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梦归途-散文随笔(精选4篇)
1.残梦归途-散文随笔 篇一
潇湘残梦散文
因了一次回乡,诸多景致便毫不客气地勾起了对往事和旧人的回忆,又由此,无端引出尘封了十几年的关于潇湘的念想。那个清冷的残梦,一如冬日里的晨雾,时浓时淡,久久发散不开……
一、初秋
下半学期,在湖南大学读书的朋友青鸟传信,邀请我去玩,并且说:待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满山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那个美呀……
诱得我没等到秋色浓郁,就趁国庆节奔了过去。
坐的卧铺车,到达长沙西车站时,还是晨曦初露。他骑自行车来接我。高中毕业后几年未见,反倒有些说不出的陌生,几句寒暄过后便是沉默。静静地坐在后座,他骑得很慢,偶尔会回过头看我,问我冷不冷,又嘱咐要抓牢小心摔下来,那藏在眼底的热烈,如一团湘江上的迷雾,渐行晕满眼眸。直到把我安顿下来,两人才浅浅地来了个拥抱,而这似等了千年的温暖,在经历了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波折后,终于少了虚空。
第一次到长沙,尽管感觉长沙作为省城小得可怜,远不是家乡省城的规模,还是跟在他旁边,流连于大街小巷。
他知道我喜欢特色小吃,便带我去百年老店“火宫殿”。店面实在老旧,外观看上去就是火神庙,里面布置倒还雅致。臭豆腐、龙脂猪血、姊妹团子、荷兰粉、兰花豆……都用小小的蓝花瓷盘装着,味道确实没得说,只是太精致、浓缩了些,价钱也不便宜。他吃得很少,不停地往我盘里夹这个夹那个,一边夹一边介绍“火宫殿”的逸事和这些小吃背后的故事,反倒弥补了东西经不住吃的缺憾。
后来又去了“甘肠顺”品尝各种粉,有米粉、豌豆粉、苕粉……,有粗如筷子的,也有细如发丝的,截面有圆的、扁的、空心的……,有酸豆角的、咸菜的、三鲜的、牛肉的、肥肠的……,酸、辣、烫,都是已经很少见的高底大海碗盛着,份量足得很,吃得是酣畅淋漓、肚皮溜圆……
临行前一天,适逢我生日,他特去菜场买了湘江特有的活鱼和新鲜蔬菜,到湖南大学附近熟识的小饭馆,借了人家的锅灶和一什儿家伙,亲自烧了醋溜活鱼,又整了一个素菜和一个汤,说是给我祝寿,顺便践行。他本爱好吃,也爱好烹饪,菜的味道自是不错的,三个菜最后被我们扫了个精光。
同属相的我们,在某些方面比较相似,比如说都喜欢有文化底蕴和历史风味的东西。于是,我们穿梭在现代化的城市,找寻历史的痕迹。
他带我去了马王堆,见识了千年不朽的女尸,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也是在那儿,我第一次从那幅卓绝的帛画上见识了古时的人们如何描绘天堂、人间、地狱,或者说是如何看待生死富贵,也算是古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吧。
又带我去了几条有名的小巷。原始的青石板路、灰瓦白墙的古民居、油漆斑驳的木雕门,就那样杂居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见证着一段段逝去的岁月时光,坚挺着一个个古老又神秘的故事。他甚至率性地脱了鞋袜,光着脚板踩在早已失去棱角的青石板上,说是要感受岁月的沧桑,触摸故事的内核。他的举动,没有引起过往长沙人的好奇,倒是那不停咔嚓的相机,惊起屋角的几只鸽子,扑翅灵动而去。
我们还去了湘江边。江岸整天都有一拨又一拨的人在那里吹拉弹唱,表演花鼓戏,什么《刘海砍樵》、《阴阳扇》、《芦林会》……幽默诙谐、通俗易懂,让人忍俊不禁,即使有听不懂的长沙方言,也觉着温暖、可亲。当然,我们一定不会忘了去橘子洲头,看百舸争流,回味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气与霸气!
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去岳麓山了。“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岳麓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人文荟萃,确是钟灵毓秀的名山胜地。那里有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有禹王碑、麓山寺碑等众多石刻,有云麓宫、麓山寺、爱晚亭、岳麓书院等亭台楼阁,还有黄兴、蔡锷等著名人物的墓葬。
凭着一张他事先准备好的假学生证,我有惊无险地给带进了岳麓书院,有幸近距离领略了作为“四大书院”之一的古建筑典雅、庄重的建筑风韵,潇湘大地醇厚绵长的文化魅力,以及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
而岳麓山上,最美的莫过于清风峡、穿石湖和万景园。清风峡清幽灵秀,峡内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溪涧盘绕,流泉星罗棋步,点睛的当然还是“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爱晚亭;穿石湖位于山腰之上,碧波如镜,湖面倒映着天光云影、画廊草木,些许残花枯叶零星洒落在涟漪之间,一湖秋色尽显眼底;万景园里芙蓉、菊花、一串红等秋花争奇斗妍,各种盆景老干虬枝却绿叶丛生,生意盎然,桂林山水、张家界石林、黄山绝壁迎客松等景也被浓缩于盈尺之地,不失巍峨险峻,又不失把玩的风趣。美景最后都快把他的相机给挤爆了,胶卷都换了好几个。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站在云麓宫前凭栏远眺,层峦叠嶂,湘江如带,橘洲浮碧江心,整个长沙城笼罩在紫气青烟之中……浮想联翩之时,便回想着他讲的“麓山竞对”的故事以及那句绝对: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叉头!
有些遗憾的是,去得早了,没有赏到红叶。他半是安慰半是诱惑地说:岳麓冬天的“江天暮雪”也是长沙一大景哦,你要遗憾可遗憾不过来呀。没事儿,明年杜鹃满山、兰花遍地的时候,再来,我陪你!
二、暮春
新千年的暮春四月,朋友的邀请如期而至,我又一次启程。
因了我是学医的,他带我先是去了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盛誉的湘雅医院。位于湘雅路的这所医院,环境雅致,老式红楼古色古香,新式现代化高楼气象万千,新老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和谐统一,是治病疗养和钻研医术的好地方。明白他的意思,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两人都心知肚明。
从湘雅医院出来,去了就近的湘江边。湘江雾霭迷蒙,极目穷尽处,都是一样的灰白,一如两人的心境,毕竟他毕业在即,何去何从,已经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沉默,用手指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江水,他也勉强打起精神,挑着角度给我拍照。假意配合,笑颜里反倒多了木讷和无可奈何。
这次,重点玩的还是岳麓山景区。当跟着他再次进入景区时,我被眼前的美景彻底陶醉得稀里哗啦:满山的杜鹃散了开去,深深浅浅的红,有的一株独放,有的三五成群,好似熊熊燃烧的火,红艳艳的笑魇迎面而来;遍地的兰花(实为鸢尾兰)铺呈开来,深深浅浅的蓝,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随风摇曳,宛如翩翩起舞的蝶,清幽幽的香气弥漫开去。
在他的建议下,我们边欣赏美景边吟咏杜鹃、兰花的诗词。于是他一句“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我一句“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他再一句“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我还一句“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上得山来,下得山去,完全可以没有重复的。
心头的那些愁绪,便暂时给压制住了。
像被勾了魂似的,几乎天天都要上山,要么往古井里投上几枚钱币许下痴愿,要么在寺庙前烧一柱香膜拜祈祷,要么用瓶子接了冷咧甘甜的山泉水有完没完地喝,要么什么也不做就坐在山石上看花看草看人想心事……
他也没了往日的幽默和玩笑,沉默总多于言语。
看似风雅的两个人,最终还是被离情别绪,纠结着。
而山上,杜鹃倒是没多少变化,漫山遍野的兰花却都颓败、凋零了。也是,已然暮春,该是退出舞台的时候了,而我,也该告别回归了。
将他给我拍摄制作的一本黑白剪影相册放进包的底层,收拾好行囊准备告辞时,他极没有底气地说等我。我只是笑,不作回答,也不流泪,却是知道这份被剪裁成几段的爱恋,即使再怎么精心来缝合,最终也是抵御不了虫子的咬噬,岁月的侵袭,甚至是人心的不可捉摸。
毕竟,春已是暮春。
结局,早在春的那头,已然敲定。
黑夜如墨,就着清冷的灯光,重新捡拾起这些记忆的碎片,平静无波,想来,是在岁月的长河里,修炼到家了。
2.还乡手记归途散文 篇二
1
“老舅,快些,站口快停止检票了。”我挺着身子,自顾自地翻动着书包里的杂物。
“嗯嗯,赶趟,赶趟。”老舅悠闲地捧起桶面大口地咽下冒着热气的汤汁,轻轻地放在桌子上,随后左手又拿起小瓶的白酒,细细地嘬了一小口,轻微地发出满足的轻叹。
我实在不愿一催再催,只能平复好心情,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望着向站口跑去的三两背包者。我无意识地低下头,扫了一眼左手腕处的手表。秒针一步一步地走,眼看着还有两三分钟就要停止检票了。我忍不住抿了抿嘴唇,打算最后一句的唠叨。
“走吧!”老舅背上背包朝着我摆了摆手。我像是被什么惊醒了一般,紧忙跟上前去。老舅顺手把吃过的桶面扔进垃进桶后,和我朝着检票口跑去。
2
年前之际,我跟着老舅一起出了趟车。说好的体验生活,我就美滋滋地跟着走了。
可是想的和真的终究会有几分差别。我坐在副驾驶上望了望天、看了看地,一整排的杨树从眼前飞驰而过,身边一大箱的零食一口未动。我看了看老舅,两天一宿没合眼的他仍然精神着。
我从背包中掏出一沓湿纸巾,抽取出一张递给老舅。“擦擦脸,精神些。”
老舅把纸巾摊在手上,一把地摸了脸,好像许多年积累下来的抬头纹都少了许多。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好好的睡了一觉,也大吃了一顿。攥在我手上的火车票,也暗示着我内心回家的期盼与渴望。
3
从南昌西到长春的火车上,人流要比我想的密集的多。很多人都提着两三个行李箱、背着背包,逗留在火车上车的门口。车里面的人挤不进去,车外的人挤不进来。身边有个抱着孩子的母亲主动地在最外缘等着,检票员边检着票、边让进车里的人往里面走。
有的人进错了车厢,有的人坐错了火车,还有的弄丢了火车票。一大波的人堵在车门口,扉气弥漫在整座火车站的空气中。
“快点快点往里走,等会火车出发了,还有人没进去呢!”检票员用着力气靠着门口人的背往里面挤。在我把火车票给检票员检查时,不知谁带的大葱甩了检票员的帽子。这一举动好似让没上车的人更焦躁不安,也让车里外的嘈杂声更加浓烈。
突然,车厢里面一个男人吼着:“来来来,都别吵吵了,整的我啥都听不到。那啥,车厢里面的朋友往里面窜一窜,车外还有人没上来呢!大过年的,都想回家,理解理解,理解理解啊!”
所有人都静下来,车外慌乱的人也都秩序地上了车。我经过那位豪爽的大哥身旁,礼貌地笑了笑。他看见我后,也点了点头。
其实,车厢内并不是人挤人的状态。只是很多人堵在了门口,大大小小的行李包也堵在过道,也就很让人麻烦地走进去。
4
我按着车票号找到了对应的座位。75号,一个靠着窗户的位置。我整理好行李,坐进去,打开书包、拿出耳机,等待着车轮碾动的声音。坐在我对面的老舅,终于在脸上挂出细微的疲惫感,成柳的头发好像能滴出油来。
有阳光的白日仿佛过得飞快,当我抬起头望着窗外时,黑夜已经把天空笼罩起来。身边熟睡的小孩与妇女,并没有因南方这几日的雪灾而使火车晚点的事实受到影响。有的人改了签,有的人拿着高铁的票坐进普通的火车里面,但这些足不已影响到任何人的心情,只要坐上了火车,奔忙在回家的路上,就是值得让人欢喜的。
因为没有地方可睡,老舅提前在火车站花10元钱买了一大张的纸壳。他把纸壳铺在我们二人座位下,随后脱下外衣放在位置上,又移蹭在我们二人餐桌下面,坐着把皮鞋脱下,放在靠着我脚边的位置。他朝着我摆了摆手,我就知道把老舅的皮包递给他。老舅双手接过,安放在我座位空隙的下面,右手拽起座位上的衣服慢慢地侧身躺在那儿。我记得老舅要我把双脚搭在他的位置上,我微微地弯下身子,把位置上的布套掀开一角,穿着鞋的双脚小心翼翼地搭上去,那样会让僵硬的身子舒服一些。
我想,我可能会害怕他人的笑话和不一样的眼光。不,那在我心里是肯定的。我红着脸假装与座位下熟睡的男人很陌生,来安抚自己及高的自尊心与所谓的尊严。可是仔细想来,我不能这么做。于是我在内心教育着自己的虚伪与懦弱,让我少些厌恶此刻的自己。
5
22个小时的行程,让我身心疲惫。可是怎么劳累,睡得都不是很安稳。我拿起手机翻了翻、看了看,随后又放在怀里。身边的服务员推着车卖起各种食物,几经周折,也可怜会有一两个人光顾。
这时,身边的人穿上鞋,朝着厕所的方向走去,看样子是需要抽根烟的。可不知哪里来的人走到空闲座位旁,微红着脸和我说:“我能坐这吗?”
“这个位置不是我们的,那两个人应该是去抽烟了。”我想,车厢里的空调开的真的有些热。
闲来无事,我便主动寻找话题聊起天来。
“哥,您这是提前多久买的车票?”
“这个是半个月之前拖别人买的.。”
“那您的工作呢?”我再问道。
这大哥是经人介绍,独自一人去内蒙古找到了工作。不为别的,就是一年下来赚的工资比较乐观一点。要说起来工作的环境依旧是一尘不变的,几乎除了一望无际的沙漠就是沙漠了。那个地方地广人稀,生命力的动植物在那里很少出现过。所以,除了工作,几乎没有其余的“娱乐”活动了。
在我问道一年内能回家几次时,他的嘴唇有些颤动,说着就是过年这一次机会,如果回不去家就要等明年了。他望了望窗外,说着能在家呆上十几天的样子。大女儿有了工作,小女儿在学校念书。他一脸幸福欣慰的样子,让我有些前所未有的感触。
6
这时的深夜,火车停下来,我猜着应该是在某一站休息20分钟的时间。我看了看手表,23:56分。
我不知自己在何时稀里糊涂地睡熟,也忘记了在什么时候醒过来,只是耳边模糊地响起服务员卖货的声音。
“瞧一瞧,看一看嘞,各种口味的正宗奶片。小孩吃了智力高,大人吃了精神棒,老人吃了身体好。眼看过年了,大家可以带走一两袋拿家里尝尝鲜。而且,好吃还不贵。”服务员推着车说着。
在我身后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那老爷爷朝着服务员示意过来。
“大爷,给大娘买两袋?”服务员说。
“好不好吃啊?”那大爷说。
“我们这儿能尝尝,我给您拿两块。”说着,服务员从打开的包装里拿出两块奶片。那大爷递过奶片,打开外包装让身边的大娘尝尝看。那大娘把奶片含在嘴里,很是开心。“咱们这奶片多少钱一袋?”大爷问。“别要,不要,我有钱,不用你买。你的钱留着,我要买就买了。”大娘说。“大娘,你要是这么爱吃,大过年的我送你两袋!”服务员从推车上拿下来两袋。
大娘很是开心,可终究不打开包装袋。大娘说着,还是把那两袋奶片送了回去。我想着不明白,难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吗?
原来,那大爷从大娘的背后递给服务员100元的钞票,那服务员也机灵,说着笑着,就把那两袋奶片放到大娘的怀里。可是在找现钱的时候,不小心被大娘看见了,才会出现大娘一个劲的勉强。
我看着沉醉,原来所谓的爱情,就是有你在我身边就足够了。
7
22个小时的时间即可以很慢,又可以很快,即可以聆听,又可以有所感悟。车厢里一个个疲惫的人们,在心里都想着一个过年必定回去的地方。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如何地位高低,也无论事情的轻重缓急,都会只身踏上回家的路程。
火车就这样抵达了最后一站――长春站。车厢内零零散散的人都褪去了疲惫的味道,带上喜悦与激动的心情走下火车。我看着这些陌生的人,竟然也会有莫名的亲切感。我想,这就是长大后的我吧。
3.春运归途的伤感故事随笔 篇三
我们的汽车走到“大风口”下面,被迫停了下来。
前天下了场大雪,深度快埋到人的小腿肚了。到腊月二十九这天,城市的道路经过撒盐都化了出来,所以,我们也没急着早早往老家撵,我们生活的城市离老家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10点钟出发,11点多也就到家了。可谁能想到快到老家时,“大风口”半山腰的背阴路段竟光滑如镜呢?乡村的道路很窄,仅够两辆车并排走,幸亏另一面朝阳化得快,没造成两面堵压,这边按着防滑链的车才可以插空开走,即使这样,没按防滑链的车子也排起了长龙!有工具的车主不得不拿出铲子或铁管使劲敲击冰面。没工具的只有在车内或车下干等,有几个性急的想用手扒点路旁的泥土撒在路面,无奈冻得太结实,手扒疼了也弄不下丝毫来。
看着足有半里多地的车龙,我不禁后悔起来,不该不听孩他爸的话:买副防滑链子。好在孩他爸并没埋怨我,此刻,他正不顾西北风的寒冷跑到车外,跺着脚和我们前面那个开农用三轮车的大哥边抽烟边聊得不亦乐乎。三轮车后斗的大嫂盖着一床脏兮兮的棉被,倚在一小堆白菜旁打盹。我闲得无聊,为了打发时间,打开了车载音乐,韩红版的《青藏高原》立马把袭上心头的瞌睡虫给赶跑了。
蒙着薄纱的太阳羞答答的走到正南时,前面的车才蜗牛似的一辆接着一辆动了起来。
快爬到山顶,大哥的三轮车出了状况:有一个轮子不小心掉进一个洼坑里。轮子把洼坑里的冰刨飞好多,也没爬出那个坑。车斗上的大嫂只好下车推,孩他爸也下车帮着推,后面有几辆车也都下来人帮着推。好不容易才推出那个坑,三轮车停都没停,哒哒哒地向山顶驶去。大嫂扯着嗓子追赶,可她的喊声刚出口,就被那呜呜的西北风给吹散了,包裹严实的三轮车大哥哪听得见!没法,大嫂只好搭上了我们的车。
“这个千刀刮的,光想着他娘了!回家看我怎么收拾他!……”大嫂说,他们下大雪头天就来烟台了,卖了一天还剩下小半车,本以为第二天赶黑天就卖完了,可赶上大雪有几个人买?好不容易停雪了才卖了一些。“这两天,俺家的急坏了,一天好几个电话往家打,就怕老娘在家冻坏了。院墙外边就是成垛的草,不到七十岁的老娘还不知烧?”
下了坡,往前不远就是婆家村了,大嫂说:“到村头我下来,你们赶紧回家,都这个点了,想必家人都等着急了。”
“哪行?俺村离你村还有三里地呢!冰天雪地的,不好走,我们把您送到您村再回家也不迟。”孩他爸立马回应。
“这太麻烦了啊。”
“大嫂,别推辞了,乡里乡亲的,谁不用谁?”我边开车边说。
过了婆婆村不到一里地,我们遇上了开着三轮车往这边走的大哥。从那三轮车开的速度可以看出,大哥的心情是何等的着急。大嫂在我后面看见了,急急地把车窗摇下,伸出胳膊招呼他。
大哥千恩万谢的把大嫂接下了车,摇开车窗调转车头时,他们的对话飘进了车里。
“妈,没冻坏吧?”大嫂问。
“没,那炕热乎着呢!老婆,对不起,我以为你在车上呢,出了那个坑,我怕一停再陷进去,没想到把你给丢了……回家才发现你没在车上,看了一眼老娘就往回撵……”大哥牵着大嫂的手往他们的三轮车走去。
“老婆,你看人家多恩爱!”孩他爸羡慕地说。
“恩爱还能把老婆丢了?”我笑着说。
“这,纯属意外!”车内,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把我们的笑声淹没了……
作者:张巧梅
4.残梦诗歌 篇四
“就是她”
“就是她”
“追啊......”
多少人呐喊
多少枪和剑
还有多少铁链
不敢回头
不敢疲软
像铁人乾坤间
高一脚
低一脚
像狂澜来淹
终于僵直
也刚好躲过视线
却孤寂孑然
家没了
老公天那边
银河席卷
肚里孩子
无地落足
凝着昏黄的天
风哗啦哗啦没完
雨沙沙沙缠绵
屋檐嘀嗒嘀嗒霉变
似乎从有人类
就注定这里
没有人儿现
好久出来一个人
趔趄独眼
无赖求进
一进寒酸
破壁残檐
鼠乱窜
无赖
命缠绵
被迫上船
直到
侥幸的横财完
绝眼苍天
直到改名换姓
饥黄可怜
永恒白眼
就这样
前夫的孩子
和后夫的孩子
永远
永远
【残梦归途-散文随笔】推荐阅读:
人生只剩归途散文02-24
归途的造句11-17
归途作文800字赏析07-14
《绝地归途》观后感01-05
散文家谈散文课件07-11
霜降节气散文 霜降的散文08-04
周国平散文论周国平散文论周国平散文11-02
能用试题:散文家谈散文07-23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02-22
一面散文随笔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