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共8篇)(共8篇)
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一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题 目 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
教 学 点 侨大教学点
年 级 2019级
专 业 建筑设计
学 号 ***
学生姓名 李志豪
指导老师 汪静
评审日期 2021 年 01 月 30 日
成 绩
评审教师(签名)
广东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制
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
摘 要:建筑设计是当今社会建筑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让人民生活的一个基本保障,是提供人民舒适生活的基石,本研究主要分析建筑设计领域下高层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引言
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家出台的一些相关发展政策,使得社会经济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在这种飞快加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国家及人民的发展基石来讲也相应的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计理念及其技术需要拥有更加高超的设计理念及技术含量,因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基本素质不断的提高,原普通的住宅人数容量到达一定的瓶颈,这时候就要深入研究并处理当今社会的建筑容积率问题,从而提出了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确保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
(一)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中“高层建筑的定义”
超过一定建筑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为高层建筑,在我国自2005年起出台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性建筑和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性建筑为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个类型:第一类型为9~16层(其最高高度为50米),第二类型为17~25层(其最高高度为75米),第三类型为26~40层(其最高高度为100米),第四类型为40层以上(其最高高度大于100米以上)。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高度为100多米的亚历山大港灯塔建筑,523年在中国河南登封县建成高度为40米的嵩岳寺塔,而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了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1931年在纽约建成高101层的帝国大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高层建筑热潮。1970~1974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建筑高度约443米高。
在我国,相关旧规规定:8层以上的建筑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建筑,30层左右接近100米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米以上称为超高层建筑。在新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果。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称之为超高层建筑。因此我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将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性建筑和超度超过24米的公共性建筑和综合性建筑划分为高层建筑类型。(国外定义:在美国,24.6米或者7层以上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米或8层及其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大于或者等于24.3米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
(二)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中“高层建筑结构总图布置原则”
高层建筑在初步设计阶段时,应综合考虑使用要求、建筑美观、结构合理及施工方便等因素。高层建筑承受的竖向荷载较大,同时还承受控制作用水平力,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选型与建筑平面、立面布置的规律性,选择最佳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使整个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因此,高层建筑结构总布置工作用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选择有利的场地
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应综合分析考虑建筑场地的地质状况、上部结构的类型、施工条件、使用要求,确保建筑物不致发生过量沉降或倾斜,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要求,尽量避开不利地形,同时确保施工安全。高层建筑首先应选择有利(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的场地,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当条件不允许避开不利的地段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不致由于地基失稳而被破坏,或者产生过量下沉或者倾斜。
二、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
高层建筑应采用整体性好、能够满足地基的沉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宜采用筏形基础,必要时可采用选用箱型基础。当地质条件好、荷载较小且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也可采用交叉梁基础或其他基础形式。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或复合地基。一般情况下,高层框架结构多采用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或柱下独立承台基础。高层框剪结构多采用筏板基础或柱下独立承台基础、剪力墙部位采用条形承台基础。高层剪力墙结构优先采用墙下布桩并设置承台梁或采用桩筏基础。高层筒体结构多采用桩筏基础。
高层建筑的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基础埋深采用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时,可取房屋高度的1/15,采用桩基时,可取房屋高度1/18(桩长不计在内)。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最大水头与防水混凝土厚度的比值采用。必要时可设置架空排水层。高层建筑具有层数多而总高度高、荷载大和自重重、所需要基础底面积大、基础埋置深度较深的特点,因此,高层建筑的基础不但要求基础和地基能提供足够承载能力,以承担上部建筑的重力,同时,要求高层建筑的基础可以承受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水平荷载引起得到倾覆力矩,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刚度,使沉降和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更严格,责任更重大,且高层建筑基础所占的工程量大、消耗的材料多,对建筑物施工工期影响大。一般9~16层民用高层住宅的地基所需工期占总工期的1/3左右,造价也占总造价的1/3左右,因此,基础设计对高层建筑的经济技术指标有较大的影响。
三、合理设置结构变形缝
在结构总体布置中,要考虑沉降、温度收缩和体形复杂对房屋结构的不利影响,往往用变形缝将房屋分成若干个独立的结构单元,以消除或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在高层建筑布置时,一般情况一采取调整平面形状与尺寸和结构布置,加强构造措施,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尽量不设缝、少设缝。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而又无法调整其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使之成为较规则的结构时,则需合理的设置变形缝。设缝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缝宽。
1.设置伸缩缝时,框架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是:55/m;剪力墙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是:45/m。
2.沉降缝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要求。但现在高层建筑一般带有裙房,高层主楼与裙房的荷载及刚度相差悬殊,且建筑平面往往是相互偏心布置形成高层结构刚度差异,设变形缝可减少不利影响。
3.设置防震缝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框架结构房屋,高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100mm;超过15m的部分,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当采用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
建筑高层结构总体设计原则应从安全、受理合理、节约投资、方便施工等方面提出种种限制与要求,建筑师应妥善协调使用功能、造型效果、结构体系、结构构造之间的矛盾,使结构和建筑达到和谐统一。
(三)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中“总平面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在建筑设计之初,最先规划和设计项目整体布局及环境等相关因素分析平形成总平面图,这是建筑设计中的指路灯,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一、交通分析
1、车行道:注意从主干道进出小区路线是否顺畅,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小区路、城市道路间的关系。
(1)小区通路出入口应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80米,次干道不小于70米。
(2)小区内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住宅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接,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数量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米。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米,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底层加设人形通道。
(3)住宅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米,并应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
(4)当住宅区内道路纵坡在10%以上且坡超过30米时,应设步行梯道,每段梯步不得少于3级,每15级左右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5米的缓冲平台,并在坡道旁附设推自行车的坡道。
(5)住宅区内道路最小转弯半径,视道路等级而不同,除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规定外,宜采用9米~20米,最小可采用5米,会车最小视距为30米,停车视距为15米~20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横坡宜采用1%~2%。
(6)住宅区内各级道路宽度宜为:小区路路面宽度为5~8米,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宜小于10米;组团路路面宽度为3~5米,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宜小于8米,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米。
2、人行道:研究人的活动模式;人车分流设计概念。
(1)城市中人行交通系统规划应以行人流量的大小和流向为依据,并结合建筑功能的需要,组成空中、地下和地面的人行交通系统。
(2)住宅区内人流量:115~150人/分,人行道宽3.5米;75~115人/分,人行道宽度3.0米;小于75/分,人行道宽度2.0米;很少人流量,人行道宽度1.5米。
3、消防车道:坡度、建筑物间距、回车场、地下室顶板对路面的降板处理、排水、荷载等(参见防火设计规范)。
(1)低规6.0.1条: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米,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2)6.0.7条:建筑物的封闭内院,如其短边长度超过24米时,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
(3)高规4.3.1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米。
(4)高规4.3.2条: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米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5)高规4.3.5条: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和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X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X18m。
(6)高规4.3.6条: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米(深圳要求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米)。
(7)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米,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2米。
(8)消防车道的宽度:登高面处不应小于6米,其余处不应小于4米。
(9)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处不应大于1%,其余处应为不大于7%。
(10)消防车道距建筑物距离:登高面处应为5~10米,其余处不宜小于2米。
(11)登高面宜在用地红线内解决,条件限制确有困难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铺设硬地。并按消防车总重300KN计算。
(12)当建筑物凹入处进深不超过4米时,该凹入范围可计入1/4周边长度算作登高面。入凹槽宽度不大于2.5米,该凹槽长度可不计入建边总长度。
(13)登高面总宽度可累加计算,但累加计算次数不应超过两次。
(14)高规4.1.7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4、竖向设计
(1)竖向设计原则:竖向设计是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考虑项目的建筑功能布局,结合场地地貌条件特征,施工与技术条件,为了满足总平面道路交通、场地排水建筑布置的安全和维护、改善景观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场地的竖向设计与作图工作。竖向设计包括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和改造,以确定场地坡度和、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等主要内容。竖向设计应该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尽力做到使雨水就地渗入地下或储存利用。
(2)竖向设计要求:a.首先应确定场地四周的竖向控制点坐标与高程(常由规划部门提供城市规划或既有道路中心标高及坐标当没有控制高程时,就应该依据现状地形图设定)。尔后是合理选择和设计场地的地面形式。场地设计高程要与周围环境的现状高程(如周围的城市道路标高、市政管线接口标高等)、与规划控制高程之间要有合理的衔接;还应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改造量,方案的选择过程必须考虑防洪水排涝设防要求。
b.确定场地坡度与控制点高程。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场地之间,包括建筑散水、硬质和软质场地、建筑物与道路停车场、广场之间要有合理的关系,要考虑工程管线适宜的埋设深度。
c.确定合理利用及排除地面雨水方案,达到雨水能顺畅排出,避免积水。d.合理组织场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设置必要的挡土墙、护坡以减少对场地土壤的冲刷。
e.配合道路设计、环境设计,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与要求,满足车行、人行及无障碍设计的技术要求,保护和改善建设场地及周围场地的环境景观。
(3)竖向设计场地坡度:场地设计的地面形式;可有场地的地面坡度不宜小于0.2%,依据不同的自然地形坡度,可分别处理成平坡式、台地式和混合式共三种。分别为:当自然地形坡度小于5%,应采用平坡式;当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采用台地式,台地式的高度宜1.5~3m,台地之间应设挡土墙或护坡连接式;采用混合式布置时,台地的划分应与场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相协调。
(4)场地竖向设计的技术要求:
1.总平面占地面积较小,且地形平坦时,其场地竖向设计图可只定出建筑物室内地面绝对设计标高、建筑物室外四角及场地内部道路交叉点绝对标高。
2.总平面占地面积较大或地形起伏复杂的场地,应作竖向设计图,首先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再做竖向施工图,绝对标高高程。
a.建筑物室内地坪,标注建筑图中±处标高,对不同高度的地坪,分别标注其标高;
b.建筑物室外散水,标注建筑物四周转角处或对称两角处的室外地坪标高;
c.代表性的构筑物标高;
d.城市道路和周围用地,标注现状及规划标高;
e.道路标注:路中心转折或变坡点标高;
f.挡土墙标注:墙顶和墙角标高,路堤边坡标注坡顶和坡角标高,排水沟标注沟顶和沟底标高等等。
(5)土方平衡:场地标高的升降:
1、土方工程的计算仅包括场地整平部分,因而在平衡填挖方时,尚应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及管线有关的土方工程量;
2、区内土方工程量除考虑尽量减少外,还应使填挖方接近平衡。在填方工程量或挖方工程量超过10万立方米时,填挖方之差不应超过5%;在填方工程量或挖方工程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下时,填挖方之差不应超过10%;
3、在建成区地块内有高层建筑、地下室并受四周市政路的影响,一般不做土方平衡,也很难做到土方工程平衡。
5、建筑定位
(1)退红线:1、建筑退红线原则上按建筑外围投影计算。2、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室建筑底板都得底部距离)的0.7倍,且不得小于5米。
(2)建筑间距:根据不同建筑性质,不同城市的日照按规定外,还应符合消防、卫生、环境、保护、防灾、通风和工程管理埋设等方面的规范和城市设计的要求。
6、日照:必须遵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定。深圳住宅间距,多层、低层住宅平行布置朝向正南时,其最小间距、新区不得小于南向建筑,北向外墙从地面至女儿墙高度的0.9~1.0倍,旧区不得小于0.8倍。当南向住宅为点式且面宽小于25米时可按不得小于0.8倍控制。其中五层以下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0,当住宅正面不朝向正南方时,其间距应按表中规定的折减系数确定。
(四)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中“高层建筑裙楼设计”
1、一般概念
在高层建筑设计概念中高层建筑分两个大体功能部位,裙楼与塔楼。
裙楼—服务性和辅助性得公共空间;
塔楼—高耸的竖向体量,主要用于办公、住宅和公寓等功能。
这两种功能部位是互相弥补的,对于地产商来讲,裙楼属于巨大的引力源,形成强大的磁场来带动塔楼的租售。
2、裙楼的基本形式
(1)直落式(没有裙边):此类型整体外形及功能单一,难以满足有大空间的功能要求。适用于用地限制或者造型需要者。
(2)基座式:裙楼“裙边”突出,类似塔楼基座,成为基座式裙楼。优点是裙楼建筑面积可大可小,塔楼和裙楼得到联系便捷,不会浪费基地面积,适用于功能较为单一者。
(3)毗邻式:裙楼单独形成体量与塔楼上下联通、左右贴邻时,成为毗邻式裙楼,优点是在功能上便于划分功能分区,容易组织各种对外,对内的出入口与交通流线,便于火灾扑救,结构上主体与裙房部分的矛盾也大为减弱。
(4)分离式:高层主体建筑与裙房完全分离,只有连接体相联系,称为分离式裙楼,优点是主体建筑与裙楼在功能布置中不受结构与设备等技术因素的干扰,有利于防火,同时两者的结构形式也可根据各自的功能特点来选择。
3、裙楼的功能组合模式
(1)办公裙楼:行政办公楼、行政专用办公楼、租赁大楼、公司专用办公楼。
(2)旅馆裙楼:星级旅馆(旅游旅馆)、经济型旅馆(商务旅馆)。
(3)商住裙楼:指临街高层住宅和公寓用于商业功能的裙楼。
4、裙楼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
(1)高层办公楼
a、功能分区:大堂、餐饮、会议、专用大厅、后勤(基本模块);商业、康乐(附加模块)。
b、流线组织:重点是人的流线组织。某种意义上讲,裙楼模块之间的关系处理,即裙楼的流线组织,在标准层上班的额人群是高层办公建筑的主要人流,办公人流相对集中,有明确的人流高峰期,高层办公综合体对外商业设施人流量大。
(2)高层旅馆
a、功能分区:大堂—服务台、休息区、银行、行李房等;商业—商场、专卖店、商品库等;餐饮—餐厅、咖啡厅、酒吧、相应服务间等;会议商务—大宴会厅、多功能厅等;康乐—健身、桑拿、娱乐、相应更衣室等;管理—办公、财务等;辅助—后勤、工程等。
b、流线组织:前台区域(客人)、后台区域(员工)。
(3)高层住宅除了沿街布置的商住楼,高层住宅一般不设裙楼。面街布置的住宅建筑出入口不能直接开向城市道路或住宅区级道路,住宅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之间要求有一定的缓冲或分隔。
3、裙楼中庭设计定义与性质
“中庭”原型来源于传统庭院,现代中庭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一般称为“四季厅”、“共享空间”、“内院大厅”或“中厅”。中庭是一种复合空间,小中有大,大中有小,追求的是:运动中的空间感与空间中得到运动感。中庭也是一种联结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中介空间,是具有室外特征的内部空间,一般情况下内部充满阳光,通过与城市街道或广场结合,为人们提供步行、购物或休息及娱乐的空间。
(五)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中“高层建筑标准层设计”
1、标准层建筑布局与组合设计
(1)概念:高层建筑是在一定场地条件下实行竖向空间拓展,争取获得更多楼层建筑面积和总建筑面积一种建筑途径,这种按竖向空间积层的相同楼层即构成高层建筑的标准层。高层建筑塔楼空间有重叠的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两部分构成,标准吃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是高层建筑的设计重点,它不但占有高层建筑主体的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面积,并决定着高层建筑形体的造型艺术效果,所以标准层是高层建筑的本质载体,它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
(2)标准层类型:在标准层设计中吗,由于垂直体需要竖向贯通,常将楼梯、电梯、设备辅助用房、管井等集中布置,并与相应的结构形式构成“核心体”,以抵抗巨大的风力和地震力,这部分通常成为核心体。而把用于办公、居住等人们日常使用的部分成为“壳体”。核心布置与高层塔楼功能类型关系不大,而壳体水平空间的形式则取决于塔楼功能类型,就“核心体”与“壳体”相对布置与组织关系而言,反应在标准层中可有集中式、分散式和综合式三种主要形式。
集中式:集中式布置方式是将“核心体”部分集中起来,在标准层平面中独立成区,它与使用部分的“壳体”关系又可分为中心式、对称集中式、偏心集中式和独立集中式等几种。
分散式:对于每层建筑面积较大或有中庭的高层建筑,结合交通、防火分区的具体要求,将楼电梯、设备间、管井等分散地布置在每个分区的合理位置。这样一来,对于防火安全设计和垂直交通组织较容易地得到满足,而且平面布局比较灵活、造型比较丰富。
综合式:“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建筑设计的成功之道。如果说前面所归纳的几种方式均具有典型性的话,实际工程中由于建筑不同,环境、场地、规模、层数、使用功能、结构、设备等综合因素影响,平面布局方式更多见得到是前面集中方式的综合。
2、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设计从功能的角度来说,不同功能的高层塔楼,便有不同空间组合的标准层,设计中也必然有各自的规律。目前我国最多的高层建筑功能类型为办公、旅馆、住宅或三者组合形成的综合楼。
(1)高层办公建筑分类-高层办公建筑按使用方式分,可以归纳为:出租办公楼(房地产开发商根据市场需求,投资设计建造,建成后以分层或分区等方式出租给公司、企业使用的高层办公建筑);专用写字楼(某一大公司、银行或企业,为了开展业务工作,而设计建造的专用高层办公建筑,有时建筑规模较大,其多余的面积供出租给其它公司使用);高层政府办公楼。
(2)办公建筑标准层空间体系构成-办公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卫生服务空间、设备空间。办公空间类型:办公楼的功能空间一般可以分为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开水间、设备间和交通联系空间。不同使用性质的办公楼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办公类型,且各种办公机构大小规模不一。针对不同的办公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细胞型空间、小组型空间、开放型空间、景观型空间。
其中办公楼的功能空间中办公室其组合应符合办公组织形式和办公工艺流程,并满足采光、照明、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办公室平面的长宽比一般不超过2:1,净高不低于2.4m。
会议室的功能正逐步从纯粹的开会决策等延申出展示、汇报、交流等功能,它应具备各种先进的技术措施,如投影仪、电脑、音像通讯设施。
交通联系空间分垂直联系空间(标准层的楼梯一般同时就是消防楼梯,按照消防规范的要求,每层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办公楼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米)。
水平联系空间(联系顺畅便捷,尽可能缩短行走距离,以提高工作效率。双面布置房间走到净宽不小于1.6m,单面布置房间走到净宽不小于1.3m)。
卫生服务空间(卫生间应设前室,内设洗手盆、镜子、红外线烘手器、触滴式肥皂液等,并保证前室和卫生间内通风、排气,各楼层卫生间位置应统一,以便集中安装上下水管道以及排气管道井)。
开水间(内设开水器、洗茶杯及消毒的水池、吊柜、过滤茶叶的器具、垃圾桶及滴漏等,开水间的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
设备空间(可分为空调用房、配电房等设备用房和电力、空调、上下水、排烟排气、通讯电缆及网络等垂直管道井及配电箱、消防栓、警报器、监视器、广播等设施)。
细胞型空间:细胞式办公室位于板式高层走到的两侧,或塔式高层核心体周边回廊布置。房间面积较小,约9~40平方米以自然采光为主附以人工照明,私密性较强。
小组型空间:类似于细胞型,只是房间是中等尺寸,面积约40~120平方米,每个房间厨房、卫生间等服务房间。适合于内部有一定数量成员协同工作,但内外联系较少的办公方式,或小公司使用。
开放型空间:即由不到顶的隔断划分空间,形成办公封闭的空间类型,这种空间类型便于管理,有助于加强工作之间的联系,节省交通面积,提高工作效率。
景观型空间:这种也属于开放式空间类型,但布局更为灵活、随机。
3、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形式
影响平面形式的因素很复杂,包括审美心理要求、建筑功能要求、管理使用要求、基地状况要求、环境气候要求、技术条件要求等,须在综合以上多方面要求后经过建筑师的创作构思方能确定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形式。总的来说,其平面形式是以下三种类型或其变形。
(1)塔型平面
当标准层平面长、宽相等或相差并不悬殊时,即形成塔形平面。这种平面形式进深与面宽没有明显差异,便于布置进深较大的办公空间,且空间流动性较大,适用于需要大空间、对私密性要求不高、工作联系密切的办公机构。办公空间围绕垂直核心体布置,其使用、联系、管理、安全疏散均较方便。当建筑高度越高,比板式楼更能发挥抗风能力与结构材料的优越性。它所形成的细窄阴影对周围建筑的遮挡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以上优点,塔形平面在高层办公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
(2)板型平面
板型平面是相对塔形平面而言,指标准层平面的纵轴向尺度比横轴向进深尺度大得多。板型平面适宜建于狭长地段内。平面进深较浅,采光通风较好,适合与分隔成中小型的独立办公空间。这种布置有可能争取到明楼梯、明电梯厅、明厕所和明走到,天然光利用率高,通风好,节省能源,适合于行政或企事业单位管理办公。
板型平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平面看,狭长形态势必增加走到的长度,楼、电梯也将分散布置,从而增加了交通面积。所以与塔型平面相比,板型平面的平面利用率不高。从体形看,因其受风面积很大,结构体系所能达到的高度有限,而且板式楼的阴影,将长时间遮挡周围建筑的阳光,这些都是在设计中选择塔型、板型方案时应予考虑的因素。
(3)交叉型平面
交叉型平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介于板型平面和塔型平面之间。它比塔型平面争取了更多的靠窗位置,获得了更好的自然采光条件,且在任何一平面上形成分区明确的自然单元,便于向相互没有联系的办公机构提供独立的使用空间,特别适合于出租办公楼。由于几个空间单元围绕公共服务核心位置,不会出现类似板型平面那样长长的走道,布局较为紧凑。
上述三种平面形式,仅仅是高层办公建筑最基本的三种形式,由于办公空间类型(特别是大空间办公与景观式办公)对平面形状的约束较小,这为创造别具一格、式样新颖、独有个性的平面形式提供了可能。建筑师可在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上述三种基本形式可组合或衍生出变化多端、造型各异的平面形式。
4、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规模的确定
平面规模即标准层面积大小。它将对高层建筑内环境、效益、效率、功能合理性、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劣产生重要影响,设计中应参照以下因素考虑:
(1)采光要求
现代高层办公建筑虽然主要采用人工照明,但从舒适度与节能的角度出发,天然采光无疑成为影响办公环境好坏的重要因素。就小空间办公室而言,采用单面采光其进深不应大于7m;大空间办公室、单面采光其进深不大于12m,双面采光的办公室相对两面的窗间距不应大于24m。这是对标准层平面规模制约因素之一。
(2)市场需求
标准层平面规模应考虑业主或市场的需求,特别对于出租办公楼,因租用公司有大有小。诺进深过大,小公司租用就很难布置,如进深大于12m时,一家小公司若想租用50~100平方米的面积,则合理布置就非常困难;但若进深国小,则使平面使用率偏低。因此办公空间的进深应考虑市场需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宜采用较小的进深;经济发达地区,宜采用较大的进深。增加标准层面积以适应大、中型公司需求,又可提高有效使用面积系数。
(3)防火要求
必须满足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BG50045-95)中相关规定。
(4)结构要求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具有多样性,迄今为止主要有: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筒中筒、束筒、框筒等等。不同的结构体系所能达到的层数或高度有所不同。因此,当总建筑面积确定后,标准层平面规模将受到层数限制的影响,结构体系对平面规模虽属间接影响,但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两者的互动性,理想的平面规模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做保证。
(5)人均面积要求
办公室内每一个办公人员需要确定某种标准的办公面积(该面积指有效使用面积)包括家具所占的面积,工作活动需要的面积,额外的私密性要求的面积,有关的档案资料贮藏面积以及内部交通面积,并不包括休息、卫生服务、公共设施等面积。每一个工作面积所占的面积因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面积指标。
(6)标准层平面利用率要求
标准层平面利用率即指有效使用面积与标准层面积的比率。标准层的有效使用面积指办公室的净面积。标准层面积包括有效使用面积和核心体面积之和。核心体面积如前所述包括交通设施(楼梯、电梯面积)、设备占用面积及辅助服务面积。平面利用率越高,说明相同的标准中有效使用面积越大,标准层的经济性越强。
每一个标准层都力求有最多的有效使用面积,而有效使用面积又决定于标准层大小以及结构、交通、服务、设备等配套设施的经济合理性,假如标准层面积设定过小,而结构与配套设施限于条件有一个基本要求,则使用面积就相对减少,平面利用率就较低。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大标准层面积,就能获得更大比例的有效使用空间。但若标准层面积定得过大,不仅使进深扩大,影响采光,且交通线拉长,使用不便,有可能不符合防火要求,因此平面利用率也应有限度。通常,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利用率可控制在70%左右,小空间办公室因其交通面积过多可低于70%,大空间办公室可高于70%。
(六)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中“地下停车库设计”
1、地下停车库的概述
地下停车库按建筑空间分类,有单建式及附建式两种类型。单建式地下车库在地面之上除少量汽车出入口、采光、通风设施外,没有其它建筑物。单建式地下停车库建筑覆土之后,地面仍为开敞空间,对于地面的景观环境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单建式地下停车库结构柱网尺寸的布置仅考虑汽车空间尺寸要求,故技术处理较容易实现。附建式地下停车库是在建筑物下布置地下停车库,建筑物的结构要求及其它设备的要求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附建式地下停车库的设计,使得建筑设计难度增大,尤其对建筑内的地下停车库更是如此。
2、规划布局
机动车辆较少时,汽车停车场可以作为单体建筑,但当车辆达到一定数量后,将停车场纳入建筑整体中去规划是必须的。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观念及状况不同,但从发展的角度去看,两者的差别将会逐步减少,甚至趋于相同。因此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将汽车停车场结合整个建筑考虑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单建式与附建式地下车库的总平面设计应区别对待。附建式地下停车库由于与地上部分建筑相关联,故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要处理好地下停车库出入口与地面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同时需考虑出入口处的交通视线、地面交通流线及城市道路的路网状况。
3、平面布置
地下停停车库的平面布置涉及到交通组织、柱网布置、停车位布置等多方面的内容。车库的交通组织对整个车库的运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做到车辆行驶路线便捷明确、避免交叉干扰、有利交通安全的同时,还须做到与停车空间联系紧密、方便车辆进入等。另外,车库内交通的组织同车库出入口的设计有关,两者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下停车库所处的位置以及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个数。
在设计停车位时,为提高地下停车库的停车面积利用率,需依照行车道两侧布置停车位的原则进行车位排放,停车方式采用前进停车后退出车垂直式或后退停车前进出车垂直式,停车库车位安排一般不宜采用斜放式停车。
地下停车库的柱网尺寸主要包括停车间柱距尺寸和通车道柱网尺寸等。对于附建式的地下车库其柱网的布置受上部主体结构影响较大,而对于单建的地下停车库其柱网布置相对就较为自由,可以根据停放的标准车型、车辆停放的方式、行车线路等多种因素灵活布置。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是停车间柱距尺寸的选择,因为停车间柱距尺寸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每两柱间可停放汽车的数目,在停车间柱距的选择时可选择单车位柱网,双车位柱网和三车位柱网三种尺寸。一般四车位的尺寸较大,实际中应尽量少使用。三车位的停车在应用中较广泛地采用,按小车停放三辆的净跨为7.5m,这时柱中距一般依柱径尺寸大小可以选择7.8m或8.1m。
4、竖向设计
地下停汽车库垂直方向的设计主要受车库净高要求、上部覆土厚度及坡道设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室内净高主要由停车及行车空间尺寸高度及设备管线尺寸高度等因素决定,依据选定的车型,停放小型汽车层高定为3.6m较为适宜,中型汽车的层高则为3.9m。库顶局部覆土的厚度一方面与绿化有关,如种植灌木要求不小于30cm,若种植大型乔木则要求100cm以上,另一方面还与是否有设备管线穿过有关。在基本确定了汽车库的剖面后,还要注意库顶绿化是否同周围环境相协调,是否影响上部高层建筑的使用,车库的坡道布置能否满足规范关于最大坡度的要求以及同周围的道路能否很好地衔接等问题。附建式地下停车库尤其要注意车库的基础埋深同周边建筑的基础会不会产生冲突。若不符要求,可通过调节车库地坪标高、车库净高、更换结构形式等多种方式加以调整。层高对地下停车库的埋深和经济造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通风、采光、防火等诸多因素。因此,减小结构构件的尺寸及合理布置设备管线也是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内容,在地下车库设计,尤其是附建式地下停车库设计中应结合设备布置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层高。
5、地下停库存通风系统设计
(1)地下停停车排风系统单独布置
排风口的位置尽量合理,一般从理论上应该下部排2/3;上部排1/3。但是从设计中使用方便角度看,风口布置在下部会影响汽车的使用空间,而且现在房地产商为了降低造价,往往把地下停车库层高搞的很低。一般汽车库梁底高度大部份在3m以下,而且风管侧面或风管的底表面开孔设置即可。如果梁底表面在2.7m以下,再用排风口就会影响车辆通行,而且风口也容易被车碰坏。
(2)停车停库进行机械排风
地下停车库进行机械排风时,按规定应向室内补风,但目前一般都没设机械送风。因为机械送风系统的设置不仅增大了投资,而且送风机和送风管道要占用建筑空间。有时由于车库梁底比较低,布置送风管很困难。所以当停车库设在地下一层时,可以利用车库进出车道进行补风,因为大部份车道内形成负压,而且车库的进出口大部份是非密闭形成的门,就是在火灾时,防火卷闸门关闭也要以在卷闸门的下部留有缝隙,用以对排烟进行补风。
(3)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
目前这种机械排风兼作排烟系统方案设计比较多,由于它是用同一台风机和同一管道系统,平时作排风用,火灾时作排烟用,往排风量与排烟量相差很远。如一般车库净高只有3m,按6次/叶换气量计算,每平方米风量只有18(m3/h).而排烟量根据防火远东为60(m3/h.m2),(是指一个排烟系统只负责一个防烟分区)或120(m3/h.m2),(是指一个排烟系统负责一个防烟系统负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烟分区时)。为节省投资,当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时,只有采取缩小防烟分区面积的方法,来减小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使最大的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与排风系统的排风量相等或相近,才可能使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
6、地下停车库的停车设计
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汽车库时柱网尺寸一般为5.4 m~7.8 m(应视柱子断面而定),地下停车库的层高则可根据地下停车的空间大小,车库安全净高取2.3 m~2.5 m为宜。住宅小区的地下停车库的设计一般采用坡道式汽车库并以垂直式停车为主。坡道式汽车库坡道设计时应使其坡道系统在每层楼面上周转通车道畅通,形成上、下行连续不断的通路,并应防止上、下行车交叉。在满足防火分区的前提下,减少砖墙的空间分隔,使行车者行车视野较为通透,减少压抑感。为保证进车和倒车流畅,减少起步及停车的次数,降低行车过程中汽车尾气污染,车库内行车道不应过多的曲折迂回,行车道宜为环形。行车道及车库出入口处应减少使用减速带和减速槛,地面采用耐磨、防滑混凝 t刚性面层,同时在停车位距墙1.5 m处设地面轮挡,避免行车过程中对车造成损害。
建筑地下停车库的设计应严格遵守新的车库防火规范,设计时还应该从各方面综合考虑,这样设计出的系统才能既安全、经济又便于管理。同时也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规范车库布局,优化车库设计。既要着力于提高停车率,又要便于使用,使地下车库同总体环境融为一体,减少车辆进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到车库的经济合理性、实用性和安全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七)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是绿色建筑设计的 重要运用对象,在高层民用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符合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利于增强高层民用建筑的环保性能。
1、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实现环保理念与建筑特征有机结合的建筑,其既符合节能环保方面的要求,又具备一般建筑的共同特征,因此既能够将建筑给环境造成的负担降至最低,又能够切 实有效地发挥建筑的一般功能,对于建筑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 道路而言,具有重要价值。绿色建筑设计,即在节能环保理念 指导下所做出地建筑设计,相较于一般建筑设计而言,具备环 境友好特征,有利于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绿色建筑设计充分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现 阶段已成为高层民用建筑的重要追求方向[2]。
2、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
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推动人与自然实现协同友好发展。从这一目的出发,应用绿色建筑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其一,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绿色建 筑设计同样需要围绕这一核心而进行;其二,节能环保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通过设计有效地减少建筑本身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其三,环境适宜原则。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师 必须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特征,保证绿色建筑设计与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要素相适应,有效推动建筑与自然实现和谐发展;其四,科学规划原则。绿色建筑既应具备环境友好特征,又应具备现代建筑的精细化特征,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建筑学相关理论知识,科学规划设计方案,做好 顶层设计,以此切实保证建筑能够发挥其实际功能。
3、在高层民用建筑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做好高层民用建筑选址工作绿色建筑设计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建筑 选址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具备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正式展开 绿色建筑设计之前,建筑设计师应全方位了解目标选址周边的环境状况,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影响、考虑建筑设计对于环境的影响,全方位整合关于气候、地形地质状 况、水文等各方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论证,以此有效增强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
建筑物可持续设计理念是未来的设计趋势,也是将来建筑物发展的一大方向,因为只有进行可持续设计,才能确保建筑物生态环保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才能实现建筑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覃敏强.建筑高层框架结构布置(J).《大众科技》,2010
[2] 董智年 鲁大伟,住宅小区的地下车库设计[J]四川建材,2011.06
[3] 张绍球,地下车库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住宅产业,2007.10
2.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二
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 流行着一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 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等, 这些概念中多少都蕴涵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概念正逐渐被建筑师、特别是业主所接受。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 如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 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在中国, 建筑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冲击已日益严重, 来自建筑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建筑业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 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 另一方面恶化了环境, 如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目前世界上已建成了一些各式各样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或绿色建筑, 不少学者和设计师根据他们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策略和方法。虽然在建筑设计领域很少有项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 但作者还是收集并筛选出85个运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设计的案例, 大多数案例为国外的建筑项目。
1 设计案例统计、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建筑设计案例中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发现以下这些设计方法经常被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中:
(1) 利用自然采光;
(2) 利用自然通风;
(3)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4) 加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5) 采用热回收;
(6) 尽可能利用自然地貌, 如山丘、溪流等;
(7) 使用建筑遮阳;
(8) 使用高性能玻璃;
(9) 使用太阳能;
(10) 减少资源的消耗;
(11) 资源的重复利用;
(12) 资源的循环利用;
(13) 使用本地材料。
通过统计上述设计方法的使用频率, 我们可以进行排序, 进而发现哪种设计概念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下表是对85个建筑设计案例的统计和排序的结果:
从表1我们发现40%左右的项目采用了以下一些设计方法, 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
从上述的排序结果我们发现, 6项常用方法中有5项与建筑节能有关, 如加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通风、使用太阳能、使用建筑遮阳。这主要是因为世界范围的能源紧缺现状, 已引起了各国政府足够的重视, 很多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对建筑节能提出了要求。节能意识的提高带来了节能技术、产品、工艺的发展, 从而为降低建筑能耗创造了条件。
1.1 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较
不同种类的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尽相同, 为找出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否存在差异, 又因为居住和办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我们将办公和居住建筑单拿出来进行统计分析, 对85个建筑案例中的办公和居住建筑统计结果如下:
图2, 图3显示出了在办公和居住建筑中使用的各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的排序情况。
从表2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 在22个办公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
从表2和图3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24个居住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 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 设计时考虑的侧重面有所不同。
对于办公建筑, 由于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 可以考虑利用自然采光来节能。因此设计自然采光是首选和最佳的方案。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 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
在办公建筑中空调耗能所占比重最大,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 有15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
因居住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 所以在缺水地区, 政府部门会要求废水回用。目前废水回用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居住建筑开始使用“中水”系统。在24个居住建筑案例中, 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废水回用效率通常能达到40%~60%。
由此可见, 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应分析各自的特点, 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结果。
1.2 中外建筑案例的比较
在85个绿色建筑的案例中, 我国的案例只有15个。这也表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 对石油的需求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总能耗的27.5%, 因此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 在建筑开发和设计领域尤为重要。
建筑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建筑设计方法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和差异。为找出中外在绿色建筑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以下对收集来的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国外的70个案例大都来自发达国家, 所以表3也可以看成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情况的比较。
从表3和图4我们可以发现, 中外建筑中运用得最多的前5项设计方法:
(1) 在我国
(2) 在国外
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中外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法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采用的方法也大致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 为我所用、避免走弯路。以下的这些设计方法在中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我们也发现太阳能利用和资源的再利用在发达国家比在我国运用得更为广泛, 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扶持政策的不同。在德国使用太阳能可以得到优惠政策的鼓励, 因而太阳能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在我国缺水的情况日益严重, 在我国对于缺水城市, 不少地方政府强制要求住宅生活废水回用, 因此我国中水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2 结语
追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探索尊重环境和高效使用资源, 也能帮助建筑师进行理性设计。例如, 解决好建筑的朝向、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因素能使得建筑更趋于理性。只有协调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建筑。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案例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一些设计规律对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了解和实践绿色建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3.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产品设计;价值意义;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16-02
一、在产品设计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近年來,在制造业、设计业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产品设计也迎来了新的突破,从单纯的形式追随功能,发展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兼具,成为了设计界的一个亮点所在。但是在产品设计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各种生产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并严重危害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生活。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得到了认同。在产品设计中运用该理念。一方面,能够使材料、能源等得到最充分的运用,并减少环境污染。比如设计者通过产品结构形态的转变等方式强调物尽其用,并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由此就实现了节约,并且减少了污染;另一方面,当代产品设计普遍追求个性化特点,各种新的风格、主义层出不穷,而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则会使整个设计呈现出全新的风貌,既能够实现设计本身的创新,而且还会因为所传递出的绿色、环保理念等而得到更多使用者的认同,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在当代产品设计中树立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是势在必行,应该得到每一个设计者的充分重视,使之成为当代产品设计的一个特色所在,体现出当代人对这门艺术发展做出的独到贡献。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产品设计方法
(一)微缩式设计法
微缩式设计法是一种倡导减少产品空间占有量和材料消耗的方法。一般在电子产品中运用较多。通过微缩设计,既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便捷性。在具体的运用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保证产品的功能性。使用价值是产品存在的基础性价值,所以不能为了追求微缩而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受到影响,应该是在保持功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合理缩小产品的体积,减少用料,以方便运输或携带。其次,结构改造要合理。为了达到微缩的效果,很多时候都要改变原产品的结构,与人们长时间形成的习惯行为发生冲突。所以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不能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普遍的行为认知。再次,应体现出人机互动的特点。特别是针对一些电子产品来说,应该在微缩设计的同时,努力提升产品的交互性,让使用者获得愉悦的操控体验,获得简约而不简单的效果,由此更加认可缩微设计的价值。可以看出,微缩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持续设计方法,其并不是盲目的将产品缩小,而是在保证其功能性和实用性基础上的合理缩小,要求设计者一方面要进行更加冷静的思考,一方面也要关注材料、科技的发展,真正实现合理的微缩。
(二)折叠式设计法
折叠式设计法是一种将体积较大的产品,通过折叠以缩小其空间占有量的设计方法。可以分为轴折叠和平行折叠两种方式。轴折叠是指以一个或多个轴点为中心进行的有规律的折叠。因为原理相对简单,所以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从古到今的折扇,因为要达到方便携带的目的,所以采用了轴折叠设计,闭合时为竖条形,展开后为扇形,两者的面积相差近20倍,效果可见一斑。又比如北方常见的“马扎儿”,也是典型的轴折叠形式。展开时稳定性强,坐上也比较舒服。闭合时又便于携带,改变了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平行折叠是利用几何学上的平行原理进行折动的折叠构造。其能够有效改变产品的高度和宽度,减少对体积和面积的占用。如中国自古有之的屏风,展开时能够充分满足遮挡、美观的作用,而折叠后则能够多片合为一片,方便存放或搬动。在具体设计中,应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提高空间利用率。要通过折叠有效减少对空间的占用。第二是便于携带和运输,以此来有效节省存储空间和运输成本。第三是追求产品的多功能。不能因为折叠,使产品本身具有的一些功能受到影响,相反,还要因为折叠而诞生很多新的功能。第四是考虑安全性和舒适度。折叠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多个零件或部位的摩擦,既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影响到舒适度,需要设计者予以有机的处理。
(三)模块化设计法
模块化设计是指以运用模块为主进行的设计,多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中,并有着广泛的运用。其能够有效节约设计生产的成本,缩短产品的制造和设计程序,并使产品的功能性得到有效扩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实现。第一是系列化设计。可以通过模块的组装和变形满足人们对产品的不同需求,并达到功能扩展的目的。第二是组合方式分类。如直接组合,可以通过媒介物对模块进行反复的连接和组合,从而有效节约生产和组装成本。又如间接组合。如果模块和模块之间不能直接进行联合,那么就需要一个连接的装置来获得组合的效果。第三是保持产品外观协调。组合式设计的特点,很容易让产品在组合时出现视觉上的琐碎感,因此在设计之初,要在工艺、色彩、装饰等多个方面,充分考虑到最终的整体效果。第四是充分考虑人机互动。要求设计者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达到模块化设计本身的效果,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不能因为模块本身使人机互动性受到影响。通过模块化设计,既实现了节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获得了一举多得效果。
(四)可替换式设计方法
可替换式设计方法是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可拆卸性和可组装性的设计方法。传统设计中,多数设计者都只考虑产品的单一功能,忽视了同系列产品存在的共通性特征,既造成了设计上的浪费,同时也不方便人们携带、存储和运输。可替换式设计正是基于上述背景而出现的,并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得以实现。首先是可组装性。当代工业设计中,组装时间和成本分别占到了百分之二十和三十,比重是相当大的。强调可组装性,就是在产品投入市场之前,并不需要完成所有的组装,而是以零件的形式出现,由此节省组装时间和成本。对此需要设计者先确定部分组装的连接方式,然后详细说明组装步骤,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完成组装。同时尽可能避免对组装工具的使用,而是凭借双手即可轻松完成,让使用者感受到装配的乐趣。其次是可拆卸性。要通过改变产品的装配结构,实现产品零部件的可拆卸。要求组件结构简单,容易拆卸。同样也要有明确的操作提示,并考虑到部件的耐磨性,以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可拆卸式设计,能够有效节约装配时间和成本,减少对材料的浪费,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可以不必重复购买一系列功能相似的产品,既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也节约了消费者支出。
(五)旧物改造设计法
伴随着当今社会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废旧物品,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污染。反之,如果能够有机的利用,不但能使其价值得到新的发挥,同时也实现了节约和环保。比如玻璃制品。这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很多用过后的玻璃瓶都被丢弃,殊不知其有着极大设计空间。通过切割和外观颜色的改变,能够让原本陈旧的玻璃瓶重新焕发青春,成为新的工艺品。又比如木制品。很多木制品的损坏都是局部的,所以要树立一种替换的理念。一个底部支架已经损坏的藤椅,完全可以用钢管来代替,不仅满足了功能上的需要,而且还呈现出了新的审美色彩。一个外观十分陈旧的大衣柜,也完全可以设计为一个博古架,给生活平添几分情趣。再比如纤维制品。很多过时的衣服堆在衣柜中,非常浪费空间,而通过裁剪、编织等,则可以做成一个新书包、地毯或杯垫等。通过旧物改造,能够实现实用性、审美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值得鼓励和提倡的可持续产品设计方法。
综上所述,产品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如果在这个“便捷使者”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反而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则成为了一种本末倒置。不但没有实现设计的初衷,反而产生了新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当代产品设计中,需要广大设计者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其能够使作品呈现出新风貌,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视觉和使用体验;另一方面,更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并与消费者获得共鸣。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绿色环保的精品问世,成为当代产品设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李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品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2)
[2]马进军.可持续发展设计的趋势与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11(03)
[3]朱媛,张祖耀.低碳视野下的产品设计发展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1(08)
4.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四
——快乐的城堡 成长的摇篮 启智欢迎你!
前言
幼儿期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启智以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
第一部分
一、定位
品牌核心:高品质的私立幼儿园。追求“开放式、发展式”的教育模式,强调“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凭借特色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服务理念争夺市场赢得口碑。
1、定位中高端私立幼儿园,建设基础,推向市场,吸引目标顾客群;
2、建设完善经营项目、服务,稳定及扩张顾客群。
3、媒体公关推广(广告和软文),提升整体知名度;
4、完备教育模式、经营业务、媒介宣传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形成稳定良性循环。
5、树立主题品牌,深入挖掘教育内涵,形成潜移默化的文化品牌扩张。
二、发展目标
以高品质的私立幼儿园为基,结合玩具店及周边,凭借特色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服务理念赢得口碑,争夺市场。并为品牌化发展加盟连锁奠定基石。
阶段一:建设XXX幼儿园,高端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教育模式。
阶段二:完善各部门、各细节点的管理工作,推进系统化、完备化经营。阶段三:品牌化经营,加盟连锁。
阶段四: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发展高端品牌形象。
三、办园宗旨:
尊重生命,关注心灵成长,创设丰富多元的物质环境,培养幼儿广泛深刻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从而成就美好童年。以纲要为依据,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包括幼儿的身体得以健康、幼儿的潜能得以开发,幼儿的人格得以健全。幼儿园建立自身独立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系统,突出双语教学,全面实施幼儿全人格素质教育,致力于在幼儿心智成长关键时期做到智力体魄的平衡发展和发育,为每个儿童提供均衡适合的发展空间。
四、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应该真正实现“Learn to Play and Learn in Play”!
本着一切为了幼儿,为了幼儿的一切,给幼儿一个快乐的幼年、和谐发展的环境及幸福的未来。我们希望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延伸至尽情、尽性、尽意、尽心地去爱,包括爱自己及爱所爱的人。我们将为幼儿创造一个绿色、宽松、宽容的空间,以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培育快乐、负责和富有创造性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和健全人格。
五、管理:
幼儿园的顺畅运行及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一套严谨的管理体系,设置了十方面管理:校园规划管理、园务行政管理、教学规划管理、招生企划管理、人事管理、总务管理、交通管理、财务管理、亲职教育管理、行销管理,确保了新世纪幼儿教育的高品质。
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科学专业的宣传、交流平台(幼儿园网站),建立开放的幼儿园教学视频系统,彻底改变传统幼儿园的“封闭式”教学。提高幼儿园的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为幼儿园提供全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幼儿园现代化信息管理。
六、教学特点:
(一)蒙特梭利教育:通过教具的操作,实现感官训练、建构数字概念等。另外,从小培养幼儿自律、自立、自主的素质,为幼儿步入更高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二)幼儿英语:主张幼儿学英语,不能仅仅把英语当成知识,而应把英语当成工具,从幼儿日常生活的语言学起,要求持之以恒。
(三)早期阅读识字: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熏陶中,不仅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让幼儿自然学习字(词),大大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为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幼儿终身受益。
(四)幼儿绘画:幼儿绘画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使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在此,传统幼儿园幼儿绘画千人一面的痼疾得到根除。
(五)计算机:作为21世纪的通行证,计算机的重要性毋庸质疑。把计算机引进幼儿园,让幼儿从小接触现代科技,探索未知世界,意义深远。
七、师资队伍:
每班教师队伍:带班教师:2名;助理教师(保育员):2名;同时还有专业英语教师1名和外籍英语教师1名参与班级教学。
专业教师团队:
1、在具备婴幼儿心理学、生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经岗前严格培训。
2、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尊重幼儿、观察幼儿、协助幼儿、发觉幼儿,让幼儿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2、卫生习惯好,行为举止优雅、庄重,能成为幼儿的榜样。
3、有幽默感和亲和力,能接纳并疏导幼儿的情绪,获得幼儿的信任。
4、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在幼儿工作、游戏、活动时才能借助观察来全面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更准确地制定出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对幼儿真诚的爱引导教师兢兢业业地为每一位小朋友设计个性化的发展方案。要有良好的审美观,在布置教室、准备教具时要带给幼儿以美丽、整洁、大方的感受。
5、有宽广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创造力,能为幼儿准备出千变万化的教具和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
6、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行为、语言要优雅得体,才能给幼儿做出正面的示范。
7、对所有的幼儿要公平、一视同仁,决不会被外界环境和自己私心的影响而错误地对待幼儿。
8、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教师以鼓励、引导、启发为主(而非填鸭式的教育),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掌握更全面的经验和知识。
9、有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超出常人的耐心和爱心。
10、要善于和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不断反省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八、园况分析:
(一)环境规划
所有的设计规划及用料都只有一个目的:给孩子创造真正美的、安全的体现我们的自由民主教育观念的快乐城堡。
总规划面积8000平方米。室外富有童趣的戏水区域、沙地、顶层平台种植园、大型玩具,这里是孩子们活动的乐园。
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室,融活动室、寝室、盥洗室、消毒间、卫生间一体,自成单元。室内配有钢琴、计算机、造型美观的开放式玩具橱、闭路电视系统、录音机、电视机,内部程控系统、净化饮水机、消毒柜、红外线电子灭菌灯以及可以实现网上实时监控的系统。与活动室相配套的有生日厅、阅览室、钢琴室、科学探索发现室、手工坊、电脑室、多功能亲子活动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及室内运动场等现代化教学用房。幼儿园在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投资中力求是最环保的、最人性化的,所有的墙角都是圆角。
(二)班级情况:
现有班级9个,托班、小班、中班、大班、混龄班。幼儿人数合计300人。
(三)预计招生人数:
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加新增班级共计招生人数80—100人。
九、招生范围及概况:
(一)启智对xxx社区片及社会生源限量录取。
(二)启智园分设六个部:
1、艺术部:招收4—6岁幼儿(2006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教授如:舞蹈、绘画,使幼儿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幼儿艺术素养、开发幼儿艺术潜能。
2、双语部:招收3—6岁幼儿(2007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本区教委统一教学大纲。配备先进的多功能语音教室,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模式,并聘请外籍教师着重开展英语口语练习,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游戏氛围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3、智能开发部:招收1.5—6岁幼儿(2009年2月28日以前出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采用美国哈拂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重点培养儿童思维升级训练和智能开发,配备先进的幼儿思维训练学具,同时聘请专家指导。
4、蒙特梭利部:招收2—6岁幼儿(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引入玛利亚•蒙特梭利教学法和其特有的蒙特梭利教具开展蒙特梭利教学,让幼儿自主学习,增长知识,快乐地成长为充满自信心、有责任感、热爱生命的儿童。
5、亲子部:招收1—3岁幼儿(2009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班上活动,教师用爱心和专业技巧培养幼儿的独立、合作、友爱精神,增加幼儿愉快的集体生活体验,减少进入幼儿园后的分离焦虑,为其能顺利进入幼儿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6、全托部:招收3—6岁幼儿(2007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每周(周一)送(周五)接一次。由专职寄宿教师教养和保育,培养幼儿独立生活和交往能力。
第二部分:双语部重点建设规划
一、办学特色 : 中外籍教师合作教学,高水平、高素质、职业化的中文教师和母语英文教师,共同计划和完成教学计划;
融合均衡双语,多元文化的教学和活动,提倡玩中学、学中玩;
多元智能理念、个性化课程设置;小班制教学,温馨环境,一流设施,倡导个别化关注; 东西方经典教育理念融合,未来全球人才需求标准定向,以习惯养成固化道德和人格品质,全面发展潜能,奠定终生发展基础。
(一)中外籍教师合作教学的优点:
1、教师互增教学经验。
2、实现双语和双文化的指导思想。
3、实现团队专业化,合作化。
(二)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
幼儿通过各个感觉器官体验学习的快乐.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幼儿自身特点实现
1、触摸式: 幼儿通过动手触摸来获取知识。
2、听觉:
幼儿通过听来获取知识。
3、视觉:
幼儿通过看来获取知识。
4、社会技能:
培养幼儿主动融入社会的意识和适当的行为。
(三)玩中学、学中玩:
根据幼儿游戏的天性提出玩中学、学中玩,实际上就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基于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在这个年龄中体现出来的特征提出来的。进而借鉴了加拿大、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及西方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非常强调尊重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天性过程中,游戏实际上是幼儿生活的唯一现实。也就是说,幼儿的生活过程就是他的游戏过程。如果说我们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其实要顺应他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及他生活的方式,就应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二、双语教学特色:
对于英语的教学,强调学习语言不是目的,而是让幼儿有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心态,更多的接触不同的文化、多元文化在很小年龄的接纳。
(一)、强调了三个一半一半:
第一,教学时间是半天是中文,半天是英文。
第二,教师配置上中文教师是一半,另外一半是英文教师。包括了中国的英文教师和外教共同进行英语教学。
第三,教学课程上面,中文教学课程和英文教学课程是同一个主题的课程。具体教学可能在上午的时间是用英文进行这部分,在下午的半天就用中文进行这样一个主题。(不管是生活还是娱乐,无论是生活活动还是户外环境,全部都是用英文)
中英文课程各占50%的双语教育是启智双语教育最璀璨的亮点。启智双语教育的要义在于中文和英语被作为两种工具性语言被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而不是仅仅作为语言而学习。
(二)浸入式英语教学:
将教学时间分为上下午,是为了更好地完全为幼儿营造一个环境,将最纯粹的语言环境给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
最早发源于加拿大的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跟踪调查,证明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第二语音(言)的方式:
是当幼儿在半天里面,从他踏入幼儿园的第一步开始,就已经进入到这样一个英语环境里面,无论早晨老师对他的问候,到幼儿签到的环节,一直到他半天的教学、生活环境全部都是用英语。这个过程中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用培训教师来达到这样教学要求的师资水平。对与幼儿来讲,他始终沉醉在第二语言(英语)环境里面的时候,促使他有这个欲望去学习。同时,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也会给幼儿提供很多的环节来学习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强调英语不是学习的目的,而只是学习的工具,语言只是一种背景。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幼儿的学习都是通过语言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整个的教学目的都是非常明确的。
(三)特色幼小衔接:对于2岁前就入读本园的幼儿采取自然听读法:
在国外,儿童是不学音标的,幼儿通常是通过自然听读法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所以在幼儿进入到中班的时候,我们即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其认识字母。等到进入大班的时候,老师会带领他们学习在不同字母单词里面的发音,教师会用不同的比喻,比如说老师会拿一个铃铛,让幼儿看这是什么?幼儿会说这是铃铛,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是叮铃铃的声音。在经过这样很系统的学习以后,幼儿就知道,在一个单词里面,每一个字母应该发什么音,当他看到这样一个单词的时候,自然的就能够拼读出来。比如说CAT,他就自然的说出来了。所以我们在幼小衔接的一年中,教师会逐步的引导幼儿从学习自然听读法要求的基本元素,一直到他们可以简单的听读三四个单词,然后进入到简短的句子的阅读,甚至是小书的阅读。
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幼儿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进而能够很熟练的去运用,启智的一线英语教师与相关儿童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编制了配合自然听读法使用的配套教材,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当然,还有相应供儿童阅读的书籍内容、书目,教师会带着幼儿阅读,这些都是非常好玩的故事,让幼儿很感兴趣。同时,幼儿还可以把这些书拿回家跟父母一起来读,一方面是让他们有自信的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也是在不断的跟家长一起学习,跟家长在沟通中成长。
(四)具有年龄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来说,在2到3岁这个年龄段是没有母语的干扰的。幼儿学英语,只要方式对了,不像成人学英语,母语干扰很严重。幼儿有天赋学两种语言。当成人给他塑造一个纯粹的语言环境的时候,都在跟他说英文,他即使有的话不太会表达,他还不自觉的用中文去表达的时候,老师给他的回复还是英文的,他会很适应这样的环境。当一段时间过去以后,他完全能够理解老师话里的内容。
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一步一步螺旋上升的。经过了很细致的设计。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我们教学的内容是不一样,教学的重点也不一样:
托班:词汇量的积累,让幼儿对英语感兴趣。大班:教师会更多地专注于对话、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戏剧表演、主动的表达等等。
(五)课程设置特点:
1、主题教学的形式。英文和中文的主题是比较一致的。同样要达到幼儿进行五大领域学习的目标。这个时候,我们英语是作为工具来运用的。
2、更重视的是日常生活英语的学习。学习英语是为了用的,是为了交流。所以我们在日常英语学习方面,提供有每个月不同年龄段幼儿需掌握的一些学习的语句。老师们会按照这样的一些语句来跟幼儿互动交流,以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这也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3、图书阅读时间。提供一些阅读的内容,每天有固定的时间,教师都会给幼儿讲故事,和幼儿共同阅读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幼儿最容易学会一些生活的、日常的语言。到了中、大班阶段,除了故事以外,还有戏剧表演的内容,这也是创造一些机会让幼儿主动去说。
4、快乐卡通时间。让幼儿去接触一些原版的卡通片,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儿童语言的表达。从整个的设计来讲,是把幼儿每天每个细节的活动都能够让英语来表达,让英语的学习更加生活化。
三、教材相关
采用由启智的一线英语教师与相关儿童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合作编制的 《启智幼儿英语》系列丛书作为教材,与本园的中文教材配合呼应使用进行英语教学。
教材特点:
(一)《启智幼儿英语》符合幼儿的语言发育特点。有效地抓住幼儿语言智能发展的关键期(2岁半-6岁)。这个阶段,幼儿的发音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开始掌握语音、语调。而且学龄前的幼儿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机械记忆强,心理障碍小,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启智幼儿英语》结合幼儿学习英语的逻辑顺序,充分发掘幼儿学习英语的潜能,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小故事、小歌谣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轻松松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英语学习的技能技巧。教材题材应多为幼儿熟悉的成人、小动物的日常生活小故事、小歌谣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展开,幼儿在娱乐中就能理解英语的语音、语义,并将英语学习活动与其他学习生活活动融会贯通。
(二)《启智幼儿英语》的设计符合幼儿心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丰富多彩的事物,不喜欢枯燥、抽象的知识,因此彰显幼儿的自然天性,帮助幼儿提高阅读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教材中故事和游戏重点应在培养幼儿对书面文字的探求和好奇,将丰富的内容融入到多种活动形式的英语教学中,并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去,用英语引导幼儿认识新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启智幼儿英语》贴近幼儿的生活。
教材有极为了解幼儿兴趣爱好的一线启智英语教师参与编制,教材内容幼儿喜闻乐见、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这样幼儿容易理解和迁移。教材应注重经验和情境,将幼儿的日常生活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使得孩子既轻松学习英语,又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例如幼儿从吃饭、穿衣、和小宠物玩、去公园等一系列的生活故事,孩子经常接触到类似的事情,就能将语言和当时的语境相联系,这种情景教学重复性高,有利于孩子及时复习、巩固。
第三部分:家园互动
(一)园长每天早上和晚上迎来送往幼儿园的每一个幼儿,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和幼儿园的园长来谈。
(二)每天班长会跟家长有沟通的时间。每天班长都会抽出时间跟接送孩子的家长沟通。
(三)每个月有一次家长沙龙。会选取近阶段家长集中的话题,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和相关的人过来给家长做讲解和讨论,也请在家长中有发言权的家长代表发言。
(四)家长开放日。一般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周都是家长开放周,每个月固定。每个家长可以自由选择他来幼儿园的时间,比如说他如果想看中文课程、英文课程,都可以报名提前预约,预约完了以后,可以直接进入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在观摩的过程中,他也可以自愿报名选择成为某一个环节的主导老师。比如说家长开放周的时候,我们会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做一个户外活动,他就会设计这些户外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中来了,而不仅仅是一个客户和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两者相互引导、相互支持和帮助,相互理解。家长也会更认可幼儿园的理念,幼儿园的理念也会被更多的家长接受,让更多的幼儿受益。
(五)尝试推广家长义工制度,幼儿园的家长可以自愿报名作为幼儿园的义工,为家长提供了家长参加学校工作的机会,大概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1、家长可以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工作中来,比如说他可以做角色分享。
2、幼儿园家长可以成为老师的助理,帮助老师管理幼儿园图书馆,帮助老师提供很多教学方面的建议。
3、家长义工可以策划幼儿园和家长方面的工作。比如说周末的时候,幼儿园要集体出去做一个很有益的活动,整个地点的选定、制作的过程,费用都由家长义工全部来完成。
(六)为家长提供的非常透明的工作状态的展示。启智有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为每个幼儿都建立了一个博客,为每个班级都建立一个讨论的平台。每个星期会定期的把幼儿的学习状态、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影像传到网上去。供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状况,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个给幼儿园提供很多的建议。
5.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五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物质需求获得满足的同时开始更多的重视精神需求,这也就要求设计师既要满足人们健康舒适的居住条件,还要了解人与生态相结合的协调关系。目前一些设计师们对于绿色设计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加上有些企业设计师往往要在利用现有的建筑材料以及技术和优化当前设计构想之间做取舍,也就常常导致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现实而做出退让。另外有些设计人员墨守成规不愿意投入研究也造成了绿色设计建筑师群体的缺乏。
2.建筑材料不够节能环保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大量的耗能和破坏生态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以及装修材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并且消耗大量的能源,起不到循环再利用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一些企业考虑到经济效益为了节省成本而去购买高能耗高污染的建筑装饰材料。此外,还有一些业主滥用建筑装饰材料,例如大量使用高耗能的人工照明等。
3.对设计风格过分的追求奢华气派
6.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六
以创新理念促理论调研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启鹤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9期
【摘要】检察理论调研工作是一个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调动更多的力量参与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从开发调研潜能、刊稿渠道、转化平台入手,锐意开拓创新,使调研工作紧跟形势优势发展。
【关键词】创新;调研;可持续发展多年的调研经验让我们认识到,调研工作必须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瞄准争创一流工作目标,从开发调研潜能、刊稿渠道、转化平台入手,锐意开拓创新,才能使调研工作紧跟形势优势发展。
一、积极构建理论调研工作的“大调研”格局检察理论调研工作是一个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调动更多的力量参与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
(一)创建与各科室的互动模式
第一,拓展互动形式,研究室制定“案件难点问题表”、“司法解释意见建议表”,下发到各科室,第一时间掌握办案中的难点问题,保障调研的针对性;第二,丰富互动内容,案件质量分析由原来的单一质量分析,扩展为“一个质量、两个效果”三部分,即:案件质量分析、服务大局效果分析、推动三项重点工作效果分析;第三,增强互动效果,一大批优秀调研成果涌现出来。《贿赂犯罪侦查实践之难题与对策研究》、《检察建议制度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效能探究》等多篇具有很强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价值的文章公开发表,形成9条法律适用意见建议,其中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法律适用的请示层报到高检院。
(二)调研工作与社会活动挂钩
第一,大力开展检校共建活动。丰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课堂,通过法制讲座、模拟庭审等方式,教导学生如何远离犯罪、自我保护;第二,协力组织征文活动。协助市院政治部开展检察干警职业道德修养征文活动,全市检察机关的100余篇稿件参加了竞选,市院领导、财经大学、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进行了评审,这种开放式调研的方式克服了检察理论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画地为牢、闭门造车的局限,强化了和单位间的交流。第三,积极参与研讨活动。坚持走出去的原则,参加了“贿赂犯罪侦查谋略与技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题研讨会”“法律监督与社会矛盾化解”等研讨会,开拓了视野、深化了认识、延展了思路。
(三)延伸渠道,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只有转化成果,才能体现成果的价值。促进成果转化,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成果转化途径,对优秀研究成果积极向高检院、市院、区委区政府以及国家级、省市级法学期刊、报刊推荐采用;对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领导决策参考、规范性意见。
二、创新调研机制,提高调研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制约基层检察机关的检察理论调研工作的主要“瓶颈”就是工作机制问题。为此,法律政策研究室进行了专门部署。
(一)以大的调研活动辐射带动调研工作稳步发展
每年通过论坛的方式组织研讨会,聘请法学专家讲授写作知识与技巧,安排调研骨干参加市院培训,召开案例研讨会,围绕办案实际,对个案、类案开展调研,形成100余篇案例剖析,有效指导了工作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提高了检察干警对调研工作的重视程度,锻炼了调研工作队伍。
(二)以健全调研工作机制推动调研跃升发展
针对高层次刊物调研文章采用率、获奖率低的情况,规范了理论调研工作流程,建立了科长、研究室、主管检察长“三级”把关的机制;建立重点调研课题管理办法,确保调研出精品;提升调研工作奖励标准,使调研骨干“政治上不掉队、经济上得实惠”,激发干警的调研工作热情。
(三)以调研骨干队伍建设保障调研工作持续发展
在调研骨干队伍建设方面首先强调调研骨干的选拔工作,注重从办案一线的业务骨干和具有高学历的年轻干警中发现人才,目前选拔出的调研骨干全部是业务部门的办案能手,调研骨干全部为法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其中,研究生骨干占31%。同时十分注意对调研骨干的培养,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每年对调研骨干进行培训,组织骨干下基层深入了解武清,通过调研骨干的辐射和带动,撰写各类高质量的调研论文,其中多篇文章被国家和省级刊物采用。
三、充分发挥检察调研的服务作用
检察调研肩负着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工作规律的重要职责,是领导决策和检察业务开展的基础,是更新执法理念、提高执法水平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调研围绕“发挥基层检察工作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这一主题,撰写了30余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其中,《检察建议制度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效能探究》、《“涉检”信访问题探研》两篇文章,分获市院第四届检察论坛二等奖和优秀奖
(二)针对检察工作难点问题,专项调研
与预防科、渎检局联合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专项调研活动,人民日报(内参)于2010年11月4日,刊载了《天津武清“源头设卡”预防职务犯罪显成效》的调研经验,中央电视台进行了节目录制,市委书记张高丽作了重要批示;结合司法体制改革开展量刑建议,形成的调研报告,在天津市政法工作简报上刊发。
7.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七
可持续设计理念源于可持续发展。主张利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维方式来看待周围的问题。自工业设计以来, 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 那时不少设计师一改往日的工业化或是繁复的设计目光而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永续发展的关系, 他们力图通过设计活动, 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 陆续出现的生态设计, 可持续设计以及低碳设计等名词开始成为设计的焦点, 可持续设计思维成为推动当今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这种改变也标志着工业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 也由于过度商业化加速了对资源、能源的消耗, 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可持续设计思维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 体现了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二、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化交流的主题, “可持续”设计也逐渐从一个责任感的口号变成为政治和市场所驱动的源动力。在开始成为设计的主流的同时, 纵观其发展, 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看似相同却有着细微的差距。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 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它以“3R”为设计核心, 即Reduce、Recycle和Reuse, 开始专注于单一问题或生态影响的某个方面, 如材料或能源消耗, 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虑, 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 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外在的标新立异的做法, 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 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 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绿色设计方法, 是用一种现有材料代替另一种材料。
生态设计:由于社会的发展, 仅仅考虑单一问题或生态影响的某方面是不够的, 还要加入对生命周期的思考。在这种意义上, 产品可能是小到铅笔与书本, 服装与家具, 大到空间与建筑, 生态设计要求全盘考虑减少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面影响。生态设计的思路是设计修改与实用主义, 并开始由生态效率向生态效益转变。
在增添了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社会影响因素后, 我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完全从产品服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到探索新的生活方式, 再到设计的介入从而指引人们走一条更加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转变, 可持续设计带来了这突破性的创新。而这种设计也要求设计决策更具有参与性, 将观念从为人设计改为多方以共同愿景为目的的协同设计。通过各个专业, 跨越各个学科, 将设计每一方面的最优解变为各方组合的平衡解。
综上所述, 可持续设计理念, 即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主张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 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在环境问题上以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 低碳设计为主要方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持久、稳定的支承能力为基础, 而环境问题也只有在可持续发展中才能够得到解决。
三、室内设计概念
作为建筑空间的延续部分, 室内空间设计是一个整合建筑室内环境的过程, 一种对空间组合再分配的过程。室内设计比设计建筑物要困难得多, 是因为在室内须根据人们的心理因素, 更多地同人打交道, 从而营造空间使他们感到舒适、愉悦。以人为本的着眼点, 需要空间满足功能、实用和美观是室内设计的根本原则。在室内设计时,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开始:
第一、空间要素。室内各功能空间开始形成的过程。根据室内外环境, 对空间进行大的把握, 进行功能分区, 规划人流路线, 区分动静以及干湿区域等等。
第二、色彩要素。整个室内空间的风格基调。
第三、材料要素。作为室内设计的核心要素, 材料及其质感与人之间有最直接的感官接触。材料的肌理对比以及铺设比例的不同都能改变空间的气质, 正所谓“即使同一种材料也可以有上千种变化。”创造性的运用材料可以在达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能节省资金。
第四、光影要素。对室内光影照射环境的掌握。好的空间照明, 例如模拟自然光照更能让人放松身心并且营造舒适感, 柔和亲切的光影, 更需要根据人的心理感受来设计不同地方不同照度。
第五、陈设要素。室内家具陈设都是生活必需品, 在实用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美观, 把握整体风格, 或者突出其设计感, 提升空间整体效果。
第六、绿化要素。
四、可持续设计理念与室内设计
在功能, 实用和美观的基础上, 从更广泛的方面来满足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 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考虑以达到最平衡的室内可持续设计从而营造自然舒适的空间。
㈠、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从凤毛麟角到广泛的标准, 绿色设计, 生态设计, 可持续设计等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多种。不同于绿色建筑设计, 室内空间的风格特点与设计感多表现在细节上。
1、在空间布局上:
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 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因素, 满足室内的采光与通风需求, 在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良好物理环境的同时, 达到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现代主义以来, 室内空间与周围环境间的屏障得以溶解, 最终仅存一层薄薄的玻璃, 也是科技的发展才使得自然光前所未有的大量涌入建筑内部, 使得空间得以被最大限度的照亮。这种通过建筑设计打开部分墙面, 或采用大面积玻璃幕 (图1) 以及天窗的设计手法, 不仅使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互相渗透, 保持一天的日照在3h以上, 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将室外自然景色引进室内, 欣赏视野无限向外扩大, 让居住者获得更多的阳光美景和新鲜空气。全球化的今天, 长期被遗忘的光正在压倒性地主宰着我们的空间, 这对可持续设计而言, 是一个好的开端。
在功能分区上, 考虑好动静分区与干湿分离, 减少空间的相互干扰。健康的室内温度一般要保持在1 7℃~2 7℃之间, 相对湿度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在住宅设计中, 住宅南向起居室往往连接着阳台以增加光照;厨房尽可能地独立布置到住宅的北端或西北端, 卫生间次之, 并在空间设计和门窗的设置方向组织穿堂风, 使厨房的油烟不至于扩散到其他房间。
2、在空间色彩上:
对单色和色彩搭配的感觉也存在诸多微妙的个体性差异。所以按照普遍的共性, 一般选择色彩比较舒缓的色彩, 或者对比较弱的色彩搭配。即根据“小就是美”、“少就是多”的极简理念, 主张空间色彩舒缓自然, 不躁动繁复, 讲究宁缺毋滥, 可以在大的素色或者中性色背景下点缀小面积明亮艳丽的色彩。另外, 在空间中加入绿色点缀, 如绿色植物, 能更好地提升空间的安宁自然气质, 且绿色如今又是生态和发展的象征 (图2) 。
3、在材料运用上:
必须满足环保的要求, 进一步考虑对自然元素的应用与模拟, 将绿植入室, 进行室内外墙体的垂直绿化 (图2) , 铺设自然砖石、沙石、流水、枯木的利用等。这是一种超越作品表象, 而让人看到木材的生长纹理、石材的时间印迹, 看到城市里最自然的一面。还有可再生材料的使用 (图3) , 如竹子, 可持续再生森林里的木材等, 以及旧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即循环材料的使用。这就要求设计者对各种材料的属性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如玻璃具有可循环利用且长期以高效少浪费著称的特点, 相反, 塑料产品的产生属于能源密集型, 需要依赖大量的有毒性化学试剂, 而对它的再循环过程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并且释放出有毒化学成分。所以在材料上尽量避免对有害材料的过多使用, 不能因为对眼前小的成本缩减利益而造成对世界环境大的危害。
4、在室内家具上:
家具是空间排布的元素, 家具的设计可以提升整个空间的气质。在选择时, 家具设计既可以简约, 也可以选用绿色自然材质制作的家具, 如原木家具、藤编家具、竹制家具等。回收材料压制而成的家具, 以及直接对旧物进行改造刷漆等 (图3) , 更是对可持续理念的体现, 且往往家具可以主宰空间的格调。另外, 多使用可拆卸的模块化家具可减少家具的更换频率, 在零件模数统一的条件下, 只需更换部分零件, 最大程度地延长家具的寿命周期, 减少材料资源的浪费。在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中, 好的家居产品设计能在提醒人们节能减排的同时传递给人们再生能量的概念。由于只有少数存在, 因此还要从产品设计这个根源入手来提升人们的可持续生活理念。
㈡、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设计方法:
自然风格设计:在室内环境中进行对自然环境的描摹, 一种人工的基本的绿色设计。
日本仓敷七叶和茶室 (图4) 是一个类似花园的室内设计, 旨在使人们能从室内的各个角落欣赏美景。茶室的设计引入了大自然的景观, 如桑山, 看起来犹如茶室的一部分, 群山重叠色彩, 将花园营造得很有深度感。地面隔断如山状连绵起伏, 顶棚上垂悬的隔断切断空气, 诠释着被山切割的天空, 两者结合在一起, 打造出“天山一色”的室内空间。
模块化设计: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 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 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 满足不同的需求。
模块化设计空间, 各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 房屋可以在客户的不同要求下进行不同的组合搭配 (图5:例:A-cero设计One+) 。多以预制模式为主, 能够更好地实现房屋的搭建工程。
循环设计:一指回收设计, 即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在设计时, 充分考虑产品或建筑空间零部件及材料回收的可能性, 回收价值的大小, 回收处理方法及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思想和方法。
二指在能源利用上也包括对能源转换的设计。如微气候调节系统, 巧妙利用建筑中庭口, 夏季打开玻璃门引水成为水庭, 蒸发带动通风和水体吸热, 自然凉爽;冬季关闭天窗和玻璃门, 放干水体露出鹅卵石为阳光房, 吸收阳光使冬日的室内温暖宜人。节能且达到了冬暖夏凉的自然被动式温度调节;如太阳能的利用, 保证四季日常电热能的需要;太阳能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和中水系统结合, 能提供热能的同时调节温湿度, 再将建筑产生的各种废水通过二次处理, 产生清洁的生活用水来满足景观水池和植物的灌溉需求, 同时调节了建筑的微气候, 使得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再生。
彼得·卒姆托2000年世博会设计的瑞士馆——“音箱”巧妙的运用当地144千米的木料, 让人置身一个触觉、气味和声音都源自本地木料的空间中, 全方位综合性地感受瑞士的气息。方案中, 每根木料的截面尺寸为20厘米*10厘米, 共2800立方米。采用瑞士可持续再生森林中的落叶松和道格拉斯松。在作品组装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胶水、螺栓或铆钉, 仅通过钢制拉索结构支撑、木料层层相叠的方式完成。而在世博会结束拆除后, 所有木料将会作为陈年木材再次出售和使用 (图6) 。
极简设计:在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 重视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则基础上, “小就是美”、“少就是多”也具有了新的含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种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流派兴起, 将设计中的造型化简到极致, 这就是所谓的“减约主义”。
重庆大学7平米住宅以简单的木材重叠抬升, 将一个家庭所拥有的全部功能都表达出来。这样毫无夸张装饰的空间, 极大地表现出了设计的力量, 同时也给整个空间一种温馨舒适, 原始自然的感觉。空间包括:卧室、卫浴、厨房、阳台、书桌、茶座、衣柜、储藏等空间 (图7) 。
第四章: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形成
《引导公共行为为可持续生活方式服务》一书中对可持续生活定义为:在不耗尽任何自然资源、不违背任何伦理考量、不威胁任何可持续生活方式发展的基础上, 解决人类的基本需求——住房、服装、食品、医疗、教育、能源、交通和休闲。
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是可持续设计理念的集大成者。运用各种可持续性设计方法调试到最均衡的状态, 包括节能, 美观, 实用等各方面, 最终以达到不威胁可持续发展的形式而存在着。我国可持续设计概念的巨大成就也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绿色凹宅”设计, 将太阳能, 节能与建筑室内外设计融为一体。以全新的居住方式成功地证明单纯依靠太阳能的住宅, 一样可以是功能完善, 舒适且具有可持续性的居住空间。这个以民居形式“三合院”为来源的87平米的住宅, 以中老年夫妇为目标, 提倡健康节能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生活态度。建筑与室内设计自成一体, 互不可分, 室外也按模数排布了城区适宜的有机小农场。可见在现代环境设计中, 室内外之间没有了过于明确的界定。建筑外墙采用回收废弃甘蔗渣二次加工进行保温, 室内使用环保全竹材料, 三个箱体的模块化设计, 简单预制施工几日即可完成。
室内设计特点可以精炼为由北至南的三条折带 (图8) :服务之带, 生活之带与能量之带。高度整合了储存、归纳和厨卫设施等。通过营造连续开放的室内空间, 实现了厨房、餐厅、起居室与卧室空间的相互转换。
小结:
可持续设计理念为了解决问题应运而生, 成为当今主导趋势。从室内设计的不断发展与改变的过程中体现出, 设计不仅仅是对美好环境的营造, 更是在解决问题, 而设计发展也从以前的更多的装饰性过渡到更多的功能性, 使用一种宏观的手法进行整体规划, 在“居”的同时, 与自然维持一种友好和谐的关系, 达到各方面的均衡而不是浮夸的浪费。很多设计开始提倡对建筑内外原始自然结构的外露, 以及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设计, 让创意的价值明晰可辨。
不难看出, 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 这种受益是无法丈量的。已经步入世界领域的我们, 更需要为发展可持续而设计。从“绿色凹宅”这样的单体空间到像英国伦敦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也不会是一条摸索不清的道路。只有协同设计分享更多, 实践更多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室内空间设计, 就可以实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普及。
摘要:在解决大的环境问题上, 可持续性必须是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的设计也体现了可持续性的世界观。从产品设计领域扩散到环境设计以及绿色建筑等各方面的可持续设计也用它自己的力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本课题试图分析可持续设计理念如何影响着室内空间的设计形态, 从另一方面来说, 设计师作为解决问题的主导者, 更应该普及可持续设计理念并带领大家走上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理念,室内设计,可持续生活
参考文献
[1]蒂姆·布朗.译者:侯婷.设计改变一切[M].万卷出版公司.2011
[2]安妮·切克.保罗·米克尔斯维特.译者:张军.可持续设计变革[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3]罗素·盖格译者:张尚磊欧阳可文.建筑装饰材料[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安娟.解读彼得·卒姆托的建筑世界.北方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8.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 篇八
关键词:矿区景观;可持续设计;理念运用
0 引言
世界矿藏种类丰富,相应的矿区形态各异。在进行废弃矿区恢复和景观设计时,需要从矿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景观设计的原理与设计理念,可以实现废弃矿区的再利用目的。在矿区功能恢复的过程中,需要将工程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等等集合起来形成特殊的恢复系统方案,指导和监督矿区的各项功能的恢复。虽然矿区的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多,在进行恢复工程大、难度高。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矿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再创区域和谐发展的环境条件。因此,这种恢复型的景观设计必会受到废弃矿区的欢迎。
1 采矿废弃地可持续景观设计原则
1.1 生态安全原则
矿区原本的生態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就要重点从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将矿区植被、特有地形、污染治理、岩层活动等等方面都要切实考虑进去,一切以安全为主来高效维护矿区的生态稳定格局。尤其是起到战略影响的关键区域,更应该以生态安全为首要原则。所以,矿区生态环境设计要遵循安全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利用。
1.2 持续利用与资源循环原则
废弃矿区的景观设计过程实际上也是矿区各项功能的恢复过程,在恢复的过程中,利用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再配置。因此,在设计时,往往需要将实际资源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使得资源持续利用、优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得以体现。带动矿区的经济、人文、生态、社会等一并向前推进。
1.3 自然原则
矿区改造利用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然界的更新演替为主,以人为改造恢复为辅。因此,众多功能的恢复结合景观设计都围绕矿区现在的自然资源进行,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地质特征、地形地貌等都以自然现状为出发点,通过人类的改造提高其恢复速度和更新速度,保证其恢复的稳定性。在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和设计,把自然原则与景观设计进行有机的统一,体现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
1.4 场所性原则
矿区恢复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的后续活动提供场所条件,从而将人文、美学、生态、经济、社会等众多因素集于一身,促进矿区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促进各项功能的全面恢复。
2 法国废弃工业矿区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2.1 案例介绍
在案例方面本文选取了法国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的矿区为研究对象,该废弃矿区经过独特的设计之后体现出自然和谐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已经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改矿区地质特点比较鲜明,是人文设计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形成的。该地区在19世纪是法国的矿业重镇,矿区发展繁忙,地区经济发达,工人工作早出晚归。经历100多年后,加莱海峡地区经历了工业化发展的繁忙和衰败,废弃的矿区已经成为风景优美、城镇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区,也被认为是世界文化遗产。
2.2 87个矿村、51个矿渣堆成世界遗产
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的矿区一共有120公里长,有51个矿渣堆,87个矿村,部分矿区覆盖面积达到90公顷,最高点达到140米。这些景观经过设计之后还有公司住所,卫生设施,矿区学校,矿区住所等。而且该矿区展示了法国工业时代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当时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记录。
2.3 “破坏的符号”成为“环境的绿洲”
“破坏的符号”是指对矿区开采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无法修复性,加莱海峡在矿区发展时代,对矿开采比较过度,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在法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因为该区是法国工业时代的记录,而且在自然和设计师的互相结合下,成为法国重要的旅游景点,很多人都前往参观。因此,也被称为“环境的绿洲”。当年发达的工业矿区,也被称为“破坏的符号”的矿区已经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取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设计师和自然作用的双重影响下,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不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所以,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4 法国废弃工业矿区景观改造案例的启示
国外废弃矿区景观改造的设计不仅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还要注重矿区的生态建设发展,满足社会科学持续的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且要考虑重新建设和设计的成本,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法国废弃矿区景观的设计研究要使废弃矿区和复垦的土地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不能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废弃的矿区经过设计师的设计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变成对人们有益的自然景观。
3 结语
国外矿区的综合设计比我国的矿区综合利用设计更加合理先进,从法国废弃矿区的设计就可以看出,废弃矿区的综合设计可以使废弃矿区成为重要的生态环境系统,变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实现矿区“变废为宝”的发展目标,以达到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遏制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法国加莱矿区的设计告诉我们废弃矿区只要经过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就会成为地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废弃矿区也要向法国学习,对其进行综合设计和研究,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设计,建立完善的生态修复系统,促进矿区生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龙花楼.采矿迹地景观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科学进展,2012(6).
[3] 包维楷.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3(5).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设计论文】推荐阅读:
谈健康工业设计传递的健康理念论文07-20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07-10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10-24
现代公路设计理念分析论文11-22
珠宝玉石设计理念分析论文10-02
日常生活中的慢设计理念论文10-07
协调发展理念11-05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09-30
五大发展理念是06-15
建筑节能理念在工程造价的运用论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