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2024-08-09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精选15篇)

1.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一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防止事故发生,本企业承诺如下:

一、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260号令)精神,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监督落实;严格执行《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项规定》(安监总局令第64号),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3034-2010)等有关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规范各类安全管理台账,持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准入条件。保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依法持证上岗,其他从业人员符合录用条件并培训合格。保证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的专业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操作人员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危化品生产、使用、有储存设施的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分管生产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具有一定的化工专业知识或者相应的专业学历,至少有一人具有国民教育化学化工类本科(专科)以上学历,并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国民教育化学化工或者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等相关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化学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备危险物品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有从事化工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经历。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依法依规进行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新建危化品(化工)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建设。新、改、扩建设项目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经安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不得开工建设。加强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开停车环节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试行)》和《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十个严禁(试行)》(鲁安监发〔2009〕63号)有关要求。试生产方案未经备案,不得投料试生产。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省、市安监局有关标准、要求,严格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做好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档案存档和备案工作。按照《关于做好搬迁、拆除重建、转产、停产、停业或解散企业危险化学品装置安全处置工作的通知》(烟安监〔2010〕15号)等规定,抓好危险化学品装置安全处置工作,杜绝装置处置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四、按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按照国家和省安监局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颁发和管理的有关要求,认真准备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有关材料,提前3个月提交申请材料,按期完成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未按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坚决落实停产停业措施,杜绝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五、严格落实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制度、安全管理帮扶工程和安全评价。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面做好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情况分析报告,及时、如实通过《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填报。积极与安全专家或安全服务机构签订帮扶协议,每季度组织安全专家或服务机构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全面诊断。生产、使用、储存企业每3年对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价。对自查自纠、专家机构帮扶和安全评价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登记建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六、加强安全设施管理。建立健全本单位各类安全设施台帐,落实安全设施专人管理;按有关规定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检测和维护保养,杜绝设备设施带病运行。不采用国家及省明令淘汰、禁止使用和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积极采用有利于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在作业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根据工艺安全要求装设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大型化工装置根据工艺安全要求装设紧急停车系统。在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的工艺装置部位,根据工艺安全要求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七、强化作业过程安全管理。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全面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信息、风险管理、装置运行安全、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试生产、设备完好性、作业安全、承包商、变更、应急、事故和事件管理等,持续改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推行岗位操作安全确认制,减少操作失误;严格执行《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维修作业安全规范》(AQ3026-2008)、《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建立和落实重大检维修作业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破土、临时用电、高处、吊装、抽堵盲板、设备检修等危险作业安全规范,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及时向员工公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结果;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内容,建立档案。

八、加强“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各项安全监控、管理措施。深化危险化工工艺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成果,细化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禁未经审批停用报警联锁系统。

九、高度重视储运、销售发货环节安全管理。制订和不断完善危险化学品收、储、装、卸、运等环节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产品收储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对穿越公共区域、厂区内、港区内危化品输送管道完善标志标识,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和落实定期巡线制度,及时消除威胁管道安全运行的各类隐患。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推广使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代替充装软管,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深刻吸取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7.19”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教训;严格执行发货和装载的查验、登记、核准等制度,查验车辆、驾驶人和押运人员资质证件,查验车辆及罐体与行驶证照片是否一致,查验警示灯具和标志是否齐全、有效,并详细登记;查验是否严格按照提货单据载明的品种、数量和对应的车辆实施装载情况,杜绝超装、混装、错装、超载、超限,并将查验情况登记建档;及时向驾驶人和押运人员说明所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等,并出具危险化学品信息联系卡。

十、切实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明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和健康监护,按照《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的要求,为职工配备个体防护用品;保障职业危害防治经费投入,完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做好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治理、申报,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存在职业危害危化品企业要100%申报。

十一、加强承包承租管理。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十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按《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按时、足额缴纳安全生产责任险费用。

十三、加强应急管理。按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做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依据《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 30077-2013)配足应急救援器材物资,按标准设置气防站(组)等。发生事故,及时、准确、完整上报,不迟报、漏报、谎报或瞒报;积极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十四、积极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按国家规定,危化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应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在销售危险化学品时向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十五、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样板企业创建活动。危化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三级及以上规模油库、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工艺且生产储存装置构成三级及以上重大危险源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全部达到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无储存设施经营企业(包括农药店、化学试剂店、油漆店及其他无储存设施的经营企业)全部达到四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大力参与“样板企业”创建,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争当本地区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样板企业。

十六、加快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搬迁工作。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内非民用的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2015年底前完成搬迁、转产或关闭;已经有搬迁计划的企业,要抓紧时间平稳、有序地实施搬迁工作,新厂投产后老厂立即停产;尚无意向的企业,必须写出搬迁、转产或关闭承诺,2015年底前停止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行为。

十七、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本企业有开停车、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重要设备(设施)检维修以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科室负责人发生变更等重要事项时,及时向属地安监部门报告,积极协助安监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十八、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其他规定和要求。以上条款,本企业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已逐条认真仔细研究,并承诺逐条抓好贯彻落实。

若本企业未履行上述承诺,或发生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本企业自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

2.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2万家,生产7700多个危险化学品品种。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虽然持续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如2008年广西河池维尼纶集团“8·26”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2009年山东临沂金兰物流“9·10”爆炸事故造成18人死亡;2010年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原油罐区输油管道爆炸事故,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周边海域受到严重污染;2010年“7·28”南京丙烯管道爆燃事故造成22人死亡[1]。

2006-2010年全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490起,造成879人死亡(如图1所示),其中较大事故70起,死亡310人;重大事故5起,死亡96人。

本文从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出发,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危险源辨识方法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以便企业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制提供依据,为危险化学品企业科学地开展安全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1 危险因素分类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能够制定合理的危险源辨识方案,达到科学排查危险,防患于未然,保障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和行为性危害因素。

对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而言,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考虑化学性危害因素是重中之重,常见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分类见表1。

1.2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在充分考虑了危险源的各方面危险因素后,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作业性质和危害负载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方法对具体对象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1)安全检查表法(SCL法);(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3)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法);(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5)预先危险分析法(PHA法);(6)故障假设分析法(WI法)[2]。

根据具体评价对象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如表2所示。

1.2.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如图2所示。

1.2.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由一些有经验并且对工业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的分析人员实现对检查对象共同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该方法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有如下几个分析步骤:

(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2)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3]。

1.2.3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HAZOP分析是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该方法可用于连续或间歇过程,还可以对拟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HAZOP的基本过程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工作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4]。

HAZOP分析需要准确、管道仪表图(P&ID)、生产流程图(如图3所示)、设计意图及参数、过程描述。

1.3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5]。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表1和表2列出了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当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t。

2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实例

2.1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

为了充分辨识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中的危险源,准确确定风险等级,消除或降低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某石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危险源辨识评定。

该石化公司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方法对具体对象进行危险源辨识。例如,在进行一苯酚装置检查辨识时,首先建立针对一苯酚装置的安全检查表,确定检查项目,如温度、压力、壁厚、所有接缝、安全阀等;其次,危险源辨识小组通过现场观察、阅读相关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小组讨论等手段,记录各检查项目与标准情况的偏差;分析偏差(危害),提出整改措施并将结果书面告知施工作业单位。表4是该石化公司一苯酚装置部分危险源安全检查表。

2.2 药剂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

某药剂生产企业一生产单元内存放硝化甘油1.5t,硝酸铵10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本单元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此车间构成重大危险源,该生产企业需要对该单元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合理的操作规程,同时将本企业情况及时向安监部门备案,为保证该企业安全生产可将部分产品或原料分开、多地、少量存放。

3 结论

在辨别危险源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而言,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等几个方面,其中化学性危害因素是危化企业需重视的重点。本文在对危害因素进行了梳理介绍,并重点研究了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应用过程,包括:

(1)当评价对象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时使用安全查表法;

(2)当评价对象是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工艺操作时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3)当评价对象是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特别是以前常发生事故或其它类似装置、部位发生重大事故时,使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

(4)当评价单元内存在几种危险物质时要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里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公式确定。

这些方法的应用为企业科学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化工行业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社会对危化品的关注日益增长,这就加大了企业安全生产压力。危化品生产企业往往存在着诸多危险源,其中化学性危害因素是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需考虑的重点要素。为了正确辨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险源,保障安全运营,本文梳理了危险源的几种分类,包括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等,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最后以两个危化公司为样本,介绍了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为企业选用正确方法,科学辨识危险源,顺利排查隐患提供依据。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源,辨识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宗之,张圣柱,张悦,等.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7):5-9WU Zong-zhi,ZHANG Sheng-zhu,ZHANG Yue,et al.Statistical analysis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ccidents oc-curring in China during 2006-2010[J].Journal of Saf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7):5-9

[2]Baccarini D,Archerb R.The risk ranking of projects[J].a Method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Management,2001,1(19):139-145

[3]Ward S C.Assessing and Managing Important Risks[J].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1999,17(6):331-336

[4]崔安定,赵远亮.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2,1(5):24-26CUI An-ding,ZHAO Yuan-liang.A fuzzy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on venture capital projects policy decision[J].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2002,1(5):24-

[5]吴宗之.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9):20-23WU Zong-zhi.Discussion on control of major hazards andof major accident potential[J].China Safety ScienceJournal,2003,13(9):20-23

[6]陈全.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0):67-71CHEN Quan.Analysis on accident causation factors andhazard theory[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19(10):67-71

[7]高士军.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再认识[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7,23(5):17-18GAO Shi-jun.Re-recognition of hazard sour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J].Petrochemical Safety an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2007,23(5):17-18

[8]多英全,吴宗之,魏利军,等.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排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6):19-23DUO Ying-quan,WU Zong-zhi,WEI Li-jun,et al.Studies for the accidental risk ranking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6):19-23

[9]关磊,刘骥,吴宗之,等.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基础数据标准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59-62GUAN Lei,LIU Ji,WU Zong-zhi,et al.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supervis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bosic data element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1):59-62

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三

关键词:安全评价 现场检查 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21-02

1引言

随着危险化学品行业各类事故的频频发生,改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状况,改进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面对的严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中明确指出“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此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25 号文、8号令等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改进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危险识别与控制,主要包括风险分析工作、签订安全评价服务合同、资料收集、现场安全检查、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核以及过程管理等几部分内容,其中现场安全检查是危险识别与控制的关键,现场安全检查首先关系着安全隐患是否被准确全面地辨识,其次还关系着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总之,现场安全检查在安全评价工作过程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现场检查的主要内容

现场安全检查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和储存装置的设计、装置工艺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检查以识别所存在的事故隐患。

现场安全检查适用于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一般包括初步检查、正式检查和落实复查等,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以法律、法规和标准等依据,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整体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可靠性,以检查记录、数据等为依据,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提出消除和减弱的对策措施或或整改建议。

现场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上图所示:

3现场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

现场安全检查是危险识别与控制的关键,虽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安全评价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安全评价中的现场安全检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安全评价工作的质量。

(1)规范引用不合适或引用废止规范

安全生产的法律、条例、制度及标准、规范是企业生产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因为它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是现场安全检查的重要依据。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没有注意根据不同行业的项目情况,选用相应的法规、标准,致使选错标准、规范,这样就达不到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规范的条文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条文,一些评价机构不严格按照强制条文检查,或是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强制性的采用推荐性条文规范,没有考虑企业的经济技术条件。一些机构的规范标准更新不及时,引用废止规范,致使现场检查不准备。

(2)忽视主导风向的影响

在进行现场时,一些现场检查人员忽略风向在危险、危害性方面影响的程度,如企业的选址方面忽略使用或产生有毒物质、散发有害物质的企业应位于城镇和居住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企业自身的平面布局方面忽略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以上这些情况应该在整改意见中提出进行位置的调整。

(3)忽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控制措施的检查

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现场检查人员会关注电气是否防爆、是否有通风设施以及消防设施,但是可能会忽视工艺过程的控制措施,如事故紧急切断阀、紧急冷却系统、温度压力报警联锁、有毒气体回收及处理系统、自动泄压装置、双电源供电等。

(4)只注重系统整体配套安全设施的符合性,忽视其有效性。

现场安全检查以法律、法规等为依据,检查系统整体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可靠性。但是在实际的安全评价现场安全检查时,评价人员往往只注重检查系统是否设置安全设施,忽视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做出错误的安全评价结论。如在一个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评价人员只注重是否设置通风设施,但是却忽略其通风量是否满足要求。

(5)忽视与评价项目相联系的接口

现场安全检查一般在评价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检查,没有兼顾与评价项目相联系的接口,如:对一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改造项目进行安全检查时,动力系统不属于改造的范围,但是动力系统的变化会导致所评价系统的变化,现场安全检查忽视动力系统的现实状况,从而影响安全评价的结论。

(6)检查重点不明确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重大危险源、储罐区以及特种设备等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检查不充分,反映不出检查过程中的主次关系。

(7)现场检查过程中缺乏检测手段

检查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备的运行状况,特别是特种设备等的运营状况,只依赖其他法定单位提供的测量、检测、检验资料,现场检查本身缺乏检测手段,只是单纯的靠人的肉眼去观察,这会导致不真实的检测数据从而影响评价结论。

(8)检查过程中存在故意回避的现象

有的评价机构忙于接评价项目,不重视评价报告的质量,有不熟悉的专业问题刻意回避,有的甚至为满足报告中不出现否决项而对问题项采取故意回避、避重就轻的做法。

(9)现场检查前准备不充分,缺乏与企业的沟通

现场检查前应与企业沟通,初步熟悉现场、收集企业有关资料及有关法律、法规等资料,以确定安全检查重点、编制安全检查表、确定检查依据等。由于危险化学品行业涉及的化学品品种众多,更应该加强现场检查前的沟通。但是一些评价机构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前对企业了解甚少,缺乏与企业的沟通,致使安全检查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失去了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

(10)整改复查落实不认真,甚至存在未去现场复查的现象

一些评价机构对现场安全检查提出的整改措施进行复查时,存在不认真予以落实,有些整改不到位也按已整改对待,甚至有些机构未去现场却得出了整改合格的结论,这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做法。

(11)现场检查人员专业配备不齐

有些机构在现场安全检查时只派一个人参加现场检查,且检查人员现场经验缺乏,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造成现场检查不到位,评价深度不够,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评价服务。

4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评价现场安全检查是安全评价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安全评价的基础工作,现场安全检查关系到安全评价是否能真正改进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状况,因此为了做好安全评价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重视现场安全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的有关资料等,明确现场检查的依据。

(2)编制现场勘察单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评价工作之前,应设计一套合适的工作表格,如工作流程单、单元划分表和安全检查表等,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划分企业的作业活动,保证安全隐患识别工作的全面性。

(3)安全检查表内容要完整

现场安全检查前应认真编写现场安全检查表,且编制检查表要有不同专业人员参加,安全检查表要依据充分,内容完整。其中,现场安全检查应关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内部情况、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控制参数、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以及与评价项目相联系的借口。

(4)现场安全检查不仅要关注系统整体配套安全设施的符合性,也要关注其有效性

(5)提高自身素质

评价人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现场检查的经验。

(6)明确检查重点

针对各个企业危险、有害因素的不同,明确检查重点,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尤其重点检查关键设备和安全连锁装置;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有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有害因素。一些危险和易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化工工艺,更应该关注其工艺安全控制要求和事故处理措施,针对这些情况,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中明确指出“化工企业要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要求,对照本企业采用的危险化工工艺及其特点,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化工装置要按照推荐的控制方案装备紧急停车系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也指出“对未开工建设的化工项目,设计方案都要充分考虑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的收集、处置措施,处理不合格不得排放。”

(7)认真复查、落实整改

危险化学品现场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就是辨识危险,以及提出整改措施。辨识出危险而不能整改就失去了意义,也不能使企业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所以这是进行现场复查的意义就十分重大,且应该认真复查,落实整改。

(8)借助外界专业技术力量,完成现场检查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涉及很多专业,而评价机构也不可能各个专业都配备齐全,所以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如果自身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从而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

5结束语

安全评价现场检查水平最终体现着安全评价的质量,由于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评价的现场安全检查经常会牵扯到生产工艺复杂,化学品品种繁多、专业性强,现场状况良莠不齐等问题,但只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从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整体出发,以系统安全的观点进行现场检查,就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从而达到安全评价现场检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编.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S].

[3]《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S].

4.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四

危险化学品存放使用安全承诺书

(学院填报)

本学院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确保危险化学品存放使用符合有关安全要求,并作出如下承诺:

1.本学院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购买、存放、使用危险化学品;

2.本学院的实验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应急处置措施;

3.本实验室合成的化学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全存放,确保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4.本学院已贯彻执行《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技安环保检查规章制度》,学院能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5.对本学院所属,但未填报承诺书的实验室,确保已停止实验。

特申请在上述时间内,下列实验室允许进行实验。

学院: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5.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五

潍安监函字[2011]30号

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填报情况的通报

各县市区安监局、市属各开发区安监局:

为强力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使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根据《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工作的通知》(潍安监函字[2011]13号)要求,市局对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信息填报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信息填报情况

2011年4月底,全市共有429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截至5月20日9时,全市有406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潍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注册并报送了相关信息,占发证企业总数的94.6%。从统计情况看,按要求全部完成企业注册填报的有8个县市区,分别是:奎文区、坊子区、寒亭区、诸城市、寿光市、昌邑市、昌乐县、经-1-

济开发区。注册填报企业数超过发证企业数80%的有5个县市区,分别是青州市、安丘市、高密市、临朐县、滨海开发区。注册填报企业数不足发证企业数80%的有3个区,分别是潍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峡山生态发展区。详细情况见附件1。

二、信息更新情况

为动态掌握企业开展安全检查、教育培训、隐患排查等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按有关要求,企业应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在全部填报的406家企业中,5月20日前,一周内更新安全检查等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企业为75家,占总数的18.47%;两个月内更新安全检查等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企业为145家,占总数的35.7%。详细情况见附件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大多数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安监局积极督促指导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完成注册填报工作,有8个县市区辖区内企业注册填报率达到了100%。但个别县市区安监部门督促指导不够,系统启用1年半后辖区内企业注册填报率仍达不到80%,有的甚至至今未启用。

(二)信息填报不规范。部分企业对信息填报要求不清楚,填报的信息数据不全面、不准确,行业分类、企业类型、重大危险源、工艺技术及装备、建设项目、应急救援等情况,没有按照《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填报指导手册》规定填报。有的企业平面布臵图、区域位臵图模糊不清或者缺失或者无法查看。有的县市区安监局对填报的企业基本信息审核不严,致使部分填报内容有明显错误的企业和部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企业通过了审核,影响了信息系统功能的应用。

(三)信息更新不及时。部分企业没有按要求及时对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事故等安全生产管理信息进行更新,有的企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没有开展安全检查、培训等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记录。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全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动态分类监管、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是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督促相关企业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安全生产工作,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工作指导。各级安监部门要按照市局《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工作的通知》(潍安监函字[2011]13号)要求,加强检查指导,明确工作分工和具体责任人,及时掌握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注册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全面完成企业的注册填报工作。特别是对新设立和依法予以注销的企业要及时予以增加和删除。

(三)规范信息填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填报指导手册》,认真填报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并加强信息更新维护,确保报送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和完整。各级安监部门要认真审核企业填报内容,把好信息报送关口,并督促企业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附件:

1、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填报情况

统计表

2、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更新情况

统计表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1

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填报情况统计表

附件2

6.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六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目的和范围

1.1为预防、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特制订本制度。1.2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主要负责人、公司各级各类人员、各职能部门应履行的安全职责。2.职责

2.1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全公司安全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2.2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直接责任人,直接管理本部门的安全工作。2.3各岗位员工是本岗位的安全直接责任人,直接管理本岗位的安全工作。3.各级各部门人员具体职责 3.1总经理安全职责

3.1.1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应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迫切问题和重大问题。

3.1.2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积极改善安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

3.1.3健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3.1.4组织制定并批准、发布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救援预案等。

3.1.5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问题。3.1.6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

3.1.7组织编制安全生产专项费用投入计划,并在人、物、财方面给予保证。3.1.8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及时组织应急救援,并在法律法规要求的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1.9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以荣誉和物资奖励。3.2副总经理的安全职责

3.2.1协助总经理领导和管理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其工作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对本公司的安全工作负具体的领导责任。3.2.2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的法规、制度和上级指示。3.2.3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专题分析研究公司安全生产方面存在问题,并制定解决办法

3.2.4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专项费用投入计划,并检查、考核计划的实施完成情况。

3.2.5组织领导公司安全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组织制定整改计划,并督促相关部门按期完成。

3.2.6组织制订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总结和推广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先进经验。

3.2.7负责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工作。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整改措施的落实负责。

3.2.8组织公司人员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确保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

3.2.9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奖励意见。3.3公司办公室安全安全职责

3.3.1及时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传送公司总经理阅示,并按总经理的批示立即转送有关职能部门执行。

3.3.2对各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提案和报告,及时分送公司有关副总经理,或及时提交安全生产专题会研究,并将决议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执行。并及时检查执行情况。

3.3.3做好公司办公室直属车辆和驾驶人员的管理,督促做好车辆保养,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3.3.4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决定,按文书档案的要求存档备查。

3.3.5参与公司内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3.3.6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费用。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3.4安全管理部门安全职责

3.4.1在公司总经理和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法令,积极组织和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3.4.2编制公司安全生产专项费用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计划要求执行。

3.4.3负责制订公司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检查各部门执行情况,对违章者有权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3.4.4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及时整改。

3.4.5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组织全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学习和培训取证,监督其持证上岗;负责对新进公司员工、临时工、外来实习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3.4.6负责职业卫生的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定期对从事有害健康作业人员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实施。

3.4.7组织参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提出预防措施,并督促按期实施。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工伤保险工作。3.4.8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上报工作。建立、健全事故档案。

3.4.9组织召开公司每月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及时通报当月安全生产情况,并布置安全生产工作。

3.4.10应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3.5财务部安全职责

3.5.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规定,专款专用,定期核算。3.5.2对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尘、防暑降温、安全教育培训等所需费用不得削弱。

3.6保卫部安全职责

3.6.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6.2负责对各部门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并做好维修和管理工作。

3.6.3参加重大工伤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的处理。3.7各部门负责人安全职责

3.7.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在各自分管的范围对安全负责。

3.7.2把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安全工作和日常工作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3.7.3经常和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原则上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和采取防范措施,保证安全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并教育员工加强维护。3.7.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积极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上级报告。3.8班组长安全职责

3.8.1组织员工学习、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要求。3.8.2组织班组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

3.8.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度安全,班后总结安全。3.8.4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做好安全设施的巡回检查及维护保养,并认真做好详细记录。

3.8.5严格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有权制止一切违章作业。3.8.6负责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使之完整好用。

3.8.7发现隐患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不能解决的要上报,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3.9员工安全职责

3.9.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参加安全活动、学习安全知识。

3.9.2积极参加安全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

3.9.3遵守安全纪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记录清晰、真实、整洁。3.9.4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生事故要果断正确处理,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严格保护现场,做好记录。3.9.5上岗前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和报告。3.9.6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着装,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各种安全设施、防护器具、消防器材。

7.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七

进入21世纪以来, 社会经济、科技迅猛发展, 我国的化工行业也在持续发展, 市场上的化学用品数量逐渐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其种类已经高达7 000多种。众所周知, 化学用品属于危险品一类, 其中易燃易爆、有害气体、放射性产品的数量较多,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 这些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保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旦处理不当, 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因此, 如何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之前, 做好安全评价工作,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提前预测, 就成为了化工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有关企业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提升产品的生产质量, 逐步出台了相关的评价对策, 但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仍有较多问题, 把好化学品的生产质量关, 真正提升其安全性就成为了大势所趋。

1 提升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1) 满足国家相关要求。我国是人口大国, 人员数量众多,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数量也较多。国家为了提升企业安全评价的有效性, 保证产品质量, 出台了评价方式和测评内容。企业一定要按照要求做好产品的安全评价工作, 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提升化学品质量, 减少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2) 有助于提升企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普及安全知识。据调查显示, 很多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企业都将安全评价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 过于重视产品的生产工作, 没有做到事前预防, 使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样的现象, 提升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的有效性, 不仅能够完善企业人员对其的认识程度, 做好质量把关工作, 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进而减少安全隐患, 做好产品生产工作。

3) 能够减少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 提升产品质量。要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 首要因素就是引进先进的检测系统, 采用有效的评价手段。这样才能提升企业化学用品安全评价的完善性, 做好系统的管控工作, 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 保证数据的准确规范, 从而对潜在的危险事故进行分析预测, 降低产品各环节的危险指数, 提升产品的生产质量, 减少危险事故发生的频率。

2 安全评价概述

顾名思义, 安全评价是对产品安全性能进行的评价。安全评价也称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 它是以产品的安全生产为目的, 利用系统的评价方法, 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价的方法。根据有效的安全评价, 制定提升产品生产质量和减少安全隐患的对策。

安全评价是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主要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理念, 对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来说, 安全评价的效果已经成为了其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正确的安全评价, 能够有效预防危险化学品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对危险做出正确的分析, 明确其在生产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对降低化工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的危险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影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有效性的因素

3.1 企业的评价资质

危险化学用品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它需要有先进的评价设备、完善的评定措施以及良好的从业资质作基础, 国家对相关企业会颁发评价的具体资质, 以保证工作顺利展开。但是某些企业却出现了越权评价现象, 没有结合化学品及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导致评价工作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严重影响了安全评价工作的质量水平。

3.2 企业对安全评价的认识程度

近年来, 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危险化学品企业数量在逐年增多, 但是其中的很多企业只是想扩展业务, 提升经济效益, 并没有明确安全评价对企业、社会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 严重影响了安全评价的实效性。

1) 评价数据缺乏真实科学性。由于人们对安全评价工作认识程度有限, 使得很多企业提供的评价数据都存在缺陷, 具体资料与企业的实际不符。例如在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剧毒品没有在数据资料中得以体现;数据资料不完善等。

2) 评价制度不够健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规章作基础。但是很多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企业却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导致评价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少合理性, 严重阻碍了产品的评价水平。

3) 安全教育和监察工作。安全教育是保证评价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监督工作又是做好安全评价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企业安全评价意识的匮乏, 使得其安全教育能力较差, 监察工作没有有效的贯彻落实, 对重点危险化学用品的评价缺乏可行性, 无法真正达到安全评价的目的。

3.3 安全评价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本质上来说, 危险化学用品生产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能否有效开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评价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只有提升他们的认识能力, 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具体而言, 评价人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 掌握危险化学品评价的主要方法, 能够准确识别用品, 判断其是否达标, 并选择正确的手段予以评价, 提升工作的灵活性。与此同时, 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明确自身工作对企业、社会, 乃至国家的重要意义, 在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 从而保证评价质量,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4 提升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结合上述分析的影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各有关企业一定要找准问题所在, 完善安全评价工作。

1) 企业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评价资质, 在评价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进行作业, 不越权、不违规, 循序渐进地开展评价工作。

2)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对安全工作的认识程度, 在此基础上做好安全制度的规章政策, 提升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做好实地调查后再填写数据, 加强安全教育和检查工作, 使安全评价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3) 企业要坚持提升评价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保证他们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 能够运用正确的手段实施评价。与此同时, 还要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行业美德, 树立员工正确的工作观, 从而真正做到有效评价。

5 结语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工作不仅关系到相关企业的运行情况, 而且关乎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环境。因此, 有关企业一定要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工作, 提升检测质量, 做好事前预防, 从而保证安全生产, 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国家的化工行业迅猛发展, 化学用品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必备的产品。随着化学品产量的增多, 由化学用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危险事故也频频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多企业将眼光集中在了经济利益上, 忽略了产品安全评价的重要意义, 没有将预防为主的观念运用到工作中来。针对这样的现象, 结合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 简单阐述做好安全评价的重要意义, 探讨影响企业安全评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并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完善, 做好安全评价工作, 提升危险化学品的质量。

关键词:影响,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评价,因素

参考文献

[1]任瑞芳.浅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与评价[J].企业导报, 2012 (22) :271.

[2]贾莉.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现状探析[J].经济视野, 2013 (3) :237-238.

[3]文秀典.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模式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3) :68.

[4]黄素英, 聂晓霞.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21) .

8.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八

【关键词】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8€?2”事故

0 引 言

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危害大、影响面广、应急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如何预防事故发生,给港口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提出极高要求。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以下简称“‘8€?2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1] “8€?2”事故集中反映了我国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形势和要求逐渐明朗,如何使监管部门和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尽职履责能力,有效应对复杂形势,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领域进行的长期跟踪与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由局部的技术辅助性支撑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并将逐步成为做好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8€?2”事故为切入点,从信息化视角进行剖析,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1 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系统建设现状

截至2015年,我国港口危险化学品储罐已达1万个,总罐容约9 600万m3,其中仅辽宁、广东、山东3省的罐容就达5 900余万m3;管线多达9 169条,总长超5 900 km,其中仅江苏、广东、辽宁、山东、上海4省1市境内的管线就长达约 km;此外,还有大量集装箱储运和其他包装储运的危险化学品。面对如此规模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备、设施,监管力量显得极为有限。

1.1 “8€?2”事故前港口安全信息化管理情况

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港口经营、港口安全日常管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等系统为主,部分地区开展了港口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建设;信息系统中,使用频率较高、效果较好的是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审批系统(港政部门履行职责的主要途径),但尚未覆盖全国;现有相关信息系统大多是各自为政的,很少有从港口安全工作整体出发而形成统一完备的系统,对港口危险货物以静态监管为主,动态监管不足。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在“十二五”期间的港口安全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起步较早、投入较大、较为领先[2],但在他们的港口经营、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港口安全、港口安全应急辅助决策等系统运行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港口经营系统方面 系统对企业基本情况、证件信息作档案记录时,重结果,轻过程;系统不能做到及时更新企业基础信息、公开企业证件信息;许可结果信息应用效力不强,与执法检查、企业信用等环节缺乏联系。

(2)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系统方面 系统注重企业单方面提供的申报信息,缺乏与其他信息的比对、确认;系统缺乏对企业申报的作业量与实际作业量的再次比对确认;船舶装卸作业以申报为主,铁路、公路、管道等作业方式未纳入系统统计;系统缺乏与视频监控、AIS等数据的应用结合。

(3)港口安全系统方面 系统利用率不高,未能和企业形成有效互动,“检查―整改―反馈―确认”闭环尚未形成;现场检查内容缺乏强有力的数据库支撑,检查内容难以与法律法规自动匹配;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手段未在系统中全面运用。

(4)港口安全应急辅助决策系统方面 系统收集的应急有效信息不足且更新不及时,难以作为应急决策依据;系统操作复杂,在事故发生时,难以应用系统快速充分地把握应急处置场景,实用性不高;系统未能做到“平战结合”,亟需在平时开展有效的模拟演练演习,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2 “8€?2”事故后港口安全信息化系统的转变

“8€?2”事故后,各地监管部门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路普遍有所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信息化监管特点:

(1)更注重相关安全数据的整合与应用 系统将原有的港口经营、港口规划建设、港口安全管理等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全面支撑港口安全监管工作。

(2)更注重港口危险货物动态监管 系统将监管系统与企业系统进行对接互动,把港区内涉及危险货物作业全环节纳入到申报制度下。

(3)更注重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的应用 系统中采用三维虚拟技术制作危险货物电子分布图,基于GIS开展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演习,支撑事故应急辅助决策。

(4)更注重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电子化 系统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提高日常安全监管水平,形成“检查―整改―反馈”闭环。

2 “8€?2”事故反映出的港口安全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与需求

2.1 资质审批存暗箱操作,主体责任难落实

“8€?2”事故公司在未获得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的情况下,违法经营危险化学品业务,同时未按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在港口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资质获取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监管部门、社会公众均难以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在“互联网+行政审理”新模式下,亟需将资质信息公开并接受全社会监督,倒逼企业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堵绝违法经营活动发生。

2.2 危化品来去不明,违规堆存藏隐患

港口的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系统、港口作业生产系统、电子巡检系统等各类系统尚未有效对接与整合,数据对比、信息共享均难以实现,极易被人为瞒报、漏报所利用,造成危险货物来源、去向记录的不明确、不完整;同时,系统难以形成快速、连续的企业巡检自查,不能及时对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进行预警、报警。监管部门掌握危险货物作业动态数据能力不足,企业日常巡检的监管难以有效落实。

2.3 危化品状态监控手段不足,未实现实时监控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但危险化学品的理化反应并不是突然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温度、湿度及散发气体均逐渐变化。“8€?2”事故的发生,充分反映出危险化学品状态信息化监控手段应用不足、缺乏有效的监控预警技术的问题。虽然在事故现场装有一些温感、烟感、有毒有害气体探测、视频等传感监控设备,但未能集成应用与实时监控连接,对重点堆场、箱区的实时监控力度不足,当事故隐患出现时并未做到及时预警和响应,最终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2.4 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合力弱,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由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企业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未能有效共享,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危险货物数据资源未能给消防部门形成有效的辅助决策方案,以致消防部门对事故企业存储的危险化学品底数不清、状况不明,事故先期处置的一些措施针对性、有效性不强,导致灭火救援行动受到极大限制。企业和政府间信息亟需集成整合,一线救援人员才能便捷获取事故现场全面信息,才能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提高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数据机房损毁严重,未充分重视数据灾备

由于企业在信息系统设计、建设之初没有统筹规划数据机房建设,因此企业未能全面深入地做好数据容灾备份工作。事故发生后,事故公司自身的应用系统和数据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数据灭失,而数据灭失给事故救援、事故调查都造成极大困难;因此,规模较大的港口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除应将数据机房与作业区保持安全距离外,还应做好数据异地灾备、数据备份工作。监管部门对企业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节点性、关键性数据,应通过数据共享同步机制进行归档保存,为有效履行监管职责提供数据支撑。

3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建设目标与内容

3.1 总体目标

2016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相关文件[3,4],对照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对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港口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从目标、原则、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技术支撑提出更高要求: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与水平,以“界面清晰、责任明确、预防精准、监管到位、处置得力”为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充分依托现代化科技、信息手段,实现信息有效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各参与方的协同监管、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的“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监管有力、救援有效”的总体目标。

3.2 建设内容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发展的抓手,是针对港口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资质管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管理、港口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演习与辅助决策等5类业务构建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监管源头”的港口危险化学品企业资质管理系统

实现许可审批过程全记录,所需要件全部留档;实时同步证件信息,信息向行业公开;无证经营、超范围作业等信息要记入信用档案,方便现场执法随时查询。通过这些系统功能敦促企业抓源头管理,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防止企业无证经营。

(2)“自动比对”的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管理系统

实现港口、海事对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的申报信息进行及时核对,作业申报审批后对实际作业量再次报送并进行对比确认,掌握实际作业量。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状态监控、企业生产、船舶自动识别(AIS)等系统数据实现对现场作业情况的掌握与自动对比。

(3)“共享整合”的港口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

全面建立数字模型,摸清设备、设施底数,为港口危险化学品动态监管提供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动态更新,与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关联;采用三维可视化方式还原港口危险化学品罐区、管线、堆场等现场实景。系统通过多源数据的集成与整合,将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作为港口大数据集成应用的“主战场”。

(4)“电子巡查”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系统

建立监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检查―整改―反馈―确认”闭环工作模式,实现安全执法监督规则智能化获取,使之成为现场检查人员的百宝箱。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提升日常安全监管检查能力,最终实现自动电子巡查。

(5)“平战结合”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演习与辅助决策系统

通过与业务系统的有效集成直接获取监管港口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必要的动态预警数据,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实时性,提升易用性,支持移动终端快速查询企业动态、应急资源等重要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应急模拟演练演习能力,强化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基于以上信息系统,未来可搭建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通过全面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技术,建设省、地市、企业三级一体化联网平台,以五大信息系统为建设核心,兼顾“事前、事中、事后”三大类监管业务需求,形成一套标准规范体系和一个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行业内外的数据共享,提升协同监管效率与能力。

4 结 语

“8€?2”事故的经验教训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飞速发展格局下,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势在必行。通过建立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全覆盖、处室全覆盖、对象全覆盖,数据实现全面共享、业务实现全面协同。港口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后,监管工作逐步完成从静态到动态、从分散到集中、从单一到协同、从二维到三维、从开口到闭环的质变,推动我国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天津港“8€?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R/OL].(2016-02-05)http://www.gov.cn/foot/2016-02/05/content_5039788.htm.

[2] 徐连胜,胡玉昌,段晓瑞.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现状与体系构成[J].中国港口,2010(3):57-58.

[3]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港口作业安全监管的若干意见[R/OL].(2016-02-02)http://www.moc.gov.cn/jiaotongyaowen/ 201602/t20160202_1984732.html.

9.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九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发生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a)、误用后不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而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A.误售;B.乱放;C.滥用;D.误食;

2、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实行经营(B)制度。

A.专营;B.许可证;C.审批;D.主管;

3、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B)用沙土盖压,以防造成更大伤害。

A.必须;B.禁止;C.可以;D.最好;

4、生产、贮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A)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一;B.二;C.三;D.五;

5、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C)。

A.上部;B.中部;C.根部;D.外部;

6.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B)方向疏散。

A.下风B.上风C.顺风

7.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C),方可上岗作业。

A.培训B.教育C.考核合格D.评议

8.各种气瓶的存放,必须距离明火(B)以上,避免阳光暴晒,搬运时不得碰撞。

A.1米B.3米C.10米

10.危险化学品单位的(A)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A.主要负责人B.法人C.安全负责人D.法定代表人

二、填空题(每题2分)

1.在使用化学品的工作场所吸烟,除可能造成(火灾)和(爆炸),还可能中毒。

2.爆炸品储存仓库一般库温控制在(15~30摄氏度)为宜,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5%~75%)。

3.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必须安装(通风设备)来调节温湿度。

4.为防止容器内的易燃易爆品发生燃烧或爆炸,动火检修前应对容器内的易燃易爆品(置换)、(吹扫)、(清洗)。

5.工程技术措施是控制化学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主要有以下方法治理粉尘:(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

6.装运危险化学物品的车辆(火车除外)通过市区时,应当遵守所在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中途不得随意停车。

7.装运易燃、易爆物,易燃液体,可燃性气体等危险品,应采用(专用)运输工具。

8.化工生产中,为了(防火防爆),宜将生产设备布置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筑物、构筑物中。

9.单位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凭(准购证)购买;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经常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凭(购买凭证)购买。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

10.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分为(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三种。

三、.判断题(每题2分)

1.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两类危险化学品,不得混合贮存。(√)

2.气瓶使用到最后应该留有余气。(√)

3.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该设有避雷设施,并且每5年至少检测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4.工人有权了解化学品的特性、危害性、预防措施、培训程序;当有充分理由判断安全与健康受到威胁时,可以脱离危险区,并不受不公正待遇。(√)

5.工作场所使用化学品的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清除化学废料和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必须收集起来送到专门的单位集中处理)

6.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改建、扩建的无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批准,但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依照规定经审查批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改建、扩建同样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批准。)

7.剧毒物品的库房应使用密闭防护措施。(×,剧毒物品的库房必须有良好的通(排)风措施。)

8.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能力、年需要量、最大储量不需要进行登记(×,《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规定办法》规定:必须进行登记。)

9.申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之前必须经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申请许可证单位的经营条件进行安全评价。(√)

10.对于易产生粉尘、蒸汽、腐蚀性气体的库房,应使用密闭的防护措施。(√)

四、问答题(每题8分)

1.装卸和搬运爆炸品应注意什么?答:装卸和搬运爆炸品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滚、翻、抛以及拖、拉、摩擦、撞击,以防引起爆炸。对散落的粉状或粒状爆炸品,应当用水润湿后,再用锯末或棉絮等柔软的材料轻轻收集,转到安全地带处置勿使残留。操作人员不准穿带铁钉的鞋和携带火柴、打火机等进人装卸现场。禁止吸烟。

2.危险化学品分为哪7类?名称是什么?答: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然液体、易然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七类。

3.禁火区动火作业的“三不动火”是指什么?答:禁火区动火作业的“三不动火”是指:(1)没有动火证不动火;(2)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3)监火人不在现场不动火。

4.为什么个人防护用品不能作为控制危险化学品危害的主要手段?答: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1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一、目的和范围

1、为规范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的采购、销售、储存、运输等环节。

二、职责

1、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危险化学品登记调查工作,依据调查情况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2、办公室负责在公司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提高公司员工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

3、各部门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并相应建立的安全检查台帐。

三、工作程序

1、公司应根据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规定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放在同一区域,必须分隔清楚。

2、接触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场所应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要求配置预防事故、控制事故和减少事故影响的安全设施,并定期定人进行维护检查,以确保其完好。

4、加强危险化学品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

5、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持完好。

6、严禁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不准在工作场所饮食。

7、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

8、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碱性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

9、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禁止使用明火,必须采用时,应采取严密隔绝措施。

10、危险化学品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粉尘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

11、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设有温度表,每天至少记录两次。

12、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易燃物是否清理,货架牢固程度,堆放是否合理,并做好记录。针对易燃液体,检查封口是否严密,有无挥发和渗漏,有无变色、变质和沉淀现象。做好记录。

13、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公司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14、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

(1)、入库物品必须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进口商品必须附有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它说明。

(2)、物品性状、理化常数应符合产品标准,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3)、仓库保管人员对物品外观、内外标志。容器包装及衬垫进行感观验收后作出验收记录。

(4)、出库时按生产日期和批号顺序先进先出。(5)、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6)、仓库管理人员应将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通知装卸人员。

(7)、在出入库过程中,仓管员应严格监督执行相关规定,严禁摔、撞、击、拖、拉和倾倒物品。

15、报废处理

(1)、铁制包装容器不经彻底洗刷干净,不得改作它用。(2)、包装容器必须在公司指派的专人监护下销毁。(3)、凡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带有危险物品,必须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

16、公司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及保养。

17、在公司的办公场所要配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在适当位置悬挂办公场所所在建筑物平面图与消防走火通道指引图。

18、公司的办公场所严禁乱扔烟头和火种,不能超负荷用电,电路保险丝(片)熔断禁止用铜铁线代替。

19、严禁挪动办公场所的灭火器材,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持办公场所的通道畅通。

20、禁止在公司的办公场所摆放危险化学品样品,办公场所不能兼做非办公用途。

21、为作好危险化学品经营中相应环节的监督协调工作,须与生产厂家加以联系沟通,了解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索取安全标签及安全技术说明书并检查其是否齐全规范。

22、危险化学品的数据要有专人负责和管理,有详细的进、出仓记录,并定期进行检查核对。

23、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和销售要有详细的记录,每天对销售的情况进行核对。销售台账和证明材料应保存2年备查。

延安市宏丰气体有限公司

11.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十一

关键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目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日益增多,这些危险化学品多为易燃易爆、剧毒或强腐蚀性、放射性等物品,因此危险系数非常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方面的重大损失。所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由于职业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对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知识关注度不够,并且缺乏相对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从而导致了部分在校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性及责任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虽然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但相关管理制度、安全防护措施、人员安排等方面却未随实验室情况的转变进行完善,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危险性大。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内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很多都具有易燃易爆、强毒、强腐蚀、强辐射等特点,在储存和使用环节有很大的危险性,任何的疏忽和操作不当,均可能引发爆炸、毒气和化学灼烧等安全事故,从而给学院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损失。

二、强化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的措施就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危险化学品知识、讲授安全防护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等,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护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以有效减免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体制。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首先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特点以及实验室管理需求,建立起科学、严谨、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在管理制度基础上,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实验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再次,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规范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首先,危险化学品应集中存放、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起标准化的仓库或储藏室。其次,完善库存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双人管理制度,并设立两本出入账簿,做到进出有序、可查,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确保账物相符。再次,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帮助其充分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危害性、储存特点、使用规范等,并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正确、迅速地使用防护设备。实验室和仓库还应建立起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以便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

4.注重废弃化学物的处理,避免化学废弃物污染。对于实验室所产生的各种垃圾、废弃物等,都应当收集、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容器中,不能混装,更不能随意丢弃、倾倒。与此同时,将废弃物集中收回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初步处理,比如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当用量较小时,可以放在通风处让其自然挥发;对废酸、废碱液体,可以加入试剂进行中和,等其PH酸碱度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加大量水进行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对于剧毒废气、废液等要定期联系专业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整个流程安全无虞。

总之,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风险管理工程,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制、实验室日常管理、师生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等几大环节着手,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此来切实保障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苏杭,焦烨.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及应急处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1).

12.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十二

一、苏州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基本情况

苏州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江城市之一, 其危险化学品管理情况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据调查统计, 全市共有危化品从业单位7268家, 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406家、使用企业464家、仓储企业20家、经营企业5761家, 加油站617家。目前, 已建成了2个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和9大化工集中区, 存在较高的火灾危险性。

(一) 危化品经营市场现状

1. 张家港市香山化工原料交易市场。

该市场有危化品仓库6座, 总面积11060平方米, 大小储罐155个, 总容积约1.35万立方米, 其中危化品储罐3个, 总容积350立方米。

2. 苏州元联置业有限公司油漆市场。

该市场以存储和销售油漆为主, 总建筑面积约17901.14平方米, 其中2座甲类库房占地面积约1403.8平方米。

(二) 化工集中区现状

全市共有9个化工集中区, 总面积87.64 km2, 全部配有消防站, 其中3个集中区安全风险系数较高。

1. 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

该化工园已入住企业近400家, 区域内建有万吨级码头6座, 年吞吐能力超1000万吨。拥有化工仓储容量45万立方米, 预计新建化工储罐50万立方米。

2.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

区内先后有30多家化工生产企业和化工仓储企业入住, 主要涉及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高新技术化工等领域。

3. 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区园。

目前, 园内已有13家氟化工企业、9家新材料企业、13家精细化工企业、2家生物医药企业和2家高端农药企业, 初步形成了以氟化工、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为主的产业集群。

二、危险化学品企业致灾因素

(一) 所用物料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危化品企业生产使用的原料、中间体和产品绝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等特性。这些潜在的危险性决定了危化企业在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火灾。

(二) 生产过程中具有火灾危险性

一般而言, 生产装置规模越大、工艺条件越苛刻, 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危化企业工艺装置主要有炉、器、罐、塔、泵等设备, 因设计不合理、材质缺陷、密封不严和操作失误等因素, 均易导致可燃物泄露, 很容易造成火灾发生。

(三) 邻近危化企业有火灾爆炸危险性

化工园区内的企业往往紧密布置,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 极有可能造成相邻企业之间的连锁爆炸, 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此外, 化工火灾一般具有燃烧蔓延迅速、延续时间长、温度高辐射性强等特点, 增加了灭火救援的难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危化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层安全意识薄弱。

一些危化品企业管理层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 重经济、轻安全。个别企业在消防违法行为被查处后, 不是查找原因、吸取教训、整改隐患, 而是到处托关系说情。

2. 企业专职消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因管理者自身重视不够及专业知识薄弱, 不能经常性的组织队员开展训练。而且队员平时管理松懈、组织纪律性差、集体观念淡薄, 导致发生火灾后队伍“拉不出, 打不响”。

3. 消控室操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一些危化品企业不能落实消防控制室持证上岗制度, 即使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持证人员对报警主机、联动设备和消防水系统操作也不熟练。

4. 危化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四个能力”建设工作开展至今已有一段时间, 着重强调员工岗前消防培训的重要性。但是, 一些员工自身要求不严、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于是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二) 消防部门监管存在的难处

1. 历史遗留问题存在造成执法难度加大。

城市建设速度较快, 一些过去的城市边缘区域现已成为主城区。过去建成的一些危化品企业与现有的主干道、居民区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过近, 增加了保护难度和事故处置难度。

2. 执法力量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危化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规模日益增大, 企业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但现在基层许多消防大队监督执法人员仅数名, 平时还要参加其他专项整治、重大活动保卫、社会面培训, 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 一些工作有时只能流于形式。

3. 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

当前, 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对危化企业生产工艺处于模糊状态, 完全没有经过正规的化工消防专业知识培训, 加之自身学习冲劲不够、要求不高, 难以适应危化企业智能化、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4. 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消防部门在日常的检查指导中, 更多的是以单打独斗的形式出现, 与安监、规划、质监等部门联动较少, 仅仅依靠节假日的联合检查, 断然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一) 对于危化企业而言

1. 落实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危化企业应严格执行“公安部61号令”规定的条款, 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由消防安全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生产线负责人和一般生产工作人员组成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网络, 逐级签订责任书, 一级抓一级, 防止出现断层、死角和盲区。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危化企业可以通过举办消防运动会和知识竞赛等形式, 广泛宣传消防常识和器材使用方法, 确保全体员工达到“一懂三会”的要求。

2. 开展危化品行业消防安全评估。

企业应加强消防设施检查维护, 储备充足的泡沫、干粉、干沙等灭火药剂, 提高初期控火能力。同时, 开展消防安全评估, 制定应对措施, 并上报当地消防机构。

(二) 对于消防机构而言

1. 推进区域联防协作组织的建设。

在各个危化品企业自身配置的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基础上, 发展区域联防组织, 整合企业消防力量, 形成战斗合力, 以实现联防区域内“一点着火, 多点出动, 邻里互助, 协同作战”的目标, 提高危化品行业集中区域的初期火灾扑救能力。定期组织区域联防协作内的灭火救援业务培训, 并根据火灾形势发生的规律, 不定期的组织区域联防组织的实战化演练, 达到“以战为练, 以战带练”的目的, 不断提高区域联防组织的即战力。并定期开展互查, 将危化品集中区域的重点单位消防例会会场轮流设置在各个企业内, 发动各企业参会人员查找该企业的消防工作亮点和不足, 并由消防机构执法人员进行汇总研判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2. 建立危化品专业人才检查队伍。

培养危化品消防监督人员, 将业务考核与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实际工作绩效相挂钩, 定期组织监督执法人员开展危化品消防业务理论知识培训和业务理论知识竞赛, 充分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3. 推动当地政府实施“三色”分类管理。

对危化品企业近年来是否发生火灾事故、消防培训和“户籍化”平台运转等项目进行综合评分, 并评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三个安全等级。相关部门实施激励措施, 通过绿标的企业给予政策优先支持。黄标、红标企业待整改合格后, 方可申请升级。

4. 推进消防“大数据”平台发展。

构建一个上下联动、内外衔接、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苏州危化品消防大数据平台, 切实做到消防隐患查得准、管得住、控得牢, 火灾事故灭得早、灭得好、损失小, 不断提升火灾预防和灭火救援的能力水平, 确保全市危化品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5. 创新监督执法模式。

消防监督员在检查过程中应把握重点, 抓住关键, 采取“三个一”检查模式, 即一查一抽一提问, 在每次检查过程中重点检查单位消防安全台账, 看看企业是否在严格按照公安部61号令的要求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日常自查是否到位、企业是否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演练等;随机抽两个重点部位进行“精查”, 按照执法规范的要求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逐一查验;随机抽取一名员工, 可以是消防安全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是普通操作工, 针对每个人的岗位特点, 提问他们作为危化品企业员工在日常生产中如何保证消防安全。

6. 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危化品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

英国政府主张信息公开, 尽可能让公众获得有关危化品可能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风险的全面信息, 还专门成立了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中心, 提供全天候商业化的危化品紧急事件应对服务, 可向消防、公安、医疗等系统提供危化品存储、运输、事故处理等相关问题的专业意见和技术援助。因此, 消防部门应当以危化品登记制度为基础建立全国统一的危化品数据库。对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各个环节的危化品数量、理化特性、存储位置、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数据放入全国统一的开放式平台, 接受社会监督, 并为事故救援和疏散提供信息支撑。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危险化学品企业在一些城市特别是沿江城市取得了飞速发展并不断壮大, 给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本文结合苏州危险化学品发展现状, 简要分析了消防机构监管和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1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十三

1、化学品储罐区化学品数量大、种类多,大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氧化性、强还原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提高对加强化学品罐区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排查消除各类隐患,强化化学品罐区安全生产工作。

2、进一步完善化学品罐区监测监控设施。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储罐高低液位报警,采用超高液位自动联锁关闭储罐进料阀门和超低液位自动联锁停止物料输送措施。确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完好可用。

3、大型、液化气体及剧毒化学品等重点储罐要设置紧急切断阀。

4、强化化学品罐区生产运行管理。正常操作时严禁内浮顶罐浮盘和物料之间形成空间,特殊情况下确需超低液位操作时,在恢复进料时,要确保进料流速小于限定流速,以防产生静电引发事故。

5、出现液位高低位报警时,必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上游装置波动时,要加强进罐区物料的分析检测,防止高温物料或轻组分进入储罐引发事故。

6、对有装卸栈台的罐区要严格装卸作业管理和车辆管理,防止违规作业影响罐区安全。严格按变更管理要求,加强罐区变更管理。

7、立即暂停使用多个化学品储罐尾气联通回收系统,经安全论证合格后方可投用。

8、进一步加强化学品罐区内特殊作业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及检维修管理,严格执行作业票审批制度,认真进行风险分析,严格隔离、置换(蒸煮)吹扫,严格检测可燃气体浓度,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还要严格检测有毒气体浓度、受限空间氧含量,切实落实防范措施。

9、禁止以阀门代替盲板作为隔断措施,禁止对未经清洗置换的储罐进行动火作业。作业出现险情时,救援人员要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科学施救。

10、加强承包商管理,严格承包商资质审核,加强承包商员工培训,做好作业交底和现场监护。

11、加强化学品罐区设备设施管理。对化学品罐区设备设施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储罐管线阀门、机泵等设备设施完好。

12、加强化学品储罐腐蚀监控,定期清罐检查,发现腐蚀减薄及时处理。

13、确保储罐安全附件和防雷、防静电、防汛设施及消防系统完好;有氮气保护设施的储罐要确保氮封系统完好在用。

14、强化化学品罐区人员培训。加强储罐区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确保掌握岗位安全风险和操作规程。

15、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应急防护器材,具备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和中毒窒息的科学施救能力。

16、进一步强化化学品罐区源头管控。对未经正规设计的储罐区进行设计复核,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完善设备设施。

17、可燃液体储罐要按单罐单堤的要求设置防火堤或防火隔堤。

14.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十四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征求意见书

省(市)安监局:

(企业名称)在本市、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符合发放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范围。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和《山东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要求,同意(不同意)该企业申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不同意理由如下(若同意以下栏目不必填写):1、2、3、【市或县(市、区)安监局盖章】

15.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 篇十五

“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总体趋势。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事故总量依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如2006年吉林石化苯胺二车间T102硝基苯精制塔“11·13”爆炸事故,2008年广西维尼纶集团公司有机车间“8·26”爆炸事故。导致我国重特大工业事故频繁发生和公共安全风险水平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不完善,特别是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技术标准。目前全国已建或在建的安全监控系统普遍存在建设不规范、功能设计限于现场和流程监测而非安全监控以及管理混乱等问题,不仅浪费了建设资金,更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构建重大危险源监控标准体系[1]。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建设的经验和不足,根据功能安全的设计理念,主要针对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三类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开展研究。

2 相关研究进展与需求分析

虽然在结构上与生产控制同属于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的目的和用途是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把对人类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降至最低,而非对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组织和调度,因此在可靠性等设备性能要求以及监测参数和对象、工作方式和功能设计等诸多方面有独特的技术特点。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应当是相对独立的、可靠性高的、突出安全功能设计的软硬件系统,其标准研究和编制也应突出安全特色。

以风险控制和可靠性为核心,国际安全监控系统标准化的研究和应用已日趋成熟[2]。多年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以及大企业共同致力于起草或推广相关指令和标准,并努力使其成为国家法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欧洲通过制定称为新方法指令的一系列的标准并进行相关认证来确保生产安全。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类基础要求标准,主要就系统安全和风险评估作出相关规定。B类通用分类标准,主要对控制等各子系统提出技术要求。C类为各类产品安全标准。例如EN954-1根据潜在危险出现的时间或频率,可能受伤的严重程度以及防止危险的可能性等因素将受控系统分为五个危险等级,相应的控制等级分为4级,控制中安全保护部分的安全等级必须大于等于其危险等级。1993年美国制定了《化学过程的安全自动化指南》,1996年制订了ISA S84.01-《过程工业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规范》,将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纳入PSM和RMP的内容范畴,并强制执行。这些标准提出了安全性量化判定方法,强调通过提高安全监控系统的独立性确保其高可靠性。国际电工委员会在1998年颁布了IEC 6150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标准》系列标准,正式提出了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问题。安全相关系统是由安全保护装置、连锁及紧急停车系统等发展而来的。安全相关系统强调自身的可靠性,即安全完整性(Safety Integrity Level)。安全相关系统的设备应具备一定的SIL等级,通过冗余和容错设计保证满足严格的安全失效概率PFS(Probability of Failing Safely)要求,确保系统可用性。该标准已被我国采纳为国标GB/T 20438[3]。尽管我国已有仪表、自动化及石化等相关标准,但基本上仍然是从行业管理甚至企业生产控制的角度来组织过程控制系统建设的,难以满足事故预防的目的。

研究表明,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标准体系包括设备级的设计、测试和安装使用以及系统级的规划、建设、验收和管理等方面,目前基本是空白。当前最需要解决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通用技术规范,侧重于系统设计及建设中的一般性基础问题,是子系统和设备级等其他技术规范的依据和起点。通用技术规范要明确的是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的软硬件架构和功能,并不是对技术细节的描述。在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的标准体系中处于顶层。

3 编制思路

规范必须能够保障系统具备完整和可靠的安全功能,能够与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相关规范相适应,同时又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1)基于安全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置

系统的设计应分析生产系统的安全特性和事故易发性,考虑工艺、仪器设备性能、物料危险特性、事故特殊性、事故连锁反应以及环境影响等问题。系统的功能设置除常规的采集和显示外,还应通过信息的智能分析完成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

(2)相对独立与子系统整合

安全监控系统应相对独立,现场数据应直接接入到系统控制器中。这一思想已被石化等高危行业所接受,同时独立建设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投入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相对独立并非封闭与孤立,企业已建立的安全资源应在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利用,如单独建设的气体检测、ESD等可通过异构系统集成和整合作为子系统直接接入。

(3)与应用和研究的现状及发展相适应

盲目提高建设要求,既会增加建设成本和难度,也会挫伤企业对标准接受和应用的积极性。例如SIL认证的安全产品价格昂贵,而且与之相关的设计、分析、验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的研究还不成熟,缺乏应用标准及经验,因此不宜作硬性规定。

(4)与现行的标准和规范相协调

监控相关国标及行业标准等是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控及连锁保护系统应用的技术基础,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虽然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但必须与现行标准规范相协调,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这样既可以保护已有的安全投入和设施,也便于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更有利于规范小型企业。

(5)面向未来网络化监管

建立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监控网络是《安全生产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提出的安全监管重大举措。网络化监管既是加强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也是落实企业和政府两个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企业监控系统应预留网络接口,以接入政府监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4 监控参数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及事故分析,报警监控参数主要分为:

①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和阀位等,是最基本的监控参数。②现场的可燃/有毒气体浓度:如果泄漏是由于容器或装置的裂纹和其他失效导致的,目前很难对失效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检测,应从环境气氛监测入手,尽早发现问题。③环境参数:温、湿度和风速风向等,既应监测厂房或库房室内环境,也要注意生产装置周边情况。④音视频信号和人员出入情况:包括人员在岗、操作和进出情况,以及对物料或装置的干扰和破坏。对于需要限制出入的场所,可使用门禁或红外设备等。⑤明火和烟气。⑥避雷针、防静电装置的接地电阻以及供电状况。

5 系统架构

仅仅依靠现场简单仪表,以人工巡检的方式从效率、响应速度和长期工作可靠性上都不能满足监控预警的功能需求。因此,规范不应针对现场简单仪表组成的操作工位级安全装置,应鼓励企业选择能够以标准信号传输信息的集中检测仪表,目标是推动PC、DCS和PLC等总线式或工业以太网的数字监控系统的建设。由于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由规模、成本、业务需求和企业技术水平所决定,因此我国出现了基于工控机、PLC和FCS等不同结构监控系统并存的局面。规范应兼容目前的各种系统。

为此,应综合考虑各种硬件结构的共性和优点,抽象出基本的系统组成和架构[4]。首先,DCS、FCS等采取分层控制的思想,系统由工程师、操作员和现场控制站等几层组成,将控制分散至各现场控制站,控制站完成现场信号检测及对相应回路的控制。应用系统情况复杂,但差异主要在中间层,因此,在规范中将系统结构突出现场和监控中心两级,对中间层不做具体规定。其次,数字通信总线既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可靠性,也方便了现场布线,符合过程工业自动化“MBP-IS”(曼彻斯特编码一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传输技术)的技术思想,可在现场监控器和监控计算机间增加传输接口。

一般的,系统由监控计算机、传输接口、现场监控制器、探测器、隔离变送机构、执行机构、电源、线缆、避雷与防静电装置等设备以及软件组成,但并非每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如采用带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嵌入式现场监控制器的小型应用系统中可以不配置监控计算机。监控中心还可能包括投影、服务器、网络和储存设备等。其组成如图1所示。规范不应限制采用何种总线结构或硬件类型,例如对于中小型应用,系统架构既可以采用传统的基于工控机和485总线,或者PLC和现场总线,也可以采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集成方式。

监控计算机或现场监控器可能是工控机或嵌入式PC也可能是PLC,前者主要用来完成监测信号的显示、统计、储存、报警、分析与预警、输出以及人机对话、与系统及网络管理等,后者除了接受与传送来自传感器、远程I/O或者传输接口的信号外,还可能具有超限判别、运算等逻辑分析能力,并控制执行机构。传输接口主要实现现场和监控中心间的数据交换,包括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等,也可以集成在控制器中或由软件完成。在远距离、移动监测、布线困难或需要设置冗余传输线路等情况时,也可以采用WLAN等无线传输技术。

6 功能设计与软件实现

系统功能设计按照“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的信息处理思想,结合“探测器-处理器-执行机构”的体系架构特点,再加上人机界面、系统管理和可靠性保障等,如图2所示。

数据采集包括开关量、模拟量,采集频率可调,支持巡检。监控信息显示可视化,包括列表和图形等。报警信息应显示在专门的区域或窗口内,并指示最新、最高级或其他设定条件的未经确认的报警。数据储存应包括参数、报警及处置、视频、故障及排除以及相关系统信息等,并附带时间信息,系统宜具有事故追忆功能,包括事故组态、储存和事故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指对装置及系统运行、报警种类和分布、故障和事故原因以及处置情况等的处理和分析。故障诊断与事故预警功能应能在线智能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等级等,指导有关人员正确迅速地排除设备故障及重大事故隐患,同时有效识别误报警信号,确保可靠稳定运行。实际使用的智能分析技术很多,应用优势和领域不同,在通用规范中不必限制或指定。如根据HAZOP方法开发专家系统等。现场应设手动报警装置,系统应支持图形、声光以及短信等多报警方式,实现图文与图像报警联动。

系统的控制对象主要是所属的安全监控设备或装置以及带有安全功能的执行机构等。对于不属于系统但相关联的其它系统或设备以及不为系统独有的子系统或设备的控制权必须明确,不得互相干扰或影响,应保证紧急停车等独立的子系统可靠地发挥各自的安全功能。另外应同时设计手动控制机构,并通过切换确保控制权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软件开发应选择通用、开放、可靠、成熟、界面友好、易维护和操作的主流产品,规范不应限制采用何种开发平台和语言,如即可以采用组态软件,也可以使用高级语言自行开发。应优先采用多任务操作系统,可视化操作,方便信息获取和设置,如重要信息直接出现在最顶层,不能被遮挡或通过多次链接进入。界面的主体部分应显示系统或监控单元的模拟图,以及信息列表或曲线图。系统总体设计如图3所示,图中顶部菜单按全部展开的状态显示。

系统应在标明各类生产和监控设备的相对位置的背景图上显示实时参数与运行状态等。点击设备、传感器或报警点等,可以提示相关信息或弹出选择菜单。列表显示的内容包括模拟量及累计值、开关量、报警与故障信息、系统日志和操作记录等。除了地点、名称和监控对象或区域外,模拟量显示内容主要包括监测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相关信息、报警级别及限值以及传感器工作状态等,模拟量累计值应包括监测累计量值和累计时间段等。开关量应包括当前状态起始时刻、状态、开停次数、报警及报警解除的时间和状态等以及传感器工作状态。故障及报警历史记录还应包括报警原因及类型、处置措施、接警人和时间、报警解除人和时间等。图形显示部分主要是模拟量曲线、开

关量状态图和柱状图,规范应对坐标、图示和显示信息的位置、形式等给出统一的要求。

7 其他

为了客观评估和限定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在设计和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质量缺陷,应对系统效能提出定量的技术指标,包括数据传输、执行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

如模拟量输入和输出的处理误差不应大于1%。各类安全监控信号的误码率均不应大于10-8。执行速度主要是指最大巡检周期和控制执行时间,一般后者不应大于前者,异地执行时后者不应大于前者的两倍,需要更高响应速度的场合,可以根据监控需要提出更高要求。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d。测试期间,系统性能应符合标准以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另外对数据储存时间,双机切换时间,备用电源的工作时间和系统余量等也应给出要求。

8 结论

提高自动化水平,实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标准化是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频发的有效途径[5]。《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要求加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建设,为此应首先完成安全监控预警通用技术规范的编制。本文提出了规范编制思路,明确了工艺参数、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等应监测的安全信息。根据功能安全的技术思想,将硬件结构划分为现场、中间和监控中心三个层次,提高了规范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并要求将紧急停车作为子系统纳入整体建设,通过集成实现安全信息的融合与共享。按照“采集-传输-处理-挖掘”的信息处理思想,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图形化显示、查询统计、报警与预警分析、安全控制和输出等,并对软件实现的格式和内容给出详细的技术规定,还对数据传输、执行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给出了定量的技术指标。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相关规范的推广将极大地推进企业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及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关磊,刘骥,吴宗之.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技术体系初探[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2):42~44,47

[2]Gohle,William,CONTROL SYSTEMS SAFETY EVAL-UATION AND RELIABILITY[M],Research Triangle Park,N.C.:ISA,1998

[3]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GB/T20438-2006)[S],2006

[4]夏德海,现场总线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电气时代,2006,(8):16~19

上一篇:关于师爱的名言警句下一篇:游泳运动员座右铭