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问题

2024-09-24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问题(精选8篇)

1.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问题 篇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工商部门必须对互联网依法实行管理,在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科学监管。

一、什么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世界贸易组织的定义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是:“通过电子通讯网络进行产品的生产、广告、销售及分配”。

我国电子商务专家杨坚争教授则认为:“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二、电子商务的模式

1、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即b2b模式)。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是指商业机构(或企业、公司)使用internet或各种商务网络向供应商(或企业、公司)订货和付款。电子商务的商务行为表现为: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需求调查-以电子表单的形式调查原材料信息,确定采购方案-生产-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广告并进行网上销售-采用电子支付或以电子货币的形式进行资金接收-同电子银行进行货币结算-商品交接。

b2b结构模式是电子商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交易金额巨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2、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模式)。b2c电子商务结构是指以internet为主要服务提供手段,实现公共消费和提供服务,并保证与其相关的付款方式的电子化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它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有:礼品、书籍、计算机软件等商品和服务。如:amazon.com(亚马逊书店)上。

3、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即c2c模式)。双方通过网站提供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如:淘宝网。网上拍卖是这一商务模式的典型。如拍拍网、e-bay就是代表。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模式外,还有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即c2g模式),企业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即b2g模式)。

三、工商部门监管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电子商务急需确认网上经营者的身份。市场经济要划分交易各方的责、权、利后,才能交易,而划分责、权、利的前提就是确定每个参加交易的当事人的身份。网络交易都是在交易双方事先不了解、其间不见面的网络虚拟环境下完成的,也使得准确核实网上经营者的合法身份变得更加重要。作为市场主体经济户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自然就成为帮助电子商务确认经营者身份的最佳人选。以此,工商部门不仅能够帮助电子商务突破这一瓶颈,还能为自已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2、电子商务急需公平竞争秩序。当前电子商务中许多问题直接出现在人们熟悉的领域,如对广告的管理、对合同的管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网络传销行为的打击,这些都为工商部门介入电子商务后留下了很大的监管空间。

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电子商务的法律依据

根据国务院2008年新颁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主要职责第三项的规定:“承担依法规范和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市场交易行为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据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进入网络市场对网络市场的交易行为进行全面监管。

五、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主要职责

1、对网络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监管

根据国务院2008年新颁布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规定的工商部门第二项主要职责为:“负责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以及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并监督管理,承担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责任”。

因此,对网络市场经营主体进行准入登记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法律法规,对符合条件的网络经营主体办理网络市场准入登记,核发纸质或电子营业执照的监管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成为监督电子商务主体和市场准入、合法经营的综合性执法机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准入监管是工商部门在电子商务监管中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工作内容。

2、对交易商品和服务的监管

对电子商务经营客体的监管主要包括对特许经营商品与服务准入监管、交易商品质量监管。电子商务经营者必须在核定的经营范围内依法从事经营。对需要经过卫生、公安、环保、新闻出版、药监等部门专项审批方可经营的商品与服务必须经过审批,取得相关行业许可证方可从事电子商务经营。

3、对经营行为的监管

对侵犯企业名称和商标专用权、虚假广告宣传、网络传销、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对于种种扰乱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问题 篇二

我国的电子商务用户数量庞大, 交易额也十分巨大, 已经深深地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现在日常各种购物、服务联络、付费等都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 增加了快捷和方便性。借助于阿里巴巴、淘宝、本地网站或企业自建网站等多种电子商务平台渠道, 许多企业也不断开展各种经营活动, 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物流管理、支付管理全部纳入到电子商务中去, 大大节约了成本。

电子商务尽管在发展中前景很光明,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善, 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一、电子商务产业存在的质量问题

1.交易中的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电子商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 产品、假冒伪劣缺陷产品大量充斥网络交易中, 从而引发的各种质量事件屡有发生。

2014年,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5大类14种电子商务产品的专项抽查, 合格率也仅为73.9%。

2.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 由于业务双方互不见面, 不存在实体产品沟通交流, 交易完全靠双方的信任和平台发布的信息来识别。网站服务系统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增加了了交易的难度。

(1) 网上交易的产品的售后服务比较差。依赖网上交易, 企业所承诺的售后服务往往无法落实, 消费者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消费者意见往往很大。

(2) 网络产品宣传信息真实性差。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宣传信息往往喜欢, 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等描述夸大其词或模糊, 由于消费者无法亲自在现场审核, 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购买。故购买的产品往往跟网上公布的产品差异极大, 导致消费者有种被欺诈的感觉, 降低了企业的形象。

(3) 付款与收货存在脱节现象。在电子商务活动中, 由于双方诚信问题, 某些消费者采用货到付款支付方式, 却在收到货物后拒绝付款, 或不及时付款, 即拿货不付款, 以及消费者收到货物之后的无故退货。

3.物流质量得不到保证。产品质量能否完整地到达顾客手中, 除了产品本身质量外, 还取决于物流质量。物流中货物受损、快递人员服务态度、快件运输过程中速度问题、物件延误晚点及安全问题诸如快件遗失、被掉包等直接影响客户的心情及对企业的观感。由于快递企业的疏忽而发生问题的时候, 客户的维权往往异常艰难, 使得客户无法及时得到赔付。

4.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在购物过程中, 消费者的注册信息、购物记录等个人隐私存在被泄密的可能, 支付密码账号随时有被窃取的可能。特别是一些恶意黑客入侵, 盗取交易双方信息的事件屡有发生, 使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必须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沟通、注册信息, 以及交易, 所以很多顾客非常关注网络信息泄密及安全性。

二、用户对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评价指标

那么如何评价一个电子商务活动的服务质量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评价指标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电子商务网站内容信息的质量评价指标。A.商品品种、规格、质量等信息是否完整性、文字、图像、声音等网页质量, 是否受欢迎。B.商品信息内容真实性, 准确性。

2.电子商务网站运行状况评价指标。A.网站信息更新速度;B.商务网站日或月、年访问数;C.客户平均访问停留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3.电子商务网站服务质量;商品退货率、投诉及解决率、客户打分情况等。

三、解决电子商务服务质量问题的措施

1.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工作, 建立诚信奖惩机制。作为政府监管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门, 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监管机制。既要对电子商务经营进行注册登记, 也要对电子商务经营行为:从广告发布、交易行为、商品质量、竞争行为等方面进行。对不讲诚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有权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直至取消电子商务经营资格。

2.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可以由消费者协会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检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共同设立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及诚信评价机构, 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诚信评价并建立电子商务经营诚信数据库。同时要公开电子商务诚信评价的程序及评价内容, 依靠广大消费者的投票确定经营者的服务质量评分。

3.规范电子商务行为, 制定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工作。目前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电子商务行为, 电子商务方而的立法尚不完善, 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立法工作。

企业运用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但是经营平台, 还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交流的窗口和企业文化的反映, 因此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克服存在的弱点, 争取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不断改进, 促进电子商务活动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质量问题频发质检总局“线上”执法400余件[EB/OL].中国经济网, 2014-11-26.

[2]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第八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论文集[C].2005.83-89.

3.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分析 篇三

关键词: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分析;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3.08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化的经济交易活动,这一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信息化对于商业化的带动,如此一来就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也在其质量上有所提高,向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了一大步。然而,就当前形势看来,电子商务支付平台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在安全隐患,保障资金安全是当下最应当解决的问题,由于技术问题、资金管理问题或是第三方支付平台问题造成的安全问题受到极大关注,积极对这些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得力对策是当务之急,是电子商务更加迅猛发展的必要前提。

1 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概念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大众进行网上交易已经几乎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商务平台即消费者在网上进行资金支付活动,这已俨然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商务支付平台也就是说有商家提供平台,通过连接器将网上的商家与各大银行建立连接关系,以此实现网上支付。常见的电子商务支付平台有第三方支付企业、国内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延伸出的在线支付工具、国家银行阵营以及以运营商为代表的诸多移动支付企业。一般来说,支付平台根据不同的对象可以实现很多不同的功能,类似于相对于支付平台而言,它的功能就是进行差错处理、市场资金结算、客户资金结算以及对备付金存管账户资金头寸挑拨等,相对银行而言,它的功能是进行支付交易、转账、清算等。

2 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

2.1 尚待完善的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支付平台若想解决其安全问题就必须有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当前状况而言,完善加强法律法规环境的建设着实有必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若是没有一个科学的基本的便准遵循,必然会引发一系列不利现象,全面加强法律法规的统筹规划以及协调配合才能最大程度上是保证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安全的基础。一套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是所有行业产业能够安全可靠运行下去的硬性保证,只有法律法规问题得以全面解决,才能在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上看到着实有力的成效,因而,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法律法规尤为必要,这是电子商务支付平台能够科学可靠运营的基础。

2.2 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匮乏

现状看来,电子商务体系的发展速度极其乐观,然而,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任何产业,一旦缺失了必要的支撑体系,一定会对整个行业整个产业的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当下,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支撑体系处于一个匮乏的环境之中,类似于完善的安全认证体系,现代建设迟缓的物流体系,或者是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商务支付的标准以及支付的规则规范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如此一来,极易使得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处在一个混乱的环境里,所有环节的运行都是没有保障的,正阳的运营模式仿佛是没有骨架的身躯,一定是站不住脚。因而,支撑体系的匮乏作为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出现安全问题的一大因素,应当快速解决,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这一平台的安全问题。

2.3 无可遵循的标准规范

电子商务支付平台若单从出现时间来看是极久远的,这一行业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很久前就已经创建完成,现在看来,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参考遵循,因而现状看来,着实存在一些资金风险。类似于很久前就出现的支付平台建立的缓冲账户,或者是曾经发行的所谓的Q币,这些产业都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池”沉淀,如此一来,这些大规模游离于商业银行监管领域之外的企业或个人,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央行以及银监会的工作难度,就目前现状来看,这是当前我国国内最为强力的资金市场隐患,存在着极大的金融风险。如此一来,没有可以遵循的标准规范,已久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还游离于监管领域之外,就使得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受到极大的威胁。

2.4 宣传教育力度欠缺

虽然就当前形势看来,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然而,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的。由于对于公民就电子商务平台这一产业的宣传教育力度十分欠缺,就使得公民对于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应用意识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生疏的境地,因而,公民在进行这一内容的应用时,会有比较薄弱的环节,电子商务对于人才的培养尚且跟不上现实社会对于这一产业的基本需求,因此加大对人们的宣传教育力度十分有必要。

2.5 参与国际竞争的力度欠佳

电子商务支付平台最为一种与时代接轨的产业,它是随着社会进步衍生而出的产物,因此,与全世界进行抗衡并从中获益对于我国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更迅速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然而,就当前形势看来,我国目前参与国际竞争的力度欠佳,这也是导致电子商务出现安全问题的一大因素,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的电子商务重要规则,对其示范法进行研究制定,时刻关注国际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发展动态,以求得自身的突破和发展,旨在为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做出保障。

3 针对安全问题的简要分析

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出现以上种种安全问题不外乎几个主要因素,对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做出简要分析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安全。

确保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地位合法,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存在恶意吸收公众资金的现象,地位合法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出了它是一个凭借法律法规进行科学运营的平台,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无法律法规造成的支付平台安全问题,加强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监管力度,防止资金安全问题频发;电子商务平台应当有市场准入的资质,然而,现阶段看来,这是我国法律的空缺地带,唯有设置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对其市场准入资质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才能使得支付平台正常运营,使其有可靠的支撑骨架以及可遵循的规则标准;针对对于人们的宣传教育力度欠佳造成的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安全问题,应当是对公众进行有力的宣传,考虑建立健全的保障制度,旨在保障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安全性能,确保金额支付行为的过程能够得到监控,确保真实的交易基础;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应当由银监会以及工信部进行协同监管,更大力度协调成本,从而加大效率,使其在发展方面有一个可观的经济体制,全面加强其在国际竞争方面的力度,与世界接轨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其安全问题的性能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进一步保证了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健康科学的发展下去并极大程度造福于公众,方便于社会,为我们的生活转向信息化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平台。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支付平台作为网上进行经济交易活动的“主战场”,它是目前支付产业链上最为重要、最为核心,也是唯一一種能渗透到行业发展中的环节,保证其安全问题是当务之急,积极针对各种类型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而透彻的分析,继而采用科学有效的对策以保证这一平台的安全性能。针对具体安全问题,在技术、管理以及用户资金方面做出调整,实现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天阳.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4(03):56-57.

[2]汤娜.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分析与探讨[J].硅谷,2014(05):97-98.

[3]谭汉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支付问题浅析[J].电子商务,2011(01):102-103.

作者简介:陈玙玲(1984-),女,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4.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问题 篇四

摘要:当下信息化时代,以网上交易为主的交易活动发展得越来越快速。网上交易活动的这种电子商务模式,简化了交易过程,使得流程更加透明,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成本,促进了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这一优势是电子商务最主要的核心所在,但是这种优点必须要依靠物流支撑。现代化物流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信息化物流,并且始终贯穿于交易活动的所有阶段,同时也是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物流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特点、概念以及基于电子商务情形下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最后着重分析了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化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现代物流

5.浅谈电子设备谐波问题分析论文 篇五

一、电子设备的谐波现象及原因

电子设备的电源一般是整流电源,只在交流电压接近峰值时,整流管才导通有输入电流。由于在一周期内导通的时间很短,又必须维持设备正常的工作电流,所以输入电流呈脉冲状。这种脉冲状输入电流的基波含量小,而谐波含量大,且工作电流越大,脉冲电流的幅值就越大,形成严重的畸变电流注入低压电网,成为不可忽视的谐波源。

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机的谐波电流含量大,谐波电流总畸变率高。这样高含量的负载谐波电流在负荷使用高峰期注入低压电网,会造成电网电压和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升高,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如果超过国标规定的限值,还可能造成危害。

据有关资料,在家用电器(主要是电视机)集中使用的居民小区,对低压电网的电压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在负荷高峰时,电压的总畸变率和3次、5次谐波均已达到或超过国标规定的限值,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谐波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影响

电网谐波使电网波形受到污染,供电质量恶化,附加损失增加,传输能力下降,是电网的公害。其对系统和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对变压器和电动机,谐波电压使铁芯涡流损耗增加,谐波电流使铜损增加,温度上升,绝缘加速老化,降低了效率和利用率,缩短使用寿命。目前为了抑制3次谐波,常用Dyn11接线的变压器,使3次谐波在三角形连接绕组中形成环流,尽量不注入电网。但应注意,当谐波含量较大时,这些环流也可能引起变压器绕组过热。

2.在谐波电压作用下,电容器会产生额外的功率损耗,加快绝缘介质的老化。更为严重的是,大量谐波电流很可能引发电容器和系统其他元件之间的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造成对某次谐波电流的放大和谐波电压的增高。这种危险的谐波过电压和过电流,不仅会使电容器超载而损坏,也会使与电容器联接的配电回路中所有线路、设备因电压闪变超压过负荷而损坏。据统计,70%以上的谐波故障发生在电容器装置上。

3.对电力电缆和配电线路,谐波电流频率增高引起明显的集肤效应,导线电阻增大,线损加大,发热增加,绝缘过早老化,容易发生接地短路故障,形成潜在的火灾隐患。同时,3次谐波使三相平衡负荷的N线电流显著增加。在配电回路负荷主要是大量集中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大面积采用电子节能气体光源照明的场合,N线电流甚至达到相线电流的两倍,致使N线过热、烧毁,甚至导致火灾。

4.配电回路的谐波电流含量高会使断路器遮断能力降低。这是因为畸变电流过零点时,电弧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率要比工频正弦电流大,电弧电压的恢复要迅速得多,使电弧容易重燃。事实表明,空气电磁断路器不能遮断其分断能力范围内波形畸变率超过50%的故障电流,还会导致断路器损坏。

5.谐波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计量仪表以及通信系统的设备、信号产生干扰和损害。

三、国家谐波标准限值

为了抑制谐波污染,保证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电磁兼容和安全的国家标准,对谐波的限值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中,对0.38KV低压电网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限值的规定如表三、表四:

这些标准的实施,为电子设备产品的生产和检测,供配电设计以及供用电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四、减小谐波影响的措施

1.在民用建筑低压配电设计中,尤其是对用电负荷主要为单相用电设备供电的配电干线,中性线(N)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而对大量集中使用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供电的场合,TN系统配电回路的N(PEN)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的2倍,以增加N线载流量,避免导线过载发热而损坏。

2.对应用电子设备和元件较多的配电线路保护,应选用有中性线过流保护的开关电器,并且应适当加大断路器的断流容量,防止短路故障时因断流容量不足损坏开关和设备。

3.为防止电力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以致引起谐振过电压或过电流,对电容器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适当调整电容器的安装位置,以改变网络参数。②根据可能产生谐振的谐波次数,确定电容器的容量,或调整电容器投切分组容量,以避开谐振点。③在电容器回路中串联适当的空心电抗器,限制电容器支路的谐波电流。例如,为限制3~5次谐波电流,可安装相当于电容器容量4%~6%的串联电抗器。

4.在系统中并联装设交流滤波器。交流滤波器有无源与有源之分,由于民用建筑中负荷类型变化不大,电子设备产生的谐波次数相对比较固定,因此多采用无源滤波器。

对低次数(13次以下)谐波,因次数较低,含量较大,可分别设置单一频率的单调谐无源滤波器滤除。单调谐滤波器由电容器串联谐波电抗器组成,基本原理是将需滤除的谐波频率作为理想的调谐点,在此频率上滤波器产生串联谐振,形成低阻通路吸收大部分谐波电流。

对较高次数(13次及以上)谐波因其幅度小,可选一共同的高通滤波器滤除。最常用的高通滤波器是二阶高通滤波器,由电抗器、电阻和电容器混联连接构成。对某一次(如13次)谐波频率以上的各次谐波,滤波器的阻抗是一个小于其电阻值的低阻通路,使次数较高的谐波电流被有效地吸收。

现在有的厂家(诺基亚、深圳海亿达等)已可提供有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基本原理是作为一个电流源,与负载谐波源并联,以极快的响应速度,送出与负载谐波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使两者相互抵消,电源侧的总谐波电流为零。有源滤波器还可补偿无功功率和三相不对称电流。目前由于价格较高,补偿容量较小(单台补偿电流100A以下),所以仅适用于对供电质量要求很高(如重要建筑物的中央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等)的场所使用。

5.加强对电子产品生产的管理、检测和监督,鼓励厂家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等新技术,生产低谐波值的电子产品。从源头对谐波污染进行治理,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萨本永《谐波电流引起零线电流偏大过热问题探讨》安全与电磁兼容第2期

2.林海雪、孙树勤编著《电力网中的谐波》中国电力出版社

6.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问题 篇六

关键词:商务英语 教材 编写

On Several Issues in Compiling Business English Textbooks

Abstract: Though the number of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has been rising rapidl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yet the quality variesgreatly.It is by no means an easy matter to compile business English textbooks http:///businessenglish/that fully meet the teaching needs.The paper puts forwardsome issues that call for our attention in the act of compiling business teaching material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respectively.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teaching materials;compilation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数百年来已在世界各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如今在全球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Special purposes,ESP)的商务英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若想在经济贸易领域与各国企业、客户进行有效的交往,仅靠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商务英语顺应这一需求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甚至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许多院校也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在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向全世界推出了国际性商务英语考试;在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等著名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普林斯顿大学还成立了以商务英语为核心的国际交易英语考试中心。在我国,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商务英语的重要性。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商务交往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外大企业来中国设立分公司,而中国企业也开始频繁地与国外进行交流合作,因而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种新的形势对商务人才的培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具有广博的国际商务知识和熟练的商务技能又有较扎实的英语技能的高素质商务人才,在我国并不多。多数人要么只有国际商务的专业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语言技能,要么只有良好的语言技能而没有国际商务方面的知识。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既要突出该专业学生具有较高英语综合素质的特点,更要突出学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这对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到底什么是商务英语,什么是商务呢?只有在明确了商务英语和商务这两个概念和范畴之后,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对商务英语的概念,多年来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从语言载体的角度来讲,商务英语是ESP 的一个分支,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但从内容而言,商务英语又不能脱离商务,与商业直接有关的英语才能称为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可以说就是一门用英语来讲授商务的课程,一切与商业相关领域(如经济、管理、法律等)的英语都算商务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人才,除了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外,还应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技能和商业运作能力。只懂英语不懂商务的教师很难教好商务英语;同样,只学英语,不学商务的学生也很难学好商务英语。尽管理论界对商务英语没有明确的定义,但笔者认为,商务英语的核心就是在英语环境下从事商业运作、进行商务交易的能力。我们是否可以借用其他ESP 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发展商务英语研究,这似乎可以成为将来的一个研究课题。而什么又是商务呢?我们也很难给商务下个定义,但我们却可以试着勾勒一个框架。当我们谈论商务

时往往离不开经济、科技、法律、管理、行业、信息沟通等话题,因此,商务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同时更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商务并非简单地做生意,商务领域涉及的知识广博而又精深。因此,商务英语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说几乎涵盖与生活相关的每个领域。笔者认为,要编写一套满足商务英语教学要求、适合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要求的教材,决非易事。

教材是体现教学理念、内容、方式的载体,在教学诸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的设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因此,高质量的商务英语教材是完成商务英语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各类有关商务英语的教材可谓琳琅满目,据统计,现有教材多达两百余种。商务英语教材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更表现在内容的扩充上,由原来局限于外贸流程各环节的知识和谈判技巧扩大到诸如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管理、国际商务合作、国际商务策略、国际商务礼仪等许多方面。这些教材的编写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商务英语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可以说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尽管商务英语的教材已经非常丰富了,但基于对商务英语研究成果的教材还比较缺乏,需要根据商务英语研究的逐步深入来重新编写和修订现有的教材。教材建设目前是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体现在:

(一)定位不准确。编写商务英语教材首先要对其使用对象进行定位,找出其需求的共性和差异,而后再针对性地去编写相应的教材。有些教材涵盖的使用者过于宽泛,有一本书前言如此界定其读者:“本教材可供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亦可用作爱好英语的非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自学课本。”此类教材无疑给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带来很多困难。

(二)内容陈旧。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经贸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层出不穷,新的经贸语汇也应运而生,现有教材大多未能反映这些变化。以“外贸英语函电”

为例,各种版本不少,但内容旧,与目前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脱节。语言上,八股式套话在实际工作中早已过时废弃,但却被某些教材大量使用,缺少现代英语语言所具有的时代感。

(三)配套不全。绝大多数教材缺乏配套的自主学习型网络平台、教学课件、教师用书、电子图书、多媒体辅助资源(音频、视频素材)以及试题库,难以给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教材配套不全或没有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国内商务英语教材尚不够成熟,缺乏理论指导的现实。

(四)内容局限性大。由于商务英语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因而这方面的教材编写难度大,很多商务英语教材大多局限在某一特定方面,如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会话等,而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报刊阅读、商务英语谈判、英美商业文化等教材比较匮乏。

(五)教材编写未充分考虑语言和商务内容两方面的有机结合,难度控制不当。

一些商务英语教材过分强调语言的学习,其练习类型以语法、词汇练习和英汉互译等为主,不适应实际需求;而另一些教材又过于突出专业内容,对专业词汇和理论未能实施难度控制。为此,在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编写商务英语教材时定位要准确

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在充分调研现有相关教材、当前生源层次和师资情况、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双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确定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宗旨和精神,做到“以学生为本”,明确培养目标。

同时,教材应该既注重传授实用的英语语言相关论文知识和扎实的语言交际技能,又注重与各有关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使学生受教后,能够在专业岗位上学以致用,真正以英语为工具,服务其商务专业的相关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材必须区别不同受众的具体水平层次,因材施教,使高职高专、本科和研究生的商务英语教材体现出应有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具体来说,高职高专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强调理论基本够用,重在技能培养,因此其商务英语教材应该定位于实用性,教材起

点应该较低,并配有大量实践训练,侧重在实际商务场景下的语言使用,体现“学一点,会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商务英语本科教学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调综合能力培养,本科商务英语教材除了要注重实用性外,还应该注重理论性,提供大量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介绍,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贸易、商务交流奠定基础;研究生商务英语教材应该侧重理论性和基本概念的延伸性。另外,同一层次不同年级的商务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商务知识侧重面和侧重点应不尽相同。

二、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林添湖认为:加强理论建设是商务英语学科继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用精辟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其教材的建设。能用来指导学科教材建设的相关理论很多,而对于商务英语学科而言,“学科的交叉性理论”及“学科人才培养的复合性理论”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理论,因为“交叉与复合”(即“:学科的交叉性”和“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是该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明确和建立这样一套理论对于商务英语学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马克·艾利思(Mark Ellis)等人指出,近年来国际商务英语教学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日益增多的跨学科的阅读活动(cross-

readingfromdisciplines)。商务的跨学科性主要是指商务的背景要素涉及了经济问题、资本市场、行业动态、信息技术、法律法规等领域,正是这些话题不断构成当今世界国际商务领域的背景或焦点。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势必让学习者跨不同学科,同时或先后选修、兼修相关学科。

这种做法在国外非常普遍,如伯明翰大学早就使用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团队教学”(team-teaching)的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实践证明,商务英语学科综合性强,既涉及语言技能知识、文学文化知识,又涉及到商务专业知识。

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持编写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草稿)将这几个方面的比例定为:语言能力(50%);跨文化交际能力(20%);商务知识(20%)和人文素养(10%)。

其中语言能力包括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听说读写技能、口笔译技能、语篇能力、第二外语能力、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知识、跨文化商务交际技能、跨文化素养、ESP 素养;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国际法知识、国际贸易知识、国际金融知识、营销学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商务文化知识、商务统计知识等;人文素养包括政治素养、汉语素养、外国文化素养、科技素养。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设置进行编写,否则,任意性会较大,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具体来说,商务英语教材可分两个阶段编写,基础阶段(1-2 年级)和高年级阶段(3-4 年级)。基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普通商务知识;高年级阶段除继续培养各种能力外,还要培养专业商务知识,如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等。也就是说,教材应该既注重传授给学生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扎实的语言交际技能,又注重与各有关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商务英语学科教材的配套练习也应突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交叉、复合的应用性;练习应该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本学科比较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应用能力,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自己拥有复合性的人力资本。

三、商务英语教材要具有“立体化”的特色

所谓“立体化”,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字印刷形式而言的,教材不再局限于文字印刷品,而是集书本、磁带、录像、光盘、多媒体课件、网上课件等于一体,将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输入方式有效结合,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配合教学过程。

它使教与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得到了极大地延展,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真正将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从教育发展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出,任何学科教材的形式都反映了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现状的把握。甲骨、竹简曾经是中国人传授知识的介质,随着纸张与印刷术的普及,书籍曾贯穿着我们的教育技术至今。

私塾、黑板、粉笔的教育技术也统治教育很多年。

高校教材在这当中虽然也经历了种种变故,但是始终变化不大。

如今,光盘和网络在改变着历史。

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使得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成为可能,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手段所具备的特殊优势,非常适合实现建构主义理论中所强调的理想的自主学习环境。如何使高校教材适应这个变化,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高校教材内容组织的新平台,将成为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一环。

始于2004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高司函[2004]190 号)。高等教育司于 2004 年 1 月 3 日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因此,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开发编写立体化的英语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目前国内教材编写中所呈现的一个明显趋势。编写商务英语教材,也需要顺应这个趋势。要建立商务英语学习资源库,将多种类、多模态的商务英语学习资源网络化和数字化集成,这个资源库将包括商务英语语料库、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学习系统,网络和在线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教参等)、商务英语电子题库和机考测试系统、商务英语在线词典等,并设有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就纸质教材编写而言,应考虑到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资源。如在编写某一章节、某一课或单元时,应考虑提供相关的网址或网站,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目前,国内外英语学习网站以及我国高校开展的各学科精品课程、名牌专业和资源库的建设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网上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网上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是纸质教材编写者应考虑的问题。

四、商务英语教材要具有全球化视野和时代特色

就全球化而言,商务英语教材中的听力材料、阅读文章、案例和图表等内容,均宜选自跨国公司的真实材料。就时代性而言,教材要体现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思想。

内容上,既要注重传统的、经典的商务知识,如金融市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又要吸纳国外最新的语言材料,添加时代感强的内容,如涉及文化产业、服务行业的材料。要选取当今英美商务报刊、杂志和网络的文章和报道,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多地接触时代语言和前沿信息,让学习者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改革是教学的主题,也是教材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材也需要不断更新、丰富和完善。在教材具体的编写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选材要真实将国际商务活动的真实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商务世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缺少真实的商务活动,商务活动与英语教学不能充分融合,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因此,教材要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大量真实、生动的素材,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现状,以达到在体验商务中学习语言、提高商务交际能力的目的。这一要求反映在选材上,就是要吸纳丰富多彩的国际商务内容,取材来源包括报刊杂志、公司文件、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专著教材、新闻报道,涉及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时代课题,如全球化、国际营销、技术创新、营销策略、企业文化等等。人物要真实,宜涉及商界各种人物,例如客户、同事、上司、下级、供货商、部门主管等等。通过角色扮演(role-play)和案例学习(case study),将体验式学习引向深入。语言要真实,把英语作为外语来教学,听力录音包括英语作为母语(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和第二语言(如欧洲的德国、意大利、瑞士,亚洲的印度、马来西亚等)的商务人士标准和不标准的说法,让学生熟悉不同的口音。提供的语言是商界人士所用的习惯用语、日常用语或专业用语。语境要真实,采访对象宜来自全世界都耳熟能详的名牌大公司,如 IBM、Nestle(cafe)等;通过问题导入、讨论、问题解决、沟通交流、角色扮演等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真实交际的环境,从而保证教学的“交际性”的实现。每个交际任务都要以真实的商务交际情景为参照,交际任务目标明确,鼓励学习者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复用所学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将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融入交际活动之中。

近几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之所以倍受青睐,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真实实用的任务式、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设计。该教材采用大量角色扮演和案例学习等交际任务,每项任务都以真实的商务交际情景为参照,比如模拟招聘、为产品设计推广方案等,交际任务目标明确,鼓励学习者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使用所学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将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融入交际活动之中,避免了学习与商务实践脱节的问题。教材中大量的案例教学内容,把英语语言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密切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需要。

(二)话题要全面首先,商务主题要覆盖全面,包括生产、营销、服务、办公、管理、财务、社交、差旅、会议、人事等领域。其次,商务英语功能(functions)要涵盖全面,包括面对面的交际、电话交际、网上交际、一对一的交际、群体交际以及这些交际过程中所需要的语言技能和交际功能。再者,商务/经济专业知识(subject knowledge)要全面。要包括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学、电子商务等。

这些内容是国际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掌握了解的。

除此之外,商务活动的策略、市场竞争与输赢、产品品牌战略等方面的内容。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注意参照全国国际商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教材所选内容主要围绕与商务有关的必要知识。

(三)内容要新颖内容新颖是教材的生命。新编商务英语教材要注意涵盖包括由“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商贸行业或经济领域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对策等内容,例如电子商务、机器 /无人销售服务、电子邮件、手机业务、企业兼并、职业道德、跨文化交际、政府功能、合资企业等以及与其相关的新词、新义、新用法。

(四)体例要灵活首先,要灵活运用体例编写教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展示顺应知识的系统和变化,让体例标准更紧密的结合新技术、新环境得以发挥作用,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高校教材编辑出版的新课题。如何相应调整教材体例,充分利用这种综合技术(计算机、网络、视频、音频、投影)的发展变化,灵活发展体例形式,既保证一定的书籍体例风格,又能实现教材可以结合网络教学环境的灵活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另一方面,打破传统章节段落的死板设计,“有章无节”,根据自己教学内容表述的需要,调整出最适合自己内容的文章顺序,内容上下衔接,根据需要展开段落。这种体例上的灵活性,既可保证阅读的方便,又使人看去很新颖实用,没有传统章节多层序号拖沓繁复之感,作者与读者之间比较容易实现信息对称。比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商务通英语》(Functioning in Business),是一套由 4 册书构成的中级商务英语教程,该套教程以美国商务实践和文化为主,讲授语言的表达功能。全套教程仅围绕一次重要的商务行程展开,从人物介绍开始,到住店登记、约会、确认计划、重要的介绍、在餐馆、工作午餐、意见分歧、最后提案和保持联系,四册书一气呵成,系统性很强,非常便于学生熟悉整个商务谈判的流程。很明显,这种编写体例非常适合口语类课程。

以上内容,是针对目前商务英语教材现状并结合目前各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情况做出的一点思考。只有确立好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处理好教材编写中的几个方面,才能编写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商务英语教材,也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促进

我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and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2]Mark Ellis and Christine 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3]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模式[J].国际经贸探索, 2005, 21(6):9-12.[4]陈坚林, 赵学雯.关于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 2003(,91):44-47.[5]林添湖.加强理论建设是商务英语学科继续发展的根本出路[J].国际商务研究, 2005,(2):5-6.[6]毛锋.谈案例教学法用于商务英语教材编写[J].中国成人教育,2006,(8):174-175.[7]

7.电子商务中信用问题的博弈分析 篇七

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越来越普遍, 网上购物的方便、快捷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并接受, 成为大众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购物方式。但是,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 由于信用问题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企业间交易纠纷不断, 网上购物也屡屡出现消费者上当受骗事件。

电子商务信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在法律、经济、社会伦理和技术等多方面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电子商务主体买卖双方的角度出发, 针对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 运用博弈论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交易信用的博弈分析

电子商务交易的真实决策环境比较复杂, 电子商务交易的参与者很多, 影响电子商务交易的因素也很多, 为了便于分析, 在不影响研究结论的情况下, 我们先作一些基本假设:电子商务交易博弈只有买方和卖方两个参与人, 双方均为理性的经济人;双方在交易之前都不知道对方所选择的战略;买方可选择的战略有“购买”和“不购买”, 卖方可选择的战略有“诚信”和“欺诈”。设买方因购买而获得的收益为R1, 卖方诚信经营的收益为R2, 卖方欺诈获得的收益为R3, 信用监督机关对卖方欺诈行为惩罚的概率为P3, 罚款金额为C, 则卖方因欺诈而获得的净收益为R3-P3C。买卖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在这个模型中, 买方和卖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因此他们在选择战略时, 都会自觉追求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对于买方而言, 如果卖方所选择的战略是诚信, 买方的最优选择就是购买;如果卖方所选择的战略是欺诈, 那么买方的最优选择就是不购买。对于卖方而言, 由于不知道R2与R3-P3C的大小关系, 所以无法对卖方所选择的战略做出判断。为此, 就以下三种情况对卖方所选择的战略进行分析。

1、R2>R3-P3C。此时, 若买方选择购买, 则卖方诚信经营的收益大于欺诈的收益,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卖方的最优选择是诚信;若买方选择不购买, 卖方选择诚信的收益是0, 选择欺诈的收益是-P3C, 卖方的最优选择还是诚信。显然, 无论买方做出何种选择, 卖方的最优选择都是诚信。在卖方选择诚信经营的前提下, 买方的最优选择是购买。因此, 当R2>R3-P3C时,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卖方诚信, 买方购买。

2、R2

在这个博弈中, 因为每个买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所以每个买方的问题都是选择适当的P1, 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因此, 买方的最优化一阶条件是:

因此, 当卖方诚信经营的概率小于l/2时, 买方就不购买;当卖方诚信经营的概率大于l/2时, 买方就会选择购买;当卖方诚信经营的概率恰好等于l/2时, 买方随机地选择购买、不购买。

同理可得卖方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卖方的最优化一阶条件是:

因此, 当买方购买的概率小于P3C/ (R3-R2) 时, 卖方就会选择诚信经营;当买方购买的概率大于P3C (R3-R2) 时, 卖方就会选择欺诈;当买方购买的概率恰好等于P3C/ (R3-R2) 时, 卖方随机地选择诚信、欺诈。

由此可得买方与卖方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买方以P3C/ (R3-R2) 的概率选择购买、以1-P3C/ (R3-R2的概率选择不购买, 卖方以1/2的概率选择诚信经营、以1/2的概率选择欺诈。显然, P3C的值越大, R3-R2的值越小, P3C/ (R3-R2) 的值就越大, 也就是说, 政府对采取欺诈经营的卖方惩罚力度越大, 卖方选择诚信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与选择欺诈所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差额越小, 卖方通过欺诈进行获利的空间越小, 选择诚信经营的概率就越大。

3、R2=R3-P3C。此时, 若买方选择购买, 则卖方诚信经营的收益等于欺诈的收益, 此时卖方无论选择诚信还是欺诈对自己的收益都没有影响, 但由于卖方不仅只与一个买方交易, 也不只进行一次交易, 考虑到长远利益,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卖方的最优选择必定是诚信;如果买方选择不购买, 卖方选择诚信经营的收益是0, 选择欺诈的收益是-P3C, 卖方的最优选择也是诚信。所以, 无论买方做出何种选择, 卖方的最优选择都是诚信。在卖方选择诚信经营的前提下, 买方的最优选择就是购买。因此, 当R2=R3-P3C时,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卖方诚信, 买方购买。

三、结论与建议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 除了买卖双方之间的博弈外, 还涉及其他相关主体, 例如政府和卖方、卖方和卖方之间的博弈, 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虚拟市场作为和实体市场相对应的市场, 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各种市场规则尤其是信用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需要各市场主体共同努力。根据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的主要建议如下:

第一, 加大政府的监管和惩罚力度。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的经济制度, 提高发现欺诈的概率, 加大惩罚的力度, 才能使交易者诚实守信, 使欺诈者得不偿失, 不敢冒欺诈的风险。

第二, 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信息是市场交易者是否守信的重要基础,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交易中, 市场信息量增大, 且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 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将成为约束欺诈行为的关键。

第三, 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我国相对滞后的信用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 必须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立, 才能从根本上抑制欺诈行为, 使守信成为市场交易者理性的选择, 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信用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本文从电子商务主体买卖双方的角度出发, 针对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问题, 运用博弈论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并提出了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用,博弈,纳什均衡

参考文献

[1]曾勇, 徐茂卫.电子商务中买卖方之间信用模式选择的博弈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12) :147-149.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57-67.

[3]于忠华, 史本山, 刘晓红.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卖双方诚实行为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 2006 (7) :67-70.

8.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问题分析 篇八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沟通距离 物理距离

人类所表现出的创造力,几乎没有像互联网和其他信息和通信技术那样,能够如此广泛、迅速的改变社会。然而尽管这些变革非常显著,对其消化和学习的过程却只是刚刚开始。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概念

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e-business或e-commerce)是运用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通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晓拉、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电子商务从出现到今天不过短短的20年左右的历史,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活力以及对各个传统行业的冲击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甚至难以适应。但是趋势就是趋势,趋势面前顺者昌、逆者亡!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动力,它以低廉的交易成本、简化的贸易流程、超越时空的经营方式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利润,正在成为传统企业的追逐的热点,电子商务的应用将直接拉动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

2、物流配送的概念

物流配送是物流活动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可能降低成本是配送的关键因素。 而降低成本要考虑到的因素有:路线选择、信息、装卸、运输工具的选择等等。物流配送的最高境界就是使企业达到零库存。

二、 电子商务面临的物流配送问题?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本质区别,就是它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进行商品、货币和服务交易,目的在于减少信息社会的商业中间环节,缩短经营周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 由于电子商务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与利润,各国政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电子商务投入极大的热情,从政策上、资金上予以帮助支持;国内外无数的企业,更是对电子商务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欲通过电子商务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网站已经连续七年当选《福布斯》全球最佳B2B网站,马云曾骄傲的喊出“日挣千万只是零花钱!”。在电子商务的早期,网络基础设施、支付手段、CA安全认证、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四个“门槛”,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座大山,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网络系统的完善、信用卡标准的统一以及信息安全保密体制的改进,使得上述前三个问题得到缓解。现在真正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是物流配送问题。因为电子商务虽然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沟通距离,但货物与客户的物理距离并没有得到改变。商品最后要到达顾客手中离不开物流活动。物流配送,表面上看起来传统而简单,实质上是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做起来最难、最花力气、最费金钱的一块。物流成本过高、物流配送效率低下、配送服务质量差,严重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没有真正意义的物流配送,便没有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

目前困扰着我国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主要有:

1.配送成本过高。电子商务公司的配送不仅面向批发商和零售商,还要直接面对大批的最终消费者,况且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地域上的限制,因此较难形成集中的有规模的配送流量,由此造成配送任务复杂而琐碎,成本居高不下。假设消费者可以从网上订购鲜花,那么鲜花配送就是一个很费劲的大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电子商务公司和它的配送伙伴都直接让用户承担送货成本,一本10元钱的图书,用户竟要支付2元的送货费用,比邮局或邮购公司15%的邮寄费用还要高;有的商品配送费用甚至还高于商品的售价,使电子商务成为一种奢侈的消费方式而远离大众。

2.仓储费用高。尽管电子商务免除了店面成本,但是商品的仓储费用仍然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相比较电子商务其它方面的资金投入,商品仓储的费用支出显得有点无可奈何。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想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更新和市场开发上,而把商品仓储等传统业务交由其它公司去完成;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仓储业的发展跟不上步伐,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从而使得电子商务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与物力去开拓本身并不内行的仓储业务,增加电子商务商品的成本。

3. 配送渠道不完善。现在电子商务企业对商品的配送渠道主要有:(1)自己建立配送网络,组建配送队伍,独立完成配送业务。但是建立一个社会化的配送网络投资相当巨大,如果每个公司都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整个配送网络,不仅很困难,而且没有规模效应,可能得不偿失。如果企业规模不大,配送量过小,必然造成亏本。(2)电子商务企业与其它的配送公司签订配送协议,交给他人完成配送业务。但是,这种配送系统通俗地说,就像是“缝缝补补”,“凑合着来”。由于电子商务企业与这些独立的配送公司在信息沟通上、账务交易上、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配送操作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脱节,出现配送不及时,给客户送错货,忘记送货或者无法送货等等让商家与客户皆不满意的现象。(3)采取网上购物,网下就近商店付款取货的形式。这种形式,增加了商店的店面成本,而且不能实现“送货到家”,由此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和本质内涵,因而得不到推广。

三、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成因剖析

物流配送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尚不完善,物流理论还不够系统,物流技术还很落后。当今,物流被称作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二十一世纪的黄金产业之一。我国由于观念、制度和经济上的种种制约,物流的发展非常缓慢,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差距较大。当前,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亟需解决,而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 物流企业电子化程度低。物流企业上网的还比较少,且仅限于介绍企业状况、业务范围等,有个别物流企业提供报价系统,但没有提供运费支付、在途货物查询等功能,与联邦快递(Fedex)和美国联合包裹服务(UPS)相比,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要依赖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企业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是决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3. 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因此,人们在对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对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出现物流配送系统落后,不能与电子商务良好结合,限制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优势的发挥。

4. 我国企业物流的电子化、集成化管理程度普遍较低。电子商务迎合了现代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大量定制化(Mass Customization)生产将是电子商务企业从事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物流管理把供应链(Supply Chain)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目前,我国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5.电子商务及物流人才的缺乏。这里一指缺乏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二指缺乏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三指缺乏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才;四指缺乏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上述四类人才的短缺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解决策略

无论如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将不可避免的成为21世纪商务发展的主流,而作为保证电子商务运作的物流配送将迎来新的商机与挑战。加快发展我国适应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业差距的一次机遇,具有良好的前景。因此,疏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渠道,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是目前国家和企业的当务之急。

1. 国家在政策上、资金上对社会化、电子化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离开政府的投入是不行的。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水运、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另外,政府要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宣传与鼓励,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

2. 物流企业要投资于现代网络技术,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效的顾客反应(ECR)等的应用,使物流配送朝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增强与电子商务的衔接,使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畅通无阻。

3. 电子商务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求最优的物流配送方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客户的信赖。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关系。供应链连接着上、下游企业,其最终任务就是支持物流从原始供应商,经过多个生产、运输环节到达最终顾客。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可以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库存量、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增加物流服务水平。Amazon公司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与全球各地的出版商建立紧密的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订购并获得所需的书本,正是得益于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将物流配送业务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完成。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物流配送方面比一般的电子商务企业更熟练,其物流配送系统更完善,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统的完善,扩大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管理教研室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 宋文官.电子商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5-6.

上一篇:教师考试后的反思总结下一篇:企业先进生产者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