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案例

2024-12-14

教育督导案例(精选8篇)

1.教育督导案例 篇一

结果公告制 督出新效能

——湖北省汉川市改革督导运行机制

汉川市近年来积极推进教育督导运行机制改革,强化以督导结果公告制为重点的督政、督学职能,教育督导的监督、评价、指导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督导工作因改革而更富活力、更具效率。

建立督学责任区 汉川市于2011年初步建立起督学责任区管理制度,把全市26个乡镇、14所局直学校划分成9个责任区,分别由9名市政府督学负责,并明确规定了督学到责任区开展经常性督导的次数、专项督导重点、工作调研主题以及督导结果上报要求等。年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各责任区督学工作组织考核,对考核结果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责任区目标落实不到位,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汉川市为强化督导的评价职能,突出教育督导工作“四抓”:一抓乡镇教育考核促政府履职。二抓中小学校考评促横向共进,对乡镇中心初中、局直学校年度教育工作完成情况实施分类评价,并依照评价结果分别进行表彰及奖励。三抓教育局科室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科室的重要依据。四抓教师工作评价促队伍建设,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结果运用上强化“四个一批”,即顺向流动一批,劝勉一批,转岗一批,培训一批,并及时了解教师思想动态及工作状况,帮助教师发展。2012年,全市有12名教师顺向流动,46名教师受劝勉,4名教师转岗,一大批教师在培训之后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探索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汉川市在总结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学校督导评估经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启动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印发了《汉川市普通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和《督导评估规程》。评估力求简化程序,尽可能减轻学校准备评估材料的工作负担,增强工作实效,并设立了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特色学校、合格学校三类荣誉称号。目前,汉川市已初步建立起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形成了较为浓厚的素质教育先进(特色)学校创建氛围。去年,汉川市分别对13所申报学校开展了过程督导,今年9月将开展正式督导评估。

强化督导结果公告制 汉川市通过实施督导结果公告制,有效提高了督导工作效能。一是通报乡镇政府义务教育履职情况,即每年将乡镇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履职督查通报分送市领导,并通过网络平台跟踪公布各乡镇整改进度。二是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做到“两明确一公告”,“两明确”即明确评分标准、明确过程管理的量分结果,“一公告”即对年度考核结果进行公告,发布在政府公务平台上,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对教学管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

随着汉川市教育督导改革的有序有效推进,教育督导的监督作用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教育督导的评估价值也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教育督导工作的独立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也日益提高。

2.教育督导案例 篇二

二年级上学期开学以后, 我对我们班的班委进行了调整, 小C担任了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她每天都要和值日的同学一起打扫清洁区, 午餐后清理教室, 下午放学后打扫教室卫生, 工作量比较大。小C很有责任心, 工作勤勤恳恳, 能很好地组织同学完成劳动任务。每天早上, 我七点半到校的时候, 她已经把教室门打开, 正在做劳动前的准备工作, 几个月来一直如此。

有一天, 我到达学校的时间比平时早一点, 发现小C依然在我之前到校, 正在和小朋友们一起打扫卫生, 我赶紧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你们今天来得挺早的呀!”我对他们说。“我7点钟就来了。”小C好像有点勉强地说。她的这一反常神情让我产生了疑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用心观察她的一举一动, 发现她表情凝重, 眼神有点呆滞, 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呢?我决定跟她谈谈。

打扫完卫生后, 我走到她面前, 蹲下来拉着她的小手, 看着她的眼睛, 问道:“你觉得老师是不是你的好朋友?”

小C点点头。

“那我们谈谈心好不好?”我又问。

小C认真地看着我。

我问道:“你今天是身体不舒服, 还是心里不太高兴?”

小C一下子就哭起来:“老师, 我爸妈昨晚吵架了, 他们不管我了。”

难怪她会心事重重!我轻轻地把她搂在怀里, 安慰她说:“不会的, 不会的, 你又没做错什么, 他们怎么会不管你呢?”

安慰了一会儿, 她停止了哭泣。我急忙问她是否吃过早餐。

原来她到学校前没有吃过任何东西。

于是我到商店给她买了一包饼干, 并把她带到办公室, 倒了一杯水, 等她把饼干吃完, 我说:“爸爸妈妈不会不要你的, 到教室里好好上课吧!”

孩子走后, 我分别给她的父母打了电话, 没有说具体原因, 只是请他们务必在下午放学后来学校一趟。

下午放学后, 小C正在教室里组织值日生打扫卫生, 我送其他孩子到校门口时, 见到了小C的父母, 跟他们进行了简短的沟通。

“孩子早上来到学校时很伤心, 说爸爸妈妈闹矛盾, 不愿管她了。孩子很优秀, 她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工作任劳任怨, 因为能以身作则, 不怕吃亏, 所以班上的同学都积极配合她进行劳动。她是一个坚强、踏实、聪明、能干的好孩子, 家庭是护佑她成长的温暖港湾, 这个孩子非常在乎你们, 因为你们闹矛盾, 她的心理压力很大。今天请你们来, 是想请你们一起接孩子回家。虽然回家的路不长, 但如果没有大手牵着小手, 孩子今天的路还是会走得很难的。”听完我的话, 孩子的爸爸妈妈幡然醒悟, 都露出了愧疚的神情。我带着他们来到教室, 站在门口指给他们看:六七个值日生在小C的带领下, 正干是热火朝天。孩子忙于打扫卫生, 显然没有注意到爸爸妈妈就站在门口, 清扫接近尾声的时候, 孩子终于看到了耐心等待她的爸爸妈妈, 那一刻的激动和幸福全都显现在孩子的脸上, 她蹦跳着扑进了父母的怀抱……

快乐是不会衰减的, 它从小C一家那里一丝不少地传递给了我。我也觉得很幸福, 因为有了爱的付出。

3.教育案例 篇三

天气:中雨

地点:八年三班教室

人物:班主任和全体同学

今天下了一场雨,在这个季节这是很少见的。由于來得突然,很多学生都没有准备雨具。眼看就要放学了,这雨也没有要停的样子,学生怎么回家呢?突然间,我想到开运动会时我班买的十几把雨伞还在办公桌里,正好派上用场。可是我又有点犹豫:伞少人多怎么分呢?又一想有总比没有强,借此机会看看学生的表现。

当我把雨伞拿到教室的时候,学生一阵欢呼:“有雨伞了,快发吧,老师。”

“不要着急,同学们。”我说,“我先问一问,有哪些同学带雨具了,请站起来。”

没有人站起。

“同学们,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只有12把雨伞,可是现在我们有37个同学需要,怎么办呢?”

教室沸腾了。

有的说:“我要走到车站,借我一把。”

有的说:“我骑车来的,应该借我一把。”

有的说:“我家离得远,应该借我一把。”

有的说……

同学们争执不下。这时有一名学生高声说:“不要吵了,听老师安排吧!”终于教室安静下来了。

“我想问一问有没有不想借雨伞的?”我说。

有几名同学站了起来。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借。

有的说:“我家离学校比较近,不用伞。”

有的说:“我坐车来的,不用伞。”

又有几名同学说:“我们可以冒雨回家,把雨伞借给那些更需要的同学吧!”

我立即对他们这种文明礼让、舍己为人的精神给予表扬。我又给他们讲了《深井逃生的故事》,以及“绅士风度——Lady first”。然后,我说:“我有一个办法:一会儿,放学时,不需要雨伞的同学可以先走,当剩到12名同学时,每人拿一把回家。你们同意吗?”

“同意。”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我想这可能需要一点儿时间。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放学铃响起时,有26名同学同时起立离开座位走出教室。看着离开教室的学生,我说还剩一把雨伞呢。

学生笑着说:“留给你的,老师。”

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教师的爱是冬日里的阳光,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教师的爱是一种奉献。爱是不需要回报的,而看到孩子们留下的那最后一把伞,看着他们走出去的背影,我心里感到一丝欣慰与感动,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知道,孩子们长大了,谢谢你们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会永远为你们撑起一片天,为你们遮风挡雨。

(作者单位 沈阳市苏家屯区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

4.师德与安全教育教育案例 篇四

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习行为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责无旁殆。

一、案例描述

严洋洋,今年12岁、男、六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农民,父母文化水平小学,家庭经济收入一般。这孩子主要表现:上课时经常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往往会撞到班里的同学,而且还喜欢与同学开玩笑,动手动脚,有时候轻手轻脚,有时候却伤到了同学。

二、情况分析

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加上父母忙,也管不着他。因而,使得父母和他缺乏沟通,父母对他的关爱也就非常少,他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随便玩玩,有时父母回家看见他在玩。

三、教育对策

1.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

2.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他,多与他交淡,多鼓励他,让他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这样,通过家访,得到了孩子父母的积极配合,孩子又有了一个值得信赖的父母,一个温暖的家庭。

3.善于处理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问题的教师在一天的学习时间中能把有趣的和比较枯燥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分散开来。而不是让学生重复一项又一项枯燥的学习任务。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

四、教育效果

5.教育督导案例 篇五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附优秀叙事一例: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

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

我感到非常遗憾!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干掉了!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者佚名)

班主任工作类教育叙事案例——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 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

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作者佚名)

学科教学类教育叙事案例——阿玲是哑巴吗?

《曼谷的小象》一课讲述了在风光秀丽的曼谷附近,“我们”一行乘坐汽车,不幸轮胎陷落污泥,阿玲在这个时候,指挥她的小象把我们的车拉了出来,并且把我们的车冲冼的干干净净。教学中,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同学们读书读的非常认真,经过讨论认识到了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正当我准备总结全文结束学习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阿玲是个哑巴。”我不禁一愣,教学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听到学生持有这个观点。(旁批:教学冲突出现了)

我便问:“说说你的根据吧。”那位学生马上说道:“整篇课文,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打手势。”

“对,我也这样认为。”其他学生好象受到了启发,也“嚷”了起来。这下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共分成了两派,互相争论了起来。

备课时,实在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后来,我慢慢发觉,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知道,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旁批:教师的反思以及行动)

于是,我不但没制止他们的争论,而且还适时地加以指导。同学们毕竟年龄小,还不能系统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的只是提出了,这是在国外,语言不通,所以阿玲就不说话;有的说阿玲性格内向,不好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是该我出手的时候了,我想起了二年级时给同学们抄的一则名言: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要困难的多。和同学们一起背了一遍,于是,有的学生就恍然大悟了。阿玲会不会说话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行动,我们认识到了她的朴实、善良的品质,是一个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一个花言巧语的人。同学们还联系了当今社会现实,对那些嘴上花言巧语,背后却吭人、害人的人进行了批判。(旁批:最后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6.小班化教育案例 篇六

一、引言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小班化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在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达到这个教学的目标就得要求教师建立一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我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案例描述

1、导语: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傲然挺立于寒霜之中的蜡梅,有飘香于幽谷的君子兰,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而女作家宗璞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对比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符合学生好奇心活跃的状况。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简单自然奠定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分析作者为什么喜欢紫藤萝?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教师巡回于课堂中,解决学生碰到的字词方面的拦路虎。3分钟后,朗读声消失,举手者寥寥无几,师启发学生可与同桌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步: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和同住交流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品悟和语言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文章情感;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生(1):作者之所以喜欢紫藤萝,是因为它的色彩太美了,“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还有一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这么美的色彩,作者怎么会不喜欢,连我也都喜欢这一片深深浅浅的紫色了。

师:紫色是非常优雅的色彩,它使老师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生(2):作者之所以喜爱藤萝花,是花开得很茂盛,你看“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开得这样茂盛,肯定是富有生机的,因此作者喜欢。正因为作者喜欢,她才用生动的比喻、拟人把花写得这么可爱。

师:你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交代得很清楚,那你能把作者喜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朗读之后,全班齐读这几句话,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生(3):这紫藤萝花还很有情趣,你看它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每一朵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多可爱啊。

师:真是独具慧眼,那么作者用“逃逗”一词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把花比作笑容?

生(4):“挑逗”一般形容孩子,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形容紫滕萝花,既写出它的动态美,又富有情趣。把花比作笑容,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又很可爱。

师:写藤萝花的盛开,作者不仅把它比作笑容,还比作什么? 生(5):比作张满了的帆。师:分析得很不错,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五位同学的分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表明作者喜爱花的一大原因是——

生齐说:在于花的外形之美。

师:有没有同学想到的内容不只是花的外形之美呢?

【设计意图: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为学习知识情感作好铺垫,充分达到巩固评价的目的。】

生(6):我知道作者喜爱花的原因还在于藤萝花带走了压在她心上的焦虑与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手足情指的是兄弟骨肉之情,《三国演义》中刘备就说过“兄弟如手足”,生死谜就是有关对活着和死去的疑问。

生(7):生死谜,手足情指作者写这篇文章之时,她最喜欢的弟弟得病死去,她为此非常伤心,但看到紫藤萝这样茂盛,这样富有生机,这种悲伤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看到这盛开的藤萝花,又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那时的花是枯萎的,但十年之后却焕发了生机,由此她想到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于是豁然开朗。

师:“豁然开朗”用得很妙,请大家在书上找到这句话,齐读,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生(8):我认为作者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幸,但要把不幸变为幸运,要化悲痛为力量,咬紧牙关,挺过去。

生(9):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而应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生(10):要有信念,相信明天会好起来的。师:讲得很好,这句话跟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异曲同工之妙。师:作者的不幸只是失去了至亲的弟弟吗? 生:不是,她还经历了十年**。师:何以见得?

生(11):十多年前就是指文化大革命,那时候知识分子被打倒了,社会一片黑暗。

3.改文成诗

生作惊讶之状,师以微笑作鼓励,同学完成朗读任务之后,全班同学拿起笔,准备改写。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场。知识的延伸、情感的参与、方法的运用、兴趣的培养正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生(12):藤萝花开紫瀑布,赏花思花又忆花。芳香扑鼻精神爽,焦虑悲痛脑后抛。

生(13):远看藤萝遍地紫,近看藤萝不见枝。香味四溢无穷尽,乐在其中不知疲。宛如一条小船,在生命的长河中飘荡。

生(14):不由得,我停住了脚步。那藤萝,像一条瀑布。不见发端,不见终极。那紫,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与阳光挑逗。散发着芬芳„„

师:老师为我们班同学的智慧与创造力所折服。看来我们班真是诗人辈出啊。

4.说说我所爱的花

【设计目的: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学会判断,放飞想象,扩展思维。】

师:宗璞钟情于藤萝花,对它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我们同学在生活中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

生(15):我喜欢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喜欢它不畏霜雪的特点。

生(16):我喜欢桃花,都说面如桃花,桃花那么美,所以我爱它。生(17):我喜欢杜鹃花,它虽然普通,但花开时那么热烈,那么红,让我喜欢。

生(18):我也喜欢梅花,因为它意志坚强。如果人有这么坚强地意志,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师:老师相信你也会像梅花一样具备顽强的毅力。生(19):我喜欢昙花,虽然它一开就谢,但开时的香味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师:犹如流星,刹那间划过天际,但瞬间便是永恒,是吗? 生(20):我喜欢莲花,不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说法吗?我就喜欢它不受环境影响。

师:这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名句,确实,能做到近墨者而不黑,是难能可贵的。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有利于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问题的设计,答题范围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如针对第一环节的问题设计,语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从花的外形着眼进行回答,而底蕴深厚,思维深刻的同学就可以从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展开描述,可见,虽是一个看似平凡的问题,却暗含着分层教育的效果,可引领多数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进行思考;第三个环节的设计更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这与只有几个尖子生在唱主角的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本堂课

教师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他们的回答,尽管有些还不很成熟,但只要自圆其说,又有一定的道理的,教师总是予以肯定,并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提倡答案因多彩而精彩,使得学生在思考、回答时丝毫不受各种干扰,大胆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哪怕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大胆提问,同时也使自己的个性特点得到很好的发挥。

但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仍然存在以下失误:

1.朗读不够到位,尽管在教学设计时念念不忘要把“琅琅的读书声还于课堂”,但在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朗读水平的限制,朗读并未达到教学设想中的在“反复吟咏中达到准确的传情与悟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情境之中”的理想境界,同时语言品味还不够深入。

2.宗璞的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把笔端触及自己的情感及人生,还从藤萝花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华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这一角度,鼓励人们投身于建设祖国的行列之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本堂课对文章的这一内涵没有丝毫提及,可见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使学生就这方面内容深入探究下去。

四、小班教育要素点评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另外,还需要营造教学氛围方式: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7.高中物理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篇七

● 传统高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 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但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 教师只是给了学生已有的“鱼”, 而未注意到方法的传授。上课时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灌输, 对一些本该解释的原理或方法一带而过, 认为记忆公式才是课程学习的重点。这样使得学生在这种课堂中只是扮演了一个知识接受者的角色, 对物理知识没有内化理解, 从而越来越感受不到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 甚至觉得物理知识枯燥乏味, 难以掌握, 更不用说充满兴趣地去思考, 提高学习能力了。

2.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性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 对于教学设计的撰写、教学目标的制定、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的反应, 教师都提前预估好了, 此时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 学生只是配合教师教学的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关注的焦点只是如何教学, 而不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长此下去, 学生既可能由于缺乏课堂参与性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也可能由于无法透彻地理解知识点而总是做错题, 从而产生挫败感。

3.教学标准过于单一, 忽视对学生个别化和差异化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受到师资力量不足、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 大班教学成了一种必然选择。而在这种班级中学习的学生, 必然会沿着同一种教学路径学习同一种教学内容, 却无法获得同样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同样丰富的学习体验。因为每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 决定了这种标准化的教学只能顾及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 而个别学生会受到忽略和冷落。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不同类型的差异化的人才, 而不是标准的同一化的人才。

4.过于局限书本知识的学习, 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与知识应用

在传统的课堂中, 一方面, 教师不注重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导致学生接受到的内容单一且可能会与时代脱节;另一方面, 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 却忽视了知识的应用, 所以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 不能联系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另外, 物理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物理实验的支撑, 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 这就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由于部分学校实验资源匮乏或为了避免实验失败和浪费时间, 有些教师认为讲述性或演示性地进行实验部分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传授, 学生只需要记住实验结果即可。这使得很多学生因为无法参与到实验中, 无法获得实验过程中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体验, 从而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更无法通过物理实验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

● 智慧教育支撑物理课堂的教学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也为了给学生创造和呈现出一个适合其学习、符合其兴趣和需要的课堂学习环境, 我们在课堂中引入智慧教育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提出:“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 (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 , 运用智慧教学法 (Smart Pedagogy) 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 (SmartLearning) , 从而提升成才期望, 即培养具有高智能 (High-Intelligence) 和创造力 (Productivity) 的人, 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 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因此, 我们可以试着将智慧教育理解为教师经过分析, 智慧地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培养学习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全方位发展的学习者。

1.教学目标变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支撑下, 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学习和取得高分, 而是要培养人, 即创新、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培养出会学习、能思考、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

具体到智慧教育的案例设计中, 所有的设计内容, 如教学方法的确定、资源选取、工具的使用等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 这样才能让学生既掌握知识, 又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2.课堂主体变化

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 物理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出智慧的学习者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智慧的教学理念, 将学生作为智慧课堂的主体, 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 为他们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 提供智慧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 带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个性化学习, 使他们在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后, 不仅能获得个性、能力、知识、品德、智慧等全面提升, 而且能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3.学习环境变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微课、学习工具、学习平台等资源被逐渐引入课堂,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用这些资源来支撑教学, 不仅能实现一些普通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实验过程或现象, 还能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习提供辅助, 使学生获得一个丰富有趣、随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4.学习方式变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的作用, 提前研究课程内容, 确定一系列可以促进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问题或任务, 让学生彻底地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教师设计的科学且合理的学习路径, 一步一步地学习和探索新知, 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问题驱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案例设计DESIGN

《引力与重力方向》教学设计

本案例为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张继宣老师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完成的, 并已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这节课是一节复习课, 旨在解决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章内容时的难点, 但它也是学生出现困惑最多的部分, 所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设计这堂课, 既能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理解和掌握引力与重力方向是否相同的问题, 也能让学生自己经历发现问题, 并构想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成为智慧型的学习者。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 其中的引力与重力方向属于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大部分学生通过一般的课堂学习都无法分清, 更不会深入思考。因此,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索、研讨、资料搜集, 并将研究结果呈现在课堂上。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重心主要集中在公式和公式的应用上, 对引力与重力的方向问题是模糊不清的, 即只知道引力方向是指向地心,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但对于二者是否相同, 很多学生都没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即使能够回答正确, 也很少有学生可以说明相同或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引力方向是指向地心,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 并能理解其不同的原因是地球自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地搜集资料和研讨的过程, 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和力量, 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感受探索和研究物理知识的趣味。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力与重力不同。

难点:应用引力与重力不同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5.教学过程

课前:

教师提供之前学过的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知识的微课, 让学生通过微课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为课上探索引力与重力是否相同的问题提供知识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除了让学生如实填写其下发的复习情况量表以外, 还需借助微信群与学生进行随时的讨论和互动, 及时地解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并将共性的问题收集起来。

整合点:1微课复习。教师通过微课资源, 将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中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运动、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卫星变轨道等问题进行总结, 并设置一定的检验题目让学生学习, 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调整复习进度, 进行个性化的复习。2微信群。微信是现在应用非常广泛的聊天软件, 它一方面可以让教师督促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借助其语音、视频等功能, 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随时收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能让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更顺利。

课上:

1复习旧识, 情境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对课后复习的内容进行回忆和巩固, 并对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部分进行重点解答, 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然后通过情境引出这节课的研究内容, 即提出引力与重力是否相同的任务。

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复习并进行反馈后, 教师要针对反馈帮助学生强化相应的知识点, 使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在课前就得到解决, 对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和巩固, 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此外, 呈现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 并及时地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2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 开始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一是探究地球自转对引力与重力方向的影响;二是探究地球形状对引力与重力方向的影响;三是探究实际水平面对引力与重力方向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分析将最终目标分解, 让不同的小组探究不同的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让他们产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的兴趣,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3小组合作, 共同提升。

在教师布置任务后, 小组成员借助电子书包的资料搜集功能搜集、查找资料, 并将资料共享在小组里, 然后大家结合已有知识和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并对任务进行解答。

整合点:各组利用电子书包的资料搜集功能搜集和整理资料, 并向其他同学分享和展示学习成果的这个过程, 既能调动个体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激发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 既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也能建立学习的共同体,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共同进步。并且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可以为教师留出更多的智慧课程设计和思考的时间。

4不懂善问, 答疑解惑。

学生将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通过电子书包提交给教师, 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针对性地给出解答方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教师一方面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辅助, 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 便于他们更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5学以致用, 回扣基础。

教师布置思考任务, 让学生思考地球上哪些位置的引力和重力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在新的任务和问题中巩固和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 从而在进一步的思考中对其加深理解。

课后:

教师将整节课学生的研究分享和汇报过程进行录制剪辑、设计制作、增加旁白等, 形成微课, 下发给学生, 让其随时回顾。

整合点:微课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提供支持, 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获得成长。

设计意图:既便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也便于知识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学微课弥补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掌握知识, 获得发展。

智慧反思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甚至教育的思想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影响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助推力, 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撑智慧教育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中, 不断尝试, 不断反思, 逐渐深入地理解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本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发挥了微课、电子书包和微信群的优势, 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注意发展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还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这样, 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入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建构。

8.立德树人教育案例 篇八

关键词:立德;因材施教;触动

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学生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为此学校及班主任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观念、诚信态度、遵守法规、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

所谓立德,即树立德业;所谓树人,即培养人才。立德树人就是指先树立德业,才能培养人才。班主任想做到立德树人,简而言之,就是班主任首先要做到树立德业,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形成和职业道德的履行。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才能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理想。

十年前,我的最终梦想并不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如今,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自豪感,而这些成就感与自豪感,都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那份淳朴的真情所带给我的。

场景一:新生报名

“哪个是李老师”?一个学生突然冲进办公室,在办公室里大吼了一声,顿时全场的师生都惊呆了。我开始纠结,这是在叫我吗?他是我们班上的学生吗?怎么如此的没有礼貌?“你找哪个李老师?”站在我身旁的一个学生客气地问。“就是七年级五班的班主任呀!”他骄傲地说道。另一个学生又说道:“在这儿!”原以为他看到我之后会有“风雨雷电”,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不但面不改色,还变本加厉,“我还以为是什么样子呢?”听了他的发言,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最终我强忍了心中的怒火。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彻夜难眠,我该怎样来改变这个如此没有礼貌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出口,那就是以心交心,用真情来打动他。一天放学后,我主动“约他”,请他到办公室来聊天,讲一讲自己在品德修养方面做得好的地方,也讲一讲周围的道德模范优秀事迹,渐渐地,他高傲的头低了下去,认识到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文明礼仪问题。

场景二:举行运动会

两个月后,学校准备举行师生运动会,要求每个班级组队参加,而且有一个节目是集体项目,必须全班学生参加。那天班会课,班上的所有学生都兴高采烈,准备为班上出一份力。可是,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不愿意。当时我是多么的失望,一直很尽心地给他做工作,希望他能有所改变。我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讲要有集体主义观念,他依然不愿参加。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怎么办,只觉得满腔心血付之东流,那种委屈甚至使我产生了放弃他的念头。当然,放弃是不可能的,我便决定下午放学后继续给他讲。

下午放学后,他主动走到了办公室,并用怯生生的目光看着我说:“老师,我不愿意参加运动会是有原因的,我怕给班级丢脸,我觉得我做不好!”他说完后,我内心感到一阵酸楚,心里就像一团棉花堵着。一瞬间,满腔的委屈和怒火都被他那含着愧疚的眼神冲散了,我那堵着棉花的胸口涌出一阵感动,我开始自责,他不过是个孩子,怎能去苛求他?不厌其烦,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树立信心才是我应该做的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怎能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童心?

一学期后,这个学生见到老师就问好,班上的集体活动也积极参加,从不推辞,各方面表现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七年级上期的期末考试中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荫。”这个学生的成功使我更加坚定了做好一名优秀班主任的信心,我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会在爱的触动下成长起来!

由此可見,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心灵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工作。所谓尊重学生,不单是不打学生,不骂学生,而是要从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指导,这才是教育学生从心理上健康成长的良方。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用“心”与学生沟通。的确,我们班主任也不是神仙,都喜欢听话懂事的学生,都喜欢优秀的学生。可是,“问题”学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平时都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的实际需要,我相信学生就会从内心真正地接受老师。

一位班主任如果能真正地做到立德树人,真正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尊敬,真正受到社会的认可,自然就会有好名声和声望,也一定会被社会所赞叹。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永远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永远保持对学生有激情,干好叶的事业,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生气,少一些抱怨,用自己的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

通过对这个学生的教育过程,我明白了学生需要的不是老师的打骂,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微笑,疼爱的目光,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无限的温暖,才会真正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上一篇: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下一篇:班级卫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