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复习题(精选8篇)
1.《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篇一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
自检自测
(一)一、单项选择题
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A、《社会保险法》 B、《保险法》 C、《社会保障法》 D、《社会救助法》
2、英国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A、特困救助形式 B、严审受益人条件 C、本国公民享受制 D、贫困收入支持
3、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A、日本 B、丹麦 C、美国 D、法国
4、个人不用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是()A、失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工伤保险 D、医疗保险
5、英国1601年颁发的()是西方最早的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A、《国民救助法 》 B、《济贫法》 C、《补充救助法》 D、《国民保险法》
6、社会救助是()
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B、社会个人和团体的援助 C、慈善事业的一种 D、社会保险的核心
7、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A、劳保医疗 B、公费医疗 C、合作医疗 D、自费医疗
8、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9、失业保险所承保的风险是()
A、自愿失业风险 B、所有失业风险 C、非自愿失业风险 D、离职风险
10、新加坡实行的是()的社会保障模式
A、社会保险型 B、福利国家型 C、强制储蓄型 D、国家保险型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福利不同于社会保障体系中其他内容的主要方面是()A、服务对象最为广泛
B、免费、减费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 C、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 D、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 E、保障水平的弹性较大
2、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的特点有()
A、强制性 B、私人产品 C、通过资本市场运作 D、注重公平E、采取积累制
3、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A、生活保障 B、经济保障 C、服务保障 D、精神保障 E、社会保障
4、医疗保险的给付方式,从支付时间来看,一般分为以下几类()A、同期支付制 B、单位支付制 C、预付制 D、转账支付制 E、后付制
5、从目前实施状况来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有以下来源()A、各级地方财政按比例负担 B、街道财政负担 C、企事业单位负担 D、各方出力、财政保底 E、家庭负担
三、辨析题
1、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它仅仅是保障社会成员最低的生存需要。()
2、我国负责管理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与特殊救助事务的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救灾救济司。()
3、养老保险的内容就是向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
4、英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5、新加坡的就业委员会是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
6、中国农村的五保户制度,属于老年人福利的范围。()
7、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制度。()
8、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低。()
9、养老保险追求长期平衡,医疗保险追求周期平衡,失业保险追求即期平衡。()
10、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因素。()
自检自测
(二)一、单项选择题
1、军人保障是一种()的保障措施。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综合性 D、盈利性
2、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属于()
A、政府部门直接管理 B、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 C、保险公司管理 D、保险基金公司管理
3、“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是指()
A、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法律援助制度 C、残疾人社会保障 D、就业社会保障
4、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
A、社会保险型 B、强制性储蓄型 C、福利国家型 D、国家保险型
5、以下不属于社会福利基金的是()
A、老年人福利基金 B、工伤保险基金 C、教育福利基金 D、残疾人福利基金
6、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
A、短期 B、长期 C、中期 D、终身
7、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A、支出规模过大 B、社保体系不合理 C、起点较低 D、社保资金缺乏
8、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德国 B、瑞典 C、中国 D9、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
A、医院定期为老年人检查 B、职业介绍 C、学历教育 D、接送孩子
10、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会走()的道路。A、基金积累制 B、现收现付制 C、部分积累制 D、积累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包括()A、国家或政府 B、社会保障实施机构 C、企业、社会团体 D、城乡居民 E、投保资金
2、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表现在()A、制度的开放性 B、筹资社会化 C、服务社会化 D、水平结构多样化、新加坡 E、保障待遇公平化
3、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
A、自然灾害救助 B、洪水、地震救助 C、孤、寡、病、残救助 D、城乡贫困救助 E、伤残军人救助
4、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为()A、调节公平与效率 B、调节国民收入分配 C、调节国民经济发展 D、调节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E、调节市场体系
5、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主要包括()A、预算管理 B、资金调度 C、财务监督 D、待遇给付 E、投资管理
三、辨析题
1、社会保障基金可由基金管理机构直接从事商业证券投资,这类投资可称为间接的、被动的、保守的却又是必要的投资选择。()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
3、工伤保险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无过失补偿原则”。()
4、以福利项目是否具有法律强制性为依据,员工福利可以分为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
5、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社会福利的对象则是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劳动者。()
6、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7、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
8、中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主要是政府集中管理模式。()
9、养老保险基金统账结合的模式是中国的首创。()
10、企业年金是比较普遍的法定员工福利计划之一。()
自检自测
(三)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救助
2、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具有明显的()
A、任意性 B、强制性 C、商业性 D、自愿性
3、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力得不到就业机会或就业后又丧失劳动机会的()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政治现象 D、劳动现象
4、社会福利的对象是()
A、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挣工资的劳动者 C、全体社会成员 D、军人及其家属
5、在国际术语中,“职业伤害”一般用来代替()
A、工伤 B、职业病 C、工人灾害 D、因工致残
6、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A、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B、低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C、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或略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D、高于当时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7、康复服务、养老服务属于()层次的社会保障 A、经济保障 B、服务保障 C、精神保障 D、权益保障
8、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出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另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是()A、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9、我国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最多不得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A、0.6% B、1% C、2% D、3%
10、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A、德国 B、法国 C、奥地利 D、比利时
二、多项选择题
1、失业保险的管理采取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的国家有()A、丹麦 B、意大利 C、芬兰 D、新加坡 E、德国
2、工伤保险制度除具有赔偿性特征外,还包括以下特征()A、最具有强制性 B、“无过失补偿”原则 C、保险费由企业(雇主)和个人(雇员)共同承担 D、保险费完全由企业(雇主)承担 E、待遇从优
3、中国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包括()
A、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B、物质生活福利 C、医疗保健服务
D、“五保”制度 E、高龄老人补助
4、失业保险的管理采取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的国家有()A、丹麦 B、意大利 C、芬兰 D、新加坡 E、德国
5、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须遵循的原则有()A、依法管理原则 B、公正与效率原则
C、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分离的原则 D、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E、属地管理为主
三、辨析题
1、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在工业化国家,享有最低生活水平救助的对象,是指那些收入相当于公务员平均工资30%的家庭和个人。()
2、我国目前企业和个人每月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是员工本人平均工资的5%。()
3、社会保障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的增长,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
4、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8%。()
5、失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
6、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的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7、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低。()
8、我国负责管理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与特殊救助事务的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救灾救济司。()
9、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立法依据是《宪法》。()
10、要向享受养老保险,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雇主必须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自检自测
(四)一、判断改错题
1、美国是产业革命较早的国家,也是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
2、社会保险的举办主体是政府,资金来源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负担。
3、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因而具有强制性。
4、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费部分由企业承担。
5、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就保障水平来说社会救助处于最低层次,仅仅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需求。
6、一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大体可测定家庭的生活水平,这种食物支出与家庭支出正相关的情况,被称之为“恩格尔定律”。
7、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劳动者按照工资的1%缴纳。
8、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宪法》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福利的对象是()
A、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挣工资的劳动者 C、全体社会成员 D、军人及其家属
2、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是()A、公平优先原则 B、人权保障原则
C、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D、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3、社会保障管理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4、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A、工伤预防 B、工伤事故 C、工伤保险 D、工伤康复
5、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缴纳,劳动者按照工资的()缴纳。A、3%、2% B、2%、1% C、4%、2% D、4%、1%
自检自测
(五)一、判断并改正
1美国是产业革命较早的国家,也是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
2、在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中,参保职工个人要缴纳医疗保障费用,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3、企业年金,又被称为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
4、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强制性失业保险的国家是法国。
5、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费部分由企业承担。
6、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劳动者按照工资的1%缴纳。
7、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宪法》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
8、社会保险的举办主体是政府,资金来源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负担。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
A、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拟定基本法规 B、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C、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D、确定社会保障对象
2、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是()
A、公平优先原则 B、人权保障原则
C、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D、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3、社会保障管理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的国家是()A、美国队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4、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A、工伤事故 B、工伤预防 C、工伤保险 D、工伤康复
5、生产率低于潜在的生产率,被称为()A、完全失业 B、显性失业 C、不完全失业率 D、隐性失业
自检自测
(六)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颁布的(d)中。A.《济贫法》 B.《国民保险法》 C.新《济贫法》 D.《社会保障法》 2.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d)。A.空想社会主义 B.制度经济学 C.产业经济学
D.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 3.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c)。A.发展经济 B.创造社会稳定 C.社会公平D.促进效率
4.在产生与形成阶段,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c)。A.权利型 B.义务型 C.权利义务结合型 D.个人负担型
5.享有西方“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国家是(d)。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瑞典 6.社会保障管理属于(d)。A.生产管理 B.组织管理 C.实践管理 D.社会政策管理
7.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a)。A.确保基金安全 B.基金保值增值 C.基金筹集规模最大化 D.基金收支平衡 8.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诞生的标志是(c)。A.法国《年金法典》 B.英国新《济贫法》
C.德国《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 D.英国《国民保险法》 9.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a)。A.英国 B.德国 C.新加坡 D.美国 10.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是(c)。A.慈爱之心 B.贫富差别 C.社会捐献 D.民营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把社会保障划分为哪几个阶段(abc)。
A.社会救助型 B.社会保险型 C.社会福利型 D.商业保险型
2.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障的大背景是(abcd)。A.大政府 B.小社会 C.高税收 D.高福利
3.社会保险制度所独有的特色包括(abcd)。A.预防性 B.补偿性 C.储蓄性 D.多源性和互济性 4.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包括(abcd)A.国家或政府 B.社会保障实施机构
C.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 D.城乡居民及其家庭
5.实行社会保障集中管理模式的国家有(ac)A.英国 B.美国 C.新加坡 D.日本 6.社会保障基金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abc)A.个人消费基金 B.社会消费基金 C.后备基金 D.投资基金
7.在我国,行使基金管理职能的中央政府部门主要有(abc)A.民政部 B.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C.财政部 D.税务总局 8.养老保险的特征包括(abcd)A.普遍性 B.重要性 C.长期积累性 D.复杂性
9.与其它风险相比,疾病风险具有如下特点(abcd)A.危害的严重性 B.普遍性 C.复杂性 D.社会性 10.失业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A.处于法定劳动年龄范围 B.有劳动能力 C.有就业愿望 D.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
三、判断题
1.社会救助的提供方与接受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双向的。(错)2.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对)
3.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主要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存在立法层次过低的问题。(错)
4.社会救助在各国都是由政府财政承担全部供款之责的。(对)
5.与基金制相比,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基金的储存才真正完整地体现了社会保障基金储存的目的与价值。(错)
6.贫困救助的待遇给付中,需要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以略高于政府确定的贫困线或最低生活保障线为标准。(错)7.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模式是和完全积累式联系在一起的。(错)
8.医疗费用的补偿是无限补偿。(错)
9.失业与养老、疾病一样,是自古就有的,并不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错)
10.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职工,不应认定为工伤。(错)
自检自测答案
自检自测
(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C
2、D
3、A
4、C
5、B
6、A
7、B
8、C
9、C
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E
2、BC
3、BCD
4、C E
5、AD
三、辨析题(每题2分,共20分,要求判断正误并改错。)
1、ד社会福利”改为“社会救助”
2、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改为“民政部”
3、ד提供经济帮助”改为“经济援助与服务相结合”
4、ד英国”改为“德国”
5、ד新加坡”改为“瑞典”
6、√
7、ד福利国家型”改为“社会保险型”
8、ד生活水平越低”改为“生活水平越高”
9、×将“周期平衡”与“即期平衡”调换位置
10、ד政治因素”改为“经济因素”
自检自测
(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C
2、B
3、A
4、A
5、B
6、A
7、B
8、C
9、C
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BC
3、ABCD
4、ABCE
5、ACE
三、辨析题(每题2分,共20分,要求判断正误并改错。)
1、ד间接的、被动的、保守的却又是必要的投资选择”改为“直接的、激进的、风险型投资”
2、√
3、ד无过失补偿原则”改为“个人不缴费原则”
4、√
5、×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位置颠倒。
6、ד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改为“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7、√
8、ד政府集中管理模式”改为“国家财政总监督下按照分类负责原则确立的部门分管模式”
9、√
10、ד法定”改为“非法定”
自检自测
(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D
2、B
3、B
4、C
5、A
6、A
7、B
8、D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C
2、ABDE
3、ABCD
4、AC
5、ABDE
三、辨析题(每题2分,共20分,要求判断正误并改错。)
1、ד公务员”改为“制造业工人”
2、ד平均工资”改为“上一年平均工资”
3、√
4、ד8%”改为“20%”
5、ד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改为“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的能力”
6、√
7、ד生活水平越低”改为“生活水平越高”
8、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改为“民政部”
9、√
10、ד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改为“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自检自测
(四)答案
一、填空:
1、国家或政府
2、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用
3、社会保险
4、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 5、60
6、德国 《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
7、军人及其家属
8、调整对象、主体、客体
9、征税方式、征费方式、自由筹资方式
10、显性失业 隐性失业
二、判断并改正:
1、错误:英国是产业革命较早的国家,也是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
2、错误:社会保险的举办主体是政府,资金来源由 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负担。
3、对
4、错: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全部由企业承担。
5、对
6、错;一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大体可测定家庭的生活水平,这种食物支出与家庭支出逆相关的情况,被称之为“恩格尔定律”。
7、对。
8、对。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5、B
自检自测
(五)答案
一、填空:
1、国家或政府
2、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用
3、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 4、55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
6、国家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社区合作医疗保险、储蓄医疗
7、工伤事故、职业病、受保人
8、社会救济
二、判断并改正:
1、错误:英国是产业革命较早的国家,也是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
2、对。
3、对。
4、错: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强制性失业保险的国家是英国。
5、错;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全部由企业承担。
6、对。
7、对。
8、错:社会保险的举办主体是政府,资金来源由国家、企业和个人 三方面负担。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B
5、D
自检自测
(六)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D
6、D
7、A
8、C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D
5、AC
6、ABC
7、ABC
8、ABCD
9、ABCD
1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2.《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篇二
一、积极地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让学生想读
首先,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价值,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例如, 在刚进入总复习阶段复习实数及其运算时, 笔者所教的5班的一位数学成绩中等的男孩, 在课堂解答:
(2010山东莱芜) 的倒数是 () .
他选了C选项, 让他再仔细选时, 他噢了一声说:“我知道了, 正确答案是A, 我看错了.”这种现象在考试完后经常出现, 总有一些同学因种种原因, 成绩不尽如人意, 当笔者与这些同学交谈, 询问基础题出错的原因时, 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题没看清”、“理解错了”、“没读懂”, 遇到这种情况时让学生再读题, 再思考, 对于基础题他们又往往能得到正确答案, 对于应用题、证明题这部分学生也能找到解题的大致方向.在批改作业或试卷时一遇到学生的错误就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要求学生反复读题,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其次, 让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像阅读文学作品时欣赏作品的魅力般那样去阅读、欣赏、感受、体验数学中的各种美学意义, 如对称美、和谐美和奇异美等, 其次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数学阅读的乐趣;再次, 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阅读对自己数学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帮助, 充分感受到数学阅读的效果.例如, 在复习课上有意识地灌输阅读意识, 复习定义、公式、定理时要求学生注意细节, 咬文嚼字, 理解每个字的含义, 弄懂概念的内涵;复习应用题时要求学生圈出关键词, 把文中一些特殊或关键句子勾画出来, 打上横线, 以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理解;对于学生课后完成的天利38套2011广东省中考试题精选, 批改后要求学生每天认真阅读配套的试题详解, 再回顾解题的思路, 思考错题错误的原因, 将学生自己的解题过程与详解比较, 看哪种方法简单;另外, 教师通过紧扣概念设置疑问等方式引导, 还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数学阅读”, 通过对照阅读让学生解决问题或发现新问题以及新结论, 从而获得阅读成功的愉悦感, 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动机, 并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数学阅读
阅读方法分为有“略读”、“细读”和“精读”.“略读”可以浏览一遍教材, 并知其内容大意, 了解学过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条件、结论, 是一种粗糙的、不甚精确的、低水平的阅读, 可以区分学过内容的主次;“细读”是对内容逐字逐句地读, 还要钻研阅读的内容如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 能够正确掌握例题的格式, 对重点语言进行词语解读并分析重点内容的外延和内隐意义;“精读”则是要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 进而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进而达到对有关概念、原理的精确认知过程.以上三种阅读方法适合于阅读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数学内容, 也适宜于不同数学程度的学生.当教学接近学生生活实际, 内容浅显易懂, 而且数学语言流畅时, 可采用粗读方式;而当数学知识点较复杂, 需要通过想象或者是逻辑推理才能得出时, 就须采取精读.粗读可整体把握内容, 细读可逐个击破, 精读可灵活采用.对于复习课, 阅读时要留意下列4个方面的内容: (1) 本章 (节) 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2) 可否把前后知识串起来, 综合成一个适合自己掌握的网络图; (3) 学习到的新方法和新技巧; (4) 哪些疑问没有解决等.
三、加强应用题教学
近年来出现了用普通语言表述的实际问题及开放型应用题, 由于缺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由于数学应用题往往涉及实际生活及其相关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了解现实生活, 了解其他相关知识, 丰富自身阅历, 克服解决应用题中出现的词语与情境障碍.针对学生畏惧应用题的情况, 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将数学语句予以代数式的处理,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1) 数学语言代数式化, 比如和差积商等等; (2) 把“比……大”、“比……小”等语句化为代数式; (3) 把倒数、整除、逆运算等数学概念化为代数式; (4) 把“两数的平方和”、“两数的差的平方”等这些有约定的语句简化成具体的代数式.还可组合上述几种情况, 进行复杂问题的构建, 比如上面 (1) ~ (4) , 将语句代数式化的处理等等, 这些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另外, 还应该让学生慢慢地学会由语句列式的应用, 如把实际问题中的自然语言先转化为数学语句, 再列出代数式或根据相关的关系, 进行公式的总结, 比如货价问题中的总价、件数、单价之间的关系, 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等等, 直接把实际问题中的自然语言转化为代数式或等式.还要训练学生借助图形和表格理清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图表语言列数学式子, 这是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在进行应用题教学过程中, 要做到由易到难, 让学生慢慢地学会借助于图表语言列数学式子.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复习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
例题: (2010北京) 某体育用品商场预测某品牌运动服能够畅销, 就用320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运动服, 上市后很快脱销, 商场又用680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运动服, 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 但每套进价多了10元.该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多少套?
师:要求两次购进运动服的套数, 你们打算如何做?
生:设第一次购进运动服x套, 利用方程求解.
师:还记得上新课时, 老师如何教你们找等量关系的吗?
生:记得, 借助表格.
师:好, 下面就请你们在系统复习用书上借助表格列出方程.
(学生画表格列方程, 一学生上黑板板演)
学生板演如下:
解:设商场第一批购进x套,
解得:x=200.
答:商场共购进600套.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检查一下, 黑板上的表格、解题过程是否正确.
生:正确.
师:再仔细看看, 认真想想.
生:噢, 没有写检验.
师:是的, 解分式方程都要求验根, 另外在设、答时表述要完整.
师:请问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而言, 解题关键是什么?
生:解题关键是找等量关系.
师: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应用型问题的显著特征是题中的量是不变量.解题关键是通过分析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将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的等量关系.接下来, 我们再看屏幕上:
(2010株洲) 老师布置了一个探究活动作业:仅用一架天平和一个10克的砝码测量壹元硬币和伍角硬币的质量. (注:同种类的每枚硬币质量相同)
聪明的孔明同学找来足够多的壹元和伍角的硬币, 经过探究得到以下两个探究记录:
请计算一枚壹元硬币重多少克, 一枚伍角硬币重多少克.
老师:本题目, 作为一道中考试题, 不但考查了同学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考查了同学们将文字语言、图表语言及符号语言进行很好的转换的能力, 以及对信息的迁移能力, 请同学们自己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 然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很好的交流汇报.
3.复习是学习之母 篇三
一、调动情感因素,注重“激趣”
上复习课时,学生的表现不像在新授课时那样有兴趣、有激情,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因此,上好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身心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每个孩子对游戏都是情有独钟,将数学复习渗透于游戏之中,学生会更感兴趣。
如,“统计与可能性”的复习课片段。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生:喜欢。)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复习就从玩游戏开始吧!出示练习题:6名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正方体橡皮的各个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再出示练习题:转盘平均分成10份,分别标上1~10。甲转动指针,乙猜指针会停在哪一个数上,如果乙猜对了,乙获胜,如果乙猜错了,甲获胜。
(1)这个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2)乙一定会输吗?
(3)现在有以下4种猜数的方法。如果你是乙,你会选择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①不是2的整倍数 ②不是3的整倍数 ③大于6的倍数 ④不大于6的倍数
(4)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让学生的“学”融于游戏之中,“玩”中实践,生动有趣,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有事半功倍之效。教学实践证明,将复习贯穿于游戏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活创新思维,注重“求异”
在复习课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操作、思考与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自独创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同时,运用“比较”异同这一思维方式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在学生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寻求一种最佳的结果。学生通过“存异——求同——求佳”,认知结构得到充分的发展,即达到“感悟——理解——升华”,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虽然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是正确和简捷的,也可能是繁琐错误和无序的,但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是自己独创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创新”行为。
如,“多边形的面积”的整理和复习课片段。师:我们已经学了“多边形的面积”,请你先回忆一下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说一说面积的推导过程,写出计算公式。现在请你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哪几种方法?
学生可能想出:
1. 6×5+(5+10)×(12-6)÷2=30+45=75(平方厘米)
(竖分:分成梯形和长方形)
2. 12×5+(12-6)×(10-5)÷2=60+15=75(平方厘米)
(横分: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3. 10×(12-6)÷2+(12+6)×(10-5)÷2=30+45=75(平方厘米)
(斜分:分成三角形和梯形)
4. 12×10-(12+6)×(10-5)÷2=120-45=75(平方厘米)
(补一块:长方形减去梯形)
……
复习课要关注学生差异,激活创新思维,注重“求异”。在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复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复习课素材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数学,可使学习更有效。复习课的设计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生活情境。
如,“小数乘法”复习课片段。教师先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这一单元里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可能回答:学会了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知道了怎样取商的近似值;探索了一些有趣的计算规律;知道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出示练习题1:(图例显示:小玲、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成人每张3.5元,儿童每张1.5元。)小玲一家去逛公园,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又出示练习题2:小丽攒钱想买一套4本的《百科知识》丛书,书价是23.2元。小丽攒够了钱去书店买书,刚巧碰上书店促销,《百科知识》丛书只售17.4元。小丽就用剩下的钱买了2本笔记本。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问题可能是:平均每本书便宜了多少钱?一本笔记本多少钱?
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原型,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就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四、拓展开放空间,注重“延伸”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教师拓展开放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也可以运用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学习。
如,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后,延伸课后阅读“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如图所示:
又如,“数学广角”复习课片段:师:编辑室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呢?你知道这些邮政编码的6个数字的含义吗?小区新建了一楼房,请你给这栋楼房的每一个房间编号,其中13层2号房间的编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基础的关系,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开放式”教学难以实现,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复习课中,整理、复习基础知识,使全体学生的基础更扎实,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复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如,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是需要复习的知识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成自己的已有认知。
五、把握重点难点,注重“补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注重“补缺”。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练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抓住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契机,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在学生课前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多组都能够整理出网络图,很好地再现推导面积的公式中各个平面图形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整理和复习课本来就是复习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管是知识掌握得较好,还是掌握得较差的学生,都应再给他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较好的同学带动较差的同学,这样也可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整理和复习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做到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做到举一反三。
六、优化复习过程,注重“五步”
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复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表达过程,教育理念应由“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以下五个复习过程。
第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忆。
第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第三,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第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练习时,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五,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复习结束后教师要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以达到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编测试题,也可以参考一些资料进行测试,测试题的类型要多样化,知识点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所占比例要适中,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课要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练习分为两层,即保底练习和不封顶练习。教有法而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应根据课的特点,遵循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责任编辑:徐新亮◇
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原型,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就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四、拓展开放空间,注重“延伸”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教师拓展开放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也可以运用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学习。
如,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后,延伸课后阅读“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如图所示:
又如,“数学广角”复习课片段:师:编辑室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呢?你知道这些邮政编码的6个数字的含义吗?小区新建了一楼房,请你给这栋楼房的每一个房间编号,其中13层2号房间的编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基础的关系,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开放式”教学难以实现,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复习课中,整理、复习基础知识,使全体学生的基础更扎实,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复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如,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是需要复习的知识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成自己的已有认知。
五、把握重点难点,注重“补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注重“补缺”。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练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抓住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契机,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在学生课前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多组都能够整理出网络图,很好地再现推导面积的公式中各个平面图形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整理和复习课本来就是复习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管是知识掌握得较好,还是掌握得较差的学生,都应再给他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较好的同学带动较差的同学,这样也可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整理和复习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做到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做到举一反三。
六、优化复习过程,注重“五步”
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复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表达过程,教育理念应由“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以下五个复习过程。
第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忆。
第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第三,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第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练习时,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五,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复习结束后教师要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以达到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编测试题,也可以参考一些资料进行测试,测试题的类型要多样化,知识点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所占比例要适中,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课要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练习分为两层,即保底练习和不封顶练习。教有法而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应根据课的特点,遵循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责任编辑:徐新亮◇
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原型,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就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四、拓展开放空间,注重“延伸”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教师拓展开放空间,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复习课的梳理不一定完全在课上,也可以运用让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进行梳理;然后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从中相互借鉴、学习。
如,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后,延伸课后阅读“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如图所示:
又如,“数学广角”复习课片段:师:编辑室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这些信件是怎样传递的呢?你知道这些邮政编码的6个数字的含义吗?小区新建了一楼房,请你给这栋楼房的每一个房间编号,其中13层2号房间的编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开放与基础的关系,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开放式”教学难以实现,或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复习课中,整理、复习基础知识,使全体学生的基础更扎实,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复习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如,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是需要复习的知识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成自己的已有认知。
五、把握重点难点,注重“补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注重“补缺”。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概念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对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练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抓住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契机,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在学生课前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很多组都能够整理出网络图,很好地再现推导面积的公式中各个平面图形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整理和复习课本来就是复习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管是知识掌握得较好,还是掌握得较差的学生,都应再给他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较好的同学带动较差的同学,这样也可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整理和复习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总之,教师要做到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做到举一反三。
六、优化复习过程,注重“五步”
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复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表达过程,教育理念应由“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以下五个复习过程。
第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忆。
第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第三,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第四,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练习时,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五,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复习结束后教师要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以达到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编测试题,也可以参考一些资料进行测试,测试题的类型要多样化,知识点全面,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所占比例要适中,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课要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练习分为两层,即保底练习和不封顶练习。教有法而无定法,不同类型的复习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教师应根据课的特点,遵循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以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4.《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篇四
编号:F19编写人:王清华 王德春审核:隋旭玲 使用时间:2013年12月8日
【重点知识记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目标提出的背景依据?(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因)3.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及必要性)4.必由之路和文化强国的关系?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文化强国目标前进的关键是什么? 6.文化自觉含义?文化自信来源?两者表现?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根本任务?措施? 8.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整合提示】
(一)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②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核心价值体系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③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方向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典型例题】
材料一: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材料二: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反馈练习】
1.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2.2012年11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叫停某地方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原因在于其违规制作播出低俗娱乐节目而造成不良影响。这告诫我们()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②要发展经典、高雅的大众文化 ③应弘扬主旋律,培育文明风尚④必须克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站在文化发展角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据此回答3-4题。3.当前,我国之所以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包括()①我国的社会制度②继承各种传统历史文化的要求 ③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④我国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某市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作出具体规划。这一规划中可能提出的发展措施()
①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将文化发展作为本市工作的中心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6.2012年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传递温暖”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档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2020年我国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
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5年。这是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①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文 化发展规律、科学执政
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教育 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1周年。51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这说明学习雷锋精神有利于 ①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②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③传承其凝固不变的道德内涵④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材料一:2012年6月25日《甘肃日报》报道,《在浙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表明,47.9%的被调查者没参与过社区文化活动,33.6%没参与过单位文化活动,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开支主要用于上网、手机,主要的娱乐方式是喝酒吃饭、看电视、打牌和搓麻将。
材料二: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希望能够在业余时间得到技能培训;希望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希望有更多的文化场所免费开放……(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10分)
12、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而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我们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为什么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5:CBBDD6-10:CDCDC
11.[解析]解答第(1)问,可从“没参与过社区文化活动”、“没参与过单位文化活动”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第(2)问,可结合材料一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开支主要用于上网、手机”和材料二的“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开展技能培训等角度展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得不到满足。(2分)
(2)①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2分)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文体、志愿服务活动等。(2分)
③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更多的文化场所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娱乐生活需求。(2分)
④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以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2分)
⑤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支持企业和社区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他们合理规划和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创造条件。(2分)
12(1)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这一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③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之梦。(2)
①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而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就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了浓厚实践基础,这都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从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材料一:《纲要》强调: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
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材料三: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
课堂探究案答案: 第一问: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我国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④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增强,逐步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二问: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5.《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篇五
练习题 1、2017 年8 月23 日,国务院发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自2017 年10 月1 日起施行,《办法》共十九条,主要调整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是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可见,《办法》的出台和实施表明()①杜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老百姓关系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高大上”的顶层设计,对接的是沉甸甸的民意。对上述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对接社会存在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创新了生产方式 ③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尊重了民意在政策制定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纪检监察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试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该项改革试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都是靠改革来实现的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改革发展的一大任务,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建筑行业出现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它不像传统施工那样,将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浇筑,而是把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在工厂预先生产好,再运到工地简单地组合、安装,其质量和效率大为提高,还有利于节能降耗,但因技术和成本问题,目前在我国推广并不顺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新兴的装配式建筑具有传统建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装配式建筑无法超越技术上更加成熟完善的传统建筑 ③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和接受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④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建筑技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一个对自有住房有着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下列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
C.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这表明 ①党是领导一切的,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②党要坚持人民为中心,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③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贯彻群众路线 ④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党的工作原则和宗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如今,随着农村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入推进,部分农村“带头人”正由“威望型”向“能人型”转变: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及下辖市县,当地农村近年间涌现出一批懂市场、会经营、敢闯敢干的“能人型”村支书.使当地农村面貌和村级活力大大提升。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指出,单靠量化宽松政策难以解决制约增长的结构性障碍。且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着眼点还要放在做强实休经济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做强实体经济是基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②“双创”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③单靠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表明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双创”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助力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当前,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对物质文化社会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①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②党完成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任务 ③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 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国将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有利于()①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②调整现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水平③坚持群众观点,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④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满1000天,已召开27次会议,审议了162份文件,“老百姓关系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深改组“高大上”的顶层设计,对接的是沉甸甸的民意。对上述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对接社会存在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创新了生产方式 ③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尊重了民意在政策制定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香港回归20年的实践证明:以基本法为基础的“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它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也充分照顾香港的特殊情况和港人利益,并有力地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这表明()①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推动社会进步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推动社会制度创新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趋势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民。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改革是任何社会解决基本矛盾的必然选择 ②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11月1日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民族复兴大势不可挡,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获益者。只要国共两党胸怀民族复兴理想,广泛团结两岸同胞,就一定能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这说明()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②上层建筑应适合经济基础 ③意识活动引领社会进步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2017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从2年延长至3年,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调整为八周岁。这些调整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材料表明()①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只有超前于社会存在才能引领社会发展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④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一个对自有住房有着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下列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 C.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当前,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对物质文化社会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 ②党完成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任务 ③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劳动者最美,最美劳动者。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里,劳动者们接受赞美和致敬,体会着温暖和感动。从唯物史观看,赞美和致敬劳动者,是因为()①劳动者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
②劳动者创造历史的作用,可以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③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各级领导干部要少讲“官话”“空话”,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交心交流,贴近群众的实际需要。要善于掌握和运用沟通的新手段和新技能与群众进行真切的情感交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解决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这说明()①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的价值追求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力量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1、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人类历史的命运归根结底要以个别政治活动家(主要是立法者)的意志为转移。下列与其所属哲学派别相同的是()①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②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 ③时势造英雄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从哲学上看,强调劳模精神的重要性是基于()A.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劳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C.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D.劳动模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3、专家指出,我国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要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材料表明()
A.社会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B.社会变革都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C.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状况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24、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下列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是()①民法总则 ②“十三五”发展规划 ③人口因素 ④地理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十九条,主要调整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是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可见,《办法》的出台和实施表明()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开始实施。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制定一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治理实践的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民事法典势在必行。
2017年3月l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作为设计民事法典、倡导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
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正式施行。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
(2)《民法总则》是民事的权利宣言,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请你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接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地处赣南的某村是一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客家人村落,有保存完好的祠堂10余座、书院4座和连片明清古建筑,崇文重教、勤俭节约、自强拼搏、仁爱孝悌、邻里互助等淳厚乡风流传千年,忠厚传家、耕读传家的牌匾、雕刻随处可见,在良好文化的熏陶下该村名人辈出,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年来,有的村民只想着挣钱,出现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赌博等不良习气,导致部分家庭由富返贫,家庭、邻里矛盾激化,新选举的村党支部、村委会痛定思痛,决定从培养文明村风入手开展工作,由村民大会推选德高望重的党员、干部、群众组成民情理事会,村委会和理事会依托祠堂、书院举办道德讲堂,宣讲祖辈先贤的事迹和优秀品质,开展好儿媳、好婆婆、好邻居明星评选活动,制定有关婚丧嫁娶、反对赌博陋习等的村规民约。如今,该村消灭了不良陋习,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干群关系融洽,被评为江西省首批“最美乡村”。完好的传统建筑、文明的乡风吸引各地游客,每年都有数万人来村旅游,带动餐饮、宾馆等服务业发展,扩大了脐橙、茶叶等销售。目前,该村年人均收入5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文明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28、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嘶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党党员要伴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新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新的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自己的职责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欠复兴结合起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标准,聚焦中心任务,守住职责定位,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无私无畏的勇气,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用担当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进行分析。
29、大数据时代,你的指尖每敲击一下键盘,就自动上传为互联网海量数据的一部分……这段广告语真实地记录着时代:借助互联网,不同的群体创造着海量的内容要素和符号体系,形成丰富的文化圈层。但这过程中也容易带来内容的野蛮生长和情绪的无节制宣泄。呵护良性的公共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坚守。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同学认为:“在我国,价值判断与选择因人而异,要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不现实的。”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辉煌中国,辉煌成就。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各族人民在砥砺备进中创造的辉煌成就。材料:
《辉煌中国》8个摄制组走遍全国31个省市区,拍摄了近3200个小时的紀实和航拍素材,记录下众多珍贵的瞬间。在创作上,该片采用“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由百姓自己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众筹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等逾万条。该片播出后,掀起全民参与、全民接力的“讲辉煌”、“赞辉煌”的互动传播,网络诗友的《西江月》《菩萨蛮》等作品迅速流传开来。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
2017-2018学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A22、【答案】A
23、【答案】D
24、【答案】A
25、【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牲质决定的;用来引领民事关系的协调和解决,是我国社会经济、民事关系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必将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2)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编成课本剧,通过生动的演出让同学们了解《民法总则》;把理论宣传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邀请法律专家解读《民法总则》,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但必须是符合题意的方法论。)
27、【答案】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影响,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乡风文明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建设文明乡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实现村民生活富裕;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有效治理。
28、【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而形成。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党要用新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新的实践,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投资学复习题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把能够带来报酬的支出行为称为______。C A 支出 B 储蓄 C 投资 D 消费 2.直接投融资的中介机构是______。D A 商业银行 B 信托投资公司 C 投资咨询公司 D 证券经营机构 3.金融资产是一种虚拟资产,属于_________范畴。B A 实物活动 B 信用活动 C 社会活动 D 产业活动 4.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证券买卖的各类投资者即是证券投资的______。A A 主体 B 客体 C 工具 D 对象
5.机构投资者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追求投资收益,在证券市场上属于______型投资者。C A 激进 B 稳定 C 稳健 D 保守
6.我国现行法规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用自有资金及银监会规定的可用于投资的表内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但仅限投资于______。B A 股票 B 国债 C 公司债 D 证券投资基金
7.购买股票旨在长期参股并可能谋求进入公司决策管理层的投资者被称为______。D A 投机者 B 机构投资者 C QFII D 战略投资者 8.有价证券所代表的经济权利是______。D A 财产所有权 B 债权 C 剩余请求权 D 所有权或债权 9.按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或解散时在支付股息前的清偿顺序是______。B A 支付清算费用-支付工资、劳保费用-清偿公司债务-缴纳所欠税款 B 支付清算费用-支付工资、劳保费用-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 C缴纳所欠税款-支付清算费用-支付工资、劳保费用-清偿公司债务 D支付工资、劳保费用-支付清算费用-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
10.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的投票方式是______。C A 多数投票制 B 普通投票制 C 累积投票制 D 直接投票制 11.股份公司对股东派发的最普遍、最基本的股息形式是______。A A 现金股息 B 股票股息 C 财产股息 D 负债股息 12.我国的股票中,以下不属于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是______。A A A股 B N股 C S股 D H股 13.债券反映的经济关系是筹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______关系。D A 债权 B 所有权 C 债务 D A和C 14.通常信用度高并被称为“金边债券”的是______。A A 国债 B 市政债券 C 金融债券 D 公司债券
15.没有固定的票面利率,只设定一个参考利率,并随参考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也称“指数债券”的是______。C A 附息债券 B 贴现债券 C 浮动利率债券 D 零息债券 16.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______证券投资方式。C A 直接 B 间接 C 集合 D 分散 17.以下不属于封闭型投资基金特点的是______。C A 有明确的存续期限 B 规模固定
C 交易价格不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D 在证券交易所交易 18.负责运用和管理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的是______。B A 基金发起人 B 基金管理人 C 基金托管人 D 基金承销人 19.承销商与发行人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而不是代理关系,且由承销商承担全部发行风险的证券承销方式是______。A A 承购包销 B 代销 C 定额包销 D 余额包销
20.接受客户委托,在交易所中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并收取一定佣金的经纪商是______。B A 场内经纪商 B 佣金经纪商 C 专业经纪商 D 做市商 21.以下属于证券经营机构传统业务的是______。A A 证券承销业务 B 私募发行 C 基金管理 D 风险基金
22.专门为证券发行与证券交易办理登记、存管、过户和资金结算交收业务的中介机构是备______。B A 信用评级机构 B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C 证券信息公司 D 按揭证券公司
23.在证券经纪业务中,证券公司和客户之间建立______的法律关系。A A 委托代理关系 B 抵押关系 C 信托关系 D 无任何法律关系
24.投资者要求证券经纪人按限定价格或更优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证券的指令是___________。B A 市价委托指令 B限价委托指令 C停损委托指令 D 停损限价委托指令 答案:B 25.市价委托指令的特点是______。C A 委托价格固定化
B 成交价格理想,投资者可事先确定投资成本
C 委托人不限定价格,经纪人可按市场价格变化灵活掌握,随机应变 D 有一定的委托有效期限制
26.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价格下降到或低于指定价格时按照市场价格卖出证券使用的是 ______委托。C A 市价委托指令 B 限价委托指令 C 停止损失委托指令 D 停止损失限价委托指令 27.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实际资产的价值是股票的______。B A 票面价值 B 账面价值 C 清算价值 D 内在价值 28.股票与其他证券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双优先原则,即______的原则。D A 时间优先、客户优先 B 客户优先、时间优先 C 时间优先、价格优先 D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29.目前,证券交易所在每日开盘时采用______方式,在日常交易中采用______方式。A A 集合竞价、连续竞价 B 集合竞价、集合竞价 C 连续竞价、连续竞价 D 连续竞价、集合竞价 30.__________是股票买卖过程的最后一道手续。C A 报单 B 托管 C 清算交割与过户 D 竞价
31.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简称______________,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C A 上证30指数 B 上证成指 C 上证综合指数 D 上证A指
32.境内公司发行的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供境外投资者用外币认购,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称为____________。B A B股 B H股 C A股 D N股 33.体现股票生命力所在的是它的____________。B A 不退还性 B 流通性 C 风险性 D 权益性 34.我国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均是____________。C A 合伙制 B 公司制 C 会员制 D 法人制 35.世界上最早、最享盛誉和最有影响力的股价指数是___________。A A 道琼斯股价指数 B 金融时报指数 C 日经股价指数 D 恒生指数 36.在上海的B股是以___________交易和结算的。C A 人民币 B 港元 C 美元 D 欧元
38.证券买卖成交后,按成交价格及时进行实物交收和资金清算的交易方式是______。A A 现货交易方式 B 信用交易方式 C 期货交易方式 D 期权交易方式 39.当货币供应量偏多、通货膨胀严重、经济过热、证券市场投机过度时,中央银行会
______。C A 降低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 B 增加货币供应量 C 提高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 D 放松信用规模
40.使用保证金交易方式买进股票,在股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用与现货交
易一样数量的本金,获得______。B A 更小的盈利 B 更大的盈利 C 盈利不变 D导致亏损 41.金融期货真正的交易对象是______。D A 股票 B 债券 C 基金 D期货合约 42.套期保值者参与期货交易的目的是______。B A 在期货市场上赚取盈利 B 转移价格风险 C 增加资产流动性 D 避税
43.在期货合约到期前,交易者除了进行实物交割,还可以通过______来结束交易。B A 投机 B 对冲 C 交收 D 主动放弃 44.期货交易的保证金由________通过经纪人向交易所缴纳。C A 买方 B 卖方 C 双方 D 任一方 45.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以______为“商品”的期货合约。B A 股票价格 B 股票价格指数 C 商品价格指数 D 通货膨胀指数 46.期权交易是对______的买卖。D A 期货合约 B 股票价格指数 C 某一现实金融资产 D 一定期限内的选择权
47.期权的买方只能在期权合约有效期的最后一天执行的期权,称为______。B A 美式期权 B 欧式期权 C 亚式期权 D 中式期权 48.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____________。A A 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而增加 B 货币价值是变动的
C 只有投资才能带来时间价值 D 货币价值的增加并不需要特别的理由 49.复利是指____________。C A 高利贷利率 B 每天计算一次利息 C 每个利率周期计算一次利息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0.零增长模型标明____________。B A 股票的内在价值不增加 B 股息固定不变 C 公司缺乏活力 D 公司比较稳定 51.固定增长模型标明____________。B A 公司经营稳健 B 公司增长平稳 C 股息固定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2.市盈率等于____________。D A 股票价格/收益率 B 股票价格/利率 C 股票价格/预期收益率 D 股票价格/每股收益 53.在债券投资中,通常投资者在投资前就可确定的是_____。A A债券年利息 B资本利得 C债券收益率 D 债券风险 54.以下关于债券发行价格与交易价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C A 发行价格是债券一级市场的价格 B 交易价格是债券二级市场的价格
C 债券发行价格若高于面额,则债券收益率将低于票面利率 D 债券发行价格若高于面额,则债券收益率将高于票面利率 55.债券的年利息收入与债券面额的比率是_____。C A 直接收益率 B 到期收益率 C 票面收益率 D 到期收益率 56.以下不属于股票收益来源的是_____。D A 现金股息 B 股票股息 C 资本利得 D 利息收入 57.以下关于股利收益率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A A 股份公司以现金形式派发的股息与股票市场价格的比率 B 股份公司以股票形式派发的股息与股票市场价格的比率 C 股份公司发放的现金与股票股息总额与股票面额的比率 D股份公司发放的现金与股票股息总额与股票市场价格的比率
58.某投资者以10元一股的价格买入某公司的股票,持有一年分得现金股息为0.5元,则该 投资者的股利收益率是_____。B A 4% B 5% C 6% D 7% 59.以下关于资产组合收益率说法正确的是_____。B A 资产组合收益率是组合中各资产收益率的代数和 B 资产组合收益率是组合中各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 C 资产组合收益率是组合中各资产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 D 资产组合收益率比组合中任何一个资产的收益率都大 60.以下关于系统风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D A 系统风险是那些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 B 系统风险是公司无法控制和回避的 C 系统风险是不能通过多样化投资进行分散的 D 系统风险对于不同证券收益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 61.以下关于市场风险的说法正确是的_____。A A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证券市场长期趋势变动而引起的风险
B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引起证券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的可能性 C 市场风险对所有证券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 D 市场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
62.以下关于购买力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C A 购买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B 购买力风险是可以通过组合投资得以减轻的
C 购买力风险是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给投资者带来的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 D 购买力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 63.对单一证券风险的衡量是_____。A A 对该证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和变动幅度的衡量 B 对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的衡量 C 对该证券的非系统风险的衡量 D 对该证券可分散风险的衡量
64.假设某一个投资组合由两种股票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D A 该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一定高于组合中任何一种单独股票的收益率 B 该投资组合的风险一定低于组合中任何一种单独股票的风险 C 投资组合的风险就是这两种股票各自风险的总和 D 如果这两种股票分别属于两个互相替代的行业,那么组合的风险要小于单独
一种股票的风险
65.当某一证券加入到一个资产组合中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D A 该组合的风险一定变小 B 该组合的收益一定提高
C 证券本身的风险越高,对资产组合的风险影响越大 D 证券本身的收益率越高,对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影响越大
66.在通过“Y=a+bX”回归分析得到β值时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D A β值等于回归系数b的值 B Y代表某证券的收益率 C X代表市场收益率
D β值等于回归方程的常数项a的值 67.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出现是为解决______。C A 证券市场的效率问题 B 衍生证券的定价问题 C 证券投资中收益-风险关系 D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问题
68.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夏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称之为______的新理论,发展了现代证券投资理论。B A 套利定价模型 B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 期权定价模型 D 有效市场理论 69.证券组合理论由______创立,该理论解释了______。C A 威廉·夏普;投资者应当如何构建有效的证券组合并从中选出最优的证券组合 B 威廉·夏普;有效市场上证券组合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C 哈里·马柯维茨;投资者应当如何构建有效的证券组合并从中选出最优的证券组合 D 哈里·马柯维茨;有效市场上证券组合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70.证券投资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两个目标______。A A 是相互冲突的 B 是一致的
C 可以同时实现 D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同时实现
71.某证券组合由X、Y、Z三种证券组成,它们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10%、16%、20%,它们在组合中的比例分别为30%、30%、40%,则该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______。B A 15.3% B 15.8% C 14.7% D 15.0% 72.在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中,用来测定证券组合的风险的变量是______。A A 标准差 B 夏普比率 C 特雷诺比率 D 詹森测度 73.有效组合必须满足______。A A 在各种风险条件下,提供最大的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率的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小的风险
B在各种风险条件下,提供最大的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率的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的风险
C在各种风险条件下,提供最小的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率的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小的风险
D在各种风险条件下,提供最小的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率的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的风险
74.投资者在有效边界中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取决于______。B A 无风险收益率的高低 B 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 C 市场预期收益率的高低 D 有效边界的形状 75.在马柯维茨看来,证券投资过程应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______。C(1)考虑各种可能的证券组合
(2)通过比较收益率和方差决定有效组合
(3)利用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的切点确定最优组合
(4)计算各种证券组合的收益率、方差、协方差
A(1)(2)(3)(4)B(2)(1)(3)(4)C(1)(4)(2)(3)D(2)(4)(1)(3)76.无风险资产的特征有______。D A 它的收益是确定的 B 它的收益率的标准差为零 C 它的收益率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不相关 D 以上皆是 77.引入无风险贷出后,有效边界的范围为______。C A 仍为原来的马柯维茨有效边界 B 从无风险资产出发到T点的直线段
C 从无风险资产出发到T点的直线段加原马柯维茨有效边界在T点上方的部分 D 从无风险资产出发与原马柯维茨有效边界相切的射线
78.如果用图描述资本市场线(CML),则坐标平面上,横坐标表示_____,纵坐标表示____。A A 证券组合的标准差;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B 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证券组合的标准差 C 证券组合的β系数;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D 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证券组合的β系数 79.资本市场线______。B A 描述了有效证券组合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之间的均衡关系,也说明了非有效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特定关系
B 描述了有效证券组合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之间的均衡关系,但没有说明非有效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特定关系
C 描述了非有效证券组合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之间的均衡关系,但没有说明有效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特定关系
D 既没有描述有效证券组合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之间的均衡关系,也没有说明非有效证券组合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特定关系
80.β系数表示的是______。A A 市场收益率的单位变化引起证券收益率的预期变化幅度 B 市场收益率的单位变化引起无风险利率的预期变化幅度 C 无风险利率的单位变化引起证券收益率的预期变化幅度 D 无风险利率的单位变化引起市场收益率的预期变化幅度
81.在CAPM的实际应用中,由于通常不能确切地知道市场证券组合的构成,因此一般用______来代替。C A 某一证券组合 B 有效边界的端点
C 某一市场指数 D 预期收益最高的有效组合
82.假设某证券组合由证券A和证券B组成,它们在组合中的投资比例分别为40%和60%,它们的β系数分别为1.2和0.8,则该证券组合的β系数为______。A A 0.96 B 1 C 1.04 D 1.12 83.证券市场线用于______,证券特征线用于______。B A 估计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估计一种证券的超额收益 B 估计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描述一种证券的实际收益 C 描述一种证券的实际收益;描述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 D 描述一种证券的实际收益;估计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 84.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是_____。A A 中国证监会 B 财政部 C 中国人民银行 D 国资委 85.负责制定和发布证券交易业务规则和业务细则的是_____。D A 中国证监会 B 中国人民银行 C 国资委 D 证券交易所
二、多项选择题
1.证券投资主体包括______。ABCD A 个人 B 政府 C 企事业 D 金融机构 2.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目的主要有:______。ABCD A 本金安全 B 收入稳定 C 资本增值 D 维持流动性 3.机构投资者的特点主要有:______。ABCD A 投资资金数量大 B 建立的资产组合规模较大 C 注重资产的安全性 D 投资活动对市场影响较大 4.参加证券投资的金融机构主要有:______。ABCD A 证券经营机构 B 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 C 保险公司 D 证券投资基金 5.根据证券所体现的经济性质,可分为______。BCD A 股票 B 商品证券 C 货币证券 D 资本证券 6.股票的特征表现在______。ABD A 期限上的永久性 B 决策上的参与性 C 责任上的无限性 D 报酬上的剩余性 7.普通股股东是公司的基本股东,享有多项权利,主要有:______。ABCD A 经营决策参与权 B 盈余分配权 C 剩余财产分配权 D 优先认股权 8.债券的特点是具有______。ABCD A 期限性 B 安全性 C 收益性 D 流动性 9.按计息方式不同,债券可分为______等。ABCD A 定息债券 B 零息债券 C 息票累积债券 D浮动利率债券 10.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有______。ABCD A 集合理财、专业管理 B 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C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D 严格监管、信息透明 11.证券投资基金按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_。AB A 公司型投资基金 B 契约型投资基金
C 封闭型投资基金 D 开放型投资基金 12.证券发行市场的特征是_______。ABC A 无固定场所 B 无统一时间 C 证券发行价格与证券票面价格较为接近D 证券发行价格与证券票面价格差异很大 13.证券发行按有无发行中介可分为______。CD A 私募发行 B 公募发行 C 直接发行 D 间接发行 14.股份公司发行股票的目的主要有______。ABCD A 为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而发行 B 增资、扩大规模 C 调整财务结构 D 巩固公司经营权 15.新股发行定价的估值方法有______。AB A 贴现现金流量法 B 可比公司分析法 C 一般询价法 D 累计投标询价法
16.按发行价格与股票面值的关系分类,股票发行可分为______。ABC A平价发行 B 溢价发行 C 折价发行 D 协商定价发行 17.股票发行定价方式有______。ABCD A 协商定价 B 一般询价 C 累计投标询价 D 上网竞价 18.证券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原则有______。CD A 客户优先 B 数量优先 C 价格优先 D 时间优先 19.以下关于市价总额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BC A 上市证券按当市价格计算 B 综合反映证券市场各类相关信息 C 是描述证券市场规模大小的重要标准 D 上市证券按面额计算
20.证券交易所的功能有_______。ABCD A 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 B 形成较为合理的价格
C 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 D 预测、反映经济动态 21.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在于________。ABCD A 保护投资者利益 B 保障合法的证券交易活动 C 监督证券中介机构依法经营 D 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22.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_______方针。ABCD A 法制 B 监管 C 自律 D 规范 23.世界各国对证券发行审核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AB A 注册制 B 核准制 C 审核制 D 保荐制 24.证券交易方式可以分为______。ABCD A 现货交易 B 信用交易 C 期货交易 D 期权交易
25.证券交易所一般采取公开申报竞价方式产生成交价格,具体又可分为_________形式。AC A 集中竞价 B 绝对买卖 C 连续竞价 D 相对买卖 26.证券交易竞价的结果有以下可能_________。ABC A 全部成交 B 部分成交 C 不成交 D 等待成交
27.在保证金交易中,当保证金账户上有了超额保证金时,投资者可以______。AC A 提取超额保证金 B 偿还证券公司的贷款 C 以此再追加购买股票 D 以此申请银行贷款
28.按参加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同,可将期货交易的参加者分为______。BCD A 长期投资者 B 套期保值者 C 投机者 D 套利者 29.以下关于期权交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BCD A 期权交易的买方有义务在期权到期时,买入期权中的标的物 B 期权交易的卖方有义务在期权到期时,卖出期权中的标的物 C 期权交易的买方需要向卖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 D 期权交易的卖方需要向卖方提供标准化的期权合约 30.在期权合约的有效期限内,期权的买方可以______。ABD A 行使买进或卖出期权标的物的权利 B 让期权到期自动失效 C 提前终止合同
D 以一定价格让渡这一权利
31.以下形成债券投资收益来源的是_____。ABC A 债券的年利息收入 B 将债券以高于购买价格卖出 C 债券利息再投资的收益 D 债券的本金收回 32.股票投资收益的来源有_____。AB A 现金股息 B 资本利得 C 公开增发 D 定向增发 33.以下对于资产组合收益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ACD A 资产组合收益率是组合中各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和 B 资产组合收益率应该高于组合中任何单一资产的收益率 C 资产组合收益率不可能高于组合中任何单一资产的收益率 D 资产组合收益率有上限也有下限
34.以下关于不同证券行情下,股价变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BD A 在看涨市场中,股价是表现出直线上升的,不会有下跌的可能 B 在看涨市场中,股价并非表现出直线上升,而是大涨小跌 C 在看跌市场中,股价表现出一直下跌,不会有上升的可能 D 在看跌市场中,股价并非表现出直线下跌,而是小涨大跌 35.以下关于购买力风险,说法正确的是_____。AD A 购买力风险属于系统风险
B 购买力风险可以通过资产组合进行规避 C 投资者无法减轻购买力风险的影响
D 购买力风险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36.以下对于非系统风险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BCD A 非系统风险是不可规避的风险
B 非系统风险是由于局部因素导致的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C 非系统风险是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进行分散的 D 非系统风险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 37.以下关于信用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AB A 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
B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 C 信用风险是不可以避免的
D 普通股票由于没有还本要求,所以普通股票没有信用风险 38.以下对于经营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ABD A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状况变化而引起盈利水平改变,从而产生投资者
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 B 经营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
C 由于公司都存在经营风险,所以投资者无法回避经营风险
D 公司盲目扩大规模有可能引起经营风险
39.以下属于投资者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的是______。ABCD A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投资者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 B 无差异曲线具有正的斜率
C 投资者更偏好于位于左上方的无差异曲线 D 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斜率的无差异曲线
40.当两种证券间的相关系数计算为0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C A 这两种证券间的收益没有任何关系 B分散投资于这两种证券没有任何效用 C分散投资于这两种证券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 D分散投资于这两种证券可以降低系统风险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股票?它有哪些主要特性?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股票具有下列显著的特性:(1)不可偿还性;(2)参与性;(3)收益性;(4)流通性;(5)价格的波动性和风险性。
2、简述股票发行的目的。
答:股票发行的目的比较复杂,除了筹集资金、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这一主要目的以外,其他的一些原因如调整公司的财务结构、进行资产重组、维护股东利益等都可引起股票发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新建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金,满足企业经营需要。二是现有股份公司为了改善经营而发行新股。三是改善公司财务结构,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比例。四是满足证券上市标准。五是当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积金累计到一定的水平时,在留足了法律规定的比例以后,可以将其余的公积金转为资本金,向公司现有股东按比例无偿增发新股。另外,当公司需要资金用于扩大投资时,会选择将为分配利润以股票的形式送股而不是现金来分红派息。
3、什么是债券?它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以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债券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偿还性;(2)流动性;(3)安全性;(4)收益性。
4、债券包括哪些票面要素?
债券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票面要素:(1)债券票面价值:包括票面币种和票面金额;(2)债券的价格:包括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3)债券的偿还期限;(4)债券的利率。
5、什么是投资基金?它具有哪些特点?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在美国称“共同基金”,在英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称“单位信托基金”,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称“证券投资信托基金”等。
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2)专家理财;(3)证券投资基金本身属于有价证券的范畴。
6、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功能? 答: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功能是对伴随着投资收益而产生的投资风险进行处理,或达到固定风险的目的,或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一方面,用确定性来代替风险。如投资者通过互换交易将一笔浮动利率债务转化为固定利率债务时,他就锁定了其债务成本,减少了利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分散风险、转移风险。
7、什么是股指期货?与股票相比其特点是什么?
答: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股指期货交易的标的物是货币化的股票价格指数,合约的交易单位是以一定的货币与标的指数的乘积来表示,以各类合约的标的指数的点数来报价。股指期货与股票相比有三个特点:
(1)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即每天根据期货交易所公布的结算价格对投资者持仓的盈亏状况进行资金清算和划转;
(2)到期必须履约,股指期货合约不能像股票一样长期持有;
(3)理论上讲,如果上市公司能够持续盈利,股票投资者有可能长期获得投资收益,而股指期货只是将风险进行转移。
8、决定股票发行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股票发行价格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盈利水平。税后利润综合反映了一个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收益水平,通常税后利润越高,发行价格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2)公司所处行业特点。不同的公司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中,各产业部门受技术进步速度、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发育程度、政策扶持情况等因素影响,处于不同的增长态势中,有着不同的发展前景。那些技术进步快、国际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政策扶持大的现代产业中的公司,其股票的发行价格可能较高,反之较低。
(3)股票交易市场行情。一般来说,在股票处于牛市,股票交易活跃时,受交易价格上升的影响,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比较旺盛,股票发行价格会高些,反之较低。
(4)本次股票的发行数量。股票发行受到购股资金数量的严格制约。一次发行股票的数量较大,在确定的时间内,受资金供给量的限制,若发行价格过高,将面临发股失败的风险,因此,一般宜采取低价策略。如果一次发行股票的数量较少,则发行价格可以适当提高。
9、如何理解证券市场的功能?
(1)筹资—投资功能。证券市场的筹资—投资功能是指证券市场一方面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机会,另一方面为资金供给者提供了投资对象。
(2)定价功能。证券的价格是证券市场上证券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证券市场的运行形成了证券需求者和证券供给者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的结果是为证券市场提供了资本的合理定价机制。
(3)资本配置功能。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的功能。
10、简述证券投资收益的构成。
证券投资收益或证券收益,是指投资者从事证券投资而获得的报酬。证券投资收益主要包括三种:一是资本损益,是指由于所持证券价格的升降变动而带来的最初购买证券的本金的升值或减值;二是送股、转增股与配股的填权收益;三是证券利息收入,是证券持有期内 获得的利息收入,也称经常性收入,如债券按期支付债息的收入或股票按期支付股息的收入等。
11、什么是优先股股票?其特点是什么?
答:优先股股票是在盈余分配上或剩余财产分配上的权利优于普通股的股票,但是持有该种股票股东的权益要受一定的限制。
优先股股票的主要特征有: ①约定股息率;
②优先分派股息和清偿剩余资产; ③表决权受到一定限制; ④优先股股票可由公司赎回。
12、影响证券组合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构造证券组合时应如何更有效地分散风险?
答:影响证券组合风险的因素主要有:组成证券组合的每个证券的标准差;组合中证券的个数;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组合中各个证券的权重。在构造证券组合时,应该使证券的数量足够多,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应尽量低,甚至是负相关。
四、计算题
1、第51页例3.1
2、第52页例3.2
3、第54页例3.3
4、第55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1题
5、第56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2题
6、第60页例4.1
7、第60页例4.2
8、第62页例4.3
9、第67页例4.7
10、第71页表4.2用息票剥离法计算远期利率
11、第78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1题
12、第78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2题
13、第80页例5.1
14、第81页例5.2
15、第84页例5.3
16、第89页例5.4
17、第90页例5.5
18、第91页例5.6
19、第94页例5.12 20、第99页例5.14
21、第100页例5.15
22、第101页例5.16
23、第107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2题
24、第107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3题
25、第112页例6.1
26、第113-114页表6.1中关于单个资产收益率、风险的计算
27、第115页例6.3
28、第121页例6.6
29、第139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2题 30、第140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4题
31、第140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5题
32、第140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6题
33、第140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7题
34、第148页例7.1
35、第151页例7.2
36、第151页例7.3
37、第154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1题
38、第154页复习题中计算题第2题
7.《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篇七
一、紧扣学教双向性,在深入探讨中实施习题教学
教师指导学习、学生探知数学,二者之间的活动进程,是相互包容、相互协作的实践进程。数学习题讲解中,教师开展数学习题解题思路方法的讲解,与学生探求数学习题的解题策略,其过程是相互融合,其进程是合二为一。学生深度参与、积极配合教师习题教学是取得效能提升的重要“法宝”。教师讲解数学习题,应紧扣学教的双向性特点,教师既要做好学生探知、解析数学问题的引导工作,又要强化学生参与、配合习题教学的组织工作,使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能围绕数学习题,深入讨论、积极交流、解析问题。
问题:如图1所示,在△ABC中,AD平分∠BAC,DG垂直平分BC,DE⊥AB,DF⊥AC。证明BE=CF。
在该问题讲解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解题要求,运用鼓励性语言,开展问题条件探知活动,学生认知问题条件指出:“根据问题条件,可以知道这一有关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面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适当点拨,强调指出:“要解答该问题,实际就是要掌握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因此,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连接BD,CD,运用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求证。”学生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解题思路完善和解题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解法。
二、紧扣学教互助性,在团结协作中实施习题教学
习题教学活动之本质,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晰方向。教师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智慧,抓住学教之间的互助性特征,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解析问题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挥集体智慧,从而合作探析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问题:如图2所示,已知∠ABC+∠ACB=110°,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EF平行,求∠BOC的度数。
教师组建若干个互助协作小组,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求出∠A的度数”、“由BO、CO平分∠ABC和∠ACB,可以得到∠OBC与∠COB的和为多少?”“根据EF平行BC,可以得到什么关系式?”等需要探究解决的任务,此时,合作小组之中的学生个体一方面自我认真思考,表达探析观点,另一方面深入合作讨论,交流辨析,在合作探讨基础上,学生获得其解题的思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相关内容,求出∠BOC的度数。”这相对于学生个体的单独“作战”,其解题效果更为明显,教师习题讲解活动也更为显著。
三、紧扣学教灵活性,在实时调节中实施习题教学
数学教师开展习题教学,要认真把握学生探知、解析的实际情况和表现成效,针对疑难之处、认知缺陷等突出问题,在原有教学设计内容基础上,及时调整、实时增加有针对性的讲解指导活动,解决学生认知解答习题突出问题,提高其习题讲解实际成效。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习题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解析该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对根与系数的之间关系认知”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易错点剖析”讲解内容,围绕学生出现的解析不足进行专题讲析,引导学生认知出现缺陷的根源,及时纠正以往解题的错误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四、紧扣学教指导性,在评点反思中实施习题教学
习题教学,不应止步于习题解答方法的传授,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提高其应用技能。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习题教学的指导性特点,善于对习题讲解活动进行延伸,注重对学生解题活动表现及过程的评点,组织学生习题解答的自我反思。教师的点评解析以及学生的自我剖析等双重作用,使学生对习题解析方法的前因后果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对解题方法使用的注意事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提高学生解析数学习题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总之,数学习题讲解的过程与师生实施的学教活动一脉相承。数学教师习题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紧扣学教活动的内在特性,选择和开展行之有效的讲解方式,推动习题教学行稳致远。
摘要:习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的生动“代言”,是师生学教目标的有效“载体”,是主体能力素养锤炼的重要“平台”。文章从紧扣学教“四性”方面,简要论述了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活动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教学效能,探究
参考文献
[1]陈巧巧.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几个策略[J].语数外学习,2014(07).
8.《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篇八
对于解答题而言,题型的变化应该不会太大,每年考查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固定的。第16题一般考查分式化简和整式乘法的化简求值;第17题和第18题考查统计图问题中的求字母参数、人数、概率、圆心角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第19题和第20题则一般考查三角函数和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结合问题;第21题最近三年考查的都是与不等式组有关的方案问题,今年是否仍然继续考查存在疑问,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值问题也许有考查的可能;第22题的题型应该还是几何题,但此题的变化在于出题的方向比较多,像探究类问题和利用相似求比例问题都有可能结合动点来出题;第23题不出意外的话仍然会是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这个应该都在大家意料之中,而这类问题的3个小问应该还是先求点坐标或函数解析式,再求线段最值或判断是何特殊图形,最后为探究类的存在性问题。
因为2015年的中招数学考试面对的是新教材,所以今年作为老教材的最后一次考试,在题型的变化上不会有太大的动作,而题的难度和考查方向可能会向新教材中的强调概念教学上靠拢。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概念和性质定理的理解
新教材中更加重视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对于一些性质定理和相关概念的由来要求知道是怎么得来的。有联系的概念之间的转换应用是近几年七、八年级期末考试的一个重要考点,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又是比较弱的,所以在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中最好对概念和性质定理的复习更加细致一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会用这个定理解题上。
二、加强基础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答卷时的节奏和情绪。如果计算能力弱,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且不谈会导致计算错误,单单每道题需要多费时间就会直接导致后面的综合题时间不够用,进而影响取得高分的可能。所以在复习中,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度的训练,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大块的时间进行专门的计算题练习,很多计算练习可以结合其他内容的复习来做。比如在解决二次函数相关的求解析式、求坐标以及几何解答题相关的解直角三角形等问题中都要求运算,在学生练习这类题目时应要求学生动笔求出答案,而不能只知道思路。这样练习会事半功倍。
三、重视题目的审题过程
学生做错题很多是因为没读懂题干条件,或者是漏掉、看错条件导致的,实际上这就是对审题的不重视。很多学生看一道题目时总是迫不及待想看看这个题目问的是什么,而忽略了题目条件以及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到的间接条件。解决审题不认真的问题,会对学生顺利答题帮助很大。比如,在求解几何题目时,如果每读一个条件,就把这个条件和由这个条件得到的等量关系标注出来,求解问题时难度就会减小很多。
四、建立适合自己的考前纠错本
复习的目的,就是找出不足并反复锤炼,让自己的知识盲区越来越少,最后以一个好的状态迎接考试。所以,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不论是专题复习还是套卷练习,在出现错误时一定要及时整理到纠错本中。在整理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题目和答案抄在一个本子上就万事大吉,而是要把每一个错误的地方标示出来,让自己一翻开就能很直观地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错误,这样也许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但随着复习的深入,错题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集中,复习成效也会更显著。
五、让学生学会“舍弃”
【《社会保障学》复习题】推荐阅读:
社会保障学复习题精装版精华10-07
社会保障学历年试题11-06
1社会保障学案例分析10-2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07-06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练习题 多项选择题06-26
社会保障税法10-30
城乡社会保障12-19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07-26
精准扶贫社会保障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