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学设计

2024-10-27

《忆江南》教学设计(共14篇)

1.《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一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二、读词,探得风雅无穷意。

(一)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正确;第二遍,读通顺;第三遍,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 3

3、齐读。

4、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边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2)师生对接,练读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感。(3)理解“胜”和“蓝”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4)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围绕“日出、江花、红、火、江水、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一轮红日升起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岸边、江面怎么样?(天空:朝霞满天,红彤彤的,像是着了火。)——你把天空的颜色描绘得这样美;还有谁也想来说说天空呢?真是太绚丽了。

此时,岸边的江花又是怎样的呢?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可以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同学们,这样的场面就是红胜火啊!出示图片。看,这么多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么热烈的场面,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呢?

此时,江面又是怎样的呢?水又是怎么样的呢?绿得怎么样呢?(5)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显示句式,引导

/ 3 学生用诗句在括号中填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白居易为什么不写这些莺啼、芳树、红杏,而写江花、江水这极简单的景物呢?

引导学生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三、结课,余音绕梁育乡情。

(一)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二)诗意作业,创意分享。(任选两题)

1、围绕“忆江南”这个主题查找资料,感受江南的万千风情。

2、把《忆江南》改写为散文或现代诗。

3、仿写《忆江南》,赞家乡山水。

/ 3

2.《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二

答:先看看白居易在江南的任职经历。白居易生于长安, 是北方人, 但与江南却有着不解之缘, 他曾三次到江南任职, 第一次是元和十年44岁时, 贬官江州司马, 四年之后离开江州任忠州刺史;第二次长庆二年50岁出任杭州刺史, 两年期满回京任太子左庶子;第三次到江南是53岁时复出为苏州刺史, 一年后回京, 此后诗人便没再回江南了。据此看来, 白居易在江南的江州 (江西九江) 、杭州和苏州三地生活过, 他赋诗《忆江南》怀念的并不单指杭州。

再读读《忆江南词三首》诗文。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3.食笋忆江南 篇三

笋在杭帮菜中做法很多,炒、烧、烩、炖皆可成肴。因其方法不同,风味也各异。江南百姓通常将一支竹笋根据其各个部位鲜嫩程度不同,而分档食用。上部嫩头,宜用来炒食或做肉、鱼的配料;中部可切成笋片单炒;根部质地较老,除供煮、烩肉,烹鸡汤,也可放在坛子中发酵制成干笋后,炖着吃也很适口。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笋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道美食,也是一道雅食。竹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是清高的象征。而竹笋则将文人的这份清高、淡雅的心境带入饮食领域。苏东坡曾写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而他的妹婿黄庭坚也说:“南园苦笋味胜肉”。听起来虽说有些荒唐,笋与肉如何相提并论,但是文人追求的这份淡雅、淳朴、自然却在这小小的笋上显露无余。

笋除了带着一股子文化味之外,还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笋味甘、微寒,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的功效。在民间用竹笋和河鲫鱼炖汤,可以有助于患上麻疹、风疹和水痘初起、发热口干、小便不利的孩童早愈的功效。而久泻的病人可以通过食用竹笋煮粥来治疗脱肛。用虫蛀之笋,加陈葫芦、冬瓜皮加水煎服是利尿的良药。另外,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钾、胡萝卜素,并且它低糖、低脂肪、多纤维是现代人推崇的绿色健康食品。

1春笋炒双仁

春笋与核桃仁、鱼丸清炒。笋香,鱼鲜,核桃仁营养,美味可口。

2翡翠焖双笋

油焖的“黄芽头”春笋,配以翠绿的菜莴笋提色,美味又美观,双重的享受。

3笋干老鸭煲

汤醇味浓,油而不腻,酥而不烂,笋味清香,生津开胃。

4油焖春笋

嫩春笋以重油、重糖烹制,鲜嫩爽口,略带甜味,是杭州传统时令风味名菜。

5春笋炖公鸡

一道家常菜。以春笋借味,有着和笋干老鸭煲的相似的妙处。

6红油笋丝

4.《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四

1、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感悟着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 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师:这么好的江南,仅用一首词怎么能说得尽,道得完呢,所以白居易又饱含激qing地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出示:忆江南三首词。整体感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忆江南》教后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对江花、江水的引导使学生感悟着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在授课中,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对江花、江水的谈的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丰富,品位语言的魅力还不够,因此,今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多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今后扫除阅读障碍,奠定基础。

★ 古诗忆江南

★ 忆江南作文

★ 忆江南赏析

★ 忆江南 古诗

★ 忆江南 白居易

★ 白居易 忆江南

★ 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

★ 忆江南词原文

★ 忆江南古诗翻译

5.忆江南教学设计模板 篇五

一、赏歌导入新课

(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DVD配风光片)

1.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是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

2.屏幕出示小资料: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忆江南》这首词,(圈出“江南”两字),“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4.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二、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练习读通。(读古诗词,首先要读通顺,请同学读两三遍,把词读顺,并注意它的节奏。(自读——指读——正音——齐读)

2.把句子读通还不够,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这首词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大家好好读,用你的停顿,告诉老师,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读后,说理由——再读。)

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三、四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字数相等,上下相对)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这样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4.练读对偶句。

5.整首连起来读。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读得真不错,请大家轻轻地再读读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指名两个学生说,这个过程中注意“谙”和“蓝”的意思。)

2.这词啊,我们懂得了它的意思,就会越读越有味。来,我们一起再读:

师——江南好,生——风景旧曾谙。

师(加重语气)——江南好,生——风景旧曾谙。

3.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会想起了哪些江南的美景?(这好字让我想起了……学生说说关于江南的生活、风景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归纳)(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读着这个”好”字,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

4.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

5.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两句(随机评价:好!你读得豪迈洒脱;你的朗读中带着江南的柔美:这平平淡淡的声音中,一定藏着深深的情;这好字中,流淌着款款情深……)

6.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好!谁来读这两句(指名1位),觉得能比他读得好的举手(学生读),你觉得哪些地方读得比他好,你为什么这样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后,再请1-2名)

8.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音乐起…教师范读——范读后学生跟读两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

(学生读后,来到一学生身边)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请2-3位学生将看到的画面,说出来,并结合句子朗读)

预设与相机点拨:

“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怎样的太阳啊?(红红的,大大)来,你读,让人觉得这太阳的确很红很大。(这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吗?你再看得真切些,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升起来之后,江面又有哪些变化?(太阳慢慢升起……江面上……)你读!你把太阳的姿态、颜色都读出来了。真棒!来,我们一起分享这美丽的景象。

“红胜火”——那是一团怎样的火啊?(远远望去,江面上一片橙色,分不清哪是江水,哪是朝霞,哪是倒影)——是啊,那是何等开阔而壮丽的景色啊!读!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来,就让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流淌。(读)

是啊,那绿绿的水,悠悠地流淌,流淌……怪不得,有一位诗人啊,用“蓝墨水”来形容江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读这两句,谁读得最美,一会儿老师给他配上音乐。

(学生自读——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9.(学生读后,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师:面对着这美丽的江南美景,再来沉醉地读这首词……

10.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能不忆江南?

11.板书“忆”,请同学再来读最后一句,特别关注标点符号。

12.同学们,其实啊,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是没有标点的。这标点,是现代人加的。如果让你给这句词加合适的标点,你觉得应该加什么?为什么?

(叹号!——发自内心的一声长长的赞叹)。

(省略号……言尽而意无穷,仿佛看到了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反问和感叹连用?!既是强烈的抒情,又是深深的赞美)

13.大家加得都有道理,但是,不少文学家和国学大师,给这句词加标点的时候,一致认为,加问号,是最合适的。这是为什么呢?(最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强烈的思念)

14.是啊,这小小标点里,也藏着一段深情啊!江南是如此值得他眷恋,怪不得白居易一开始便叹道:“江南好——(学生接读全诗)

三、体悟景中深情

1.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为什么白居易却如此深深地眷恋呢?

我们看黑板上的这组词语

忆江南

忆好景江花

江水

你发现了什么吗?(三个词语都带有江字;都和水有关)

是啊,作者回忆江南,最先想到的就是江南的水(将”江花”/”江水”擦掉,换成”水”字)。水,是江南的象征。江南,景因水而秀;人因水而俊,土地因水而滋润。水,江南的灵魂啊!因此,身处中原洛阳的白居易,才会觉得这江水和江花是如此美丽!

再读这两句。

师:平常的江花与江水在白居易眼里如此美丽,除了这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和他的江南。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读后问:

2.这平常的江花和江水,为何让白居易如此眷恋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是啊——

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

(回读全词)

这风景,还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

(回读全词)

学生读完后,教师马上紧接着合作读——

(师)(生)

(响而快)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慢而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轻而慢)日出江花红胜火

(渐快,渐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火——

你看到了这团火了吗?(火)那是怎样的火啊?(熊熊燃烧的火,烈焰奔腾的火)那火焰中跳动着的是什么?(跳动着作者对江南热烈的想念啊!)

继续合作往下读:

师:生:

(响而快)春来——江水绿如蓝

(渐轻渐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很轻很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最后一句一遍)(反复一遍)

此刻,看到了那流淌着的江水吗?那是怎样的江水啊?(绿绿的江水!)

那绿绿的江水中,流淌着的又是什么呢?(流淌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沉的思念!)

3.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作者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这就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完善板书:(用粉笔将“景”与“情”圈起来,连成一个完整的大圆。)

忆江南

忆——好——景水情

四、默写留驻精彩

1.来,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吟诵这首情景交融的绝妙好词:

2.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拿起笔,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默写下来。

6.《江南的开发》教学设计 篇六

1课前预习环节,教师使用平台在线调查功能,使家乡在江南一带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更好地融入课堂内容。2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学校组织参观园博园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苏州园的江南美景,再结合苏州园墙壁上的白居易《忆江南》一诗,来导入本课内容。3自主探究环节,教师设置了知道、解读、感受、融入等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使用平台的投票活动,学生能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再根据所选角色参与回答讨论区内相应的问题,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江南农村新面貌》的视频资料,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4达标检测环节,通过回复课前预习环节讨论区中的疑问,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通过试题检测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不仅促进了南北方融合,也使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以及后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本校招生受地域限制,学生大多数来自外地,所以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大多数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能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知道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分析江南经济发展原因;提高解读材料及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识读《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了解朝代的更替;形成正确的时序观念;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历史剧的表演创设情境,归纳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认识到劳动力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教学环境与准备

本节课将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和电子白板技术与传统的PPT课件制作巧妙结合,来呈现《江南的开发》的教学内容。教师将制作的视频、课件、习题和学生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材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音频等)上传到“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贴近生活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猜一猜这是哪里。

学生观看照片,参与“猜一猜”。

教师通过照片引出白居易的《忆江南》,让学生谈谈这首诗描写的江南留给他们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江南的开发》。

设计意图:学校刚刚组织全校师生参观了北京的园博园,园中苏州园的设计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墙壁上题了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利用这个契机,选择与本课有关的一组照片,导入新课。以学生身边亲身经历感受到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前预习,发帖质疑

学生课下预习本课后,在讨论区中发帖质疑(如下页图1、图2)。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其在课堂听讲的时候能更有针对性,也能增强其自主探究的意识。使用初中网络平台的讨论区功能,能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把疑问说出来,便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3.自主探究,参与其中

师:这节课的核心词就是江南,我们来了解江南的地理范围。(师生共同查看有关江南的地理范围的介绍)

我们了解了江南的范围,你的家乡在江南吗?

设计意图:使用平台链接网站功能,链接百度百科中关于江南地理范围的介绍,使学生更明确范围。紧接着采用平台的在线调查功能,调查学生家乡所在地是否属于江南,以此拉近学生与本课的关系。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的历史,这节课学习南北朝。有些同学就有疑问了,是三国之后就是南北朝了吗?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时期朝代的更替。(用幻灯片演示)

教师指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利用幻灯片演示朝代的更替,清楚明了。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南方和北方的局面,对后面问题的判断做了铺垫。对史料进行解析,提高了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

师: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人民,你愿意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原因是什么?

学生做判断,并且说出原因。

师:假如你是北方的居民,无法在此地生活了,你会选择到哪里?

学生判断。

师:(参与活动,角色扮演)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你愿意扮演谁?参与投票,选角色。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选择,并参与讨论区中自己角色的讨论话题(如图3)。

设计意图:使用网络平台的投票功能,能够自己选择参与的话题。使用平台的讨论区功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利用课上生成性资源推动教学,呈现迅速,并能保留思想的火花。将课文内容提炼出问题,以网页形式呈现,便于集体分析讲解。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在思维碰撞中交流见解,体会角色的想法,训练分析、表达能力。

师:北方人民带着他们的生活用具,迁到江南融入到当地的生活。江南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观看视频《江南农村新面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江南农村新面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课文,其次要搜集资料,编排剧本等。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学习的成果,起到了梳理及展现重点的作用。将课文内容化繁为简,帮助其他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也体现了生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师利用幻灯片小结江南的开发。(以江南手工业为例,共同欣赏江南得到开发后,手工业的发展成就。)(视频播放)

设计意图:采用平台链接幻灯片方式小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更能突出本课重难点问题。利用学生搜集的图片,编制视频,播放展示手工业发展成就,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江南手工业的变化。

4.达标检测,弥补不足

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疑惑,学后再去参与“讨论区”。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完成后,学生再来参与课前预习中在讨论区“想知道的”,把预习时的疑问再一次呈现出来。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由学生交流。对于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在课下回复。这样做到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共同提高能力。

●教学反思

1.巧设活动,调动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所以我设计的活动紧贴学生生活。首先,在线调查学生的家乡是否属于江南的范围,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江南,活跃课堂气氛。其次,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投票功能,让学生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让学生参与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江南农村新面貌》,能展示学生的多种才能。

另外,交流不能局限于课堂,要注意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师生的联系。例如,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在讨论区发帖,展示阅读后的疑问;本课学完后,师生间和生生间相互交流。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的两段史料,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课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2.巧用平台,扩充信息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增大课堂知识容量,这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搜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结束新课后,网络平台还可以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使学生在网络中不仅能接受,而且也能表达,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课下,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上传到网页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取舍能力,又展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巧借网络,反馈及时

网络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再一次阅读学生的帖子,回复他们的问题并进行批改。对于学生课后检测题的答题情况,教师也能及时反馈,对有问题的内容,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评委点评

本节课结合了本地学生特点,从查询自己的家乡入手,调动了学生主人翁意识,也调动了学生了解自我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策略上选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传统PPT课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更为生动的批注、展示、分类功能,使得教师的讲解更生动、更直观,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更为先进的是使用了区域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初中版),学生课前可以预习教师制作的视频、课件、习题和学生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材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音频等)及所给的教学资源,并在讨论区中发帖质疑、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听讲的时候就更专心、更有针对性,增强了其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把疑问说出来,也有利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相长。

最后,在达标检测环节,教师通过回复课前预习环节讨论区中的疑问,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试题检测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果情况。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了网络平台的网页资源、问题讨论区、调查投票、在线测试等功能,极大地实现了信息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整个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接近了时下正在推广的“翻转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为了推动信息化课堂的深度融合,建议该课还需继续做以下努力:1建立课前自学任务单,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各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分层表述,并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2认真结合学习目标设计好自学之后的前测试题,使其与学习目标内容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能高效甄别学生课前自学程度的差异性,为课内的内化、提升教学品质打下基础;3达标检测环节中的试题检测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是后测,也是总结性评价,其试题也要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性,既展示试题命制的准确性,又有实时在线的统计反馈功能,以方便教师及时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到位,遗憾在哪里,要如何补救。

7.能不忆江南 篇七

如果用人来比方,她应当是一位清秀的女子,安静地坐在一艘窄窄的乌篷船上,轻轻地吟诵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她绝非美得令人惊艳,却能让你觉出杜牧笔下那位娉娉袅袅、豆蔻梢头的少女的灵动与清新。她会让你一路沉醉,沉醉在那个特定的、只属于江南的境域。她曾经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之后又仿若一位迟暮的美人渐渐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唯有那些瑰丽的诗句可以证明那段曾经的风流繁盛。

今夏,我带着无限的憧憬去了历代文人墨客口中笔下盛赞的江南。自然,我没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江南”的奢望,也没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艳遇,更没有“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恍然。当一切风流繁华被雨打风吹去,我初次踏上了这片曾经让无数的才子佳人流连忘返的土地,在满眼的白墙黑瓦、渌水微荡间,已经很难再嗅到它昔日绮丽与凄迷的气息,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座精致的石拱桥,它们依然安静地伫立在江南密布的沟河港汊之上,伫立在逝者如斯的时间河流之上。它们犹如一个个忠于职守的守护神护卫着江南的山水田园——纵然沧海桑田,纵然孤独寂寞。我想,它们才是江南的灵魂。

画家陈逸飞用一幅画让周庄走向了世界,也让江南的桥有机会在各种颜色的眸子下展示出它们无尽的魅力。江南的桥,它的美不在于四通八达,不在于雄伟壮硕,它呈现出的是一种精致的美。它沿袭了乌篷船、黑瓦白墙的一贯的简朴与典雅。从任何一个角度看,江南都像是一幅没有边框的画——房屋在渌水中的倒影一直向你视力所不及的远方延伸,远处小如墨点的乌篷船不紧不慢地划来,甚至你可以想象到江南女子的吴侬软语渐行渐近。小桥、流水、人家,石桥……怎不令人荡魄销魂!

江南的每一座桥都有着令人敬畏的资本,每一座简朴的石拱桥都承载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岁月如水一般冲刷尽琐屑的过往,那青色的石板在亿万次的抚摩和踩踏下变得光滑润洁。偶遇一座刻字的石桥,都不禁让我浮想聯翩:这又是哪一位墨客在此留下的感叹?可是石桥上见不到任何文人的名字,唯有典雅光洁的桥身亭亭玉立,怀抱着一湾清水。水与桥相伴相依,相濡以沫,直到永远。

伫立桥前,我陷入了遐思。其实,我们真正顾念的并不是我们所见的,而是我们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都是暂时的,哪怕它历经千年也终归消弭,所不见的才是永恒。

能不忆江南?

【王淦生老师点评】作者以清新、诗意的文笔,抒写了自己游历江南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江南的独特的感受。江南,在很多人的笔下和心里,已经不只是一块具体的区域,而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种寄托。在本文中,作者借江南的桥,展示出了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有无尽的赞美,有一丝丝感伤,更多的则是一种倾慕与向往。无论我们的经济如何发展,我们的社会如何变迁,请留住江南这特有的美吧,别让它仅仅成为一种记忆!

(编辑/杨逸)

8.诗歌《忆江南》教学反思 篇八

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记得原来看过一个名师在介绍自己成功经验时曾经说过,课堂上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手势都是自己在家里就训练过无数次的,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舞姿一样,当时看的时候我还大相信,觉得太夸张了。以前同事也有说过自己上课的时候语言和姿态需要改进,自己却从来没有在意过。这两次课,仔细揣摩自己上课时的言语,才觉得说出的话与当时的表情是那么的不自然。有那么几句刚说完就觉得特别的别扭。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不知所措后自己敷衍而过。教学形态暂且不提,语言缺少美感、贫乏、生硬是我对自己言语的评价。这些表现跟当时紧张情绪有些关系,但我想它在很大程度还是反映了自己平时上课的一种状态。《忆江南》这节课中设计了三个大板块,分别是“赏江南、唱江南己沉浸在如诗的美景,通过准确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借助优美的形态语言把美展、舞江南。”这三个环节对教师的形态或言语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要把自示给学生,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带进了一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江南。上完了同样内容的两节课,我突然之间相信了,相信一个满意的表情和手势是需要训练的,是可以训练出来的。看来我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不断的改进自己在言语与形态这些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在每一堂音乐课中,我们的每一个不经意对学生来说都是经意的。灵性的顿悟,思维的流转……课堂上我们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在碰撞。在摩擦时,每一次不足,并形成新的起点;每一次磨练,开启课堂成功之门。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锻炼、反思、总结,教学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9.忆江南精品课教学设计 篇九

1、初步认识词这种题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根据此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一)、创设情境、解题入情

1、师: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进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板书:江南

2、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板书:白居易)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他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又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

3、师范读。(课件出示词)齐读。

4、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

(忆,是回忆,怀念。忆江南,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

5、简介词:“忆江南”是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词有不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你还知道其他的词牌名吗?(渔歌子、水调歌头、长相思、西江月)

设计理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介绍江南美景,教师深情范读,使学生心中激荡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1、学习词先要读通顺。自己读两三遍。指名读。

生1读。师:读得不错,不过最后一句,其实有一个字是变调的。(正音“不”)

生2读词。师:声音好听,字正腔圆。

师:词是有节奏的,不但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自己读读试试,通过你们的停顿,让我听出分这首词有几个部分。生1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在“风景旧曾谙”和“绿如蓝”这里停了两次。

为什么在这里停?

生1:因为这两句是讲„„(老师概括:忆)师:三四句也可用一个字概括(引导说出:景)

师:老师把句子中的停顿分了一下,我们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生齐读。

2、刚才我们反复读了这首词,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停顿。这还不够,还要读懂它。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首词,借助注释理解内容。师巡视:借助参考书读书是一种好办法,但要先自己读,不懂才看书。

3、交流——生:江南好,这里的风景我很熟悉。(师:哪个字说熟悉)谙。太阳出来的时候花比火红,春天来的时候江水绿得像蓝(蓝是颜色吗?)搞错了,是一种植物。(再说一次,自己纠正:蓝草)这么好的景色,怎么能不忆江南?

4、看来你们都读懂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试试。

设计理念:初读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础。本首词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因此要知道学生读准节奏,并感知词的大意,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生:这个“好”是赞美江南的美景。师: 那就换个字,江南“美”,不更好吗?

生:我觉得一个“好”字说明江南不只是景美,还有很多的好。生:一个“好”说明江南各方面都很“棒”,诗人非常喜欢江南。师:这就是经典诗文用字的精妙。“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生:“谙”是熟悉的意思。“旧曾谙”的意思是过去很熟悉。师: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所以诗人才这样怀念。

2、再次朗读品味这两句。

3、品读3、4句

(1)、在这么多的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课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自读这两句,说说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那些颜色?(3)、这两句诗可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呀!这句的描写“好”在哪?(这句用火焰与江边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得很纯净,很美。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4)、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请同学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江边一簇簇的红花鲜艳如火。

生:我仿佛站在江边,那儿盛开着大片大片的红花,太阳出来了,朝霞满天,映照得花儿更加红艳,那红花光彩夺目,胜过燃烧的火,那一江水,碧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晶莹剔透。师: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孩子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师:春天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孩子读——春来江水绿如蓝。(5)、江南如此之好——(指大屏幕)生:能不忆江南?(突出“能不”)生:能不忆江南?(轻声、深情地)

师:读了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生: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江南非常地怀念。生: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以“好”字为接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情感。重点抓3、4句,引导学生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结合资料、深入悟情

1、师:诗人通过反问突出了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板书:景)

2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白居易在年轻时就喜欢游江南,苏杭是江南名城,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做官几年,在那里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要回到洛阳,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民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师:你就是诗人白居易,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读——

生:能不忆江南?(深情地)师:诗人忆什么?

生:诗人忘不掉的是江南的人。

师: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生读)

3、教师引读: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白居易申请地回忆着-------

江南好,那儿还凝聚着一帮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

4、小结: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这绿如蓝的江水,藏着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

5、哪位同学能背下来?所有会背的同学站起来面朝听课的老师们,把这词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生全体起立,背诵)设计意图:“情到深处方知浓”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学生对这首词会有更的体会,能进一步体会诗人仪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可以当作业)

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0.江南食蟹忆旧闻 篇十

旧时上海,每到秋季家家吃蟹,人人吃蟹,大街小巷、石库门老弄堂里常常听到卖大闸蟹的小贩叫卖声:“阿要吃大闸蟹?”网上流传一张老照片,一个平民小孩坐在小板凳上吃一大堆每只250克以上的大闸蟹,旁边一个煮蟹的锅子,一碗醋,有人在照片上注明:“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的穷人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我看这是搞笑的后加款,老上海的大米肯定要比大闸蟹便宜多了,也说明民国年间吃大闸蟹是平常事。而且当时的大闸蟹都是野生的,味道要比现在养殖的蟹好吃多了。不过,话要说回来,小桌上这堆大闸蟹是死蟹活蟹当然也无从考证了。

其实,老上海人吃的昆山阳澄湖大闸蟹在清代是用船从苏州河运来,数量不多,也有许多从苏州太湖运来的大闸蟹。民国初期,沪宁铁路开通,每天运到上海的蟹有千余斤。旧时,上海老吃客门槛精,吃蟹要挑西阳澄湖的大闸蟹,250克重的最佳,蟹肚雪白,蟹脚金黄,脚毛偏红,蟹肉鲜而结实。据昆山人赵绵行先生说,鉴别是否西阳澄湖蟹的窍门是:把蟹放在玻璃台板上,八只蟹爪横行时,蟹肚悬空不着玻璃者为最佳,这是因为西阳澄湖产的蟹自然条件好,水质清,水草营养物质更丰富,湖蟹长得更健壮的缘故。另一昆山人周刚说,所谓西阳澄湖地点在昆山正仪镇以北1公里处有座小土山名“绰墩山”,绰山之西是阳澄湖(昆山人称“西湖”),绰山之东是傀儡湖(昆山人称“东湖”)。每年霜降后的大闸蟹最肥美。1967年我到乡下玩,夜里看见有人捕蟹,当年11月份,黑夜中,寒风里,一盏盏捉蟹的煤油灯笼在河边摇晃,神神秘秘,竹篱笆(蟹簖)拦住蟹的去路,蟹看见灯火会爬上蟹簖,捉蟹人聚精会神地关注着河面动静,用网一兜就抓住了,都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大闸蟹。农人说一个晚上可以抓几十斤。传说,吴越忠恕王宴请陶榖,宴席上拿出十几种螃蟹,从大闸蟹到最小的蟛蜞。陶榖笑着说:“真是一蟹不如一蟹呀!”这是一件最有趣的吃蟹旧事。

记得1968年“文革”时,我住在淮海中路外婆家,深秋某日,弄堂里有辆巨鹿路菜场的黄鱼车,铁丝笼里装满清水大闸蟹,500克卖几角钱,卖蟹的阿姨叫哑了嗓子也无人问津。外婆买了十几只,教我们几个小囡如何吃蟹。当年的野生大闸蟹,味道真不错呀!外婆讲,用蟹做汤、油煎、炖肉、面拖都会破坏螃蟹的原汁原味,上海人食蟹最宜整只蒸熟吃,趁热剥开一只吃一只,掰下一条脚吃一条脚,熟蟹最好不要隔夜吃,这样食蟹,蟹肉、蟹黄、蟹膏刚出蟹壳就进入食客的肚子,蟹的真气和蟹的滋味圆圆满满地被人充分享受了。她对我说:“你娘舅从小就喜欢吃昆山大闸蟹,一顿吃五六只超过250克的大蟹。”现在我娘舅已是93岁高龄,精神矍铄,大约每分钟可以讲61句话,走路飞快,连我也赶不上他,每天可以走5公里路,大概是野生阳澄湖大闸蟹吃多了的缘故。

张大千的画闻名海内外,他烹制的美食也是一流。某日大千先生请刻印大家陈巨来吃饭,席间上来一只大砂锅,内有青鱼二尾,大千说是他的新发明,用好的青鱼一二尾,加醉蟹四只,冬笋、春笋均可,三味精炖若干时间。不过当年陈巨来告诉我这件美食旧事时,凑近我耳朵上轻轻说:“大千制作这款青鱼炖醉蟹时有个秘诀,要用野生的吴江太湖大闸蟹和青鱼,其他地方的鱼蟹制作出来味道差矣!”

11.江南小城镇中心设计探索 篇十一

1 整体布局尊重自然环境,考虑城镇整体发展方向

对城镇新中心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镇的自然环境特色,从江南小城镇传统中心吸取与自然融合的设计手法。小城镇新中心的城市设计一般是在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要以原有规划的研究成果(包括城市化水平等区域环境资料、经济环境、土地使用及各种自然人文环境的信息数据)为出发点,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形成新中心设计的基本方向,并在此方向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整体布局设计。

具体来说,江南小城镇中心的布局形态大致可分为十字形、一字形、枝状形和核心形4种。当然,具体的形态选择也要从上述提及的自然条件的整体性出发,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模式、地方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

2 街区组织小尺度化、功能混合

2.1 小尺度街区

小尺度的街区单元模式有利于在多种类型的设施和活动场所之间建立一个紧密有效的空间组织架构,使集中在中心的各种元素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更有效地体现城镇中心效应特征,有利于复合功能的城镇中心的形成。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力能力超过130 m~140 m就无法分辨其他人的轮廓、衣服、性别等,因此许多城市街区中通常以此作为街与街之间的距离。江南小城镇肌理细致均匀,街巷之间的距离或是一进或是若干进,并没有十分固定的距离。但总的来说街巷之间距离较小,是一种低层高密度的充满活力和生活情趣的街区模式。在确定某个江南小城镇新中心的街区尺度时,要将人们的感知能力,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结合考虑,并且参考江南小城镇传统街区大小。依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一般认为小城镇新中心适宜的街区尺度在70 m~150 m之间较为恰当。

2.2 功能混合

在传统的江南小城镇中心街巷中,各种场所是混合布置的,并不像现在的大城市形成明确的分区。这是一种适合于城镇尺度的功能设置模式。民宅、茶馆、店铺、酒肆、戏台、私塾散布于主要街巷,人来人往,互通有无,充满了活力和人情味。F·吉伯德在他的《市镇设计》一书中表明了混合布局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既可以减少居住与就业之间的交通量,也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丰富街区的社会结构。因此,街区土地的混合利用是创造丰富的城镇中心空间,提升城市中心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方法。

3 交通系统格网化、分离式、引入水系特色

江南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致使建筑物大多遵循南北方向的定位法则。格网化的交通组织能较好的契合这种地域与建筑布局的特征。由于交通方式的改变,建筑体量的扩大等影响,在建设新的小城镇中心时这种格网化的布局不能照搬传统中心的街区形态和尺度,而应该针对现代建筑和空间尺度的要求进行整体的控制及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避免过境交通穿过中心地块,以减轻中心的交通压力,但也要保证新中心与旧城便捷的联系。针对新中心内部需要注重的是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组织模式,从目前情况看,采用平面分离式的交通体系,使人、车分开,比较有利于购物环境的舒适性和方便性的结合。机动车停车设计要考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采用比较隐蔽的停车,与道路或建筑相结合的方式。

以步行为主的街巷作为江南小城镇的特色要素是今天新中心建设学习的典范,是组织新中心空间的重要元素。小城镇的规模容量也决定了步行交通系统可以成为新中心的主要交通。

在以舟楫为传统交通工具的江南小城镇,其建设新中心的基地上仍然是具备这样优越的水系交通条件的。对于水系交通的合理开发,不仅可以体现江南小城镇的传统特色,也是对地面交通方式一定程度上的缓解。有条件的小城镇新中心,可将船行引入交通系统。如条件允许不仅在新中心内部,而且将整个城镇水系相连,形成完整的特色交通体系,作为陆路交通的有效补充,也能增加新的旅游特色。

4 公共空间形式多样

江南小城镇中心具有丰富的公共空间类型,例如桥头、码头、水埠,甚至传统街巷的开阔处都可以作为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小城镇中心的城市设计中,仍需要着力发掘这类空间的意义。在各种形式的公共空间中,对于广场空间与街道空间的尺度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在江南传统小镇中,街道不仅具有交通功能,也是传统中心重要的公共空间组成要素。小城镇新中心的街道设计可以从对街道尺度的控制出发来考虑。传统小城镇中心街道空间的比例、尺度具有极强的亲切感和生气感,但一般均在6 m以下,这种街道尺度在城镇中心的发展中与容量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对街道空间高宽比的分析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传统江南小镇的街道空间一般采用高宽比不小于1的情况。目前小城镇新中心的建筑一般不高,大致在7层以下,因此,生活性街道的宽度可以采用10 m~20 m较为适宜,既不觉拥挤又有亲密感。

另外,江南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及其影响区域也构成了公共空间的另一种类型。常见的公园、绿地、树木、水面等以其优美、舒展、娴静的绿色意象而成为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5 建筑意向性设计

在小城镇新中心的城市设计中,不仅要组织好整体的空间结构,对于建筑形体组合及控制也要进行相关的展开设计。首先,对于新中心整体的建筑形态需要提出竖向形态方面的设想。其次,在设计中需要对一些标志性建筑在功能性质、位置形态和造型特征等方面提出建议。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对建筑的设计都偏重于准则研究,一般通过意向设计来表达,提供新中心建筑群体在三维向量上的图解式控制,提供整个新中心设计思想在建筑层面的表现,而不是最终的详细的单体建筑设计。

6 成果的导则化表达

进行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是城市设计成果表达的重要手段。在小城镇新中心城市设计中,总体准则要求控制以下几个方面:地块划分、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建筑推线控制、道路交通控制、景观控制、开放空间、建筑设计、城市小品、城市加剧、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分地块准则则是在总体准则的指导下按地块拟定的细则,就每个地块的内容,按总体准则设定的各方面要求,进行规范和说明,分地块准则必须严格按总体准则的要求编制,在三维各向做出刚性或弹性的制约标准,并提供拟议的体量和形式参考图则。

7 管理与实施

江南地区小城镇开展新中心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小城镇居民提供新的理想的公共生活空间,促进小城镇经济和政治文化生活的发展。如果说设计是为达成这一目标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与实施就是一个持续优化配置的过程。

目前江南小城镇中心建设实施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机构。而实施的良好模式应当更多地发挥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政府应主要起控制引导作用,避免直接投资。城市设计实施是实施主体间平衡决策的结果。因此,实施中应体现合理合法、高效率和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排除一切非常规的干扰,要按市场机制灵活调控建设速度,加强市场信息的监测、反馈和反应能力。

摘要:结合江南小城镇新中心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整体布局、街区组织、交通组织、公共空间、建筑设计以及成果表达与实施等方面对新中心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城镇,新中心,城市设计

参考文献

[1]齐康,段进.江南水乡一个点——乡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F.吉伯德.市镇设计[M].程里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肖敦余,胡德瑞.小城镇规划与景观构成[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李泽民.城镇道路广场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2.《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十二

关键词:江南古镇,文化景观,景观空间格局

一、研究背景

江南古镇主要在江苏南部苏扬地区和浙江北部杭嘉平原、浙东地区, 气候温和湿润, 依山傍水, 是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并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系的人类宜居集聚地。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与变化, 其房屋民居、商铺建筑、周围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习俗进化而成的江南独有的文化景观格局。

二、江南古镇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特点

江南古镇地处河汊纵横华东平原地区, 建筑群依水布局、以桥梁连接沿河民屋。素有“春秋的水, 唐朝的镇, 明清的建筑, 现代的人”这一说法, 古镇多于唐朝初建形成, 明清随着商业的发达与水运交通的便利的发展形成特色并保留至今, 是进化而成的文化景观。而从景观空间格局来说, 江南古镇的大多是外湖环列。古镇中河港纵横, 水网密布, 民居依水而建, 因河成街, 因水成路, 整个空间而言就是河、水、建筑相融为一体江南特色。

乌镇是典型的“十”字型空间分布格局, 镇中分东栅区、西栅区两个部分。东有东栅河、西有西栅河, 南北流向的市河穿镇而过, 分别与东、西栅河相连, 形成“十”字结构。周庄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四面环水。北有急水港、白蚬湖, 南有南湖、淀山湖, 南北市河、后巷河、东漾河、中视河四条井字河型河道构成古镇腹地, 从而构成“井”字形方镇。甪直、同里古镇均是属于网状型分布的:甪直整个古镇被各个方向的河流分割开来, 形成网状一块块的集聚地;而同里镇中十五条河流把古镇分割成许多小岛, 四十九座桥梁又把古镇连为一体, 镇内街巷交错, 形成网状型分布城镇。各个古镇中尽管各个空间格局构成不同, 但是各个构成区间都是家家相连, 户户相望, 民居建筑与水、街道紧密相连, 从而使得江南的古镇整个的空间显得规整有序。

三、原因

江南古镇的文化景观空间格局,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下的产物, 是人类在大自然提供的地理条件上, 最大化的因地制宜改造而成, 使其发展至今形成独有的江南古镇格局。此外还具有历史文化因素:渊源长久的江南文化底蕴是推动江南古镇空间格局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 早在几千年前江南就有了人类居住, 而后不断发展进步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如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吴越文化等, 不同的文化交融形成并丰富了独有的江南风味。自然地理因素:地处平原,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气候适宜。人为因素:人们利用了地理条件, 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 把房屋民居、街道小巷就建在河流边上, 人为的顺其自然的发展。

四、影响

(一) 对江南古镇自身的影响

江南古镇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的设计与研究是其自身保护与规划的重要基础, 对于今后的江南古镇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了解了江南古镇自身的文化景观空间格局, 才能有更好的规划发展江南古镇文化, 从而带动江南古镇的经济发展。在空间规划上我们可在现有的空间格局结构上发展延续下来, 扩大古镇覆盖面积, 增加旅游面积, 带动旅游经济的积极发展。

比如“十”字型空间格局分布的乌镇, 我们可以在“十”字格局的基础上, 围绕东南西北全面开发出来, 利用原有的民居建筑, 规划出新概念的文化景观空间格局, 在原有的空间格局上提出新的概念, 设计研究出新的符合江南古镇特色的新的文化景观。还有“井”字型空间格局分布的周庄, 在相互交错围绕的街巷、民居中我们可以围绕中心四方层层环绕, 扩大古镇的区域面积, 在不影响原有的格局之下增加特色江南小景观, 扩建民居商铺等。围绕着古镇中心扩大古镇规模, 发展创新并以古镇为元素设计研究出新的古镇小景, 使扩建出的古镇既符合江南古镇风味, 也不至于和原有的古镇文化景观格局太过相似、呆板, 让新的古镇规划既有新意也不失江南古镇的格调。

(二) 对江南古镇周边区域新农村发展的规划借鉴

江南古镇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的设计与研究对江南水乡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从宏观出发, 整体性的规划江南古镇周边的新农村, 依据独有的江南古镇的风味, 建设出新的农村风貌。比如网状型空间格局分布的甪直、同里古镇, 我们就可以统一规划周边区域, 依水扩建, 统一规划, 让建筑风格、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等都能够有整体性, 乱中有序的构筑江南水乡, 让江南古镇的发展更加具有整体性。

尽管大的方向上要有统一要有整体, 但是也不能一味照搬, 在对江南古镇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的设计研究中, 创新发展新的文化景观小品, 以江南古镇为元素, 可设计研究出符合江南风味的新的景观元素, 建筑格局。如枝干分散型空间格局的西塘等, 可以西塘空间格局为元素, 参考西塘的平面图等, 设计出新的景观座椅, 路边垃圾桶等。让新农村的规划具有整体性、统一性, 同时也不至于雷同照搬没了江南的独特趣味。

(三) 对古镇旅游区的影响

我国有很多古镇, 江南古镇只是其中一种, 还有闽粤古村落、徽派山地古城、长城南麓古村、湘黔鄂边地古村落、藏区古镇等。对于江南古镇的文化景观的设计研究我们可以以小见大, 从江南古镇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重要价值, 发现并去探究我国的各地古镇, 归纳并总结出我国古镇的文化景观以及景观空间格局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从而让我国的古镇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 更具中国特色。

以江南古镇为例, 鼓励挖掘出更多的古村落遗址, 发现更多遗落的历史文明。发扬并传承创新出更多更优秀的古镇文明, 探索其文化景观, 深究其景观空间格局, 让历史上的古镇古村落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为世界古镇文化丰富多彩。对今后人类聚居地的规划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同时也是极其可贵值得珍惜的历史遗址, 是属于世界的难得保留下来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南古镇的文化景观空间格局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长久性的特点,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值得我们珍惜并借鉴其景观空间组成的方式, 在未来的江南古镇以及江南古镇周边区域的的发展中, 我们应该在原有的依水而建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景观空间格局, 让江南古镇及其周边区域新农村的规划发展的更加丰富具有新意。

总而言之, 江南古镇式的空间格局是值得我们深究并加以利用, 希冀在今后的景观规划建设中可被借鉴和扩散。不仅可让江南古镇周边的环境显得更加整体, 还可把江南文化推广扩散开来, 带动古镇周边区域的发展, 甚至带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古镇古村落的开发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陈琳.周甜甜.江南古镇文化景观空间格局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 2014.03.

[3]李和平.肖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J].中国园林, 2009 (02) :90-94.

[4]阮仪三.江南六镇[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5.P1-152.

[5]张毅.周甜甜.浅谈西塘景观格局[J]建筑与设备, 2013 (1) :P30-32.

13.忆江南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三

桑秀仙

一、教  学  目  的

1、知   识:背诵这首词;理解词的意境。

2、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词。

5、目标难点:理解词的意境。

二、教    学    过    程

(一)查上首词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忆江南》,词牌名。《词谱》卷一《忆江南》:“按唐段安节《乐府寻录》,此乃李德裕为谢秋娘作,故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更今名。又名《江南好》《梦江南》《望江南》。

在现存七十余首温庭筠的词作中,这首《忆江南》是较为优秀的篇章。写思妇的离愁别恨,形象鲜明行动,情致幽远,格调清新,含蓄深厚。

开篇写少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点明这个女子从早晨起独自登上了可以望到江面高楼。“梳洗罢”,既可看出是早晨,又说明她为了迎接心上人而精心打扮梳洗一番。一个“独”字点出思妇的`形单影狐,一个“倚”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表明思妇虽然望眼欲穿,但始终没有盼到心上人回来。“过尽千帆”,可见等待时间之长,写出思妇直盯着江面,数着一只又一只船过去了,焦虑之情跃然纸上;“皆不是”,强调过往船只虽多,但始终不风心上人的归帆,思妇的失望、惆怅、凄苦之情尽在不言中了。

“斜晖脉脉水悠悠”,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离愁,是以景衬情的佳句。“斜晖”,偏西的阳光。指出时间已是傍晚,突出思妇遥望时间之长。“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写夕阳也多情,暗示思妇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水悠悠”,描写了当时只见水流不见归帆的景象用无尽无休的悠悠江水作比,寄托了思妇不见心上人归的怅惘之情,语短而情深。

“肠断白O洲”,借助江中的白O作烘托,将思妇愁肠欲断的苦情倾吐出来。“白O洲”,生满O草的水边沙洲。在古诗词中常用以指代分手的地方。这位思妇本已一再失望,偏又看见当初与心上人分手的地方,这就更加使她极度伤心,柔断寸肠。

小结:温词工于造语,而这首词却不事雕饰,全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含蓄,耐人寻味。

(五)背诵次词。

14.《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十四

2008年,HP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即忆阻器,它在关掉电源后,仍能记忆通过的电荷。这意味着,如果突然停机,然后重新启动,用户关机之前打开的所有应用程序和文件仍在屏幕上[1,2,3]。目前,忆阻器这种用途还不能被任何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电路组合所复制。

传统的忆阻器模型不能很好地与HP实验室提出的忆阻器物理模型中忆阻器的阻值变化特点相符。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忆阻器模型,并基于该改进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忆阻器的高通滤波器电路。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1 忆阻器基本特性

从电路变量关系完整性角度定义了增量忆阻M(Q)来描述磁通量Φ、电荷量Q间的这一关系:

Μ(Q)=dΦ/dQ(1)

满足式(1)的电路元件被称为忆阻器。

同时,由dΦ=Udt,dQ=Idt可得

Μ(Q)=U/Ι(2)

因此,增量忆阻具有与电阻相同的量纲。由式(1)可知,忆阻器在某一时刻t0的忆阻阻值决定于通过它的电流从t=-∞到t=t0的时间积分,从而呈现出电阻的时间记忆特性。当Φ-Q关系曲线为直线时,相应地,M(Q)=R,忆阻器呈线性非时变电阻。

也可定义如下的一个方程组来描述忆阻器:

{U(t)=R(w,Ι,t)Ι(t)dw/dt=f(w,Ι,t)(3)

式中:U(t)为忆阻器两端的电压;I(t)为通过忆阻器两端的电流;w为忆阻器的状态变量;R为一个标量,叫做忆阻抗。

根据式(1)—式(3),HP实验室提出了一种二端电子器件的边界漂移模型,图1为忆阻器物理模型。填充在模型两端的金属Pt电极之间的是由金属氧化物TiO2和TiO2-x混合而成的纳米半导体材料,假设该半导体材料的薄膜厚度为D。在该模型中,混合的半导体材料薄膜包含2个部分:一部分主要由TiO2-x材料组成,该材料内部包含大量的氧空穴,导电性很高,这一含有较高氧空穴的区域被定义为掺杂区,其阻值很小;另一部分主要由半导体材料TiO2组成,由于不含氧空穴,因而被定义为非掺杂区,具有很高的阻抗。w为状态变量,表示掺杂区的长度,其范围为[0,D]。当给忆阻器施加了一个外部偏置电压时,掺杂区和非掺杂区的边界会随着带电杂质的漂移而移动[2]。当w/D=1时,整个器件均为掺杂区,设此时忆阻器的阻值为Ron,即Ron为忆阻器阻值的极小值;当w/D=0时,整个器件均为非掺杂区,设此时忆阻器的阻值为Roff,即Roff为忆阻器阻值的极大值。通过w/D变化可以反映出忆阻器阻值的变化.

2 忆阻器的改进模型及仿真

根据对忆阻器基本特性的分析,本文认为:存在某一阈值电压UT,当忆阻器两端的电压超过UT时,忆阻器的阻值呈非线性变化,此时忆阻器处于“激活”状态;当忆阻器两端的电压低于UT时,忆阻器的阻值变化很小或者基本不变,此时忆阻器处于“未激活”状态[4]。因此,可以建立一种带有阈值电压的忆阻器模型来模拟忆阻器的“激活”特性。

由于忆阻器阻值的变化率与杂质迁移速率成正比,当忆阻器两端的电压较低,忆阻器的阻值变化率呈指数减缓,由此可见,杂质的迁移速率与忆阻器两端的电压有关。

为了便于计算和建模,将杂质迁移速率简化为

μv=δ(|UΜ|-UΤ)μ(4)

式中:

δ(j)={1,j00,j<0

;UM为施加在忆阻器两端的电压;μ为极限速率。

掺杂区和非掺杂区边界的漂移速率为

dxdt=kΙ(t)f(x)(5)

式中:x为掺杂物分布率;k=RonμvD2;f(x)为窗函数(用于表征当x接近0或者1时忆阻器内部杂质的非线性迁移情况,该窗函数可以较好模拟HP实验室发现的忆阻器内部杂质的非线性漂移现象)。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忆阻器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主要由比较器和带反馈的积分器组成。

在该仿真模型两端施加正弦电压激励UM=Uosin (2πω0t)时,其电流的响应曲线如图3(a)所示。当ω0=1 Hz时,忆阻器的I-U曲线为一条滞回曲线,当ω0=10 Hz时,忆阻器的I-U曲线近似为一条直线,如图3(c)所示。忆阻器阻值的变化情况如图3(b)所示,对比图3(a)可知,当电压|UM|<1 V时,忆阻器的阻值RM不变;当|UM|>1 V时,RM开始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带阈值电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忆阻器的“激活”现象,并且与HP实验室的物理模型相符[5]。

3 基于改进忆阻器的高通滤波器设计及仿真

RC高通滤波器电路如图4所示,与RC低通滤波器电路在电路结构上存在对偶关系,其中Ui为输入信号,Uo为输出信号。

由Kirchhoff电压定律和Laplace定律可知

Uo(s)=RΙ(s)(6)

式中:I(s)为环路电流,I(s)=sCUC(s)=sC(Ui-Uo)。

则滤波电路的输出增益为

AΗ(s)=Uo(s)Ui(s)=sRC1+sRC=1-11+sRC(7)

由式(7)可知,RC高通滤波器电路的输出增益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电阻和电容的大小有关。在该电路中,由于电阻和电容不变,当频率减小时,电路的输出增益减小,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Uo受到明显的抑制,从而达到了选择高频信号的目的。

基于改进忆阻器的高通滤波器电路如图5所示。A1为理想运算放大器,RM1和RM2为忆阻器,RM1阻值控制电路和RM2阻值控制电路分别用于控制忆阻器RM1和RM2的阻值。该电路中的相关参数:忆阻器RM1和RM1的参数均为Ron=100 Ω,Roff=16 kΩ,D=10 nm,μv=10-14m2/(s·V),UT=1.2 V;电容C=0.001 μF;电阻Rc1=Rc2=10 Ω,R=100 Ω。

根据图4,图5可等效为如图6所示的RC电路,其中可变电容C(t)=(Rc2+RM2)C/R,可变电阻R(t)=Rc1+RM1+R

由截止频率fc=12πR(t)C(t)=R2π(Rc1+RΜ1+R)(Rc2+RΜ2)C可知,在t=0 s时,RM1和RM2的阻值均为9 kΩ,则C(t)=0.090 1 μF,R(t)=9.11 kΩ,此时高通滤波器电路的截止频率fc1=194.00 Hz。

在高通滤波器电路输入端施加正弦激励信号,该激励信号的幅值小于忆阻器的阈值电压。通过SPICE仿真得到该电路的幅频、相频响应曲线,如图7所示。

t=1.0 s时,RM1阻值控制电路和RM2阻值控制电路均输出如图8(a)所示的控制信号UC,持续时间为0.12 s,使得RM1和RM2的阻值为3.32 kΩ,如图8(b)所示。当2个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不相同时,忆阻器的阻值变化则不相同。当t=1.12 s时C(t)=0.033 3 μF,R(t)=3.43 kΩ,从而得到此时高通滤波器电路的截止频率fc2=1 394.16 Hz,如图7(a)所示。由此可见,利用上述高通滤波器电路可以很好地实现截止频率的调节。

4 结语

根据忆阻器的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忆阻器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设计了高通滤波器电路,通过改变忆阻器的阻值,可以实现滤波器截止频率的调节。SPICE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由于仿真实验中基于忆阻器的滤波器采用的是传统的一阶RC滤波器的电路结构,这一类型的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曲线衰减较慢。而高阶有源滤波电路的幅频响应曲线具有较快的衰减速率,因此,可以将忆阻器应用到高阶滤波电路中,从而提高基于忆阻器的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曲线的衰减速率。

参考文献

[1]田晓波.忆阻器电路特性与应用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2]PERSHIN Y V,VENTRA M D.Current-voltagecharacteristics of semiconductor/ferromagnet junctionsin the spin-blockade regime[J].Phys.Rev.B,2008,77(7):073301/1-073301/4.

[3]STRUKOV D B,SNIDER G S,STEWART D R,et al.The missing memristor found[J].Nature,2008,453(5):80-83.

[4]BIOLEK D,BIOLEK Z,BIOLKOVA V.PSPICEmodeling of meminductor[J].Analog IntegratedCircuit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11,66(1):129-137.

上一篇:车库出租下一篇:尊严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