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办法

2024-08-13

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办法(共15篇)

1.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办法 篇一

施工现场人员、材料、设备管理制度(试用版)

1.现场人员管理制度

(1)工程现场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每天准时出勤,因工程进度需要加班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服从。

(2)施工人员必须服从公司领导,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安排的工作。

(3)施工人员道路按业主或总包单位要求通行,或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定位管理。

(4)凡患有禁高症人员不得参加高空作业。

(5)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其配带方法要符合要求;进入2m以上架体或施工层作业必须佩挂安全带。

(6)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禁止打赤脚、穿拖鞋、硬底鞋和打赤膊施工。(7)施工人员不得任意拆除现场一切安全防护设施,如机械护壳、安全网、安全围栏、警示标志等。如因工作需要,必须经现场负责人同意方可。

(8)施工人员工作前不许饮酒,进入安装现场不准嬉笑打闹。要团结同志,关心他人,严禁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拉帮结伙,恶语伤人,出工不出力。

(9)施工现场有严禁抽烟的要求,一定要执行。大小便必须到厕所,厕所使用后要随时清洗不许随地大小便。2.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原设备、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料具。严禁乱堆、乱放、混放。各种设备、材料应尽量远离操作区域,并不准堆放过高,防止倒塌下落伤人。

(2)现场仓库内外整齐干净,防潮、防晒、、防腐、防火物品应入库保管。

(3)及时回收落地灰、碎砖等余料。做到工完场清,余料要堆放整齐。

(4)现场各类材料要做到帐物相符,并要有质量证明,证物相符。

(5)对易燃性材料设专用仓库并有保管经验的人员负责管理,对有危险或相互抵触的物品应分别存放;堆放所严禁烟火和住宿。

(6)袋装水泥仓库按出厂日期按次序堆放整齐顺直,架空并离地100mm以上,高度一般不超过10袋,四周离墙壁距离不小于80cm,并做好遮盖措施,防止淋雨。

(7)钢筋或钢筋制品堆放在有遮盖的地方并作好标识,并应当堆放整齐,用方木垫起。不宜放在潮湿和暴露在外受,雨水冲淋,钢筋不得伸进道路之内。

(8)堆放砂、石子、泥土等材料,禁止紧贴建筑物的墙壁。各种模板应当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地面应平整坚实,叠放高度一般不宜超高1.5m。

(9)钢型材、铝合金型材下面垫木方,距地面不小于50mm保护膜不得脱落。并做遮盖保护

(10)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搬运、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可抛、扔等。堆放地要平整,产品与地面间有防护措施,堆放方式、环境不可造成对产品损伤:如堆放层数不可超高,最高10层;并做好易碎品的保护、防潮、防湿、防腐等。

(11)太阳能发电的直流汇流箱、配电柜、并网逆变器、管线,等相关设备需放仓库存放。

(12)对于安装设备容易拆装的最后再安装,如需先安装的,下班后及时拆卸带走入库,防止被偷盗丢失。

(13)各种物料码放做到三个一(一条线、一头齐、一般高)、搬运入库时应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出库时应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进后出,防止坍塌伤人及损坏机械设施。各种物料不得抛掷。

(14)所有材料堆码装卸必须注意声音,以免影响居民休息。如造成后果由分管的管理干部负责罚款。

3.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现场机械必须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设置与停放。

(2)机械设备的设置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3)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及维修,并认真作好记录。

(4)应设置专职机械管理人员,负责现场机械管理工作。

(5)施工设备必须按有关规章操作。

(6)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遵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7)用吊装机械吊装物品时,吊机要合理摆放防止重复作业,吊装物品要绑扎牢固,吊臂下严禁站人。

(8)使用焊机、气体切割设备、有电火花的电动工具要现场放置灭火器等防火工具,做好防火措施。

(9)工具使用完后要及时回收放置仓库,防止丢失。

2.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办法 篇二

1 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设备类型具体制订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定人定机制度、设备使用制度、设备交接班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1 定人定机制度

(1) 设备操作人员由设备部造册登记,设备部应掌握各类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水平。 (2) 为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根据项目部设备管理规定,实行定人定机,责任到人。 (3) 实行操作人员培训上岗制度,上岗人员必须熟知本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4) 对有双班工作的设备,必须明确主、副操作员,主操作员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副操作员的操作指导及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5) 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操作员进行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对工作失误或造成损失的操作员按照项目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1.2 设备使用制度

(1) 根据施工现场要求,合理配置机械设备。 (2) 对全体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教育,监督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落实。严禁违规违章操作设备。 (3) 严格执行设备使用的“四定”制度,即定人、定机、定岗、定责。 (4) 对设备使用单位的“三好”要求:管好设备,用好设备,维护好设备。 (5) 对操作人员基本功的“四会”要求: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6) 设备操作者的“五项纪律”:a定人定机,持操作证操作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b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c遵守交接班制度。d管好工具、附件、随机资料,不得遗失。e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7) 严格按《使用维护说明书》中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执行。

1.3 设备的交接班制度

(1) 下一班操作人员须提前30分钟到位,上一班操作人员为下一班人员说明设备运行现状,并填写《交接班记录表》。 (2) 上一班操作人员必须把设备完好无损地交接给下一班操作员,若有故障应详细交代故障原因及部位给下一班操作员方可离开,必要时应协助处理故障。 (3) 下一班操作员接班后要先进行保养、试听,确认设备完好方可操作运行。

1.4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 根据设备性能及现场施工情况编制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要严格按照维修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2) 合理安排设备维护、保养时间,尽量避免与使用时间相冲突,充分利用工作间歇时间进行保养。 (3) 采取视情维修和预防维修相结合的办法,适时安排设备检修并填写《设备维修记录》,严禁设备带故障作业。 (4) 定期对设备整机进行检查和保养,并填写《设备定期维修保养记录》。 (5) 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是:a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设备零部件及安全防护装备齐全。b清洁:设备内外清洁,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电;垃圾清扫干净。c良好: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油嘴齐全,油线清洁,油标明亮,油路、气路畅通,不漏油、漏气。d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度;掌握设备构造,根据规定科学操作、细心维护,监测状况,预防事故。

2 重点落实设备维修制度

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

2.1 设备维护保养

坚持“十字作业法”,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十字作业法,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具体来讲,就是保持设备整齐、清洁,实时关注其运行状态,及时紧固松脱的零部件,定期查看其润滑状态,并对活动部分的间隙进行适当调整。维护和保养工作虽然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关系到设备的服务年限。按要求定期养护设备,不仅能确保设备有良好的使用状态,也可以延长设备的服务年限。根据养护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多少,一般可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等。日常保养、一级保养通常由普通工人完成。二、三级保养则要专业的维修工来完成。日常保养:通常也叫做“例行保养”。此类养护多在设备外部进行,且工作量不大。比如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润滑,查看零部件是否完好无损,及时紧固易松脱的零部件等等。一级保养:清洁、润滑,紧固零部件,调整部分元部件。二级保养:内部清洁、润滑,局部解体检查和调整。三级保养:解体检查和调整设备主体部分,及时更换老旧或过度磨损的零部件,同时测量、鉴定和记录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情况。

2.2 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即量测并校验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全面掌握机具设备的技术参数、磨损情况,排查隐患,维修前做足事前准备工作,以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护质量。检查模式通常有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两种。设备操作人员负责日常检查,并且按规定加强日常养护,以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护工作。专业维修工负责定期检查,但是也需要操作人员的配合。通过定期检查,全面了解零部件磨损情况,由此判断是否有维修的必要。

2.3 设备修理

设备修理是指对设备日常运行或因人为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精度劣化等进行修复。通过修理,及时将老化、腐蚀和磨损的零部件换掉,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设备的修理和养护是设备维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的工作范围不同,因此要区别对待。维修部门要综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因素,严格按操作规范将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 设备修理的种类。根据修理范围、时间间隔和费用开支情况,通常将设备修理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大修理三种模式。a小修理。小修理,就是只修复、更换部分磨损快和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调整设备的局部结构,以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到计划修理时间。小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时间短。b中修理。中修理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分主要零件与基准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同时要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的间隙,校正设备的基准,以保证机器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中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较多,工作量不很大,每次修理时间较短。c大修理。大修理指的是通过更换,恢复设备主要零部件、设备原有精度、使用性能及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全面修理。一般来讲,大修理的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时间长,但是修理次数少。 (2) 生产维修。生产维修是为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的设备维修模式,它参照设备的重要性确定合适的养护方法,重点设备以预防维修为主,事后修理几乎不影响生产经营秩序的设备。这种维修模式不仅可以集中全力处理重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也有助于节约维修费用,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节约施工成本

设备利用率是指每年度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百分比。是指设备的使用效率。是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施工企业来说,施工设备的利用率关系到工程施工进度,而施工进度的快慢又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措施如下: (1) 对公司固有设备落实维修保养制度,保障设备完好率的同时延长实际使用时间。 (2) 对租赁设备督促维修保养,保障设备使用状况良好,延长实际使用时间。 (3) 根据施工现场合理配置施工设备,就近调动,省时省油。

4 结束语

设备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说,现在乃至将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上仅是笔者在工作中借鉴总结的一些设备管理见解,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工程机械在工程施工中已大量应用, 且作用已无可替代。施工机械虽对施工企业来说已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加快了施工进度, 但另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施工企业面前, 那就是如何管理好和利用好这些机械设备, 使它们在施工中发挥最大效能, 这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谈的设备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赵艳萍, 姚冠新, 陈骏.设备管理与维修[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1月1日.

[2]王晓东.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J].山西建筑, 2011 (07) .

3.水电工程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篇三

关键词:水电工程现场施工;机械设备;设备管理;设备档案管理;定期检查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211-01

一、序言

在我国,水电工程的施工地点,多处于偏远的地区,其生活环境、施工环境相对而言较差,这样不管是机械设备的运行还是管理都会有很大的困难性。在施工中,其工程的临时性与活动性较强,这样就增加了施工单位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水电工程的施工其机械设备大多都是大型的、成套的、新型的设备,而且进口设备居。这样就要求施工单位要花一部分精力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而做好管理的工作,是工程是否能做好的关键问题。

二、水电工程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办法

(一)建立有效的机制

在施工设备管理方面,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制定出有效的机制,使其规章制度具体落实。将有关于安全操作的规程、注意事项等,制作成标牌悬挂在设备上,将这些规章制度传达下去,使员工们有章可循,明确制订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单位中,应设有相应的设备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就是要对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进行维护,使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

(二)建立设备档案

在施工单位中,其机械设备的档案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与之相同的是资料管理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应有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归档分类,对设备档案与资料进行管理,如果设备进行调动,其档案与资料应随设备调走。

其设备档案中,应当包括其名称、规格、型号、性能、使用与修理发行记录、维修保养情况等等,与设备相关的资料均应体现在设备档案中。资料包括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如是进口设备还应有进出口的许可证、保险单、原产地证明等有关原始资料。

(三)做好设备、配件的采购与供应工作

1.设备的采购

在水电工程中,许多大型设备只能采用进口设备,可利用招标的形式对进口设备进行采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资金,还能够可靠的购进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

2.配件的供应

在工程中,机械设备的配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采购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修理情况。进口设备的配件,应从厂家或是厂家指定的供应商处购买,如是普通的配件可从市场内购买。对于经常需要购买的配件,也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选定一个或是几个厂家,这样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成本,还能减少资金的利用。

(四)重视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水电工程施工单位中,应对所有的机械设备,建立起设备保养的台帐,对其制定出严格的定期保养的制度。每台设备都应有经过培训的操作、维修人员对其进行管理,除了要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外,还应对机械设备的本身进行维护。

有关操作人员,应当对机械设备的运转、使用记录,进行正确、认真的填报。设备主管部门应随时对其进行检查,看是否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执行,如有违规行为出现,应当立即对其进行纠正或制止。

在水电工作的施工环境比较恶劣,这样就要求对设备的保养、运行相当高,维修车间应当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中工地环境的要求,对设备做出合理的保养周期,不管出现什么现象,如果设备到了保养期限,都应按照规定对其进行保养,不得找出任何理由对其保养进行拖延。

(五)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

施工单位因为工作的需要,其机械设备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新设备。面对这些设备,新员工都不会操作,除非从国外请来一些专业人员,这样一来公司的费用会很大。因此,施工单位为了使操作、维修人员尽快的对设备的结构、操作知识、工作原理等进行掌握,必须对维修、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而培训基本有两种方式,一是请进来,二是送出去。只有给自己的职工灌输了新的管理知识、管理理念,才能提高员工们的技术水平。

(六)有独立的维修车间

随工程量的增加,施工单位的规模而不断扩大,其机械设备也应有尽有,大多都是进口设备。面对机械的维修方面,若不能保证其设备得到及时的保养和维修,机械设备将损伤其使用年限,提前老化。因此必须要建立独立的维修车间,组织专业的修理工对其机械设备进行维修,这样不仅能为公司挽住、培养人才,还有利于对机械设备的修旧利废,提高设备的修复时间,减少设备修理的费用。

(七)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其地下的工程设备,有着很高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制定出详细的、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让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熟记并掌握。在施工前,应与相关的操作人员签订设备安全责任书,对其义务与责任进行明确的规范。在施工中,设备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其管理的力度,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随时、定期检查工作,对其安全隐患进行查找并杜绝其发生。

在施工单位中,应当对其机械设备进行保险,如果机械设备一旦出险,可以按照规定,做好设备的保险理赔工作,并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中,必须做到不无证上岗,不带病工作,不使用有故障的设备工作,对于那些老、旧的设备,予以淘汰。

(八)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评比工作

1.设备的定期检查

大型的水电施工企业的设备,大多都集中在工地中,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工作就相当的重要了。它不仅能够使操作、维护人员及时的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还能杜绝设备故障隐患的存在,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掌握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2.评比工作

有效的进行评比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感,增强其荣誉感、上进心,还能更好的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

三、总结

全方位、全面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对水电工程的施工有着重要的作用。水电工程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式,对水电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效安全高效的实施、机械的施工水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需要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设备进行合理的使用、及时的保养等,能够充分的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吴国栋.水电基本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办法,2011,15

4.设备现场使用管理制度 篇四

规范甲供、甲控材料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程序,明确相应责任,使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其施工和安装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基本规定

1.管理工作应遵循公正、严格、客观的原则;

2.现场管理工作由项目主管牵头,根据材料设备的不同,具体明确负责的专业工程师;

3.所有甲供甲控材料设备均须按批验收,未经验收不得使用;

4.验收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必须立即清退出场;

5.甲供材料设备到场应及时验收移交,施工单位负保管责任;

6.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场必须遵循《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管理办法》;

7.现场工程师须对乙方工程上所使用的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行经常检查,并配合物料供应部进行抽查;

8.现场工程师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

9.现场材料设备堆放场地应由总包单位统一安排,并服从甲方的管理。

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1.安排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场时间;

2.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1)通知甲供材料设备进场联合验收现场人员;

2)参与甲供材料设备数量清点、质量验收;

3)参与甲控材料的品牌、质量、规格等方面的验收;

4)签署联合验收单;

3.监督材料设备现场取样送检;

4.检查材料设备现场使用情况:

1)是否已经过验收;

2)是否使用替代品;

3)是否按施工规范及产品要求施工;

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篇五

施 工 现 场 机 械 设 备 维 修 保 养 制

承包单位: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一、机械设备管理规定

1、机械设备的使用应贯彻“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按设备性能合理安排,正确使用,充分发挥设备交通,保证安全生产。

2、各级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本单位制定的各项机械设备管理规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安全设施、安全规程的执行情况以及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

时指出并加以解决。

3、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无操作证者上机作业,持实习证者不准单独

顶班作业。

4、不属于本人负责的设备,未经领导同意,不得随意上机操作。

5、现场设备(含临时停放设备)均应有防雨、防砸、防火、防盗、防破坏措施,并实行专人负责管理。

6、机械设备的安装应严格遵守安装要求,遵守操作规程。安装场地应坚实、平整。起重类机械严禁超载使用,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

7、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运行安全检查及性能试验,经试运转合格,专业职能人员检验签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1、各种施工机械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制定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测方案,并如实填写施工机械安装、使用、检测、自检记录。

2、在机械设备进场前,应结合现场情况,做好安装、调试等部署规划,并绘制出现场机械设备平面布置图。

3、机械设备安装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修、保养、检修,达到安全要求后再进行安装,并按计划实施日常保养、维修。

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配备应保持相对稳定,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不得随意调动、顶班。

5、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例保制度,凡不按规定执行者均按违章处理。

6、大型设备应由建设部及相关劳动部门检验认可,才能租赁、安装、使用。

7、各种机械设备在移动、清理、保养、维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并设专人监护,在设备使用间隙或停电后,必须及时切断电源,挂停用

标志牌。

8、凡因违章、违纪而发生机械人身伤亡事故者,都要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

三、安全教育制度

1、机械设备安全操作使用知识,必须纳入“三级教育”内容。

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再教育。

3、安全教育要分工种、分岗位进行。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法规、本岗位职责、现场其他标准、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安全制度、操作规程、事故案例、注意事项等,并有教育记录,归档备查。

4、执行班组每日班前讲话制度,并结合施工季节、施工环境、施工进度、施工部位及易发生事故的地点等,做好有针对性的分部分项安

全技术交底工作。

5、各项培训记录、考核试卷、标准答案、考核人员成绩汇总表,均

应归档备查。

四、安全检查制度

1、项目部机械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三次,工长、班组长每天普查。

2、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对现场实施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机械制动和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可靠。机械设备是事带病作业,是否有异常现象;金属结构部分是否开焊、开裂、变形;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是否定期保养、清洁;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等。

3、对塔吊轨道接地装置、机身垂直度等,应定期检查,检测。并认

真做好记录,备案待查。

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落实解决,并及时进行复查,填写检查、整改记录表。

5、每次检查后,进行全面评估,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事故隐患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并做好记录,归档备查。

五、使用与维修保养制度

1、机械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凡执行操作证的设备,必须实行“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多班作业时,必须有交接班制度。

2、大型设备(多人或多班组作业)要委任司机机长,一般设备要委

任责任司机。

3、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要熟悉本机情况,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排查排

除故障。

4、用的机械设备应保持技术性能良好,运转正常,安全装置齐全、灵敏、可靠。“失修”或“带病”的机械设备不得投入使用。

5、严格执行日常保养、换季保养、走合期保养、停放保养制度。加强机械设备在作业前、运行中、作业后所进行的“清洁、紧固、调整、润滑、防腐”十字作业,保持设备的应有效能,消除事故隐患。

6、大型机械设备要实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归档备

查。

六、进场安装、验收、签证制度

1、凡进场的大、中、小(固定)型机械设备都应在相关责任人的指

导下,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

2、大、中、小型机械设备的安装验收,应根据试运转情况,按规定

表格内容分项填写。

3、工作棚的搭设要符合安全防护要求,操作现场符合统一规范。

4、进场的机械设备经过安装、验收完毕,均应在安装验收表上由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均为违章。

5、新购置、大修理或经过改造的机械设备进场安装、验收、使用均按新设备的试运转、验收等内容逐项进行,必须有磨合期并进行试运

6.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篇六

1、现场机械设备在使用前由租赁站技术负责人验收后出示准予使用书面证明后,方可使用。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任何不得违章指挥及违章操作。

2、操作人员在每班工作前,工作后进行“十字”作业(调整、清洁、润滑、紧固、防腐)。

3、中、小型设备,简单电动机械等执行二级保养制,即每班保养、一级保养,并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机械保养记录”。

4、分级保养的时间周期:

A、每班保养周期不超过10小时。

B、一级保养周期不超过100小时进行一次(对设备进行润滑和紧固联结件作业,由持证操作人员组织进行)。

7.现代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方法 篇七

关键词:机械设备,现场管理

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是对机械设备实物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 是对机械设备整个磨损过程的控制, 是机械设备全过程管理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是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系统工程在施工机械管理上的应用典范, 它将“管、养、用、修”各项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缺一不可。“管”是基础管理, 是全面管理的基础;“用”是使用管理, 是工作管理的关键;“养”是技术保养管理, 是管理工作的手段;“供”是供应管理, 是设备管理的保障;“修”是修理管理, 是机械设备性能的恢复措施或手段。

1 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基础, 是对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和状态及时进行真实、详细和客观的定性或定量描述和反映, 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是对管理行为和目的的表述和体现, 是管理的媒介。基础管理工作包括《机械设备现场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制定, 《机械设备技术管理档案》的建立, 管理状况统计分析等。

1.1 制定《机械设备现场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

生产单位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上级管理部门颁发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结合本单位现场管理的具体情况, 制定《机械设备现场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 规范和制定生产单位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方针、制则、内容、方法和实施措施以及相互关系等。

1.2 建立《机械设备技术管理档案》

生产单位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安排专业人员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技术管理档案》。其中包括机械设备技术资料、性能参数、润滑油品质资料、修理技术参数、技术保养内容和要求等技术信息和使用记录、保养记录、修理记录、技术性能评价、事故记录、变动记录、配件消耗记录、进场验收记录、退场审计记录等管理信息。

1.3 管理状况统计分析

管理状况统计是对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和状态及时进行详细和客观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和反映, 统计分析结果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主要对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技术状况、机械费用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情况用使用率来描述, 即:

使用率= (报告期内实际工作台时数/报告期内完好台时数) ×100%技术状况用统计完好率、实际完好率来描述, 即:

统计完好率= (报告期内完好台时数/报告期内日历台时数) ×100%

实际完好率=统计完好率×完好率权数完好率权数—根据机械设备新旧程度, 对统计完好率进行加权修正, 使不同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完好率权数下列表上指出。

新度系数= (固定资产帐面余值/固定资产名义原值) ×100%。新度系数反映机械设备的新旧程度或磨损程度。

机械费用的消耗情况用机械费用消耗额度和名义消耗额度来描述, 即:机械费用消耗额度= (机械费用/固定资产原值) ×100%

机械费用名义消耗额度= (机械费用/固定资产名义原值) ×100%

机械费用=机械设备折旧费-消耗费用

消耗费用=配件费用-油料费用

2 使用管理

机械设备使用过程是体现购置目的、完成施工任务、创造产值和效益的过程, 同时也是反映机械设备寿命的过程。因此, 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机械设备使用不当, 不仅直接缩短机械寿命, 增加机械运行成本、修理次数和修理费用, 还会造成修理工作及配件供应的紧张, 影响施工组织、安排和实施, 难以保证工程的需要。实际工作中, 许多生产单位存在着“只使用, 不管理”、“管机不管人”和“管人不管用”等三种管理脱节倾向, 只强调机械设备完成生产任务, 而忽视管理工作, 这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要“管人”、“管机”、“管用”并且有机结合, 而“管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 又是最重要的管理。

2.1 技术保养管理

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 不仅负荷变化频繁, 而且经常在恶劣环境中工作, 还要在野外停放, 机械设备部件经常受摩擦、冲击、扭转、振动和剪切力的作用, 并遭受自然环境较严重的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 机械内部和外部的工作条件将不断变化, 其结果必然是磨损加剧、性能变差和消耗增加, 如不及时进行技术保养作业, 会使故障不断广大, 机械设备非正常损坏, 影响作业效率和使用效益, 严重的还会造成机械和人身事故。技术保养管理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过成”, 也是“手段”。

2.2 技术保养的原则

树立“以养代修”的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思想, 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 做到“防患于未然”, 避免小故障扩大化。

2.3 技术保养作业内容

机械设备技术保养是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洁, 紧固, 润滑, 调整, 防腐”的十字作业, 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4 技术保养规程

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以及保养内容的特点, 技术保养规程分为:季节性保养、走合期保养和周期性保养。

2.5 技术保养的方法

技术保养不是简单的“打黄油、换润滑油”, 而是根据机械设备隐含着的或表现出的异常磨损、裂痕、变形、断裂、冲击、剪切损坏等情况, 联系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系统、机构、总成、部件、配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 判断出异常损坏的原因, 及时给予正确、有效地处理, 并对保养内容和频度进行调整, 使其更趋合理有效。同时总结出机械设备各部件磨损、损坏规律, 为合理订购配件、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处理, 提供可靠的依据。

3 供应管理

无论是机械的正常维修, 还是意外事故的处理, 都要使用各种配件, 而且修理车间的运作需要消耗各种加工材料和修复材料。这样就需要对机械配件和加工材料的计划、储存、订购、贸易和供应工作进行管理, 统称供应管理。供应管理是生产单位及时、有效修理机械设备的保障, 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工作性质, 供应管理分为业务性和专业技术性管理。业务性管理是指物资的订购、贸易和供应的综合管理;专业技术性管理是指配件、材料计划的制定和配件、材料的储存。

业务性管理工作要求价廉、保质保量、快速守时、准确、多渠道、多选择, 突出多样性;专业性管理工作要求根据工程计划、工程量和机械设备技术状况制定合理的配件、材料计划和要求组织供应计划, 突出计划性;管理配件、材料库, 以“小库房, 大市场”仓储原则为指导, 合理库存, 争取做到零库存和少库存;严格仓储管理, 妥善保管、保证配件和材料质量;严格“交旧领新”制度, 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 突出效益。

4 修理管理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必然因磨损、疲劳、变形和腐蚀等因素使动力性、坚固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 机械就无法进行正常工作, 必须进行相应的临时性、平衡性和恢复性的修理作业。修理管理是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对性能的“恢复”, 也是“生产”。

8.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办法 篇八

【关键词】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机械设备更新换代非常迅速, 操作技术也应随着机械技术的变革而更新, 在管理方面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操作技术的探索和研究; 在维修方面应改变过去只注重机械功能的修理, 而不考虑机械安全性能恢复的恶习; 在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中, 应把新旧技术不一样的规定、条件和训练的方法等开展仔细地辨识和对比, 使作业人员领悟操作的精髓所在; 这样, 将告别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 步入现代管理的新时代, 保障机械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一、机械的选型、购置问题分析

1)根据所中标的施工项目情况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编制施工机械的配置计划; 2)根据配置计划的内容进行机械的调配工作: a. 检修原有机械, 使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达到正常运转状态; b. 现有机械不能满足施工项目的同时, 购置新机械; c. 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 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 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 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3)机械的购置。在机械购置前必须对生产厂家开展综合考虑、全面调查, 要在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售后服务好, 还必须充分考虑机械的安全性能, 最大程度地购置安全系数较高的机械, 合理使用资金。

二、机械的进场检验问题分析

1)不论新旧机械均须由安全、项目经理、机械等相关人员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接电试机检验, 须空载及负荷运转试验, 使其达到正常的运转状态; 对于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等特种设备须经当地劳动监督管理机构, 检验合格, 取得准用证后方可使用;2)对于新购机械设备须将机械的生产厂家的资料保存好, 以备机械的售后维修及与厂家的及时联系, 尽快解决故障。

三、机械的使用管理问题分析

1、建立机械技术档案。1)制定机械作业岗位职责, 明确各员工岗位职权, 配合机械设备运作; 项目部设置机械管理员、机械班长等; 机械管理员对项目经理负责, 班长对机械管理员负责, 实行项目经理) 机械管理员) 班长) 班组员工的多级管理, 做到设备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管理制度化。2)建立机械完整的原始档案; 每台机械设备从进入项目部起进行分类、编号、建立档案。日常使用、维修、保养到停用、进退场日期均应详细记录。

2、机械的现场管理。1) 应对进场使用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岗前教育, 并且对所操作的机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要求机械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机械操作规程操作; 2)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a.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 在生产过程中, 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 现场使用的主要特种设备有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及汽车吊等; b. 根据 TSGZ0005-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鉴定评审细则、国务院令第373号 《特种設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企业制度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c. 做好特种设备的人员培训工作, 坚决执行“定人定机”“持证上岗”的制度; 3)机械设备不定期的检查: a. 针对设备本身,严格执行检查制度, 即日检) 周检) 月检。日检, 每日当班操作工对使用机械设备进行自检, 查安全防护、临电使用、“十字作业”等内容; 周检, 以班组长牵头组织检查并做记录; 月检, 由机械管理员负责按 JGJ 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全面检查评分, 查出问题, 及时整改; 对公司和上级部门检查提出的问题, 应及时整改反馈; b. 针对操作人员应检查其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使之自觉遵守安全条例和规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 即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不伤害我自己, 进一步杜绝了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现象, 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地工作; 4)做好机械的防护: 机械停放场地符合安全要求、停放位置合理; 能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对机械运动不构成危险; 场地平坦、坚实, 机械能进能出, 能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 消防器材布置合理, 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 冬季做好设备的越冬保养; 夏季做好设备防洪、防雷电; 一年四季做好设备防火、防盗工作。

四、机械维修与保养问题分析

1、维修保养, 重点是保养, 平时机械操作人员按照机械润滑表的内容, 做到班前班后例行保养, 根据运转小时做好一、二、三级保养, 保证不漏保, 认真保; 做好机械的保养工作是延长使用寿命, 减少维修次数的重要保证;

2、在管理上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 三懂、四会”, 三懂指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 四会指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

3、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参与, 使设备维修保证规范化和合理化;

4、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 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 因此要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 能准确判断故障, 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

5、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在不同的修理时期, 要根据设备各部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理方法, 使设备各部件达到最好的配比, 发挥最大的功效, 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费用。

五、评估整修问题分析

1、此施工项目机械预退场时, 应对机械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估, 提出整修要求, 做好整修工作;

2、评估时由主管机械领导、项目机械管理员、机械租用单位的负责人、技术人员、操作司机共同组成鉴定评估小组, 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

3、根据逐台机械设备进场时的技术状况和在该项目的日历天数或实际运转小时, 确定按一类机械或二类机械离场;

4、每台机械设备进行技术鉴定, 对未达到技术标准的机械设备, 提出具体的整修要求, 制定整修计划;

5、对蓄电池、轮胎、刀片、电缆、钢丝绳等替换设备的新旧程度予以认定, 并按照实际磨损情况确定如何补偿。

六、结语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 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及良好的机械状况是机械设备管理的宗旨所在, 也是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必不可少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本文就施工过程中对机械管理的实践, 谈谈机械的管理过程及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国健. 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初探 [ 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5

9.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办法 篇九

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厂部及设备管理室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与各车间精诚团结、精细管理,设备管理工作达到了预期成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这里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做个简要总结:

1、配合车间查找设备故障和缺陷并及时上报及消除,指导班组对设备进行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同时积极引导班组对换下来坏的备品备件进行修复,以便减少车间的成本支出。

2、组织并配合施工队伍对二炼钢二准备的8台混合煤气烘烤器进行改造,使用混合煤气,同时对烘烤器的煤气切断阀、压力表与煤气报警仪进行连锁,如果发生煤气泄露或者煤气管道的煤气压力低时,切断阀自动关闭,确保现在工作人员的安全。

3、积极参与了二炼钢混铁炉,LF炉及1#炉、2~3#炉二次除尘风机变频器的安装及调试,已达到节约电能的最佳优化。

4、积极协调车间恢复二炼钢风机房脱硫除尘系统的电缆(之前被盗),同时也恢复了多年没有使用的捞渣机,实现了炼钢厂自己捞渣,组织对脱硫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恢复,整个脱硫系统程序重新编程,实现了半自动控制。

5、组织车间利用全停产期间恢复二炼钢风机房1~2#炉一次除尘风机控制电缆(被盗三次)共计200米之多。

6、在2012年所辖区域内影响生产最为严重的是12月份的地面车辆事故,共计影响110分钟,导致连铸非计划停机,仅仅钢包车紧急停止按钮线脱落就影响了95分钟,主要是倒班人员对现场设备的不熟悉,同时班组也忽视了职工的培训。另外就是我自身的管理不到位。对车间及班组的管理力度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加强现场设备管理、检查、处理现场化,将基础工作完善以后,重点抓现场管理,加大设备检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针对电气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整改与维修,及时跟设备操作人员沟通,了解现场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情况。通过对设备的科学管理,确保各种设备处于可靠状态,从而避免或减少各类设备事故的发生。

搞好设备的检查修理,做好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和技术素质,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平稳地运行。不断修订设备管理台帐,建立设备配件明细台帐,对车间上报的备品备件进行审查核对,严格设备事故管理工作,事故发生后,通过参加事故分析会,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积极组织事故备件,根据情况准备及修改备件库存认真进行自查等等工作。

陈源

10.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办法 篇十

一.进场材料和设备的验收要求: 1.钢材的验收

(1)外观质量验收:钢筋的直径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用钢尺或皮尺测量。针对表面质量缺陷和开头缺陷进行验收,验收中出现偶然或极少数的缺陷时,一般不作处理。如同样缺陷反复出现或出现多种缺陷时,通知厂家和主管部门及时解决。(2)数量验收: 过磅计量验收 理论核算计量 清点件计数

(3)资料验收:钢材进场必须具有质量证明(包括炉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指标)文件并附盖钢厂鲜章或经销商鲜章,每批做复检实验。2.木材的验收

(1)核对所进的材料与订货树种是否相符。

(2)验收时按木质缺陷状态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定材质等级,是否与木材的等级相符。

(3)材积的计算:板材体积按每块板长、宽、厚计算体积。3.水泥的验收

(1)水泥卸料前,核对水泥包装注明的产地名称、水泥的品种、标号、日期等,然后点数或过磅验收。

(2)外观质量的验收:观察包装破裂漏出的水泥,其颜色是否与标准相符。

(3)重量的验收:随机抽查,每批水泥随机取10包过称,求每袋平均重量,然后乘总袋数,为该批水泥总重量(50±1kg)。

(4)资料的验收: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三天强度报告)。4.砖的验收

(1)外观质量验收,欠火红砖呈淡红色或黄色、强度小、质轻,击之声哑;过火红砖呈铁锈红色,甚至有结巴现象,呈弯曲状、强度大,音极响亮,但不美观;正常的火候无上述缺点,颜色正常,击之有清脆的金属声,极易鉴别。

(2)砖的尺寸验收可进行抽查,每车砖可抽查1/10,尺寸的允许偏差按国家规定执行。“质量合格证”上应标有砖的标号和出厂试验结果。

(3)数量的验收:清点前先将砖码垛,每层共12层,垛顶要放8块砖,每垛共放200块;每垛也可垛15层,垛顶平放或侧放10块,共计垛砖250块。可根据场地情况,选择堆放不同的小垛,组合成各种大垛。

5.天然石材的验收:过磅或将毛石、块石堆在平坦的场地上,将毛石或块石堆成紧密方形或梯形,按公式计算其体积。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按定货表面积尺寸验收。6.石灰的验收(1)质量验收

(2)数量验收:根据发货单所列数量进行过磅验收,如散装灰无法称量时,可以实量方。7.建筑沥青验收

(1)数量验收:发货单与实物品种、规格、生产单位是否相符,过称计量与发货核对。(2)质量验收:验证出厂验单的标号、软化点、针入度等是否符合要求;敲开固体沥青为胶状体,以能拉成细丝,丝越细越长不断者质量越好;液体沥青为粘性足,有光泽、无沉淀、无杂质,用木条插入桶内起时,能成为细长丝者质量较好。

8.装饰材料的验收:按不同材料的包装分别计量验收。并抽查箱体材料的数量、规格、颜色、尺寸等。

9.工程设备的验收:认真履行订货合同,检验其发货单与设备的规格、性能是否一致。在出厂前,要对设备完好状态进行校准;在进场时,对其外观状态和机械使用状态进行全面验收。10.商品砼的验收:a按车次计量与施工图理论计量对比,不超出正常偏差。b按规范取样试验。

二、现场物资的存放管理 1.钢材的存放

(1)钢材按品种、规格、型号、长度、等级、批次及不同技术文件和质量说明书分别码放,必须设置标牌显标识。

(2)半成品应分别码放,予以插牌。

(3)若条件有限,只能露天存放时,应做好上盖下垫,保持场地干燥。2.木材的存放

(1)木材桉树种、材种、方木、板材、大小、规格、新旧程度分别码放,设置标牌加以标识。

(2)码放时,每垛底距地面不得低于30cm,能风好,排水畅通,垛间要留有通道,便于发放。

(3)场地四周应远离火源,纵横要留道路,并配消防设备。3.水泥的存放

(1)袋装水泥存放要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水的地方,要有防潮地面和防雨设施。(2)水泥进场按批次分别码垛,垛高不得超过10袋,当天使用可露天存放水泥,但要做好上铺下垫。

(3)水泥发放时要坚持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在存放三个月后,要重新测试水泥的标号。

4.砂石料的存放:沙石分规格堆放,不同规格的不混在一起,远离垃圾污染源。

5.砼和大型金属构件的存放 进入现场的砼的构件和大型金属构件,要按平面布置图合理堆放,插牌标识,严格按计划单验收;铁合金构件、小型铁件,木构件一律入库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6.工程设备的存放 凡购置进场的工程设备,要求入库保管,没有条件在露天存放时要遮盖不严实。

7.零星贵重材料要建立现场仓库,不能搭设临时货架,按物资类别存放,如五金、电器材料、劳动保护用品等,插牌标识。

三、现场材料的合理使用

1.班组要正确合理节约使用材料,分部分项工程完毕后,要做到余料退库,材料保管员及时回收入库,操作场地清场。

2.凡有定额依据的,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都必须实行限额领料制度。3.项目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预算和月度用料计划,根据工程量对班组进行限额,认真签发限额领料单。项目材料员接到限额领料单后,认真复核工程量,材料定额量,把好材料出库关。4.当工程施工快完成时,要严格控制进料。工程完工后,要及时清退剩余材料,办理入库,不准外销外移。5.现场专用材料

(1)签订承包协议 协议应明确专业队组承包的施工项目及其应用的材料品种、数量以及供应方式、用料要求、验收标准和奖惩办法。材料用量以施工预算为依据。

(2)抓好实施过程的管理 项目采购物资进场后,材料室负责接收。专业队组领料人员应认真进行点验,并及时办理领料签认。

(3)抓好验收和结算工作 队组所承包的分项工程完成后,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组织材料员办理用料结算,汇总实际耗用量,与承包量对比计算节约或超耗,按协议兑现奖罚。四.工具的管理: 1.公用具的管理:

制定现场合用工具使用要求,监督班组合理使用,对任意损坏者,按规定进行处罚。

对在用的合用工具,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工具完好。

对不再使用的合用工具要及时回收,办理退租手续,结算支付租金。2.现场专用工具管理: 专用工具是指限于专业班组或个人经常使用,并便于携带的工具,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低、容易丢失、便于个人携带的特点。在管理上,采用工具费用定额承包的管理方法,由施工队自行租用、购买、保管和使用,盈亏由队组自负。

五、现场构配件管理制度: 现场构配件是指事先预制,然后送到现场的各种成品、半成品,这类产品品种规格多,配套性强,不易搬动,质量要求严,因此在管理中应抓好以下环节:

1、根据工程进度及时编制上报分层、分段的各种构配件加工计划,在签定订货合同时,向厂家做好技术交底。

2、根据构配件加工订货合同,掌握构配件生产加工进度,了解装卸运输情况,搞好与施工需用的衔接。

3、做好构配件进入现场的各项准备,包括库房、场地及装卸人力和设备等。对进场的构配件要按加工计划所列品种、规格、型号做好进场验收。

4、构配件的保管与堆放要符合技术规程要求。

5、指导和监督队组构配件合理使用。要对号入座,防止串用、混用。

6、建立构配件台帐,记录构配件的加工、进场、消耗和库存情况。

六、临时设施材料管理制度:

11.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办法 篇十一

【关键词】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对各项成本的控制过程,以最低的投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施工成本计算一般设有以下几个成本项目:人工费、机械设备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及间接费用。人工费、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用一般有较完整的控制程序,费用变化空间不大。而机械设备使用费和材料费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有一定的变化空间,再者这两项费用在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达60%左右,是影响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机械设备使用费和材料费的投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机械设备成本控制

1.1机械设备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本公司的各类机械设备主要以桥梁施工设备为主,路基施工设备为辅,而且桥梁施工设备又多以特种设备居多,设备种类多而杂,新旧程度不同、技术状况差别大、机驾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加上职能部门的管理不到位,在机械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1.1在使用过程中项目部轻使用自有设备,重使用外租設备,机械设备利用率过低,存在个别机械设备闲置和部分机械设备数量不足,造成机械费用的上升,机械成本的增加。

1.1.2在使用过程中,机驾人员不注重对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检修,发生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小病不治积成大病,致使维修费用增加,设备因修怠工影响工期。

1.2机械设备成本控制措施

1.2.1做好施工前期设备使用计划,施工过程中合理调配使用设备,根据施工工艺及工序优化组合施工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使用机械设备的项目部应在项目前期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由项目总工牵头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使用计划,明确该项目需要哪些设备、设备何时进场,哪些设备需要购置,哪些设备需要外租,哪些设备需要由劳务队伍自行准备,都应一一计划详实,及早安排具体职能部门尽早组织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避免耽误工作。施工过程中,由项目总工根据施工工点和施工工序统筹调配设备,避免发生设备多次转场或使用不均衡,做到合理利用设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利用率。

1.2.2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重视单机车经济核算,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公司严格实行“人机固定”和“定岗定责”制度,靠实机长的设备管理责任,设备的保养、故障处理、日常运转、运行成本均由机长全面负责,对燃油、润滑油、配件费、维修费等执行单机按时登记,按月统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开支情况,核算当月的盈利情况,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达到及时调整的目的,有效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1.2.3实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公司根据上年发生的成本消耗,制定设备油耗、保养及修理费用定额,以定额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将机械设备使用效益与设备操作人员的个人利益挂钩,实行奖惩和利益分配,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可以尝试让机械操作人员内部承包工、料、机,将机械人工费、机械物耗费用(如:燃料费、保养费、维修费、替换设备和工具损耗费等)分解到工程数量中,确定内部单位工程数量结算单价,按照完成的产量结算费用,扣除机械物耗费用后的余额归操作人员个人所得。实行工效挂钩,使操作人员得到节约成本所带来的实惠,自己会主动想办法提高设备的运转,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1.2.4规范外租设备管理,合理使用劳务队设备。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因设备需求量大,而公司自有设备较少,不可避免要对外租赁社会上的设备。设备租赁前要明确租赁方式及人员工资、燃润料的承担方式,避免发生纠纷。使用过程中合理调配,避免闲置或出工不出活。对燃油使用实行审批制度,由专人负责加油、核算使用数量,在设备加油前、工作前、工作后采用计量尺测量油位并记录,计算正常油耗,防止操作人员偷卖燃油。

2、材料成本控制措施

本公司对施工所用材料从采购、出入库、领用、投入使用、成本核算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大宗材料通过招标方式采购,材料进场前进行多次质量验证,切实保证了材料的质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材料管控不严,材料发生超耗的现象,为施工增加了成本。

2.1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合理、详细编制材料使用计划

工程开工前,项目总工必须反复认真的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和分析,以项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清单等合同文件为依据,按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详细编制材料需用总计划和月度使用计划。一方面为材料部门采购材料作为依据,一方面为工程部门核算材料成本提供依据。

2.2明确材料管理职责,各司其职

材料的控制管理由项目总工负责,明确材料管理各环节、各职能部门的管控职责。工程部门根据施工工序和材料库存情况及时向材料部门提出材料采购计划,将需要采购的数量及时提供材料部门采购。现场施工负责人对所管工程需用材料做好计划调配,及时统计核算实际使用情况,对超耗、节约部分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并反馈项目总工和材料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材料部门负责采购优质、低价的材料,做好现场材料收料、发料及库存管理。

2.3定期对当期发生的材料数量及材料费进行详尽的核算,及时提出有力措施进行补救

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紧密联系配合,对材料实际消耗数量与计划数量进行认真、透彻的分析,找出偏差所在,针对偏差制订有力措施,使材料的使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工程部门负责材料计划和实际使用量的核算,材料部门定期配合工程部门共同盘点库存数量,为材料核算提供数据。材料核算时以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为单位,每个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完成后对所使用的各类材料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找出差量及差量的原因,对节约的进行总结,对超耗的提出纠正措施,如何在后续工序中避免发生。

2.4做好周转材料的使用计划

目前公路工程设计千变万化,盖梁、箱梁、防撞墙等结构的设计因设计单位的不同而大同小异,导致同一项目不同桥梁所用模板尺寸不一,不能多次周转。因此,项目总工在开工前对模板的数量、尺寸、形式应进行详细的计算后提交材料部门进行采购。模板使用完毕后对可重复利用的及时收集、存放,做好施工废料清理,涂抹润滑剂,以便于保存和下一项目使用。

2.5做好劳务分包方的材料管理

劳务分包方是材料现场实际使用部门,应加强劳务分包方对材料的使用管理。对钢材、水泥等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进行结算。明确节约率,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劳务分包方自行承担,对于超用的数量,要明确扣款的单价,并从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劳务分包方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不合理损耗,对剩余材料、废料也约定处理方式,减少浪费。

3、结束语

12.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 篇十二

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如运行情况的记录,维修间隔的控制,项目的实施。这其中包含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事实上,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型和维修的经济管理。(2)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3)重使用、轻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考核、评比中,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等等。(4)维修计划兑现率低。施工企业对下属机械使用单位的制约不够,使得修理计划兑现率低、施修工期难保证、修理不彻底、忽视施修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5)管理技术相对落后。(6)安全管理不足。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技术档案不健全,安全装置管理不当,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增大了企业的负担。(7)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

2 针对维修制度和模式的现场管理对策

为了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局面产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不同的部件(系)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1)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目前,在施工现场应用较多的土石方机械和路面机械,多为液压、电子技术较先进的进口设备。这些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生故障后修理较为困难,应以状态监测(检测)的维修模式为主;而一些小型简单机械,如钢筋加工机械、钻探设备、木工机械、破碎设备等,因其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有关水泥混凝土加工、运输、浇筑和沥青土加工的设备,如水泥混凝土拌合站、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水泥混凝土输送泵(车)、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等,发生故障后将对生产和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就应采用计划预防修理为主、状态修理为辅相结合的维修模式,根据生产情况适时安排有计划的维修,并按一定的标准和周期对其进行点检。(2)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工程机械各个零部件的工况、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液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维修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或事关安全的部件如行驶设备的转向系、制动系、发动机等,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如铲斗、挖斗、履带行走系及车架之类的部件,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3)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通常认为,一旦确定出某设备故障的维修模式后,便可以在所有的同类设备上应用,事实上不能这么做。这是因为:首先,同类设备(甚至是同一设备)在不同应用场合,有着不同的期望性能,如满负荷工作和降负荷工作时的要求便不一样。其次,同类设备(同一设备)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发生相同的故障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故障后果。例如:单独使用的设备与配套使用的设备其发生故障后的后果是不一样的;现场有备份的设备和无备份的设备其发生故障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工程对同类设备(同一设备)的可靠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基于上述原因,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施工企业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以得到相应的设备工作可靠度。

3 针对维修方式和工艺组织的现场管理对策

(1)针对维修方式的对策。无论各个单位的维修方式如何变化,有一点可以肯定:从长远来看,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修理次数,使用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它的方向是逐步过渡到设备的“异体监护”之路。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故障情况了。多种故障率(失效率)的出现,使机械和零部件按照其不同的故障结构安排修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对于那些大型固定设备,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的总成部件,仍然要适当安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2)针对维修工艺组织的对策。施工现场修理的重点是对机械突发故障的现场抢修。现场抢修是指在施工现场上运用应急诊断和修复技术,以恢复施工所需的基本功能为目的,迅速地对工程机械的损坏部分进行修复,使工程机械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或撤离现场。它的特点是:时间紧迫、环境恶劣、恢复状态的多样性。现场抢修的特点决定了修理的作业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现有规程上规定的修理方法,比如总成互换修理、原件修复,也可以是临时性的修理方法,如配用、粘接、焊接、捆绑、拆拼修理、旁路等。在修理的劳动组织形式上,现场抢修一般可采用传统的综合作业法(包车修理法)。

4 针对维修管理的现场管理对策

(1)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20多年里,在开发、研制检测设备仪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多家科研机构针对现代机械设备中的电气系统、电子自动监控系统的性能参数的测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建立以后的机械自诊断系统奠定了基础,因而从长远来看,设备的自诊断系统将成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现有互联网上建立基于VRML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设备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它可以让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实时了解到设备现场的运行状况参数。根据这些参数,故障诊断中心和专家就可以准确、及时地对机械的状况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2)不解体保养技术以及现场快速修复技术。不解体保养技术以及现场快速修复技术是施工现场保证机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因而一直是行业研究的重点。由于它们都是建立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基础上的,因而建议行业在这些方面多做工作,以扩大不解体保养和现场快速修复的适用范围。

摘要:针对目前工程机械维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维修制度、维修模式、维修方式、维修工艺组织、维修管理、维修技术等方面分别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以供商榷。

13.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库房管理制度

1. 材料管理人员要坚守岗位,保持库容整洁干净,对入库的各种材料,对照计划单,来料单逐一核对,对物资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进行验收入库。

2. 对质量、数量、品种、规格、型号不符合要求的,有权拒绝入库,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3. 根据材料性能要求,保管好物资,做好防护措施。

4. 库内货架应摆放合理,利于货物的存储,按照品种、规格进行码放,标明货物的名称、规格、数量。

5. 做到先入库,先使用的原则,按照制度规定的手续发料,做好货物的发料记录。

6. 出入库的帐目要齐全,要有出门证,帐实相等,日清月结,做到有物必有帐。

7. 库房要达到防火、防盗要求,进入库房的工作人员严禁吸烟,库内配置灭火器材。

8. 易燃、易爆、贵重物品及有毒物品应设专库存放,并有保管措施。

9. 易燃、易爆材料严禁在结构工程内部存放。

二、现场料具管理、使用和周转制度

1. 各班组、各外包队班组,必须设有专人领料,由材料人员登记入帐。

2. 各种工具、劳保工具、机具,使用完毕后,必须清理干净,完整的交回材料组,不得在班组长长期存放。

3. 负责现场材料管理工作,对进场材料认真检验,做好检测、发放记录,建立健全材料采购台帐。

4. 负责场容管理工作,现场材料要分规格、分区域码放,做到标识清楚。

5. 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各种工具,不得损坏,不得丢失。6. 所有工程用料必须按计划使用,不得随意丢弃浪费和损坏,对故意损坏浪费材料的人酌情进行处罚。7. 超计划用料必须由工地经理签发领料单。8. 各种工具、材料,因保管不当丢失的照价赔偿。

三、现场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的管理水平,合理、有效的使用面积狭窄的施工现场规定如下:

1.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需把车停在指定位置,不得影响施工作业。

2. 一切运送材料的车辆进入现场后必须听从材料人员的指挥,把材料卸到指定地点。

3. 卸料时要轻拿轻放,码放整齐,不得随意抛、投,不得超高码放,夜间来料卸料不能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

14.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处罚细则 篇十四

1.扩大劳务分包条件下的现场材料处罚规定

1.1分承包方

1.1.1分承包方的现场责任区内及仓库内存放的备用材料,如果未按要求码放整齐,管理混乱,罚款50-100元。

1.1.2进场材料未经过有关人员验证,未得到许可而私动用,罚款50-500元,造成损失按原价的2倍处罚。

1.1.3操作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工完不清场,造成浪费,罚款200-500元。

1.1.4因施工质量问题所造成的返工,浪费材料,视情节轻重罚款100-500元。

1,1,5钢材料、木材使用不当,大材小用,优材劣用,造成浪费,每米罚款20元。

1.1.6多层板,长料短用,垫路每平米罚款200元。

1.1.7水泥使用中,未按配合比施工,造成浪费,每公斤罚款1元。

1.1.8水泥库内外散落灰未及时清理,水泥袋不回收,罚款100元。

1.1.9由于支模不当,发生涨模或计划不准确所造成的砼浪费,对责任人100%罚款。

1.1.10现场模板、模枋、架管及配件等周转材料使用后,未及时清理,未按品种、规格码放整齐,或造成损坏,罚款100-500元。

1.1.11模板随意打洞,钢管、支撑、模板锯割断或割坏,按等价值的10倍罚款。

1.1.12对拆装模板、拆搭架子过程中,谁处丢失,扣件、螺栓、螺母等零配件现象,一经发现,罚款原价10倍

1.1.13对贵重的五金材料、高级装修材料丢失或造成浪费的按150%罚款。

1.1.14对故意造成材料损坏、浪费者,按材料损失量200%处罚,并对当事人进行警告、处分、直至开除。

15.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办法 篇十五

现场采购管理是整个EPC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 也是项目采购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场采购管理工作具有工作地点的局限性、物资种类的繁多性、清点验收工作的复杂性等特点, 所以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现场采购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包括物资管理、资料管理、技术服务和人员管理、货款支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建立和执行制度的同时也需考虑现场情况的复杂性, 使其具有一定的柔性, 以保证现场采购工作能够快速、顺利地实施。其工作内容包含了设备物资到货后的清点、现场开箱检验、验收移交、设备的安装、调试服务的协调、性能测试和最终验收以及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内容。

1 EPC工程项目现场采购管理具有的特点

EPC工程项目的现场采购管理工作具有显著的自身特点, 其核心主要集中在对采购合同的执行以及围绕采购物资开展的安装、调试、验收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协调, 同时包含了项目后期对货物的质量、厂家的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工作。

现场采购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1 工作场所以施工、安装的场所为中心

由于工程采购的物资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 所以现场采购管理的工作场所均以工程建设中的施工、安装现场为中心开展, 虽然开展工作的地点具有局限性, 但是采购管理工作的地域范围并未因此缩小。

1.2 项目建设期间所需的物资种类繁多, 货物的验收和移交工作量庞大

工程建设项目的承包范围一般包括整条生产线的建设或整套系统的建设, 其不但包括了生产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还包括辅助设施和一些生活设施, 采购范围涉及到的物资种类繁杂, 数量众多。采购物资运抵现场后, 不但需要对物资、资料进行数量的清点, 还需核实是否与合同约定相一致, 作为安装前的检验和验收, 现场开箱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物资到场后, 交接和验收工作量大, 特别是某些以零部件的形式运输到场后进行现场组装的设备 (如胶带输送机等) , 并且存在许多量化困难的物资 (如耐火材料、电线电缆等施工材料) , 给货物的清点和验收工作带来困难。

1.3 某些物资的现场检验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

物资设备的现场检验工作是保证安装调试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 除了标准通用设备的现场检验只需对设备外观和数量进行清点外, 有些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安装之前的检验工作。

现场开箱检验工作最好在设备到货后1周内进行, 且由专业人员完成,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进行处理, 避免影响项目工期, 造成经济损失。

1.4 需要快速、如实反映现场问题, 并协调服务人员尽快处理

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均会出现各种问题, 特别是安装调试阶段,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某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工程整体进度的推进, 所以现场采购人员必须能够如实、快速的发现并反应问题, 包括设备质量瑕疵造成的问题, 现场施工人员的安装、操作失误造成问题, 设计与到货设备的差异造成的问题等等, 根据问题产生原因和性质的不同, 协调设计、供货商、施工方等各方人员尽快处理, 以保证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

1.5 文档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量大

现场文档包括设备的图纸、资料、合格证、安装指导说明书、进口设备的原产地证明、外购件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保养手册、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许可等。

2 EPC项目现场采购管理现状

由于各个工程项目现场条件千差万别, 同时项目建设期间对于工程实体进度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对其他方面的关注, 导致项目现场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种。

2.1 到货计划的缺失导致工作量成倍增加

设备的进场和到货计划是开展设备催交、安排卸车机具、协调安排人力资源、提供仓储、保管条件的必要基础, 计划必须明确, 且须根据施工、安装进度及时提交设备物资进场计划并适时调整, 如果能够做到设备进场后就基本具备安装条件最好。

2.2 开箱工作不细致导致后期问题无法处理

设备运抵现场后对设备的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进行检查无误后, 开箱检验工作应在设备到场后1~2周内进行, 并要求供应商派代表参加开箱检验工作。但由于到货计划和安装计划之间的衔接问题, 导致开箱检验的时间与设备运抵现场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 经常出现设备损坏 (如保管不善造成雨水浸泡或外力破坏等) 或遗失现象。

2.3 资料接收和整理工作不细致, 导致项目竣工验收困难重重

设备交货资料种类多, 数量大, 一般都是与设备装在同一箱子内一同运抵现场, 但资料只有开箱后才能获得。开箱时间与到场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导致不能在设备到货后立即获得资料, 提前查验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无法将实际到货设备安装尺寸与设计图纸尺寸进行核对, 且如果开箱人员对资料的收集不重视, 则无法保证资料的完整性。资料收集的不完整或厂家提供资料不完整均会对竣工验收工作造成影响, 导致竣工资料提交不全, 验收不能通过。

2.4 服务人员现场管理制度的缺失, 致使现场工作进展缓慢

项目安装、调试期间, 往往需要多个厂商的服务人员同时到场开展指导安装或调试工作, 一方面要求服务人员尽快配合施工方完成指导工作, 另一方也需要督促施工方按照服务人员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安装、调试。

3 做好现场采购管理工作的要点

3.1 严格要求厂商按要求包装并填写装箱单

由于同一厂商生产的相同规格型号的设备可能用于项目的不同功能区域, 要求厂商按照规定的格式和统一的标准、信息填写总装箱单和详细装箱单, 可以大幅度减少现场清点货物的工作量。同时除合格证外的其它资料单独封装, 并附清单, 可以在不开设备箱的情况下提前获取资料开展相应的工作。

3.2 完善现场货物交接制度

工程项目建设是以实物为基础的, 建立完善的货物交接管理制度, 不仅可以做到货物来源明晰, 去向明确, 为备查和管理提供依据, 还可以为项目后期问题的处理提供证据。

货物的接收可以分为开箱检验前的接收和开箱检验后的移交两个阶段。

3.3 建立行之有效的现场服务管理制度

厂家人员的现场服务包括:指导安装、调试服务, 现场培训, 调试完成后的售后服务。

对于指导安装和调试必须制定合理的安装、调试计划, 按计划通知厂家服务人员顺序到服务, 避免造成服务人员在现场窝工、未及时到场或为同一件事重复多次到场情况的发生。

3.4 建立完善的设备质量反馈体系和供应商考核、评价制度

项目所需的设备种类繁多, 且同一种类、同一型号的设备也可能产生不同的问题, 建立一套完整设备质量反馈体系和共享系统, 可以在线实时反馈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同时需要建立完善供应商动态考核和评价机制, 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通过预置的时间间隔或阶段, 对参与项目供货的厂商进行动态地评价和考核,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合理的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和分类。

供应商管理工作作为采购工作的核心, 现场设备质量和厂商服务的反馈是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考核的主要指标来源, 应该建立起一套来源广泛、系统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管理机制, 对供应商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和分类, 为其他类似项目的采购提供参考和帮助。

4 展望与发展

工程项目现场的采购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工作量巨大的工作, 需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才能顺利完成, 对其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其结果圆满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纳入到采购的现场管理环节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 把现场工作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同时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如采用条码或二维码系统对工程项目物资进行统一的编码, 货物到场后对其数量的清点采用无线移动设备进行扫描的方式开展, 还可以利用移动手机的APP软件对到货缺损、开箱情况进行摄像或拍照, 将影像记录实时回传, 建立可以交互和共享的交货资料电子数据库等。

同时, 以工程建设期间的物资编码系统和已建立的物资数据库为基础, 建立和设计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 并和公司财务系统和固定资产系统进行对接, 可以作为工程项目的附加产品一起销售给建设单位, 以期达到双方的共赢, 并不断提高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英) 肯尼斯·莱桑斯 (KennethLysons) , (英) 布莱恩·法林顿 (BrianFarrington)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鞠磊, 吴立生, 张晶,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2]鹿丽宁.国际工程项目货物采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李志刚.基于JIT理论的供应链采购模式探析[J].物流技术, 2003, (8) :8-10.

上一篇: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下一篇: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