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的使用实验报告

2024-09-03

visio的使用实验报告(精选6篇)

1.visio的使用实验报告 篇一

在 Visio2007绘图中,通常需要先选择形状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操作,如移动、旋转或调整形状大小,Visio2007提供了几个用于选择形状的工具。了解每个工具的使用场合可以轻松地处理形状。

选择一个形状

要处理某个形状,请首先在绘图页上选择它,然后执行您的任务,例如应用格式、移动该形状、对齐它或添加文本。

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指针工具,然后指向绘图页上您要选择的形状。

当指针变成四向箭头时,单击该形状。

图1

当选择该形状时,其上将显示绿色手柄。

注释 您可以拖动这些手柄,调整形状大小,这些手柄在二维形状中叫做选择手柄,在一维形状中叫做端点。形状上显示的绿色圆形叫做旋转手柄,您可以沿所需的任意方向拖动它来旋转形状。

选择多个Visio2007形状

当您要移动许多形状或设置许多形状的格式时,您可以一次选择所有要一同处理的多个形状。使用的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要执行的操作性质、要确定为主形状的形状以及如何在绘图中排列要选择的形状(无论这些形状在页面上是相邻的还是分散的)。

您可以使用下列任一方法选择多个形状:

使用“区域选择”工具

当您可以方便地在形状周围绘制矩形选中内容网时(该选中内容网以绿色线条表示,包含所有要选择的形状),请使用“区域选择”工具。

单击“指针”工具旁边的下箭头,然后单击“‘区域选择’工具”。

将指针置于要选择的形状上方或形状的左侧,然后进行拖动,以便在形状周围创建选中内容网。

图2

选择形状后,您会看到选择的形状周围出现绿色的选择手柄,各个形状周围显示洋红色线条。

主形状具有洋红色粗轮廓线。

使用“套索选择”工具

使用“套索选择”工具,您可以选择非矩形区域中的多个形状。

单击“指针”工具旁边的下箭头,然后单击“套索选择”工具。

将自由绘制的选中内容网拖至要选择的形状周围。

图3

选择多个形状时,所选的形状周围会显示绿色选择手柄。

提示 默认情况下,对于“区域选择”和“套索选择”工具来说,选中内容网必须完全围住它要选中的每个形状。如果您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则可以拓宽选中内容网,以使其中的部分形状也被选中。要执行此操作,请在“工具”菜单上单击“选项”,然后在“常规”选项卡上选中“选择区域内的部分形状”复选框。

使用“多重选择”工具

使用“多重选择”工具,可以在选择内容中添加形状。此工具可用来控制主形状的定义。

例如,如果形状彼此靠得很近,则可以单击一个形状使其作为主形状,然后单击其他形状将它们添加至选择内容中。

单击“指针”工具旁边的下箭头,然后单击“多重选择”工具。

单击要选择的每个形状。

图4

您选择的第一个形状周围是洋红色粗轮廓线,而所有其他形状周围都是洋红色细轮廓线,

注释 使用“多重选择”工具并在形状周围拖动鼠标时,指针的作用与“区域选择”工具相似。

使用 键盘快捷方式

您可以按住 Shift 或 Ctrl,同时单击形状,以便一次选择多个形状。

您也可以使用这些键在当前选择内容中添加其他形状。例如,如果要在使用“区域选择”工具创建的选择内容中添加形状,则可以按住 Shift 或 Ctrl,然后单击相应的形状。

图5

选择某一页上的所有形状

如果缩放至某个页面中并且要保持近距离仔细查看,则可以很方便地选择页面上的所有形状,而不必依次单击这些形状,或将选中内容网拖至它们周围。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在“编辑”菜单上,单击“全选”。

按 Ctrl+A。

当您选择页面上的所有形状时,您在页面上拖动的最后一个形状将成为主形状。

选择特定类型的所有对象

您可以方便地选择所有特定类型的对象,如形状、组合或参考线:

在“编辑”菜单上,单击“按类型选择”,然后选中所需的对象类型,如形状、组合或参考线。

取消选择一个或多个形状

如果无意中在选择内容中包含了不需要的形状,则可以方便地取消选择一个或多个形状。

取消选择所有形状:

单击绘图中的空白区域或按 Esc。

取消选择多个选中的形状中的一个形状:

请按 Shift 并单击要取消其选择的形状。

选择内容问题疑难解答

如果在绘图页上选择形状时遇到了麻烦,则问题可能是形状受到保护,或者它们是组合在一起的。

形状处于保护状态吗?

如果无法选择形状,则形状可能受到保护,不允许进行选择,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您删除或应用对该形状所做的任何更改,如确定位置、调整大小、设置格式、编辑文本或旋转等。

删除选择保护:

在“视图”菜单上,单击“绘图资源管理器窗口”。

右键单击绘图文件名,然后单击“保护文档”。

在“保护文档”对话框中,清除“形状”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

如果您可以选择形状,但不能对其应用任何更改,则该形状可能仍然受到保护。如果您选择的形状上显示灰色的手柄,则该形状处于锁定状态,不允许应用所有更改。

删除所有更改保护:

选择形状,然后在“格式”菜单上,单击“保护”。

清除应用于要更改的特性的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

形状是否组合到一起?

如果可以选择形状,但是不能按您的意愿处理它,则该形状可能是一个组合形状。组合在一起的形状与一个形状具有类似的功能。例如,如果将形状组合在一起,则可以同时更改它们的颜色。

了解形状是否为组合形状:

选择该形状,然后单击“格式”菜单上的“特殊”。如果该形状“类型”指定为“组合”,则该形状为组合形状。

选择组合形状中的一个形状:

请选择该 Visio2007组合形状,然后在“编辑”菜单中,单击“打开组合”。

显示该形状组合的窗口即会打开。然后您可以选择一个形状并对其应用更改。完成操作后,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关闭此窗口。

提示 您还可以一次单击一个组合形状,然后单击该组合形状中的一个特定形状,来选择其中的一个形状。

2.visio的使用实验报告 篇二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仿真,培训

0 引言

目前, 大量的继电保护仿真都是以研究或测试为目的的实时系统仿真, 对于保护装置性能的研究和保护网络的配合验证非常有效, 但是针对继电保护装置内部逻辑, 以教学为目的研究较少。

以教学为目的的仿真往往成本投入较少, 需要建立在现有硬件资源的基础上, 对保护时间精度要求较低, 只要求动作逻辑正确, 具备友好的人机界面。

1 软件环境搭建

1.1 软件环境

1.1.1 Windows操作系统丰富一致的图形用户接口和面对对象编程方法的支持一直得到开发人员的普遍认同, 其使用在我国非常普及, 可以在Windows上进行开发。

1.1.2 应用现在比较流行的Visio, 可以方面使用人员绘制保护装置原理图, 同时应用Visio Drawing Control图形控件作为与程序的接口,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内部逻辑关系进行拓扑化绘制。

1.1.3 编程环境

C#是由微软公司发布的编程语言, 继承了传统的c语言代码风格, 并且封装了大量Windows操作系统功能, 与Windows平台有良好的兼容性。

2 对象及类的构成

2.1 Visio模具

Visio绘图方法除了直接在绘图区添加直线、圆、矩形等基本图像外, 更常用的方式是直接向绘图区添加模具。模具相当于类, 可以被多次使用, 每次使用相当于生成一个对象, 以ID进行区别。模具的Shapesheet中可以读取很多有用的信息, 仿真中主要用到的有以下4个。

2.1.1 shapetransform

该信息主要表示图形在绘图区的位置, 高度等信息, 主要的属性有width、height、pinx、piny。

2.1.2 connectionpoints

表示该图形有几个可以用于连接的点, 每个连接点在模具中的位置信息, 主要属性有x、y, 用于表示连接点的坐标。

2.1.3 customproperties

表示用户自定义属性, 由使用者定义, 在此应用中, 主要用于存储保护定制信息。

2.2 Visio Drawing Control控件

Visio Drawing Control中包含了丰富的对象资源, 在c#程序中嵌入控件后, 便与其建立了联系, 下面对主要对象进行介绍。

2.2.1 Application对象

控件的主显示界面, 可以通过其调用直接隶属的各个对象, 在向c#插入控件后获得, 其内部封了大量的对象及方法。

2.2.2 Window对象

表示Visio Drawing Control的绘图窗口, 是与用户的主要交互界面, 是主要响应用户绘图, 侦听用户添加、修改、删除的主要部分, active window可以获得当前窗口属性的窗口。

2.2.3 Shape对象

Shape对象是绘图区每个图像的对应对象, 可以反映用户对图形元件的所有操作。其对象数组page.shape[]包含了绘图区所有的元件对象。

2.3 保护元件的基类

由于Visio Drawing Control只提供图形描述, 不具备拓扑、动作逻辑等功能, 需要在c#中建立一套与Visio Drawing Control中绘图对应的数据模型, 将Visio Drawing Control中无逻辑关系的连通图变为有逻辑关系、适合计算使用的数据集。

3 仿真的关键步骤

3.1 准实时机制的建立

由于本应用不需要时间的精确性, 而更注重动作逻辑的正确性, Windows是一个非实时系统, 其CPU时间分配的随机性会对保护逻辑判断的正确性产生影响, 自制时钟系统是一种解决方案, 通过Timer控件模拟系统时钟, 由其作为标准时间为所有消息加上时标, 将程序内部的元件动作时间放在统一的坐标系进行比较, 很好的解决了Windows系统的响应时间问题。

3.2 图形链接关系的建立

3.2.1 读取所有链接关系

在Visio Drawing Control控件的页面page对象中, 提供shapes对象集来表示页面上所有的元件, 通过对shapes对象集的遍历, 可以访问到每一个已经添加到绘图界面的元件。

由于Visio Drawing Control只提供连接点信息, 如果想获取保护元件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对所有连接进行判别, 并存储。在读取连接的过程中, 使用自定义整数数组A[]和B[]分别存储所有保护元件和连接线的ID, 再通过对这两个数组的分析获取足够的信息。

3.2.2 生成保护元件链接表

在连接线的shape对象中, connects对象集包含了连接线两端的节点信息, 通过读取这两个connect点的To Sheet.ID属性, 可以知道这条连接线两侧的保护元件ID, 这样就有了获得保护元件连接关系的方法。

由于在connects对象集中, 连入连出点存在先后顺序, 其顺序已经根据图形中的横坐标排序, 所以只需要顺序的读出连接线的两个connect.ID即可。

3.3 生成保护元件对象

在链接表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保护元件的对象, 首先通过遍历绘图区所有的保护元件, 向保护对象写入ID属性。然后使用衔接表, 向链接表首端 (form ID) 的保护元件的output列表中添加链接表末端 (to ID) 的元件ID。这样, 保护元件的连接关系已经建立。

4 结论

本文基于员工的培训的需求, 搭建了进行继电保护装置仿真的基础环境, 描述了类的构成及功能之间的联系, 对基于Visio Drawing Control控件基本操作进行了概况, 整理了仿真工作的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1]崔鸿斌, 常鲜戎.DTS系统中继电保护仿真实现方法的改进[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6, 18 (3) :94-97.

[2]张慎明, 姚建国.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 (DTS) 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 2002, 26 (7) :60-66.

3.关于生物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篇三

一、容量玻璃容器的使用方法

1. 吸管

吸管是生物化学实验最常用的卸量容器。移取溶液时,如果吸管不干燥,应预先用所吸取的溶液将吸管润洗2-3次,以确保所吸取的操作溶液浓度不变。吸取溶液时,一般用右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拿住管颈刻度线上方,把管尖插入溶液中,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内空气压出,然后把吸耳球的尖端接在吸管口,慢慢松开左手指,使溶液吸入管内。当液面升高至刻度以上时,移开吸耳球,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大拇指和中指拿住吸管刻度线上方再使吸管离开液面,此时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略微放松食指,使液面平稳下降,直到溶液的弯月面与刻度标线相切时,立即用食指押紧管口,取出吸管插入接受器中,管尖仍靠在接收器内壁,此时吸管应垂直,与接收器约呈15°夹角。松开食指让管内溶液自然地沿器壁流下。

2. 滴定管

可以准确量取不同定量的溶液或用于容量分析。常用的常量滴定管有25毫升及50毫升两种,其最小刻度单位是0.1毫升,滴定后读数时可以估计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经常使用2毫升及5毫升半微量滴定管。这种滴定管内径狭窄,尖端流出的液体也小,最小刻度单位是0.01毫升至0.02毫升,读数可到小数点后三位数字。在读数前要多等一段时间,以便让溶液缓慢流下。

3. 量筒

量筒不是吸管或滴定管的代用品,在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用来量取相对大量的液体。不需加热促进溶解的定性试剂可直接在具有玻璃塞的量筒中配制。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

首先将显微镜的工作台擦干净,然后将要观察的标本和各种器具准备好。

2. 显微镜的使用

(1)取用:

将显微镜从镜箱取出,取出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底座将其轻放在离工作台边缘8-10厘米处偏左的位置。

(2)低倍镜的使用

(1) 对光:对光前,先安上合适的目镜(一般采用10×目镜),将10×、40×、100×物镜按照顺时针安在物镜转换器上,逆时针转动转换器使10×物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从目镜中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或接通电源,直至视场明亮、均匀为止。

使用双目显微镜对双目镜宽度要进行调节,用推或拉的方法调节两目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在两个目镜上双眼同时观察时,两个图形的视场正好完全重合,此时镜筒刻度盘上所示的数字,就是观察者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

根据物镜的放大倍数调节聚光镜的高度,使用油镜时由于放大倍数大,镜像亮度小,需要较强的照明,需要将聚光镜升至最高处。

调节可变光阑(光圈)使聚光镜的镜口率与物镜的镜口率一致,才能充分发挥物镜的分辨率,方法为:将显微镜调整到工作状态后,从目镜筒中拔出目镜,一边观察(向拔出目镜的目镜筒里看),一边缩小光阑,这时可看到缩小的光阑被物镜成的像,然后逐渐调大光阑,当光阑像的边缘与物镜通光孔黑圈的边缘一致时停止,这时的聚光镜镜口率与物镜镜口率就一致了。如显微镜可变光阑圆框上刻有表示口径的标尺,可调至物镜镜口率的80%,即物镜镜口率为0.65,则可变光阑的标尺调至0.65×80%=0.52即可。

(2) 观察:将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使标本对准通光孔正中,下降镜筒或升高载物台,并从侧面观察,使物镜下端和标本逐渐接近,但不能碰到盖玻片。从目镜观察,用粗准焦螺旋慢慢升起镜筒和下降载物台直到看到标本为止,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高倍镜的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进一步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心,再上升聚光镜、逆时针转动物镜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显微镜一般稍微调节一下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3. 观察后的处理工作及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事项

清洁:显微镜上的污物(残物或灰尘),用擦镜纸擦干净,若擦不干净可蘸少许二甲苯进行擦拭。

显微镜各部分的放置:擦完后,把物镜转离光轴,把反光镜转到与载物台垂直的方向,以减少灰尘粘落上面,而后罩上镜套,小心地放回镜箱内,保存备用。

最后谈一下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事项。

(1)取放时动作一定要轻,切忌震动和暴力,否则会造成光轴偏斜而影响观察,而且光学玻璃也容易损坏。

(2)由于物镜的螺丝口容易损伤,安装物镜时要特别小心,即先向左方倒转一小段,凹凸双方吻合后再向右方旋转,不要转得太紧,轻轻捻到头,再稍紧即可。

(3)镜检标本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观察时要从低倍镜开始,看清标本后再转用高倍镜、油镜。

(4)使用油镜时一定要在盖玻片上滴油后才能使用。油镜使用完后,应立即将镜头、盖玻片上的油擦干净,否则干后不易擦去,以致损伤镜头和标本。但应注意二甲苯用量不可过多,否则,物镜中的树胶会溶解,导致透镜歪斜甚至脱落,盖玻片移动甚至连同标本一起融掉。

(5)使用时不可用手摸光学玻璃部分,如需擦拭应严格按照光学部件擦拭办法。

(6)使用的盖玻片和载玻片不能过厚或过薄。标准的盖玻片为0.17±0.02毫米,载玻片为1.1±0.04毫米。过厚或过薄将会影响显微镜成像及观察。

摘要:实验课是基础学科教学中一个关键环节, 它不仅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结合, 而且是学习后继课程和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物实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4.创造性使用初中生物实验的策略 篇四

关键词:创造性,初中生物,实验,策略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 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学的核心任务。然而, 生物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一旦缺乏实验体验, 就无法建构出科学的知识体系。无论将来学生的书面检测成绩多高, 其生物学知识体系依然只有空洞的理论, 缺乏创造力。

杨振宁博士谈到: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 然而10年以后, 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 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 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可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容忽视。那么, 如何创造性地利用生物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策略实施.

一、精心设计, 丰富实验内容, 创造性使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的筛选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思维,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认为:凡能独立工作的人, 一定能为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所列出的探究实验, 而应该从全部内容中精选出可作为实验的题材, 让生物教学内容更丰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教材中涉及实验或可以进行模拟的内容罗列出来, 然后再进行分类设计。

一般来说, 较复杂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一定的设备和环境条件, 且难以再现, 但均可以实际实验、模拟实验情景再现。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教师可利用锡纸模拟豆荚包住一颗颗豌豆 (圆粒或皱粒的) 模拟孟德尔杂交出的“子一代”“子二代”, 然后让学生打开“豆荚”进行统计, 从中体验孟德尔的实验方法。此外, 对于一些生理过程,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进行演示。如消化过程, 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营养物质, 在消化道中经历种种“磨难”, 最终被沿途的各种消化液 (学生扮演) “折磨”变成了葡萄糖等物质。这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实验, 但不失为创造性的活动体验,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简单实验操作和实施虽没有较大困难, 但依然需要变通。如植物的嫁接、扦插或种子萌发的实验, 它们在用材上也可以有多种选择。

总之, 教师对实验内容的筛选和调整, 是对教材的一种创造性使用, 目的是选取最合适自己与学生结合成学习共同体的内容和方式, 同时也是提升自己创造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改良实验, 拓宽教学路径, 引导学生创新

巴甫洛夫说过, 在自然科学中, 创立方法, 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 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生物教材中并不是所有实验的材料、装置、方法都适合每个地区或者都是最优的。因此, 教师要因地制宜地主动调整实验, 既体现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 又使学生感受教师的创新精神, 从而激励学生创新。

(一) 实验材料的处理

对材料适当地进行处理, 可以让学生更加便于观察与记忆。例如, 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 不少教师选用干燥种子给学生观察。然而, 干燥种子的胚很小且容易损坏, 并不利于学生观察。若教师提前浸泡种子, 另外再准备一些刚萌发的种子, 供学生一起对照未萌发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胚--植物的幼体”这个概念能够很容易地在学生的认知中建构起来, 那些与种子结构相关的知识自然会根植于学生的记忆中。

(二) 实验装置的处理

巧妙的处理可以让实验简单明了。在种子萌发的实验中, 有教师这样改进实验 (如图) 三个塑料杯叠在一起, 放入实验用的豆子和其它材料, 第四个杯子放冰箱中。装置简单易操作, 结果一目了然, 非常巧妙。这就会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标准的仪器。从而形成“不唯书”的探索精神。

(三) 实验方法改良

实验方法的改良是提高效率和效果的保障。在进行“测量花生果实的长度”的实验中, 要抽样取30个花生果实, 逐个量其长度, 计总和, 取平均值。有学生认为这样的过程过于繁琐, 提出把这几十个花生沿着皮尺首尾相接排长队, 很快就可以得到总长, 再除以个数取平均值。可见, 学生有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只有大胆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拓展实验, 关注社会问题, 扩展学生视野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发展, 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反过来又能促进人的发展。生物实验教学探究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科学的探究方法,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等方面问题, 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在讲到软体动物时, 有学生问到:蜗牛是不是“害虫”呢?这时, 教师可鼓励学生成立兴趣小组, 指导他们探究蜗牛的食性, 从而得出蜗牛喜欢食生菜等农作物, 对庄稼有一定危害的结论。另外, 还有一些学生在探究中提出了新问题:发现了特别大型的蜗牛。这时教师可引导其上网查资料, 探讨这一蜗牛是变异, 还是原有物种;如果是变异, 与污染、农药等有无关系。然后,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就自己的探究写下一系列的过程和看法, 形成小论文。

在谈到无土栽培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研究培养液, 并利用这项活动改善教学楼顶夏天过热的环境问题。最终学生研究出在楼顶安装PVC管道种绿萝等植物, 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但正如斯迈尔斯说的: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学生在这次活动中, 积累了不少经验, 开阔了眼界, 建构了独特的学习基础, 是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这种合理利用教材, 并结合社会环境因素的实验, 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在旧知识的体系上建构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今天的教师富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明天才会有更多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初中生物教材需要教师细细“咀嚼”, 领会新课程精神。只有这样, 才能寻找到更有效的途经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M].王立彬, 范青岩.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1-01:1-5

5.浅谈化学实验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篇五

一、科学管理, 充分发挥药品作用

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管理是实验员常抓不懈的工作, 必须认真做好。化学实验药品种类多, 有的易燃易爆, 有的挥发, 有的有毒, 污染环境, 有的不稳定易变质, 要方便快捷取用药品, 使得实验安全可靠, 成功率高, 才能保证试验教学有序、安全、高效地进行;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发挥实验的应有作用。做好药品管理, 也有助于提高实验员工作效率, 减小药品对环境的污染, 使化学仪器所受腐蚀达到最低限度。化学实验药品的科学有效管理还可以防止药品的流失, 造成意外。

二、恰当分类, 妥善保管

将药品分类保管, 可减少不必要的散失, 既安全, 又便于查找, 快速取用药品。

1、首先将药品按氧化剂、还原剂分类分开保管。

氧化剂、还原剂混在一起, 就不安全, 一旦条件具备了如受热、撞击等可能燃烧, 甚至爆炸, 酿成大祸。

例如, 氧化剂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中的一种和还原剂红磷、硫黄、木炭中的一种混在一起, 就是炸药。

2、对沸点低、易挥发的物质要低温密封保存。

如苯、甲苯、乙酸乙酯等有机试剂 (还原剂) , 浓硝酸过氧化氢等氧化剂, 将它们分开放入地下的砂子埋起来, 以减少挥发。

3、对在空气中不易保存、会变质的药品谨慎保管。

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钡, 应多层保装, 密封保存。钠、钾等放在煤油中保存, 并及时添加煤油。黄磷则放在水中保存。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应配制饱和溶液, 避免空气中CO2杂质进入溶液, 影响实验, 到使用时, 临时按自己所需浓度配成溶液。

4、对在空气中稳定的化学药品, 可按单

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 入柜保管, 贴上标签、写出相关药品名称, 便于快捷取出。

5、因不少药品的挥发性, 腐蚀性强,

所以化学所需的精密仪器如天平、稳压交直流电源、检流计都该远离盐酸、硝酸等挥发性、腐蚀性强的药品, 分屋、置柜单独保存。

6、对剧毒物品, 如氰化钾, 强腐蚀药

品, 如三酸, 大量的需要入库保管, 采取双钥匙锁, 不让人单独取用, 而实验准备室只留少量药品, 以便演示实验用。

三、建立账目, 及时补充

建立化学实验药品的收支账目, 便于及时添置药品, 也防范药品的流失。药品多少, 登记造册, 因教材变化, 增添实验所需药品, 一查帐便知余缺, 是否需购买。收支记账, 定时查验, 对常规药品, 购买多少, 心中有数, 既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又防止药品多, 资金搁置, 同时减少药品长期放置带来的自然损耗。日常工作中, 还要及时查验化学实验药品。一看标签是否脱落, 防止时间一长难以辨认;二看药品是否潮解, 药品是否外溢。如发现上述问题, 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 保证药品保管工作的高效到位。

四、依据性质使用药品

根据化学实验药品性质、实验的要求使用好药品, 是当好化学实验员的必需的基本素质, 也是职责所在。

1、巧取药品。

除了按常规的方法取用固体、液体药品外, 有的药品难以用常规方法取用, 如苯酚晶体, 保管在小口试剂瓶中, 特别是冬季晶体不易破碎。怎样从瓶中自如取出晶体呢?笔者先将苯酚试剂瓶 (500g装) 放入盛有温水 (50°~80°) 大烧杯中, 一会儿苯酚液化, 将药品倒入小广口瓶, 再在固化时用药匙将其拨碎, 使用药匙取多取少非常方便。对易吸湿, 结块变硬的药品亚硫酸钠则取原瓶装拆开, 取用药品后, 密封并放在廉价的生石灰中, 避免结块。总之,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及时找出原因, 采取相应的对策, 达到巧取的境界。

2、配好溶液。

根据物性和实验要求配好各种溶液, 是保证化学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需用药品常常是它们的溶液, 有些溶液需及时配制, 有些实验对溶液的浓度要求很高, 这需要实验工作者心中有数, 在熟悉教材, 掌握实验目的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上, 来配制溶液。如, 配Fe SO4溶液, 应取绿矾加适量水、少量硫酸和还原铁粉, 防止其氧化, 再如做银镜反应所需氨水, 浓度要在2~4%范围之内, 防止浓度过低氨挥发, 所加氨水量过多, 银氨溶液浓度过小, 影响实验结果。教材上是2%, 但这是及时配的, 如要放置一月用, 浓度就要稍大, 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 要提前准备, 多班级实验进行时间较长, 尤其浓度稍高些, 这些既不会滴入氨水不产生沉淀, 又不会滴入氨水沉淀难消失, 银镜不能产生, 实验效果差。根据不同的实验, 同一种药品配不同浓度的溶液, 以便课堂实验的快速取用, 如苯酚溶液, 在做苯酚与三氯化铁显色的实验时配苯酚溶液的浓度应为0.1mol/L, 而在做苯酚和溴水的实验时, 溴水用饱和的, 苯酚溶液的浓度却为0.01mol/L以下, 才能保证好的实验效果。

3、减少污染、避免浪费。

药品的使用应保证达到实验目的为前提, 少量、快捷。这样既节约费用, 又缩短实验花费时间,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减少药品对环境的污染。因此, 演示实验所用玻璃仪器要尽可能大一些, 药品用到实验现象明显, 让后边的同学能看到即可, 而在学生分组实验时, 应考虑实验微型化。如在试管进行的沉淀或显色反应, 放在点滴板上进行, 药品取得少, 现象显著, 所花时间短。另外对不稳定的溶液应该核算所需的量, 一次实验结束就处理掉, 避免药品的浪费。

6.visio的使用实验报告 篇六

1 理论依据

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指出, 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 输入量应该为i+1 (其中i为学生已知的语言成分) 。i+1表示语言输入内容要略高于学生的原语言水平。这种理论与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 此观点也符合我国的教学原则和传统:授课的难易程度因学生水平而定, 一般来说, 教学内容要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这样, 学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所以, 在英语课堂中, 只有尽可能多的英语输入才能使输入内容的水平高于学生的原英语语言水平。

同时, 有不少学者指出, 母语对目的语的习得在某种环境下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很大的干扰。为了尽量克服母语对学习者的干扰, 英语课堂就应该减少母语出现的量和频率, 让学生沉浸在纯英语的学习环境里, 模拟真实的情景, 使语言输入更大地发挥其功能。

2 实验研究

笔者从去年九月开始在本学院带课, 学校分给两个班, 一个是机电 (以下简称1班) , 另一个是市场营销 (以下简称2班) 。英语教师第一学期都要求用英语授课, 从第二学期开始, 学校决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 采用英汉双语教学。

笔者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来统计两个班的成绩, 见表1。

从这个数据中得出:一班成绩略好, 但两个班成绩的方差差别不大, 学生成绩分布相对均匀, sig.值为0.526>0.05, 也就是说两个班的入学成绩差别不大, 可以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

(1) 实验目的:检验英汉两种媒介语使用比例及其转化频率对课堂英语教学的影响。实验会对单纯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和使用英汉两种媒介语的课堂进行教学效果的对比。

(2) 实验方法:两个变量:英语和英汉双语

实验分成两个阶段:1) 第一学期, 两个班都以英语为主要媒介语进行教学。学期结束, 两个班同时参加大学英语一级考试。2) 包括二、三两个学期。在这两个学期里, 成绩较好的1班使用英汉两种语言为媒介语进行教学, 而成绩稍逊的2班以英语为媒介语进行教学。在1班的纯英语教学中, 教师尽量使用常用词汇以及课本中出现的表达和句型, 使学生能完全理解课堂内容;在2班的英汉双语教学中, 教师经常转换语码, 也就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两学期结束, 用数据包分析统计两个班的成绩, 看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 严格控制各种变量:实验过程完全公平公正, 两个班的作业量、考试内容、改卷评卷尽量保持一致。

(4) 数据分析:两个班入学成绩和在一阶段二阶段参加的CET-1、CET-2、CET-3成绩分别输入电脑, 用SPSS进行分析:

表2显示, 第一阶段的全英文教学使两个班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1班从73.4855上升到74.6742, 2班从入学成绩70.3362上升到71.5035。两个班成绩同步提高是因为都采用英文媒介语教学;标准差的同步上升也反映了两个班成绩的同步提高:1班从6.2456上升到9.8635, 2班从7.8378上升到8.4589, 标准差的上升表明学生成绩差距变大, 这反映了两个班都有学生不适应全英语的教学。

同时, 在第二阶段, 两个班成绩对比也发生了变化。2班的入学成绩和CET-1的成绩都低于2班, 但在一个学期英语教学后, 2班的CET-2成绩超过1班。两个班CET-2平均成绩分别为:64.563和67.784, 这些都证明了以英语为媒介语的课堂教学要优于以英汉两种语言为媒介语的教学。从表2还可以看出, CET-3的成绩仍然是2班领先于1班, 而且平均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进一步证明了以英语为媒介语的课堂教学要优于以英汉两种语言为媒介语的教学。表2的数据显示, 两个班的共同点是标准差的上升, 随着试验的进行, 标准差还越来越大, 这说明以英语为媒介语的课堂虽然有优点, 但也有有少数学生不适应这种英语教学, 学生中产生了两级分化。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有必要再次用SPSS对两个班的成绩的T值进行统计分析。

表3向我们证明两点:1) CET-1和入学成绩的Sig.值由0.141到0.405变化不大, 因为第一学期都同样以英语为媒介语进行教学。2) 从CET-1到CET-2 Sig.值锐减, 从CET-2与CET-3成绩相比, Sig.值又进一步减少, 表明两个班在两次考试中差异加大。2班越来越优异于1班, 再次证明使用英语教学的效果优于使用英汉双语。

3 启示

3.1 大学英语课堂要坚持使用英语教学

既然一再证明以英语为媒介语的课堂教学要优于英汉两种媒介语的课堂, 大学英语教师就应坚持使用全英语教学。当然在学习初期, 学生会有不适应, 但这属于正常反应, 只要老师循循善诱, 循序渐进, 这个阶段会顺利渡过。另外, 英语教学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师的语言必须准确流畅, 才能确保语言输入的有效性。有效并且大量的语言输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紧张感, 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也会让学生觉得语言学习充满挑战, 最后在内外因的作用下加大语言输出, 真正达到学会说英语的目的。

3.2 不忽视母语的积极作用

虽然母语在很大程度上会干涉外语的学习, 我们也倡导在英语课堂上尽量避免使用汉语,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 母语也会对语言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比如, 学生水平有限, 而学习材料难度比较高的情况下, 像一些医学、工程学、考古学里的专业术语, 用英语解释可能很难被理解, 甚至是英语教师也会犯难, 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使用汉语进行讲解, 节省时间又能加深理解。因此, 在中国现有的环境下, 完全纯粹的英语教学过于绝对, 但总的原则应该是以英语授课为主, 这个是没有异议的。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York:Longman, 1985.

[2]Stern, H.H, Patrick, Allen&Harley, Bright (ed.)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C].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地球一小时活动策划(给赞助商)下一篇:居民小组长工作会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