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施工管理(精选12篇)
1.当前建筑施工管理 篇一
施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当前重点之我见
1、前言
一般意义上的设备管理的原则众所周知,本文不做讨论。本文旨在基于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提出了重点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又由于现代建筑施工作业已经进入了以装备为中心的时代,施工事故的发生无不与施工装备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装备因素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安全生产的主要控制要素。所以,装备技术水平和装备使用养修管的安全作业控制是生产安全的直接反映,故本文特别提出予以讨论。
2、技术装备的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市场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要对技术装备进行配套优化,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装备规划应与国家建设规划、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企业的科技创新规划同步发展,同步衔接,同步实施。装备规划应加强横向联合,重点发挥现有装备能力,在全面盘活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加大重点装备投入,适当增加当代先进技术装备,实现高端专用设备和小型通用设备自主装备,一般通用设备社会调剂、租赁的合理装备。
2.1 加大科技投入
①先人为主,抢占先机
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③加大投入、加强研发
实现自主或联合研发技术装备、自主或委托加工制造,不断降低工程成本,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2.2 针对市场需要,合理配置装备
施工企业的装备水平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归属和市场占有份额。从宏观形势来看,一方面,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施工领域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铁路和市政工程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有限的建筑市场相对于亿万之众的施工队伍而言,仍显得过于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拥有国内相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国内领先的技术装备,建筑施工企业应形成实力强大的施工机械化配套,极大提升技术装备的配套实力,充分发挥装备优势,提高企业知名度,更大份额地占领建筑市场。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应针对市场合理配置与建设项目相适应的施工技术装备,技术装备规划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①技术装备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全面性,②技术装备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复杂性,③技术装备应充分考虑施工的专业性。
2.3 对大型装备实行专业化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技术装备管理机构,对大型专业技术装备实行专业化集中管理。实行集中的专业化管理,集中优势技术装备,向建设单位展示所拥有的先进技术装备,充分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加业主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为经营投标提供坚强的后盾。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进一步配置大型的专业性强的技术装备,采用内部租赁方式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
3、技术装备的重点
施工企业应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适应市场、质量兴企”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广阔的建筑市场,技术装备的重点就应放在力保市政和铁路建设的强势上。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1世纪进入了大规模施工阶段。国内市场目前最具有广阔前景的就是城市地铁和铁路建设。初步预测2005年至2010年间至少要建设500公里地铁,需要投资3000多亿元。从目前到2020年,国家将在路网建设上投资20000亿元。在未来4年时间里,铁路建设的投资额每年将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因此应继续加大满足铁路建设施工的技术装备的投入,尤其是铁路客运专线技术装备的投入。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向高空和地下发展。为更多地参与市政工程的市场竞争,必需弥
补在这方面的技术装备不足,加大市政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领域的技术装备的投入。
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仍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点投资领域。在今后市场的竞争中,为扩大公路施工领域的份额,必须加大公路施工的技术装备的投入。
应根据战略需求和建设项目需要,增加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硬件水平。加强科研开发,提高现有装备的技术指标,扩展技术装备的功能。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加强国内外合作,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
总之,笔者认为,目前施工企业应当走:专用设备自主配置、通用设备社会调剂、改造改装革新旧装备、积极更新小机具的装备道路。
4、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基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把各项工作纳入“例行”的范畴,避免或减少“例外”的情况,实现机械租赁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做到“管、用、养、修、租、算”一体化。通过制度作到工作有目标,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要做好单机(车)核算,每台技术装备都建立卡片,每月对装备的使用、保养、修理和各项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于月底前进行成本盈亏分析。单机成本盈亏情况每月公布,并依此进行奖惩。实行单机成本核算能有效地控制配件、油料消耗,控制修理费用,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通过单机(车)核算,抓好其它环节的控制,搞好经营成本核算管理,力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制度执行,防止重使用,轻保养。认真执行技术装备管理的“二定三包”责任制,定机定人;严格执行机械管理规程,保证技术装备按时进行保养和大修,按照“十字作业法”搞好保养,达到“三无”和“四不漏”;重点抓好强制保养,这是机械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把关设防,杜绝违章操作和使用。做到技术装备不带病运行,出了故障及时处理,定期征询用户意见。从装备安全出发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杜绝装备性安全生产隐患。
坚持技术装备运行分析会制度,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对上一周的技术装备管理进行总结,②提出上周技术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③制定下周的技术装备管理工作计划。通过对上一周的工作总结,一方面对上周的技术装备管理进行全面评价,考核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得出规律性启迪,为下一周的技术装备管理提供依据,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是一个系统,在计划的实施中可能出现一些偏差,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通过每日交班会制度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合理安排技术装备的保养工作。
5、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
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管理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的有效措施。
信息管理对企业的技术装备管理尤为重要。要在运用计算机搞好技术装备的前期管理、资产管理、运行管理、变动管理、租赁管理、维修保养以及经济核算等方面管理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搞好技术装备信息的采集、分析与交换。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组建企业内部的技术装备网页,及时发布技术装备的需求信息,既为设计、编标选用相应的技术装备提供信息,又为技术装备管理部门调配或租赁提供依据,有益于搞活内部租赁市场。二是可以通过内部网络,与其它施工企业、社会网络建立起相应的关系,既有利于拓展外部租赁市场,又能更形象、更广泛地宣传本企业。
建立技术装备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技术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通过计算机进行技术装备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过滤和把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供给技术装备管理部门,有利于对装备管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
6、改革装备管理体制
改革技术装备管理体制,探索自行配置与租用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自行配置大型、专用技术装备,对于完成急难新任务,提高专业性强的施工项目的攻关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是极其重要的。施工有高峰也有低谷,技术装备的需求也就有大量需求而供应不足和需求量小而过剩闲置的情况。配置特殊装备和一些利用率相对较低的专用装备并集中管理,一方面,可以利用管理措施、经济措施调配技术装备,避免技术装备在某一单位闲置不用,而另一单位却技术装备不足的情况,提高装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专门单位、专业人员,综合管理水平和综合技术素质相对较高,通过强化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延长技术装备的使用寿命,搞好成本管理与控制,降低使用成本。使施工单位和装备管理部门都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双赢。
7、培养和储备高新技术人力资源
现代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人。任何高新技术装备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操作的,因此只有加强针对高新技术装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使技术装备发挥最大效率,创造最大价值。要注意开展针对专用装备的不问断的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对于所有工作人员在装备运行使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都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法,予以确定,并给以相应的奖惩,实现现代化装备与高素质员工的良性互动。
8、装备安全与安全生产
今天,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已经无须笔者赘述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装备安全与安全生产加以强调。
停放安全:建筑施工机械装备在施工现场(少许在库管场所)往往由于人为的故意和过失使装备受到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然而都是可预见的损害,会由于管理、使用环节不衔接而导致装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因此,装备的停放场所、停放状态、停放保全各环节必须有不同岗位的制度性程序化的明确责任分配到人的监管制度。以避免由于安放、停放状态下的事故发生。以及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导致的运行事故。
运行安全:装备,特别是自行式、轨行式、鞍座式、吊装、挖掘、开凿、烧焊、放射性检测设备等等,其运行、使用中极易导致人身、设施事故。因此,必须结合施工方案,对地基强度、隐蔽工程和设施、周围环境、人员防护、施工对象材质、性质等必须予以确认再使装备就位运行。
组装就位安全:大型、特大型、大规模、大范围、结构性装备,在组装、拼装、就位、安放时,必须在按技术要求作业的同时用程序化的装备管理制度交叠控制作业。即,应将此状态视为在保管状态。
运输吊装安全:施工装备有许多其运输、吊装本身就是一种施工,必须制定与技术规范相适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关键是要确保严格落实。生产实际当中,装备在此阶段的事故频度很高,人身、财产损失也很大。作为装备管理部门责任重大。
2.当前建筑施工管理 篇二
城市建筑空间从字面上来看指的是城市建筑所需要的空间, 城市建筑空间的性质是地域性的, 带有一定的人文特征, 决定于人类社会的不同组织形式。所以, 城市建筑空间也不单单指的是地域上的空间, 往往又带有着一定的社会色彩, 是社会构成的一个基础部分。城市空间在构成上所取决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有地域方面的因素, 又有人文方面的因素, 这也决定了城市空间的构成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 城市空间的设计取决于城市中的各项基础建筑, 如建筑物、街道以及各种广场等单一的地域空间。然而城市空间是物化的, 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也含有建筑的内在以及外在空间等。在进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城市的各种需要来决定城市空间的布局, 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只有做好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工作, 在未来的城市建筑管理工作中才能够更好的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从而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 但思路上与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是相一致的, 也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的空间效果。因此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在视觉方面的效果, 整体的空间需要做好城市的艺术空间效果, 从而加强人们对城市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保持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以及韵律的印象, 从而保证视觉上的秩序。所以,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要素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1) 天际线。城市建筑空间设计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天际线, 天际线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造物体和天然物体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整个城市空间看起来能够更加协调和自然。
(2) 地平线。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 怎样升出地面, 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 空间要点。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 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 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 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 后退。建筑中的后退能够更好的为建筑的整体布置出彩画幕布的效果。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 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 升高和降低。升高和降低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整体的感官效果, 比如城市建筑之间的过渡也要由地处向高处逐步调整。
3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城市的空间看起来更加自然、协调, 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理想化思路, 最终将这种思路具体的表现出来。因此城市空间的设计要保证符合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 同时也要依靠具体的形式来完成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整体理念, 假如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只停留在二维的变化上, 那么城市空间整体的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除去经济因素等条件的限制, 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效果要保证与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相互协调, 从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创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在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理念作为支持, 其作用也只能单一的表现在管理上, 不能做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样城市空间环境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城市也会失去应有的协调性, 因此, 为了更好的做好城市建筑管理就需要有效的对城市建筑空间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 这也是城市建筑管理最基础的保证。
4 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以及建筑管理水平的几点措施
(1) 提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内涵。通过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分析, 来提高城市空间设计人员的创新理念。城市是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 城市空间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场所, 城市空间中除了需要对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外, 还要对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爱好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 如果没有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 那么城市空间的规划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能够只停留在二维空间上, 要体现出三维空间的效果。城市建筑空间作为立体的表现形式, 二维的空间效果无法有效的表达出城市建筑空间的全部, 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三维空间设计来取代以往的二维空间设计。
(3) 把单一建筑物内部空间管理变为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管理。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 除与建筑物协调统一外, 还应考虑其与外交环境的协调一致。比如:建筑物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 建筑物的附属设施 (如烟囱、空调机、电梯房、水池等) 与城市空间景观的关系。
(4) 建筑风格的管理要逐渐的向空间环境艺术管理进行转化。城市建筑空间不仅包含了城市的单体建筑, 环境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城市空间建筑管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和建筑、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 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空间整体的完整。如果城市空间只剩下单一的建筑空间, 那么整个城市也必然会显得空洞。
(5) 建筑功能与社区功能要保持一致。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城市整体的协调性和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 建筑的功能主要也要注重协调和统一, 如果城市的建筑与社区的功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那么城市居民的生活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 城市建筑的功能与社区的功能必须要保持相一致, 这样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延平.城市建筑空间与建筑管理问题刍议[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08) .
[2]黄捷文.城市建设中的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5) .
3.当前建筑施工管理职责的分配 篇三
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 分配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67-01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问题都是比较关注的,研究也比较多,根据其研究结果显示,很多的建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都是因为管理系统不完善所导致的,涉及的有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的执行效率、管理程序、员工训练等等方面,这些让建筑施工出现了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如何进行管理和预防,还是要看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现在的一些人对于安全质量问题都认为全部应该是施工方的责任,其实这个是错误的想法,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是很多的责任主体共同承担的,所以,应该要对责任的分配有所认识。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的问题
设计是建筑施工前的工作,是对建筑从动工要竣工的所有内容进行设计和规划,需要由专业的设计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建筑设计需要对建筑内部的空间使用和设置给予重视,让内外条件能够合理的与环境融合,把握住设计的细节,这样才能够让设计符合艺术和实用两个要求,对建筑的综合功能起到了提升作用,所以对于这些建筑功能要求的满足以及材料、劳动力的投入等等都应该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建筑设计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因此建筑设计也存在着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在安全方面,如何同时实现结构设计、防火、抗震以及加固等功能。设计与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多矛盾,进而也会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疏漏,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建筑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么矛盾包括可能与需要之间的矛盾;设计本身与投资者、使用者、城市规划以及施工制作之间,以及由于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使得它们彼此之间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外部与内部之间、建筑物群体与单体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在技术要求上各技术工种之间存在的矛盾;建筑的几个基本要素之间,包括了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等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有时候是可以通过管理来解决,但很多时候是不可解决的矛盾,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1.2 施工安全与质量方面
政府及社会各界自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越来越重视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建筑施工出现质量安全等问题,不仅给国家和企业本身带来巨大的损失,还让民众对中国建筑失去一定的信心。然而,在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方面,各责任单位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建设单位不遵守建筑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甚至是不按施工企业的资质要求来承接业务,使得建筑市场混入了很多不合格的施工企业。还有的施工项目对应招投标的项目不实行招、投标,使得建筑市场一派混乱,并且出现了恶性竞争,甚至还有一些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为了收取管理费,允许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挂靠其名下,以他的名义承揽工程,但事实上这些施工单位没有技术和资质,其管理水平也很低,是有名无实、虚有其表的伪施工企业。这些管理问题都是导致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3 施工材料不合格
施工使用的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对于工程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工程质量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关乎建筑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关乎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使用规范合格的建筑材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重要内容。现在,材料质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钢材、水泥、机械设备这几个方面。
2 现阶段的责任分配情况
2.1 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责
法律上对于安全责任有明确的规定,建设单位和管理人员应该要依法执行。在进行招标的时候,建设单位选择承包商应该要对他们的相关资格进行审核。然后,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安排专员对施工单位来进行监督,对他们的生产过程进行及时反馈。最后,以建筑质量安全为前提,建设单位应该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对于勘察、施工、监督等等单位都应该提出在法律规定内的强制性标准。
2.2 施工单位的管理职责
项目的施工是由施工单位来完成的,安全施工既是定期完成施工项目的要求,也是施工单位安全的基础,因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来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特别是现场安全。施工单位安排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项目经理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增强施工安全意识。
2.3 监理单位的管理职责
监理单位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也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监督施工的质量安全生产。监理人员首先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尤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若能发现建筑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或者是及时上报给建设单位,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有权利要求建设单位让施工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对于不进行整改的施工单位,需要上报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根据合同的规定来进行强制执行。
2.4 设计单位的管理职责
设计单位的工作承担的是设计责任,完成设计后,其责任仍然存在,需要对施工安全防护和操作进行考量,在设计图纸中标注,对于一些重点部位和环节进行叮嘱,给出安全防范指导建议。设计的责任由注册建筑师及其单位来承担。
3 结语
纵观目前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多而且杂,很多的事故都是因为施工管理责任的分配不合理导致的相互推诿和不作为。建设单位、监督单位、设计单位都是建筑工程的责任承担方,他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此次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责任问题探讨对他们各自的责任都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且对目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这些部门的合力协作来完成。该文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供大家参考。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敦促各方履行自身自认,做好本职工作,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能顺利执行,合理分配责任,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非常好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灵锁,王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职责分配的现状及思考[J].建筑安全,2009(1).
[2]郭刚,高成政.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及项目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3]江焕坤,金俊.建筑施工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4.当前建筑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论文 篇四
建筑设计向来与艺术密不可分,尤其现在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要美观舒适才能符合现代人对建筑的需求,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建筑艺术设计的趋势。
《建筑设计管理》的宗旨是以建筑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为核心,坚持科学与严谨的原则,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围绕为勘察设计和建筑企业改革与发展,面向基层,注重实用,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和交流建筑企业改革与管理、建筑设计与技术、建筑施工与材料等方面的新成就、新经验、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推介管理经验与技术成果,探索建筑业建康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为我国社会主义城乡建设和发展服务,为广大建筑业职工和读者服务。
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物不仅仅给人以舒适的享受,而且像音乐一样更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就环境保护而言,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它包括美观舒适,采光通风,环境污染,噪音隔声,保温隔热,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等等。建筑设计是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
一、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
建筑设计是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部分。
二、建筑艺术设计及设计原则
建筑艺术形象也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它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型、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建筑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以及光影变化等综合因素所创造的综合艺术效果。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应考虑经济合理,在选用材料上应就地取材,注意节约钢材、水泥、木材三大材料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造价。
设计思维的创造性与个性化。建筑的`个性,不仅来自于其形式,而且要在满足其使用功能需要的基础上,符合使用的个性和审美要求,通过把人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客观化,创造一个具有文化意味的人性化的空间,使建筑以及和建筑相关的一切都带有人格的力量。个性化设计内涵其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性关怀的一个表现。
建筑设计原则有:整体性设计原则,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联系性设计原则,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设计原则,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有序性设计原则,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是层层相包的结构关系。而且层次越低,结合度越强,反之层次越高,结合度越弱。正确地确定各部分的关系,有效地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地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是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结构性设计原则,结构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是性能的载体,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最优化设计原则,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通过差异的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当前建筑设计的走向
1、自然环保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2、民族风情化
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化,又讲传统。在日本,许多新的环境设计反映了日本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体现。去年落成的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传统风格浓重而又新颖,设备、材质、工艺高度现代化,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处处引人入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启发。日本各地的大、小餐厅、菜室及商店装饰食器均进行了配套设计,人们即使在很小的餐馆用餐,也同样感受到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因此,日本的建筑设计风格给人以“处处环境美,处处有设计”的印象。
3、个性多样化
当今,提倡人性和个性化已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结合室内环境的总体装饰风格,充分利用各种不同装饰所显现出的不同性格特色和文化的内涵,使静态、单纯、冷漠的室内空间,变成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和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这将是一件十分有益和极具乐趣的事情。 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 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性。
四、结语
5.当前建筑施工管理 篇五
朱总理多次强调:“要进一步整顿市场、规范流通和建筑领域秩序,强化市场监管……坚决制止各种分割、封锁市场的地方保护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证正常的公
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现在,建筑领域的问题相当严重,非大力整顿不可。要健全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严肃查处建设单位规避招标或搞假招标的行为,坚决制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转包工程和违法分包的做法。今年要在整顿建筑市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加强对建设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都要对建设工程负责,对违反工程质量规定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可以说,朱总理的指示既表明了党中央对整顿建筑市场的决心,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认为,要全面落实朱总理的讲话精神,建立有利于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有利于加入WTO后我国建筑业能迎接国际大承包商挑战的机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对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的认识
无论是从世界现代文明史的发展演变进程来看,还是从当前我国实施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来看,抑或是从我国建筑业从业的人数、创造的价值诸方面来分析,都十分清晰地说明,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现代化建设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在实施“赶超战略”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基本建设与建筑业在其中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国家要“工业化”、“现代化”,建筑业首先必须“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实在的“现代化”工程,才会出现一流建筑企业,所以,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更加予以倾斜,措施上要更加有针对性,而不能钭其视为一般产业,更不能视其为解决下岗职工、农民进城的“就业行业”和技术含量低下的劳务密集型行业。
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
国家基本建设及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国家建筑管理体制、建筑行业的施工、监理、设计等管理体制如何与市场经济接轨均还没有很好地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建筑市场各方行为主体未形成相互协作的健康运行体系。出于局部利益考虑的条块分割、条条分割、块块分割的现象非常严重地存在。统一的大市场管理体制格局远未形成。而未形成的大市场管理体制是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大市场对中国建筑业的要求的。所以,加入WTO,不仅是对中国企业的一个考验,也是对中国管理体制的一个考验,更是对制定市场管理体制的中国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一个考验。
规范立法,严格执法
计划经济时代,长期不把建筑业当成支柱产业,以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过程中,当投资规模加大,需要投资拉动国民经济加速发展时,如何通过法律、法规维护基本建设健康进行、推动建筑业发展,就显得十分滞后和苍白乏力。而滞后的立法,便自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法规不健全和执法不严格的现状。比如,千呼万唤近几年来才相继出台的《建筑法》、《招投标法》尽管在推进我国建筑业在法制建设轨道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建筑法》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半部建筑法”,其原因就是《建筑法》只对城镇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主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了规范,建筑领域中相当大部分未涉及到,且对项目法人、材料供应商等市场行为主体没有具体的约束机制。《招投标法》对建筑业来说,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但实施以来,暴露出具有肢解工程进行发包的重大法律漏洞,且更有执法不严,落实不够的问题。
由于法规不健全,监督不力,执行不严,各地便从各自的利益与需要出发,又制定了一些地方保护性质的政策、条文等地方性法规,直接与国家统一法规相对抗,形成了新的地方割据。这必然阻碍市场体制的建立,必然打击先进,保护落后,代价也必然是中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所以,规范立法,严格执法,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需要,也只有规范立法,严格执法,才能规范政府、投资、企业各方行为,从法律制度上彻底打破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的壁垒,最终消来建筑腐败。
规范企业行为,促其在提高竞争力上下功夫
6.当前林业经济管理论文 篇六
2.1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森林资源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在维护生态环境和谐、服务百姓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客观地说,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森林资源仍有大量的需求,再加上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森林资源开发的速度要远远超过森林资源养护的速度,尤其是在过去那种以规模扩张和能源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下,这种情况则更为恶劣。虽然当前我国已经积极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上述情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仍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2.2林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化是林业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的有效举措。但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化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条块分割、分散经营的方式仍十分普遍,规模化经营和健康的林业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一些林区的行业协会也只是处在成立初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必然难以形成优势力量,与外部森林资源市场无法进行有效对接,林业经济自然很难继续向纵深化推进。
2.3林业执法力度不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以林业基层执法检查站为基本框架的整个林业检查体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整个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状况进行监察和管理,为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客观地说,我国林业执法力度仍有待于加强,林业执法环境亟待改善,部分林业管理们领导缺乏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部分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工作能力不足,部分林区工作人员及林业企业的法律意识必须加强,上述情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3改进的几点举措
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林业经济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了更好地推进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尝试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就是林业发展的规矩。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是做好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服务功能,构建科学、合理、长效的林业管理机制,引导并联合各方利益群体,积极参与林业生产活动;要完善林业产权制度。产权的归属是林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产权明晰,才能明确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权利,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3.2成立林业产业协会产业协会是我国在改革深化阶段,在政府经济调控职能由微观转向宏观转移的过程中,所成立的专门承接政府所“转移”职能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当前,在我国林业生产区基本都已经成立了林业产业协会,也为当地的林业经济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下一阶段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是:要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协助政府做好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强化产业协会在具体实际中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引导、协调和规范职能;要做好整个行业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发挥服务、协调和监督的作用,推动整个地区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7.当前建筑施工管理 篇七
一、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市场不规范
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规范了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 但是, 当前一些责任主体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 如建设单位压低工程造价, 致使施工单位无安全经费;施工企业随意让施工队伍挂靠, 造成“二级企业投标, 三级企业进场, 民工队伍施工”的现象, 施工企业只收管理费, 不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 致使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混乱等。
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
项目经理存在挂靠现象, 实际项目负责人不懂安全规范标准;不配备合格的专职安全员, 甚至是与安全生产无关的文秘、会计人员也成为专职安全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责任制未落到实处, 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安全经费、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 有的项目虽采取了防护, 但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3.建设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工作方法不当, 监管责任不能有效落实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先后颁布实施, 建设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工作应由过去的现场安全监督为主向以参建责任主体行为监督为主转变, 作为监管部门就应对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和秩序, 让参建责任主体真正负起责来, 成为建筑市场的主角;而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仍然是对施工现场施工用电、防护措施、施工机械安装等情况进行监督, 代替企业做本应由“企业负责”的工作, 不利于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同时, 多数安监机构与质量监督机构分离设置, 人员编制有限, 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还有不少安监机构的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 素质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4.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 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 目前工地的建筑工人大部分没有经过岗前培训, 对施工中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知之甚少, 安全意识薄弱, 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 但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往往流于形式, 难以满足施工安全需要。
二、对策与建议
1.规范建筑市场, 提供公平、合理、平等的竞争环境
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 违反建设法定程序和没有办理施工许可证者, 建设单位一律不得开工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对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进行落实, 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 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建设行为。凡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发生安全事故、对安全问题改正不力, 或是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 要依法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正、限期不准承包工程或停产整顿、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和相应的经济处罚, 决不姑息迁就。
2.落实监管责任, 实行差别化管理
作为建筑安全监督机构, 要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 加大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执法监督力度, 转变传统监督模式, 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 由定位检查向日常巡查转变, 由监督服务向监督执法转变, 在巡查为主、定位验收为辅的监督模式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巡查频率, 提高巡查质量, 增加突击抽查、飞行检查。实行差别化管理, 做到分类监督, 对安全业绩优的企业和项目减少监督检查的频率, 反之, 列为监督检查的重点, 加大检查的频率。
3.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不仅要全面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而且要创新管理方式。我县在安全管理工作中, 实施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自查月报和安全诚信月通报以及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联动三项制度。通过报表, 建设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全县在建工程的数量、进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安全诚信行为月通报制度的实施, 各建筑企业增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减少了各类违规、违法操作行为, 确保了建筑施工安全。
4.提高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对搞好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要加强宣传, 不断增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 特别是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将安全管理单纯靠政府强制的被动行为转变为企业自愿参与的主动行为, 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管理模式, 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 从“外部要企业安全”向 “企业自己要安全, 企业会安全”转变。
5.确保安全设施的投入, 保障施工安全
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设施经费, 做到专款专用, 使安全投入这一重要前提得到有力保障。随着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 工程造价部门也应及时提高取费标准, 增加安全设施定额费用, 使定额费用与安全投入相适应。
6.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员工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企业中应该是必修课, 而且应该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 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生产知识, 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要形成制度, 适时适地, 内容丰富, 方式多样, 讲求实效。
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障。由于施工项目的流动性大、高空作业多、作业条件差, 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多, 科学管理对做好安全工作来讲是极其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阐述了预防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8.当前建筑施工管理 篇八
摘要:在进行园林的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工程的主要特点来进行项目的实施。随着施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因此,需要在施工管理、成本以及制度等方面进行高度完善才能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另外,绿化养护工作也是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方面,要尽量体现出园林建设的层次性和色彩美,同时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应用到园林的建设中,本文就对其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绿化养护管理
现在做园林施工的企业越来越多,要想保证施工的质量程度,就要在施工的管理和制度上进行不断的完善,还要精准的预算出工程的成本,避免浪费。此外,绿化养护工作也是园林建设的一部分,占有主导的地位,在绿化养护过程中要尽量将园林建设的特点展现出来,包括层次感和色彩美等等,还要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化建设。
1 当前园林施工管理与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考虑欠缺长远性
通常来讲,美化城市是园林方面的主要目的,使城市中有大自然的气息,为城市增添色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完善改进。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时,要尽量考虑园林景观的长期效果和规划目标。但是,在实际园林施工中,一直存在着施工单位不重视园林施工,对景观远期设计规划不科学合理,造成景观长期效果受影响。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一是实际施工中与设计要求的偏差;二是施工管理不够完善。这样就给园林施工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1.2 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
现阶段,我国很多园林的施工管理人员都是有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园林专业学生要想成为管理人员必须实际实践很长时间,并总结一定工作经验,所以,园林管理层面的专业人员比例较小,这导致园林施工的管理人员资质和素质参差不齐。科学且专业的施工可以保证园林建设实现预期的理想效果,然而管理人员资质、素质存有差异也可能使不同施工单位带来不同的展示效果,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建设单位会致使园林景观不能成为城市的绿化亮点,长时间下去就可能导致园林被移除。
1.3养护成本偏高
园林的绿化养护成本与很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因素是植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因为要保证城市园林设计美观,园林设计经常会引进一些外来植物来增强园林的特殊性,然而如果园林盲目的引进外来植物,不仅会造成植物死亡,还会提高园林的养护成本。各种植物适宜生长环境不同,一些水源条件、气候条件相差大的植物如果种植在同个园林里极易导致部分植物不能适应周围环境而渐渐枯萎,给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带来困难。新引进的植物对当地环境陌生,需要養护人员、资金投入、时间等多方面的特殊照顾,会大大提升养护费用,给养护工作增加麻烦。
2 加强园林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园林施工的细节管理
园林施工管理是城市绿化施工管理的一部分。在这个细节决定胜利的竞争年代,细节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园林施工的细节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系统,给每个工作人员安排的工作要事无巨细、环环相扣,不落下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细微的工作都要严谨执行。实践调查结果表明,细节管理可以给园林建设带来一系列的促进作用,如控制建设成本、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提升品牌效应和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2.2 园林施工的技术管理
2.2.1施工单位应对图纸会审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在接到设计图纸后,联合绿化、土建与水电各方工程师对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探寻,同时和设计单位与甲方展开积极沟通。
2.2.2对整个施工工序加强管理。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及开展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应对土建&水电与绿化等施工工序予以良好协调,确定各项施工内容的先后顺序,同时通知燃气部门与消防部门做好准备,提前完成管线预埋工作。在管线预埋时,园林施工工程师应对施工现场展开严格监督,保证管线走向正确且管井位置合理,从而为后期园林绿化施工及园林工程整体美观效果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2.3 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主要是需要根据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各种需要量,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落实施工进度的实施,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往往能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尽量缩短工期。在工程量大、工期短的重点工程施工上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招投标制度在园林工程上的实施,更加有必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特别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进而通过对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2.4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在进行园林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由于很多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导致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方面出现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强调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图纸方面的要求进行施工。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与施工图纸相矛盾的地方,需要施工人员及时的上报,进而通过建设方与设计人员进行良好的协商和处理,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施工人员通过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进而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确保施工的质量,促进园林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良好完成。
3 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视
进行园林的绿化和养护工作的主体是设计者本身,因此,需要对设计师们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视,并且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来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要在施工工作中展现出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另外,需要设计者认识到的是,在进行园林工程的设计中,不仅要保证绿化过程中园林养护工作的质量,而且需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对于园林绿化和养护工作的重视还表现在对后期的园林养护工作上。为了保证园林养护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在园林绿化和养护的资金以及方法上加强重视。
3.2应该重视全过程的绿化养护工作
传统意义上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都是在绿化施工完成之后进行的,但是这种养护具有一定的管理漏洞,不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所以正确的养护是要贯穿于整个园林绿化过程中。从植物的苗木的起挖到运输,再到种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养护管理。在苗木运输中要对苗木的根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苗木树根处用草绳捆绑,避免在运输中由于碰撞造成土球散落,对苗木根系产生损伤。在苗木栽种时,要对苗木进行合理的修剪,还要对栽种好的苗木要浇透水,这样能保证苗木根系与坑内的泥土紧密相连,对种植之后植物根系的快速恢复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园林植物绿化建设中要加强全过程的养护管理,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4 结束语
总之,园林的施工工作个绿化养护工作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是全面的长期性和反复的工作。在前期建设之后,还要通过后期的养护工作来确保园林工作的完善。所以园林的施工管理部门和绿化养护管理要清晰的认识到园林建设工作的复杂性,对园林建设有一定的责任感,加强管理层的综合素养,并带动所有市民树立环保意识,来实现园林建设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姜平.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管理[J].吉林农业.2010(11).
[2]香春财吉拉呼.园林施工管理与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0).
9.当前社会认同的困境与管理 篇九
社会认同的困境加剧了国人的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由于没有社会认同,失望和不满成了社会的主色调,这种情绪对青少年一代尤其具有严重的后果。由于未来高度的不确定性,他们的内心也同样承受着对理想与现实的迷茫,这会影响着他们对人性的最基本的理解。现在中国的一些年轻人中,他们的生活没有准则,只图满足物欲和感官享受,蜗居一族、月光一族、啃老一族占据不在少数。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年轻人看到自我价值无法实现,便开始尝试摇头丸等新鲜毒品。“跟随着全社会的物质主义的是普遍的不幸福感,是形式多样的反社会行为,如不信任任何人,毫无理由的仇杀,甚至是自杀。”[5]信仰危机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的顽疾,如果再不介入干预,就会错失良机,加剧社会认同的瓦解。
( 一) 重建社会信任
市场经济本身不是产生利他占主导地位的运转机制。等价交换和平等互利原则是在交易双方力量对比和利益争夺的较量中得到贯彻的。虽然市场契约能够抑制过度的利己行为,但不可能杜绝产生这种行为的可能性。何况,人类的许多活动不是靠市场契约,而是靠信任去连接运转的。社会信任是社会安全感的主要来源,你爱,就不冷漠; 你信任,才能收获信任。安全感有赖于稳定的基础秩序,这种社会秩序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合作和彼此信任而存在。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各司其职,各安其位,通过交换,分享由分工所带来的福利。一旦职守错位,秩序就会受到伤害,每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这种无秩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硫磺到敌敌畏,我们的化学知识都普及了一遍,但我们的饮食却变得更加不安全。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社会大厦顷刻之间就会倒塌。
重建社会信任,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是“信任”。以诚感人者,人亦诚应之。一句信任的话语,可以成为化干戈为玉帛的信使,一个信任的眼神,可以激发无穷的潜力。与欺骗一样,不信任其实也是一种无言的伤害,尤其一个原本应该给予信任的事物遭到怀疑时,这样的伤害对于双方都具有破坏力。平等是信任的沃土,平等的社会才能产生普遍的信任。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富人警惕穷人,那么,穷人也不会相信富人。只有当人们相互能够平视时,人们才易于相处,也便于形成共同的价值准则。政府的诚信是社会诚信之本,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自身的诚信建设问题,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努力建设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欺骗失信者受到惩戒。只有通过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才能不断提升公信力,使政府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 二) 维护司法权威
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 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6]法律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公正的基本武器。司法权威弱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法律不能为社会兜底,规则不存,社会大厦的基础就会动摇。近年来,在涉诉信访问题方面,出现了一股信访司法化、司法信访化的倾向。即当事人因诉求未满足就怀疑司法公正,乃至以身抗法,这是“无政府主义”行为模式在司法领域的体现。这种舍弃司法途径、寻求权力干预的行为,正是“人治”方式的怪胎。例如,当事人对司法机关做出的不利裁决,不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诉求,而是在心理上渴望见到“大官”,所以出现了越级访、进京访等“告御状”的现象。这种“人比法大”的意识,日积月累成了信访人“告御状”的原动力。当他们的告状意识形成一种情结时,也就愈加坚定了不放弃的决心。有的甚至拿着法院的终审判决去上访,把上访理解为法律终审裁决之后的一个程序,使得社会问题的裁决变得没完没了。当事人对司法裁决固然有要求改变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与其他权利一样,也应该依法行使,而不能自行其是,更不能以违背公众利益的方式实现。如果人人都以激烈的手段去达到目的,而司法机关惟恐发生矛盾不利于“维稳”而不敢坚持合法裁决,就会导致司法活动低效,甚至无效,从而损害所有社会成员的权益。当然,对司法权力的行使必须严格监督,失去监督的司法权力与其他公权力一样,也会膨胀和腐败。对司法权的监督,应尊重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应符合宪法原则,有利于司法者独立行使职权。维护司法权威,要求行政权力对司法尊重、服从和支持,没有这种尊重、服从和支持,司法裁决就不能执行,司法权威自然也无从谈起。行政权力要达到保障民生、维护人权的目标,离开权威的司法制约和支持也不会实现。只有司法者与社会各界共同信法、守法和护法,才能维护司法权威,确保司法体制的运转功能,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理想才能成为现实。
( 三) 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管
造成社会认同困境的各种问题几乎都与官员失职及政府失察有关。资本追逐利润,个人追求利益,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规则制约,导致拜金主义泛滥、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社会环境恶化,应该说,官德的败坏则是首因。地方政府失去民心,民怨沸腾,这对社会认同的冲击很大。官员的行为对社会具有示范效应,但是如果官员以权谋私、侵害百姓权益,民众就会觉得社会管理者都不讲道德,凭什么要求我们讲道德。所谓“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 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 官德彰则政权稳,官德丧则政权失。约束权力,依法治理,规则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公正。社会规则存,则民心向好,国民经济向好。当然,我们并不奢望一次性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社会规则的建立总是从点点滴滴开始的,坚毅与持恒,强于等待与观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本清源,社会肌体才能健康,社会认同才能回来。
参考文献:
[1]敖带芽 . 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J]. 攀登,,( 1) .
[2]于建嵘 . 底层立场[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8.
[3]石畅,赵展慧 . 全民焦虑: 现代化路上的阵痛[N]. 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11 -10 -21.
[4]海涛 . 政府维稳陷“越维越不稳”怪圈[N]. 中国青年报,2010 -04 -19.
[5]郑永年 . 保卫社会[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50.
10.当前物业管理的纠纷及其对策 篇十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尚未形成一套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加上有的物业公司由原来的房管所转制而来,对物业管理的职责不清,而新成立的物业公司素质又参差不齐,所以在物业的管理中出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物业管理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是物业管理纠纷,且呈上升趋势,成为物业管理中的突出矛盾。物业管理管有点处于“千夫所指”的境地。物业管理纠纷,它是指在物业管理合同签订和履行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有的人对此缺乏清晰认识,往往把跟物业有关的纠纷误认为物业管理纠纷。这无疑扩大了物业管理纠纷的范围。另外,任何纠纷都具有两面性。不可能是某一方的过错,可现在一提物业管理纠纷,就认为是物业管理公司的不对。物业管理面临许多难题,最大的难题是开发商遗留问题。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常常在消费、维护中才暴露出来。而利润已被开发商拿走,留下的缺陷、责任却由物业管理企业、业主两个不该承担的主体来承担。物业管理企业又没有能力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要产生矛盾纠纷。
一、物业管理纠纷的类型
物业管理纠纷呈现出类型由于出现的原因各种各样,其形式是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1.物业管理权的纠纷
在物业管理的纠纷中有不少与管理权有关,在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公司对所管的物业具有哪些管理权力,哪些属于业主自己行使管理权,哪些需要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双方共同行使管理权等,在物业管理的条例、政策中没有明确细致的做出规定。这些纠纷是由于对于物业管理这个新兴行业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所造成的。
2.物业管理费的纠纷
物业管理纠纷多与物业管理费用相关。主要表现为业主无故拖欠物业管理费,或业主对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不满意、不同意物业公司不规范收费而拒付费用,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将业主不得不诉诸法律以求解决。
3.物业管理责任的纠纷
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到底该承担什么责任?在政府的法规、政策也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身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代表全体业主争取业主应得的利益,保障全体业主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对于物业公司在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应当分为作为和作为不当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对于物业公司在服务中承担的义务,应当根据业委会和业主所签订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来执行。
二、物业管理纠纷产生的原因
物业管理越往前发展,纠纷出现的就越多,其原因何在?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有关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行政规章也不尽完善,存在着适用法律困难、争议问题较多的现象。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致使缺乏对物业管理的有效制约机制,造成管理上困难。一方面,缺少对物业管理单位的约束和监督,服务层次不到位;另一方面,物业管理单位的法律地位得不到保障,管理很难收到很好成效。由于对双方都很难有明确的约束,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纠纷。另外,物业使用人对于物业管理有关法规的认
识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这种状况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物业管理纠纷。2.业主素质参差不齐,业主委员会作用不大
部分业主不顾禁令违章装修、搭建,或稍不如意则拒交管理费用,公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业主委员会作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应当忠实于业主,维护业主的利益,不能做有损于业主利益之事。然而,业主委员会未发挥应有职责,对物业公司显属违约的行为制止不力,对业主维修基金使用的监管也流于形式,也是物业纠纷多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3.物业管理企业的自身原因
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不规范,或者规范执行不力,甚至有些物业管理人员执行公务过程中出现一些违法犯罪事件,这一些都造成了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物业管理企业应该为业主提供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相一致甚至更优质的服务,但一些物业管理企业未经业主大会的同意擅自降低服务标准,由此造成纠纷。不少物业管理企业过分强调在物业管理重管理者的角色,是本质上物业管理实务业服务,不清楚或者不能准确定位其在承担管理者角色的同时还必须是一个服务者。由于物业管理企业角色定位的不准,很容易在物业管理中造成纠纷。
4.目前物业部分在共用设施、共用部位的权属问题还涉及到维修费用的承担问题比如哪些部位、设施、设备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哪些属于部分业主共有;未分摊共用建筑面积的地下停车库权属,应属全体业主还是属于开发商,如果属于全体业主,权证应如何发放、保管、使用,收益应如何处理,维修基金如何筹集、如何分摊。而对于开发商已出售的地下停车库应如何处理,对于开发商建设的地面多层钢结构移动车位的权属应如何认定,目前尚没有明确规定。
三、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规范物业管理行为,保护业主、物业管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是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将完善我国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尽快提到立法议程。在物业管理法律规范中,确定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公司专业服务的管理体制,明确物业管理中有关的权利义务、操作的程序、规则,使物业管理行为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便于给人民法院审理物业管理纠纷案件提供较为充分完善的法律依据。
2.规范物业管理,加强资质管理。政府应明确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界定物业管理的责权利的范围和标准。同时,作为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加大对相关物业管理部门的协调力度,形成物业管理中的统一步调;加大对物业管理的监督、督查力度,促使物业管理企业提供质价相称的服务。防止物业行业不正当竞争。推行招投标制,用经济规律来规范和约束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为。国家应有组织的启动物业管理培训工程,确保所有物业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从整体上提升物业的管理水平。同时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物业公司进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实施注册和许可证制度,扶持市场化、社会化的专业性物业管理公司,引导物业管理走规模经营之路,降低运营成本,创名牌物业管理企业,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物业行业。
3.建立及完善业主委员会制度,积极发挥其作用。明确业主委员会成立的条件、程序及主管部门,并界定其责任、权利与义务,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关系中的职能和作用。业主委员会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将会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以直接的监督效果,促使物业公司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对业主交纳管理费、遵守业主公约、秩序和公德方面及内部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
4.物业管理企业完善物业管理的架构,进一步理顺和重新构建物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
自身的管理力度,明确管理目标,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素质,进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以此增加物业管理的自身造血功能,扩展服务领域。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实行经济核算,寻求合理利润,保持自身资产的增值与扩大再生产。要以所管物业为依托,开展多种经营和有偿服务,增加收入。相成物业公司在所管物业的基础上,开展为业主送牛奶,接送小孩上学等特殊服务,以增加公司收入。
物业管理企业在正确定位的同时,主动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业主提供质价相符、周到细致的服务。以此赢得业主的信赖。同时物业企业要有维权意识,不应怕影响企业形象及业主以解约相威胁而放弃自己应有权益。充分行使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权力。
5.国家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界定和明确共用设施和共用部位的产权,归谁所有,并对哪些部位、设施、设备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哪些属于部分业主共有;未分摊共用建筑面积的地下停车库权属,应属全体业主还是属于开发商,权证的发放、保管、使用、收益,维修基金的筹集、分摊。于开发商已出售的地下停车库、建设的地面多层钢结构移动车位的权属等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明确的规定。哈尔滨的某在自家楼前的空地上种菜与物业公司产生的纠纷案,法院判决物业公司胜诉。
11.当前建筑施工管理 篇十一
摘 要 当前,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和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现金流受到了影响。资金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运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优化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资金管理 优化 对策
伴随着经济腾飞的步伐,大量重型建设投入生产,施工建筑行业的规模也日趋扩大,随之面临的情况则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与资金紧张这对矛盾如何平衡。资金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不仅影响企业的扩张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资金管理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对于资金从施工准备、工程施工、施工结算整个资金运动过程,需要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机会成本,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一、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1.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资金紧缺。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压价竞标,有的企业甚至不惜报低价,投标报价低于工程预算,甚至低于工程成本。同时由于投标报价低,企业的利润空间小,建筑施工行业利率低,使得资金使用更为紧张。再加上按工程总价一定比例支付的投标保函押金以及建设方要求施工企业支付的质量保证金,施工企业有较多资金被占用,不能参与企业的正常周转,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2.固定资产投资盲目造成资金紧缺。为了获取工程项目,部分施工企业不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规模大小,对于新工程盲目招揽,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就着手贷款购置新设备;待工程结束设备则闲置不用,造成新设备使用率不高,使资金失去流动性,超过企业资金的承受能力,使企业经济上背上包袱。进行固定资产盲目投资后闲置,除造成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成本过高外,还使企业折旧负担沉重,导致亏损,形成固定资产过剩的后果。
3.资金管理缺乏重点。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中不分主次和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对于重点环节未能重点控制。在进行资金划拨时,不分轻重缓急,对非重点环节资金充足,对于重点环节,则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资金周转不灵,使用低效。部分企业不注重经济效益,在资金划拨时缺乏全局观念和效益观念,未能把资金管理摆到重要位置来抓。
二、优化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起全面的预算制度,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如:预算领导小组,来负责预算组织和实施,加强管理。要以“量入为出,重点突出,注重节约”为原则,加强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全部环节的管理,对预算计划的编制、审核、下达和执行程序进行规范,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控制,不断改进,保证预算的执行效果,对总预算做好综合平衡。对于年度预算计划,要落实各个责任单位,强化科学管理,大力发挥预算对于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在进行年度预算时,应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相一致,加强与各二级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督促预算计划的执行能够与落到实处,确保预算计划执行全过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要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建立预算分析制度,充分收集财务、政策、法律、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料,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潜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每期末,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
2.强化经济责任制度。在当前充满竞争和变数的市场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内部经济责任制体制是施工企业有效进行资金管理的有效手段。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责任考核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体制。要从单个工程项目管理入手,实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对于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的项目,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对于资金管理到位的项目,要结合经济上的奖励。从制度和体制上保证资金管理的效果,有利于提高项目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缩短资金周转周期,取得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3.优化固定资金管理。建筑企业用于购置生产设备、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和建造房屋等固定资产的资金,是企业经营资金的组成部分。固定资金的实物形态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使用过程中的消耗,逐渐转入产品成本中。这部分价值在产品销售以后逐步取得补偿,构成折旧基金,用于固定资产更新。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断转移,直到报废时,固定资产才完成一次周转。
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近年来,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不容易预测,建材市场价格变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影响最大,预防和转移这方面风险对施工项目带来的损失是很多建筑承包商风险管理的难点。但是科学地看待市场,利用建材市场价格波动有利的一面增加施工项目经济效益;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转移其带给施工项目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建筑承包商就可大幅度降低或消除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影响。要强化施工项目合同管理,将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写入合同条款,动态的转移建材大幅度地涨价带来的项目成本增加,在造价中合理地补回价差。但对于风险自担的总价合同,承担市场价格波動风险对建筑承包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只有加强资金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施工合同履约能力,减少施工过程成本损耗,降低经营管理风险,建筑承包商才能有效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加强工程节点结算和竣工决算管理,争取在工程中写入工程节点和竣工结算及其时限款项,使资金能及时到账,减少资金流量大幅度波动。同时了解建设单位、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对其资金、履约能力要分析,并能灵活的写入相应合同条款,让他们分担一部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三、结论
总之,资金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资金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扩大。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度,优化固定资金管理,加强项目管理,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捉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利关于加强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中国市场.2011.09.
12.当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及控制研究 篇十二
1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思路严谨的施工管理人才
就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而言, 施工问题频出不穷, 除了施工人员的技术不到位之外, 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也有所欠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基本上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施工管理思路。而要想提高管理人员的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除了要学习并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外, 更多的是需要积累公路工程施工的经验。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经验的积累, 这方面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 因为他们对整个施工过程都要了然于胸, 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然而,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则恰恰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才。
1. 2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程序有待完善
公路工程施工无论是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 还是对施工进度的把握都很难做到一步到位。除了硬件设施和人员能力有限之外,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公路工程施工程序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和严格。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施工流程的参考, 即便是有部分人能够注意到施工问题的存在, 也很难取得所有人的认同。如果当时施工问题被发现, 却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察觉和认同时, 一旦问题得不到解决, 产生的后果无法断言。而针对这一现象的存在, 绝大部分的原因要归结于公路工程施工缺乏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保障和施工程序可依。
1. 3 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不到位
公路工程施工工期延误是常见的施工问题之一, 有些工程可能是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而进行了工程的返工或者补救措施, 也或许是因为中途发现了施工问题而造成了工期延误。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程序所存在的漏洞也是造成公路工程施工延误的原因之一。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施工问题时, 缺乏相应的施工制度作参考, 很难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工作, 以致造成了工程工期的延误。但是无论是因为哪方面的原因, 工期的延误所造成的损失本应是可以避免的[1]。
1. 4 施工队伍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事实上, 公路工程的施工是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要求很高的一项工作, 因为施工人员除了要付出体力劳动之外, 还要对施工过程的细节把握到位。并且要在一定的施工工期内完成一件同时消耗体力与脑力的工作, 对工作人员的耐心与毅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 在整个公路施工过程中, 时刻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保持严谨负责的施工态度, 这一点对保障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很重要。
2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引进专业的工程施工管理人才
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这一方面, 施工单位拥有一支专业的工程施工管理人才很关键。而施工单位要想拥有一支管理能力过硬的管理队伍, 对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后勤保障都要做到位。因为人们找一份工作, 除了处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之外, 为家庭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也很重要[2]。如果工程单位的条件足够好, 适当的给予管理人员一些福利或者是为促进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流, 在当地举办一些技术经验交流会或者娱乐活动, 这都是很有必要的。在工程单位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合理的制定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对于吸引管理人才也是很有帮助的。
2. 2 选择优秀的工程施工队伍
虽然施工单位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基本上更重视他们的技术和经验, 但是毕竟每个人的施工经历有所不同, 而且每个施工人员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如果在施工队伍较强的团队意识的基础上, 其他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比较不错。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综合素质过硬的施工队伍也比较便于管理。所以选择一支优秀的工程施工队伍, 不仅便于施工的管理, 还能同时保障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避免施工进度的延误。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同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一样, 同样需要保障他们的经济基础和精神照顾。合理分配不同职位的工资待遇, 适当关心一下施工人员的工作生活, 对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激发施工人员的创造性都有一定的作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工资待遇情况有所差异, 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现根据某地某施工单位的工资待遇制定情况, 工资档位划分见表1, 仅供参考。
对施工人员的选择与审核, 可通过表2调查了解并进行筛选 ( 仅供参考) 。
2. 3 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施工管理程序
对施工的整个过程, 无论是在技术工艺的管理和施工现场的管理上, 还是施工材料以及物资的选择上, 工程施工管理部门都要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 对施工的具体细节以及责任归属方面要严格进行界定, 以防某些人投机取巧, 逃避责任。除了以上几个方面, 对于工程质量的规格以及工程文件和资料的整理, 在施工管理制度上都要进行责任归属的定位。这样不仅有利于施工的管理, 还能切实的保障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和安全[3]。
2.4合理把握工程施工的进度
对于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 要在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工程工期的把握,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有针对性的制定施工组织进度的计划, 并要严格执行并推进施工计划的每一步落实。对施工期限有一个明显的界定, 能够明显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避免某些施工人员误工懈怠所造成的工期延误的现象发生。2) 签订施工团体以及个人的责任状。如果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个人失误所造成的工期延误的情况, 要同时追究施工团队和个人的工期延误的责任。因为, 虽然是由于某个人所造成的工期延误, 但是其他人没有履行到对其监督并避免失误发生的责任。所以, 这可以以追究个人责任为主, 团队责任为辅的制度来提高施工团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3 结语
在规定的工程期限内, 完成一项公路工程的施工需要考虑和兼顾到好多种因素。虽然公路工程的施工是有计划的进行, 但是由于一些意外而出现一些问题, 有的时候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 除了要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之外, 在问题发生之后, 做好后期的处理工作也是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更高要求。
摘要:分析了当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人才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问题, 提出了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制定合理的管理程序、把握合理的施工进度等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人才,进度
参考文献
[1]张以庆.浅谈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 33 (4) :127-128.
[2]付艳波.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6 (1) :123-124.
【当前建筑施工管理】推荐阅读:
切实做好当前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10-1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营管理工作07-19
浅析当前物业管理收费现状及对策建议08-15
对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深化的思考10-13
浅谈当前基层消防中队管理中的几点突出问题10-22
农村经济管理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做好当前工作09-08
当前经济形势07-07
当前主要教学流派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