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共11篇)
1.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 篇一
体育特长生最详细的自我评价
本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思想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学四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工作或生活上都本着“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鼓励自己勇往直前,不怕艰辛不怕困苦,向自己的成功彼岸迈进。特别在体育专业上具备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在田径、篮球、足球等方面更为突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曾三次代表班际篮球联赛,并取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代表系参加校篮球联赛、游泳比赛并获得第一名,第二名。此外我还积极参加篮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等各种裁判工作,并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本人把“教育”作为人生的目标,并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本人还热心于社会实践,曾多次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本人自尊自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很好的人际关系,对人老实,可胜任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我成功过,失败过,但每次跌倒我又顽强奋起,由于我相信它只是我前进路上的基石。展看新世纪,我布满信心,我将以满腔热情迎接挑战,充分展示一名跨世纪大学生的英姿,争做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当我将这几年的酸、甜、苦、辣浓缩在此网页时,我想了很多,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再一次涌上心头。我本是平凡人,却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得到了那么多人的教诲,鼓舞与帮助。因此,在进进社会之后,我始终会以一颗谦卑、热情而又执着的心来对待我的事业和我的朋友,始终以朴实的性格,实干的作风,豁达的态度,乐观的精神往诚诚恳恳地工作,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路!
大学四年生活,固然短暂,但我过得充实而快乐。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做好我自己,脚踏实地地往走好以后的人生路。
2.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 篇二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学习,发展策略
高中是体育特长生运动训练最辛苦的阶段, 而且文化课学习任务也非常重。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不仅是对其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也对其考入高等院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庆市綦江区近几年部分体育特长生就是因为文化分数没有达到体育特长生的录取分数线而落榜, 这种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失衡现象一直都是困扰体育考生、教练员以及班主任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
綦江区部分学校高中2010年与2011年体育特长学生。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与数据统计法。
三、文化学习现状
1. 高考现状
2. 文化学习现状
高中体育特长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意志薄弱, 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不好, 偏科现象严重等问题。
四、影响文化学习的原因分析
1. 教育、教学管理缺乏针对性
有的教师总是认为体育特长学生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能力差, 导致对其缺乏耐心的帮助与指导。学校管理层也没有较好的管理模式, 虽然学校成立了体育艺术班, 但是考评制度有不公平的地方。另外, 很多教练员为了追求学生的专业成绩, 加长其训练时间与运动量, 使学生训练后疲劳恢复期加长, 影响了其文化学习。
2. 监督、激励机制匮乏
学校缺乏体育特长生的系统性管理。教育系统没有将体育高考成绩纳入对学校的考评, 很多学校对外宣传加了体育生的高考录取人数。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监督与激励缺少, 严重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水平的发展策略
(1) 建立健全的体育特长学生的文化学习档案与体育专业档案, 对学生的成长作出正确的评价;将体育高考成绩纳入对学校、年级、教师的考评中, 正确评价学校的监督与管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2) 数学、英语两个学科应调整知识重心, 夯实学生的基础。高一与高二应自行命题考试, 高三结合高考命题考试, 使学生基础分得分提高。学校与年级应对这两个学科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3) 分层次进行针对性辅导, 做到因材施教, 让学生学有所获,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 不断强化进取思想,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改善学习氛围, 搞好小组建设, 充分发挥小组作用, 使班中不断形成学习竞争的良好局面。
(5) 教练员要不断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效率, 精化自己的训练手段、方法、内容, 不要用时间加汗水的训练方式, 避免无效训练, 使学生训练完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进入文化学习状态。
(6) 因比赛任务, 很多学生耽误了学习时间, 教师要给予这些学生补课, 将落下的文化知识补上。
3.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 篇三
关键词:社团活动;特长生;影响
G807.4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和学校不但重视学生成绩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扎实的课本知识,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活跃的思维方式,学生社团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社团中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中去,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培养,就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传递发扬。学生社团是学生在学校活动的乐土;是活跃校园文化的抓手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
一、体育社团活动扩大体育特长生学生知识面
许多学生、家长,甚至学校在应试教育主导下,只重视课本知识,学生们自上学以来,就是在不断地考试中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考什么学什么。中小学阶段开设的课程是最基础,最共性的。而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成长经历、遗传基因的不同,除了最基础、最共性的知识外,还需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社团活动就很好的帮助解决了这一问题。
社团活动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很积极地融入其中,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不会有厌学的情绪产生,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就可以积极的享用自己的文化大餐,汲取文化精髓,深刻领悟其中的真正含义,长期以往,加上种类繁多社团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的知识面得到扩大。
我校各班级的体育委员、学生会体育部成员都是体育社团的成员担任。他们利用在体育社团学到体育知识服务班级、服务同学。在开展社团活动前,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同学意外损伤,都是有体育教师处理。开展社团活动以来,体育社团的同学通过常见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培训,现在有同学发生小的意外损伤,体育社团的同学都会及时的处理。
二、社团活动有助于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发展
部分家长、学校都很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是否健康。许多学生们往往不乐意和教师、家长沟通,特别是学困生枯燥无味的校园学习生活和补课学习,无法让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和精神上的支持。校园社团活动,让原本对学校生活无趣的学生找学习的乐趣,心理上也得到了放松,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潜质选择社团活动,和同学们一起探究知识的深奥秘密,徜徉在自己的兴趣中,有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学生们也就找到了自信,增强了心理的承受能力。我校体育社团刚成立时,学困生比较多,学生在家里为学习和家长发生冲突。许多学生在心理上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参加体育社团后同学们除了身体的锻炼外,体育運动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也很有帮助。体育运动讲究“精神”,一方面培养孩子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很有帮助。另一方面,体育推崇“以礼始,以礼终” 尊重对手的精神,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特别是每年的社团展示,提高了学困生的自信心,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融洽了师生、同学间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质
每个学生都是非常有潜质的。不管聪明与否,并不能否认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可能是文化方面的,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现在也有家长不但重视孩子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也是非常重视孩子的特长发展,从上小学一年级,就会不断出现家长送孩子们去文化宫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有的是毛笔字,画画,有的是西洋乐器的学习,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但是,家长愿望不一定符合孩子发展潜质,再加上家庭条件和是其他原因,很多时候学生的特长并没有被完全的发掘出来。学生潜质在待开发状态,但潜质挖掘需要特定环境和载体,学生社团恰恰能提供开发学生潜质的人文环境,提供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质的载体,提供学生潜质开发契机。
学生社团自成立以来,很多学生都在社团的学习生活中又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学生知道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乐意学习的是什么,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能将其学习的最深入、最完整的是什么。
四、社团活动是学生潜质变为特长
学生社团是一群具有共同兴趣和追求的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互助的关系,而活动更是学生自由选择的、熟悉的事务,这对于唤醒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健身社团是基于锻炼身体,培养兴趣而组成的团体。学生不仅有学生兴趣、而且有一定技能或特长,同时社团打破年级的界限,具有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才,培养乐群互助的合作精神,社团内以大带小,以老带新,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学习者的潜质通过社团这个载体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在传帮带的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自身也得到发展,开展社团活动来有13名学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2014年六师年青少年运动会中获高中组篮球第一名、乒乓球团体第一名、高中组田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使有体育潜质学生成长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五、结语
学生社团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团不仅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现和发展,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积极对待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文化生活,使得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有效促进学校整体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乐群互助的合作精神。因此,在学校建立和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魏贤超.现代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2]王从严,张拥军,程为民,范金凤.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8,(5).和必要性。
4.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 篇四
我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天文地理、国内国际形势、音乐美术都会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我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高三毕业典礼上,我有幸成为演唱典礼结束曲――《毕业歌》的其中一员;在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我积极主动地加入其中;我喜欢写作,参加了由武汉市举办的中小学生书信大赛,并获得了贰等奖,一等奖;我也喜欢文学,参加了武汉市第十七届中学语文竞赛,并获得了高中组一等奖,在此收获了许多知识,同时也发觉自己的不足;我爱好科学探究,参加了武汉市中学生“科学探究大赛 ”,并获得了湖北省三等奖。
我热爱生活,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我享受着春花的美丽,秋月的温馨,夏雨的激情,冬雪的坚韧。我喜欢感受快乐,我希望把快乐传递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为强者欢呼,为弱者流泪,我相信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在班上有很好的同学缘不只是由于我的班长职务,更来自我单纯、直率、热情的性格。我会常常不厌其烦地给同学讲一道已经讲过多少遍的数学题,我会郑重其事地给同学公开我学习化学的最佳诀窍,我会在学习之余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里,一起去音乐会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
我是理科生,养成了行事条理分明的个性,亦是一个做事果断、有主见、有分寸的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其他方面,我都讲求最有效地行事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历次的期中、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大多领先,这些都源自我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我工作认真负责,被多次评为汉阳一中优秀班干部。
武大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假如我这次有幸进入武大,我将明确努力方向,能在大学汲取更多的知识,不仅是知识,更有献身祖国、为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的情操。在学术活跃的武大,我将努力参加一些团体、论坛和各种活动,锻炼我的能力,把自己磨砺成一个武大学生所具备的独特文化品位、非凡才能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5.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 篇五
大学生村官要挖掘特长服务农村
大学生村官用特长服务农村,首先要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有何特长?怎么样转化特长?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用特长服务农村,重在挖掘特长。
一是挖掘资源广的特长。这里的资源,指高校的先进技术,高校是知识、人才、科技、信息集中的地方,有的高校在农村基层组建了研发基地、技术孵化中心等,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寻求高校的帮助,来打通高校与农村基层之间的壁垒,通过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高校资源走进农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面貌的根本性改变。
二是挖掘政策优的特长。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资金、土地、帮办等方面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不少地方还通过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县乡干部等与大学生村官进行结对,从各个方面给以帮助,大学生村官要把握住这些优势,通过自身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三是挖掘培训多的特长。为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成功率,不少地方构建了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的快速通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问症”、“巡诊”等活动,还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菜单式”培训。大学生村官要利用培训的机会,把基层群众的难题带出去,把专家教授的新点子引回来,构筑专家教授与群众的桥梁纽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全文]
(江苏省涟水县委组织部 王新建)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三农”中应发挥“三字”优势
年轻,学历高,见识广,有梦想,自信心强,知识面宽,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特长。那么,作为服务“三农”的大学生村官,如何发挥和利用好这些优势呢?笔者认为,应做到“高、活、强”三字。
“高”:发挥文化水平高的优势,提升党员农民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要认真抓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上级有关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诸如农业种植、畜牧饲养、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实用科技知识,重点学习国家针对“三农”制定的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把学理论、学业务、学法规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创业能力。
“活”:发挥思维思想活的优势,理清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大学生村官要深入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真心诚意地体民情、察民意、访民生,了解群众的发展愿望和要求,与村组干
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查找本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剖析根源,切实找到阻碍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在地的县乡要求、结合本村的发展实情、结合广大群众的所思所盼确定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民主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总体规划,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合理、可行、准确、科学的行动指南。
“强”:发挥奋进精神强的优势,广袤农村铸就无悔青春。大学生村官有勃勃的生机和朝气,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烈,要发挥奋斗拼搏、奋勇前进、奋力赶超的精神,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积极向上级党委和政府反映群众的心声,争取项目扶持,争取在基础建设上有成效,产业发展上有新起点,群众脱贫致富上有新突破,在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中锻炼能力、磨炼意志、修炼个性、锤炼党性,在广袤农村积极作为、展现风采、实现人生价值,铸就光辉岁月。[全文]
(贵州省册亨县委组织部工作员、原大学生村官 赵一飞)
大学生村官力争“三好”建设新农村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干好农村工作,需要大学生村官们奉献青春和热血、发挥优势和特长,牢牢把握住新农村建设的脉搏,力争“三好”让农民得到实惠,村庄得到发展。
一是找准角色定位好。村官到村任职应视其为锻炼自己、展现才华、服务群众的一个岗位,切不可自封为“官”。置身这个岗位,就是要与村两委成员一道带领老百姓发展本地的经济,增加经济收入;就是要及时了解村情民意,化解各类矛盾,建设小康和谐之家;就是要积极开展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提高村民的文明素养;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从而服务好本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立足村情谋划好。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但具体到每个村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迅速了解村情,根据所在村的地理环境、区位特点、产业发展、风俗习惯等,提出初步工作设想,在广泛征求村两委成员及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切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既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也不能坐井观天,抱残守缺。
三是深入群众扎根好。密切联系群众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大学生村官要从心理上认知群众,从感情上贴近群众,从行动上服务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多为群众谋利益、解难题。同时,还要树立扎根基层、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坚守服务农村的真诚,饱含为民爱民的深情,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发挥特长,展现优势,义 2
无反顾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去。[全文]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委组织部 刘凯)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农村中大有作为
很多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时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事业,到了农村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一时间在工作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丧失了斗志。大学生村官如何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特长优势,找准工作结合点,使自己真正融入进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雁、领头羊?笔者认为可以从转变角色做起。
当好宣讲学习主力军。大学生村官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农村是其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不断出台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大学生村官可以根据各村实际,当好政策宣讲队的主力军,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短信、微博等多种载体,采取集中召开会议、入户个别辅导、发放宣传资料、公开个人电话号码等多种形式,努力达到“村村到、户户知、人人晓”,有效解决农村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党员群众知识学习不系统、参政议政不积极等难题。
当好创新发展生力军。农村的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大学生村官头脑灵活、眼界开阔,各地主管部门要鼓励他们深入农家、去站所、下企业、到学校,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农村一手村情,不断适应不同层次党员群众的特点,大胆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最终达到创新发展的目的。探索编写“菜单教材”。紧密结合各种惠农政策、理论实践、产业发展特点,深挖内涵,拓展外延,组织编写生动形象、通俗活泼的政策问答“小册子”、农业知识“明白纸”、发展致富“顺口溜”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发展的操作性。
当好文化娱乐领军人。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就在于年轻、活泼,有朝气、有文化。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文化资源比较匮乏,群众思想保守,往往缺乏文化精神生活。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开办“室外课堂”、开通“网上教室”“大学生村官告诉您”、“先进典型在身边”、“比学赶超大擂台”等专栏,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娱优势,迅速及时地让各类科学技术、政策措施直接进村入户,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年轻群众,编演文艺节目。把各项政策、措施编成小品、歌曲、三句半等农村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以文艺演出的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知识学习和文化生活。当好志愿服务先锋官。充分结合大学生村官各自特长,成立相应的志愿服务队,让他们更好地“接地气”服务群众、增长工作经验。如扶老助残服务队、科技医疗服务队、法律援助服务队、文艺宣传服务队、留守儿童教育服务队等志愿组织,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总之,一名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一定要饱含一份为基层、为农民奉献的热情,深入基层、3
走进群众,积极主动了解百姓疾苦,认认真真为百姓办实事,在服务群众中,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缩小感情上的差距,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实现自身价值,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增添精彩的一笔,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作用。[全文]
(云南省大关县委组织部 李梦楸 赵家印)
发挥优势服好务 三个方面要记牢
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人口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落后,信息资讯闭塞等已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大批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干事创业,结合其本身具备的优势,必将给这些问题带来实质性的转变。然而,大学生村官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特点,真正为百姓服好务给农村带来新发展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记牢以下三个方面:
客观冷静的自我认识,是正确发挥自身特点的前提。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农村工作纷繁复杂,作为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自身优势多在于理论知识、信息渠道和眼光视野,而缺点多在于不谙基层工作方法,不熟当地实际情况,理论与现实无法有效结合,如若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科学合理的目标规划,是有效发挥自身特点的指南。在现今的一些大学生村官中,有抱负、有理想、想一展宏图的大有人在,这固然值得称赞,但是,没有目标这盏行动的导航灯,就会被埋入杂乱冗积的工作中,觉得做了很多事情却看不到效果。大海行船,必有航标,人生也是如此,在工作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往往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变得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何谈有效发挥自身特点?
持之以恒的干事态度,是成功发挥自身特点的关键。爱因斯坦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对于到农村一线开展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更是如此。农村受到当地历史条件、民俗特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影响,做任何事都是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发展,本就是一个长期的困难的过程,这一点特别是在一些本身条件比较艰苦、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或者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矛盾纠纷复杂的地区尤为明显。因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坚定信念,切不能遇到问题就逃避放弃,只有持之以恒,方能发挥优势,干成一番事业。[全文]
(重庆市巴南区一品街道金田村党总支部书记助理 谢勋)
大学生村官“三找”促特长变专长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农村实践中,要善于发挥懂理论、眼界宽、视野广、信息灵等优势和特长,以“三找”为向导,让特长变专长,助农民得实惠,促村庄得发展。
找工作结点。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大学生村官初入农村,方方面面较为陌生,需要及时摸排农村基本情况,找到工作切入点,找准与自身特长相契合的工作结点,确实打破“入村难”的“僵局”。一方面,积极主动与村组干部交流,及时了解村组干部眼中的“农村现状”;另一方面,扑下身子走组窜户,掌握新情况,查找新问题,知民情,晓民意。做到服务不盲目,胸中有成竹。
找工作方法。有句哲言说:“劈材不照纹,累死劈材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找对工作方法。只有对症下良药,才能保证自身特长有用武之地;只有科学服务“三农”,变思维禁锢为大胆尝试,变裹足不前为阔步前进,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服务功能。
找服务对象。古语有云:“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大学生村官到农村服务,要敢于走进一线,亲近农民,摒弃“书生气”,勇于接地气,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发现”弱势群体,第一时间找到可凭特长服务的群众,竭尽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农民。
端正态度、正确定位。大学生村官只有在此基础上,摸清村情,吃透民情,讲求方法,扎实工作,才能在农村实践中,边服务边成长,促特长变专长,让优势发挥极致,为新农村和谐建设多添砖加瓦。[全文]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甘露村主任助理兼区大学生村官团总支书记 刘发安)
“内外联动”促大学生村官更好发挥自身优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现代化的高科技、与时俱进的新文化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拥有专业特长及年轻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一线服务,给农村输入现代的、科学的新思想和新血液。
强大的信息资源是大学生村官的一大亮点,通畅的社会和时代信息,既可以帮助解决农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又可以结合具体实际与经验,为发展农村经济及基层组织等方面的建设,建言献策。
大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功底较为扎实,理论素养较深且知识面较广,大学生村官可以针对实际,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灌输到农村发展建设中,同时也把农村传统文化的精神火炬以当今普遍的媒介为载体传递出去。
大学生“现代的社会理念”是大学生当村官的最大优势。大学生拥有较新的视野、思路和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可以及时梳理、归纳群众反映的问题,帮助查找分析制约农 5
村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协助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在推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农村科学发展的规划思路和制度机制,推进整个农村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观念落后的确是我国农村相对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学生的活跃思想观念和快速的接受能力促使农村能更快更好更多的接触并掌握新鲜的优秀的文化,从而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相适应。
事实证明,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热情,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悉心引导与培养,离不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一线扎下根的信念与坚守。只有内外联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这一群体的自身特长和优势,帮助他们尽早掌握新农村建设的一技之长。[全文]
(淮阴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校大学生 李伊醒 徐丹丽)
大学生村官一岗三责促发展
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学习了较为丰厚的理论知识,眼界宽、视野广、信息灵,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牢牢把握住新农村建设的脉搏,让农民得到实惠,农村得到发展?我认为,大学生村官要立足“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认真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履行“大学”“学生”“村官”职责,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科学全面发展。
大学生村官要立足岗位,切实履行“大学”职责。要充分发挥知识储备丰富,思维成熟快捷的优势,善于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摸索,找到农村发展中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统筹兼顾,大胆创新,为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大学生村官要立足岗位,切实履行“学生”职责。要充分发挥年龄较小、学习较快的优势,善于放低姿态,虚心学习,在开展农村工作具体过程中,不断向村社干部、农民群众请教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广播村村通、政务易信息平台培养现代化农民,为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和服务保障,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大学生村官要立足岗位,切实履行“村官”职责。要充分发挥党和人民高度信任和赋予建设新农村使命的优势,善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不畏艰难,踏实苦干,加快融入农村环境步伐,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工作中来,切实解决发展环境落后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为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和环境维护,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文]
(重庆市垫江县鹤游镇高桥村主任助理 兰达勇)
发挥自身特长 服务南口发展
大学生“村官”要在工作实践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实际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提供村民真正需要的服务。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为大学生“村官”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扎根奉献,建功立业,为南口的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周红艳,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村里教村民练习打太极拳,并表演武术给村民们看,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为村里带来了一股文明之风。就这样,村里打牌赌博的人少了,每天来村委会活动室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改变了不少村民之前的一些陋习。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的李静,充分发挥文艺特长,积极参加到镇、村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在给群众带去了欢乐的同时,也为集体争得了荣誉,让村民感受到了大学生特有的朝气与活力。
东李庄村大学生“村官”边远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副书记,利用北京长城网,开展远程教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
花塔村大学生“村官”纪猛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升级并完善了村内电脑软硬件系统,传授村民计算机知识,使得花塔村成为昌平山区无线上网“第一村”。
龙虎台村大学生“村官”付义华、赵星负责策划并设计了“龙虎台种植网”,建立了村民自己的网站,将农产品通过网络直销,扩大了农产品销路,增加了村民收入。
羊台子村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大学生“村官”李涛充分发掘羊台子的旅游资源,定期在互联网上发布羊台子村民俗旅游信息,招来了大量游客,较好地促进了村里民俗旅游业的发展。
南口镇大学生“村官”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为农村建设出策、出力,为促进南口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大学生“村官”要发挥自身特长,必须从自身优势和农村实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供村民真正需要的服务。[全文]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何云湘)
发挥自身特长优势 服务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具有丰富知识,理论深、眼界宽、视野广、信息灵,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项农村工作?要怎样才能发挥年轻人生机勃勃的活力,服务农村生产发展?
首先,融入群众,尽快熟悉农村的基本状况。通过乡镇、村委两委、村老党员、村民迅速了解本村基本情况,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与乡镇、村两委配合,认真看、虚心 7
听,先当好群众角色,做到真正融入群众中。听老干部、老党员、老农的建议、听在职村干部的工作方案、听致富群众经验、听致贫户的原因,进而真正做一个懂政策、明实情、有经验的合格村干部。
其次,注重细节,从小事入手做好农村工作。细节决定成败,农村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宽松,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但越是这样,越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参与本村的大事,更要注重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细小情节。要真正把农村工作干好,不仅需要科学的工作机制,更需要精益求精的执行力。要善于从细处着手,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谋细、求精、务实,通过发现和解决具体的细小问题去抓好工作落实。
最后,发挥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工作多而杂,如计划生育、纠纷矛盾、社会治安、经济发展、扶贫救困等工作,因此,在工作上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思想上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下步工作的方向,以更多更好为群众服务为重点,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农村带来新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利用自身特长优势,积极投入农村发展和各项事务中,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要树立大理想,志存高远,为加快新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力量。[全文]
(福建省龙海市东泗乡西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王智鑫)
坚定信心 发挥优势 着力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在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培养对基层百姓的深厚感情的过程中,坚定信心,发挥优势,扎实做好工作,让农民得实惠,让村庄得发展。
第一要加强学习。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在农村工作的一线,我们不仅要巩固之前获得的大量理论知识,还要把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三者相结合,丰富农业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政策的能力。
第二要坚定信心,发挥所有特长,引领服务群众。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是我们所学的专业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专业对口的,发挥专业知识或爱好特长,找准切入点展开工作。例如:给学生补课、传授种养殖技术、普及电脑知识等等。专业不对口的,一方面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不盲从、不迷信,营 8
造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发挥自己视野广、信息灵等优势,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不是主修维修太阳能专业,但我们能上网找资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高等教育的经历,不仅让我们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学会学习的技能。
总之,农民得实惠,农村得发展,是大家共同的愿望。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携手并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在农业科学技术上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技能,在三农的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全文]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下庄村大学生村官 石剑成)
服务农村应该学有所用
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怎样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农村呢?
首先,调查研究,加强认识。大学生村官去到村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通过调查、走访、与村民沟通,从而了解这个村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人均年收入、所辖村庄,人均耕地面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只有对所在村有一个全面的人士才能保证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
其次,找准切入点,提高工作能力。之所以把我们称为“大学生村官”,是因为我们存在区别于一般村干部的特质,就是“有知识、有文化”。作为在基层工作的我们,要怎样帮助农民致富,是我们融入农村、服务农村期间要做的事情,农业致富宣传讲座、组织村民观看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宣传栏等成为我们可用的资源。同时,也可以把平时报纸、电视、文件上的一些惠民政策交给村民,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让村民得到实惠,通过实际行动来为老百姓解决增收的实际问题。
再次,加强学习,带动科技致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不缺农民,缺的是掌握科技的农民。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在农村中推广农科新技术、新方法,带动农民科技致富。要时刻站在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立场上为民办事。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全文]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化乐村委会大学生村官 张红梅)
发挥三个方面的能力 服务农村发展
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选聘优秀大 9
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发挥他们的所学和特长,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带头人,为党政部门培养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后备人才,也有利于真诚参加这一计划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我觉得大学生村官要发挥一下特长服务于农村的发展:
一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一般来说,我们要熟悉应用文写作,要会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研报告等典型材料,通过文字材料,及时、准确、简练地报告工作情况和问题,总结典型经验。除了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向上汇报工作,对下传达任务,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等,都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口才是大学生村官的必备之才,口才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我们要学习讲话的艺术,注重语言的风采。
二是调查研究能力。大学生村官要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就必须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的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党性原则,离不开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离不开对群众疾苦、愿望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要更好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并及时、正确地回答经济建设对本职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通过深入、扎实、经常的调查研究,才能提高我们辨别是非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同时,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中汲取营养,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把握宏观的能力,战略谋划的能力,分析研究的能力,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利用好现代信息的能力。大学生村官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把自己置身于信息社会的大潮中,借助于现代科学和信息交流工具学会新的思维方法,并使电脑、网络等信息工具成为我们驾驭全局、系统管理的重要工作帮手。所以,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村官,除了要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业务知识外,还要能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只有具备了驾驭现代科技的能力,才能结合专业知识和本部门的业务情况优选工作方案,以提高工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全文]
6.体育特长生总结 篇六
这学期即将结束,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这个学期的体育特长生训练,我带领学生初步完成了我的预期计划,初三的体育特长考试在4月x日正式结束,4月x日之后的特长训练,主要是针对初
一、初二的学生。这个学期的特长训练,主要是以初三学生为主,初
一、初二学生为辅,为的是让初三学生在中考体育中考一个好成绩,事实上,我们达到了这个效果。学生在技术和体能方面都有了大的进展,我比较满意。
这学期的体育特长生训练是从这学期开始的,一直训练今天,训练了三个多月,我训练的时间都选在早上早读时间,因为学校其余的时间都没有,但实际条件限制,就这样,我组织学生训练,而学生放弃了早晨的大好时间来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以短跑训练为主,长跑训练为辅,训练开始,首先我会带领学生热身,让技术好的学生,领做。对于技术教学,我开始阶段,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动作,再慢慢过渡到相应的难度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好,大都都能够迅速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初三的学生带领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训练,初一初二的学生跟着初三的学生模仿练习。根据这个阶段学生调皮好动的特点,我会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在体能和技能方面有所突破,学生部但学的好,也玩的开心,何乐而不为呢。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在思想教育方面上,我也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在运动训练时
候等产生的问题,我会细心的给予教育,从思想入手,层层深入,让学生从心底去接受和改变。最终成效是显著的。
为了更好的做好体育特长生训练,我会加强学习,让自己对更加专业化,只有这样,我的教学才会更完美。
2017年7月
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
光 明 小 学
7.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 篇七
即使是最普通的校服也能穿出时尚味;动手设计适合高中女生的简单发型;高中生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校园时尚……近日,针对女生在穿着打扮上的困惑与误区,满足女生对服饰审美学习的需求,我校美术教师宋斐开设了一门特殊的选修课《高中女生形象设计》,深受学生喜爱,高中生从此有了专职的“形象设计师”。而《高中女生形象设计》只是我校众多校本课程群中的一种,多年来,本着“广域建设,特色开发”的原则,我校开发、建设、发展了近百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或拓宽视野,或深入某一学术领域,或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不同层面满足我校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不同需要。
一、课程内容建设: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我校学生在进入学校时都会得到学校提供的一份课程资讯,这份课程资讯为学生提供了课程选择指南。这些课程涵盖了八大领域,即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技术、体育与健身、综合实践等。这些课程既有提供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拓展型课程,又有多层次的研究型课程。
我校涉及八大领域的校本拓展型课程有近一百门,这些课程,有的从某一学科领域出发,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学科领域触摸更广阔的学术视界、研究动向,为高中生学术选择提供服务。比如,我校宋士广老师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化十讲》课程就是这一类型的课程。该课程从语言文学领域出发,旁及文化、历史等领域,通过引导学生对汉字文化、古代基本礼仪、古代科技、古代姓名文化、古代节日、古代历法等学术领域的触摸,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学类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特长,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1. 跨越不同学科,连接文理科
我校信息科技教研组建设并形成了一批跨越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统整的校本课程,其中包括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数码美术设计课程——“十字绣与平面设计”,与社会学整合的网络课程——“网络文明”,与音乐学科整合的音乐创作课程——“数码音乐创作”。就拿“数码音乐创作”课程来说,我们发现,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是音乐欣赏,这对于普及经典的音乐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部分学生艺术特长的发展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数码音乐是现在十分流行的一种音乐样式,通过对学生选课意愿的调查,我校发现学生对于数码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不少学生对于乐理、谱曲等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需求,于是,艺术教研组与信息科技教研组共同研究,以李平老师为主开发了这门课程,提供给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修习,修习的学生并不多,一般在3至5人,但我们感到这样的高端小众跨界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应当坚持开展的。
2. 超越学科界限,对知识进行批判性反思
我校《知识论》课程(Theory of Knowledge,简称TOK)是国际高中文凭课程(即IB课程)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对其在校内和校外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探讨这些知识经验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鼓励学生通过对概念、论点及价值判断的基础进行分析,从而对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他人的知识、经验及判断有一种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进而认识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局限,打通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樊篱,获得一种整体感。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校引进了这门课程。随后,我们发现这门课程内容虽好,但并不是整个结构及其内涵都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本校。因此,在引进这门课程的十多年间,我们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将这门国际课程通过教学科研、教学实践,进行长期建设,使之成为我校的特色课程。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我校通过对中学各学科的真理、价值观和相互关系等的整体了解(而不在于各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入),帮助学生探究认识世界万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让学生动手加以检验,使学生在反思己有知识的过程中,优化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以正确的科学态度、务实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对待知识,促使学生从创新思维模式的更高层面上来研究问题,并为一部分学生的初步研究打好基础。
3. 讲座式课程,开拓学生视野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以一个学期为单位的校本拓展型课程,我校还设计了一系列讲座式课程,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比如大科技课程,主要介绍科技前沿发展动态。利用2049资料包,我校科技前沿讲座已经形成了二十多个专题的讲座资源库,涵盖了文史、科技、艺术等各方面的前沿知识,如《改变人类生活的纳米技术》《生命导航》《智能交通》等。我校还邀请了两院院士加盟“大同院士讲坛”课程,让学生零距离亲近大师。在校本研究型课程方面,我校设置了课题研究实训课程、“CIE”课程、自主研修课程等不同层面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价值:培养走向未来的大同学子
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历程中,我校一直深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校应该开发怎样的课程?学校为什么要开发这些课程?学校应该怎样开发这些课程?
1. 围绕培养目标的校本课程建设思想
学校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还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得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的经历、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体育与健身的经历、艺术修养和发展的经历、社会实践的经历;学校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获得的需要,更要通过课程的实施满足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谐发展上的需要;学校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发展,还要满足学生在不同基础上的发展;学校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共性的学习需求,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我校对于校本课程建设的思想是在围绕学生培养目标的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在了解学生学习差异和学生学习需求中完善的,我校的这一建设思想包括一个指向、两种策略、三个结合和四个途径。
一个指向,指培养走向未来的大同学子。走向未来的大同学子,应该有深厚的人文功底、扎实的科学素养、追求超越的创新意识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应该是“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既怀民族情感,又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两种策略,即广域建设,特色开发。我们将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细化为“全球意识与民族自尊、合作与竞争、民主与法制、网络意识与网络道德、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创业与风险意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往与慎独”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并将其整合在八个学习领域中,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同时,我校开发特色,立足文化育人,重点开发支撑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学校文化的课程科目。
三个结合,即课程开发与学科课程结合,拓展基础学科的学习内容,努力夯实学生的学科功底;与社会多样化需求结合,及时吸纳科技、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
四个途径,指校本开发、课程引进、教师申报、专家指导。校本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生的课程领导行为,单纯地依靠教师特长设置和开发课程,很难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因此,学校还必须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建设课程。我校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校的教育内容,由学校牵头组织课程开发;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选择、引进课程;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评估,对符合学校教育目标的课程支持教师开发;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利用专家、学者专业优势设置拓展型课程。
2. 围绕不断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校形成了一套从教师个人研修到组室建设,再到学校系统管理的策略与路径。这些策略与路径保证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不断更新、完善内容,保证课程执行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教师建设课程的路径是“实践—反思—实践”。在对特色、精品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校倡导并指导教师通过反思、调整、提高,对已有科目不断琢磨、精研,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建设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第二,团队建设课程的路径是“团队—整合—协作”。在特色、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调动各方面资源着力打造核心科目。第三,学校管理课程的机制是“审批—研究—反思”。我校建立了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由校长室直接领导,在学校课程构建、课程管理与评价等有关学校课程教材改革方面进行研究,根据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研,使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形成良性机制。我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在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包括:研究、完善学校课程整体结构,对学校课程布局的优化进行探讨;研究、讨论每一学年的课程计划,为学校课程计划的实施提供咨询;进行新课程开发的探索,对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指导,并进行课程教学调研和课程教学评价;对学校选修课程进行课程评价,审议、评估学校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选修方式、课程学分;在学校课程(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教师教学、学生选修、学习效果与质量的调研,进行学校课程教学的管理,并参与对选修课授课教师的考评。
三、校本课程建设:二十载不懈追求
早在1987年,我校在全市乃至全国就率先开展了“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加强活动课”的高中课程整体改革试验。从校本课程建设来看,我校开设了两类选修课,即知识类和技能类选修课。知识类的科目主要为加深、拓宽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设;技能类的科目,旨在让学生在各方面掌握一些有用的技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上海二期课改以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融入了目标培养,融入了学校整体课程建设,全面推进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为丰富学生的课程资源,我校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努力打造“课程超市”。我校向全体学生和教师进行“选修意向”和“课程开设意向”的调研,引导教师进行科目的广域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一大批教师对于开设选修课有了认同与实践的跟进,目前,我校已基本完成了打造“课程超市”的目标,形成了比较稳定的8大类共计103个科目。
有了丰富的校本课程群后,我校开始进一步思考课程的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及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整体性关系。因此,我校成立了课程建设研究小组,从课程申报、课程审批、选课操作、教学监控、教学评价等几方面建立起了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我校提出,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必须遵循“五个一”,即每一个科目都要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每一个科目都要有细致的实施要求,每一个科目都要有科学的内容设计,每一个科目都要有合理的课程评价计划,每学年要为学生提供一份课程选修资讯。我校在实践中规范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程序:每学年都有课程申报,每个申报都有课程建设研究小组的评估,每个评估都有对申报教师的反馈,每个立项课程都有课程实施的计划,每个立项课程的教学都有课程建设研究小组成员的过程跟踪指导。通过规范而科学的管理,我校整体课程质量得到了提升。这一时期的课程开发,我校主要依靠了四个途径继续推进课程建设,即学校开发、课程引进、教师申报、专家指导。单纯地依靠教师特长设置和开发课程,难以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还必须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建设课程。我校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学校的教育内容,由学校牵头组织课程开发,如我校的“STS课程”“大同文化课程”等就是经由课程研究小组牵头主持开发的;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选择、引进课程;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评估,对符合学校教育目标的课程支持教师开发;广泛开发社会资源,利用专家、学者专业优势设置校本拓展型课程。
近几年,我校又进一步提出了学科课程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思路。课程统整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三个板块课程更紧密地结合,促进三个年段课程教学更有序地展开,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校课程形成有机的整体。我校学科统整的思想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有两个方向:一是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学科间的课程资源统整;二是实现课程与社团、社会实践之间的统整,形成课程链。
8.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 篇八
【关键词】高中体育 特长生训练 群体活动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9-02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提倡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要实现多样化和特色化。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优化课程结构并使其更合理、更科学地向课内外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特色化与娱乐性、健身性、兴趣性和文化性于一体,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们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展学校体育应有的功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具体做法
高中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具备了一定运动技能,且身心日趋成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和爱好基本稳定,是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但要使高中体育教学有所突破,必须克服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出发。经过调研分析,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目标,构建和实施了“兴趣分班、选项教学”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即“必修十选修”的教学模式。
必修:是指必须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重点是学习体育基础知识,精选田径、基本体操,身体素质训练等有关内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实现《国家体育锻标准》和《高中体育合格标准》有机结合起来。
选项:让学生从自己的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出发,在规定的运动项目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满足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需求,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和个性品质。同时,也利于教师和运动项目间的优化匹配,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优势,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它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程度得到提高。选项教学使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成为可能,这有助于学习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心理素质及体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模式结构图
(二)操作过程及方法
1.更新观念,创新教学。为使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目标,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组织学习培训,真正理解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法。还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2.优化内容,兴趣选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运动项目的选择是本教学模式结构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优化内容是针对教学对象可接受性,选择大众化、普及性、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效果显著的、还要基本遵循《体育新课标》的要求,并与学校的师资,场地设施等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内容。目前我校开设7—8个专项,两年保持不变。随着学校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还可以逐渐地增设更多的项目供学生选用(民族传统项目,新兴体育项目),以扩大学生选择范围,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特长的需求。此外,对于《课程标准》中的基本教学内容,应舍去那些在初与高中阶段重复且标准较低的教学内容,优选在以后能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基本内容,经过优化组合并压缩成一定课时,采取分散或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穿插在选项教学过程中。兴趣选项,首先是教师的选择,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和专长选定专项班进行教学。其次是学生的选择,实行二次选择,第一次选择是在高一入学时,学校组织模底测试和兴趣调查,并向学生介绍各选项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然后学生按兴趣和运动基础填报志愿。第二次选择是在高一结束高二开始时再进行一次选项。此次选项只要求本学年小范围的微调,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及发展特长的需求。无论何种原因,第一次选择都是主要的,第二次选择是微调性的,教师应做好指导。
3.兴趣编班,选项教学。学生按自己兴趣爱好填报志愿,学校按学生的志愿编班,每节体育课7—8个自然班同时上课。上课时打乱班级和年级界线,按兴趣重新组合新的临时教学班,形成一个只有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学习群体,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个体心理需求,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这种做法使得学生敢于展自己的示优点和亮点,同时也能暴露其弱点,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教师在进行选项教学时,需注意专项内容教学与优选的《课程标准》基本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做到合理安排,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综合考查,科学评价。对学生的体育考核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优选的《课程标准》基本内容的考核,每学期2—3项;二是专项考核,一般3—4项;三是常规性基本要求的考核,主要指课堂教学中的守纪情况,出勤参与度,道德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调控能力等。同时还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体现学生进步和发展情况。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5.保障设施,多方协作。选项教学对场地,器材等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几年来,我校为开设学生选项课购买了上百只篮球、排球、足球、修建了篮球场,排球场,维修了田径场,每年冬季浇灌三层一体式滑冰场。这些器材和场地的增填大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满足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需要。同时在师资匹配、场地使用、课时安排、学生编班等方面,学校领导,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各学年等有关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全方位的协助配合。
6.积极开展学生体育群体活动。(1)我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足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并列入课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严格按《体育新课标》和教材规定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书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同时我校体育教研组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有关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使用效果良好。(2)学校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指导体育工作,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坚持了每天的两操,制定了加分和扣分细则,并严格按照细则对学生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详细记载。按照教务处的统一安排,根据开学初制定的体育课外活动计划,由体育组牵头,定期开展以学年为单位的课外活动。同时积极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种体育活动,每位教师都制定了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各种兴趣、特长。(3)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此体育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我校体育课开设了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中的选项课,同时还在体育教材上进行延伸,如开发小篮球、呼啦圈、踢毽子、乒乓球速度滑冰等校本课程。(4)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校性春季越野赛和秋季运动会,学生参与率在90%以上。每年均组队参加管局运动会或篮球赛,成绩突出;一小时课外活动落实良好,大课间活动能够有效落实。通过这些活动的不断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既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5)我校严格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抓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施行面达100%,达标率确保98%以上,优秀率逐年提高。学校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等。
7.开展学生体育特色活动。落实“全民健身纲要计划”和大力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是学校体育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为学生健康和个性发展而设立的重要内容。周一至周六,上午大课间20分钟下午大课间30分钟进行跑操活动再加上体育课的专门性训练,保证了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的健身要求。在几年来的冰雪运动积累实践经验基础上,体育组按学校的要求,制定了以高一冰上为重点的基础训练,高二、高三为基础与提高相结合训练教学计划。我校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中,“千人上冰雪,人人有冰刀,生生来达标”的特色活动,是我们的品牌,也是我们的特色项目。在寒冷的冬天里,活跃在学校标准冰场上的学生们以冰场为舞,以寒风相伴,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增长了滑冰的技能。与此同时,学校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全体师生参与的“冰上运动会”,彰显了不会滑冰非好汉,一中学生没遗憾风采。树立了“冰上运动既是一种体育,又是一种文化”的理念,用我爱冰雪我美丽,体验冰雪我健康切身体会,打造了一中体育的冰雪特色。
四、研究成果及分析
1.形成了“兴趣分班,选项教学”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几年来,我们本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体育特长的教学指导思想,改革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形成了较完整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表明,它符合21世纪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符合体育教学基本规律,适合高中学生身心特征,深受学生欢迎,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现了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实施提高体育教学改革以来,由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群体活动得以蓬勃发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日益增高,参加人逐年增加。近几年,我校坚持每年一次富有特色的每人一绳的千人跳绳比赛,每人一刀(冰刀)千人冰上活动,千人春季越野赛,每人一毽的千人踢毽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吸引了数千名学生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的表现力和荣誉感,充分体现了体育具有的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是参与又是观赏的多种价值。
由于选项教学的深入实施,发展了学生的体育特长,使各项竞技比赛活动组织出色,技术水平也逐年提高。自2009年以来,我校教师男子乒乓球队连续五次获得建三江管局乒乓球赛冠军;2010年8月,我校学生代表黑龙江垦区中学生参加黑龙江省首届青少年足球赛取得第五名好成绩,我校刘峥学生荣获“十佳”运动员称号;2010年9月,我校代表建三江管局参加黑龙江垦区中学生篮球赛获得铜奖;2009年9月我校体育教研组被选定黑龙江省垦区高中体育牵头学科,在农垦总局教育学会和学校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垦区高中体育教研和科研工作。我校“体育教学与特长生训练及群体活动协调发展实践研究”科研成果,先后在建三江、红兴隆、宝泉岭、北安四个管理局高中得以推广,先后在这四个管理局举办了教学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扩大了我校在垦区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垦区多样化、特色化学校的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3.学生学有所长,练有所用。几年来,由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上体育课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专业特长的学生表现突出。为我们选拔特长学生,向上级高校输送优秀人材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个别学生由于文化课较差,参加文化课高考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升入大学创造了机会。自2009年以来,我校向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院校和社会输送了200余名优秀的体育特长学生。
4.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按“兴趣分班,选项教学”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使体育课真正做到面向全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体育特长,有益于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树立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并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基础。
9.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篇九
阿荣旗复兴中学:王增久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三年的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
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体育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体育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措施:
1、成立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学习内容以乒乓球、篮球、田径项目为主,重点要增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培养兴趣为主导,以学习打篮球、乒乓球的练习为主,尊重个性:保护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
2、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在模拟或真实的体育竞技比赛的环境中培养学生体育技术能力。
3、突出实践:注重技能培训,强调动手能力。
4、在知识结构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注重知识的交叉融合,启发了学生的新思维。
5、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利用星期四下午第四节课对特长生进行训练,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6、学生不仅能巩固课本中出现的基础知识,而且能提高自学能力,开发智力,从练习中得到乐趣。
四、学习内容:
1、田径项目比赛的规则、要求及技术技能。
2、通过观看乒乓球教学录像资料,使学生掌握乒乓球发球、推挡的基本姿势动作以及攻防的技术要领 和技术技 巧。
3、通过观看篮球教学录像资料,使学生掌握篮球传球、接球的基
本的动作要领以及攻防的技术要领 和技术技 巧。
4、实践练习。
10.体育特长生汇报材料 篇十
余永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也是给我一个我在工作中锻炼提高的契机,更是一个鞭策进步的动力,通过这次汇报交流让我能了解到各位教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感知到自己在特长生训练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使自己在今后的训练工作中明确了方向。
一、训练情况分析
通过自己从事多年的训练工作认为,目前部分特长生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满足现状、缺乏自信和进取心,丧失诚信、弄虚作假、自控能力差、易冲动、不讲文明、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等。长期以来给大家留的印象是违反校纪校规、打架、抽烟、逃课、顶撞教师等不良恶习。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来以下改进措施:
第一、必须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训练观。第二、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指导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知道你不但给他们传授的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授怎样做人。
第三、在学生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明确辉煌的成绩源自于辛勤的汗水的付出。
第四、让学生明确文化课的重要性,把文化课变成一种内在的需求,放在比专业课更高的位置上。
二、科学训练,悉心指导
初三体育考生参加专业考试为四项素质,分别是100米、800米、铅球、立定三级跳远。要想在短短的一年内,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制定计划对教练来说也是一个考验,训练量小了,身体素质提高不明显,达不到预期目标,强度大了,身体恢复不过来,影响第二天训练,严重者还容易带来疾病,针对这种情况,教练首先给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然后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及时反馈,并询问训练感受,及时调整训练量和强度,经过努力,短时间制定科学合理训练计划,让学生能够吃的饱,吃的好,易消化。对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如铅球,采取统一讲解和个别指导项结合的方法,讲解,示范并分析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要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经过一段时间针对性训练,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对100米、800米、立定三级跳远训练的方法计划基本是一样的。本学期前半学期主要是中长跑训练,后半学期主要是力量、耐力训练,明年上半学期主要是技术性训练,下半学期是系统训练及对个别项目加强集中训练,每学期,每学年都要有一定的计划、目标,按照计划一定能完成目标。
三、培养良好的训练作风
在平时训练中,除了系统地进行运动技术训练外,还要培养 学生的组织纪律,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同时要培养顽强拼搏的训练作风,加强队员的集体凝聚力,让他们为自己能成为训练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四、保证有力的文化课学习
11.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 篇十一
体现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要求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试加分政策,加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鼓励类加分,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一类是扶持类加分,是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予以扶持。目前,全国性加分项目共11项,各省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加起来有95项。近年来一些地方存在加分资格造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平公正。按照“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总体要求,这次改革对高考加分项目采取了“减项目,降分值”的措施。就全国加分项目而言,文件规定取消奥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者、重大体育比赛、国家二级运动员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占现行全国性加分项目的54.55%。文件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问题,使人民群众增加对国家统一考试的信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分项目做“减法”,鼓励学生特长发展做“加法”
这次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的重要特点是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调整加分政策不是简单地取消加分项目,而是变堵为疏、变堵为引,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科学合理地体现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引导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高考加分的倾向。在对部分加分项目做“减法”的同时,完善其他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为考生成才做“加法”。取消上述加分项目后,相关的评优、竞赛等活动仍可正常进行,不受影响,只是与高考加分不再挂钩,遏制的是只为高考加分而违心的参加相关活动的功利性倾向,甚至作假行为,使真正热衷和喜欢这些活动、具有相关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
在取消这些加分项目后,在继续鼓励学生相关兴趣特长的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相应规定,使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同时,也为相关特长的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一是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高中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这就意味着,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考生的相关特长在高考录取中使用的机会更多、范围更广。从长远看,加分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广大中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于人才选拔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对于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没有弱化,而是强化了对基础教育的正确引导。二是鼓励考生参加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体育特长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获得奥赛、科技类竞赛奖项以及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等;对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照有关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单独考试录取。三是各省(区、市)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体现和鼓励学生发展相关兴趣特长,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日常校园“阳光体育”、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活动。
政策调整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加分政策调整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进行的调整,既要服从国家大局和高考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政策延续性和考生利益,兼顾区域差异,才能使高考加分调整工作积极稳妥、平稳有序推进。为更好的衔接,以2015年1月1日为时间节点,对已获得和未获得相关资格的考生区别对待。文件规定:对在2015年1月1日之后获得奥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者、重大体育比赛、国家二级运动员6项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对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经获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高中在校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
把决定权交给省(区、市),充分考虑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区域差异,体现因地制宜,平稳过渡。国家要求各省(区、市)可以根据省情,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稳妥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过渡。对确实需要过渡的省(区、市),国家也对相应加分项目的分值的限制和相关管理也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加分资格真实可信。一是不得突破现行加分规定新增项目;二是对加分分值的上限定为不超过5分;三是对过渡期间加强资格认定和严格管理提出要求,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体育部门要重新对二级运动员资质进行复核复测,教育部门要按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测试;四是严格制定加分项目设立程序。各省制定本地调整规范加分政策的实施方案,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审议,于2015年1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学生体育特长发展评价】推荐阅读:
中小学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研究11-09
体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0-07
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体会-教学工作总结11-26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12-18
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特点12-23
体育特长生培训方案11-13
体育特长生训练的协议书09-21
快乐体育学生快乐07-27
“学生会体育部计划”体育工作计划11-06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