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选7篇)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篇一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课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组
马玲
一、学案设计指导思想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是本章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就教材内容本身而言,对这部分知识的阐述思路非常清楚,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理解文字内容。因此,学案的设计思路是以教材内容为纲,将知识点以填空和思考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同时,学案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了教材的知识体系,从内、外力两个方面了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仅凭教材文字的讲解和几个简单的实例,不能让学生建立起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只能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因此,这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每一种力的作用形式都结合一些案例来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
在导入部分,用多媒体想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内容是地表各种不同的形态,例如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怪石嶙峋的路南石林,平坦开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充满神秘色彩的“魔鬼城”„„让学生首先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结合学案,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来了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部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来作更正和补充。同时,教师适时地引入实例,以图片、表格、思考题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提升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
本节课的练习部分其实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时引发学生的思 1 考解决问题。当然学案的练习题是更集中更有针对性的,是与教材内容紧密的结合,因此教师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期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1、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是否适度。
这节课从文字内容上来看,很简单,但如果只凭文字内容学生是无法建立起教材的感性认识,而对这部分内容而言,没有感性的认识就不能真正做到理解,只能是机械记忆,特别是在应对各种识图题时,没有相关的识图训练,是无法正确作答的,因此,看图的过程是必要的,但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图片只是一闪而过,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并不够深刻。
再有,因为与内容相关联的图片很多,即使每个内容只配一张图片,一堂课下来也有将近三十张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从课后的反馈看,学生过多地记住了图片内容,但与图片相配套的文字内容掌握不透彻不完整,看来图片过多有喧宾夺主之嫌,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多媒体应用的从属地位,不能让课堂教学让位成为录像课,知识的讲解和理解,还是最重要的部分。
2、学案设计基本合理
学案设计基本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几个环节的综合考查,体现了对学生综合地理解力的训练。知识结构基本合理,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3、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上教师充分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也注意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学案思考题的设计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达到了提升学生思维的一个目的,讨论环节,更激发了学 生思考的热情,虽然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但经过辩论,真理脱颖而出,也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结论的获得水到渠成。
练习题检测部分,完全由学生自己解决,从而反应出学生对本课内容掌握良好,五、对学案教学的一点思考
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有“章”可循,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但由于文理分科教学,我认为有一些学科开展学案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这种难度不言而喻就来自反向教学的学科。因为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学生对这些学科的学习是不够重视的,因此学案的设置也就形同虚设,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能将学案提前完成,因此学案即使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好的,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也是永远存在的,请关注这一问题,形式的东西固然要有,但更重要的应该考虑实际的效果。
2.撕裂地表的力量 篇二
20辆保时捷,足以将整个赛车场变成跑车的节日
——发动机轰鸣着,轮胎尖叫着,地面都在颤抖!
我始终将全球路演看作是保时捷送给我们的礼物——虽然这家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的专业跑车制造商所制造的跑车(包括近年来受到追捧的有着跑车之心的SUV)具有令我望而却步的价格但只要我身处保时捷全球路演的现场、只要我清晰地了解摆在我面前的20辆保时捷都将为我所控,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福——这至少比仅仅拥有一辆跑车来得爽!
保时捷全球路演
保时捷全球路演常年举办是针对车主以及媒体的专业驾驶体验活动。来自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专业教练,将向与会者传授发挥每一款保时捷极限性能的经验而驾驶场地则为专业赛车场。
顾名思义,保时捷全球路演是一项世界范围内的驾驶体验活动。除了企鹅驻守的南极洲之外每个大洲都刮起了保时捷全球路演的旋风,这股旋风的最大魅力在于保时捷全系车型和专业赛道这两个关键词组。
2007年的保时捷全球路演在中国设有3站,分别为上海站、北京站和珠海站,其中10月份的珠海站路演将作为这一活动本年度的谢幕“演出”。6月28日至7月7日,保时捷全球路演登陆北京,我们也迎来了驾驶的节日。
保时捷准备了多项专业性颇高的享车环节,比如制动测试、绕桩测试、赛道体验,当然,还有专为卡宴设立的越野体验。
从泥泞到柏油路
新款卡宴上市已有一段时日了保时捷也借其充分展示了一家跑车制造商在面对泥泞时会有怎样的举动,他们的说法是——勇往直前。
3月份已在三亚感受过新款卡宴的越野性能,这次在北京金港赛车场旁的越野赛道里再次挑战更高难度。在弹坑路我们体验了卡宴四轮驱动系统对于动力分配的灵活性、在驼峰路我们领教了保时捷上坡和下坡辅助系统的强大功能,它让即使没有越野驾驶经验的人在面对陡坡时都可从容不迫。
驾驶着满身泥泞的卡宴从越野路段驶出 来到金港赛车场后场Cayman和Boxster早已恭候多时。接下来的绕桩测试我们再次体验了保时捷跑车的底盘功底。黄色的Cayman有着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跑车最典型的特征,转向动作异常灵敏,而且来回打方向的车身重心变换非常快,使我们的绕桩测试得心应手。
目前保时捷在中国销售车型中的领军人物是911 Turbo,这款车也是全世界保时捷车迷最为敬仰的传奇车型,也是我本篇文章需要重点介绍的车型,它的登场项目是制动测试。
911 Turbo可谓保时捷的压阵车型,它展示了保时捷在发动机技术方面无与伦比的魅力。我们眼前的新款911 Turbo首次装备了可变涡轮几何特性(VTG)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能够在整个发动机转速内控制排气流量,准确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角度把气流导引至涡轮叶片,从而使发动机功率更高。新车排量仍为3.6L,功率则提升了60hp,从而达到了惊人的480hp扭矩也增至620Nm,更恐怖的是,获得这一最大扭矩的起始转速并不高,只有1950rpm。换言之,驾驶时随时随地都要“提防”狂暴扭矩的“侵袭”。
我坐在布满碳纤维材质的911 Turbo里,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工作人员示意一切就绪之后,我便毫不犹豫地全油门加速,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异常明显,它启动的一瞬间整个车身就像被蒸汽弹射器发射出去一般。耳朵只能听到涡轮增压发动机暴怒的轰鸣,视线也渐渐变窄。驾驶一辆0-100km/h加速仅需3.7s(使用Tiptronic s变速器)的超级跑车很快就能飙完金港赛车场后场1/4长度的路程,鲜红的雪糕筒就在眼前,我全力踩下刹车,前轮6活塞350ram制动盘和后轮4活塞350ram制动盘在剧烈工况下发出急剧的高温(当然,这一点是我在下车之后才有的直观感受),当然它们的工作效率也是一流的,不仅多活塞大尺寸的制动器带给我强大的减速度,预加载功能和制动辅助功能也为提高制动效率贡献良多。
除了制动过程中体验到911 Turbo的实力之外,在来回于起始点的过程中,我还感受到了这辆超级跑车的多项超强性能。新款911 Turbo使用一个新的四轮驱动管理系统,把更高的扭矩和功率与改善后的传动系统结合起来,PTM保时捷牵引力控制管理系统使911 Turbo的驾驶更具稳定性,即使面对620Nm的超大扭矩,转向时车身也不会出现失控。另外,装备电子减振控制的保时捷王动悬架管理系统(PASM)使得911 Turbo具备很高的过弯极限。
911 Turbo还运用了轻质结构的车身。车门和前盖都是铝质的,这有效减轻了重量于是,1585Kg的911 Turbo的功率重量比高达302.8hp/t,即使读者没有驾驶过911 Turbo,大概也能想象得到那是怎样畅快的动力享受了吧!
赛道狂飙
作为路演过程中最具刺激性的环节与超级跑车一起探寻赛道上每个弯道的极限是所有男人的梦想。
这次,包括Carrera 4、Cayman S、911 Targa 4、Cayenne Turbo在内的多款保时捷为我所控,奔跑与金港赛道,但令我一项最为深刻地还是与911GT3共度的美好时光,虽然911 GT3是现场唯一一辆记者们没有开到的车。
作为Carrera车系的准赛车终极版本的911 GT3不作任何改动就已经是跑赛道的高手,事实上,这款车最好的行驶场地就是赛道,不仅因为其车身多处的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还因为其专业的性能。
和911 Turbo不同,911 GT3使用一具3,6L自然进气发动机,因此在动力输出方面更加线性,任何时候驾驶者都能准确地掌握动力的运用,而不像911 Turbo那般具有无法言表的暴力性。
911 GT3,415hp/7600 rpm,405Nm/5500rpm,其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输出的转速都比911 Turbo高,因此要发挥这部准赛车的全部性能,重要的一点便是保持高转速。
911 GT3装备了6速手动变速器,它针对发动机转速范围变宽的特性,缩短了传动比间隔,提高了加速成绩。在发车区,专业车手早已准备就绪,坐于副驾驶席的我也做好了忍受G力的准备,发车后,高亢的发动机噪音掩盖了一切,这更加加剧了加速度带给大脑的刺激。在大直道上,911 GT3的行驶状态很稳定,高高的尾翼提供了巨大的下压力,从而使车尾更加安定,0.29的风阻系数在超级跑车领域也算是极好的水准。
最棒的回忆来自于弯道。在Sport模式中,PASM悬架系统自动将悬架减振设置为极为坚实的状态,坐在车内的我几乎感觉不到911 GT3那种微乎其微的侧倾,在车轮空转和牵引力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前235/35ZR19,后305/30ZR19的跑车轮胎不辱使命,它们轻松地在极高的弯道速度中抓住地面因此911 GT3的弯道侧向加速度非常高,这种加速度完全由我们的脖颈承担这也是造成印象深刻的一大主因。如若关闭所有提高稳定性的电子程式,GT3能够非常容易地在弯道中漂出完美的弧线,伴随着轮胎的尖叫和尾随的浓烟,这也是享受超级跑车的另一种方式。
驾驶盛宴
驾驶了包括911 Turbo在内的多款保时捷,并乘坐了由专业车手驾驶的911GT3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保时捷的造车哲学。这家德国跑车制造商为每一位客户提供的是自己精工细作打造出的作品,但准确地说,他们提供的是精妙的驾驶机器在保时捷眼里,驾驶就是一切,最好的车是用来开的,就算卡宴这样的SUV,在进赛道之后照样变得生龙活虎。
从八门的Boxster到顶级的911Turbo,每一款保时捷都在追求赛车般的操控特性,它们的功率输出不一样,但在过弯时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意志,敏感的油门响应、快速的换挡过程让我们充分享受了把玩动力的乐趣。
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篇三
本条课标关注的是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
(1)对于地表形态使学生从两个角度加以理解。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的理解,如高原、盆地等,这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结果;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的理解,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2)对于地表形态使学生从两方面加以认识。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课标关注的是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这样的示意图不仅要绘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还应反映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这是本课标要求的重点。从“ 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最后,本条“标准”对地壳,岩石等未作明确要求,因此,可根据教学需要做灵活处理。
【教材分析】
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本章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主要动力。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三是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其中一、二两个问题从宏观和中观的尺度阐述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今全球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和地球的基本面貌,侧重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放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过程以及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变化。所以在第一节的教学中不应该涉及过多的微观的地貌形态的名称。把第三个问题放在一二问题后面讲,主要依据是:在地壳物质的复杂变化过程中,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内力作用促使地壳上升(隆起)和下降(拗陷),另一个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否则是难以进行的。先讲述内、外力作用,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壳物质循环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旅游中见到过多种不同的地表形态,而且在初中已经学过“五种基本地形”的相关知识。在读图能力方面,学生对景观图并不陌生,能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前面已经学习过“大气受热过程”和“水循环”,具备初步的图文转换能力。
但本节课涉及的地理概念较多,语言专业性的较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需结合材料、多媒体进行展示、模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②.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判断和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②.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 ——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②.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①综合分析说明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②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中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与交流中掌握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本节的教学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分析并结合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如分析四川地震的成因。
2、比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法,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寻找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如本节课对比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当中相互交流,理清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地理思维的形成。
4、多媒体教学法:本节课的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通过电教手段模拟演示,边演示边启发,化抽象为具体,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读图分析法:学会读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必须贯穿整个地理教育的过程。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将课本与案例相结合,举一反三。
讨论探究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
观察对比法:应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教学设计】
(一)理论依据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作为教学理念,它不仅从教学模式有根本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教学在教学理念上的区别,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原来被动(要我学)转变为主动(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达到地位转变成了现在的主导地位。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1)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5分钟) 视频材料:汶川大地震形成原因初探
思考:导致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位于板块跟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 运用视频材料,生动、形象和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2)目标题目化导学阶段 ?一、地质作用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作用方式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作用方式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框架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3)知识系统网络阶段(35分钟) [教师]:四川地震发生后,致使河流改道、滑坡、泥石流,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不断地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教师]: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把它们合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补充解释名词]地质作用是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一、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
[小组分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1、什么是内力作用(第一组)
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第二组)
3、内力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第三组)
4、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第四组)
[师生互答]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它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展示案例] “喜玛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 分析二者的差异.
[教师]:由于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如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图上的火山喷发和前不久给东南亚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带来海啸的海底地震、汶川大地震,它们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而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的极其缓慢,不容易被人们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如今天我们看见的喜马拉雅山成为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之一,它经过了 4000 万年的抬升,才上升为今天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师: 为什么说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由于变质作用一般只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展示“喜马拉雅山和东非大裂谷”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存在什么规律
师: 怎样给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下个定义?谁能上前来模拟一下呢( 提供海绵,要求两位同学演示,一位模拟、一位解说。 )
[模拟演示]
[教师归纳]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的形成都主要靠地壳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拗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其中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就是地壳上升的证据,而东非大裂谷正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中,水平和垂直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学生分组活动活动]
[探究活动1]书本P70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大理石柱的地壳运动痕迹,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究活动2]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晋江深沪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
[探究活动3]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预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它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就好像是一个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这座雕塑还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这把细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
[媒体播放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土地貌的发育”、“我国西北地区的风沙扩展与土地沙漠化”、“泥沙淤积与黄河三角洲的扩展”、“山区的冲积扇”、“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等。
4.地表形态的塑造教案 篇四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说明地壳运动是如何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2、识别各种外力作用,解释其对地表的塑造方式;
3、辨认几种基本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
4、绘制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解读图片,绘制示意图,尝试通过图来理解地理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对身边各种自然现象观察的习惯,欣赏各种营造力造就的奇特自然现象。树立对自然的崇敬心理,爱护自然。教学重点
1、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形式;
2、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方式;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教学难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联系实际直接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要进入新的章节,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地理名词“地表形态” 那么,什么是地表形态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是不是能看到许多美丽而且壮观的景象,比如说高山,大海,草原,河流、、、、等等。那么,我们把这些能被我们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就叫做地表形态了,也可以叫做地形或者是地貌。同学们可以看一下68页,上面有介绍。那么地表形态是怎样被塑造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又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节的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课学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
[过渡] 同学们看标题,这一节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是力量!那么这个力量 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很多种,比如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就有影响,人类推平山丘,填堆河谷、修造建筑等等,就使得原来的地表形态发生了改变。但是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自然作用,也叫做地质作用。所谓地质作用就是指地球上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力量来源不同又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内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板书)
[提问]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请从语文的角度来讲解一 下’内力作用 ’四个字的含义。
[讲解](学生回答:从语文角度来说,内力作用应该就是内部力的力量起到的 作用吧)恩,很好!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地理上的内力作用是怎么一回 事。
1、含义:由地球内部的力量引起的作用———内力作用
2、力量来源(板书)从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中,我们已经得知,内力,就是内部力量!放咱们地理中来讲呢~这个内部力量当然就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而其力量来源呢,就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力量叫做内营力。这个能量是巨大的,如果大家比较关注时事就知道今年8月30日印尼火山爆发吧,它就是受到内力作用的影响,当然,那只是一个很明显的表现,还有一些内力作用进行的很慢,需要很长时间人们才会感觉的到就像案例一中提到的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一样。需要几千万年的时间。
[讲解]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大家看书上,有哪些呢?(有学生 回答: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和变质作用)
3、内力作用三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和变质运动(板书)
很好!变质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岩石在不同于他产生时的环境下,他 的成分,结构等往往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的关系,我们就叫做变质作用。但是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内部,于是不能直接对地表形态进行塑造,而岩浆作用呢,是指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或者是地壳上升到地表或是在接近地表的途中发生的各种复杂变化的过程。所以岩浆作用只有在岩浆喷出地表后地表后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只有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塑造最为重要。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地壳远动。
4、地壳运动(板书)由内营力所造成的地壳节后的改变,我们就叫做地壳运动。
按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请同学 们看70页顶上最顶上那一段,然后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个表 从这表格上,我们就能很清晰的看到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如何对地表产生影响的了。水平运动就是岩层平行于地表运动时事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这就使得地表形成很长的断裂带和褶皱山脉。现在请刚才一位同学上来和我一起演示一下。(教师用两本书做演示,当两本书一起往中间移动时,便产生隆起,解释这就是水平运动造成的褶皱山脉。然后两本书同时往两边移动,于是中间出现裂缝,解释这就是断裂带。)
而垂直运动呢就是地壳的岩层上升和下降,使得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
凹陷,能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路变迁(用两粉笔盒做演示,岩层上升,就使得原本平坦的地表变的起伏)。这两个运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经常是一起发生的,但是不同区域他们又有主次之分,如果就全球来看,还是水平运动是主要的,垂直运动只是起辅助作用。而正是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而内力作用总的趋势呢是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活动]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70页活动题。这道题不难,相信大家一定能做 出正确答案,大家先讨论2分钟,然后同学们可以主动发言。
5.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篇五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2018·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4题。
4.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C.河流改道
B.火山口集水
D.滑坡阻断河流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6.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2018·北京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2018·海南卷)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8~9题。8.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9.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2018·江苏卷)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0~11题。
10.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11.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2018年高考模拟题】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图为土坡再分配速率等值线图和某地沟谷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图中沿MN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下图中四条曲线中的
(【全国省级联考】2018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
(三)冲刺卷)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4.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
5.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全国省级联考】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全国卷高三
(一))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000米长的“巨人之路”。“巨人之路”是北爱尔兰著名的旅游景点,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巨人之路”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
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 C.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
D.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 7.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
A.变质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8.构成“巨人之路”的这类岩石往往具有
A.层理构造
B.气孔构造
C.片理构造
D.板状构造
(【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10.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1.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海岸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均影响海岸发育。读近6000年来上海海岸线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2.6000年来,图中海岸
A.以堆积作用为主
B.以侵蚀作用为主
C.先侵蚀后沉积 D.先堆积后侵蚀 13.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规律关系最小的是
A.城市建设需要
B.港口工程建设
C.河流泥沙淤积
D.板块的运动(【全国市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5月模拟测试(二模))下图为我国关中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图中河流
A.河道弯曲。右岸侵蚀强烈
B.流量年际变化小
C.含沙量太,季节差异明显
D.冬末春初多凌汛 15.图示区域
A.受秦岭阻挡,盆地内冻害少
B.聚落多分布在平原或谷地
C.岩层断裂处,油气资源丰富
D.骊山与嵯峨山均为褶皱山(【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湖泊沉积物与树轮均是研究古气候的良好载体,湖泊沉积物粒度为较成熟的古环境指标。据伍登-温特华斯方法沉积物粒度分为黏土(<4µm),细粉砂(4-16µm),中粉砂(16-32µm),粗粉砂(32--63µm)和砂(>63µm)。某考察队采集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内陆湖乌伦古湖(47°N,87°N)完整的沉积岩芯,按沉积物粒度从小到大分为C1--C4四个组分进行分析。下图示意该湖1810年--1970年沉积物粒度组分变化与区域树轮记录变化对比图。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6.乌伦古湖的湖泊沉积物以黏土和粉砂为主,可以推断形成其沉积物的原因是 A.流水沉积
B.冰川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壳沉积 17.造成组分C2(7--25µm)含量增多原因相同的年份是 A.1830年和1910年 B.1910年和1944年 C.1830年和1944年 D.1910年和1970年
18.根据1944年组分C2含量特征,可以推测其形成原因是 A.冬季降雪量偏多
B.夏季融雪入湖水量偏多 C.冬季降雨量偏多
D.夏季降雨量偏多
(【全国校级联考】天津市十二校联考2018届高三二模)如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m。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9.乙河三角洲较甲河三角洲大的原因不可能是 A.乙河流域城镇人口多,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B.乙河流域以种植区为主,植被较少,河流含沙量大 C.乙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小,海浪的侵蚀作用弱 D.乙河中下游流速快,大量泥沙被携带入海沉积 20.据图探究,图中林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地形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等盟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22.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2018年:高考、模拟分项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案】1.A 2.A 3.D 【解析】
3.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答案】4.A 【解析】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答案】5.D
6.A 【解析】
6.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答案】7.C 【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 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学科!网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答案】8.D
9.C 【解析】
9.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的原因,难度中等。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答案】10.A 11.A 【解析】
【点睛】地质构造的判断
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8年高考模拟题】
【答案】1.B
2.B 【解析】
【答案】3.C
4.B
5.C 【解析】
【答案】6.C
7.D
8.B 【解析】考查岩石类型、特点及成因。
7.由上题可知,“巨人之路”石柱是由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构成,石柱组成的岩石是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故选D。
8.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凝形成的,由于地表条件复杂,使喷出岩具有很不相同的地质特征。这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流纹、气孔构造或含有原生节理时,工程性质变差,孔隙度增加,抗水性降低,力学强度及弹性模量减小。喷出岩尤其是玄武岩往往具有气孔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和板状构造。故选B。
【答案】9.D
10.B
11.C
10.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北岸受到泥沙淤积,南岸受到流水侵蚀,读材料已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故选B。11.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 主,由图可知,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水流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答案选C。
【答案】12.A
13.D 【解析】
【答案】14.C
15.B 【解析】
【答案】16.A
17.A
18.D 【解析】
【答案】19.D
20.A 【解析】
20.读图分析可知,林区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的山区,坡度较大,适合林地分布,而且可以看出林带大多分布在河谷的南坡,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答案选A。
点睛: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
2、泥沙沉积。(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答案】21.B
6.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篇六
版)
(广东省汕头市2013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1.某内陆地区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地表上升形成戈壁高原,至今一直保持着广阔平坦的特点。该高原一直保持着广阔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剧烈,迅速抬升 C.河流稀少,流水侵蚀作用微弱
B.河流众多,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D.人类活动少
(山东省滨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河南云台山红石峡(见下图)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构成石峡的红色岩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海滨沙滩环境下形成的。下列对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壳上升 ②地壳下沉 ③岩浆侵入 ④流水侵蚀作用 ⑤沉积作用 ⑥海浪侵蚀 A.③→①→④ B.⑤→②→④ C.⑤→①→④ D.⑤→①→⑥
(广东省佛山市2013届高三期末试题)下图所示的水工建筑,它一端与海(河)岸相接,另一端伸到水域中,与堤岸构成“丁”字形,故名“丁坝”。读图,完成第3题。
3.“丁坝”的主要作用是:
A.减弱海(河)堤被侵蚀 B.加快轮船航行速度 C.阻碍水下海(河)滩形成 D.改变水生生物环境
(广东省佛山市2013届高三期末试题)4.兰萨罗特岛位于大西洋,岛上黑土广布,据图推断,岛上肥沃黑土主要来自:
A.陆上沙尘暴的降尘 B.大气降水的凝结核
C.岛上河流泥沙沉积 D.火山喷发的火山灰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13届高三期末联考)5.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A.S—向斜—山谷 M—背斜—山地 V—断层—山谷 B.S—背斜—山谷 M—向斜—山地 V—断层—山谷 C.S—向斜—山谷 M—断层—山谷 V—背斜—山地 D.S—断层—山谷 M—向斜—山谷 V—背斜—山地 【答案】D 【解析】
根据图中S处出现断裂,且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即S处为断层,地貌为山谷,M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貌为山谷,V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形成山地地貌。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貌。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开年第一考地理试题)下图为某研究小组在西南地区拍摄的景观图,读图,完成6-7题。
6.甲的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喀斯特地貌
C.河漫滩
D.冲积扇
7.乙处易发 A.洪涝 B.泥石流
C.滑坡
D.寒潮
(广东省深圳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埋藏条件与常规天然气不同,主要沉积在密闭性较好的页岩层底部。回答8~9题。8.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勘探到页岩气矿产的是
9.随着我国页岩气大量开发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酸雨增多 B.大气污染减轻
C.热岛效应减弱 D.城市污染加重
(广东珠海市2012—2013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10.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称为波浪岩。下图为美国的波浪谷景观图,该旅游区每天只发放20张进入许可证,我国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靖边也有这种地貌分布。关于该地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形成该地层的时候气候湿热 B.波浪谷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C.红黄相间的地层一般是海相沉积形成的 D.美国限制进入人数,是由于景区开发的范围太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貌及其形成原因。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勘探队员观观察到,5
甲处有一自北向南流的河流,东岸冲刷严重。某日,国际标准时10:50时,该地钻孔处旗杆的影子缩为一个点。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西半球
C.盛行风为东北风 D.一年中可能有两次太阳直射 12.有关该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处岩石可能为变质岩 B.四个钻孔都可能钻到地下溶洞 C.甲处河流不可能有地下水补给 D.铁矿矿体形成时间比断韧劲晚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五中学2013届高三期末考试)下面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14.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安徽省名校联盟芜湖一中等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8),回答15-16题。
15.图中A处的地形为()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料谷
16.若图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9中的()
A.a B.b C.c D.d
(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考试)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
A.海平面上升 B.风浪大 C.降水量大 D.河流输沙量大 18.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的时段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月月考)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19-20问题。
19.图示的外力是
A.流水 B.海浪 C.冰川 D.风力
20.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然环境整体性强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21-22题。
20.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黄土桥 B.海蚀桥 C.喀斯特溶蚀桥 D.风蚀桥 21.塑造图中④地区域地形地貌的主要力量来自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海浪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图8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22-23题。
22.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期中检测试题)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貌形态等高线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等高线,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P等高线的数值最有可能为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25.图示地貌最有可能为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沉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7.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篇七
读右图,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 的后沉积的规律。回答1-2题。1.该地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2.形成图示地形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3-5题。3.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 A、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 C、山麓沙丘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 4.图示的地貌分布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5.从①→②→③地表颗粒物的大小总体上表现为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大小一样 D、杂乱无章 读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据图回答6-7题。6.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②处构造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C.③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D.④处地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内力作用 7.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最合理的是 A.沉积→断裂→褶皱→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褶皱→断裂→侵蚀→下沉→沉积 C.沉积→侵蚀→褶皱→下沉→断裂 D.断裂→褶皱→上升→侵蚀→沉积 8.右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9-11题。9.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A.花岗岩、石灰岩 B.石灰岩、页岩 C.砾石层、花岗岩 D.页岩、砾石层 10.“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在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A.页岩地区
B.砾石层地区
C.石灰岩地区 D.花岗岩地区 11.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
B.曾经经受水平拉张 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
D.适宜建大坝水库 读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完成12-16题。
12.图中河流R、S、T段水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R>T=S B.R>S=T C.S>T>R D.T>S>R 13.图中河流R、S、T段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 B.沉积、搬运、侵蚀
C.侵蚀、沉积、搬运 D.搬运、沉积、侵蚀 14.R处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为
A.终年受信风带控制 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D.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15.由R到S体现自然分异的规律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
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异 D.非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16.流经P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A.秘鲁寒流 B.加那利寒流 C.厄加勒斯暖流 D.几内亚暖流
读下列地质作用景观图,回答下列17-18题。
17.左图景观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出外力作用的过程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18.关于右图中瀑布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岩层断裂,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因为上面岩层较下面岩层软,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 C.因为上面岩层较下面岩层硬,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 D.因为地壳隆起抬升,形成垂直落差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冰岛有“极圈火岛”之称。该岛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夏季气温不高,7月平均气温在10℃。苔原是冰岛主要的地带性植被。结合冰岛活火山带分布图,回答19-22题。19.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大理岩 B.玄武岩 C.页岩 D.石灰岩 20.冰岛的活火山带东西两侧的板块分别是 A.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D.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21.该岛冬季较温和的主要原因是
A.地热资源丰富 B.纬度位置较低
C.受极地东风影响 D.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22.冰岛不适于乔木生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状况 B.干湿状况 C.地形状况 D.地质状况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读“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正确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层越弯曲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现象的形成 B.图中地形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背斜顶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容易被侵蚀
D.岩石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现象的形成
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表示意图,回答25-26题。25.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②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26.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 B.流水 C.风 D.冰川 28.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堤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29-31题。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A
29. 关于图5所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 30.若在图5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 B.河口滩涂增速变缓
C.一定会造成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变幅增大 3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图6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一III B.乙一Ⅳ C.丙一I D.丁一II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维吾尔族语原意为“陡壁的险峻小丘”)。读图7,回答32-33题。
雅丹地貌示意图
32.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33.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
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
我国有很多以别离和思乡为主题的古诗。读图,回答34-35题。34.“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图中所描绘景色大致出现在 A.华北地区春意盎然时节
B.东北平原小麦收获时期
C.尼罗河正处于一年水位最高时期 D.江南地区烟雨蒙蒙时期
35.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测,船只所停靠的 位置大致在河流的
A.东岸 B.西岸 C.南岸 D.北岸
右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36~37题。36.图中板块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7.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 B.非洲东部
C.太平洋东岸 D.大西洋西岸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右图为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 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当 地经度。读图回答第38-39题。
38.①处所属的大洋与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太平洋、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南极洲板块 C.印度洋、印度洋板块 D.大西洋、美洲板块 39.②处向北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现象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山地的垂直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 40.不属于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外发生的褶皱山系是: A.喜马拉雅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阿尔卑斯山 D.安第斯山
41.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乙处地貌类型为,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按照埋藏条件,乙地为 水,丙地为 水;两地相比,水质较好、流量较稳定的是 地。
(4).丁地在海底地形中属于,该处蕴藏有丰富的 等矿产资源。41.(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出口 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
(3).潜 承压 丙
(4).大陆架 石油、天然气、煤、硫、磷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42.读下图,回答问题。
(1).A顶部缺失的原因什么?
(2).褶皱构造上覆岩层是____________(填外力作用类型)形成的。这个地方的地壳运动状况是怎样的?受过的外力作用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质构造A或B中,要寻找油气在_______找,要寻找地下水在_ __找。(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在A还是B?_____。原因是什么?
原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不易塌陷;隧道中不易积水 42.(1).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易被侵蚀而缺失
(2).沉积作用 先出现地壳的水平挤压运动,后来又发生了地壳下降运动 侵蚀(或风化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3).A B(4).A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不易塌陷;隧道中不易积水。
43.读下列地形素描图或地质图”,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乙,丙
(2).丁图所示地质构造为,戊图所示地质构造为。
(3).某同学认为甲乙丙丁戊五幅图从地形成因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应如何分类,并说出你的理由。分类,理由。(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戊五幅图所示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A.甲地形区聚落往往形成明显的条带状,蜿蜒分布于山前
B.一般来说,乙地形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成为人类的聚居地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丁地形区具有天然的洼陷,适宜建设大型水库或者输水通道
E.戊地形区应在本地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3.(1).洪积扇/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沙丘(2).断层/地堑/地垒 向斜
(3).甲乙丙一类,丁戊一类 甲乙丙以外力作用为主,丁戊以内力作用为主(4).ABC
44.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地区发生里氏8.2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约31°N,103.4°E)。四川汶川地震影响范围很大,除吉林、黑龙江、新疆无震感报告外,其他省区市均有不同震感。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世界上的地震大多集中在岩石圈板块交界处,呈带状分布;世界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地震带和 地震带。(2).据图简述汶川大地震后,全国许多地方产生强烈震感的原因。
(3).包括汶川在内的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繁。除了地震以外,还可能有哪些地质灾害?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减轻灾害的措施。。(1).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2).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这种挤压使汶川聚集了巨大能量,而汶川处于地震活跃地区(我国亚板块断裂带上),能量在此突然间释放,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较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
(3).滑坡 泥石流
自然原因: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壳运动强烈),地质灾害多发(山体中断层发育);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山体陡峻),岩石破碎(山体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人为原因:人类对山坡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
减轻灾害的措施: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题【参考答案】
1-10 AABCA ABABC 11-20 AABCA DACBC 21-30 DADBB BBCCB 31-40 ABABC CCBAB 41.(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出口 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
(3).潜 承压 丙
(4).大陆架 石油、天然气、煤、硫、磷
42.(1).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易被侵蚀而缺失
(2).沉积作用 先出现地壳的水平挤压运动,后来又发生了地壳下降运动 侵蚀(或风化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3).A B(4).A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不易塌陷;隧道中不易积水。43.(1).洪积扇/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沙丘(2).断层/地堑/地垒 向斜
(3).甲乙丙一类,丁戊一类 甲乙丙以外力作用为主,丁戊以内力作用为主(4).ABC 44.(1).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2).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这种挤压使汶川聚集了巨大能量,而汶川处于地震活跃地区(我国亚板块断裂带上),能量在此突然间释放,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较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
(3).滑坡 泥石流
自然原因: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壳运动强烈),地质灾害多发(山体中断层发育);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山体陡峻),岩石破碎(山体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人为原因:人类对山坡植被的破坏(植被的破坏)。
减轻灾害的措施: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推荐阅读: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题07-16
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08-19
营造良好的机关风气11-13
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07-20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08-12
如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10-22
怎样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06-16
怎样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06-21
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11-03
营造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方法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