍爱绿色” 树木认养活动

(6)树社会主义荣辱观,让自己生命更灿烂。3.在德育信息化建设中贯彻“两纲”精神

(1)为了进一步贯彻“两纲”精神,我们将学校网站建设作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学校与县电信公司签订合同,在朱慧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渗透民族精神、和谐教育内容,还将学生的作品、学校的活动等挂在网上,并开通了与家长交流的论坛。

(2)在学校门户网站的“高中论坛”中,我们设立了“德育天地”和“和谐教育”的版块,其中“德育天地”版块还包括有“我们的团委会”、“班主任沙龙”、“社会主义荣辱观”、“健康校园”、“家校联动”、“行为规范”等栏目,供全体师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德育问题的讨论和探讨。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内涵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确立了“创建和谐化的校园文化”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创设和谐、健康的生命化的校园环境

我们积极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资金改善校园硬件设施。我们向教育局递交了《构建和谐化的校园环境建设方案》,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进入我们的校园,大家可以看到围墙、花坛,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让学生们与大自然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崭新的大理石地板,柔和的墙砖,明亮的塑钢管,增添了校园的美丽和温馨。让学生一走进这环境,就感到舒适和惬意。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更是学生身心释放的好去处。整个校园的布置让学生有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

2.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育人

(1)庆国庆活动精彩丰富。

(2)团委会上倡议“做建湖好青年”。

(3)社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展。

(4)开展“学先烈,明志向”主题班会。

(5)开展“分时分段集体体锻活动”。

(五)抓常规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为了加强系列常规教育,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级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不同学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了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充分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阶段性和实效性。

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校风,各班主任及时组织学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我校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广开渠道,营造“大德育”的浓厚氛围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我校积极营造“大德育”的育人氛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1.加强“三结合”教育工作(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教师坚持做好家访工作,提倡上门家访。尤其是对那些家庭困难、学有困难的学生,多和家长沟通联系,通过电话、信访、接访、走访等形式使学校和家庭联系畅通,步调一致。

(2)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和家教环境。

(3)为了杜绝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

(4)我们继续与建湖武警中队等进行了联系,共签合作协议,一起为教育好年轻一代作出各自的贡献。

(5)我们还编制了《学校与家庭》小报,为家长们提供了家庭教育方面的信息,也通报了学校一些教育工作情况,很受家长的欢迎。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江苏省和谐教育试点学校,我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视。几年来,心理放松室是学生们宣泄情感、调节心情的好去处,而倾心阁(心理咨询室)更是成了学生们倾吐心声的好场所,每天中午,都有心理辅导老师值班。学校特邀心理医生吴强来校咨询。

同时,我们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08学,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和团委会共同开展主题为“同伴互助,分享你我的快乐与忧愁”的心情卡活动。此项活动被江南时报进行了专版报道。3.加强法制教育4.安全知识教育

(七)团委会特色工作 1.奖章活动 2.快乐支部创建

3.“我的假期我做主”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校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德育教育教育方式的创新不够,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结宣传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一个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的良好育人氛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远,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育队伍。

(二)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通过开展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继续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

(四)加强对德育工作的总结和宣传,通过开展“社区体育游戏节”“学校走进社区,社区走近学校”等活动,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努力营造社会、家庭、学校相统一的良好教育环境。

●教学管理

一、规划中的目标概述

建立五项常规管理制度,激活机制,高效教研,业务管理档案化,重点研究几种教学模式。

二、自我达成度评价:合格

三、具体实施措施

在教学管理中,从学生成长和基础教育的整体出发,关注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唤醒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地“活”起来。教学中突出了“以学论教”的思想,我校坚持以课标为指导,以新课程目标为准绳,以课本为载体;狠抓双基,发展智能;改革教法,促进学法;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分层推进,提高效率。现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将三年来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达成度从十个方面作总结。

(一)领导职责分明,推进了教学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教学领导小组,还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责职明确,岗位分明。校长统领全局,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要向校长负责,同时也带领好教务处一班人,理清条线,分清工作,明确职责,统筹协调,各司其责,分管落实。

(二)明确目标管理,践行了“以学论教”

目标管理就是以确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下,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分阶段、有措施地组织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乃至全体教师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教务处以副主任负责各学科的教学,围绕教学工作总目标组织教学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负责听课、检查备课、作业,质量监测分析和拿出改进的意见等。年级主任则协同教导处的主要任务,上传下达,协调各学科老师开展教学工作;教研组长则在教导处和年级组长的领带下,制订出本学科的教研活动计划,组织本组成员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教导处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校本的工作计划,每学期初即围绕学校工作的主要目标,制订好比较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计划,然后组织教务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先学习,最后要求各条线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主要任务,制定出自己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每学期中期和期末,教导处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及时总结并推广。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按照“以学论教”的理念,在“论学”方面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学情为前提,再来处理教师的教情

(三)确立课题研究,进行教学活动 1.教研活动课题化

以问题为出发点,开展教研组课题建设,已成了我校教研活动的特色。

我校以和谐教育研究为龙头课题,围绕总课题,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和老师相应确立自己的子课题,我们提出“教研活动课题化”的做法,旨在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我校为教研组下发了《课题指南》,根据年级、学科、组员等实际,针对薄弱环节,各教研组确立课题或专题研究。课题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做到:点上,纵向发展;面上,横向辐射。教研活动要围绕课题组织实施。如我们在06学年第一学期就各教研组确立了15个课题,已基本上结题,多个课题在县级教科研的评比中获奖。07学年又确立了14个课题,现还在研究之中。带着问题搞科研,带着科研搞教研,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2.“三种课型”制度化

三种课是指重点课、观摩课、家常课。“三种课”做到:强化重点课,凸显观摩课,改进家常课。

重点课――各尽所能,人人参与。重点课研究采用“二同二异”原则展开研究,“二同”即同一研究主题,同一任务(每人上课);“二异”即课题各异,时间不同。我们行政都下放到各教研组,参与听课评课。

观摩课――示范辐射,促进提高。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学科能手、星级老师的作用,组织他们上研究课让老师们观摩,从中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利改进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家常课――改进方法,提升质量。即通过上面的重点课、观摩课的研究,最后要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己行为,努力提高平时的每一节课的效率。3.“四位一体”模式化

“四位一体”即在教研组长的负责下,选好教研课题,安排好人选,由组内一人担纲,将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四者融在对某一重点课题的研究之中,其他成员要听说课、听上课,然后互动评课,这样全程对某课题的研究,有利教研组成员共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也有利于改变教研活动只教研组长唱主角的局面。4.常规管理常态化

对教师的备课,我们做到了“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教材要统揽全册,各有侧重,总体整合;学生要全员接纳,分类指导,扶差培优;教法要以学论教,理念先行,重在创新;学法要启发诱导,传授“自主、合作、探究”新方式。

同时提出,针对三种情况,分别作出规定:(1)0――5教龄的教师必须备在下发的备课本上;(2)对《教学参考资料》书的老师,原则:可以参考,不可原封照搬,重在学习、借鉴、内化,按照“四备”要求,再作梳理补充。(3)电子文稿备课的,严禁复制下载,原则:分工击破,集体定稿,个体消化,取长补短,打印文稿。

上课我们做到了“四到位”、“四关注”和“过三关”。

“四到位”即时间到位,不延时进课堂,不拖时下课;准备到位,拿好课本、教案、作业本,开好电脑等;情绪到位,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消极情绪进课堂;关爱到位,对学困生和有问题生要多一分关心,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分层地指导和布置作业。

“四关注”即:目标上,关注“三维目标”,应成为每个老师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行为;方式上,关注教与学方式改革;对象上,关注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手段上,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过三关”即:一过“以学论教”关。二过教学方式关。三过练习设计关。

作业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作业精心设计;确保每课(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有5――10分钟的作业;确保作业及时反馈,提倡多一点面批,多一点生命化的鼓励。

辅导做到“二扶一培”。“二扶”即对学习困难的和行为偏差的两类学生进行重点帮教和扶助,重在帮扶学习的兴趣,帮扶学习的方法,帮扶学习的基础,帮扶学习习惯,帮扶行为规范,帮扶学习的品格。“一培”即培优,对学业优秀的这一类学生,重在质量上提高,数量上满足,内容上整合。

考评做到“五个结合”:即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力度,形成性和结果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参与考试与免于考试相结合;书面考试与情景化测试相结合;教研组单元测试与教导处随机抽测相结合。

反馈做到“三个性”:即注意反馈的及时性,注意反馈的科学性,注意反馈的延伸性。

四、关注减负增效,确保了质量提高 1.严控教辅材料,发挥教材功能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局的有关通知精神,不给学生征订任何的教辅导材料。2.改变补差策略,提高补差效果

我校生源和其他同类学校相比,尖子生流失较多。这较多地制约着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但我们不悲观、不失望,群策群力,共渡难关。a.调整策略,补差培优。

我们原来就提出了“培优补差”,对学优生要重点帮助,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提出补差先补情感、补兴趣、补习惯,再补“双基”。b.健全机制,明确要求(1)双休日无偿补差;(2)“三时段”协调补差;(3)“情、兴、法、知、技、能”综合补差;(4)课内课外有机补差(不再产生新差生、逐渐减少老差生);(5)定目标、按内容、立措施、有计划地补差;(6)与学生与家长共勉补差。(召开部分学生家长恳谈会等)3.实行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改进学业评价我们严把“六大关”。

(1)注重思想教育关。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开展有效的团队活动,如在“讲诚信、肯吃苦、说话算话”等方面开展些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学风,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2)严格监考制度关。包括平时作业、单元测试,都要座位分开,中间用书包隔开,做好的卷子要遮盖。

(3)统一批阅标准关。统批前备课组要拟定统一的标准,以此消除班级之间不正常落差。

(4)严把测验试卷关。教研组长要组织教师共同参与,真正使测试题符合所教的目标和内容,使卷子尽可能出得科学、规范。

(5)及时反馈反思关。对试卷、成绩作分析,并有后续的措施。

(6)建立纠错本制度关。教师要有一本纠错本,将学生在练习与测试中存在的错题记录在册,每周四交给教研组长,然后教研组长以此为依据,出好周末练习卷。

多元评价我校着重四方面作了探索。

(1)情景化测试评价。

(2)开放性考核评价。

(3)实行免考制度。

(4)成长记录袋评价。

4.整合家校资源,改善学生习惯

每学期总要对部分学困生和家长分别召开一些座谈会,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学习状况和关心学生的状况,知道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提出我们的补差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进行学法上的指导;对家长则主要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指导,双管齐下,使之补差的效果更好一些。

通过《建湖高中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广泛地宣传“减负”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我们分年段分学科地开展“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交流活动,并对各年段各学科提出了相关的学习习惯要求。5.统一思想认识,减负责任到人

组织学习、领会精神。通过教师会议贯彻县教育局减负《通知》精神。做好五项作,一是调查现在学生作业量的状况;二是制订出建湖高级中学减负要求和减负计划;三是草拟各层面的减负协议书;四是召开各级各类会议,学习减负《通知》精神;五是签订《建湖高级中学减负协议书》。共分三个层面,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层层签约,责任到人。第一层面,校长跟教务主任签减负协议书;第二层面教务主任跟年级主任签减负协议书;第三层面,分管德育的校长跟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签减负协议书。6.拓展减负渠道,丰富业余生活

我们引导学生走出学科“小课堂”,走进活动“大课堂”。

学校组织学生大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让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起来。

五、规范教学秩序,保障了制度运行

我校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班工作的若干要求》、《关于加强与改进教研工作的若干要求》、《关于进一步做好高中阶段教学工作的若干要求》、《加强和改进高中阶段教学管理工作的二十条意见》等文件精神,在狠抓教学动态管理过程中加以规范,真正确立了“以合格率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质量观”,并落实在平时的动态教学管理中,重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1.建立四种机制

第一、逐级问责制。

我校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实行教学质量逐级问责制,逐渐形成“层层负责,逐层监督,质量问责”机制。

第二,质量捆绑制。

质量捆绑制。一个年级学科质量应视作一个整体,放在一起来考核。

第三,质量监测制。

针对期中考试出现的问题,教导处伙同教研组,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进行质量监测,有综合性的,有单项的,然后组织教师进行分析,找准薄弱点,拿出具体措施加以改进。教务处在期中都要作出质量分析报告,指导面上的教学工作。

第四,补差到位制。

我们要求老师对所教的学生进行学困生的排摸,然后分析学困生的学习差的原因,再老师与学困生,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结对,利用双休日或每天的晨读、午间、晚管等时间,进行逐一补差。

2.完善几项制度

教学评比制度化。搞好“朝阳杯”教学评比。每学年一次,两年一个循环。还修订了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听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等。

六、开足三类课程,优先“拓展探究”

对课程的开设,我校严格按照《江苏省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江苏省中小教学计划》,开足开好每一类课程,每类课程都列入课表,不多排也不少排,更不得挪作他用。对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我校还制定了《建湖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等几方面加以细化。

1.提出“拓展探究”课程参考题

为了推进我校的探究型课程的深入开展,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必须,我们采纳了老师的意见,特选编了一些适应中学生探究的小课题印发给老师,供老师教学中使用。2.编写“二类”课程参考方案

为了整体推进学校和谐教育的研究课题,结合和谐教育的有关要素,我校对“拓展型、探究型” 二类课程编写了一本参考教材,教材将和谐教育渗透在学校自编的拓展、探究型课程中,以此让学生更广泛深入地接受和谐教育。三年中我校还编写了《我们的家园》、《科技读本》、《建溪流歌》《交通规则》等校本教材,利用拓展、探究课或午会课给学生上课。3.制定“二类”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分别制定了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方案。在“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设置原则、培养目标、各年级分阶段目标等方面作了规定。

七、营造艺术氛围,焕发生命活力

我校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扬艺术教育特色之帆,在营造艺术氛围、焕发学生生命活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1.领导小组下的逐级管理机制

我校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领导着全校的艺术教育;一名副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和艺术总辅导员具体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再配以音乐、美术教研组长和大队部辅导员为组员,具体抓实抓好每项艺教工作。2.整体规划下的阶段实施制 我校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分阶段实施机制。如06学年,我们主要以抓课堂艺术教学为主,理清条理,夯实基础。07学年主要以声乐特色项目为主,进而带动其他方面的艺术教育,如合唱、艺术节等;08学年主要以抓班班有歌声、人人懂一点等艺术教育项目,使学生从中受到艺术的体验和艺术素养的提高。3.实施艺教体现“四个结合”

(1)与和谐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个体的艺术价值。

(2)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3)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凸显艺术教育的特色亮点。

(4)与“三个原则”相结合,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修养。4.艺术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我校校情按“多角度、有选择、渐推进”的策略,开展了以下的艺术教育尝试。

(1)建立“三团一队”。

(2)开设各种艺术兴趣班。

(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艺术类比赛和演出。

每年十一月,我校都要搞艺术月活动,艺术节上有班班有歌声、器乐、朗诵、书画展、摄影、收藏展、广播操、教室布置等。

八、常抓科技教育,培养科学素养

学校在科技教育中积极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科技的兴趣,研究普及科学的规律。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我校清醒地认识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加强科技教育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将科技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这不仅对于充分发掘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明显效果,而且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积极的突破作用。三年中科技教育成果显著,团体获奖35项,个人获奖 176人次。

九、突出健康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我校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又围绕着以下的工作目标,坚持“健康第一”办学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推进我校体育工作。加强体训队建设,提高学生的锻炼技能和竞技水平。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健全学生体育评价制度等目标。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1.落实课程计划要求

课表中要排足排好二节体育与活动课,两节体育活动课,课间安排好两操(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确保每天有一节或是体育与健身课,或是活动课,并确保专课专用。2.强化健康第一意识

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强化课程意识,做到体育课要专职老师上,体育活动课也相对集中,确保其课不得挪作他用。以课程为抓手,促进学生身心更和谐协调地发展。3.狠抓比赛队伍训练

在组建好一支训练队伍,落实训练措施,训练时做到“四个到位”:训练时空到位;训练目标、内容、措施到位;训练协调关系到位;训练中安全教育到位。

我校被评为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

十、学籍管理规范,发挥网站各室功能

我校对学生的学籍管理较为规范,学生材料齐全。每学年对起始年级的学生,都要求家长填写好《学生情况登记表》,将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家庭户籍地址、联系电话、学生特长爱好、家长特殊要求等等一并作好登记。如遇到转出或转入学生,我们同样手续完备,不会搞无原则交易。

在校学生的主学科考试成绩统计科学明了,我校专门为此设计了一个软件,只要将学生考试成绩输入电脑,立马知道该生、该班、该年级的总体况状,如三门总分,学期或学年总评、及格率、平均分,标准差等。

我校校园网站在校长的直接关心下,已开设了多年,并也多次作了改版,无论在形式和内容,都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喜爱。学校有什么通知,有什么工作安排,有什么教学信息等,在建湖高级中学的校园网上都有体现。利用校园网,我们还组织教师举行网上论坛。学校校园网已成了每位教师的良师诤友。

图书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使用正常,资料齐全,使用率都比较高。

(一)取得的成效

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连续三年毕业班及格率在99.8%以上,学生体、卫、科、艺硕果累累。(具体见上传获奖资料)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以学论教”的理念,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思想的具体化,虽然我校工作努力,但在理念转化到实践的通道上路还较远。以后我们将多搞一些形式多样的研究课,如单元目标研究课,主题研究课,以课例作剖析,把“以学论教”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2.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出台的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顺序开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但还需要完善,如建立日常补差机制,将补差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以提高“合格率”。另一方面,在防止产生后进生方面作些研究,从源头上抓起,防止两极分化,防止新的后进生产生。

3、拓展、探究课程虽已编写《参考教材》,将备课、评价作了统一要求,但上课中还有个别老师将其课挪作他用。以后将确保此类课正常上,最大的程度地发挥这类课程的功能。

●课程建设

一、规划中的目标概述

在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我校和谐教育的研究,大力开展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开发,从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发展,使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确保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自我达成度评价:合格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严格贯彻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精神,并把执行《课程计划》作为推进二期课改的首要任务来抓,按《课程计划》要求开设好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国家(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1.领导职责分明,提高课程领导力

我们认为,校长是学校课程第一引领人,负责对学校课程规划、计划的制定工作。教导主任则是学校课程的具体组织、管理者。具体负责研究如何去实施学校课程,引领全校教师去实施学校课程,指导学校课程如何去实施,调控在实施过程中的出现波动,改进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2.形成决策规划,构建管理网络

校长是学校课程推行和实施开发编制的第一负责人,之下由分管教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构成了学校课程实施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网络体系。在实践研究中,我校逐渐地形成了建湖高级中学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3.贯彻课程计划,自编校本教材

我校课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两级课程为主,我们以省厅的《课程计划》为基础,将“三类课程”做到“满负荷”开设,即不挤掉任何一门课程,不少排《课程计划》规定的周课时量。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利用学校的特色――和谐教育这一优势,创造性地编写了校本和谐教育教材,在全校开设了和谐教育课程。三年中我校还编写了《科技读本》、《交通规则》等校本教材,利用拓展、探究课给学生上课。

(二)遵循开发原则,编制校本课程 1.以理念为支撑点。

在学校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始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为理念,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为宗旨,以关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指导着我校学校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2.以优势为着眼点。

我校在“和谐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近几年我们提出了“让生命灿烂”的办学思想,继而开展了生和谐教育的实践研究,并取了一些成果。由此,我们感到,教育实质是为学生的一生幸福作奠基,于是我们在“让生命充满活力”的理念指导下,编制出了《课程,让生命灿烂》的课程规划,编写了涉及多方面内容的校本课程。

(三)加强了教材管理,规范教学用书 1.学生课本来自权威性。

本着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出发点,落实二期课改的精神,我校学生用的教科书,均是由省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没有一本教科书不来自权威机构的。这样做既落实了有法必依,又做到了有法可依。我校也从不为学生统一征订课外教辅材料,也不向学生推荐去书店买什么教辅方面的书籍。

2.校本教材力求科学性。

三年中,我校已编了多本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所隐含的课程意义有:和谐教育的,科技教育的,心理辅导的,艺术教育的等等,课程的类型都是拓展型和探究型这两大类的。我们力求将这些教材编得符合学生认知背景、心理发展,具有规范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四)组织了课程实施,加强了课程监督 1.不断提高课程意识。

要使全体教师有敏感的课程意识,首先得提高行政成员的课程领导力。学校行政一班人,在校长的带领下,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对新课程的鉴赏力。同时曾多次请了江苏省课程研究专家、教授莅临学校,作面对面指导,在聆听专家的讲座中领会到了课程的深刻内涵,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我们还召集全体教师一起来解读课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研讨论坛、撰写体会等,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课改的目的意义,各课程的目标定位和要求等等,从而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课程意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了思想基础。2.等量齐观“三类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这三类课程,实质是同一天平上的三驾马车,分不出孰轻孰重,只是功能不同定位各异罢了,而对人一生的成长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校严格按《课程计划》的要求,开设好每一类课程和每一门科目,上足每一课时,课表上安排的课程,决不随意地变动或是增减,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厚此薄彼,应一视同仁,等量齐观,我们经常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三类课程并驾齐驱开足开好,为培养学生,发挥出各类课程应有的功能。3.共谋发展多元评价

为了保证三类课程的实施,除了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外,我校还利用评价机制,使学生在三类课程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4.编写二类课程参考资料 我校以整体推进和谐教育的课题为依据,结合和谐教育的有关要素,将和谐教育渗透在学校自编的拓展、探究型二类课程中,以此让学生更广泛深入地接受和谐教育。

●队伍管理

一、规划中的目标概述

和谐教育的关键是确立教师正确的生命观,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培养、调整、充实、提高”为原则,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扎实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和谐教育的实施。

二、自我达成度评价:合格

三、具体实施措施

师资是学校发展中最核心的资源,我校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摆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三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严格按照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从实施素质教育、二期课改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推进与实施“和谐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调整充实 提高”为原则,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以“二级带教 三级联动”为学校师训的基本模式,全面扎实地开展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初步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扎实的具有一定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荣获建湖县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

(一)队伍建设的环境实现了最优化

我校站在战略的高度,努力建设并不断优化教师培训的环境,形成了强有力的教师培训支持系统,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稳步开展。1.制度科学化

制度是一个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途径。我校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及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师培训的过程管理、目标内容、评估奖励、经费投入、教职工学习以及外出学习、培训汇报制、教职工学习制、中层干部周例会制、教研组长和班主任月例会制等系列制度,出台了《教育科研奖励办法》、《江苏省建湖高中综合课程实施方案》《建湖高中教职工津贴分配方案》、《江苏省建湖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等。我们建立了考核制度,按对年级组、教研组以及教职工和学校骨干教师、新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等,将教师的成长通过制度来加以体现。2.机制高效化

我校成立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知识能力结构等统计调查、系统分析,全面制定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新三年规划,并且按学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规定,对在编不在岗的教师进行了清理,对在岗的教职工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安排。成立了教师引进、招聘领导小组,严格把关,不仅对应聘教师进行材料的认真审核,而且还要听课、面试等,近几年来所引进、招聘的新教师都具有本科学历,并且都能胜任所在的岗位工作。我们不断完善人事制度,任课教师任职条件全部达标,并且,专业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学年,学校都与教师进行签约。

3.管理人本化。

在管理中,我校十分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支持性的成长氛围,提倡实行民主管理,强化管理即服务的意识,赋于教师更多的自主和自由度,我校成立“生命关怀服务中心”,对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师生,开展热忱、细致地帮助。制定了《学校学科能手、优秀教师评聘、管理办法》,每两年评聘一次学校的学科能手、优秀教师;帮助教师制定“三年自我发展规划”和“学校学科能手、优秀教师两年自我发展规划”;建立了“教师档案袋”的管理等等。我们主要用优惠政策促进教师发现自己的工作价值、生命价值,感觉到生命的尊严、专业的自豪感和工作的幸福感。促进教师把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以主人翁精神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队伍建设内容实现了需求化

明确需求,是开展队伍建设的基础。要明确需求,很重要的是,不仅要了解学校中每个老师的培训需求,而且要对整个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教师培训需求也要掌握,还要对二期课改背景下,新课程对教师的需求十分明晰,换言之,这种需求不仅是个人的,而且也是学校整体的,教师培训必须要满足个人、学校和新课程三个方面的需求。1.满足个人需求

研究表明,教师在一定年龄阶段和专业发展阶段,会出现一些典型的心理、认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每个阶段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培训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确立其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主要需求和问题,来确立培训目的、要求和内容,探讨优化相适应的培训设计。一方面,我们关注共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我们开展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多媒体的使用和维护培训,所有都教师取得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合格证;认真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利用教职工大会对全体教职工开展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等,让广大教师确立起了和谐教育理念,树立起了现代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现代人格与现代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我们凸现个性:推荐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同时,我们加强了学校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形成了“二级带教,三级联动”的教师培养模式,即第一级带教:由县教育局教研员和盐城市内特级教师组成专家组,带教学校骨干教师;第二级带教:由学校县级名师、学科能手、优秀教师以及骨干教师组成指导组,带教0-5年教龄的新教师;“三级联动”,即县教研室、学校教科室工作领导小组、各学科教研组相互沟通、协调,形成整体联动网络。为他们聘请专家、师傅进行结对带教。2.满足学校需求

我们认为:走特色之路,办学校特色,是当前学校普遍的办学思想,这也是学校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策略。我校从03年起就提出了“做成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思想,开始了和谐教育。为了更好地开展,我们相继请来了江苏省教科院的教授给老师作专题讲座,开展了和谐教育课堂教学观摩、展示课,继续进行生命化学业评价――情景化测试的交流、研讨活动等,帮助教师提高实施和谐教育的认识和能力。使我校的队伍建设工作有了灵活性与针对性。

3.满足课改需求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推进二期课改的关键。为此,我们先后聘请了县教育局朱卫星局长、县发改委的唐张新主任和江苏省特级教师朱焕老师等来校作系列讲座,同时,充分利用我校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由学校名师、能手、星级教师等担任主讲,开设专题系列讲座等。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举办的“让生命灿烂――提高德育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何架构生命课堂”以及“生命课堂的构建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等论坛;我们每学期都举办落实二期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和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交流、总结活动。

(三)队伍建设网络实现了立体化

我校挖掘各类培训资源,有效整合各种培训力量,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立体化的培训网络,促进学校的教师培训效能发挥到最大化。1.专家引领

我们主动与教师进修学院合作,一方面,利用他们丰富的教育资源与能促使教师发展的资源,例如:教育研究信息、政策信息和实践信息等,可以使学校教师培训更全面、更科学、更具有理论基础。另一面,聘请他们来校指导,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跟踪诊断与评价的基础上,获得他们更多的教师培训的实践指导。第三,为我们的青年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三年来,我校有近40人次的骨干教师和新教师上县级公开课、研讨课;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如:县里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学科培训等等,都优先考虑到我们学校。教研员老师定期来校深入到班级、教研组,进行听课、看备课、查作业、制订教学计划等全面地指导。促进了我校教师业务得到了锤炼,专业得到了提升。

2.校际合作

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学校教师培训的资源优势,既可以解决弥补校本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克服校本培训中“近亲繁殖”的弊端。我们坚持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我们组织教师到东台、大丰等学校进行考察、学习、交流,我们还根据教师特长和需要,与市一中学校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组织了“送教服务”活动,有3位老师在建阳、钟庄中学上课,经常性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等等。注重引导教师在自身学习、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业务等多方面进行相互研究、探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相互的学习、交流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3.伙伴互动

我校相当关注同伴互助和合作,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建立了学校领导班子与教研组挂钩制度,行政成员必须参与每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在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引导教师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积极地发挥学校区级名师、学科能手、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功能,营造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学术氛围,形成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的良好局面。4.自主发展

首先,我们不断地激励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求骨干教师做到“五个至少”即:每学年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至少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至少承担一节校级及以上的公开课,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培训。要求一般教师做到“三个一”,即:每月摘录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理论文章,每学期上一堂课堂教学研究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其次,我们帮助教师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三年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个人发展规划,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明确的目标。第三,为教师创设与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读书交流、教学评比、主题论坛、科研探讨等活动,激发教师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认识,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四)队伍建设形式实现了多样化

中学教师培训,具有目标的多层次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多元性和条件的复杂性,所以要求培训形式必须多样化。我们根据学校教师培训内容的实际需要,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立足课堂

我们坚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水平的主阵地。因此,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特别是二期课改的精神理论,把握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要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实施现代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要根据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得失,并制定措施,改革教学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益。同时,我们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市、县级教学评比,获市级等第奖10节,县级等第奖20节。至今,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随堂课(不打招呼进门听课)为抓手,以重点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及“四位一体”课为载体,以评比、示范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观摩、交流、研讨)为平台,以跟踪调研课(针对部分课堂教学薄弱教师进行诊断式听课)为补充的教学研究新格局。2.凸现反思

英国教育家斯坦豪斯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校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八备,即:备课时目标、重难点、准备,备学情分析,备新旧知识切入点,备详细过程,备多媒体的整合运用,备学法指导,备板书,备作业,并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备课本上体现“一课一篇‘小反思’,一单元一篇‘大反思’”。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成为教师教学长河中的组成部分。

3.重在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科研能力是高素质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校坚持以和谐教育为龙头,以子课题为支撑,以个人特色项目为亮点,初步形成了“县、校、个人”三级课题网络,三年里,我校立项课题:省级规划课题1项、市级条线课题4项、县级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10多项、校级课题近50项。一是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我们聘请领导、专家来学校作讲座。二是要指导教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围绕“和谐教育”这一总课题,确立了相应的多个子课题,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出发,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我们每学年都出课题指南,引导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观点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年必须确立一项校级研究课题。三是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我们帮助教师从选题、论证、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结题以及成果推广等一系列环节上,用理性思考来对待、处理教育教学问题,使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策略方法上更具有时代特征,更具有科学性,更具有实效性。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有序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中,重视了教师专业、技能等的培训,相对弱化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人文修养的培育。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重视了学校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的培养,相对弱化了教师群体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师资队伍建设中,重视了学校管理层面自上而下的集体培训,相对弱化了教研组在队伍建设工作的作用。

(四)师资队伍建设中,重视了对教师取得的直接成果的认定与评定,相对弱化了科学全面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五、今后工作思路

(一)继续狠抓师德建设,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素质结构体系。

(二)调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继续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三)继续加强学校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培养一批学科名师、教育教学能手等。

(四)继续建立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制度。

(五)不断创设教师学习、研讨的软、硬环境。

(六)加大年级组、教研组建设,发挥作用,着力形成团队精神。

(七)笃实形成“研、教、训”三位一体队伍建设的新格局。

●总务管理

一、.规划中的目标概述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搞好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配置落实,加速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率;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做到意识到位,服务到位。

二、自我达成度评价:合格

三、具体实施措施

学校总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一样是学校的两大支柱之一,总务后勤管理水平的高等,服务质量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改革的进程。为此,我们根据三年发展规划,以学校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后勤职工队伍素质为抓手,强化总务后勤工作的规范管理,确保后勤工作保障有力、服务到位,努力提高后勤服务工作质量,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基本完成三年发展规划后勤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1.加强制度建设

我校由后勤校长主管后勤工作,形成完整的后勤管理网络,有一套完整的后勤管理制度和后勤人员岗位职责。后勤人员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以自己的作用换地位,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优良的服务质量赢得师生的满意与赞誉。2.加强经费管理

坚持校长“一支笔”财物审判制度,保证专款专用,严格财经纪律,按照年初预算开支,所有费用都用电脑记账,规范使用,合理使用经费,确保公务、业务、图书、仪器、电教经费的分配比例及专款设备费使用。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使用率

认真执行局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各种财产管理的责任制,成立资产领导小组,学校所有资产都建立卡或登记簿,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进出库均严格执行制度,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财务相符。加强各班、组室的财产管理。期初登记,期末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做好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努力延长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加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建设,开通了校园网,建成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4.加强学校安全卫生管理

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14个紧急预案,确保师生安全。做好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坚持每周进行1次安全卫生检查,并认真做好纪录。消防、防盗、110、二次报警设施配备齐全,确保完好,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学校被评为市安全文明校园。饮食安全卫生方面,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生饮用水桶每周消毒一次,并做好纪录。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落实责任制,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顺序,提高伙食质量,力求做到师生满意。5.加强校园管理

校舍改造维修及时,自筹与局拨款相结合,分部完成整体改造,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06年―08年校园改造维修1254154元,努力创设优美、整洁、雅静、洁净的校园环境。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尽可能种植绿化并与开天签订摆花协议,美化校园环境,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布置美观实用,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四、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三年中在总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后勤人员专业知识、业务尚欠缺;预算还不够规范化、精确化;绿化养护不够得当,没达到区绿化合格单位;资料档案还不够完整,重点是资料库建设。我们通过此次督导,进一步健全后勤管理制度,牢记后勤管理工作的宗旨,制订新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学习,提高后勤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搞好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落实与配置;严格财经纪律,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率;服务到位,努力做好后勤管理工作。

(三)进行六项建设 1.校园环境建设 物质环境生命化:

生命的成长离不开和谐的环境。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在校内环境建设上做了一些努力。一是:校园优美,校内的硬环境建设是实施和谐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为此我们设计了《构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建设方案》,积极向教育行政部门争取资金,改善校园硬件设施。二是:让教室温馨,争创和谐校园应当从基础做起,从建立一个温馨教室,成为一个快乐团队开始。“温馨教室”是指一种民主,温馨,和谐,高品位特点的育人环境,不仅仅是温馨,舒适的硬环境(班级布置)建设,更主要的是温馨,和谐的软环境(师生关系,班级文化等)建设,目的是营造一个载体,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教师生涯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氛围,使教室、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人文环境和谐化:

我们认为,学校的软环境建设是和谐教育环境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一是:理念和谐,以人为本,实现管理的理念和谐。坚持师生为本、赏识师生、尊重师生三个方面来实现理念的和谐。二是:心理和谐,“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是富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和社会责任感。管理者的人情味既是一种政治修养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与教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具体体现。坚持从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情感激励和荣誉激励等方面来实现心理的和谐。三是:制度的和谐,我们认为,只有制度与情感的结合,才是比较适合的管理,也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坚持从关注需求、适度宽容、呵护人心等方面来实现制度的和谐。2.校本课程建设

我们本着让学生生命灿烂的理念,关注学生对生命的尊重珍惜及学生各年段的差异性,进行开发和谐教育校本课程。我们认为,和谐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我校教育特色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促进学生生命全面、和谐、自主地得到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主要有三大步骤:首先必须分析学情;然后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承担相关的规划与决策;最后依据学情分析的结果拟订切实的目标,同时建构切实的课程方案。制定了和谐教育校本课程目标,确定了和谐教育校本课程的原则,编写了和谐教育校本教材。3.课堂教学建设

现行的学科课程教材中,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教育资源。因此,首先要充分地梳理、挖掘与整合这些所蕴含的资源。然后,要架构起科学的系统的和谐教育的课内体系。最后,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实施和谐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在显性学科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开放整合”、“自主发展”等策略,在隐性学科中运用“情景体验”、“欣赏感悟”、“评价激励”等策略,积极探索与改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可贵性和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互动关系,感受生命的喜悦,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4.课外活动建设

所谓“教育活动开放化”,就是指通过教育目标开放,教育方法开放,教育途径开放,教育内容开放,教育实施与管理开放,教育评价开放,解决新形势下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正其思、端其行,博其学,显其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开放化能够把教育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全过程,把教育的时空扩展到人生、社会与自然,把教育视为一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自育、自理和自治,使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包括自主性、自觉性和能动性)得到升华,使其走向成熟。首先,开辟实践基地,拓展生命的空间;其次,实施体验教育,提供经历的平台;第三,课内外相结合,提升生命的价值。5.评价体系建设

生命化评价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评价。它体现在评价过程的全程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体现在整个评价实践的人文性。6.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开展和谐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提升,通过教育实践创生化的变革,使教师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和欢乐,体验到教育是一种充满了智慧挑战的工作。一是: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提高了师德修养;二是:实施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三是:强化校本科研,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四是:推行发展性评价,促进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四)取得的成效

我校开展和谐教育的实践,是对已有和谐教育理论的印证、完善与发展。我校和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深化素质教育具有推动作用,凸现了二期课改以人为发展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了江苏省中小学和谐教育知道纲要,形成了和谐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兄弟学校和区域性推进和谐教育工作提供了研究材料和工作基础,为盐城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和谐教育提供借鉴。我们的课题研究把和谐教育课程化,并加强课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在途径、方法上采取专题体验活动这一形式,与青春期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他专题教育相结合。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关注教师对自身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和观念的提升以及行为的跟进。同时,学校管理层着眼于对和谐教育各领域、各层面的协调与整合。

具体成果有:

1.开发了和谐教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2.探索了和谐教育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3.探索课堂教学渗透和谐教育的六大策略

四、存在问题

(一)教师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同和观念的提升以及行为的跟进,需要进一步强化

实施和谐教育关键靠教师,我们教师的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如何?他们能否用自身积极的情感、态度去影响学生呢?所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作为学校对和谐教育各领域、层面的协调、整合和全面推进,缺乏更有效的举措

目前单靠学校开展和谐教育势单力薄,和谐教育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整合、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如良好的社会风气,融洽的家庭氛围等。虽然我们已考虑了这一问题,然而目前这种综合体系还未真正形成,往往家庭、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会产生摩擦和碰撞,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成效,所谓5+2<7模式就是一种见证。如果真正实现把生命还给学生,就要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崇尚生命、珍爱生命的社会中。因此除了学校以外,整个社会都应承担起这个责任,帮助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尊重与关怀他人。我们感到举步还是很艰难。

五、今后设想

我们打算构建整体推进和谐教育的框架:包括一个思路、三个渗透、四个纬度:

(一)一个思路

形成和谐教育合力,创设尊重、关怀生命的良好环境,提升教师、家长等的和谐教育的素养,真正使和谐教育贯穿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使学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发展。

(二)三个渗透 1.渗透学校

学校是开展和谐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和谐教育必须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因此,和谐教育就必须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等方方面面。2.渗透家庭

家庭是开展和谐教育的有力保障,学校必须要重视家庭教育,指导与提升家长开展和谐教育的素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命成长的家庭氛围。3.渗透社区

社区是开展和谐教育的强大支撑,学校必须要充分地开发与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为学生体验生命、绽放生命搭建广阔的平台。

(三)四个纬度

加强并充分发挥学校的和谐教育资源,积极开发与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整合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建立与完善学校和家庭、社区的共建制度,构建学校生命化的课程和课堂。以形成和谐教育合力。

整 体 推 进

社 区家 庭 学 校 个 人

实践活动各类资源 家长 周围人员师资 课程 课堂体验教育

具体举措是: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校长(或分管校长)负责制,成立学校和谐教育领导小组,把和谐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制订规划与实施计划,加强教师培训,开展实践研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落实课时,改进教学,确保和谐教育质量。团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2.确立子课题

我们揭题以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我们把课题分解成以下几个子课题,进行具体地实践与研究:(请各子课题负责人简单接受子课题情况)3.加强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培训,把和谐教育的有关内容作为学科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丰富学科教师和谐教育知识,提高学科教师和谐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全校班主任队伍中普及心理学、健康教育等和谐教育知识,提高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加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专业心理辅导医生每周一次来校辅导。

(1)加强教学管理

根据和谐教育的特点,针对具体的和谐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积极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知、情、意、行方面都得到发展。

(2)强化体验实践

和谐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4.加强资源整合

和谐教育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教育资源。整合校内、外各方面力量,集中开发和谐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和谐教育;同时,架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完善家校共建制度和学校与社区联建制度,改善家庭环境,倡导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社会资源组织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和谐教育的合力。5.加强专家指导

“ 借助专家智慧,武装教师头脑,推进和谐教育”,这是我校开展和谐教育的基本策略。聘请市、区有名望的专家、名师指导、讲座,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自主发展项目----“让生命更灿烂”

一、规划中目标概述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体育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2008年,北京奥运正在向我们招手,作为承办国的学生,我们有责任通过“快乐健身”的方式来带动社会的“全民健身”,通过强健体魄,传承奥运精神。

二、达成度评价:合格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我们的理念:点亮生命之光

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告诉我们:体育不但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学生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体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并且在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不但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环节,是学生生理、精神健康的需要。因此,体育健身符合学生身心发育的需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和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智力、语言的发展,是锻炼学生身体的有效手段。

(二)我们的做法 1.活动内容

首先,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丰富性、趣味性,体育活动不同于竞技体育,它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因此在体育内容的选择上比较丰富,并且操作上也比较简单、易行、可操作;每次活动都能有不同的体育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以此弥补学生课内学习的疲倦状态。2.活动形式

在活动形式上我们体现了自主性和有序性。所谓自主性就是整个体育活动由团干部自行组织,每位学生都要踊跃参与,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自治能力。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有序性体现在二个方面,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要求班主任在活动期间必须到场组织学生有序活动。第二由于我校活动场地较小,因此每次活动学校都为每个班级划分为活动区域,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因为场地狭窄而产生冲撞现象。3.师资经费

体育活动作为我校的特色项目,我们把它作为拓展型课程予以实施,并且形成了我们自身的校本教材。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团队设计方案,体育教师辅导,班主任组织活动,后勤部门负责安全。我们为此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包括场地的修缮、设施的添置,人员经费的投入等。

四、存在问题

(一)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抑制了活动的开展,每天我们只能轮流进行活动,学生件容易碰撞,也是我们的安全产生隐患。

(二)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影响,部分家长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唯分数第一的思想在某些家长脑中还是根深蒂固,因此导致某些学生不是很自愿的融入这项活动中。

五、今后设想

(一)广泛宣传,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格局。与社区联手开辟活动场所,设计共建项目;与家庭牵手,开展亲自互动游戏,保证学生在家庭的锻炼时间。

5.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三年规划 篇五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根据我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概况

红庙镇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43500人。学区内现有初中两所,初中教学点一所,完全小学13所,教学点二所,在校学生4072人,公民办幼儿园二所,在园幼儿235人。学区教职工219人。两所初中占地面积514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290平方米,物理、生化实验室两个,微机室两个,计算机60台,多媒体教室两个,图书室藏书2.6万余册,固定资产387万元,13所(含两个教学点)完小总占地面积14011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187平方米,各完小按农村远程教育模式П配备了电脑及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图书室藏书2.5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 1011万元。

近年来,我学区的教育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两基”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学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矛盾和困难: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重,学生的德育特别是留守生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育改革有待不断推进和深化,新的课程改革需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老龄化严重,教科研工作处于浅表层次,教育手段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需进一步整合优化。针对这些矛盾和困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治校,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解决教育更好地适应、促进和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规划原则

1、创新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激励手段创新。

2、示范引领原则。重点建设中心学校和中心小学,发挥两所县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区其他学校全面发展。

3、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发展规划,逐年分解,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

4、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要立足本地,便于实施,同时要放眼未来,适度超前,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总体目标

1、巩固“两基”成果,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彻底消灭危房,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年提高,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学区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

3、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4、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扎实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质量位于全县中等偏上水平。

5、规划学前教育,扩大私立幼儿园规模,使学前教育得到保障。

五、主要任务

1、巩固“两基”成果

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并提高“两基”成果,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2%,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1.7%,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002%,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8%,17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4.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5%以上,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子女与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

2、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

随着农村小学在读学生的锐减,一些学校将面临人去楼空校垮的状况,进一步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势在必行。

2009年撤销马泽小学,撤掉南岳小学、正岗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变为教学点,红庙片正岗小学、油坊小学、胜张小学、响塘小学、凉亭小学、红庙小学、马泽小学六年级撤并到红庙初中;

2010年撤掉南岳教学点和正岗教学点三年级,只保留一、二年级和学前班。

2011年茶场初中教学点撤并到中心学校,徐岗片小学六年级,只保留中心小学,其余学校六年级全部撤并到中心学校。

3、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投入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学区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红庙初中、中心小学、希望小学建立语音室,中心小学、希望小学、茶场小学、横塘小学建立微机室。

4、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办学活力

落实校长负责制。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选好用好校长。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给校长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促使学校健康全面自主地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教师在职进修,完善校本教研和教研片工作制度。加强师德行风建设,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努力提高全体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实行绩效工资制。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直接与教师的收入挂起钩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合理的教学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和考评细则。教师竞聘上岗,对落聘的教师一年待岗学习提高,发工资的70%,连续两年落聘的教师分流到非教学岗位。

5、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建立能促进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体系,为教师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坚持教学与教研教改相结合,大兴科研兴教之风。相邻村完小建立教研片,规范教研组和教研片的工作。进行先进教研组评选工作,争取获得县级以上先进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改实验,争取有五项课题在县级以上立项。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各种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强化单元和阶段性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中小学举行学区期末质量统一检测,第一学期小学举行质量抽测。统测、抽测成绩作为学校评估教师评先、评优、晋职、聘任的重要内容。

确保学区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位于全县中等偏上水平。

6、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健全德育工作的各项规范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绩效,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寓德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及校风、校纪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坚持正面教育、启发疏导的原则,运用说理教育、目标激励、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和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和法制教育。发挥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和七师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留守生档案,建立教师临代父母制度,从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生特别的关爱,严防留守生向问题生转化。

7、加强体艺卫生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健全体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艺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体艺卫生工作考核制度,抓好体艺、健康课的教学。

上好“两课”、抓好“两操”,积极开展“两活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开展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学生逐步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每年举办一次书画比赛,每年秋季进行一次学生体格检查,健全学生健康档案。近视眼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且呈下降趋势,其他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能有效防治。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搞好食堂卫生及校园环境,教育学生养成不吃零食、不乱抛纸屑和废弃物的良好卫生习惯。

初中、中心小学每年秋季举办田径运动会,村小举办小型运动会,每年秋季举办学区小学生运动会。

初中、中心小学每年春季举办艺术节,村小举办小型歌咏会,每年“六一”期间举办学区小学生歌舞文艺汇演。力争每次在县级以上的运动会、文艺比赛中获奖。

8、坚持“两为”方针,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和必要的物质保证

建立健全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和校园管理制度,坚持后勤工作为教育服务的方向。坚持民主理财,学校经费预算、决算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听取其意见和建议,期末组织教师代表对财务进行稽核。健全学校固定资产登记册,坚持财产保管、领用、检查、维修、损坏赔偿制度。逐步改善办学、办公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没有田径场的村小要在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修建运动场跑道,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购置图书资料,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为师生提供优美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6月——12月

1)调查摸底,掌握学校现有基础状况

2)针对实际提出三年规划目标,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3)讨论征求意见,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校长、主任、教师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4)上报区教育局督导室

2、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11年9月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分管实施目标计划

2)组织分步实施三年发展规划目标

3)定期监督检查小结,发展规划目标实施情况

4)及时研究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做好相关目标实施完成情况的上报和验收检收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12月

全面总结,红庙镇教育发展三年规划的实施工作总结成绩,找出存在问题,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和教师代表,进一步做好今后教育发展的目标。

6.中心校教学质量三年发展规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充分调动全镇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稳步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镇平县教体局2013—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发展规划》,结合我镇中小学质量实际情况,经充分考虑,综合论证,特制定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年发展规划。

二、基本情况

2009—2012年四年来质量情况:

初中 蒙中 镇中 小学 全镇总评 2009 6 15 16 11 9 2010 13 26 17 15 14 2011 9 11 18 18 10 2012 4 2 14 10 7

三、2013—2015年质量目标

(一)中招目标

1、参加中招人数:2013年207人(其中蒙中75人,镇中132人),2014年313人(其中蒙中129人,镇中184人),2015年317人(其中蒙中128人,镇中189人)

2、中招成绩进入全市前6000名2013年5人(其中蒙中3人,镇中2人),2014年7人(其中蒙中4人,镇中3人),2015年9人(其中蒙中5人,镇中4人);进入全市前10000名2013年18人(其中蒙中9人,镇中9人),2014年26人(其中蒙中13人,二中13人),2015年34人(其中蒙中17人,镇中17人);进入全市前20000名2013年60人(其中蒙中、镇中各30人),2014年68人(其中蒙中镇中各34人),2015年78人(其中蒙中、镇中各39人)。

3、中招综合评估位次:按县评估方案,两所初中在全县初中评估位次不得低于11名。

4、省级示范高中报到率100%。

(二)小学目标 1、2013年全镇参加小六县集中调研考试不少于450人,2014年不少于592人,2015年不少于560人。

2、全镇小学2013年综合评估成绩不低于全县10名,小六县集中调研检测总计成绩不低于全县10名。

3、学生综合素质展示成绩不低于全县10名。

4、各完小六年级县集中调研检测位次均要在2012年基础上均要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大庙小学进入全县前10名,甲林前35名,蒙小前50名,郝堂前25名,大栗树、老张营前30名。

四、影响质量提升的因素

1、各校对现代学校制度认识不十分到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2、部分领导思想守旧,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干事创业劲头不足,缺乏竞争意识、质量意识与创新精神。

3、中小学校各自为战,缺乏交流,教研成果难以达成共享。

4、学校学术氛围不浓,不少教师不读书,不钻研,教师整体素质没有质的提高,严重制约质量的提升。

5、学生外流现象严重,初中优质生源外流尤为严重。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教学管理分级负责制。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决策决定成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正确的工作决策指导是实现我镇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规划目标的保证。中心校领导班子是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规划的制定者、落实者、指导者。这个坚强的领导集体

将正确决策,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克坚排难,推进规划目标的实现。并明确提出各中小学校长是教学常规管理和校本教研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扎实做好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细化质量目标,实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制。中心校为突出学校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及全体毕业班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与责任意识,鼓励发扬务实苦干,事争一流的拼搏精神,使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确保教学质量评估位次在全县稳步提升,每学年秋期都要制定中小学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从中招参试人数、评估位次、基础年级抽考、高中入学、学生综合素质展示、小六县集中调研位次制定质量责任目标,在秋期教学质量总结分析表彰会上由中心校长与中小学校长签订。并要求各学校将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位班子成员,每一位任课教师。

3、规范评估办法,实行教学质量表彰奖励制。根据县局有关文件精神,中心校制定规范的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奖惩办法,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性检测与考评。组织好每次的统考与统比;在全镇中小学统考统评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毕业班及薄弱学科的抽考;着力抓好初中毕业班的春期复习备考工作。以上每次考试后均组织质量分析会议,根据质量责任目标,中心校筹措资金,对成绩优异、完成质量目标任务者予以重奖,对完不成质量目标任务者剔肤见骨地剖析原因,针针有效的制定整改措施,并把在县调研检测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任课教师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作为推荐县级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的主要对象,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

4、严格奖惩措施,实行教学质量责任追究、倒位问责和一票否决制。中心校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评校长的一把硬尺子,并作为校长降职使用、异地交流任职、引咎辞职的重要依据。明确提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在县综合评估中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要向中心校写出反思分析报告并在全镇通报批评;在全县综合评估中处于后3位或与上年相比下降较多位次的,给予黄牌警告,取消单位评先资格,校长不能评先、评优、晋级;连续两次受到黄牌警告,给予免职处理。小学(含初小)在本乡镇内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停滞不前,或与上年相比下滑位次较多,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警告,或连续两年下滑6个位次,或连续三年处于末位的,校长应主动引咎辞职。学校、学科评估成绩位居全镇后两位的校长、教导主任、学科任课教师2013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档次,一年内不得受县级以上综合表彰。对教学质量严重低下,影响中心校整体教学质量评估位次的教师,除扣发一定的绩效工资外,该不得申报各类先进,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

5、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干事创业活力。一是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提高管理队伍的领导能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求校长不断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真正做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干事创业的典范。一要组织校长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二要通过举办校长论坛,从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促使校长提高管理水平。三要及时认真贯彻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使校长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优化管理策略。四要促使校长向业务型、专家型发展,积极研读课堂教学改革专著,通过校长对“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学习与研究,促使校长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新提法、新要求,把握新课堂的新方法、新途径,提升理论水

平和实践能力。四要加强校长在岗管理,增强教师岗位纪律性。通过定时与不定时、正常上班与节假日值班督查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校长坚持做到每天早到晚归,促使教师严守岗位,勤奋敬业。通过抓好校长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学校、教师、班主任积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潜心教学研究,养练教学基本功。二是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守住清贫,守住阵地,耐住寂寞、耐住诱惑。要褒奖那些贡献突出的教师,支持那些一身正气的教师,要鼓励那些老实干事的教师,鞭策那些成绩不够突出的教师,教育那些跟风行事的教师,约束那些投机钻营的教师,惩罚那些违规违纪的教师;继续推进名师工程,培养一批业务精湛的明星教师、骨干教师;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教师读书活动,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催生一批教学能手。

6、深化校本教研,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扎实的校本教研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广大教师共同成长,因此,我们将扎实开展集中教研活动,以有效的教研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并以课程改革为抓手,走加强教学改革,推广科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的轻负高效之路。所以要继续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这是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扎实开展“同课异构”集中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艺术,共享成功喜悦。同时在课后由

每位听课领导、教师逐一进行点评,每人必须提出合理化建议。听后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促进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教师的发展成就学生的发展。

7、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扎实高效。中心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年级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确保各校各班各任课教师教学工作扎实高效,并不定时召开各年级教师座谈会,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会,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向、各学科教学进度、学生成绩变化情况,好的典型及时总结,全镇推广,差的做法全镇通报,严肃处理。

8、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要求各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各个学科抓质量,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开好学生动员会、优生座谈会、学生家长会、经验交流会、百日誓师会,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抓好典型,树立榜样,捕捉不良思想苗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鼓劲加压,培养竞争拼搏、进取向上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创造浓郁的质量竞争氛围。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于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及时关注,一方面搞好家访,和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心、关爱,要用爱心关注每个学生,抓全部,全部抓,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紧紧围绕教学质量发展规划,积极采取强有力的非常措施,变压力为动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使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以确保我镇在全县的综合质量评估位次稳中有升,千方百计完成既定的教学质量目标任务。

晁陂镇中心学校

7.三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篇七

最近,达县县委、县政府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达县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座谈会,对生猪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县农业、畜牧、建设、国土、水利、财政、环保、农行等1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份养殖业主和饲料企业法人, 分别就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信息服务、产业化经营模式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县财政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元, 重点支持生猪养殖基地、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等项目建设, 力争把该县建成全国畜牧生态养殖强县和优质肉猪生产加工基地县, 实现年均出栏肉猪150万头, 其中优质肉猪120万头以上

8.三年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篇八

关键词: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发展历史 发展现状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0-01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文理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借学报发行一百期之际,回顾学报走过的23年风雨历程,通过对学报的历史、现状进行总结,探索学报发展思路,从而推动学报再上新台阶。

一、发展历史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的前生是1984年学校教务处整理出版的《论文选编》,主要收集学校教师撰写并公开发表和内部交流的一些学术论文及经验文章。这是我院学报第一本刊物,属于内部交流资料。

纵观学报的发展历史,在23年的办刊历程中,学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87-1990)

1987年12月,《师专教育研究》正式创刊,主要刊载我校改革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文章。这一时期,学报处于萌芽阶段,办刊条件极为简陋,刊期不固定,有的文章内容在今天看来比较肤浅,但它毕竟真实地记录了学报发展的一段历程。

(二)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991-1998)

1991年7月,学报更名为《达县师专学报》;1994年第三期(总第12期)起,更名为《川东学刊》。从1992年第四期起特设“巴渠文化研究”专栏,这一时期,学报处于探索阶段,学报内容主要以内刊为主,刊发校内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科研论文,同时兼发少量学生和外校的优秀稿件。

(三)第三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1999-2008)

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正式在国内公开发行,刊期为季刊,开本为小16开,学报的公开发行对于我院学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2002年起,为加强川陕苏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理论的研究,繁荣川陕苏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促进川陕苏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特辟“川陕苏区研究”特色栏目。2003年为适应刊行的国际化趋势,学报的开本改为大16开。2004年,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刊期由也季刊改为双月刊。

(四)第四阶段:跨越式发展阶段(2009至今)

2008年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际连续出版物编码系统中国国家中心批准,学报正式更名为《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名称的变更为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一时期,伴随学院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编辑队伍正逐步向年轻化、学者化转变。至此,学报的发展步入跨越式的发展新阶段。

二、发展现状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报自创刊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学报所取得的社会效益

学报办刊23年来,刊发了大量有一定学术质量的稿件,为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推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繁荣学术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了社会和学界的一致好评。从2002年起,学报相继获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三等奖”;“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四川省高校社科优秀学报”;“全国第三届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项。“川陕苏区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二)学报各项评价指标明显增长

学报23年来,随着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增长。笔者去年对学报从创刊至2009年底载文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至2010年底,学报已出版20卷共102期,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约3480篇;公开发行前发文900篇,公开发行后发文2580篇,增长了2.96倍;期均发文公开发行前后分别为27.04和39.4篇,增长了1.53倍。基金论文从无到有,至2010年基金论文比提高到32.55%。2.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各年被引频次和被引期刊数都有明显提高,学报总被引量由公开发行前的231次增至2010年底的2359次,增长了10.21倍。3.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9年版)学报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0.420,比03年的0.035增长了12倍;即年指标由03年的0.021增加到08年的0.119,增长了5.67倍。4.根据《中国引文数据库》期刊统计,学报的H指数由公开发行前的5增加到12,增长了2.4倍。5.根据2008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在大学学报/文理综合类统计数据中,学报的总被引频次指标在同类期刊74种中位居31位,影响因子排名21位。

(三)学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报基金论文的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统计中发现,虽然基金论文和基金论文比都有明显的提高,但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类的基金论文所占比例不高。2.学报校外稿件虽逐年增加,但所占比例不高。

三、发展思路

在今后的办刊历程中,学报要继续贯彻“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办刊理念,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地方特色,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的宗旨,以“树精品意识,创特色期刊”为目标,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严把质量关,使学报的形式、内容、编校和出版质量都上一个新台阶。

为达到此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严把质量关;

(二)着眼特色,精心培育特色栏目;

(三)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完善编辑制度,增版扩容。

总之,学报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学术水平,以特色栏目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术论文的被引率,影响因子,增强学报的竞争力。

四、结语

抚今追昔,是辛勤,也是欣慰;笑看明朝,是挑战,也是动力。23年来,学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困境。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展望未来,压力和动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提高学报质量,使《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鞠秀芳.高校人文社科综合性学报学术规范评价指标前100统计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6):56-68.

[2]《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发展历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4):封三.

[3]孟兆怀. 树精品意识、创特色期刊[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4):封二.

[4]李渝.《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载文被引分析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5):113-118.

[5]曹丽虹,翟新菊.我院学报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2-135.

[6]方建春.抚今追昔继往开来[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13.

[7]李渝.《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2008年引文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121-124.

[8]李渝.《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发文、引文分析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6):120-122.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自筹经费重点项目《四川高校学报综合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1SA205);四川文理学院2009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四川文理学院学报》二十二年发展历史研究(项目编号:2009A06R)成果之一。

上一篇:高中见习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香港海洋公园之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