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

2024-07-22

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共11篇)

1.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 篇一

xx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部署,切实加强日常管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脱贫任务,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全县各乡镇(含xxx)、县级部门、xxx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常驻人员,下同)、驻村工作队、驻村农业科技人员。

二、考核内容及分值

(一)各乡镇(100分)1.组织保障(10分)

(1)组织领导(3分):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每月召开1次脱贫攻坚专题会,制定脱贫攻坚方案,实行挂图作战,脱贫攻坚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和干部目标考核。

(2)驻村帮扶(3分):落实“三联一驻”定点帮扶,落实班子成员联系片,安排机关干部职工、村社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严格“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落实考勤、考核制度,如实反映“第一书记”出勤情况;非贫困村由乡镇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组建驻村工作队。

(3)信访维稳(4分):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及时化解脱贫工作中的信访矛盾。2.项目推进(30分)

(1)项目规划(3分):到村到户规划应尊重群众意愿、张榜公示,贫困户“五个一批”规划精准,做到因村因户施策。

(2)项目进度(11分):到村到户项目有序推进,保证质量。(3)质量监管(6分):成立监管小组,建立健全监管制度,落实专人负责项目现场监管,配合主管部门做好质量验收等工作。

(4)资金管理(6分):严格按照脱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精准使用项目资金,脱贫项目发包合规合法,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公开,到户项目资金到户率达100%,项目验收合格后,报账、兑付及时。

(5)后续管理(4分):建立完善项目建后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人,管护效果好。

3.脱贫成效(30分)

(1)贫困村出列(10分):出列贫困村实现“六有”(有通村硬化路、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卫生室、文化室、宽带网),贫困发生率低于4%、有集体经济收入等脱贫硬性指标达标。

(2)贫困户脱贫(15分):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贫困户认可度达90%以上,在信息系统中及时准确标注贫困人口预脱贫、脱贫情况,贫困户有安全住房、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

(3)长效机制(5分):出列贫困村有支柱产业,脱贫户有长效增收措施,有脱贫跟踪机制等。

4.资料规范(30分)

(1)软件资料(20分):脱贫攻坚文件、简报、相关规划资

一1一 料齐全规范,建档立卡“六有”资料完备规范,分村制定脱贫规划、“八步工作法”精准识别对象、“五个一批”行动计划、项目实施资料准确完善等。

(2)信息报送(10分):按时报送脱贫攻坚简报,完成课题调研报告,准确及时报送各类表册和信息资料,各项脱贫数据精准无误等。

5.奖惩得分(加减分各10分)

(1)加分情况: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方法、管理举措及经验在县级以上交流推广、简报被县级以上采用,募集社会扶贫资金。

(2)扣分情况:本年内脱贫攻坚工作被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查证属实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年内出现群访、越级访、极不稳定事件;简报、数据、表册等资料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被县级以上督查通报点名批评。

(二)县级相关部门(100分)1.共同指标(50分)

(1)组织领导(3分):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定期研究脱贫工作,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脱贫工作,派驻帮扶队伍,细化帮扶目标任务,实行挂图作战。

(2)制度完善(3分):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联系帮扶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等。

(3)工作保障(5分):加强驻村工作队和常驻人员督促管理,实现常驻人员脱产驻村。

(4)计划总结(4分):年初有脱贫攻坚帮扶计划,每季度有帮扶和项目推进情况报告,年终有脱贫工作总结。

一2一(5)信息报送(10分):按要求及时报送脱贫信息,有省级目标考核任务的24个县级部门(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县委农工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交通局、民政局、农牧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经信局、旅游局、住建局、卫计局、发改局、环保局、文广局、依法治县办、文明办、审计局、国家统计局xx调查队、扶贫移民局)每月不低于4条,其他部门每月不低于2条;脱贫攻坚课题报告,有课题任务的21个县级部门(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委、县委党校、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交通局、民政局、农牧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经信局、人行xx县支行、旅游局、住建局、卫计局、发改局、国土局、扶贫移民局)要深入开展工作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其他部门该项分值计入脱贫信息报送情况考核。

(6)驻村帮扶(25分)

主要考核部门(单位)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督导和履职情况。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脱贫攻坚资金实施细则;因村因户施策,细化脱贫规划;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支持帮扶村推进项目建设,争取资金支持,驻村工作队长跟进项目实施;建立帮扶台账,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认可帮扶成效。

2.专项指标(50分)

有专项指标的(部门)单位,按照本项考核;无专项指标的单位(部门),本项按照共同指标得分情况折算后记为本项考核得分。

(1)资金整合(30分)

一3一 有涉农资金的单位,严格按照建设性资金不低于50%,非建设性资金不低于35%的标准进行整合,按时完成指挥部下达的资金整合任务。

(2)项目建设(10分)

有脱贫项目建设任务的部门(单位)主要考核项目实施机制、实施进度、检查指导和竣工验收等情况,以及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

(3)项目管理(10分)

完成指挥部下达的行业扶贫建设任务,严格质量管理、项目验收,及时拨付资金,完善项目建后管护机制。

3.奖惩得分(加减分各10分)

(1)加分情况:全年有2条以上精准脱贫信息,有1篇以上调研文章被县级以上采用,帮扶村产业发展模式被推广,部门向上争取资金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增长。募集社会扶贫资金达到20万元加1分,每增加10万元递加1分,最高加5分。

(2)扣分情况:本年内脱贫攻坚工作被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查证属实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或被媒体披露,经调查属实的问题;简报、数据、表册等资料报送不及时、不准确、随意变更数据等情况;被县级以上督查通报点名批评。

(三)“第一书记”(100分)1.建强基层组织(15分)

(1)帮助建强帮扶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发现培养后备干部;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班子及成员党建责任清单工作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

一4一(2)督导用好管好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无违规操作记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干净整洁,运行规范。

(3)创建村级微信、QQ群,凝聚作用发挥较好。2.推动精准脱贫(20分)

(1)宣传脱贫攻坚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2)帮助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结合实际指导制定实施整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

(3)完成到户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选准一条产业发展路子。

3.为民办事服务(15分)

(1)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需民盼,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商议脱贫办法,有详细脱贫致富措施。

(2)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上门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

(3)走访慰问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有影像资料或其他佐证资料。

(4)协助村“两委”整改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4.提升治理水平(15分)

(1)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管村“五权”模式,完善村务监督等相关制度,推动党务村务公开,不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

(2)落实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弘扬文明新风,引导群众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自力更生脱贫奔康。

(3)组织村干部学法用法,帮助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一5一 5.党员精准脱贫示范工程(5分)

实施党员精准脱贫示范工程,强化“第一书记”职责,抓好示范项目的启动和落实。

6.执行制度纪律(15分)

(1)严格脱产驻村制度。“第一书记”任职期间与派出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派驻村。

(2)严格日常考勤制度。严格履行书面请销假制度,“第一书记”原则上吃住在任职村,与村干部同出勤同考核,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得低于工作日总数的三分之二(15天),女同志原则上在乡镇住宿,男同志在有条件的村级活动场所、村干部或农户家住宿。

(3)严格工作日志制度。“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工作日记记录工作事项、主要措施、办理结果和群众评价等内容。

(4)严格定期汇报制度。每月末将工作进展情况、重大问题及突发事项以书面形式报送派驻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

(5)严格廉洁自律制度。严格遵纪守法,无散布有损大局的言论、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公款大吃大喝、在任职村报销个人费用、虚报骗取工作经费、接受礼金、礼品等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

7.信息报送(15分)

每月上报精准脱贫信息2条,围绕推动派驻村脱贫奔康,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每年形成1篇调研报告。

8.奖惩得分(加减分各10分)

一6一(1)加分情况:组织协调落实扶贫项目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引进企业或业主参与脱贫攻坚;全年采用精准脱贫信息5条以上,当年内有1篇以上调研文章被县级以上采用,产业发展模式被推广,意见建议被采纳;组织义诊、支教、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2)减分情况:有被通报点名批评的情况;有工作弄虚作假、到派出单位乱报销费用的情况;“第一书记”工作月报表缓报、谎报、不报的情况。

(四)驻村工作队(100分)

1.建章立制(5分):建立驻村在岗工作制度、请销假制度、工作例会学习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勤政廉洁制度、联系报告制度、项目推进和管理制度等七项工作制度。

2.政策宣传(10分):做好精准脱贫宣传工作。组织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中省市县脱贫工作会议文件精神,采取多种方式宣传脱贫攻坚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3.帮扶措施(15分):协助制定整村脱贫规划、帮扶措施和扶贫专项方案,准确归类“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对象,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帮扶工作进度台账。

4.数据信息(5分):建档立卡资料完善,贫困户表册填写真实,数据信息录入准确,各类脱贫信息资料报送及时。

5.资金管理(10分):帮助帮扶村建立脱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监督帮扶村按规定使用脱贫项目资金。

6.项目推动(45分)

(1)到村项目(33分):培育1-2个立村产业,有序推动

一7一 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工程,推进新村建设项目,开展能力扶贫工程,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互助社等金融扶贫工作。

(2)到户项目(12分):切实制定到户脱贫规划、帮扶措施,有序推进到户项目实施,严格到户资金管理,无集访、越级上访,造成不良影响的。

7.到岗到位(10分):驻村工作队常驻人员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15天,查阅村考勤簿、个人工作日志、“第一书记”工作日志,考核到岗情况;驻村工作队长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关键节点、重要时段必须蹲点跟进。

(五)农业科技人员(100分)

1.规划编制(8分):协助帮扶村编制产业脱贫规划,确定主导产业,细化帮扶措施。

2.培育典型(25分):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培育3-5户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贫困村引进种养业(粮经作物、畜牧业、渔业)示范新品种3个以上;为贫困村指导培育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发展1个主导产业。

3.技术服务(35分):为贫困村引进1-2项新型种养业技术,且推广面达到95%;对帮扶村贫困户每年进行集中技术培训不少于4次,到每户产业发展农户指导不少于2次;内,对推广到贫困户的新技术、新业态进行点对点培训指导不少于5次;每季度对示范户进行1次点对点指导培训,全年不少于4次。

4.信息报送(20分):按时报送农业科技帮扶信息及上级要求的各类脱贫信息资料,认真总结撰写技术帮扶经验和做法。

5.履职情况(12分):建立贫困户帮扶台账,撰写帮扶日记,一8一 如实记录帮扶进度及成效;每月驻村帮扶时间不少于5天,通过查阅村考勤簿、个人工作日志,并与“第一书记”工作日志相互印证,考核到岗情况。

6.奖惩得分(加减分各10分)

(1)加分情况:脱贫工作方法和产业发展机制经验在省市县推广,所报送的信息被采用。

(2)减分情况:被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查出的违规违纪,或被媒体披露,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经调查属实的问题。

三、考核组织实施

(一)考核方式

采取平常督查、半年考核和年终考评的方式进行考核。1.平常督查:采取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督查工作。①日常督查:每月进行1次,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第一书记”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县扶贫移民局牵头对各乡镇和县级部门的日常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县农牧业局牵头对驻村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相关乡镇和派出单位负责对“第一书记”的出勤考核和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督查。②专项督查:每月进行1次,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会同县委组织部、扶贫移民局和农牧业局等相关单位对脱贫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措施落实和帮扶部门履职情况专项督查,主要以暗访为主。平常督查情况及时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督查组进行汇总。

2.半年考核: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组织部、县目标督查办、相关部门单位和各乡镇组成考核组,采取查、看、听、评的方式,7月底前完成半年考核工作。

一9一 查,即查阅工作台账、工作日志、会议记录、民情日记、相关表册、自查报告和工作总结等资料。

看,即实地察看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立村(到户)产业培育、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发展、脱贫成效等情况。

听,即由考核组主持召开考核会议,乡镇党委组织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参加会议,听取“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农业科技人员半年及述职报告、工作总结。

评,即民主测评,由参加会议的干部群众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测评,量化评分。

3.年终考评:按半年考核的方式进行。

综合平常督查、半年考核、年终考评结果,评定被考核对象的考核等次,次年1月底前完成考核工作。

(二)计分办法

1.“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农业科技人员考核得分=半年考核和年终考评平均得分×0.6+两次测评平均得分×0.4。

2.县级部门考核总分=(“第一书记”考核得分×0.7+驻村工作队考核得分×0.3)×0.4+单位半年考核得分和年终考评得分的平均分×0.6;派出有多个“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的县级部门年终考核总分=(“第一书记”考核平均得分×0.7+驻村工作队考核平均得分×0.3)×0.4+单位半年考核和年终考评平均分×0.6。

3.乡(镇)考核总分=“第一书记”考核平均得分×0.2+乡镇半年考核和年终考评平均分×0.8。

四、考核等次及结果运用

一10一

(一)考核等次 1.各乡镇(含xx)

脱贫攻坚工作实行专项目标考核,由县委、县政府进行奖惩。对项目乡镇(含xx)按考核总得分从高到低,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获奖单位由县委、县政府参照市上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2.县级部门

对县级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按考核得分从高到低,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获奖单位由县委、县政府参照市上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3.“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农业科技人员

根据平常督查、半年考核、年终考评、民主测评结果综合确定考核等次。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得分90分及以上者纳为优秀等次评定范围,75-90(不含90)分的为称职,60-75(不含75)分的为基本称职,60分以下的为不称职。

(二)结果运用 1.各乡镇(含xx)

对目标考核中得分在75分以下的,对单位主要领导实行约谈,对分管领导予以诫勉;对目标考核中得分在75分以下、未完成减贫目标任务且排位最后3名的责任单位,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予以免职。

2.县级部门

对目标考核中得分在75分以下的,对单位主要领导实

一11一 行约谈,对分管领导予以诫勉;对目标考核中得分在75分以下、未完成减贫目标任务且分类排位最后3名的责任单位,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予以免职。属上级垂管的单位,将按照权限,向其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理。

3.“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农业科技人员

根据平常督查、半年考核、年终考评、民主测评结果与个人生活补贴、评先评优、提拔任用和所在单位的目标考核挂钩。“第一书记”每季度的考核结果与年终目标奖挂钩:考核等次为优秀和称职的,全额发放年终目标奖;基本称职的,按80%发放年终目标奖;不称职的,取消年终目标奖,并启动问责程序。对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农业科技人员及时召回,且当年考核确定为“不称职”,是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学员、后备干部的取消相应资格,取消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当年评先评优资格。驻村帮扶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反响恶劣的,撤除工作队队长原单位职务,并对队员进行相应处罚。

凡因失职渎职,严重影响工作进度与质效,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从严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的责任。

附件:1.xx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表(乡镇含xx)

2.xx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表(县级部门)3.xx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表(“第一书记”)4.xx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表(驻村工作队)5.xx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表(农业科技人员)

一12一

2.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 篇二

农业发展到今天, 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生产粮食和提供原料的层面, 而是进入更新的、更高的阶段, 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注重文化表达, 融合文化元素, 充分发挥文化功能, 为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社会和谐、农民持续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 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自然条件恶劣, 生态环境严酷, 基础设施落后, 群众生活困难。1983年, 环县被列入国家扶持的“三西”建设县, 30多年来, 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制约,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发展差距大、相对贫困凸显、返贫问题严重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 贫困依然是环县最大的县情, 扶贫攻坚到了攻坚啃硬的关键阶段。如何让贫困群众走上稳定的脱贫道路, 直奔小康不复返, 就要盯准地方特色和优势资源, 发挥文化能量, 鼓足发展后劲, 才能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决心和力量, 才能干群一道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一、让文化深深融合到农业发展中

环县是传统农牧业大县, 现有耕地350多万亩, 土地面积广阔, 气候条件适宜, 发展农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环县是甘肃省第二养羊大县, 又是陇东黑山羊的生活繁育地, 广大群众素有种草养羊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 草畜产业因此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羊只存栏150万只, 年出栏量超过130万只, 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170万亩。这里的羊有“吃着中草药、喝着矿泉水”的名传, 也有着“羊肉不腻不膻”的美誉, 享誉西北, 闻名陇原。“环县羊羔肉”地理标志商标已经国家商标局注册认证, 为环县羊羔肉打入市场、打造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环县是中国小杂粮之乡, 气候凉爽, 干旱少雨, 特殊的土壤、气候和降雨量造就了环县盛产荞麦、胡麻、小米、豆类等几十种农产品, 都是绿色无公害的“原生态”产品, 其中“环县荞麦”、“环县马铃薯”先后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环县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其中每年种植地膜玉米100万亩以上, 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不难看出, 环县的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前景美好。但只有给产业冠上地方文化的招牌, 既能感受到产业的健康发展, 又能饱尝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产业才能独具一格, 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 把红色文化融合到农业产业中

重点宣传环县是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 红军长征途经之地, 原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地, 是陕甘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上世纪30年代初,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陕甘游击队多次在环县活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就发生在环县境内。习仲勋同志为第一任县委书记。革命战争年代, 环县人民的无私奉献,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计划经济时代, 环县作为农业大县, 曾将大批粮食调往省内外, 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粮食供给, 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这里是一块红色教育的传播地, 传统光荣, 民风淳朴。

(二) 把民俗文化融合到农业产业中

重点宣传环县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最早的繁衍生息地之一,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隋朝置县以来, 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涌现出诸多仁人志士、英杰贤达, 南宋王渊, 明代魏镇、魏锟, 晚清明将董福祥、张俊, 道情皮影艺人解长春,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词作者、农民诗人孙万福等名人辈出。特别是环县道情皮影享誉海内外, 是“中国皮影之乡”, 被西方誉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 先后多次出访欧洲、大洋洲等国家。皮影、香包、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古朴典雅, 引人瞩目。让人们深深感受到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三) 把饮食文化融合到农业产业中

重点宣传羊羔肉、荞剁面、地椒茶、燕面柔柔等地方小吃风味独特, 绿色健康, 闻名遐迩。据《本草纲目》载, 羊肉“暖中补虚, 补中益气, 开胃健力, 益肾气”, 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荞面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 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 健脾益气, 开胃宽肠, 消食化滞, 除湿下气的功效, 具有抗栓塞的作用, 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燕麦面在禾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赖氨酸的含量比面粉、大米、玉米等要高;其中的亚油酸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其高营养、高热量、低淀粉、低糖的特点, 适应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求。让人们深深感受到这里是绿色杂粮的原产地, 品质优良, 绿色环保。

(四) 把旅游文化融合到农业产业中

重点宣传环县有横亘中南部的秦长城、风景优美的道教名山东老爷山、巍峨壮观的宋代砖塔、彪炳史册的山城堡战役遗址和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可供游览观瞻的旅游景点。让人们深深感受到这里是旅游胜地, 富有遗迹, 令人向往。

二、让文化深深体现到农村建设中

一个人不能没有知识, 一个村子不能没有文化。人没有知识, 就无法感知外界, 就无法取得发展;一个村子没有文化、没有历史, 就没有底蕴、没有艺术, 也就没有前途、没有生气。脱贫攻坚的进程中, 既要加强农村发展的硬实力, 又要提升农村发展的软实力。

(一) 写文化

就是在每个村庄都建设文化墙、文化牌、文化长廊, 不要搞一刀切, 号召各村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制作, 可以在新修的通村油路边安装一面色彩鲜艳的文化宣传牌, 可以在油路边宽阔醒目的地方采用经久耐用的瓷砖贴图式建设文化长廊, 也可以在村部学校、易地扶贫搬迁点等人群集中地方的房屋背面采用构思精美的人工手绘式制作文化墙。采取图片、标语、漫画、短诗句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规范、村规民约、文明礼仪、脱贫攻坚等知识的宣传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 传播政策知识, 倡导文明新风。这样既建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更是一道深厚的文化线。

(二) 送文化

就是利用农民农闲时间, 开展实实在在的“文化下乡进村”活动, 选取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题材, 编制成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小节目, 让广大群众高兴地看着, 快乐地听着, 不知不觉地理解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学懂了脱贫攻坚的相关知识。

(三) 播文化

就是要把文化知识想方设法撒播在群众的身边, 利用村上现有的“村村通”等广播设备, 每天早晨或下午播放一段时间, 让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劳作时学到知识, 感悟文化。

三、让文化深深扎根到农民心灵中

农民既要物质富裕, 更要精神充实。脱贫攻坚不但要让农民的钱袋鼓起来, 更要让农民的脑袋灵起来。

(一) 教育农民

重点开展以道德讲堂、道德文化和道德模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 组建道德宣讲团到村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道德、文明礼仪、法律法规等知识宣讲, 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人演身边事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教育群众崇尚真善美、针砭假恶丑, 以多种形式引领社会新风尚, 提升农村群众的文明素养, 使农民群众不仅在物质上脱了贫, 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同样脱了贫。特别是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 更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苦干脱贫、实干兴家、巧干致富, 坚决打消“靠着墙根晒太阳, 等着别人送小康”的念头。

(二) 培训农民

要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办法, 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建筑等行业, 确保每家每户至少有1人接受培训, 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拥有一技之长, 力争参加培训的每一位农民都能拿到初级工职业资格鉴定证书, 逐步实现由苦力型劳动向技能型劳动转变, 不断拓宽脱贫致富的路子。

(三) 感化农民

通过传播文化知识, 实施扶贫项目, 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的阳光温暖了千家万户, 对党常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更加热爱生活、向往幸福, 激发脱贫攻坚、自力更生的信心和力量, 重新焕发出老区人民的精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稳步前进。

3.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 篇三

一、强化担当,高位推进,扛起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的政治责任

作为广西首批8个脱贫摘帽县之一,陆川县6.3万贫困人口脱贫、32个贫困村出列的任务,分别排在8个脱贫摘帽县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为强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一线合力攻坚局面,陆川县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县四家班子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和总指挥长,指挥部内设由县处级领导担任组长的9个专责小组,并实行定岗定责,通过全县 67个贫困村派驻脱贫攻坚工作队全覆盖、县级领导带队包村脱贫全覆盖、县(镇)直部门参与精准脱贫全覆盖、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四个全覆盖”,实现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做到群众不脱贫、部门不脱责、干部不脱钩。先后召开县四家班子会、县党政联席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全县精准脱贫攻坚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23次,并且多次进村入户进行现场办公,逢会必为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加温鼓劲。县镇村层层签订《脱贫摘帽承诺书》,落实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制。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问题在一线掌握、脱贫措施在一线推进、督查问效在一线进行、用人导向在一线树立的一线工作方法,扎实推进脱贫摘帽攻坚工作,为确保高质量完成6.3万贫困人口脱贫、32个贫困村出列、陆川县脱贫摘帽的攻坚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精心部署,压实责任,为脱贫摘帽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以“五挂作战”压实帮扶干部责任

为整合资源力量,构建上下联动、干部联手精准帮扶的工作格局,陆川县实施“五挂作战”精准帮扶活动,压实扶贫攻坚责任。一是挂职作战。在全县14个镇、154个行政村成立脱贫摘帽攻坚队和攻坚分队,挂点联系的县四家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领导担任队长、分队长,落实定点帮扶责任,强化一线指挥带动力量。二是挂图作战。在县、镇、村设置《精准扶贫作战图》,列出结对对象、服务承诺及服务措施,明确服务谁、由谁服务、怎么服务,并每月公布1次服务进度情况,形成赶、学、比、超的帮扶氛围。全县6601名干部与19889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实现帮扶全覆盖。三是挂牌作战。按照“653”帮扶标准,处级干部每人联系帮扶6户,科级干部帮扶5户,一般干部帮扶3户,确保每户贫困户都落实有帮扶责任人。所有帮扶干部都要在各自帮扶的贫困户家门口进行挂牌公示,公开贫困户姓名和帮扶干部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和帮扶措施等。四是挂联作战。攻坚队、攻坚分队与各镇党委、政府通力合作,通过实施“一村一合作社计划”,在67个贫困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挂靠、联结到各种产业组织,发挥产业组织的带富帮扶作用。全县贫困村实现农村专业合作社100%覆盖,60%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五是实行挂账作战。建立县、镇、村三级摸排清册、帮扶计划表、帮扶进度表3本工作台账。根据台账,县脱贫攻坚办公室(以下简称“攻坚办”)每月列1次工作任务清单,将任务清单下达到各攻坚队,攻坚队对照工作清单组织队员开展服务活动。截至9月底,全县帮扶干部共列出帮扶计划2.1万条,落实帮助措施1.9万条,帮助1094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二)以县镇村户“四级脱贫攻坚平台”完善精准帮扶管理

明确各级攻坚工作责任,解决精准帮扶责任全程可控的现实问题,建立完善县、镇、村、户四级帮扶脱贫责任平台,聘用镇村信息员共190名,实行统一指挥,挂图作战、责任明确到户到人,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对全县14个镇67个贫困村19889户贫困户实现全覆盖。一是县级责任平台。成立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部占地1000平方米,共有23人驻地办公。县指挥部负责总揽全局,县9个专职小组组长为县级第一责任人,明确职责、配足人员、配齐设备,落实了352万元经费,确保全县扶贫工作运转顺畅。二是镇级责任平台。按统一硬件配备,成立镇级脱贫攻坚指挥部,镇党委书记、镇长为镇级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名副镇长专职负责脱贫攻坚推进工作,落实镇人大主席负责协调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完善镇扶贫站,配备3-4名扶贫助理,负责镇工作进度收集、台账管理及上传下达等工作,确保镇级层面的各项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三是村级责任平台。以村委会为村级建设平台,驻贫困村第一书记、后盾单位主要领导为村级第一责任人,细化落实帮扶措施及村级台账管理。四是户级责任平台。以档案盒为户级建设平台,帮扶干部为贫困户脱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帮助贫困户理清脱贫思路,落实具体脱贫措施,确保帮扶对象按时真脱贫。截至9月底,全县共落实了1.9万多条帮扶措施。

(三)以“真问责”倒逼帮扶干部“真帮扶”

陆川县进一步抓紧抓实精准帮扶成效督查工作,县攻坚办定期编发“红榜、黑榜”,先进的镇和帮扶单位上“红榜”,落后的上“黑榜”,对于连续2次督查都落后的实行问责,依情节轻重进行表态发言、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甚至就地免职。截至9月底,已编发“红榜、黑榜”3期,电视通报2期,累计约谈8人次;每个月在推进效果好的镇和推进效果差的镇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已责令8个单位在现场推进会上作表态发言;启动问责程序,对思路不清晰、态度不积极、工作进展较慢的1个镇进行问责,对科级领导干部给予党内警告1人、诫勉谈话2人。

nlc202309081111

三、突出精准,靶向施策,务实推进脱贫摘帽攻坚工作

(一)创新“危改+加建+修缮”模式,全力破解“住房不达标”难题

陆川县人口密度大,故“人均稳固住房面积达13平方米(含)以上”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大难题。对有能力建房的贫困户,全力争取农村危改指标,2016年向自治区争取了3510户危改指标,全部用于贫困户。对无能力建房的贫困户,利用新增国债资金1500万元,以修缮、加建的方式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2016年1—9月,共解决4800多户贫困户住房不达标难题。

(二)发挥“回乡干部”作用,全力破解“无特色产业”难题

通过帮扶干部“返乡渠道”,大力推进“一户一产业”,共筹集了4000多万元扶贫资金支持发展扶贫产业,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有实效、干部产业帮扶有载体。一是推行帮扶干部指导“一户一产业”。帮扶干部进村到户向每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产业扶持资金,鼓励贫困户发展年内见效的“短平快”产业。通过帮扶干部回购、龙头企业回购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截至9月底,累计发放到户扶持资金1500万元。仅此项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200元。二是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从县扶贫专项资金中拨付640万元,用于扶持2016年预脱贫的32个贫困村合作组织(每个合作组织20万元)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三是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在九洲江流域布局特色水果、蔬菜、花卉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共投入880万元,建设1个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区、2个市级农业示范区、2个县级农业示范区、14个镇级农业示范区,带动14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引导龙头企业提前分红,全力破解“小额信贷进度慢”难题

创新性地引导扶贫龙头企业提前分红,提前让利于民,让贫困户提前得到红利、获得实惠。规定每发动一户贫困户参加小额信贷就奖励该行政村工作经费30元。今年发放的4.9亿元扶贫小额贷款,都将在12月前提前一年分红完毕。举办了4期陆川县扶贫小额信贷分红发放仪式,群众反响热烈,宣传效果良好,将更有效地动员贫困户主动与信用联社签订小额信贷协议。截至9月底,已发放2.07亿元、4694户,其余的在国庆节前发放完毕。

(四)强化政策激励,全力破解低保户与贫困户“重合率不高”难题

创新政策激励措施,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每将一户50分以下贫困户新纳入低保就奖励该行政村工作经费30元,鼓励村干部按程序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不断提升“重合率”。截至9月底,全县有低保户27999人,其中贫困户成员13865人,重合率达到52%。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破解“基础设施薄弱”难题

一是投入新增政府债券资金扶贫项目5500万元,对20户以上未通村屯道路的145个自然村道路进行修建和硬化。二是投入1200万元,按照“一厅六室两栏三中心”或“一厅五室两栏”的设置标准,重点对村办公大楼属危房需要拆除重建、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重建,优先向全县67个贫困村倾斜,进一步改善偏远山区村面貌。三是投入400万元,建设农村小水利和小型人饮工程,解决479户贫困户的饮用水问题。四是投入4500万元,根据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需要,用于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实干快干,措施有力,全县脱贫摘帽攻坚工作初显成效

在积极有力的措施下,陆川县脱贫摘帽攻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实现民生大改善、发展上水平、基层得加强、干部转作风“一举多得”的叠加效应。2016年1—9月,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1352亿元,其中中央下拨扶贫专项资金5353万元,自治区下拨扶贫专项资金6543万元,玉林市下拨扶贫专项资金109万元,陆川县筹集扶贫资金5747万元,新增政府债券资金扶贫项目资金1.36亿元。筹备成立了陆川县扶贫基金会,成立合作社160家,家庭农场32家,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小额信贷资金分红已发放48万元,已有9家企业参与,1150户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危房改造及住房修缮、加建共改善4800多户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截至9月底,在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31项指标中,陆川县已实现26项指标达标,为脱贫攻坚首战必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4.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 篇四

1、组织领导(15分),自查得分15分。

(1)粮食局党委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要求,积极认真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以粮食局为牵头单位的县粮食局、县教师进修校、县扶贫移民局、县鑫谷粮油购销公司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专门的分管领导,并确定了专人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协助新街乡组织实施好了脱贫攻坚工作。

(2)按时报送了单位定点扶贫20xx年度脱贫计划及帮扶实施方案、半年及全年帮扶工作总结、信息等材料。

(3)局领导班子到定点帮扶村研究定点帮扶工作,每个季度组织召开了一次定点脱贫攻坚部门联席会,并到村上召开了2次群众会议,积极帮助新街乡竹儿坪村定点帮扶村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2、资金投入(15分),自查得分15分。

(1)单位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万元。

(2)协调争取县扶贫移民局项目投资产业发展资金250万元。

3、单位帮扶(20分),自查得分24分。

(1)为定点帮扶村解决产业发展水果种植600亩,发展银杏400亩,捐赠资金2.7万元,资助眼疾儿童肖启清做手术恢复视力,协调解决了群众纠纷3件次。

(2)驻村第一书记贺久琴驻村日记被《新华社》、《XX日报》、《XX日报》等媒体采用,加4分

4、职工帮扶(20分),自查得分20分。

(1)粮食局机关科级领导和职工18人帮扶竹儿坪村贫困户33户。

(2)积极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局机关及直属企业干部职工深入到帮扶村组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共为帮扶的贫困户送去慰问品。同时全体干部职工分批到联系的新街乡竹儿坪逐一排查,逐户走访,分别建立起了困难群众台账、民生诉求台账和不稳定因素台账。经统计,全年共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民生诉求意见近30条,排除不稳定因素6个(目前均得以解决)。

(3)切实帮扶贫困户发展脆冠梨、银杏产业,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5、积极开展扶贫日活动(10分),自评得分10分。

制定了扶贫日活动方案,积极发动职工爱心一日捐,为贫困户捐款捐物,捐物25件,捐款3000元。

二、其他社会扶贫行动(10分),自评得分10分。

无其他社会扶贫行动任务。

三、积极开展扶贫日活动(10分),自评得分10分。

圆满完成了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任务,经省第三方评估、市验收小组验收,整村达到脱贫摘帽要求。

XX县粮食局

5.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 篇五

一、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

(一)切实担负起整改主体责任。成立“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任副组长,其它分管领导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召开整改工作专题会议2次,全面落实部署全乡的“回头看”工作,努力推动工作落实,积极抓好问题整改。

(二)积极加强整改工作的督导调度。由局扶贫办牵头,对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实施台账管理,对照整改工作落实责任分工,对整改任务逐一剖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查找问题,梳理涉及进一步完善我局工作的具体问题,对各责任整改部门实行每周督查制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二、狠抓反馈问题,确保整改落实落细落地。

2019年针对中央巡视组反馈4个方面19项问题,市委梳理出24项具体整改任务,我局认真对照检查,对涉及交通运输行业的3个方面4项共性问题,制定落实了8条具体的整改任务清单,并逐一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分解任务、细化措施、责任到人,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并建立了跟踪督查机制,通过压实责任,层层传导,狠抓整改落实,强力推进整改工作。2020年,根据巡改办〔2020〕5号要求,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及时成立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广西意见及自治区党委第九巡视组对我市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工作方案。于5月9日召开了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由我局牵头负责整改的关于中央第二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向纵深极度贫困地区倾斜不够,高速公路货运通行费每百公里高于周边4.5元/吨”问题已整改完毕,其他共性问题也按要求进行了整改。

三、打好深度极度贫困歼灭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提前一个月完成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任务。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要求全区2020年上半年前全部通客车。xx市共有建制村1489个,至2019年底全市已通客车建制村1385个,通客车率93%。未通客车的建制村103个,占有全广西未通客车建制村163个的63.2%。至2020年5月25日,我市提前一个月完成建制村通客车工作任务,全市实现100%建制村通达通客车,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与全区、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大提升,交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我市以“四建一通”工程为抓手,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建制村通硬化路、通乡镇二级(或三级)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农村公路建设,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约5750公里,全力改善和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助推全市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全市贫困地区新增通硬化路建制村188个,于2017年底提前完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

完成通乡通村公路提级改造1690公里,完成窄路基路面改造940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120公里,建设改造桥梁37座。截至目前,全市辖区公路总里程1367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571公里,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77.3%,实现了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全市1489个建制村已通客车100%。全市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交通扶贫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农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农民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进步实现,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因路而起、因路而兴,“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最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持,至2019年底,全市贫困人口6.35万人,2016年至2019年4年时间,全市共减贫70.22万人。至2019年底,全市贫困人口6.35万人,2016年至2019年4年时间,全市共减贫70.22万人。

(三)认真抓好交通扶贫各项工作。一是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帮扶力度。召开局党组会议8次,研究和部署相关脱贫帮扶工作,研究落实脱贫帮扶经费35.6万元。二是及时派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选派2同志为xx县xx镇xx村、xx乡xx村驻村第一书记。目前xx村已完成新农合、住房保障、饮水安全保障等整村摘帽工作指标,产业覆盖率达93.3%。三是积极开展帮扶慰问工作。开展春节慰问,发放慰问品慰问金共计4万元,出资0.3万元作为xx村开展春节文体活动经费;

“六一”儿童节对吞依、xx小学贫困学生开展捐资助学和节日慰问活动,共捐赠生活、学习、体育用品一批共计1.44万元;

安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经费补助可考村4万元、xx村3万元;

6.党建促脱贫攻坚考核指标 篇六

序号

具体内容

台账指引

公共服务

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统一名称“村党群服务中心”,外观设置是否有国旗、牌子、标语、公示栏、指示牌等;

详见《全省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参考指引》

内观(五室一厅)设置是否有办事大厅、“两委”干部办公室、班子会议室、党群会议室、综合服务室、便民服务活动室等

参照《全省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参考指引》规范设置五室一厅,室内外不得堆放杂物、垃圾,要保持整洁

至少配备1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专职人员

代办员必须在岗在位

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值班考勤制度

有工作制度,考勤表即时更新

党组织 建设

建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党员大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议,村党组织书记至少讲1次专题党课

1.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记录规范(会议记录、签到表、照片)。支书上党课要有讲话稿。

2.每村(社区)近三年至少发展1名以上年轻发展党员,有近三年发展党员资料;有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教材、记录等。

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在60岁以下,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三个一肩挑”,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储备2名以上书记人选

1.头雁工程: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要配备支书助理或储备2名以上助理人选(附助理人选名册、撤换党组织书记计划),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支书遍访记录、相片,慰问相片,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相片要有描述)。

2.三个一肩挑:有名册表,附当选证书、党委批文和集体经济法人复印件。

3.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组织办提供)。

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

7.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 篇七

推进江西扶贫实践, 要突出战略思想引领作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是指导江西扶贫实践的必然之选。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并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 是我们做好“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要重点学习领会好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阐述, 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学习领会好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重大判断, 切实做到“扎扎实实, 坚持不懈, 久久为功”。要学习领会好总书记关于坚持精准扶贫、注重实效的重要理念, 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学习领会好总书记关于坚持激发内生动力, 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的明确要求, 进一步发扬自强自立精神。要学习领会好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要坚持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指示, 进一步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领导。

推进江西扶贫实践, 要突出战略目标主攻方向。建设全国扶贫攻坚样板区是适应江西脱贫攻坚新常态的必由之路。2016 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要搞精准扶贫, 就是要拿“两不愁、三保障”这把尺子来对比, 哪方面愁、哪方面没有保障, 就要着力解决哪方面问题, 这就是我们精准扶贫的一把尺子。关键就是要建全机制, 完善体系, 实施好脱贫工程。要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的考核机制, 精准脱贫退出机制以及投入分配整合管理机制;要逐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社会帮扶体系等四大体系;要围绕精准扶贫, 实施好十大工程。

推进江西扶贫实践, 要突出重点工程示范意义。实施搬迁移民扶贫工程是推进江西扶贫开发全面发展的必要之举。异地搬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 是脱贫攻坚的形象工程, 必须精确瞄准、挂图作战、挂牌督办、逐一销号。要坚持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 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 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移民搬迁安置也决不能低水平复制农村, 一定要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要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使用的工作导向, 促进搬迁户创业就业, 全力推动易地搬迁与城镇建设互促互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移民搬迁工作也只有紧密结合美丽江西建设, 才能显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充分考虑现代文明生活、传统特色、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 努力实现新房、新村、新景和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

推进江西扶贫实践, 要突出强化资源整合效果。强化手段资源整合力度是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现实之需。当前, 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决战决胜、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 必须进一步综合各项手段, 整合各种资源, 才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必须将保障扶贫作为兜底措施。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要加强标准衔接、对象衔接、管理衔接、政策衔接、信息衔接和考核衔接。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战略重点在片, 战术关键在村, 战果体现在户。必须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中推动协同发展,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实现优势互补, 在集中连片开发中强化集约效应, 采取有效措施, 真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 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 对贫困农户的精准性扶持。脱贫攻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第一民生工程”, 要坚持政府主导、行政力量有效推动,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也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 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

链接一: 从数据看江西省“十二五”扶贫开发成效

●贫困人口规模大幅下降。“十二五”江西省贫困人口减少238 万人, 减少54%;贫困发生率由12.6% 降至5.7% 左右, 下降6.9 个百分点。2015 年全省减贫72 万人, 贫困人口下降到200 万。

●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2015 年25 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80 元, 增长12%,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 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十二五”全省累计用于3400 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专项资金达到近30 亿元, 同时较好地整合了新农村建设、村组公路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和资金, 用于村庄整治建设之中, 五年完成了1.5 万个贫困村村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任务, 贫困村由3400个调减到2900个。五年来整合各级资金, 投入300 多亿元, 帮助34.6 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和农村重点污染区, 搬迁到城区、工业园区、乡镇和中心村。

●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扶助贫困户子女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达20 多万人。不断扩大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资助面, 提高奖助标准, 基本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链接二:“十三五”江西省脱贫攻坚“1234·10”思路:

1 个总体目标: 确保到2018 年提前两年实现200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900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和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到2020 年, 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脱贫攻坚成果,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样板区。

处理好2 大关系:正确处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的关系。

建立健全3 大机制:脱贫攻坚考核机制;精准脱贫退出机制;投入分配整合管理机制。

构建完善4 大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组织保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社会帮扶体系。

8.脱贫攻坚再发力 篇八

口,就是多动口。主要围绕县委、县政府2016年精准扶贫攻坚战工作大局,围绕“红色大埔,绿色崛起”目标,为实施建设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的“一带两区”发展思路加强调研,多动口建言献策,密切配合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原中央苏区政策对接、落实,争取上级对我县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支持。

手,就是齐动手。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除抓好老促会经常性的工作外,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进一步推动革命遗址修复和保护,协助做好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青溪红色交通线景区、茶阳高乾苏维埃政权旧址、枫朗中共南委机关旧址、枫朗罗明故居等红色景区建设规划和展馆布展资料的编审。二是对规划纳入第三轮扶贫的枫朗镇隔背村及该村的贫困户进行跟踪调研和报道。三是加大扶贫宣传的力度。县老促会9位常务理事重新调整了工作分工,做到人人手中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挑,形成第三轮老区扶贫新的合力。

腿,就是勤跑腿。县老促会定了一个内部要求,即每年要有2个月的时间下乡调研,了解第三轮扶贫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写出调研报告或工作建议,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第三轮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9.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 篇九

1、镇基本情况、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X镇地处秦岭腹地,属高寒山区,立地条件差,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贫困面大,是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镇。全镇辖10个村125组4711户17682人,其中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个深度贫困村,2016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73户6517人,在册贫困户1258户4599人。2017年退出贫困户159户611人,新增24户47人,返贫14户47人,现在册贫困户1133户4718人。

2、产业发展情况:主导产业、分布情况、发展这些产业的贫困户占比情况?

主导产业:(1)林果:主要规划分布在X水库以北三村,包括X三个贫困村。以发展优质核桃和高山樱桃为主,到2019年,水库以北五村发展核桃500亩、樱桃300亩。(2)泰椒:规划分布在7个贫困村。2018年推动落实泰椒种植480亩。(3)中药材:规划分布在X。(4)生猪业:规划分布在本镇7个贫困村,到2019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猪5000头。增收产业:林下经济(林下养殖鸡、鸭、羊,蜂等,种植中草药等),规划分布在X。

我镇积极探索推行:土地租赁模式(“农户+基地”)、集中托管模式(“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公司”)、股份合作模式(“合作社+农户+基地”)等“三变”改革模式,泰椒种植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50户,占比71%;高山樱桃带动贫困户226户,占比67%;中药材类合作社带动540户,占比82%;生猪养殖合作社带动368户,占比85%。林下经济类合作社带动572户,占比86%。采取政策扶持、行政推动、龙头引领、市场引导等手段,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产增收。

3、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情况:

(1)

合作社入社多少户?

我镇共有各类合作社21个,共带动贫困户1260户。

(2)

贫困户入社的依据是什么?

由镇村指导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确保贫困户入股收益。

(3)

入社资金来源?

贫困户入社有三种形式:一是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二是资金入股,三是技术劳务入股。其中资金入股分为三类:一是以扶贫资金入股合作,扶贫资金由县财政将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按需分配;二是以信贷资金入股合作,由贫困户自愿申请扶贫信贷资金,每户最多5万元,财政统一贴息三年;三是以家庭财产入股合作,贫困户用现金入股,或者将可用于合作社生产经营的自家固定资产(含场院、圈舍等)、生产资料等财产折价入股合作社,年终按入股比例获得可分配盈余分配。也可采取养殖托管等方式合作,即合作社统一购买幼畜(禽),贫困户负责养殖,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生产成品交回合作社统一销售,按交易量分红;或者贫困户在合作社认购幼畜(禽)或向合作社缴纳托养费,合作社统一养殖、销售,按贫困户认购或托养数量分红。

(4)

怎样分红的?

由社员大会推选产生董事会,董事会按照出资形式,折股量化,全体社员共同评估作价计入股份,分红方式:社员享受可分配盈余60%按交易额返还,剩余40%合作社自留。比如说:如果合作社有5个成员,每人出了100元的股金,交易额为每人10000元。如果年底的可分配盈余是100万。

则盈余分配办法如下:

5个社员,每人的分红:

A=B=C=D=E=100*60%*10000/50000=12万

(5)

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方式?

我镇积极探索推行:土地租赁模式(“农户+基地”)、集中托管模式(“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公司”)、股份合作模式(“合作社+农户+基地”)等“三变”改革模式。

(6)

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怎么去筛选?筛选程序是啥?

我镇贫困户采取自愿申请入社,合作社无条件接纳。

(7)

你镇合作社有几个?分布在几个村?发展的产业是什么?

全镇共有各类合作社21个,分布10各村,主要以林果类种植类,养殖类、和豆制品加工类。

(8)

本镇还有其他哪些合作社?

(9)

村集体经济的状况如何?收入有哪些?对村集体经济的运行、负债等情况。

村集体经济水平有所提升,我镇最最具特色的集体经济要数张坪村美国红枫种植示范园,为全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教科书式模板。

(10)

负债是历史遗留的还是现在产生的?

4、脱贫户是依靠什么方式脱贫的?

一是选派第一书记、派驻驻村工作队,壮大村级帮扶四支队伍力量;二是将贫困户按致贫原因分类,围绕“八个一批”精准脱贫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和三年规划,实施靶向治疗,因地施策,因户施策,三是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最终达到产业帮扶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危房改造脱贫一批,就业创业脱贫一批,兜底保障脱贫一批,教育医疗卫生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5、基础设施中的水、电、路、视、讯基本情况。

全镇安全用水达到100%;10个村电网全覆盖;通村路全部硬化,部分村已完成通组路硬化,入户路硬化正在稳步推进,有线电视接口全部入村,基本实现“户户通”;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96%。目前五龙村两条通组路正在施工当中,6、公共服务卫生室、文化广场的情况,有无在建基础设施项目?

全镇新修文化广场5座,全部安装文体器材。健全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5个,配备了20名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在全镇10各村新建便民爱心超市10个,已全面投入使用,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对现代生活质量的需求。

7、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是怎么产生和管理的?

(1)参加全县乡村医生考试,并获得乡村医生资格证。(2)按照洛南县乡村医生管理办法。

8、你镇易地搬迁情况:有多少易地搬迁户?现在完成了多少户?有多少还未完成?有多少是在册贫困户?有多少户是已脱贫户?群众自筹资金情况、政府补贴情况?群众有无负债情况?

我镇易地搬迁登记536户,28户已完成交钥匙,2018年底将完成剩下544户搬迁工作,其中在册贫困户536户。易地扶贫搬迁严格坚持“两条红线”及建房补助: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5人及以上户最大不超过120㎡;搬迁户人均自筹资金不超过2500元,每户最多不超过1万元。集中安置:建房资金国家按每人2.5万元补助。分散安置:建房资金国家按每人1.5万元补助。

9、危房改造基本情况:多少户?C、D级各多少户?目前完成了多少?改造的方式?C级是集体施工还是自行改造?补助的标准?非贫困户危房改造怎么办?补助标准是多少?

全镇共有危房户260户,其中C级危房233户,D级危房27户已全面动工,截止目前已完成改造67户。C级补助1万元,D级3万元每户,C级危房由各村组织施工队统一改造,镇村共同监工、验收。非贫户危改

10、驻村工作队是怎么选派的?每个驻村工作队多少人?帮扶责任人多少人?对驻村时间有什么要求?对帮扶责任人有什么要求?近年来有没有违反规定而受到纪律处分的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填的表册多吗?

我镇共有7支驻村工作队,全部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选派,每个驻村工作队常驻队员3人,派工作队长1名,副队长1名,队员1名。我镇先后抽调462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其中镇机关及镇属各单位干部58名,县级包扶部门干部280名,村组干部、红星党员、能人大户等124名。目前没有受到纪律处分的帮扶责任人。

我镇要求帮扶责任人:一是深入调研,制定户脱贫计划及三年规划,协助理清发展思路。二是发挥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持项目及资金。三是务求实效,结对包扶,入户宣讲各项政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四是扶志扶智,以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提升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五是贡献爱心,包扶干部为爱心超市捐款捐物,吸纳社会爱心人士贡献爱心力量。

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都能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及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目标开展工作,坚持长期驻村工作,每周入户了解和落实八个一批帮扶政策,同时跑资金上项目,抓好整村推进工作。

驻村工作队都能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及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目标开展工作,坚持长期驻村工作,每周入户了解和落实八个一批帮扶政策,同时跑资金上项目,抓好整村推进工作。驻村填表是常态,希望以后能减少填表,腾出时间帮助贫困户多做实事。

11、脱贫攻坚工作创新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思路谈不上,有几点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一是党政同责,党建领航谋发展。夯实党政责任,签订责任书,严格“一票否决”制,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模式,在村成立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在合作社成立党小组,待条件成熟以后成立党支部,全面领导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八办协同,八个一批强措施。镇上成立“八个一批”办公室,专人专职协同办公,联席会议落实政策。三是驻村包扶,因户施策解难题。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因户因人厘思路、办实事、解难题。四是整村推进,两大模块抓基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标准化、示范化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合作带动,三变改革促增收。一村一品建立特色产业合作社,聚焦三变改革建设美国红枫示范园。六是广泛宣传,扶志扶智转思想。开展道德评议、黑红榜公示,红红脸、出出汗,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

需要解决的问题:

(1)立地条件差基础弱,帮扶力度还需加大。从立地条件上看,我镇大多农户地处偏僻山区,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包扶工作难度大。从基础设施上看,近年虽然进行了整村推进,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兄弟乡镇还有很大差距。

(2)群众思想认识不高,能否转变有待时间考验。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赶超求进思想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贫困户对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3)产业结构单一,调整动力不足。我镇土地受高山地势影响,人均土地占有量偏低,农业上仅有的地膜洋芋和良种核桃建园等传统产业多为零星种植,难以成片经营开发;加工制造业几乎空白,缺乏第三产业生根土壤。

(4)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带动。我镇农业大多数停留在“自种自食,自产自销”阶段,农户市场概念模糊,商品意识淡薄,缺乏粗、精、深加工,产业附加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突出,农业在高寒山区脱贫致富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有待引进来料加工业,增加就业岗位,稳定脱贫成效。

12、对现有识别和退出程序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很好,没有意见

13、今年你们接受了多少次检查和考核?

今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共来我镇检查脱贫攻坚工作4次,每季度一次,考核两次,年中一次,年末一次。

10.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 篇十

按照认真开好脱贫攻坚巡视考核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本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总书记在听取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紧扣目标标准,强化责任,端正态度看待脱贫攻坚工作,没有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等问题。

攻坚责任方面。责任落实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够有力,责任落实不够深入;统筹谋划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不够,因地制宜统筹扶贫力量和资源不够,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导向不够;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不够,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不力,贫困村书记“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整改主体责任没有落细落实,存在干部工作不在状态、问题底数不清、督导不严、相关问题屡改屡犯等问题。

工作措施方面。对中央脱贫攻坚精准方略把握不到位,对“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两个确保”目标认识存在偏差,饮水安全保障质量不达标,“先诊疗后付费”、慢性病签约服务、危房改造工作不扎实、不到位;精准要求落实不到位,扶贫对象、产业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工作重心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不够,存在资金发放管理风险较大、部分资金统筹整合不到位等问题。

任务推进方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扎实,工作质量不高,任务落实不到位,监管职责不到位,项目“一批了之”、资金“一拨了之”;工作管理不规范,执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搞变通,搬迁后就业保障不到位,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不扎实;苏陕扶贫协作重签协议轻落实,部分资金使用不当,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成效不明显;有的精准识别退出不到位,有的未完成减贫任务,有的脱贫摘帽后工作有所松懈。

11.脱贫攻坚的云南行动 篇十一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云南地处边陲,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也背负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包袱,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云南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扶贫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举全省之力,汇全民之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与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云南扶贫攻坚亟待解决的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本刊记者从近期召开的2016年“10·17”扶贫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云南省坚持转变思路与创新方式同步、超常施策与精准施策同步、精准识别与精准退出同步、督查考核与执纪问责同步,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各级干部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态势。

2016年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2个县脱贫摘帽、1253个贫困村出列、120万人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基本遵循、科学指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通过召开省委脱贫攻坚会议、全省脱贫攻坚现场会等对脱贫攻坚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29项配套政策文件、行动计划,行业扶贫政策措施逐步落地,“3+X”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要求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做到政策群众知晓、过程群众参与、评议群众“举手”、进出群众签字、结果群众认可。各地发动13.3万人组成1.7万支精准识别工作队,新识别20.9万户85.7万人,剔除21.6万户87.3万人,圆满完成了建档立卡“回头看”任务。通过细致工作,使得扶贫对象管理更加精准。

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云南省启动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数据已经完成更新,实现与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与发改、财政、公安、住建、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共享。

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18万户、67万人的搬迁规划建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万户、41万人),已规划选择2856个集中安置点,开工率达88%。

通过全面实行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改革,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4亿元全部按因素法切块下达到县。在88个贫困县试点实施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新增9项省级资金纳入整合范围。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3.2亿元,同比增加32.1亿元、增长52.5%。扶贫小额信贷实现贫困县风险补偿金全覆盖,并建立呆账代偿机制。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云南浦发扶贫投资发展基金,支持11个州市贫困乡村脱贫攻坚,现已投放202亿元,筹资攻坚渠道不断拓宽。

聚焦“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70.3万贫困人口,云南省实行“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制定《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以及9个“直过民族”和阿昌族、普米族两个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扶贫精准度全面提高。启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区、“镇彝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专题研究会泽县、宣威市两个贫困大县(市)脱贫攻坚工作。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聚焦产业扶贫精准发力,强化“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和订单收购、合作经营、联产联利、股份合作、资产收益等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电商、旅游扶贫工程有力推进。通过免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完成培训39.2万人,转移就业13万人。通过“底线”措施兜底托底,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694元,12个计划脱贫摘帽县提高到3100元、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精神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10月17日,云南省召开2016年“10·17”扶贫日脱贫攻坚社会扶贫表彰暨推进大会,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陈豪发表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就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所作的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无私奉献、扶贫济困、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钟勉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邑飞宣读《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表彰2016年云南省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奖获奖者的决定》。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为获奖者和全省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奖。

现场,20家民营企业、异地(行业)商会与贫困村签署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村企结对帮扶协议。

陈豪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支持云南省脱贫攻坚、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的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上海市、广东省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社会扶贫工作体系,扶贫成效显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扶贫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我们要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精神,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强化精准帮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陈豪强调,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定点挂钩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的作用,凝聚起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企业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尤其要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对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带动效应。要进一步强化精准帮扶,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实现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确保扶持对象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内容精准,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机制,全面开展云南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共建双赢;省有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推动要素向贫困地区倾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强化政策支撑和考核、树立激励导向、营造良好氛围,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向贫困宣战,确保到2020年全省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nlc202309090244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州(市)、县(市、区)设分会场,全省1.7万名干部群众参加会议。出席和参加昆明主会场会议的有: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省高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直单位负责同志,全省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奖获得者、全省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民营企业、异地(行业)商会和对口帮扶贫困村代表共500余人。

唱响扶弱助残扶贫旋律

助盲脱贫共同点亮太阳心

2016年10月17日下午3:00,一场唱响扶弱助残扶贫主旋律的活动在昆明市工人文化宫举行。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承办,吉康国际养生集团协办的2016年“10·17”扶贫日“助盲脱贫,我们在行动”的活动在昆明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启动仪式。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祖林出席活动并宣布项目启动。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

据了解,云南有54.7万视力残疾人,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是社会最困难的群体,就业障碍也最大。“十二五”以来,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扶贫办、省残联加大了对残疾人的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盲人按摩工作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助盲脱贫这是一个博大和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共同的参与和努力。

2016年初,在云南省政府统一领导下,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残联等部门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企业运作、市场导向、就业为本”的助盲脱贫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万名盲人脱贫培训的示范带动,成功走出了一条助残精准脱贫之路。

摸清底数,制定规划。在全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成果和全省扶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云南省残联进一步核清盲人底数。由云南省政府牵头,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残联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助盲脱贫”行动计划,制定了《云南省开展“助盲脱贫”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培训贫困盲人10000人次,扶持建设10家盲人医疗按摩诊所,建设500家盲人规范化按摩店,建设云南省首家盲人医疗按摩专科医院等目标。

典型引路,企业运作。云南省残联、云南省扶贫办与云南省内知名盲人按摩企业——吉康国际养身集团构建培训、实训和就业机制:对列入“省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库”的盲人按摩培训所需经费每人7000元,分别由云南省扶贫办负责2500元、云南省残联负责2500元、吉康国际养生集团负责2000元实习费用;对未列入“省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库”的盲人培训经费,由云南省残联、民政、社保、吉康国际养生集团按比例承担;培训后,由吉康国际养生集团负责安排和推荐就业。计划在5年内,扶持培训10000名盲人朋友掌握按摩技能,投身社会实践,实现精准脱贫。

市场主导,就业为本。2016年3月16日,云南省“助盲脱贫”行动在昆明启动,4至7月份,由知名盲人按摩企业吉康国际参与的“助盲脱贫”行动先后在昭通、德宏、镇雄、迪庆、怒江、昆明等地相继举办了启动仪式,六期共培训贫困盲人脱贫示范带头人200多人,如期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初级保健按摩师省级培训任务,且培训后目前的就业率达到80%。与此同时,还引领带动其他州(市)积极开展“助盲脱贫”行动,把“助盲脱贫”行动推向深入,全年将完成2000人次的培训任务和100家盲人按摩规范化店建设任务。中国残联向全国转发了云南省“助盲脱贫”行动实施方案。

助盲脱贫奔小康,既是盲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悉,云南省“助盲脱贫”行动计划是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总体要求和全省脱贫攻坚的一个具体行动。

责任编辑:杨 韩

上一篇:关于中秋节的由来简短介绍下一篇:扩写矛与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