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作文

2024-06-26

爱阅读作文(精选19篇)

1.爱阅读作文 篇一

他中等身材,显得有些瘦。清秀的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鼻梁上架着一副蓝色的眼镜,鼻子下方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他就是我的同班同学兰冉。

兰冉性格文静,不像其他同学嘻嘻哈哈,喜欢打打闹闹。他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很广,可以说是我们班的“阅读之星”。他常常沉迷在书的海洋里,忘了周围的一切。有一次,他放学回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走着走着,突然撞到了一个东西,他叫了一声,连忙说对不起。可是,没有人回应,他抬头一看,原来是碰到了公交车站的站牌。

还有一次,他正在书房聚精会神地看《水浒传》,妈妈想让他去买包味精。妈妈叫了两遍他才出来,可是他对《水浒传》还是爱不释手。他一手拿着钱,一手拿着书,往楼下走去,不知不觉走到了店铺门口。老板问:“这位同学,你要买什么呀?”他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住了,竟回答《水浒传》中英雄的名字。老板听了哈哈大笑。他这才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说要买一包味精。老板和蔼地说:“这是小吃店,味精要到隔壁的小卖部去买。”兰冉赶紧往隔壁的小卖部跑。

他真是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2.爱阅读作文 篇二

一、师幼共读, 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我们给幼儿一定的支持, 不但要让幼儿有丰富的物质环境同时还要有好的心理环境, 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喜欢上阅读。教师必须营造一种温馨的阅读氛围, 在阅读中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句鼓励的话语, 都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阅览室丰富的图书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 绘本、幼儿画报、故事书让孩子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当然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来选择图书, 从数的类型、内容、图案来选择图书。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应为他们选择大图案的图书, 并且要色彩鲜艳, 图案要简洁, 字也要少, 并且要大字, 如日常用品、玩具、水果等。当然, 到了大班, 幼儿的阅读范围相应的更广了, 如著名的童话故事、绘本故事等都是幼儿十分喜爱的图书, 丰富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孩子。我们将各种图书按照一定的类别摆放好, 孩子们可依据自己不同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

在分组阅读活动中, 我带孩子们依偎在一起, 共同阅读, 分享快乐。在开展集体阅读活动中, 根据内容和孩子的阅读情况, 适时、小声的提问, 适时的进行眼神的交流, 适时的运用肢体语言, 不断地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同时不断地运用语言来鼓励幼儿, 如:“你看的真仔细!你能一页一页的有序的翻书。”同时, 在宽阔的长廊中设置了班级图书角, 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自己最喜欢阅读的图书放在书架上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他们在阅读时拿起自己的书自信的向小伙伴们推荐, 整个活动气氛十分的和谐, 老师和幼儿共同分享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图书, 而是在进行着情感交流, 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

二、开展活动,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图书角的阅读活动是幼儿阅读的主要形式, 老师应该重点指导他们进行阅读, 要根据故事的内容用恰当的语气语调、适合的表情给孩子讲故事, 同时要引导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 尽量用便于幼儿理解的儿童化语言, 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其次, 老师可根据班级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活动, 如:故事大家讲、小小表演家等, 给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大班幼儿仍然十分好动、爱模仿, 所以, 在阅读活动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让孩子大胆的进行表演, 让孩子自由的选择角色, 自己创编动作, 模仿动作, 同时自制了一些头饰放到图书角, 孩子们总是主动的、不由自主的来到这儿进行表演, 在扮演的过程中他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三、细致阅读,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年龄虽小, 可塑性却很大, 是人一生中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在进行阅读时, 老师要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首先, 让幼儿知道爱护图书。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图书的制作过程是一个繁杂的过程, 教会幼儿取放图书的正确方法。在开展阅读活动前, 让幼儿先看看书架上摆放整齐的图书, 看看老师是怎么取书, 看书、放书的。讨论一下当图书坏了怎么办, 让其知道书坏了要及时的修补好, 发现有孩子爱护图书的时候要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鼓励。

其次,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养成正确阅读的姿势, 首先读书时要坐直, 书要平放, 另外要让幼儿知道特别要注意眼睛要离书适当的距离, 用正确的姿势来看书。

另外, 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让幼儿认识书的结构, 知道图书幼儿封面、封底、内页等, 在读书时要按顺序有序的一页一页的翻看, 要仔细的看。在看的时候要仔细的看每一页上有什么, 什么地方, 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们在干什么等,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教育一定要做到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的榜样, 家长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深深的、无形的影响着孩子, 家长应极力的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因此, 老师要用多种形式来让家长明白阅读活动对孩子的重要性, 如: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栏等。图书馆、新华书店有着丰富的图书, 可提醒家长利用休息时间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看书, 感受浓浓的阅读氛围, 也可以适当的购买一些图书。家长之间也可以就孩子的阅读进行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3.女人爱阅读 篇三

最近,一向快速涌现各种潮流趋势的东京街头,“Premium(优质)”一词正流行。做个“Premium的女人”也正被热烈讨论。而阅读正是一条美丽秘径,让女人进化成为一个优质的女人。因为阅读,让我们得以停顿下来,观看、沉淀、吸收、丰富。

服装设计师黄淑琦

对我来说,阅读是深层内化的SPA。女人,不只是外在需要打扮,心灵更需要穿衣服。阅读反映了我的匮乏和欲望,它是一个无价的礼物,让我可以享受私密的空间,与自己对话,让我知道,不管我身边是谁,我都还是我自己。我成长与创业的过程,都是没有老师的自学,所以我每天阅读,在书里找人生的答案。因此,自觉对我来说很重要,而阅读让我成为更有自觉性、更有智慧的人。

我的阅读速度比别人慢很多的,因为我看了之后,一定要自己想一想,记记笔记,并反复阅读我喜欢的书,直到我确定我不仅是了解、而且也改变了一些态度和观念。就像我交朋友一样,是很慢热、但是很深交的那种,但在我的生活中,我可以不交新朋友,但一定要有新知识,让我感到自己每天都在进化。

推荐书籍:

《爱是一切答案》

以前,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没办法和自己相处、对自己极尽严苛的人,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很少赞美自己。我反复读了这本书8遍,我学会找到自己、与自己独处,我学会了爱自己。

《有钱人跟你想的不一样》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理财观念,让我知道原来赚钱、存钱、花钱是三件事。以前我以为自己很会赚钱,但却没有存过钱,看了这本书后,我不但真的存了不少钱,也更享受怎么花钱,它让我看到自己,并给我多一个选择。

《松下幸之助》

它是我刚创业时的精神支柱。它教导我,有决心是不够的,你必须做更多准备、打造更好的途径,才能更接近目标,对我来说这是本有关于决心的书。

《推销之神原一平》

这是我还没创业时看的书,在当时,它帮助我做好自我管理,也奠定我学习做个“百分之百的人”的基础,我相信自己对事情的专注习惯,这本书有很大的影响。

《35岁前要完成的33件事》

它是一本很轻松的备忘录,很像圣经里反复的箴言,但却可以帮助我做一些反省的功课。提醒我人生可以多一些选择,还有一些该做、想做、懒得做却应该快去做的事。

在作为女人而困惑时阅读

广告人许舜英

没有办法用一句话形容阅读,但是,阅读是一种满不错的消耗生命的方法。但如果有人只是把阅读当作一种装饰,那还不如去买一个香奈尔包包。对我来说,想阅读的时候就可以阅读,是一件最美好、最幸福的事。推荐书籍:

《书写与差异》

作者Jacques Derrida是解构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彻底改变了我看待语言、意义与论述的思维方式,对我而言,这些东西是一种MUST,而且,我觉得中学生就应该开始有这个方面的训练。

《幻影书》

作者Paul Auster是我认为最有魅力的一位作家,无论他的创作美学还是对人生的呈现方式,都是我所喜欢的。

《劳儿之劫》

在对作为一个女人而感到困惑的时候、在秋天下雨的时候、在飞机上的时候、在海边度假的时候、在需要一种法式声音的时候、在与客户开会的时候、在想要摆脱现实感的时候,我会读这本书。

《金刚经》

打开来读就对了。

《一位女士的画像》

Henry James即使现在看来,他还是一个写作风格非常现代的作家,而我喜爱他的原因,其一是他的作品结构是非常深藏不露的,其二是我觉得他的写作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骨子里非常惊悚,例如《壁炉冤孽》。另外,也可以从他的作品里发掘出20世纪初欧洲文化的体会。

阅读让我更性感

演员林嘉欣

因为阅读,你会对很多事情有想法,对原本不懂的事情变得了解、很敏锐,而我认为,有想法的人是很性感的。所以我觉得阅读会让人变得更性感。阅读是很私密的,在阅读时与自己的对话,是属于你自己的秘密,你想要放在口袋里、放在心里,都可以。

对我来说,最美的阅读经验就是在阅读时,心里头发出一声“啊”!前年我看罗兰巴特的书时,看到有个故事写徒弟问师父:“真理是什么?”师父回答:“就是把你的头按在水里,按得你快要窒息,而真理就像是你头抬起来吸到的第一口气。”这样的形容打中我的心,看得我起鸡皮疙瘩,让我兴奋不已。

推荐书籍:

《安蒂岗妮》

希腊悲剧是帮助我了解人性的经典阅读,它们的对白好直接、好有力量,而且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不同的人性。除了这部作品,三大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Ies)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其它作品也同样经典。

《Small Biography》

这是日本摄影师植田正治的摄影集,不论是构图,或超现实的意象,都叫人赞叹。他的照片都很简单、也很细腻,连留白都能表达力量,是我最喜欢的摄影师。

《不生病的生活》

因为看了这本书,我发现人要进化,其实应该从身体开始。这本书分析了东方人的肠胃和西方人的不同,因为看了其中的饮食观念,我改变了生活习惯,结果以前拍完一部戏就要中医调理的我,现在不但不容易累,身体也变得比较轻,想事情时注意力比较集中,也更开心。

《An Aclor Adrift》

这本书讲一个日本的能剧演员到国外进修与表演的经历,记录了他遇到的有趣的事、低落的事。在加拿大出生、在台湾与香港都有身份证的我,以前常常觉得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里,总是为了身份的矛盾而烦恼,直到某年生日,朋友送了我这书,我才发现,原来同样的问号、同样的冲突别人也会遭遇到,虽然这本书并没回答那个问号,却让我感到很安慰,也跳出了那个死胡同。

与伟大作品的交流,构成了生命的内容

导演周美玲

现实生活是很难得到养分的,所以被掏空的我必须进入阅读的世界里。阅读虽然也会很辛苦,可是它永远会有滋养心灵的东西回馈给我,因为阅读,我能够在自己身上挖掘出好的东西,再疲累的时候,都会觉得生命还是好的。

当我第一次读《百年孤寂》,看到故事里的老太太因为老到没有人记得她,她的躯壳也变得跟蚂蚁一样小,我同时也觉得自己变成了风、变成了灵魂,漂荡在空气里,我感到自己处于非常澎湃的状态,需要创作去宣泄。而我的创作,其实也就是阅读的延伸,造成了我生命的形态,和这些伟大作家的交流,其实就构成了我生命的内容。

阅读让人的灵魂变得饱满,因为内在调整过了,呈现出来的状态就会更优雅。阅读使人的焦距不放在现下,不执着于小恨、小爱,把注意力放在人生的大块,所以眼神会飘得比较远,也就会有独特的魅力出来。我与我爱的书就像是老朋友、情人的关系,熟悉到可以随时享受与它们的温存与甜美,然后,我又可以有力量,回到现实世界来。

推荐书籍:

《摩诃婆罗达》

这部经典的印度史诗,以普通的故事情节,说出精彩的人生智慧,让我长智慧。举例来说,在一个故事里,河神要男主角答对问题。才能过河,河神问:“什么是凡人不可避免的事?”男主角则回答:“没有人可以抗拒对幸福的追求”,那是很高明的问题,却有更高明的回答,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

《小王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总是在沿路上遗忘了一些什么,但可爱甜美的小王子,总能让我想起自己纯真的部分,还有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罗生门》

如果说《小王子》是最纯真的一本书,那《罗生门》就是最黑暗的一本书。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因为自尊心说了一些谎,充分反映了人性,虽然很残酷、很冷、很血淋淋,却帮助我们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了解人世,而这就是一种进化。

《人鼠之间》

这本描述智障者在社会上难以生存的小说,虽然残酷,却依然发人深省。

《百年孤寂》

这是我读过最有电影感的一本书,它不讲道理,却直击人心,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寓言的力量。例如其中有个故事,是讲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美女,她不化妆、不打扮,只以麻布做衣服,连有人偷看她洗澡,她都完全不在意,因为她是如此纯洁无垢,有一天,连地心引力都无法牵绊她,于是她就飘到天上去了。《百年孤寂》的文学性、艺术性、哲学性都达到非常高的标准,对我的艺术创作有高度的启发,也给我非常高的标准去创作电影。

4.爱阅读作文 篇四

那份爱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一定是让你记忆深刻。

那时我刚读三年级,老师每天都要家长给孩子报当天学的词语。因为父母上班,每天回来比较晚,所以报听定的任务就交给爷爷“代理”。

可是我对爷爷非常不满意,因为他报听写总是带着那“搞怪”的乡音,让我无法听清楚报的是什么词,因此我常常抱怨,总是说爷爷这不好,那不行,一点都不用心报。

后来有一天,夜已深了,我起来上厕所,打开房间门便看到爷爷带着老花眼睛,端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书,嘴里轻声嘀咕着什么。

我悄悄走了过去,看看这么晚了,爷爷在干什么?走近一看,原来他是在看我的语文书,好像在看生词部分。我随意地说了一声:“爷爷这么晚了,还看什么书呀,早点休息吧!”当时我在心里偷笑,不管爷爷怎么学,也无法纠正他那浓郁的地方口音。

之后的几次听写,我听出了爷爷想努力纠正读音,可怎么也读不标准,尽管我知道爷爷已经很用心了。

现在,这份报听写的工作已被妈妈代替,妈妈报的可比爷爷好多了,可爷爷的那份情,我始终不会忘记。

回想那一晚,爷爷坐在沙发上,已是满头白发,有几根却格外刺眼,我明白其中几根是为我而白的。

5.爱阅读作文 篇五

记得是一个星期五,我要为中午吃饭的同学拿饭票,刚拿完,我飞快地冲下饭堂,可能是因为我急于打饭,有一个老师正好在我面前,我一闪,便摔倒在地,连皮都脱落了,我忍住,没有哭。

可是我一回到家,就立马痛哭流涕,妈妈问我什么事,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妈妈,妈妈急忙把消毒液、红药水与创可贴拿了来治疗,我紧紧地抱住妈妈,不一会儿,便治疗好了,我看到妈妈的眼圈红了,我的眼圈也红了,但那不是疼痛的泪水,而是亲情所酿成的爱的泪水。

妈妈,你是我的天使,永远地陪着我、伴着我。

妈妈这么辛苦,每天忙上忙下,为我端茶递水,她一回到家,就会埋怨道:“真是累呀!”平时我会无动于衷,可现在,我会好好报答妈妈,给妈妈按摩,帮妈妈做家务,减少妈妈的负担,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小主人,不会贪吃懒做,要用行动来报答妈妈的恩情。

6.爱阅读作文高中生 篇六

我很小的时候,虽然还不认识字,但已经和书交上了好朋友。每天晚上我睡觉前,都会把妈妈叫过来,让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也不得不答应我。妈妈讲故事时,我一声不吭,安静认真地听,每天晚上至少要讲三个故事我才肯睡觉。如果哪一天妈妈没有给我讲故事,晚上我就会做噩梦。要是给我讲了故事,晚上我就会梦到我遨游书海的场景。 在梦中,我看到了雄伟壮观的长城、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看到滚滚翻腾的长江……

长大后,我更迷恋阅读。如果我一有时间,我便会捧起书,整个人浸泡在我的书海之中,我有时候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废寝忘食。

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阅读着《笑猫日记》,皱着眉头想:笑猫遇到的母老虎,会不会把它吃掉啊,应该不会吧!我就像饿饥的人,多想扑向那块“营养面包”。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三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十分痴迷,随着书中人物的脚步,时而欢乐,时而悲伤,时而恐惧,时而生气……

书陪伴我走过了6年的岁月,从小时候到现在,它像一串跳跃的音符,也像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书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至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

我爱阅读!我爱书!

7.爱阅读作文 篇七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嗨,小伙伴们,我是初初。爱国情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其呈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萧乾的散文《枣核》用以小见大、托物抒怀的手法,表现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依恋故土的赤子之心;法国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刘敬智的人物通讯《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钱学森放弃海外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报效祖国的艰辛历程,赞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爱国魂;古诗《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诗人们忠贞不二、忧国忧民的爱国心;而春秋时代的晏子,则通过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辩驳,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最终不辱使命……

篇篇爱国文,拳拳爱国心。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哪一个人不跳动着一颗虔诚而火热的中国心呢?为了配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初初精心筛选了多篇经典的爱国诗文和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饕餮盛宴吧!

延伸文本

《枣核》拓展阅读——

故乡的水土

林清玄

第一次出国,妈妈帮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突然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

“把这个带在行李箱里,保佑旅行平安。”妈妈说。

“这是什么密件?”

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土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

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著,中国文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萧乾的《枣核》采用以小见大、托物抒怀的手法,借助一枚小小的枣核,表达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依恋故土的赤子之心。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故乡的水土》采用类似的手法,将浓浓乡愁寄托于一瓶故乡的水土。挖一捧家乡的泥土,掬一瓢家乡的清泉,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他乡,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本文文笔流畅清新,情感醇厚深沉,在平易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

读有所思

1. 文中母亲“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这黑色的东西是什么?寄托了什么情感?这里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2.请任意写出两句寄托对家乡思念之情的古诗句,并分析一下诗人是借助哪些意象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的。

《最后一课》拓展阅读——

四世同堂

(节选)

老舍

铃声,对于一个做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选自《四世同堂》,老舍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借助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类似的情境出现在我国的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某学校老师祁瑞宣上第一堂课的情景。《最后一课》和《四世同堂》,虽然两篇小说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在课堂气氛、人物的描写手法上却又有类似之处,正是因为小说所要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表现出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读有所思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他告诉学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而本文中的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你如何看待这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

比较阅读

【本文】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四世同堂》节选

【链接文】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节选

阅读以上两段文字,说说人物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

《始终眷恋着祖国》拓展阅读——

中国文脉之屈原

余秋雨

屈原,是整个先秦时期的文学冠军。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第一个大诗人,他以《离骚》和其他作品,为中国文脉输入了强健的诗魂。对于这种输入,连李白、杜甫也顶礼膜拜。因此,戴在他头上的,已不应该仅仅是先秦的桂冠。

前面说到,中国文脉是从《诗经》开始的,所以对诗已不陌生。然而,对诗人还深感陌生,何况是这么伟岸的诗人。

《诗经》中也署了一些作者的名字,但那些诗大多是朝野礼仪风俗中的集体创作,那些名字很可能只是采集者、整理者。从内容看,《诗经》还不具备强烈而孤独的主体性。按照我给北京大学学生讲述中国文化史时的说法,《诗经》是“平原小合唱”,《离骚》是“悬崖独吟曲”。

这个悬崖独吟者,出身贵族,但在文化姿态上,比庄子还要“傻”。诸子百家都在大声地宣讲各种问题,连庄子也用寓言在启迪世人,屈原却不。他不回答,不宣讲,也不启迪他人,只是提问,没完没了地提问,而且似乎永远无解。

从宣讲到提问,从解答到无解,这就是诸子与屈原的区别。说大了,也是学者和诗人的区别、教师和诗人的区别、谋士与诗人的区别。划出了这么多区别,也就有了诗人。

从此,中国文脉出现了重大变化。不再合唱,不再聚众,不再宣讲。在主脉的地位,出现了行吟在江风草泽边那个衣饰奇特的身影,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贵,离群而悯人。他不太像执掌文脉的人,但他执掌了;他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他似乎无处可去,却终于无处不在。

屈原自己没有想到,他给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开了一个大玩笑。玩笑的项目有这样两个方面。

第一,大家都习惯于称他“爱国诗人”,但他明明把“离”国作为他的主题。他曾经为楚抗秦,但正是这个秦国,在他生后来世统一了中国,成了后世“爱国主义”概念中真正的“国”。

第二,他写的楚辞,艰深而华赡,民众几乎都不能读懂,但他却具备了最高的普及性,每年端午节出现的全民欢庆,不分秦楚,不分雅俗。

这两大玩笑也可以说是两大误会,却对文脉意义重大。第一个误会说明,中国官场的政治权脉试图拉拢文脉,为自己加持;第二个误会说明,世俗的神祇崇拜也试图借文脉,来自我提升。总之,到了屈原,文脉已经健壮,被“政脉”和“世脉”深深觊觎,并频频拉扯。说

“绑架”太重,就说“强邀”吧。

雅静的文脉,从此经常会被“政脉”“世脉”频频强邀,衍生出一个个庞大的政治仪式和世俗仪式。这种“静脉扩张”,对文脉而言有利有弊,弊大利小;但在屈原身上发生的事,对文脉尚无大害,因为再扩大、再热闹,屈原的作品并无损伤。在围绕着他的繁多“政脉”“世脉”中间,文脉仍然能够清晰找到,并保持着主干地位。

记得几年前有台湾大学学生问我,大陆民众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游戏,是否肢解了屈原?我回答:没有。屈原本人就重视民俗巫风中的祭祀仪式,后来,民众也把他当做了祭祀对象。屈原已经不仅仅是你们书房里的那个屈原。但是如果你们要找书房里的屈原也不难,《离骚》《九章》《九歌》《招魂》《天问》自可细细去读。一动一静,一祭一读,都是屈原。

如此文脉,出入于文字内外,游弋于山河之间,已经很成气象。

(选自《余秋雨散文》,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版,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组委会给出了这样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钱学森放弃海外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报效祖国的艰辛历程。而屈原,大家都习惯于称他为“爱国诗人”的典范,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之屈原》一文则提出了:屈原“明明把‘离’国作为他的主题。他曾经为楚抗秦,但正是这个秦国,在他生后来世统一了中国,成了后世‘爱国主义’概念中真正的‘国’”,“中国官场的政治权脉试图拉拢文脉,为自己加持”而推崇屈原的爱国主义。观点一出,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读有所思

1.大家都习惯于称屈原为“爱国诗人”的典范,而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之屈原》一文,则对屈原的爱国者形象提出了怎样的质疑?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屈原写的楚辞,艰深而华赡,民众几乎都不能读懂,但他却具备了最高的普及性”,对此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四首》拓展阅读——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①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②金甲③,不破楼兰④终不还!

[注释]①青海:指青海湖。②穿:磨破。③金甲:铠甲的美称。④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鉴赏空间

本诗是一首气魄恢弘的边塞诗。前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苍茫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抒情描写,既表现了将士们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激烈,又抒发了戍边将士驻守边关、舍生忘死、立志报国的豪迈气概。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③项羽④,不肯过江东⑤。

[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③思:怀念。④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⑤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项羽当初追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鉴赏空间

本诗是李清照的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凛然正气,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岳②上摩天。

遗民③泪尽胡尘④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注释]①三万里河:形容黄河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②五千仞岳:形容山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岳:指西岳华山。③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④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⑤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鉴赏空间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念祖国大好河山,尽遭胡人的铁蹄践踏,“遗民”年年岁岁盼望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岁岁年年心愿落空。诗人的感慨由虚景生发,明明是诗人北望而有感,却以遗民“泪尽”“南望”来表达,悲慨之情更深一层了。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①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②,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③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④。

[注释]①凭:倚靠。②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③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④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鉴赏空间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本词的上片抒发作者舍生忘死、以死报国的忠义豪气,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着爱国激情。

(以上四首古诗词均选自《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读有所思

1.这四首爱国诗歌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诗人们忠贞不二、忧国忧民、以死报国的爱国情怀。通过比较,试着说说唐朝的爱国诗和南宋的爱国诗所表现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试分析以下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晏子使楚》拓展阅读——

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④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⑤,请数⑥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⑦,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⑧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西汉刘向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注释]①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②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③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④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⑤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⑥数(shǔ):历数;列举。⑦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指读书人。⑧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鉴赏空间

晏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于诸侯。《晏子使楚》中,晏子面对楚王的挑衅,通过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辩驳,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最终不辱使命。《晏子谏杀烛邹》中,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文章体现了晏子的说服技巧以及机智镇定、能言善辩的高超语言才能。

读有所思

1.结合本文和《晏子使楚》的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晏子的性格特点。

8.他们为什么爱阅读? 篇八

为什么要组织读书会?

麦小麦:几年前我们有一帮文化界、媒体朋友经常一起吃喝玩乐,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觉得大家应该有偏精神一点的聚会方式。于是读书会成立了。

我们的活动两周一次,每期会有一个主题,后来又引入了嘉宾制,请嘉宾来谈某本书或某个话题。活动基本不产生任何费用,因为有很多商业机构会过来邀约。

阅读态度

麦小麦:如果让我选一本书带上荒岛,那肯定是 《红楼梦》。它的内容太庞杂了,以至你可以无穷无尽地读下去。这也造成我对新见面的人有一个判断,喜欢《红楼梦》的就是我这一国的,不喜欢的就是另一国的(笑)。

架构

创始人—麦小麦、姚远东方、黄佟佟、曾敏儿

会员—最开始的时候,大家更多是来自出版社、文化公司和媒体行业。后来30~40岁的女性商业精英不断加入,人数上有渐渐超过文化人的势头。

参与方式:朋友带朋友的方式。

阅读邻居读书会

为什么要组织读书会?

绿茶:北京是一个阅读氛围很浓的城市,我一直从事阅读推广,刚好我居住的小区有一个书店,有一些我熟悉的爱阅读的朋友,于是我们就一拍即合了。我们的读书会很纯粹,抽离一个下午,在一起读书、聊书、谈书。目前没有其他的附加内容。我们提供给会员的就是一次美好的阅读时光,一场有意义的下午时光。

阅读态度

绿茶:对于畅销书,我的态度是:不阅读,不推荐,不批评。很多时候,我们主题先行,然后找相关的读物。我不爱在枕边放书,通常被我放枕边的书,放很久都不看。我喜欢把书放在厕所里,一翻再翻的都是如厕书。

架构

创始人—绿茶、杨早、邱小石

理事长—3少奶奶、出版人周筠、沉醉寒冬会员—主要是出版、媒体人和学生。

参与方式:通过微博报名。

星期天读书会

为什么要组织读书会?

何家炜:缘起其实很简单,就是发现身边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觉得需要做点什么,来带动读书的风气,让读书成为都市青年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读书会固定在每个星期天下午2点到4点进行活动,除了读书,我们还有星期天观影会、诗歌沙龙和人文沙龙。每期的地点都不同,旨在带领大家领略上海各处有书香有风景的阅读场所。

阅读态度

何家炜:我把读书分作有用与无用两种,我们读书会提倡阅读“无用”这一种。读书如果具有功用性,那会变得无趣乏味,而且只有“无用”的读书,也就是完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满足自己对知识和思想的好奇,对文字美感的享受,才是真正的阅读行为。

架构

创始人—何家炜 安小羽

会员—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0多岁到4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和退休教师来参加。

参与方式:通过豆瓣和微博报名。

《欲望都市—上海70后女性研究》

裴谕新 著

一本同时适合研究者和普通读者阅读的学术著作,是前段时间因为搜集自慰话题而在网上爆红的社会学博士裴谕新的博士论文。

《中国故事》

蒋一谈 著

短篇小说对蒋一谈老师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把它作为事业,作为自己与世界连接的通道,正如作家李洱所说:“他的短篇小说,就生活容量和艺术难度而言,堪比长篇小说。”

《越弱越暗越美丽》

李淼 著

李淼是一位热爱文学与艺术的理论物理学家,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有一种身处俗世、心怀宇宙的情怀,这对我这种热爱科幻的文科生具有致命吸引力。

荐书

《老人与书》

李辉 著

李辉兄说,编选这本《老人与书》,是一次温暖的记忆打捞,作为读者,阅读这样的温暖记忆,感受这样的隐痛,内心也为之动容。老人们纷纷故去,而这些书成为永恒。

《寻找·苏慧廉》

沈迦 著

温州学人沈迦通过各种史料,沿着苏慧廉的足迹,详实地再现一位传教士给近代中国留下的浓浓文化脚印。

绿茶

《无声无光集》

张晖 著

全书分四辑。第一辑写唐诗宋词中的掌故,如唐朝酒价、南明秘史、姜白石的爱情、元缜的梦。第二辑谈近代学者的处事与治学,如怎样理解黄侃、俞平伯的淑世情懷。第三辑是评论文字,如书院的知识生产与清代人文图景、唐诗的传承等。

9.爱阅读作文 篇九

又是一天放学的时候,太阳的余晖撒落在不远处的山头。金色的光芒犹如天使周围散发的那神圣的光辉,不禁让我想到了但丁的《神曲》,贝雅特丽齐下到炼狱迎接但丁是的那个场面,那样的耀眼。

我坐在公交车的后部靠窗的位子,向前望却几乎可以饱览车厢内的全景。发车不久后车上已经站满了人,其中不妨有最近流行的“手机控”一族,我不禁想到最近在书上看的某一篇文章《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阅读》。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离我较近些的一些“手机控”。

他们无非都是在手机上无所事事。首先打开微信,把每一条信息浏览一遍,不管是否与自己有关,在关闭微信打开QQ,同样的浏览一遍。关闭所有程序,出现主屏幕点开QQ空间,看看有什么可以转发,没有,再滑到顶部再滑下来,最后关闭。再次打开微信,看看近来的腾讯新闻,点开一条新闻,太长!关掉。再点再关。最后失去耐心,切换到主屏幕。再然后重复着上述的过程。

我不明白那些手机控是那么的依赖手机,明明在手机没有任何的事可以做!明明知道手机上没有可以做,却还不自觉的打开浏览器或微信,然而打开后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这就是手机控一族吗?不管何时何地,有事没事都会习惯性的拿出手机来刷屏?从学生到中老年人亦是如此。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只有4、5本,远低于韩国11本,而法国人均阅读20本,更不用说以色列人均读书更是高达64本!为何,中国这样一个富有古老文明的国度,现在却有这么多人成了手机控。

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在欧洲汽车站或火车站内并没有像中国火车站的喧闹。也许欧洲的火车并没有像武广的速度,但他们却可以在宁静的候车厅捧一本书,或者一份报纸静静阅读,就算是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而在我国不说远就在长沙。火车站内就像置身于闹市,各式各样的人皆有:刚入城的.青年打电话时就像在唱《青藏高原》,而城中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几乎人人手捧智能机,或是不赖烦的时不时看看时钟。只有少数人是在阅读报纸,耐心的候车。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期,有几人能慢下脚步捧一本名着来静心阅读?为何法国人可以达到人均20本的读书量,而中国却只有屈屈4、5本?这约4.4倍的差距说明了什么?为何中国人不爱阅读了?

10.阅读《简·爱》有感 篇十

简·爱的童年是苦涩的,从小无父无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表哥的蛮横,表姐们的傲慢,大人的恶意,仆人的偏见,都在折磨着她。然而这些还不够,舅妈把她送进了洛伍德——一所从肉体到精神对孩子们进行宗教束缚摧残的所谓慈善机构,无情地对她进行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摧残。

在这黑暗的日子里,海伦·彭斯是她的“阳光”,简·爱第一次得到了爱的沐浴。不幸的是,海伦患上了肺结核,最终死去了。简·爱趴在海伦的墓上,向生命中的每一束阳光告别,从此她变得坚强、勇敢。

简·爱在洛伍德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八年,但是却造就了她的坚强与刚毅。上帝总是公平的,桑菲尔德的女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聘用了她当阿黛尔的家庭教师,在这里她迎来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她的生活里有了音乐,有了温暖,也有了爱——罗切斯特,而他们的爱情之路也是一路波折。

《简·爱》就像是故事中“灰姑娘”的奋斗史,简·爱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她还追求男女间的平等。正如她所说的那样:“你以为,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命运是公正的。简·爱最终选择了真爱,与罗切斯特步进了婚姻的殿堂,获得了幸福,而她的精神也如经久不衰的珠宝,永不褪色。

简·爱的一生,从幼稚到成熟,从柔弱到坚强,从懵懂到智慧,她改变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而我们也在成长,也在从幼稚变成熟,从懵懂变智慧。

然而纵使时光流逝,万事易变,简·爱的心仍不曾改变,她的一生,不变的是她的反抗,她的精神。而我们,应该学习她的精神,相信有一天,它会像金子一般发出光芒。

有些事物外表美丽,但却缺乏内在,经不起岁月的磨砺,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原先的光彩;而有些东西虽然没有绚丽的外表,却有丰富的内涵,了解之后便会发现它们与生俱来的魅力。我们不需要爬满虱子的华丽袍子,而需要高尚美丽的灵魂。

11.让孩子爱阅读的小招数 篇十一

一、努力营造书香氛围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生长在书香家庭的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喜欢阅读。家长要在家里营造书香氛围,可以从四方面做起:

1.布置一个小书房(或小书角)。一个小书架、一张小书桌、一把舒适的小椅子、一盏护目灯足矣。带着孩子一起动手摆放好,再做些小手工、画些画装饰一下就可以了。

2.选购合适的图书。定期带孩子逛逛书店,买些孩子喜欢的、充满想象和童趣的图书充实小书架,再到邮局订阅2~3种幼儿刊物供孩子阅读。

3.家长做阅读榜样。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好模仿,家长在家经常阅读书报,模仿欲会激励孩子也经常阅读。

4.固定阅读的时间。每天安排20~30分钟亲子阅读的时间,和孩子商量好使用哪个时间段,一旦定下来,家长就要遵守约定,保证孩子的阅读在固定时间进行。

二、阅读游戏增强趣味

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要让孩子真正喜欢阅读,趣味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家长可以在亲子阅读中穿插一些简单的游戏,例如:

故事接龙。阅读故事类图书时,家长讲故事的前半部分,孩子看后半部分图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接着讲完故事的后半部分。还可以这样:家长讲一页画面,孩子接着讲下一页。接龙游戏中幼儿能讲多少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水平而定。

猜猜说说。很多童话故事的情节可以多方向发展,遇到这样的故事,家长讲个开头之后让孩子猜测情节发展,猜完再看书上的内容。还可以讲了大半段故事,留个结尾让孩子猜。这个游戏对培养孩子的预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十分有益,长期坚持就能培养孩子爱思考、会思考的好习惯。

配音游戏。故事图书里一般都有几个角色,阅读时,可以商量好孩子和大人分别扮演哪几个角色,各自模仿角色的表情、声音进行对话,类似于成人的影片配音。

音乐伴读。给亲子阅读起个名字如“小小故事会”、“一起读故事”等。阅读前像播音员一样报“小小故事会开始了”,阅读过程中像做音乐节目一样,配上动听的音乐背景,孩子感觉像玩播音游戏,定会兴致大增。

排图游戏。有一些看过后很久不看的闲置图书,我们可以把上面的故事图片剪成单幅的,然后让孩子排成完整的故事并讲给大人听。

三、传授一些阅读技巧

大多数幼儿看书快而浅,新书拿到手往往两分钟不到就翻完了,问故事情节,则一问三不知。这说明幼儿缺乏阅读技巧,不会看书。不会看书就不可能喜欢阅读活动,这样就有必要传授给孩子一些阅读技巧,如:

学会按序看书。亲子阅读时有意让孩子了解书的封面、封底、中间页码的作用,学会从前往后逐页翻阅图书。

联想画面内容。看单页画面的时候,让孩子搞清楚“在哪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这根思维线索,让孩子联想画面内容,读懂画面表达的基本信息。

关注画面细节。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中一些细节之处,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让孩子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学会深层思考人物间的关系,展开合理的情节想象。

四、激励幼儿持续阅读

幼儿做事容易三分钟热度,但阅读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活动。要保持幼儿持续阅读的热情就需要用一定的策略加以激励。家长可以设计一个阅读情况记录表,记录下阅读日期、阅读内容、阅读表现(阅读表现可以采用打星的方法记录)。阅读情况表每周一张,装订成册,挂在书房(或小书角里)。当孩子坚持阅读一个月,家长可以给他一点小奖励,如去儿童乐园玩一次,吃孩子喜欢的东西等等。

12.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 篇十二

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 我认为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针对作文教学的特征, 实施科学教学。作文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 也不是单凭记忆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 作者需要用心体会, 潜心感悟, 领略到作文的奥秘。要做到这些, 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事, 这就使得好多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畏惧感。所以, 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那么, 怎样清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呢?有的老师认为, 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无米”之故, 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要多“观察”、多“读”、多“写”。结果大致都会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到位, 学生不会观察, 根本就没法多写。可以说, “无米”是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 这种空泛的做法对解决学生“无米”状况的效果并不好。还有老师认为, 学生惧怕作文是因为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 于是便搜集大量的资料, 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 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事实上, 十二三岁的孩子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与作家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与他们谈这些, 仅能让他们空生羡慕之心而已。

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 我们何不另找出路, 再想办法呢?一个班里总有一部分不怕写作文、甚至写作能力很好的学生, 我们可以先培养不怕写作文的同学的写作能力, 来带动怕写作文的同学进行写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 培养“小老师”。我们可以把不怕写作文的同学组成兴趣小组, 指导他们细心观察、认真阅读, 督促他们多写多练, 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来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 使他们的作文能“拿出去”, 让他们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作个表率。

第二步, 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上上弦。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组, 每组三五人。每周全班一起写完一篇作文后, 老师从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 然后任抽出一组, 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组中的各成员, 让他们认真学习, 到每组都完成学习为止。这样做的好处是:

首先, 他们在认真“研究”兴趣小组的作文时, 会很容易地领略出自己的同学是怎样构思并写作这篇文章的。研读完这篇文章之后, 他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文章就该这样写, 我也会!这样, 他们心中对作文的畏惧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 优点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 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好, 潜移默化中, 就可以学以致用了。作家高水平的优点是不容易学的, 可这些低水平的优点却正合他们的胃口。久而久之, 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再次, 这些组员们也写过这一篇文章, 对同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筋, 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 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比较, 通过比较, 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从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 在不知不觉中, 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 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到这个时候, 他们便再也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这样, 也就为进行下一步练习打下了基础。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 再进行第三步——重写这篇文章。这一次他们就愿意写, 写得快, 写得好。这样一次一次地进行练习, 他们很快便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

我们还可以开展小型的写作竞赛活动, 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当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 他们就会由原来的怕写作文变为真正地爱写作文。

13.爱阅读演讲稿 篇十三

小时候,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两三岁时,我常常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时间长了,妈妈肚子里的故事也都差不多讲光了,于是妈妈特地从书店买回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小人书以解燃眉之急。那时我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坐在大树下津津有味地捧着一本小人书翻过来看过去。那时的我还只是个目不识丁的小孩子,所以有时不免闹出一些小笑话。

有一次,我又像往常一样搬起一张小凳子坐在门前的大树下有滋有味地看一本小人书。看着看着,我不禁用小手在图画中随心所欲地编织着自己的构想。邻居家的叔叔阿姨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无不夸奖我,说:“这孩子真有出息,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读书了,真不简单!”听了他们的称赞,我得意极了。没想到一位大哥哥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哈哈大笑起来:“你们看啦,他把书都拿倒了,他在瞎看呢!”周围的人顿时一阵哄笑,我也不由得哈哈大笑,因为在我的眼中,每一本书无论怎么看都非常有趣。

上学后,我识字多了,书也越读越多了,《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让我百看不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让我受益匪浅……可是进入四年级后,功课越来越多了,看书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有时只能偷偷看上两眼,心里也觉得比得了满分还要高兴。

记得有一次放学后,我见妈妈还没回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飞速从枕头底下翻出那本还只看了一半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正当我为保尔的不幸遭遇伤心不已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小明,你的作业做完了吗”不好,是妈妈回来了,要知道我的作业还一个字也没动呢。我匆忙把书塞进书包里,拿出作业一边做功课,一边对妈妈说:“我正在做作业呢!”晚上,我拿出语文书递给妈妈签字,却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把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成语文书递到了妈妈手中。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心一个劲地“怦怦”乱跳。妈妈也一下子愣住了,她好像明白了什么,若有所悟地对我说:“喜欢看课外书籍是件好事,但一定要先做完作业。”妈妈的话很轻,却让我如释重负,就像饥肠辘辘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面包,就像干涸的土地盼来了久违的雨水,我庆幸自己有一位理解我的妈妈,我终于有机会随心所欲地看自己喜欢的书籍了。

14.《为爱挺直》阅读答案 篇十四

14、(3分)希望母亲能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意思对即可给分)

15、(3分)为了不让妻子、女儿以及其他人看到母亲的驼背形象。

16、(3分)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寒;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

15.爱阅读作文 篇十五

但一直以来, 学生畏惧写作文, 厌倦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 多年来教师们殚精竭虑, 然而收效甚微, 它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瓶颈。为什么会这样呢?存在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 第一, 与阅读教学相比, 写作教学周期长。写作能力不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现力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决非短时间内能解决的。第二, 传统观念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作文评价标准, 而改变观念也决非一朝一夕之事。第三, 写作没有一套系列完整的教材, 教学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第四, 写作教学的评价体系仍然处于混沌状态。

一、以读促写, 树立作文意识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遣词造句, 连句成段, 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 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 阅读与写作有着重要的联系。其实, “读”与“写”是阅读教学的两个侧面, 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联系, 又相互促进。其中“读”是“写”的基础, “写”是“读”的加深和提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输出, 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可以说“在读中学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 利用适合读的句子或语段, 发挥语言本身的魅力, 把学生吸引到文本中来, 去发掘语言的内涵, 把握语言的规律, 从而激发他的求知欲, 创造力。西汉著名辞赋作家杨雄有云:“能读千赋, 则善为之矣!”唐代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可见古人历来重视读的训练, 重视读书的熏陶感染作用。现实情况中, 我们的语文教师存在着“读”“写”两张皮的现象, 即在阅读教学中缺少写作教学的渗透。所以, 在读中写, 以读促写, 是很有意义的。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 联系阅读和写作, 熟练技巧。”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读, 读是铺垫, 要铺得顺势, 铺得流畅, 将学生引入语言训练的轨道上来。

在阅读教学中树立作文意识, 我们会发现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都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 挖掘教材, 寻找“读”与“写”的结合点, 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 进行“写”的基本功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树立作文意识, 我们会关注每堂课训练。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根据课文的特点, 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设计一些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小练笔, 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小练笔并不是在一次练习中, 把作文的写作方法一股脑的全部抛给学生, 而是在每课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学生的一点感受, 一丝体会, 找出课文的习作切入点, 不失时机的教给学生一点写作技巧和方法, 让学生来学习表达他的一点一滴的感受, 做的是“细水长流”之功。

二、提高兴趣, 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夫子的“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令我们豁然开朗, 学习写作也要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对写作存在恐惧心理, 据有关调查, 90%的学生怕写作文, 还有少数的学生不会写, 面对这些困境, 我们的写作又怎能提高?

当务之急, 是排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练习,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促写”有术, 探求让学生乐于写、轻松写的方式。

如何激趣?教师尽力调动积极因素, 可以充分运用文本的魅力, 也可以发挥教师处理教材的技巧, 调动学生参与读与写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调动学生读、议、写的积极性……总之尽力发挥一切可以调动的时机, 让学生参与到读与写中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可是我们坚持每堂一练, 积少成多, 结果将非常显著。

以读促写, 这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激励性, 激励学生在读中议, 在读中比, 在读中想, 在读中写, 循序渐进。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 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犹如永不枯竭的泉眼, 汩汩而来, 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写出来的句子就会异彩纷呈, 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三、循序渐进

提高作文水平不能好高骛远, 应立足学生基础,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他们求知欲强, 但自律性不高, 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监督。从教材角度看, 新教材又缺乏作文的序列, 这就要求老师能“胸中有丘壑”, 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1、以写代说, 巧练语句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 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主阵地, 利用好这块地盘, 将在语言训练的田地里收获硕果。作文能力的高低其实与语言表达能力高低有着重要的关系, 找到语言训练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到了作文能力提高的突破口。写作不能游离于阅读之外,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表达的环节。

(1) 替词。在阅读讲解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好词好句, 总免不了要拿出来让学生读读, 分析体会这个词的妙处。如:《中国石拱桥》中“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如果换“确实”说说有什么不好。坚持词的替换练习, 可以增强语感, 学生在评说用词准确的原因时, 他要多方面思考, 整理理由, 并有条理地表达, 这个过程也就是提高语言认识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在用词上就学会斟酌了。

(2) 造句。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目标,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写好一个句子比写好一篇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中为了照顾到后进生, 我常常进行些句子的练习。造句灵活性强, 基础差的同学也能写对句子, 这让他们感到很兴奋;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写出更漂亮的句子, 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造句可以用词来进行, 也可以用句式来练习。用词造句自由灵活, 基础好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片段, 读来令人叹服。

(3) 仿句。茅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学生写作文, 有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尤其在课堂教学中, 它与读的结合最为紧密, 最能由语言的直观感觉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生发出一句句闪动着灵光的句子。仿句形式灵活多变, 训练也灵活多变, 当我们读到一句有哲理的话或语言生动感人的句子或排列整齐读来让人感到酣畅淋漓的句段时, 我们都可以读一读, 仿一仿, 这种形式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压力, 他们也很乐于接受。由仿到创, 循序渐进。

2、以读带写, 巧练片段

一篇好的文章, 蕴涵着许许多多的艺术形象:有自然风光, 有各色人物……教师把握这些艺术形象, 用“读”走进文本, 用“写”去挖掘内涵。

特级教师曹公奇认为: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的重点。他认为学会想象, 学会发散思维, 学会创新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品质。而语文的联想和想象要在符合文本主题或主人公思想的前提下, 有导向性地展开的, 更注重语言表达的效果。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 我上到鲁迅在北京的寓所里看挂在墙上的先生的画像时, 觉得先生正对他说着什么, 于是我乘机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 联想一下假如藤野先生真的碰上了鲁迅, 会对鲁迅说什么。这个导向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考, 片刻思索之后, 我让学生拿起笔, 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

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提供想象和联想的地方, 如《社戏》中月下归航时“我”的心理活动, 《背影》中“我”看见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心理活动……有时我们补写人物语言或心理, 有时补写环境, 有时补写场面……关键是教师自己要善于发现, 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语言训练往往能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 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呀。

3、立足课本, 巧拓外延

只要教师有写作意识, 你手中的课本会变得异常丰富。

16.爱阅读作文 篇十六

每到学期末,我都参加监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课考试现场,都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做作品分析题时,只有干巴巴的条目。这些条目要么是教材上的,要么是老师讲授的,学生并不能结合作品进行阐述,更谈不上有独特的看法,因为他们没有看过原著。有一次跟一位讲授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教授聊天,他说有些学生既不看原著,上课时也不做笔记,到了考试前就用搜索软件下载所谓的答案来背诵,而这些答案很多都是陈旧的,甚至是被学术界更正过的,学生压根儿就不知道。

近几年,我在一些学院教授大学语文课,课程包括《红楼梦》节选,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原著,当我讲到该部分时,会搞一次随堂调查,结果屡屡让我崩溃。有一个班50人左右,居然只有3个人完整地读过《红楼梦》,有一个班大约45人,13人看过原著,是我任课班级中阅读比例最高的。还有学生问我,看过电视剧算不算?

不阅读的大学生平常都在干什么?电脑、手机占去了学生绝大多数时间,许多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和社交软件。几年前,我当班主任时,一个学生刚进大学就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厌学,发展到通宵玩,不上课,我强制他到课堂,他也只是把教室变成卧室。请心理咨询老师帮他戒除网瘾也不行,只好让家长帮忙,他的母亲辞掉工作陪读三年半,好歹才让他毕了业。学校要求学生课前交手机,他们也有应对办法,带两个手机,一个备用。

另有一些学生把精力放在考证、考研、考公务员上。学生早早捧着“红宝书”读得昏天黑地,还上各种考前辅导班,哪有时间阅读呢?各种考试都有“宝典”要读,有“真题”要做,辅导班广告铺天盖地,搞得学生觉得不上辅导班就不踏实。我很忧虑:这些学生读书少,知识面窄,纵然如愿以偿,今后能有多大的发展呢?

17.爱从未停止阅读答案 篇十七

②那个老人我是认得的,姓刘,据说是汽轮机厂的退休员工,就住在我们隔壁的小区。以前我下班的时候,经常能碰到他,他总是很悠闲地坐在小巷里跟老人们下象棋,他的笑声总是很爽朗。尤其是那稀疏银白的头发特别惹眼。那头发白得发亮,每次有车从小巷中飞驰而过,他的头发就像风中的麦浪一样飘了起来。让人不禁开始羡慕起这迟暮的美好。

③然而,有一天他来到理发店,要店老板将他的头发染成全黑。我暗自有些吃惊和惋惜,就连店老板都有些惊讶,问他:“您老要染成全黑?染成薄黑行不?”

④老人很坚决地说:“要全黑!”

⑤店老板笑着说:“好的!全黑就全黑,保证让您年轻二十岁!”

⑥老人的脸上浮起一丝笑意,说:“这样最好,越年轻越好!”

⑦店老板哈哈地笑了起来,问:“您老这是老来少啊,是不是要搞银婚纪念啊?”

⑧老人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很神秘的样子。倒是我们周围的人听了这句话,忍不住笑了起来。

⑨自从老人染了头发之后,我下班是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也许他的白发变成黑发,不再那么醒目了吧。

⑩直到有一天,我又见到了他。

那天,我去附近的一个工地办事。办完事后,我在工地的简易房门口站着抽烟。这时,我看到了远处一个捣砂浆的人,那身影怎么这么眼熟?我远远地凝视着他,我看到他咬着牙在捣着砂浆。办事的工头问我看什么,我指着那个身影问:“那个人叫什么?”

工头说:“那个人,大刘啊!怎么,你认得?”

“大——刘?”我看着这个约莫四十来岁的工头,猛然悟到了一点什么,就在我准备回避的时候,工头已经喊了一声:“大刘——”

我看到他丢下工具走了过来,他摘下草帽看到我时,眼神慌乱起来,顿时手足无措。

我连忙憋出了一句话:“大——刘,你不认得我了?”

他马上会意,一把拉住了我的手,说:“小张啊……”

我离开的时候,他送我出了工地,欲言又止。待我身边无人的时候,他吞吞吐吐地说:“小张,谢谢你,请你继续保守这个秘密。我孙子得了重病,家里有些紧,我……我想出来多赚两年钱……”

我转头看见他眼角已经凝了一颗泪珠,于是连忙点头,勉强地微微一笑,眼角也有些湿润了。我拍拍他身上的尘土说:“那您多保重!”

工地上已经有人在向这边吼叫了,他望着我不停地点着头,像内心在颤抖,又像是想确认什么,然后,扭头回去了。在他踏进工地大门的时候,我看到他苍老而疲惫的身影忽然挺了挺,然后径直跑了进去……

那一刻,隆隆的机器声响了起来,他白发苍苍和黑发满头的样子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继而模糊起来……

18.爱阅读的人四年级作文 篇十八

阅读能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我就认识一个爱阅读的人,她几乎每时每刻都少不了书的陪伴。只要一有空,她就会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她的眼睛乌黑发亮,好像充满了无穷的.智慧。她经常说,书是她最好的朋友,没有了书,她就感觉少了点什么。

有一次,她妈妈有事情,就把她送来我家玩。她一进屋就朝着我家的那个书柜跑去,捧起一本“奥德赛数学大冒险”就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我不想去打扰她,就也去读了会儿书。她的阅读速度特别快,我才看十行,她已经看完十五行了。半小时后,我实在待不住了,便去叫她一起去我家的后花园玩。玩着玩着,我发现她居然不见了。回屋一看,原来她又在那儿看书了。我问她为什么不跟我一起玩,她经常说的话脱口而出:“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没有了书,我就感觉少了点什么。”

19.利用阅读教学引导作文写作 篇十九

一、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引入写作源泉

只要在阅读教学中贯穿作文教学的思想, 挖掘课文在构思行文方面的特点, 并辅以恰当、到位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效果更为深入, 更可以为写作教学铺就一条捷径。

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挖掘写作源泉, 引导学生仿写、改写、续写或针对课文中的人、事发表自己的看法。阅读与写作教学删繁就简特别重要, 具体教学中应该分解目标, 化整为零, 一节课练习一个点:文笔优美的课文, 就重点积累优美词语、句子, 多采用仿写的形式进行练笔;人物描写传神的课文, 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多采用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进行练笔;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 就重点体会写法, 多采用读、悟、仿的形式进行练习;谋篇布局精当的课文, 就重点进行整体感悟, 多采用学以致用的形式进行练笔……这样, 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 又因任务相对简单, 有充足的时间, 使写作落到实处。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悟谋篇布局的重要性

学习《木兰诗》, 掌握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 材料的组合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揣摩过渡段的作用, 巧设过渡, 使上下文衔接更连贯, 条理更清晰。学习《邓稼先》《信客》, 借鉴其篇幅长、容量大仍结构清晰、一目了然的板块结构。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学习《走一步, 再走一步》, 掌握“一事一议”的记叙文写作技法, 学会完整叙事后尝试着写画龙点睛、深化中心的感悟。学习《口技》, 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多角度刻画人物、突出中心。学习《春》, 引导学生明白:通过动静、虚实、色味、高低等多个角度描写, 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具体。学习《行道树》, 借鉴“拟人”写法, 以“行道树”的口吻来写, 生动、亲切,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贝壳》, 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 先抑后扬, 使文章起伏跌宕, 结尾出人意料。

阅读教学中还可以挖掘许多类似的写作教学的内容: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好的结尾是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 使读者好像嚼橄榄, 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 又好像听音乐, 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因而古人对文章的要求曾有“凤头”“豹尾”之说。而大多数学生的习作, 开头不是过于突然, 对所要记叙的人和事缺少必要的交代, 就是绕大弯子空发议论, 或无的放矢地写景抒情。结尾不是匆匆收场, 就是画蛇添足, 或空喊口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又很难体会到什么是“凤头”“豹尾”。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形式各异的好的开头和结尾, 可以作为范本, 开展练笔活动。

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1.听写训练

读书多了, 见多识广, 写起文章来自然洋洋洒洒数千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必须从培养其阅读习惯入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我的做法是专设阅读课。我经常把自认为获益匪浅、爱不释手的好文章在阅读课上推荐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关键词句写下来。利用阅读课, 欣赏好文章,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见闻, 又教会了学生捕捉文章精华, 还引导学生做好摘抄、写好读书笔记。煽情的朗读, 适当的引导, 使学生求知的欲望被点燃, 在听中写, 在读后摘, 写美词佳句, 摘精彩华章, 既收获了知识, 又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

2.连词成句

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后面几乎都附有“读一读, 写一写”, 我指导学生在牢记这些字词音、形、意的同时, 锻炼连词成句的能力, 即运用其中的几个词写几句通顺的话。这样做其实是小学“造句”训练的延续, 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刚开始, 我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词写一句话。随着此项训练的深入, 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日渐提升, 慢慢增加难度, 要求他们选择两个或三个词语造句。有时, 我还要求学生选择四、五个词写一段完整的话。

3.仿写训练

仿写是近几年中考试卷常见的一种题型, 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往往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模仿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以及运用修辞能力等多方面的训练, 可谓一举多得。仿写训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以及运用比喻、排比、引用诗文典故的能力。学生如果将这些语言灵活运用到文章中, 定会锦上添花, 文采飞扬。

4.拟广告词、标语

语文教学不能仅囿于语文课本, 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语文课本以外的广阔世界, 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报纸杂志、电视电影、街头标语广告等, 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拟广告词, 我引导学生从欣赏身边的广告入手, 指导学生总结广告词的特点, 有的言简意赅, 有的讲究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5.学写颁奖词

在讲授《信客》一文时, 我给学生讲述了当代信客王顺友的感人事迹, 并宣读了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词, 之后我引导学生模仿并为余秋雨笔下的“信客”致颁奖词, 一位学生写道:“诚实守信是他的坚守, 尽职尽责是他的追求。长途跋涉、背井离乡, 他不叫一声苦;遭人误解、被人诬陷, 他不喊一声冤。任劳任怨, 善良宽容,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他的言行彰显了男儿本色, 他的所为确为世人楷模。”

6.学拟对联

八年级语文下册中对对联的有关知识做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使学生掌握拟对联的诀窍, 我经常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让学生对对联。例如教授《傅雷家书》一课时, 我出了三个上联:“拳拳爱子心”“含辛茹苦育子女”“终生不忘父母恩”, 学生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得出的下联依次为:“深深舐犊情”“感恩戴德报父母”“一世偿还养育情”。

7.即时片段作文

翻开语文书看每课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有些题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我在阅读教学中总会留出十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后, 我结合课后作业第二题设计了一个名曰“猜猜我是谁”的活动。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 学生一个个纷纷锁定目标, 然后奋笔疾书, 欲一展才华, 和老师一比高下。那节课学生情绪高涨, “写”兴大发, 不少学生的习作既抓住了人物的特点, 又文采飞扬。

8.改写训练

讲授《石壕吏》一课时, 我结合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诗作的理解, 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我还让学生改写过《天净沙·秋思》《望江南》。一位学生改写《望江南》时将题目拟为《望穿秋水不见君》, 这个富有诗意的题目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学完《愚公移山》, 我要求学生把这篇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故事。有一位学生却改写成了七言诗, 他的创新精神令我大加赞赏, 他的诗作我至今珍藏。

9.其他形式的写作训练

机会是人创造的, 语文教师应该适时地、灵活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学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后, 我引导学生写《给雨果的一封信》;学完《斑羚飞渡》, 我让学生给狩猎队的叔叔阿姨们写信;学完《孙权劝学》, 我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吕蒙巧遇方仲永》;学完《端午的鸭蛋》, 我引导学生结合本地风俗写《端午的粽子》;学完《伟大的悲剧》, 我引导学生给那几位失败的英雄写一首赞美诗。

上一篇:关于《速度与激情》的个人观后感600字下一篇:竞聘演讲评分答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