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阶段性总结(共8篇)
1.高效阅读阶段性总结 篇一
20xx年4月份,我校开始实施高校课堂“三三六”模式第二阶段。刚开始,课堂上学生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小组内合作学习出现单干现象,对小组评价不公平;由于时间把握不准造成展示的时间不足;我在指导小组学习还欠艺术等等。这些问题我得到了我们组众多老师帮助,他们像明灯一样指给我指引了方向,使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成长。
数学课堂的魅力,就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力。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学生表现欲较强,课堂上只要给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他们非常喜欢表现自己,并想从中得到肯定和赞许,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遇到的事情:
故事一:和谐课堂
课堂秩序是一个大问题, 有时候小组成员发言或展示,为了维持纪律拍桌子。小组展示时,小组纪律较乱,老师不好把握。可以采用扣分的办法,但时间一长,学生对分数也有麻痹现象。我想主要是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
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了以下办法。1、根据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我在分配数学学习任务时,要做到活动目标要明确,活动步骤要讲清,活动方法要科学,活动组织要有序,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各小组安排统一任务的前提下,体现各小组的活动特色和创造性。2、要求其他同学进行自主评价和点评,肯定优点纠正错误,也可以复述刚才同学所说的,或者让小组发言同学提问,老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结合教学内容评出最佳和谐小组、最佳创意小组、最佳表现小组等奖励。
故事二:让小组学习发挥实效
首先,我从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入手,经过调查了解,小组长没有发挥作用,主要是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所以我召集了班里的小组长,跟他们清楚的要求了自己的职责。另外,如果总是让固定的人当小组长,时间一长,他们也会倦怠或有情绪,于是我让小组成员轮流做小组长,让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也使每个人树立起责任心。
故事三:关于“一些学生奖罚都没用”
对于这个说法我是这样认为。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很善良的,好胜心、自尊感都是很强的,如果奖罚的办法不奏效,老师就要反思这些办法是否适合学生?或者总用同样的办法学生是否会感兴趣?我总觉得对于激励学生学习来说,奖罚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奖罚的措施只能从外部刺激学生。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改进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而不是单纯为了得到某个奖励而努力,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另外,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我们还要倾注情感的教育,通过谈心等做法,应该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
新课改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学习,参与实践,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在课堂上,我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巧妙结合课堂教学,要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核心的氛围之中,让学生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使自己的教学达到那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新课程让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2.浅析初中阶段数学高效课堂形成 篇二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意义;兴趣;方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13-01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中考升学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是课程教学的关键。高效课堂概念的提出是对新课改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过程。初中教育要结合自身实际对于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高效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代名词。对于教育教学更是如此。初中数学是中考得分的主要科目之一,其知识结构和层次决定了在数学科目中,学生成绩往往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人员长期以来饱受诟病。其中,受指责最多的还是几十年来一如既往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因此,舆论的压力迫使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高效课堂的建立。随着教学条件不断提升和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在各方面条件上,都已经有了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硬件条件。另外,作为当代初等教育的总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要求初中数学必须加快高效课堂建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主管单位、教育机构、学校、基层教育人员都必须要打破传统思维,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和开展起来的。这对于改变传统初中教育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换言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种探索。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其他的科目也可以相应推广。当我们正确认识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构建存在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就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兴趣培养,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不容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数学优质教育教学,我们要从学生兴趣培养入手。初中阶段正是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领下,一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依然保有大量应试教学的特征。教师是初中数学教学实施的绝对权威,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以教师的机械讲述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所教的内容也是那些与考试紧密结合的内容,教学的方式采用灌输式,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缺乏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严重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极大阻碍了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就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如,教师可以运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以悬念设置为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以及学生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设置悬念可以有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兴趣培养是优质课堂构建的关键,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从而有助于优质课堂合理构建。
三、分层教学以及注重学生学会思考
为了加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就要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兼顾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要根据每个学生在基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等对学生分为几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授课策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层次的学习,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发挥高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各方面更加提高,同时又兼顾低层次学生的特点,使其跟得上课堂授课速度,夯实基础。这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能给在整体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的能力,是老师必须要在数学课堂教会学生的。建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其目的不只是提高教学效率,也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四、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降低了初中数学教师的工作量。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直观性、形象性,降低了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明确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主体这两方面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实现初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
3.打造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 篇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在实施新教材的今天,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潜意识地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起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乐”起来。
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积极学习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为他们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一切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因素,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在一种自然、快乐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求知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始终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则完全在主动探索,在寻求发现规律,自行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课上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在民主融洽、活跃的氛围中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给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如娄丹在教学《居里夫人》一课时,课前要要求同学们通过听、问、查等方法收集有关“居里夫人”方面的图片、资料,课一开始,老师就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观察、了解到关于居里夫人的图片、资料及有关知识等。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说的画的„„场面热烈,情绪激动。由于同学们能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学习成果,他们学得特别兴奋和激动。在学习课文时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学习方式,面对如此宽松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在课堂上兴奋得手舞足蹈,他们有的离开座位去找好朋友一起学习,有的和同学展开讨论,有的找老师一起交流,还有小组使用的边读边演„„教室里到处洋溢着轻松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同学们在自主的合作中,在读书、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到了朗读、合作、竞争、成功等多种乐趣,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他们学得轻松,说得痛快,深切感受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动”起来。
生活中的语文更鲜活,更丰富,更具生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基于这一理念,老师鼓励同学们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写语文,用语文,并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使他们在自我“展示”中,真正“动”起来。
1、从生活的体验中学习知识。
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秋天,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认识它们的名字,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树叶贴在纸上,写上树叶的名称,或者写上一个自己喜欢的描写树叶颜色、形状的词语或句子,或者引导同学们用这些树叶贴成自己喜欢的画,再给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给车加上文字说明等。然后在班级开辟一个园地,把同学们的作品贴出来进行展示、评比,目的是让同学们在亲身的实践和展示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积累词语,发展思维。
2、从实践中体验情感。
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生活联系,与孩子们的亲身体验联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努力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要。如为了让同学们体验生活,教学《荷花》一文第四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听教师读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微风吹来的时候,荷花是什么样子的,荷花池中蜻蜓、小鱼活动的情况,以此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体会作者被荷花池的美景深深陶醉,似梦似真,物我一体的特殊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相互交流、亲自体验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实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了一扇清新自然、色彩斑澜的窗子。他们的手脚得到了解放,在实践中“动”了起来,逐渐学会了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来观察生活,并用自己稚嫩的笔描写生活和自然。
教导处
4.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doc 篇四
“学太谷,推课改”在我县可谓是搞得轰轰烈烈,各校都风风火火地进行着“打造高效课堂”的课改实验,我校也不例外。
从去年底,肖建兵校长和周吉庆主任到太谷学习回来之后,我校就开始了“课改”,在全县还未正式启动课改之前,我校就召开第一次“课改”动员大会,并在寒假期间下发了人手一册“以人为本,创建高效课堂——山西省太谷县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材料,要求教师在寒假期间学习。2013春新学期开始,学校又正式召开了第二次动员大会,并制定了详细的课改方案,定下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在一阶段的课改实验后,实验老师出现了很多困惑。为此,肖校长又亲自作了一次“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的讲座,坚定了我们课改的信念。之后,我校多次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与兄弟学校一起研讨课改做法。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实施“高效课堂”。根据县“构建高效课堂”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语文组也开展了很多课改实践活动,领导们亲自上课改实验课,实验老师们更是
反反复复上了多次实验课、展示课。通过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正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如今,我们学校的课改已初见规模,从导学案的编写,到小组合作程序、方法,再到捆绑式评价,都越来越规范了,同时在规范的基础上彰显出各班的特点。
现将语文组高效课堂改革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引导。
客观地说,在高效课堂起步阶段,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教师对高效课堂改革在思想上是有抵触情绪的,动作也是迟缓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为了解决思想问题,学校先后召开两次动员大会,传达县“构建高效课堂”的文件精神,宣传构建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安排本学期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通过宣传引导,大多数教师已转变了观念,形成了共识,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改革实践过程中来。
二、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先掌握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此,我们先后学习有关《高效课堂解读》、《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等内容。并印发“以人为本,创建高效课堂——山西省太谷县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材料、《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等材料给全体教师,供教师业余学习。同时,学校每周教研活动都组织老师进行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与研讨交流,以尽快提高全体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深
度认识,全面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
三、加强观摩交流。
我校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听过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观摩课,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十分陌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多次安排教师到县城学校、兄弟学校观看高效课堂观摩课,并进行现场讨论、学习,使教师直观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高效课堂改革。
四、加强听课引领。
为了使高效课堂建设在我校能扎实开展,稳步实施,我校成立了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开展了高效课堂听评课活动。活动中,领导们亲自上课改实验课,实验老师们更是反反复复上了多次实验课、展示课,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言语精炼流畅,教态自然大方、充满激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课后对所授课进行评课议课,通过评课议课、总结课堂上成功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建议,反思教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听课,引领了教师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推动了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开展。目前我校语文组的高效课堂改革正在逐步进入正轨,教师也在积极的实践探索。应该说,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但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少数教师认识还不到位,动作相对迟缓。特别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基本的教学流程已大体把
握,但细节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展示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小组成员未能完成所有展示的问题就开始展示;学生在黑板上写答案时,下面的学生没有任务,出现时间真空;教师还不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等。
为更快解决高效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开展专题研讨、举行课堂展示、与兄弟学校交流等方式,着力解决细节问题,使我们的高效课堂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5.高效阅读阶段性总结 篇五
解决措施 :
一.在小组分配时,要格外的注意。这也是合作学习是否能真正做到高效很关键的一步。在好学生和程度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配置上,能起到帮助,引导,讲解,督促的作用。在小组上能真正有成效。
范文网
二.小组既要有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还要有相应的分工。不同号数的学生都有针对于自己能力的任务来做。让每个人都有事情来做。
三.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相应的讨论。问题的设置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有激情和意愿来完成任务。
四.作为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我一直都是一个问题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难题的解决者的角色。所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讨论时的情况。适当的给予一些提示。要求学生讨论时速度快,效率高。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并且在每次小组合作之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多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效果: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方面变得主动和积极,而且真正做到了高效的完成我设计的每个讨论话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让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所要求的框架中。
下学期的设想:
1.针对组长,进行进一步的培训。真正让组长做到带头作用
2.各小组定期的对组内的活动情况作出评价,并针对小组组员的个人情况进行打分,让每个人看到优点以及不足。
3.教师可在班级定期选出表现好的小组,进行鼓励,以激励其他小组。
6.高效阅读阶段性总结 篇六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策略
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合乎时代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构建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1.转变课程观。首先,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是一种文化,关注课程目标(即培养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将课程与教学紧密联系,因材施教,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师群策群力共同研究的课题;集体开发课程,重构教材,从教学走向课程,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趋势。其次,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新的课程资源,是指富有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可资利用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教师本身的课程资源价值,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要充分挖掘学生中的课程资源,让其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要以现代教育理念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学科资源,有效运用和发挥各种课程资源应有的功能,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转变教材观。首先,确立“教材是范例”的新教材观。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理念的载体。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不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要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看作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要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内容,教学行为应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学活动应以“教材”为话题中介进行师生交往,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课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中认知、分析、理解、反思、建构知识和获得发展。其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把教材当作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将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再次,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生成、技能的培养、情趣的激发、思维的发散、知识的引申点,及时挖掘社会新信息、科学技术新成果、学生生活新问题、新现象等课程资源,实现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对接,使教材内容丰富化、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转变学生观。培养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是新课标下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学生观须从“工具性”向“生命性”转变,还给学生作为人应有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赋予学生“人”的涵义;要充分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发展地、动态地、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每一种可能发展的素质作出有效培育;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善于发现、研究和培养个性,鼓励个性发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个人选择,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措施和策略,分类分层施教,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多种类型的创造性人才。
4.转变教学观。首先,课堂变学堂。要真心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用“尊重、赞赏、激励”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把平等、理解、宽容、关爱和帮助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互动者、激励者,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情感交流、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共享生命体验的过程;唤醒学生潜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确实把课堂变成学生愿学习、会学习的学堂。其次,教师变导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势利导,合理地把课堂主动“让”给学生,把问题“放”给学生,把评价“交”给学生,化教为学,以导助学,以导促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实践中学、过程中学,使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再次,转变教学方式。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变“组织教学”为“创境激趣”,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合作交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组织各种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变循规守矩为自由思考,变“单打独斗”为合作互助;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并合理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
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高效的课堂教学基于有效的课前教学准备。课前,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了然于胸,并做精心的准备。
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认知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以及已有认知结构、学习需求及其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等,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以学定教。
备教材。一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备课中,要站在编者、学者和教者的角度,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例如,挖掘思维过程(知识形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隐匿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学科思想方法,使学生从较高的层面掌握知识,获取能力;挖掘练习的潜在功能(检测、巩固、优化思维品质的功能)等,把挖掘教材的过程当作多维对话的过程,使教材的内涵得以释放,教学资源的潜力得以发挥。二是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要对静态的教材内容进行精选、调整和加工,使其成为突出育人为本的、以能力促素养的、动态化的、能满足教学情景和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备训练。要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前提,以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精心设计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少而精的课堂练习,当堂训练,快速反馈,使每一个学生能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获取技能。
备学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紧紧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和如何用等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务求实效的学习方案。“学案”的设计要融合知识系统、思维系统和情感系统,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如何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减轻学习负担,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真正让“学案”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对话的最佳结合点,为学服务。
2.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首先,把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按照课标总体目标要求,把握学生和教材内容两个基本要素,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构思清晰流畅、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个体发展,把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为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其次,科学处理三维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指科学处理的三维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以落实“知识与技能”为主线,立足于让学生学会,积极挖掘和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会学,使三维目标有效结合、相互作用于教学流程,让学生经历学习、体验、领悟、运用等过程,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创设课堂互动学习氛围。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与共享。首先,以“互动”为抓手,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积极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交往氛围,创设真实、趣味、多样化的交往情景来激发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在交往和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中产生群体动力,促使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在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其次,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习。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兴趣和欲望,关注学生实践、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和发展,真正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手段。
4.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思维是学习的真谛。学生的思维力就是学习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思维方式,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思考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于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知识的生长点以及自主实践中,以“疑”为诱,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用学科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思维得到有益训练,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其次,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有效问题生成高效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问题驱动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启发性(利于思考,富于启迪)、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层次性(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和创新性(强化思维,求异创新),使“问题”在教与学之间拉起纽带,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空间,保证知识与技能的落实,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再次,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树立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自学潜能,指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并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会他们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使教学反思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实践,把握反思的环节,提升反思的内涵,提高反思的能力,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1.注重课前反思。课前反思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课前,要对教学设计列出关键性的反思项目,比如: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有多少学生能达到要求(达标问题)等,及时对已定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吸收和内化,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使教与学都能“有的放矢”。
2.加强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是指及时、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其真正的意义远大于随机应变。教学中,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动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全面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并善于抓住契机,捕捉灵感,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已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不断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指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的思考性回忆。教学后,要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学过程中是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是否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学策略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能力;教学评价是否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等,从得与失两方面进行反思,由果索因,追本溯源,在理性探索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教师课堂评价的策略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评价。教师要转变课堂评价观念,高度认识课堂评价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课堂的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把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营造积极的评价环境。课前,要围绕教学目标,对为什么要评价、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如何评价等问题进行充分准备。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一个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课堂评价环境,把握评价时机,讲求评价艺术,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认知和理解,注重思维与人格并举,让学生在平等、开放、和谐的环境中开展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中树立自信,在评价中找到方向,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要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特长评价与基础评价相结合,批评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灵活地把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反思与提升,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7.“345”优质高效课题阶段总结 篇七
李云海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常态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组织了“345”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与研究,现就如何开展“三步四环节五课型”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建“优质高效和谐课堂”为目标,努力改变教学结构,调整教学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互助中愉快地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逐步完善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向名师迈进。
二、实施过程
(一)课前预习1.目标解读:
依据《课程标准》及相关要求确立复习目标,并结合考点分布让学生分析理解复习目标,以便领悟出知识的重点与考点,画出整体知识框架(知识树),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增强自主复习过程中的针对性。
2.自主梳理:
在整体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将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体现知识的相互对比、系统归类和承上启下。
3.自我检测:
设计相关的预习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紧抓基础,通过学生的自学,发现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预习总结:
写出预习反思,自主学习感到困难的疑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课代表汇总给老师,老师根据这些汇总把握学情,增加了课上复习的针对性。
(二)课内探究 1.预习总结,展示问题
教师通过查看学生预习学案和预习过程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过程,归纳总结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作简要点拨。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找到问题根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就学生在某些问题的理解、认识、掌握等方面进行互帮互学,并组织组际间的交流展示,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归纳提炼方法,总结应用规律,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框架。
3.精讲点拨,总结升华:
针对所复习的相关知识,教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的交汇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提升,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促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法规律的运用等方面得到升华。
4.拓展迁移,培优补弱
每一个讲解的知识点都列举出1—2个典型案例,师生共同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析,教师能归纳出一些学生不易掌握的方法和规律。每个问题解决后,跟上训练,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不同的环境中去。
5.随堂检测,巩固提升:
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小课题,题目注重基础兼顾能力,能基本覆盖本课时复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当堂完成。所用题目应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当堂检查训练效果,让学生做出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本课时所复习的内容与方法,进一步树立完善知识结构与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课后练习1.课后训练、培养能力
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重要知识与方法再进行课后拓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方法反复进行巩固性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整理,把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2.归纳总结、反馈矫正
通过教师评价或学生互评等方式,了解达标训练情况。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进一步在知识理解、拓展思路、发散思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8.打造高效课堂实践探究阶段总结 篇八
郭清坡赵云霞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推进“轻负担、低消耗、重维度、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围绕“优质、高效、减负”的要求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究。我校郭清坡老师、赵云霞老师对申报的课题«打造高效课堂实践探究»就如何改变以往“教师怨、学生苦”的诟病,总结探索出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作者单位】遂平县凤鸣谷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效 教师 学生 探究过程
【正文】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推进“轻负担、低消耗、重维度、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围绕“优质、高效、减负”的要求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究。2012年5月我校郭清坡老师、赵云霞老师对申报的课题«打造高效课堂实践探究»提交立项,在前期精心准备,学习各种资料到8月20日驻马店教育学会正式通知我们的课题被驻马店市教育科学立为“十二五”规划课题。我们课题组终于可以大张旗鼓的进行实践探究了,就如何改变以往“教师怨、学生苦”的诟病,总结探索出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指导,我校李昌校长、刘国星副校长、教务处张耀武主任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课题组工作分一下几个部分。
一、研究高效课堂的现状和意义
近年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与论述颇多,而高效课堂的研究只有2010年出版的《高效课堂》一书,系统地概括出了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及其应具备的课堂要素,如每堂课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每堂课的课内探究过程要体现“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三个环节;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三个基本课型等观点。而目前我国“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课堂实效”这一理念已被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有些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声依旧”,存在着严重的“话语霸权”,是一种非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往。另外很多情况下存在着“虚假交往”的现象,比如,交往徒具形式,有交往之名无交往之实,交往中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往往是教师以自己的思维、语言、行为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样的课堂怎能称得上实效、甚至是高效呢?因此,目前关于打造农村小学高效课堂这一研究课题在我国还处在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实践、研究。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形象地说明了教师的作用和力量,也充分说明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学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上的。只有熟练的教学技能,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我是农村寄宿制小学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伴随着新课改一路走来。我们都知道,新课程一方面突破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框架,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另一方面又对教师的课程实施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诸多期待,教师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变为具体的课堂行为,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理想,必须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这才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之所在。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得以展开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一切教育理想的承载者,由此教师如何确立新的课堂观并打造高效课堂这一课题便摆在了所有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面前。
二、学习理论知识,夯实探究基础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动的效果和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先进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汰。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本和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的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 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与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首先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成立由李昌校长为组长的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学习小组,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读教育时报,每周召开集中学习会议,由学校领导班子带领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文章,每周写一篇教育反思,思考,随笔,教育论文等每学期累计一万字以上,上课要与新的教学理念挂钩,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是我们这次课题成功的保证。
每周在教研组会议上我们也集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李镇西,魏书生等名教师的成才著作,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何使课堂高效运作起来,每月学校召开一次高效课堂专题研讨会,由我们课题组成员与大家在一起商量课题进度,遇到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次对帮助我们的同事表示感谢。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我的带领下查找资料学习宇文森教授的«有效学习的三条铁律»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以及当今我国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课改典型,被当地教育部门确定的课改示范校,称为教育界九大“教学范式”的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我们从中取其精华,制定出符合我校的“创学拨练”教学模式,受到县教育局,教研室表彰。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
2012年8月,课题审批下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就召集大家会同学校领导召开“诸葛亮”会,大家集思广益商量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广泛汲取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真正从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去组织好课堂教学,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课题组计划从以下方面入手推进和实现和谐高效课堂:
(一)成立高效课堂的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郭清坡
副组长:赵云霞
专业指导组:刘国星、张耀武、陈随华、张宝山、曹常林、赵书伟
成 员:吴文平、曹杰、耿立平、陈贵云、刘冬
(二)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着眼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学习借鉴洋思、杜郎口等学校课堂教改的成功经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内涵发展,探索减负增效的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努力形成符合遮山教育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领会内涵、提高认识 打造高效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确立目标、明确思路
1.总目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自主、优质、高效课堂。
2.教师目标:通过“高效课堂年”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
3.学生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课堂的主人,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4.成效目标: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依我校教学模式“创”“学”“拨”“练”四环节为基础,学习271的模式,以其为蓝本打造我校特色
(六)本课题研究计划:
(1)、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
首先做好课题论证、申报工作,等待批复,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其次转变教师观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及领导讲座,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然后深入各班级,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初步的评估。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4月)
进行课题实践研究,围绕课题主要内容,完成各学科各年级课堂教学高效策略。具体内容:
1)召开高效课堂校本研修研讨会。
2)不定期深入各教研组,参与“五评十课”及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教研活动,对“高效课堂”策略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
3)随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对阶段研究情况进行剖析。4)撰写课题中期实验总结报告; 5)接受上级中期检查。
(3)、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课题鉴定,提出成果申请评估验收,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七)具体我们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倾注以“情”。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师生间产生一种“感情”磁场,老师就是磁场的中心。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而名字是一个魔瓶。当我们准确地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或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时,所产生的教学效应的差别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课题组老师教的班级多,往往不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这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上学期我们课题组赵云霞老师担任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不但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还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同其他五个班级有极大悬殊。这学期我们要求课题组要尽最大努力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博学善思,建造一个知识的磁场。没有任何一种技能是多余的。现在的学生见识多,知识面广,老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注意知识的及时更新。“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刻苦学习钻研,勤于积累,力求做到“博学多才”,永葆青春和活力,以自己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吸引学生。
3、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做好知识的领航人。我们会用目光和微笑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老师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我会保护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并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专心了,走神了,心领神会了,遇到尴尬了,情绪高涨了,还是若有所思„„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不但要“授之以渔”,更要”授之以欲”。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胜于教他们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具体做法是:
(1)、正确解读文本。认真钻研教材,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先学”,每节课都要提出预习的内容,适当超前预习,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了解。针对教材的目标、重难点,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理解,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心编写学案。将预习内容编制成轻松而又实用的学案发给每位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使学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让学生慢慢习惯预习,最终养成良好的、自然的学习状态。(4)、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的行为。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语文知识。
(5)、进行学法指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6)、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抓好调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课题组从2012年6月开始,就对有经验的教师当面取经,询问学生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行有哪些好的看法和思考,在九月份新生开学我们就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具体实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中占主要地位,我们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我校有教职工39人,参与调查的25人均为我校一线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占总教师人数的64%,其中男教师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4%,女教师1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6%。21岁---25岁有4人,26岁----30岁有4人,31岁---35岁有5人,36岁---40岁有1人,41岁---50岁有11人,我校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年富力强、工作热情度高,是本次课题成功的保证。学历中专毕业的有1人,大专毕业有8人,本科毕业有16人,中高职称的1人,小高职称的有2人,中一职称的有10人,中二职称的有8人,其他有4人。从以上可以看出我校教师结构合理,年青一代思想先进,易于实现课改,为我们课题组研究提供重要的人力保证。从调查中我们有发现大多数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制订都富于目的性、针对性,不再人云亦云,运用各种方法和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达到学生快速掌握的目的,每次课堂结束后,大家不但能自己写出教学反思,还能相互交流好的经验,共同的不足以后要避免。做到“知无不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良好局面。
2、学生对教学课堂情况的调查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有哪些需求我们教师做出的不一定适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我们就应该知己知彼,做出适应性的改变运用自己的改变创造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每天都充满好奇,产生兴趣。只有教与学的关系理顺了我们对学生的思维有了正确的认识,恰当的运用学生理解的快、接受得快,记忆也就牢固了。
此次收到调查问卷147份,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教师能尊重、理解、聆听学生的倾诉,师生关系和谐,能关心学生的成长,能寓教育与教学中,教师身心健康德智健全,态度一丝不苟,课堂有激情、目标明确、条理清楚、讲练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法灵活多变、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有活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关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注意讲评,喜欢面批面改,作业量适当;课后及时辅导能与学生一起接触交流,学教相长。
我们知道了学生的想法,知道了学生的需求,工作起来就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我们课题组及时整理在学习小组会议上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学校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身体力行,做到学生所想的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五、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以县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和县教研室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我乡教育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学习领会高效课堂的有关理论,深入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站在打造满意学校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讨论,达成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创建高效课堂的各项工作中来,努力形成人人、课课、科科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二)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具体规划。
从本学期开始,要求全体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一年、三年、甚至一生的规划,收集、整理、评比,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心中有目标并努力向目标迈进,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创建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素质
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具体要求如下:
1、每位教师每半年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2、每位教师每学期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有笔记,学习后写出心得体会写。
3、每位教师每学年承担一个密切联系教学实际的科研课题,每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并注意及时总结。
4、每一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包括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经验叙事、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反思等)。
(四)重视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堂环节,确保高效课堂实施
1、功夫用在备课上
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备课上,要做到四个结合:①与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②和画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相结合③和使用电教手段相结合;④要和编制导学卡相结合。(2)加强集体备课,要确保其形式与内容、时间与效果的统一。优化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把三次备课落到实处。集体备课,重在首备。教师个人首备,要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有选择的参考相关资料,独立设计教案,杜绝照抄别人教案的现象发生。备课要由重备“教”转变到重备“学”,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教研组备课,要备教学预习案以及预习效果检查方法,备好每堂课检测作业。教师课后要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写出有价值的教学后记,要把课堂检测效果反馈给教研组,以便分析原因与调整检测内容。强化对集体备课过程的监控,力争做到目标有效、环节有效、活动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有效,坚决避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2、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优化课堂教学。
坚持备教一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贯彻“创、学、拨、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实施“创、学、拨、练”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型,构建科学、实用、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要重点探索和把握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和自习课等课型的结构要求。一般的课堂教学大致可分成四个时段,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提高升华;当堂练习巩固提高、布置课后作业。原则上教师讲授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要达到30分钟,学生练习效果检测不少于5分钟,任何课型都不得突破。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管理中,我们具体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备课要有“实效” 《业务考评细则》把备课分为教师导案、学生学案两个部分,突出学案的重要性,并引导教师认真编制学案,使其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加强教师备课的动态管理,即每一份导案、学案,必须提前三天上交给主管教学的校长或主任,经批准后方能上课。从源头上杜绝教师不备而上或备不好而上。
二是严格执行“巡查课”
一查空课现象,无故旷课者发现一次从综合量化考核中扣5分,并迅速安排其他人员,不得空堂;二查是否按“创学拨练”课堂操作流程及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风格有所创新模式上课,课堂上必须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认真做好查课记录,对课改认识不足,课堂低效或有人听课一套模式、无人听课又一套模式的教师,不仅在教师等级考核评定中视为待培训教师,而且校长、主任要对其谈话,一周内谈话三次以上仍无明显变化的,有权对其停课、培训或请求岗位调动。
三是指导要有“实用”
在加强针对性培训的同时,我们强化指导的实用。,每一次培训隔一个星期以后,我们都要开展新一轮的推门课。从实验班、实验教师开始,看一看培训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也放在这上面,如果落实不到位,再次组织学习、研讨,直到满意为止,然后作为“标准”在全校各班级、全体教师中推广,这样指导就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是反思要合“实际”
“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因此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我们不是仅仅停留在制定一些制度、听几节“优质课”,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
一是每听必思:即被听课教师,课后教师必须说一说自己的导案、学案的设计意图,哪些地方在这一节课中落实的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变书写为口头表达,避免反思的形式化。
二是每思必听:即教师反思后,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上一节汇报课,看一看反思内容在课堂教学上的落实情况,使反思转化成成效。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提倡作业分层布置。各科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30分钟,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20分钟。其他课如物理化学作业量控制在15分钟以内。作业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写出激励性评语。坚决杜绝由学生代老师批改作业的现象。作业要全收全改,在确保作业批改质量的前提下,每周各科作业批改次数为:语文至少1篇大作文或小作文,写字3张;数学、英语同周课时数,物理化学一周2次。学生的各科作业封面右上角均要写上编号,便于作业检查。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明显的对错符号、批改日期等。
(五)开展一系列活动,确保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1、以“五课”为载体,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将深入开展“五课”活动,即:推门课、高效课堂达标课、校级教改示范课、青年教师比赛课、教学开放课。另外,各学科每学期推荐1—3人参加县教研室或县教研室组织的说课、优质课、教学基本功等竞赛。力争通过“五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教学新秀如我校李欣玉老师荣获“遂平县十大教学能手”,张焕民老师县级优质课名师,郭清坡老师讲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赵云霞老师讲解的«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获市教育局市总工会一等奖等。在我校举办的优质课大赛中张焕民老师、郭清坡老师、耿立平老师、钱俊杰老师获得优秀奖。
2、教师基本功比赛
我校每年举行全体任课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比赛。具体要求如下:人人参加,设计内容为本学科一个教学课时,具体内容自定;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参赛教师均要交教学设计(电子稿)和展示课件。
(六)切实抓好课型研究
各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四种课型进行研究,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各类课型的课堂效率。同时,每种课型确定2—3名教师作为骨干引领课型研究工作。
(七)推进课题研究,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开展发展性评价理论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建立起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创建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六、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具体措施: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中心发言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备课组内讨论、集体修改,要求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备出详案,并且在书上要有批注、圈、点等。学校教务处督查,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根据校本教研的要求,我们要将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进行整合,确定备课的基本程序为:个人钻研——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交流反思。具体流程说明:
第一步,教师个人钻研: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集体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充分准备;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前通过自己的教学研究,明确知识关联。一方面需要了解本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另一方面了解与之相关知识的关联,这对于提高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总之,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和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之外,必须要有教学后记或者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记错记录。教学基本过程完成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或一个单元的教案。
第二步,集体商讨: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商榷和探讨,大家各抒已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最后比较、切磋和完善,确定最佳方案(即所谓的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带着自由、经验和问题而来,带着感悟和启发而归)。
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思想。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1、要做到“四个统一” :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集体分析。
2、要确定集体备课主题:
每次备课组活动先拟定讨论课题。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进行集体备课的,集体备课的主题主要是书本中重点和难以把握的内容。
3、要执行中心发言人制度:
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作为中心发言人,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训练的方法和练习题,提出一个教学的预案。在这个准备中,无论新老教师都是一个钻研和提高的过程,再通过备课组的讨论,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教学意见。备课中允许教师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如果缺乏创新,仅仅是克隆教学参考、确定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和个性的创造,是不完整的备课活动。只有教师在备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加工,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再经过实践和对教学的反思,从而完善教与学的过程。
第三步,修正教案: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并写出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第四步,重点跟踪: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第五步,交流反思:教师个人根据实际执教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并写出教后札记。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课后交流与反思,就是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我们吸收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制定出符合我校现实发展水平的“创、学、拨、练”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时间大致4分钟)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既扣课题又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情景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出示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以口述、多媒体或小黑板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二、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先学)。(时间大致15分钟)1、教师出示学生自学指导。2、学生自学(读书看书),教师巡回检查指导点拨。(自学形式应灵活多样)3、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4、反馈自学成果(提问、演板、题组训练或其他)。
三、拨:教师点拨提升(后教)。(时间大致10分钟)
1、基础知识的点拨;2、做题技巧的点拨;3、典型例题的点拨;4、变式训练或拓展提高。
四、练:当堂训练。(时间大致16分钟)
1、巩固性训练;2、拓展性训练;3、学生畅谈收获;4、作业或测评。备注: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允许个别地方做灵活调整。
全体教师上课都能熟练地掌握我校教学模式,在县教研室的听课时对我校教学模式的运用提出表扬,县教育局对我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推广,我校几位教师给全县上了几节示范课推广课。
八、培养自主学习氛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现在都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工具设计精美的文字设计、形象生动的图像、悦耳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动手设计幻灯片,这就促使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即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1.大胆探究,寻求新知
信息技术是一门带有探究性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演示课件,温习旧知、观察现象、布置练习题等,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3.大胆创新,自主互动
有人说过:“创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灭”。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比如在教学生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时,最初学生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大多雷同,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和讨论。我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把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准备好,放在网上供学生共享,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另外我们还给学生推荐了一些网址。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例如,为引领学生设计出有各自特色的幻灯片,我们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向学生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还鼓励学生自主互动,层次不同的学生可以自发组织成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学生各有所长,在自主互动中,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观摩、演示,互相取长补短。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大胆创新,自主互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4.大胆放手,独立自学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每学期刚开学,笔者就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我们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独立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三)、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每当收到学生交上来的具有个人风格的作业,我们都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绩效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增加了。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九、精心设计高效课堂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精髓就是这三个字——“导”“学”“案”。导,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设计阶段的体现;学,为“学生”“学习”而设,是课堂学习学为主体、以生为本的表达,与此对应,应特别强调,不是为了教师的教;案,方案,既是方案就必然有目的性、系统性、整体性、功能性,绝不是学习信息的简单堆积。所以,导学案又被称为学生自学的路线图、导航仪、指南针。
学科组之间集思广益编好导学案要注意下列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显性的是知识和能力目标,隐性的是科学和情感目标。基本要求是:选择恰当,表述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所谓选择恰当,就是指教师要根据学期(月度)或者学年()刚性学习进度要求和你所教班级现实的学情进行反复权衡后做出的综合的既适应当前学情又能够保证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完成刚性进度的选择。建议,刚刚进入这种课堂的班级,把目标定的浅些、少些,以培养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为主要着力点,随着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加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目标容量、难度都可以适当加大。这种课由于十分关注学生内在驱动力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在一个学习周期内,也是加速的课,前面慢一些,不会耽误整体进度。
学习目标选择是否恰当,是对教师对学情了解是否准确的验证和考验。出现“吃不饱”或“不够吃” 的课堂,目标选择不当是第一原因。
所谓表述全面、简洁、清晰、准确主要是便于学生迅速把握和了解。以便在开放的课堂中真正做到“形散而神聚”。全面意味着不能遗漏,简洁意味着不能繁琐,清晰表示学生能够迅速把握,准确表示尽可能减少歧义。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重点、难点的确定都是经验性预设。
3)知识链接(背景知识)
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学段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
包括课堂上学生重点要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5)问题逻辑
导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解决下一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
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做一道题后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导学案上。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7)练练试试(小试身手)
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级(基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C级(中等):结合本节课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情;必须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必须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一定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针对师情、学情。网络和出版物提供的材料,只能借鉴。导学案编写过程,是围绕为了让学生实现课标要求,教师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感悟融入教材的过程,是教师和教材的互动生成。如果出现过分剪贴,实际上教师没有把真正自己融入,这是对教师这个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学校不太顾及纸张的消耗,建议所有的问题,都在经历老师之手后进行适当转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再写入导学案。
十、书写教学反思
每节课讲解后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应该如何发扬优点,有哪些亮点需要及时发扬下去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大家讨论后及时记录,还要克服不足所以我们制定了我校教研反思制度: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个人及他人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经验+反思=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改进程,我校特制定教学反思制度。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改理论,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新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来评定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反思不足,寻求改进办法。
2.要准确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明确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过去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素质发展的目的。
3.要正确把握教学反思的操作要领
教学反思基本环节:
确定内容——观察分析——分析概括——实际验证。
4.要使教学反思成为习惯,坚持进行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后的自觉反思。
(1)教学活动前反思:一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法。
(2)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教学难点、重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是如何处理的?
(3)教学活动后反思:课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分析。如:在教学中,哪些环节没有按计划实施?为什么? 5.要求教师每节教案后必须写教学反思。
6.教务处定时对教师所写反思进行查阅、评等。对不合格的要求补写。评定成绩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7.每一周教研组内进行一次实践反思交流,材料上交。每学期要达到一万字以上经验交流材料,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教学要反思,现在人人皆知,但是在反思实践中,出现一些倾向:一是“假反思”,不是“真反思”;二是“浅反思”,不是“深反思”;三是“应付思”,不是“我要思”;四是“空反思”,即只顾反思,不会“决断”,没有行动,未解决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品质中的几个“度”是训练的方向,即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
十一、建立小组评价机制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基本形式
小组建设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就是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我们将每4-5人为一个小组首先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有一定的分辨能力;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⑦学习成绩应该优秀。其他为组员,小组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魂!学科小组长职责:①及时地收齐导学案,查好导学案的质量;②协同行政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④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⑤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⑥开好由学习班长组织的高效课堂研讨会,认真汇报组内的情况,积极思考讨论改进的措施,并把会议的精神传达给小组成员。
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屈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二)小组管理与评价 1.常规管理与评价(1).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学生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2).每个学生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的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3).凡个人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者,将按其扣分的5倍记入个人班级量化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2.小组评价
我校学习小组采用合作评价机制,相互之间公平阳光透明的进行评价。附表是我校的评价表。(1).凤鸣谷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组员日评价表(2).高效课堂对学生评价标准表
十二、定期召开教研会议修改和补充课题中的问题.教研组(含年级备课组)是学校重要的教师组织,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实际工作中,学校的管理层更多的以教学质量(学生的学科成绩)来衡量教研活动的成效、衡量学校管理的成败,忽视了教研组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忽视教研组的建设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教师秉持专业成长的意愿,围绕共同的目标营造出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一个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教研组长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所以,教研组长不但要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有主动参与教研的工作热情;不但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还要有交流和共享的团队精神;不但要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无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和教学上来,然后让教研组进入“我要听课”、“我要研课”、“我要学习”、“我要研究”等的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研活动就不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捷径,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通道。为了顺利实现制度——习惯我校教研组制订了下列制度
(1)把教研活动中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去拿我校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开课)节数而听课(开课)的被动情绪和应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风采展示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周”,每学期的第三周完成本学期公开课活动安排,每次活动之前,及时把活动安排、活动主题和活动要求下达到年段组,让每位教师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自主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经过几轮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能较自觉地融入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研课的习惯已初步形成,活动的效果和活动方式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形成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估办法。如我校《教研活动管理细则》规定: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按照事先安排的学习任务收集相关材料并交流自己近阶段的实验心得(至少一篇)。意在促使教师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充分地解析教材、利用各种可用资源组织教学,并及时分析教学的收获与不足。教研组根据这一规定,把学习材料和实验心得纳入教师教研活动评价方案,每次材料及时上交得1分,规定时间后交的得0.5分,不交不得分。教研组既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反思、写作的平台,也依靠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案确保了教研资源与信息的积累,同时巧妙地促成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写作的习惯的养成,保证了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
(3)实施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学校在建立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机制的同时,应为教研组的评价保留一份独立性——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价,设立先进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等表彰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年段组、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
其次让理念化为“行动”。教研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学设置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中体验教学与研究的乐趣。在这方面,我认为教研组应重视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三方面活动。
其一,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基本的途径,如何正确、有效使用新教材也是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因此,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是教师比较重视的一项工作,理当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研读系统化地持续开展下去,如何在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实现集体的互动和交流,如何加强专业引领,使教研不至于停留于“低水平重复”而无趣。
其二,以课题实验为主导的行动研究。积极倡导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直接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如课堂纪律、学业辅导、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等问题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作为教研内容,变无中心议题的“闲谈式”教研为主题明确的专题教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教研模式,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从问题出发,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同时经历课题教研过程必要的调查(前测、后测)——整理、分析数据——实验——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动,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其三,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案例研究。教师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再结合课程理论、教学系统理论和学生心理发展科学理论,进一步具体分析,沉淀为教师个体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案例研究,也是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整理过程,引领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再由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获得教学技能的日愈精湛,获得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常言说得好: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才能引导、激励每一位教师向专业成长的目标挺进,才能把课程改革的根扎深、扎牢。
十三、缩小个体差异是高效教学的平衡点
高效教学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学高效,不是指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高效,否则就要产生新的不平衡,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使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更大。我们需要的是让原来的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这也是对高效教学的要求。
在学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班级中,一定要打破“齐步走”的格局,提倡“异步行”的做法。其中,分层递进,因材施教,仍然是一个好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指导思想下,要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调节,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经过我们学校共同努力我们取得很大的收获:
一、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以人为本,人人会学”为宗旨。比较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我校在开展了以“高效课堂”为主要内容的第一届优质课大赛运用教学模式,深刻细致的抛析教学思路,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以人为本,人人会学”为宗旨。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
二、教师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10月中旬,我校开展教研组常规活动中,绝大部分教师能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演绎着他们对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同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教学形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配合默契、热烈和谐融洽、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
三、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体现。只有当教师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情感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时,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学活动充满理性和激情。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我校在实施“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比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担心,不敢放手;学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教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趋于走形式,实效性不强;课堂教学中没有面向全体,只关注几个学生的典型发言;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有待提高„„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深知每一名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需要提升自我驾驭教材、课堂能力;需要加强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高效阅读阶段性总结】推荐阅读:
高效阅读研究报告09-23
2022——2023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改革第一阶段总结08-31
高效课堂阶段性小结09-22
高效课改总结08-04
打造高效课堂总结06-19
数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08-28
高效课堂工作总结10-22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06-19
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总结08-04
高中物理高效学习方法技巧总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