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概论论文

2024-08-02

影视艺术概论论文(共8篇)

1.影视艺术概论论文 篇一

一、名词解释

1、电影、电视

它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借助人物表演,把外界声影摄录在胶片上,经过剪辑、配音等处理,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声影,以表现一定内容、传达一定感情的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其类型可大致分为纪录片、故事片(剧情片)和先锋电影。细分之下则有多种类别。包括剧本、摄影、剪辑、声音、表演、导演等要素。

是借助电子技术、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将事件、表演的图像、声音传送至电视屏幕。分为电视剧、电视艺术片、电视纪录片、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音乐电视、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电视综艺、电视曲艺等多种类别。电影、电视两者都被称为第把艺术,最初源于人类游戏的天性、巫术的发展。

2、长镜头

借助单一镜头,运用景深镜头、推拉摇移跟等方位、高度场面调度等手法,持续跟踪主体记录拍摄,不用剪辑手法一次完成的镜头,时空感更强,连续性更好,能够避免剪辑造成的视觉欺骗,有效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增加影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意义解读更为多元。

3、蒙太奇

源于法语“剪接”之意,应用多种艺术门类。有意识的镜头剪辑拼接,会产生不同的特定涵义,能给予观众预设好的暗示,实现电影叙事表意的作用。大体分为表现、叙事蒙太奇两种,又可分为心理、抒情、平行、交叉、重复蒙太奇五类。在当下实际发展中衍生出多种派别。当代画面、声音都可使用蒙太奇手法。叙事、抒情、理性。

4、纪录片

以生活为素材,以真实为对象,展现真实生活,启发观众思考,成为记录历史的视听材料。尽管核心为真实,应当尽量使用长镜头,避免使用蒙太奇,但可以进行剪辑、配乐、解说等艺术加工。纪录片不仅是全方位原生态的再现,艺术处理造成的片面展示与视觉欺骗,目的在于为记录现实、激发思考这一主题服务,但其绝对不能越过确保真实的底线。

5、川剧

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有着丰富的乐曲剧目和独特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经各地戏种长时间的汇聚融合,在本地车灯戏的基础上,于明清时期成型于巴蜀地区。全国知名的也当属“变脸”这一技巧。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电影是光影艺术?

电影在摄影的基础上发展,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借助摄像机、感光胶片和放映机等光学设备,摄像机通过感光将拍摄对象摄取在胶片上,经过胶片冲洗,复制拷贝,最后由摄影机将影像投射在银幕上。在光影成像的过程中,光线像一把刀雕刻着镜头语言,描述环境、构架时空、刻画人物、烘托情感。所有元素都要借助最为直观的光影效果呈现。早期黑白电影是典型代表,如《四百下》,光线变化,讲述着故事的流动;明暗对比,暗示着环境的莫测,逃跑之中的心理变化,也在借助光线勾勒,黑白两色在光线处理下质感凸显。后期彩色电影削弱了这种效果,但也依旧保持着固有传统,如《归来》,影片处处充满对光线的娴熟应用,在给观众带来审美趣味的同时,也时刻触动着观众的情感泪腺。

2、请简要回答“影戏”观的由来及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影戏源于传统民间的“皮影戏”,通过光线照射物体将影子定格在白布上,并作出相应动作,以表示情节变化。国人沿袭这一观念,将电影视为工具,利用光线记录戏剧演出,再通过设备返现出来。如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戏剧。很长一段时期,国人对电影的理解停留在影戏阶段:电影是戏剧的一种。中国式的以“影戏”为核心电影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在剧作上,以戏剧的冲突率作为基本框架和叙事基础;在摄影造型的语言上,借鉴与运用与舞台演出相似的戏剧性造型,采用戏剧舞台化的造型设计、场面调度和表演,影响了一代人的电影拍摄。《难夫难妻》等保有影戏的特征,《小野》等难逃影戏的痕迹。伴随剪辑技术和叙事语言发展成熟,双方观念开始转变,现实主义意识觉醒,影戏观念逐渐走出舞台。

三、论述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结合具体电视剧剧目谈谈你对当下电视剧艺术现状的看法。

1976年文革结束,经历两年徘徊,电视剧短暂修复。伴随苏联电视剧《安娜·卡列尼娜》、日本电视剧《望乡》《追捕》的相继播出,电视开始寻求新生。电视媒介对电视剧的需求量空前增长,彩色录像技术的发展摆脱时空局限。

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会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发挥广电长处。

1981年至1986年,进入飞跃发展阶段,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宣传部门、文艺团体积极生产,电视剧数量巨大,种类多样,质量大有提高,优作纷纷涌现。央视发起组织了全国性的电视剧评奖,也即后来的“飞天奖”。

1987年以来,电视剧获得稳定健康的长久发展。控制数量,保证质量,电视剧创作进入新阶段。优秀作品有《西游记》《渴望》等。电视剧开始成熟,朝基地化生产方式过渡。90年代以来,坚持二为与双百,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出现栏目化的发展倾向。1987年发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评选。电视文艺逐渐走向世界,如《红楼梦》《济公》。与当下相比,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与《家有儿女》《爱情公寓》对比 抗日剧、穿越剧、宫廷剧

四、实践题

请选择一部你最喜欢的电影,写一篇影评,1000字以上 《无人区》

宁浩、徐峥、黄渤铁三角的再度出击,的确应证了“宁浩出品,必属精品”的风评。宁浩导演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在当下中国电影繁荣的乱象之中,努力为观众讲好一个故事。总而言之,从各个方面来讲,《无人区》都是一部成功的类型电影。

作为一次西部类型片的尝试,宁浩将视角锁定在无人区地带。开头的沙漠、戈壁、吉普,迅速将观众带入与传统电影叙述的都市、乡村不同的西部场景,荒凉、野蛮而真实。在这片无人区的地带,法律和道德退居其次,所有角色遵循原始法则,不论是盗猎者、律师还是店主一家、女人,所有人在欲望驱使下行动,在现代社会则被统一为金钱。为了自我的生存,只能率先消灭别人。以恶制恶,胜者为王的逻辑通行不悖,每个人都在屈从中维护。

在返程的公路上,律师开走装有鹰隼的轿车,盗猎团伙的老大派人驱车追逐,律师在公路上与卡车司机的冲突,停在路边小站加油的**,再搭上一个撒谎成性的女人。回归正常生活的路程被突如其来的三股力量所控制,并在不同欲望的交织相互交织、人群的再次重逢中,利益导致的矛盾冲突接连出现。戏剧性的结果接连出现,情节的紧张程度也在层层递进之中。杀戮、鲜血、屠刀、子弹,欲望的较量一次次地上演。

而当这一切发展到高潮的时候,所有角色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非死即伤。每个人的结果都有了解释。而在最后,则是律师与盗猎团伙首领的对决,赌注是女人的性命。在一次次的落败中,与女人的一次次相处中,在之前作出错误抉择的悔恨中,也在失去了正常生活应有的一切中。他彻底失去了披上人皮回归的可能。在最卑劣最绝望的时刻,人性才有可能回归 取代兽性,律师做出了全新的选择。

他放弃金钱,放弃欲望,而选择拯救,选择救赎。在穷途末路的时刻,你死我亡的局面,打火机象征着进化时的火,纸钞象征着欲望。卡车爆炸时漫天的纸钞,仿佛在下一场落幕的雨。火焰和鲜红在慢镜头下交织,毁灭也象征着重生。在审查中,某些暴力血腥镜头被删减,还增加了光明的尾巴,生生将其变成了充满希望的正面典范。但在看到结尾获救女人面对询问,迟疑后的那个摇头,内心还是多少被触动了一下。我们终会走出内心的那片无人地带。这部类型片能取得成功,就在于他遵循了犯罪片片的模式,完整地叙述了一个故事,有头有尾,合情合理。每个人在故事中发挥既有作用,也最终导致命定的结局。生猛、粗糙、鲜活,这是我对它最大的评价。

一、名词解释

1、文艺片

文学艺术影片,多数较为小众。追求文学性与艺术性,不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具有较高的审美性,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义,多能触发观众共鸣,催生观众情感,留下深远的思考空间。在具体运作上与商业片有较大差别。其票房多数偏低,如《钢的琴》;但也存在特殊案例,如《归来》。

2、西部电影

源于美国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以《正午》为代表。多以美国西部沙漠高原上绿洲内外部的冲突为内容,以牛仔、枪;马、篷车;沙漠、岩石为元素,人物类型化、脸谱化,情节模式化、固定化,形成独特的自我风格与视觉形象。中国也有自我特色的西部电影,西部不仅表示地域,更是代表另类。多为介绍“西部”风土人情的边缘色彩,与“东部”都市生活的主流生活形成对比。

3、主旋律与多样化

主旋律,意在表现反映社会进步主潮的时代精神。多样化,即为追求题材多样、创作自由和艺术魅力。二者并不矛盾,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应相互结合,艺术家应响应时代召唤、满足人民要求,反映历史和现实,开掘价值主题,创作优秀作品。电影艺术应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运用现代技术宣传主流价值,稳定社会,保障民生,促进国家长远发展。

4、戏曲电影

由影戏发展而来,中华民族戏曲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个片种,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电影设备最早只是记录戏曲的工具,而中国因此形成独具特色的戏曲电影,对此后一代导演电影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后来伴随国人观念的革新,逐渐接受电影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戏曲和影视最终分离。但当今也存在录制戏曲观看记录的风潮。

5、商业片

以票房收益为最终目的,集合多种商业元素:巨大投资、知名演员、宏大场景、炫丽特效,刺激观众感官,迎合大众口味,多作娱乐消遣之用。暑期档、贺岁档多以商业大片的形式出现,如《阿凡达》《英雄》。但电影终究是一门艺术而非商品,商业片并不排斥文艺片的特质。只有将两者优点有机结合,保证艺术性和商业性,才能获得口碑票房的双丰收。

二、简答题

1、请简要回答二十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三个阶段。(1)1912-1929:萌芽到兴起 电影被视为“影戏”,起到记录的中介作用。电影属于戏剧的一部分,演员的表演基本仿照戏曲的表演。

(2)1949年前:转折和短暂繁荣

抗日战争时期,导演的整体素质较高,自觉探索学习西方。一是电影剧本得到重视,如改编自夏衍作品的《狂流》;二是电影戏剧化倾向改变,逐步向文学方向靠拢。解放战争时期,一批进步电影纷纷涌现,较为现实主义的风格展现真实社会,揭露政府罪行,表达对新生活、新社会的向往。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3)1949年后:曲折发展 1949-1966:主旋律

受领导重视,艺术相对民主,电影理论批评兴起,形成两次高潮:一是59年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如《青春之歌》;二是63年到64年,如《小兵张嘎》。但是繁荣终究短暂,极左思想侵扰,对斗争的坚持,题材的限制,使得影片脱离生活,处处沦为“假大空”。1967-1976:样板戏

电影彻底沦为政治的附庸。优秀作品被打压,艺术领域受专制。“三战‘电影风行一时,八个固定的样板戏形成,创作方法模式僵化。1976-90年代:一批优秀电影

电影开始复苏,79年后出现对文革进行反思的影片,如《天云山传奇》。80年代后,开始热切关注社会变革。艺术反思和理论探索出现,如《小花》。90年代:贺岁片

前期出现低潮。第五代导演的崛起,催生了一批优秀导演和优秀影片。2002年的《英雄》开启了大片时代,贺岁片等特色影片开始出现。2000年后:大片时代

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电影市场异常繁荣,发展迅猛。各种类型影片出现,各色来路导演出现。但真正的电影繁荣依旧相距甚远。

2、请简要回答新世纪以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几个特点。中国电影发展速度,数量,类型 大片:投资、演员、特效3D 贺岁档、暑期档、假期档 中外、两岸三地的合作 改编类型文学、纯文学

类型多元化:恐怖片、科幻片的缺失,动画 导演非专职化:作家,演员 烂片、大片、大烂片 粉丝电影

商业化,文艺片,票房

类型化,综艺节目转制大电影 独立小众电影

国际奖项,急功近利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局面和我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大潮,中国当代电影基本上走在了远别于以往市场经济确认的道路上并进一步分化重组。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三种电影形态之间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越来越显著地开始协调国家意识形态、艺术追求、大众趣味三者相互关照的局面,构成中国电影发展的主要态势并呈现出如下的特点:国产“大片”成了新世纪十年娱乐的主角;主旋律电影逐步成型为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影片样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各种写实主义影片为中国影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论述题

试论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台湾大陆电视剧的艺术特点及其异同。大陆:家庭片、伦理片 《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榜》《四世同堂》《渴望》《过把瘾》《外来妹》《海马歌舞厅》《十六岁的雨季》《篱笆女人和狗》《东边日出西边雨》《北京人在纽约》《情满珠江》《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 香港:武侠片、警匪片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堪称是港剧的黄金时代,回头望去,《上海滩》、《京华春梦》、《义不容情》、《流氓大亨》、《法网柔情》、《我本善良》„„无不是在亲情、友情、爱情的交织辉映中,在道德伦理、是非善恶的激烈冲突下,折射出人性。每一部港剧都以错综复杂的剧情让人沉醉,以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令人感叹,令人荡气回肠。台湾:言情片、情感片

古装系列剧《新白娘子传奇》 台湾时装剧

台湾琼瑶剧 《婉君》《青青河边草》

两岸三地在电视剧创作上出现短暂的繁荣,数量巨大,种类提高,出现一批优秀电视剧。

四、实践题

请将你一生中最难忘的某个瞬间或某段情感或某个人物编写成一个一千字左右的分镜头脚本。

镜号、景别、摄法、时间、画面、解说、音乐、附注 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1、全景 摇跟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夏天的田野小路,两侧为茂绿的禾苗。一群年龄各异的小孩排列着走过来又接着走远。

2、近景 侧面跟拍 男主和他姐姐,两人一前一后,穿着短衫短裤,拖着凉鞋,头发乱糟糟,手里提着小桶。

3、特写 两人相互交谈了几句,镜头在两者之间切换,捕捉不同表情变化,突出汗珠沿着脸颊流下。

2.影视艺术概论论文 篇二

电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技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象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过程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象以表现一定内容的艺术形式.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我们目前看到的电影,正是根据这种"视觉暂留"理论,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使一系列静态画面因视觉暂留作用而填没画面间的空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电影分类、动作片、喜剧片、纪录片、科幻片、恐怖片、武侠片、动画片、战争片等。

二、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蒙太奇是电影最基本最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电影的蒙太奇,除了镜头内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关系外,还包括画面与音响、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关系,由此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银幕上的世界是一个特殊的时空复合体。电影是各类艺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导演是影片摄制的中心,他必须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进行全面设计、总体构思,充分调动各个艺术和技术门类的创造性,共同完成影片创作。

1)综合艺术。综合艺术的一种.利用现代摄影技术手段,融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在统一的创作意图下,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完整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所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

2)遗憾的艺术电影的重要属性之一,它是一次完成的艺术,不象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形式,写好乃至发表或演出之后,还有修改甚至再创造的可能.电影只能将终极成果发行放映,才能被观众认识接受,才能判定优劣成败,而此时电影的制作创造已经完成定型,它已通过特殊制作手段,将一切凝固在胶片上,几乎无法修改.如要修改就得重新演出,重返外景地,重新摄制,重新洗印,而同样,再补正的过程中的效果也只能在洗印出来后通过放映才能知道.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影艺术往往与遗憾同在.故此,人们把电影称为"遗憾的艺术".

3)第七艺术。电影艺术的同义语,语出于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1911年,乔托·卡努杜发表了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著名论著,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

三、电影语言

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统称。即电影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它以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其演进与电影技术的进步有密切联系。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也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说白、音响、音乐以其自身并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响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丰富了电影语言。电影语言的章法,是影片内容的组织和构造的特殊法则,一般由若干场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规则相互交织构成,按其时间空间关系安排可分为客观现实结构和主观心理结构两种类型,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时空顺序、时空交错、单线结构、复线或多线对比结构、多侧面多视角立体网络式结构等。

四、电影中的全景、中景、近景

全景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离差别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幅度的跳跃,常能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中景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由于取景范围较宽,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景在影片中占较大比例,大部分用于需识别背景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的场合。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因此常用以叙述剧情。

近景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视距比特写稍远。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显著地位,成为主要表现对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做细致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关系方面,近景有其独到的艺术功能。近景有时也用于摄取景物的某一局部。有些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

五、结论

电影艺术博大精深,学习和研究电影艺术概论可以丰富内涵,促进电影艺术在形式方面、内容方面、手法方面、技术方面等的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验证。笔者在此简要浅谈电影理论,是对电影概论的一种初步探索,也意在带动其他电影爱好者和电影人学习理论,加强对理论的积累和研究,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摘要:电影艺术博大精深,学习和研究电影艺术概论可以丰富内涵,促进电影艺术在形式方面、内容方面、手法方面、技术方面等的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验证。笔者在此简要浅谈电影理论,是对电影概论的一种初步探索,也意在带动其他电影爱好者和电影人学习理论,加强对理论的积累和研究,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电影艺术,艺术设计,电影概论

参考文献

[1]张智华.影视文化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3.浅谈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 篇三

关键词:影视文学;影视艺术;艺术共性;相成关系

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把静态的文学言语通过有声且直观的视觉形象呈现给大家,在丰富人们工作学习后的文化生活同时,又向人们展示了视觉盛宴的另一种世界,使观赏者们产生不同于平常的感觉。一部非常具有成功价值的影视作品是一定会在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这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并都达到高水平,并能完全将两者完美融合,吸引观众产生价值。影视文学具有听和看两种手段,它是电影电视剧等形式的文学剧本,也是电视剧、电影等形式的内容存在基础。影视艺术让影视作品和文学更具有渲染力、生命力、表现力、感染力,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主动鉴赏观看,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的价值。

一、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字,它是另一种表达形式的文学类型,它将文学剧本进行深加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微视频等声话设备播出,用直观的听视觉感官表现形式把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达到文学思想内容的表达诉求。它已成为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分支,与传统的诗歌、小说、散文等相比具有更高的魅力,更容易获得人们关注。影视文学具有的特点:

首先,它是文学一种表现手法,在本质上与其他文学作品并没有较大的不同,所以它在编辑故事情节、凸显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方面等方面具有传统文学所具有的规律。

第二,它在表现上兼具了影视媒介的一些特点,这是传统文学所不具有的。融合了影视媒介的“读”、“看”、“听”等特点,所以影视文学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

第三,其影视特征鲜明。视觉效果比较突出,它将死板的文学描述形象通过具体直观且视觉非常鲜明的手段表达出来。它也具有一定动作性,主要是把死板文字用具体影像描述出来;还有就是运动了蒙太奇手法,使得剧本中的各内容、场景、人物及其他都能根据需要效果进行组合,以达到最好表现效果。

二、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是指在影视作品中,使用空间、时间等多种手段来彰显银屏形象的表现力、感染力,通过这种时空融合的艺术效果,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等。影视艺术讲究的是意境、意象、和神韵相融合的美学效果,能让人产生视觉、听觉、感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并起到净化心灵。影视艺术的最早应用是在电影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视的普遍和升级,在电视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影视艺术主要通过空间的营造、叙事要求及发展方位、场景再现、人物表现等方式来展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只为提高作品的收视率,去拍摄具有迎合性质的商业片,这是不课能会代表影视艺术价值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降低艺术标准,具有通俗化、暴力化、低俗化的影片,虽然迎合了观众的趣味,但与影视艺术相比是一定不能同日而语的。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发展造就了特技效果,为特技效果提供的平台,但这并不是等同于影视艺术,特技效果的运用虽然为观众带来新鲜感,提升视觉效果,但也只能给观众们带来一时的视觉刺激和冲击,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影视艺术的真正意义上是能够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并为他们带来眼心相融合的艺术。在使用中要把握好度。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文学和影视艺术可以说是具有相互交融、荣辱与共的关系,两者中谁有欠缺,向观众们展示的作品都不会光彩而变的不完美。

(一) 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具有一定的艺术共性

从他们内容的手法展现来看,影视文学的侧重重点大部分主体是人物的本身,主要表现线路是以人物本身的思想行动,在纷杂的关系网中,各种互动融合,一个剧本故事的连贯表达,以达到熏陶塑造启迪并感染大众。在设置相关场景中、故事的铺陈等方面,作品都会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表达的艺术性。影视艺术是阐述方式,并且怎样运用都是为了烘托表达出影视人物的主题。

从美学形态上来看,他们都运用时空等形式来彰显角色和场景环境。它本来就具有展现美的基本目的,进而以启迪智慧为最终愿景,而另一种中所运动的方式也是同样是达到这一要求。出发点上他们是一致的。

从展示方式上来看,一种是能把所有故事情节精彩的融合展现,行使了蒙太奇方式,使任务、环境以及其它等表达整理展现的更为和谐。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相辅相成关系

影视艺术如果没有影视文学的内涵,再有魅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所以说影视艺术是需要影视文学的存在。影视文学也需要影视艺术的衬托。文学剧本如果具有了吸引力,就像一座房子有了坚实的地基,但是只靠牢固的地基是不能吸引眼球的,还需要为其不断的添砖加瓦,描龙画风,让其穿上漂亮的外衣,充满光彩,让人处处感受美的存在。无论怎样,有意义的文学内容需要影视艺术的烘托,这样才不会显得粗糙干瘪。影视艺术通过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影视文学彰显了更强的表现力,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领悟。

只有将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会使作品丰满,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并具有历久弥香的力量成为一部优秀作品。许多奥斯卡金奖获得影片,就在这运用的非常精彩。只有具备令大众震撼的文本,再配备饱含深情的角色演绎、非一般的情节设计、不同寻常的手法创作,达到大众在鉴赏时产生自主地被感动效果。

( 三)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前提都是以文学为蓝本

所有的运用手法都需要围绕文学的内容来进行再创作更具有彰显力,不能凌驾于文学内容之上而自成一体。只能在尊重文学内容的前提基础上,通过合理地运用艺术手法,才会使作品呈现和谐之美。当所有的作品都只具有娱乐功能时,影视作品就失去它的光彩价值和积极意义。

影视作品使得文学作品更为形象丰富。其内容更为直观、具体、形象,也使复杂的社会万象通过一个镜头,就能表现出五味陈杂的韵味。

(四)在观众的接纳程度和方式上,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更加的切合

影视文学在思想的表达上、感情的传递上、审美观点的塑造上,都给大众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说到底影视作品是为了愉悦大众,没有了观众认可,再具有深意、再精美的制作、再有艺术价值的影片也不会有大众欣赏。两者既需要在内容上贴近大众,也要通过艺术来表达美为社会带来积极意义。这就需要影视作品要在文学的内容上和艺术表达上找到融合点,既要广大观众所欣然接受,又要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学艺术水平。

四、结语

一部较为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盛宴,也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是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对于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等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通过努力将两者更好的融合,使得影视作品在升华艺术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大家的观看兴趣,以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是现代影视作品努力的方向。只有将影视作品的文学效果、艺术效果、社会价值、观众满意度联系起来创作,影视作品才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斌.影视艺术鉴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德]克拉考尔.电影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邵枚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6][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胡尧之,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

[7]崔剑剑.试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J].电影文学,2013(18):19-20.

4.艺术学概论 篇四

简要阐释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1)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对实用性作比较宽泛的理解。因为人类的实际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社交活动、文化生活等许多领域,所以实用艺术中的各个门类,甚至每一门类中的不同类型,都应当分别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

第二,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但对于大多数实用艺术品来讲,实用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第三,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对实用艺术有直接的制约和影响。

第四,由于实用艺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材料和人工劳力,所以它的实用性也应当考虑产品的用料、费时、加工和成本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较低的消耗和较高的使用价值。

实用艺术具有审美性,即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由于实用艺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所以它几乎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审美作用,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在实用的前提下兼有审美的功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实用艺术中,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所以,实用性和审美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尤其需要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实用艺术美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

(2)表现性与形式美。

实用艺术另一个重要的审美特点,就是特别注重表现性与形式美,并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作品之中。实用艺术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它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因而,表现性应当是实用艺术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也构成了它与戏剧、小说、电影等再现艺术的根本区别。实用艺术的这种表现性,使得它比其他艺术更加偏重于形式美。

所谓形式美,主要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素,也包括对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总结了许多形式规律,并且不怕地创造出新的形式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美的创造力和艺术的表现力。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特别注重形式美。

总之,在实用艺术中,表现性与形式美密不可分。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3)民族性与时代性。

实用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实用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实用艺术中,包括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的各门实用艺术,无一不体现出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实用艺术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用艺术的这种时代性,首先在于它总是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

论述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1)抒情性与表现性。再现生活与表现情感是艺术的两种基本功能。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 本属性,使得它们的创作和欣赏总是离不开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恰恰是表情艺术的特殊魅力。音乐、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2)表演性与形象性。音乐、舞蹈都属于表演艺术。表演艺术应包括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这样 两个过程,而且,二度创作(实际的表演、演奏或演唱)常常需要多次进行。形象性是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又有自己的特点。舞蹈形象以塑造,完全要依靠演员的形体动作来实现,可以说,舞蹈中的表演性是形象性的基础。在注重描写人物的舞剧或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主要是指以舞蹈动作、姿态、表情和造型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因为音乐形象的特殊性,使得音乐欣赏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欣赏迥然不同,并且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关于音乐欣赏的理论:一种是被称为戏剧性欣赏的理论,强调欣赏音乐的内容,另一种是被称为技术性欣赏的理论,强调欣赏音乐的形式,主张“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3)节奏性与韵律美。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所有的艺术种类 中,对于音乐和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来讲,节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节奏看作是表情艺术的生命。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A、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一。文化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征,语言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情感性与思想性,一切艺术作品从总体上讲都离不开情感性和思想性,但是,由于语言艺术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表现作者饿=的思想情感的等方面独具特点,因而,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和思想性显得格外突出。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关系极为密切。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围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情感性往往是在理性的指导下才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

C、结构性与语言美,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必须利用结构这个重要手段来完成。文学史语言的艺术,语言自然成为这个艺术种类的第一要素。

艺术分类是最基本的6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第一种是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第二种是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第三种是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第四种是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第五种是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以及现代艺术设计、广告艺术、电影艺术、计算机三维动画等等。

第六种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等。论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A、艺术起源于“模仿”,最古老的一种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地“模仿”。亚里士多德指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部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B、艺术起源于“游戏”,这种说法主要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后来的艺术史家曾把这种说法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C、艺术起源于“表现”,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完全可以说,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他的美学中心思想的核心是“直觉即表现”。从这一美学思想出发,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此,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D、艺术起源于“巫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逐渐兴起,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德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一书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另一位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名著《金枝》中更是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弗雷泽认为,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这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哥们科学,一次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E、艺术起源于“劳动”。自从19世纪末叶以来,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学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在1900年完成了专著《没有地址的信》,系统的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普列汉诺夫明确表示赞同毕歇尔的看法: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史极其紧密的互相联系着,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有从属的意义。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占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

F、艺术起源多元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艺术形态批评研究,提出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

艺术的基本特征(理论+说明)

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A、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应生活的特殊形式。艺术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等科目,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c艺术想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B、主体性:a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b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c艺术欣赏具有主 体性的特点。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b艺术的审美性事真、善、美的结 晶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的意境与艺术的典型的异同 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者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联系:虽然典型与意境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二者至少在一点上是共同的或一致的——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有限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意蕴。或许,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艺术的极致境界

意境的定义

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意境重表现、重抒情,以创造景物一项为主。然而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一项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艺术风格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艺术作品在艺术上的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准和尺度.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艺术作品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充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体裁的驾驭、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它有时指某一艺术作品的风格,有时指一系列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总的格调.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炼和艺术追求.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A、审美人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 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B、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思想上 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三个特点a以情感人b潜移默化c寓教于乐

C、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 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论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答: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以提炼为‚道‛、‚气‛、‚心‛、‚舞‛、‚悟‛、‚和‛六个字。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有天道、人道之分。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这可以说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征。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远古的中华大地上,原始的图腾歌舞与狂热的巫术仪式曾经形成过龙飞凤舞的壮观场面。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整体思维本身又包含着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

艺术作品的层次主要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

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外在的形式结构,是由文字、声音、线条等所构成的层次。影片《林则徐》中,林则徐在江边送别故人,大江茫茫,一叶扁舟,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画面,采用了远景镜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蕴藏着无限的诗情画意。

第二层是艺术形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不同的艺术作品可以分别具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文学形象等。《红楼梦》在各类电影、电视、戏剧中由不同演员饰演过这一人物,观众可以直接看到,但在小说中林黛玉的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形象。

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常常需要鉴赏者仔细品味才能领会到。李商隐“春蚕到死死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今人便有爱情说、教师奉献说、春景说等多种不同的理解。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注意:心理过程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审美心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感知:艺术鉴赏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包含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联想;由一事物(当前感知的或想起来的事物)想到另外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想象是指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包括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与艺术活动中的直觉性倍受关注,特点:直观性和直接性。在审美直觉中存在通感现象。所谓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审美体验是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 审美升华是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a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题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b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再创造。c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点

作用:a帮助人们更高的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b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 反馈。c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发展。

特点: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忒单,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做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科学部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性,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艺术批评的二重特点,还决定了艺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艺术鉴赏偏重于感性,艺术批评则偏重于理性;艺术鉴赏更多带有个人主观性的观点,艺术批评则需要符合客观规律性。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联系: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往往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

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①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③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④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艺术体验活动:是指艺术家应当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这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或酝酿阶段。

艺术构思活动:是指艺术家有了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后,正式在脑中艺术创作,形成主客统一的审美意象。

5.艺术概论试卷 篇五

1、本试卷共2 页,试卷如有缺页或破损,请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答案请写在密封线内和纸卷正

A、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卷面,否则不记分)

B、目标识别、口号识别、精神识别

一、填空题(1.5分×10=15分)C、标志识别、用品识别、口号识别 卷

1、工业设计孕育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诞生于20世20年代的_________国,D、理念识别、基本要素识别、应用识别

成长于20世纪30的美国,发展于20世纪_________年代的日本、意大利及北欧诸国。

5、工业设计在提出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和遵循工业生产的“三化”原则,即(A))

2、工业设计的核心是_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灵魂是创新_。系(院)课程名称 适班用级 专姓业名 学年号 级密 :封工线 业课设程计名X称: X工级业考设试计时概间论(考

3、被誉为“现代工业设计之父”的英国设计家、“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莫里斯。4、1957年6月,在伦敦会议上由英国等四个国家发起立了国际工业设计社团协会。

5、借鉴工业发达国家中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及性质,以及国内外目前存在的现实状况,可将工业设计师分为________工业设计师、________工业设计师和校园工业设计师三大类。

6、美国工业设计一开始遵循英国和欧洲的模式,在结合美国国情时根据经济需求和实用主义风格,逐步形成以_______________而著称的特点;日本的设计从节能、价廉、新颖上开发各种新产品,符合当代生活方式,形成_______________的日本设计风格。

二、选择题(1.5分×10=15分)

1、以“人——自然——社会”构成的生活世界三要素为对象,可将设计分为三个领域,即(B)

A、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现代设计

B、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C、信息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

D、商品化设计、生态化设计、本土化设计

2、工业设计的宗旨是(C)

A、参与影响并创造人类更加完美的生活方式

B、参与影响并创造产品更加完美的功能和形式 C、研究和解决“人—物(产品)—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性问题

D、研究和解决产品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问题

3、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工业设计偏重审美性,工程设计偏重功能性 B、工业设计旨在追求产品外观造型的美化,工程设计旨在追求产品结构功能的合理

C、工业设计旨在解决产品系统中人与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工程设计旨在解决产品系统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D、工业设计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性设计,工程设计则偏重产品结构和功能的设计

A、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B、个性化、多样化、趣味化

C、综合化、标准化、批量化 D、程序化、结构化、系统化

6、以下不属于柔性设计的特点的一项是(D)A、个性化 B、多样化

C、趣味化 D、标准化

7、“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品质优良、造型严谨、哲理性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强”,这是对(B)工业设计的贴切评价。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北欧各国

8、关于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工业设计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起着监督作用 B、工业设计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 C、工业设计能够消除产品的不合理因素

D、工业设计促进了企业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

9、设计史上第一次明确肯定机器生产方式、主张工业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运动或组织是(C)

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德意志制造联盟 D、包豪斯

10、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的方法很多,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B)A、提高质量 B、提高科技含量 C、改善材料 D、设计

三、名词解释(5分×4=20分)

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指的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将可拆除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要素融入到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同时,兼顾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

命、经济性和质量等。实现绿色设计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二次利用,循环回收,节约资源。

湖南工纸 线 系

2、(“院)包学、技术和艺术结合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工业技师和艺术家及工程师结合

灵感,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

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3、设计管理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五、论述题(20分)

作为一名工业

2、简述工业设计的一般程序。

业课程大名学称 班考级

试姓名 试学卷号 密封豪即 计划、构思的形成; 视觉传达方式; 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斯具体应用。而管理,则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等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其基本职能包括决策、领导、调控几原个方面。

4、概念设计

科 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2、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包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豪成整个设计。如果说概念设计是一篇文章,那么设计概念则是这斯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概念设计围绕设计概念而展开,设计概念则原联系着概念设计的方方面面。

四、简答题(5分+5分+6分+6分+8分=30分)

1、什么是灵感,灵感产生的前提有哪些?

与灵感: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美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

确定设计课题;纵横向调研;系统分析;形成结论;提炼开发主题;草图表达;效果图表现;模型表现;绘制三视图;比例模型表现;绘制功能解剖图;局部模型表现;样机;新产品开发报告书;制定产销计划;试生产;试销售;检测与修订;全面生产与销售;再开发。

3、简述工业设计过程中人机分析的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目的:实现自然的人机交互功能,消除各种干扰信息,其中包括消除界面本身对人的干扰;从而将人们的注意中心集中在任务本身。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构思和和谐状态,也是走向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环境所必须要解决的目标

4、对设计构想进行评价的标准一般有哪些方面?

1、简单评价法;

2、名次记分法;

3、评价法;

4、技术-经济评价法;

5、模糊评价法。

5、简述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并列举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

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哪些能力和素质?

系(级院):课工程业名设称 计班X级 X姓级名 考学号 试密时封间线 1课0程0 名分称: 钟题工号

业一

二 设三

计四

五 概总论分

统(分B人签卷名

闭题分 卷15)15 20 适30 20 用10专0

得业分

考年生注

一、填空题(1.5分×10=15分)

1、工业设计的灵魂是_____________;工业设计的宗旨是参与影响并创造人类更加完美的_____________。

2、工业设计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的、创造性的思维劳动过程,应用__________思维与__________思维并重的思维方式。

3、成功的设计就在于剔除自己的主观见解,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评价产品,这就是产品开发设计中的_______________原则。

4、在工业设计过程中,以消除一切可能给使用者造成危险和不便的因素为目的的重要环节叫做_______________。

5、工业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精神是_______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_______精神。

6、产品设计的要素是构成一个成功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的要素、技术要素、_________要素和_________要素四个方面。

二、选择题(1.5分×10=15分)

1、以“人——自然——社会”构成的生活世界三要素为对象,可将设计分为三个领域,即()

A、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现代设计 B、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C、信息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

D、商品化设计、生态化设计、本土化设计

2、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的方法很多,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A、提高质量 B、提高科技含量 C、改善材料 D、设计

3、()的工业设计既保留了自己民族的手工艺传统,又不断吸收现代科技中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一直具有理性与人性相结合的独特个性。

A、英国 B、意大利 C、北欧各国 D、法国

4、产品设计与工程设计的根本区别在于()A、产品设计偏重审美性,工程设计偏重功能性

B、产品设计旨在追求产品外观造型的美化,工程设计旨在追求产品结构功能的合理 C、产品设计旨在解决产品系统中人与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工程设计旨在解决产品系统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D、产品设计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性设计,工程设计则偏重产品结构和功能的设计

5、工业设计在提出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和遵循工业生产的“三化”原则,即()

A、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B、个性化、多样化、趣味化 C、综合化、标准化、批量化 D、程序化、结构化、系统化

6、以下对设计管理的分类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致可以分两种,一是基于设计师角度的管理,二是基于企业管理角度的管理 B、大致可以分两种,一是功能性的设计管理;二是战略性的设计管理

C、大致可以分两种,一是对具体设计工作的管理,一是对特定企业的新产品设计以及为推广这些产品而进行的辅助性设计工作所做的战略性管理与策划。D、大致可以分两种,一是设计数据的管理;二是设计流程的管理

7、工业设计的基本思想是()

A、研究和解决产品的外观、功能、结构及技术等方面的和谐性问题

B、研究和解决物与物之间的力学关系、能量利用、能量传递和能量消耗的问题 C、研究和解决“人—物(产品)—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性问题 D、研究和解决产品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问题

8、设计史上第一次明确肯定机器生产方式、主张工业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运动或组织是()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德意志制造联盟 D、包豪斯

9、CIS(企业形象策划)包括哪些组成部分()A、理念识别、基本要素识别、应用识别 B、目标识别、口号识别、精神识别 C、标志识别、用品识别、口号识别 D、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10、关于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工业设计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起着监督作用

B、工业设计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 C、工业设计能够消除产品的不合理因素

D、工业设计促进了企业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

三、名词解释(5分×4=20分)

1、概念设

2、仿生设计

3、人机工程学

4、包豪斯

四、简答题(7分+7分+8分+5分+5分=32分)

1、简述ICSID对工业设计的定义。

2、简述工业设计与外观设计的关系。

3、简述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并列举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

4、简述日本工业设计的主要特点。

5、什么样的设计才能创造高的附加价值?

五、论述题(18分)

6.艺术概论 教案 篇六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2 《中外舞蹈史》教学大纲..............................................4 《乐理视唱》教学大纲................................................9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学大纲.......................................12 《舞蹈作品赏析》教学大纲...........................................15 《芭蕾舞基训》教学大纲.............................................19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24 《舞蹈编导》教学大纲...............................................28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31 《现代舞及编舞技法》教学大纲.......................................35 《中国古典舞素材》教学大纲.........................................39 《教学剧目》教学大纲...............................................42 《外国代表性舞蹈》教学大纲.........................................45 《流行舞蹈》教学大纲...............................................47 《化妆》教学大纲...................................................52 《舞美与服饰》教学大纲.............................................54 《音乐曲式与欣赏》教学大纲.........................................56 《当代教育学》教学大纲.............................................59 《美术精品赏析》教学大纲...........................................61 《舞蹈心理学》教学大纲.............................................68 《舞蹈教学法1》教学大纲...........................................71 《舞蹈教学法2》教学大纲...........................................77 《舞台表演实践》教学大纲...........................................79 《人体结构与体能训练》教学大纲.....................................85 《艺术实践1/2/3/4》教学大纲.......................................87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89 《创新教育》教学大纲...............................................95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Brief introduction of arts 总学时:28学时 讲授学时:28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文艺编导、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它简明概括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概述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的基本规律,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研究艺术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课程共分六个部分:①艺术的本质特征;②艺术的门类划分;③艺术的发生与发展;④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⑤艺术作品;⑥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

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明确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正确理解艺术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4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以及艺术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特征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概论的主要框架结构,掌握艺术的本质特征,了解以往研究中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理论,理解艺术与政治、宗教、经济、道德、哲学之间的关系。掌握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第二章:艺术发展论(4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起源的几种理论、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起源的学说: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掌握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了解艺术发展规律(他律性和自律性),理解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互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第三章:艺术门类论(6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各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门类的划分标准,掌握五大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理解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第四章:艺术创作论(5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家的涵义、艺术家的修养、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

创作过程及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艺术创作方法、流派、与艺术思潮。

教学要求:了解在艺术创作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创作的主要创作方法,对各种创作主张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特别是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的正确认识。了解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的基础知识。理解艺术家的概念,了解艺术家应该具有的修养与能力,了解什么是艺术创作。掌握艺术创作中的三个阶段: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了解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因素。重点掌握形象思维定义、特点以及与抽象思维的异同,明白它们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相互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第五章:艺术作品论(5学时)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艺术作品的艺术美、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和意境。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作品的定义,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情况。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有:内容、形式、主题、题材、结构、手法等等。特别使学生掌握艺术作品里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再现与表现的关系。掌握艺术作品层次的具体内容、艺术意蕴及其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第六章:艺术接受论(4学时)

教学内容: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的审美功能。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之间的区别,了解艺术传播的基本方式,主要因素等等。掌握艺术批评的基础知识,能够简单的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批评。了解艺术欣赏的一般性过程:准备阶段、初级阶段、高级阶段;了解艺术传播的五大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接受者、传播效果。通过学习,掌握艺术批评的定义和主要特点,重点掌握艺术批评的作用在于正确评价艺术作品的价值,使学生能够简单的进行艺术批评和艺术欣赏。

授课方式:讲授与艺术作品赏析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学期中间根据所学内容组织两次关于艺术的课堂讨论。2.提交一篇艺术作品评论。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30%。出勤:满勤为30分。旷课五次(含五次)以上取消考试资格,五次以下1次扣1分;艺术评论:70分;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2.期末考核:70%。撰写一篇论文。论文内容为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1)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2.主要参考书: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撰写人:苗苗 审核人:史红彬

课程负责人:苗苗

《中外舞蹈史》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Dance 总学时: 60学时 讲授学时:60学时 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乐理视唱、舞蹈作品赏析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中外舞蹈史》是舞蹈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由中国舞蹈史和外国舞蹈史两部分组成,该课程力图在历史的架构下介绍中国舞蹈在不同历史朝代和时期的发展简况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构成特点;而外国舞蹈史这一部分则以舞蹈的性质和地域的分布为构成特点,从自娱性的原始舞蹈、民间舞蹈等讲述到表演性的宗教舞蹈、古典舞蹈等等,重点以外国主流剧场艺术的芭蕾舞和现代舞发展史为对象,使学生利用较少的课时学习到丰富的舞蹈史学知识,为大学舞蹈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史论基础。该课程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在学生对舞蹈学识的积累和提高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第三学年的五、六学期开设此课程。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五学期:外国舞蹈史(28学时)第一章:绪论、自娱性舞蹈(2学时)

教学内容:舞蹈的起源与分类,原始舞蹈艺术特征,民间舞艺术特征,交谊舞艺术特征,舞蹈个案:毛利人歌舞,印度民间舞、犹太民间舞、夏威夷民间舞,曼波、摇滚舞、摇摆舞、吉特巴格、林蒂跳步。

教学要求:了解舞蹈的几种起源说和不同的分类法;理解原始舞、民间舞、交谊舞的不同艺术特征;理解并记忆几个舞蹈个案的发源、流传及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学等结合。第二章:表演性舞蹈的艺术特征、不同表演性舞种特征及舞蹈个案(2学时)教学内容:表演性舞蹈的艺术特征,表演性民间舞、国标舞、古典舞的艺术特征,不同舞种的舞蹈个案

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不同表演性舞蹈:民间舞、国标舞、古典舞的艺术特征;了解不同表演性舞种中的舞蹈个案:印度教舞蹈、犹太教与基督教舞蹈,印尼民间舞、西班牙民间舞,狐步舞、快步舞、恰恰、斗牛舞、牛仔舞,印度古典舞、印尼古典舞。

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

第三章:芭蕾概说、早期芭蕾及浪漫芭蕾(2学时)

教学内容:芭蕾概说:喜剧芭蕾、芭蕾歌剧、心理芭蕾、摇滚芭蕾、动觉概念;早期芭蕾名家:拉芳丹、玛丽-卡玛戈、玛丽-萨莱、维斯特里父子,范尼-埃尔斯勒、卡洛塔-格里西、萨尔瓦多-维加诺、布农维尔父子;相关名词及作品介绍:白裙芭蕾、《帕基塔》、《海盗》。

教学要求:了解相关名词解释、不同时期代表人物。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

第四章:古典芭蕾、现代芭蕾(早期阶段)(2学时)教学内容:彼季帕和柴科夫斯基对古典芭蕾的贡献,古典芭蕾相关名词解释:大双人舞、性格舞,介绍名作《舞姬》、《睡美人》;现代芭蕾名词解释:抽象芭蕾、戏剧芭蕾,人物介绍:莱奥尼德-马辛、尼金斯卡、玛丽-兰伯特、恩里科-切凯蒂、瓦岗诺娃

教学要求:了解古典芭蕾相关名词,不同时期代表人物及作品。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

第五章:现代芭蕾中期及晚期阶段代表人物和作品(2学时)

教学内容:巴兰钦与斯特拉文斯基对现代芭蕾发展的贡献,人物介绍:谢尔盖-李法、安东尼-图德、阿利西亚-阿隆索、亚历山大-普希金、娜塔莉娅-马卡洛娃、鲁道夫-努里耶夫,作品介绍:《泪泉》、《婚礼》、《丁香花园》、《卡门》等。

教学要求:了解不同阶段代表人物及著名作品。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

第六章:当代芭蕾的发展及著名人物和作品(2学时)

教学内容:当代芭蕾的发展,代表人物介绍:克里斯多夫-布鲁斯、鲍里斯-艾夫曼、纳乔-杜阿托、詹姆斯-库德尔卡、阿娜妮娅什维丽、亚历山德拉-费丽、达尔西-巴索尔,名作介绍:《归去来兮》、《天鹅之歌》、《红色吉赛尔》、《缓流》、《残酷的世界》。

教学要求:了解当代芭蕾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

第七章:现代舞概说、美国流派现代舞从自由舞、早期现代舞到古典现代舞的发展(2学时)

教学内容:现代舞基本特征,美国流派自由舞阶段的发展,早期现代舞的发展情况,古典现代舞的发展及这一时期众多的代表人物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舞基本特征、对自由舞阶段的先驱人物有所了解,重点了解掌握古典现代舞阶段众多代表人物及其体系和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第八章: 美国后现代舞阶段的发展(2学时)教学内容:后现代舞阶段出现的各种编舞技术,著名舞蹈家及其留下的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即兴编舞法、环境编舞法、放松技术、接触即兴法,了解崔士-布朗、芒克、劳拉-迪恩、洪信子等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第九章: 美国后后现代舞的发展(2学时)

教学内容:这一阶段出现的著名团体和舞蹈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教学要求:了解后后现代舞的由来,了解几个著名团体,了解著名舞蹈家和其代表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第十章:德国现代舞流派的发展(2学时)

教学内容:表现派舞蹈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著名作品;舞蹈剧场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和著名作品。

教学要求:了解拉班的人体动律学和舞谱、玛丽-魏格曼及无音乐舞蹈,了解这一流派的著名舞蹈家及其作品;了解皮娜-鲍希与舞蹈剧场,了解这一流派的著名舞蹈家及其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

第十一章:德国流派现代舞在欧美、亚太地区的影响及现代舞派生出来的新舞种(2学时)

教学内容:德国现代舞在欧美的传播、在亚太的影响,这些地区出现的著名舞蹈家及其作品,身体剧场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

教学要求:了解在欧美的传播及著名舞蹈家和其代表作,了解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及舞蹈家和其作品,了解现代舞在欧、美、亚、澳派生的新舞种,身体剧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

第十二章:当代舞的发展、舞踏在日本的发展(2学时)

教学内容:什么是当代舞、著名舞蹈家及其作品,什么是舞踏、它在日本的发展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教学要求:了解当代舞及其名家名作,了解舞踏的形成和名家名作。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自习等结合。第十三章:新媒体舞蹈(2学时)

教学内容:新媒体舞蹈的诞生于发展,电视舞蹈、录像舞蹈、舞蹈录像,计算机编舞法,名家名作介绍。

教学要求:了解新媒体舞蹈及几种方式,了解几部著名代表作品。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小结与复习等结合。

第十四章:大趋势:新世纪国际舞坛回顾与展望(2学时)教学内容:新世纪以来国际舞坛呈现出来的日益多元化的十大新趋势及其原因。

教学要求:了解十大趋势:年轻化、放松化、轻松化、科学化、知识化、现代(舞)化、环境化、多元化、小型化、全球化。

授课方式:讲授、课后思考题及小结与复习等结合。第六学期:中国舞蹈史(32学时)

第一章:祈神求天 记事象功(4学时)

教学内容:人类生存与舞蹈雏形、声色追求与舞蹈进化、“制礼作乐”与“礼崩乐坏”。

教学要求:从考古学角度和古文献记载了解夏代舞蹈;从商代祭祀舞、巫师与巫舞看商代舞蹈发展,了解商末上层社会舞蹈风貌及特殊的乐舞阶层—万人;了解周代初年的“制礼作乐”和各种舞蹈,“礼崩乐坏”后的周代舞蹈;了解诸子百家中的主要乐舞思想。

授课方式:讲授、思考题及课后作业相结合 第二章:兼容并取 艺高技强(4学时)教学内容:“秦王扫六合”掀起汉舞泱泱大国气象;分裂与割据,推进舞蹈交融;辉煌唐朝,摘取古代舞蹈顶冠。

教学要求:了解春秋战国以来多姿多彩的乐舞文化,汉代舞蹈的发展:汉乐府、百戏、《乐府诗集》、乐舞交流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唐代舞蹈发展与交流的盛况;了解掌握自汉代至唐代以来著舞人及各个时期的著名乐舞。

授课方式:讲授、思考题及课后作业相结合 第三章:盛极而衰 异军突起(4学时)

教学内容:唐代后期舞蹈的衰落,宋代民间舞蹈的蓬勃发展;异族政权对汉乐舞文化的接收、辽金西夏乐舞的发展;元朝乐舞的分化、戏曲的发展;明清时

期独立表演性舞蹈的销声匿迹、吸收在戏曲中的舞蹈。

教学要求:了解唐代后宫廷乐舞走向衰落、民间舞蹈在宋代的发展情况;了解宋代同一时期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及其受汉族乐舞的影响;了解元代戏曲的发展及其后的明清时期舞蹈最后融入戏曲的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思考题及课后作业相结合 第四章:世纪之交 舞蹈启蒙(4学时)

教学内容:近代中国舞蹈发展状况:裕容龄首开向西方学舞之先河;西方舞蹈向封闭的中国阔步走来;黎锦晖与舞蹈美育和舞蹈普及:20世纪早期歌舞团的粉墨亮相

教学要求:了解世纪之交西方舞蹈传入中国的几种渠道;了解早期中国舞蹈教育与黎锦晖之间的关系;了解20世纪早期歌舞团体的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思考题及课后作业相结合 第五章:舞蹈革命 革命舞蹈(4学时)教学内容:为新中国新舞蹈开路奠基的舞蹈先驱吴晓邦;中国舞坛一朵清荷戴爱莲;舞蹈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脚步;舞入新中国。

教学要求:了解吴晓邦如何点燃新舞蹈艺术火种、戴爱莲如何高举民族舞蹈的大旗;了解延安的新秧歌运动和抗日烽火中的舞蹈。

授课方式:讲授、思考题及课后作业相结合 第六章:新生国度 青春舞蹈(4学时)教学内容:红绸舞里丰收歌,俄国专家撒下的舞剧种子,芭蕾舞剧的中国化、民族化道路,民族民间舞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新中国舞蹈队伍的大发展和建国初期的舞蹈创作;北京舞蹈学校的建立和两届舞蹈编导训练班的硕果;中国舞蹈开始走向世界—几届“世界青年联欢会”的中国舞蹈获奖;极左思潮影响下的芭蕾一枝独秀状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下的舞蹈发展。

授课方式:讲授、思考题及课后作业相结合 第七章:中国舞剧 繁荣初呈(4学时)教学内容:舞剧在新中国诞生前的出现;新中国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舞剧作品;中西结合的舞剧发展道路;

教学要求:了解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的芭蕾舞剧的演出情况;了解《鱼美人》、《宝莲灯》、《小刀会》等作品的诞生以及两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作品《红色年娘子军》、《白毛女》的诞生和舞剧民族化的探索。

授课方式:讲授、思考题及课后作业相结合 第八章:舞蹈交响 世纪展望(4学时)教学内容:多元发展的中国古典舞(剧),从“希望”中崛起的中国现代舞,21世纪中国舞蹈的多元化发展和开放的国际交流。

教学要求:从1979年的《丝路花雨》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舞蹈、舞剧的快速发展,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的意义;了解中国舞蹈多元发展;看中国舞蹈与世界舞蹈的对话,了解中国舞蹈走出国门的参赛与交流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思考题及课后作业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为外国舞蹈史和中国舞史两部分,因先开课程《舞蹈作品赏析》中已牵涉到芭蕾简史和现代舞发展史的许多内容,可在课时相对少的第五学期进行外国舞蹈史部分,而在课时较多的第六学期进行中国舞蹈史部分。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以平时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及思考题等作为平时成绩记入占20%,出勤率及作业上缴率占10%。

2.期末考核:每学期末以笔试答卷的形式考试,第五学期为闭卷考试,第六学期以开卷加撰写论文的方式进行。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1)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8.(2)王宁宁,江东,杜晓青.《中国舞蹈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主要参考书:(1)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2)隆荫培、徐尔冲、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5)茅慧.《夏商周舞蹈》.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6)彭松.《中国舞蹈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7)王克芬.《中国舞蹈史》隋唐五代部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8)董锡玖.《中国舞蹈史》宋辽金夏元部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9)王克芬.《中国舞蹈史》明清部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0)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撰写人:徐荣

审核人:张红兵

课程负责人:徐荣

《乐理视唱》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Music Theory and Solfeggio 总学时:60学时 讲授学时:60学时 学分:4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文艺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乐理视唱是以记谱法、节拍、节奏、音程、和弦等音乐艺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为研究对象,使学生了解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通过对各种节拍、节奏以及各种调性的视唱,使学生在学和唱的过程中能够掌握音乐语言的诸要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表现、理解与审美能力,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 第一章 :记谱法(4学时)教学内容:

(一)音

(二)音高

教学要求:

理解 1.乐音与噪音; 2.乐音的特性;

3.乐音体系; 4.音名与唱名;

5.音符与五线谱; 6.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 7.休止符; 8.附点。

掌握 9.音的分组; 10.全音与半音类型;

11.变音记号; 12.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分析、作业。第二章:节奏与节拍(4学时)教学内容:

(一)节奏;

(二)节拍 教学要求:

理解 1.节奏与节拍的基本概念;

2.拍子与拍号; 3.节拍图式与指挥;

掌握 4.节拍类型,5.节奏型;

了解 6.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板和眼。讲授方式:讲授、讨论、分析。第三章:音程(8学时)教学内容:

(一)音程的识别;(二)音程的构成

教学要求:

理解 1.音程、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掌握 2.音程的级数与音数;

3.自然音程;

4.变化音程; 5.音程的扩大与缩小; 6.音程的转位;

7.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讲授方式:讲授、讨论、分析、作业。第四章:和 弦(8学时)教学内容:

(一)和弦的构成;(二)和弦的识别 教学要求:

掌握 1.和弦、和弦的名称;

2.三和弦的种类;

3.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 4.七和弦的种类;

5.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

6.构成和弦的方法。

讲授方式:讲授、讨论、分析、作业。第五章:自然大小调式(4学时)教学内容:

(一)自然大小调式音阶的构成;(二)自然大小调式的调号 教学要求:

了解 1.调式定义。

掌握 2.自然大调及调;

3.自然小调及调号;

4.关系大小调及其调号。

讲授方式:讲授、讨论、分析、作业。第二学期

第六章:听力视唱训练

(一)(16学时)教学内容:

(一)单音模唱

(二)音程性质听辨

(三)旋律及节奏的听辨 教学要求: 掌握

1.模唱单音;

2.构唱、听辨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

四、纯五度、增四度、大小六度、大小七度音程;

3.模唱简短的旋律片段;

4.模打基本节奏及较简单均分节奏的记写。讲授方式:分析、听辨、作业。第七章:听力视唱训练

(二)(8学时)

教学内容:

(一)音程综合听辨

(二)大小三和弦的构唱与听辨

(三)无升降号单声部旋律视唱

(四)均分节奏模打与记写 教学要求:

掌握 1.音程的综合构唱与听辨;

2.构唱、听辨大小三和弦;

3.C大调及a小调节拍、节奏较简单的单声部旋律视唱; 4.2/

4、3/

4、4/4拍均分节奏型模打与记写。讲授方式:分析、听辨、作业。第八章、听力视唱训练

(三)(8学时)教学内容:

(一)音程和弦的综合听辨

(二)简单二声部旋律视唱

(三)切分节奏模打与记写

教学要求:

掌握 1.音程、和弦的综合构唱与听辨;

2.C大调及a小调节拍、节奏较复杂的单声部旋律视唱; 3.C大调节拍、节奏较简单的二声部旋律视唱; 4.2/

4、3/

4、4/4拍切分节奏的模打与记写。讲授方式:分析、听辨、作业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本课程第一学期为乐理知识的讲授部分,第二学期为听力视唱训练部分,2.本课程需要配备五线谱黑板及钢琴。

四、考核方式

第一学期:闭卷考试(评分采用五级制A B C D F)1.平时成绩:40% 出勤: 20分平时作业成绩:20分 2.考试成绩:60% 第二学期:闭卷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

1.平时成绩:40% 出勤: 20分平时视唱成绩: 20分

2.期末考试:60% 期末视唱成绩: 30分 听力卷面成绩: 30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徐艳秋.《大学生音乐教程》.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书:

(2)李重光.《基本乐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冯芸.《通用视唱教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撰写人:韩芳芳

审核人:史红彬

课程负责人:史红彬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National Folk Dancing 总学时: 28学时 讲授学时:28学时 学分: 2学分

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作品赏析、乐理视唱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它不受语言文字限制,可以沟通感情、使舞者和观众心灵共振,具有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文字两种文化类型的特殊性。

本课程是以中国各民族中仍在流传的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表现文化的规律,研究它们各自的文化特点与形成的各种因素。以“五种文化类型”的划分即:以农耕文化型、草原文化性、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绿洲文化型作为中国民间舞蹈的分类框架;以舞蹈的动态形象作为切入点,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民族血缘关系、语言系属以及民族审美心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作综合性的文化论述。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我们要有继承与发展的责任感,以舞蹈基本理论为指导,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舞蹈的文化探索(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的类型、舞蹈与其他艺术的异同; 第二节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的两种类型,理解舞蹈的非语言文字文化特征,了解并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探索的意义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舞蹈文化中明确自己文化之根的所在。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第二章:民间舞蹈的概念与文化特征(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间舞蹈的概念 第二节 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民间舞蹈的特点和概念,结合实例分析民间舞蹈六种特性;明确和理解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分析五种文化特征的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三章: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与文化类型(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民间舞蹈的概况

第二节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类型及民俗文化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不同民族在各自历史文化、居住环境和社会结构条件下,形成多姿多彩的不同文化类型。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第四章:中国原始舞蹈遗存(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原始舞蹈遗存及其特点

第二节 萨满舞、藏传佛教寺庙舞蹈及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原始舞蹈遗存及其特点和给我们的启示,掌握萨满教、藏传佛教寺庙舞蹈及东巴舞的文化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学(课后思考题)相结合。第五章:鼓舞文化(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鼓舞—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 第二节 鼓舞的种类与芦笙舞的不同色彩

教学要求:了解鼓舞的起源、理解它是农耕文化型舞蹈的开端,明确其文化特征与表演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第六章:农耕文化与汉族民间舞蹈(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二节 汉族民间舞蹈文化特点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灯节、灯舞与灯阵 第四节 高跷与秧歌

第五节 齐鲁文化与山东三大秧歌 第六节 从辽南高跷到东北秧歌

第七节 江南特色的花灯、花鼓与采茶 第八节 兼融南北风韵的安徽花鼓灯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耕文化型舞蹈的艺术特点,能够为汉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寻找理论依据。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第七章: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民间舞(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朝鲜族民间舞蹈

第二节 傣族民间舞蹈及其他农耕民族的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学习,了解不同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下两个不同民族的物的文化特征,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第八章:草原文化与游牧民族民间舞蹈(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博大深邃的草原文化

第二节 蒙古族民间舞蹈和满族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源流及舞蹈特点,明确、理解蒙古族道具舞蹈的发展和满族舞蹈的主要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第九章:海洋文化与沿海民族民间舞蹈(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耕民族的人海和谐的心态

第二节 沿海民族的民间舞蹈及多元古拙的高山族舞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中国漫长海岸线给各民族人们带来的丰富的民间舞蹈文化,掌握中国海洋文化型民间舞蹈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十章:农牧文化与高原民族的民间舞蹈(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牧交融的舞蹈文化特征

第二节 藏族民间舞蹈及其他高原民族的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了解高原舞蹈“一顺边”的美,了解藏族及其他高原民族的风格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一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习(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十一章:绿洲文化与西北民族的民间舞蹈(2学时)教学内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及丝绸古道与乐舞遗风

教学要求:了解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了解绿洲文化与西域古风的其它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二章: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与时代精神(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承与融会贯通

第二节 个性的艺术升华与时代精神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理解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的审美心理。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布置、完成课后思考题的方式,使学习在有限的课程学时内得到延伸,确保完成学习任务。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以课堂提问和平时思考题完成情况为平时成绩,以A、B、C、D、F五级分制记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核:以卷面笔答的考试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记入。占总成绩的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主要参考书:

.《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马薇 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撰写人:赵晓莹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舞蹈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Dancing Works1/2/3/4 总学时: 60学时 讲授学时:60学时 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舞蹈作品赏析》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名家、名作为赏析对象,重点介绍、欣赏和分析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具有经典意义和历史遗产价值的芭蕾舞剧作品、现代舞蹈作品等,使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开阔专业视野、丰富专业修养、建构合理的专业知识层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力求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评论写作基本能力,提高查阅、搜集和检索专业资料的能力。通过学习、讨论及专业动笔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在舞蹈学习的领域内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

该课程分布在大学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一至四学期中,以单元授课的方式进行,以便于学生集中时间观摩、赏析作品和完成写作及查阅资料。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14学时

第一章:赏析早期芭蕾代表作《关不住的女儿》(2学时)教学内容:早期芭蕾发展情况,著名芭蕾改革家,《关不住的女儿》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这一时期重要代表人物及相关名词解释。授课方式:讲授、观摩及课后思考题相结合

第二章:赏析浪漫芭蕾开端作品《仙女》(4学时)教学内容:浪漫芭蕾发展情况,《仙女》的创作背景及特点,它在浪漫芭蕾时期的地位,塔里奥尼父女介绍。

教学要求:重点理解《仙女》是浪漫芭蕾开篇作品,了解该作品创作特点及它对后世芭蕾的影响。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观摩相结合。

第三章:欣赏浪漫芭蕾代表作品《吉赛尔》(4学时)教学内容:《吉赛尔》在浪漫芭蕾阶段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后世芭蕾的影响。教学要求:了解《吉赛尔》创作情况及其芭蕾代表人物。以课外欣赏方式了解其它浪漫芭蕾作品:《葛蓓莉娅》、《西尔维娅》、《海盗》、《拿波里》等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课内外观摩后作业相结合。

第四章:赏析古典芭蕾《天鹅湖》以及当代芭蕾《天鹅湖》(男版)(4学时)教学内容:古典芭蕾发展情况,“古典芭蕾之父”彼蒂帕及其对这一时期的贡献,《天鹅湖》的两个不同创作背景及人物介绍;当代芭蕾《天鹅湖》的创作背景及编导介绍。

教学要求:比较100年间两版《天鹅湖》的不同之处,理解古典芭蕾和当代芭蕾之间的不同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观摩作业相结合。第二学期:16学时

第一章:古典芭蕾时期的重要作品《睡美人》及《胡桃夹子》(4学时)教学内容:柴科夫斯基对古典芭蕾音乐创作的重要贡献,两部芭蕾舞剧的创作背景。

教学要求:了解两部古典芭蕾舞剧的创作特点;以课外欣赏方式了解其它古典芭蕾作品:《雷蒙达》、《唐-吉柯德》等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观摩作业相结合。

第二章:介绍现代芭蕾的发生与早期重要人物、欣赏现代芭蕾作品《火鸟》的两个不同版本(4学时)

教学内容:早期著名人物介绍:佳吉列夫、米歇尔-福金、斯特拉文斯基;现代芭蕾不同时期的具有情节性的俄罗斯版本与忽略情节的丹麦版本《火鸟》

教学要求:用比较的方法讨论、对比、理解现代芭蕾不同时期的两个版本的各自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观摩后作业相结合。

第三章:现代芭蕾中、晚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介绍(4学时)

教学内容:二十世纪著名三大芭蕾男、女明星;中期代表人物:巴兰钦、阿什顿、安东尼-图德;罗朗-佩蒂、贝雅、约翰-克兰科及其代表作等。

教学要求:以课内、外欣赏分析的方式了解巴兰钦《四种气质》、《巴兰钦的庆典》,阿什顿的《玲珑剔透》,图德的《丁香花园》以及克兰科的《奥涅金》、麦克米伦的《曼侬》、格里戈洛维奇的《斯巴达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观摩后专业相结合。

第四章:当代芭蕾发展及其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4学时)

教学内容:当代芭蕾的发展特点,各阶段代表人物:伊日-基里安、威廉-福塞斯、马茨-埃克、鲍里斯-艾夫曼,杜阿托、西尔维娅-吉扬、马拉-霍夫等;代表作品。

教学要求:了解当代芭蕾产生及特征,了解代表人物及作品,以课内外观摩方式了解基里安作品《教堂丧钟》等、马茨-埃克的《烟》、吉扬表演的《蓝黄》等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观摩后作业等相结合。第三学期:14学时

第一章:芭蕾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学时)

教学内容:芭蕾最初在中国的传播,新中国成立前、后芭蕾的发展(芭蕾教育及创作),欣赏《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教学要求:了解新中国芭蕾发展的成就,了解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赏析作品理解中国芭蕾走民族化道路之进程。课外观摩《沂蒙颂》。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观摩及课后作业等。

第二章:芭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情况(4学时)

教学内容:1980年代后当代芭蕾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当代芭蕾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情况及作品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芭蕾的发展状况,了解《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特点和综合艺术手段的运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观摩及课后思考题。

第三章: 舞剧在中国的发展情况(4学时)教学内容:新中国初期引入苏联芭蕾教育对中国舞剧发展的影响,文革前中华民族舞剧的发展状况,普及“样板戏”对舞剧发展的影响。

教学要求:了解新中国到文革期间舞剧发展的状况,了解这段产生的重要作品《鱼美人》、《宝莲灯》、《小刀会》等。了解课外欣赏的中国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风格。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观摩相结合。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舞剧的大发展(4学时)教学内容:《丝路花雨》对中国当代舞剧发展的意义,舒巧对于中国当代舞剧发展的影响,不同类型中国当代舞剧的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舞剧发展概貌,以课内外欣赏形式了解不同类型的当代中国舞剧:《闪闪的红星》、《大梦敦煌》、《马勒访天边》、《云南映像》等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观摩后作品结合。第四学期: 16学时

第一章:现代舞的产生与最初发展情况(4学时)

教学内容:现代舞的产生及伊莎多拉-邓肯对与现代舞发展的意义,现代舞最初在美国和德国的发展情况,介绍德国的拉班、魏格曼和美国的圣-丹尼斯和肖恩夫妇。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舞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两国先驱人物的对现代舞发展的重大贡献,欣赏《圣-丹尼斯与肖恩》影像介绍资料

授课方式:讲授、观摩后思考题结合。

第二章:美国现代舞的发展(4学时)教学内容:美国古典现代舞代表人物介绍、后现代舞人物介绍及其著名代表作品。欣赏格兰姆的《天使的对话》、《查尔斯-韦德曼的现代舞》、教学要求:了解玛莎-格兰姆、多丽丝-韩夫丽、查尔斯-韦德曼等第一代现代舞大师;以坎宁汉、保罗-泰勒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美国现代舞,了解“贾德逊剧场运动”和后现代舞时期重要代表人物,欣赏并了解《生命有灵》、《生命之舞》等作品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观摩后思考题结合。

第三章:美国后后现代舞的发展、现代舞在欧洲的发展(4学时)

教学内容:后后现代舞发展特点,德国的舞蹈剧场,欧美现当代舞蹈发展,教学要求:了解后现代时期以来著名的现代舞蹈家、相关名词、著名舞团、重要作品。赏析《帕森斯作品集》、现代版《睡美人》

授课方式:讲授、观摩后思考题结合。

第四章:现代舞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及中国现代舞的发展(4学时)教学内容:亚太地区的中、日、韩各国现代舞的发展,现代舞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在台湾和香港的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中日韩三国现代舞发展的脉络,以及重要代表人物,以课内外赏析形式观摩、了解林怀民《水月》、《薪传》《竹梦》系列作品、香港当代舞团《兰陵王》、北京现代舞团的作品及王枚的作品。

授课方式:讲授、观摩后思考题和作业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以单元集中授课的形式(四课时为一单元),因课时有限,可与课外欣赏、讨论、课堂留题课外查阅资料的自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其他学习方式,以确保教学内容与质量。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本课程在每单元授课后留有相关思考题、讨论题、及作业题作为平时成绩,平时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也计入平时成绩。占30%。以A、B、C、D、E五级记入。

2.期末考核:以每学期最后一个思考题或老师给予的命题范围,撰写论文,明确要求字数在3000字左右,以开卷方式进行。该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1)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主要参考书:(1)钱世锦.《世界十大芭蕾舞剧欣赏》.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2)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3)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隆荫培,徐尔冲,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3.撰写人:徐荣

审核人:张红兵

课程负责人:徐荣

《芭蕾舞基训》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Fundancental Trainings on Ballet1/2/3/4 总学时:360学时 讲授学时:60学时 实训:300学时 学分:14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舞蹈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保障舞者从事舞蹈相关活动的根本。从运动学角度讲,芭蕾舞是一种无氧运动,其健美力度是一般健身运动无法比拟的,开、绷、直、立芭蕾四因素,具有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使经过芭蕾训练的人身材更修长,在动静结合的运动中有效地消耗多余脂肪,造就形体美。芭蕾既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同时其训练又是枯燥无味的,因为每节课都是单一的擦地,蹲,跳跃等等,但是学习芭蕾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芭蕾是所有舞蹈的基础,并且芭蕾的练习对自身气质的培养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所以要让学生认识清楚这些问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发现它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84学时)

第一章:芭蕾的基本站姿,手位、脚位(14学时)教学要点:

1.芭蕾的基本站姿 2.芭蕾的七个手位 3.芭蕾的五个脚位 4.位脚位组合 教学要求:

掌握芭蕾基本动作位置的准确性、了解芭蕾的基本感觉。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二章:基本功训练(14学时)教学要点:

1.腿、压胯的方法。2.腰、开肩的方法。3.叉的方法。4.腿的方法。教学要求:

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达到一定的软开度。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三章:扶把练习(28学时)教学要点:

Battement tendu(擦地)Demi plie(半蹲)Grand plie(全蹲)

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

Rond de jdmbe pas terre(点地划圈)Battemend fonde(单腿蹲)Battemend frappe(小弹腿)Adagio(控制)

Battement tendu jete(大踢腿)教学要求:

掌握芭蕾的四大特点:开、绷、直、立。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四章:中间部分(28学时)教学要点:

Battement tendu(擦地)

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Battemend fonde(单腿蹲)Adagio(控制)

Battement tendu jete(大踢腿)Saute(小跳)一位、二位、五位 Assemble(擦地跳)Echappi(五二位 变位跳)Grand jete(大跳)Pirouette(旋转)Port de bras 能力技巧训练 教学要求:

加强芭蕾四大特点的掌握。通过把下动作的训练达到基本能力的提高。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二学期(96学时)

第一章:扶把练习(48学时)教学要点:(组合编排的难易程度)Battement tendu(擦地)Demi plie(半蹲)Grand plie(全蹲)

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

Rond de jdmbe pas terre(点地划圈)Battemend fonde(单腿蹲)Battemend frappe(小弹腿)Adagio(控制)

Battement tendu jete(大踢腿)教学要求:

掌握芭蕾的四大特点:开、绷、直、立。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二章:中间部分(48学时)教学要点:

Battement tendu(擦地)

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Battemend fonde(单腿蹲)Adagio(控制)

Battement tendu jete(大踢腿)Saute(小跳)一位、二位、五位

Changement(五位换脚跳)Assemble(擦地跳)Pas jete(双起单落跳)Echappi(五二位 变位跳)Grand jete(大跳)Pirouette(旋转)Port de bras 能力技巧训练 教学要求:

加强芭蕾四大特点的掌握。通过把下动作的训练达到基本能力的提高。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三学期(84学时)

第一章:扶把练习(42学时)教学要点:(组合编排的难度加大)Battement tendu(擦地)Demi plie(半蹲)Grand plie(全蹲)

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

Rond de jdmbe pas terre(点地划圈)Battemend fonde(单腿蹲)Battemend frappe(小弹腿)Adagio(控制)

Battement tendu jete(大踢腿)教学要求:

掌握芭蕾的四大特点:开、绷、直、立。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二章:中间部分(42学时)教学要点:

Battement tendu(擦地)

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Battemend fonde(单腿蹲)Adagio(控制)

Battement tendu jete(大踢腿)Saute(小跳)一位、二位、五位

Pour batterie(为中间打击动作而设的一个辅助练习)Changement(五位换脚跳)

Assemble(擦地跳)Pas jete(双起单落跳)

Echappi(五二位 变位跳加打击)En lair(昂莱尔 空中)Failli(闪身)

Sissnne fermee(分腿跳)Grand jete(大跳)

Grand assemble croise(大的双起双落跳向前做)Grand assemble ecarte(大的双起单落跳向旁做)Pirouette(旋转)

a la se lone(旁腿转)Port de bras 能力技巧训练 教学要求:

加强芭蕾四大特点的掌握。通过把下动作的训练达到基本能力的提高。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四学期(96学时)

第一章:扶把练习(48学时)教学要点:(组合编排的难度加大)Battement tendu(擦地)Demi plie(半蹲)Grand plie(全蹲)

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

Rond de jdmbe pas terre(点地划圈)Battemend fonde(单腿蹲)Battemend frappe(小弹腿)Adagio(控制)

Battement tendu jete(大踢腿)教学要求:

掌握芭蕾的四大特点:开、绷、直、立。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二章:中间部分(48学时)教学要点:

Battement tendu(擦地)

Battement tendu Jete(小踢腿)Battemend fonde(单腿蹲)Adagio(控制)

Battement tendu jete(大踢腿)Saute(小跳)一位、二位、五位

Changement(五位换脚跳)

Pour batterie(为中间打击动作而设的一个辅助练习)Assemble(擦地跳)Pas jete(双起单落跳)

Echappi(五二位 变位跳加打击)En lair(昂莱尔 空中)Failli(闪身)

Sissnne fermee(分腿跳)grand tombi(倾倒跳)Grand jete(大跳)

Grand assemble croise(大的双起双落跳向前做)Grand assemble ecarte(大的双起单落跳向旁做)Pirouette(旋转)

a la se lone(旁腿转)Port de bras 能力技巧训练 教学要求:

加强芭蕾四大特点的掌握。通过把下动作的训练达到基本能力的提高。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

三、考核方式

每学期课程成绩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占30%。其中平时课程完成情况占20%,出勤率占10%。2.期末考核:占学期总成绩的70%

四、课程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教师言传身授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学生课下反复练习加强训练为基本要求。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黄式茂.《芭蕾基本功训练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朱立人.《芭蕾基础教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撰写人:向楠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Fundancental Trainings on Chinese classical Dancing 1 总学时: 180学时 讲授学时:30学时 实训学时:150学时 学分: 7学分

先修课程:芭蕾舞基训、民族民间舞、舞蹈赏析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类别。它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和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取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的、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中国古典舞基训》这门课程总的教学任务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基本功能力和基本技术技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中国古典舞的民族风格、韵律、音乐感和艺术表现力。”该课围绕“形、神、劲、律”进行种种训练,通过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能力和基本技术技巧以及古典舞身体韵律和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84学时)

第一章:基本体态和动律以及柔韧性训练:(6学时)教学内容:

1.基本体态训练:基本手位、基本脚位、基本舞姿。2.头与躯干的组合训练。

3.柔韧性训练:分为腿、胯、腰、肩四部分训练。4.规范性训练:单一的脚下擦地训练。教学要求:

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明白及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和体态,并加强柔韧性训练为今后课程训练打下较好基础。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并加以钢琴伴奏辅助 第二章:基础组合训练:(30学时)教学内容:

1.头与躯干的组合训练。

2.把上训练:双手扶把擦地、蹲、五位擦地、小踢腿、单腿蹲、腰、弹腿、控制、大踢腿(前、旁)倒踢紫金冠。

3.把下训练:单腿蹲、行进踢腿(前、旁)倒踢紫金冠、控制。4.跳跃训练:小跳、中跳、大跳(基础单一)

5.技术技巧训练:旋转(原地、挥鞭转、旁腿转、平转)翻身(点步翻身、踏步翻身、串翻身、探海翻身)

6.碎步训练。教学要求:

1.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较规范的中国古典舞舞姿和体态。2.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规格概念。

3.以基本功的基础训练为主,使学生得到腿、胯、腰、肩柔韧性的解决。4.通过训练加强学生重心和中段部位稳定性训练。

5.重视学生素质的训练。加强学生膝腕关节以及半脚掌力量的训练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并加以钢琴伴奏辅助 第三章:加强组合训练:(36学时)教学内容:

1.头与躯干的组合训练。

2.把上训练:双手扶把擦地、蹲、五位擦地、小踢腿、单腿蹲、腰、弹腿、控制、大踢腿(前、旁)倒踢紫金冠。

3.把下训练:单腿蹲、行进踢腿(前、旁)倒踢紫金冠、控制。4.跳跃训练:小跳、中跳、大跳(舞姿)

5.技术技巧训练:旋转:原地、挥鞭转、旁腿转、平转(加舞姿)。翻身:点步翻身(加吸腿、)、踏步翻身(提高质量)、串翻身(愿地串翻身、圈的串翻身)探海翻身

教学要求:

1.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中国古典舞舞姿和体态。2.重视动作过程中规范性和风格性的训练。

3.通过加强主力腿半脚掌力量的训练,为跳、转、翻等技术技巧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4.在基本技术技巧的训练中保证每个环节的规范性和风格性。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并加以钢琴伴奏辅助 第四章:提高训练:(12学时)教学内容:

1.基本功组合训练:把上部分、中间部分。2.跳跃训练:小跳、中跳、大跳(组合)

3.技术技巧训练:旋转(组合)翻身(提高质量)教学要求:

1.通过提高训练不断完善学生动作的规范性。2.通过提高训练加强学生跳跃技巧的能力。

3.通过提高训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中国古典舞的训练精髓。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并加以钢琴伴奏辅助 第二学期:(96学时)

第一章:柔韧性以及基本规范性恢复训练:(6学时)教学内容:

1.头与躯干的组合训练。

2.柔韧性训练:分为腿、胯、腰、肩四部分训练。3.规范性训练:单一的脚下擦地训练。教学要求:

通过训练解决学生的身体柔韧性为今后课程训练打下较好基础。授课方式:

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并加以钢琴伴奏辅助 第二章:恢复组合训练(36)教学内容:

1.头与躯干的组合训练。

2.把上训练:双手扶把擦地、蹲、五位擦地、小踢腿、单腿蹲、腰、弹腿、控制、大踢腿(前、旁)倒踢紫金冠。

3.把下训练:单腿蹲、行进踢腿(前、旁)倒踢紫金冠、控制。4.跳跃训练:小跳、中跳、大跳(舞姿)

5.技术技巧训练:旋转:原地、挥鞭转、旁腿转、平转(舞姿组合)。翻身:点步翻身(加吸腿、)、踏步翻身、串翻身(原地串翻身、圈的串翻身、加绞腿蹦子)探海翻身

教学要求:

1.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中国古典舞舞姿体态,能够按照正确的要领完成动作。

2.通过训练使学生加强肌肉自我控制的能力。3.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技术技巧得到一定提高。4.通过训练使学生提高半脚掌力量。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并加以钢琴伴奏辅助 第三章:提高组合训练:(42学时)教学内容:

1.头与躯干的组合训练。

2.把上训练:双手扶把擦地、蹲、五位擦地、小踢腿、单腿蹲、腰、弹腿、控制、大踢腿(前、旁)倒踢紫金冠。

3.把下训练:单腿蹲、行进踢腿(前、旁)踢紫金冠、控制。4.跳跃训练:小跳、中跳、大跳(加花样变舞姿)

5.技术技巧训练:旋转:原地、挥鞭转、旁腿转、平转(变舞姿变方向)。翻身:点步翻身(加吸腿、加射燕舞姿)、踏步翻身、串翻身(原地串翻身、圈的串翻身、加绞腿蹦子)探海翻身

教学要求:

1.通过训练使学生稳固准确地掌握中国古典舞的规范性风格性。2.通过训练使学生提高技术技巧的完成质量。

3.通过训练使学生加深理解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4.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较赋感染力地完成各个组合。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并加以钢琴伴奏辅助 第四章:技术技巧训练:(12学时)教学内容:

1.跳跃训练:小跳、中跳、大跳(加各种古典舞姿、空翻并以组合形式完成)2.旋转训练:原地转组合、挥鞭转和旁腿转(加舞姿和方向变化)、平转、圈平转、大掖步转。

3.翻身训练:

(1)点步翻身:加吸腿加射燕舞姿

(2)串翻身:行进串翻身、原地串翻身、圈串翻身、串翻身接吸腿翻身。教学要求:通过训练提高学生一系列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质量。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并加以钢琴伴奏辅助

三、其他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基本条件情况,可在具体授课中考虑部分章节内容难易程度的调整。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课程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课程完成情况 20%,出勤率10%。

2.期末考核:第一学期为考查,第二学期为考试;以百分制录入,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核成绩评定方式为:以主教老师为主教研室全体老师共同评定)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沈元敏.《中国古典舞示例课教材》.北京: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撰写人:丁乐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舞蹈编导》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Dance Choreographing1/2/3/4/5 总学时:296学时 讲授学时:74学时 实训学时:222学时 学分: 12.5学分

先修课程:芭蕾基训、民族民间舞、教学剧目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在舞蹈创作中,肢体的创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但舞蹈的思维创作却不多见。关于舞蹈思维创作,我们注重的是观念的创作,而观念又借助于思维活动。那么思维活动就是影响我们思维创作的主要原因。此课程会在第二学年开设,开设到第四学年的上半学期。

因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动作,它所要求的不是自然形态或单纯生理状态,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经过美化的极富于感情色彩的动作。那么在编导教学上,会引导学生从明确舞蹈创作的一些基本要领到熟悉编创的一般过程,从对教材理论的理性认识到实际操作的具体把握,使学生对舞蹈编创在感性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舞蹈艺术深层次的感觉,达到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舞蹈创作理论及其实践规律。

使学生由理论到实践完成创作舞蹈的流程,深刻理解舞蹈是动作(空间)、节奏(时间)在一定的空间(舞台、场地)和时间(一定的音乐)内用身体表达感情的艺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三学期:(56学时)

第一单元:即兴舞训练(26学时)教学内容: 1.节奏即兴 2.旋律即兴 3.造型即兴 4.情景即兴

教学要求:解放学生的四肢,让身体随着音乐在无准备的状态下即兴舞蹈。授课方式:讲解即兴编舞法,讲评作业情况。第二单元:动作分析(30学时)教学内容:

1.从素材中寻找核心动作 2.人生活中寻找核 心的动作 3.发展八个8拍的动作

教学要求:解放学生思维,使学生从素材中寻找核心动作。授课方式:讲解示范,实训结合进行。第四学期(64学时)

第三单元:结构训练(20学时)教学内容:

根据规定音乐写出一个完整的舞蹈结构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写出完整的舞蹈结构。

授课方式:讲解结构方式,学生随堂写下一段音乐的舞蹈结构。第四单元:舞句舞段练习(20学时)教学内容:

1.规定音乐编舞句 2.规定音乐编舞段 教学要求:在动作分析变化的基础上,把一个单一的动作发展成一个舞蹈句子舞段。

授课方式:讲解舞句舞段概念,分析舞句舞段结构。第五单元:流动造型训练(24学时)教学内容:

1.双人流动造型 2.三人流动造型 3.多人流动造型 4.流动造型舞段

教学要求:对不同人数流动造型的理解。授课方式:讲授,实训结合进行。第五学期(56学时)

第六单元:技法训练(23学时)教学内容: 1.接解练习2.重力练习3.重力接触舞段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重力与重力接触。授课方式:讲授,实训结合进行。

第七单元:形象捕捉训练(33学时)教学内容: 1.观察生活 2.动物形象 3.人物形象 4.情景中的人物

教学要求: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中的不同形象。授课方式:讲授,实训结合进行。第六学期(64学时)

第八单元:调度练习(20学时)教学内容:

1.点——线——面 2.聚散

教学要求:对不同调度的理解。授课方式:讲授,实训结合进行。第九单元:限制训练(44学时)教学内容:

1.规定三个动作编舞段

2.规定乙字形编舞段

教学要求:对不同舞段的编排。授课方式:讲授,实训结合进行。第七学期(56学时)

第十单元:情绪小品(32学时)教学内容: 1.选择题材 2.选择素材 3.写出结构计划 4.编排

教学要求:对题材、素材结构计划的选择及理解,并综合进行编排。授课方式:讲授,实训结合进行,并讲评作业情况。第十一单元:情节小品(24学时)教学内容: 1.选材 2.确立形象

3.写出结构计划 4.编排

教学要求:对舞蹈作品的综合编排。

授课方式:讲授,实训结合进行,并讲评编排情况。

五、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1.考试形式:考试

2.认知层次及比例:识记20% ; 综合应用80% 3.课程综合评定办法:每个章节结束时进行平时考试,课程结束时进行面的复习和考试。总成绩为: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比例为2:8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于平.《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函授教材.(2)卡林娜-伐纳 [法].《舞蹈创编法》.郑慧慧 译.上海音乐出版社.(3)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撰写人:向楠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National Folk Dancing 总学时:240学时 讲授学时:120 学时 实训学时:120学时 学分: 12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民族悠久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各民族艺术宝库中具有继承和发展意义的主要部分。该课程通过对各民族舞蹈的基本舞姿、动律、风格特点的训练,使学生在解放身体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的能动性和自身的协调性,同时基本掌握各种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和动律特点,提高学生在掌握各种素材和不同风格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同时,达到专业舞蹈人才应当具备的身体协调性以及对不同风格、地域舞蹈的灵活把握与运用。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云南花灯、蒙族(56学时)第一章:云南花灯(28学时)教学内容:

1.小崴动律综合组合:小崴动律训练、小崴捻扇放扇 2.正崴动律综合组合:正崴动律训练、正崴捻扇 3.扣扇组合:小崴扣扇训练、正崴扣扇训练 4.跳颠步组合:吸跳颠训练、掌跳颠训练 5.反崴动律组合:反崴动律、反崴摆扇 6.小崴走场组合:小崴扇尖花、小崴走场

教学要求:了解云南花灯边歌边舞的原有特色,引导学生在朴实自然的自娱状态下尽情舞动,体会和体现云南花灯舞蹈声情并茂的审美要求。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第二章:蒙族(28学时)教学内容:

1.基本体态动律组合:手位脚位训练、体态动律 2.碎步组合:碎步训练、流动碎步训练 3.胸背组合:胸背训练、拧转胸背训练

4.肩部组合:硬肩、柔肩、双肩训练、绕、耸、碎抖肩训练 5.腕部组合:硬腕训练、硬腕带肩训练

6.柔臂组合:软手柔臂训练、上下、拧转柔臂训练、划圆拧摆扭训练 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蒙族的基本体态,在后点部位上,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手于平手位。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二学期:东北秧歌、藏族(64学时)

第一章:东北秧歌(32学时)教学内容:

1.动律综合组合:上下动律训练、前后动律训练、划圆动律训练 2.手巾花组合:绕花训练、片花训练、片花、出手花、转花训练 3.前踢步训练组合:前踢步绕花训练、前踢步片花训练 4.后踢步组合 :后踢步动律训练

5.顿步组合:颤顿步训练、抻顿步、捻顿步训练 6.缠花组合:缠花顿步训练、缠花十二鼓训练

7.小看戏:作为表演型组合,突出风格型、表演性等特征。教学要求:了解、掌握东北秧歌主要“风格”,并以此为基础,掌握动律、手巾花、步法、鼓相四个重点部分,作为训练脉络加以展开。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第二章:藏族(32学时)教学内容:

1.基本脚位、体态及屈伸组合:基本体态、屈伸训练、屈伸靠步 2.手位组合:基本手位训练

3.拧跟拧胯组合:单一的拧跟拧胯动律、加身体的拧跟拧胯、加方向的拧跟拧跨

4.颤动律组合:颤撩步训练、颤拖步训练

5.牧区快板:作为表演型组合,突出风格型、表演性等特征。6.步伐组合:悠摆、悠滑、转身步训练、跨悠、悠踢步训练 7.撩步组合:屈伸撩步训练、颤撩步训练

教学要求:了解藏族舞蹈动律特点,使学生能够把握不同节奏中不同舞姿的性格,以及表演舞蹈性格的准确能力。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三学期:安徽花鼓灯、维族(56学时)第一章:安徽花鼓灯(28学时)教学内容:

1.动律综合组合:上下、划圆动律训练、倾拧动律训练 2.碎步训练组合:碎步进退训练、碎步横移训练

3.扇花训练组合:团扇训练、合开扇训练、贴挽扇训练

4.步伐综合训练组合:拔泥步、扒泥步训练、风柳步训练、双环步训练 5.起步组合:撤步起步训练、快起步训练

6.拐弯综合训练组合:单拐弯训练、双拐弯训练、三点水训练 7.大兰花组合:作为表演型组合,突出风格型、表演性等特征。

教学要求:了解花鼓灯基本动律,要求学生掌握花鼓灯的三大重点:1.溜得起、刹得住2.流动中的倾拧3.溜起意先行、刹住不间断。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第二章:维族(28学时)教学内容:

1.基本体态组合:手位脚绕腕训练、摇身点颤、自由步训练 2.眼睛组合:各方位的眼神训练

3.踏蹲旁点步组合:踏蹲旁点步进推、推开式搂绕叉腰手、上开式搂绕四位点肩手

4.点颤步组合:前点颤步/转、旁点颤步、后侧点颤步/转训练

5.步伐组合:垫步、进退步、搓步、三步一抬、压颤步与跺移步、划冲步训练

6.其克特曼组合:作为表演型组合,突出风格型、表演性等特征。7.技巧:腰部训练、转类训练 教学要求:了解维族舞蹈动律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挺而不僵的体态,多附点的节奏,颤而不窜的动律要素。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四学期:胶州秧歌、朝鲜族(64学时)第一章:胶州秧歌(32学时)

1.正丁字拧步组合:正丁字拧步训练、正丁字拧步8字绕扇训练 2.提拧步组合:原地提拧步训练、提拧步8字绕扇、拨扇训练 3.倒丁字碾步组合:倒丁字碾步撇扇训练、到钉子碾探步拨扇训练 4.嫚扭步平转扇组合:嫚扭步训练、平转扇训练 5.推扇组合:推扇、嫚扭步训练、盘扇训练 6.小嫚走场组合:滚步、丁字步、8字绕扇 7.扭子组合:扭子探步训练、扭子整装训练

教学要求:了解胶州秧歌动律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胶州秧歌时,应突出胶州秧歌“碾、拧、抻、韧”四大方面的动作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第二章:朝鲜族(32学时)教学内容:

1.古格里:原地屈伸训练、移动屈伸训练

2.安旦:训练切分拍节奏与顿性韵律的高度协调性。3.扎津古格里:训练气息的控制力与动作的敏捷度。4.阳山道:上颤动律与绕腕训练。

5.萨尔普利:训练内心深处细腻的韵律,静中有动感。

6.它令:极深陈的气息贯穿于全身,放大想象高大魁梧的形象。7.恩毛里:保持在基本体态上的晃动‘切忌后颈松懈。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朝鲜族舞蹈动律基本特点和要求,理解呼吸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呼吸的节奏、长短、轻重、缓急等又是体现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除了以上的教学内容,根据需要可能会增加开设其他少数民族的典型性舞蹈,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中华民族民间舞素材。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课程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表现10%,课程完成情况 10%,作业和出勤10%。

2.期末成绩70%。以汇报课的形式进行,完成本学期的所有组合。以主课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给学生进行打分。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潘志涛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第一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自编教材

(根据学生条件,因材施教、选定舞蹈组合)

撰写人:马蕾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现代舞及编舞技法》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Modern Dadce and the Composing Techniquesl 总学时: 176学时 讲授学时:44学时 实训学时:132学时 学分: 7.5学分

先修课程:芭蕾基训、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教学剧目、舞蹈作品赏析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现代舞(Modern Dance)是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它以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流派的现代舞技术和编舞技法,拓展现代舞蹈思维、提高舞蹈创作能力,能够自由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身体。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五学期:地面训练及腿部训练(56学时)第一章:放松与呼吸(10学时)教学内容:

1.放松练习组合 2.呼吸练习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身体的松弛和呼吸,掌握在呼吸中运动利用呼吸发展动作产生变化。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收缩与放松(10学时)教学内容:

1.收缩和放松练习组合 2.下地和爬起练习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在地面上脚与地面的关系。掌握肌肉的爆发力和瞬间的爆发与收紧。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地面腿部与头的练习(10学时)教学内容:

1.地面荡腿组合组合 2.地面甩头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在地面时头部的留头、甩头动作。理解并掌控身体与地面的关系与地面产生摩擦。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地面腿部练习及擦地练习(10学时)教学内容:

1.地面起腿组合 2.擦地组合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组合动作,训练腿部力量和控制能力。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五章:腿部力量练习(16学时)教学内容: 1.控制组合 2.小踢腿组合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稳定性的动作训练,腿部的爆发力,瞬间的起腿与点地,上身的稳定与舞姿的配合。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六学期:腰、肩、重心训练 跳的练习(64学时)

第一章:腰部练习(18学时)

教学内容:

1、腰部单一动作与复合练习

2、荡腰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保持腰部的力量与协调能力,加上脚下的配合。保持好荡腰的幅度。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肩部练习(10学时)教学内容:

1、肩的单一动作及复合练习

2、肩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打通肩膀的灵活性,利用肩膀的发力点产生身体的变化。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重心移动练习(10学时)教学内容: 移动重心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感觉地面,感觉中心。掌握身体的松弛带动着身体的移动。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跳跃练习(12学时)教学内容:

1、小跳组合

2、中跳组合

教学要求:跳跃类组合要求学生增强腿部的力量和上身的松弛。在跳跃中掌握变化,训练反应能力。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五章:跳跃练习(14学时)教学内容:

舞姿跳跃单一动作与组合

教学要求:跳跃类组合要求学生掌握腿部的力量和上身的松弛。在跳跃中变

化,训练反应能力和舞姿的变化。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七学期:现代舞编导(单、双、三、群)(56学时)第一章:独舞创作(12学时)教学内容: 1.动作结构 2.形象设计 3.独舞创作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动作语言思维.掌握动作进行艺术思维和用动作组织舞蹈语言的能力,进而推进舞蹈的创作练习。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双人舞创作(12学时)教学内容:

1.辅助即兴训练

2.双人基础技术

3.双人现代技术 4.双人舞小品练习教学要求: 让学生掌握双人舞运动的基本模式,然后运用专业编舞技术技法,要求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推进双人舞创作的能力。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三人舞创作(12学时)教学内容:

1.辅助即兴训练 2.三人基础技术 3.三人现代技术 4.三人舞小品练习教学要求: 让学生掌握三人舞运动的基本模式,然后运用专业编舞技术技法,要求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推进三人舞创作的能力。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群舞创作(12学时)教学内容: 1.调度训练 2.舞句、舞段 3.交响编舞技术

4.结合音乐与空间的综合训练 教学要求: 要求以舞蹈结构的系统理论学习为纵向指导,以舞蹈体裁的连续训练为横向实践,使学生全面掌握群舞创作的基本结构方式。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五章:作品创作(8学时)教学内容:

1.情绪小品设计 2.情节小品设计 3.群舞小品练习教学要求: 要求以群舞创作的多种样式为形式基础,引入情节与人物设计,掌握音乐、形象与动作三者的配合关系,创作出完整的群舞剧目。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第5、6学期内容为现代舞技术训练部分,第7学期现代舞编舞技法部分为配合舞蹈编导课程进行,并在布置教学内容和最后考核中结合教学剧目和毕业回报的需求。

四、考核方式: 1.考试形式:考试 时间:20分钟

2.考试题型及比例:表演现代舞组合占70-80%,舞蹈表现力占15-20% 3.认知层次及比例:识记20%; 综合应用80%。

4.课程综合评定办法:每个章节结束时进行平时考试,课程结束时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考试。总成绩为:平时成绩占20% 期末成绩占80%,比例为2:8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基训课程》音像资料.天天艺术出版社.(2)北京舞蹈学院.《现代及编舞技法》音像资料.天天艺术出版社.撰写人:娄杨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中国古典舞素材》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Resource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总学时:120学时 实训学时:120学时

学分:4学分

先修课程:中国古典舞基训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吸取了京戏、昆曲中的戏曲舞蹈与芭蕾程式相结合的古典舞,主要解决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技术技能(跳跃、旋转、翻);身体素质(幅度、速度、柔韧性、力量、耐力、重心、协调性)等,强调学生在技法特点、技术语言、技法与身法结合的连接能力和组合能力。主要围绕“形、神、劲、律”,通过形态、动律元素、动作、动作短句到组合的训练,把握古典舞的风格特征和动作语言。

在此课程中,遵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易到难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系统的教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身体上所要具备的舞蹈专业素质。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舞蹈所需要的正确站立形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六学期:中国古典舞身法韵律训练 第一章:地面训练(16学时)

教学内容:提沉、冲靠与旁移、含腆移、云肩转腰、横拧、旁提。教学要求:这一部分重点训练学生腰部的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使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起于腰”的动作规律。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第二章:中间训练(28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手位、基本脚位、基本舞姿、横拧、旁提、穿手、双晃手、盘腕、风火轮。

教学要求:该训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训练使学生重点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连接方法,增强学生肢体的协调性、适应性和表现性,使学生了解肢体的流动意识。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第三章:步伐训练(20学时)

教学内容:慢步、花帮步、行步、掰扣步、圆场。

教学要求:步伐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经常运用,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古典舞身法韵律的准确度和步伐的流畅性。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第七学期:袖舞训练

第一章:单一技法训练(10学时)

教学内容:抖袖、出收袖、扬袖、推袖、绕袖、抓袖、搭袖、半袖片花。

教学要求:这部分教材以手臂动作为主,重点训练由手臂动作所产生的“袖子”技法。因此,学生要了解和掌握这其中的技术技巧性,强调“身法”对“袖技”的连接作用,并且能够准确的运用。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第二章:短句强化训练

第一节:抖袖综合训练(10学时)

教学内容:原地抖袖、流动式抖袖、快抖袖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袖子抖动的力度、节奏、方向与空间的变化,加强肢体与袖体的配合。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第二节:出收袖综合训练(4学时)教学内容:出收袖

教学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出袖和收袖的动作要领,在出收袖时,要重点了解袖子出收时的速度和力度配合。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第三节:扬袖综合训练(8学时)教学内容:弧线扬袖、直线扬袖

教学要求:短句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扬袖时要重点掌握袖子所走的路线,直和弧的线路要准确、合理,使单纯较孤立的单一技法得到强化和丰富。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第四节:推袖综合训练(4学时)教学内容:推袖

教学要求:通过单一训练,在做推袖时,要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和掌握袖子推出去的力度和线条。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第五节:绕袖综合训练(12学时)

教学内容:原地快绕袖、慢绕袖、流动式快绕袖

教学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绕袖的幅度、力度和路线,包括它和身法韵律的搭配,使单纯较孤立的单一技法得到强化和丰富。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第六节:冲袖综合训练(4学时)教学内容:冲袖

教学要求:通过该部分的训练,要求学生准确的掌握,在做冲袖时袖子冲出去的力度和幅度。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

第七节:半袖片花综合训练(4学时)教学内容:半袖片花

教学要求:在这部分训练中,要求学生准确的掌握片花的面、力度,并且了解片花之间的连接性。

授课方式:讲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为了使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在完成以上大纲的情况下,开设以下内容,作为补充教材:

1.剑的各部位名称。

2.剑的基本持、握法和剑指。3.剑舞的单一技法训练

(1)里外分剑(2)盘剑(3)倒把剑(4)刺剑(5)撩剑(6)点剑(7)崩剑(8)抹剑(9)掰腕剑(10)云剑(11)提拉剑(12)搅剑(13)穿剑(14)挂剑(15)外腕花、里腕花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以随堂测验成绩为主,同时参考出勤率,占总成绩的30%。2.期末考核:以百分制录入,占总成绩的70%。

每学期期末考试过程需要全程摄录,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与打分,以主课老师意见为主。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1)《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短句教材》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中国古典舞身韵——袖舞训练教材》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3)《中国古典舞身韵——剑舞训练教材》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4)《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唐满城、金浩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撰写人:赵晓莹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教学剧目》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list of plays for teaching

总学时:272学时 讲授学时:76学时 实训学时:196学时 学分:11.5学分

先修课程:中国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专业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教学剧目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学习剧目学会逐步刻画角色、塑造人物形象、掌握舞蹈表演能力,使学生以自身创造性的舞台行动对作品进行直接地体现,是教学训练的综合体现,也是其训练的结果与目的。

作为本科的教学与中专之区别,在于从教室教学为主转为以舞台表演、社会艺术实践为主要阵地,通过对作品的学习、表现和创作,促进自身表演以及对表演规律、表演理论、表演作品、创作研究的提高和发展。为此,剧目课是演员能够达到的舞台表演、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训练课程,针对培养能演、会教、善于研究的舞蹈应用型人才,它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

教学剧目课程分别为:保留剧目,新创作剧目,社会艺术实践三大内容,在保留剧目里都包含了中国民间舞蹈、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当代舞蹈等剧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二学期:群舞(64学时)教学内容: 1.分析剧目。2.基本动律练习。3.单一动作训练。4.短句训练。

5.与队形和音乐的配合。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准确的认识、了解、掌握本民族的风格特征以及体态动律。2.培养学生互相默契配合的舞蹈意识。

3.通过训练,要求学生在社会艺术实践演出中能够达到交流、宣传、教育的目的。展现自我、开拓眼界、获取信息。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分析、讲解、示范相结合。第三学期:群舞(56学时)教学内容: 1.分析剧目。2.基本动律练习。3.单一动作训练。4.短句训练。

5.与队形和音乐的配合。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准确的认识、了解、掌握本民族的风格特征以及体态动律。2.培养学生互相默契配合的舞蹈意识。

3.通过训练,要求学生在社会艺术实践演出中能够达到交流、宣传、教育的目的。展现自我、开拓眼界、获取信息。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分析、讲解、示范相结合。第四学期:独舞、双人舞、三人舞(64学时)教学内容: 1.分析剧目。2.基本动律练习。3.单一动作训练。4.短句训练。

5.与队形和音乐的配合。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准确的认识、了解、掌握本民族的风格特征以及体态动律。2.培养学生互相默契配合的舞蹈意识。

3.通过训练,要求学生在社会艺术实践演出中能够达到交流、宣传、教育的目的。展现自我、开拓眼界、获取信息。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分析、讲解、示范相结合。第五学期:独舞、双人舞、三人舞(56学时)教学内容: 1.分析剧目。2.基本动律练习。3.单一动作训练。4.短句训练。

5.与队形和音乐的配合。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准确的认识、了解、掌握本民族的风格特征以及体态动律。2.培养学生互相默契配合的舞蹈意识。

3.通过训练,要求学生在社会艺术实践演出中能够达到交流、宣传、教育的目的。展现自我、开拓眼界、获取信息。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分析、讲解、示范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为使学生把舞蹈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剧目中我们要参照当时的新剧目,根据授课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不同剧目。为艺术实践活动环节提供有利的帮助。既成就了学生在解决舞蹈专业技术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又提高了专业水平,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到了高年级,学生可以根据的自身条件进行独立创作,开拓创新思维、提高自身舞蹈表现力。

选择剧目要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个体专业条件,在各种赛事优秀剧目中挑选。如:《春满人间》、《福到满家》、《花棍》、《梦里水乡》、《鼓舞东方》、《美阿里》、《唐古拉风》、《旋旋旋》、《摆手女儿家》、《桃夭》、《姑娘》、《牛背摇篮》、《邵多丽》等最新剧目。并且要随时间推移不断更新作品,在老师指导下,将专业技能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有效的运用在舞蹈领域当中。并由专业教师进行本环节的考核,最后汇总期末成绩。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20% 出勤率:10% 课堂表现:10% 2.实践环节:10% 3.期末考试:以百分制录入,占总成绩的70%。

每学期期末考试过程需要全程摄录,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与打分,以主课教师意见为主。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全国优秀舞蹈作品及比赛的音像资料.1.《“桃李杯”舞蹈比赛》 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2.《“荷花杯”舞蹈比赛》 北京天天音像出版社 3.《CCTV舞蹈大赛》 北京天天音像出版社 4.《北京市舞蹈比赛》 北京天天音像出版社 5.《全国舞蹈大赛》 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6.《华北五省舞蹈比赛》 北京天天音像出版社

撰写人:赵晓莹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外国代表性舞蹈》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Foreign Representative Dance Works 总 学 时:32学时 实训学时:32学时

学 分: 2学分

先修课程:芭蕾基训、民族民间舞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外国代表性,又叫做外国民间舞。是指欧洲地区如波兰、匈牙利、西班牙、俄罗斯等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常常穿插在外国芭蕾舞剧和歌剧中,表达人物不同的民族、身份以及个性。通过本课程学习最基本的性格舞和外国民间舞蹈动作元素,并掌握性格舞蹈的基本形态及其所具备的风格特点,使学生通过最基础的性格舞练习,对外国舞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得到感性认识。

由于学生专业方向和技术能力方面不能与芭蕾舞专业学生等同,因此在教材上选择上应以较为简单、个性较为突出的内容为主。首先,学习最基本的性格舞和外国民间舞蹈动作元素,掌握性格舞蹈的基本形态;其次,在扶把练习和中间练习中尽可能地带手、头与身体方位的配合,通过完整的舞蹈动作形象使学生了解和体会不同的舞蹈风格。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16学时)扶把练习:(8学时)教学内容:

1. Port de bras 前、旁、后腰

2. Plie 直一位、开一、二位蹲

3. Battement tendus 4. Jete

5. 俄罗斯小点

6. Rond de jame

7. 中的 Battement 和 flic-flac

8. 西班牙小点、压脚跟、脚跟脚掌交替、半脚掌击地接压脚跟。

9. Plie soutnus

10.Developpe 前,及匈处的结束动作

11.Grand battement jete 教学要求:掌握外国代表性舞蹈的基本动作位置的准确性以及了解它的基本感觉。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中间练习:(8学时)教学内容:

1.手的基本位置

2.俄罗斯慢板,三不一滑、手风琴步、横步。俄罗斯快板,单一的基本步、小绳、小点。

3.波兰舞:玛祖卡 4.西班牙 a.手位

b.Chass pas de bourree c.Balance 教学要求:

掌握外国代表性舞蹈的基本动作位置的准确性以及了解它的基本感觉。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第二单元(16学时)扶把练习:(8学时)

继续学习性格舞和外国民间舞蹈基本功作元素,并更多地加上手和头的练习。

中间练习(8学时)教学内容:

1. Port de bras a.西班牙 port de bras b.中亚西亚 port de bras 2.波兰舞蹈

a.奥比亚奈及带上转 b.小铃铛 c.Pas couru d.戈鲁别茨 3.对舞练习

男女给手和放手的练习,及男领女做简单的围绕 pas couru 和简单的双人舞步练习。.玛祖卡片段《伊万·苏萨宁》 5 .罗马尼亚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

掌握外国代表性舞蹈不同风格元素的基本感觉。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训结合进行。

五、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1.考试形式:考试

2.认知层次及比例:识记20% ; 综合应用80% 3.课程综合评定办法:每个章节结束时进行平时考试,课程结束时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考试。总成绩为:平时成绩占20% 期末成绩占80%,比例为2:8。

六、教材与教材参考书目

《性格舞和外国民间舞教学大纲》.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参考资料

撰写人:向楠 审核人:徐荣 课程负责人:徐荣

《流行舞蹈》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Popular Dance1/2 总学时: 64学时 实训学时: 64学时 学分: 2学分

先修课程:芭蕾基训、民族民间舞、教学剧目、舞蹈编导 适用专业:舞蹈编导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包括街舞和爵士舞两部分组成。街舞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黑人青少年中的一种街头舞蹈形式,是美国黑人“嘻哈文化”(Hip-Hop)的组成部分。它不但具备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弹性、增强韧带柔韧性的功效,还具有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塑造优美体态,提高人体协调能力,陶冶美感的功能。

爵士舞是来自非洲黑奴的民间舞,后来流传到美国逐渐形成本土化、大众化的舞蹈形式。它吸收了芭蕾、现代舞、街舞、拉丁舞等元素和技巧,具有表达狂野的风情,性感的舞姿、波浪扭动的身体等特点。由于这种通俗舞蹈的形式大多出现在街头,不拘于场地器械,所以也被称为“流行舞”,并具有极强的参与性、表演性和斗舞性质。

为使舞蹈编导专业学生掌握应用性强的多种舞蹈素材,本课程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掌握流行舞的不同风格、动作特点,随着动感强烈的音乐,按着自己的理解和个性去充分表现自我,以达到肌肉、关节更加松弛与灵活,扩展自身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学期:街舞训练(32学时)

第一章: 街舞的基本步伐动作的基本训练(6学时)

教学内容:

1.简单的基本步伐练习。街舞的起源、发展、现状、锻炼价值。学习基本步伐A1组。学习成套动作第一组,配音乐。素质练习。

2.动律练习。学习基本步伐 A2组。学习成套动作第二组,配音乐。素质练习。动律B1组合。

教学要求:了解街舞起源于欧洲国家,并要求学生知道舞蹈是由基本的步伐和气息组成,并加以准确表达。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身体各关节的活动练习(8学时)教学内容: 1.头的练习2.肩的练习3.转肩的练习4.胸的练习 5.头肩部组合

6.转肩上身练习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路线和动作的点、线关系,按要求掌握。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第三章:单一的练习(6学时)教学内容:

1.2up-down的单一练习2.膝关节练习组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并掌握动作的松弛性。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元素训练

(8学时)

教学内容:

1.HipnoticBoogie 2.Locking 3.FullHouse 4.Popping 5.Breaking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张力和音乐的节奏分配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五章:综合性组合练习

(4学时)

教学内容:综合性组合练习1.综合性组合一Locking 2.综合性组合二Popping 3.综合性组合三House 教学要求:完成动作的连接,注意节奏的分配。掌握动作的力度、速度。充分理解和把握HIP-HOP风格。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二学期:爵士舞训练

(32学时)第一章:爵士舞的基本训练和练习

(2学时)教学内容:

1.简介爵士舞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作用等。

2.简介爵士舞术语的概念、基本术语、专门术语。3.简介爵士舞动作组合、术语的运用等。

教学要求:明确爵士舞的定义、了解学习现代爵士舞的功能、特点及要求。初步掌握现代爵士舞术语的构成规律,并能正确地运用术语,学会成套动作的记写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爵士舞组合(2学时)

教学内容:

1.现代爵士舞基本动作 2.现代爵士舞组合 3.现代爵士舞成套动作 教学要求:

1.掌握爵士舞基本动作的动作要领和规格,使学生能较好地完成爵士舞基本动作。

2.由教师引领,增加学生对爵士舞组合动作的了解。

3.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比较熟练地完成整套组合动作衔接。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身体素质练习(4学时)教学内容:

1.柔韧(压肩、压腿、体侧屈、体侧转、劈叉)2.力量(俯卧撑、仰卧起坐)3.耐力(连续完成成套动作)

4.协调性(上下肢协调配合动作练习)

教学要求:初步掌握各种身体素质练习方法,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组合练习(6学时)教学内容:

1.爵士舞的基本站姿、各身体部位基本动作。

2.爵士舞基本步伐。

3.爵士舞各行进、流动动作。

4.爵士舞基本组合、套路动作。

教学要求:注意爵士舞小的动作细节,注意并掌握动作的连接和节奏的分配。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五章:单一组合(4学时)教学内容: 1.芭蕾手位练习2.平衡练习3.滑并步 4.足的位置 5.单足跳

6.屈膝成半蹲 7.爵士方步 8.爵士 步行 9.螺旋转

教学要求:让学生理解通过爵士舞练习,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培养其动作节奏感及音乐韵律感。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必要的技巧与柔韧性,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六章:复合练习(2学时)教学内容:

1.复合性动作组合 2.舞蹈编排技法和运用 3.表演性爵士舞练习4.音乐的理解即兴舞蹈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技法和音乐的运用,掌控动作的张驰。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七章:组合练习

(6学时)

教学内容:

1.手位组合,头组合。

2.擦地组合,蹲组合。3.走步组合,肩组合。4.跨组合,纽动组合。5.步伐加转体练习。6.螺旋转组合练习。7.侧划步组合练习。8.表演性组合练习。9.表演性组合一。10.表演性组合二。

教学要求:体会动作感觉和节奏分配,做动作时注意肩的突出。巩固套路中的动作,熟练掌握动作中的快慢节奏,做到力与柔的结合,在巩固提高过程中逐渐放松自我。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第八章:道具运用练习

(6 学时)

教学内容:

1.头、颈、肩、上肢、躯干的曲伸、转动、绕环、摆振。2.同上一节练习,复习组合。

3.道具拐棍,和动作的配合和运用。4.拐棍舞组合。

5.复习之前所学的组合。

6.道具椅子,抬腿、扭胯、耸肩人和道具的关系单一动做。7.音乐道具动作单一练习。

8.舞蹈组合,复习:抬腿、扭胯、耸肩。9.舞蹈组合,复习。

10.道具帽子,道具和人的关系,动作的运用。11.音乐动作和道具的关系练习。12.表演性舞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明确爵士舞不同于别的舞种,关键是要自己跳着舒服。建议穿着较为贴身的衣装,舞动起来要更有美感。

授课方式: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教学方法

个性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场地设备等具体情况来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提示法等进行开放式、探究式、学导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学生的潜能。同时,根据现代爵士舞特点、基本动作和成套的要求,不仅要注重现代爵士舞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受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手段

实践课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有机体直接参与练习为主,同时利用图解、电视、磁带、光盘、计算机、录像资料等进行直观辅助教学。室内理论课要尽可能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7.影视艺术概论论文 篇七

一、引导大学生有效运用网络资源, 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

大学生“低头族”现象。无任是在寝室、还是走在路上、甚至在课堂内, 我们都能看到大学生有个普遍现象, 这就是“低头族”。低头QQ, 低头游戏、低头看视频等现象, 紧张忙碌, 还出现走路、下楼梯因为在看手机自摔、撞人等不安全的现象, 高校、教师、家长对大学生用过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中, 甚为担心和忧虑。有的高校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 班级实行手机统一管理制, 有的高职院校采取更加严格统一的措施, 与电信、移动、联通网络提供商联系, 在周一到周五晚12 点后实行断网管理, 禁止学生上网。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效果并不好。网络是双刃剑, 网络世界具有丰富的适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信息资源。

二、有效运用网络影视资源对提高高职思政“概论课”教学实效的思考

1. 引导大学生有效运用网络影视资源, 提高高职生学习思政“概论课”学习兴趣和效率。“概论课”是一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课, 是一门集理论性, 知识性, 实践性、科学性、现实性、严肃性、哲学性、历史性、指导性等综合特点为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修课。课程学习的总目标是提高高职大学生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坚定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坚信共产党领导,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中国国情认识党的方针政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指导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顺利完成学业,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生来到大学, 虽然有丰富的校园课余活动, 但上网仍然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课外生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精神, 积极引导大学生收看、搜看网络影视节目, 提高大学生对学习思政“概论课”的兴趣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观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成为大学生晚间、午间的课外作业。 (1) 央视CCTV1“实时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 社会热点透视、, 大众话题评说”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的节目, 一直为大众所关注和喜爱。思政“概论课”教师布置学生每天观看央视“焦点访谈”, 能及时了解和领悟国家大政方针、关注社会、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焦点访谈”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新精神进行报道解读, 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对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理解认识。通俗易懂, 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2) 每天中午收看“今日说法”央视法制节目, 看今日说法, 补法治之“钙”, 在“每日一案”“法律专家以案解法”的午间法治节目学习中, 让同学们享受到学习精神午餐, 增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自觉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能力。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决定”精神专题学习, 在生动具体的法律案例中学习深化理解“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战略的科学内涵, 延伸了“概论课”中关于建设法治中国精神的理解认识。

2. 开展“课前5 分钟时事播报”活动, 引导高职生收看网络电视手机新闻信息,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概论课”具有鲜明的理论强特点, 在学习时大学生会感觉这门课学习较枯燥, 与现实联系不紧密。或者是感到这是一门“高大上”的课程, 与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距离较远, 不实用。如何让大学生感受到学习概论课的现实意义?这就特别要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开展教师开讲前5 分钟让学生上讲台开讲“一周时政要闻”播报, 老师在听完学生的时政要闻播报后, 不仅了解学生在关注什么, 并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分析世界分析社会, 到达“概论课”课程关于帮助促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目标的目的。学生可以自觉收看网络电视“新闻联播”、“午间新闻”、关注手机网络“百度新闻”电脑“百度新闻”等网络信息平台, 浏览新闻信息, 让这些“低头族“们按照“概论课”教学要求去完成课后有效运用网络影视新闻资源的课外学习任务, 积极发挥电脑、手机网络的学习成长的正能量作用, 更好的完成“概论课”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要求。

8.影视声音的艺术魅力 篇八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影视艺术中,声音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然而,先于电视问世的电影,却经历了近三分之一个世纪“伟大的哑巴”时期,直到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后》诞生后,才跨入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时代”。声音进入电影,使其摆脱了单一造型手段的束缚,由纯视觉媒介发展成为视听媒介;由画面艺术转变成为音画结合的艺术。声音进入电影是电影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极大地改变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也为后继而上的电视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为当代影视声音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视听觉形象包括三大要素:台词(人声)、音乐、音响。台词是观众最熟悉、最易于接受的表现手段,在此不再赘述,现就影视作品中音乐与音响的运用来体味影视声音艺术的无穷奥妙。

音乐是最富抒情性的艺术样式之一,在表露人物种种微妙的感情,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方面,音乐是最为活跃、最具表现力的。由于其内在要素的高低起伏、长短快慢、强弱变换,它可以组织成不同节奏、节拍、旋律、调式的曲谱来表现和抒发创作者对于外界对象的某种感悟、情绪。它们可以创作出各种听觉形象,进而转化为多姿多彩的艺术美感。因此,音乐对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出较强的渗透性与交融性,同时,这种渗透与交融又是含蓄的、若即若离的、存在于潜意识的,这些特性赋予它无限的艺术美与想象美。作曲家赫尔曼曾經说过,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它不总是显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而它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最好的音乐是使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音乐。影片《诺丁山》中,安娜与塞克在秘密花园中拥吻时的那一段音乐令人十分震撼:静谧的天空下,绿草的掩映中,两人静静地拥抱在一起,没有任何语言,镜头由两人头顶渐渐拉远——俯拍,主题音乐《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像是从幽蓝的天空、碧绿的丛林深处缓缓流溢出一般,又像是真实的发自内心,来自灵魂深处一般,渐渐充斥了整个天地……当画面中的人物已逐渐模糊,唯美的音乐仍在绕梁,仿佛并非声为画而作,倒似画为声而附了。那一刻,音乐成为苍穹中的应有之声。

我认为,在一部富有艺术美感的影视作品当中,声音与画面是不分主次的,它们同为表现主题这一主旨存在,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说来,二者的关系可分为三种:

音画同步(音画合一):即音乐同画面紧密结合,音乐的情感和画面的内容保持一致,两者节奏相吻合。其中,最为严格的音画同步是画面内有声源的画内音乐,如电影《红高粱》中“我爷爷”自己吼唱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电影《史密斯夫妇》中开场舞会乐队演奏的探戈旋律(此旋律后来在影片中被多次运用)等。这些音乐的运用强化了画面所提供的视像内容,烘托、渲染画面的气氛情绪;而画面则赋予音乐以具体性、确定性。

音画对立:即有意识地使音乐的情绪、节奏同画面内容、气氛相悖,造成听觉形象、视觉形象间矛盾对立,从而产生某种寓意性及别样的艺术效应。此手法颇似鲁迅先生在其文学作品中惯用的“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手法。

音画分流(音画分立、音画并行):即音乐既不配合、协从画面,也不和画面内容形成对立,两者各行其道,互相分流。如电影《骆驼祥子》中,多次采用了京韵大鼓音乐,乐器以民间说唱文艺常用的三弦为主,在很多情节,这种音乐处理手法与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并无直接联系,有些观众也许以为换作其他音乐表现力更强,更妥当,实则不然,此处正是音画分流的范例,其运用结果扩大了音乐的容量,使音乐成为相对完整的主体,意在全局,凸显了整部作品的时代感、地方性,彰显了浓厚京味。

此外,音乐还能够相对独立于画面之外发挥更为深远的作用。如影片《城南旧事》中,主题音乐《骊歌》作为情感基调的代表旋律,将段与段连为一体,增强了作品的整体性;美国影片《大独裁者》中,当独裁者悠闲地舞弄着大气球时,背景音乐采用了改编的瓦格纳歌剧主题音乐,借用了歌剧中凸显野心的音乐背景,一方面暗示并影响情节发展(阐释潜在情节),另一方面提高了影片的艺术品位,增加了影片的艺术内涵。

影视作品中的音响效果(话语声、环境声等)旨在营造银幕视像的空间纵深感,增添环境的情感气氛,从而形成身临其境的艺术通感。除了打造环境、增强真实感等实际效用外,音响运用的一大特殊作用在于代替视像来交代剧情。如在影片《百老汇的旋律》中,女主人公同其爱人产生矛盾,对于其爱人的愤然离去,影片未从正面诉诸视觉形象:当女主人公倚在窗边时,创作者引入了关门声、马达发动声、车轮旋转的启动声等一系列音响效果,通过观察女主人公痛苦的面部表情,我们得知,她的爱人已经离她而去。这样的手法含蓄而自然,看似无意,实则匠心独运。

说到音响效果,不能不提到纪录片。在这种纪实风格的影视作品中,为了追求一种真实、自然,甚至粗糙的原生态,常常由非职业演员进行演绎,不要求他们在声音上作修饰,同时采用同期录音,把背景中各种音响全部收录,有时噪音甚至使对话变得时断时续,表面上似乎违背了影视声音的规则,实际上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着规则,因为这种声音效果会以格外鲜活的方式把现实生活中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大千世界无限精彩,各种各样的声音元素更是丰富而奇妙,如何把握好、利用好这一元素,对于视频形象的塑造、视频作品的表意是至关重要的。在音乐的殿堂中,我们只是刚刚入门,在影视声音表现艺术的漫漫之旅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上一篇:恐龙时代之旅下一篇:法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