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七一赵亚敏(9篇)
1.读《弟子规》有感 七一赵亚敏 篇一
读《弟子规》有感
时光荏苒,辗转我已经步入教书育子的年龄,作为儿子的启蒙老师我深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只有教儿子从小拜读圣贤书,习文修德,方才有为人处世之道。当然,中华传统教育必读经典当选《弟子规》。三年来,儿子已会背诵,经常会向我请教《弟子规》中的道理,而我也从修习中体悟到民族文化教育的深刻内涵。
一、《弟子规》的行孝篇之感。
“首孝悌”首入眼帘,让我念念不忘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从小给我的丰衣足食,感恩父母给我上学受教育的机会,感恩父母对我品德上的教诲。百善孝为先,理所当然我应该孝敬父母,怎么孝敬父母呢?《弟子规》中又告诉了我答案,譬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亲有疾药先尝等文句都是做子女应该做的。然而,现在很多子女片面的认为孝顺父母就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这在于我来看就是愚孝思想,孔子《家语》中就提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呀!时光不等人,父母亲渐渐老去,行孝是不能等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会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多尽孝,对身边的儿子,我认为这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了!同时,对于尊长、兄妹和同事之间,也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信守承诺,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称尊长勿呼名、长者立幼勿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等文句所说的去 践行,不断完善自己的情操,做一名受人尊敬、品格高尚的人。推及于人,读后,我不仅赞叹只有《弟子规》诸如此类的文化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践行孝道的典范,才是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德规。
二、《弟子规》的处世篇之感。
“次谨信”让我懂得对待自己的言语、思想行为要慎重,要诚实守信,不可以放逸不拘,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体。近期,我党一直搞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要求,遏止歪风邪气,严格做到“冠必正”。再仔细一想,不就是每天上下班办公电梯里的那句“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时刻警示着我吗!提醒我认真、慎重、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和职业道德。层层品读,我对《弟子规》中圣贤的道理仔细体会,深解意趣,铭心立志。
三、《弟子规》的仁爱篇之感。
“泛爱众”,让我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泛爱就是博爱,不论什么人、什么众生,只要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的万物皆有博爱之情。“爱”的表现是双方面的,但我发现当今社会的爱被扭曲了,爱成了单方面的事,成了没有行为互动的爱,由于人不会爱了,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如夫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人与人之间交流问题等,因为没有感恩了,爱都变的自私自利了。怎样才能让世界充满爱呢?我常常琢磨,读了《弟子规》,我找到了答案: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等等。要有慈悲之心,即使 是对待比自己地位低廉的佣人,也品行端正,仁慈宽厚;即使对待愚昧顽固的人,也不以权势压服,要以理服人。《弟子规》让我学会感恩,感恩国家殷勤护佑给予我家和;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给予我生命;感恩老师辛勤教导给予我慧命;农夫辛勤劳作给予我温饱;感恩同仁关心帮助给予我温暖。“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每次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就难以平静下来,爱就是奉献和给予!人人都要学会奉献爱、践行爱,只是简单的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也会使爱覆盖整个天空,使大地承载的爱撒满每一个角落。
我们国家中央领导人习总书记,在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当听到这一席话时,让我非常感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如此之高度的讲话,真是太有智慧了!时代进步了,人类的智商提高了,但情商怎么却降低了呢?我们的领导人已经告诉我们了答案。因为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层,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都丢弃掉了,人与人之间缺失爱了,没有感恩了,心量小了,格局自然就小;所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势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净化人心,提升道德,孝亲尊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弟子规》就是我的老师,是我的育儿经,它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我博爱、教会了我生活,我会将这部流传几千年的典籍推及于人,传承于众,爱我中华!
2.读弟子规有感 篇二
?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
先讲个故事: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 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我读着清代文学家李毓秀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社会上有很多专家、学者、商界精英一致认为,《弟子规》不同于以往的肤浅理论,而是我国灿若星河的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还找不到一本书像《弟子规》那样能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肩负许多的责任,尽职尽责,全力以赴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作出最大的贡献。
《弟子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你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它会使你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3.读《弟子规》有感 篇三
——《弟子规》个人学习体会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
——题记 你知道上面的这句话出自哪里吗?Yes,上面这句话就是出自《弟子规》的,你读过《弟子规》吗?下面我就给你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吧!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改,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这本书里蕴藏着很多的道理,“不读不懂,一读终生受益”,他不反对于教育少年儿童,便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让人受益匪浅,终生受益,下面,我就带领你一起进入“第二关”吧!
(二)第一则讲的是就是“孝”,中国自古至今,一致都讲究“孝”,孝,儿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疏忽。《弟子规》里的第一则中的几句话让我难以忘怀,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爱我,亲憎我,孝方贤”……这些话让我感触极深,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但是,现在有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熏陶。下面就讲一个故事吧,东汉人黄香,他小时候肥肠孝顺父母,九岁时,母亲不幸得了病,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从此,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很冷,黄香晚上读书时,边读边向手里吹气,他突然想到了父亲,白天干了一天活,于是读完书后赶紧脱完衣服跑到床上睡暖床,这时,正好父亲他回来了,父亲就能睡到暖和的床了,夏天,就驱赶蚊子,累的满头大汗,街坊的人都说黄香孝顺父母,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说法,后来他做了官,还是一样地孝敬父亲。
第二则讲的是“和”,即《出则弟》,讲的是兄弟、堂表、亲戚之间要和睦,办事时,也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不要自私自利,同时也要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不能打骂,也不要随便打人。有一故事:汉朝有一个人交许武,从小父母双双离去,只剩下他和他的弟弟,两个弟弟都还很小,每次上山砍柴时,也带着两个弟弟教他们如何写字,当哪天两个弟弟不听他的教导,顽皮贪玩什么的,就自己去跪在家里的庙里去现辈告罪,直到弟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许武长大成家立业后,把家产分成了三块,自己却拿的是最好的,后来又当了官,乡亲和宗族的人怕得罪他,谁也不敢站出来说一个“不”字,而那两个弟弟呢?忠实厚道,分不好的家产有何没有怨言,甚至还帮哥哥说好话,慢慢地,大家后来又要选孝廉,许武哭着说,当时为了拿好的,是希望弟弟能出名,许武还说“愿意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两个弟弟”。结果真的让了。
第三则讲的是《谨》,就是说做事要谨慎,出门时,打扮要整洁,不能随便马虎,晚睡早起,不要挑剔食物,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同生活,同读书,一次,他们两个一起到菜园里去锄土,居然挖到一块金子,管宁当做什么也没有看到,继续锄土,而华歆却拿着回家了,又一次,两个同坐一张席上同读一本书,这时有位高贵人士从门前经过,华歆马上去看热闹,等华歆回来后,管宁拿起刀子把桌子一分为二,说:“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是朋友了”。
第四则讲的是“信”,所谓“信”,就是要将信用,不要欺瞒他人,讲信是一个人的本质,品德。听过《开口致祸》的故事吗?一只乌龟遇上了百年不幸的大灾难,这时看见一群大雁,说要大雁背着它去,但大雁说乌龟太重了,这时,乌龟想了一个办法,说“你们两个用嘴叼着一根树枝的两头,我也用嘴咬住树枝的中间,这样你们就可以带我走了”。飞到一处树林,飞到一处草原和城镇都说大雁好聪明,乌龟实在忍不住了,想要说话,可是刚一开开就摔了下去,小孩拾到,煮了一碗乌龟汤。
第五则讲的是《泛爱众》,第六则讲的是《亲仁》,第七则则讲的是《余力学文》,都是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它会让你受益匪浅,让你回味无穷,仿佛进入了仙境!
同学们,读《弟子规》吧!它会让你终生受益的!
社会实践活动 我的打工生活
钱,不是容易挣来的,我们处处都要用钱,买衣服、鞋子、买菜,买学习用品,而这些钱,都是由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而我们正在读书,根本就没体会过“打工”到底是什么滋味,于是,今年寒假,我们的学校给我布臵了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我的打工生活。
元月11日下午考完最后一科,English之后,就放假了,我们在教室集合,班主任布臵了任务后,我们便都回到各自的寝室收拾东西,父母也已经在等我们了,半个钟头之后,我们便开着车回家了。
晚上,我洗完澡后,便跟爸妈商量这个事,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了,小姨家不是开了一家饭店吗?而且现在她正好要招聘一个帮手,我去不是正好吗?表妹已经有6岁了,空闲时还可以照顾她,跟她一起玩,虽说我不会煮菜,但是我可以扫地、拖地、收拾碗筷,抹桌子、接水、倒茶等,一些琐碎的事情总会做吧?接着,妈妈赶紧打了一个电话给小姨,商量这个事小姨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说要我过两天就去。
第二天,我跟爸妈商量今天就去,爸妈一致认同,于是爸爸骑着摩托车送我上车,坐到小姨的那个地方。
到了之后,我大声地喊了一声:“小姨……妹妹!”,他们看见我都非常地高兴,连忙让我坐下,坐下之后,我对小姨说:“小姨,我喝完水就开始动工,咋样?“好啊!”小姨笑着对我说。
喝完水后,我立刻扫地,正好扫完时,小姨对我说:“信心,今天中午有一堆客人要来,你帮忙摆一下吧!”“好啊”我高兴地答应着。马上拿出碗筷摆在桌子上,摆好凳子,过了十多分钟后,小姨又对我说:“好了,你休息一下吧,顺便帮我去看看她的作业,做的怎么样吧!”“好”我应着。
走到楼上后,看见表妹正在写作业,我轻轻地走过去,知道我来了,说:“姐姐,你帮我检查一下吧!”看见她如此专心,我答应了,错了的就告诉她,下次该怎么做,她一字一句不漏地听着,好像怕丢了什么似的。
到了中午,我们该吃饭了,于是,我摆好碗筷、凳子、端好菜,准备吃饭了,果然是小姨,煮得可真好吃哇!让人回味无穷啊!
下午,如上午,还是一样,扫地,收拾碗筷,教表妹写字,没别的,还有空闲时与小姨聊天,聊一聊近一个学期以来我的学习,生活状况。晚上时,我就好休息一下,不会忙太多的事,九点多就开始睡觉!
在小姨家打工了10天,挣到了300元,在这10天中,也终于体会到了打工的滋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先有苦后有甜嘛!也终于知道爸妈挣钱不容易,不是容易得来的,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要学会节约用钱,为家里省开支,花钱不要大手大脚地,要花就要花在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上,这样你才会觉得有价值,过得有意义!
——100班 袁誉欣
家长评议:
从这篇她自创的体验文章中,能反映出孩子有较强的劳动观念,但是当我看到她写有领工资300元时,我的心不由自主的紧了一下,现在这个金钱时代对学生确实有不少父母影响,在校的学生应该是以学为主,我想对孩子说:“你就不能帮小姨做点义务劳动吗?”
读《童年》有感
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熟悉的,而且永远都不能忘怀,那点点滴滴,让人陶醉呀!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在河边钓鱼,在河里游泳,永远都不能忘记!有一本书我认为是每个人都要看的——《童年》。
《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是前苏联的作家,在此书中他的角色是阿廖沙。《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最具特色的。高尔基的全名叫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1936年)是俄国无产阶级作家。他的著作甚丰,写有几百个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马卡尔•楚德拉》、《契尔卡什》、《伊则古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之歌》等;二十多个剧本,最重要的是《小市民》、《底层》、《仇敌》、《瓦萨•日烈兹诺娃》……总而总之,他的著作是数不胜数,早在20世纪前,他的名字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了。
在这本书中,外祖父卡希林本来就性情毛戾、吝啬的小老头变得愈加贪婪、古怪、暴躁,他喜怒无常,脾气极坏,有他的两个儿子也是极其自私,粗野的市侩。而我,本人也讨厌这种人,哼,太霸道了,而阿廖沙的外祖母却是一个慈祥、温柔、善良的老人,她对她的阿廖沙极其疼爱,疼爱得不得了!
其实,读完这本书后,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小时候的“聪明”,调皮,玩耍,实在是太让人喜欢了,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 每年的春天,雪慢慢地融化了,大地苏醒了,花儿开了,每到这时,外婆总会对我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一切都有新的开始,你一定要好好地,努力地读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不能辜负大家对你的希望;好吗?外婆每次都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而我每次都听进去了。
每年夏季,我便会到河边去捉鱼,和小伙伴们打水仗,好玩极了!小河清澈见底,如一面镜子,能把你照得一清二楚,而且还可以在里面洗澡,有的是让人回味无穷!
每年秋季,树叶开始下落,刮起簌簌地风,不禁让人打个寒颤,在秋天里,几乎 不出太阳,“啊——切!”又打喷嚏了,唉,也许是感冒了,得吃点感冒药了,而到这时,却是大丰收啊!硕果累累,好多好多水果哦!
每年冬季,开始下雪了,每到这时,我就会和表哥他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好玩!我们还会照相,全家福嘛!一年也就只有这么一次团圆,谁不喜欢呢?哈哈……
《童年》这本书记叙了作家4岁至10岁这一时期的生活片段,也就是他的少年时代的生活,着重表现了一个来自底层,孩子生活的艰辛和革命意识觉醒过程,也从各方面描写了旧俄人民的真实生活和俄罗斯国民的众生项,既评击了黑暗,也展示了光阴,总而言之
4.读弟子规有感 篇四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弟子规有感1在这一短暂的寒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国学经典,使原本暗淡无聊的寒假变得充实起来,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时光有多宝贵。
《弟子规》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八大部分,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诚信、侍奉父母、珍惜时间等一些道理。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谨”,“谨”开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中间部分则告诉我们要注意自身卫生,则结尾部分告诉我们借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其实我认为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正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在生活中细小的地方都能表现出我们浪费时间的地方。我也如此。
记得有一次,星期五放学回家,我做家庭作业,突然我发现我的手指甲似乎长了不少,于是我放下正在写字的笔,跑去拿指甲剪,坐在课桌前专心致志得剪起来,剪完了还修剪了一下,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又继续做作业了,写着写着,我不禁暗暗心想:去看看时间吧!于是我跑向客厅,看了一下钟,才五点十分呢!这时,我想:反正今天是星期五,看会儿电视吧,这会儿我爱看的电视剧也差不多要播了。于是我就这样,只写了一点儿作业,却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来玩,如果我努力一点,那么就可以在星期五把周末的作业全做完了。
我真的太不知道珍惜时间了,如果我把浪费的时间结合起来,那么我可以做多少有意义的事啊!
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才是人生的财富。不要到年老时才想起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读弟子规有感2今年中心开展“阅读经典,提升素养,厚德敦行”全员读书活动,在阅读《弟子规》这本书时,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当中的“亲仁”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始终告诫孩子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业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近仁者,结交君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要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用了这二十四个字,为我们进一步指出与君子交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与小人交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坏处,提醒我们在交朋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弟子规》接下来又要求孩子,从小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或者说与人交往的习惯,即“善要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大家应该相互提醒对方,跟朋友交往的时候,要劝人向善,这样的话对两个人道德的建立都有好处。如果你看见对方有过失,你不去规劝,那么朋友之间,两个人都于道有亏,不是好事。
读弟子规有感3今天,我读了《弟子规》,在心灵上有着巨大的震撼。最最令我感动的是孝子陆绩的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很有孝心,他的孝名众所周知。陆绩,一位十分聪明的人,因为酷爱读书,从而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童”。
在陆绩六岁时,就在九江拜访了大名鼎鼎的袁术,而且他对袁术提出的问题都可以对答如流。袁术对陆绩的知识渊博十分欣赏,竟破例赐坐,还赐他吃柑橘。可陆绩刚吃了一个柑橘,突然想起母亲从未吃过这样美味的柑橘,觉得十分遗憾,于是便偷偷地揣了三个在怀中,想回去孝敬母亲。不料,当陆绩拜辞袁术弯腰作揖时,柑橘一下子从他的怀里掉了下来,袁术对此十分震惊,而陆绩却没有因此而感到十分尴尬,平静地说:“我是拿回去孝敬母亲的。”如此的回答,让袁术对陆绩更加地欣赏、赞许与敬佩了。
读到这里,我被陆绩这种近乎疯狂的孝心感动了,为了让妈妈吃到美味的柑橘,自己不惜冒着被人当成小偷的危险。在陆绩的孝心面前,我真感到惭愧,就在昨天,我与妹妹因为看电视换台闹得不可开交,任凭妈妈怎么劝我俩就是不听,把妈妈气得直跺脚,唉!与陆绩相比,我真后悔呀!
是呀!想想现在的我们,每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在家里几乎都成了小公主、小王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们都是想着自己,完全不顾父母的感受,好像享受这些就是应该的一样,唉!真不应该呀!
父母,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是值得我们用所有的精力去孝敬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4一个凡人不可要求他成仙成圣,可是只要是一个母亲,她本身就已经有了仙性佛性?啊,教室里早已人山人海,同学们在说的说、玩的玩,可兴奋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断的想:人为什么要打喷嚏呢。600字作文厚伯,我出去一下;我有种这样的感觉:雪不仅仅使万物变得纯洁,也使人们的心灵变得像它一样美丽、纯洁。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读弟子规有感5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6“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教诲编写的,其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我却自己以为这些规范我早以是做到的,谁都没想到,我的做的却和文中相差大远了。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读书学习的房间要清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清洁。所用文具要摆放端正。可是再看看我的房间呢?墙上有不少黑点墨迹,东边墙上画一只小白兔,西边墙上画一只大老虎,没有哪块墙上没有我“优美”的笔墨。再说话我的书桌吧,不是给我当了美术上的调色板,就是当成了数学验算用的草搞纸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上带着一点一星的颜料,实在是不忍直视啊!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后立刻看回原处。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节收好,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修补好。而我就是和书做对!我的书桌可几乎成了一个“旧书店”,就连才发的新书,几天后就被“老鼠”啃了个边,再过几天,就全成了一堆又破又烂的“棉花”,现在的书如果不是包了书皮,一学期后早己不成样了。书架上还算完整的书也是杂乱无章,如果让我从这个大书架上找哪一本书,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例如说我刚拿到的新书,才过几天,数学书粉身碎骨”,语文书成了“书麻饼”…….现在再回想起从前那些不良的读书习惯,才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有多大的漏洞,看来学《弟子规》还是十分重要的。
亲爱的朋友,你是不是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漏洞了?快来一起学习《弟子规》,一起改正吧!
读弟子规有感7小时熟读三字经,中学背诵论语。但是我们只是局限于背诵文字,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要表达的含义和真正的教育意义。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传统道德,现在的我们又做到了哪些呢?读《弟子规》后,我感触颇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尊敬师长,孝顺父母方面,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否想到过妈妈在怀胎十月的辛苦,她为了不压住我们,不能睡一个囫囵觉;是否想过妈妈在分挽是使经历的痛苦;是否想过父母把我们从婴儿培育到现在的辛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外出挣钱,供我们识字读书,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的关心过他们,是否为他们做过一件小事,哪怕是最小的一件事也可以让他们感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进入到了叛逆期,在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是不是早已经厌倦了他们的唠叨,罗嗦。一句我都知道了就反驳的他们无话可说,但是我们却不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读弟子规有感8“弟子规,圣人训……”这富有韵味的诗句,又在耳边回响。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也早已熟记于心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如:要有规矩,有礼貌,守信用,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诗句是:“父母教,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贵,须顺承”这几句话。这是书中“入则孝”的一部分,其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等了好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就应该快点去做,不能拖延或推辞。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恭敬地听,不能顶撞父母,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这几句诗通过四个不同场景,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不能和父母顶嘴,不能让父母伤心。
想到这儿,我不禁有点儿羞愧了。虽然这些诗句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我在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做的,平时爸爸妈妈呼唤我,我要么就等他们喊了好多声后才不耐烦地答应,要么就假装没听见不回应他们。他们若是要我做什么事情,我一定会百般推辞,如果实在推辞不了,我就答应一声然后迟迟不去做。当父母苦口婆心地开导我时,我总是嫌他们唠叨,不耐烦地听那滔滔不绝的.唠叨声,可又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把他们的话当耳旁风。爸爸妈妈批评我时,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解,绝口不承认我做错了什么事情。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触到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了,认为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听话、懂事、勤劳的好孩子。为父母分忱解难,不能再让他们给我操心。
读弟子规有感9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弟子规》。虽然表面上很枯燥,但读起来还是挺有学问的。里面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意思就是——借用别人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又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学,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用了他的钢笔,谁知道那支钢笔现在已经绝版了,连主人都很少用,而那位同学还把那支钢笔弄坏了,害的主人伤心得要命。后来我们发现,那位同学有急事向别人借东西的时候,别人都不借给他。
我们以后使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经过同意才能使用,这样才能安安心心做人。
读弟子规有感10启蒙经典之一《弟子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读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记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规》时是在父母大学网的有奖知识答题时。为了更好的参加活动,每天都更加认真去读《弟子规》并且很好用心地去理解书中的第字每句,每读一遍,自己对《弟子规》又加深了一遍理解,总之每多读一遍,收获都会多一点。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读弟子规有感11今年暑假,我每天都认真拜读半小时的电子版《弟子规》,从中懂得了很多很多。我从《弟子规》,渐渐地发现了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当自己的道德品质与才学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不断地进步,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提高自己的技能,要勉励自己,已期能够有所收获。而我却不是这样,美术课的时候,我看了看别人的画,哇!真是惟妙惟肖!再看看我的黄瓜都变成丝瓜了,唉,真是天壤之别啊!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充满了不满甚至嫉妒,也不想再画那么好了,因为当时我想,即使画那么好,还是无济于事,我在画画本子上就随手画了几个萝卜。结果是“良”。真是惭愧呀!
书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我们在家里面,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能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可我呢?奶奶去商店买糖,边往外走边说:“檬啊,我出去点事,等会你帮我把煤气灶关一下,汤炔烧好了”。我听了,心里顿时冒出“凭什么要我关,你自己不会关”的信念。
我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奶奶回来了,走进厨房,闻到了一股烤焦的味道,一看煤气灶还没关,就飞奔过去,把煤气灶给关了,并端来一大盆水,浇在煤气灶上。不一会儿,厨房终于清理完了,奶奶大步流量地朝我走来,我知道事情不妙,就回到房间里,可是终究逃不过奶奶的一顿骂,唉!真倒霉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什么事必须得做,什么事千万不能做,哪件事该放弃,哪件事不该不放弃。
读弟子规有感12《弟子规》—— 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文学,是我们广大青年在学习上必不可缺的一部文学著作;也是社会上各个公民在生活上必不可忽的人生第一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然而,《弟子规》却总是被我们冷漠,并非珍视。在《弟子规》的入则孝中说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就是要告诉我们: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当立即回应,不能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怠慢回应;当父母有事情要我们去做,这时候的我们,就要有像军人一样地职责,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尽心尽责地奋斗,而不是选择推卸或者逃避。这是我们作为子女的一种表现,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感恩,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百善孝为先。
这只是《弟子规》中的冰山一角,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
信是立人之本,也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根基。在《弟子规》的信一则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也是告诫我们:不是合情合理的事,不能轻易地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我们进退都是错。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抹也抹不去。
读了《弟子规》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我常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否都符合社会道德。《弟子规》是一部国学经典文学,也是一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我们不要忽视《弟子规》,要懂得学有所用,汲取里面的精华,让它代代相传,也让我们的《弟子规》变得更加宝贵。
读弟子规有感13在中国好多人听说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规》,前者更加注重于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规》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规》是作为国学课的启蒙课本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为人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篇幅不长,全文共计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厨师、接物、求学应该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长辈,对兄弟姐妹一定要团结友爱,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要小心谨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换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一定要平等博爱,学会换位思考,须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是一件崇高伟大的事情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想法。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会,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社会优胜劣汰的法则。
读弟子规有感14在这个假期我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之一,是集孔子等历代圣贤之道,以至教育、培养德才之人的理想读物,它教导我们对亲人孝顺,对老师、同学、朋友诚信、礼貌等。通过学习,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对待同学。
在“孝”方面,虽然没有做对不起父母的事,但是我们对他们的回报不是很多,反之他们对我们百依百顺,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们,而我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有时候他们关心多一些,却嫌他们唠叨,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该按《弟子规》中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的父母。
在“诚”方面,我小时候也会觉得诚信不重要,《弟子规》中说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是说,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可胡言乱语,说谎骗人。对于诚信,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谨”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小时候喜欢挑食,或说不吃饭,其实都是不好的。“对饮食,勿拣择”就是教我们营养要均衡,不要挑食,否则对身体肠胃不好。
“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读《弟子规》,纠正了我的思想,规范了我的行为道德,让我懂得了礼貌,学会了尊重。
我读了《弟子规》后,不再是以前那个任性的我了,现在的我变得有礼貌、懂得孝顺父母了。
读弟子规有感15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书读千遍,其意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5.读弟子规有感 篇五
《弟子规》依据古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是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全文三字一句,分七部分共一千零八十字讲述了做人处世的准则。
要说认识《弟子规》,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陪我看了一部关于传统文化论坛的光碟,光碟中的老师有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还有两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老爷爷。他们中有企业家,大学教授,医生,菜农,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大家都用浅白真诚的语言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和变化讲述了出来,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使人非常感动。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学习和落实《弟子规》的教育后产生的变化。我被他们真诚的语言,无私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所以我对爸爸说我也要学《弟子规》。于是爸爸找来了《弟子规》,我们一家一起开始了《弟子规》的学习并逐步落实。
在《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规范。以前妈妈叫我,我听到了都懒得答应,经常惹妈妈生气,读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后,我就再也不那样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说开口说话,应该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至于欺骗与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这成了我和同学之间交往的重要守则,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长,因为我知道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负责,我和同学之间常常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弟子规》还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邻里兄弟之间要和和睦睦等等道理。
6.读弟子规有感 篇六
《弟子规》中,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泛爱众、亲爱仁和余力学文,分别告诉了人们如何做到孝敬长辈、关爱他人、谨慎小心、诚实守信。
书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么几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长者立,幼勿座,长者坐,命乃坐。这三句的意思是: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父母亲生病的时候,他们的药我们必须先尝尝温度,连夜地服侍父母亲,不离开床边;长辈站着的时候,我们晚辈决不能坐下,必须长辈同意时,我们才能下坐。看到这里,我自己羞愧不已。圣人要求我们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须孝敬、尊重长辈。而平时,我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亲的劳累,有时还会和父母顶嘴。
7.读《弟子规》有感优秀 篇七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在《弟子规》众多经典名句当中,这几句是我最喜欢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虽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但是,却没有做到友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次,妈妈买了一些零食回来,妹妹正在做作业,并不知道有吃的,于是,我自个儿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结果,妹妹做完作业后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号啕大哭,我还不以为然,昂着头,兴高采烈地玩电脑去了。还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场滑旱冰,表弟不小心摔倒了,手脱了臼,大哭大嚷着要回去。我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旱冰场。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责骂表弟,说他是懦夫、毛毛虫等弱不禁风、经受不了风雨的事物。现在想起这些事来,我真是觉得无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许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来说吧:孔融在四岁时,家人买梨给他治疮,可孔融觉得自己应该关爱关心自己的人,便将大梨让给了别人,自己只吃最小的梨。以后我也要像孔融学习,更加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处处想到他们,有好的东西时与他们共同分享,而他们有困难时,我也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烦恼时,也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和他们共同开心,共同忧伤,团结互助。
8.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 篇八
《弟子规》,近年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校用它来教育学生,还有很多单位,用它来培训员工。我以前在新人类上英语课时,每节课上课前,老师都让我们念《弟子规》,有时还教我们背诵英文版的《弟子规》。可见,《弟子规》的普及性已经非常高了。
说起《弟子规》,其实我小时候也看过《弟子规》,并且背过不少。但这次,我专门结合《弟子规》,观看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的《解读弟子规》,对《弟子规》这部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进行了更深入地理解,更细致地品读。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总纲,内容也是围绕这几部分来写。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兄弟和睦、与人交流言行慎重和与人交往诚信为先,要对任何人都热情友好,要亲近仁者。《弟子规》还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与礼仪后才可以学知识。
“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当然要摆在第一位。所以,《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短短的24个字,四次出现“父母”这两个字,可见“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这些规矩,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可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
《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注重与人交流的态度,要广交朋友,也要多学知识。有一句俗话叫:礼交天下友。《弟子规》里讲了很多关于礼仪的知识,告诉大家做事应该谨慎细致。出门在外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可随意出卖、诽谤别人。可见古人是多么讲究礼仪。现代社会,在家里也好,也社会上也好,和人交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善于和不同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诚信,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平时要多亲近比自己优秀的人,并学习知识,可谓知书达礼。
《弟子规》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多文化礼仪,所以才会流传至今。就如钱文忠教授所说:“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文明。”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国学经典国伴随我们成长,将优良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
感悟《弟子规》
在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生活中首先要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要想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讲信用。以前妈妈说我做错事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耐烦,现在我知了这样是不对的。在暑假里我帮妈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拖地,收拾自己的书桌……弟子规使我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弟子规》里有这么一句话:“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在书中的解释是说:借了别人的东西,应当及时归还。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有的话就痛快的借给别人,不要小气。我想起有一次我的水性笔没墨了,问同桌借。她却说::“不借!这是妈妈买给我的,可好写了,我怕你会弄坏的!”我很生气,一节课都没有理她。在我苦苦哀求下,妈妈终于帮我买了一支有喜羊羊和美羊羊彩色图案的水性笔,我可喜欢了,于是心想:要是同桌来借笔,我坚决不借!哼!谁叫她先前不借给我!机会来了,下午第一节写字课,我拿出笔来,故意慢慢地写,想象着同桌会怎样来借笔。可左等右等等不到,却感觉身后有人拿尺子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郭全。他用哀求的眼神对我说:“我笔没墨了,借你的一支。”我本来不想借的,可他又不是同桌,好像应该借。但我这只水性笔那么漂亮,万一他弄坏怎么办?
这可是我求了妈妈好久才买的呀。本来是要向同桌炫耀的,现在却要借给其他人。借还是不借呢?犹豫中,同桌却说话了:“他不会借的,要是我,我也不借!”我这时才发现同桌说的话有点对,一支新的笔,谁不爱?还真有点不想借。可是,如果不借给他,不就像我昨天没借到笔那样难受了吗?哼!我才不像你这么小气呢!
想着,我赶紧把笔递给郭全,还叮嘱他:“要小心用啊。”他点点头,充满感激的说:“谢谢你!”从此,不管谁问我借东西,我都会借,因为我体会到了借不到东西时难受的心情。通过这件事我感悟到,问别人借东西时,如果别人不借,不要埋怨他们,或许他们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别人问我们借东西时,我们有的就一定大方借给他,否则别人会很难过的,可能下次我们再问别人东西别人就不借给我们了。如果没有也明白告诉他,好让他再问别人借。就像老师说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弟子规》读后感——百善孝为先:
“冬则温,夏则清”,当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不禁汗颜起来。冰天雪地,我们不冷,因为我们屋内有暖气;烈日炎炎,我们不热,因为我们室内有空调。而我的父母呢?冬天加棉被取暖,常常喊背压得疼痛难忍却还是暖不热被窝;夏天,风扇转出来的是热风,夜里常常被迫坐起来。特别是我的母亲,她生有多种疾病,近年来,气管炎越来越严重,冬不能着凉,夏不能见一点凉快,在别人借助洗澡、风扇等方法降温的时候,她也只能依然穿着长袖衫,尽管汗水浸湿了衣服,但却不敢往风扇前站一站。夜里连热带蚊子叮咬,常常出一身痱子,脸上留下的是一片一片的红疙瘩,当我提出要为他们买空调的时候,他们总是以“不会用”为由拒绝。而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放下了。今天当我又坐在空调房间的时候,我的心再也凉快不起来了,我辛辛苦苦抚养我长大的父母,正在忍受着酷暑的煎熬,我的心在颤抖,儿女不孝啊!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学期将要结束的夏天,由于工作繁忙,我常常早晨吃不上饭,一个学期下来,我落下了胃病,消化不良,胃隐隐作痛,我的心情非常低沉,我的三哥年纪轻轻就是因为胃病去世的。,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一面催促我来郑州作检查,一面四处打听民间药方。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夏天,母亲是不知道热的。暑假来了,她本应该回家,可却一步不离地伺候我,一日三餐端吃端喝,煎中药,叮嘱我不要动也不要心急,趁假期把病养好,开学了才能工作。望着母亲微驼的、衣衫贴在身上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已经七十五岁了,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来,我有什么道理让一个老人如此为我担忧呢?我不再整天躺在床上,而是走出房间,融入到同事中,积极地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两个月下来,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笑容就是一朵经历风霜的菊花。真是“身有伤,贻亲忧”!
9.读弟子规有感 篇九
《弟子规》没有故事那样精彩的结局,没有小说那样优美的文笔,它平凡的许多人对它不屑一顾,但它传承的是我们祖宗五千年年留下来的观点,它蕴含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记得刚接触到《弟子规》时,把学习它当成一种任务去对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弟子规》了,每次学完一句,自己就觉得心中开阔了,就象是沉积在心底已久的乌云飘散了,心情变得喜悦了,回到家把我所学习到的知识说给妈妈听,妈妈也很欣赏我的言词表白,这更加坚定了要坚持把《弟子规》好好的学下去,为我之用,家中的温馨和谐也随之而大放光彩,虽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也是相敬如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既然学习了《弟子规》,就应该落实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时时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成长进步。以前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很不乐意,不,准确地说是非常之不乐意,就是抵抗,眉头紧皱,脸拉得要多长就有多长,一种视死如归的架势。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来同样是批评,可我就觉得很快乐,把眉头打开,海阔天空,听父母的话,心情再一次感受到了喜悦,因为有人在关注我,重视我。父母批评我们时,应坦然一点,勇敢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应该马上应答,父母有事交代时,我们不能慢吞吞的,行动要迅速,要积极响应父母。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拿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事情来说,吃饭,我以前呀,妈妈叫我吃饭,因那阵的我就想赶紧写完作业是最重要的,饭嘛,可以迟一会吃,有一次被妈妈叫五六回了,我还是拖拖拉拉,慢吞吞的,把老妈惹急了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被妈妈严厉地训斥后,我不由得感觉到对不起妈妈,当然那个时候还没学习《弟子规》呢。但自从学习弟子规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爸妈叫我,我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回应,或者说“妈妈我还有两字就写完了,请稍等我一会儿”,或者回应说,“就来”,我的这些小变化让爸妈有一点小兴奋,为此,好几回都得到了老妈的好评,更让我开心的是每天中午放学或是下午放学我都会比爸爸妈妈回来的早,听到他们的脚步声,我飞快地给他们开门,然后深深地给老爸老妈行鞠躬礼,不知不觉地妈妈爸爸也会回敬我一个鞠躬礼,我心里那个乐呀,甭提有多美了。
《弟子规》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做到尊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嘛!接着要友爱兄弟姐妹,做人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信用的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学习《弟子规》,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更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并且还可将思想升华,我们应该爱我们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与社会,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地和谐健康。
【读《弟子规》有感 七一赵亚敏】推荐阅读:
读《弟子规》有感07-03
读 《弟子规》 有感10-13
读《弟子规》释题及有感06-28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作文11-16
经典伴我成长——读《弟子规》有感06-17
读散文有感06-10
读命运有感06-25
读红字有感07-03
读《蚂蚁》有感07-17
读《活着》有感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